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食品安全的思考

食品安全的思考

时间:2023-06-08 10:5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安全的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食品安全的思考

第1篇

校内学生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关键在于学校——学校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让不合格食品或食材流入学校给学生食用!学校这道安全防线没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首先,学校对食堂卫生管理不到位,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2013年的四个通报显示,在27起事件中,造成学生食物中毒发生次数最多受害人数最多的是微生物性因素,共12起,占44.44%;因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有5起,占18.52%。这说明大部分的学生食品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学校食堂卫生不达标、食品加工不当或食材筛选不谨慎造成的。只要遵守国家规定,严格管理,只要工作人员真正从内心重视,这些事故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其次,学校监督不严,没有尽到对学生食品的把关责任。4月25日云南富源某小学学生发现学校发放的营养餐面包有霉变现象,初步查明霉变面包是因在运输过程中大量堆积相互挤压漏气所致。5月15日江苏武进一中学45名学生在食用学校统一订购的蛋糕后,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原来蛋糕来自于一个早已经拆除货架、生产车间和设备的没有了蛋糕生产条件的蛋糕店!在2014年这新学期刚开学,浙江海宁、嘉兴等地又接连发生了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学校向学生提供没有安全卫生保证的食品,实在是无视学生安全,良心何在?何谈保护学生?!

再次,学校饮食卫生教育普及不够,学生本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2013年5月22日,青海大通多所学校的548名学生用过学生营养餐后,出现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6月26日晚湖南涟源某中学75名学生突然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初步确定为食源性疾病。事后学生反映当时“隐约感到味道有点怪”,“与以前的牛奶不一样”,“牛奶喝到嘴里有一种奇怪的辣味”。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喝了,因为发现“没有过期”!可见,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知识不足也是食物中毒事件频发的一大重要因素。另外,侥幸心理在作怪。据说有些食堂,为了节约成本或减少浪费,经常会把一些不新鲜或明知可能对人体有害的食材(如生芽或有烂斑的土豆)做给学生吃。

因为他们认为“一般没事”,“出不了大事”,好多人多这么吃……学校应当如何做才能切实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呢?首要的是,学校管理者和食堂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从业良心。相关人员应有一种观念:学校是我家,学生是我孩儿。一定时刻把工作和学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事事小心谨慎,自觉地将学生安全放在心头。同时,学校管理者和食堂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守法观念。务必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认真加强对设备环境、采购供餐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监督。另外,学校应重视对学生本身的食品安全教育。学校要设法帮助学生增长食品卫生知识,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最基本的是,学校要把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严格把关,多加防范。学生安全无小事,学生食品安全大于天。学校不能仅仅将对学生的关爱停留在口头上、写在规定里、放在纸张上,而要时时放心间,处处抓落实,事事严把关,做到防患于未然。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敷衍塞责,懈怠从事。即使食品是外订的,出了事,学校也难辞其咎,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好多学校内外都有如此标语。在此,衷心希望每一所学校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仅仅将这当做一句口号,而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法规、凭良心切实担负起法定的责任,将每一个孩子视为自己的孩子,将每一份食物当作自己孩子的食物,把每一瓶水当成自己孩子的水,放下私利、消除懈怠、不抱侥幸,高度关注学生食品安全,勤检查,严把关,慎检查,多引导,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吃得既营养又安全,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作者:赵金娥单位:潍坊市经济学校学前教育系

第2篇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我们人类进行其他生命活动的首要条件。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国家稳定之基础,社会发展之前提。但,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对食品安全相关的分析与思考,告诉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要全方位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与监管。

一连串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的曝光,大大增加了我们队这一国之根本的关注和担忧。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作用下的结果。作为食品安全安全的直接承受者,而现在我们又是食品安全的宣传者,我们有必要就食品安全做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改善食品安全的现状,促进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我过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分为这几类: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尤其是江河、湖泊、金海等污染时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度严重。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今儿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其次,种植与养殖造成的源头污染。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过量的使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亚硝酸盐积累增加,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残留超标、兽药、生长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都会造成大量含有危害物质的粮食、蔬菜、水果、肉制品、乳制品等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者出于牟利目的导致的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等现象造成了极大的食品安全问题。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的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对于以上问题,建议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过程监管制度,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明确食品生产者的科学种植,建立统一规范的农场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还要让消费者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行程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生活高度社会化的今天,人们要想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吃出健康,处理有关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相关食品卫生法规、条例的规范和制约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和了解我们日常饮食的食品安全,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健康美好。

XX学院

马XX

20xx年x月28日

第3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防患未然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99-01

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有些食品还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大大增加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担忧。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然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为此,笔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等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并且提出了几点关于确保食品安全的建议。

一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但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农牧渔产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等问题都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根据笔者搜集的资料显示,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类:(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危害最严重的是重金属、化学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多环芳烃类、亚硝基化合物等污染物,滥用食品添加剂、植物生长促进剂、动物激素等污染,使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器具和设备造成的污染。(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微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污染、寄生虫及其虫卵污染、生物毒素污染、昆虫等生物污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和病毒性污染等。(3)放射性污染。食品可以吸附或吸收外来放射性核素。

二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既然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第一,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故意制假贩假,不注重食品质量;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是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因为他们只在乎价格是否便宜,很少考虑其他因素;而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因素,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

第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宣传的声势不大、氛围不浓。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相对较高,农村牧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

第三,监管职能分散,职责不清的问题依然存在。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食物链分属工商、卫生、质监、农牧等多个部门监管,由于这些部门管理体制不同,人、财、物的主管部门各自为政,有的在该唱主角时却当了配角,有的在该当配角时却唱了主角。

第四,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监管工作到位难。近年来,我国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经费少,一些检测设备老化,未能及时更新,另外还缺少一些必备的检测设备;抽检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及时检验食品质量的真伪,检查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法认定的质量问题,大大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三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第一,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卫生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来说,了解防止食品污染,不仅仅是为了减少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其对人体造成危害。

第二,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规、制度,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积极实施GMP和HACCP等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从食品的采购、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采取相应的防止污染措施。

