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3-06-08 10:5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1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你们好,在2005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特邀XX籍在京人员欢聚一堂,开展这样一次特别的联谊活动,目的是要为在北京工作的同乡搭建起一个资源和信息平台,建立XX同乡与家乡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促进同乡间的联系、交流和互助。首先我介绍一下我们一行的七位同志:XX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政协主席XX同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XX同志,县委副书记XX同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XX同志,副县长XX同志,县政协副主席XX同志。

在筹备本次联谊会的过程中,得到了各位同乡的积极响应,大家不仅献计献策,而且在人力上、财力上、精神上都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各位同乡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切。请允许我代表XX县“四大家”领导班子和XX60万父老乡亲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参加这次联谊会的,共有80多人,其中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有政府机构高级干部,也有白手起家,艰苦奋斗,成就一番事业的老板、经理,不仅如此,我们还有相当多的同乡,事业发展都处于强劲的上升势头,前途不可限量。我深深为我们同乡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也倍受鼓舞,你们的成功也就是我们的成功,事实证明,勤劳智慧的XX人,完全有素质、也有能力在北京这块经济发达地区参与竞争。我也相信,再经过几年的时间,我们的同乡中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大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高级公务员。

下面,联谊会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第一项,观看介绍XX情况的宣传影碟,时间20分钟;

下面进行第二项,请XX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政协主席XX同志介绍XX的有关情况,时间20分钟;

下面,进行第三项,请来宾代表发言。

刚才,大家观看了我们制作的专题片;XX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对XX各方面的情况作了介绍;在座的各位畅谈了对XX的感受,特别是对加快XX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在此,我深表感谢!我们回去后将认真整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采纳落实到行动中,有关情况也将及时反馈给大家,绝不辜负大家的厚望!

借此机会,我也高兴地告诉大家,近年来,我们的家乡正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区位条件得到改善。XX境内路网纵横,XXXX等省道和襄荆高速公路贯穿县境,从XX到武汉仅有2小时车程;XX位居汉江“白银水道”中游,江汉航线的开通,使水运更加便利。同时县内重点路段的改造正在进行,通村公路将于明年相继竣工,届时我县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二是各种资源优势逐步得到开发。XX有富庶的农业资源,盛产优质棉、优质稻、双低油、花卉苗木、优质畜禽、名优水产品。其中XX龙米、XX石头鱼曾被列为宫廷贡品。小李子藜蒿、长湖荸荠、纪山龙米、洪森香米、蛟龙皮蛋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石膏、石灰岩、粘土、硅质水泥原料、红土、天然气等,地下蕴藏着较丰富的盐化矿物和石油等10多种资源,这些资源正等着我们去利用开发。同时,XX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正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三是领导班子得到加强。省委、市委从我县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给我们配备了一些年富力强有工作经验的班子成员,提出了“兴工富县”的经济发展战略,明确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总体思路,同时狠抓了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全县上下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的良好氛围。

四是有高素质的“老乡兵团”支持。以北京为主遍及海内外的家乡骄子,是我县一笔巨大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你们干有所成,爱乡情切,从各个方面对家乡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更将使家乡发展如虎添翼,辉煌待时。

各位乡亲、各位朋友,XX是我们共同的故乡,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支持和参与。我希望你们能发挥“跳出XX看XX”的地缘优势,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提供好的思路和建议;利用你们信息灵通、宾朋众多的人际优势,为加快XX发展牵线搭桥,提供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发挥你们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智力优势,利用出差或休闲时间,回家乡为我们的干部讲学授业,把你们的奋斗历程、成功经验带到XX,帮助广大干部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你们甘洒在家乡的汗水,XX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为家乡所作的贡献,XX人民更不会忘记!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的相聚虽然短暂,但大家的乡情更浓,亲情更深,友情更长。希望这次联谊会在架起北京同乡与家乡联系桥梁、服务家乡建设的同时,也拉紧天南海北特别是北京地区老乡们的联系纽带,加强团结,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共谋发展,辉煌各自的事业,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第2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财政政策;发展路径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大量的增加,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也得到了加快。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相关部门应当以繁荣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走有效的支持路径,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繁荣、长期发展。从财政支持的角度看,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各地虽然结合自身实际,在管理体制、实行方式等方面取得突破。但仍然有以下方面的问题存在:

1.1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意志薄弱

农村集体经济出发点不高,资源匮乏,资金匮乏。一些经营收入相对稳定的企业,却对正在发展壮大乡村的集体经济之中毫无作用。更糟糕的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过程漫长,效果缓慢。

1.2收入渠道少,商业理念少

集体经济的收入渠道很少。大多数农村都只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租赁。二是让旧村、旧校舍和违章建筑交给民营小企业办产业,从而获得物业租金收入。这样子总体收入不高,而且由于缺乏充分发挥现有土地和财产资产的运行能力,资源增值潜力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掘。而且,一些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也存在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和规范化运作。1.3资本积累不足,外部融资困难大多数村在保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将资金用于公益性建设,缺乏资金积累,部分经济薄弱村甚至存在经营困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农村固定资产激活较少,集体债务较多,缺乏信贷抵押。即使现在中央和省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但支农资金不是一个部门管理的,而是具体到每个农业职能部门,导致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而且,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很少,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更加突出。

2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困难,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金融作为政府支持的重要一手,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统筹考虑。它可以通过直接参与、间接促进和外围支持三种方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1直接参与

村组织可以设立股份制,财政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同时动员村集体资产、农民资产和社会资本投资入股,这种直接让村民参与其中的方式,可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还可以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当然,政府支持不是为了牟利。在经济正常运行后,财政资金将从中提取,然后投入其他需要的地方。

2.2间接推动

农村集体经济要想发展,就要注意金融不能包罗万象,要以市场经济情况为前提。金融直接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引导性措施。支持的重点是培育和促进其他参与者,从而间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使农村集体经济得到根本发展。

2.3外围支持

农村所处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物流、水利都很重要,政府若想对此地进行发展,可以先从这三方面进行改善,加大财政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同时也可以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3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3.1加大财政投入

继续加大农村金融投入,建立直接转移支付基本运行资金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能开能办”的标准,对村级组织实行一般转移支付,确保其正常运行,巩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

3.2加强税收政策支持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努力减轻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的负担。对当地保留的部分房产税、村集体缴纳的土地使用税和村公用工程建设项目征收的税款实行全额退还。村集体的财产项目和村公益性项目建设,除上交部分外,应当免收相关审批费用,按成本收取服务费,深入农村基地,积极鼓励参与和建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企业和个人。

3.3管理和使用村集体资产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承包、租赁经营,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方式方法,以存量换增量,严禁村集体经济乱花钱乱用。努力构建农村集体“规范管理、有力监管、高效运行、充满活力”的“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村集体适当收入,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利用率。

3.4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平稳运行

加大对组织和人员的培养力度,完善管理层的管理制度,设立出新机制进行运行。规范对内部资金的运用,建立发展基金,抵御风险,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招收专业性人才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形势的培训,以家乡创业动力为动点,鼓励青年人返乡创业,提高整体水平为重点,真正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农业队伍。总之,金融支持对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农村集体经济更好地发展,就要加强税收支持,保障运行平稳,建设基础设施,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利用集体资源,改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作为政府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财政应当积极肩负这一重要使命,结合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支持路径,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改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畅的现状,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钟灿.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建议[J].山西农经,2019(19):35+37.

