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科室物品管理

医院科室物品管理

时间:2023-06-08 10:58: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科室物品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院科室物品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急救 ; 器材 ; 药品;The status quo;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3-0155-03

Investigation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Drug Administration in Emergency Medicine/WANG Dao-qin,JIANG Chun,WANG Ke-qio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3):155-157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so as to regulate the management.Method:By the 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team members,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lf-designed emergency medicine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of quality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for all to the ambulance,a box of ward and clinic area, functional departments are examined,the record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analysis problem of reason.Result:The hospital 62 an ambulance,intact rate of 100% of 38,qualified rate was 61.3%,24 emergency vehicles unqualified,unqualified accounted for 38.7%.Conclusion:Emergency vehicle management problems,low pass rate,there is a security risk, must be highly valued,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s of the hospital level and rescue work system management.

【Key words】 First aid; Equipment; Drugs;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enter Hospital of Dazhou City, Dazhou 635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3.086

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医疗活动,其特殊性在于对速度及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为保证抢救工作的速度和准确到位,所以护理质量标准要求急救器材、药品完好率必须达到100%随时处于备用状态[1-2]。为了了解笔者所在医院急救器材药品管理现状,保证急救物品使用质量,确保临床抢救患者需求,防止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对笔者所在医院所有的临床病区、医技科室、门诊诊区、急救中心的急救器材药品(下面简称急救车或急救箱)进行了突击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1143张,床位使用率约130%,52个部门或病区备有急救车或箱62个,其中临床病区35个,非临床病区27个,急救车47辆,急救箱15个。每个临床病区必备急救车,每个医技科室备急救车或急救箱,门诊各诊区则根据业务范围、地理位置备一定数量的急救车或箱,或几个诊区共用一个急救车。

1.2 方法

1.2.1 抽派医院急救器材、急救药品管理小组成员4人,按照笔者所在医院急救器材药品管理质量评分表,对所有准备了抢救车、箱的病区、诊区、部门进行检查。

1.2.2 评分标准 根据抢救工作制度及笔者所在医院急救器材药品管理要求制定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其中急救药品35分、急救器材35分、使用情况20分、急救车或箱管理10分,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均有相应扣分标准。

1.2.3 管理标准 100分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要求随时100%完好备用。

2 结果

合格情况:38辆急救车合格,合格率为61.3%,24个急救车不合格,不合格占38.7%。

3 存在的问题

3.1 药品管理

11个急救车有缺陷,其中药品数量多于固定基数的有2个急救车,药品数量少于固定基数的有2个急救车,急救药品混装的有2个急救车,急救药品放置乱的有5个急救车。

3.2 急救仪器及物资的管理

13个急救车有缺陷,其中吸引器吸力不足的1个、连接管过短无法使用的1个,吸引器不清洁的3个,简易呼吸器连接错误的1个、部件不齐的2个,无氧源的3个,放置乱无法快速使用的6个,电池光源不足的1个,急救物质多于固定基数的1个。

3.3 急救车管理

有2个急救车是无护理职业资质的护理人员为急救车专管员,有3个急救车的专管员未履行急救车的管理职责,有1个急救车的护士长未每周检查,有4个急救车不清洁,有1个加锁的抢救车找不到相应钥匙。

3.4 急救车使用

有1人不熟悉车内药品及物品种类,有1人不能快速找到所需急救药品,有6人不熟悉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有1个贴在墙上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错误(是2005年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4 原因分析

4.1 对急救器材、药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急救车放置的位置、急救绿色通道是否通畅,急救车内急救药品、物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功能等,均会影响到抢救的速度和质量,如果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不到位,就会贻误抢救时机,从而引起医疗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导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发生[3]。对这些重要性认知不足,是导致急救车管理不规范及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

4.2 急救车管理知识缺乏

对急救车、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质量评分标准及管理规定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正确管理。

4.3 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流于形式

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是无资质的护理人员管理或急救药品、物品的专业管理人员未按照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要求每周检查,使急救车处于无专人监督管理的状态。

4.4 未实行岗位责任制

误将急救药品、物品专人管理理解为只有一个人专门管理,其余人员则不参与管理,导致急救药品、物品大部分时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4.5 挪用急救药品、物品

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意识不强,随意将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物品当成常规备用物资,为了方便在非抢救状态使用,用后未及时补充,这也是引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6 急救车物品管理质量评分表设计不合理

笔者误认为急救车完好率100%是管理无缺陷,药品、物品无缺陷,这就导致评分表设计不合理,计算完好率的方法不当,这也是急救车质量不达标的原因之一。

5 对策

5.1 急救车管理查房

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急救车管理查房。以达到全员参与急救车管理的目的。(1)护理部实行每季度通报笔者所在医院急救药品、物品管理检查的情况。(2)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3)讨论并制定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4)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抢救工作制度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各临床科室及非临床科室根据各专科特点,制定相应病种的抢救流程及流程图,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要求人人提高抢救患者的意识并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5.2 全院医护人员学习急救物品、药品管理相关知识

护理部发放的急救物品、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各临床科室、非临床科室组织各级医护人员学习,由急救药品、物品管理组长组织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知识专题讲座。

5.3 按照“五定、三无、二及时、一专”的抢救工作制度进行管理

急救车内药品、物品实行定位管理,做到五定:定急救药品物品种类、定放置位置、定数量、定期消毒、定期检查维修;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用后及时整理、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急救车,明确各急救药品、物品专管员。各科室的急救车、急救箱专管员由有资质并且有丰富的临床及管理经验的人员承担[4]。由急救车或急救箱的部门上报急救车、急救药品物品专管员名单,由护理部对专管员的资质、能力评估后,以书面形式发放相应文件并存档。

5.4 实行急救器材药品标准化分类放置

统一规定全院急救车内布局,用示意图标识急救车内布局、药品物品放置位置、数量,并制成塑封卡,一份贴在急救车盖的上面,通过此示意图在未打开急救车的状况下,就对急救车内物资的种类、数量、放置位置一目了然,便于熟悉车内药品及物资、提高抢救速度,另一份贴在急救车盖的内面,便于检查、清点。示意图管理急救车对于批量患者抢救,需调集其他部门人员或机动护士库人员参与抢救时,也能快速找到所需急救药品物资,提高抢救速度及成功率[5]。

5.5 公示各急救药品或物品放置位置

发放文字资料到各病区、诊区等各职能部门,让全院医务人员知晓急救药品物品放置的位置,以便抢救患者时能迅速找到急救车。

5.6 建立交接班登记本

急救车或急救箱做到班班交接,及时补充。交接班登记本以表格式制成,交接班登记本内容有日期、时间、药品名称、数量、规格、物品名称和数量、交班人、接班人签名。这样可以一项一项查对,防止交接时遗漏。科室急救药品物品专管员、护士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登记在急救药品物品质量控制本上。各系统每月检查一次急救药品物品并进行质量汇总。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急救药品物品检查有分析、反馈及追踪[6]。

5.7 严禁挪用

非抢救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挪用急救药品物品物资。

5.8 重视非临床区域急救车管理

指定临床病区护士长为相邻非临床区域急救车专管员,并制定出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应急预案(包括通知人员名单、电话等)。

5.9 修改急救器材药品质量检查标准

急救组质量控制人员及全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共同讨论质检标准,逐项修改,将以往权重评分法改为每一项未做好扣多少分,使检查、评分标准更细化、具体,可操作性强。

5.10 加强法制教育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日常工作中要有法律意识,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对急救药品物品检查登记,并将各种登记本保存两年以上。

护士是临床急救药品物品保管和使用的直接责任人,护士对物品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临床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和使用质量,而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其潜在的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保管不当效价降低的药品,一旦用于人体重者危害生命,轻者损害患者的健康[7-8]。因此,急救药品物品必须规范管理,制定急救药品物品固定基数表,班班交接登记。急救车内物品放置规范,固定位置,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同时,全体护士必须增强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急救药品有关知识和急救仪器的功能及熟练使用,使急救物品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临床患者抢救,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赢得最佳抢救时机,才能提升全院抢救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水平[9]。

参考文献

[1]王慧娟,王红,杭太香,等.急诊抢救仪器使用安全的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5):35-37.