第三,积极制定和完善各类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制定、颁发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容许量标准。

第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防止食品污染的工作。如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工作,质检部门要加强禽畜肉品检疫工作,农业部门积极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等。有关企业要积极治理工业“三废”,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食品。还要完善相关法律,对知假贩假危害人民健康的人,要绳之以法,绝不能姑息。

总之,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另外,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过程;控制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随之加重,安全与营养成为人们选择食品的主要因素,中国食品工业不断发展,食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近几年来,国内连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现在什么是放心食品,什么食品最有安全保障,成为消费者们迫切想知道的问题。目前,中国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已居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第一位,食品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约占40%,因此,做好食品安全检测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对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1.1环境污染带来的食品

当前,在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水污染、大气污染直接导致农产品以及其他食品的污染,食品污染问题成为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1.2境外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可能引发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全世界各国爆发的传染病,例如疯牛病,口蹄疫以及转基因食品等等,也是随时危险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1.3新技术带来食品品质下降、受污染问题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食品加工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科学技术的滥用,也导致了食品的污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大棚蔬菜和反季节果蔬繁荣,让消费者一年到头可以随时吃上自己想吃的果蔬,但是由于大棚蔬菜生长期短,因此营养和口感就会有损失,消费者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果蔬已失去原来的口感和清香。更甚者,农民为了抢市场、抢销售期,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果蔬农药残留超标。

1.4食品制造及流通通道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不安全因素逐渐暴露,其主要集中在食品掺假、采用劣质、变质原料;经销者非法出售过期食品;食品标签不规范;餐饮业作业条件差;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等。

2.造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2.1由环境引发的不安全因索

工业“三废”、化肥农药以及农作物病害是引起土壤污染的因素,一些工厂废水会含有害物质,而有些工厂图方便,会将污水不经加工直接排入河道,我们都清楚,植物类食物的营养一般从土壤中汲取,用污水灌溉的农田则很容易被农作物吸收,从而导致农作物有害物质积累,进而影响食物安全;大量的使用化肥则会导致硝酸盐的积累,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就会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农药对食品安全的威胁主要是残留,果蔬是最后使用农药到收获时间的间距不符合安全标准,则很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鱼类长期生活在被工业废水污染的水中,极易在体内聚集有害物质,人们在食用这种鱼类只有很可能导致中毒,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水中生物很可能发生病变,人们使用后,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2.2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当前社会中,非法经营食品问题相当严重。在食品加工生产中,有的企业一味追求利润,置卫生制度于不顾。有的企业无视法律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还有企业明知故犯出售过期食品。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食品经营陋习越来越多,像三鹿奶粉、地沟油等等,给社会带来极大隐患

2.3食品原料自身引发的不安全因索

有些果蔬在一定条件之下会具有毒害作用。例如马铃薯、西红柿、杏仁,这些都是本身无毒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变成要人命的毒物,像发芽的马铃薯、未成熟的西红柿等等,还有的是由于误食或烹饪方法欠妥当,就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而畜、禽、鱼、肉等食物中自身会携带病毒,而且很有可能传染给人类。

2.4包装工艺引发的食品不安全性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食品包装材料日渐丰富,食品外装五花八门也增加量食品的不安全行,例如:有些食物用塑料包装,但塑料本身是有毒性的,再者包装的回收或处理失当,也会导致失误污染。

3.保障中国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构建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的开发者、经营者及消费者等各个层面,贯穿于食品生产的原料 采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食用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建立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3.1加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是各类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和消费对象,也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监督者和支持者,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息息相关,要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食品安全立法、执法活动中,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当消费者自身权益受到伤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和舆论武器,保护自己。

3.2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控制的法制建设工作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安全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以《食品卫生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建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世贸组织的挑战,就要加快制定可操作性强、与国际衔接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机制。

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监管,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督,加大对生产基地的治理,对于违法犯罪要及时移交公安部门,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要落实好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检测落实到实处。

3.3污染源的控制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要严格减少果蔬化肥农药的使用,就要做好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民正确使用化肥农药的培训;还要严格控制高毒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范围,严格管制高毒、禁用农药的生产和销售,加强对农产品药物残留的控制和检验,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

3.4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自律

有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自觉选用优质安全的食品加工原料,并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制度,促使有关单位生产和销售安全营养的食品,生产过程、加工工厂要远离污染源,坚决抵制污染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善食品安全检测过程。

3.5加强坚实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保障食品安全、做好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市场监督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区域食品污染的检测控制技术、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食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的危害关键点 分析与控制技术(HACC)P等方面的落后,一直阻碍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

4.结论与建议

食品安全检测过程是一个保障食品安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管理机制,以确保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卫生营养,在这其中,要有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更主要的是食品经营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计量控制 食品 质量 安全

1、前言

在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热点以及新闻媒体所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使得许多的食品生产企业都多少受到了影响,因此随着社会大众对于食品安区的高度关注,控制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现在政府部门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问题,在许多行业中都渐渐的形成了一种以检测为主要的空竹方法的安全保障规则,因此国家在行使有关的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的时候就会需要注意更多的问题,因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必须要严格,一旦发生问题,就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会有许多的人因为食用了有问题的食品产生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所以政府就更应该注重食品安全的问题,因为政府是人民群众的保护部门,所以必须要对食品安全控制做出一些有效的措施,计量控制就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控制食品各种添加剂的分量,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食品的安全,才能为食品的安全生产做出贡献,也能有效的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做好食品安全计量控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的食品安全控制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因为食品安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因此需要在实践中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安全控制有很好的效果,因此需要食品安全控制组织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在实施计量法规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学习然后落实相关的措施。国家有关部门需要专门指定负责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相关组织,因为任何有效的方法都是需要进一步的推广的,如果不能有效的推广就不能保证效果,所以必须要有人进行食品安全控制推广工作。在推广的过程中还需要制定一定的信息,让人民群众了解到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性,每一个推广组织所辖区的相关的计量技术规范都需要专门的制定,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检查,才能保证效果,组织实施各种计量器具的应用学习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都了解到食品安全控制的相关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政策有很好的落实,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进行强制鉴定,这样才能保证量值传递和相关工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计量控制和检测对于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如果学想要控制好食品安全不出现问题,就必须要从质量技术上入手,充分的进行相关的监督检验工作,这样可以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因为计量检定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有效分工,在各个部门的充分合作以及管理之下,就可以保证整个食品控制过程是安全有效的,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政府部门和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面对各个食品生产企业,对整个食品行业有清楚的把握,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能及时的有效的控制住,这样对于一些个体私营单位也是比较好的,因为食品安全管理和控制的工作是非常难的,存在任务繁重,工作量大的特点,因此在这种非常艰苦的控制环境中就必须要保证各种工作都到位,不能出现问题,一旦一个点出现问题,整个控制系统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所以即使条件艰苦,也要克服仪器设备配置不全等问题,只有真正的做到这些工作,才能在客观现象上有一个良好的把握。

