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危机的特征

财务危机的特征

时间:2023-06-08 10:59: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危机的特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危机的特征

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危机;关系

一、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界定

关于财务风险的界定,当前有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Altman(1990)综合了学术界描述,更加科学地将财务风险界定为的四种情形:经营失败、无偿付能力、违约、破产。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深入了解财务风险的基石,是归纳总结财务风险的特征。笔者通过研究文献、结合企业案例,概括出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五大特征:全面性,即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权衡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成因与内部成因。

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称为系统风险,它对所有企业都发生作用,是企业自身不可控制的。这些因素有:市场变动;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税收政策变动。

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财务风险称为非系统风险,它是企业的特有风险,由企业自身承担。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在财务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形成财务风险。

二、财务危机

(一)财务危机的界定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关于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从法制层面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国外研究学者常常把企业根据破产法提出破产申请的行为作为确定企业进入财务危机的标志。国内研究学者则常常把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

二是从研究层面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学者定义中的经典表述来自于Ross(1999)从四个方面界定的财务危机: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资产净值小于净负债,资不抵债。

从实际情况上看,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对于我国的学术研究更有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对于上市公司特别处理的一般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异常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导致其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或者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投资者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本所对该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其中,“财务状况异常”指的是最近两年连续亏损,或最近一年的每股净资产低于每股面值,或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其他异常状况”,指的是因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基本终止,或公司面临赔偿金额可能超过其净资产的诉讼等。上市公司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将自动进入所谓的ST板块。对上市公司的特别处理包括“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特别处理”。对“退市风险警示”的处理措施: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其他特别处理”的处理措施: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二)财务危机的特征

前面讲到了财务风险的特征,反观财务危机的特征,却大相径庭。

一般来说,财务危机有四大特征:第一,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放、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第二,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和把握的,但也有相当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第三,多样性。财务危机的多样性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企业经营环境多样化;企业经营过程多样;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第四,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三)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财务危机的成因一直是学界的争议焦点,是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这些因素有可能单独恶化企业财务状况,更有可能在多种因素联动作用下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这些因素系统归类,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防范财务危机。

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是财务危机成因分析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将企业财务运营病症划分为4个阶段:财务危机潜伏期(盲目扩张、无效市场营销、疏于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资源分配不当、无视环境的重大变化);财务危机发作期(自有资本不足、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过重、缺乏会计的预警作用、债务拖延支付);财务危机恶化期(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专心于财务周转、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到期违约不能支付);财务危机实现期(资不抵债、丧失偿付能力、宣布破产)。企业如有上述相应情况出现,就要查清具体原因,采取措施,尽快使企业摆脱财务危机。

三、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关系

财务风险具有两面性,对企业而言可能产生损失,也有机会产生收益。而财务危机意味着企业产生损失的可能性极大,如不及时补救,企业状况可能陷入不断恶化的深渊。财务风险是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必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而具有财务风险的企业不一定陷入了财务危机。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朝不利方向发展的结果。企业若能在有效期间内采取化解措施,就能降低财务风险,摆脱财务危机;若企业面对危机束手无策,或措施不力,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

因此,对于财务风险,应当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企业的稳健性;而对于财务危机,应当坚决规避,在管理财务风险的工作中把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防范系统有机结合,从而杜绝财务困境甚至企业破产的发生。

第2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管理控制;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150-02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当财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对财务风险失去控制时,常常会出现企业财务危机,影响企业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致一些企业破产。本文针对财务危机管理内容和基本征兆进行全面分析,探讨科学合理的财务危机管理与防范措施,能够减缓或避免财务危机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有效保障企业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财务危机管理的内涵特征

财务危机,是指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财务管理混合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财务出现风险,这种风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造成企业财务无法正常运行的状况。财务危机管理就是对财务危机进行监测、控制、化解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的总称,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运用危机监督、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等手段,从而避免和减少财务危机事件的发生的过程。财务危机管理能有效地减少财务危机的发生,降低财务危机的危害。

财务危机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对财务危机进行事前防御和事后处理。事前防御职能是通过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地提高企业适应内外经营环境和化解财务危机的综合抵御能力,定期对财务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完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减少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事后处理职能是企业在财务危机发生后,针对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处理,通过协调企业各方面业务关系,控制企业现金流量安全,缓解企业财务危机带来的危害,采取化解与控制财务危机的策略。企业财务危机大多是由意外事件引起的风险和紧急状况,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危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不确定性。财务危机的突发性决定了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不确定性。财务危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受多种意外和突发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经营者难以监测与控制,这就导致了企业财务危机管理对象、财务危机预测、财务危机控制和财务危机处理计划都具有不确定性。

2.应急性。财务危机的紧迫性决定了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应急性。应急性管理是指在财务危机爆发过程中进行的危机管理,通常在财务危机爆发前,企业财务处于紧急状态中,由于处理危机时间紧迫,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量在财务危机爆发之前,进一步控制事态的发展,尽可能避免产生重大危害,使财务危机最小化。

3.预防性。财务危机的危险性决定了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预防性。预防性是财务危机管理的重要特征,是指在财务危机发生前,企业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防止危机发生,从而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产生的危害。当企业财务危机爆发后,企业管理者往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或避免损失,因此避免危机发生是财务危机管理的最有效途径。

二、财务危机管理的内容

1.协调的债务和资金结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就是要不断优化和调整债务和资产结构,使二者协调发展,实现现金流量的配置平衡。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要把握好资金与负债整体结构协调,控制好现金流量平衡,就可以避免发生财务危机。

2.合理的现金流量规划。合理的现金流量规划是制约财务危机发生的关键因素。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需要大量的现金流量为前提。因此企业的经营和规划必须以合理的现金流量规划为依据,实现现金流量的匹配。

3.准确预测和动态监测。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具有可预测性,企业需要以存量为基础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财务比率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和长期跟踪,进而对企业财务危机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企业要采用先进的风险监测系统,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对财务危机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及时了解企业财务危机的承受能力。

4.完善的应急预案。完善的财务危机应急预案,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企业需要建立合理有效、易于运行的财务危机应急方案,对于财务危机处理的目标与原则以及采取的策略等事项进行合理设计,这样能够有效地处理财务危机,避免企业出现混乱的局面。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危害性

1.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财务危机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再生产能力,使企业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进行。

2.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财务危机会出现坏账、死账等企业亏损现象,这直接导致了企业无法积累发展资金,影响了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使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3.导致企业生产秩序的混乱。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必将发生转变,从而忽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不能及时决策,从而造成了企业生产秩序的混乱,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4.挫伤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企业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无法保证,甚至收入锐减,这直接导致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5.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财务危机造成的经济效益下滑,生产秩序混乱,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四、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征兆