[2]姚雪芬,李爱霞,徐芬.急救药品与器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医学,2009,18(2):106.

[3]张良才,李晓东,李朝伟.急救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及应急处理[J].管理与维修,2004,3(6):58-60.

[4]赵杨秋.抢救药品定位训练法效果初探[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110.

[5]马续威,芦秀丽.抢救车示意图结合封条管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便捷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3,33(4):309.

[6]吴春香,林腾珠,王翠玉.急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8(7):177-178

[7]吕翠萍.病房药品管理中的护理差错隐患[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67.

[8]王书杰,史志翔,蔡大伟,等.防止门诊药房医疗纠纷的有效方法[J].医药导报,2006,25(3):271-272.

第2篇

关键词:品管圈;供应室;包装;检查

集中供应模式在我院供应室应用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然而在近年内,随着手供一体化与全院自备包回收制度的实施,以及相关精密器械与设备数量及其全院大小科室实际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供应室所肩负的相关配备包装任务也变得愈发繁重,以至于时常发生某些原本可较好避免的小差错。为改变此种状况,我院供应室自2013年10月起将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运用到日常的检查包装质量的护理管理工作当中,就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其效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供应室共有护理人员6名,均为女性,年龄31~48岁,平均(36.4±7.6)岁;学历层次包括中专5名,大专1名;同时包括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以及3名护士。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由主管护师担任品管圈圈长,其余2名护师与3名护士均担任组员,圈长需对圈内所组织的所有活动全程负责,并对活动的开展给予密切监控,同时对上下级相关部门进行联络。

1.2.2具体实施阶段 ①确定圈名与主题: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名选定为"卫士天使圈",意味"做医院供品的安全卫士,我们同样是最可爱的白衣天使",同时设计出本次活动的圈徽,并规定利用下班时间定期组织开展圈会,要求每月不低于2次。②把握现状并分析要因:组织圈员对我供应室当前的包装质量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包装方法正确与否、包装外标识是否错误、诊疗包内器械物品放置错误或欠缺情况以及包内器械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等,最后再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全方位查找原因。③原因分析:a包装方法方面,主要是供应室人员还可能存在对包装重量、体积、器械摞放之间防治吸湿布或纱布以及包装的松紧度等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的情况而未能严格把关;b外包装标识方面,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在进行某些提前备好的标签进行粘贴时未能仔细查对而导致标识错误;c诊疗包内器械物品放置错误或欠缺方面,供应室工作量大与工作人员本身的责任心与操作准确性均是造成差错的重要原因;d包内器械质量方面,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未按清洗规程进行清洗,操作过程中简化流程,包装前包装班工作人员未进行有效的日常监测,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等。④拟定对策并付诸实施:确定重点后,圈员即刻针对这些问题从可行性、经济性、自主性等3个方面通过头脑风暴法和六何法(5W1H)制定出具体改善对策并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实施,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a加强工作责任心,要求所有圈员,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强调岗位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重视慎独理念,时刻紧绷安全弦;b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卫生部所颁布的供应室相关管理标准的要求同时结合我科室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健全供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并要求在工作中严格执行;c严格操作流程,针对每个岗位工作的差异,设立严格的查对制度,如包装岗位,查对重点包括物品的完好性、清洁度、数量等;d加强综合质量管理,分别从清洗质量管理、包装质量管理、包装材料选用等诸多方面加强自检、互检,同时重环节及终末质量控制。⑤完善阶段:在圈长领导下,并通过不断的自检与考核以最大程度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提出整改计划,进而最终形成良好循环,促使所有新的措施可顺利推广施行。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行χ2检验,比较以P

2 结果

分别于开展QCC活动前后,统计我院相关临床科室对我供应室配备包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开展QCC活动后的满意度水平较开展前显著提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院供应室是当前医院重要的后勤性科室之一,其最主要的工作职责即是要为全院各科室提供具足够质量保证的各种敷料、无菌器材以及其他相关无菌物品等,而且目前不少地区已普遍将本科室的工作水平作为了医院等级评审的一个重要考察指标,而在实际日常的工作中,其又是对医院护理与医疗质量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更是医院控制感染的关键性环节。而品管圈则一般指的是在相同的工作场所内,由相关工作人员自主开展品管活动的一种工作模式,继而在自我启发或相互启发的原则下综合应用多种品管策略持续提升工作管理效率与水平[1]。我院供应室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发现,在活动的开展中不仅所有圈员均展示出了较高的创造力与自我潜力,而且明显提高了全科人员的团队意识,显著增强了护理工作积极性。同时,品管圈作为一种集体参与的团队活动管理模式,也能更好地将科学管理与人性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促使所有圈员更自觉地参与活动,而且也能在其中享有较以往更高的自、参与权与管理权,使她们在因素查找以及改善措施的制定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被尊重感、认可感以及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继而再将更良好的状态回馈到检查包装工作中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品管圈是提升医院供应室检查包装工作水平的先进措施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第3篇

关键词 医院 低值易耗品 管理

一、医院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概述

一直以来,如何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控制好医院的费用和成本,使得医院能够以较小的成本和费用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可能达到以较低成本的投入,为广大病患者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医院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难题。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明确提出:“医院应当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按照既定的成本计划、成本定额、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全面的控制。而医院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就非常重要。

按照会计准则的定义,低值易耗品是指那些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例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保用品及在业务周转中使用的容器等,其特点是单位价值低、使用期限相对于固定资产较短,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事业单位、医院则将低值易耗品定义为:单位价值一般办公用品在1000元以下,医疗器械在1500元以下,使用年限在一年内及超过一年的一个周期,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物品。

医院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在经营当中涉及大量的消耗材料、低值易耗品、大型仪器和设备,这些材料和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少则几百种,多则上千种,金额又不是很大,涉及面较广,全院几乎所有的科室和部门都会或多或少的领用并使用,加上各科室和各部门都认为,领回去的各类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已经全部分摊到本科室的收益中,费用已经全部由本科室承担,对于后期的管理和保存也就不够重视,而某些单位价值较高、体积又比较小的设备和工具、器具,如果科室不妥善保管就很容易丢失,财务部门也较难监控,所以财务部门要管理好全院的低值易耗品是有一定难度的。

鉴于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工作量很大,单纯靠人工管理,做到分厘不差确实很不容易,目前笔者所在的医院已经实行库存物资信息管理系统,下设药品管理系统、卫生材料管理系统和总务后勤物资即办公用品等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电脑软件对各种物资实行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比较完备。试运行近五年,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各种库存物资从计划、采购、领用及盘点清查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二、医院低值易耗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按新会计制度重新分类后,采购制度和程序不够规范

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医院的固定资产按新标准划分,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下,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下,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医疗器械、器具、办公用品、家具及维修用具等,不构成固定资产的财产物资划定为低值易耗品。目前,医院对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像设备类固定资产采购那样明确,市场上的低值易耗品也存在以次充好、鱼龙混杂的现象。医院低值易耗品的入库和领用已经实行电脑信息管理,卫生材料仓负责医疗器械低值易耗品入库和出库的管理,总务科仓库则负责一般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的入库和出库的管理,两边仓库都没有制定具体的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制度和采购流程,管理比较粗糙,不够全面细致。

(二)各部门对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核算不够重视

各部门在购入、使用低值易耗品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按照医院会计制度规定,低值易耗品是作为库存物资的一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其成本的分配与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一样,采用一次摊销法,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记入科室的成本中,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是明显不符合低值易耗品的特征。因为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的价值是一次性转移到医疗服务等中去,而低值易耗品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其价值是逐步转移到医疗服务等中去的。所以,这种核算和管理的方法存在问题,使在用的低值易耗品处于管理的盲区,科室部门无账可查,极易造成这部分资产流失。