4、现在计量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4.1食品生产企业管理方法落伍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生产单位发生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生产食品的相关企业的制度不合理,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因此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非常不健全,在日常的工作中容易造成食品安全管理死角和管理盲区,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不能很好的保障企业的食品安全,因此许多的具体制度也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所以在工作中的工作力度不够,管理效率会很低,所以就会降低食品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4.2食品生产和计量的工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引起的食品质量问题

在一般的食品生产企业中,发生安全问题的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不高,从而在食品生产工作的过程中进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向食品生产机器中投入不合理的添加剂,控制不了成分就会导致安全问题,因此需要针对工作人员的道德进行约束,这样才能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将食品安全风险减低到最小,因此道德的约束对食品安全生产活动的有效管理由非常大的影响,现在的食品生产企业的人才招聘和选拔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因此招聘的人也是良莠不齐,有一部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所以在工作中会比较容易因为一些个人的私心进行一些活动,从而造成食品安全的问题

5、解决食品安全计量控制问题的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5.1针对食品安全计量控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

在食品生产的管理中,需要高度的监督措施,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监督,那么食品生产的安全性就会不足,因此就会大大的削弱食品生产的控制力度,所以在现在的食品生产企业中,必须要及时的进行手段更新,从而才能大大的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方法的落伍导致了企业的食品生产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就会引起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因此管理方法是保证食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5.2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和培养

在食品生产以及计量控制的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食品生产链条的安全性,也能保证食品的计量控制得到有效的落实,以后的人员的选择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道德,因此在食品生产计量控制的工作人员的选拔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遵守选拔的流程,任用工作人员的时候也要进行岗前培训,充分的在上岗前进行道德的培养和约束,充分的和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交流,这样就可以在道德的约束上加强教育,只有建立一套充分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食品计量控制的工作人员的道德安全,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

5.3加大各项检测力度,构建安全生产环境

各项职能工作都必须要围绕在一个非常统一的政策前提之下,这样才能保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运作。因此在企业的控制工作中必须要加大检测力度,这样才能保证食品生产在一个非常安全得环境中进行,才能更好的构建安全的食品生产环境,这样一来,所有的食品生产的过程都是有所保证的,也就能及时地进行计量控制,一旦发生问题,也可以按照原则进行改正,才能有效地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对人民的健康有所保证。

6、结束语

总而言之,食品的安全生产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因此需要食品生产企业的人真对待,不断地探索食品安全生产的办法和措施,才能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常萱,曾素娣.热工计量对食品质量检测作用的探讨[J].中国计量,2011I(4).

第6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 安全管理 存在问题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40-02

1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绿色、有机、安全的食品更加偏爱。近年来,频频爆发食品安全事故,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如三鹿、肯德基、麦当劳等)都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内心带来了严重的阴影。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弊端,政府开始注重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设,虽是如此,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现如今,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依据的法律还是《食品卫生法》,另外还有其他补充的法律,虽然近些年在不断改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质量标准体系也存在很大不足,例如在我国《食品卫生法》中只规定了104种农药允许残留量,与国际食品发颠相差72种,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也有很大差距。(2)执法力度不足,缺乏规范化和连续性。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往往是在爆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之后,才会加大监管力度,并进行一阵风式的处理,处罚力度和持续性不足,导致不法商贩过段时间又会恢复到先前的状态,这种被动应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方法不能持续有效的实行食品监管。并且在食品监管过程中也缺乏规范化执行,支差了事,应付上级领导检查,执法过程中也欠缺妥善处理。(3)行业自律水平较低。百姓作为食品的消费者,缺乏足够的维权意识,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选择沉默,除非是一些重大的事故,才会选择维权,终其原因是因为维权成本较高,消费者的沉默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在丰富经济利益的诱导下,投机取巧,不按食品安全规程生产。尤其是那些小工厂、小作坊,它们只是追求经济效益,不遵守基本的企业道德和操守。我国食品生产市场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行业自律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4)检测手段落后,检测方法不统一。科技的发展不仅促使了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反方向促使了造假技术,传统的食品检测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食品安全监管,市场上流通的许多造假产品往往能以假乱真,有些造假产品甚至跟真的相差无二,这大大增加了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并且不同食品行业监测方法也不统一,有可能造成漏检、错检的情况。