[2]冯所彦.关于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20):3-4.

第3篇

尊敬的各位乡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在万物萌动、水仙飘香的季节,在年味仍浓的正月里,今天,我们滑县在郑工作人员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老乡聚会。尽管好多地方准备的不充分,但只要我们能聚在一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他乡飘泊故友情,岁月风雨心连心。”不管我们的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把每年的同乡会坚持下来,而且尽力办好。在此,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共同将老乡会办得越来越好。首先,我代表筹委会热烈欢迎各位老乡的到来,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在虎年大吉,事业发展,心想事成!

我们在郑工作滑县老乡会,是滑县老乡相互交流促进事业发展和连结家乡的有效平台,为促进家乡经济发展和联络老乡感情交流做了大量工作。老乡会自成立以来,历经十年的发展壮大,人员不断增加,几乎包括了在郑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人员,有在党政部门任职的各级领导和公务员,有在事业单位拼打的工薪族,还有在企业创业的老板和精英。无论来自哪个乡镇,我们的根都在滑县!我们应该自豪的说:“我们都是滑县人”!

老乡们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志存高远,发愤图强,努力工作,为家乡添彩,为老乡争光。我们在座的各位老乡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着。在此,我祝愿:从政的,在政治上取得新的进步;搞技术的,业务上取得新的成果;搞实业的,在经济上取得良好效益和事业发展。这既是每个老乡个人的光荣,也是我们所有老乡共同的骄傲和自豪。当时是为了加强老乡之间的沟通联系,以便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尽自己的所能支持家乡建设而组织起来的。既没有经费,也没有组织机构,完全是以乡情为纽带,以一批热心同志为桥梁而成立的同乡会。

虽然我们都在郑州工作,但平时见面很难,利用这个机会,大家见见面,叙叙旧,感情就不一样了。即使喝杯开水,我们也是满足的,我们要的是浓浓的乡情和乡音。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自古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排在四大喜之二,足见古人对同饮一江水的乡情的看重。我们从黄河岸边和豫北平原走出来,背井离乡,在别人的土地上赚一分生计,贫困潦倒时,支撑我们、给我们信心和鼓劢、不嫌弃我们的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富贵时,我们更不应忘记那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家乡!相聚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大家聚在一起,操着家乡话,说说家乡事,其乐融融。有句古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以前背井离乡的游子越离故乡越近,越怕碰到故乡的人,听到故乡的事,那或许是因为他们担忧父老乡亲的生活,对故乡的发展心存忧虑吧?而如今,我们再也不用担忧了。近年来,在县四大班子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下,家乡经济发展连连攀升,城乡面貌变化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我们这些游子倍感欣慰,为家乡感到无比的自豪!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同一方水土养育了我们,所以在座的我们有缘成了老乡。同为老乡,我们的心贴得很近,彼此之间都成了互相信任、互相依靠、互相帮助的朋友。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亲情、友情、乡情。老乡这种关系不是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上,更不是建立在金钱和权利之上,而是建立在亲情、友情、乡情之上。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莫过故乡人。浓浓的乡情是乡音的相近,是习性的相通,也是血脉的相连。

“他乡飘泊故友情,岁月风雨心连心。”不管我们的工作多忙,老乡们都要抽出时间,加强沟通、联系及信息交流,传递乡情乡音。它是我们的:乡情平台、人脉平台、信息平台、资金平台、合作平台、发展平台。同乡会是你我他走向成功和转机的桥梁;同乡会是市场、信息、资金、人脉为一体的完整经济平台,使会员相互走向人脉关系提升,资源对接,广泛交友,深度合作的道路上来。欢迎各位老乡积极参与,与同乡共赢与发展!

最后,再祝老乡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好运连连!祝我们的老乡会召开成功。

谢谢大家!

第4篇

关键词:丽商回归 抱团 现状分析

浙江省丽水市是人口流出大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外出创业打拼的人数达到75万(包括30万海外华侨),遍布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外丽水人已经逐渐成为丽水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丽水市发展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商潮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加上欧洲债务危机影响,越来越多在外丽商选择回国回乡投资创业。但是单打独斗受到人才、资金、技术和资源等因素制约而无法有效整合,企业不能做大做强,限制了丽商回归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因此,以情感召丽商回归,帮助丽商抱团发展,克服仅靠单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无法解决的困难,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丽商抱团回归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足。目前丽水经济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因此吸引在外丽商回归投资阳光产业,形成抱团合力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对促进丽商回归抱团发展的思想认识上仍主要停留在政府层面,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没有具体的相关举措。目前丽商回归的实施仅局限于个别单位或部门,没有形成整体工作合力,由此造成工作滞后,缺乏显著的成效。全市尚未有一个部门能够全面掌握在外创业丽商的相关情况,没有统一的部门对丽商回归投资进行指导和帮助,了解丽商回归投资的相关诉求,帮助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抱团成长,因此工作力度有待加大。

1.2 感情联络不紧。在外丽商多是祖辈就在外打拼,对于家乡的认识也仅存于祖辈的传系以及回国回乡探亲时候的初浅印象,对于回乡投资创业是否具有前景在思想上仍有很大的顾虑。本市与在外丽商的联系较为分散,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进行感情维系。双方联系沟通不够顺畅造成信息不通,直接影响到在外丽商对回乡投资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感情上有距离,造成一定的感情联络障碍。

