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业风险的内涵

创业风险的内涵

时间:2023-06-08 10:5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业风险的内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业风险的内涵

第1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level technology entrepreneur talents, and the study on the business risk of high-level technology entrepreneur talents is increasingly urgent. Based on the issue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high-level technology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ternal risk,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entrepreneurship risk management of high-level technology talents.

关键词: 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风险构成;内部风险

Key words: high-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business risks constitution;internal risk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209-02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科技人力资源储备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据估计,中国当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4246万,略高于美国的4200万,低于欧盟的5400万,已经是世界科技人力资源第二大国。但是,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向生产力转化还远远低于世界强国,创业风险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另一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其创业工作。2006年,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2008年5月4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召开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同志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负有重要责任。”

当前,针对科技型企业的成长规律及其风险管理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但是具体针对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的创业风险预警管理的研究还很不足,因此,有必要在科技企业风险理论和项目风险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来自企业内部的创业风险。

1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风险构成

许多学者从创新角度对创业进行界定,认为创业是一个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机会被确认、创造的过程。创业的内涵包括两个层次,即创建新的企业和企业内创业。所谓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创业一般都是指新建企业,因此,他们所面临的创业风险更加严峻。所谓创业风险,通常是和创业过程紧密联系的,一般被定义为由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

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面临的创业风险更加多样化,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进行多种划分。例如①根据风险来源的主客观性,可以将创业风险划分为主观创业风险和客观创业风险。主观创业风险是指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创业者的身心素质、知识技能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客观创业风险是指在创业阶段,由于市场变动、政策原因、竞争对手以及创业资金等客观问题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②根据风险的内容,可以将创业风险划分为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不同的风险内容反映了风险来源的不同层次和维度。其中,第二种分法的前四个方面的影响所带来的风险来自于企业内部,后三个方面所产生的风险来自于企业外部。这些风险始终贯穿于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创业实施的全过程(如图1所示)。

2来自企业内部风险

2.1 决策风险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决策风险是指在某个创业项目上投资决策的错误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的初始时期,项目选择是能否成功创业的重要基础,它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将决定新创企业的未来。因此,项目选择风险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因此,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必须对备选创业项目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并选出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在进行创业决策风险分析方面,一般重点考虑:备选项目的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创业者对其熟悉程度、国家和地方的扶持政策、创业资金充裕度、投资回报率、竞争对手实力等。

2.2 财务风险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财务风险是指创业企业由于筹办、经营等财务活动所引起的账目混乱、筹资困难、丧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及企业所有者收益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①企业注册前的财务风险。高技术企业一般在注册前就已发生财务支出,其中包括企业筹建期间的员工工资、水电费、通讯费、交通费以及房租等,这时的财务出现混乱绝非个别现象,如有些开支凭据不符合财务规定而无法入账;有的账目手续不全、数目不清等。这时的财务管理不规范容易造成企业合伙人或股东之间的相互猜疑,对创业造成不良影响。②创业筹资风险。创业构思的可行性是以有足够资金投入为前提的,高技术企业的高投入特征决定了其在初创时的财务风险更多地表现为筹资风险,企业创业期的筹资渠道较少,银行信贷额度有限,企业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即使企业已投入营运,销售收入也甚微,因此,往往容易出现筹资困难、创业资金紧缺、现金流量“入不敷出”等财务风险。据此,考察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初创期财务状况、企业资本结构、筹资能力、资金需求状况、资金成本、现金流状况、资产负债率、贷款回收率、资金周转率、银行利率变动。

2.3 人力资源风险主要指创业企业家或企业员工的行为与创业目标发生偏离,导致创业企业遭受损失或创业失败的可能性。高层次科技人才所创企业的高智力性特征决定着其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然而人力资源风险也并存,主要表现在:①创业者的个性、经验、能力及创业团队的合作风险。创业者是企业的创建者,其个性、经验和能力影响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文化的建设。我们通过考察国内外数十位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验,其共同点一是拥有外向、积极乐观、善于领导的个性和吃苦耐劳、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创业精神;二是拥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三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创业团队合作良好。这三方面若有一项出了问题,创业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企业往往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创业者,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共识很重要,否则极易造成团队分裂。②流失风险。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中,关键技术往往掌握在少数技术人员手中,若这些技术人员离开公司,技术研发将会被延迟,有些技术人员还可能外泄已研发的技术,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③道德风险。由于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的需要,创业者会聘请一些技术和管理人员,创业者和这些外聘人员之间就形成了委托―关系,创业者成为委托人,外聘人员成为人。由于各自利益的不一致和信息的不对称,就会出现人往往以牺牲委托人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行为,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因此,在进行创业人力资源风险分析方面,重点考虑:创业者的个性、经验和能力、创业团队的合作状况、企业员工的素质、人力资源的流失可能性、人力资源道德风险等。

2.4 管理风险创业者的投资决策体系、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内部管理是否顺畅,能否有效地防范投资风险、道德风险和项目尽职调查不实等风险,也会影响创司的盈利能力。因此,管理层的能力、项目管理者的经验与能力、企业生产及组织管理的风险等是考察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柳,刘志彪.国外科技型员工创业行为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6).

第2篇

(一)高度认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大意义

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为此,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为主,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不断推动科技与金融的合作。

(二)着重关注科技与金融结合构架的系统性

首先,要从金融体系的本质含义出发,揭示科技和金融结合的相互联系系统以及构成这一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的内涵和外延。着重对于科技金融机构、科技金融市场和科技金融监督与管理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其次,要以金融机制的内涵作为研究起点,搜寻科技金融的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规律。重点从机制运作的三种形式――行政一计划式的运行机制、指导一服务式的运行机制和监督一服务式的运行机制的比较出发,设计出有利于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的科技金融体制。

再次,要从金融模式的内涵出发,寻求实现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的最优方法。力图突破现有框架,找到创新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科技资本市场和科技保险的途径。

最后,要从风险控制方法入手,寻求科技金融结合的收益与风险平衡。在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过程中,由于新科技的研发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失败风险,因此针对不同的科技资金来源,要采取不同的风险规避方式。对外部风险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规避;内部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可以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引入履约保证金等机制。

(三)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中的作用

第一,由于科技创新具有外部性,因此需要政府矫正科技与金融结合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政府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放松对建立多层次且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的管制。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1)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制定一系列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法律;(2)建立公平经营环境的专项法规;(3)制定有关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企业产权转让、管理层持股等方面的法律;(4)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制定适用于科技企业的一些例外规定。

第三,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如建设技术孵化器、举办各种技术交流会、建立面向科技企业提供资料的实验室、建立面向科技企业的情报网络和建立服务于科技企业的数据库等。

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局限,在市场竞争中总是面临压力和挑战,风险投资有效地将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连接起来,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风险投资家丰富的投资和管理经验能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

风险投资简称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

从投资行为的视角来看,风险投资就是把资本(主要是货币资本)投向未来收益可能很高的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的领域,从而有效促进技术发明转化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成果,并使相关的技术发明商品化,产业化,但是其投资的项目处于初期阶段,其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从风险投资运作方式的视角来看,是指通过专业化风险投资管理团队向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协调技术专家、风险投资家、投资者建立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3]。很多高科技企业(如IBM,谷歌,阿里巴巴等)在企业的发展的初期都接受过风险投资。

二、风险投资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风险投资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融资难的问题

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有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但是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发行股票和债券成本较高而且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同时中小企业破产清算的风险较高,这增加了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风险投资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其高收益已经完全弥补中小企业容易失败破产造成的高风险;而且对中小企业来说,风险投资作为股权性投资,其接受投资的时间一般较长,而且不用考虑还本付息问题,大大减小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二)风险投资可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风险投资不仅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企业需要的资金,而且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融资等有关资本市场的相关服务,同时中小企业在接受风险投资时要接受投资方一系列的条件,这可以有效改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优化企业的决策程序,更有利于中小企业保持稳定。而风险投资者退出企业的投资的最为有利的方式是中小企业上市放行股票,处于自身利益考虑,风险投资机构会对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项目做全面的调查,这就可以有效的保证了中小企业把资金投向更有利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是技术中去,而且风险投资企业一般会指派一定的人员担任企业的管理岗位,这就从微观方面对企业实行了一定的控制,而且中小企业可以获得风险投资结构在发展战略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指导。

三、金融危机对企业风险投资结构的影响

2007年由美国次级贷款所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造成了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倒闭,美国、中国等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购买来增加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的提供资金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而注入流动性的主要方式是向银行等金融结构注资,这可以看出金融结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风险投资结构也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中介机构。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风险投资结构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风险投资的资金对金融市场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金融市场为风险投资结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而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首先受到的冲击的是金融市场,大量的金融结构的倒闭,使资金运行的链条被切断,这就一定程度上切断了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供给,而且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收回投入到风险投资中的资金,使得风险投资结构也面临金融市场对其的冲击。

(二)风险投资对大型公司有很大的依赖性

金融市场引发的危机很快传导到实体产业,各个产业的领导型公司首先受到冲击,而这些领导型公司又是产业创新的先锋,很多都有自己的风险投资机构对该产业进行风险投资,如计算机产业的领导者英特尔和微软都有自己的风险投资机构,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这些公司的母公司正经历利润下滑甚至是资金断裂的风险,这就促使这些公司过早的收回风险投资,这就使得各个产业风险投资在尽力金融危机后大幅度下滑。