3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方法

(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围绕食品安全生产这一核心,规范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我国需要重构食品监管的法律体系,建立综合性的法律体系,实现多层次、多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管理与监管,包括立法、执法、监管、处罚等各环节的制定。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和管理制度,刨除旧思想和旧观念,超前立法,“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法律体系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重构的法律体系要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能与责任,避免法律职能交叉,提高执法效率。(2)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原因就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不严、力度不够。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律和思想道德水平,将责任落实到位,严格内部审批程序,重大事件要领导集体决定,加强执法力度。第一点,职责明确化,各行政主体的职责要有明细的规定,事件全过程要与个人员的责任相结合,杜绝从业人员推卸责任、履职不力的现象,如遇重大事故,必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第二点,实行市场准入制,严格食品生产经营的资格管理,杜绝无证、无照经营,对与无照经营的商户要坚决打压,促进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第三点。加大处罚力度,对于不法商户要坚决打压,并处以严格的处罚,严重情况要对违法者的行政、民事以及刑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3)建设食品行业的诚信体系。诚实守信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缺乏诚信,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产业将无从发展,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让老百姓吃的放心。食品的安全问题不仅仅要靠政府监管,还要政府大力度的建设信用体系,围绕质量和信誉,把握市场规律,建设食品安全的信用管理机制,让食品生产企业自觉遵守行业道德,使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社会诚信的监督。(4)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水平。改进食品安全检验标准,创建一套完善的食品标准体系,与国际食品标准接轨,学习国际食品法典,实行食品的全过程监控,从每一个环节上落实食品标准和规范,还要对于落后的食品检验标准进行及时更正。再者,就要加速建设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在新法制中规范绿色安全、无公害的食品认证流程,各认证结果要有明确的地位以及其中的联系,并积极推行国际认证标准,对于不合格产品要严格处理,使其不得在市场流通,并依法查处生产厂家。最后还要相应的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学习和创造先进的检测手段,引进和发明先进的检测设备,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水平,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标准。(5)实行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公布,创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网络运行体系,协调监测、食品安全信息。运用网络技术,收集和归纳全国的食品安全信息,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由相关部门统一食品安全信息,引导公众消费,避免购买不安全的食品,所的信息要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不能自相矛盾,而降低政府部门的威信。构建信息交互网络平台,使各部门之间信息公开化,信息资源共享,让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有关动态。创建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前做好准备,进行危害评估、安全控制等,保证老百姓吃到真正安全的食品。

4 结语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从食品生产、加工再到消费的过程中全过程监控,各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除了要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要动员社会力量,用舆论道德的力量约束不法行为,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全食品的出现。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公共社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近几年,食品安全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焦点。政府和媒体也在思考出现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缘由以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食品安全的深远影响已经使其成为全球性重大战略性问题,有时候甚至会成为政治问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不统一

首先国内食品安全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的旧标准已经无法去衡量当今五花八门的作假手段,让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有机可乘。中国内地乳业巨头“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表示,中国生乳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确实太低,连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士都这么认为。目前,大部分食品安全标准尚未出台。由于无标准,在对食品监管时,监管部门无法准确把握食品内在质量存在的问题有多严重,一些食品不合格也无法认定是否违法食品安全标准,从而无法进行处罚。

2.检疫部门监管不力

事实上国家的食品监督部门在食品检疫上投入很大,但是监督效果如何无人知晓。但是从双汇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检疫证明可以拿钱买到,而不是靠诚实的经营获得。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正是食品监督部门出问题了。检验成本的低廉在客观上提高了诚实经营者的经营成本,从而使诚实经营者“输在了起跑线”上。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经营者只有放弃诚信,牺牲消费者的权益。从经销商来看,有些经销商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是为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下存活下来,只有昧着良心进行销售。

3.政府监管部门执法不严

每次当一起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后,人们在困惑:这事到底该由谁来负责谁来管?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成部门来看,对外正式公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政府部门有13个。在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职能交叉、模糊与空白地带。在问责过程中,甚至会出现相互推诿的“踢皮球”现象。这在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各部门在工作中的沟通、对接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公共社会化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办法。

1.运用社会化管理的方式改善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这一主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监管任务艰巨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现状十分突出,直接制约和影响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和运用社会化管理的方式,借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快构筑区-乡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强化乡镇、村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无缝隙、全覆盖、层层布控的管理格局,对做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区、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强化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壮大基层力量,延伸基层管理触角,强化城乡自治和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将食品安全监管涵盖到所有乡镇、村,填补政府监管部门的薄弱环节,使监管内容更加全面、监管形式更加多样、监管手段更加丰富、监管对象更加广泛,最终实现全覆盖、无缝隙监管。

2.加快建立食品安全层级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

(1)建立层级级食品安全监控点。各区、市政府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置,在辖区内各社区、村建立食品安全监控点,发挥其食品安全监控前沿哨兵的作用。

(2)建立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机制。各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着眼于内部机制的协调联动,杜绝推诿扯皮现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执法资源,组建相对固定的联合执法队伍,加大联合执法的频率和力度。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机制,不断加大违法违规食品案件的查处力度,发挥震慑作用。

(3)积极构建舆论监督体制。将法律监督、行政监督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以及广大群众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组建食品安全专家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监督员队伍,深入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实施群防群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食品安全社会氛围。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水平

夯实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的基础。各、区市政府要组织专门力量,集中对辖区内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分层分类,登记造册,编制食品安全档案地图,实现分级分类管理。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食品加工企业比较密集的乡镇通过规划试点,探索建设食品工业加工园区,把分散生产转变为集中生产,着力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为实现统一集中监管创造条件。要对乡镇食品安全监管员、村食品安全信息员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

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最大限度发挥社会资源参与监督的作用,最大限度突出企业主体责任这一重点,通过加强试点、创建示范点,积极探索,发掘经验,抓点带面,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

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要真正做到人民食用的食品达到安全食品的标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它不是靠一两个单位的监督管理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制订各个行业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管理政策与法令,分工协作,公共管理,走社会化的道路,才能达到食品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N].乳业时报,2009-03-04.

[2]廖文科.我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05):6-8.

