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教育特点

初中教育特点

时间:2023-06-08 10:5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教育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教育特点

第1篇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在心理学上又把这个时期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反抗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致使他们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厌学、失足等。

1.情绪不稳定导致行为失控

青少年的情绪特点表现为敏感而相对脆弱,强烈而不稳定,变化迅速而不持久,容易冲动而缺乏理智控制,因此也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疾风暴雨期”。随着生理加速发展心理也迅速发展,由此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使初中生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尤其是初中生叛逆心理日趋严重,老师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往往变成了对他们的束缚加之由于第二性征与的发展,青少年出现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又由于环境与舆论的限制,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欲望感不得不被压抑,使之往往处于莫名的烦躁与不安中。在这种情绪背景下遇到小小的不顺心之事,容易情绪失控,从而导致行为失控,如顶撞父母、老师或打架等。

2.自我意识增强导致观念“碰撞”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大约在1至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在接下来的若干年时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缓和稳定的。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生理迅速成熟,使初中生产生了“我”已经长大了的自我意识,他们要求具有和成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因而他们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的想法与他们总是格格不入,更反对父母强加给他们的观念,出现了观念上的碰撞,导致了行为上的反叛,成人要求他向东,他却偏要向西行,以显示自己的长大。

3.意志薄弱导致行为反复

初中生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都比较差但是他们的自尊要需与独立倾向相对表现强烈。这就出现了初中生的内心需要与意志控制力之间的失调,导致他们在具体事情的处理上经常表现出决心很大,信誓旦旦,行动上迟疑不决,摇摆不定。例如:不少老师和家长经常反映某学生贪玩,不够自觉,总要大人的监督等。原因就是初中生主观认识不够全面,缺乏意志调节能力,明知某种行为不好,但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去做好。

二、初中生品德教育的途径

任何教育若能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则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德教育也不例外。鉴于上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会学生调节情绪

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情绪情感的特点,帮组学生找出情绪波动的原因,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例如:认知调节、合理宣泄、行为调节、心理放松、理性升华等。一个情绪稳定,心境平和的学生,是较少出现反叛等失常行为的。同时在学生心境平和下进行品德教育比情绪波动下的教育收效更大。

2.给予学生理解与尊重

初中生与成年人间矛盾的焦点在于:初中生对自己的发展认识超前,成人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成人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待初中生,粗暴地对待学生的反抗与情绪波动。因此,要教育好他们,成人应该理解他们的成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态度。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以父母、老师为模范的态度不再继续,代之为看到成人也有很多缺点。但由于他们认知的片面性,不能对成人的优缺点进行全面评价,从而认为成人无资格教育自己。因此,成人应真诚地与初中生进行情感沟通,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消除他们的敌视,从而使他们接受教育,争取上进。

第2篇

关键词:义务教育 初中化学 基础教学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明显增强

首先需要进一步适应相关的基础教学要求,能够增加相关的难度,实现《水氢》一章中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删除,为了进一步减少难度,此外还有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溶液》一章中的“溶解过程是动态平衡、结晶原理”等,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减少。

主要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如在《空气氧》一章中增加的“测定空气中氧的含量”以及“燃烧条件”等的演示,能够进一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实现相关的条件理解,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考察。

其三是能够让学生适应相关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将持续发展的内容加强,实现自学。新教材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单独作为一节,把“水在人体的分布及动植物体的分布情况作为选学内容”,进一步通过实际的形象演示来证明这一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实现相关的原理认知,减少知识的压力,进一步增强知识和实践的通融性,将趣味性进一步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实现全方位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发展。