四、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金融危机对世界风险投资结构两个方面的影响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引发了大量的资金退出了风险投资,这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难度。

(一)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大量退出

风险投资的退出一般也是通过金融市场完成,而金融危机造成的金融市场的动荡显然不利于风险投资的退出。金融危机爆发后,全世界的股市大幅度下跌,我国专门为中小企业上市退出的创业板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也遭受了重创,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但是在金融中其上市公司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这就使得在金融危机中,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投资更加谨慎。

(二)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的缺陷

除了上述问题外,我国的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还面临特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够完善,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其弊端更加明显。我国投资主要是通过银行的借款等间接投资方式为主,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其倒闭的可能性增大,掌握大量资源的银行部门为了减少风险,其对贷款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借款较少。这就直接引发了中小企业的倒闭潮,而我国风险投资制度不发达,就不能在风险资本和高风险企业搭建一座桥梁,一方面抑制了风险投资的偏好,另一方面也使得高风险企业大大降低了获取风险资本的机会。

(三)金融危机下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健全增加了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难度

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由于风险投资的企业一般是创新的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在早期的研发中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时应该享受早期投资带来的垄断利润。但是我国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不完善,对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够,在金融危机情况下,这更加导致了中小企业在获得相关技术后没能获得高额利润,这也就影响了风险投资企业的利润。同时政府之所以支持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是因为风险投资的创新性和高风险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是当前我国政府对风险投资业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财税政策的支持也不够有力。

五、金融危机视域下改善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对策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而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在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我国政府部门更应该关注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风险投资的市场环境。

(一)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完善保护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其前提是对产权的清晰界定。目前我国对风险投资方面产权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这容易导致风险投资的产权纠纷,不利于对风险投资的保护;其次,继续健全相关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企业的惩罚力度。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中小企业的创新的动力,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中小企业产业的升级换代,都离不开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而在金融危机发生阶段,保护相关创新技术是对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激励。

(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增加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数量

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阶段,大量的金融资源掌握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这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多样化和抵抗外界风险。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应该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改革,具体到风险投资领域主要体现在:积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建立风险投资机构,一方面我国国有银行的可以成立单独的风险投资基金对中小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另一方面银行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力度,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而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一般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政府应该引导这些企业建立本行业的风险投资机构,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在该行业积累的技术品牌等资源,增加风险投资成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发展的空间。

(三)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参加到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领域中来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民间也积累了很多的资本,而相关的资本的流动性较大,引发了国民经济的不稳定,如出现的大蒜等农产品价格的暴涨,这都是对民间资本引导不利的结果。我国应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引导这部分资金进入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领域,如给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合法的身份,在其金融风险投资领域后进行税收减免等,这可以解决我国投资渠道单一问题,而且可以增加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

(四)继续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

虽然我国在深圳证券所成立了中小板块, 增加了风险资本的退出的渠道,但是其容量较小,和美国纳斯达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使的我国的很多创新型企业选择在国外上市,这不仅增加了企业上市的成本,而且导致了我国广大投资者无法对这些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大损失。

风险投资结构应该加强对相关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和西方的投资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风险投资一方面要积极引进相关的人才,规范企业的结构,同时应该加强对企业本土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关的培养机制,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为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发生,推进风险投资的顺利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应该从企业自身方面加强建设,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应该加大对技术的投资,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同时中小企业应该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完善企业相关的财务制度和人事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在金融危机发生时能协调健康发展。

六、结论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造成了很多企业的倒闭,而风险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政府作为监管者应该积极建立相关机制,推动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张越.浅谈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商业文化,2007(11):200

[2]曲芳芳,康莉莉,王峥.国外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借鉴[J].财会月刊,2008(3):79-80

[3]张玉玲,陈汶彦.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J].财经视点,2009(9):59

第4篇

一、创业企业融资风险的界定

创业企业的融资风险一般指创业企业因融资而引起的风险,是企业参与融资活动而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负债融资引起的风险。创业企业可能丧失偿债付息能力的财务风险;二是股权融资导致的风险。创业企业由于融入权益资本造成股东失去控制权,利益受到损失的风险。一般债权性融资的风险要比股权性融资的风险大。

二、创业企业融资风险的特征

(一)创业企业有更高的融资风险。创业就意味着风险与收益的并存,与一般成熟企业相比,创业企业本身会存在很高的经营风险。创业企业的各方面均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创业企业的融资中必然要伴随着比一般企业更高的风险。

(二)创业企业融资风险有更广的内涵。创业企业融资不仅要面临一般企业因为借款而面临的财务风险。并且由于其快速的成长,相应需要大量权益性资金的融入,必然会侵蚀原有股东的权益,创业企业必然也要面临股权性融资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创业企业时刻都会受到债务融资风险和权益融资风险共同的威胁。

三、我国创业企业融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我国创业企业融资风险受宏观政策影响大。当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时,有些具体政策会对部分行业的企业经营活动形成限制,对自身实力较为薄弱的创业型企业冲击尤为巨大。最终会影响创业企业的融资活动,形成融资风险。如创业企业从事国家政策限制的产业,其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就会受到制约,融资成本必定增加,融资风险也相应增大;又如,当国家货币政策改变时,银行利率升高,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融资成本也随之升高,面临利率风险。而创业企业在成长阶段的融资渠道多以债务融资为主,商业银行的贷款是创业企业的首选目标,不稳定的宏观政策无疑会加大创业企业融资的系统风险。

(二)我国创业企业内部治理不善带来融资风险。首先,财务内控不健全易导致融资风险。由于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善,忽视内控制度的建设,我国创业企业的财务控制往往显得非常乏力。如在办理资金进出手续时无章可循,法规资料不齐备;拨付资金不按业务的进度和节奏进行,造成损失浪费;不重视资金回收,造成大量的呆账、滞账,不良资产越积越多,无疑加快融资风险的形成。其次,缺乏专业的理财人员。我国许多创业企业的财会工作主要忙于日常的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不重视知识更新,理财意识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增收节支”,理财技能贫乏。对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资源配置、优化资本结构、缓解债务负担、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较高的财务管理问题,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财务工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必然影响到融资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创业企业内部治理不善带来的融资风险会在创业企业的种子期和创立期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

(三)管理水平不高,创业成功几率小。高开业率和高倒闭率是我国创业企业的一个显著的特征,通过对中关村5 000家民营企业调查,生存期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仅占8.6%。创业企业的高风险,低成功率,使商业借贷机构会以审慎的态度介入创业企业的融资业务。因此,创业企业无论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面临融资障碍,融资风险很大。随着创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能力的提高,管理制度的健全,该种融资风险在创业企业的成长期将会降低。

(四)我国创业企业信用缺失导致融资风险上升。我国创业企业在发展初期很少注意信用建设,企业管理者往往不按市场规则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采取各种不法手段逃避债权人债务,侵害投资者权益;会计信息不透明,财务做假账,资本空壳,恶意偷税。这些都会对创业企业的信誉产生负面的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会提高对创业企业贷款的条件,形成“信贷配给”,加大融资难度。这种情况会导致创业企业在种子期、创立期等阶段很难获得权益性资金的投入,发生权益融资风险;在成长期则会失信债权人,难以融入债务性资金。

四、控制创业融资风险的对策

(一)增强融资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创业企业要把融资风险防范工作提到关乎企业生存的高度来看待。增强融资风险意识,招聘有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以便强化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其次,作为政府部门的中小企业服务局也可建议、组织创业企业的领导者进行有关财务知识的培训,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管理能力。而创业者更应该在平时有意识地注重自我学习,把理论运用到融资实践中。从融资的可行性、科学性着手,有意识地防范、规避融资风险,增强融资的合理性、实用性,降低融资的风险性。

(二)合理确定融资结构。首先,保证创业企业资产适当的流动性。增强资产的流动性,积极避免无法及时偿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财务危机。其次,确定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合理结构。创业企业融资渠道较窄,如果确定了不合理的融资结构,很难有机会再改变其资本结构,融资风险一经形成,就时刻成为危害创业企业发展的桎梏。第三,保证债务融资中长、短资金的适当比例。短期债务资金成本低,但是风险高。长期负债资金成本高,但融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企业要进行长短期债务的合理搭配。同时,企业还要将债务期限与投资期限相结合,以便到期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偿还债务。在合理保证预期现金流量的情况下,处理好成本、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创业企业不能因为一时的资金需求,融入过多的短期债务,而导致后期的财务危机。

(三)规范行业竞争秩序,降低融资成本。企业的发展同所处行业的生存环境关系密切。国家保护性的行业可以获得更多政策的支持,容易从金融市场融通资金,为企业发展壮大筹备充裕的资本,融资风险小;而国家限制的行业,企业融资会遇到较多障碍,融资风险就大;成熟的行业,发展时间较长,可以提供给投资者明确的预期,能较好地解决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融资风险相对较小;新兴产业本身就有一定的高风险,处于该行业的创业企业的融资风险无疑更大。好的行业环境对创业企业的融资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降低创业企业的行业风险,无疑就会降低创业企业的融资风险。因此,国家要从宏观上规范各个行业发展的秩序,为各行业创业企业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降低行业风险,减少融资障碍。行业内各创业企业也要保证有序竞争,自觉维护发展环境,展现良好的行业形象,形成集合效应,吸引投资者的目光,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融资能力。