第8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法律体系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就是天大的事,它影响着人的健康,关乎着人的生命。但最近一个时期,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曝光,这直接导致了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普遍关心的一大主题。如今食品安全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当前食品安全体系现状

(一)食品安全的现状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注水肉、苏丹红……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劣质食品层出不穷,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这些问题从而导致了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

2、农产品、禽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高、源头污染严重。

3、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4、制造食品的过程中使用不合格原料及应用新原料、新工艺,添加有毒物质。

(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现状

食品安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整个体系运行涉及企业的食品加工、生产销售、进出口、卫生监管、国家干预等各环节,同时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指有关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检测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构成的有机体系。从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现状来看,由《食品卫生法》为主导,《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数部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中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构成的法律形态。但是,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显然不够完整,存在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相对于生产商和销售商而言,消费者处于弱势,他们几乎无法预见到食品潜在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和范围,更无权处罚生产商或销售商。目前,我国有《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管理生产商和销售商的行为。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有时不能很好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比如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遵从消费者权益诉讼案“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消费者只有举证出因食用涉“红”产品导致其人身受到了相应的损害,才能得到赔偿。但是,消费者很难举出因食用涉“红”产品而产生的具体人身损害,因为每个人日常食物的品种相当复杂。无法举证损害事实,法院也就很难支持消费者的诉求。又如《食品卫生法》规定,对造成食品中毒后果的,应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但很多不合格食品不是食用后马上就有中毒现象,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是长期食用才显现危害,这时再去追究造假者的责任,有可能为时已晚,最终造成追讨无门。目前中国法律规定只对实际损失进行赔偿,缺乏单独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也就是在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仍是按照被害人的实际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来计算的,这种损害赔偿制度并不能真正补偿受害方的全部损失。

2、企业违法后付出的代价较低

低廉的违法成本是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和现行的处罚机制有关。一直以来,我们对制假贩假者的处罚较轻,做一次假,能抵得上罚多次的钱,制假者付出的风险成本很小。以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为例,对违反该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卫生许可证。然而根据该法,卫生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对非法所得的认定缺乏手段,那些大量存在的地下食品加工黑窝点,生产成本极低,即便按违法所得的标准进行处罚,也根本起不到惩罚作用。“情节严重的”,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可那些卫生状况极差的黑户食品生产企业,往往就无证可吊,对他们的管理,只能是以罚代管了。就目前对食品安全的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和处罚来看,往往是只要不造成恶劣影响甚至酿出命案,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就很难得到追究。

二、食品安全法制化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奠定了食品安全保障的基本框架。但是,食品安全的法制建设也存在着时展遗留的缺陷:重权力,轻权利;重程序,轻实体;重局部,轻全局;重职权,轻责任;重处罚,轻促进。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的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已进入了新的变革时代。但是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现状来看,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食品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化、合理化。

在食品安全范畴局限性很强,食品卫生管理取代了食品安全管理,对于“食品初级生产过程中安全操作生产对食品安全性和适宜性的影响”重视不够。由于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没有把食品安全建立在全部食品产业链基础上,因此造成了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广度不够;具体标准和法规的制定上也不够协调和系统。食品工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可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有效、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和监控管理技术标准,并强化食品从业者的自主意识,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因此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将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化工作急需加强的重点。

三、构建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是食品安全的一个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的建设是保证食品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我国环境战略的需要。研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产业政策的完善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一)我国在近几年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上所做的努力

1、在2003年爆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中我国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全面防制非典。结合非典防治,开展了餐饮业专项整治,把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执法作为非典防治工作的重点措施之一;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保证紧缺物资的正常供应;全力做好非典期间重大活动的保障工作。

2、在2004年及2005年,周边国家和我国部分省份发生了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有效防止禽流感对人的感染,我国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有关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和食品从业人员防病意识和能力,加强对重点地区卫生监督工作的督导,把城乡结合和农村作为重点地区,重点监督经营野味的餐饮业、交通要道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等。同时,还加强对餐饮业的规范管理,加强与农业、林业和工商等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禽流感疫情动态采取相应卫生监督措施,防止可疑禽畜肉类流入餐饮业。

3、在2005年2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部署全国彻查苏丹红以来,政府采取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食品清查追缴行动,使消费者在空前关注中迅速提升了食品安全意识。从而使食品安全的重点体现在预防上。

(二)加强监督监测工作,促使食品合格率提高。

为了进一步做好食品化学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我国建立了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点。污染物监测网点建设使我国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点进一步完善,监测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三)完善食品安全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对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容器以及新研制、发现和引进的新资源食品的许可要严格建立在危险性技术评估的基础上,本着尊重科学的原则修订《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通过组建的危险性分析专家队伍及时收集、分析食品危害情况,开展危险性评估,及时预警。建立卫生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使其承担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医疗机构和血站等监督执法任务,并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风险度和信誉度量化评价和分级,对高风险、低信誉的企业重点监管。

四、发展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

(二)加快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

(四)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三大目标以及具体指标,同时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五)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六)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各级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督机构,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果断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具体方面如下: 1、处罚要狠。2、监管要下大力气,实现监管到位。3、建立问责制。4、加强舆论监督。5、食品药品的监管由一个部门来实现。

综上所述,食品的健全和完善在世界各国被都当作一件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日益增加的食品国际贸易中,加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阻止国外低劣食品进入我国市场,防止消费者遭受健康和经济权益损害,将起到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食品安全法律的有效实施,将使食品生产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保障和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五、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食品法典。

2、食品安全时事资料。

第9篇

    生命的奖赏不只在旅途的终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健康卫士” 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倘若7月是茫茫大地中的一片沙漠,我们愿做沙漠中的一颗小草,虽然随时可能凋谢,但我们吸收雨露阳光,我们能带来一丝清凉。夹着欢声笑语带来的激情,伴着载歌载舞引出的清凉,一场场社区晚会,一个个社区宣传接踵而至,主题很明确——食品安全宣传。

    走进社区不是终点而是开端,文艺演出不是手段而是途径,为的是多一个人了解,多一个人知道,多一个人理解什么是食品安全。

    我们的晚会很成功,一大群男生跳着的《nobody》会让你顿时哄堂大笑,一曲深情的《so sick》会带你走进浪漫之都,一个柔美的民族舞会给你一种古典之美;即使没有成千歌迷的追捧,没有经久不息的掌声,甚至没有清新脱俗的表演,但是我们的晚会很成功。台下的大叔大伯们严肃认真的表情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因为我们,他们知道了什么是食品安全法;台下的大妈大婶们忽隐忽现的笑声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因为我们,她们明白了食品质量原来也有标准。台下的学弟学妹们期待渴望的眼神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因为我们,他们接触到了新的知识,接触到了法律,接触到了新的思想,我们相信将来的他们也会像我们一样,继续承担起沙漠中一颗小草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食品安全,从我做起。

    生命的奖赏不只在旅途的终点,我们思考过了,我们尝试过了,我们行动过了,那么我们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奖赏,即使过程很辛苦,行动很艰难,辛苦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独立,我们学会了顽强;艰难的行动中我们懂得了努力,我们懂得了坚持,这就是给我们最好的奖品。可能我们曾经抱怨过,我们曾经失望过,但我们没有放弃,这也是给我们最好的奖品。

    食品安全,人人有责,食品安全,从我做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称为食品安全的宣传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食品安全的受益者。我们是沙漠中的一颗小草,虽然我们很渺小,但我们在吸收雨露阳光,我们在成长,我们深切希望沙漠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小草,终有一天,一片美丽的绿洲将会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眼前,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吧!