(三)管理流程不够完善

目前各科室对于采购程序不是很清楚,各科室需要某项低值易耗品时,有时就直接打电话报告采购员,叫采购员按他们的要求去采购,或者科室平时不做计划,只在急需的时候用现金自行采购,到财务部门审批报账时才在财务部门的监督下,补充办理入库手续,极容易导致零星采购的低值易耗品失去财务部门的监督控制,从而导致医院的资产流失。

(四)财务部门缺乏监督检查措施

目前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强制要求财务部门一定要建立一整套本医院的低值易耗品的明细账,只要求有总分类账,至于是否有无二级、三级明细账及科室卡片账则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所以财务部门与各科室的低值易耗品不知道怎么对账,如何核对账目,特别是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实行以后,把原来大批量的单位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重新分离出来,作为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对于这些低值易耗品数量繁多,金额不高的工具、器具及办公用品等科室不太积极管理,使得这部分低值易耗品处于财务管理的盲区,极易造成医院资产的流失。例如,各科室的桌椅板凳等。

(五)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够健全

医院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去监督和管理低值易耗品,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也没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各科室和各部门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更没有定期和不定期派资产管理会计下到各科室各部门去实地盘点清查,及时了解情况,对于低值易耗品如何进行管理和控制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低值易耗品如何管理,怎么管理,如何监督和控制目前还处于一个真空的状态,极容易造成财务部门对于全院各科室的低值易耗品只有大致的心中有数,而明细数量和各科室的实物是否能符合不是很确定,是否在用、是否能用也不是很了解,极容易给各科室各部门窜空子,随意处置低值易耗品,造成医院资产的损失。

三、加强医院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建议

当前,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针对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现状,本文拟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规范低值易耗品各级明细账的管理

严格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下,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下,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医疗器械、器具、办公用品、家具及维修用具等,不构成固定资产的财产物资均划定为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财务部门应设置低值易耗品一级总账和二级明细分类账,库存物资明细账会计管理三级明细分类账,各科室和各部门设置卡片明细账,并严格进行登记和汇总,财务部门每年要至少二次会同库存物资管理部门与各科室和各部门对低值易耗品进行实地盘点清查,核对账目,对于盘盈盘亏的低值易耗品要用时查明原因,对于是由于各科室责任管理人疏忽大意,造成各科室低值易耗品丢失的,应追究各科室责任管理人的责任,尽最大可能保全医院的国有资产。

(二)各部门对低值易耗品实行责任制管理

各科室和各部门应确定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员,由资产管理员负责建立一套比较详细的数量金额备查账,记录属于本科室和本部门的低值易耗品,账本上应相应的记载各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日期、数量、金额及产地,最好也把质量三包卡上的资料也一并做个记录,以备日后需要维护和保养时有个参照。平时,各科室的资产管理员应对本科室的低值易耗品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盘点,及时与财务部门核对账目,对于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低值易耗品要详细清点,并汇报科室负责人、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及时更新。

(三)完善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流程,规范采购程序

参照卫生系统的管理办法及相关资料,确定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范围,在负责人的组织下有目的、按计划进行审批采购,特别是对于医院科室病房需要新购大量低值易耗品时,更需要统一采购审批,以比较经济合理的价格进行采购。精细到每一步采购流程,明确所需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范围、会同审计部门制定采购严格的审批程序,严格遵守货比三家的问价原则,严格执行付款审批程序,做到能采购到既经济又实惠的低值易耗品,为医院节约资金。按采购制度,由医院采购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和使用科室要求,与信誉好的商家联络,采用招标或订购的方式,选购优质、低价且能够落实售后服务的低值易耗品商家。购买前由使用科室人员一同审验样品,以确定可用性。相应的售后服务信誉卡、保修单等交由使用科室保管。

(四)强化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措施

医院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各科室和各部门的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采购新设备的采购计划,各库存物资管理部门是否严格执行各科室的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计划,监督检查各采购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经济,审查各科室重复大量采购是否有必要,检查各科室是否认真管理属于本科室的低值易耗品,检查低值易耗品的报废是否真实,有没有相关修理部门的鉴定意见,检查各科室是否存在浪费现象。

(五)建立健全各科在用低值易耗品管理和控制制度

医院财务部门应建立健全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明确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内容,各科室平时做到制度上墙,相应地建交损害赔偿制度,各科室成员之间也应形成相互约束和相互监督的义务,做到相互提醒,科室成员应积极配合科室资产管理员做好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多留意工作中的细微之处,尽可能地保管好本科室的资产。财务部门应经常组织各科室和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进行相关的资产管理的培训和学习,让他们对财务制度的要求和监督能更多地了解,明确各自的职责,配合财务部门管好全院的资产,使医院的资产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医院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 黄娌君.从小件细节入手――浅谈医院低值易耗品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

第4篇

方法: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严把采购关,规范库房管理,完善科室使用制度,职能部门严格监管,加强医务人员一次性无菌用品安全管理使用知识培训。

结果:有效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购入,保证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避免了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

结论: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7-01

为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为临床提供重要保障,我院有关职能部门、设备部门和消毒供应中心加强了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质量监测覆盖率及执行力。从进货、验收、贮存、发放,到临床使用,回收处理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有效监管,做到了购进制度化,验收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将我院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实施措施介绍如下。

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质量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健康、生命安全和感染控制。因此各医疗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加强其管理的规范化,并将其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一环,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加强管理[1]。为规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的生产和确保产品的安全使用,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有关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输血管等产品的国家标准,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规定了强制性要求。专门对医疗机构采购、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及其用后处理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我院在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中,职能部门首先加强全院医护人员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安全管理和使用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大监管力度。设备科和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流程:统一采购,索证检验,质量验收,建立帐册登记,规范贮存保管、发放、用前安全检查、发生不良反应追查问责、无害化回收处理。

2规范化培训

所有员工都应该接受培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严谨、慎独,保障临床需求。其次,要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规范化管理、消毒灭菌,预防医院感染等理论知识。质检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全面熟练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和操作规程,以便肩负质量检测及带教指导工作。

3控制环节质量的管理对策

3.1严格控制产品采购。采购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第一环节,也是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我院所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对购入物品首先进行索证检查,核验证件,要具有三证或质检中心出示的质量检测报告,这是决定物品是否符合资质要求能否购入的首要条件及关键步骤,若证件不全或过期,则说明生产企业或经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应严格把关,对证件齐全的无菌物品应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生产和灭菌批号及灭菌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无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医院。

3.2规范库房物品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应确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验收、贮存保管、发放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应有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帐册,认真登记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型号、批号,做好出入库、发放、回收登记,随时掌握各科室物品使用动态需求,设置合理的库存量,避免超量贮存,按照有效日期顺序摆放并合理安排发放,防止物品过期。质检人员应进行质量验收,对不同批号,不同生产批次抽样做生物监测,理化监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记录备案。按照管理规范要求,库房环境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洁净整齐,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50%-60%,物品放置距地面20cm,距墙面10cm,距天花板50cm。有资料统计,一次性无菌物品领取后在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间拆开外包装,其空气微生物含量可以从原来平均165.38cfu/m3降至88.46cfu/m3[3]。因此,应根据每日使用量拆除外包装后由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送入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间,按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要求分类有序存放,更有效的避免无菌物品二次污染。

3.3完善科室使用制度。按照领取-使用-医疗废物处置环节进行细节管理,完善一次性无菌物品科室使用环节管理制度。临床、医技科室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应确保物品在使用环节中的安全,禁止使用非正常途径提供的物品,严格按照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管理规范,做到使用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注意按有效期顺序存放和使用,禁止使用过期物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后一次性无菌物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要求,确保使用安全和无害化处理。应建立热源反应追查制度。设备科、供应中心应与使用科室充分沟通,及时听取反馈,满足其使用要求。