1.3 产业对接不准。丽商在外发展都有与本行业发展相匹配的市场资源、行业资源、人脉资源以及产业环境等,如果贸然回乡投资,会由于产业环境不对投资项目的路,投资项目又不对投资者的路,而导致投资失败。因此在外丽商不敢冒风险回乡投资兴业,只好固守在外地,这种产业对接上的分歧对实施“丽商回归”有很大的阻碍。

2 加快推进丽商抱团回归的对策思考

2.1 突出优势助互动。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推介丽水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地理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推介丽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便利的交通和靠近上海、杭州、温州特有的地理位置,紧密对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本市自身资源优势,努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贸交流活动,鼓励和吸引在外丽水人常回家走走看看,感受家乡变化,增加投资信心,增强以丽水人为荣的自豪感,引导在外丽水人把项目、资金、技术带回丽水,实现丽水人经济和丽水经济的良性互动。

2.2 搭建机构助抱团。在适宜的政府机构内设置浙商抱团回归丽水联络处,全面掌握本市投资的相关信息,了解回归丽商的投资诉求,引导丽商将手中存量资金回丽投资,增加有效投资收入,帮助放大投资效应。平时,联络处要加强与在外丽商的交流,特别是与在外商会的联系沟通联系,了解商会动态、企业成员的相关信息,听取他们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商会牵线搭桥,动员引导他们回乡投资创业和引荐项目,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2.3 真情感召助回归。以乡情、亲情、友情为抓手,对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感受到建设家乡是自己的责任,以反哺、回报家乡为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家乡经济社会建设,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为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添砖加瓦。开通丽水乡亲热线,提供传递乡情快捷通道。依托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举办“亲情回归”恳谈会、项目对接会,广泛联系在外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学术上有成就、对家乡有感情的人士回归创业。对有突出贡献的回归创业能人予以表彰,除给予一定的经济和荣誉奖励外,还要通过优先推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激发外出创业人士返乡创业的热情。

2.4 政策导向助共赢。引导丽商回丽投资的政策导向,通过政府网站和发放投资指南等方式,定期向在外人士和回归企业公布我市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人才、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在外人士和回归企业选准投资方向,避免投资失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市产业特点,积极引导回归企业投资科技型、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带动型等行业和领域,努力培植一批新兴骨干企业。大力鼓励回归企业积极参与本市养生养老建设,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引导回归人士投资城市基础薄落的宽带、信息通信等产业,振兴本市的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陈文兵.创新思路 拓宽平台大力实施“回归工程”[J].应城学刊,2008(02).

第5篇

调查显示,虽然较多(61%)经济学家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偏松”,但认为未来6个月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持平”的分别占64%和53%,比认为应该“上升”的分别高32和9个百分点。

对于货币政策调整的时间,有六成经济学家预计我国央行会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提高利率,其中预计在“2010年3季度”的占47%,预计在“2010年4季度”的占14%。这与经济学家对美联储加息时间的判断相一致,50%的经济学家估计美联储“2010年下半年”加息;认为是“2010年1季度”、“2010年2季度”和“2011年及以后”的分别占3%、23%和24%。

对于货币信贷规模,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10年我国信贷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以保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调查显示,近六成(57%)的经济学家认为2010年人民币新增贷款会在“7万亿~8万亿元”之间,而认为会在“7万亿元以下”和“8万亿~9万亿元”、“9万亿元以上”的分别占14%和15%、14%。而对于201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占全年的比重,82%认为是“30%~40%”(2003~2008年这一比重平均为34%,2009年估计约为50%),其中认为是“30%~35%”的占47%,认为是“35%~40%”的占35%;而认为是“30%以下”和“40%以上”的分别占10%和8%。

尽管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不应过早退出,但认为应采取综合配套措施,防止由于流动性充裕所带来的通胀预期增强和资产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滋生等问题,并及时规避由此给银行系统带来的风险。

此外,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学家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改变财政支出的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转向教育、医疗、环保、社保、就业等民生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转向扩大消费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扶持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等方面。同时要注意加强预算管理,规避债务风险。

综合采取征收物业税、扩大土地供给等政策调控房地产。调查显示,对于调控房价最可行的手段,57%认为是“税费政策调控,开征物业税等”,55%认为是“扩大土地供给,打击囤地等”,53%认为是“调整供给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50%认为是“取消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优惠等信贷政策”,而认为是“改革现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占30%。调查表明,要较好地调控房价,需要综合考虑和采取多项配套政策措施,协同发挥作用。同时,对于目前房价过高和增长过快的问题,经济学家还建议要把它放在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中来妥善解决,首先是明确政府对于住房问题定位,明确政府在保障公民居住权方面需要承担的责任;其次是妥善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即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的高度依赖。经济学家认为只有这样,目前备受关注的房价问题才能得到稳妥的解决。

因势利导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既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现实的演化过程,也是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目前我国出现的农民工将在城市打工所得收入在家乡所在地县城购买住宅安家的城市化现象,78%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应顺势加快县城发展”,67%认为这“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47%认为“有利于刺激消费”;此外,34%认为“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26%认为是“农民工的无奈之举,应加大农民工打工所在城市对他们的吸纳程度”,24%认为“有利于资源(如土地)节约和环境保护”。

同时,经济学家强调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城镇等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需要认真面对由于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城镇之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战略安排,而不是应付一时的权宜之计,因此要切实解决由目前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所导致的“逆城市化”、“伪城市化”等问题;我国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统筹考虑城乡、区域、产业、人口等多种因素,不能片面理解为城市面积的扩大。

通过减税等措施促进民间投资的启动和增长。民间投资不足以及启动迟缓是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结构性问题。对于促进民间投资启动和增长的措施,70%认为是“减税,降低中小企业负担”,58%认为是“规范和鼓励民间金融机构发展”,51%认为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此外,46%认为是“向民间资本开放石油、电力等垄断行业”、21%认为是“完善4万亿投资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还分别有8%和5%建议“鼓励民间资本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和“扩大创业板规模”。

完善医保、加快城市化、提高低保收入标准、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措施。调查显示,对于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应采取的措施,64%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完善医保,增加覆盖面”,比重居第1位;其后依次是“加快城市化进程”(61%)、“提高低保收入标准”(61%)和“提高个税起征点”(50%)。此外还有“加大转移支付力度”(39%)、“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减税”(33%)、“继续实施刺激汽车、家电等消费政策”(28%)、“加大消费信贷推广力度”(26%)、“加快老年产业(如养老院等)发展”(20%)、“公务员及相关事业单位职员加薪”(18%)、“派发购物券”(8%)等。