1.财务结构不合理。财务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筹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生产结构不合理和支出结构不合理等几个方面。这些不合理的财务状况,导致了企业的盈利下降,竞争力降低。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分析和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就可以发现财务危机的先期征兆。

2.企业信誉不断降低。企业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有着良好信誉的企业无论是在项目的获得、资金的支持还是产品的销售等方面都比较顺利,而当企业的信誉降低时,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因此,企业信誉下降是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又一先兆。

3.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经济效益是衡量一个企业成败的标准,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如果出现了经济效益下降,销售情况滞后,就会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的获利空间不断减少,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必然会使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出现亏损现象,从而出现财务危机。

4.相关的企业趋于倒闭。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生产经营以及债权债务方面的关系,因此企业与相关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情况,能及时提醒企业对财务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当关联的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征兆时,企业要果断做出决策,防止由于趋于倒闭的相关企业,影响自己企业产生财务危机。

五、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与防范对策

1.关注外部经营环境,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真空的,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发展的。作为企业必须坚持稳健发展原则,时刻关注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及时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研究分析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财务管理等方面不断做出战略性地调整,紧跟时展,不断研发新产品。从而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减少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

2.优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企业资金是企业的发展的根本,缺乏资金的企业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作为企业,要把控制资金当作首要任务,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优化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的资金变现能力,优化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充足,保障企业的发展。

在资金管理方面要不断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不断优化资金管理,对资金的运营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预测,合理安排和使用企业的经营资金,并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避免资金的盲目使用和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率和资金运营效率。

3.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作为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有效预防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通过不断改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工艺等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销量,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经营成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都是企业的筹资方式。在当前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筹资方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使企业内部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但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和调动企业各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6.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预警体系。预防企业财务风险需要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具有财务风险意识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具有财务风险意识,才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员工具有财务风险意识,才能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参与度,从而对财务管理实现有效的监督。此外,在提高员工风险意识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系统,及时预测财务风险,制定规避风险的策略。

六、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企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规避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因此,正确认识财务危机,分析财务危机发生的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和防范措施,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指标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现代企业面临着许多风险,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充满着变数,又由于企业本身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隐患,以及人们还不能够完全把握包括市场经济环境在内的企业外部条件的变化,因此企业财务危机时有发生,并且财务危机是无法绝对避免的。

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及特征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为防止企业偏离正常经营轨道而建立的报警和控制系统,它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对各种财务分析数据资料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财务危机及早警示,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灵敏度越高就越能及早地发现问题并告知企业管理者,就越能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回避财务危机的发生,所以,一个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予以报警。

当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预知并预告,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管理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避免财务危机真正发生。

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财务管理及企业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从而既提供前车之鉴,又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对于企业来说,绝大多数财务危机都是可以预测的,而且都有一个从潜伏到爆发、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财务危机预警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监测、识别、报警以及预控。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监控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现金流量情况、资本结构以及成长能力等方面。

二、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做的工作

为使危机预警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预警组织机构,其日常工作可由企业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承担,如财务部门、企管、企划部门;建立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只有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危机征兆。高效的预警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预警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的分析其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在财务危机原因分析清楚后,应立即启动处理机制,制定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尽可能减少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耍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构

不可否认企业财务危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尤其必要。

(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一般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第4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风险管理;预警模型

1 财务危机的界定

“财务危机”是由Ross(1999)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炼而成的概念:技术失败,指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按时偿还已到履约期的债务合同;会计失败,指企业的账面净资产为负数,资不抵债;企业失败,指企业依法进行清算后所得的资金仍不足以偿还债务;法定破产,指企业无法持续经营,依照破产法向司法机关申请破产。针对我国金融市场实情,上市公司鲜有被破产清算,若将企业破产等状况界定为“财务危机”作为研究的对象,那么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用意义也就降低了。因此,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以上市公司是否被“特别处理(ST)”作为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危机判断标准。

2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现状

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和模型,本文将其归纳为定性预警模型和定量预警模型两大类。定量预警模型进一步细分为统计类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和人工智能类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2.1 定性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财务危机的定性研究,通过人为经验主观识别风险,实现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目前定性研究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标准化调查法:指借助外界因素即通过专业人员或咨询公司等就公司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形成报告供公司经营者参考的方法。标准化的问题就是财务预警指标,其对警情的预报则体现在公司对问题的回答中。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公司财务运营情况不佳在各个阶段伴随有特定的症状,因此把公司财务运营“病症”大体分为四个阶段:财务危机潜伏期,财务危机发作期,财务危机的恶化期和财务危机爆发期。通过财务分析来确定公司的财务状况处于哪一个阶段,然后再“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企业风险,使企业经营回归正轨。3)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以三个月作为时间段,通过制定该阶段的资金周转表来分析指标异动原因及合理性。若企业很难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提供宽松的现金流转表,则表明企业财务风险正在加剧。4)管理评分法:首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比打分,再根据这些项目对破产影响的大小进行加权处理,最终得出加权总分。根据总分落入的分数区间,判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

定性研究能够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对于一些无法或很难量化的指标,我们可以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着重分析事物因果关系。

2.2 定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2.2.1 传统统计模型

(1)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单变量分析是最早用于财务危机预警的模型,Fitzpatrick(1932)提出以单项财务指标比率作为标准来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状态。他采用单变量指标将样本公司划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最后发现“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指标在财务风险判定方面的效果最佳。Beaver(1966)采用财务比率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他经过研究证实在排除行业因素和公司资产规模因素的前提下,债务保障率、总资产净利润率等财务比率对预测财务危机是有效的。陈静(1999)对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1995-1997年三年的财务数据也进行了单变量研究。虽然单变量模型运用广泛,但也存在许多缺陷:多个单一指标指示结果之间相互矛盾而无法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特征,易发生企业管理人员有意地粉饰单变量指标使得财务预警效果失真等。

(2)多元线性判别模型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构造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进行危机预警的模型,其典型代表有Z Score模型和Fisher判别模型。

Z Score模型,最早是由Altman(1968)建立,他从22个财务指标中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从企业资产利用率,资产规模,偿债能力,财务结构,盈利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对33组制造性上市企业的研究,综合分析后建立多元线性Z Score模型。通过统计分析,Altman得出当Z2.67时,公司处于安全状态。向德伟(2002)针对性地选8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Z模型对样本2000-200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Z模型对某些特例可能失效,但总体上有效。麻鹏波(2010)应用Z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计算得出的数据和模型判别标准,判定企业财务状况并提出相关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严碧红、马广奇(2011)选取深市6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运用Z模型对其2010-2011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判断房地产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危机。Z模型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根据实证研究表明针对不同财务状况具有一定判断能力,故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但该模型不适于时间跨度较长的企业危机预警。