二、按照知识逻辑顺序,完整性体现清晰

首先要进一步实现教材的大纲研究,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带动学生认知顺序的提升,能够使得知识的编排充满一定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系统的需求,解决相关的顺序问题,主要的内容有氧气分子原理、水氢;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化合物;铁;溶液;酸碱欲。这些都和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算难,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进一步来看很多的分子和原子问题需要结合相关的实验来进行解决,初步对于化合物知识的了解也需要加强,整个来看有着比较分明的层次,也就是说能够实现相关的上升,进一步将化合物的认知情况提升,首先,第一章研究的是混合物及其组成的一种单质(氧气),学生尚未学习化学式。第二章研究的化合物及组成化合物中的两种元素(氢和氧)是在学生学习化学式之后。第五章就是在方程式之后又加强的巩固内容,也就是能够进一步将化学用语的认知进行巩固,实现对特征的了解,进一步过渡后期内容的要求,整体上能够实现相关的拓展,结构和生活问题为直线展开。对于研究新的教材来说,进一步能够体现出完整性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要将练习的针对性增强,实现有目的的联系,完善针对性,要进一步解除题海战术带来的疲劳,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需求,很多的要求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定的,因此有着比较强的针对性和内容,进一步能够实现练习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大体任务来说,就是要能够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实现相关的题目和知识点的灵活运转,进一步将练习的效率增强以便于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还需要对学生有着比较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总是用相同的试卷来解决问题,要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适宜、因人而异展开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学生基础的巩固,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能力促进,此外,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片面性,能够将传统的模式进一步突破,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真正的目标,于此,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状况开展相关的工作,落实平衡,将个别的内容过于超标的、有难度的进行简化,给教学大纲带来更大的效率,要完善学习的步骤和指导的原则性,进一步能够改善相关课程的联系,实现接短性的内容,实现阶段性。例如,教材在讲CO2的性质时,首先画出了一幅与自然常识课及植物课中密切相关的大气“自净”关系图。

三、加强国情教育,育人性表现显著

要进一步将教学的人性化管理方面体现,首先是教学的方法提升,进一步就是思想教育的提升,还要注重思路的问题,比如在《空气》一节中新增了关于要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等等,这样就有了典范性。在气含量的测定”演示实验,为学生理解拉瓦锡讲述空气时,指出了污染的两个来源,教育学实验设计思路作好铺垫;在《co:的制备》一节生要防止污染、保护环境。中通过对。:、H,制取的回忆、归纳,也就是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来开展相关的内容扩充,进一步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使得范围能够有所扩大,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拓展性思维的训练。这样就能够一定程度上整合相关的概念,出现关于教学大纲的研究g规律,进一步能够提升教育的效率,也能完善国情的需求,这样就能体现出教育的力度,也能为后续的力量培养出新的希望,要进一步结合社会的现状。在《甲烷》、《铁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同时适应了“减轻负担”的性质乡、《黑火药》以及《酒精、煤和石油》等章的教材改革目标的需要。其中主要是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辉煌的成就弘扬,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荣耀感,这样才能够使得他们不断上进,拥有自豪感,对于一些条件差的学生,要及时给他们信心,使得他们能够从爱国主义教育之中的到相关的介绍和结论,进一步能够实现现代化的管理,能够和保护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实现提升,对于学习的内容来说,实践性为主,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进一步能够实现教育另一扇门的开放,比如介绍水资源的时候,就提到了要节约用书的问题,此外,讲述空气时,指出了污染的两个来源,也就是教育学生要进一步保护环境,控制污染。

四、根基教学实际啊、弹性限度扩大

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改革思想政策才能够适应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将所学的知识利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进一步培养出高科技的人才,现在为了减轻相关的负担,要进行教材的改革和方法的创新。

有的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教学,使得义务教育变成一种更加丰富的形式,能够将介绍和要求进一步实现,对于化学方面的成分,可以加强领导,用心打开知识之窗。

参考文献:

[1] 刘津;“合作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一次实验报告[J];化学教育;2000年06期

[2] 徐远征;关于构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化学教育;2000年10期

[3] 刘敬华;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1994年06期

[4] 王存宽,沈;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构建与应用[J];化学教学;2000年02期