第6篇

[关键词]贵州省 外商直接投资 影响 对策

“十二五”时期,是贵州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工业强省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贵州省如何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改善劣势,提高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与质量,成为贵州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贵州如何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提出对策建议就有了其现实意义。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GDP增长的贡献

随着贵州省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贵州省经济进一步开放,依托丰富的资源以及各种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贵州省内,由下图数据可知,2006年至2010年,贵州省FDI从9384万美元猛增至29546万美元,GDP也由233.98亿元增至4601.16亿元,GDP与FDI同时出现增长的态势,说明FDI是推动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2)对出口增长的贡献

贵州从21世纪开始,出口额一直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2001年,贵州省出口金额为42170万美元,至2005年出口金额达到85925万美元,出口金额翻了一番,随后贵州省出口额一直加速增长,至2010年,贵州省出口额达到191903万美元,10年的时间将近翻了五倍。

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小的原因

虽然贵州外商直接投资极大促进了全省GDP以及出口的增长,但是外商直接投资额在全国的比重只占了非常小的一部分,其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贵州经济总量小,经济力量薄弱,在基本的设施方面比较落后,其中交通问题长期制约着贵州省经济的发展。21世纪以来,贵州省的经济保持着良好发展的趋势,自2003年以来,贵州省的GDP出现两位数字的增长,2010年贵州省的GDP达到4606亿元,其发展的速度高于全国发展的平均水平。但是2009年贵州制造业实际吸收外资只有11370万美元, 排名全国倒数第五,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人力资源贫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全省的人力资源数量以及质量看,2011年末贵州省人口总数为347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59%。人口的增长率较高,人力资源相对充足。但是由于贵州省经济落后,劳动力数量相对较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的一定的负担。出现高层次的综合性人才过少,低层次的劳动力过多,2010年,贵州省在校高校人数只有32.3万人,占全国在校高校人数的1.5%,体现出贵州省对高素质人才极度缺乏的特点。

第二,在高校教育状况方面,教育经费比例非常低,贵州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5年,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比重较大,高中以上所占的比重较低。此外, 贵州省各高等教育学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高层次技术人才的体制。普遍体现高等学院学生外语水平低,视野狭窄,缺乏对外交际以及专业技术的技能。

第三,贵州省的人力资源外流现象严重,主要包括一般的劳动力外流以及高知识人才的外流,贵州省就读于外省的大学生回家乡发展的比重很小,同时,在贵州就读的高校学生,很少有人能留在贵州为贵州经济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加上近几年来贵州省在吸引高技术人才的措施做得不够到位,人才流失现象没能得到遏制,这对近几年贵州省在人事政策上采取的措施也显得杯水车薪, 人流失现象仍未得到根本遏制,这对急需要高端人才的贵州省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三、贵州省应采取的对策

(1)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贵州省有着丰富的煤炭以及水电资源,而且煤炭和水电均属于重工业,建设周期比较长,对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可以通过利用国际经济合作来发展重工业,将本土的自然资源优势与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优势结合在一起,在合理利用外资的同时,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模式,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2)大力加大对交通基本设施的建设。目前贵州省的交通主要是以铁路以及公路为主,但是由于贵州地形的特殊,对运输量有较大的限制,贵州省可以加大对航空运输的力度,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运输时间,使经济发展更为灵活。

(2)改善政府服务

贵州省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政府还需要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即时快速地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使企业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效率损失。对于政府本身,要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一套高效、廉洁的服务体制,减少对企业发展的约束。

(3)提高劳动者素质,注重人才的培养

1.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 贵州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有待提升,需要加大力度,注重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吸引一批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鼓励本省高校与外省院校多交流,拓宽视野,加大高校对国际法律知识,国际经济环境、理论基础以及外语的培养力度,同时创造为教师以及学生派出国学习等机会。

2.贵州省应该建立一套留住优秀人才的政策,尤其是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高级管理人才以及高级对外技术性人才,除了丰富的待遇之外还要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对本省外出就读的学生可以提供经济各个方面的支持以求毕业之后为家乡贡献出一份力量,同时对在本省就读高校的学生,可以制定一套优惠措施吸引在本省就业。

参考文献:

[1]常明明.贵州省利用FDI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0)

[2]梁蓓.杜奇华.国际投资[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

唐金山是长春市二道区人大代表,现任长春市宏伟农工商公司(原宏伟村)总经理。他自幼生长在宏伟村,是个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他1977年走进部队,经过五年的学习锻炼,得到了全面提高。后来他满怀建设家乡、报效党和人民的情怀回到宏伟村,先后担任村治保主任、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宏伟村党支部副书记、公司总经理职务。三十多年来,他倾心于宏伟村人的事业,一步一个脚印,以自己坚实步伐走向了领导岗位,为宏伟的发展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情系宏伟,一心为民。多年来,唐金山不计职务高低,不求功名荣誉,不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全心尽力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与聪明智慧。成为公司的领头雁以来,他锐意改革,谋划发展,带领群雁不断高飞。为了增强宏伟村的活力,推动经济发展,他带领班子成员积极招商引资并充分扩大和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实施了对涝洼土地的改造,建起了新型、现代的农业科技园;开办了一座中国东北规模最大、市场空间最大的吉林宏伟花卉大市场,添补了东北三省至今没有一个成型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花卉集散基地的空白,为繁荣长春的绿化市场,促进城市的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为了添补吉林省至今没有大型综合农机市场的空白,增强宏伟村经济的实力,建设了长春天源汽车农机工程机械大市场,经营项目达20多个品牌、30多个型号,形成了我省唯一一家集汽车、卡车、工程机械三位一体的最大的农机车集散基地。目前运营势态良好,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两大基地的创建和发展,不仅大大推进了宏伟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公司的主要经济支撑,也有力地促进了二道区经济建设发展,受到上级政府和有关新闻媒体的关注。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提升宏伟村的发展水平,在上级组织的支持关怀下,他和班子成员一道深入调查、精心策划,提出了一套符合宏伟村发展实际的建议,积极完成了政府提出的“城中村”撤村改制工作,一个新的宏伟农工商公司脱颖而出,推动了宏伟村与时俱进和跨越式发展。

深爱宏伟这块热土,更爱父老乡亲。让宏伟村更兴旺让百姓更富裕,是他最大的心愿和所求。他结合宏伟村的实际情况,先后为员工办理了“两险”,为员工多次提高福利待遇和经济收入,有的退休员工年工资收入最高可达近2万元,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生活养老补助金,还定期走访慰问特困户及孤寡老人,他亲自为病故老人送葬,受到员工的赞誉和群众的欢迎。

