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炭问题调查

煤炭问题调查

时间:2023-06-08 10:5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煤炭问题调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煤炭问题调查

第1篇

关键词:煤炭开采;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监测机制

中图分类号:X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3-0129-03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上升,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开采规模大幅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而煤炭地质环境状况及其保护与煤矿生产安全密切相关,不合理的煤炭资源开发会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重大地质灾害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规范煤矿生产活动、避免大规模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空气等的环境破坏,保证煤矿生产活动安全,加强煤炭地质环境保护是当务之急。

1 煤炭开采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及其生产活动、生产过程操作的不合理性,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其破坏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以及地质灾害:第一,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大规模、长时间的煤炭生产所引起的煤层、矸石等有害物质向周围环境大规模迁移与扩散,导致煤矿周围环境的空气、水质、土壤和辐射等指标发生恶化。第二,资源破坏问题。主要表现为大量煤炭生产产生的岩移以及抽排大量水,改变了原有煤炭资源分布和煤矿所在环境的地下水、地表水储存和循环的状态。一般情况下,都会造成所在环境的水位下降、地表水大量缺失以及由于岩移导致煤层、煤炭资源受损、流失等。第三,地质灾害问题。煤炭资源开发可能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表地质灾害和井下地质灾害两种。地表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岩移诱发山体滑坡、崩塌,甚至泥石流等;井下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采动压力诱发冒顶、矿井突水、瓦斯突出等突发性灾害。煤炭资源开发引发的周围地质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矿区周围居民、职工的正常生产、生活,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当前我国煤炭地质环境现状

我国大量的煤炭资源开发,导致大面积的地下采空存在,影响着矿区山体斜坡与地面的稳定性,出现地面下陷、山体开裂、崩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地破坏了自然地貌、水土保持,已经开始影响地区环境的完整性。据2011年不完全统计,我国由于煤炭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900多处、陷坑4000多个,面积达1150万平米以上。而我国仅煤炭企业每年产生的固体废物就多达700万吨,治理比率却不到10%。另外,由于露天矿的开采产生的废渣堆置等,破坏、侵占耕地近28万亩,并且每年以1.2万亩的速度在增加;由于煤矿开采产生的矸石山多达7000多座,每年的堆积量都在不停地增加。加之煤矿开采需要耗费大量的水,由此产生的废水排放量更是占到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30%以上,处理率不足7%,绝大部分废水被直接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的水质环境污染。煤矿开采产生的大量废气、粉尘、废渣,更是对空气造成破坏性污染,主要是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导致酸雨事件也不断产生,因酸雨导致的土壤污染面积已经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30%;由于煤炭开采导致的植被、水生态问题更是突出,90%以上煤炭开采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位下降、山体滑坡及地面塌陷。

3 我国煤炭地质环境问题对策与建议

3.1 指导原则:综合治理

目前,我国的煤炭地质环境管理基本上处于被动局面,总是先污染后治理。因此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大科学投入力度,在煤炭地质环境保护技术、环境评价、环境治理、地面沉降检测技术标准规范等的制定与实施上下功夫,逐步使煤炭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治理、投资者受益”的原则,监督与指导具体环境治理;通过对煤炭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煤矿生态环境,带动当地农牧经济发展;通过对煤矿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治理,消除地质灾害环境的破坏,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生活条件;通过综合治理的实施,探索总结煤炭资源开发、治理与保护经验,走绿色煤矿、低碳开采建设之路;促进人口、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2 具体措施

第2篇

关键词:煤矿区 水文地质勘察 环境 地质评价 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TD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146-02

1 前言

煤矿产业是维持我国能源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型产业,在能源紧缺的现在,煤矿产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关系着我国能源的利用,是满足能源需求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目前的煤炭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在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中,煤炭占据了70%以上的比例,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保障煤矿区的开发和建设,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对于煤矿区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勘察和评价成为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对煤矿区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勘察和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使煤矿管理人员对其作用和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于煤田水文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2 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的煤矿区存在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水文问题,东部地区水害严重,西部地区则水资源缺乏,对我国煤炭工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煤田水文地质勘查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水文地质勘察滞后

我国的煤炭分部并不均匀,北方地区大约占据了我国煤炭资源的90%,而其地下水资源则仅占全国水资源的30%,特别是晋、陕、蒙、宁4个省,煤炭资源占全国总量的68%,地下水含量却仅占全国的6.87%。受多种因素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对于煤矿区域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暂时终止,严重的滞后性使得水文地质勘查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矿井防水治水工作

我国的中东部煤矿区的含煤层,表层土质松散,含水丰富,下层同样为富水性极强的含水层,突水现象严重。据有效数据显示,仅仅在我国东部地区,就有几乎超过50亿吨的煤炭储备面临突水危机,煤炭的开采难度极大。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矿井的深度也在不断增加,开采难度也就越来越大,导致水害事故频繁发生。由于对矿井的防水处理不够重视,特别是废弃矿井,几乎没有防水措施,使得老窖的积水成为不容忽视的突水源头。

2.3 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亟待加强

地下水资源对于煤炭的开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达到战略资源的高度。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煤矿企业对于地下水的勘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煤田水文地质工作难以展开,无法满足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亟待加强。

3 煤矿区环境地质的问题与评价现状

3.1 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

(1)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对土地产生严重破坏。根据调查显示,全国目前拥有煤矸石山1500余座,堆积量达30亿吨,占地超过6000公顷,并且还在不断增加。露天挖掘破坏的土地有4.5万公顷,造成土地塌陷达8.7万公顷,且以每年266.7公顷的速度不断增加。地表遭到严重破坏,东部平原煤矿区大面积积水、受淹,土地严重盐碱化;而西部矿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速蔓延,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诱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在煤矿企业的生产开采过程中,会对环境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和破坏,如果忽略对地质因素的影响而盲目开采或挖掘,会造成地壳平衡的破坏,形成地面下陷和崩塌,也可能由于对安全生产的不够重视,造成瓦斯泄露或矿井透水等地质灾害。煤矿矿山生产中排出的大量废渣,堆积在山坡或山谷中,一旦遭遇暴雨天气,极易引发塌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损害了矿区的生态水循环系统。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使得矿区出现疏水降压、矿坑向外排水,造成地下水位的迅速下降,且降幅较大,从而使得地下水量急剧减少,严重整个地区的地下水均衡系统,使得自然的水循环缺少必要的水量,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和河水的断流,对矿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4)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煤矿开采行业需要用到很多工业设备,还要对矿井中存在的废气、瓦斯等进行处理,因此,煤炭行业产生的工业废气占据全国工业废气总量的5.7%,而且多为有害气体,造成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导致我国大面积区域遭受酸雨影响,几乎占据国土总面积的30%。另外,开采煤炭有时还会对地下岩层或障碍进行爆理,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

3.2 煤矿区环境地质评价现状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调查,到2010年底,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包括河南、河北、吉林、山西、山东等12个省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调查工作,同时完成了对山西、江西和陕北地区3个煤炭储备区的矿山生态环境的地质调查工作。总的来说,对于我国煤矿地区的环境地质工作的调查和评价正在不断发展和展开。

4 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未来趋势

4.1 推动调查与研究的相互结合

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认识到了资源环境的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性,立足地质环境的调查数据,对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地质环境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增加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对于煤矿区经济建设的作用。