第3篇

一、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点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初中生安全关系整个社会千家万户,具有复杂性;因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2]。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年龄段大约是12~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渴望受到尊重,是初中生在个性发展中独立性增长的突出表现。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初中生大多已经熟练掌握上网冲浪的技能,由于其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真假,因此,培育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文明的上网行为习惯更是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自觉遵守文明上网的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主动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学会辨别是与非的能力。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通过级会、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家庭需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上网行为的榜样,理解和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应该承担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责任,校园周边严禁网吧的经营,网吧严禁未成年人入内,互联网形成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期性

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危险时刻都会发生,因此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网络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是教育者长期的教育内容,需要预防性和补救性教育相结合,其中预防性教育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加强,而不总是等出现网络消极事件后再紧急补救进行教育,应多以正面的积极事例作为教育的样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融入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当中强化文明上网的意识和行为。

二、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常规化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化教育当中。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排上课表,并确保授课时数。把防网吧危害作为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3]。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多样化

学校在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初中生热爱新奇、喜好体验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效果。在学生教育方面,除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影放映、网络安全讲座、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模拟体验、安全情景剧、安全知识问答、正面事迹报告和现身说法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组合,大力推进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改变以往教师在校内教育的单一形式,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请家长和社会共建单位代表参加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座谈会[3]。讨论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集大家智慧,取众人之长,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化

开展安全教学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要采用能收到实效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学校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相应地设计出网络安全的主题活动,如情景剧扮演、班级板报宣传、知识讲座、网络安全征文比赛、“安全小卫士”评比等,把网络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建设符合网络安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抵御不良网络诱惑的能力。

4.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化

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教育责任。学校应充分利用日常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和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子女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开展情境化训练,在生活中指导子女科学使用网络[4]。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公安、治安、信息安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最好能聘请有关人员担任网络安全的校外辅导员,共同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协助学校制定出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纪律规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国教育报,2007-03-01.

[2] 陈慧萍.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及教育;艺术

1初中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名优秀的初中班主任,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先进的、正确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在努力学习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班主任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管理观,并将正确的观念融入个人行为,最终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其次,班主任在管理及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现时代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从学生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性格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等采取“差异化”的管理和教育,使学生的特点、优势能够得到突显,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最后,为实现国家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初中班主任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还需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学科、个方面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初中班主任管理及教育艺术提高的建议

教育的全面改革,初中教学要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促使初中班主任不能至停留在基本的专业素质上,而是要不断提高管理及教育的艺术。在现代教学中,管理与教育不仅是一门技术,同时也可称之为艺术,这门艺术要求初中班主任要结合当代学生的心理、个性等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因材施教”,为适应时展的需要,要求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这门艺术的艺术性。而关于初中班主任管理及教育艺术提高的方法,笔者根据现阶段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及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运用制度化班级管理策略

“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作为初中教育的一个小单位,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以及系统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而一个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应该包含量方面的内容,一是成文制度,二是费城问制度,前者指的是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常规班级管理制度,后者则表示一个班级的风气、习惯以及传统等由大家约定的管理制度。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实际管理与教育中,首先应该制定一个科学的班级管理成文制度,一方面以保证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和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促进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其次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和引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班级的传统、班风等非成文管理制度;班主任注意在非成文制度建立过程中,对学生宣扬一种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班级管理氛围。

2.2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与教育该工作中,班干部永远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其是实现班主任与学生良好链接的关键桥梁或纽带,对于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等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想要提高管理及教育的艺术性,应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选拔一批优质的班干部进行辅助管理、教育。在班干选举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遵循“重点选取,竞争上岗”的原则,即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综合素质进行选举,这不仅能够保证班干部成员的优质性,还能起到一种激励学生不断自我提升的作用。在班干部实践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引导,指出其在辅助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参考意见;同时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适当给予班干部权利,以缓解班级管理的严肃氛围,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2.3注意掌握管理与教育艺术

