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管理的解释

财务管理的解释

时间:2023-06-08 10:58: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管理的解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管理的解释

第1篇

一、对管理会计属性认识的演变过程

最早在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处理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将管理会计定义为: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以上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以企业为主体,主要为企业管理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是一个信息系统,但仅限于财务信息;不仅加工历史信息而且加工未来信息。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展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是一个广义管理会计的概念,包括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管理当局扩大到了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新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该定义把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定位为提供价值增值,考虑了持续的利润增长;“激励行为”的表述渗透出行为科学将对现代管理会计的重大影响。

二、对管理会计属性的新认识

定义管理会计需要注意与其它理论体系划分范围、确立关系。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之间在实际操作和理论内容中的重复交叉受到广泛重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以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财务管理的职能在于管理。有学者提出管理会计可以视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价值信息。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仅定位为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进行决策和控制的观点似乎有些不足,因为对信息提供、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也能够对决策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并且管理会计规划和评价的方法手段与财务管理是一致的。管理会计中也包括财务管理外的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对成本进行预测、控制、考核和决策,这是简单将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纳入到财务管理中的做法不能解决的。如果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不仅财务管理的内容可以全部接收进来,成本会计也可以融合到管理会计中体现在成本管理部分。比较借鉴各种定义,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是运用一系认、计量方法和汇总、分析、编制、解释、传递和改进等过程,为企业或组织的管理者提供用于预测和经营、战略决策的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参与决策的信息管理系统。其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股东、债权人及监管机构等提供决策支持。

三、上述定义对完善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启示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内容需要整合,消除它们之间的重复交叉,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上述定义中明确了整合的做法:将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归属到管理会计学科中,建立一个广义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包括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两部分内容:财务管理部分按照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从筹资、投资、运营、利润分配方面对企业整个资金运动过程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成本管理部分需要融合现有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中诸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与成本相关内容,对成本进行核算、规划和控制,完成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的一个连续完整过程。管理会计的新领域,如战略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作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伴随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等发展产生的边缘学科,带来了新的理念、方法,但对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它们可以作为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加入到与之对应的内容中去。

第2篇

【摘要】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是已经研究成熟的理论观点的合乎逻辑的构思,是财务管理理论的系统性概括,也是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的基础。本文从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出发,通过和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对比,提出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一、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大约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

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又可称为理论构成、理论框架、理论体系,是已经研究成熟的理论观点的合乎逻辑的构思,是财务管理理论的系统性概括。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各组成部分(或要素)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王化成教授(2000)的观点,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可以这样设置: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是由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以下简要分析几个要素:

1、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

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主要观点有:财务本质起点论、假设起点论、本金起点论、目标起点论、环境起点论等,尚无共识。笔者认为王化成教授提出的环境起点论是合理的,因为从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等其他要素具有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财模式,财务管理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

2、财务管理的目标分析

多年来学者们提出的财务管理的目标

有利润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还有人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是多元的和具体的。近年来在我国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汪平教授(2002)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截止到目前财务理论中最为合理(正确)的理财目标函数。通过这一目标函数,可以将理财行为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价值是一个前瞻性质的概念,它反映的不是企业现有资产的历史价值或帐面价值,不是企业现有的财务结构,而是企业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及其风险的大小。

3、财务管理的假设

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管理实践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未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述的财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做出的合理推断,是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前提。现有财务管理假设主要有:财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理性理财假设、资金市场假设等。

共同的认识是财务管理的假设并非一个而是一组,但对其组成持有不同看法。

二、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理财学界普遍认为,1958年美国米勒教授和莫格迪莱尼教授关于资本结构无关论的研究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现财学的诞生。从那以后,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大体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1、有效市场理论

说明的是金融市场上信息的有效性,即证券价格能否有效地反映全部的相关信息。有效市场理论给财务管理活动带来了很多启示,如既然价格的过去变动对价格将来的变动趋势没有影响,就不应该根据股票价格的历史变化决定投资或融资;既然市场价格是准确和可靠的,对企业状况的人为粉饰也就不会长久地抬高企业的价值等。

2、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这一理论给出了关于证券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的衡量办法,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可由构成该组合的各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的加权平均数衡量,而风险则可由各项资产期望收益的加权平均方差和协方差衡量。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该理论用于对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价值的评估。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某项风险资产,比如某股票的必要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

4、套利定价理论

该理论提出了一种比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更为通用的定价学说和方法,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这种理论认为,风险资产的报酬不只是同单一的共同因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而是同多个共同因素具有线性关系,从而将资产的定价从单一因素模型发展成为多因素模型,这样就更好地适合了现实中的复杂情况。

5、资本结构理论

最初的理论认为,对于企业价值来讲,资本结构是无关的。在放宽了一些假设条件,进一步考虑个人所得税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负债所带来的节税利益,而节税利益的多少依所得税的高低而定,于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仍与其价值无关。这些理论引起了很多讨论,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诸如“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等。

6、期权定价理论

期权定价研究的是期权签出方补偿价格的确定问题。很多现资和融资活动都带有期权的性质,因此期权定价在投资、融资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7、股利理论

股利理论是关于企业采取怎样的股利发放政策的理论,分为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两类论点。

上述理论支撑着西方财务管理的体系,但也在不断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理论认识有了新的进展。一类是针对以上理论的假设条件,其中一种被称为行为财务的新理论,将认知心理学引入财务研究,对于以上财务理论赖以生存的基本假设之一——理性预期假设,认为在经济社会中至少有部分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时间不能完全理性行事,因为人们总会存在认知偏差。当这些认知偏差广泛存在并具有系统性时,就会影响证券价格。另一类是针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完全,β系数不能完全解释资本资产的定价,最典型的是股票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比可以很好地说明股票报酬率的变化,其解释力远高于β系数。

三、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

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关于研究对象和内容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本身,着重研究资金筹集、投资行为(主要在市场上)和股利分配,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实务。研究的内容是这些财务活动如何开展,具有哪些规律,如何去做会更好。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财务活动中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概念,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的上层建筑。研究的内容主要为:财务关系应当是怎样的;财务管理应当建立哪些概念,这些概念应当如何表述,相互关系如何等等。

2、关于研究方法

西方财务理论研究较多地采用实证的方法,上文提及的各种理论大都是以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我国财务理论研究以前则较多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广泛应用实证研究方法。

第3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电子商务企业;财务模式;机理

一、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到企业内部控制授权等的限制,逐渐体现出其弱势部分:企业的财务活动与业务部门衔接不到位,不能确保信息的实效性;各部门之间形成信息沟通不及时,降低财务管理的内控效果;会计分录不及时,不能及时反映企业当前的运营现状,使内部控制缺乏科学依据。因此,需要在网络条件下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进。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空间、时间走向网络化,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控制能力,实现便捷、高效远程化控制,丰富协同化管控,实现全方位财务管理一体化。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目标亦转变为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财务管理趋于协调好各方利益。财务管理的内容也伴随无形资产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与企业利润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风险管理的新模式出现变化。除此之外,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的改革和管理流程简化变革都体现着互联网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组成