(四)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各项管理制度。首先,完善股权治理结构。国外一些学者(Fama和Jensen,1983;De Angelo,1985;Demsetz和Lehn,1985)研究表明,持有大宗股权的大股东往往会得到与他所持股份比例不相称的、比一般股东多的额外收益。股东结构会影响股东间的利益分配,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最终会影响企业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李维安、李建标(2003)等认为中国大企业要保持第一大股东的绝对控股地位,通过长期投资形成大量的专用性资产来维护企业信用,而中国创业企业的第一与第二大股东要保持较小持股比例,才能构建较好的信用。因此,企业在初创时就应该设计好合理的股权结构,避免创业企业由少数股东控制的现象,从而树立创业企业较好的企业形象,为创业企业的融资提供信用保证。另外,创业企业还要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保证内控机制的科学、有效,确保融资策略的合理、高效。

(五)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创造良好的信用记录。信息不对称是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创业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没有信息披露制度,甚至有的创业企业无完整的财务记录。金融机构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难以正确判断企业未来的成长性,放贷的风险无疑加大,创业企业融资难度相应增加。所以,创业企业应加大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以便金融机构对创业企业的发展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同时,创业企业还应强化信用意识,不恶意拖欠债务,积极履行各项合同协议,树立起企业良好的诚信形象。增强创业企业的信用度,对企业的融资乃至以后长远发展都大有好处。

第5篇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79-03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也进入了新常态。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和理论界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长期困扰政府、社会各界和每一个家庭的棘手问题。塔里木大学位于新疆南疆阿拉尔市,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3,且绝大多数来自南疆边远贫困农村,与汉族大学生和新疆其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他们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据官方统计公布,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还不到10%,且仍呈下降态势,其所产生的潜在社会危害极大。如何妥善解决好其就业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对此,一方面,完全依靠政府和现有企业及社会团体来解决其就业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太可能;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现有就业指导又难以转变其就业观念,提升其就业能力作用有限。

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并根据国家、自治区和兵团相关创业政策,结合当地招商引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自主创业无疑成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性路径。然而在组织的首轮选招过程中仅有27个项目入驻创业园,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尚属凤毛麟角。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但缺乏创业意识是最大的掣肘因素。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和最初动力,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能否进行创业的精神支柱,是学生敢不敢创业的关键。因此,要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业,首要任务是帮助其树立创业意识。研究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其支配产生的创业活动问题,探讨如何引导其树立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创造成就的观念,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实现和带动就业,将对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缓解政府压力、维护边疆稳定意义重大。

一、调查基本情况

鉴于上述状况,本文以塔里木大学为例,选取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对创业条件的评价、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对创业教育的态度等。本研究借鉴李志等编制的《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问卷》,按照创业意识下属创业情感意识、创业需要和动机意识、创业价值意识、创业风险意识、创业素质意识五个因子,自行编制了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9%。调查涉及不同专业、学历、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的学生。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1.对创业有认识,但理解趋向宽泛。在“你对创业的概念有何理解”的问题中,44.0%的学生认为“只要开创一份普通事业都可以叫做创业”,26.75%的学生认为“开办一个公司(企业)才能叫做创业”,16.25%的学生则把创业的概念定义为“自谋职业”,只有13.0%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发一项前沿科技项目”。由此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自主创业已有初步认识,但对自主创业的理解偏向广义的范畴、趋向更宽泛的概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主创业在他们理念中的层次不高,不能够将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结合起来,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有待增强。

2.创业愿望强烈,但行动谨慎。在“你对创业是否感兴趣”的问题上,表示“很有兴趣”、“比较有兴趣”、“没有兴趣”的学生依次分别占19.25%、69.25%、11.5%。在“你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有什么看法”的调查中,表示“支持”、“量力而行”、“反对”的学生依次分别为70.25%、20.5%、9.25%。对于“你是否有创业的打算”的问题,表示“有而且会在大学尝试”的学生只占15.75%,表示“正在创业”的学生仅占5.0%,表示“已经创业成功”的学生还不到1%(0.75%),而表示“有但不会在大学尝试”的学生占到65.5%,持“完全没有”的学生占13.0%。在“你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率有多大”的调查中,认为“非常大”的学生也不到一成(8.5%),而认为“比较小”的学生达到70.0%,持“没有可能”的学生占21.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创业愿望强烈、热情渐涨,但在选择是否创业时,在行动上比较理性和谨慎。这说明他们对创业处在一种两难的心理抉择和煎熬中,既有对创业的美好期盼,也有对创业不确定性的忧虑。

3.能够理性看待创业的价值所在,但创业动机倾向性鲜明。关于“如果你有创业的想法,主要来源于什么”的调查,学生的选择依次是大众传媒(36.75%)、个人兴趣(28.25%)、成功人士(21.5%)、亲戚朋友(10.75%)、其他(2.75%)。由此可知,大众传媒在大学生创业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对“你认为创业有什么好处”(多选排序题)的调查,学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解决就业问题”(67.5%)、“积累更多财富”(66.25%)、“提升社会地位”(63.75%),其次是“促进自身发展”(62.0%)、“实现自我价值”(42.25%)。由此得知,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创业所带来的价值,但很少有人把自我实现作为创业的主要动因,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这反映了他们较务实的创业态度,也体现了他们对物质利益的极大关注。

4.能够客观评价创业主体素质,但自身创业能力较弱。对于“您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多选排序题)的调查,看重“挑战冒险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学生只占77%,而注重“强烈的竞争合作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高达95.25%,侧重“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市场知识”、“出色的沟通交际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分别占89.5%、88.0%。在“你自己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积累是否适合创业”的回答上,仅有10.5%的学生表示“非常适合”,有20.25%的人认为“比较适合”,而有65.75%的人认为“不适合”,3.5%的人表示“不清楚”。由此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客观评价创业主体素质,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创业能力存在不足,尤其是创业实践较少、创业经验欠缺、对创业规程不熟悉等成为其最大掣肘因素。

5.能够清醒认识创业风险,但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您对大学生创业风险是如何看待的”的回答中,只有12.0%的学生表示“年轻人应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也可重新再来”,而有37.0%的人认为“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31.5%的人认为“创业风险大,成功机率低,造成很大身心压力”,19.5%的人认为“如果第一次创业失败就放弃”。关于“如果创业你会选择哪个领域”的回答,29.5%的学生选择“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的领域”,27.5%的人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24.5%的人选择“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领域”,18.5%的人选择“当今比较热门的领域”。从此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晰地认识到创业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并且有初步创业意向,但他们惧怕挫折和失败,缺乏敢闯敢试的勇气和毅力。

(二)能够认识到自身创业竞争优势,但创业准备不足

对于“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是什么”的回答,选择“文化特色资源”,“多种语言”,“经商传统”的学生依次分别为52.5%、33.75%、13.75%。并在创业意向选择上,有24.5的学生选择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领域。从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创业优势和资本。在回答“你认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障碍有哪些”(多选排序题)的问题中,学生的选择排序为“创业能力和经验不足,关系和知识积累不够”(95.75%)、“创业启动资金缺少,没有合适的项目”(77.25%)、“政府或学校支持不够,创业环境不完善”(74.0%)。从此可知,普遍缺少创业资金,创业方向不明确,尤其是创业能力不足、创业经验欠缺、创业知识匮乏已成为制约他们创业的主要瓶颈。

(三)对创业政策有了解,但认知度、利用率较低

在问到“你是否了解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时,学生的选择依次为“知道有但没了解过”(45.0%)、“了解一些”(40.5%)、“很熟悉”(7.5%)、“没听说过”(7.0%)。对于“你认为大学生创业需要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多选排序题)的选择,超过六成(65.75%)的学生希望“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53.25%的人希望“提供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支持”,41.25%的人希望“设立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机构”,34.5%的人希望“加大对创业大学生的宣传鼓励”。从此发现,虽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大多数学生对这些政策的了解较少、利用不高。这也反映了政府等主体对创业政策的宣传还不深入、政策落实还不到位,也说明学生获取创业信息的主动性较弱。

(四)对创业教育的呼声很高,且倾向于创业实践训练

在问及“你是否需要创业教育和指导”时,绝大多数学生(80.25%)认为“很需要”,14.5%的学生选择“需要”,仍有少量学生(5.25%)选择“不需要”。当问及“你认为大学生创业需要学校提供哪些帮助”(多选排序题)时,有65.5%的学生认为“应为入园创业提供设备技术等服务”,42.75%的人表示“应将GYB/SYB培训纳入必修课”, 33.25%的人认为“应提供创业配套资金”,持“建立校企联合创业基地”的学生占27.5%。当问到“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和技能”时,选择“创业实践”的人最多(58.75%),其次是选择“模拟训练”的人(36.25%),而选择“理论授课”的人仅占5.0%。从此得知,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强烈,且更倾向于创业实践,也反映了他们在创业教育上还比较欠缺。