由于初中学生处于人生的一个叛逆阶段,大部分学生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因此,在初中班主任在实施管理与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其中的关系。首先,要在不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及教育措施,既要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又要帮助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做到教学上区别对待,心理上保持公平、公正的“差异化”管理与教育,全面提高班级的总体素质。其次,班主任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趋向等,对于出现叛逆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其心理疏导,通过耐心开导与鼓励的方式纠正其错误的思想观念或学习观念,主要目的是促进其思想、学习等健康发展,同时避免不健康思想对其他学生的影响。最后,初中班主任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加强对班级的关爱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关爱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关爱集体,就能从根本上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从而推动班级的全面发展。

3小结

在现代化的教学工作中,初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导,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制度、班干部的作用,掌握实际管理及教育工作中的度,以提高管理以及教育这门艺术的艺术性,从而才能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在教学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银星.浅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艺术[J].学周刊,2016(08):10.

[2]杨玲玲.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198.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已有研究,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相应的教育原则,据此提出了可行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感教育;问题;措施

古典诗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古典诗歌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陈旧、落后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一般分布在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是一个独立的古文单元,与现代文学教学相分离,而且古典诗歌具有晦涩、难懂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不高[1]。另外,古典诗歌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一个学期仅仅学习十篇古典诗歌,不能让学生全面把握古诗歌的内涵,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不足,语文综合素质较低。

1.2不重视情感教育

目前,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生把升入重点高中作为学习的目标,一味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导致语文教学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古典诗歌教学只在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小的部分,许多学生主要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回顾一下可能考到的内容,没有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深层内涵,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高。

1.3没有适当进行人文关怀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许多教师往往带有功利性的色彩,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较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过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没有深入讲解古典诗歌的内涵和意蕴,未能让寻死寻活充分感受传统优秀的文化的独特魅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语文综合书素养较低。

1.4教学方法不合理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一味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参与作用,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2]。而且,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主要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古典诗歌中的名句,没有带领消火栓深入分析古典诗歌的意境、情感,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

2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2.1明确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典诗歌的内容丰富、意境繁多、感情深厚,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在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古典诗歌教学的方向,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古典诗歌教学的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不同风格特征、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等,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古典诗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3]。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详细讲解古典诗歌的题材和流派,让学生理解不同题材、不同流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2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学生的体会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仔细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营造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古典诗歌具有言浅意深的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境特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4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在古典诗歌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4]。

3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教学不仅仅担任着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重担,而且具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古典诗歌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古典诗歌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天日.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渤海大学,2014.

[2]石春艳.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信阳师范学院,2014.

第7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73-01

201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增设综合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以加强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1.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线初中英语教师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初中英语教学的需要、学生的自身生活及社会实际所开发的课程。

2.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性建构

课程建构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课程建构关注课程整体框架的建构,如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评价等的研究,而微观层面的课程建构关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的建构。

1.1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概念界定。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是专门的术语,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英语学科课程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线初中英语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1.2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英语学科课程一体化的产物。

1.3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从综合实践课程引申出来的一门课程。因此,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即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等。

1.4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方式。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教师和学生纳入到了课程开发者的行列中,是教师及学生参与的课程,其实施方式也与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学科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主题式的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真实的问题、任务作为驱动,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并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作为补充,其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原则。

第一,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而言,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辅以班级活动和个人活动。在小组活动形式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成绩及个性特点进行分组,并指派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的组织。另一方面,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形式还需要考虑到时间、空间等问题。

第二,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会倾向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初中英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

1.5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方式。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取得的发展,而传统的评价方式仅能对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因此,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应确立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多元评价观,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主要评价目标,建立多重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3.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建议

首先,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双主体的,既要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实施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赋予不同程度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构建及决策中,如主题的选择、任务计划的制定、任务方法的选择、学习目标及评价标准的制定等。

第二,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主题式的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因此,主题的选择对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功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主题的选择既要考虑初中英语教学所涵盖的话题及功能,也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社会实际。