结合模块化和功能化原则,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管理子模式包含四部分:一是绩效评价子模式。该子模式是对所有的财务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管理收益,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企业绩效评价子模式中,量化和非量化指标、财务与财务指标的平衡是核心部分。二是财务组织子模式。该子模式决定着财务管理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责权划分,财务关系清晰、各个层级环节责权明细是好的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会计信息披露子模式。会计信息披露子模式是企业的财务信息外向性的披露。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该子模式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对外披露的主要途径,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发生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主要包含两种,一种是通过强制披露保有信息的选择权,第二种是以获取良好的信誉为目的对自身的会计信息进行自愿披露。四是预算管理子模式。预算管理子模式的核心是计划分工和战略地图,它是连接公司财务和企业战略的桥梁,为了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实施,需要在充分了解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进行预算管理。

三、网络时代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机理研究

(一)各模式测量维度1.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组织模式测量维度。本文为了便于研究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4个子模式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并有效检验各个模式的协同作用。选取财务组织分权程度和财务组织学习作为电子商务财务组织模式双维度度量;选取电子商务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自愿度作为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测量维度;选取预算准确性作为电子商务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的测量维度;选取绩效评价准确性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的测量维度。2.机理模型构建。根据前文对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4个模式的测量维度构建模型(见下页图1)。该模型不仅表明了测量维度,还显示了模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3.假设提出。假设1a:财务组织分权程度对会计信息披露自愿度有显著正影响。假设1b:财务组织学习能力对会计信息披露自愿度有显著正影响。假设1c:财务组织分权程度对于预算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假设1d:财务组织学习能力对于预算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假设1e:财务组织分权程度对于企业绩效评价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假设1f:财务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绩效评价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假设2:预算准确性对企业绩效评价准确性有显著正影响。假设3:企业绩效评价准确性对会计信息披露自愿度有显著正影响。

(二)实证分析1.样本概况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技术对样本进行选择,选择在东、西、中部等地选取15家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76份,有效问卷851份,问卷有效率85.1%。2.测量模型分析本文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一般方法,先构建测量模型,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设计的调查问卷表的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较好,能够进行下一步模型检验与分析。3.结构模型分析(1)研究假设检验。使用AMOS7.0对结构模型进行构建,从拟合指数看,为2.032,RMSEA为0.042,说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采用最大似然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3可知,假设1a、假设1b、假设1c、假设1d、假设1e、假设1f和假设2共7个研究假设得到了验证,而假设3没有得到验证。(2)理论模型修正。为了使数据与理论模型更好地拟合,根据修正指数(MI)对理论模型进行修,修正之后的模型拟合度更好,修正模型最终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每条路径均通过统计检验,且没有违反相应的理论基础。其中,财务组织分权程度会计信息披露自愿度(λ1a=0.598***),财务组织学习能力会计信息披露自愿度(λ1b=0.609***),财务组织分权程度预算准确性(λ1c=0.419***),财务组织学习能力预算准确性(λ1d=0.579***),财务组织分权程度绩效评价准确性(λ1e=0.569***)和财务组织学习能力绩效评价准确性(λ1f=0.341***),预算准确性企业绩效评价准确性(λ2=0.351***)。从图2中各潜变量的被解释方差看,各个潜变量的被解释方差超过了40%,说明修正模型各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较稳定,而且各个路径能够很好的对各个潜变量四、结语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电子商务企业财务模式包含绩效评价模式、财务组织模式、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预算管理模式,并且四个模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需求,注重企业财务组织分权程度、财务组织学习能力,企业制定财务模式时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并且财务部门独立完成日常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不断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财务预算的精准性,定期披露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制定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杨修.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形成机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顾士勇.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形成机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9):182.

第4篇

Abstract: The current basic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unit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costs, enhancing efficiency of the investmen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u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some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current system have not fully adapted to need of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facilitate project, promote construction units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management, effectively save fund, control construction cost, improve the benefit of investment, some of current provisions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perfected. In this paper,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facilitate project was analyzed in-depth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better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lso described the whole proces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from setting up the project to completion acceptance.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

Key words: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financi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41-02

0引言

政府投资项目,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投资形成的基本建设项目。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规范基本建设投资行为,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监督,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会计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财政部制定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现行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强化建设单位的财政监督、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基本建设投资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制度的一些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管理的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需要,有利于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有效节约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现行制度的一些规定亟待改进和完善。同时,应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财务管理。

1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方针政策;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建设单位要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工作;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做好帐务设置和帐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基本建设活动中的材料、设备、各项财产物资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物资清查;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基建财务报表。建设单位应切实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两者管理的侧重点不同财务管理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而会计管理侧重于会计核算,即对企业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业务进行客观地记录和反映。

1.2 两者管理的最终目标不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而会计管理的目标是向各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会计核算资料。

1.3 两者服务的对象不同财务管理服务的对象是企业本身,因而财务管理者由企业负责任命;会计管理服务的对象是有关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因而会计人员可不必由企业任命,可以由外在服务对象来任命。所以,应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财务与会计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企业财务人员“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为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2加强投资控制

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一般分为工程投资和其他投资。工程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和设备仪器投资。该投资在项目批复的建设内容和概算中已十分明确,应严格遵照执行,如需调整需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或专题汇报,同意后方可执行。其他投资主要是指待摊投资。待摊投资是指建设单位按项目概算内容发生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临时设施费等。待摊投资属于建设项目的间接成本,具有开支内容政策性强、费用金额弹性较大的特点。据测算,一般情况下占项目投资总额的比例达10~15%,目前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待摊投资虽不直接构成交付使用资产,但有助于交付使用资产的形成,是与基本建设有密切联系的支出。下面就建设期存款利息冲减成本和建设期的财政贴息资金冲减成本等问题进行探讨。

2.1 建设期存款利息不应冲减成本在《财政部关于解释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项目存款利息处理。项目存款是指建设项目的所有建设资金,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其产生的利息收入一律冲减项目建设工程成本。