3.4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医院感染管理科室应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采购、贮存保管、发放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能,与护理部共同负责监管全院医护人员对一次性无菌用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并规范操作使用,促使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随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收集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有关情况,并将其向设备科、消毒供应中心反馈,及时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行为给患者造成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钟秀玲,郭燕红,黄虹,等.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72,74

第5篇

一、我国药品管理现况1.1、药品管理现状现在,药品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已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在药品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投人了人力物力,加强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我国医院药品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往医院中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药品保管紊乱、用药不合理、药物品种杂、药品价格乱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除此之外,大部分医院还加强了、品使用的管理、“有效期”药品的管理以及无失效期药品的管理等细节问题,使医院管理的深度和信度有了质的提高。1.2、药品管理的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药品管理有向信息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计算机技术,条形码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药品编码、数字化都体现了药品管理的信息化方向。而近年兴起的经济核算方法则是医院药品管理集约化发展的特征。

二、运用经济核算加强药品管理2.1、经济核算经济核算就是利用价值的形式,通过记帐、算帐的方法,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劳动消耗和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对比,力求用尽可能小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经济核算的兴起和发展为医院实现保证一定服务水平前提下,控制药品消耗而降低成本的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方法。现有的许多医院经济核算系统只是针对医院的整体产出以及医疗科室的效益问题进行经济、成本核算,但却很少涉及到现今医院经营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药品的管理。作为目前我国医院收人的重要来源,忽视了药品的管理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的目标。2.2、药品管理中的经济核算办法在药品的具体核算过程中,为了核算反映和监督医院药品购人、销售流转的全过程,财会部门应设置和“药品”、“药品进销差价”两个总账科目,核算药品的购人、领发、销售,以及药品成本和药品进销差价。2.3、经济核算应注意的问题准确计算药品收人。药品收人总额包括医院购进药品和自制药品收人,含药品经营成本、加成收人、折扣收人、加工增加值等所有收人。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折扣收人必须计人药品收人。保证药品收支结余的正确性。

三、经济核算管理的扩展方法3.1、物流技术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医院实现保证一定服务水平前提下,控制药品消耗而降低成本的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它可以应用在包括药品的需求分析及预测、订单处理、自制药剂的生产及运输、药品的仓储以及药品的临床使用等方面。其应用于医院药品管理的核心是各临床科室采用适时的按需实物分配。这样可以在保证服务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实现成本的最低,特别是各科室的库存成本。而医院内药房或药剂科则可以通过这种分配保证低库存水平下的供给,并实现对临床科室高服务水平的支持。3.2、高低限量法在药品的库存管理。核心就是用计算机统计特殊时期药品出库量、新药出库情况、长假期间处方量及药品销售额,根据这些数据确定药品存储量,尽量降低存储成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药品的高限量是指库存量达到该上限时应停止采购药品,这一库存量将保障药品某段时间的供应;药品的低限量指库存量降到这个点时应及时采购药品,这一库存量保持在下次采购到货之前药品不断药。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出合适的高低限,例如每种药品的高限量可定为该药品20d用量,低限量则是其10d用量。因为药品用量具有不稳定性,可每两、三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调整,平时若单个药品流通数量变化很大,可及时调节该品种高低限量以保证药品供应或防止药品积压。高、低限量的使用,避免了传统上人为凭记忆及经验等方法进行请领药品的弊端,同时也不会造成一些药品的积压或漏补现象。但在应用中需注意特殊时段所需药品的高低限量应经常进行跟踪调节,保证没有药品脱销现象发生。3.3、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属于运筹学方法,运筹学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为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运筹学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ABC分类法属于运筹学中的库存理论。这种方法是根据价格及在医院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对药品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的药品建立不同的订购和存贮模型,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ABC法对医院现行的库存策略改变不大,但对经济效益的提高效用十分显著困。通过以上对我国现阶段药品管理现状的描述,对药品管理方法和发展趋势的介绍,可见经济核算方法是现代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正确的利用经济核算方法,是能够加强药品管理的质量,是能够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

第6篇

[关键词] 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160-03

医院中心供应室(CSSD)承担着全院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洗以及的医疗用品包装、清洁、回收、消毒、灭菌、贮存、发放等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心供应室对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中心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对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1-2]。随着医院不断发展,运用各种高新医疗技术指标不断增加, 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大型医院都已经用上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应用该系统后,方便了群众就医,也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中心供应室的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为供应室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新的内涵。笔者依托医院局域网,研制了一套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旨在进一步加强供应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改善供应室工作质量[3-4]。该信息系统经过一年的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软件介绍

1.1 系系采用基于Internet网络的B/S(Browser/Server)和C/S(Client Server)模式系统

采用NTServer 4.0(简体中文版) 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MSVB 6.0(简体中文版)开发。中心供应室管理程序为标准的Window应用程序。全部管理信息系统有8个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行政管理模块、发放物品管理模块、收回物品管理模块、物品库房管理模块、查询模块、物品到期提醒模块、预算管理模块。操作系统:服务器端中文Windows NT 4.0;客户端中文Windows XP,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供应室管理信息连接,信息资源按不同权限与需求,实现局域网内共享[5]。见图1。

1.2 系统功能介绍

该系统是以规范化、标准化的供应室管理为目标,以工作人员信息、各类物品管理、工作质量控制为主要管理对象。包括系统管理模块、行政管理模块、发放管理模块、收回管理模块、物品库房管理模块、查询模块、物品到期提醒模块。信息系统根据计划,发放物品。对高压灭菌物品、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贮备库房进出、进行各类物品的汇总并及时显示各类物品的使用信息,为无菌物品的制作、物品采购提供了参考[6]。

发放和收回管理模块主要是管理无菌物品。在规定时间内,各临床科室根据实际需要,向供应室递交各种干热灭菌、高压、一次性无菌物品需求数量和品种。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需求信息进行准确、及时地分析、归类。同时各科室也可以通关该系统及时观察各类物品的使用情况。每月末,系统生成各类报表,为经费成本核算的制定提供客观数据。见图2。

1.3 供应室运行成本的比较

统计2010年、2011年、2012年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2010年供应室成本比较,2011、2012年供应室成本(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件数)的使用为供应室工作提供了通畅、准确、及时的数字化信息,明显提高了供应室工作效率和提升了管理质量。见表1。

3 讨论

《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改善了医院供应室信息交流和业务流程方式,满足了医院管理部门和需求科室对信息共享信息处理和的需要,促使医院供应室数据信息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利用促进办公自动化水平,工作效率明显改善,运营成本明显下降,导致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7-8]。

《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为医院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套加强管理的技术手段,为医院经营核算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数据,同时启到了对供应室内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督作用。政府的管理部也能够全面、及时、高效地掌握各种数据的动态信息。

供应室通过网上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批和制定,改善预算管理,采购行为更加透明;通过对供应物室的物品的监控与跟踪,医院的各级管理者通过系统可以以及时观察到物品的数量及价值,可以迅速的观察成本数据,增加了对风险和成本的控制;提高管理及服务标准。《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与医院 HIS系统的无缝链接,为医院的经营核算提供有效平台依据,为医院的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9]。

研究显示,与2010年供应室成本比较,2011、2012年供应室成本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为供应室工作提供了通畅、准确、及时的数字化信息,明显提高了供应室工作效率和提升了管理质量。

没有信息系统管理的时候,工作人员在制定计划时,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种比较盲目,数量和品种都不精确。所以导致无菌物品准备过少时,需要二次配送人员,浪费人力、物力。 物品准备过多时,无菌物品返室过多, 需要重新消毒,增加了成本。而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的应用可根据信息系统提供计划,精确地为消毒物品准备。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供应室可以做到了最佳成本效益进行物品管理[10]。