第三,英语教师为学生布置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任务时,应事先完成该任务,从而判定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技能及策略,从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英语教师也可以对整个任务的完成树立整体全局观,从而保证该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及广泛性也使网络资源成为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课程资源,同时,要辅以其他课程资源,如实地调查、阅读相关的纸质材料等。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第五,英语教师需要专家的引领及学校的支持。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由一线初中英语教师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初中英语教学的需要、学生的自身生活及社会实际所开发的课程。但是,由于初中英语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专家的引领及教学经验,使得该门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他们需要专家的引领与学校的支持。

结语: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初中英语教师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申出来的一门课程,是一线初中英语教师的智慧结晶,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该门课程是学生参与、协商式的课程。目前,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尚未引起我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没被正式纳入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但是,广大一线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及成果为我们展示该门课程的生命力及发展前景,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关注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型开发、评价工具的开发、教学模式的构建、课程的价值及定位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第8篇

摘 要 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结合体育教学,阐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初中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的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健康课堂,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难题。本文将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进入初中,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速度缓慢,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心理特点如下:

(一)初中生不会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开始点评教师,如果教师的优点是他们所向往和崇拜的,就会对该教师产生喜爱感,对于这位教师的科目,会努力去学习。

(二)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喜欢新鲜、具有个性的事物,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

(三)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初中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评价问题。

(四)身体的急剧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自己支配自己,要求成人尊重他们。

(五)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逐步定向,导致他们开始以地位对等、态度一致等原则选择交往对象和朋友,且十分看重朋友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拥有人格魅力和健康的心理。人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监督并被学生所模仿。因此体育教师应通过教学管理的实施、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考究等方面不失时机地表现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意志品质,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此外,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体育教师应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对待教学,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感染每一位学生。

(二)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初中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和技能基础等选择教学内容,且内容不能局限在教材上。教师要善于挖掘一切可以用的教材,改进传统教学内容,并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了解不同的体育项目。教法则要体现多样性和多选择性,多样性是指体育教师所能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富于变化的方式和方法,多选择性则是指体育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自己选择。这样既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自然会对灌输式教学模式颇为抵触。因此,体育教师应学会放手:如在课的开始阶段,不采用传统的集体操热身模式,安排小组长,让学生分小组自己编动作,自己练习,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做出改进;基本部分的技能学习,不拘泥于一味的教授,而是先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先按自己的方式完成,待学生带着“为什么我做的没他做得好?为什么我做起来显得那么别扭?”的疑问积极模仿教师的正确动作;游戏的进行放弃传统的教师定玩法、教师定规则,让学生自己想,思考什么样的游戏玩起来会很激烈,什么样的游戏可以应用和巩固本课内容。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既活动了身体,又活跃了思维,真正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驰骋在体育课上。

(四)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须掌握好度,既能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又能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从平常的言谈举止做起,不论是一般的谈话还是对学生批评教育,都要态度和蔼亲切、语气温和感人,批评要注意采取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要体现对学生的批评完全是出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从朋友的角度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对学生之间的友谊加以肯定。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很单纯,一旦结下友谊就很难改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个也不例外。如果小群体中的几个人都很积极上进,他们就有可能从交往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如果其中有一个或几个自由散漫,就很可能导致群体中本来自我控制能力很强的孩子也被影响到。因此教师要多观察,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在不否定学生之间友谊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积极交友。通过交朋友取长补短,发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提升自我。

三、小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则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体育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结合学生心理及身体发展规律,想办法运用好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动向,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真正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第10篇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对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推进,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单一的教学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采用的教学方式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朗读式的教学方法,将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读,教学过程仅仅依靠单纯的粉笔、教材和教师的嘴进行,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师的激情不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师难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利于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

(二)局限的教学内容

在现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学内容相对局限,基本的内容大多以理论性的内容为主,这样的教材内容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强化了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初中生很难理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三)错误的教学手段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错误的教学手段上。首先,一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他们依然沿用说教、批评式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其次,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二、如何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为各个学科的教学增加了动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效组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其学科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情境教学法,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以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都是现阶段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3]。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充分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最大程度的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扩大教学内容