根据不同建设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上的区别,国家在基本建设管理中将建设项目分为两大类,即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经营性项目建成后是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冶金、煤炭、电力、建材等项目。非经营性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益性项目,如科研、文教等项目。对经营性项目而言,目前普遍要求建立资金制度,由于各“拼盘”资金比例不同,资金到位时间不同,将利息收入作为冲减工程成本处理,会产生权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尤其是对国家参与的合建项目,国家资金产生的存款利息如作冲减成本处理,将使国家权益受损。对非经营性项目而言,建设项目在建期间的存款利息作冲减工程成本处理,第一,反映移交资产的减少,因此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建设项目的成本;第二,掩盖了存款利息收入的性质。存款利息收入是建设资金运动过程中派生出来的,是资本的增值,其本质仍是资本,可生息的存款是建设单位自筹资金拨款、国家预算内拨款及财政专项拨款等,其产生的利息应首先表现为各类拨款的增加。因此,为体现资本保全原则,真实反映项目投资计划、工程成本的真实性,建设项目在建期间产生的存款利息应区别不同资金来源分别作自筹资金拨款或基建基金拨款增加处理,新设“利息收入”二级科目进行核算。如:某建设项目,最终验收确认完成的投资3904.27万元,其中国拨资金3900.00万元,自筹4.27万元。而该建设项目国拨资金在建设期内所产生的存款利息101.35万元,则该建设项目的实际国家投资应为4001.3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应为4005.62万元。按现行的财务规定,该存款利息收入冲减了待摊投资,致使最终验收确认共完成投资3904.27万元,比实际完成投资少了101.35万元。当该项目交付使用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帐也就少了101.35万元。如果以后项目涉及到产权转让事宜,就直接影响到该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因此,建设期国拨资金的存款利息应作为国家投资的增加,不应冲减工程项目成本。

2.2 建设期的财政贴息资金不应冲减成本在《财政部关于解释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非经营项目建设期的财政贴息资金如何处理。非经营项目建设期的财政贴息资金比照经营项目建设期的财政贴息资金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即冲减项目建设工程成本。

因为财政贴息资金的安排所反映的是国家对建设项目的扶持,应视为国家对经营性项目的投入,应正确地核算项目成本。如:某建设项目,最终验收确认完成投资4001.34万元,其中国拨资金2200.00万元,银行贷款1800.00万元,自筹1.34万元。其中向银行贷款的1800.00万元,建设期间实际负担的利息311.40万元,且由国家贴息,如贴息资金作冲减成本费用,则该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帐就减少了311.40万元。如果以后项目涉及到产权转让事宜,就直接影响到该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因此,财政贴息资金应作为国家投资的增加,不应冲减工程项目成本。

2.3 待摊投资费用项目应做进一步细化待摊投资支出虽然不构成建设项目实体,但其费用发生直接与项目建设有关,且弹性比较大,容易乱挤建设成本。因此,对待摊投资反映的内容应进一步细化,对近年来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中发生的一些新的费用,应明确列入建设成本。如:工程招标费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应计入待摊投资;与工程配套的市政建设费、报建费等也应在待摊投资中列明。为了更方便地核算,应把所有的待摊投资明细项目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工程技术管理费等几大类,在相应增设一些二级核算科目。

2.4 建设单位管理费应严格按比例执行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建设单位从筹建之日起至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之日止所发生的管理性质开支。建设单位管理费以项目投资总概算为计算基数,详见《财政部关于解释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设单位管理费应严格按比例执行,同时业务招待费支出不得超过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的10%。

3细化投资管理

随着国家对基本建设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财政投入的项目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按现行规定,政府投资项目的批准程序首先应有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方可开工。之后,建设单位再委托设计部门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再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至此,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完工后通过竣工决算审核和现场竣工验收形成固定资产交付。对于工程项目从前期立项到最终竣工验收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细化投资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把握建设依据财务人员应掌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复的投资规模、投资概算和建设内容等,将最终批复作为项目的实施和验收依据;掌握项目投资计划和资金拨付情况。

3.2 坚持管理原则在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按规定办事。做到“专户存储、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全面真实地反映单个项目的资金来源及支出等财务状况。

3.3 加强合同管理建设工程须实行合同制管理,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艺设备仪器和公用设备采购、大宗材料采购等都要依法订立合同。财务人员要严把付款关,杜绝支付工程款的违规现象。财务人员要对批准的项目概算了如指掌,严格审查所付款项可否列入批准的项目概算中;财务人员要留存项目实施中所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其付款事项是否是所签订经济合同中的事项,并依据合同约定按时支付工程款,这也是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财务人员要依据付款审批程序,对提交的价款支付凭证审查后,方可付款。为此,应建立健全支付工程款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价款支付的条件、方式以及会计核算程序做出明确规定,确保价款支付及时、准确。对由于工程变更等原因造成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发生变动的,付款时应提供完整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并予以严格审核。财务人员要全程参与项目管理,财务人员应积极与本单位项目管理、设备采购、基建管理和档案管理等部门的相关人员沟通,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掌握一系列相关信息。

3.4 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在项目建设内容完成后,财务人员应与项目管理人员依据项目最终批复情况共同对已完成的建设内容和投资进行确认,项目不要留有结余资金,如需调整建设内容,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调整批复后,尽快实施。项目竣工阶段财务人员要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值得注意的是尾工工程超过项目投资总概算5%,不能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对于新建工程应由第三方提供的工程造价审核。竣工财务决算是对项目投资的全面总结。要进行档案资料归纳整理、帐务处理、建设内容的盘点核实等,做到帐帐、帐证、帐实、帐表相符。对于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多的项目,单项工程竣工并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可编制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待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编制竣工财务总决算。竣工财务决算完成后,财务人员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通过后,最终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现场竣工验收。项目验收通过后,财务人员应当及时编制项目资产清单,办理资产交付手续,做好档案移交等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完整性。

4小结

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从项目的立项到最终验收都十分重要。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财务管理部门应全程参与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不断规范和完善基本建设项目的相关管理规定,管好和用好政府投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建设成本,不断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国翔.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研究[J].浙江经济,2003.11.

[2]财政部财建[2002]39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2002.9.27.

第5篇

[摘要]本文回顾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关于管理会计属性的理论,提出了对管理会计属性的认识,认为管理会计以价值增值为目标、具有管理职能;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最后在这一认识下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学科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几点设想。

管理会计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后,伴随着管理实践、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对管理会计属性的认识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和发展。

我国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较为匮乏,管理会计的基本问题仍然归属不明。众所周知,目前对管理会计的定义百家争鸣,出现了含义相距甚远的众多定义。在属性或者定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都不明了确,其理论体系当然找不到立足点。因此,有必要借鉴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最基本的属性问题开始加以探讨和明确。

一、对管理会计属性认识的演进和探讨

关于管理会计的属性,最早在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处理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为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以上两个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以企业为主体、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但信息仅限于财务信息;然而,管理会计不仅加工历史信息,而且要加工未来信息,这表明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重要不同。

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展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财务报表。”这是一个广义管理会计的概念,包括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管理当局扩大到了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

1997年,由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教授等四人合著的《管理会计(第2版)》中这样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这一定义扩展了管理会计应用主体的外延,不仅在企业中,各类组织,包括、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非盈利性的社会福利组织中也可以应用管理会计;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的管理者扩展到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甚至是每一位员工;过去管理会计仅限于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财务信息,但该定义把管理会计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扩展到非财务信息。