牢记人大代表责任,认真履行职责。他倾心听取群众的呼声,积极向社会献爱心,主动扶持包保了一名就读希望高中的特困生,为其捐款助学,体现了一名人大代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情怀,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在他的带领下,宏伟村不断发展变化,呈现了经济持续发展、公司和谐稳定、员工队伍团结向上的良好局面。目前,他与班子成员又以更大的手笔制定了公司新一轮的“十二五”规划的蓝图,正在阔步朝着一个新的宏伟目标迈进。

第8篇

首先,投资增长速度过快,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在西部某省的县一级,2012年绝大多数的县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超过50%,有五个县(区)的投资增速超过100%。各地方为了争取项目,纷纷采取零地价和税收优惠的政策,甚至有地方采取配赠商业地产的手段。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盲目引进各种项目,而对于环境等长期发展目标较为轻视。

第二,城市面积增长过快,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某县城在短短几年内便将城区面积扩张3倍。有的省目前有超过100个工业园,几乎每个县都有工业园,工业园规划中的面积超出实际招商引资的需要,规划中的大量工业用地并没有实际的项目落地,不少建设好的标准厂房出现空置。我曾在几年前利用1990年-2006年的数据作过分析,如果区分东部、中部、西部,西部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速度和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分别为8.63%和3.4%,前者是后者的2倍多;而东部的增速分别为8.6%和6.8%,二者的差距远远小于西部。

第三,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还款风险不容忽视。一些欠发达地区本身的底子薄,发展经济需要大量投入。尤其是地形崎岖不平的地区,要建设工业园或扩建城区,实际的土地平整和开发成本比平原地区高。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举债,来筹集建设用的大量资金。近来,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有所上升,在一些案例中,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等方式筹资的年利率达到10%以上。

第四,经济增长数据失真,监管难度增加。由于上级对下级的层层施压和排名,下级政府普遍采用了数据造假的手段来提高增长数据。除了直接对企业做工作让其高报产值,还有地方政府采取补贴企业的方式,将其下年产量计划作为今年完成的产值。 扭曲经济发展方式

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普遍反映,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层层向下的GDP排位赛。有的省对下属市、区、县设置了几十项经济发展指标,每月均进行排名。这些考核方式是否兼顾了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却没有经过详细的论证和考察。这种考核机制容易扭曲地方政府的行为,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伤害。

在当前中国的政府管理体制下,一任政府官员的任期不长,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在当地任职的时间平均为3年-4年。在这样的体制下,政府官员的目标非常容易短期化,而民生、环境等更为长远的目标容易被忽视。

最为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感觉到,与其债务增长速度和融资成本相比,招商引资的效果不好,短期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明显的投资拉动特征,而未来如果没有足够的产业作为支撑,当前投资的回报不高,地方债务的偿还压力非常大。

在全国范围内,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迅速。仅从公开的地方政府城投债来看,其规模增长明显。其中,中西部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债务的违约风险是否大,本质上要看其融资成本和潜在收益之间的关系。从城投债增长迅速的2012年来看,人均GDP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新增城投债与GDP之比相对较高的省份数目不少。 遏制地方GDP排位赛

针对以上问题,中央下决心遏制地方的GDP排位赛,从制度的源头出发,改进地方政府官员的考评体系,削弱地方政府过于注重短期经济增长和招商引资的倾向。

第一,坚决遏制省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GDP和招商引资排位。即使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取消GDP和招商引资排位,也要对地理条件欠佳和自然条件更宜发展旅游业的地区降低经济指标的权重。如果必须要保留对于地方官员的指标考核,也应以基于民调的民众满意度这样一个更为综合的指标来取代原先较为单一的经济指标。

第二,应敦促省级政府制定科学的工业发展规划,在省内不同市(县)设置不同的工业发展目标和模式。工业园的设置应考虑各地的区位、交通和地形条件,在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捷和地形崎岖的地方,不宜普遍设立工业园,也不应对其设置工业发展目标。全省要科学地制定工业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地区有选择地发展符合其比较优势的产业,避免不同的市(县)出现产业同构和相互之间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

第三,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较为薄弱,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却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必须条件。为了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避免欠发达地区过度举债,应将政策重点转为针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和医疗)的财政转移支付,同时降低(甚至取消)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投入配套要求。为了便于监管,建议加强针对具体项目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投入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

第四,减缓建设用地指标向内地倾斜的政策实施力度。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除了满足于必要的基础设施需求,用于经济发展的建设用地应按其产出效率进行配置。建议中央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减缓将建设用地指标作为扶持内地发展手段的政策,允许内地将所拥有的富余建设用地指标与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交易。

第五,加快人口流入地(特别是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地区间经济的平衡发展应强调在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平衡,城乡间和地区间的人口自由流动是实现平衡发展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流动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要尽快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其能在常住地安居乐业。相应地,要设计制度使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有偿放弃家乡的宅基地,使其宅基地能复耕为农业用地。这样,随着人口适当流出,欠发达地区便可通过发展规模化的农业、旅游业和资源型产业来提高人均收入。

第9篇

关键词:核桃;林下经济;发展初探;南涧县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098-03

1 南涧县核桃产业建设发展现状

1.1 核桃产业建设概况

核桃是南涧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南涧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核桃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来抓,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到2012年,全县核桃基地面积累计达5.04万hm2,有2.5万hm2泡核桃进入挂果期(其中盛果期0.77万hm2,初果期1.73万hm2),核桃产量达1.1万t、产值3.3亿元,核桃产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成为全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核桃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南涧县已建成的5.04万hm2核桃基地面积中,在宜林地上发展的占3.64万hm2,在常耕地上栽培的有1.4万hm2,全县所有耕地面积中,适宜核桃生长的区域,已基本栽植了泡核桃。随着大面积的泡核桃进入挂果期,核桃林下土地难以继续种植玉米、烤烟等粮经作物。如何科学开发利用核桃林下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成了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2.1 林下经济发展受到政府重视

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和热忱企盼,结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南涧县人民政府以积极的态度做出回应。2012年5月南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成立南涧县泡核桃林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家组的通知》(南政办发[2012]58号文件),明确了泡核桃林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抽调农业、林业、科技、畜牧、政研室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泡核桃林下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及土地流转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为了让专家组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县政府安排课题试验示范经费3万元。自2012年5月以来的半年多时间里,专家组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加强调查研究形成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服务和引导群众试验示范,强化宣传和舆论参与,发动群众探索和实践林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专家组的宣传、推介和服务,林下经济的发展前景越来越被认知和认同。就全县而言,林下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群众探索搞示范、部门配合大联动、政府重视抓进度的良好局面。