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是统计性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所有数据的总离差平方和分解为组内差和组间差两部分,而组间差与组内差的比值大小作为衡量总体差异大小的标志。基于重要性考虑,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具体算法与运用就不在本文详述了。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第一,是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工作量庞大;第二,时间跨度越长,其精确度越低;第三,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具有两个很严格的前提假设,一是假定自变量是呈正态分布的,另一个是要求解释变量之间完全独立;第四,要求在财务危机组与控制组之间进行配对,但配对标准如何恰当确定是一个难题。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财务危机研究人员引进了Logistic和Probit回归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

(3)Logistic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主要目标在于寻求所观察数据的条件概率,根据其条件概率来判断观察对象是否存在财务风险。Martin(1977)首次尝试将Logistic模型应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以1969-1974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5个财务指标来预测两年后样本公司的破产概率。实证结果显示“净利润/总资产”等六个财务比率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Ohlson(1980)设计的Logistic模型使用了9个自变量,选取1970-1976年间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非破产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0-1]上的分布,他发现了四类显著影响破产概率的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资产变现能力。Lau(1987)选用了10个自变量,使用多元逻辑模型构建了财务危机的五阶段预警模型。姜国华(2004)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公司ST的因素,结果发现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且得出影响公司财务危机两个主要因素是主营业务利润和大股东持股比例。浦军(2009)选取40家ST公司和103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股权集中度等8个变量指标作为建模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相应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4)Probit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Z.mijewski(1989)提出的Probit回归模型,其假定公司破产的概率为p,并假设公司样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其概率p可以用财务指标线性解释。其计算方法和Logistic模型相似,先是确定公司样本的极大似然函数,通过求似然函数的极大值得到参数a和b,然后利用公式求出公司破产的概率。

2.2.2 人工智能财务危机模型

(1)神经网络模型

Odom和Sharda(1990)是最早把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研究中的。Tam和Kiang(1992)以Texas的1985-1987年118家银行(59家破产59家未破产)为样本,建立了一个三层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该篇以神经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文献为财务危机预警带来了巨大贡献。黄小原和肖四汉(1995)提出了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的构建。杨宝安等(2001)应用前馈神经网络进行了示范性设计和验证。杨淑娥和黄礼(2005)选用深交所18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其中选用120家上市公司作为训练样本,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预测上市公司是否面临财务危机,又以60家上市公司作为检验样本,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分别取得了建模样本90.8%和检验样本90%的判断正确率。朱燕妮(2008)选取了44家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1998-2006年的数据作为样本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发展能力以及公司治理等8个方面选择了能够全面反映出公司经营与管理各个方面的63个指标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分警度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进行仿真检验时获得了92.38%的正确率。

(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模型存在的小样本、高维数、非线性等问题,张在旭(2006)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SVM)建立了一种新的公司财务危机预测模型。此后,阎娟娟、孙红梅和刘金花(2006),邱玉莲和朱琴(2006)也对支持向量机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上做了深入研究,也都得出该方法运用于财务危机预警中是有效的,为财务危机预警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3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述评

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贸企业;财务危机

1金融危机下商贸企业的财务危机

1.1财务危机的内涵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是最常用的界定企业失败的名词,但究竟什么是财务危机,不同的学者在进行研究时采用了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观点。西方学术界主要把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和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认为财务危机分为四种情况,分别为经营失败、无力偿还、违约以及破产。但也有定义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以及资金不足四种情况。

1.2商贸企业的财务危机特征

商贸企业是服务业中发挥流通功能,以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为经营内容的盈利性企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服务等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商贸企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财务危机必然具有一些特性。

1.2.1市场决定性

商贸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主要取决于消费市场。企业在经营方面市场定位不准、促销不利,造成产品积压,严重影响企业的流动性,如日积月累,将最终使企业财务步入危机。另外,如果消费市场出现重大波动,或是价格急剧上涨、下跌,导致出现消费市场低谷,对商贸企业的销售、营运产生致命影响,将使其陷入经营和财务困境。

1.2.2突发性

商贸企业的经营、理财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也有很多因素是突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商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较高,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偏低,同时其营运对资金的流动性依赖程度较高,如对财务活动还缺乏合理的规划与控制,出现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不匹配等问题,一旦出现突如其来的变化,将无法应对,从而出现突发性财务危机。

1.2.3敏感性

商贸企业的产出从根本上讲,就是利用一套有形的服务。使销售给消费者的商品更有价值。因为有服务就可以获得差价。商贸企业可以更大限度地享受现金流带来的好处,进而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对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现金流方面的关注程度较其他行业企业高。在评价财务状况时要密切注意现金流量的状况和作用。

2金融危机下商贸企业防范财务危机的措施

2.1优化债务结构

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能引发筹资风险。对企业来说,采用负债经营必须衡量由其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损失,既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又要防范由于负债带来的财务危机。在金融危机下,商贸企业首先就是要降低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过高是财务危机公司的典型特征,避免过高的财务杠杆是公司得以发展的前提。公司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应以有利于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本收益率和有利于资本结构的再调整为原则,必须确保企业具有偿债能力,保证有足够的权益资本作后盾。当公司债务负担较重,资产负债率过高时,企业为了防范财务危机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资产负债率。其次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优化负债结构应该关注以下几点:①企业应该尽量使债务的到期日期及数量与预期现金流量保持协调一致,避免债务到期日集中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影响按期还款,甚至于影响公司的正常营运。②优化负债结构还要求企业避免单一采用银行贷款,尽量采用多种筹资方式,避免缺乏足够现金偿债而措手不及。③企业也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能使风险较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2.2保持良好的财务信用

财务信用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理财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财务信用对企业筹资、信用结算、产品销售、原材料购进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增强企业的潜在筹资能力。反之,财务信用的缺失致使企业正常的经济运行受阻,长此以往将酿成信用危机。因此,要降低财务危机爆发的风险,必须关注信用,保持良好的财务信用。第一是与银行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不管运营多么好的企业,总会遇到一些意外的事件。这就需要企业不时地向银行借款。因此,同银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是明智的。当企业不需要借钱时,应当让银行了解自己的财务情况和现金流预测,以为自己今后的借款建立基础。一旦真正需要借款,便有可能按正常的条件借到所需数量的款项。第二是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信用关系。企业若长期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其财务信誉必然受到影响。这样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公众形象,也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企业一旦失去供应商的支持,不能及时购进原材料,或者被供应商逼债以至于被供应商尽快还款,对企业来说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而企业若是平时财务信用良好,与供应商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一旦暂时遇到财务困难,也可以凭借以往良好的财务信誉向供应商请求延期付款或者赊购部分原材料来度过困难,给企业赢得时间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2.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第6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预警机制,模糊综合评价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概况