三、调查结论与启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趋于客观、理性,创业愿望强烈、热情渐涨,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和初步创业意向,但对创业的结构和内涵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创业准备不足,创业行动谨慎。这与其普遍缺少创业资金、创业项目不明确、创业教育弱化、创业政策环境不成熟,特别是创业能力较弱、创业经验欠缺、创业知识匮乏等有一定的关系。创业意识的养成是一个逐渐升华的认知过程,要遵循“知、情、意、行”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为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为载体,从政府、高校、学生三个尤为关键的主体出发,探索构建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体系。

(一)政府要优化创业环境

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过程中扮演着倡导者和扶植者的重要角色。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创业政策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积极营造“重视创业、尊重创业者、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为有创业意向或正在初创之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矫正创业动机、端正创业态度、匡正创业意识,增强其“获得感”和“荣誉感”。其次,要继续扩大创业政策的优惠与扶持,不断深化社会保障、担保贴息、税收租金减免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财政、金融、税收”等组合政策,将创业扶持政策前移到创业初期,缓解创业资金的瓶颈,解决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人才和技术向园区聚集。再者,要健全和完善创业服务机构保障,成立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为正在创业和即将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一条龙”和“绿色通道”服务。加大对“创业受挫”的帮扶力度,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减轻众多学生想创业、但又因风险太大而不敢创业的畏惧心理。

(二)高校要强化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一体的活动,包含着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多种内容一起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开拓能力、解决就业压力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一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坚持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把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系统思考、整体推进。二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创业实践能力和经验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同时从企业、社会、政府聘请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等担任兼职教师,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正确航向。三要完善高校创业服务功能,建立校企联合创业基地,丰富创业实践体系,把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向前推移到创业指导,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全程化指导和服务。

(三)学生要储备创业能量

第6篇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股权融资方式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它把资本投放和企业管理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投资效率,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为工业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融资渠道,并成为深入影响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特征。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与最后抉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路程,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创新创业教育还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风险投资作为现时代资本投放与融资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激励创业思维的重要工具。风险投资下的创业,也因大量使用风险技术而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因而不断超越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与思维,更具发展与现实意义。

二、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培养,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无论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都有了进步,但仍然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匹配,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市场要求脱节。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缺乏创业技能、资金、管理知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在创业过程中同时也出现有技术无资金、有资金无管理、有管理无规划等诸多问题。调查显示,有85%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失败告终。

1.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活动,它十分强调创业者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可否认,现代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增多,使认知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根据全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众多例子来看,这种外在的表现能力,在一切顺利时能够起主导作用,但当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等内在能力显得比较弱,出现临事慌乱,不知所措,遇难则止,知难而退的表现,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

2.创业资金不足。创业资金可以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等渠道。对于创业者来说,筹集资金创办企业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大学生创业者在寻求外部融资时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银行一般不会轻易贷款给大学生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又仅关注较大的投资项目,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只能来源于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借款或其他私人股权投资,得到社会资本支持的微乎其微,从而导致创业启动金的拥有量极为有限。

3.创业管理不善。在创业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的管理基本理论来源创业教育课堂或者是创业活动实践中。一方面,创业课堂知识的简单化、创业实践活动的单一化,使他们学不到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不了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规模往往基于最基本的组织结构,独立创业或者团队创业,一旦形成规模,组织结构复杂,人员队伍扩大,其管理技能日趋落后,掌控不了企业的发展,最后就不了了之。以温州各大高校为例,据统计,目前温州市六大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8万人,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3.5万人。有抽样调查显示,温州市大学生毕业后有创业意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8%,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正在日渐壮大、崛起。调查还显示,温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多处于初始运营期,大学生创业失败率约为83.97%,温州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5.13%,高于全国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平均水平2%一3%。

三、风险投资融入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

(一)基于教育创新的风险投资特征

风险投资已经成为现时代创业者积累财富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励创业者思维的重要工具。在风险投资环境下,更加容易实现创业者创新思维和想象的表现(如风险意识),更有助于激励创新思想的交流和智力风暴的发挥(如风险投资策略)。风险投资作为创业环境下存在的一种投资形式,具有与一般环境完全不同的特征:

1.理念:风险投资所透露的投资创业理念,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精神(一味着眼于赢利),而是以企业价值作为衡量去探索个人的追求与企业的发展。相比之下,•现实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目的显得十分渺小。

2.创新性:风险投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使其显著区别于传统的投资形式,从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到具体投资策略都显示了与传统投资形式的不同,而风险资本对每个项目的投资都有不可复制的地方,从而更有助于创业者智力的爆发和技术上的创新。

3.配置:在具有较大资金与丰富经验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吸引作用,在创业过程中起到种子融资与资源的自由配置,从而起到效益功能。

4.专业性: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企业在结构与特征上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需要打破常规,根据自身生存的创业计划,进行文化、结构上的转型,以专业性的创业经验实现持续生存。

5.孵化器管理:风险投资实行孵化器管理,有组织地、适时地提供企业长期成长所需要的资源,促使其顺利发展。通过资本市场退出,形成更大的投资能力,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形成一种“投入一孵化一回收一再投入”的良陛循环。

(二)风险投资是高职创业教育创新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

1.风险投资体现开放性的创业家精神理念。具有风险投资意识的创业家,他们有着高瞻远瞩的乐观主义,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创业并不是追求自己的兴趣,他们能打破现状和陈规,希望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提倡以企业价值作为衡量去探索个人的追求与企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创业精神与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转变高职创业教育的定位,树立新教育理念,使之更为开放与长远化。

2.专业性的创业体系改变知识的传递与教学。专业化的投资渠道、运作、管理等风险投资手段形成了系统的创业知识体系,激发了创业创新的灵感,提高了学习者去芜存菁、重塑知识逻辑的能力。知识的传递不再依存于经典教材,知识的迁移也不再是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学习者按需汲取和自我组织知识,并再造有限知识范围内的逻辑体系。

3.多元化的创业实践驱使学习模式和习惯改变。风险投资提供的是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和教育模式,信息化、金融化、技术化、文化化改变了通识教育的局限性,改变了知识迁移和衍生的途径和范围,封闭式、资源有限的教学模式,走向了开放、资源无限、多元交互的方式。

4.风险投资促进以转化器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新发展。风险投资促以风险转化、资金转化、角色转化以及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功能。传统教育所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在校创业第一线人才,而缺少由在校到校外、走向社会这一中间的转化教育过程,导致众多在校大学生创业事业终止。在风险投资环境下,转化和被转化的关系切换以及创业者角色的双重性不仅有助于教育的连贯性、知识的集成,也更能塑造学习者的长远意识,这些对于目前广泛存在的高职学生创业存在的阶段性、短暂性等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有利于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创业过程的形成。

5.风险投资促成创业教育的职业规划。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职业转换多元多变,个人职业规划成为个人职业延续。高职创业教育缺乏对创业者个人的未来职业规划,着眼于短暂的利益,将就业与创业混搅一起,达不到创业教育实质内涵。在风险投资环境下,创业有种子、创建、成长和成熟等四个发展阶段,在无形中给创业者铺垫了成长之路,使之慢慢发展与成长,实现创业者真正的理想。

四、通过风险投资推动实现高职创业能力培养创新的路径选择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我国将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展,进行大胆改革,甚至是颠覆式的教育改革,借助风险投资理念融入高职创业教育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高职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与渠道。

(一)重新思考和深入认识,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

确定风险投资在创新能力提升和创业教育的支撑要素。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开展的,为此,必须摒弃过去只是将高职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的观念,改变“创业教育是短期知识技能教育,只是掌握就业能力的一种训练”的认识。将风险投资家的创业理念贯穿在创业教育中,确立创业能力培养目的是激发大学生创业者的开放性企业家精神思维,目光远大,在能力培养兼顾下,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融人到创业教育的学习中,使自己成为一个风险投资者,以企业价值作为衡量去探索个人的追求与企业的发展,而不是纯粹的商人或者纯粹地为了创业而创业。

(二)加强以风险投资为中心的创业课程设计与建设

以面向行业的课程群集替代单一的课程,全面重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风险投资学作为高职学生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将课程内容与创业实践有机地结合,优化教学流程,建设风险投资主干课程,增加课程的比例和学分等,课程设置为创业提供专业和技术上的支持。通过课程学习,加强在校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控制以及风险投资策略的掌握。同时,在课程建设中应注意重视和加强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确定课程内容,使大学生在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与创业风险投资相关的知识。

(三)致力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风险投资理论应用水平

国外的创业教育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具有较高水平的创业实践能力。鉴于国外的经验,提高高职院校创业培养能力,其师资质量的建设尤为关键。在风险投资创业环境下,将风险投资应用作为师资队伍的基本要求,应着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师资力量,通过多种培训途径,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和创业实践能力,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机制的建立。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让教师进入企业,同时让企业中的投资者、创业者来到学校,形成投资教育环境的循环教育,扩充师资队伍。

