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0:5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跨境电商的风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国进境有害生物截获种次年均增长26.8%,累计截获外来有害生物8945种。仅2015年,检验检疫部门就在全国各口岸截获有害生物5958种104.3万种次,同比分别增长9.21%和29.7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各地区的密切交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业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商务活动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电子化发展。箭毒蛙、蜘蛛、多肉植物种、印度大麻活的蜥蜴、活的毒蛇等,都是近年来各地检验检疫部门从旅邮检口岸中截获的违法违规动植物及其产品。查出的只是冰山一角,疫情隐患大,检验检疫部门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完善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把好国门,保障生物安全。
1.旅邮检动植物检验检疫困境与优势
近年来,跨境电商在江门口岸也得到迅猛发展,目前进境贸易方式主要为B2C模式(也包含了个人代购C2C模式),随着开放二胎政策的施行,跨境电商入境乳制品增长迅速。2016年江门口岸经跨境电商入境的商品约587.87万件,同比增长73.05%,其中,乳制品约344万件,同比增长225.9%,占商品总数的58.52%。跨境电商入境乳制品多由国内消费者通过国外代购或网站购买等方式获得,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居多,2016年共入境287.9万件,同比增长235.5%,占乳制品总数的83.7%。
2.风险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政策分析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对跨境电商入境乳制品监管工作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2.1质量安全风险
乳制品作为敏感食品,其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关注。曾经中国乳业频发的不安全事件让很多消费者十年怕井绳,近期发生的“恒天然”等事件也让境外乳制品安全问题逐渐显露。跨境电商兴起后,其电子化及便捷性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电商网站、海外代购等行业日渐兴起,如何在跨境电商小额、多单、快速等特点的冲击下保障进境乳制品质量安全是对传统的进境乳制品监管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1.2疫情疫病风险
部分进境乳制品存在动植物疫情疫病传播风险,应当实行检疫。跨境电商兴起后,贸易的广度、速度、灵活度大大提升,乳制品传播动植物疫情疫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2 .3有意规避检验检疫监管风险
跨境电商经营呈现模式多(直邮进口、保税进口等,江门口岸目前仅有B2C模式)、批次多、数量少甚至单件、面向个体消费者、交易频次高、流转环节少等灵活特性,有不少商家利用这些特性,有意规避检验检疫监管。例如,在监管中不时会发现存在某时间段来自某一品牌乳制品不同收货人但地址或联系方式相同的情况,因而不排除个别国内收货人利用跨境电商通过各种模式有意规避检验检疫监管进口乳制品的情况。
除目前的B2C模式,跨境电商还有B2B、B2B2C等多种模式,随着江门跨境电商业务迅猛发展,跨境电商多种模式并存的可能性极大。与单纯的B2C模式相比,B2B、B2B2C等模式还存在乳制品整批入境、集中存放的情况,涉及到备案管理、分类管理等多个检验检疫监管环节,必要时还需进行抽样检测,上述各种潜在风险及影响因素也会更加地突出,还会产生违法犯罪风险及检验不确定度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等潜在风险。
3.风险应对
3.1加强监管模式改革创新,既要“放得快”又要“把得住”
在发展跨境电商方面,江门局主动作为、迅速落实、改革创新、多管齐下,会同江门海关在江门口岸成功建成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一机双屏双控’模式,实现口岸检关“三互”融合,在“放得快”的同时,新模式创造性地实施了查验现场“一机双屏双控”,通过“审单布控”和“审图布控”两道关口,实现进出境邮快件贸易批的100%监管,实现“把得住”。
3.2加强对跨境电商进境乳制品监管中的风险信息收集
针对B2C、C2C模式特点及相关监管要求,江门局及时掌握境外乳制品风险预警及疫情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及研判,结合产品特性、来源国家或地区等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类别,对涉及相关国家、品牌、批次、种类的乳制品有针对性地加强检疫监管,并根据调研计划随机对跨境电商入境乳制品进行抽查,对所抽查乳制品的产地、厂商、品牌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与国家认监委公布的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进行比对,供年度汇总分析用。
3.3加强风险监测能力建设
随着江门跨境电商业务迅猛发展,也对风险监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江门局通过内部交流培训、相关文件学习研究等方式加强对口岸一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口岸一线检验检疫监管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及对相关风险预警、疫情信息的掌握水平,同时加强对跨境电商入境乳制品监管模式、风险评估、研判等研究力度,从各方面提高风险监测能力。
4.风险管理建议措施
4.1尽快明确跨境电商进口乳制品的检验检疫监管要求
跨境网购把国外食品以较低门槛引进中国市场,但食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安全涉及国家的生物安全和消费者的生命健康,而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涉及安全卫生项目的,不会因为贸易方式不一样而有所不同,所以检验检疫监管也不应该有所放松。
2015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了《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将新《食品安全法》中对进口食品监管的机制架构,嫁接到网购保税电商模式中。然而,针对直邮模式,在多部委联合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正面清单”中,对进口配方奶粉实施注册制的规定,到2018年才生效,目前还没有其他较为明确的检验检疫监管依据。
4.2进一步探索完善风险管控模式
进一步探索完善有效的跨境电商入境乳制品检验检疫风险管控模式,树立风险管控工作新理念,建立更具操作性的工作制度,实现从“管产品”到“管风险”、从“事中监管”到“事前备案”和“事后风险监测”的转变。对跨境电商企业在强化备案管理的同时推行信用管理,若在监督抽查中发现有不合格情况,在暂停进口、销售的同时,对企业进行信用扣分、加严监管等措施;强化监管系统中的风险评估布控概念,并涵盖跨境电商入境的各种模式,设风险信息提示列表,列明包括该产品备案信息、跨境电商企业信用情况、该类别乳制品风险等级、国家预警信息等内容,为一线检验检疫人员提供更直观更全面的信息并确立不同的放行模式。
4.3进一步建立完善信息化系统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系统,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通过信息化系统以实现快速放行、信息化监管、风险分析,提高工作效率,满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等待、快通关”的要求;通过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向消费者、跨境电商经营主体、监管部门发出相关预警,保护消费者权益,降低跨境电商的质量安全风险,提升检验检疫服务效能。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应以信息化系统实现经营主体和商品质量信息数字化功能;以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系统为依托,按照“源头可追溯、过程可监控、流向可追踪”原则建立质量安全信息流;按照“前端开放、中间可控、后续抽检”原则建立质量安全监管流。
4.4拓宽宣贯渠道,落实主体责任。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大多数主体,一般不会主动了解相关的政策和相关专业知识,要落实进境乳制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关键还得依靠政策及相关知识的有效宣传。目前,政策的宣传渠道、范围有限,进境乳制品监管政策、知识的匮乏也是当前跨境电商企业经营、在线服务人员服务以及网购消费者购买跨境网购食品时的显著问题。
一、我国出口商广泛使用电汇结算的原因和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时代来临,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B2B、B2C贸易形式成为外贸交易的主体形式,国际贸易进入到一个新纪元。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也发生了巨大变革,除了大型成套机械电子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外,中小企业甚至自然人利用互联网的跨境电商形式正在逐渐成为其他种类产品的出口“主力军”。而相当比例的跨境电商交易都采用跨境电汇的方式来完成货款的结算。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出口14.14万亿元人民币;而跨境电子商务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跨境出易规模达4.49万亿元,跨境电商出易额就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31%。伴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跨境电汇结算方式在国际结算业务的比重也迅速提高,成为我国中小出口商贸易结算的主要形式。
近两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的飞速发展,显著对冲了我国传统出口业务增长减缓的趋势,成为我国中小外贸出口商的主要形式。现实业务中,出口商广泛使用电汇结算的原因,除了其结算的速度快、手续简便、费用较低外,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电汇业务是中小出口商普遍使用的国际结算方式。
(一)国内出口商竞争激烈的结果。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市场的需求下降明显,而我国出口产品种类大多集中在产能过剩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附加价值比较低,又面临着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汇率上升等不利因素,出口商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降低进口商的进口成本,纷纷采取结算时间快、费用低的电汇方式来吸引进口商。一般来说,同样的结算金额,银行信用证业务费用能高出电汇业务费用的7―10倍。
(二)第三方跨境电汇支付平台服务质量好。伴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很多银行以外的第三方跨境电汇支付平台服务商来提供更为快捷和方便的跨境电汇业务,例如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速汇通(MoneyGram)、PayPal等。这些第三方跨境电汇支付平台不需要开立银行账户、没有中间行费用、钞汇同价,通常1万美元以下业务不需提供外汇监管部门审批文件,汇款在15 分钟之内就可以汇到;而普通银行境外汇款则需要开立银行账户、经常出现中间行费用、钞转汇手续费接近25%、3至7天才能到账。
(三)中小外贸出口商信用证项下制单能力不强。我国中小外贸出口商数量达到数十万之多,主要集中在出口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方面,平均每年的出口价值占我国整体出口总额的25%左右。中小出口商缺少专业规范的外贸出口业务训练,在信用证项下制单业务上存在较多的缺点,常常形成不符点而增加收款成本。因此,中小出口商也愿意选择手续简便的汇款业务结算。
1.使用传统银行电汇业务。出口商利用传统银行T/T业务收取货款,根据汇款时间与发货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包括装运前T/T、到货后T/T、装运后见提单传真件T/T三种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出口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对进口方不利的装运前T/T在业务中较少使用;而装运后见提单传真件T/T,或者30%前T/T+70%后T/T等进出口商的风险分担比较均衡的电汇方式在实际业务中最经常使用。
2.使用新兴的第三方跨境电汇平台业务。跨境电汇平台业务是进口商将货款先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保管,然后出口商凭身份证明、取款密码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我国国内设立的代办机构网点来领取电汇款项。此种国际快汇业务资金在十几分钟内就能到账,无需银行账户,手续费由汇款人一方承担,外汇管制手续松,很受出口商欢迎。因其到款快,业务中选择在货物装运前、货到后、装运后见提单传真件电汇都比较便捷。例如,西联汇款平台拥有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电子汇兑金融网络,网点遍布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和等多家地方性商业银行是西联汇款在我国的代办机构,我国出口商可以到这些银行网点办理西联汇款业务。
二、出口商使用银行传统电汇收款方式的风险分析
(一)案情介绍
2013年广州五金出口商A公司以FOB价格术语向印度进口商B公司出口五金工具6万美元,采用装运后见B/L传真件T/T方式支付货款。印度进口商B公司指定由印度承运人C公司负责运送货物,广州A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按期发货,并及时传真B/L复印件给印度B公司。但是,2013年印度国内经济创十年内的新低,印度B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一直拖延电汇货款,并要求广州A公司给予降价渡过难关,双方往来函电沟通数次无果。A公司联系承运人C公司要求退运货物遭拒。根据印度法律规定,如果货物到港后进口商不付款提货,货物最多可以在海关仓库存管30天,若30天后进口商未清关提货且也未向海关提出延期清关申请的话,海关有权拍卖货物;而如果出口商想退运货物,必须要出具进口商签署的无异议证明信等文件原件。广州A公司考虑到退运难、滞港费增长等情况,并人民币汇率尚升值中,应尽快收回货款降低损失,最终同意印度B公司降价要求,方得到对方电汇付款。
(二)案例中相关风险分析
1.价格术语选择不当形成进口商与承运人串通的风险。本案例中因采用先发货后电汇付款的方式,同时又选择由进口商指定承运人的价格术语成交,进口商势必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承运人,为进口商与承运人串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出口商发运货物后,进出口双方一旦发生矛盾,承运人极易不配合出口商控制和处置货物,就有可能导致出口商钱货两空。即使是承运人配合出口商保全货物,往往也会要求出口商先行垫付目的港堆放费、仓库费、装卸费、退运运费等相关的高额费用后才能办理。
关于选择电汇结算方式的合同,出口商应坚持使用海运方式运送货物,并力争使用出口商负责办理整个运输手续的价格术语来降低风险程度并方便在风险发生时控制损失扩大,如CFR、CIF等。利用“海运+出口商指定承运人”的组合搭配,出口商可以充分发挥海运提单的物权凭证作用,将提单做成指示性抬头,约束进口商付款,并指定与自己关系较好的承运人或货代来承担货物的国际运输,能够对货物的运输状态实现良好的实时跟踪,以防进口商和承运人相互串通勾结导致钱货两空的结果,同时也方便委托货代处理货物在目的港的滞留、返运等意外情况。
(四)出口商应收妥货款后再指示承运人电放货物
在实际业务中,“装运后见提单传真件T/T+电放提单”方式使用比较常见,特别是在近洋运输和老客户的交易中使用较多。如果出口商过早指示承运人同意电放货物,将可能造成进口商凭提单传真件提货后不再电汇货款或要求降价支付的风险。因此,出口商应在确定收妥进口商电汇的货款后,再指示承运人电放货物,以避免货物损失。具体做法是:出口商在给客户发送提单传真件要求对方电汇货款时,不要直接提供提单的彩色扫描件,而是遮盖掉提单号、集装箱货柜号等重要信息,复印后再传真给进口商,这样既可以让进口商了解货物已经顺利运出,又可以防止其利用提单复印件提货。当收到银行的电汇到账通知单或从第三方跨境电汇平台的代办机构提取汇款后,出口商再致电指示承运人可以电放货物。
(五)出口商应注意做好目的地货物的处理
货物运抵目的港以后,为避免进口商故意拖延付款时间、不办理进口清关手续、进口国海关拍卖滞留货物的现象出现,出口商要密切关注货物抵达目的地后的进展状况,在缮制提单时最好做成指示提单,确保货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发生进口商不支付货款或不清关的情况时,能够保证货代要及时按照我方指示做好货物的转运、回运或转售等后续工作;也确保在发生进口商不出具拒收货物证明文件时,出口商可以凭借目的港船代手中的关于进口商不付款赎单的函电、相关提货凭证及要求回运的函电委托目的港船代直接向进口国港口海关提出退运要求,并办理相关手续。
(六)出口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服务规避风险
出口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服务规避风险属于事先防范和事后索赔的防范措施。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出口商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和进口商资信调查服务。出口商可以利用这两项服务,委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调查进口商的资信,评估进口商的信用等级和信用额度,并投保信用保险。一旦进口商恶意违约,不支付货款,出口商可以将70%-80%的损失转嫁给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担,获得相应的赔偿。
(七)利用技术手段规避汇率风险