1.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定义

财务预警模型是指借助企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体系,识别企业财务状况的判别模型,它通过数学或统计方法建立模型对财务危机进行定量预警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计算,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

2.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作用

(1)预知并且预防财务危机的征兆

通过预警模型,企业可以及时地预测到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这样管理层便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危机发生。同时当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经营者还能及时寻找导致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原因,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2)避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次发生

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建议,弥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危机预警,从而既提供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更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发展及分类

1.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即一元判别模式,单变量预警模型是指利用单个财务比率来进行财务预警,以判断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一种预测模型。

2.多元判别分析模型

多元判别分析模型是对企业多个财务比率进行汇总,求出一个总判别分值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模型。

3.线性概率模型

线性概率模型是多元判别分析模型的一种替代选择,该模型为:

5.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模型

该模型是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型,其构建理念基于对人类大脑神经运作的模拟。

6.联合预测模型

联合预测模型是运用企业模型来模拟企业的运作过程,动态地描述财务正常企业和财务困境企业的特征,然后根据不同特征和判别规则,对企业样本进行分类。

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本原理及其选择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创立于1965年,由美国控制论专家艾登提出。该评判方法将模糊数学集合论与层次分析法有机融合,并且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含糊不清、不易区分的因素进行定量化、综合性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数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在对某一事务进行评价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由于评价事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因而要对每一因素进行评价;在每一因素作出一个单独评语的基础上,如何考虑所有因素而作出一个综合评语,这就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采用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企业并购目标的决策具有以下优势,可以避免凭经验进行目标选择所固有的主观性,使并购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很好地解决一般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一些缺点,如因素多导致各因素权重小而造成的严重失真现象或多峰值现象等。适合评价多主体对多层次多类指标评价信息的整合。模糊评价法虽然采用模糊数学,但其方法简单易行,在一些用传统观点看来无法进行数量分析的问题上,显示了它的应用前景,很好的解决了判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且由于模糊的方法更接近于东方人的思维习惯,因此更适应于对社会经济系统问题进行评价。因此,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之所以选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判,是因为:(1)由于企业财务运营受多因素的影响 ,并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一来,层次分析法在这里的运用就显得具有较大的优越性。(2)由于企业财务运营状况的评价具有模糊性,较难得进行等级评定,因此,人们对这种等级的分类往往是采取主观意识的判断,很具有具有模糊性;同时,我们知道,企业财务状况受多方面的影响,在评定时也具有模糊性。

四、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我们在选择财务预警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灵敏性原则:即我们所选择的指标能够灵敏、准确、全面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情况。

(2)超前性原则:即所选择指标的变化应超前于实际财务状况的变动,这样企业才能及时预防。

(3)稳定性原则:即对所选定指标变化的幅度进行不同状态划分后,划分的标准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4)全面性原则。在选择指标体系时要尽量选取能够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

(5)重要性原则。在选择体系时要注意把握哪些是重要性的,哪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对以后的评判具有重大意义。

(6)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如果获取某项指标数据所花费的代价太大,甚至超过了其所能带来的利益,这时,我们通常要放弃。

2.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其基本步骤为: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影响因素集分层。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和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判断与量化各元素间影响程度大小。层次分析法采用1-9标度方法,对不同情况的评比给出数量标度。

(3)计算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即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的检验。层次单排序就是把本层所有各元素对相邻上一元素来说排出一个评比的优先次序。

(4) 计算 组合权向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并进行排序,即层次总排序。

3.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指标得分

具体操作步骤:

(1)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评价对象的评语集,即等级集合,在这里,每个等级可直接明确地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2)确定评价矩阵R。

(4)计算综合评价值。

4.评价结果的分析

评价结果的分析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清晰的了解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中的优劣地位和状况,使得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指标进行改进,从而及时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五、总结

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另一方面对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企业财务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及时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地预防、解决企业财务危机,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巩固企业的实力基础和改善整个经济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探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简要介绍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概况、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发展及分类,然后重点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本原理及其选择、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等,旨在加强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提高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但是,我们知道模糊评价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一些不可控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这一模型还得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从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

[1]蒋业香,李存芳:企业财务风险的系统分析与模糊评价[J]. 中国 管理信息化,2007,10(12):77~80

第7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 财务预警机制 解决措施

一、我国财务预警机制在防治财务危机中存在的弊端

1、传统的财务危机判定方法在方法论上存在不足

首先,财务比率变化是一个中间变量,以其来对财务危机作判定与预测可能存在偏差。其次,比率分析有很强的经验主义色彩,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再次,使用大量专家使传统财务危机判定方法成本很高,缺乏竞争力。最后,传统财务危机判定方法中通常假定财务比率值为线性,即每一比率值或比率组合计分值对判定财务危机发生概率的边际贡献是相同的,这一假定与事物发展规律可能存在不一致。危机的判定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机制的应用措施。

2、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财务分析如实并完整的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从而使财务预警机制也存在局限性。

3、财务危机诊断结论的片面性限制了财务预警机制作用,财务预警机制存在滞后性

同时,大多数对企业财务预警的研究,以上市公司为对象,对非上市公司的适用性不强。

4、很少有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经营者缺乏对财务预警系统的理解与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理论指导,缺乏示范、感到茫然,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只停留在表面上。

二、财务预警机制在防治财务危机中存在弊端的原因

1、报表数据的局限性对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不良影响

财务危机预警的主要依据离不开财务报表数据,而传统的财务报表数据具有以下局限性。

(1)财务报表数据是一种货币形式的财务信息。会计只关注特定主体活动的经济方面,只反映可以用货币形式量化的信息。无法量化的企业信息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体现不出来,比如企业文化、企业领导力、执行力、经济事项的社会效益等方面,这必然导致传统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片面性。

(2)财务报表数据是历史信息。会计信息是对企业过去经济业务的记录,会计历史成本技术性准则决定了会计信息只反映已经发生的会计事项。对企业财务危机情况的诊断,包括对企业财务状况发展态势的判断,基于历史信息基础上的判断,必然会受其滞后性的局限。