针对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局限问题,我们在具体的创新教育方式的过程中,要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扩展较多的课外实践活动,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内容上。教师要根据社会热点及校园文明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能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领会其真正的含义,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另外,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理论性的知识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将僵化的知识变得灵活,易于学生掌握。

(三)有效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喜欢使用新媒体进行社交。因此,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创新。

一是利用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给学生推荐一些能传递正能量的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接触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三、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工作;网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作为时代的产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应用,网络的普及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掀起了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革命。网络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多媒体性、共享性和开放性,因为这些特点吸引了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加入,其中初中生也是受众之一,并且这个受众群体规模庞大,特点鲜明,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时候又多了一种新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道德的自主性

因为网络自身存在的鲜明的特点,因其有无限的开放性,中学生可以随意从网上得到信息,可以发现不同的新鲜的事物,初中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意识、爱好、好奇心去网上查找相关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主动性得到提高。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可以借助网络手段,从简单的书本转移到网络,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培养自身素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建立独立的自主人格,在引导的过程中要以传统教学内容为辅,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的网络活动培养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在正确的思想观念的熏陶下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初中生自我选择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在实际的操作中常常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说,初中生处在青年时期,又叫青春发育期,除了身体外形的迅速成长,智力和个性都处在发展的最好的时机,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不能够明确地分辨事物的好坏,难以抵制网络带来的诸多诱惑,在信息的选择上有时候难以把握,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初中生的自律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良好的自律意识才能够抵制低俗文化对初中生的侵害。

二、转变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方式,培养学生道德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班主任的的思想教育方式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机械地完成教学上的任务,传播的都是抽象的知识点,用的方法也是说教上的,没能够在实质上达到德育的目的,在情感态度和道德修养上面没有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甚至更糟糕的是反而适得其反,初中生道德走向下坡路的情况也时有案例出现。

在网络教学和应用上,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的模式,采用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方式。首先教师要了解网络在新形势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尝试利用这种全新的形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将抽象的理念化的学习转变为情境性的学习,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在合理的范例下创设情境,通过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所要学习的思想政治的内容,从而反映出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和社会的难题,在这样的演绎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例如在开班会的时候,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班主任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视频,通过一系列视频的播放,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再给出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发掘答案,通过这样的教育方法,在网络的配合下能更实际地解释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解释的抽象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开放思维,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不能因为网络带来的不良因素,班主任就想把学生和网络隔离开来使学生不受到网络的侵害,有些班主任在实际的操作中不让学生接触网络,也反对家长给学生制定的一系列的网络课程,这种狭隘的认识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逆反心理,并不能够避免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强大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在隐瞒家长的情况下去上网,班主任或是家长的一再阻挠下只能让中学生的反抗情绪越来越严重,反而造成了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对班主任而言,网络背景下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该适当地给学生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正确地引导,当他们面对网络诱惑的时候能准确地判断,主动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够抵制诱惑。

三、结合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素质

在德育教育中传统模式一直占主导的位置,这种单一的模式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网络的开放性使更多的中学生能够上网浏览网页,甚至学生掌握的信息比教师还要多,班主任的权威性被撼动。如果我们还是固步自封,并且仍采纳传统的单向教育渠道,就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这要求我们要双管齐下,在不摒弃传统德育方法的同时能积极利用网络,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

在中学生的成长中,深受网络毒害的人不在少数,有的学生痴迷网络,荒废了学业,当醒悟的时候已经晚了。例如,某学生平时上课很认真,学习踏实,为人诚恳,但是有一段时间接触了网络,从此痴迷于网络,最初发现后我只是在班会上进行教育,但是该名学生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后来找到他的家人沟通了该生的一些情况,通过网络与该生进行交流、谈心,以朋友的身份在思想上给予其劝诫,引导其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和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对其他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见在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双管齐下,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背景下的德育过程中,班主任要转变观念,要培养学生道德的自主性并给予正确地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传统与网络德育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本身存在的危害与优势,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能抵制诱惑,正确运用网络,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姚云舟.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新课程(教研).2010(03)