为防范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汇率风险,进出口商在电汇结算方式中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来应对汇率风险。首先,出口商在交易磋商和报价阶段,就要考虑到结算货币的汇率波动风险,结合报价时间和支付时间之间的间隔长短,将结算货币的未来波动趋势考虑进去,通过适当提高或压低货物报价来抵消外汇风险。其次,在合同履行阶段,进出口双方还可以通过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动来进行预测判断,在保证不改变货权风险的情况下,灵活调整支付或收取货款的时间,降低汇率变化引起的本币价值波动;例如,当结算货币呈下跌趋势的时候,进口商需要将支付日期尽可能延后;反之,当结算货币呈上升趋势的时候,则需要缩短支付日期。此外,对于金额较大的交易,可以事先在合同中约定货币的兑换比率来固定汇率,规避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苏宗祥;徐捷.国际结算(第五版)[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11.
[2]张文敬;张一欣.实例分析商业信用付款条件下易于忽略的卖方风险[J]. 对外经贸实务,2016,03:73-75.
[3] 陈晓梅.从两则案例探讨出口企业电汇收余款的风险及其防范[J],对外经贸实务,2013,07:75-77.
关键词:跨境电商;结构;成本
的出现使得各国的贸易活动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辽宁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港口省份,近年来跨境电商已经成为辽宁省贸易往来活动的重要内容。再加之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大连片区、营口片区的相继揭牌成立,跨境电商为辽宁省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容小觑。但是在,2020年至今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规模波动不断、其面临的出口风险也正在逐渐提升。因此本文将以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现状为研究起点,逐一讨论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拟通过本文的研究梳理疫情背景下辽宁省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为其日后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与建议,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日后学者关于此方向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一、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现状
1.出口规模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跨境电商这一新兴的出口方式成为辽宁省出口贸易的全新增长点。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7年4月后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大连片区相继揭牌成立,至此辽宁省跨境电商企业掌握了更多的政策优势与资源优势,再加之营商环境的逐步优化,辽宁省跨境电商发展可谓是机遇良多。据沈阳海关对外披露的数据信息显示,2020年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共计26.4亿元、同比上一年下降了16.9%,在2020年,各国的出口贸易活动受到疫情限制,辽宁省的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同样也受到了一定的疫情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辽宁省全面跨境电商出口规模整体呈现出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势态,2020年第一二季度跨境电商出口规模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70%之多,而在三四季度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出现了小规模的反弹回升,其原因主要在于辽宁省纺织服装业在东北属于发展较好的地区,疫情背景下医用口罩、防护服等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2020年第三四季度辽宁省凭借着医护用品的跨境电商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拉回了跨境电商出口额大幅度下降趋势。整体来看,2018年至2020年三年时间里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规模整体领先于东北地区的其他两个省份,2018年至2019年期间跨境电商出口规模的增长率在东北地区、乃至是全国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即使是2020年在的影响下,辽宁省跨境电商全年出口规模也未出现大幅度的下跌。由此可见,未来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数据来源:沈阳海关2.出口商品结构辽宁省是我国东北地区农产品和纺织产品出口的重要地区,农产品和纺织产品也同样是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的重要品类。据沈阳海关披露的数据内容显示,2020年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农产品9.8亿元、同比上一年下降了25.8%、占全部跨境电商出口金额的37.1%,农业是辽宁省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农产品出口同样也是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的重要内容。除农产品以外,2020年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纺织产品11.4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8%、占全部跨境电商出口金额的43.2%,基于疫情背景及辽宁省纺织产业的优势,纺织产品俨然已经成为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的第一大品类,2020年受到影响,全球对于防疫用品的需求量暴增,2020年下半年辽宁省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出口了大量的防护用品。另外,2020年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制造业产品3.7亿元、同比上一年下降了5.2%、占全部跨境电商出口金额的14.0%。最后,2020年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2亿元、同比上一年下降了10.6%、占全部跨境电商出口金额的4.5%,以大连高新产业园区为例,疫情背景下大连高新技术公司业务难以发展,在巨大的业务压力下人力成本等相关支出使得诸多高新技术公司入不敷出、与之相对的高新技术产品跨境出口份额也随之大幅度下降。总体来看,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主要以农产品和纺织产品为主,初级的低附加值产品占据了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的大部分比重,而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跨境电商出口份额则相对较小。这一情况一方面将会降低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过程中的风险。进而影响整体的出口利润水平。数据来源:沈阳海关3.出口国家和地区辽宁省凭借着区位及交通优势,其主要的跨境电商出口国家为日本和韩国两国。同时再加之同为亚洲地区国家,无论是在人文、审美,还是在饮食习惯上,我国与日、韩两国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据沈阳海关对外公布的数据信息显示,2020年辽宁省跨境电商向日本出口9.6亿元商品、同比上一年下降了12.7%、占全部跨境电商出口金额的36.4%,向韩国出口11.3亿元商品、同比上一年下降了21.5%、占全部跨境电商出口金额的42.8%。而其余的则分别出口至美国、英国、俄罗斯、东盟等国家地区,辽宁省对于上述国家地区的跨境电商出口金额均未超过1亿元。由此看来,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国家主要以日本和韩国两国为主,以美国、英国等国家为辅,整体出口市场结构较为单一,对于亚洲国家地区的跨境电商出口比重较大。这将会直接影响辽宁省跨境电商的出口市场布局,同时还可能会限制后续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地区的拓展。
二、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现存问题
1.出口规模波动频繁受到影响,辽宁省绝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在2020年初经历了近3个月的停工停产,据辽宁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规模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80%之多,为辽宁省跨境电商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辽宁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停工停产使得其生产进度难以达标,更无法谈及按期如约交付海外商品订单货物。另一方面,疫情原因下各国的贸易政策变化不断,在进行跨境电商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受到不可抗力风险因素得到影响过大。以2020年辽宁省海大农产品出口贸易公司的案例为例,2020年7月大连市疫情出现反弹,随后海大农产品出口的日韩两国经销商均暂停了从海大农产品的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后续又因疫情原因不得不被迫终止了订单合同。同时从辽宁省2020年各季度的跨境电商出口规模数据来看,其也同样呈现出了频繁的波动情况。2.出口结构失衡当前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纺织产品两个类目上,二者的跨境电商出口比重占全部出口金额的80%以上,出口结构单一的现象十分明显。这一情况不仅将会影响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商品结构的均衡发展,同时也将会制约辽宁省跨境电商行业的整体经济收益,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单一的出口结构将为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样以2020年7月大连疫情为例,这次疫情的反弹主要来源于大连某水产品加工企业,在这一事件的影响下2020年辽宁省第三季度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规模下降九成,同期辽宁省总体跨境电商出口规模下降60%以上。农产品作为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的主要品类之一,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规模的下降将直接作用于辽宁省整体的跨境电商出口发展。3.出口检疫成本提升,各国对于进口商品的检疫标准不断提升,与之相对的,无论是传统出口贸易形式、还是跨境电商出口形式的出口检疫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苛。据辽宁省商务部门对外披露的数据信息显示,2020年全年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平均提高了12.7%的出口成本,其中80%以上的增幅成本来源于跨境电商出口产品的检疫环节。产品生产过程中、产成后、跨境出口前企业都需要进行数次产品的核算抽检,以此降低跨境电商出口产品的安全风险。受疫情影响,辽宁省各地区基于其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的疫情出口检疫标准,要求企业需要自主进行更多维度的产品安全性检验,其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跨境电商出口产品的检疫成本。这一情况不仅将会极大地提升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将会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进而限制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的长远发展。4.中小规模企业难发展正如前文所述,的出现使得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检疫成本不断提升,同时疫情下诸多中小规模企业的业务收入受限,这便使得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难以承受用工成本、检疫成本等相关费用。其中中小规模企业作为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小规模企业本就在资金流动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再加之出口成本的提升,长此以往使得诸多辽宁省的中小规模跨境电商企业的经营发展难以维系。同时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小规模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不断提升,基于此辽宁省内地区的银行对于中小规模企业的贷款申请审核愈发严苛,中小规模企业难以从银行渠道获得融资贷款的现象十分常见,无法获取银行等正规渠道的融资贷款已经成为辽宁省中小规模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常态。甚至有部分中小规模企业不得已寻求民间借贷机构进行融资贷款,其虽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但后续高额的利息费用同样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整体来看,疫情背景下出口成本提升以及融资
三、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对策分析
1.加强国际贸易合作的出现使得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有了诸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规模的波动也十分频繁,疫情的反复将会直接影响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发展。对此,辽宁省跨境电商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以此逐渐降低疫情背景下辽宁省跨境电商在出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首先,辽宁省政府需要针对跨境电商企业开设相应的对口资源合作,通过引进海外专项投资、提供相应的政府订单等方式来强化与海外国家的合作,以此通过合作上的便利条件来弱化对方国家对辽宁省跨境电商的贸易壁垒风险。其次,辽宁省跨境电商还可以尝试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的方式来强化国际合作,在平台内汇聚辽宁省内跨境电商企业的优势产品及综合优势,通过部分同质化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联合来加强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商品的整体竞争力,并以更加优惠的价格完成对部分重点合作国家的贸易合作,进而弱化对跨境电商出口规模的影响。2.优化跨境出口结构当前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产品的品类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业及纺织业的低附加值产品。对此,辽宁省跨境电商企业需要对出口品类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跨境出口品类的均衡发展,以此抵御的不确定风险。一方面,辽宁省政府需要加强对高新技术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制造业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引导,通过为此类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来鼓励其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跨境出口,同时辽宁省政府还需要定期对省内的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商品结构进行梳理分析,对于一些跨境电商出口规模较大的出口品类进行相应的管控和出口限制,以此通过半强制性的措施来均衡跨境出口品类结构,避免出现“将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情况。另一方面,辽宁省跨境电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出口结构的认知,农产品和纺织产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大力创新高附加值产品,例如水果罐头、蔬菜干、果酱、丝绸服饰等国际上热销的中高端产品,而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则需要进一步扩大其出口规模,进而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自身优化调整来优化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品类结构、推动疫情背景下辽宁省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3.推动检疫支持政策落实的出现极大地增加了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检疫成本,其不仅使得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辽宁省地区跨境电商出口的整体发展。针对这一情况,辽宁省政府可以尝试推出相应的检疫支持政策。