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0:5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平面广告评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广告设计;微营销;互联网
“以客户为中心”是微营销的突出特征,换言之就是将传统营销模式中的以产品或市场为中心转换为以服务为中心。于是,微营销中运用最多的就是互动、温情和陪伴。因此在微营销过程中对平面广告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微营销广告的特点
1、体验性
微营销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传输技术的营销模式。在互联网在信息传输上的优势,微营销过程中的产品体验是一种“虚拟产品体验”,其作用是将产品的属性、理念和主要信息尽可能传递给消费者,以增强他们对产品本身的感知。
2、互动性
交互性是一切和网络有关的新生事物的共同属性,微营销中的广告本质上属于以中国网络虚拟广告,其交互性主要体现在全方位的个性化行为方式上。这一特征也给消费者以新的视角去观察和审视产品,获取对产品的全面认知。
3、娱乐性
微营销中的广告通过互联网投放,浏览者不仅可以体验到产品和服务,还会获得类似电子游戏式样的情感体验。这种广告通过产品体验来提升消费者的“感知诊断”,以帮助他们正确师表产品并作出购买决策。同时,这种广告还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沉浸”深度,并获得新奇和兴奋的感觉,从而使微营销中的广告具有显著的娱乐性。
二、微营平台营销中平面广告的设计规律
1、视觉布局的秩序性
由于微营销中的广告是一种网络虚拟展示的广告形式,其包含的视觉元素种类繁多。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对这些视觉元素进行布局和规划,以突出表达主题和体现人性化和互动性。另一方面,广告的设计要和投放平台的形式统一,让潜在消费者能够以自然、轻松的情绪浏览广告,积极互动,从而产生对产品的好感并诱发购买动机。
2、视觉效果简洁明快
虽然微营销中的广告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传输,几乎可以突破时空方面的任何限制,但是其设计并不能背离简洁、明快、易懂的广告设计基本原则。例如,产品或场景的处理要尽量简洁,容易通过简单的操作获取最重要、最基本的信息;对图形、图标和文字的运用要注意选择和取舍,达到以小见大、以少见广的视觉效果。
3、功能性与艺术性的整合
形式和功能是设计领域两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形式和功能兼具不仅是评价具体设计作品的重要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微营销广告设计。因此,在微营销广告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消费与视觉心理,既注重功能性的体现,又不能忽略艺术性的发挥。也只有艺术性与功能性的有效整合,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微营销广告作品。
4、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现代网络虚拟展示广告的重要特点,也是微营销广告设计必须要坚持的原则。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性别、个性的受众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实现广告的有效传播。二是在产品表现方面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例如,有些互动部分需要提示,那么图标的动与静、显与隐的安排要体现人性化,要简单易识,容易操作。
5、民族元素的运用和民族风格的构建
微营销广告在我国产生的时间还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在设计领域深受西方设计思想影响的大背景下,微营销广告设计也不免受到西方设计理念的冲击与影响。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对西方优秀文化和设计理念的借鉴,但另一方面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突出广告设计中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具体而言,微营销广告设计中要注意借鉴和吸收我国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元素,以及表现意识和表现手法,利用网络特征构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视觉风格。只有基于民族文化根基,同时加强与国际化设计的融合,才能真正塑造出被世界设计界所认同的中国设计。
三、微营平台营销中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方向
1、结合新技术产生新形式
微营销广告是传统广告形式和微营平台相互结合的产物,其本身就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可以说,微营销广告作为技术发展早就的视觉传达新形式,必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创新,以获取更高的发展空间。因此,设计者要不断学习和交流微营销广告领域的新设计和新观念,重新审视新技术所引发的艺术形式转变,并对对这种转变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并将其用于设计实践。
2、完善检测评价机制
微营销广告检测是评估其传播效果的必要手段,但是我国目前的测评依据主要是投放平台提供的数据,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因此,微营销广告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鉴于广告效果检测是促进广告设计水平提升的重要激励力量,也是设计师和广告客户进行沟通的重要依据,未来必将会形成完善的检测机制,促进微营销广告设计的健康、有序发展。
3、深入进行心理效果研究
独特性和超大信息容量是微营销广告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广告设计者充分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创作出更能吸引消费者的广告作品。因此,未来可以基于微营销广告的行为度、吸引力、趣味性、针对性等方面建立一个资讯性平台,深入进行心理效果研究,构建微营销广告的心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微营销广告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结语
微营销广告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媒体的广告形式。互联网媒体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特征需要微营销广告不断加强自我创新以获得长足发展。因此,创新是竞争意识的体现,更是微营销广告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设计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开拓思维,才能不断设计出优秀的广告设计作品,推动微营销广告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仕萍.微营销中平面广告设计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6,02:296+274+276.