4.2 推动水资源的管理与水环境调查的相互结合

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勘查和评价工作,对于我国煤炭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也是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进行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勘查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对于煤炭资源开采可能产生的影响,要充分分析。对煤矿矿井用水进行合理分配,以及地下水联合调查,可以缓解矿区水资源利用的矛盾,缓解水资源的短缺,保护脆弱的矿区生态环境。

4.3 进一步加强防水治水工作

随着地表和浅层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煤炭资源的储量逐渐减少,深层地下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迫在眉睫。地下深层煤炭资源的开采难度巨大,技术要求较高,工程地质现象复杂,而且受到地下水的突水威胁。必须认真做好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查工作,对地下水位和充水水源进行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切实保证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4.4 推进灾害调查与灾害预测相互结合

对地质灾害进行调查,是为了充分地了解地质灾害,掌握地质灾害的环境信息,对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影响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而灾害预测则是通过记录现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对即将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将地质灾害调查与灾害预测相互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的精准度,有利于对于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可以有效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促进煤矿产业的稳定发展。

4.5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勘查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向着调查过程技术化和调查结果的数字化,以及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在减轻地质勘查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要正确认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引进和学习。

第3篇

关键词:煤炭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处理;政府和企业

1煤炭工程施工安全措施分析

1.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在煤炭工程中,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为此,煤炭工程的主要负责人要依法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在相应的安全制度中,要对安全生产流程以及业务操作规范予以明确。煤炭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煤炭开采工程进行全面检查,要深入煤炭工程的各个环节中,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的全面落实。在检查过程中,要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指正,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安全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煤炭企业必须设立专项资金作为支持。

1.2加大施工的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

在煤炭工程中,很多工程参与者虽然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其自身安全防范能力较低。因此,加大对施工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在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程设备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作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同时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着比较高的文化素质,对一些相关的操作规程以及技术规范要相当熟练,同时要将操作规程和安全的技术问题作为日常安全教育及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注意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素质,进而保证工程安全。

1.3把好四个安全关

第一,在煤炭开采工作正式开展之前,要开展安全大会,在大会中,管理人员要对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再次强调,使工程参与者时刻记着规范操作,防患于未然。在工人正式上岗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使其对相关的技术操作全面了解,在培训之后,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考核,考核未通过者,绝不允许其参与到井下煤炭开采作业中;第二,严把入井升井。严格遵守先检身再考勤的清点人数制度,确保入升井人员的自身安全措施;第三,要注意在煤炭工程现场的安全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致全面,及时发现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快速处理,决不可让这些隐患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第四,加强安全宣传。通过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使工程作业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参与活动,不断提升其安全质素,使其在工程作业中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1.4提高工程技术设备水平

技术设备是煤炭工程发展的基础,为了不断提升煤炭工程的安全管理效果,必须要不断提高作业技术设备水平。为此,国家政府必须和一些重要的产煤大省联合建立专项技术研发资金,以大型煤炭企业作为主体,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对各方资源进行合理调用,进而实现技术突破,最终不断提高煤炭开采作业中的装备水平。机械作业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井下煤炭作业人员的数量可以大幅减少,这对于提高煤炭工程安全管理效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煤炭企业还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煤炭工程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为作业人员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2煤炭工程事故类型分析

第一,顶板事故。在煤炭作业中,顶板事故指的是矿井冒顶、片帮、顶板掉牙、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矿滑坡、坑槽垮塌等;第二,瓦斯事故。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因素,会引发瓦斯爆炸,井下煤尘弥漫,而作业人员又无法快速逃离,进而导致中毒或窒息;第三,机电事故。指的是因机电设施出现故障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第四,火灾事故。在井下的煤与矸因发生自燃而导致火灾出现;第五,水害事故。指地表水、采空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透黄泥、流沙导致的事故。

3煤炭工程事故处理方法分析

在煤炭工程中,所出现的事故具有不可预见性以及突发性等特点,在事故处理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煤炭工程所在地政府应该针对所出现的安全事故建立应急预案和相应的应急救援体系。煤炭企业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容组织人员开展救援。还要为救援人员配备相对完善的救援设备,从而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另一方面,煤炭企业必须做好预防工作。煤炭企业应该对作业环节进行严密监控,并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煤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相关部门和单位救援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及时开展救援工作,而且要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危害进一步蔓延。第二,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当煤炭安全事故出现之后,政府部门、煤炭企业及其相关部门要成立专业调查小组对事故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责任进行调查。煤炭企业要对事故当事人进行事故教育,并对其重新进行作业操作培训,尤其是对煤炭工程中的一线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的作业技术进一步完善,从而为其安全作业提供更多的保障。当事故调查结束之后,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对其从严处罚。在后期工作中,要总结事故教训,并进行全面整改,弥补先前工作中的疏漏。煤炭企业要能够做到从安全事故中发现其生产作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坚决防范相同问题的出现。煤炭企业还应该通过各类媒体对此次事故教训进行总结,以此引起其他煤炭企业的警觉。第三,做好事故的分层处理工作。煤炭安全事故可以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大死亡事故等。在轻伤事故以及重伤事故的处理过程中,煤炭企业要安排人员开展一系列的调查工作,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完成相应的处理工作。而在死亡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应该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区的行政安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结案;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隶属关系由省级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公安、监察、工会及其他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由同级劳动部门处理结案。

参考文献:

[1]陈芳,罗云.管制员安全能力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1.

[2]成连华,等.煤矿安全能力及其系统构建[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06.

[3]刘国强,陈国明.关于复杂人机系统个人安全能力的探讨[J].安全,2011,02.

第4篇

关键词:煤炭;市场营销;前景展望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开发利用最早的国家,从汉代开始,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煤炭的市场价格一直在飙升,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了及时地调控,使煤炭的市场走向基本趋于稳定。近几年来,我国的煤炭供求市场越来越多元化,形成了多样化的市场局势。又有很大一部分煤炭企业逐渐转向重视产品的推销与对用户的服务,将用户们的需要当作一个企业营销工作的出发点,以用户们的满意度来作为一种检测营销工作的评定标准,并且还会不定期的做相关的市场调查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供求及用户信息资料,进行分析、预测,从而制定更为适应市场要求的营销战略。

一、煤炭市场现状分析

据有关统计局公报报道,我国当前原煤产量为23.8亿吨,同比了增长8%,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产量分别增长9.8%、5.8%和6.8%。另外,我国出口煤炭在降低,进口煤炭在增长,而且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达到了301.55元每吨,同比提高了1.1元,上升0.4%,其中供发电的煤平均216.18元每吨,提高6.93元每吨,上升了3.3%。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现实利润都有所增长。

目前我国对煤矿的开采力度非常强,这不适合可持续发展,另外就是相关煤矿企业与市场现状脱轨,不了解市场行情,而导致的煤矿量市场分布不均,严重影响了供求关系以及煤炭的价格。最后,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在煤矿开采这一块,安全措施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煤矿工地施工发生事故率还是非常高,因此煤矿企业应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针对具体事故采取有效的补给措施,防事故发生于未然。