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新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该定义把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定位为提供价值增值,既考虑了短期的利润增加,也考虑了持续的利润增长;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关于企业或组织只有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永保生机和活力的观念,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概念;“激励行为”的表述渗透出行为科学将对现代管理会计的重大影响;另外,战略管理会计等新领域在定义中也得以体现。

从以上美国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属性认识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属性在不断进化,不断适应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观点似乎是人们的共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用于经营决策和战略决策信息是其基本的目的,这信息不仅要包括财务信息,各种非财务信息在管理会计中的作用也应当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信息经济学、行为科学、理论等知识不断引入到管理会计中,管理会计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方法不断演进。

定义管理会计需要注意与其它理论体系划分范围、确立关系。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之间在实际操作和理论内容中的重复交叉受到广泛重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以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财务管理的职能在于管理。有学者提出管理会计可以视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价值信息。将管理会计仅定位为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进行决策和控制的观点似乎有些不足,因为对信息提供、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也能够对决策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并且管理会计规划和评价的方法手段与财务管理是一致的。管理会计中也包括财务管理外的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对成本进行预测、控制、考核和决策,这是简单将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纳入到财务管理中的做法不能解决的。如果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不仅财务管理的内容可以全部接收进来,成本会计也可以融合到管理会计中体现在成本管理部分。

比较借鉴学术界各种定义,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是运用一系认、计量方法和汇总、分析、编制、解释、传递和改进等过程为企业或组织的管理者提供用于预测和经营、战略决策的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参与决策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股东、债权人及监管机构等提供决策支持。

二、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启示

在笔者上述对管理会计属性的认识下回答理论体系需要解决的职能不清、目标不明等问题,也许能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点思路。

在上述定义下,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向企业各级管理层提供信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这信息应该是除财务会计外、与内部管理有关的在财务和成本方面的全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不仅是历史信息,更多的是未来信息、有助于规划控制及评价等决策的信息。在提供信息的同时,适合本企业的决策建议也能够相应的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

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是管理会计的目标,这与财务管理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一致,同时也是成本会计的成本控制、成本降低目标的延伸。

三、对管理会计学科体系完善的启示

前面的分析中也提到,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内容需要整合,消除它们之间的重复交叉,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上述定义中明确了整合的做法,就是将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归属到管理会计学科中,建立一个广义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包括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两部分内容:财务管理部分按照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从筹资、投资、运营、利润分配方面对企业整个资金运动过程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成本管理部分需要融合现有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中诸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决策成本、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与成本相关内容,对成本进行核算、规划和控制,完成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的一个连续完整过程。管理会计的新领域,如战略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作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伴随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等发展产生的边缘学科,带来了新的理念、方法,但对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它们可以作为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加入到与之对应的内容中去。

索引说明

刘运国《论管理会计定义的变迁》《内蒙古财会》2003年第7期

吴明礼《管理会计理论上的扭曲》《财贸研究》1998.6

第6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对会计人员的挑战

一、加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的价值或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企业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求生存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一个要求;企业是在发展中求得生存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二个要求;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生存的价值。从财务上看。盈利就是使资产获得超过其投资的回报。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三个要求。

财务管理的职能是随管理职能概念的发展而变化的。对管理职能的认识从计划和控制发展到了决策、计划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的职能就是决策、计划和控制。计划的目的是落实既定政策,明确本阶段应完成的全部事项;控制是执行决策和计划的过程;计划和控制都是决策的执行过程,财务管理最主要职能是决策。财务管理的运行表现为一个循环过程,财务管理的循环过程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几个既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阶段。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够完善,尤其是企业主要领导不重视,任由管理过程自发运转,导致效率十分低下,从而影响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所以一定要做到:强调财务决策的核心地位,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规划机制。规划是指利用各个时期的财务会计资料和数据及相关信息,对企业某一时期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做出准确的财务决策,并根据财务决策的结果,编制整个企业的财务计划和各个责任单位的财务计划,用来指导和控制未来的财务活动;完善财务控制方法,建立科学的调节机制。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调节机制,必须完善财务控制的方法体系,这一体系包括防护性控制、前馈性控制和反馈控制;加强财务分析,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离不开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尤其离不开财务上的比较分析法。既对同类指标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差异,为奖惩提供依据。比如同计划数进行对比,与历史同期数据进行对比,与同行业进行对比等等均可反映出其完成状况,与历史上存在的差异及在行业中的位置等,进而发现优势、找出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一)知识经济要求会计服务范围广泛化、会计手段现代化

在物质经济时代,物质资源的流动、转移、分配等经济行为对会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物质资源的生产、销售领域,在企业会计系统中,会计处理的对象主要是物质资源的价值。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服务的对象、会计处理的对象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对人力资源、信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处理在会计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二是知识经济是一个多元经济,它不仅要求会计要越来越多地处理与物质资源有关的业务,也要处理与非物质资源有关的业务。如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等等;三是会计咨询、公证服务得到了较快发展,以服务为主导、信息为主导的相关产业的会计问题已经成为会计的新领域。

会计作为一个以处理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客观上要求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这是财会电算化普及的根本目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在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共识。网络的运用,更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提高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和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同时,会计手段现代化使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节约了大量时间。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组织协调管理、经营分析和参与决策等更多需要关注的方面上,使会计的功能范围真正得到扩展。

(二)知识经济要求会计人才的结构多元化、会计教育多层化、会计市场国际化

在物质经济时代,要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最关键的是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中的应变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设计,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术和知识。同时,由于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为标志的经济,会计人员的科技知识也成为一个新要求。要不断发展多层次的会计网络体系教育,会计教育对象多样化(如专业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就业教育与后续教育等)。会计教育目标多层次化与会计教育内容多层次化,目前会计体系教育越来越多元化。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复杂化和高级化,社会各方面对会计公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强,会计的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宽。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对会计服务的国际化也提出了要求,一方面准许国外会计公司进入中国会计市场,承认国外会计公司的注册资格和身份,参与国内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和其他业务活动;另一方面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也要积极走出国门,进军国际会计市场,承揽跨国公司及国外公司的审计等公证业务。

三、知识经济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 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及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而财务人员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体,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效益,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管理不断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了一定程度提升,然而,实事求是地说,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

1.政治素质有待增强

高等学校承担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的重任,而财务无疑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从国家强盛、民族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财务管理人员既要执行国家政策和上级有关规定,又要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树立全局观念和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从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出发,维护财经纪律,遵守国家法规,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然而,就目前财务管理人员政治素质的实际状况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一些财务管理人员还没有认识到高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历史作用,漠视财务管理在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应有的政治责任感。