(四)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内在技术与管理优势,建立创新型风险投资教学模式

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建立具有技术与管理优势的创新型风险投资教学模式。明确投资学习中技术的综合性、知识的专业性、风险的控制性以及运作的规范性,改变传统教条式单方面创业知识传送或者以成功创业个案作为实验技能研习,建立构造主动设计下具有的风险投资操作与管理技能的创新实践活动框架,并建立在校创业园的风险投资工作室,其核心在于提供创业过程中风险因素的解决、融资技术上的指导、业务管理技能的提高,得以建立教学上的投资引导与仿照的案例库。

第7篇

一、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安全的基本内涵

(一)股权投资基金的基本内涵

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ity,PE)有广义和狭义理解,广义是指以非公开发行的股权为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包括创业投资基金(wenturecapital,VC)主要投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狭义的股权投资基金不包括VC即专门投资于成长期、扩张期、上市前企业的股权基金。PE起源于VC,投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以及投资方式的变化使股权投资基金成为一个种类齐全并且不断发展的综合投资工具。企业的生命周期决定投融资需求的种类(见表1)。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股权投资的种类基本可分为风险投资基金VC(针对种子期和创业期阶段的企业)、扩张基金EC(针对扩张期企业投资、提供过桥贷款和提振资本注入)和收购基金(服务于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管理层买入和上市公司收购),(见图1)。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主要经过募集和设立、投资、投资后管理(增值服务)和退出等环节和流程。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特征主要是:在资金募集上,采取私募的形式,募集对象为特定机构和个人,不通过公开市场销售,而是基金发起人与投资人私下协商、召开专门的路演会等方式进行;在投资方式上,采取股权性投资方式,主要为普通股、优先股或可转债等,投资对象为未上市、高成长企业,投资期限一般为3~8年;在投后管理方面,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提供增值服务;在退出获利设计方面,基本按照“以退为进、为卖而买”原则行事,在投资之前就设计好退出机制,事先约定好退出渠道,否则就不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能够克服银行借贷融资的局限,为企业、特别是为中小型企业的脱颖而出直接注入资金,并参与经营管理,提供创业者难以作为的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因而越来越成为政府和企业关注的投融资主流。

(二)产业安全的基本内涵

关于安全通常的理解是客观上不受威胁,主观上不为恐惧的状态或态势。产业安全是产业经济学新近流行的研究方向和流派,是对产业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理论的系统性创新和延伸,是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关注的核心内容。产业安全主要是指特定行为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例如省、市、县、区域组织等)自主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产业安全最早始于国家产业安全或民族产业安全,一般情况下,谈到产业安全,主要指民族产业安全,但是又不限于民族产业,实际上是包含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企业安全“三位一体”的安全观。

目前产业安全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保护理论、产业损害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控制理论和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等五部分内容,构成研究产业安全的五个视觉和方法。产业安全本身不是经济要素,作为一种产业评价理论和方法,是贯穿于产业经济学实体理论的一条轴线,形成了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的产业安全分析框架。产业安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经济环境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方式比较多元化,但数量化、模型化是方向和主流。产业安全评价反映产业的兴衰成败,可以引导投资方向和生产及消费方式,因而产业安全评价日益受到不同经济主体的关注和重视。实际上产业安全是一种产业战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是产业经济学发展史上的超越性理论创新。

二、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产业企业安全评价功能

根据股权投资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运作流程,按照产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战略管理视觉,股权投资基金与产业的结合融合具有重要的产业安全评价功能。综观股权投资运作实务,在其现实性上,股权投资介入产业和企业的全过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安全评价过程。

(一)对被投资企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是一种安全评价股权投资基金(PE)只关注高成长的企业和朝阳产业以及竞争力强的项目,对投资对象的无缝隙调查和成长力评价全面、细致、周到,并且贯穿于投资有效期全过程。对投资项目的审查和尽职调查涵盖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以及企业业务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时甚至调查细分到找竞争对手和消费者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确定被投资企业是否达到可投资条件以及能否实现投资所准球的价值期望,才确定合作。对所投企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做法足见股权投资基金的专业化水平。这与产业安全评价的做法如出一辙,因而股权投资对产业企业的评价是一种安全评价,生存和发展处在不可救药的威胁和危险状态企业不会得到股权投资者的雪中送炭。

(二)对被投企业风险评估的关注体现产业安全期待在产业安全评价中,投资者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类型,一个高度不安全的产业,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盈利无望只会造成投资恐慌,投资者站在盈利预期立场上对产业和企业信息、生产经营状况最关心、最敏感,因而“投资什么、不投资什么”看似投资问题,实际上也是个产业企业安全评价问题。股权投资偏爱风险投资,但是投资的是可预控的风险,是追求高收益、高回报的战略投资。依据产业风险评估而决定投资意向是产业安全评价的目的和动机。股权投资作为一个系统投资工具有着成熟的产业风险评估,因而股权投资风险评估与产业安全评估具有平行一致或重合的地方,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股权投资基金不看好的产业企业一定是不景气的产业。股权投资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从特殊投资者的角度充当产业安全顾问,产业发展咨询如管理咨询、投融资咨询恰恰正是创司自身衍生的主要副业。

(三)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安全跟踪评价过程股权投资基金曾经和对冲基金一样被当作另类投资,一个重要原因是既为企业注入股本,又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不过作为金融投资者,一般不会直接参与被投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而是一个战略管理者的角色,关注企业的安全发展。实现途径主要是参加董事会,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影响重大事项决策;参加监事会并占主导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定期审查企业财务报表,监控企业财务情况;为企业推荐适合的高级管理人才,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这样通过决策监督、经营监管、财务审查、人员配备等手段,PE可以对被投资企业从人、财、权、利、业绩状况各个方面进行及时、全面的安全评估。#p#分页标题#e#

(四)提升被投企业价值的过程增强了安全保障PE是资本市场非常专业的投资者,他们不仅为企业提供巨额资金,参与管理,而且会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一般能够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有: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克服企业初创期迷茫;完善公司治理,推行科学管理;为企业发展不断提供专业化再融资服务;为企业扩张并购提供顾问式服务;为企业上市进行专业化运作。一般这些专业化的增值服务行为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规范化的发展,无异于提高了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安全度。

(五)退出企业的方式选择反映了企业产业安全状况的变化PE是为前景看好的产业企业发展助一臂之力、发一笔大财的“锦上添花”型的投资者,按照“募、投、管、退”的流程,哪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前有设计、事中有防范、事后有预案,自始至终都有理性规划。PE退出阶段的渠道主要有:选择上市(成功在望演绎双赢戏)退出,说明企业在股权投资的助力下成熟为公众公司,PE的投资获得了高回报;出售退出(急流勇退股份变现),在上市无望时,PE把企业股份出售给其他企业投资者获得现金完全退出,企业原股东与新投资者继续磨合;回购退出(失约回购要补偿),无望上市和出售,投资届满企业未达到约定条件,PE可以要求企业原始股东回购所持股权,并要支付一定补偿金;清算退出(经营失败撤资止损),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难以挽救时解散企业进行清算以减少损失。前三种退出方式PE多少都赚钱;最后一种表明股权投资失败,PE亏本。而四种退出方式反映的产业企业安全发展信息不同,安全度不同,威胁度不同。

三、股权投资基金与产业融合需要战略复合型人才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 融资战略 风险搭配 可持续发展

一 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宏观大环境下,在知识经济的大浪潮席卷中国企业的情况下,注定了21世纪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是一个市场经济规律体现更加明显的时代,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面临着巨大风险的时代。在这样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我国企业既有可能踏上鲜花与黄金铺成的七彩路,也可能坠入黑暗的市场陷阱与沼泽中。那么我国企业如何在这充满荆棘的风险之路上,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世纪最佳轨道呢?这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如何具体实现这一目标,美国财务学家希金斯提出可持续增长的理念,认为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力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对企业具有最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沿着一定的生命周期轨迹运行的,而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所遭遇的风险内涵和强度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企业风险并确定企业的融资战略,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本文立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分析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与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相适应的融资战略。

二 企业融资战略的内涵和目标定位

企业融资战略就是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状况和趋势,对企业资金筹措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谋划,旨在为企业战略实施和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并不断提高企业融资效益。

(一)企业融资战略的内容

企业融资战略主要是对以下融资问题确定应该采取的行动方针,即:为什么筹资?从何处筹资?何时筹资?用什么方式筹资?筹集多少资金?筹资的成本为多少等。与具体的筹资方法选择决策不同,企业融资战略是对各种融资方法之间的共同性的原则性问题作出选择,它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益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具体融资方法和运用的依据。

(二)企业融资战略的目标定位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财务理论界的一些人士特别推崇通过增长实现最大化,其理由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股票市价和收益也必将增长。然而,美国财务学家希金斯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财务的角度看,快速增长会使企业的资源变得相当紧张,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控制,快速增长可能导致破产,同时,增长缓慢的企业又有可能成为其他企业收购的猎物。因此,希金斯强调了可持续增长的意义,企业一、两次成功的战略选择并不能保证企业长期繁荣。只有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谋求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力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对企业来说才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风险条件下,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企业融资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

三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特征

(一)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而言,企业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企业初创期,在这一阶段,创业者满怀抱负,组织系统虽不完善但具有活力,创造性和冒险精神充足,创业者之间团结一致,凝聚力强,但企业资本实力弱,产品品种少,生产规模小,盈利水平低,企业形象尚未树立。