二、煤炭市场预测

以后的煤炭市场营销一定会是品牌的营销,煤矿企业要想拥有的自己的煤炭市场,就必须拥有占主导地位的品牌,品牌它不仅是能代表一个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而且它还是一个企业立于市场的终极基石。因此,各个企业必须要做到合法,正规,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

从我国这几年的煤矿行业发展看,煤炭价格总体上仍将保持适度上扬趋势。这既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其合理性。主要是随着国家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鼓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协商定价,原来长期偏低的优质电煤重点合同价格,必然按照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向市场价格靠拢。同时,我国又集中调整煤炭产业的相关政策,增支因素比较多,煤炭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这也必然推动煤炭价格上扬。但是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低,这将是今后发展中待解决关键问题之一。

自2005年以来,从全世界的经济增长整体出现了放缓的迹象看,国家的相关宏观方面的调控成效已在逐步显现,将进一步淘汰关闭掉一群落后、不合法且生产能力低下的小型煤矿集团企业。另外,目前全球面临能源短缺、资源类产品等问题严重,未来的煤炭产品在人类社会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价值也会将重新得到人类的认识与调整。

三、煤炭营销策略

首先,准确定位市场,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历年来,不管煤炭市场的形势如何多样、多元化的变化,一个好的煤矿企业都应该要做到保持一直高度重视与重点用户的合作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这部分市场的主动权,可以分区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重点用户进行抽样调查,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走访调查法等,这无疑不是一种掌握市场动态、客户需求的方法,为煤矿企业定位市场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其次,采取广告宣传也是煤炭市场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方法。从营销创新的方面来讲,应该重视商品进入市场的“切入点”,要是最容易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敏感点”,这就需要煤矿企业做到独特新颖,有广告传单等多方面的途径可以达到这种目的,是与子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企业与企业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满意度。

再次,成立一支专业素质高的销售队伍。企业商品的营销主是要向顾客介绍推销这种商品,然广大的客户感受到到该商品的实在应用之处,意识到对该商品的需求。只有牢牢抓住客户才有合作关系,企业才有发展前景。

最后,全方位营销综合战略。这里的营销全方位战略指的是通道战略、资源战略、品牌战略、价格战略、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联合战略以及人才战略等的综合,我们要想在当今社会市场上立足,并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好每一关,各个方面都要顾及到,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要有有的资源通道来源,而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价格调整到最人性化的价位。广纳人才,深入市场,了解行情,以最优越的商品质量以及服务态度打动客户。

四、市场营销前景展望

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将要实现经济翻两番。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在我国,煤炭资源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影响。

(1)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煤炭供需平衡、促进市场稳健发展。我国煤炭市场的的供求关系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煤炭行业的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由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尤其是钢铁、电力、化工、汽车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等需求增长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地利用国的宏观政策的调控,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煤炭市场的稳健发展。

(2)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煤炭市场营销过程中,科学技术也是市场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并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现代化矿井将先后建成投产,这些将大大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水平,在以后的今年中,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依然是煤炭开采主流。“目前,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美国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术,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商业化可行性研究。”科学技术不仅使煤炭在开采技术上得到较大进步,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提高煤质,减少污染,开拓了煤炭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5篇

[关键词]煤炭业农民工; 健康知识和行为; 问卷编制; 信效度检验

[中图分类号] R19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70-01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农民工的自身文化程度较低,职业技能差,卫生意识淡薄,居住条件简陋,饮食卫生条件差,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缺少预防和医疗服务[1],而在我国,煤炭业属于支柱产业,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选择这一高风险重体力行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农民工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令人堪忧。为明确煤炭业农民工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农民工健康状况提供参考资料,我们特编制了煤炭业农民工健康知识和行为调查问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电各大矿区的500名农民工参与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的编制:通过广泛查阅文献,结合山西省煤炭业用工现状,并经相关专家指导,设计了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四个部分的调查问卷表。其中,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情况等,健康知识部分共10题,包括健康概念、常见传染病等,健康行为部分共10题,包括日常行为习惯、矿业操作习惯等方面,健康教育需求部分为主观题。

1.2.2 调查方法:由本研究小组成员亲自深入矿区与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现场调查,小组成员均经统一培训。在调查时,对研究对象及所在矿区的负责部门进行一定的解释工作,以提高研究对象的配合度和所回答问题的真实性。调查时间为15-20分钟/人。共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问卷500份,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由研究者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审核,剔除不合格问卷7份,对剩余的493份合格问卷进行编码录入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然后进行核对和数据逻辑检查,再转换为SPSSl3.0数据库,经过异常数据清理后,进行统计学评价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的信度检验

2.1.1 重测信度 初测3周后,用同一问卷对其中的30人进行再次调查访问,以评价重测信度,经数据分析得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部分重测信度分别为0.832、0.818。

2.1.2 内部信度 经分析得出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07,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两部分的相关系数γ为0.822。

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2.2.1 表面效度 通过相关专家的主观评价,阅读本问卷后均评判该问卷能达到研究预期目的的程度。

2.2.2 内容效度 本调查问卷的条目设置是在复量国内外文献、实地考察及课题小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由相关专家进行最终增删修改的。问卷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比CVR值为0.8-1.0,平均值为0.94。

2.2.3 结构效度 问卷KMO测度值为0.73,Bartlett球度检验伴随概率P=0.002,说明本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每个条目的共性方差hi2均大于0.4,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2个,累积贡献率80.731%(各条目共性方差及因子负荷值见表1)。

表1煤炭业农民工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因子分析表

3 讨论

3.1 问卷的信度

信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调查对象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又称精密度或可靠性。信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响,如调查员、调查对象、调查环境等[2]。本研究测试了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信度。其中重测信度是在不同的时间点用同一个问卷对同一调查对象作重复测定的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测定值在0.75以上者为好[2]。本问卷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部分的重测信度值分别为0.832、0.818,表明问卷具备良好的重测信度。内部信度反映问卷条目之间的相关程度,又称为内部一致性[2]。本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值为0.807,表明问卷各条目间的相关性好;而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两部分之间的分半信度系数γ值为0.822,表明问卷这两半部分所测分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研究测量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信度均表明此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3.2 问卷的效度

效度是指问卷所能反映杜奥查对象真实情况的程度,即调查或测量结果与真实情况或真值的接近程度,它又称准确度或真实性,一般分为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2]。本研究通过相关专家阅读问卷均判定该问卷可达到研究预期目的的程度。内容效度比CVR取值为0~1之间,CVR越高,表示该条目代表性越好,越适合作为量表的条目。全部条目的CVR平均数是整个量表内容效度的指标。一般认为,CVR应达到0.75以上[3]。本问卷各条目的CVR值为0.8-1.0,平均值为0.94,表明该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各条目能反映煤炭业农民工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情况。结构效度是指问卷的条目设置是否符合设计时的理论构想,常用的结构效度评价方法是因子分析,看那些潜在的公共因子是否概括了所要调查的主要内容[2]。本问卷KMO测度值为0.73,Bartlett球度检验伴随概率P=0.002,说明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每个条目的共性方差hi2均大于0.4,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2个,反映2个维度,分别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累积贡献率为80.731%。以上三个效度指标均反映该问卷具备较好的真实性。

4 小结

本研究初步编制了煤炭业农民工健康知识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的信效度检验表明,问卷的构建基本符合编制要求且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可以作为了解煤炭业农民工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的可靠工具。

参考文献

[1] 叶旭军,施卫星,李鲁.城市外来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与政策建议[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9):562~566.