例如可以在大连、沈阳、营口三个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城市开设统一的跨境电商出口产品检疫站,同时政府需要定期对检疫站进行资金补贴来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此举一方面降低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检疫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企业的跨境电商出口积极性。或者辽宁省政府也可以针对一些符合跨境电商出口资质的、贡献较大的出口企业进行出口检疫的专项补贴,通过点对点的直接资金补助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部分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检疫环节的监管。总体来看,实行区域内跨境电商出口产品的统一检验,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区域内跨境电商出口产品的检疫效率、检疫效果,同时还能够极大地降低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检疫成本,缓解其经营压力、推动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不断发展。4.加强对中小规模企业的资金帮扶中小规模企业是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发展的主力军,中小规模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发展与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针对当前疫情背景下辽宁省中小规模跨境电商出口企业难发展的现状,辽宁省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规模企业的资金帮扶。一方面需要在保证省内税收稳定的情况下对中小规模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进行一定的税收减免,以此降低中小规模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税负压力,或是开设更高限度的出口退税政策。另一方面则需要引导省内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引导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对中小规模跨境电商企业的信贷门槛、调低贷款利率,以此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助力省内中小规模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发展,进而实现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的全方位良性发展。
四、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出口贸易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汇方式。其中跨境电商作为出口贸易的新方式新途径,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目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辽宁省是东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本文从出口规模、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成本以及中小规模企业发展四个角度对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四点对策建议: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优化跨境出口结构、推动检疫支持政策落实、加强对中小规模企业的资金帮扶。疫情背景下,无接触、纯线上的电商逐渐成为了人们依赖的消费方式,跨境电商出口在这一背景下或将会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谨以此梳理疫情下辽宁省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现状、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日后学者关于此方向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叶雨寒,高强.后疫情时代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21(06):24-26+30.
[2]贺红,刘雨菲.聚焦跨境电商促进外贸稳增长[N].中国国门时报,2021-05-26(003).
[3]王晓红,夏友仁,梅冠群,梁鹏,郭霞,李蕊.基于全链路跨境电商的数字化新外贸研究———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例[J].全球化,2021(03):35-54+135.
[4]翁瑾.对中小微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及应对———以镇江市为例[J].中国市场,2021(14):186-187.
[5]王昭君,肖萍.疫情影响下我国跨境电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5):28-30.
[6]王宇佳.后疫情期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策略分析———基于GBDT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21(09):80-82.
中图分类号:F83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051-02
一、研究背景
(一)跨境网上交易背景: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接受,不少企业通过开展了跨境网上交易并获得收益目前相对于正规传统外贸而言,跨境网上交易还仅仅处于一个萌芽阶段,并开始逐步蓬勃发展,在未来将有可能创造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但由于中小微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风险大,缺少足够的抵押品或担保,在融资过程中融资难,因此融资成了跨境网上交易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阿里小贷背景:
阿里小贷是小额网络信贷的金融试验产物,是以中小网商为主要客户群体,以网络电子商务发生痕迹为信用数据来源,整合网络优势的一种金融模式。阿里小贷为促进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融资的基石,网络贷款其独特的优势通过阿里小贷得以验,但是其所面临的互联网金融共有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内部机制隐藏着的风险,风险防控体系存在的各种不足,等等都急需改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首先,本论文从选题背景出发,首先介绍了跨境网上在线交易背景下的外贸电子商务和阿里小贷的现状及发展。
其次,本文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利用比较分析法,对阿里小贷的产品体系、融资方式、风险控制做了详细分析,为后面提出的风险防控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最后,本文通过研究阿里小贷在小额贷款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具有可行性的风险防控和监管措施,提高阿里小贷服务于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的水平,带动我国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小贷为促进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融资的基石,网络贷款其独特的优势通过阿里小贷得以验,但是其所面临的互联网金融共有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在风险严重的情况下,迫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阿里小贷更好地促进额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阿里小贷分析
阿里小贷业务模式和流程
(一)产品体系:
阿里小贷提供两种不同方式的贷款服务:淘宝贷款和阿里巴巴贷款,两者实质的区别是线上贷款和线下贷款的区别。阿里小贷最突出的创新在于其线上业务,淘宝小额贷款则是其线上业务的典型代表。订单贷款主要是基于卖家店铺已发货买家未确认收货的订单金额以及店铺运营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给出授信限额;信用贷款则是基于卖家店铺综合运营情况给予授信,在授信额度内可多次支用,随借随还。利息方面,阿里小贷的利息按天计算和银行相比偏高,其日利息0.05%的利息均高于大多数商业银行贷款。但实际调查中,68%的店铺下次遇到融资需求时仍会选择阿里小贷,而相对只有16%会选择商业银行,原因是银行手续复杂机会成本太高。阿里小贷的到账速度是银行无法比拟的,从客户提出申请到商户收到贷款,只需点点鼠标,短短几十分钟后资金立即到账,解决小额资金问题再方便不过。
(二)融资方式
1、信托融资
阿里小贷通过发行信托计划,将信贷资产变现并再发放贷款。通过信托融资,阿里小贷的同一笔资金做多次放贷,进行多次资产转让,资产倍数变大。信托公司与小贷公司的合作使得这些资产包中的风险也得以隐藏,使得投资者面临潜在的损失可能,然而阿里有着强大数据后台检测与记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贷款客户也是在网上长期经营良好、信誉评价高的企业,可以控制其中的风险。同时,阿里小贷通过支付宝进行贷款资金的发放和管理, 山东国际信托公司通过支付宝账户的检查以及信贷资产清单的审核来监督资金的运用与流向。阿里小贷通过阿里的生态系统闭环能够随时掌握贷款的路径, 也就能有效的从源头上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
2、资产证券化融资
阿里巴巴首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在2013 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50亿元,合作方为东方证券。之后阿里还与其他基金公司等合作发行了规模为2 亿元的私募产品。因为市场普遍认为阿里的风控能力优秀,且信贷资产的质量较高,众多券商纷纷跟进和阿里的合作。阿里小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随时借款,随时还款,这点与其他的信贷资产资产证券化是不同的,因此这个基础资产是变化的,是与借款人的行为密切相关的。为了更好的减低风险,阿里跟券商合作对证券化产品做了不同的风险分类, 优先支持发行信用评级较高的证券,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使得产品能够受到投资者的认可和监管当局的审批认可。
3、银行理财产品融资
阿里还积极通过与银行合作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融资。2013年阿里小贷将债权作为标的物,分别于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合作推出了债券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左右。这样的方式有效的规避了金融监管当局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融资的限制规定,同时发行理财产品的成本也较银行贷款要低。
(三)风险控制
1、限定贷款范围
具备阿里小贷申请人资格的主要是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会员、淘宝和天猫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锁定贷款对象范围便于控制网络信息互通,细化交易数据,准确评估贷款风险,并实时地对贷款进行监控。
2、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和交易数据库
阿里小贷自主创建适用于在线网商信用评估的风险数据模型,对在线交易用户的交易量、交易额和交易频率等数据跟踪记录,增加数据可信度,从而降低网络信贷风险,掌握借方的主动权。
3、寻找新型抵押品
一般的线下小额贷款公司需要固定资产或其替代品抵押,给贷款人造成不便,导致贷款数额减少,为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这一“短板”,阿里小贷提出以网店的未来收益作为抵押替代品,对借款方而言,无疑是一种无负担抵押,对于放贷方而言,虽然存在很多不定因素的风险,但通过云计算和模型建立,可以对网商的未来收益情况得到估算,若借款人违约,交易平台将会关闭其网店,使其失去获得未来收益的权利,转化为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一般而言,在贷款计算过程中,违约成本要远高于贷款本身,巨大差额的违约成本也能促使借款人主动还款,降低违约风险。
4、对贷款流向的监控
在网上申请贷款成功后,运用自身平台,将贷款打入借款人支付宝账户中,对于这笔资金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监控: 一是从阿里小贷平通的数据库中直接获得贷款的流向信息; 二是从银行方面获取贷款的流动信息。
四、存在的风险
(一)外部环境风险
1、法律合规风险
目前我国对发展小额信贷组织还处于摸索试点阶段,尚没有一套法律框架来界定其法律地位。小额贷款公司以企业法人身份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经营着银行业务性质的金融业务,但没有取得金融许可证,因而不受到《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体系的覆盖。作为小额贷款公司,阿里金融小微信贷持有的是小额贷款公司执照,不具备银行执照,也就没有吸收低利率存款的功能,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也都因此受到制约。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小贷公司都会面临的主要风险。虽然阿里小贷款利用数据及平台优势降低了信用风险,但阿里金融小贷业务整体仍存在超过1%的不良贷款率。所以其处理信用风险仍然任重道远。首先,信用风险的贷前识别上仍需提高,同样对于风险监测,阿里金融的经验仍不算丰富,并不直接控制企业的银行账户,因而对风险的动态捕捉能力有待提高。其次是对信用风险的控制能力有限,由于阿里金融主要提供信用贷款,缺少合格抵押品,导致违约风险缺少缓释途径。
3、网络系统风险
对于阿里金融而言,其大量线上审核,自动化审核,依赖线上大数据平台的运作方式也面临着网络系统的风险。事实上,对于电商小额贷款公司而言,主要面临两大类网络系统风险。其一是电商小额贷款公司所依托的电商平台所面临的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其二是电商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网络系统安全问题。网络系统风险是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回避的重要风险,其以数据为本,善于运用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其作为电商小额贷款公司更要重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这样才能降低风险,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
(二)内部机制风险
1、经营主体风险
阿里小贷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因人气不足、交易量低或管理混乱而导致经营收益无法应付经营支出,从而存在亏损倒闭风险。基于对支付数据的对接,以小微企业现金流、库存、订单等数据为风控手段,为企业提供商业保理服务,使得原来阿里金融的无风险收入或业务模式转化为有风险的担保收入或业务模式,一旦借款人违约,单笔标的风险就有可能演化成阿里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最终使得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
2、计量与监测经验不足
尽管阿里金融采用多种模型来计量客户的违约风险,但是其与商业银行相比在历史违约数据积累上有较大劣势,另外在分析违约概率上也仍然缺乏丰富经验,数据分析能力薄弱。同样对于风险监测,阿里金融的经验仍不算丰富,缺乏核心风控技,并不直接控制企业的银行账户,因而对风险的动态捕捉能力有待提高。
五、解决措施:
(一)在互联网浪潮来临之际,监管当局应该转变思路,改变监管手段,更新监管技术,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可以更多的为小额外贸贷款企业拓宽转型发展之路,帮助其明确定位,在符合风险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幵放更多的小额贷款外贸公司融资方式, 使其经营成本进一步下降,也是得我国的金融机构层次更加多样化,更好的服务于中小外贸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应该视同金融机构对待,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使其降低成本更好的为广大的小微外贸企业服务。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征信体系纳入到官方的征信体系中来, 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全社会的征信平台,为所有的金融机构提供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日常监管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合作。人民银行应负责跨境电子商务公司的贷款利率、资金流向的跟踪监测,并将其客户信用信息纳入征信体系。银监局应负责定期对其贷款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进行定期的现场检查以及非现场监管,了解其经营情况,规范其经营活动,对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提出质询,帮助其维持正常经营,控制风险。同时,还应当要求跨境电商小额贷款公司将重要经营信息,重大事件以及财务情况及时向公众披露。要求其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人了解公司经营信息,增加公司透明度,利用市场力量约束电商小贷公司,辅助监管。
参考文献:
[1] 陈文,王飞.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4.