[2] 王玲.四个转变让德育工作更高效[J].基础教育参考.2011(10)

[3] 武孟玺.依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适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1(27)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题教学 教学控制 初中英语课堂

引言: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体系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教学变化形式之中,如何能够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每一位初中英语教育者都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而对于初中英语主体教学方式中的英语主体教学而言,是教育改革下的高效率教学模式的新型教育方式,而如何能够针对于初中生这个特殊教育群体,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控制也成为教育改革中一个关键问题。

一、就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情况,论述主题教学方式的优势

1、论述初中英语教学中主题教育的优势

就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而言,主题教育就是围绕教学大纲要求,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前提,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之后,对于需要教授的教学知识以一个综合的、独立性的教学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所需要负担的是组织学生学习主体内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现自主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主体教育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的形式产生的,不仅符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规律,同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这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活动中围绕一个主要的教学题目进行的,并且能够辅助一些教学大纲内容以推进教学内容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形成对于知识体系的内在感受过程。

(2)在对于教学主题进行的过程中,通常会深入相关内容。这样的教学形式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加强对于独立思维方面的训练。

(3)对于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明确,能够形成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

(4)在主题教育模式之中,学生可以自由的学习到与主题相关的英语知识内容,教学形式不在拘泥于传统的集体式教育,教学过程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是良好的。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在主题教学方式中所承担的角色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在主题教学方式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与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有所不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将自主能动性充分调动调动出来。

1、学生在初中英语教学主体教学方式中所承担的角色

学生所承担的学习角色不在是呆板接受,而是能够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依照自身学习特点,积极的参与到英语主题学习过程之中,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内在的知识需求成为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

2、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主题教学方式中所承担的角色

教师在主体教学方式中,所承担角色也有变化,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之中,教师只是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进行集体式的教学活动,不能够与学生形成互动模式,仅仅作为一个知识传播的个体,而在主题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习行为的建立者,能够促进主题教学模式的形成,为主体教学模式提供资源帮助,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有所督促。在主题教学模式中教师真正能与学生形成相互学习的关系。

三、实现课堂教学优化控制的意义

教学控制,是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能够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控制与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于教学过程优化控制,不仅促进教学成果实现,而且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的优化控制,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成果高效的完成,而且能够促进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如何在初中英语主题教学中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控制

1、教师要适应在角色上的变化,一直以来,教师的形象都是非常严厉的,处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在英语主题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只是教学模式中的组织者,负责教学计划的建立,学习资料的收集,要能够对于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控制,就必须能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于主题教学之中能够涉及的相关知识准备充分,对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生的情况有所预计,避免出现课堂教学中不能良好控制的情况。

2、在实现英语主题教学模式过程之中,教师要清楚自身的教学任务,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有很好的掌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对于主题内容有所掌控,清楚初中同学的学习特点,一旦发现有跑题的现象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归到学习之中,要针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尤其是初中生需要建立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特点,在课堂中,依据之前的主题课程计划,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素质教学过程。

3、课程结束之后,要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效率如何,总结主题课堂上对于课堂教学控制的相关内容,及时听取学生内容的反馈信息,并且能够建立课堂学习效果总结,能够进行相关经验累积,对于促进主题课堂效果实现的过程,要在以后的课堂控制上积极发挥,对于课堂控制内容不足的地方,就要能够积极进行自我控制剖析,在以后的主题课堂上,避免控制方面的不成功因素。

教育在目前社会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促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就目前初中英语教育的现实情况而言,要促进教育成果的实现,不仅要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要促进教育方式方法上的改革,而主题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符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素质教育要求,同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很重要的推进作用,而对于教师在新的教学方法上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行为者,而是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组织者,教师能够对于主题课堂中进行良好的课堂控制,这不仅能够良好的完成教学计划,而且能够进一步的将课程形式很好的控制,调动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的基础上,能够将教学大纲完成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刘银蕊.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研究与探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