[2] 方积乾.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1~262.

第6篇

新时期,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必然选择,能源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资源占能源经济之首,是国民经济发展之保障。然而煤炭资源属于一次性的自然资源,在计划经济时代对能源经济存在许多认识上的错误,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无度的开采。但在新时期,这种无度开采已产生系列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调整煤炭经济产业结构,解决能源经济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等问题,对新时期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期煤炭经济特点分析 

新时期煤炭经济是在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加工的基础之上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煤炭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与波动性 

煤炭经济的发展受国家政策与社会经济形式的影响大。国家在不同时间段,对能源资源开发的政策与法规,对煤炭经济的发展具有多重影响。如国家鼓励能源开发,会加大煤炭开采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如果家限制资源开发,会降低产能,经济迅速下滑。 

(二)工业化时代的低层次发展 

我国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点15%,煤炭开采占工业产值很大的比重,但是煤矿资源开采机械化程度不高,煤炭经济结构单一,二次加工行业薄弱,起步低,呈现工业化时代下的低层次发展现象。 

(三)煤炭经济的发展面临能源的枯竭与环境的双重问题 

煤炭经济是煤炭矿业资源开发与深加工,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无度开发的加剧,可利用能源的数量迅速增长下降,尤其是不合理的开采导致资源的利用率更低,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最后出现能源枯竭。同时,由于煤炭的开采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大气质量,水体质量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煤炭经济具有强依赖性 

煤炭经济的发展有强的地域性,我国产煤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能源的使用却在中东部以及沿海地区。煤炭经济的发展出现西煤东调的现象,加大了产业成本,并受中东部、沿海经济影响大。 

三、新时期煤炭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煤炭经济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系列问题已逐步彰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时期煤炭经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资源以开发为主导,以输出为目的的思想,导致煤炭的附加值低,资源利用利不高,经济效益低增长模式,严重阻碍了新时期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受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我国的煤炭产品还是以原煤为主,煤炭的深加工投入严重不足,加工能力低下,进而使得煤炭产品附加值太低,虽然我国对煤炭深加工也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深加工的总量不足原煤生产的5%。 

(二)新时期煤炭工业面临的环境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煤炭经济在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煤炭的开采面临巨大的环境污染。我国在采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与原煤的比例达到1:1,其中煤矸石的比例达到30%左右。这些废石对空气,水资源以及自然生物链造成巨大的污染,就煤炭企业对环境的补偿力度远远不够,不足煤炭销售额的5%。 

(三)新时期煤炭收支分配严重失衡 

煤炭经济快速发展,出现收支分配失衡现象严重,投资企业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获取巨大的利润。然而矿区的居民与煤炭企业的工人,因煤炭开采遗留下的环境问题,个人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使其深受其害,煤炭经济中的收益分配不均衡现象引发的矛盾日益彰显。 

(四)煤炭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开采一吨煤需要消耗2.5吨的资源,同时还会损耗共生的铝矾土、高岭土与耐火粘土等资源8吨左右,消耗水资源约2.5吨。在新时期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资源浪费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浪费现象严重。同时,过度开采造成的环境补偿大幅增加,煤炭经济对环境的治理与植被再生费用投资巨大。 

(五)煤炭经济的发展,缺乏对地方经济的补充 

煤炭企业属于集体性质的生产企业,拥有专门的煤炭运输与可开采的资源。但是煤炭企业的收入所得税25%归中央财政,而地方财政只收17%的增值税,中央收益与地方收益相差甚远,煤炭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低。 

四、新时期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也迎来新的转型期,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演变,从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在新时期,如何推动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7篇

【关键词】煤炭开采;质环境;可持续发展

1.煤炭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于采煤活动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和岩土体力学平衡,导致岩土体变形、断裂、脱离母体;再者由于矿渣、尾矿坝的堆积不合理性,及容易产生垮坝危险,在水及重力的作用下极容易产生危害较严重的地质灾害。

1.1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地下煤层被采出后,采空区顶部及周围岩体应力平衡状态发生改变,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上覆岩层的变形。由于开采存在不合理因素,加剧了采空区的变形,产生地面沉降、塌陷及地裂缝。从全国各地调查结果来看,煤矿塌陷面积在逐年增加,地面裂缝几乎遍布所有矿区。我国每年因采煤导致地面塌陷面积多达2.2×104hm2。

1.2泥石流和尾矿溃坝

经收集资料发现,在降雨较集中的月份,山洪从上而下,矿区内堆放的掘井废弃物、煤泥之类被卷入水中,由于在下泄过程中不断有残积物混入,增大了流体的惯性,由于矿渣及尾矿坝自身堆放的不合理,造成坝体随流溃塌,使良田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破坏。泥石流和尾煤溃坝地质灾害的发生较普遍,随着掘井废弃物和尾煤的增加,这类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愈来愈高,危害程度越来越大。

2.煤炭开采带来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破坏原有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产生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地表地下水失衡、地下水体及周围环境受到污染等)。产生的原因是煤炭采、选、冶等矿业活动破坏地表植被、改变生物赖以生存的水循环系统、养料供给系统。

2.1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在矿山建设和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体表层土壤的剥除,直接破坏了地表植被,加之新产生的废石、废渣、尾煤等松散物质也易流失,更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土壤破坏和岩石的侵蚀,造成水土流失。据调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104km2,平均每年水土流失面积达1×104km2;荒漠化土地面积约1×104km2,并且每年还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煤炭开采破坏了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

2.2破坏水均衡

由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矿坑需要疏干排水,矿区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十几甚至数百米,从而破坏了整个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泉水干枯、水资源逐渐枯竭以及河水断流、地表水入渗塌陷坑灌入地下等问题,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平衡。

3.煤炭开采导致的矿山景观环境破坏问题

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剥土、爆破等工程措施,直接导致矿山景观环境的破坏主要有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风景名胜区等。煤炭开采剥、弃土直接造成了矿山景观环境恶化,土地荒芜,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原有景观发生改变,基岩煤渣,房屋倒塌,路断桥裂,洼地积水,粉煤尘飞扬,煤矿区呈现一片荒凉景象。

4.煤炭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问题

解决煤炭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必须确立如下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推进煤炭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延伸煤炭产业链;二是要全面实行矿山生态经济管理,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煤炭综合开采;三是要把矿山环境保护纳入到企业的决策管理之中,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最终实现矿山废渣、废气、废水的零排放;四是积极进行矿山环境整治,高标准、立体式复垦、恢貌、绿化、美化矿山,实现资源开采和矿山环境保护双赢。

4.1要实施绿色矿山生态重建工程

煤炭矿山生态重建要根据气候带和植被规律,按照不同气候水分条件和土地类型进行科学规划,尽快改变过去那种盲目植树种草行为,必须正视自然规律,合理确定植被恢复方式,因地制宜地考虑问题。要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合理配置。要十分珍惜节约水资源,引进喷、滴、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确保恢复一块绿一块。所有生态重建工程项目必须在科学的规划上进行,全部列入市场机制。