[2] 李晓海阿里巴巴小额信用贷款探秘2010
[3] 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启动部署会
[4] 李晓海.阿里巴巴小额信用贷款探秘[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8-4.
[5] 郁国培,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浙江金融,2009,(10)
作者简介:张渊博(1994-),女,河北张家口人,本科,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周海燕(1993-),女,福建宁德人,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周冰(1992-),女,河北邢台人,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赵素英(1993-),女,河北邢台人,本科,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东莞创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广平,自2009年起便尝试通过互联网进行对外贸易。在他看来,虽然2014年热起来的跨境电商仍然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但“遍地捡钱”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但是,2015年谢广平又开辟出一块新的业务增长点――培训。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包括企业、院校、政府在内的机构,纷纷找上门,向他讨教跨境电商的窍门。
“想了解跨境电商的人很多,源源不断。”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商培训机构执行董事张何文告诉《t望东方周刊》,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员络绎不绝。
跨境电商这一新生事物蒸蒸日上,但主动向其靠拢的人,对它的运作方式并不算了解。
客服是难点
“第一步,要把自己的产品放到网上去卖。”张何文曾参与撰写过一本跨境电商培训教材。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交易平台有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速卖通3个,其中前两者覆盖欧美,阿里巴巴速卖通则独辟蹊径,占领了俄罗斯、拉丁美洲的市场。3个平台功能、特点、面对群体都有差别,再加上其它几个相对较小的电商机构,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的所有需求。
“交易平台、支付系统已经被巨头们瓜分了,一般人很难再进去。”张何文说,针对这两方面的条件,广大中小企业可以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出伯仲,需要在细节层面下足功夫。
例如,线上客服水平,就直接将不同档次的公司拉开距离。一般而言,从事对外贸易的公司,基本都能解决英文交流问题。但要想遍地开花,全世界拓展业务,仅仅掌握英文这一门语言工具是不够的。
为了争夺西欧、拉美的市场份额,谢广平高薪聘请了法语、西班牙语八级的员工,专门负责线上的咨询、服务。但是,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些小语种的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在他们网店出没,让客服团队应接不暇。这时,谢广平只得求助于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
“语言鸿沟导致70%的交易电商与消费者是没有交流的,这在国内网购是难以想象的。”因为精通跨境电商业务,刘来峰被佛山英皇卫浴有限公司人才引进,专职负责跨境电商事业部的业务。他对《t望东方周刊》说,国内商家与国外消费者甚少交流,也与外国人不善于“讨价还价”的消费习惯有一定关系,但也能反映出,跨境电商的客服普遍存在一定问题。
物流是瓶颈
服务是仅次于产品本身的核心竞争力。跨境电商的服务短板,在退货机制方面体现得尤为显著。
“如果货值比较小,电商是默认不退货的。”刘来峰继续解释说,商品出国后,物流成本急剧上升,造成退货困难的现象。如果是类似于高档浴缸这样的高价产品,货物的品牌溢价可以抵消往返的物流费用,但诸如数据线之类的便宜货,承担退货后附加上去的快递费,就不划算。
“一些信誉好的电商,干脆再免费给你发一次货。”刘来峰说。但如此一来,就存在消费者欺诈跨境电商企业的可能。
那么出国后的物流成本,到底能大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
东莞市邮政局电商包裹分局局长助理王朝坤告诉《t望东方周刊》,邮政局跨境电商包裹的平均重量为161克,平均单价18.53元。
这已经是他们经过层层压缩后的成本。王朝坤提供的数据显示,东莞国际小包业务量近年以140%以上速度增长,目前日均量约为7万件,高峰期达到10万件。
“如果再能增加,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王朝坤说,随着跨境电商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成本进一步摊薄是大概率事件。
刘来峰也认为,将来跨境电商成为主流产业之后,物流成本可以降低到支付得起退货费用的程度,但消耗掉的时间成本,仍然难以愈合。“来来回回折腾这么长时间,还是太久了。”他说。
在短期内,物流问题将成为跨境电商难以突破的技术桎梏。
解决这一难题最直接的办法,就得寄希望于拓建跨境电商企业的海外仓库――先将商品以一般贸易的方式发送到海外,放至仓库内存储,等到消费者下单后,便可以直接从海外仓取货、发货。海外仓除了可以降低通关物流退税的综合成本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海外配送及退换货效率。
但是,筹建海外仓的代价,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不确定的风险
作为对外贸易的一种,关税也是跨境电商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
海关对进出口实物一律按照“货物”、“物品”两大类标准划分,两类产品的监管准则也区别对待。通常,货物的监管较为严格,包含有“一关三检”程序,根据不同货物征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并申请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适用于传统出口贸易以及B2B模式。
而走邮政途径的物品,原则上需要按照各国法律主动申报,按章缴纳“行邮税”,B2C多为此种类型。但界定“自用”与“合理数量”的尺度,弹性较大。越界,则被视为“货物”。
“因为国际小包的价值比较低,而且数量很大,抽检率很低,所以绝大部分跨境电商不交税。”张何文分析说,跨境B2C的快递、邮件清关,与传统一般贸易的清关,存在着“可交可不交”与“必须交”的区别。目前来看,国家层面从鼓励跨境电商的角度出发,并没有把裁量的尺度收缩过窄。但这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风险。
同时,国外的海关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跨境电商对本国贸易的冲击,并采取了措施。
“阿根廷规定,每人每年只能购买两次,而且超过25美元的货物,加收50%的关税。”谢广平为此忧心忡忡,他十分担心跨境电商发展壮大后,会演变出新一轮的针对中国制造业的贸易壁垒。
在对外贸易的第一线摸爬滚打,谢广平渐渐摸透了世界各大洲群体的消费习惯。
其中,欧美网友消费力最强,而且热衷使用亚马逊、eBay两个交易平台。阿里巴巴速卖通则驰骋于俄罗斯、拉丁美洲市场。俄罗斯消费商品以轻工业制品为主,并偏好于反季节产品,而且对货物的快递速度要求不高,对价格则较为敏感。“他们国家本来就很大,本身已经习惯慢节奏了。”他分析说。
巴西则是一个增速非常之快的新兴市场,不过,巴西消费者喜欢商家包邮。
谢广平说,总结这些销售经验,可以有效降低不可控的风险。
成长中的产业链
完善跨境电商的产业链条,是规避风险的不二法门。
“产业链完善了,服务才能跟得上。”佛山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黄永坤告诉《t望东方周刊》,比较有实力的企业才有财力物力修建海外仓,但从长远看,一个孤零零的仓库发挥的作用有限,将来有条件的电商企业,还要在海外组建自己的售后服务团队。
“最好是雇佣当地人为海外员工,便于了解消费习惯、文化习俗。”他说,应该依托海外仓储资源与专业服务,发展本地化配送和售后服务。与海外零售商仓储资源互补,并与境外专业贸易展配合,提供小批量、多批次、常态化的采购。
而在产业链前端,软件开发、金融贷款、培训机构、网店代运营等衍生产业,陆陆续续冒出了头。“就像当时的淘宝一样,为它服务的产业越来越多。” 黄永坤说。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成为外贸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引发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对检验检疫而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促进贸易便利化与提高把关成效的双重要求下,如何打破传统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顺应形势,转变理念,是新时期检验检疫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监管模式之间的予盾
跨境电子商务具有时效性高、单票数量少、商品种类杂、合同对象多等特点,按传统的检验检疫模式监管跨境电子商务将造成:一是部分商品的国内外标准不一致无法进口。如最受国内消费者欢迎的进口婴幼儿奶粉因国外标准与国内标准对蛋白质含量的规定不一致,如按国内品质标准检验,只能判定为不合格无法入境。二是部分自用商品无法提供前置准入证明不得入境。自用的保健品及化妆品的个体消费者不可能在跨境网购前办理审批手续,进口电饭锅等小家电产品的自用购买者也不可能为一两件商品专程办理强制产品认证,而按传统模式,这些是商品投入销售使用的必备证书。三是通关费用增加跨境电商的经营成本。跨境电商经营者多不具备报检报关经验和资质,而跨境电商物流以单品多批为主,报检及报关等各环节的费将占去物流成本的较大比例。四是检验周期长影响通关效率。按传统检验模式,进口商品必须经官方检验检疫合格才可投入销售使用。如按批批申报,逐批全项目检则,整个商品的检验周期很可能让消费失去耐心而放弃这一采购渠道。
二、只有打破传统的检验监管理念,探索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型检验监管模式,才能破解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瓶颈。
(一)从批批申报、批批检验向集中申报、集中办理转变
跨境电商物流批次多,量少、货杂,如果按传统检验监管模式定义报检批与抽查率,手续多,周期长、费用高,既不利于贸易便利,也给检验检疫自身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只有以物流企业或电商企业为申报主体,按周期集中申报、集中办理,一次性进口核查,一次性检验检疫、一次性出证才能减少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二)从线下监管向线上监管转变
改变从生产流水线,企业成品仓库取得进出口货物品质信息的线下监管模式。围绕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质量安全监管,通过在平台上设置检验检疫监管系统访问接口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企业及海关、国税、工商、外汇等相关政府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实时掌据订单、运单等信息,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信息,实现检验检检疫备案、申报、检验检疫、放行、统计以及与相关部门信息互换,跟踪交易关键流程,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全程数据留痕,建立数据可追溯的线上监管新模式。
(三)从事中检验向事前事后监管转变
“先检后放”的传统质量监管模式与跨境电子商务的 “零等待”物流需求已不相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检验监管应以“事前备案”及“事后追溯”为主。“事前备案”即通过经营企业和产品信息全备案、全申报建立质量核准机制。“事后追溯”即网上抽查抽测和产品消费信息的跟踪机制。从线上收集分析商品质量信息,将质量信息转变为企业信用数据、企业质量保证能力数据,产品质量数据,并将其作用到企业资质核准分类等“事前备案”环境,使得事后“事后追溯”与“事前备案”形成信息流的良性互动,实现 “管得住”、“管得好”。
(四)从全项目把关到安全项目把关转变
把不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的检验项目交由消生产者和消费者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职责,把监管重心转移到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的安全项目上。通过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自我声明”及消费者“质量知情自我申明”实现对非安全项目的申报放行。即在备案准入环节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公开企业“产品质量合格承诺”、“产品质量违规召回承诺”及“产品检测报告”等信息让消费者知情,消费者通过对所购商品为自用、知晓产品质量、如发现问题会及时反馈等申明共同承担产品安全项目外的监管责任。
(五)从不合格假定到合格假定转变