[2]沈虹.互动网络营销传播的创意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1,05:38-47.
[3]刘震.平面广告设计视觉冲击力的影响和科学设计原则[J].科技信息,2013,26:75+77.
[4]狄运昌,沈国梁,陈耀福,陈奕俊,冯子伟,王永辉,金路.海外情景互动型创意鉴赏与点评[J].中国广告.2008(08)
一、基本案情简介
原告:京城某广告公司
被告:某工贸公司
京城某广告公司为了更好地促进其业务的开展,将其设计的一幅广告印在一些车辆背后,该广告招贴中有一句八个宇的抒情性广告语,一时间被人们广为传诵。而某工贸公司为了推销其产品,在其产品包装纸上印上了这八字之句。广告公司得知此事后要求工贸公司做出解释,停止侵权行为,但工贸公司却不予理睬。于是广告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工贸公司停止其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10万元。
二、评析
本案的事实虽然简单,广告公司也最终胜诉了,但在此案审理过程中及案结后,却引发了一连串的争议,下面笔者将针对典型争议分别作出简要的评析。
1.有人认为我国著作权法目前尚未将广告明确列为一类作品,广告的创意能否形成作品,八字之句能否被认为是作品而受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中列出的受保护的作品中确实没有将广告作为单独的一类列出,但这并不意味着著作权法就已经将广告排除在其保护范围之外。
首先,本案所涉及的广告词在广告学中被称为广告文案或广告文稿,指广告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部分,它是表现广告主题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的文字向不特定的公众传递一定的信息,同时它也是广告创意的最终表现形式之一。而所谓广告创意就是广告策划者对广告活动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为了达到广告的目的,对未来广告的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所提出的创造性主意。无疑,它是一种艰辛的智力活动,其最终结果就是以文字、符号、图画、音响、色彩、动画等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形成的广告作品。广告创意既然是广告人呕心沥血的智力劳动成果,那么,它与版权之间就有了某种天然的联系,因为创意从本质上说乃是一种创作活动。当然,作品要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在法律上还必须具备某些实质性要求,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及第四条(一)款的规定可知,独创性和固定性是作品的构成要件。这里的“独创性”是指作品独立构思形成的属性,它要求在作品的体系结构、排列设计、内容取舍或组合上体现出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即作品不是抄袭、篡改或剽窃他人的作品:“固定性”是指作品的物质表达形式,人们可以据此去感知、操作、复制。因此,广告创意成为版权保护客体的前提是:创意必须通过某种途径和方式表达出来,即必须外化为可为他人感知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广告作品。反之,如果创意仅仅停留在思想(或叫构思、构想)阶段,则不能作为版权保护的对象。从广告活动的实际过程来看,笔者认为,体现或含有广告创意的广告作品具有版权性,这是因为:其一,从版权理论上说,版权作品的种类不应越出精神产品的范畴,我国著作权法把版权作品的种类限定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我们知道,含有创意的广告作品往往通过艺术手段的恰当运用而具有美感特征和欣赏价值,或者是表达了某种观念和意见,它们当中显然包含有精神创作的成份,可以归入版权作品的种类;其二,它们具有版权法所规定的“独创性”,“独创性”是版权作品的本质属性,这个规定适用于现存所有的版权制度。不管从哪个角度审视,含有创意的广告作品均能满足“独创性”要求,广告创意本身就是与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追求新意,体现个性乃是其本质特征。显然,本案所涉及的广告词从其表达上看,具有独创性,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文字作品的特征,应该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其次,既然独创性是作品取得著作权保护的前提条件,是法律保护作品表达形式的客观依据,那么作为文字作品的广告词,其作品性与字数的多寡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著作权法不会因为某作品字数多而给予特殊的保护,也不会因为作品字数少而给予较少的保护或不保护。只要不是抄袭、复制或剽窃他人作品,均可认为该作品具有独创性而受法律保护。如果作品不是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则不具备独创性,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2.广告的用词简短明了,对其保护是否应与一般的文字作品有所区别
与上述争议不同的是,在广告语是否受法律保护的问题上不存在争议,而在对其给予法律保护的宽严上分歧却相当大,许多人认为对广告语的保护应比一般的文字作品要宽些。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样,既然作品的独创性是其取得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条件,而且广告语的独创性丝毫不比其他的文字作品逊色,那么对广告语的保护就不宜与一般的文字作品有所区别。另外,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并不十分了解广告语的特点。殊不知,尽管广告语言的形式有口语、诗语和陈述语等几类,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广―告语言,必须遵循的要求就是准确、简明。广告文案是具有特殊感染力的文学,只有语意准确、简明,才不会引起消费者的误解,才能以最少的词汇传递出最多的真实信息。毫不夸张地说,许多广告作品的用语确实达到了“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境界,如台湾一家矿泉水广告“口服”、“心服”,如此简短的广告词由于其巧妙的构思,含义想当丰富,堪称准确、简明的典范之作。
3.当广告作品由文字和图片组成时,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还是将文字与图片分开保护
