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风险的类别

财务风险的类别

时间:2023-06-08 10:5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风险的类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风险的类别

第1篇

关键词:因子分析 判别分析 建材行业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够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控制,让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使经营者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就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失败。国外学者用单变量分析Z-score、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判别等方法来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国内专家或学者在预测企业财务危机时,通常应用面分析、单变量分析、多重线性判定分析、神经网络分析、Fisher判别分析、Logistic分析等方法。本文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对财务风险指标进行筛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清晰、简洁、明了地筛选出相关性强的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

本文首先以57家建材上市公司在建立财务风险系统方面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及现有风险模型无法实现准确判断风险的实际情况为着手点,指出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上市公司只有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才能够及时发现财务危机的存在,从而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或规避财务风险的产生。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样本的设计

在对建材行业进行确认时,首先根据A股市场中建材行业进行分类,在分类完成后确定选取上市公司大致的范围,并且借助巨潮资讯网提供的资料,查找到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从而根据年报当中提供的信息对68家建材行业进行分类(如表1)。

(二)样本的确定

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的过程中,本文选用的是因子判别分析法,该方法需要借助至少连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财务数据。为保持数据的稳定性,在A股建材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只有57家建材行业上市公司符合数据的要求。因此本文最终确定选取这57家上市公司2008-2012年间连续披露财务数据的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本文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年报主要来自于巨潮资讯网和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本文运用SPSS 17软件对选取的各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二、现行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财务指标对于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很好地反映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企业的财务指标有很多,它们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财务指标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时候,其角度是不一样的,并且各项财务指标之间也存在联系,因此,现行财务指标评价体系选取财务指标变量时需要结合我国建材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各指标选取如下:盈利能力指标包括: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净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现金流动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营运资本配置率;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包括:总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应收账款五个周转率指标;现金流量能力指标包括: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总资产四个现金比率指标;发展或成长能力指标包括: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三个增长率指标。

三、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建材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筛选

本文假设借助巨潮资讯网取得的年度报告中所提供各项数据都是准确可靠的,只有在这个假设成立的基础上,本文评价建材行业的财务风险才具备可行性;同时假设市场是公平有效的,即如果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会面临财务方面风险。如果这两个假设无法成立,则本文的研究也就不具有可行性。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

对于不同的财务指标来说,它的量纲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其数量级别也发生改变。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运用Z-Score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消除量纲的不一致给分析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

在采用Bartlett对数据进行检验时,通常来说,如果KMO值> 0.5 ,说明可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来对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可知,本文选定的各项指标的KMO 值为 0.651,因此可以对所选数据的因子进行分析。

(三)计算特征值

选取特征值均大于1且其方差的贡献率累计和达到80%以上的选取原则,从25个变量中提取出7个公因子,通过主成份分析提取法计算的总方差解释可知,其方差贡献率累计和达到了81.78%,说明了选取的7个公共因子能够充分反映原变量的信息,代表性较好。

(四)指标筛选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文用7个公共因子代替原来的25个财务指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分析过程更加简便。事实上,这样的处理确实达到了简化的目的,不过由于7个公因子的载荷值大小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因此,无法轻易对它们进行定义与解释。因此,本文进一步借助方差最大法对上述7个公因子进行正交旋转,计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从而使这些公因子具有可以解释的性质。

借助方差最大法对上述7个公因子进行正交旋转后,7个公因子对于变量的解释性变强。

第一公因子:在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营运资本配置比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现金比率指标上载荷值均在0.67以上;

第二公因子:在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总资产现金比率等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其载荷值均大于0.748;

第三公因子: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四个指标上载荷值均在0.52以上;

第四公因子:流动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四个周转率指标上载荷值均在0.5以上;

第五公因子:固定资产现金比率、在总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上具有较大载荷,且最小的载荷值是0.75;

第六公因子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比率与第七公因子总资产收益率均有较高的载荷值,但是因子包含的变量均只有一个。