第10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 行政问责 法制建设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1996年在英国爆发的疯牛病、1997年在香港蔓延的禽流感、1999年比利时等国的二恶英污染事件、2001年在欧洲爆发的口蹄疫、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2008 年三鹿奶粉事件、2010年的上海染色馒头事件、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以及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问题等等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梦魇。因此,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制度,推行食品安全的行政问题制度,对完善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问责制度法律概念界定

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耽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二、食品安全管理中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

当前,食品安全管理活动中出现的责任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政策制定的复杂性,以及政策执行方面存在问题所引起的,一旦发生责任事故,就应该直接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虽然现在的行政问责制度的惩罚力度加大,但是食品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如下:

(一)行政监管体制的缺失

虽然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但是由于监管部门众多,又存在交叉执法,相关法条的不健全,必然会出现管理失衡,执法力度的减弱,导致行政监管体制的缺失。

(二)行政处罚不到位

一般,对于违反食品安全与质量的事故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所遵循,行政处罚机关应在其行政权限范围内对其进行处罚,但是由于相关执法部门执法不公,导致行政处罚不到位。

(三)行政队伍建设不完善

行政队伍建设是完善行政责任制度的根本。行政队伍建设我们应该坚持四个观念。第一,服务观念;第二,竞争观念;第三,市场观念;第四,创新观念;并加强三种能力。第一,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二,依法执政与科学管理能力;第三,勤政廉政执法能力,并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四)行政监管信息不对称

食品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主要是市场主体信息的不对称,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消费者与生产者相比,在食品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地位;政府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政府负责信息的公开,不同生产者对于信息获取方式不同,成本也自然不同;政府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表现为生产者为了最大化的追求自身利益,使政府难以实现有力的监管。

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的行政问责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转变传统行政执法理念

明确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实施行政问责制的动因以政府部门对追求的经济主导价值理念。这样才能从更高层次上确立实施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所要达到的目标,继而促成建立责任政府,实现对食品企业良好的治理。无论是行政执法官员,还是社会公众都要转变理念,建立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监督意识,逐渐行成问责和被问责的机制。

(二)完善我国现行干部人事制度

我国食品安全的行政问责制,必须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要进一步改革政府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晋升机制,使其“能上能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原则,择优录取,”加强考核培训的程序,使其沿着专业化与知识化的方向发展,并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食品安全管理干部淘汰机制,使不负责任的干部被淘汰,保证食品安全的问责制度的真正落实。

(三)加强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体系的建立

首先,基于权属关系的内部食品安全的问责,主要是由上级领导机关对责任人的追究制度;其次行政体系内专门主管机构的问责,如监察、审计机关对责任者的追究;再次,行政体系外部的食品安全的问责,如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等;最后,最高权力机关的监督,即人大的监督。通过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使问责制不但有约束力还要具有可操作性。

(四)强化优化食品安全的问责制的监督制约机制

我国现行的监督体制还存在许多不健全的方面,司法、行政机关尤其是立法部门对行政权监督与制约的力度需要强化。如在所有的食品安全的问责案例中,应由各级人大机构或人大代表主动提出对官员及企业的问责的质询案数量极少。积极推进政府在食品安全的问责制,其核心运行渠道是由民意机关和立法机关实施的食品安全的问责。使公众对食品安全信心重拾。

(五)规范可行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公众知情权

如果公众不知情,就无法知道谁对公众负责,谁没有对公众负责,就无法追究失职行为。只有透明行政、政务公开,才能把政府及其官员的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对哪些信息必须公开、通过何种渠道公开、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政府为公众提供信息查询的义务及不履行相应义务的后果等做出系统完整准确的具可行性的规定,从而从法律的高度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结束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不可忽视的民生保障问题。如行政执法部门和国家监管权利部门不能很好的解决食品安全的行政问责的制度。这就是一个政府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而是否负责任也成为现代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从法治国家将一个政府只有它真正履行其责任时才是合乎理性的合法的。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建议我国法制化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的基本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食品安全的行政问责制,构建一个可问责的政府,不仅是行政改革的目标,而且对于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维护社会稳定,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项行政体制改革基本措施,是加强法制文明社会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预防,而不在于惩治。通过对食品安全行政责任的有效追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断优化和完善食品安全的行政问责制度。本文通过阐述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办法。在现有法制的基础上逐渐完善食品安全行政问责的法制建设使其规范化,形成良好的法制氛围,从而深入推进我国的法治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 于仁伯.转变职能建设诚信责任政府[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报,2002.

[2] 佛朗西斯.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7.

[3] 洛・克.政府论 (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 谢尚果.马新新.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

第11篇

食品安全已成为公众和政府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保障食品安全首先是社会文明、经济进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国家食品安全与国家金融安全、国防安全同等重要[3]。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食品业起步晚,要想早日与国际接轨,走在前列,任重而道远。要不断健全完善相应环节,直至探索出与国际接轨,适应国情的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之举措。通过思考这些食品安全案例及文献研究,结合新《食品安全法》,试就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探索出与国际接轨,适应国情的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做一综述。

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高效、权威的综合监管体系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食品安全的保障。在种植、养殖等食品源头的安全问题上我国原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尚少针对性的法律予以调控。在生产、流通领域存在多部门交叉管理,甚至出现监管矛盾或空白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的科学标准和可行统一的检测技术,使执法者更好的依法执法。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既独立又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由各级政府负责所辖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做到领导、责任、措施到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从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配送到销售成立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组成的精干的食品安全保障队伍,在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实施全程监控、全方位保障和全覆盖运行。健全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保证有效监管,执法部门必须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执法职能,客观公正、依法执法。生产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加强食品源头控制,提高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能力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对全程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科学的补充或调整,内容要适应目前国内外的新形势、新要求。法律体系要更加完整、具体、可操作,落实到位能对执法对象产生震慑力。