这种发放物品、下送下收、物品采购、经济核算等方面应用,满足了及时、准确、通畅的信息处理要求,抛弃了工作人员手工记录统计的繁琐工作,通过计算机的计算方式,有效避免了人为计算的错误。应用该系统进行操作,一人不到3 h就能完成统计、核算,而且结果准确,制表整洁、清晰。数据的共享,各部门之间信息通畅,在物品管理上,相互之间协调性同时得到加强。医院也得到了比较好的管理。保证物品供应的质与量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每周供应室人员将物品领换数、消耗数、质量检测结果等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如果本室物品准备数与各科室交换物品数基本相当时,表明目前患者数量比较大, 要增加物品基数, 防止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贻误治疗工作。例如某科多次,连续数日更换大容量注射器时,及时反馈护士长增加基数。调整物品供应数量, 才能掌握供应工作的主动[11]。

该系统也可以直接观察各类物品检测的指标; 定期分析不合格物品的程度、品种、性质、责任者具体资料。提供质量失控的相关数据信息,导出质控图,有效地、正确地指导工作。例如注射器热原检测多次出现阳性,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显示,到底是哪一种规格的出现了不合格现象,不合格率是多少。可以按系统提示的流程和标准筛查每个环节, 可以快速、便捷地找到问题所在和责任者,并分析原因,到底是质量检测操作问题还是清洗、消毒环节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整改。这种质控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的单一问题反复发生[12]。

总之, 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实施和应用,改善了供应室质控工作水平和管理工作;节省了时间、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促使供应室物品供应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通过对供应室准确、及时数据信息共享,促进了供应室与临床科室、供应室与职能部门理以及供应室内部沟通,改变了过去供应室管理人员凭经验、凭直觉进行管理。供应室科学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明显改善,全面改善了医院临床使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医疗器械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医疗事故,提高了各级的质量管理效率以及供应室工作效率,为我们创建一流的现代化供应室提供科学保障,确保临床应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是人民生命健康与安全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毛树松,李祖珍,会云厦.护理信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75-298.

[2] 陈玉兰,殷秀伟,贺彬.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63-3365.

[3] 李之洋.论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构[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3):9-10.

[4] 罗维英.现代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发展方向浅析[J].医药世界,2006, 4:66-67.

[5] 刘薇群,李佩珍,肖松梅.供应室信息化管理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34-35.

[6] 王兰杰.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 5(16):3135.

[7] 赵志娟.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防范[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9):316-317.

[8] 陈玉平,舒承婷,刘玲.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1A):28-30.

[9] 刘俊兰,韩冬雪,陶有才.医院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07,2(11):779-780.

[10] 陈春涛,卢祖洵,孙传彬.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47-50.

[11] 叶玉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8):80.

第7篇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内空气的消毒情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影响,若未及时对手术室内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有效消毒灭菌,手术室人员流动性大,或者手术次数过多、接台时未能够彻底消毒,均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而环境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护理人员对环境消毒灭菌工作的执行情况[2]。

物品管理制度不健全:整形美容手术中医疗器械是必用、常用及反复使用的物品,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由于进行手术之后会残留血迹或污物等,若未彻底将之清洁干净就会导致感染发生[3]。同时手术中需要的药品、用具等在使用前存放不当,也可导致使用时引发感染。此外,手术中所需要的物品由于存放、缺货等问题,导致手术时不能够及时获得,延长了手术时间,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增加。

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整形美容手术中,医护人员携带细菌、病毒进入手术室是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在对医护人员管理时若存在制度不健全,会使医护人员对无菌操作流程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忘记更换手术室专用鞋、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帽子等事情,进而引起医院感染发生[4]。同时,护理人员不够重视术前所需器械、用品、药物的清点,导致手术时不能及时提供,进而使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此外部分护理人员护理专业知识不足,在执行专业技能操作时存在不当操作,也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关键点。在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加强感染科室工作人员定期对手术器械、物品及环境进行评估和检测的管理,以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汇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使感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还应该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定期监测手术室所用器械、物品及环境的微生物,监督相关人员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一旦发现可引起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时汇报、处理,定期综合评价预防控制感染的效果。

在环境管理上面应注意手术室的合理布局,手术间应根据不同用途合理分开,例如将手术室内分为污染间、感染间和洁净间,对于一些有感染性的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手术结束之后将该房间内的一切物品严格按照感染手术的相关处理措施进行处理[5]。同时建立并完善严格的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手术完成之后严格对手术室内地面、物品及空气进行消毒处理,每日对空气进行2次常规消毒,在手术结束后及手术开始前均必须严格实施消毒清洁措施,消毒完成之后减少手术室内人员流动。此外,应详细评估手术室中所有物品、器械及环境的监测指标,若有超标情况发生,及时向有关科室及上级领导汇报,及时分析、讨论造成超标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微生物菌落?盗吭谡?常范围内[6]。

在手术物品管理上应定期检查手术室内一次性无菌物品,检查内容包括有效期、灭菌日期、包装有无破损等,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于不能使用的无菌物品要严格遵循医疗废弃物品的相关处理条例进行处理[7]。手术器械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才可使用,而不能进行高压灭菌消毒的物品可采取低温等离子灭菌消毒。

在人员管理上应完善医护人员责任制度,加强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强化预防感染的意识。要求进入手术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均需要严格执行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规章制度中相关条例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提高工作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有效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效果[8]。

第8篇

一、为加强我院特殊管理药品的监管,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特殊管理药品突发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及《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所称特殊管理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三、成立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医院成立由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业务院长和分管药剂科的院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药剂科相关负责人、各临床科室主任、放射科主任、设备科主任及其他相关责任科室主任,其职责如下:

1、修订医院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2、研究制定医院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措施和程序。

3、负责医院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4、医院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实施统一指挥、监督和管理,并及时向省、市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报告。

四、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一)加强对特殊管理药品法律法规和特殊药品应急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二)加强特殊管理药品日常监管,制定和落实预防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责任制,一旦发现隐患和突发事故苗头,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加强特殊管理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管,定期检查特殊管理药品使用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使用环节的购进、运输、储存、保管、调配、使用情况,及其问题整改落实的情况;

依法对使用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并负责有关资料的整理和情况的综合汇报。

五、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的报告与处理

(一)

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启动应急程序:

1、特殊管理药品滥用,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严重中毒。

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流失、被盗。

3、医疗用毒性药品中属剧毒物品流失、被盗。

4、放射性药品流失、被盗。

4、发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滥用成瘾人群。

(二)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按以下程序进行:

1、立即采取控制危害扩大的措施或者对现场进行控制。

2、立即向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涉及范围、死亡人数、事故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临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和报告时间等。

3、采取必要的药品救治供应措施。

4、事故的分析、评估、研究应对措施。

(三)任何科室和个人都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特殊管理突发事件。

六、本预案适用于我院特殊管理药品在销售、储存、保管和使用等环节中,

突发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体健康严重伤害和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社会问题的应急处理。

此应急预案从之日起实施。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湿包的控制作用。方法:消毒供应中心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的活动步骤,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常用手法和工具对湿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达到降低湿包发生率。结果:湿包发生率由实行品管圈管理之前的1.30%降至为0.12%,实行品管圈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的运用减少了湿包的发生率,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的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品管圈;消毒供应中心;湿包;探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64

消毒供应中心是对可重复使用医院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的重要场所,而压力蒸汽是目前医院首选灭菌方式,灭菌后出现湿包则视为灭菌失败。品管圈(QCC)活动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参

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市江西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李淑玲: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通信作者:胡国风,女,副主任护师

基金项目:课题为江西省科技厅基金资助(20133BBG70046)

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我科于2013年1月在保证临床及手术室无菌物品供应前提下,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湿包控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实行品管圈前2012年1~6月灭菌包