引入合格假定在先的原则,在未从抽查或投诉环节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前,默认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检验检疫根据风险分析、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评价、合格评定要求制定监管放行规则。产品申报后,根据产品的风险等级实行差异放行。低风险商品零等待“即查即放”,中风险商品凭企业承诺书放行“信用放行”,高风险商品无需等待品质指标检测结果“边检边放”。
三、要实现以上的五个转变,当务之急就时要加紧检验检疫的相关软硬件建设,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良性环境。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消费升级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010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者(特别是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和转型,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来自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跨境电商的发展也随之水涨船高。所谓跨境电子商务,主要是指B2C跨境电商或零售跨境电商,是分属于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借助计算机网络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采用快件、小包等行邮方式通过跨境物流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交易过程,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中也会含有一部分小额买卖的商家用户。[1]跨境电商无疑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复杂流程做了减法,减少了部分贸易环节,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信息不对等问题。这一新型贸易模式可持续性高速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分析了国际物流需求瓶颈,并对解决这些物流瓶颈做了探讨。
1 我国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年我国跨境电商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依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2013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到3. 1万亿元,增长率为31. 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 9%,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 2万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8万亿元的交易规模。消费人群也将增至3000多万人。亚马逊最新的《2015跨境电商趋势报告》显示,主力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和高收入等特征,其中80%的群体为35岁以下的青年白领,多数家庭的月收入超过11000元,相对于其他人群,这类人群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更高。尼尔森关于电商的研究数据也显示,跨境网购人群的平均购买频次略低于国内网购频次,而订单价却更高,约有25%的受调查人员单次花费在1000~3000元,这也同样使得这消费者对跨境海淘的服务品质要求高于国内。
在跨境购物中,“物流”成为继“价格”和“品质”主要关注因素后的第三大关注因素,而这一因素也恰恰是消费者在跨境购物的过程中未能被有效满足的。主要跨境电商平台也常常以物流安全/速度保障作为主要卖点。然而,考虑到海外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复杂性,消费者因当中的不确定因素担忧仍然较大。而网购过程中不尽如人意的物流服务,也常常为购物体验和回头率蒙上了阴影,问题主要围绕发货慢、运期长、手续烦琐、运费居高不下等,在后面关于跨境电商的国际物流问题和挑战部分笔者会做更详细的阐述。
也正因如此,在面对跨境电商市场这块蛋糕百家争抢的情况下,竞争将越发激烈,而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解决国际物流服务这一消费者高度重视的痛点,将成为竞争过程中各路强兵必争之地。
2 高速发展中的跨境电商对国际物流需求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随着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当前的国际物流现状已经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唯有突破创新,才能够使跨境电商走得更远。而消费者提出的物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发货速度慢,运输周期长。由于跨境电商物流需要从发出地经过本国物流发送到海关,经过海关检验检疫等环节后再发往目的国,再经过目的国海关商检,由当地物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非常多,不可控因素大大增加,因此跨境电商物流过程非常长。通常一个订单从下达到确认再到发货大致需要1~5个工作日,以便卖家成批发货节约物流成本。此外,通常快件的运输周期也很长,一般情况下日本或北美的快件耗时2周左右,而来自欧洲等地的快件可能需要3周左右的时间。在销售旺季,受业务量大、货物严重积压等因素影响,物流周期也会大幅延长,物流效率则会严重影响购物者体验乃至复购率。
(2)运费高昂。国际上通用的快递巨头联邦快递、全球特快货运等尽管运输速度快,但因其价格昂贵,很少为海外消费者所使用。当前高昂的跨境物流成本也成为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手续烦琐。目前海关对海外购买商品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未事先缴纳税费的买家,一经抽查,可能要亲自跑到海关办理清关手续,给消费者带来不小的困扰,更有甚者所交税费金额不菲,导致海淘并未给买家带来价差收益。
(4)退换货手续复杂、时间长。所谓退换货环节也就是逆向物流的过程,目前退货及索赔时间漫长,手续烦琐,受到跨境和海关等条件的制约,相关服务很难实现如境内网购一般的快捷高效;甚至有时还要面对商品查扣,海关拒绝通关以及物流堵塞等不确定性负面因素。
上述消费者声音真实反映了他们在海外购物过程中的痛点,也为我国跨境电商明确了发展方向,特别是对适应新模式的电商物流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挑战。2014 年3 月,海关总署的跨境电商服务试点网购保税进口模式成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新模式下,电商物流是否能够提供有效支撑,将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许多电商物流企业都在加大创新力度,配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文化,重整跨境电商物流运营模式。[2]
3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发展解决方案
3. 1 落实好国家关于跨境电商物流体系优化政策
随着跨境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一系列促进这一新型业态健康发展的利好政策也相应出台,以从政策角度上保障其继续加速发展。其中更是不乏提升物流体系效率的保证性政策。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海关监管措施,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政策,规范进出口税收政策,继续落实现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税收政策等支持措施。[3]
虽有好的政策陆续出台,但是只有在地方和相关部门以及企业间高效配合下才能够真正实现有效率的跨境电商物流运作。放眼当下,如何将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办法、清关手续等规范化、法制化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新兴业态健康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各个环节的保障体系的健全,因此各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给予更多的落地方案,例如可以通过资金,手续简化、税收优惠等对跨境电商的物流体系生态圈相关企业予以扶持。而就当前的状况而言,在这一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 2 基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需求建立海外仓储
对于电子商务平台而言,目前解决国际物流递送时间长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单次货运量大,单一国家和地区客户群稳定,从而将高昂的运费分摊到尽可能多的商品上,从而节约成本。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建仓储和外包仓储服务两种模式。贸易规模较小的企业从成本角度考虑可以选择外包形式,和有同样困惑的企业组成共同体,建立合作物流中心,依据各自的订单统一集中安排物流运作,也可以以联盟为单位,找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以实现成本共担,效益共享。规模较大的电商企业则从集约化和安全性角度考虑建立自营的海外仓储,这一方式同样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响应速度。此外,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考虑,也可以合理规避繁杂的海关及商检环节,同时缩短物流周期,避免汇率后置等方面的风险。海外仓储使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可以将收到的当地货款存于当地账户,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规避金融和政治风险。
3. 3 跨境电商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需跟上行业的发展速度
信息化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的重要基础。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化产业升级。跨境电商作为一颗行业新星,近两年的信息化存在相当大的改进空间。目前,物流信息存在反馈滞后甚至缺失等问题,无法做到全程跟踪,存在货流丢失的风险,而对于某些航线而言,全程采用联邦快递等国际巨头运费高昂,拉高卖家或电商平台的物流成本,长期下来也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为提升整体服务水平,跨境电商平台与自己或第三方的物流合作方联手进行信息化体系建设,智能化管理所有信息处理的关键环节,让货物信息可以及时地记录到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并反馈给终端消费者,让消费者可以全程追踪海淘物流信息,提升服务水平。此外,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也可以帮助电商平台或第三方物流合作方对物流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及资金结算等每一环节进行模块化管理,实时跟踪,及时对潜在风险提供应急预案,从而推进跨境电商物流实现规范化统一管理,为跨境电商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 结 论
跨境电商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其规模的扩张速度却是惊人的,在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国际物流的发展能否跟得上跨境电商业态的发展步伐,也成为这一新型生态体系下众利益方关注的焦点。当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在专业化操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升级,只有从政策落实、专业化操作以及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也只有在跨境电商物流运作模式上不断创新,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运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帮助当前跨境电商物流发展解决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堰. 我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的现状分析[J].商,2015(2):100-101.