笔者认为,考虑上述问题时应该注意到著作权法的立法精神。我国著作权法的颁布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作品作者的著作权及与之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从而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但由于著作权法第三条所列出的受保护的作品(即版权法的客体)是平行开列的,这样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而且广告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在其中某一类型中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为了更好的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宜将文字与图片分开考虑其著作权,即将广告语纳入文字作品的保护范畴,而将图片归入美术、摄影作品来保护。这样,也便于司法实践中法官们的操作,不至于因作品归类的争议问题而影响著作权人的权益保护,同时也与著作权法的立法精神相吻合。例如,就本案而言,虽然广告公司的广告招贴是由文字和图片构成,但却不会影响到其中具有文字作品特征的广告词的著作权性质仍然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所涉及的是平面广告,对于影视广告而言,我们认为应归入著作权法中的电影、电视、录像作品类。由于著作权法上的电影、电视、录像作品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一台戏,因此,影视广告与平面广告不同,它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
一、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步骤
按广告设计课教学步骤,理论授课完成后将进入广告构思创意阶段。而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由于理解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潜能、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很弱,不宜马上进入创作阶段,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广告设计的兴趣。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采用“广告设计热身法”,要求学生先收集素材,选取杂志报纸上的各种广告图形、字体,然后进行简单构思,把这些素材资料进行重新编排剪贴,变成一张具有创意的广告作业。“广告设计热身法”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作业练习,使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对广告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广告编排的设计过程有一个初步了解。由于没有确定的作业主题,可自由创作,因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从作业中获得创造的快乐与成就感,为正式进入广告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广告设计课程的重要阶段是构思与创意阶段,这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张广告作业质量的高低,除了构图、色彩、文字三大要素外,最关键的还是创意性。对于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来说,能够按照教学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已经不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并教给学生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师要经常引导和启发学生,现代高科技已经替代了许多本来需要手动的制作,如涂一块颜色,只要动动鼠标就能轻松解决,而高科技所不能取代的是人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方式,因此要特别重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包含两种思维方式,即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某一思考对象为中心,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类比、联想等,使思维由“中心”向各个方面扩散,进而产生大量新的解决问题的设想。集中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信息、资料直接指向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整理加工评价,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集中思维,作出理想的决策。这两种思维形式对设计创意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启发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当确定某一商品作为广告作业的课题并着手进行构思时,要求学生不要局限在一个设计方案上,而是要提出多个截然不同的设计方案,最后确定一个草案给教师审阅。在审稿过程中,笔者对某些创意平淡、毫无新意的构思一律否定,从不迁就,然后帮助学生找出其失败的原因,并要求反复修改、整理、提高,直至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虽然学生开始会感到反复修改的苦恼,但经过这一过程,实质是获得了发散性、集中性思维方式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广告创意的技巧。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开拓学生艺术视野也十分重要,如果闭门造车,就无法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广告作业,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看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和视频广告,分析其创意方法与技巧,鼓励学生多阅览广告资料,关注社会各类媒体广告信息,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与创意能力。收集全国与省市的广告作品大赛信息,组织学生积极创作参与比赛,有助于学生掌握当今广告艺术的最新信息,让学生更好地定位自己。教师通过参加各类广告大赛,可以优化课程,摆脱传统教学中一些不适用的内容,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扩大与兄弟院校之间的艺术交流,从而提高广告设计课的教学水平。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广告设计比赛能很好地促进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而把学生优秀的广告作业进行展示交流,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因材施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收到教有所指,学有所获的效果。