12.2万个,各种原因产生的湿包1586个;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又收集2013年1~6月灭菌包12.8万,各种原因产生的湿包154个。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确定圈名、圈徽、圈义建立QCC活动小组,组长由1名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负责组织圈内活动,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活动内容的监控及成立QCC组织。本小组圈员8名,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消毒员。组织圈员学习QCC的特点、活动内容及要求。确定圈名为“保障圈”,圈义为经过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的认真工作,降低湿包的产生,使我们生产的无菌物品合格率不断提高,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1.2.2主题确定应用头脑风暴法成立以“控制灭菌物品湿包产生率”的活动主题。

1.2.3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现有1800多床位,每天手术大概120台左右,手术器械及敷料包大概每天700左右,3台1.2升的压力蒸汽灭菌柜每天大概共灭菌10多锅,工作量及工作压力大,工作人员难免会有些疏忽,压力蒸汽灭菌柜不停工作容易出故障。调查2012年1~6月灭菌包12.2万个,发现湿包1586个,湿包率为1.30%,产生湿包的原因主要有:灭菌排水管路不通畅及蒸汽质量问题;物品包装不规范;物品装载不合理;灭菌干燥时间不够;灭菌物品卸载不当;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通过绘制鱼骨图(如图1)从人、操作、设备、物品等方面进行要因分析。计算各种原因湿包率,寻找改善湿包的方法。

1.2.4目标确定将灭菌包湿包率从1.30%降至0.50%以下。

1.2.5对策制定及实施

1.2.5.1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降低湿包率科室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及灭菌人员学习装载、灭菌、卸载的要求及相关理论知识,包装的相关知识及要求,修改并细化了操作流程,各项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加强工作人员质量安全的教育,组织学习湿包的标准。按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灭菌处理后的物品包布干燥,消毒包含水量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有以下3种情况也算湿包:消毒包外表面出现水滴或包外的化学胶带包内指示卡有水印;消毒包内出现水滴;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2]。明确湿包的危害,要求工作人员不能因为工作量大或临床科室及手术室急用就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建立湿包登记制度,并要求品管圈组员定期分析湿包原因。

1.2.5.2严格按照灭菌物品包装质量的要求包装规范包装规格,待灭菌包的重量及摆放方法对灭菌干燥十分重要。在灭菌过程中,随着灭菌包重量和装载量的增加,干燥时间也会增加。因此,物品包装时应大小不超过:脉动真空30 cm×30 cm×50 cm,下排30 cm×30 cm×25 cm,重量:敷料包≤5 kg,器械包≤7 kg。包装时松紧合适,避免应金属器械过多形成较多的凝冷水而影响干燥。棉质包装材料应做到一用一洗一换,清洁、干燥。充分干燥待包装的物品、管腔类器械应用气枪或95 ℃的酒精干燥,敷料应充分干燥,手感不潮湿方可包装。

1.2.5.3物品装载合理,避免湿包的产生混装时,敷料包应放上层,金属包放下层,包与包之间不能太紧,如若太紧一是不利于蒸汽穿透,达不到灭菌效果,二是不利于干燥。所有无菌包不能与无菌柜内壁接触,以免形成的冷凝水打湿包装材料,引起干燥困难而形成湿包。有盆、盘、碗的器械包放置时应略前倾,穿刺包试管开口应向下,尽量减少积水,以免影响干燥效果形成湿包。

1.2.5.4卸载方法正确在物品冷却过程中,湿度较高的物品突然与外界大量冷空气接触,强烈温差产生大量冷凝水可导致湿包。因此灭菌后应把灭菌柜门打开5~10 min,待灭菌柜内湿度降至60 ℃以下后才开灭菌柜取物,然后把无菌物品放置于远离空调或门窗的地方冷却30 min以上,直至物品温度降至室温为止,才能检查灭菌质量,灭菌合格的方能发放。

1.2.5.5加强灭菌柜的日常监测及保养(1)灭菌前按以下要求进行准备: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的位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进行灭菌器的预热。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3]。(2)适当延长灭菌时的干燥时间。在压力蒸汽灭菌过程中,蒸汽从气态到液态的转换,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这部分水分必须通过干燥时利用锅壁的对流热来去除,将灭菌柜干燥时间由8 min延长为12 min,烘干时间至少30 min。

1.3评价方法观察比较品管圈活动前的2012年1~6月与品管圈活动后2013年1~6月湿包个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有形成果

2.1.1实行品管圈前后的各项原因引起的湿包率及总湿包率的比较见表1。

2.1.2标准化成果为了持续保持改善后的成果,将改进后的操作标准化,制定了手术器械图谱、包装流程、装载流程、灭菌流程及卸载流程,并开展了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培训,使灭菌及包装规范化、流程化,提高了灭菌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降低了湿包率。

2.2无形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工作人员凝集力提高了,个人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团队精神、责任感、沟通能力都得到提高,无形成果显著。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降低了湿包的产生品管圈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团队活动,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由护士长个人管理转变为护士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动态发展的管理模式[4],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培养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的态度,采用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使灭菌质量得到持续改进,表1显示,湿包发生率由实行品管圈管路之前的1.30%降至0.12%,实行品管圈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地降低了湿包率。

3.2品管圈活动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灭菌质量中有关湿包产生的相关问题,能够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和标准指南,互相讨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改进措施,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了包装流程、装载流程、灭菌流程及卸载流程,降低湿包发生率,使灭菌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3.3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灭菌质量的持续改进品管圈小组成员每天对灭菌过程中出现的湿包问题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每月由组长带领组员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存在的隐患进行讨论,找出原因和持续改进的措施并立即执行,检查改进成效,直到出现的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并且符合质量标准。

通过开展品管圈质量管理模式的活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引起湿包的原因进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和定期检查,以评定措施是否有效,将有效地改进措施形成固定的操作流程,灭菌物品湿包的产生明显减少,灭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了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EB/OL].(2012-04-05)[2014-01-03].http://wordweudany.co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EB/OL].(2009-12-01)[2014-01-03].http://docin.com.

[4]韩平平,吕永杰,赵云霞.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157-2158.

第10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 R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c)-017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ine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Methods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5,fine manage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 of our hospital.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practical work of operation room and work characteristics in our hospital.Fine management was conducted in view of personnel, goods, environment and so on of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fine management was applied to indoor air disinfection,hand disinfection and other work standards.Indoor disinfection,air quality,pollutant treatment and incision infection rate and other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fine management in the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 of pour hospital was given statistical comparison.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 of fine management,qualified rate of disinfection behavior (95.0%),qualification rate of disposal of pollutants (92.9%) was obvious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fine management (76.8%, 61.5%) in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 of our hospital (P

[Key words]Fine management;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Nosocomial infection;Prevention

介入手术室简称介入室,是医院内容中将介入设备应用于患者治疗的一个手术科室。当前介入治疗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患者的治疗,因此介入手术室经常会接收不同类型、不同科室的患者,预防患者出现院内感染也成为介入手术室管理内容中的重点[1]。有研究显示[2],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管理方法,对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效率、质量等均有良好效果。本次研究将以此为据,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医院介入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5年6~12月在医院介入手术室实施精细化管理,半年时间内共实施手术4016台,接收男性患者2510例,女性患者1506例,年龄1~90岁,平均(52.1±9.5)岁。实施精细化管理前我院收治患者3768例、污染物检查26次、空气质量检查24次、消毒行为检查56次;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我院收治患者4016例、污染物检查28次、空气质量检查25次、消毒行为检查60次。患者实施手术类型主要为心脏介入诊疗,涵盖内、外、妇、儿科等多个科室,主要手术类型包括冠脉、电生理、先心等心血管介入诊疗及其他手术类型等。