2.企业成长期,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由小到大,实力逐步增强,企业的经济增长使创业者看到了希望,因而企业的组织活力、创造性和凝聚力不减,创业者也愿意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冒一定的风险,企业注意重点发展有前途的产品,虽然盈利不多但增长速度较快,企业开始设法树立自身的形象。

3.企业成熟期,企业进入成熟期的切入点往往是几种重点产品成功地占据了市场甚至获取了优势地位,这时企业的形象得以树立,生产规模得以扩大,盈利水平达到高峰但增长速度放慢,企业逐步设立各种部门,组织体系趋于完备,但组织系统内的创业者之间开始产生矛盾,组织系统凝聚力被削弱,守成思想开始出现,企业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减退,因而组织活力显得不足。

4.企业衰退期,在这一阶段,企业走向衰老和消亡,企业资本虽多但资本负债率高,生产规模虽大但包袱沉重,产品品种虽多但前途暗淡,规章制度虽多但组织矛盾突出,企业形象虽在但已成昔日黄花。

(二)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

企业的理财风险分为两部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经营导致的未来经营收益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企业外部条件变动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财务风险则是由于企业筹资决策导致的未来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因此,经营风险是企业无负债经营情况下财务活动的固有风险,是任何企业财务管理都回避不了的风险,而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时,除经营风险以外增加的风险。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这两种风险有不同的表现。

1.初创期:知名度不高,资金不充裕。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企业的夭折。新产品开发的成败以及未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大小都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经营风险非常高。

2.成长期:成长期企业的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接受,销售能力增强,生产规模扩大,业务迅速增长,发展速度加快。但企业的经营风险仍然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市场营销费用加大,企业需要募集大量资金进行项目投资,但企业的现金流量却仍然是不确定的,且市场环境是多变的。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更新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以保证企业的快速成长。

3.成熟期:企业的主要业务己经稳定下来,产品销售额保持稳定的水平,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企业走入正轨,现金流量比较稳定,经营风险相对下降,管理制度趋于完善,企业价值不断增加。成熟期时企业利润的高低及其实现程度并不取决于产品的价格,而是取决于产品的成本。因此,企业在成熟期时的成本控制极为重要。

4.衰退期:由于竞争加剧,企业创新能力减弱,原有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淘汰,销售额下降,而新产品却很难推出,企业业务发生萎缩,竞争能力下降。而企业潜在的投资项目又尚未确定,因此企业容易走向破产。

四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融资战略

(一)风险的反向搭配原理

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可以产生多种组合模式,以供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理性的财务战略选择。这些风险可以按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组合形成企业总体风险,也即数学上用各个因素相乘产生一个复合的结果。如果高经营风险和高财务风险相搭配,那么企业总体风险将非常非常高;这样企业也许会投机成功,但最有可能的是彻底失败甚至瓦解。因此,如图1所示,这种组合方式不太合乎常理,对企业长期成功运作是不利的。当然,这种组合对冒险家而言非常有吸引力,因为它把所以的利益相关者所冒的巨大风险和回报都考虑在内了。从冒险家的角度看,这种组合的结论是:你承担所有的风险,我拿走所以的收益。

不幸的是,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所构建的组合很成问题,他们将很低的经营风险和很低的财务风险搭配到一起,如图1左下角方块里的情况。其后果可能是企业被猎食者关注或者被敌意收购,因为这种低风险战略会导致企业价值在资本市场上被低估。

从图1还可以看出,有着高经营风险的企业应该运用低风险的财务策略,也就是说,权益风险资本应该尽量是资本占用成本有弹性、可变。这一规律目前在资本市场已经被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风险资本主要由一些数量相对稀少的专业金融组织来提供了。低经营风险的企业运用简单的财务策略会遇到更大的问题。通常,当企业变得成熟,经营风险就会减少,这时就应该搭配较高的财务风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应该反向搭配。通常情况下,公司的核心业务趋于成熟或者转向其他领域时,经营风险会下降,相应的,财务风险开始增大。不管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竞争战略的改变都会导致经营风险增加。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应该建议经理降低财务风险,恢复公司原有的总风险。

(二)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融资战略选择

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经营风险都在降低,如果没有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完全不能接受的综合风险产生的话,财务风险应该会增加。这会导致一个明显问题的产生:可能增加的财务风险会给企业的融资战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1.企业初创期的融资战略

在企业初创期,大多数公司认为经营风险比财务风险更重要。因此,从总体上看,创业期企业的融资战略安排应是关注经营风险,尽量降低财务风险。与此相适应,企业初创期适宜通过权益资本筹资,建立牢固的财务基础,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未来的成长。初创期企业一般不宜采取负债筹资,这是因为一方面,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很大,债权人出借资本要以较高的风险溢价为前提条件,从而企业的筹资成本会很高。另一方面,初创期企业一般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应税收益,利用负债经营不会给企业带来节税效应。 而对于权益筹资,由于初创期企业盈利能力较差,投资有完全失败的潜在可能,因此风险投资者在其中起很大作用。风险投资者之所以愿意将资本投资于企业,是因为预期企业盈利能力未来会出现高增长。

第9篇

[关键词] 创业教育;创业案例;案例教学;选取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3?0061?03

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它既是案例分析的出发点,又是案例分析的归宿[1]。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恰当的创业案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分析、思考、讨论和决策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恰当的案例,则会使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特别重视创业案例的选取问题。只有坚持正确的案例选取原则,选择适合的创业案例,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的优势和作用

案例也称为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现广泛运用于法学、军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逐步建立和相关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案例教学法也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重要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具有突出的优势和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以思想灌输和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释规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学习自主性较差。而案例教学法则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将理论问题形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其中,深入案例情境、体验案例角色,他们通过做笔记、查资料、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独立地去学习和思考问题,弥补了传统的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缺陷。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能够亲自参与分析和讨论,更具积极性,更有创造力。

(二)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是因为案例相比一般的举例而言内涵更为丰富,二是因为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更为复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具体的场景,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分析、去调查、去处理问题。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当具备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阅

(三)案例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虽然能够相对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但仍然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案例教学则恰恰弥补了这一现实问题存在的缺陷,它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进一步转化。在创业教育课程中,根据大学生创业实例编写的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学生们通过对创业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背景之下,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增强步入社会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创业成功几率。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案例选取存在的问题

(一)可供选取的案例资源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是必不可少的。但受案例开发投入、教师能力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创业案例资源相对匮乏、供给不足。特别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密切联系、适合大学生学习借鉴的新案例非常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案例教学的推广和教学效果的提升。造成创业案例不足的原因,一是案例编写的经费不足,二是任课教师素质不够。一方面,由于案例写作是一项耗时耗力又耗钱的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是阻碍案例研究与写作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时间较短,专业教师在数量和素质上还不能满足需求,少有教师能完成高质量案例的开发工作。

(二)选取的案例与国情不符

由于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的案例资源还不够丰富,一些教师便选取了来源于欧美或其他国家的案例进行教学。但是各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发展状况不同,国外的创业案例只能供我们借鉴,一些经验不能完全应用于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加上学生对国外案例发生的社会背景缺乏认识,因此,这些案例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创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选取的案例与时代脱节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案例的更新重视不够,常常是一个案例使用很多年,选取的案例存在题材老化、内容不新、无法反映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这样的案例跟不上时展步伐,游离于当前社会宏观和微观环境因素之外,没有一定的新颖度,自然也就丧失了吸引力,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案例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不能一个案例多年使用。同时,对于已有案例也应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

(四)选取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

案例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它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案例应能体现知识的内在关联性,使学生对创业理论知识有一个相对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案例还不够典型、不够系统,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与学生当时所学知识点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清晰地体现知识的关联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选取的案例对创业风险揭示不足

创业是一个发现、捕捉和利用机会获取收益的过程。但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存在,又使得创业风险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选取那些成功案例让学生分析创业者是如何抓住机遇最终成功的,而没有选取那些失败案例分析创业者是如何错失机遇被风险击垮的。只选取顺利成功的案例,不能让学生通过案例认识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

除上述问题之外,在具体教学和选取案例方面,还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效果欠佳、难易程度掌握不当导致学生消化和吸收不好、创业主体突出个人导致团队合作较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克服和规避。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案例选取应坚持的原则

创业案例是进行创业教育的必备工具。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没有恰当的案例,案例教学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因此,以案例教学法授课,创业案例的选取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案例的选取应坚持本土化,注重实效性,坚持系统性,体现风险性,实现多样性,立足吸收性,突出团队性。

(一)在案例属地应坚持本土化原则

在创业案例的选取上,要坚持本土化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要尽量实现本土化取材,即要尽可能地挖掘和使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反映国内或本区域市场环境和创业经营活动的案例。因为,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越容易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案例的成败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更具有借鉴意义。本土化的教学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身临其境的仿真感,缩短教学过程中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案例内容上应注重时效性原则