购买推荐
将于2015年1月在全国书店及电商平台上发售。
作者简介
费琦丽,资深品牌营销专家,专业电子商务研究人士,沃土教育特聘专家,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引爆网上创业》教材副主编。在传统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领域均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先后服务过珀莱雅、吉利汽车、苏宁电器、网盛科技等大型品牌企业,擅长电商品牌化运营策略、整合营销规划、网店推广计划等,对于新技术、新趋势、新模式等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吕继仁,创业的实践者和分享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创业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国际劳工组织和人社部授权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师,宁夏西部创业管理学院创始人,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
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咨询服务工作。曾参与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创业咨询师》教材、《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大学生版》教材、《残疾人创业指导手册》以及《引爆网上创业》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网络创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从创业的角度解读电商,又从电商的角度诠释创业,娓娓道出电商创业的“道”“形”“术”,引领读者领略电商风云变幻,一览跨境电商新蓝海、移动电商新契机、农村电商新趋势、社交电商新版图、O2O电商新征途,再从项目选择到市场分析,从团队组建到资源整合,指导创业者一步步迈出电商创业的征程。全书内容迎合了当前最新的网络创业趋势,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目录
上篇:电商创业之“道”
第一章 走向电子商务创业
1.1 什么是创业和网络创业
1.1.1 创业的概念、本质及类型
1.1.2 网络创业的概念、本质及类型
1.2 电子商务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系统
1.2.1 电子商务的概念
1.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1.2.3 电子商务的模式分类
1.3 电子商务创业要素评估
1.3.1 创业意识与心理准备
1.3.2 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第二章 揭启电子商务新纪元
2.1 新商业文明:电商时代的崛起
2.1.1 电子商务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2.1.2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
2.2 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2.1 全球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2.2.2 全球电子商务的鼻祖:亚马逊和eBay
2.2.3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3 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略读
中篇:电商创业之“形”
第三章 描绘跨境电商新蓝海
3.1 跨境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平台概览
3.1.1 跨境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3.1.2 跨境电商出口平台简介
3.1.3 跨境电商进口平台简介
3.2 数字化解读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3.2.1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概况
3.2.2 全球主要跨境电商市场掠影
3.2.3 跨境电商的物流与支付
3.3 跨境电商的政策扶持和发展趋势
3.3.1 政策红利:跨境电商提速快跑
3.3.2 解析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3.4 跨境电商:风起云涌的“创业蓝海”
第四章 发现移动电商新契机
4.1 移动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发展之由
4.1.1 移动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4.1.2 移动电商迅速发展之由
4.2 指尖上的商机:移动电商风生水起
4.2.1 电商巨头间的“移动资源争夺战”
4.2.2 移动购物市场份额:手机淘宝依旧是老大
4.2.3 移动支付的两大阵营
4.3 移动电商的商务模式和发展趋势
4.3.1 移动电商的商务模式
4.3.2 移动电商的发展趋势
4.4 撬动“拇指经济”:移动电商创业机会
第五章 发掘农村电商新趋势
5.1 农村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兴起条件
5.1.1 农村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5.1.2 农村电商的兴起条件
5.2 “菜篮子触电”工程:农村电商掘金潮
5.2.1 电商巨头间的“菜篮子争夺战”
5.2.2 在竞合中升级:多种地域模式并存
5.3 农村电商的商务模式及发展趋势
5.3.1 农村电商的商务模式
5.3.2 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
5.4 乡野商机:下一站电商金矿
第六章 解析社交电商新版图
6.1 社交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兴起之由
6.1.1 社交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6.1.2 社交电商的兴起之由
6.2 社交电商的分类、平台及资源争夺战
6.2.1 社交电商的分类及主流平台简介
6.2.2 阿里、腾讯、京东的社交电商“博弈”
6.3 社交电商的运营关键点及发展趋势
6.3.1 拿捏社交电商的两大运营“穴位”
6.3.2 解读社交电商的发展趋势
6.4 社交电商的创业机会
第七章 布局O2O电商新征途
7.1 O2O电商的概念、特征及与B2B、B2C的比较
7.1.1 从团购到O2O电子商务
7.1.2 O2O电子商务的特征
7.1.3 O2O电商与B2C、C2C的比较
7.2 大型电商平台O2O布局概览
7.2.1 阿里系:携“UC+高德”布局O2O大前锋
7.2.2 腾讯系:借“微信”打造O2O生态
7.2.3 百度系:技术为王,开放协作
7.3 O2O电商的主流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
7.3.1 O2O电商的四种主流应用场景
7.3.2 O2O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7.4 O2O电商模式中的创业机会
下篇:电商创业之“术”
第八章 选择电商创业项目
8.1 电商创业项目的内涵和特征
8.2 电商创业项目选择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8.2.1 电商项目选择的基本思路
8.2.2 电商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8.3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评估
8.3.1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类别
8.3.2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规避方法
8.4 电商创业项目的综合评估体系
第九章 评估电商市场环境
9.1 选择电商平台:电商创业平台为王
9.1.1 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分类
9.1.2 电子商务创业平台的选择思路
9.2 定位目标客群:视客户如生命
9.2.1 目标客户的概念及特征
9.2.2 目标客户定位基础——客户需求理论
9.2.3 目标客户的定位与分析方法
9.3 解析竞争对手:扬长避短以变应变
9.3.1 竞争对手的概念、界定指标及分类
9.3.2 如何与竞争对手较量
9.4 电商创业项目的营销战略
9.4.1 网络营销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9.4.2 有高度接地气:电子商务营销策略
第十章 组建电商创业团队
10.1 创业团队的概念、特征及人员构成
10.1.1 创业团队的概念及特征
10.1.2 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
10.2 电商创业团队的类型及组建流程
10.2.1 电商创业团队的类型
10.2.2 电商创业团队的组建流程
10.3 电商创业团队架构策略
10.3.1 电商创业团队的架构类型
10.3.2 确定电商团队架构的流程
10.3.3 电商团队核心岗位职能
10.4 电商创业团队招聘、培训与管理
10.4.1 招聘员工的流程与渠道
10.4.2 重视新员工培训
10.4.3 有效管理员工
第十一章 整合电商创业资源
11.1 创业资源整合概述
11.1.1 什么是资源及创业资源
11.1.2 创业资源整合的概念、特征及类别
11.2 创业资金整合—预测电商创业投资与效益
11.2.1 电商创业投资预测
11.2.2 电商创业的融资渠道
11.2.3 电商创业的融资原则
11.2.4 电商创业投资回收与利润预测
11.2.5 预测网店销售与利润——以淘宝开店为例
11.3 人力资源整合——电商创业培训及人才服务
11.3.1 整合电商创业培训:创业者孵化的利器
11.3.2 整合电商人才服务:提升员工整理素质
11.4 信息资源整合—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技术信息
11.4.1 初创型电商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11.4.2 电商信息资源的整合原则
附录一:本书提及的主要网站
附录二: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简介
附录三:杭州沃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附录四:相关政策文件要点摘录
关键词:小微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创新模式;集群化发展
一、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形势与特点
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外贸需求大幅萎缩,导致我国大批外贸企业在内忧外患的贸易夹缝中艰难求存。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商将实体外贸经济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跨境电商大大缩短了产业链,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传统外贸企业纷纷寻求跨境电商转型。2015年,跨境电商出口增长超过了30%,带动了大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在顺应对外贸易碎片化发展的小额贸易形势下,除了传统外贸电商B2B模式,跨境电商扩展到了B2C及C2C的跨境零售模式,由于其低门槛、低成本、简化交易环节、坐拥全球客源的优势,跨境电商成为小微外贸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片蓝海。
小微外贸企业,多指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下的外贸企业。据《中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报告(2012)》统计,我国出口企业中小微外贸企业有18.8万家,占全国出口企业总数73%,提供了大量的城镇就业机会,且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60%以上,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外贸企业虽然规模普遍较小,组织形式简单,但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顺势而为的应变能力等特点,在经济形势下行的重压之下,开辟了一条跨境电商发展之路。但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渐明朗,行业发展逐步规范化,全民电商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境电商已显然成为外贸竞争的红海,小微外贸企业在早前拔得头筹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发展瓶颈与困境。
二、小微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困境
1.资金短缺
虽然跨境电商所呈现出的小批量、多批次特点正迎合了小微外贸企业的低成本运营方式,但事实上,由于跨境物流发展的不完善,货物交付时间较长,结汇周期长,且单笔结汇需支付一定金额手续费,企业需要垫付大笔货款,资金需求量大。其次,汇率浮动频繁,人民币升值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加之全球性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所引发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增加,都成为困扰小微外贸企业的资金难题。而小微外贸企业由于其规模小,组织管理不规范,缺乏资信体系,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阻力很大,往往只能采取向亲友或地下钱庄借贷的方式,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拓展海外市场能力欠缺
跨境电商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对全球买卖商品进行简洁高效的资源整合,产品的选择、市场的定位对参与跨境电商的企业发展都至关重要。小微外贸企业通常由原本已经熟悉或从事过外贸流通环节业务的人经营创办,在发展初期拥有部分客户资源,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局限于原有的客户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而小微外贸企业经营的产品比较单一且集中,主要依赖于部分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的海外推广活动,缺少主动开发国际市场及自身营销渠道的构建,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小。
3.缺少创新意识与营销服务意识
小微外贸企业由于其自身实力相对较弱且缺乏创新意识,迫于竞争压力,在发展跨境电商的过程中,选取货品时会倾向于铤而走险,选择风险大、利润高或以次充好的产品,例如冒牌产品等,从而最终被卷入到被控侵犯知识产权、被客户投诉、网店被封等恶劣的后果,使得已有的网络店铺无法继续经营,导致客户流失。另外,在跨境电商交易中,由于仅仅通过网络平台沟通与展示商品,交易主体与客体分处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相距甚远,小微外贸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店铺信誉与评价,在处理售后问题时往往比较被动,总体上缺乏系统的营销服务意识。
4.跨境物流方式有限
跨境零售电商虽然发展迅速,但跨境物流方式的选择却极其有限,国际航空快运价格太高使得交易成本增加从而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因此,经济实惠、渠道分布最广的邮政小包成为了跨境电商外贸交易的最主要出口物流方式,据统计,70%的跨境零售包裹都是由邮政系统进行投递,但由于速度较慢,包裹丢失率很高,且一般以私人邮寄方式出口,不便于海关统计,所以也无法享受正常外贸的出口退税,这对于小微外贸企业也是一大损失。
5.跨境支付缺乏保障
目前,支持跨境电商交易的主要支付手段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及Visa、Master等信用卡付款方式,大额交易则采用传统的电汇方式,但每种方式都存在利弊,尤其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单笔交易额较小,面临着支付高额结汇手续费及客户拒付等风险,缺乏一定的保障。
6.人才瓶颈
跨境电商的井喷式发展使小微企业遭遇了人才瓶颈。一方面,跨境电商涉及电子商务、外贸、外语、营销、设计等多领域的综合专业知识,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小微外贸企业由于内部管理机制不合理、员工福利较低等因素,难以招揽高水平跨境电商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利用跨境电商创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大多数跨境电商从业者将就业企业当作其创业跳板,在掌握了基本的跨境电商运营技巧之后便辞职创业,因此,小微外贸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也很严重。
三、小微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突破口
1.充分利用政策支持
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也迎来了跨境电商的政策爆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出口税收、海关监管、跨境零售出口支持意见、跨境外汇支付试点等等,涉及到跨境电商的方方面面,这些政策不仅规范和引导了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为其发展扫除了政策和制度障碍。2016年1月,国家批准原先设立的包括天津、上海、重庆等12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成为继杭州之后新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将这一新模式向更大范围推广,以推动外贸持续发展。因此,小微企业在发展跨境电商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各项政策,借助政策支持,发挥自身优势,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2.模式创新与品牌化经营
小微企业的跨境电商集中于B2C与C2C的小额跨境交易,通过平台、展会、海外资讯等多方面了解海外客户需求,分析国际市场行情,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特征,在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尝试以需求定生产的定制化电商,提升用户体验,创新发展C2B模式,为企业发展另辟蹊径。
此外,跨境电商的品牌化经营也是大势所趋。当前的跨境电商更多表现为是一种平台经济,平台负责推广、拓展市场与渠道,但是由于交易平台的价格透明化,同质化无序竞争让经营者苦不堪言,而唯一的出路便是品牌化经营,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完善的售后服务的同时,打造产品口碑和品牌知名度,以吸引忠实客户群。2016年伊始,国内最大的跨境零售交易平台速卖通(Aliexpress)宣布有品牌才能入驻,这一平台将由C2C经营模式彻底转变为B2C,这对小微企业与个体经营者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也是优胜劣汰过程中小微外贸企业调整品牌化经营的一个机遇。
3.依托区位优势打造集群化发展
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大力推进和深入发展,对跨境电商的物流支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带动了我国一批城市乃至县域经济的外贸发展。小微外贸企业可以依托其区位优势,形成跨境电商企业联盟,抱团发展,打造企业联合实力,形成跨境电商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与此同时,集群化发展也有利于跨境物流的运作及促进海外仓的建立。
4.借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出现,是我国外贸发展模式的创新,结合跨境电商的发展,更成为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一系列外贸必须环节的服务,极大地简化了外贸企业的交易环节,是外贸服务的一种集约化发展模式。小微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借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在解决融资、通关、物流、退税、保险等问题的同时,更专注于生产与营销环节,集中力量推动产品及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实力的提升与竞争力的提高。
5.校企紧密合作培养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
跨境电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胜任素质主要包括外语读写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店铺商品设计能力、在线交易流程熟悉度及网络渠道营销能力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持续为企业和行业输出人才的高校必须优化其专业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知识服务社会的目的。对于小微外贸企业而言,应把握机会,着眼于紧密的校企合作项目,与高校共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增加了为自身企业引进优秀人才的机会。
四、总结
跨境电商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虽然整体形势乐观,但小微外贸企业却遭遇资金短缺、跨境物流及支付体系不完善、营销能力有限、人才缺乏等问题,应该通过发挥其灵活应变的优势,在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创新模式,实施品牌化经营,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产业集群,借助第三方跨境服务平台转型升级,与高校紧密联合培养人才,以此突破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与困境,在不断摸索中发展,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
[2]武h,王铸东,杨晓璇.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J].商业经济研究,2015(23).