本文选取前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的7个因子指标作为变量,为便于观察,分别将第一公因子至第七公因子分别用 F1、F2、F3、F4、F5、F6、F7来表示,用SPSS 软件对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型进行K值聚类分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把第一类归为危险型企业,第二类归为安全型企业,第三类为轻度风险型。对抽取的7个因子进行K值聚类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聚类结果中数字2对应的企业划分为轻度风险型,共计46家,因此,大部分建材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波动性较大,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措施,导致财务状况发展状况恶化,则可能导致发生较大的财务风险;聚类结果中数字3对应的企业划分为安全型;聚类结果中数字1对应的企业划分为危险型,说明这家建材企业财务状况在行业内很差,处于高财务风险时期。

(五)判别分析

本文进行判别分析过程中,类与类之间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判别结果有效的前提条件,如此一来,就要对变量的均值差异进行检验。通过对不同变量的检验可知,在显著水平为0.05的情况下,可以认为F2(0.386)、F4(0.192)、F5(0.108)的均值在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把这三个变量进行剔除,再进行判别分析。再进行组均值的均等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变量F1(0.000)、F3(0.001)、F6(0.001)、F7(0.003)的均值在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让判别效果更加清晰和明显,本文采用进行协方差Box 方法来进行检验,得到协方差检验结果的Box's M的值为74.895,F值为6.029,相伴概率为0.000,其值要大大小于0.05,说明此判别效果比较理想。

表3给出了两个典型判别函数所能解释的方差变异,其中第一个函数解释了所有变异的95.6%,第二个解释了所有变异的4.4%。

Wilks的Lambda表格用来检验各个判别函数有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考虑到前2个函数较为显著的解释了100%以上的方差变异,从而接受由此建立的判别规则(见表4)。

本文对样本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将样本分为三类,由此有三个分类函数。通过Fisher方法,本文得到表5所示的分类函数的系数。因此,可以得到3个分类函数的判别式。在上面的表格中,类别1代表的是危险型分类函数系数的函数判别值;类别2代表的是安全型分类函数系数的函数判别值;类别3代表的是轻度危险型分类函数系数的函数判别值。在判别模型建立之后,本文以贝叶斯判别准则作为基本判别准则,以上述选择的7个公因子指标值作为自变量,将这7个自变量代入三个判别函数后就能够得到对应的三个判别函数值。在对这些值进行比较后,最大数值的所属的函数就是该企业所对应的财务风险类别。

表6显示的是判别函数的分类结果,可以发现对于危险型的企业判断都是正确的,而对安全型的企业,有2家被误判为轻度风险型的,对于轻度风险型的有1家被误判为安全型的。但总体判别效果比较理想。

四、结论

本文在分析建材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过程中,一方面结合了建材行业的经营特点,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结合了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特点,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准确。本文在财务风险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因子判别分析法构建了建材行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关于建材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通过分析研究后,本文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评价建材行业上市公司的指标体系中因子包括:第一公因子:每股收益、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营运资本配置比率、总资产增长率;第三公因子: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第六公因子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比率与第七公因子总资产收益率。

2.根据实证结果表明,利用K值聚类分析法将建材行业上市公司分为危险型、安全型与轻度危险型三类是可行的。

3.通过对每个企业对应的三个函数模型值的大小来判别该企业的所属类别,以此判断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且该方法是可行的。Z

参考文献:

1.孟星涵.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5):20-40.

2.袁伟平.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研究[D].江苏大学,2009,(12):30-35.

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31-38.