案例来源于实践,这些材料由环境、条件、人员、事件、数据、时间等要素所构成,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过去的案例由于已经“时过境迁”,与现实的社会环境不相切合,给人以陈旧过时之感,这样的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而新近发生的事例则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让学生心生真切之感,更容易产生共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性。所以,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当尽可能地选用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案例,注意案例的新鲜感与时效性。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不断为已有案例补充新鲜元素,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三)在案例编排上应坚持系统性原则

从总体而言,创业教育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章节而言,每一部分又都有各自的重点。课程选取的案例,从不同角度体现着理论知识的脉络和层次,因此,所选的案例一定要成体系、成系统,能完整地反映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框架。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紧扣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师,在案例的编排上一定要有系统性,既要涉及全局,又要突出重点。如尽量融合几节课的重点,或体现一节课的主要线索,或围绕一个主题对案例进行剪裁加工,将单个的案例串连起来,组合数个案例,使案例发挥最大效用。

(四)在案例属性上应体现风险性原则

有着“青年创业导师”之称的李开复直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各方对大学生创业越来越重视,以及舆论对创业成功的个案不遗余力地宣传,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某些误导”[3],让学生以为创业很容易。成功的创业案例固然能给学生以启迪和影响,但失败的案例同样能起到案例教学所要求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反面教材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与震动比正面的还要大得多。在案例选取上,要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这些风险中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可控制的,哪些是需要极力避免的,哪些是致命的或不可管理的。一旦这些风险出现,应该如何应对和化解[4](167)。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成功案例的同时,也应选取一些失败的案例作为警示,以失败的创业案例来揭示创业风险,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五)在案例宣讲上应实现多样性原则和吸收性原则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也不应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要适当选用“视频案例”开展多媒体教学。“视频案例”是指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超媒体方式链接,从而为案例教学研究提供综合、多元表现的环境[5]。它能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可听性和可理解性,更适合于案例教学。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而言,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有关案例进行剖析,学生会感觉更具体、更直观,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选取案例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让学生能够消化和吸收。如果选取的案例太难,学生会因为知识储备不够而无从下手,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课堂上的灌输,丧失参与兴趣。相反,如果选取的案例过易,结果一看便知,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会降低学生对案例的参与深度。在设计问题时,问题的难度也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由小到大、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接受,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9):117-118.

[2] 陈建华,高海霞.互动式实践案例教学法初探[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1-25.

[3] 王波.大学生创业:忠告比鼓励更有价值[N].中国青年报,2011-06-22(9).

[4] 阳飞扬.从零开始学创业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价值观 指引 成果

[作者简介]冯亮(1973-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04-02

一、引言

自主创业是一项艰难的挑战,创业尽管已成为现今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大学生本身并没有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和自主创业成功率还较低。而大学生针对自身发展状况,也迫切需要构建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符的能够帮助自身进行正确创业的核心价值观。那么,大学生创业的核心价值观内涵是什么?为何迫切需要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指引?如何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指引?这些都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对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指导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创业价值观的内涵

大学生在自主意愿驱使下,激发内在创业意识,并在创业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类型,对创业选择进行正确判断就是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内涵,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含义:(1)形式层面:正确的观念是指导行为的最佳思想,对于大学生而言,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也引导着学生合理地观察处事,正确进行各个问题的抉择。而在人的一生中由于面对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思想观念,这些不同观念也是导致大学生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和处理方式不同的原因。因此,只有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指引才能保证大学生在创业中做出正确抉择。(2)内容层面: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在创业过程中对利益的追求,利用何种手段实现自身利益都受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影响,因此只有拥有了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才能保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做出正确抉择,以正确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目标,避免走上违法之路。(3)功能层面:创业价值观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其本身对大学生在创业中的创业方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标准有着正确的指向作用,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也是大学生创业中正确权衡创业得失的天平,只有正确理解了创业价值观,大学生才能在创业中正确看待利益得失,不会因小失大。

三、创业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现今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之所以较低,主要还是因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引,不成熟的创业价值观让大学生在创业时很难有正确的创业态度、不放弃的意志以及客观对待创业风险和问题的心理素质。面对大学生创业中的这些难题,笔者认为,高校还是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特征,利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指引,有目的、有计划地锻炼大学生形成属于自身的正确价值观,使大学生在创业之初拥有正确的创业观念、创业素质和积极的创业行动,这也正是创业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所在。

1.优化大学生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认知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大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面对各种创业中的难题挑战,通过自身努力让创业成功。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述:(1)指引大学生成功不仅是依靠运气、事情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自身能力。这种认知优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鼓励大学生积极处理创业困境。(2)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调控。要知道成功之路是艰难的,只有不懈努力,不懈拼搏,才能走到成功的终点站。(3)知识改变命运,成功之路不仅需要面对艰难的决心,更需要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创业路上心有余、力充足。

2.培养大学生意志力。创业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也是面对别人没有面对的困境,这样的逆境必须靠坚强的意志力支撑,而正确的创业价值观的培养就是培养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应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实现大学生在创业之初的自我强化、自我独立,鼓励他们坚定信念,激励自我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3.指导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创业态度。无论大学生创业是自愿还是形势所迫,他们都需要接受社会给予的考验,因此,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就需要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创业中的困境和难题,这种对创业的正确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才是保证大学生创业最终取得成功的首要保证。而要想大学生在创业中做到积极面对,正确创业,与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这要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教育,利用系统的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4.帮助大学生树立风险意识。大学生由于对社会了解甚少,因此在创业之初对创业设想过于理想化,而这种理想化与现实中的创业难、风险高形成了强烈的矛盾。要知道,在创业中风险是难免的,且每个人的创业风险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大学生在创业中应正确定位自身的创业位置,对创业中面对的风险做到积极面对、冷静分析,从而保证自己顺利渡过创业难关。另外,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要客观进行自我评价,不能被一次失败打倒而失去信心,也不应被一次小小的成功而冲昏头脑。只有冷静自持、正确对待创业中的各种情况,才能保证创业最终成功走下去。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指导,让学生在创业之初就有一个很好的意识,避免在创业之中走弯路。

四、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学校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正确有效的高校教育不仅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同时也能够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下面笔者就对如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有效促进大学生在高校中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提出自己的见解。

1.重视价值观理论教育。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不乏成功的佼佼者,但失败者却是占了更大的比重,造成创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尽管现今高校已经开始采取教育措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但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影响效果还是很小。笔者认为要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高校自身应该对如何进行正确的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创造出自身的教育体系,培育出专业的教育者对大学生创业这一块进行专业教育;(2)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可以进行调查,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自由课程教育,帮助这些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明白为何选择创业、怎样正确规划自身的人生,知道如何正确地选择创业方式,做到积极主动地创业。这种新颖的高校教育模式不仅符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对大学生如何正确创业、如何冷静处理创业困境给予实质性的思想指导,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2.创新高效教育思路,让学生学以致用。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引导着大学生的创业道路、创业模式和创业战略,积极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在大学生创业中有着重大作用。但是从现今创业局面来看,高校教育在大学生的创业路中起到引导作用的很少,这是因为高校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因此,高校要改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强度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本质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的创业价值观,能够利用自身能力对创业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本身还应注意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今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教育者要另辟新径,对有效的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进行积极探索,让大学生真正做到优化自身认知结构,努力积累创业经验,积极面对创业难题。

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创业信心。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实际上是大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但是在过去这一过程往往只限于理论知识的积累。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只限于课堂,教育内容也多是教科书上固有的一些知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大学教师发挥积极作用,即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为学生多创造实践的机会。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启发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并让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读这些问题与现象,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同时在学生创业实践之中,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创业的经验教训,使学生掌握创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创业的自信心,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4.积极完善人才信息库建设。人才信息库能够全面收集校内外人才的信息资源,使学校掌握自己的人才资源状况,使学生了解社会对各行业的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使社会各界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学校在构建人才信息库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国内人才的培养状况,也要注重国外人才的培养状况,既要注意已经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状况,也要关注有发展潜力的人才状况。学校的人才信息库建设要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重点,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

5.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积极推进职业观教育。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其风俗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为人处世方法不同,而且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学校在对大学生展开创业实训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然后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社会风气浮躁的环境下,学校必须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意识地推进职业观教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这会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6.优化社会环境,树立创业典型。外因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大学生的整个创业过程,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学生认清形势,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一方面,政府要提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道德文化层面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创业经验的社会成功人士到学校来做报告或演讲,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创业的真正含义和了解创业的过程。

五、总结

就现在的就业率而言,就业局面对大学生不容乐观,因此创业也就成了大学生解决自身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学生创业效果并不佳,这主要与大学生没有接受系统的思想教育有很大关系,而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创业又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笔者通过对现今创业局面的分析,对如何进行有效的高校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在高校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出见解,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耿继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KAB教育融合下大学生创业指导刍议[J].辽宁经济,2010(3).