1.2管理方法

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建立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小组 建立结合介入手术室实际情况、工作内容、管理规则的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小组,同时将其融入到医院、科室、质控组长及质控员的日常感染控制小组内容中,使所属科室、人员均能认识到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性。具体来讲,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小组应该主要以自身科室控制为主,通过科室感染预防控制小组建立精细化管理规则,同时将感染预防的理念、措施、规则、标准等多项内容全面告知于参与手术的科室及人员,尤其注重介入手术室自身人员的宣传与控制,建立优化的、优质的、全面的介入手术室感染预防规则。同时介入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小组还应该不断落实、监督预防规则的实施,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人员、事项上,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并与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挂钩,确保介入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小组以及预防规则的作用均得到良好发挥。

1.2.2制定介入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流程规定 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流程规定主要应该针对室内人员、物品、环境等三项内容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在人员管理上,针对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术前卫生知识、感染预防等健康教育,协助患者做好术前皮肤清洁、血液检查、免疫检查等手术准备并做好各项检查指标记录工作。针对有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应该在介入手术后再次进行血液及免疫检查,而急诊手术患者则应该在患者术前就进行血液免疫检查[3]。针对有特殊类型的患者,例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类型的患者,其术中所使用的仪器、物品必须送往供应室进行集中清洗消毒[4-5]。而针对介入手术室内的工作人员,其在进入介入手术室前同样需要接受卫生知识、感染预防等健康教育,同时由专门人员负责进行监督。工作人员在进入介入手术室前必须遵循半限制区、限制区的卫生规定,依照相关流程换戴手术衣、参观衣、鞋子、口罩、帽子等,实施手术者术前必须做好手部消毒措施。相关人员应该定期抽查进入介入手术室实施手术的人员手指表面细菌水平,针对有不符合标准的人进行惩罚直至其符合标准为止[6-7]。在实施连台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介入手术室工作人员应该主要保证自身个人物品的更换、消毒、清洁工作并做好介入手术室的清洁工作,保证手术室清洁消毒时间≥30 min后才能继续手术;而针对物品管理,医院介入手术室的物品管理主要是对医疗废弃物的健康管理,其应该遵循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并结合医院介入手术室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管理,将医用垃圾分类后分别放置于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有较为锐利的医疗器械则应该放置于专用的锐器盒中,最后交由专业人员进行统一处理[8]。介入手术室在医疗物品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每日一清,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回收工作以降低污染源的产生率;最后,在介入手术室环境的管理内容中,管理人员应该针对介入手术室的工作流程、室内环境进行统一的流程设定,并做好标识提醒工作,例如介入手术室所属的无菌物品间、消毒间、更衣间、手术室、半限制区、非限制区、限制区等,同时针对各个室内的物品摆放制定统一的规则,例如衣服、帽子、口罩、鞋子、脏衣物回收处、垃圾放置处等,确保整个介入手术室环境井然有序,人人能够清楚明白[9]。

1.3观察指标

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我院介入手术室内消毒行为、空气质量、污染物处置以及切口感染率等指标[1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8.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工作,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我院介入手术室消毒行为合格率(95.0%)、污染物处置合格率(92.9%)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的76.8%、61.5%相比明显升高,同时切口感染率(0.7%)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6.8%)相比则明显下降(P0.05)(表1)。

3讨论

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就是将管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并最终落实的一项过程,而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中,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处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基础。介入手术室管理一向具备隐患多、人员多、学科多、设备多等特点。诸多临床统计显示[11-13],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相较于其他科室明显增高。

本次研究中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在介入手术室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员、物品、环境三个方面的管理来完成规章制度建立与落实的流程。管理人员应该将精细化管理结合介入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介入手术室预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象,分析其工作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将精细化理念首先应用在规章制度的建立、优化方面,针对人员、物品、环境等多项内容进行统一健康的管理,避免由于上述原因引发的医院感染事件。事实上,当前精细化管理已被应用于医院临床管理的诸多方面,在医院管理风险控制、患者治疗护理流程、医院药物领取应用等诸多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均有良好效果[14-15]。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在介入室的日常管理进程中,对室内人员、物品、环境等进行精细化、全面化、科学化的管理,尤其注重对接入室内风险内容的管理,以优化、精细、全面的流程提升介入室管理质量。本研究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我院介入手术室消毒行为合格率、污染物处置合格率明显提高,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P

[参考文献]

[1]刘惠芬,王海燕,黄志坚.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1280-1281.

[2]王军浩, 李旭龙, 张铮,等.浅谈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J].医学动物防治,2011,27(5):470.

[3]杨金炜,李冠海,张明德,等.介入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与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297-4298.

[4]陈洲.浅谈医院介入手术室感染的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169-170.

[5]吴英超,杨金炜,陈锚锚.介入治疗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5):3708-3709.

[6]邵国女,何小青,孔江明.精细化管理在基层医院介入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108-114.

[7]颜丽.精细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0):2781.

[8]许巧玲,冯娟,王日星.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42.

[9]黄岚.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2(9):174-175.

[10]龚荣花,陆云.精细化管理在洁净手术室地面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87-88.

[11]樊鸿雁.手术室精细化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9):1078-1080.

[12]任旭,朱金玉.探讨医院介入手术室院内感染的预防管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6):101-102.

[13]钱蓉,郭华,黄英.洁净技术应用于手术室感染的精细化管理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5):43-44.

第11篇

一:工作制度方面:

建立和健全了手术室各级人员的职责,参观制度,进出入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差错事故防范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以及20项工作制度、操作常规与手术流程。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与操作流程。

二:消毒隔离方面:

1、无菌物品专柜放置,离地面 20cm,距墙5cm,柜内每日擦拭保持清洁,无积灰,并有相应的明显标志;无菌物品清洁、干燥,保持在有效期内,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摆放,位置固定并有明显标签,无菌包外有物品名称,有效期的起止时间,包内有3m指示卡。包外3m胶带贴在封口处。

2、一次性无菌物品集中定点专柜放置,包装无破损,均保持在有效期内。

3、灭菌物品的盛器均有侧孔,消毒后侧孔与下孔均已关闭,储槽开启后有开启日期,时间并签名,开启后的有效期均保持在24小时内。

4、无菌持物钳缸镊配套,消毒液面按规定高于镊子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干镊子罐有有效期,保持在4小时内。

5、手术间每日用XXmg/l有效氯擦拭物体表面,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台手术毕均用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无影灯,桌面台面与地面,连台手术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周进行总消毒,房间通风,消毒液擦拭手术床、各桌面、地面与物体表面,乳酸熏蒸房间,紫外线灯管每周用无水酒精擦拭并有登记。紫外线灯管累计时间不超过1000小时,强度定期监测。

6、各种消毒液配制正确,标识清晰,并每日测试消毒液的浓度,各类物品浸泡时间、浓度,方法正确,浸泡物品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关节打开,消毒液定期更换。

7、每月进行空气培养,无菌物品、物体表面与手术者手的细菌监测,合格率达100%。

8、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放置。拖把有标识并悬挂,定期进行浸泡消毒。

9、腔镜按灭菌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定期进行检测细菌培养并记录。

三、药品物品管理方面:

急救物品与药品定放置,湿化瓶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吸引器用后及时进行浸泡消毒后擦干处于备用状态并保持功能良好,抢救车保持清洁,急救物品药品与示意图相符,定点放置,专人保管,数量统一,药品均在有效期内,用后及时补充,每日清点登记。各种仪器设备专人保管,定期进行监测,及时进行维修。

四、护理文书书写方面:

按要求填术护理记录单,手术所用器械与敷料均两人核对认真记录,无涂改,刀刮,胶粘,涂黑等,术前,术中,术手均有清点并记录。各种登记本及时登记。

五:业务培训方面:

每月组织学习院感知识,输血制度与相关知识,各种手术的配合与新知识,新技术。组织操作练习并考核,定期与手术医生沟通,紧密配合。并及时参加院里组织的各项学习与培训。

六:存在的不足:

1、尚未建立与手术病人,手术科室的沟通的制度;

2、术前,术后病人随访不及时;