4.2要解决绿洲式生态煤矿区的定位问题

要解决绿洲式生态煤矿区的定位问题就要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成现代化、绿洲式、生态型矿区。实现煤炭资源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矿区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既实现生产总值的连续高增长,又能很好地保护矿山生态环境; 既能创造矿山的经济奇迹,又能创造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奇迹。

4.3要解决好采煤活动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问题

对于煤矿区来说,今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下大力气解决“三废” (废气、废水、废渣) 的防治和采空区土地沉陷、水土流失、地貌破坏、沙漠化等环境防治问题。在全面建设生态矿山的过程中应贯彻“高新技术为先导,开采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为支柱”的方针,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像生态系统那样形成物料链和能源链,循环运行,输出煤产品又不产生废物,谋求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持续进步。

4.4要强化对采煤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坚持“煤炭资源开采与矿区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全面规划、合理开采、充分利用、变废为宝;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方针,强化对采煤活动的全程管理。主要是做好煤炭资源勘查、煤矿设计、矿区基建和生产、煤矿闭坑等4 个阶段全过程的综合防治。依法做好矿区土地复垦、恢复地貌、种草绿化、营造林木等。使矿山生态环境向良好方向转化,经过复垦后的土地可用于农林业,条件合适,也可作为发展其他工业或城乡的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1]姚敬劬.矿山环境问题分类[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3):46247.

[2]于左,刘春.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的环境代价分析[J].资源·产业,2004,6(5):527.

第8篇

关键词:煤炭 兼并重组 财务管理

受新能源发展的冲击和煤炭自身产能过剩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严峻,加速了全国煤炭资源的整合进程。煤炭企业集团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是煤炭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和集中度,提升安全水平,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兼并重组的工作涉及到战略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营销整合、组织与制度整合、财务整合等诸多方面,关系到兼并重组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集团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现分别从兼并重组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如下:

一、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实施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的挑战

(一)尽职调查方面挑战

煤炭企业集团在选定被兼并重组企业后,为了保障兼并重组项目能够依法合规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通常和审计、评估、法律等专业人士组成项目工作小组对被兼并重组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就其主体资格、股权结构及产权关系、经营资质、主要资产、重大债权债务、对外出资、或有事项、守法经营、劳动人事及涉诉事宜等事项进行尽职调查。

煤炭企业集团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兼并重组企业基准日的净资产状况进行了专项审计,根据重组整合的需要,对被兼并重组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产权关系不清晰的,还要以模拟的股权关系编制模拟合并资产负债表。在专项审计基础上,评估机构就兼并重组所涉及的资产和负债,以评估基准日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一般主要涉及土地、矿权等评估增值。

由于被兼并重组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报表编制、内部控制等方面和煤炭企业集团还有不少差距,历史的财务报表通常没有审计机构审计,给基准日(评估日)的审计和评估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同时,在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双方协议要求,还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基准日至购买日的期间损益进行专项审计,以确定原股东和新股东的权益。审计工作结束后,还需要对被兼并重组企业账务进行全面规范,对原有会计差错进行调整。

(二)会计核算方面挑战

煤炭企业集团一般兼并重组的企业,大都是地方煤炭企业,这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一般都较弱,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普遍存在账簿设置不全、会计科目运用错误、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总账与明细账不符、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脱节等情况。

2、会计政策和报表编制不规范。现有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不统一,未能按规定编制完整的会计报表,未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除因融资需要对个别单位进行审计评估外,一般企业未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

3、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企业尚未建立全面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未能在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工素质、预算管理和报告制度等重要环节组织实施。现有部分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仅有财务收支管理办法、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执行效果还不好。

(三)财务分析方面挑战

企业重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企业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企业重组模式与方式的选择标准在于企业价值创造。财务分析对于明确企业重组价值来源渠道、确定企业重组价值创造水平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煤炭企业集团来说,用什么样的计量方法去估计被兼并重组企业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从买方来看,最大价值是其损益平衡价格,通常价格真实反映其最大出价。在不同的计量方法下,同一企业可能有不同的估值,这样,支付的对价基础就有所不同。对于煤炭企业集团,要选择合理的估计方法,如选用现金流折现,需要慎重考虑折现率、未来现金流量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四)资金筹措方面挑战

煤炭企业集团兼并重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单靠企业的自有资金难于支撑庞大的兼并重组计划,因此,企业并购必然面临资金运作以及资金运作不当引起的财务风险。兼并重组方式、资金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直接决定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方面。

在兼并重组过程中,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

1、融资安排风险:企业兼并重组可以自有资金完成,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银行借款等方式融资。以自有资金进行并购虽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也可能造成机会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正常周转。如果融资安排不当或前后不衔接都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2、融资结构风险:在多渠道筹集并购资金的情况下,企业还面临着融资结构风险。融资结构包括企业资本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结构。债务资本中包括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结构等。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一要遵循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三是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合理搭配。

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实施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挑战

(一)企业文化差异

由于煤炭企业集团与被兼并重组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和经营理念不同,以及员工综合素质和价值观不同,企业文化业存在较大差异。企业文化的差异对于兼并重组战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讲,煤炭企业集团和被兼并重组企业可以取长补短,发挥两个优势,创新企业管理;从消极方面来看,两者可能发生冲突。冲突表现在:煤炭企业集团和被兼并重组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决策方式、经营思想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进行兼并重组后,重组各方的投资比例有所不同,大股东在决策权限和管理地位上占有优势,兼并重组后在这些企业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采取的方式不同,将产生不同的结果;煤炭企业集团和被兼并重组企业在选人用人上存在差异。

(二)资金管理方面挑战

煤炭企业集团大都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而新收购兼并的企业往往在资金管理方面和大的煤炭企业集团存在差异和不足,如未实行资金集中、资金审批程序上较为简单、融资成本较高等。煤炭企业集团兼并重组企业后,一般都需要对被兼并重组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整合,包括资金方面的管理,使被兼并重组企业的资金管理和煤炭企业集团相衔接。如在进行资金支付流程梳理、资金账户梳理和优化、进行资金预算控制、银行授信进行统一管理、资金集中管控等方面进行完善。

(三)产权管理方面挑战

煤炭企业集团在产权管理方面都较为先进,产权管理一般都较为清晰,而新收购兼并的企业可能存在权属不清的情况,如有的收购的煤矿还处于建设期间,尚未取得煤炭开采安全生产许可证。如在建项目无法按期完工,或是未能按期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都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此外,企业土地使用权问题、房屋产权证问题、相关企业经营资质和行政许可证照问题以及债权债务问题,也需要及时妥善处理。

(四)会计核算方面挑战

煤炭企业集团一般已全面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作为被购买方的兼并重组企业在被收购后也要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工作,被兼并重组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依据煤炭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办法,制定新的会计核算办法;对原会计科目按新会计科目进行余额转换,确保新旧会计科目顺利衔接,重分类科目可追溯;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五)合并财务报表方面挑战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合并带来挑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中涉及到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报表编制过程较为复杂。

三、有关建议

目前,煤炭企业集团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意愿较强,结合煤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对有关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职调查方面

煤炭企业集团在选定被兼并重组企业后,要选取有资质能力的审计、评估、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尽职调查小组,对被兼并重组企业就其主体资格、股权结构及产权关系、经营资质、主要资产、重大债权债务、对外出资、或有事项、守法经营、劳动人事及涉诉事宜等事项进行尽职调查,协助企业拟定投资方案。