(3)财务报表数据是对主体价值运动近似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广泛存在的,会计计量不可能与价值活动在量上完全一致;会计信息的加工、变换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人为确定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基础上的,对面临破产清算的公司持续经营的假设就是不成立的。另外,粉饰报表数据扰乱财务危机预警,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对企业一些会计处理给出了一定的选择空间,一些管理当局为了某种目的,人为进行盈余管理、会计造假,导致了会计报表数据的失真,建立在这类会计信息之上的财务危机诊断,是缺乏准确性的。

2、财务危机诊断的片面性和滞后性导致财务预警的滞后性

传统的财务诊断,一般都是企业感觉到经营出现了问题,财务状况开始恶化,才意识到诊断的必要性,往往错过了治疗的良好时机,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人为的加大了危机治疗成本,企业处于亡羊补牢的尴尬处境。一个企业如果在警情刚显现时就予以分析化解、进行防治,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大多企业还是在危机突显时才开始治理。

(1)财务危机诊断结论的片面性。传统财务报表数据只关注特定主体活动的经济方面,只反映可以用货币形式来量化的信息。难以用货币计量的要素,如企业文化、领导能力、组织机能、市场占有率等对企业生存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因素则往往被忽略。

(2)诊断结果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财务危机诊断应立足于动态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分析,应该具备一定的预见性。传统的财务报表数据受历史成本记账原则的规范,所反映的数据都是历史成本,一方面表现为计量的滞后性,另一方面表现为重置价格与历史成本的背离,都会影响财务危机诊断的结果。比如,债务重组等重大期后事项可能会完全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远远高于企业账面价值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存货等的可变现价值,对企业来说意义也是极其重大的。

3、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导致财务预警系统不受重视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保障外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企业的“内部人”侵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保证企业科学决策,提高效率。只有企业效率提高了,企业各方面的利益才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保障。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持股比例过于集中、所有者缺位和内部控制不力等方面。

三、针对以上弊端提出解决措施

1、建立财务危机综合预警系统

(1)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就是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财务危机要有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努力提高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主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成为自觉行为。

(2)全系统建立起以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报表分析和信息披露制度。财务部门应及时将预警分析的结果和信息传送给决策层,使决策者能够迅速指令,采取措施,防止局部混乱演变为整体失控。

(3)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还有赖于预警信息传递路线的畅通和对策反映的及时。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预警传递系统并由专人负责,使预警信息能迅速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4)充分发挥现代化监管手段,逐步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数据库和对策库系统,不断扩充和积累有关财务预警所需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并努力实现共享,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含量。

(5)改革现有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适当加入一些风险预警考核指标,以督促公司的各级员工,搞活存量资产,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产、资金的运营效益,使公司的经济实力得到真正的加强。

(6)财务预警系统应和企业各项制度相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如以现金周转为主的企业,应切实建立现金核算制度,掌握现金收付期间的差异;以赊销、代销为主的企业,则应加强企业信用调查制度,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

(7)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不应只单纯注重对量化的模型、指标进行分析,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甚至将经验分析人员的直觉判断作定性的分析评价。只有定性和定量的预测相结合,才能提高预警系统的效用。

2、搞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1)制定标准。制定标准是指确定进行调节、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标准。所谓控制标准,就是对企业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产品质量特性、工艺技术参数等所规定的数量界限。它是实行控制的定量准绳和衡量工作效果的规范。控制标准可以用实物数量表示,也可以用货币数量来表示,主要有:各项计划指标、预期目标、各种消耗定额、产品质量标准、物资储备定额、费用开支限额等。

(2)分解指标。财务计划及财务调控目标确定之后,需要进一步将财务调控目标具体划分为可操作、可测量的财务调控指标。落实指标的思路为纵横两种,纵向落实就是明确上下级各单位之间各自承担的调控责任以及互相的联系方式,横向落实是指将财务调控指标分解并落实到各相关部门,使从事不同业务活动的部门均承担相应的财务责任。在纵横交错的调控体系中,一定要确定一个调控主线:一则是不能只分不管;二则是确定并真正成为一个财务调控的组织系统,从机构上、人员上和制度上保证调控的运行。

(3)实施调控。制定财务调控目标,分解财务调控指标及建立健全财务调控组织体系,都属于财务调控前期准备工作的范围。对财务资金调节和控制的实际内容应分为三个阶段:发出财务指令;执行财务指令;财务指令执行情况的反馈。

(4)衡量成效。即将被控对象所表示的状态或输出的管理特征值与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脱离控制标准的偏差,并据以分析判断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效。输出的管理特征值优于控制标准称为顺差,出现顺差表明被检对象取得良好成绩;反之称为逆差。出现逆差表明被检对象的成效较差,必须准确找出原因,为纠正偏差提供方向和信息。企业要切实搞好日常的统计记录、现场观测和技术测定工作,以便掌握更真实可靠的被控量的实际值,对工作绩效做出及时、正确的评价。

(5)纠正偏差。通过信息反馈,可以发现执行结果与财务目标之间的偏差。这一偏差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借以了解所定财务目标的切实可行性;了解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如果执行的结果与目标差距较大,就有必要对执行的过程及该过程中出现的新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3、建立有效的信息支持系统

前期的流程再造和系统构建固然重要,但科学完备的后续管理对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样不可忽视。其后续管理工作通常包括:日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值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数据是预警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加强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止非法操作等措施至关重要。

另外,在判定财务危机时不应忽视以下两个问题。

财务危机与负债无必然联系,投资项目资金紧张也会造成财务危机。它将使公司失去良好的发展机会,削弱其核心竞争力。有时一个企业虽然有较高的负债比例,但由于其现金控制良好和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即便是较高负债的企业,也并不意味着其必然会产生财务危机。因此,在应用财务预警机制时不能片面的强调企业的负债比率,应结合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财务危机与短期盈亏无必然联系,公司亏损甚至资不抵债,只要能够借新债还旧债,保持足够的支付能力,就不会面临破产的危机。相反,有些公司盈利能力不错,但是支付能力严重不足,不具备现实的支付能力,也可能出现财务危机。可以说公司的财务危机与公司的财务控制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是密切相关的,如公司财务失控和前景悲观,从而导致公司丧失新的举债能力,财务危机就将成为现实。因此,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要考虑短期盈亏,还要考虑财务控制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铁军:公司财务危机产生原因和防范对策[J].甘肃农业,2006(8).

[2] 骆伟平:浅谈财务危机预警与控制[J].时代金融,2006(8).