1.2.2 林下养殖初见成效

拥翠乡林下养殖无量山乌骨鸡带头人唐继春、李春智,致富不忘家乡人、携手创办无量山乌骨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润馨养殖场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已取得初步效益,规模正在长大,润谷养殖场正在抓紧建设中;小湾东镇岔江村委会恒忠无量山乌骨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30余户农户在核桃林下养殖无量山乌骨鸡;无量山镇德安村委会核桃林村、苏家村群众自发在核桃林下养殖无量山乌骨鸡,数量成百上千小有名气。

南涧县泡核桃林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家组积极支持无量山乌骨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拓展市场空间,在昆明设立了南涧无量山乌骨鸡专卖形象店,建起了南涧无量山乌骨鸡产品质量追朔体系。2012年8月24日在昆明举办了南涧无量山乌骨鸡产品推介新闻会,向社会公开无量山乌骨鸡质保承诺。目前,每天通过专业合作社销往昆明的无量山乌骨鸡达3000多只。南涧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正在被其它产业借鉴,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1.2.3 林下种植仍停留在传统模式

南涧县核桃林下土地以种植玉米、小麦、豆类、烤烟、茶叶等粮食经济作物为主,种植模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宝华镇、无量山镇群众尝试小春林下种植早豌豆、早蚕豆,公郎镇尝试林下种植中药材续断、龙胆草。碧溪乡中华村委会杨跃文、小湾东镇龙门村委会杨宗富等开始尝试林下种植魔芋。客观地讲,全县泡核桃林下土地开发利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林下经济发展还没有闯出富有持色的路子,因此,可以开发利用的空间和潜力还非常大。

2 核桃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南涧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面积占99.3%。客观实际决定,农民群众要想脱贫致富,首要的任务就是“念好山字经、作好山字文”,向山地要效益,抓好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而开发利用泡核桃林下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的课题更为现实和具体,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

由于南涧县发展核桃产业的时间还不长,核桃见效的面积还不算多,对广大干部群众而言,发展核桃林下经济还是一件新鲜事,对开发利用核桃林下土地资源的认识不到位,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不高。

2.2 核桃抚育管理不到位,主业地位不突出

近年来发展的核桃面积较多,核桃中幼林抚育管理不到位,提质增效措施跟不上,核桃产业的效益不高,主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彰显出来。林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停留在传统农业上面,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做得不好。泡核桃从栽种到成效要10年左右时间,这期间收入不足给群众带来了生活困难。

2.3 缺乏规划,发展混乱

核桃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千家万户,牵扯林业、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各农户各自为政,经营分散,集约水平差,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

2.4 投入不足,产值不高

南涧县绝大多数泡核桃林下土地资源多是用于种植业,泡核桃及林下作物生长期间,立体种植争光、争水、争肥现象突出,加上重栽轻管,病虫鼠害增多,统防、统治难度加大,没有相关林下经济开发项目来支撑,缺乏相应的项目资金来开展核桃林下经济发展的试验示范工作。投入上的严重不足导致产值低下、效益不高。

2.5 科技人员缺乏,技术指导不到位

南涧县核桃林下经济发展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推广应用,需要科技人员指导群众进行试验示范。由于该县缺乏林下经济发展方面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对群众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导致技术指导不到位。

3 核桃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核桃林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群众已经把问题摆到了桌面上,许多有识之士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3.1 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生产技术、发展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通过计算收入对比、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科普宣传、参观考察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泡核桃林下经济的热情。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总结本地和其他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经验及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适宜南涧县核桃林下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近期规划,以泡核桃――鸡、泡核桃――魔芋、泡核桃――中药材为主题模式。三种模式在南涧县都有成功的经验和典型。南涧无量山乌骨鸡逐渐建立产销体系和质量可追朔体系,走到了特色产业的前列。魔芋生产群众有自觉性和积极性,种植典型可供借鉴。中药材种植有“无量药谷”龙头带动,基础比较好,重点是抓好林下种植这个环节。林下经济发展全县不平衡,近期主要抓好示范引导工作,每个乡镇都确立1~2个主体模式,加快推动力度。中长期规划要突出规模化种养,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

3.3 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扶持力度

抓住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申报林下经济发展项目,争取得到上级支持,以项目为支撑,扶持推动林下产业的发展。

3.4 示范带动,典型引路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起步阶段,不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项目,规模都不宜过大,要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发展示范样榜,抓出典型,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再进行大面推广。

3.5 强化抚育管理,提高核桃丰产水平,突出主业

地位

南涧林下经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抓好核桃基地抚育管理是关键。要尽量克服管理落后、投入不足、盲目生产的问题。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先进技术,培养一批核桃栽培的“土专家”、种植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为南涧县的核桃种植和加工技术服务。加大对农户进行栽植、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切实搞好核桃抚育管理,提高优质丰产水平,突出核桃作为主业的地位。

3.6 培植龙头,促进林下产品的精深加工

随着核桃的大面积挂果成效,要在抓好核桃基地设的同时,围绕立体开发、综合发展,千方百计培植林下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通过精深加工,增加核桃林下产品的附加值,创建产品品牌,促进核桃林下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林下经济发展上规模,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3.7 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政府要积极支持专家组活动,专家组工作要延伸联系对象和范围,对上要向创新领域延伸,建立专家咨询通道;对下要建立自己的试验基地,抓好课题和项目研究。发展无量山乌骨鸡、魔芋、中药材等风险都是比较大的,只有规划在前、科研在前、支撑条件在前才能防患于未然。

由于核桃林下经济发展问题政策性、技术性和时效性都比较强,工作内容涉部门多,协调、配合任务重。结合南涧核桃林下经济发展的实际,建议在县茶叶生产办公室建制的基础上组建特色产业局,把农业局管辖的茶叶、药业、疏菜、水产养殖,林业局管辖的林下产品、特色养殖等工作内容分离出来,由特色产业局统筹管理核桃林下经济发展全面工作。

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尽快制定出台促进南涧县林下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余志兰.罗平县发展林下药材重楼种植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10(增刊下):78~80.