(二)会计核算方面

对于被兼并重组企业的会计核算薄弱环节,如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政策和报表编制不规范、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可在正式投资协议签订后,根据投资方或企业的需要协助企业规范账务。煤炭企业集团要依据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办法,修订被兼并重组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

(三)财务分析方面

由于财务分析对于明确企业重组价值来源渠道、确定企业重组价值创造水平作用很大,对于煤炭企业集团,要选择合理的估计方法,选择有利于企业自身价值的方法。如选用现金流折现,需要慎重考虑折现率、未来现金流量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四)资金筹措方面

兼并重组企业时,煤炭企业集团要选择合适的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方式,以合理的股权筹资或债务筹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资金筹措要考虑国家的宏观环境、资金政策、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对企业未来效益水平的影响。建议按照不低于34%的持股比例目标与被兼并重组企业展开具体谈判、实施兼并重组等实质性工作,以达到控制或相对控制被兼并重组企业。

(五)企业文化方面

煤炭企业集团和被兼并重组企业要对各自企业文化进行梳理,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发挥两个优势,创新财务管理水平。煤炭企业集团可深入被兼并重组企业实地考察,领略当地企业文化和氛围,并结合煤炭企业集团实际,找到两者的切入点和融合点,加强交流,促进财务管理上水平。

(六)资金管理方面

煤炭企业集团要对而新收购兼并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对财务资源进行整合,在资金支付流程梳理、资金账户梳理、资金预算控制、银行授信统一管理、资金集中管控等方面进行完善,并及时纳入煤炭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系统,统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

(七)产权管理方面

针对新收购兼并的企业部分资产权属不清的现象,如权证不符或不全等行为,煤炭企业集团要及时督促补办和完善,确保产权手续合法、真实和完整。对于经过尽职调查反映出的产权关系问题,以及贷款、担保等或有事项,要在兼并重组的有关协议中明确约定由被兼并重组企业现有股东承担此类责任;同时要求被兼并重组企业组织力量尽快进行系统梳理,限期整改。

(八)合并财务报表方面

煤炭企业集团要加强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事项中有关合并财务报表的学习,做好备查簿记录,正确编制合并报表,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九)中介机构方面

对于新收购兼并重组企业,可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加强专项审计,如就合作双方拟组建新公司而涉及的资产剥离或资产收购或其他专项实现,提供专项审计服务。

(十)培训和调研方面

煤炭企业集团要加强对新收购企业的培训,同时要深入开展调研,加强对新并购企业的监督指导,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新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在业务上加强对新并购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拥民.晋煤整合财略[J].新理财,2011(3)

[2]张静怡.从企业兼并重组角度看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以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 (12)

第9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措施;煤矿

近年来,我国煤矿产业持续发展,煤矿安全也逐渐受到重视[1]。长期以来,国内煤炭安全机构围绕煤矿灾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3]。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国家的煤矿安全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差距依然很大,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形势严峻。

1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由上图可以看出,从2004年到2014年期间,我国煤矿历年死亡人数及百万吨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09年开始已经减少到了1以下,而到2014年已经降到0.257。但是比较于世界上其他先进的产煤国家,我国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仍然是其10倍左右。例如,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产煤国,其最近10多年来煤炭年产量一直稳定在10亿吨左右,煤矿每年死亡人数仅30人左右,并且其百万吨死亡率长期保持在0.1以下。尤其在近几年,美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0.03。此外,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第4大产煤国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每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14左右[4]。我国的煤矿特别是小煤矿的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机械化水平目前只能达到13%,从业人员素质还比较低,由于基础薄弱,因此小型煤矿安全目前还没有把握。因此,煤矿安全问题仍然是当前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5]。

2煤矿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生产状况相比较其他先进产煤国家

来说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来,我国仍然发生了几起比较严重的特重大煤矿事故,到2014年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257,有史以来首次降到0.3以下,但是这个数字和世界先进产煤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大。

2.2我国煤矿地质情况恶劣,灾害类型多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条件较差,导致瓦斯、水、顶板、火、煤尘五大灾害俱全。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我国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煤炭赋存条件差,煤层不稳定,褶皱、断层较发育,煤层厚度、倾角变化较大,顶板难以管理;二是自然灾害方面比较严重,瓦斯分布不均匀,局部瓦斯含量较高,极易导致瓦斯爆炸;三是矿井水文地质非常复杂,并且受石灰岩水和老空积水的影响较大,水患矿井约占煤矿总数的25.04%。另外,矿热灾害、煤尘灾害、冒顶、片帮、冲击地压等的威胁持续存在。

2.3煤矿生产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煤矿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因而素质普遍偏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不强,往往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不知所措,不能有效的自救。

2.4煤矿管理层面较薄弱

我国安全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安全意识不强。目前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管理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处理好安全、生产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也能创造效益、创造利润,没有理解安全管理与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解决措施

3.1加强我国煤矿安全立法,实现法制化管理

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大国都制定了比较完善且执行力较强的法律法规来强制执行矿山安全,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中国在矿山安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矿山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监督矿山安全的有效地体制,有助于控制我国煤矿事故的发生,并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3.2做实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属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使命。首先煤矿企业应聘任具有相关安全证书的管理人员,对煤矿企业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想安全”的意识,“会安全”的技能,为提高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员工直至领导干部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其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防止违章操作的不安全行为。也可以通过安全问题知识问答等的游戏形式推广安全教育,能够更好更快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3对煤矿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严格处理

在煤矿事故发生之后,煤矿企业相关责任人应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发生以后,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调查和处理事故,实现煤炭安全事故调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矿工是否重视安全,首先要看煤矿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安全。如果领导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意识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的基本问题,形成人人以安全为第一位的氛围,员工就会自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进而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矿工通过一系列安全培训活动,安全素质也能慢慢提高,就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从而在效果上达到企业领导和员工同时具有安全意识的目的,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星魁,谢金亮.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探讨[J].煤炭技术,2008,27(1):139-141.

[2]原野.我国矿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3-4:15-16.

[3]吕喆.安全生产监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278.

[4]李春晖,徐俊.浅议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改进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4:69.

第10篇

【关键词】煤炭经济 多元化发展 经营模式

中国的产煤量占世界的37%,是当今世界上产煤第一大国。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且伴随着国际形势、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日趋复杂,煤炭安全问题也面临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我国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危机与机遇并存,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面临的挑战的同时给我们创造了发展煤炭工业的新的机遇期。当下,我们正处在这种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煤炭工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历史责任的时期。

煤炭市场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市场,能够对煤炭的市场价格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是国有重点煤矿,但其作用也仅仅是影响,对于价格的调控能力还是很弱的。最为明显的是当煤价出现波动的时候,它只能成为接受者;煤矿企业的成长壮大再到衰退都有其必经的过程。尤其在衰退期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资金去职工安置、产业续接等。而煤炭开采的利润是十分有限的,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依靠能源的消耗,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的开采利用又往往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综上所述,煤炭产业的多元化经营策略是目前势在必行的一种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经营模式。