学生的年龄段是15~20岁,心理发展非常不稳定,逆反性、偏执性与幼稚性并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掌握其学习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学习中的小小进步。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所学课程的情况,还要了解其文化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关注他们平时的思想表现,细致地进行课程教学。由于遗传因素、环境条件和教育背景的不同,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作业训练过程中会显现出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于一些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加强他们的作业难度,高标准严要求;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弱且对自身要求不高的学生,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同时多鼓励和表扬,并注意教育方式,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面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师要不断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广告设计作业进入电脑制作阶段,有些学生不愿意再把纸上设计的作业构思作进一步完善,这一方面说明这些学生对自身要求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单线思维阶段,没进入发散性思维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循循善诱积极辅导外,在电脑上作示范性修改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领悟到广告设计的技巧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探索的敬业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终身受益。学生广告设计能力的获得,除了自身实践外,还应注重从别人的设计中去借鉴;在教师的作业讲评以及学生之间探讨和交流中得到感悟。要对学生完成的作业经常在班上进行展示,除了对作业上的图形、色彩、文字编排这些视觉元素作评析外,尤其要注重分析广告作业的创意,并创造学生间交流学习的机会,要求每位学生阐述自己的创作过程与创意想法,同时安排优秀学生上台传授创作经验,使其他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全班的学习成绩,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贤培 单位:苏州职业大学
摘要:注意力管理(Attention management)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是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的。他在“给信息丰富世界设计组织”一文中指出:“在大多数组织决策和决策过程中,注意力是一种关键性的稀缺资源。所谓注意力管理,是基于信息过剩、注意力资源短缺的智力资源管理活动,即运用对方稀有的事情,选择产生的时间占有率产生更高的组织智力资源管理效能。从本质上说,注意力管理是后工业化时期特别是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一种管理活动。广告传播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吸引人眼球的一种活动,但是,在以前的大众传播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如何进行注意力也就是人们眼球的吸引,而往往忽略了在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之后如何管理好人们的注意力。本文从分析注意力资源的层次特征出发,应用文献资料和实例论证的方法,逐一论述如何有效的有效的管理受众的注意力资源。
关键词:广告传播;注意力资源;注意力管理
一、前言
广告与传播自从广告有史以来就密切不可分割,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最早的刊登广告的定期中文刊物。因此,广告自诞生以来本质上就是信息的载体,以信息的传播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活动,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传达的信息,使人们的注意力关注到广告主的产品或服务上,使广告主提供的服务与目标受众的需求相吻合,从而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便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和学问了。
二、广告传播的实质
传播是信息在传者与受者之间的流通。广告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是非人际的传播形式。虽然是大众传播,它针对的是特定的目标受众,是广告主与目标受众,是广告主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这种沟通之所以可能,其要害在于广告主的产品或服务经过广告公司的包装,通过合适媒介的,能使目标受众注意并影响之。
注意力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是信息时代信息高度发展的必然。一方面是信息时代消息的无限膨胀,一方面是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相对有限稀缺,那么在广告传播中,如何才能最大化地提高注意力资源地使用效率,对广告主和广告传媒双方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提高注意力资源地使用效率,有效管理是关键。于是乎,注意力管理问题应运而生。
三 、广告传播注意力管理现状
注意力资源是稀缺的,因而也是昂贵的。广告主为购买消费者的注意力要投入巨资。美国各行业的广告费用约占其销售额的2.5%,其中85%是支付给媒介用来购买注意力资源的。一些大众消费品企业的广告费用更是惊人,20世纪90年代初,宝洁公司把销售收入的11.8%投在广告上,高露洁公司投入了13.5%。广告主在注意力资源上的花费已经成为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如何提高注意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成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经营目标。那么注意力管理的现状到底如何呢?