2.道德素质有待提升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容易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尤其是随着高校筹资能力与数量的扩大,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监督的领域日益增加, 所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大公无私、廉洁奉公、铁面无私,才能自觉地抵御工作中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敢于监督财务管理中的各种违规现象。然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日益变得多样化。这种情况也给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开始抛弃了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听之任之,对师生服务态度恶劣,甚至有个别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因此,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财会人员面对各种经济利益的调整,如何把握自己、抵制不正之风、树立服务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3.业务素质有待优化

高校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用资和收益分配等的管理,是一项专业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体现出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随着高校投入由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向多元化筹资模式转变,高校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主要包括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金融系统的资金投入、股份制形式的资金投入、收费、社会捐赠、科研经费等[4]。此外,高校科研、教学投入力度日益增大,高校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这些都意味着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管理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其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说来,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上要达到专业性、复杂性、创造性的要求。专业性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掌握财务成本管理、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和财政学等方面的知识。复合性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具有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创造性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善于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创造,根据高校的财务环境和条件,采取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的效益。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已有所提高,但与高校财务管理环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财务管理技能不过硬;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能力不高;有些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专业性、复合性与创造性还比较低,不能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的效益。

4.能力素质有待改善

日趋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越来越强的要求。管理是一种时效性很高的活动,财务决策失误可能给学校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使学校陷入财务危机。因此,高校财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决策与危机决策能力,以有效应对环境的快速变化。而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对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完成以及财务管理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组织能力强、协调到位,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与信息科技联系日益紧密,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与网络应用能力。然而,目前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中,一些人缺乏准确预测能力、及时决策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不适应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要求,一些人还没有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与网络应用能力。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策略

高校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可以概括为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财务人员自身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财务人员通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各类执业资格考试、职称等级考试、学历教育等方式,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财务人员通过参加财务管理各个岗位的工作,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技能;财务人员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不断总结将实践技能提炼为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总结、积累和提高,使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1.注重培养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财务人员应具备的首要的和根本的素质。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熟悉法规、依法办事,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做好服务、保守秘密等。

爱岗敬业、认真负责。高校在其发展和建设中,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筹集的办学资金不断增加,预算支出规模相应增加,财务管理工作量大幅增加。财务管理日常工作比较琐碎、繁杂,财务人员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要求财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不断钻研业务、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热爱和忠于本职工作,珍惜工作岗位,努力做到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乐于服务、甘于奉献,努力为广大的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高校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执行国家财经法纪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因此,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财务人员应重点加强会计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现金管理条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税收法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法、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公务卡结算管理暂行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的学习,加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与学校财务管理实际相结合,与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相结合,以使自己能够依照各项政策法规处理经济业务,依法把关守口;配合学校积极开展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解释,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政策法规知识,树立依法办理经济业务的法制观念。

诚实守信、客观公正。高校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与钱财打交道,需要诚实经办各种款项收支,对内对外交往中注重守信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以更好地为学校决策和管理服务。

做好服务、保守秘密。高校财务人员在服务工作中,服务对象包括广大教职工、学生和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外单位。因此,工作中应以对服务对象高度负责的态度,平等、热情地服务,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自觉履行保密的法定义务,保守学校的商业秘密,不得擅自泄露教职工、学生的个人信息,不得私自泄露学校的经济信息,也不得利用知悉的秘密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2.加强实践,提升业务素质

(1)财务核算能力

财务核算能力是指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能力。高校财务人员除了应掌握会计学原理、预算会计、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财务管理学和财务软件基本操作等基础知识,应根据工作需要将所掌握的知识熟练用于记账、算账和报账。注意将高校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学校的管理实际和经济业务相结合,掌握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和范围、所核算资金的内涵及特点;掌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教育系统支出功能分类预算科目设置、教育系统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结构和科目核算内容;掌握年末结账账务处理方法、收支结余分析方法、报表编制原理及分析;学校为适应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而采取的核算方法和操作流程。熟悉预算编制与分配、成本核算、支出绩效评价、资金筹集、风险评价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财务核算能力。

(2)计算机运用能力

高校财务人员,不仅应掌握财务软件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和操作,更要注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财务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财务系统初始化、系统参数设置、财务软件维护等运用知识的积累,学习在使用软件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中,掌握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以满足其需求;在大量繁杂的财务数据中,掌握采用何种方法快速而准确地选取所需数据以满足使用需要;掌握如何实现外部已有数据转换接入财务系统成为系统可使用数据;初步掌握网络知识的应用和维护;学习应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财务数据的加工处理和分析统计,编制财务报表和决策有用信息。

(3)表达和协调能力

在日常财务工作中,高校财务人员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编制和报送各类报表、拟订学校内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撰写财务工作计划和总结、将实践中认识和体会总结上升为理论等,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到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银行等办理各项经济业务,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在学校内部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涉及到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涉及到教职工和学生接受服务的感受,也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表达和协调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可以让财务人员在理解、解释、执行政策等方面得到积极的配合和支持。

(4)外语运用能力

随着高校对外交流越来越广泛,经济业务中涉及使用外语记载的票据,需要财务人员既能读懂票据载明的经济业务内容,又能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外国留学生到财务办理收费和其他经济业务,也需要财务人员能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学校融资过程中,如申请外国政府贷款,也可能涉及填写外文申请资料等。因此,高校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外语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才能适应财务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业务。

(5)实践技能

财务人员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财务工作中,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多记、多看、多做、多想,注重业务知识和业务处理方法的积累;通过不断积累单笔简单业务处理的方法,学习多笔复杂业务的处理,不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从事一项工作,无论该项工作是否枯燥和简单,应有把工作干通干精的决心,避免频繁轮岗使自己对所从事的工作一知半解;加强对行业特点、学校办学宏观和微观环境、机构设置、管理特色、基础信息和人员情况等信息的学习和积累,了解经济业务的发展和变化,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6)提供决策参考

财务人员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最根本的是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最重要的是要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财务人员提供决策参考,是各项素质和各项能力的综合,是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财务人员需要运用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理论、财经法规和实践技能,综合运用财务核算能力、表达和协调能力、分析学校建设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学校建设发展的建议,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当好参谋,以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是一个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需要财务人员坚持不懈地努力。高校财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卿文洁: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改进措施[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第8篇

关键词: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探讨创新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做好农村工作对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新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新时期农村群众对于新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到传统农村管理模式的影响,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要及时对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推进农村财务模式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

一、当前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村各地大多使用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会计委托制、村级会计委派制、双代管管理和村财村管这几种,而由于选用会计人员模式的不相同,使得乡镇政府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很多农村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往往脱离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缺乏弹性,并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高

绝大部分农村的财务会计人员都是通过村主任或者村领导进行任用的,很多都是村领导的亲戚或者其他人员兼任,这些财务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的专业素质较低。而且由于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和村里的领导存在着依附关系,很多管理工作要听命于村干部,无法保持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对于村干部存在的、挪用公款资金等行为无法约束,有的甚至参与其中进行“分赃”,对农村财务的管理能力提升极为不利。