[2] 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 李荣和,于景华.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新模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第10篇

为了解我们家乡“家电下乡”政策运行情况和现状,利用暑假回家时间对“家电下乡”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学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家乡的村民和“家电下乡”指定销售点通过电话和面谈几种方式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10多个家电销售指定点,60多户农户。结果显示:家电下乡”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积极响应,大大调动了农民购买家电的积极性,对刺激消费,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家电下乡”政策的确一项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商家、政府多方受益,实现多赢。

其次是商家得市场。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商家在政策实行之后,产量增加50%之多。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后,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制约,而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国,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受阻,企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推广家电下乡,使得农村市场被激活,很大程度上消化了家电产品过剩产能,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拓开了新的道路。

最后是政府在农村的政策得到更灵活的运用。推广“家电下乡”政策政府不仅仅是给一些财政支持,一“补”了之。而是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农村市场,不断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改变长期形成的以单一供给结构面向差别很大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家电下乡”政策实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调查显示“家电下乡”政策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民的收入低制约着家电产品的消费。我们的调查范围均在西部贫困农村,根据调查者反映,近几年农民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更使农民对未来几年的收入增长难以确定,导致目前虽然手里有资金,但也不敢轻易去消费。另外电费支出高也是制约着家电消费。据测算,如果一个家庭正常使用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各一台(件),一年的费用最低要达到800、最高的达3000元左右,一个相当于农民纯收入的90%左右,相当于农民家庭一年的消费支出。因此一部分农民家庭表示可以买得起电器,但用不起电器。

其次农民对“家电下乡”的政策存在着不信任的情况,丧失消费热情。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农户知道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补贴,但是对其运行模式、补贴程序和范围等不太了解。同时,部分厂家出现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积压产品,标高价格现象使得农民对该政策的信任度不高。

三、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建议。

针对调查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形成了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各级部门定期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向农民发放明白纸、设立村级宣传栏等方式,让老百姓能够清楚地了解“家电下乡”的政策、品种、补贴标准、申领办法等,让农民清楚,让农民放心,让政策家喻户晓。

其次应拓宽产品范围。增加下乡产品种类及品牌,适当提升部分产品档次,增加农民选择权,同时增加每户可购买数量或者取消购买数量限制。

再者应该进一步简化补贴程序,方便农民购买。要鼓励和支持销售网点对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实行选择、购买、领取补贴、送货、安装集中办理的“一站式”服务。

第11篇

[关键词]农民 托克托县 增收

一、内蒙古托克托县农民生活状况

托克托县农民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农产品收入和工资薪酬,农民对未来收入预期较高,精神面貌良好。

通过调查,我发现托县农民的家庭收入多为农产品收入和工资薪酬,比例达到84%,单纯依靠农产品收入或工资薪酬的家庭只占到12%,另外无劳动力老人家庭收入主要靠政府补助及儿女赡养,比例达到4%;说明托克托县农民增收途径多样,不单纯依靠农作物收入。近几年,46%的农民的收入有明显的上涨,而且普遍看好收入的未来预期。虽然近几年农作物受自然灾害影响收成减少,但托克托县政府为农民开办了农业保险,农作物收入得到保障。同时,有58%的人持乐观态度,认为收入会保持稳定上涨,这说明农民对托县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托县农民占据家庭主要的支出是食品支出(15%)、教育支出(22%)和医疗支出(18%),只有8%的人选择了休闲娱乐,9%的人选择了购买自用轿车、货车等,说明托县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主要用于生活基本需求,且教育支出占据了相当部分;但同时我了解到托县居民的教育支出主要为初级教育及专科、大学等,而小学及中学的义务教育很大程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托县农民有98%的人认为个人的财富在增加,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物价上涨过快,不能提高自己的购买能力和生活水平,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对普通民众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农民。同时,托县农民对于剩余资金的处置是93%的人将自己的过剩资金储蓄起来,投资观念较保守,不愿意承受风险,也说明我国农民生活受通货膨胀影响较大。

总之,托县农民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受益较多,很多农民拓宽自己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年轻人成为了上班一族,这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看到,托县农民的经济状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存在问题及原因

托克托县农民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农产品收入和工资薪酬,农民对未来收入预期较高。托县农民支出主要为生活基本需求,且教育支出较大。总体来说,托县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收入增长缓慢,同时对于剩余资金来说,绝大部分居民选择储蓄,投资观念保守,生活受通货膨胀影响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如下:

(1)农产品出售获得的收入不理想。这是农民收入增长放慢的主要原因。由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放慢,大多数农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低迷,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同时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作物减产严重;虽然托县政府为农民开办了农业保险,但也扭转不了收入不理想的局面。

(2)家乡居民工资薪酬涨幅小。

(3)当前农民增收难, 难在缺少更为强大的增收“动力源”。农民增收难问题不仅为托克托县的现象,从全国看,“三农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影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的健康发展,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掣肘。可以说,只有解决了“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增收问题,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才能让农村长治久安。

2.结论及建议

基于以上农民增收等相关问题,提出提高农民收入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扩大活劳动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扩大国内市场容量,是激活我国国民经济的关键问题之一。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比较有效、比较有潜力的途径是提高农民劳务收入。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在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同时,该抓住机遇,积极做好有序、有效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扩大活劳动投人,增加农民劳务收入,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2)以教育为基础。高素质是高收入的根本条件。当前的农村教育,一是要加强对务农农民的农业应用技术的教育,而不是基本素质,如识字率这一类的教育。二是要加强对务工农民的相关技术培训,推进农民由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三要解决农民升学人学的费用问题,特别是大学教育的费用。

(3)以科技为先导。农业发展,必先兴科技。我国农业必须跟踪科技的最新发展动向,创造出适合自己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我国只有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

(4)以市场为枢纽。农业发展以市场为枢纽就要求农民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使农产品结构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5)以农业产业化为组织经营形式。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组织形式,是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较好地解决农业丰收与农民不增收的矛盾,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科学发展观的和谐境域中,系统性、统筹性、协调可持续地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以农业发展机制、农村稳定机制和农民增收机制三位一体为核心要素的中国“三农”发展系统,从而实现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中国“三农”发展系统诉求。农民的幸福将会是我们在追求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指导方向,农民增加的不仅是收入,更是对生活满满的追求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这就是农民心中的简简单单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刘云华.影响农民增收的三大环境因素分析.改革与战略 2011.11

第12篇

一、农村劳动力为什么要外出打工

打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劳动力市场客观需求。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呈逐年上升趋势,仅河口乡每年就以百人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__年竟达3491人,占全乡总劳力人口9790人的35.35%。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大规模外出打工呢?