第8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行业分布; 危机时间; 地区分布

一、财务危机的界定

财务危机是一种企业盈利能力实质性地减弱,并伴随持续亏损的渐进式的积累过程。财务危机的发生会使企业经营循环和财务循环无法正常持续或陷于停滞,前期表现为违约、无偿付能力、持续性亏损等,最终表现形式是企业破产。

二、研究样本的分析

沪、深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上市公司如发生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难以判定,可能发生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形时,交易所将对该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按照沪、深证券交易所颁布的《股票上市规则》,特别处理制度中关于“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特别处理规定符合本文对财务危机的定义。按一定原则筛选后,用作研究样本的财务危机公司共200家。

为探求陷入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的一些规律和特征,本文对200家财务危机公司的行业分布、危机时间和地区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危机公司的行业分布分析

行业信息是上市公司对外应披露信息的重要方面。按证监会2001年4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本文对财务危机公司的行业分布进行分析(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本文选取的财务危机公司涉及的行业面较广,除剔除的金融、保险业外,仅采掘业没有危机公司样本①,其余各行业均出现了财务危机公司,财务危机公司占与之相关行业公司总数的15.04%,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

从行业危机公司数与财务危机公司总数的比较(列3)可以看出,制造业和综合类的危机公司数在危机公司总数中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分别为67.00%和10.00%。考虑到各个行业上市公司的实际家数,各个行业危机公司数占行业公司总数(列5)的比例较高地集中于综合类公司、制造业公司、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公司,其行业危机比例分别高达25.97%、18.06%、16.49%,高于整个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程度。制造业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数目较多,但鉴于该行业公司数目较多,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仅占该行业公司总数的18.06%;虽然只有1家传播与文化产业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在财务危机公司总数中占1%,但由于该行业公司较少,在整个行业中占了10.00%。

按照《指引》,当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如果某类业务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均高出30%,则将该公司划入此类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否则,将其划为综合类。表1显示,综合类公司的财务危机程度最为严重,占到行业危机公司总数的1/4多,可见综合类公司的经营涉及面广,经营风险大。

采掘业总共33家上市公司,无一家在界定的财务危机公司范畴内,说明采掘业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对来说是良好的。具体分析,采掘业公司一般是传统企业,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各级政府的扶持力度较大,不会轻易陷入危机②。而类似数目的农、林、牧、渔业公司,却有13%的财务危机比率。A类上市公司为何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已有多位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如赵红(2005)、张黎等(2007)。他们认为:导致农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一般情况下,外部环境因素,如自然灾害等,是企业无法回避的。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行业,64家公司中仅2家属于界定的财务危机范畴,仅3.13%的财务危机比率。交通运输业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提供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和装卸等物流环节的服务,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多种运输形式竞争的局面。新型运输形态的大量出现,对传统运输方式形成了有力挑战,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运输方式的变革,更使得交通运输企业具有很强的抵御风险和承受风险能力。

总体看,除金融、保险业外,12类公司中,9类公司的财务危机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9类公司中,又有6类的危机水平低于10%。危机程度高于全国水平的上市公司类别,随着研究样本的逐渐增加,可考虑建立行业模型进行深入研究。

四、危机公司的危机时间分析

危机时间是指财务危机公司被特别处理的时间与其上市时间的差值,从图1可以看出,危机时间呈现明显的“峰”型分布,当二者差值为7时,达到“峰顶”,即上市后第7年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数最多,有36家,占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数的18%。

上市第1―3年没有财务危机公司,是由于选取研究样本时剔除了在三年内被特别处理的公司;上市第4年时,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数目相对较少,说明这段时间内,虽然公司规模较小,但领导和员工的士气比较高昂、凝聚力强,公司也极度关注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避免不良情形的出现;上市第12年,尤其第16年之后,财务危机公司数也变得较少,基本在10家以下,占危机公司数的5%左右。这反映出公司在经过较长时间的经营后,汲取了前期发展的经验,资产规模变得较大,管理制度化水平得到提高,经营和财务状况也已经步入稳定;公司在上市第5―11年后陷入财务危机的共计有160家,占财务危机公司总数的80%,充分证明了这段时间是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高峰期。这是由于上市公司在克服了经营初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后,无论领导还是员工都容易产生懈怠心理或冒进心理,凝聚力较低,而且此时公司的许多制度尚未健全,业务协作化程度低,隐藏的问题逐渐暴露,如果不能保证经营和财务循环的正常营运,持续经营能力不断削弱,那么公司就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图1还显示,尽管第5―11年是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高峰期,但也不是完全呈现“对称”分布。从上市4年起,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状况是成“上升”趋势的,但是第7年到达顶峰后,在上市第8年出现财务危机的公司大幅下滑,而第9―10年又有所缓慢上升,到达第11年才开始大幅下跌。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五、危机公司的地区分布分析

财务危机公司覆盖面非常广,已涉及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从表2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的财务危机公司数量最多,共计58家。但由于华东地区上市公司数目最多,危机公司在该地区上市公司总数中占的比例却最低。西北地区上市公司数最少,但财务危机程度却最严重,比例高达29%,将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东北地区只有109家A股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2%),在六个行政区域中仅高于西北地区,却有27家财务危机公司,占该地区上市公司总数的25%,其中许多公司曾是东北三省各个产业的龙头企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效益滑坡,走向亏损的行列,沦落到财务危机队伍当中。中央政府现已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高到“国策”的地位,并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必然会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使财务危机公司尽快“摘帽”。

此外,上市公司在全国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数目较多,而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上市公司数目较少。应加大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上市,但同时也应保证质量,切勿盲目追求数量,忽略质量,力争全国范围内“百花齐放”的局面。

具体到各省份,宁夏的11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财务危机公司,占宁夏上市公司总数的45%,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比重最高;其次是青海,该省的上市公司数目较少,仅有10家,却有4家陷入财务危机。

广东拥有数量最多的上市公司,但其财务危机的比例却比较低,仅占广东上市公司总数的8%;上海上市公司数量比广东略少,却有12家财务危机公司,占上海上市公司总数的9%。北京拥有108家上市公司,仅有8家财务危机公司,财务危机程度在各个省份中最低。山东上市公司数仅次于广东、上海、北京、江苏,与其他四省不到10%的危机比例相比,山东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程度非常严重③,达到21%。有必要对山东省的财务危机状况作区域分析,或与这四个省份作一个比较研究,找出原因,以更好地预防危机的发生。