[3]王蒙燕.中小外贸企业应用跨境E贸易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14(11).
〔关键词〕跨境电商;供应链;知识服务;双边匹配;供需匹配模型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1.008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11-0043-07
〔Abstract〕Put forward a two-sided matching model between knowledge service suppliers(cross-border platforms)and knowledge server demanders(cross-border enterprises)considering knowledge service as the main factor.First,this paper introduced knowledge service with related to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and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two-sided matching.Secondly,the two-sided mutu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of knowledge servic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were constructed.Thirdly,due to the uncertainty and fuzz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market,intervals and linguistic variables we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evaluation information,and the satisfaction level with respect to each criterion was constructed,then a multi-objective model based on total satisfaction level with respect to two sides was put forward.The example analysis show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asonability of the method.
〔Key words〕cross-border e-commerce;supply chain;knowledge service;two-sided matching;supply-demand matching model
匹配问题源于男女婚姻匹配与大学录取问题[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管理中的双边匹配问题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如二手房交易匹配问题[2]、风险投资商与风险企业的匹配问题[3]等。其中,在电子商务领域,学者把匹配模型主要应用在了商品供需匹配[4-5]和基于电子中介的交易匹配[6]问题上,鲜有对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匹配问题研究。这主要是由于境内电子商务流程相对简单规范、运作成熟、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因素较少,因此境内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知识服务需求水平相对较低,匹配研究的实用价值不大。然而跨境电子商务涉及跨境的信保、交易、金融、物流、通关、核税等一系列问题,供应链每一环节增加的知识需求将产生整条供应链知识复杂性的倍增效应。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具优势的跨境电商平台重兵布局、争相抢夺新兴市场,传统外贸企业把握机遇抓准商机、依托平台以期转型为跨境电商企业,在双方都在寻求合作立足点的过程中,本文提出基于知识服务的实现双方匹配合作的观点,对于共建跨境电商供应链联盟、繁荣和发展跨境电商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 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供需匹配的应用背景跨境电商供应链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个整体模式。跨境电商平台作为知识服务与在线交易功能的提供者,是整条跨境电商供应链知识流的驱动要素。大体来说,跨境电商供应链运转过程中需要“交易、制度、产品、物流、环境”五类知识服务,图1所示的是跨境电商供应链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知识服务。可以说,跨境电商平台的知识服务渗透在跨境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产品知识服务对于跨境电商企业选择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厂家提供有益参考;交易知识服务对于跨境电商增加信用、放心支付提供了基本保障;制度知识服务为跨境商品的顺畅交易与通关提供了全流程解决方案;物流知识服务为跨境物流的顺利通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环境知识服务为跨境电商规避宏观政局与经济风险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很多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上绝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的成交额并不高,询盘转化率非常低,在付出了很多人力成本的情形下,订单还是会流失。作为跨境电商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知识服务的主要需求者,许多跨境电商企业在选择跨境电商平台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其知识服务功能,没有根据自身的需求分析各类平台的特点和信息服务模式,没有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配套知识服务,没有细心维护和沉淀交易数据,只是简单去挑选名气大的平台,盲目地加入平台的高级会员,在平台的入门阶段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资源和精力,却享受不到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识服务,从而影响供应链各环节的流畅运转与衔接,最终导致跨境电商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对于跨境电商平台来说,选择适合的跨境电商企业,也是平台良性运作的重要保障。但凡在跨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核心服务能力与明确的定位。在设定入驻企业门槛的过程中,优秀的跨境电商平台不仅以知识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而且以挑选合作伙伴的态度和方式甄选入驻商户。否则,跨境电商平台无法提供满意的知识服务,影响了跨境电商企业的正常交易和客户的购物体验,将导致客户对商户和平台都失去信心。因此,基于双方不同的指标体系,知识服务的供需双方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实现有效的双边匹配(见图2),对于提高跨境电商企业服务水平和运转效率、增加平台的信誉度和影响力、促进双方的飞速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2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供需双方相互评价的指标体系跨境电子商务已经得到国家高度重视,自2013年10月1日起已在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试点的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等5个城市实施。这些城市已经吸引了大批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并引起国内多家跨境电商平台巨头的高度关注。因此,作为跨境电商市场的规范者和促进者,政府可以作为匹配中介,来为区域内跨境电商平台与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匹配方案。为此,本文立足于市场管理者视角,基于科学、客观的原则构建双方匹配的指标体系:首先,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7-13],提出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供方(跨境电商平台)与需方(跨境电商企业)匹配时所需要的指标,形成备选指标集合;然后,采取访谈的形式,征取跨境电商领域的专家对备选指标集合的意见;最后,根据反馈意见,形成两者匹配的指标体系如表1和表2所示。
3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供需双方满意度计算31符号定义与说明
本文模型所用的符号含义如下:
Ai:第i个跨境电商企业主体,i=1,2,…,m;
32满意度公式计算
321预备知识
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跨境电商企业与跨境电商平台关于各个评价指标的期望值与实际值信息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尤其是用语言变量来表示的评价信息,需要将语言变量形式转为模糊数形式,再结合特定的公式对转换后的指标信息进行计算以求指标下的满意度。模糊数理论[14]是由美国学者Zadeh于1965年首次提出用于分析不确定数据问题。模糊数的两种常见表现形式有三角模糊数和梯形模糊数形式。本文仅介绍语言变量转化为三角模糊数形式的情况。
不同粒度的语言评价信息对于不同三角函数。本文主要采用五粒度和七粒度语言集合,它们均可以用来描述双边主体某一指标信息的高低/强弱,如表3和表4所示。表3五粒度语言评价集及其对应三角模糊数
语言短语对应的三角模糊数低/弱(0,0,025)较低/较弱(0,025,05)中等(025,05,075)较高/较强(05,075,1)高/强(075,1,1)
42模型求解
为求解上述多目标优化模型,可采用基于隶属度函数的加权和方法[18],设优化模型中的2个目标函数的隶属函数μzk可分别定义为:
μz1=(z1-zmin1)/(zmax1-zmin1)(13)
μz2=(z2-zmin2)/(zmax2-zmin2)(14)
其中,zmaxk为仅目标函数zk时所获得的单目标优化的最大值;zmink为仅目标函数zk时所获得的单目标优化的最小值。令δ1和δ2分别为A边主体和B边主体的隶属度函数集结为单目标函数的权重,通过简单加权方法,建立新的目标函数为:
maxZ=δ1μz1+δ2μz2(15)
如此,可将公式(15)代替公式(8)、(9),即将原来的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再利用专门的优化软件包(Lingo120、Matlab2003等)进行求解。
5算例分析
某自贸区政府与4个跨境电商平台(B1,B2,B3,B4)有稳定合作关系,现有6家跨境电商企业(A1,A2,…,A6)有意入驻自贸区,由政府牵头根据双方的期望值和实际值进行知识服务的匹配。表5和表6为跨境电商企业向政府提交的实际指标值和期望指标值。表5跨境电商企业A的实际值
6讨论
本文根据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供需特点,构建相互评价的双边指标体系,基于语言信息和区间数的双边匹配决策方法,对跨境电商平台(知识服务提供者)与跨境电商企业(知识服务需求者)的双边匹配问题进行研究。所构建的模型考虑了双方的期望水平和实际水平,并以双方的综合满意度为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计算简单、逻辑性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另外,本文主要从知识服务的视角对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双边匹配研究,因此在指标的设计上主要考虑的是知识供需要素对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影响程度。现实中,两者的匹配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平台的金融补贴力度、双方的地理位置、市场的竞争状况、电商企业所处行业的特殊性等。但是,有别于上述动态性和偶然性较高的因素,知识服务是跨境电商平台的最核心、也是最稳定的功能,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与满足也是跨境电商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基本常态。因此,本文选取的指标是具有普适性的,企业或者跨境电商平台可以根据该指标体系,结合区域市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补充。
参考文献
[1]Gale D,Shapley L.College admissions and stability of marriage[J].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1962,69(1):9-15.
[2]梁海明,姜艳萍.二手房组合交易匹配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2):358-367.
[3]Sensen M.How smart is smart money?A two-sided matching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7,62(6):2725-2762.
[4]Janssen M,Verbraeck par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Internet-based matching mechanisms for the transport market[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08,44(3):475-490.