(三)财务公开制度执行不严

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最富有成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推行财务公开来实施民主监督,而在很多农村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并没有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放松了对财务公开管理的要求,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混乱。当有上级政府检查的情况,农村的财务报告则是随意做一些财务内容公开,而且在日常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自觉接受村民们的监督,甚至有敷衍了事、拒绝执行的情况出现,导致了财务公开制度流于形式。

二、创新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积极措施

(一)加强推行农村自主管理财务的模式

当前,我国新农村最重要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会计委托制,依靠的是其他机构人员的财务代为管理,但是这种模式无法针对每个农村的具体情况,无法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因此,在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中要加强推行农村的财务管理自主性,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成本。通过农村的财务进行自主管理,能够针对本农村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村民生活水平进行财务管理,像有的农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有的农村需要购置书本等文化服务,这样农村通过自主管理能够及时解决本村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能够有效弥补国家或者地区政策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减少财务管理的成本。

(二)提升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水平

农村的财务管理队伍通常会有农村的基层干部和财会人员,负责农村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农村财务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较低的情况,进一步提升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水平。

一方面,要彻底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和村干部之间的依附关系。对于毫无真材实料、凭关系走后门的不适合担任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进行清理辞退,加大对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的整顿力度,解决长久以来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傀儡”形象,树立新型的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理念。另一方面,要选拔有能力的、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财务会计知识和会计法律法规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对通过人员颁发会计证书,规范农村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

(三)严格落实新农村财务公开制度

对于新农村的财务公开制度,其最大的作用和职责就在于对农村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因此,要严格落实新农村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对财务的监督。

第一,要严格保证农村财务内容公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农村财务公开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资金的收支预算、财务项目的明细和财政的收支决算,同时对于群众所提出的想要了解和存有疑问的财务事项也要做到详细公布、耐心解释。第二、要严格保证农村财务公开时间的及时性。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来说,公开的时间可以常规公布和不定期公布,常规公布可以按月、季度、年份进行,不定期公布可以在该村出现村干部选举、财务管理人员的更换或者其他重要事项时进行。鼓励村民进行财务监督,对发现存在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要从当前新农村发展状况出发,提高新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新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吴会洋,董振红.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探讨及创新[J]. 科技与管理,2012,02:95-99.

[2]杜国峰. 对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的研究[J]. 商,2012,06:55+52.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129-02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与电子商务等等的冲击,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明显不完全适应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在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方面已捉襟见肘。一方面,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工业经济、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的基础上,而目前全球正大步跨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逐步上升,有的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有形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当代财务管理的手段落后,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势在必行。

针对上述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将以理财环境的变迁为契机,其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将成为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创新

理论基础应建立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重的基础上,既重视有形的物质资本管理,即传统的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又重视无形的知识资本管理,即知识资本的取得、使用以及对知识资本的所有者进行企业剩余分配。在工业经济时代,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如果一个企业的物质资本雄厚,其发展就越有优势。所以在企业里,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就占据统治地位,其利益高于其他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并掌握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扩展了资本的范围,改变了资本的结构。在企业新的资本结构中,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这一变化将引起财务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一)财务目标的变化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上市公司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对非上市公司而言)。这些目标是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但在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应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甚至政府等等,他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企业其经济利益不仅仅归属于股东,而且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例如,债权人、员工、顾客等。如果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仅仅归结为股东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如果我们将企业的财富比做一块蛋糕,这块蛋糕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属于企业契约关系的各方——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等。那么,当企业财富总额一定时,各方的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当企业的财富增加后,各种契约关系人的利益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

(二)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所占主导地位的形成,必然导致企业资产结构的变化。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对象。

(三)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和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一样分担企业的风险,同时也分享企业的税后利润。目前,国内外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对员工进行“红股”的分配,以及一些传统产业对企业经理实行“股票期权制”,这些都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形式。可以预见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财富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地租是农业经济中主要的分配形式,而工业经济中有形资本的多少决定财富分配额的多少。

二、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网络财务

什么是“网络财务”呢?简单地说,网络财务=网络+财务,就是将财务管理功能基于网络或者说使用网络来实现财务管理。

如果把网络和其他管理方法看做各种各样的管理工具,那么网络财务就是将“网络”这种工具和“财务”这种管理方法进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管理技术。如果说,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财务与传统财务相比有什么本质性区别的话,似乎可以用财务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上的拓展来解释。

(一)网络财务突破了财务管理的时间限制

第10篇

摘 要 本文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基本建设 财务管理 对策

一、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基本建设的含义

所谓基本建设,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兴建建筑、购置和安装固定资产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设备购置和勘察、设计、研究实验、征地拆迁、试运转、生产职工培训和建设单位管理工作等。

(二)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由于我国各地的生产力水平不一,在基本建设方面存在的超概算、超投资、超标准的现象屡见不鲜,只有加强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才能提高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

2.我国廉政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在我国基本建设中,屡屡发生一些地方贪污受贿严重,不正当竞争犹存的现象。因此,加强基本建设中的财务监管力度,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透明度,减少违法违纪的发生,促进基本建设的健康发展。

3.强化财务监督的需要。对于任何一个基本建设的投资项目来说,越是投资大,越要加强财务监督。每一个基本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投人运行,每个环节的操作正确与否,都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操作和运行,并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不可分割。可以说,基本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基本建设的财务监督。

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滞后

当前,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办法仍然依据的是1996年制定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1998年《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依据的是财政部2002年修订并施行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2003年《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原来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以及其他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于现代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很多新生事物、新兴因素的出现,致使现代基本建设需要更与时俱进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以及基本建设会计制度。

(二)缺少专业的基本建设财会人员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缺少专职的或专业的财会人员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不同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核算,其大学专业设置较少,专业书籍有限,专业培训几乎空白。一旦项目立项之后,通常是由基本建设单位组建一个临时的基建班子。临时班子的人员大都是从一些单位抽调过来,尤其是财务人员,大多是赶鸭子上架,抽调过来的财务人员不是专业的财务或会计人员出身,不了解基本建设的程序、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造价知识,更缺乏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经验,对基本建设的资金使用,难以做到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项目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不善,监督不力

基建项目单位的财会人员通常很少参与基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一些财会人员甚至连工程招投标以及合同的签定都未参与,同时,在基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财会人员对于基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费用支出的范围,工程价款的结算审核不严格或由于对此类知识的欠缺,致使一些人员钻了管理的漏洞,挪用工程款。

三、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

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作为基建财务管理的依据,健全基建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可谓是加强基建财务管理的前提。但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已有些滞后,不符合新时期我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需要,因此,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和健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做到与时俱进,以让基本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做到有据可依。同时,各级财务部门应根据已出台的基建会计和财务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适合本单位基建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如建立基建支出预算编制制度,建设项目概预算、决算审查制度,资金拨付制度,工程价款结算制度等等。