进一步分析,各区域内的上市公司数目也是悬殊较大。以华北地区为例,该区域拥有上市公司211家,北京占到50%以上,其他四个省、市、自治区各有二三十家。天津上市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都不算多,自1993年12月天津市第一家公司天津磁卡上市至今,天津上市公司基本上覆盖了目前天津市内具有代表性的机械设备仪表、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医药生物制品业、房地产、金属非金属等各个主要行业。这些上市公司作为天津各个行业的代表,是天津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虽然天津上市公司整体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但是多项指标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随着滨海新区被列为国家战略发展重点,置身其中的天津上市公司,如石油服务、交通运输和供水供气等现代服务行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六、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家财务危机公司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状况在行业分布、危机时间和地区分布等方面作了分析。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各个行业的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程度不同。综合类公司经营涉及面广,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经营风险,但也使得其缺乏核心竞争力,从而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采掘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资金周转快,不会轻易陷入财务危机。

2.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时间比较集中。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的时间与其上市时间的差值呈明显的“峰”型分布,上市后5―11年是其出现财务危机的高峰期。趋近于上市5年,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到上市7年达到“峰顶”。渡过了该时间段后,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降低,但也会出现小的。

3.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的地区分布有关。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财务危机程度最为严重,区域内各个省份的财务危机程度均超过全国财务危机的平均程度15%。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四省上市公司数目较多,但财务危机程度较轻,与它们相比,同样拥有较多数目上市公司的山东省财务危机程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Gilbert,K. Menon and K. B. Schwartz,Predicting bankruptcy firms in financial distres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0(1):161-171.

第9篇

众所周知,血液是维持一个人生命的根本,如果人的血液有了血栓就会发生病变,严重的会导致人的瘫痪甚至死亡。同理,金融企业和人是一样的,资金就是一个金融企业的血液,如果出现资金流断档,也会瘫痪甚至死亡。由此可见,金融企业的发展与财务危机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危机管理失效将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对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根据其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监测与预防等手段,实现对财务危机的控制与防范。所以本论文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金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

目前各金融企业普遍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由经营风险造成的,其二,由财务管理失误造成的。

(一)在金融企业经营风险方面

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企业经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上,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随之出现,进而也极易造成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同时,金融企业的组织管理也存在问题,其中金融产品的质量,组织管理的计划,新技术的开发等因素,均直接影响着金融企业的有效与安全管理,一旦组织管理风险出现,则会诱发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市场营销的盲目性。当前,金融企业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其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营销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由于金融企业通过营销,增加了市场的份额,同时市场营销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要以金融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营销策略,但部分金融企业未能重视财务管理,过于关注市场营销,导致市场营销的效果欠佳,财务管理的状况较差,进而造成了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第三,多元化的经营。目前,金融企业的发展逐渐迈向了成熟期,为了实现对经营风险的规避,纷纷实现了经营的多元化,但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未能正确理解理解实物资产投资,同时也忽视了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在此情况下,金融企业的投资缺乏可靠的资金支持,进而极易引发财务危机。第四,核心业务的萎缩。在金融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因素便是企业的核心业务经营,但众多金融企未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而是利用兼并手段积极拓展市场,此形势下,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将不断增多。

(二)在财务管理失误方面

首先,贷款管理的不合理。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环境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获得发展,增加市场的份额,采取了发放贷款的措施,虽然降低了其资金周转的速度,但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的不合理,出现了众多的坏账,死账,呆账等,直接影响着金融企业的经营业绩,使其财务危机极易出现。其次,财务杠杆的过度使用。财务危机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因此,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与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债务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双重的作用,即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也可能造成财务危机,主要是由于当资产利润率小于利率时,举债的负面影响则会出现,金融企业的盈利力将有所降低。最后,财务预警系统的欠缺。该系统的基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对金融企业发展中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的控制、分析与决策等。它是金融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但是部分金融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问题,缺乏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不能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此时财务预警机制则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不能预防财务危机的产生。

三、控制与防范金融企业财务危机的对策

财务危机对金融企业有着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为了实现金融企业的正常、有序经营,控制和防范企业的财务危机,需要对金融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管,同时,要结合金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危机监理机制。下面提出了几点防范财务危机的建议和对策。

(一)树立危机意识。在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危机意识,在金融企业内部,展开危机教育管理活动,其中企的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要高度重视财务危机,在金融企业内部逐渐形成良好的防范财务危机的氛围,并且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严肃的对待,使危机意识逐渐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

(二)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它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关系着金融企业理财活动的质量与效益,因此,金融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保证其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决策的科学性、高效性与合理性,可以运用定量分析,决策模型等,也可以对各种决策进行可行性方案的分析与论证,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各种财务决策的技术与方法,使财务方案保持在最优状态,进而才能够保障企业财务决策决策的质量。

(三)增强对外信息的反应力。金融企业要及时掌握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和修改以及利率市场化等的外部情况,要不断加大对外部情况的监控力度,进而为金融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服务,在此基础上,金融企业才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等进行及时与有效的调整。

第10篇

(一)财务危机的界定

一是法律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一种最极端的危机形势,企业在走到破产境地之前可能已经长期处于财务危机之中。二是证券交易所对于财务危机的定义,例如,对于持续亏损的上市公司进行特别处理或者摘牌下市。

(二)财务危机的形成原因

1、财务风险导致的财务危机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由于存在4类财务风险,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其他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单独或交错在一起发生作用,致使企业走向倒闭破产。比如,负债比例较高的资本结构,适合生产经营周期短、资金回流速度快的经营类型;而以权益资金为主的资本结构,则适合那些正处于投资阶段的企业。然而出于对利润的追逐,使得一些企业在投资扩张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资本结构的把握。

2、经营风险所引发的财务危机

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日常管理不当,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产品生产方向不对头,产品更新时期掌握不好、产品老化等都会带来生产方面的风险;战略管理不当,有些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因为投资的时机不对。在扩充计划上,对市场预测又过于乐观把过去的成长率当成未来的市场增长率,夸大了新项目的盈利能力,却忽略了产品已到了生命周期的饱和期,这无疑会引发财务危机。

3、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影响

任何国家的政府为了解决本国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总是根据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当这些政策方针发生变化时,如果企业不能正确预测和估价这些变化,会使其经营处于被动的局面,面临各种程度的财务危机,进而影响到企业最终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二、现有财务危机预警方法调查

(一)财务报表分析法

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和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估计分析是一种传统的分析方法,财务比率分析本质上是属于财务报表分析,但比财务报表分析又进了一层。财务比率分析是最常见的企业财务危机实证研究的基本统计分析技术。一般而言,财务比率分析应包括六大类: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资本结构、成长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