进一步建立并落实HACCP(危害因素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制度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HACCP制度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推崇的保证食品安全的经济有效的管理手段,把在食品生产企业应用较为成熟的HACCP系统引入到餐饮企业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研究内容。近年来,HACCP技术又被引入食品卫生监督领域,通过分析特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找出关键控制措施[4]。分级管理制度是根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审查情况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情况,按照危险性评估的原则将其分级管理,是建立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及提高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5]。需要大力推进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卫生信誉度分级管理)[6]。HACCP技术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是两项先进的管理方法,能有效杜绝食品安全隐患,提高保障质量和效率。两奥会期间建立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制度,严格控制了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严格落实原辅材料把关、成品出厂检验等环节的监管,使供应食品的合格率全部达到100%。是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典范。

调动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具有专业、法律和管理知识的综合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对食品安全监督员的要求。

积极寻求国际间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2007年《北京食品安全宣言》明确:为了应对全球的食品安全事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相互学习借鉴食品安全经验;各国政府要极力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国际食品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7]。从而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起统一、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8]。

严格处罚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对于产销有毒有害食品或造成重大食品危害事件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存在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企业生产成本低,案发后处罚金额小,是食品危害案例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新《食品安全法》的处罚金额、处罚力度有所增加。严格是众多国家在食品安全立法时一贯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对于相关责任方的惩处比较严厉[9]。通过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理念及重要性,将会有效遏制住食品危害事件的发生。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实施全面协调和统筹指导

2004立法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暴露出资源分散、多头监管与缺失、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的突出问题。鉴于发达国家经验,食品安全由国家级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统一全程协调、指导,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在美国、欧盟国家,食品安全的监管逐渐向一个部门集中,这个部门内有专家、实验室,专业执法队伍等资源。我国两奥会期间成立了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全权负责两奥食品安全制度的建立、协调、监督,保证了两奥食品安全。新《食品安全法》设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由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规范各类法规、,政策及标准,统一食品执业登记,检测,商标注册,食品安全技术的合作研发得到加强,统一执法或向司法机构移交严重案情,统一对各监管部门具体分工、明晰责任。统一全程监管有利于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的实施、推行和建立系统的科学化监管体系、规范对食品源头产品及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扼制地方、行业保护主义、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的应急能力及监管部门的公正执法、达到无障碍公示食品信息、开发应用食品新技术、民众能够参与监督,堵塞漏洞、提高监管效率。

整合、提升食品安全标准和统一、提高检测检验体系

我国目前有一千多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无序,低于国际标准的问题,标准方法、检测技术滞后于国际水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有时发生矛盾,卫生标准与标准检验方法不配套[10]。我国对致病微生物、农药、兽药、重金属、抗生素和激素残留、食品添加剂、非食品原料的检验在数量和质量上相比发达国家也存在差据[11]。导致监管部门判定产品时做出截然不同的结论,食品企业会由于标准不同,在组织生产时无据可依。在国际贸易中,凭借检测标准水平高的优势设置技术壁垒,导致检测技术低的国家大量食品出口受限。

这些问题要求整合、提升食品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机构的能力建设、检测技术和人员储备,建立一种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目前对检测技术的要求已趋向于高新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及信息共享。为此,国家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大对检验机构的投入,设立配套的科研机构,给予足够的科研资金,充足的检验经费,专款专用,不挪用,注重使用效率。建立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为食品安全立法提供技术支持,各级检测中心为完善立法和制定科学的检测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并指导各分中心的工作。我国许多不发达地区,检验设备年久陈旧,检验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领导缺乏战略眼光,如何提高他们的食品检测技术水平不容忽视。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和健全舆论监督机制,运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监管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的网络运行体系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数据库及快速反应毒物数据库等。建立通畅的快速网络信息交流渠道可提高逐年增加的跨省案件的查处效率。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信息,从而对监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检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现实中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仍缺乏、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生产经营者道德水准低下,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食品安全的宣教工作,多渠道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合理膳食,纠正错误消费习惯等。对食物链全程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健全舆论监督机制。食品安全监管也必须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如两奥期间食品的运送运用了GPS定位系统、RFID电子签封系统,食品检验有移动实验室,便携式快速检测箱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即时、全程监控。

参考文献

1 吕恬,邵蓉.谈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J].食品与药品,2007,9(10):6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S].2009,2:28.

3 张莉.食品安全与国家安全[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11(2):1.

4 HACCP系统及其应用准则.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99.

5 魏新刚,张莉.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28.

6 卫生部关于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Z].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2):163.

7 国际社会通过《北京宣言》共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J].食物与生活,2008,1.

8 闫燕,房慧,马永娇,等.国际食品安全先进技术与理念[J].食品安全导刊,2008,5:21.

9 李凯年,逯德山.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做法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6,27(10):18-20,53.