(二)提高基本建设单位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

针对一些单位缺少专业的基本建设财会人员,导致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不高的现象,应着重加强基本建设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直接力量,其直接掌控着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其不仅要了解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还要熟悉国家关于基本建设所规定的程序和相关的工程知识。了解和掌握项目工程的招投标法与合同法,这是基本建设对财会人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基于此,上级财务部门或者建设单位应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财会人员一律不予采用。并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开展研讨会,着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提高财会人员的理论水平的同时,也注意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另外,加强对外交流,组织相关的财务人员参加学习先进单位的财务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单位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水平。

(三)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力度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不仅包括项目的建设期间的监督管理,还包括项目建设之前的前期管理,这是很多单位容易忽视的环节。项目前期可谓是“源头”,只有抓好了“源头”,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因此,一些单位的财会人员应积极参与基建项目的准备工作,如项目的招投标,投资预算评审与项目立项审批等工作。同时,在项目的建设时期,应做好资金管理,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实行专人、专账、专户的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计划、程序、预算的财务管理办法,做好资金的拨付管理,并实行资金拨付责任制,对每一笔的资金拨付情况实行责任到人机制,以强化财会人员的资金管理责任意识。另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如上级的财务部门或者审计部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务检查,时常到基建工程的现场察看工程进度,及时了解资金的拨付和到位情况,以防止资金的挪用、挤占、截留、转借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

在当前企业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从企业的管理部门到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债权人和投资者,都日益注重企业现金流动情况。企业管理部门需要了解现金流量信息,掌握企业现金流动规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正确作出经营、投资、筹资决策提供依据;债权人和投资者则期望了解企业目前变现能力和现金生成潜力,以推断将来偿付债务和利润分配的能力。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实际上是以现金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1财务管理的实质

资产实质上就是公司在确定一组被使用的资金,这些资金的两个主要来源就是股东权益和负债,而收入和费用就是来解释公司收益是如何产生的,公司通过经营资产就会产生相应的利润,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现金流量。公司净现金流量中的一部分用来回报那些将资本投入公司的投资者,另一部分则留在公司内部,成为所谓的公司融资,用于公司的自我发展。在下一个会计年度里,公司的资源会相应增加,随着公司经营效率的逐步提高,会产生更多的利润和净现金流量,增加的净现金流中的一部分又重新投入到公司中来,这样的良性循环将周而复始。

以上的简短介绍表明,财务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对以下三个基本方面的管理:①公司资产结构就是资产负债表,主要考虑公司的资产组合是否适当;②公司盈利能力即损益表,如何评估公司的盈利性;③公司的现金流量也就是现金流量表,相应的问题有:公司产生的现金流量到底有多少,如何提高净现金流量。

2现金流量表分析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注重对利润的分析。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没有现金流量的概念,企业也不编现金流量表。直到1999年我国才现金流量表准则,从2000年度起,在大型企业开始编制现金流量表。从实践看,直至今天绝大多数企业还不能及时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研究更是滞后,导致企业无法利用现金流量表这一有效工具,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特别是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提高竞争力。

在财务管理中,利用现金流量分析,比利用获利能力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它能够解释获利企业导致终止的原因,解释亏损企业继续生存的原因,解释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管理者改变管理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3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缺陷

(1)营运资本概念存在着缺陷,导致以营运资本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不全面。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流动与非流动的划分是根据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而定。然而,以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作为分类标准已难以正确的反映资产、负债的性质。这种流动与非流动界定上的模糊性导致运用营运资本难以客观地评价企业地财务状况。

(2)营运资本的衡量容易受到可供选择的会计计量和成本分摊方法的影响。由于会计上对同一经济业务的处理可能存在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而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营运资本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管理当局可以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来修饰财务报告。

(3)营运资本对财务状况的预测能力不足。营运资本预测能力的不足已获得某些实证分析证明。有关研究分析指出: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前五年中,以营运资本及其有关指标预测能力不如现金债务比。

(4)营运资本有掩盖企业财务问题的不良作用。企业大量赊购、现购存货,营运资本总额并未发生变化,但由于存货大量增加、现金减少,企业财务状况有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营运资本的减少,并不一定伴随企业现金的减少,但企业偿付能力一定下降。

4现金流量表的优点

(1)现金含义明确、容易理解、不易产生混乱。现金等价物是指短期流动性高的投资,它们必须能够轻易地转化为已知金额的现金,即将到期,不会由于利率变动而出现价值变动的重大风险。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原定期等于或短于三个月的投资才被视为现金等价物。因此,报表使用者能清晰地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2)现金更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和变现能力。由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可随时作为支付手段,偿还到期债务,因此,现金流量表能为债权人提供企业真实偿债能力的信息,更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地决策。

(3)可以通过当期现金流量信息确定企业的收益质量。企业的会计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计算得到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并未实际收现的收入,通过现金流量表中当期营业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投资现金的流入、流出等信息资料,可以了解企业利润中有多少已真正实现、有多少尚未实际收现,确定企业收益的质量,评价企业目前真实的财务状况。

(4)可以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通过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了解企业在财务困难时期的适应能力、融资能力。

5现金流量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目的是生存、发展、获利。只有生存才能获利,在现代竞争条件下,只有发展才能够生存,维持原状的简单生存是不可取的,发展成为所有企业的必由之路。财务管理认为,企业发展集中表现为收入的扩大,实现收入扩大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地筹集发展所需的资金,维持现金流量的流入流出平衡,而不争一时的获利。企业有盈利但没有正的现金净流量,即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企业也不能生存。日本著名八佰伴企业集团一夜之间的倒闭,究其原因就在于资金周转的困难。由此看来,过去人们认为一个企业只有亏损才会倒闭的想法是错误的。虽然企业暂时亏损但如果企业现金流入能够保证企业现金流出的需要,企业依然能够维持生存甚至发展。可见,维持现金流量的流入流出平衡,其意义远大于企业的盈利。现金流量的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远大于盈利分析。

6现金流量表的现实意义

通过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评估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整体情况,说明企业的现金从哪里来,又运用到哪里去。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股利的能力、自我创造先进的能力等,便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

将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分析,可以评价净利润的质量。企业获利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具有一定的现金能力。但是,企业一定期间内获得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真正具有偿债能力或支付能力,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企业的损益表上反映的利润很可观,但企业却面临着财务困难,没有现金支付到期的债务;也有一些企业的损益表上反映的经营成果并不可观,但企业却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为基础,遵循配比原则。而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综合地反映出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报表。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评价净利润的质量。

第12篇

如何正确处理财务、会计、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历来是我国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而综观我国现有的文献资料和价值管理学科体系,均将财务、会计、审计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很少甚至没有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剖析,导致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财、会、审运行机制理论的孤立。根据系统理论,三者均为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现实要求理论界在研究三者差异的同时,应加强协同效应的研究,实现1+1+1>3的效应,解决三者长期混淆不清的状态,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一、目前三者关系研究现状