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定义研究

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狭义财务风险指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和融资方式不恰当所引起的财务杠杆隐患;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则不仅包括融资,而且还涉及投资、偿债等造成的现实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的不利过程。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国家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的出台,一定程度抑制部分刚需住房需求者的购房意愿和对未来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另一方面,营业税、房产税征收从严,增加了购房者的资金成本和投资风险。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的研究,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别:

(1)企业开放资金日益短缺,资金链断裂风险不断增加。寻静(2013)认为房地产企业的楼市成交量出现了大量下降,这就给企业预售资金的回笼带来困难,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压力加大。

(2)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杠杆作用偏大。杨(2012)指出,在筹融资方面,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运转、理论缺乏研究,在筹资时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考虑较少。

(3)项目开发缺乏合理的全面预算和科学管理。杨军芳(2013)认为由于不可移动性和物态固定性,房地产交易只能通过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来完成,从而影响了房地产的流动性和变现性。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外部政策环境因素

利率和税率变动风险。卢利红(2012)等认为利率和税率的变动会导致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会导致开发成本提高,预期收益降低。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迮玉琴(2013)认为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巨大不稳定因素,而国家对房地产行业推出的各种调控政策将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

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许国强(2013)认为当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上升时,会增加企业的开发成本,降低企业收益。

房地产市场不成熟。刘佳(2013)认为,作为新兴行业的代表,起步阶段较晚,关于房地产业发展规律及其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尚欠成熟;在投资运作上,房地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投资模式单一性。

(二)企业自身和内部管理因素

房地产行业本身性质的影响。除了来自于其本身资金密集型、现金需求量大、投资收回期长和不易变现等特点外,还来自于投资该行业的高额利润和营运模式单一性。

项目决策各环节风险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根据不同环节,可划分为投资风险成因、偿债风险成因、筹资风险成因和营业风险成因四种。而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借入资金带来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加剧了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人员职能意识不强和道德风险的存在。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不健全、缺少全面有效财务管理预算制度、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等。

四、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一)以Z-Scroe为基础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EdwardIAltman(1968 )年提出的Z- Score 模型是一种运用多种财务比率加权汇总而构成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一种多变量预警模型,该模型根据各个财务比率的警示作用大小给予了不同权重,通过得出的Z值与临界值对比来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状况。

(二)修正的Z-Score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张红等(2013)基于多元判别分析法修正了Z-Score基准模型,构建了适用于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FRE),该模型对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平均准确度达90%以上。

(三)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该方法将模糊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多层次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宋锐林(2011)通过研究得出该方法可以比较有效的预测企业财务风险,起到财务预警的作用。

五、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研究

(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通过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做到财务筹资以及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处于一个规范有序的状态。

(2)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房地产企业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施多元化融资策略。扩大等权益性的资金来源比重,降低非权益资金来源,扩大私募基金、房地产基金等融资规模。

(3)完善财务管理授权制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和强化资金管理、资金利用率有助于防范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此外,要重视现金、建筑材料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完善企业授信制度。

(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质。在财务控制领域建立有效的财务制度、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房地产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可使经营者及早采取措施。

六、结语

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风险对各个因素的敏感程度和受影响频度;二是商铺、商业性住宅、普通性住宅等房地产行业内部不同类别房产的财务风险差别;三是结合土地价格、银行风险等和房地产关系密切因素的变动来衡量和预测房地产的财务风险和未来房价趋势等。

参考文献:

[1]申雪丽.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在房地产企业的应用分析 [J].财会研究,2012,(13).

[2]杨军芳.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实证分析及测度 [J].财会通讯,2011,(12).

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识别 评估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数目逐步增加,上市公司作为现代化企业的代表,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财务支持,使它们快速地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却能看到不少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佳,导致一批亏损的企业被暂停上市甚至终止上市,这反映出一些上市公司并没有建立起有效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在2003年对478家资产规模超过500万元的企业的一个访问发现,仅有18%的中高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危机识别能力,而超过七成的人仅具备对危机识别的较低能力,现代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却不断地多样化和复杂化,危害程度不断地加深。因此,通过早期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来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的危害度,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别

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系统,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财务风险进行分类总结,典型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和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公司外部风险以及财务实务风险。

一是筹资其中一个渠道是借入资金,当公司经营亏损导致无法还本付息时,需要筹借更高代价的资金,严重时甚至导致倒闭;另一个渠道是所有者投资,这种资金属于公司自有资金,不需承担收益风险,但当经营业绩不佳时,则会令投资者失去信心从而影响进一步的筹资,影响公司发展。当公司的投资项目时,由于市场调研失误、项目执行错误、资源投入不合理、交易过度等原因,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时,就可能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如2003年中航油则因为衍生品交易巨亏而申请破产保护令。