第12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成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190-02

近年来,关于食物(品)本身的有毒问题、食品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污染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等,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再度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食品安全问题上。

食品质量安全至今学术界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较为权威的是按照WTO在1996年的定义,即食品安全就是对食品按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保证。对其理解现在一般认为,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对人体有害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防止消费者受到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或者是指生产者所生产的食品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产生损害的食品。

一、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是复杂的,包括从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到最终消费等各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以及各个环节之间都会出现诸多因素可能导致食品出现安全问题。

1.食品原料生产中的不安全。首先,现代农业中农药、兽药、化肥和动植物激素等的大量使用直接导致动植物食物中的化学品残留物过多。以蔬菜为例,菜农可能超量使用农药、激素与营养素,以避免病虫害,促进作物超常生长,这不仅使产品品质受到影响,而且化学品残留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其次,食品原料的生产过程还可能受到来自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污染而产生的间接污染,如水污染导致食源性疾患的发生、重金属超标等,海域的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再次,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

2.食品在加工环节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一方面,由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例如加工设备的不卫生,不严格按操作规范生产,加工助剂使用量不符合标准等;另一方面,由加工过程中的添加物引起的,如超标使用添加剂或添加非食品级色素、香味剂、防腐剂、保脆剂等。

3.包装容器对食品的污染。由于食物的包装直接接触食品,包装容器本身不符合食品要求也可能造成食品的不安全,尤其是一些农贸市场现在使用的几乎都是不允许盛装食品的塑料袋,其颜色越深,用废旧塑料制成的可能性越大,危害也越严重,其危害甚至比直接污染还严重。

4.生产经营者有意掺杂使假。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少数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生命身体安危,人为地制造各种假冒伪劣食品。常见的情况有:用化学制剂对产品进行处理,以次充好,如用化学制剂处理虾仁、鱿鱼等干制海产品,奶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事件;将已经变质的食品进行处理,冒充合格产品,如曾出现的将变质过期月饼馅再制后重新生产月饼;在没有实验和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故意人为制造出“新产品”,如市场上曾经出现的毒大米、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即是人为加工处理而“制造”出来的,食用后会影响人体健康。

5.食品储藏、运输中的不安全。食品在储藏、运输中使污染物接触食品,或储藏不当导致食品变质,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的事件已多次发生。

6.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不安全。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不安全有多种情况,有粗心将有毒、有害物误食引起的,也有保藏不当引起的,也有不懂各种食物合理搭配引起的等等。

二、食品质量安全的新特点

进入新世纪,食品安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危害范围扩大,任何一个国家的食物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消费者的健康,甚至发展成为国际性食品安全事件,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甚至国际争端。如中国出现的奶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事件,以及英国的疯牛病,法国的污水饲料事件,多国的禽流感爆发,可口可乐污染事件,欧洲的口蹄疫,以及具有多重抗药性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病在多国的流行等,都涉及到几个甚至数十个国家,给有关国家经济造成损害,甚至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1.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食源性疾病是引发食品安全的直接表现形式,其起因各异,突发性强,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保健体系的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波及市场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食品加工处理不当或交叉污染,未能有效杀灭或破坏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或有害物,以致导致食用的不安全。

除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广泛性外,消费者中对食源性病原菌易感人群的增加、肉禽的需求量增加、致病菌菌株的突变等因素也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杀手。

2.生物性和化学性物质的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愈来愈严重。有害微生物的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据WHO统计,在过去几十年,发达国家每年约有1/3的人由于进食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性有害因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食源性疾病。据监测,中国每年因食物和饮用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已近万分之五,占所有传染病发病率的1/4。即使如此,据专家预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则为95%以上,中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仅为中国实际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冰山一角”。

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更是后害无穷。食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包括天然有毒物质(如霉菌毒素、龙葵素)、环境污染物(如汞、铅、二恶英)。各种食品添加剂、营养素(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大量使用以及农药和兽药残留等的增加也带来不安全因素。环境中原始农药污染量是很低的,然而通过生物和食物链的富集后,各类食品中农药的残留浓度剧增。农药残留和其他永久性有机化学污染物质对免疫、内分泌及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置疑没有消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是一个目前在全球被广泛争议的议题。转基因作物究竟对人类、动物以及自然环境有没有影响,有些什么样的影响,目前没有任何国家的科学家能够给出定论。第五十三届世界卫生会议决议将转基因工程食品列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要求为判定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并建立重组DNA技术生产食品的致敏性评价方法。目前,WHO正在组织有关专家,并与其他国际组织协调开展有关活动,对传统的和转基因食品或食物成分的生产及安全食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创建国际上认可的用于评价新技

术安全性的方法和指南,建立包括对食品安全性、健康受益度、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效果等进行评价的基准体系。

三、应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措施

1.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应加快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尽决建立健全和改革食品安全法律和管理运作体系,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以及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的网络体系,中介及研究单位的推动体系等九大体系,以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2.政府应开展或加强的工作。食品市场有着不同于其他产品市场的多个重要特征,这使得安全食品管理不同于一般消费品的管理。除依靠市场主体建立在维护自身利益基础上的自律规范外,食品安全管理更需要依靠政府超经济的强制力量来规范。横向管理体系以各种法律法规健全、组织执行机构配套、政府和企业逐步建立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预防性控制体系为特征。纵向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强调制度手段与行政手段等多种手段的组合。

3.食品企业应开展和加强的工作。食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行为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具有市场取向,从事生产经营的最大目标是获取利润最大化。因此,食品生产企业会采取各种正当或违法手段,来获取最大利润。同时,食品安全生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要是企业自身发展、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等影响。食品生产企业从事食品生产是综合平衡企业、政府、消费者以及原料供应商的利益而作出的选择,因此,政府管制越严格,消费者越重视食品安全,企业就越倾向于生产安全食品。所以,政府责无旁贷地应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管理,消费者也应有一定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作为食品供应的生产者,更应承担食品生产的安全责任,当然对企业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食品企业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以确保食品质量的安全。一是把好原料关,除了采用正常的原料并尽量提高原料质量,还要加强对原料进行检测,确保原料是符合要求的。二是把好生产过程关,除了严格按规范操作外,应建立更为有效的监管体系。当前与食品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很多,一般是以质量管理、风险分析、预防控制为特征。如TOc(全面质量管理)、QMs(质量管理体系)、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MP(良好操作规范或良好生产规范)、GGP(农场良好生产实践指南)、GYP(畜禽场良好兽医兽药实践)、GDP(良好销售规范)、Qs(质量标准或质量体系)、SSOP(卫生操作规范)等。三是把好销售环节关,食品在销售环节的不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储藏保管不当或二次污染所引起,当然也不排除人为投毒。所以在销售环节,食品企业也要加强管理,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如实施“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万江.食品安全生产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106.

[2]汪志君.阚 娟.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2005,(10):132-134.

[3]刘为军.潘家荣.丁文锋,关于食品安全认识、成因及对策问题的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7,(5):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