目前,人们对财务与会计以及会计与审计关系的研究较多,出现了大会计、大财务、财务与会计并列、审计与会计独立、审计是会计的组成部分等观点,而把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则较少,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唐国平(2000)指出现代会计经历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如统计学等)的分化瓦解,也经历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如信息学,系统控制学等)的整合。未来会计学科的发展将形成由信息会计学(会计学)、微观控制会计学(财务学)和宏观控制会计学(审计学)三分天下的局面。信息会计学其目标是研究会计实体如何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微观控制会计学其特点是以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信息,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宏观控制会计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如何通过控制会计信息的质量来达到维护资本市场正常秩序的目标。这种观点指出了未来会计学科的构成,但对三者之间的联系则解释得不够清晰。

陈良华教授(2002)从价值管理角度来解释会计概念和重构会计理论结构。他提出了泛会计概念,认为泛会计的内容包括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管理控制的部分内容,战略管理中的价值分析,成本管理和统计的部分内容。但该文似乎有一种把会计概念无限扩大的危险。按照泛会计的观点,所有的管理都属于价值管理,“销售、市场、财务、生产管理均是围绕实现价值战略支撑的职能活动,价值管理除了财务管理外,还需要几乎企业所有部门管理活动来支撑”,都属于泛会计的内涵。这种把会计无限扩大的做法笔者认为不仅不是对会计学科的发展,而且有可能会丧失会计本身的灵魂。

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协会1982年曾组成专门研究工作组,对财务、会计、审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全新的会计概念:(1)对实际业务事项用货币形式进行分类和记录;(2)为了对一个时期的业绩或某一指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对这些业务事项体现的结果加以表述和说明;(3)对各种备选的计划方案引起未来的活动,用货币形式进行预测。认为在会计这个大概念中,应包括管理会计和审计两个部分,除审计外,一切会计都属于管理会计,都具有控制职能。同样该组织也未能揭示财务、会计、审计三者之间原本存在的紧密联系。

二、财务、会计、审计:价值管理的三大支柱

实际上,财务、会计、审计虽然产生的时间不同,但它们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价值增值,在现代企业中缺一不可,是企业价值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财务:价值管理的决策系统

在世纪之交,财务管理作为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与角落。但不同的人对财务管理有不同的认识,有人从资金运动的角度,把财务管理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和分配管理;有的则从财务管理循环的角度,把财务管理分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阶段;还有的甚至从财务要素的角度,把财务管理分为现金流转管理、资产管理、资本管理和收益管理。

本文拟从决策理论的角度把财务管理界定为企业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财务决策的过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强调,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充满了整个管理过程。财务管理就是财务决策。财务扮演消费信息的重要角色,会计、审计扮演着提供信息的角色,财务与会计、审计是价值管理过程中相互依存的环节,离开财务决策,会计、审计信息将毫无价值。反之,离开会计、审计所提供的信息,财务决策将无所适从。

财务决策是企业价值管理的基础,离开了财务决策企业也就不可能存在并发展。其主要职能是把信息转化为行动方案并下达到执行者,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利用信息作出决策并下达行动方案的问题。其价值的增加源于管理者制定的每一项正确的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所以,很难想象没有财务决策的价值管理系统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

价值管理系统中的决策职能主要体现在:(1)以资本成本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条件的筹资决策;(2)以净现金流量最大化为条件的投资决策;(3)以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为条件的营运决策;(4)以价值分配最优化为条件的价值分配决策。

一个典型的财务决策过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研究现状,判断改变的必要。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会计、审计系统及其他渠道反映的信息,找出企业需要改变的理由。(2)明确企业目标,即将要采取的措施应符合哪些要求,必须达到哪些效果,如企业作出筹资决策,就需要明确筹资的数量等要求。(3)拟定财务方案。决策的本质就是选择,而要进行正确的选择,就必须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如通过何种渠道来筹集资金等。(4)财务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要进行选择,首先要了解各种方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要确定能够产生综合优势的实施方案,而且要准备好环境发生预料到的变化时可以启用的备选方案,如采用借款还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因此,财务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正确的财务决策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前提和基础,价值管理离不开财务决策,财务决策离不开会计、审计提供的各种信息。

(二)会计:价值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

关于会计的本质,理论界已有很多争论,如马克思的“价值反映控制论”,韦伯的“理性核算和调节论”,霍斯金与迈克夫的“经济书写论”,桑尔的“契约关系论”。在国内主要有杨纪婉、阎达五为代表的“管理活动论”,葛家澍为代表的“信息系统论”以及杨时展为代表的“控制系统论”。

实际上,会计自产生以来就是为管理服务的。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会计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杨纪婉、阎达五,1980)。这种活动从形式上看,它主要是产出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但本质是为了管理或控制,但是为了管理或控制并不等于管理或控制。如果把会计直接定义为管理活动,那统计是不是管理活动呢?会计的直接目的是提供信息,提供企业单位过去的信息,现在的信息,未来的信息,综合的信息以及分解的信息,其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决策,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我们可以把会计的根本目的定义为管理活动,但直接目的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是财务决策不可缺少的一环。离开了会计,财务决策将无处下手,决策的科学性和有用性值得怀疑。因此会计是价值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支持企业作出正确决策。

(三)审计:价值管理的信息保障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审计本质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4种:(1)查账论,审计就是审核会计账目,就是查账;(2)方法过程论,审计是为了查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陈述,结论)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定与这种认定有关的证据,并将其结果传递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AAA,1972);(3)经济监督论,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4)经济控制论,审计是经授权的人员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搜集相关的可靠证据,按照确定的标准,对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向有关方面提出报告,促进宏观管理的经济控制系统(萧英达,2000)。

从以上审计本质的几种观点可以看出,审计实质上是通过一定的程序与方法而提供鉴证稽核信息的过程。通过审计,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利于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所以把审计看作是价值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保障系统更合乎情理。因为传统的财务审计就是直接通过对财务账目的审计,反映会计报表所反映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的,目的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经验证的真实信息。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执行的是合法、合规性审计以及管理审计。所以,笔者认为合法合规审查的职能应由日常财务会计在搜集处理信息时执行,内部审计职能应把重点转向以管理审计为主,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其中:经济性反映是否节约或超支;效率性反映是否获利以及获利的频率;效果性反映实际所得与预计所得的比较。通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能够提供相应的信息,协助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实现企业目标,是价值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因此,审计的实际功能是信息保障,通过审计可以获得真实信息,是正确决策的基础,是价值管理中的信息保障环节,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中更是离不开审计的信息保障功能。

通过以上对财务、会计、审计在价值管理系统中作用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财务、会计、审计的关系,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