二是当公司不合理的控制产能,通过赊销来扩大销量,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过大或是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时,会导致现金流的缺乏甚至资金链的断裂。

三是在股利分配决策过程中,需要确定企业的税后利润用于支付股利和支持在投资的比率,一旦没有合理的分配,则影响着未来的筹资或者企业的持续经营。

四是当公司担保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而无法还款付息时,公司需要付连带责任;当外部汇率剧烈波动时,公司以外币计算的资产与负债价值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如今年发生的卢布下跌。连带责任风险和外汇风险是现今主要的外部风险。

五是由于公司的内部财务制度不合理,财务处理方法失误以及内部控制的缺失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2001年安然公司因财务处理不当而最终破产。

三、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方法建议

最有效率的财务风险识别方式就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和相关信息,识别并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损失程度,从而提前改进财务制度和控制资金流动,规避或降低损失。

当注册会计师对公司年报被出具了不发表意见、保留审计意见或怀疑意见时,应该研究公司会计方法的选择是否夸大了资产和收入等等,尤其是对存货的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方法以及折旧提取过程需要倍加注意,并注意现金流所反映的真实情况。

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定时评估财务的状况去调整公司的经营,通过调整筹资、经营生产活动、销售过程、存货周期等等的管理,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维持正常,当发现筹资成本上升、经营收入未达预期、股利分配过高或过低,或销售回收资金延期等等风险时,应该及时和财务人员沟通并预测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其会导致的最严重后果。

在为其他企业进行担保时,公司应组织财务人员和专业人员对被担保公司进行理性的审查,避免因为管理人员主观的原因轻易为企业进行担保。相关人员应该详尽地评估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水平、商业信誉、还款能力等等。在形成担保关系后,相关人员需要定期地对担保企业进行评估,当发现风险时应当及时主张权利,并做好使用抗辩权、追索权和免责规定的评估。

当公司由于对外的经济和贸易而存在以外币计价的财产和负债时,财务人员也应该关注外汇汇率的波动,遇到以某些以外币计价资产或负债金额数目较大,或是该种外币汇率风险较大时,应评估损失的可能性并考虑使用选用如远期外汇合同等外部套期保值工具规避外汇风险,管理人员也应该再订立相关合同式尽量采用对公司有利的货币计价。

如果公司有控股的子公司,在分析财务信息时则应该先合并报表,使管理人员清楚公司整体真正的财务状况,对相应的财务信息进行季度或者年度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变动较大的项目;同时,财务人员应该观测各种财务比率的变动,常见的有:一是流动性比率:流动与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二是负债比率:总资产负债率、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长期负债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三是获利能力比例:总资本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长期资金报酬率、销售净利润率等等,当发现某项目年度变化过大或某种比率出现异常时,应该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管理层,让公司可以及时地调整筹资、投资活动、销售以及经营,使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

另外,为了获取清晰的财务信息,财务人员应该在报表附注中清楚说明采用的会计方法如合并、存货、折旧、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无形资产评估、所得税、股票计划、债务与借款安排等等,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评估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是否能合理的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于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会计方法变更,需要向管理人员解释不同会计方法会导致的财务结果。

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董事会应该定期评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此外,为了避免人生操作的失误或者员工由于利益关系的故意隐瞒,公司应该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相应的业务逻辑以自动发现财务信息的异常,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丰富系统的业务逻辑,尽量涵盖新增的财务风险范围。

四、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也日益扩大,上市公司的财务处理愈加频繁和复杂,财务问题不断涌现,造成一些上市公司股价的剧烈波动,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往往是一系列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了解,就要求拥有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对公司面临的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能调整经营和内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和降低风险的损害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宇欣.《多家上市公司陷入债务漩涡 相互担保使风险扩散》.山东商报.2011年.