3、缺少手术院感控制的制度。

七: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与手术病人,手术科室的沟通的制度,并认真执行。

第1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低耗品 医院

由于对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日益深入,尤其是逐步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使医院将面对市场选择。这就需要医院对内部运行机制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财务会计制度是指财务与会计在工作时遵循的方法、规则以及程序的统称。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是对促进医院加强财务管理、经济发展、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以及对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医院的低耗品是指那些容易损耗、单位价格低、达不到固定资产的标准,并且多次使用却没改变其形态的实物物品。即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小于1000元,专业设备的单位价值小于1500元,或其单位价值量虽然达到了资产价值标准,但由于其易于损坏或者使用的期限较短,需要经常更新和补充的物品。低耗品在医院的药品、制剂、医疗以及管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医院的物资管理中低耗品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利用会计制度对低耗品进行管理和核算,对医院正确的核算成本和物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职能、方法与必要性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医院管理会计的职能:一是为各级各类管理者提供科学、客观、实用的分析意见及内部会计信息;二是为经营管理医院提供现代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核算方式以及其实施过程,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而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为管理者提供各类有用的方案和资料,从而达到最优经营决策以及最高经营效率,并在管理过程中及时反馈、监督控制、科学修正,使得医院的经营与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所以,医院的管理会计让会计的职能达到进行综合管理的程度,是运用科学理论的技术方法和体系对医院进行经营管理。常用的管理会计方法是指财务分析法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等。它是以对财务信息进行深加工以及再利用为基础,从而实现预测、规划、决策以及控制经济过程并进行责任的考核评价的一个综合项目。

(二)医院管理会计的设立及其必要性

医院管理会计的设立对医院的经营者进行强化管理以及拓展经营十分有利,由于医院要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面对生存与竞争的考验,所以,医院的管理者十分需要会计系统不仅仅可以在事后对财务信息进行核算,更能够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为医院的未来进行经营和管理,从而避免其在市场的竞争中遭到淘汰,这就是为了适应新的经营和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可及时提供各类会计的信息给医院的领导,使医院的重大决策变得更加合理与科学,为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的设置对医院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的设置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为了医院实现发展的目标,改善经营的状况,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则需要跟踪监控医院的全部经营环节,并将决策的实施过程与计划的执行过程的实际数据,与医院经营预计目标的预算、标准和定额等进行评价、分析、比较及考核。这就需要管理会计中使用成本会计理论及方法,并建立起完善的控制系统对事前、事中及事后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对其进行目标和责任的管理,以正确的评价和考核对各科室经营的业绩进行奖赏或惩罚。

(二)管理会计的设置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财务管理以及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中的两大组成部分,对医院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与财务会计按时向医院外部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数据资料来衡量医院的总体业绩相比,管理会计更倾向于医院的内部,以医院经营管理的提高为目的,对医院未来的规划更关注,在功能上使财务会计的职能得到扩大,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精心预测,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筹划,对医院的内部成本进行控制。此外,与财务会计相比较,无论管理会计在方法上、范围上以及时间上,其灵活性都强。所以,管理会计的建立可促进医院管理的日趋完善和成熟。

三、医院管理会计在低耗品管理中的应用

(一)低耗品的使用存在的问题

1、对于低耗品的领用不规范。主要是指医院各科室的工作人员对于低耗品的消耗与使用量估计不足。具体体现如后勤保障人员,只凭借自己的经验领取低耗品,而根本没有对低耗品的消耗进行详细统计,导致科室内存量过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2、低耗品的非常规性损坏。由于科室内的低耗品存量很多,给使用人员造成“很多,随便用”错觉,从而造成使用时的浪费。并且,由于使用的不经心,就容易对低耗品造成损坏。低耗品的非常规性的损坏,也从一个方面加大了医院成本支出。

3、低耗品使用后的后期处理。在低耗品使用报废后,大部分医院都将其当作废品处理掉以后,并没有记录其后期的成本回收。通常表现是将低耗品以废品的方式进行变卖,但变卖后的资金并没有专门的账目记录。

(二)管理会计对低耗品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由于低耗品的单位价值不高,大多数医院易忽视对其的管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造成了大量浪费,因此加大了医院的成本。所以,从管理的角度上看,应强调低耗品的领购及保管制度。

首先,各科室应该对其使用频率较高的低耗品进行了解,明白低耗品的耐用程度、特点以及日常用量,不但要对低耗品采取措施来保证使用寿命,还要对低耗品的领用进行安排。一方面需要做到使低耗品在科室保管及使用期间,其利用能够有效、科学以及存放能够安全、完整。另一方面还需要对领用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退出、清理低耗品的同时还有新的低耗品进行替换,以防由于新的低耗品未能及时供应而对医疗服务产生了影响。这就要求各个科室的负责人员对低耗品的领用时间、使用周期以及领用办理手续进行充分了解,从而保证在低耗品用竭之前能够办妥手续并及时地领入科室。对用量大并且易毁损的低耗品,要确定单位时间内其最大用量及周转时间。办理领用手续的合理时间应为在低耗品的存量大约为总存量的1/3时,或存量能够使用的时间稍大于领用所需的时间。在领回低耗品后,科室负责人应对其登记并进行妥善保管。

其次,使用资产的部门及医疗科室需时刻注意医疗服务中同类低耗品患者需求的情况和应用的情况,一旦使用的低耗品发现其存在市场迎合力丧失、效率低下,或由于该类低耗品的使用而增加了成本,应该向财务部门和资产的管理部门进行及时反映,由资产的管理部门策划出购买新替代品方案及对旧低耗品进行清理的方案,而后由财务部门预测购买预算并筹集资金。

在购买低耗品时,应该由物资的采购部门根据使用科室的要求及市场情况,做好市场的调研,联络的商家信誉要好,采用订购或招标的方式,并选购低价、优质且能够保证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的产品。使用科室的人员在购买前应该一同对样品进行检验,由库房的管理人员在购买后根据样品进行审验并入库。售后服务的保修单、信誉卡等应交予科室保管,小型器械、进行批量购买的或科室不能全部领用的低耗品,其保修单与信誉卡需进行复印,由使用科室保管复印件,由归口的管理部门保存原件。并按期进行督促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后让供货单位能够进行及时地修理及调换。

第三,科室在使用时应建立资产的明细账及明细卡,并在领用低耗品后及时进行登记。需要标明的有领用时间、维护方式、保修年限及预计使用的年限。科室负责人应对出库单、明细账及信誉卡等资料进行保管,在交接班时科室人员使用明细卡对照清点。这样不但利于建立院和科二级的核算制度,还能让职工了解科室的成本,加强其责任感。

第四,低耗品在科室的注销管理。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科室应该对低耗品进行定期编制,列出损坏或者过期后不能使用的物品清单,并各归口的物资管理部门同意上报并审批,办理相关的领购以及换购手续(对于损坏的小型器械应该交还),并以此为根据对科室的明细账及明细卡进行调整,根据科室的损坏及过期的物品清单,物资的管理部门应给科室办理相应的领购及注销手续,据此来调整其购买计划并经过财务主管部门的审批,以便做到购买及时,补充缺漏。

四、结语

低耗品的数量多、价值低并且不易管理。在医疗的服务中低耗品同样也是医院的重要资产,并且管理低耗品的水平也代表着医院的服务形象以及服务质量。因此,医院的各级部门应该结合管理会计在医疗体系中的应用,管理好低耗品,从而充分发挥低耗品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医院的各项职能作用,给患者树立良好的形象。总之,对于低耗品加强管理,是医院良好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以医院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低耗品管理的探究,在经过不断的总结、开拓创新让医院在低耗品方面的管理工作得到一步步的完善和加强,从而提高低耗品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袁静. 加强医院低值易耗品管理提高使用效益[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39.

[2]甫惠. 浅谈医院低耗材料与采购的控制管理对医院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1):443~444.

[3]陈燕,张红雁.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资产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