原因之一:地方经济发展不够是造成农民外出打工的根本原因。

就河口乡的情况来看,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较差,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虽然近几年结构调整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由于尚未形成气候,效益不明显,农民收入依然还比较低下,尤其是现金收入很少,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生产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挣取更多货币收入,很多农民便不得不出去赚点副业钱,正所谓“呆在家里坐,不如出去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这是导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的根本所在。

原因之二:本地就业需求有限是造成农民外出打工的客观因素。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业科技的逐步推广,农业耕作方式已由过去的刀耕火种变为现在的科学种田,客观上节约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同时,近几年来全县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的毕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由于本县没有足够的就业空间,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无事可干,为了谋求生计和寻求发展,他们不得不出去打工。

原因之三:外出打工是脱贫致富和寻求发展的一条很好门路。

从近年来发展打工经济的效果来看,它不仅缓解了全县严峻的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使他们告别了贫困甚至走上了富裕道路,他们在外积累的资金和所学的技术也促进了自身和地方发展。就河口乡而言,仅20__年就寄回现金300多万元;少数人员由于外出时间长,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如今已成为公司或部门主管,月收入在几千元以上;还有部分人员通过在外辛勤劳动逐步致富,回到家乡盖起了小洋楼,办起了养猪场。由此可见,打工的确是农民增收致富和谋求发展的一条很好门路。

二、打工经济发展中存在那些问题

我县打工经济起步于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近几年来发展尤为迅速。但随着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甚至有少数打工人员变得更加贫困,严重阻碍了打工经济的良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出务工人员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导致活难找、钱难挣。

据调查,从外出打工人员打工的渠道来看,他们大多数是通过老乡或亲戚朋友介绍到外地打工,而不是通过劳动中介机构推荐就业,甚至有少数人完全是毫无目的外出闯荡,部分人完全没有打探信息的可靠性,加之少数专门联系打工的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同时又不是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从而导致部分农民盲目外出,毫无秩序的涌向四面八方。他们出去以后,长期找不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大都是零杂工和苦活、脏活、累活,收入极其低下,甚至有少数人迫于无赖和上当受骗从事传销等违法犯罪的活动。

2、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导致收入普遍不高。

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打工以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外出打工之前也没有参加任何培训,更没有一技之长。出去以后,主要从事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体力活,男工靠的是力气吃饭或者干危险活,女工主要从事手工劳动,主要分布在建筑、装饰、餐饮、搬运、玩具生产等领域,待遇普遍较低,一般只有七八百元左右,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已成家的通过省吃俭用有少量积蓄,少数在外打工的单身汉最多能解决温饱,而且在卫生、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根本没有保障,工作稳定性差。同时,由于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工钱难讨、老板克扣工人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正因为这样,导致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普遍较低。

3、农民长年外出打工导致地方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和长年整家外出,就眼前的收入来看,或许比在家种田要强的多,却给地方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在河口乡,总劳力人口仅有400多人的朝阳村就有近200劳力外出打工,其中整家外出的有20户。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为这些地方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结构调整整体推进难,公益事业建设难,人才流失选干部难,子女教育也成了很大的问题,少数地方甚至到了“人走了,田荒了,村空了”的地步。

三、促进打工经济的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制约了打工经济的发展,但在近几年农民增收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打工经济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并且出现了一些好的发展趋势。但是,真正要实现打工经济的良性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尤其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对此,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正面宣传,正确引导。

打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农民应以农为本,打工只能当作副业来抓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事实上造成了部分农民的隐性失业,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没有“工作”可做,而外出打工是他们谋生的一条很好门路,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对于打工经济要进行正面宣传和正确引导,要教育广大群众摒弃对打工经济的传统认识,尊重外出打工人员并积极鼓励支持农民外出打工;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做到打工挣钱与农业生产两不误,合理安排外出;外出打工人员要克服自卑心理,破除“金饭碗”的思想,把打工当作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副业,甚至把它当作事业来干并力争有所作为。(二)、积极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各种服务。

在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外出打工的同时,还必须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各种服务,主要是针对当前农民外出打工遇到的如就业信息不灵、打工技能较差、劳资纠纷较多等问题,抓好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中介、培训和法律服务等工作。

1、加强劳动就业中介机构建设,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信息服务。当前绝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就业信息主要来源于本地外出打工人员,信息渠道少、信息面窄,因而加强规范性的劳动就业中介机构建设刻不容缓。要在健全现有劳动就业中介机构职能的基础上,积极组建一批服务面较广、有较强就业推荐能力的中介机构,并建立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劳务关系,及时掌握各种就业信息,甚至可以将外地劳务中介机构引进来,定期或随时在本地招工,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外出农民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信息,尽量减少农民盲目外出和无功而返现象的发生。

2、加强对外出打工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外出打工农民素质。随着外出打工农民的增多和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之外出农民素质普遍不高,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在外出打工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因此,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一般农民开展一些最基本的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在外出打工时的就业几率;对于有一定文化功底的农民和刚毕业的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把他们从低素质、简单型的打工人员培养成高素质、复合型的打工人才,为外出打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3、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好外出打工人员的“远虑”和“近忧”。外出打工人员最主要的“远虑”就是长时间在外打工长远发展的问题,而“近忧”则包括子女教育、老人赡养、自身权益的维护等多个方面。对于这些问题,关键是要从政策和制度入手加以解决。对于造成土地荒芜的问题,在不改变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有偿转让,或与外出户签订协议,暂由村将土地收回,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并按统一规划发展经济项目,如果农户返回土地升值,由农户给予一定补偿;同时,积极呼吁争取,改革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对于户口和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城里人同等待遇,让有能力的人进城居住;劳务输出地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老人院条件,对无人照顾的老人和孩子实行全托和有偿服务;尽量减少外出人员办证环节,取消办证收费;提高外出打工的组织化程度,在同一地方打工人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建立流动党支部,通过组织来管理和服务打工人员,同时,积极扶持发展针对打工农民的法律服务,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法律支持以保障外出农民的权益。

(三)、积极鼓励支持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

部分外出打工农民通过在外打工期间的辛勤劳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少数人通过刻苦钻研学得了一技之长。他们返乡以后,有的将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有的用于生产性投资发展产业,有的回乡办厂当起了老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是打工经济的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他们回乡创业,应该积极鼓励并给予大力支持,重点在政策上予以一定扶持。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他们原居住地所在村要优化各种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各种手续,为他们回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并通过他们发挥“双带”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