第11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高新技术创业板中小企业板

风险投资自诞生以来,对世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极好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一、风险投资内涵

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科技项目及其产品开发领域,以期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过程中获得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风险投资不仅能够拓展融资渠道,克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资金障碍,而且能够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群,推动科学园区的发展。

二、我国与美国、日本、新加坡风险投资的比较

不同的国家,由于技术创新的力度不同,政府参与风险投资业的程度不同,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不同等原因,使得风险投资业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状况。将我国的风险投资与风险投资发达的美国、日本和风险投资发展的新兴国家新加坡进行比较,对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我国与美国风险投资的比较

美国是世界风险投资活动的领头羊。美国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DAQ证券市场的建立为不能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的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可行的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了最佳通道,对风险投资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我国与日本风险投资的比较

日本是除美国以外风险资本投资成就最显著的发达国家。日本成立了一个称为风险企业中心的非赢利基金,建立了担保体系,为研究开发贷款中无抵押债务提供担保,还通过研讨会、信息会等形式进行信息交流,促进风险企业的发展。

3.我国与新加坡风险投资的比较

新加坡政府相当积极介入风险投资事业,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新加坡的风险投资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对东盟国家进行风险投资的地区性中心。

4.我国风险投资的差距

比较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特点,根据看出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从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上看,我国风险投资资金的渠道来源还比较狭窄,政府和外资所占比重大,民间资本发展不足。第二,从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上看,大金融机构所起作用很少。第三,从风险投资的资金投向上看,我国风险投资资金多投向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对处于风险企业初创期的支持较少。第四,从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上看,作为风险投资退出主要渠道的创业板尚未推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第五,从风险投资的支援体系上看,政府在扶植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提供的优惠政策较少,税收方面对风险投资者没有优惠政策。

三、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战略

1.加强对民间资本加以引导

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民间资本加以引导,使其从经济的体外循环进入体内循环:一是加快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鼓励其大量吸收民间资本。二是将私募基金合法化。三是成立民营银行的试点,允许一些地方建立私人投资的商业银行,并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控制民营银行的风险。四是将农村地区互质的金融组织引入正常的发展渠道,而不是一味地去禁止。2.发挥金融机构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我国的现行法律规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基金不能用于直接投资。应当说,这一限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确实起到了规避风险、稳定经济秩序、保证资金供应的作用,但同时也堵死了金融机构投资于风险企业之路,造成了风险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我们要考虑到一般金融机构投资经验不足与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实际,分步进行,特别要确定好投入资金所占基金的比例,注意初期比例不易过高。

3.引导我国风险投资向风险企业成长早期转移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继续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式,扩大对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规模,采取政府投资与社会资金相结合方式,共同设立专业化的风险投资评估机制。我国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对向处于种子期和导入期的风险企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引导风险投资资金向风险企业的种子期和导入期转移。风险投资公司也可以通过特别股权安排,分阶段投资,参与决策和全方位全过程项目监控等制度安排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4.建立多层次、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

借鉴纳斯达克模式,建设我国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

(1)扩容中小企业板

目前,中小企业板与风险投资之间互动所存在的阻力仍然来自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由于上市时间的限制,导致不少风险投资公司将手上的优良资源送出海外。而现有的深圳中小企业板发展状况良好,如果对其进行扩容,中小板将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一个较好渠道。同时,由于中小板容量与主板市场相比小得多,扩容对整个股市的冲击不会太大,不会引起股市大幅度震荡;且若中小板管理比较规范,将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退出。

(2)建立创业板

在我国,中小板是创业板的过渡。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一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风险投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使风险投资更加受到重视;三是境外投资者的踊跃进入;四是有关的法律法规日益健全;五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利于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六是世界风险投资处在不断的复苏之中。创业板的适时推出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能否成功。再不推出,更多的企业都去国外上市了。但中国要推出的创业板,不同于国外市场的创业板,一定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改良式创业板。

5.政府加快建设风险投资支援体系

(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为规范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迈出了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但仍需要尽快修订出台《合伙企业法》、《风险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使风险投资退出各渠道有法可依。逐步形成以《证券法》、《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刑法》等为主轴,配套细致,可操作的创业板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构建完备而富有层次的资本市场法律保障体系,既适应资本市场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需要,又为资本市场多层次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体系。

(2)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应进一步做好《合伙企业法》、《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间的协调工作,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精细的考虑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和优惠政策,改变税收的优惠重成果轻过程的导向,使之更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

(3)建立风险投资的国家信贷担保机制

在国外,政府担保被称作是风险投资的“放大器”。许多国家都通过设立担保机构、建立信贷担保体制,对进行风险投资的银行提供一定比例债务担保,从而引导了数倍的社会闲散资金通过银行投向风险企业。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国家信用担保基金,为银行向高科技产业风险贷款提供一定比例担保,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现阶段中国创业资本的退出路径研究.中国风险投资网,2008-3-12

[2]陈工孟: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08-1-15

[3]现阶段中国创业资本的退出路径研究.中国风险投资网.2008-3-16

第1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控规范

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迅速发展并初具规模。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早期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家族式治理模式企业。由于这类企业自身环境的特点和规模较小的局限性,所以很多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片面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特别是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由于制度缺失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内部控制机制的缺失是当前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管理理论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包括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精髓所在。

内部控制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精髓所在,历了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历史进程。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推行的内部牵制阶段,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段,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主要关注于会计领域。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推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主要通过形成和推行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方法和程序)来实施控制。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推行的内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开始把控制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一起纳入内部控制结构之中。第四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项目标和五大要素,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五阶段: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全面检讨修订1992年的COSO报告,了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内部控制进入了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目前,内部控制的发展已经完全不再囿于审计领域,从一个较长的发展时间来看,内部控制正在逐步突破审计行业或者专业的限制,开始向企业管理、公司治理、经营风险预判进一步拓展。

我国内控规范体系:一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形式上借鉴了COSO内部控制整合报告五要素框架,同时在内容上体现了COSO风险管理八要素框架的实质,在风险应对策略中比照COSO风险管理框架说明了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四种应对策略;二是《企业风险控制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针对组织结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共18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二、中小民营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模式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个人或家族独资的家族式治理模式;第二类是合伙企业、股份制企业的非家庭式治理模式;第三类是拥有完善的治理机制的股份制治理模式。

目前有些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通过股份制改造,形成真正的企业化经营并实行上市,但我国多数民营企业还是规模较小,一般实现家族式治理模式,经济效益为先,管理简单粗放,片面追加短期效益,风险意识不强,企业老板往往有意追求现代化经营理念但又在转型上执行力不到位。经营方式以血缘、亲缘及纽带,个人或家族控制台;家族成员控制关键岗位;家族式继承;家长式决策机制。

1.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是创业者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本,员工之间沾亲带故,企业管理情感较浓,一线经理与员工关系紧密,靠人格管理,而且企业人员少,组织结构比较简单,部门划分粗,一般实行一人多岗,这样即节约成本、又提高办理效率,很少考虑内部管理,不主动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甚至一些老板认为制定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日常管理的干预和限制,还会增加繁琐和不必要的审批环节,降低企业的效率。所以,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老板轻视内部控制,甚至排斥内部控制的建立。

2.中小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其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不分离,企业的管理权和关键岗位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家族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组成了成套的组织架构,分设董事会、监事会,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还是企业创办人或家族内部领头人一人独断,董事会成员由家族成员组成,没有聘请外部独立董事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董事会很难形成有效的议事机制,监事会成员也多是家族成员或企业内部下属员工,监事会无法实施监督职能,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

3.中小民营企业多属家族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不分离,固守家族文化和理念,家族成员控制关键岗位,管理以血缘、亲缘为纽带,任人唯亲,用亲不用能,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企业留不住人才。同时,不愿招募和吸收职业经理人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所以,在瞬息万变的现代市场经济中无法及时跟上时展,不能及时推陈出新,无法建立一套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企业管理文化。

4.中小民营企业风险意识不强。由于企业老板自身因素的原因,难以准确判断行业、经营等各种风险,另外因为企业小、人员少,没有组建专门的机构或人员系统地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管理,缺乏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和制度风险应对。有些企业老板为了快速扩张或多元化经营,在事前不进行风险评估和作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盲目行动,极易造成债务压力,形成经营风险,甚至引致破产。

5.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常常缺乏内部审计。有些单位不单独设立审计部门,或由财务人员兼任审计,财务人员又多为企业老板亲戚或家族成员,无法对经营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有些单位即使设有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权限和地位也低于老板亲信或家庭成员,对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不敢监督或监督不力,形成内控的实质缺失。

三、中小民营企业加强内控规范的必要性

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按照企业管理系统要求,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体系,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这既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重要保证。

建立健全的内控规范,一是有利于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二是有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其所面临的风险,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三是有利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四是有利于保证企业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改善财务报告职能;五是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流程,防范经营风险,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中小民营企业内控管理的应对措施

1.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首先需要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应建立起规范的公司组织机构和职权分工制度,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权限等,为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督提供保证。

2.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意识,按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流程,经常评估自身的优劣,定期进行市场调查,科学分析和排序,应对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增强风险预警、识别、控制和应对的能力。

3.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是企业能做大、做强、长久的保证。企业的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培育体现企业特色的发展愿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和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中小企业应该建立一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招人、用人、管人等方面入手为企业文化建设打好基础。

4.企业应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审计部并提高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应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企业的董事会应经常组织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企业可以借鉴《企业风险控制配套指引》,建立一套关键业务流程的内控规范,重点要建立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财务报告、合同管理的操作规范,依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原则,规范各单元业务的合法、合规运行,确保企业各项信息的及时、真实、完整,并且实行严格的奖惩机制,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功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