一、多元化经营的含义

多元化经营战略属于开拓发展型战略,是企业发展多品种或多种经营的长期谋划。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企业不仅仅局限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可持续增长。当整个产业趋于成熟或在竞争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企业就必须考虑在已有事业范围之外的成长,这就是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要作用:(1)分散风险,提高经营安全性;(2)有利于企业获取高利润;(3)有利于促进企业原业务的发展。

二、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可相互代替的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能源。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经济高速发展,煤炭产业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一)煤炭产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刺激了煤炭需求的迅速增长。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拉动下,煤炭行业逐渐回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国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成长壮大,保持了速度较快、结构改善、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良好发展势头。

(二)煤炭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最近几年,在一系列的改革过程中,煤炭订货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政府的职能由贸易组织者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者, 这样就为企业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空间;全国性的煤炭交易平台的建立,可为交易各方搭建统一开放、文明竞争的交易平台,避免暗箱操作,创造透明的市场环境。其核心功能是合理地制定煤炭价格、降低交易费用、实现交易与引导煤炭供需平衡。煤炭市场价格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煤炭市场体系,推动了电煤的价格与市场接轨,这些都推动了现代煤炭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三)多元化经营模式稳步推进

近几年来,不少大型煤炭企业在加快改制重组进程的同时,努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条,稳步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目前已有不少较大的煤炭企业除了发展煤炭采掘业以外,开始开辟以合资、收购、联合等模式的第二条战线——煤化工产业。还有一些煤炭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煤炭的深加工。

三、制约煤炭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持续超能力生产,资源采出率低

根据调查,我国现在超能力生产的单位高达75%。超能力生产造成矿井接连紧张,产能萎缩,全国1/3左右的国有煤矿存在供给能力接续问题。超能力、无能力生产,对后期的影响十分严峻。据调查,有一些产煤区因为缺乏适当的管理,资源采出率不高,资源回收率很低。一部分企业还出现了“吃肥丢瘦”的情况,这就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极度浪费,因此就更为加剧了煤炭资源的紧张状况。

(二)矿区环境治理问题突出

煤炭资源在持续不断的常年的大规模开发之后,造成矿区环境污染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有不少的矿区由于不合理的开采,造成了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各级煤炭管理机构、企业应做好统筹规划,坚持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并举,协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三)粗放式资源利用方式、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煤炭资源在长期的大规模的开采之后,对采空区的处理是土地直接塌陷,且由于煤矸石大量的堆积,使得许多大型矿区、煤炭资源城市的地表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以至于引发了连串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势必会造成经济的不良状况的凸显,进而引发煤炭产业区以及煤炭产业自身后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影响煤炭产业以及以此为主导的产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 科技人才匮乏

科技兴煤,人才是关键。煤炭市场的不景气,一部分是由于各个煤炭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缺乏;另外一部分是煤炭企业对人才的不重视、不重用,人为造成的大量人才的流失。因为人才的流失,必然导致了企业先进技术低下,阻碍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运营。因此,人才是科技兴煤的主体,没有人才做保障,科技兴煤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11篇

新时期,煤炭经济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系列问题已逐步彰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时期煤炭经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资源以开发为主导,以输出为目的的思想,导致煤炭的附加值低,资源利用利不高,经济效益低增长模式,严重阻碍了新时期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受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我国的煤炭产品还是以原煤为主,煤炭的深加工投入严重不足,加工能力低下,进而使得煤炭产品附加值太低,虽然我国对煤炭深加工也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深加工的总量不足原煤生产的5%。

(二)新时期煤炭工业面临的环境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煤炭经济在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煤炭的开采面临巨大的环境污染。我国在采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与原煤的比例达到1:1,其中煤矸石的比例达到30%左右。这些废石对空气,水资源以及自然生物链造成巨大的污染,就煤炭企业对环境的补偿力度远远不够,不足煤炭销售额的5%。

(三)新时期煤炭收支分配严重失衡煤炭经济快速发展,出现收支分配失衡现象严重,投资企业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获取巨大的利润。然而矿区的居民与煤炭企业的工人,因煤炭开采遗留下的环境问题,个人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使其深受其害,煤炭经济中的收益分配不均衡现象引发的矛盾日益彰显。

(四)煤炭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开采一吨煤需要消耗2.5吨的资源,同时还会损耗共生的铝矾土、高岭土与耐火粘土等资源8吨左右,消耗水资源约2.5吨。在新时期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资源浪费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浪费现象严重。同时,过度开采造成的环境补偿大幅增加,煤炭经济对环境的治理与植被再生费用投资巨大。

(五)煤炭经济的发展,缺乏对地方经济的补充煤炭企业属于集体性质的生产企业,拥有专门的煤炭运输与可开采的资源。但是煤炭企业的收入所得税25%归中央财政,而地方财政只收17%的增值税,中央收益与地方收益相差甚远,煤炭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低。

二、新时期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也迎来新的转型期,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演变,从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在新时期,如何推动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新时期加强资源管理、分配,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自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实行有偿使用的政策以来,实现了收取资源补偿费与资源税。但是征收这两种费用都是基于煤炭的销售额或者产量来进行计算,对资源本身价值没有进行真实的体现,对煤炭资源有偿使内涵与资产化管理没得到体现,资源的回收率仍然不高,资源不能进行有效利用。新时期实现煤炭工业经济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改变煤炭资源管理策略。把资金产化管理运用到煤炭资源管理之中,以实事合理的资源价值为基础,推动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提高产能的同时保护资源。同时,加强煤炭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价值,实现煤炭经济的整体效益提升。

(二)新时期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快煤矿技术的改造,强化科学化管理理念,提高煤炭生产的水平与质量,走品牌经济发展的战略路线。同是加快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深入发展大型洗煤、选煤项目,对水煤浆以及煤制油等工程项目进行扩建,扩大原煤的洗煤比重与炼钢喷吹煤的生产规模,在增加煤炭产品种类的同时,提高其质量。同时进行非煤产品的项目建设,增加煤炭企业新经济增长点。合理利用煤层中的气资源,调整煤矿资源中输出产品的结构,使其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提高,进而提高煤炭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三)新时期完善煤炭经济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制度,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在新时期要加强煤炭企业在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对资源与环境的补偿力度,增加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建立健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监督管理控制体系。切实解决煤炭企业的无度开采的状况,加强对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监督与控制。国家职能部门加在审查与执法力度,对煤炭的开采和生产进行生态环境评价,规范煤炭企业的开采与生产行为。

(四)新时期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推进煤焦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开采利用率,把传统煤矿开采过程中的节能降耗与废弃物再利用,与新时期的高效采煤,精煤外销,劣质煤与中煤进行发电,把煤矿废水与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利用,把粉煤灰与煤矸厂进行合理的开发,形成煤炭资源的循环产业链,把废弃特的排放量降到最低,把环境污染降到最小,同时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五)新时期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煤炭企业的节能改造力度对传统的采煤方法进行改造,提高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率。按照国家能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对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坚持煤矿开采与回收标准,同时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加快煤炭经济深入改,提高粉煤与水煤燃烧技术,辅机节能系统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把集中配煤与筛选块煤等技术进行广泛运用。

(六)新时期以煤炭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平稳发展煤炭企业属于集体制的居多,对煤炭价格有绝对控制权。私营煤炭企业都是以集体煤矿炭价格为依据,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新时期,就加强市场经济对煤炭企业的作用,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推动煤炭经济竞争机制的发展,在推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加大对集体制煤矿企业的监督,促进为地区经济发展作贡献,充分发挥集体经济职能,完善补偿机制,加大对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

三、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运煤公路;超载;情况调查;损坏影响;治理措施

Abstract: So far, coal is still important for energy production. Transpor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coal resources, China also specializ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al haul road, but the coal truck overloading is very serious, so that some of the coal road was severely damaged in a short time, and caused very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Analysis, the overloading of some of the coal road damage caused by overload to the coal road from the author's own point of view, made a number of targeted measures.