第4篇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2.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3.因素分析法。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4.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1.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

2.收益变动风险。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3.现金风险。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4.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1.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2.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3.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第5篇

关键词:贸易 财务风险 控制

一、贸易企业财务风险

(一)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所谓财务风险,就是由于企业资金活动中或者在理财失误中一些不定性的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使得企业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情况产生偏离。其包括了很多种风险,如筹资、投资风险,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它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企业包括研发、生产、服务、物流和贸易企业,商贸企业就是一些包括餐饮、住宿、零售等业务等以商品流通或为其提供服务的盈利性经营组织,比如生产企业是生产和加工产品,并要注重销售项目的盈利组织,而贸易企业是利用自身的商业技巧对产品进行推进的企业,因此其必然存在区别于生产企业的一些特点。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形成于往来和存货,坏账和高负债问题是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重要因素,一旦资金流动环节出现阻滞,财务风险就随之而来。

(二)贸易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贸易企业与其他行业的财务风险一样,但也随自身行业的属性而有所区别,由于其实一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无柜台、无营业场所的盈利组织。贸易企业财务风险特征体现为:一是贸易企业有着市场决定性。如果贸易企业不能很好的定位市场经营方向,可能产生由促销方法不恰当的商品积压库存,流动性受到影响并以此循环恶化,这便是消费市场决定的贸易企业财务风险,消费市场的经济如果大幅波动,贸易企业很容易受影响而陷入低谷和严重的财务危机。二是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着很大程度的突发性。因为其经营中有很多因素复合影响,这些因素不全是可以认为把握和控制的,很大比例的影响因素是突发性的,其问题很严重很难进行预测和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企业对资金流动的依赖性很大,一旦出现突发性变化,贸易企业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势必导致资金结构的错乱,进而引发突发性财务危机。三是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因为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法回避和真正消除,只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预测和防范,来建设财务风险的损失。

二、财务风险的形成和控制

(一)常见的财务风险形成因素

导致贸易企业公司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企业外部的因素,也有其内部问题。企业外部原因主要有各类环境风险,如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其内部原因包括筹资方式和筹资规模策略不合理、资金来源结构和信用交易策略不当、筹资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不当等。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决策失误、公司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库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贸易企业资金和业务之间流动不相符、不协调会导致应付款和负债结构出现失衡,这也是企业内部原因导致的一个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控制体现构建的意义

财务风险是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并全面进行财务分析的一种信号,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政府部门对体质的改革和法规的完善起到深化配套的作用,并依此对贸易企业的经营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二是只有对财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构建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系才能对风险有一定的预测和防范,从而采取最恰当的对策。三是贸易企业的经营目标也可以通过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来达到,减小财务损失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股东的价值也可以实现最大化。

三、关于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仔细的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在不断变化中,一定要提高财务管理者的适应能力和应变力,管理机构的效率提高和人员专业素质的加强是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财务危机。二是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在于会计政策和策略,更在于要对财务风险提高警惕,将防范工作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任何环节的失误都是为公司带来财务危机的隐患,因此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将风险系数降低到最小,也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资金基础。三是要科学的进行财务决策。一定要建立财务决策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决策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在筹资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成本和筹资方式来根据经营预测的资金需求量来进行正确合理的筹资决策。众所周知,贸易公司中,资金的流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可以在决策中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四是要建立财务风险预防体系。在负债经营方面,要慎重把握经营的程度。如果负债比例过大,那么企业势必要大大依赖外界因素,这样一来企业的不定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企业资金在经营环节容易阻滞的情况下来不及挥手,企业活力也被削弱。但如若负债经营中做好决策,也一定会为企业提高资金收益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五是建立风险基金。企业可以在财务风险预测时建立一项专门的基金用于防范风险,可以提取坏账准备金等。

贸易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中间环节,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全面化的发展,贸易的形式、方式和环境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贸易的安全也正面对很多挑战,在防范贸易风险的过程中,贸易企业的财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其是企业经营的参与者、经济信息的反映者。对于货币资金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管理,一定要求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达到企业正常运转的标准,为企业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 价值估值风险 融资风险 支付风险 整合风险