对中国近而是年来经济发展过程进行纵向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高。广告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后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973,可以说是高度相关的。人均广告费的增长可以直观地说明,随着经济地发展,企业对经济力资源越来越重视,而这种重视使得注意力管理也被提到了日程,广告公司地出现及兴盛就是有利地证明。
但另一方面,注意力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电视 广播 报纸 杂志等大众媒体上传播的无效广告比比皆是,要么是无的放矢找不准目标受众,要么是广告内容粗糙不堪吸引不来了受众。或者是瞬间抓住了受众的眼球却影响不了受众等等。但综合起来不外乎是广告传播内容与广告传播形式上的问题或者是重内容而忽视考虑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或者是只抓住传播媒介多次播放而广告内容太烂,终究是两者的脱节。那么,广告公司该如何去为广告主有效的管理好注意力资源呢?
四、 怎样管理广告传播注意力
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去管理 利用好它,使之最大限度地为广告主带来效用?这是广告业二百多年下来地问题。在认识到注意力管理的层次性特征的基础上,针对追忆里管理的现状,对注意力的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广告传播的信息入手;一是从广告传播的途径入手。
(一)从广告传播的信息管理注意力。
1、好的创意是吸引注意力的第一步
好的创意是广告吸引不了顾客或者受众者的注意力的第一步,电视广告,平面广告,报纸广告都是如此,只有潜在的客户通过颇有创意的形式注意到了商家的广告,才有可能了解到广告的内容,从而成为信息的受众并转化成购买行为。因此,创意才是广告的灵魂。
2、 简洁易懂的广告内容才是关键。
无论何种形式的广告,时间肯定不会很长,有的广告甚至只有2,3秒的时间,那么,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广告想传达给受众的信息清晰无误的表达出来,关键就是在于广告承载的信息内容一定要做到简洁易懂,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这则广告想表达什么意思,说来简单,其实,这也是很多广告业主忽略的关键问题。
3、广告信息长时间记住才是王道
一则广告如果只做到了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并理解了广告所表达的内容,那还不算是一则成功的广告,因为,消费者不可能在看到广告便立刻去购买你所营销的商品,那么,如何使消费者在很长时间都记得住一个商品的广告那才是广告传播者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只有在广告形式上做到多元化,生动化,要充分的刺激消费者的视听功能,从而达到较好的广告效果。
(二)从广告传播的途径管理注意力。
1、运用不同媒体的特性管理注意力。
大众媒体是最主流的注意力媒体,另外比如体育赛事等也是注意力的聚集物。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注意力资源。电视广告是受众的非选择性收视,一次记忆的强度性较高,干扰的性能强会使得广告效果会在短期内迅速下降。报纸广告读者可以对广告信息进行选择,强制性较小,人们对广告信息的接纳较深。在注意力量的方面,不同的大众传媒在收视率上有差异,同时,他们的受众群体也有差异,因此广告公司在广告时要注意分析各种媒介的不同属性,为选择和购买注意力做好准备。
2、 通过媒体创新管理注意力。
在传统媒体中,广告信息如何才能被受众所接受,则需要对常规媒体进行创新。如在报纸的头版登载的新闻理所当然的是政治上的要闻,可是西泠电器缺打破了这个常规,做到了在人们固有的观点中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文汇报》的头版竟然刊登了全版的广告。
3、利用媒体特定时间管理注意力。
尽管由于职业习惯个性等方面的原因,人们一天中的注意力分布和注意力的品性会有所差别,但总体上说人们的注意力会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倾向。在一天中,注意力资源主要分布在早上和晚上,媒体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点加强注意力管理。(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北京;100876)
参考文献:
[1] 汪丁丁.注意力的经济描述.经济研究.2000年10月.
[2] 钟以谦.媒体与广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卫军英.广告策划与创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