Key words: coal roads; overload; survey; damage impact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现阶段看来,公路运输仍然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相当长时间内最为可靠与经济的主要能源,公路担任着其主要的运输职能。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的煤炭总需求量大约在23亿吨左右,估计到2020年能够达到亿吨。而公路运输作为一种快捷、灵活的交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为铁路分流的作用。在铁路运输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煤炭的公路运输将发挥出其越来越重要的运输职能。煤炭运输之所以选择公路运输为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除了其自身的灵活优势之外,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其在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中间调转作用。然而,我国煤炭运输公路所存在的超载问题已经日益严重,使煤炭公路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损坏。为此,笔者就煤炭公路的超载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

1煤炭公路超载情况调查

经笔者调查发现,在运煤干线公路上煤炭运输车超载行驶的现象非常严重。笔者对超载车型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发现几乎所有的车型都存在着超载现象,对于单后轴质量超限的情况主要存在单后轴与3轴半挂车车型,而双联轴超限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双后轴整车与挂车车型。从对于车型的调查情况来看,挂拖车存在的超载现象最为明显,已经达到了正常载重的150%,甚至有些车型还超过了200%。从对于轴重的调查情况来进行分析,单轴单轮组轴超过了10t,双轮单轴组轴达到了25t,而双轮双轴组轴载重竟然超过了40t。

笔者对煤炭运输车的超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运煤车的超载情况竟然超过了70%。在其中的一段公路上,笔者发现在公路左半幅大多是满载的运煤车辆,它们后轴载重分布大多都在10t以上,右半幅空载车辆相对多一些,后轴质量分布在10t以内,并且发现大型运煤车的轮胎已经发展到了16PR。同时也发现,左半幅公路的损毁情况明显比右半幅严重。较高等级的轮胎有着更高的气压要求,其值已经超过了我国公路设计中对于标准轮胎压力的要求。轮胎压力过大或作用时间过长都会对水利路面与沥青路面造成严重的损坏,运煤公路对于轴载一般都比较敏感,当运煤车出现超载现象时,势必会造成路面断裂、沉陷等现象的发生。以笔者所参加过的安顺发电厂运煤专用公路(安顺双阳至安顺发电厂)维修工程为例,该公路是在原路基为砼路面的上面铺筑级配碎石和沥青碎石面层,是成功了的,但是仍然抵挡不住超载车辆的大量通行,从2007年至今已经4年多,局部已开始出现小坑凼。

2公路运煤超载给公路造成的损坏分析

运煤公路经常性超载现象的发生,会使路面长期时间内超负载运行,从而使其应力增加,对运煤公路造成的损坏总结为面层形式性能破坏与结构性破坏两个方面。同时,超载运煤车的超限运输会使公路的受力状况超出其理论设计值,从而对其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当运煤公路路面出现结构破坏后,对运煤车的正常运输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威胁。据业内人员的测试表明,对于正常载重10t的运煤车而言,如果超载一倍的话对于公路所造成的破坏相当于正常载重的16倍。而如果其重量超过正常载重的两倍时,其对公路造成的破坏力相当于正常载重的16倍。对于一条设计年限为15年的运煤公路而言,如果长期行驶的运煤车辆都超载一倍,其使用年限会被大大缩短,甚至会缩短正常使用年限的90%。也就是说,这条使用年限为15年的公路到最后只能使用1年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超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人民币。以河北省为例,公路每年应煤炭运输车等车辆超载现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亿元,将近有10条高速公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3治理煤炭运输超载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从以上煤炭运输车给公路造成的破坏可以看出,治理超重运输现象必须标本兼治,加强对于煤炭运输车辆的掌控与管理,具体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3.1适当提高运输价格

首先对于运输管理部门而言,必须提高煤炭运输行业准入门槛,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煤炭运输供大于求的格局。同时应借助现行的市场规律,并给以必要的行政指导,适当提高运价,并考虑运输业主适当的经济利润,从而使业主减少超重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应按照煤炭运输车辆的型号与运营范围将其分级,以规范煤炭运输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营。

3.2截断煤炭运输超载车辆的源头

为了有效降低煤炭超载运输车给公路造成的损坏,应将超载车辆的源头截断。对于一些私自改装的运输车辆,公安车管部门应不予其年审与挂牌处理。交运管理部门应联合工商部门对煤炭企业的装载车辆进行“实名制”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责任签约与联动责任制度。同时应组织煤炭货源与运输企业签订合法装载协议书与目标责任书,在公路出口处对超载煤炭运输车辆进行源头与责任的追查。

3.3完善制度,加强对于煤炭运输车辆的管理

地方政府也应响应号召,为加强对于运煤公路的保护而提高对于运输市场的调控力度。国家立法机关也应积极制定相应的规范文件,以加强对于运输行为的合理调控,从而实现煤炭运输量与运输市场之间的供应平衡。同时还应加强对于汽车设计与生产环节的管理,禁止超限车辆的生产,并严厉禁止私自对于车辆的改装。

3.4加大煤炭运输车辆超载运输危害的宣传

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对于煤炭超载运输危害的宣传工作,并加强对于运输业主的安全运输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由煤炭超载运输给公路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值得一提的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于超载危害性的认识,对煤炭运输车超载现象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应对煤炭运输超载现象控制的工作制度与应急机制,并加强和道路收费站之间的协调工作,促进科学合理计重方法与罚款模式的应用,以对现行公路价格管制进行合理改革。

3.5加强对于煤炭运输车辆的信息化管理

我国对于车辆户籍管理与运营机制相对比较复杂,从而使对于车辆的管理出现了相对比较混乱的状态。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统一的电子运营证制度,以对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进行详细信息的统一管理。当有车辆出现煤炭运输超载现象时,应对其进行登记处理,并将该信息输入统一的车辆管理系统。并定期对车辆的煤炭超载运输信息进行统一的统计与排查。根据统计结果应对超载次数过多或产生后果较为严重的车辆予以相应的处罚。

3.6追求煤炭超载运输车辆的连带责任

就目前状况而言,现阶段煤炭运输超载的责任人是车主与运输市场的业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从客观上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超载运输的货主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当煤炭运输车辆出现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时,除应对驾驶员与车主进行相应的处罚之外,还应加强对于货主的连带处罚。具体的处罚措施为,在对驾驶员与车主进行处罚的同时,执法人员应依法追究货物法人的责任,并联合当地地方政府对他们的超载运输行为予以相应的惩罚。

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超载运输给公路造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为此,交管、政府等部门应加强对于该问题的重视。同时,治理煤炭超载运输行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要不断的摸索与创新,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以真正减少煤炭运输超载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公路路况的稳定,保证煤炭运输公路的完好畅通,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强.公路超载超限问题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