关键词:高职高专;涉农外贸人才;人才培养;跨境电商
基金项目:2015年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基于跨境电商的涉农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编号:GX153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30日
一、贸易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变化
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外贸专业历来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商贸行业的中小外贸企业,具有良好的外贸职业道德、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等职业素质、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理论及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单证制作、外贸跟单、外贸业务、进出口报关报检、国际货代等职业技能,进而能从事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外贸人才。从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清楚地看出,依据外贸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院校外贸专业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国务院2015年《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41号)的,涉及到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贸易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等外贸类岗位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取消,意味着上述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经济时代外贸发展趋势并满足外贸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另外,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中被广泛应用,其乐观的发展前景给传统外贸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外贸发展的新一轮驱动要素,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加入到跨境电商的经营行列,面对转型升级的压力,外贸企业对从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精通商务英语、具备电子商务经营能力,掌握外贸知识与技能、熟悉海外市场营销的复合型贸易通才成为外贸企业青睐的对象。然而,与外贸企业对电商外贸复合型人才巨大需求存在反差的是由于正处于传统外贸经营方式向跨境电商经营方式过渡的初期,既有的外贸人才由于知识结构与职业技能与现阶段贸易方式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
基于上述外贸考证淡化与跨境电商强势发展对相关人才需求的双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更应当着眼于社会与市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特色,以新贸易形势为背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针对国内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需求与企业对人才岗位的不同招聘要求,总结企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进而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并修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看来,除了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外,培养对象对有关于国际物流、电子商务应用技能、海外营销等综合专业技能的掌握也将成为培养重点。
二、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产品贸易中应用情况
(一)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受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外贸企业的压力与日俱增,而跨境电子商务简化了传统贸易的中间环节,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成为近些年我国外贸发展的新主力军,而且与传统进出口贸易增速不断下滑的局面相反,我国跨境电商呈现异军突起的态势。据统计,2008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总额仅为0.8万亿元,2009年增长至0.9万亿元,增长率仅为9.2%,这之后,跨境电商呈现飞跃发展势态,交易规模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5%以上,最高达到33.3%,交易额也从2010年的1.1万亿元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5.2万亿元,预计2016年将会达到6.5万亿元,除了贸易规模给传统贸易带来巨大冲击外,参与跨境经营的企业数量也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2015年底,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逾20万家。在这些卖家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我国的外贸企业使用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来自美国的EBAY、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兰亭集市等知名的外贸平台等,京东、腾讯等电商巨头也纷纷布局进人跨境电子商务行列。
(二)农产品电商跨境交易活跃。在国内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农业、物流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目前各类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新型交易模式层出不穷,农产品与图书、服装、3C电子产品(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等一样成为电商企业激烈角逐的热点,预计未来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将继续高速发展。截至2015年,我国涉农类电商企业达到3.1万家,但受困市场无序竞争、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只有1%的电商能达到盈利状态,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食品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给电商企业在产品选择、冷链保鲜、物流配送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也催生了包括第三方商家入驻、自营直销、自建冷链物流等一大批新型网络零售业态,其中生鲜农产品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成为一大亮点。我国农产品电商方兴未艾,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在法律规范、诚信体系、标准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涉外交易流程等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克服了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中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通过集成市场解决农产品交易难题。
三、涉农外贸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当前国内相关企业的农产品跨境电商商贸人才极为匮乏,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问题,与当下加快农产品跨境商贸发展的形势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涉农外贸人才培养院校与企业用人要求存在供需脱节的情况,现有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课程设置和外贸人才培育模式无法适应涉农外贸的需要,而传统的电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细分为电子商务管理与电子商务技术两个方向,其中商务管理更关注对学生市场情况调查、网络销售及推广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商务技术方向倾向于培养学生在数据库信息挖掘、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况且电子商务专业始终把国内电商发展作为教学和研究的重点,较少涉及跨境电商方面的内容,更没有细化到农产品电商贸易方面的教学;另一方面涉农贸易的相关企业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农产品生产具有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导致农业外贸收益较低,与其他商品贸易在利润上存在较大差距,对跨境电商人才缺乏必要的吸引力。此外,一些涉农外贸企业自身的管理落后,企业文化建设薄弱,企业内部环境不利于外贸人才成长。
(二)成因分析。深入分析跨境电商发展形势下涉农外贸人才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涉农跨境电商外贸人才的培养缺乏合作意识。各级职能部门、相关高校及涉农外贸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合作意识或有效的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上过分强调院校的主导作用,缺少统筹协调,与企业实际及市场需求结合不紧,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企业对涉农外贸人才要求具有综合性素质,既要同时具备外贸与跨境电商经营的知识背景,又要熟悉农业及农产品等相关知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专业相对单一,无法适应涉农外贸企业的实际需要;三是在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实践平台发挥作用不到位,导致学生有效实践教学缺乏,实效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跨境电商视域下涉农外贸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近年来农产品类跨境电商平台涌现,促进了涉农外贸迅猛发展。以阿里巴巴平台为例,目前该平台上农产品卖家数达到39万多个,跨境农产品销售增长率超过112%,跨境电商贸易的日益活跃助推了涉农外贸人才的需求缺口持续增大。综合分析涉农企业对开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境电商视域下涉农外贸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一是对外贸易能力是涉农外贸人才的核心素质,涉农外贸人才必须具备同国外客户交流沟通的能力,熟悉外贸业务的相关流程,具有较强的国际间订单、物流、保险、结算、报检及报关等业务处置技能,而跨境电子商务只是实现对外贸易的手段和方式,因此应当将国际贸易的专业技能作为人才培育的重点方向,打牢涉农外贸人才培养的基础;二是注重对涉农外贸人才学习能力的培养。通常院校设置课程存在滞后性的特点,而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交易规则和先进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实务操作方面的能力,掌握学习新技能的有效方法,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才能适应跨境电商视域下涉农外贸的发展要求;三是加强对涉农外贸专项技能的培养。要把农业知识与对外贸易、跨境电商技能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全面学习和综合掌握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模式与方法。
(二)跨境电商视域下涉农外贸人才的知识背景要求。一是外语知识。由于涉农外贸工作需要面临大量国外的供应商或客户,具有扎实、熟练的相关外语书面表达和口语能力是基本要求;二是网络信息技术知识。涉农跨境电商外贸活动产业链长,服务保障要求高,整个过程始终要求从业者必须以现代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科技专业知识作为支撑;三是文化与法律知识。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俗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便熟悉所在国农产品消费群体的思维模式与生活习惯;四是农业、物流及外贸知识。
(三)跨境电商视域下涉农外贸的人才类型需求。涉农外贸企业需要的核心人才始终是国际贸易类的专业化人才,而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外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的结合日益紧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外贸人才必须以国际贸易类人才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涉农电商外贸人才的细分,适应专业化和复合化的人才需求目标。对开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而言,希望涉农外贸人才更加专业化,从专业类型需求看,规模较大的涉农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主要需要农产品跨境电商运营类人才、农产品跨境电商网络销售类人才、农产品跨境电商技术类人才、农产品跨境电商综合管理类人才等四类人才,而一些中小型的涉农跨境电商外贸企业需要的多为复合型人才,要求这类人才既要熟练掌握外语与相关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行规则,精通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和发展动态及区域易习惯等,又要具备相应的外贸与电商实战经验和基本技能,更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龚宏伟.需求导向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高职涉农复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4.
【关键词】跨境电商 B2C 人民币
一、跨境电商B2C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红利窗口期
2014年自今,政策层面一直在释放跨境贸易利好,海关总署的《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的公告》,从政策层面上承认了跨境电子商务,也同时认可了业内通行的保税模式,这些都是明显的政策红利信号,目前来看大势向好不可挡。
(二)中国制造为跨境电商B2C提供的价格低廉适合大众的产品
大多数消费者在B2C平台购买价格合适中低端的产品,而中国制造的商品大多数是属于这类产品。使用跨境电商B2C交易,减少了中间商的分成,对于生产商来说产品的利润增加,而对于终端用户来说,销售给终端用户的价格会比较便宜,受到价格敏感的用户群体的欢迎。
(三)用户需求潜力巨大
用户规模交易量迅速增长: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15年海淘人群1800万,成交规模1400亿,从百亿级市场步入千亿。预计在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并且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升级及海外商品认知提升。
二、跨境电商B2C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大多数产品的品牌缺失,商品信誉不足
由于我国跨境电商B2C销售的很多产品是非名牌,甚至是非品牌产品,其质量会让众多国际消费者疑虑。加之历史原因,我国商品在国际上的信誉往往不足,这将严重阻碍跨境电商B2C的发展。
(二)物流清关报税体系不成熟,售后体验难保证
传统跨境物流,转运物流价格高、时效慢,目前海淘商品的售后服务和退换货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得到保障。
(三)营销手段单一,价格透明
跨境电商B2C的营销手段非常单一,只做简单的促销或降价。由于电子商务平台技术的发展,在平台上销售的产品的价格都是透明的,方便消费者对比价格的同时,也容易让商家形成价格战。
三、跨境电商B2C人民币结算的可操作性分析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12月2日出台关于在金融方面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意见第十四条指出,上海地区银行业可与满足一定条件的支付机构合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
(二)境外网站的支持
境外网站为了吸引中国的消费者直接在国际电商网站购物,专门开辟了人民币结算通道,甚至境外网站的商品会以人民币标价,方便国内消费者对比价格。我国外贸公司会通过这些国际网站进行销售产品,国际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些网站的人民币结算通道进行结算。
(三)跨境电商B2C人民币结算的优势
跨境电商B2C人民币结算可以规避汇率风险。跨境电商的个体销售额一般比较小,商家利润空间比较小。而近些年许多国家的汇率波动比较大,汇率波动会使得原本利润空间就小的电商更挤得利润更加小,商家生存艰难。而使用人民币结算将规避了这方面的风险,从而有利于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此外,跨境电商使用其他货币支付,外贸企业需要支付换汇成本,而使用人民币支付则可以节约这方面的成本,从而降低商品成本。基于这些优势,许多外贸企业愿意使用人民币支付。
四、跨境电商B2C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上使用人民币的消费群体尚少
国际消费者愿意使用人民币支付的大多数是属于华侨华裔,大多数的其他消费者还没有使用人民币支付的意识。而跨境电商B2C商店众多,价格透明,竞争激励,商家在讨价还价中往往处于劣势,使得选择支付货币的所有权往往会落在消费者手中。国外消费者由于生活习惯和认识上的习惯,会更倾向于使用其他的强势货币。
(二)支付平台的国际使用度也不足
目前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国内支付平台很少,影响也不足。国内支付平台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是支付宝,支付宝在国际上的使用度却完全没有不能和国际支付巨头PayPal相比。在功能上,支付宝只支持15种货币支付,而前者却已经支持了25种货币。而后者的支付功能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缺点,也制约着跨境B2C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五、推进跨境B2C人民币结算的措施
(一)促进国内跨境电商B2C平台在国际上的普及
只有当国内跨境电商平台能够被国际上普遍接受,国外的消费群体才会普遍接受人民币支付,并通过消费者需求倒逼国外银行为人民币支付提供便利。这要求跨境电商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而跨境电商的发展要求我国的国际物流成本下降,国际物流效率提高;要求商家的国家营销手段提高,营销方式多样化;要求商家要注重信用,同时跨境电商平台从机制上也要注重商家信用的建立。
(二)逐步打通跨境电商人民币支付通道
从长远来看,促进人民币走出境外,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逐步打通跨境电商人民币支付通道。先在港澳台和东盟地区使用人民币支付,从扩大这些地区国际银行对人民币的业务。通过保持人民币坚挺,吸引其他国家银行对人民币的持有和增加人民币业务的办理。通过银行的传播效应,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形象,进而提高国际消费者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
总而言之,通过对跨境电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分析,指出了跨境电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我相信跨境电商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无论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上都有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方.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