(二)单变量预测模型

单变量预测模型是采用单个财务指标或某些个别财务比率的数值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单变量模型的分析步骤是:第一,收集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样本;第二,按同产业、资产规模相近及时间窗一致等标准选取正常企业作为配对样本;第三,计算危机企业与正常企业的财务比率;第四,找出使分类误判率最小的分割点;第五,对保留样本作预测分析,以验证分割点的预测能力;第六,以所选财务比率及分割点值对样本外企业进行预测。

单变量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计算简单,易于理解但也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单变量模型不够严谨,考虑不全面,各个财务指标比较独立;其次,单变量模型难以描述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同一企业运用不同的比率进行预测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预警的准确度较差。

(三)多变量预测模型

多变量预测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它利用会计系统固有的平衡特性,将相互联系的多个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情况,以消除个别指标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缺陷。最为经典的多变量财务预测模型是Altman的Z记分模型,此后,又有一些研究人员发展了这一模型。

多变量预测模型几乎包括了所有预测能力很强的指标,有偿债能力指标,赢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获现能力指标等,舍弃了一些不重要的因素,预测准确度较高,但该模型是将所有指标综合起来构建成一个函数判别式,根据判别式的数值来推断企业财务风险系数。我们无法从判别式中看到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或是营运能力等,而且该模型只考虑到财务指标这些定量的因素,而遗漏了很多事关重大但未能在财务中得到体现的非财务信息,如人力资源状况,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等,这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四)其他方法

比较常见的有个案分析法,这可能是最为传统,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财务危机分析方法;此外,野田式企业实力测定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经营雷达图法等,都试图更接近于企业实际复杂的情况。

三、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该系统应包括预警指标体系和引起财务危机的内在因素评估体系两部分。

(一)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分别从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获现能力、经营能力、资本结构、成长能力分析中选择若干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获利能力常用指标包括资产报酬率、每股盈余、净资产报酬率;偿债能力常用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获现能力分析最核心的指标是现金流量比率;经营能力常用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资本结构分析的核心指标是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指标;成长能力常用指标包括核心业务收入成长率、净资产成长率等。

在运用这些指标进行财务预警时,应考虑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财务特征不同:在幼儿期,企业现金短缺、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不能因此就判断企业的成败;在成长期,企业现金仍然缺乏,负债率较高;在成熟期,企业现金充沛、负债较少,但业务增长比率却在降低;而到衰退期,企业各项盈利指标都开始下降,逐渐转为负数。此外,还要考虑不同行业其各项财务指标有很大差异。

(二)引起财务危机的相关因素的评估体系

引起财务危机的内在因素评估体系包括经营管理者的理论知识体系,对财务危机预警的认识能力;企业对于财务危机的反应能力,应做到迅速及时;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维护,如果公司不能研发物美价廉的产品,就无疑会失去竞争优势,企业盈利减少,从而逐步陷入财务危机;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将大大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也提高了企业应对财务危机的能力;最后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起合适的组织机构,使企业更具有凝聚力。

第11篇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

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第12篇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余景选等(2012)采用Z-score模型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农业类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时,应该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农业上市公司的特征,将用来判断财务危机状况的临界值相应降低。庞清乐等(2011)为了克服神经网络分析法在财务危机预警中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改进的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经过他们的实证检验,证明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预警精度高的特点。潘彬等(2011)在传统财务危机预警KMV模型基础上嵌入期权定价模型,通过加入反映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和波动率的违约距离指标,建立了一个集财务、公司经营管理和违约距离指标于一体的综合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徐光华等(2012)基于契约理论,将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两大系统相结合,构建了两者耦合的财务危机分析框架体系。秦江萍等(2011)应用因子分析中的Logistic模型对新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及资本结构等指标越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纵观此类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大致有两类:定性预警分析法和定量预警分析法。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早期的基于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的ZETA模型和Logistic回归法,还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以及将粗糙集理论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粗糙-模糊神经网络分析法和经济增加值分析法等。由于定性预警分析法更多的是利用主观判断而形成的简单结论,其结论往往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主要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应用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探讨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在选择样本时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ST和*ST公司界定为财务困境公司。2011年度,沪、深两市共有76家ST类上市公司,和50家*ST类上市公司。本文就选取这126家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其次,在财务困境公司样本确定之后再相应地选择与财务困境公司相配对的126家非ST公司作为对比样本。这252家所选公司包括纺织、化工、机械制造、信息技术、有色、以及医药生物等,几乎涵盖了我国各个行业和产业。

(二)财务指标选取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为了较全面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本文从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选择了28个财务指标,作为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预选指标变量。具体的财务指标见表1。

(三)EVA概述 经济增加值(EVA)的概念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Merton Miller和Franco Modigliani关于公司价值的模型。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Stern Stewart & Company财务管理咨询公司把EVA概念引入公司财务评价体系。经济增加值EVA计算公式如下:

EVA=NOPAT-WACC×TC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计算方法为:

NOPAT=报告期经营净利润+坏账准备的增加+计价方式下存贷的增加+商誉摊销+净资本化后研究开发费用的增加+其它营业收入-现金营业税

资本加权平均成本(WACC)的计算方法为:

WACC=■(1-T)+■

其中:Dm为企业负债总额的市场价;Em为企业权益总额的市场价值;Kd为企业负债的税前成本;T为企业边际税率;Ke为企业权益的资本成本。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财务指标筛选 本文使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经过统计计算,选取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三个指标构建Logistic模型。具体的输出结果见表2。

根据以上实证计算结果,可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方程:

p= ■(1)

本文选择临界值为0.5,并且根据方程(1)对研究样本126家ST公司和126家非ST公司的预测效果见表3。

从表3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财务预警模型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正确率分别高达76.98%和80.95%,总体平均正确率为78.96%,说明该模型预警效果较好。

(二)基于EVA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基于EVA概念对财务危机预警的效果,将EVA指标引用到预警模型中。继续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利用样本公司的EVA资本率和选用的相关财务指标,构建新的Logistic回归方程。输出结果见表4。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建立新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2)和预测效果(见表5)。

p= ■(2)

对比表5和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方法2与方法1相比较,判别的准确率均有很大提高。这说明引入EVA概念后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效果更好。

四、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比了引入EVA概念前、后两个财务预警模型的效果,证明了EVA概念对公司财务危机预警能力的提升。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深入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增多,上市公司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公司的经济增加值。此外,上市公司也应该增加EVA对企业财务状况作用的认识,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景选、郑少锋:《农业上市公司Z计分财务预警模型应用研究》,《财会通讯》2012年第4期。

[2]庞清乐、刘新允:《基于蚁群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年第30期。

[3]潘彬、凌飞:《引入违约距离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应用》,《系统工程》2012年第30期。

[4]徐光华、沈弋:《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耦合研究》,《会计研究》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