购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发展扩张的机遇,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企业能否合理评估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应对与控制,关系到并购的成败。本文通过分析并量化并购财务风险,希望帮助企业正确认识风险,降低并购失败的概率。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带来超额回报,也可能带来巨额损失,机会和危险并存。企业并购是一项繁琐的活动,存在多种风险,比如环境、政策、财务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还款能力下降,投资者预期收益满足不了其要求水平的风险。本文所说的财务风险不是单纯由债务引起的,而是贯穿于并购的全过程,包括目标企业选择风险、价值估值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综合对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理解,并购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并购过程中,价值估值、融资方式、支付手段、整合的决策给企业未来带来财务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对并购预测的价值与未来实际价值可能产生严重偏差。它囊括了综合性、动态性、可控性、补偿性的多重特性。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与成因

结合并购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可将其划分为四大类风险,包括价值估值、融资、支付和整合风险,这四类风险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目标企业价值估值风险。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对目标企业定价的合理性关系到并购的成败,过高估计会导致并购成本过高,进而引发不合理的融资结构,带来融资风险;抑或由于未来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达不到预期值,而带来现金流不足,导致企业难以弥补并购成本。因此,目标企业价值估值风险是由于并购方没有对目标企业未来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做出合理的估计导致并购成本过高,使企业难以承受,带来了财务危机。

对于价值估值风险的成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有漏洞。报表对过去交易事项的反映与并购企业对未来的预测存在偏差,而且管理层也有操纵报表信息的可能性,隐蔽消极信息。(2)并购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导致价值评估不准确。目前的评估方法有净资产账面价值法、现金流折现法等,主观性较强,易造成偏差。(3)缺乏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中介机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并不是很健全,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金融服务公司数量有限,而且评估中独立性和客观性较弱,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

(二)融资风险。并购需要大额的资金,内部资金一般达不到需求,需要外界资金的支持,所以并购资金的来源需要内外部相结合。内部融资没有偿债风险,但是使用内部资金的机会成本较大。外部融资中的权益融资会带来股权稀释的风险,而债务融资又会带来未来归还本金的压力。企业能否及时筹措到资金,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合理分配资金来源的比例至关重要。因此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并购过程中能否筹集到充足的资金来满足并购需求以及筹集资金来源方式的比例分配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对于融资风险的成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融资渠道选择不合理,每一种资金来源均有各自的风险,不能合理分配不同资金来源方式的比重,可能会加大风险。(2)融资的资本结构不恰当,企业没有合理地安排权益和负债的比率,以致财务风险增加。(3)融资的资本成本过高,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有资金成本,不合理的安排会导致融资成本过高,加大并购成本,引起未来难以弥补并购成本的危机。

(三)支付风险。并购过程中,支付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考虑现金支付抑或发行新股,抑或两者兼具。每一种方式均有各自的优势与风险。现金支付方式下,不会带来股权稀释的问题,但是现金规模可能会限制并购的规模,而且存在机会成本,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此外,目标股东收到现金需要缴纳税款,增加了税务负担,有可能使并购行为受阻。股票支付可能会导致股权稀释,分散管理权。混合支付方式是两种及以上方式的综合,一般情况下不能一次性完成,可能会有中断,缺乏连续性。因此支付风险是由于并购方选择的支付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流动性降低和股权稀释的可能。

对于支付风险的成因可以概括为:(1)企业流动性资金比例较低,企业无法樽什增加或者负债减少提供资金保障,进而导致经营损失。现金支付方式下,资金流动性降低,可能会引起财务危机。(2)股权被稀释,股东权益受损。股票支付方式下,股票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股权被稀释。

(四)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企业并购流程结束后,并购后的整合也非常重要。每个公司在人力、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并购后能否在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整合风险范围很广,如企业的资金、人员等各类资源都需要整改,因此也就带来了与各类整合资源相应的风险。整合风险是指并购双方在交易完成之后,能否将人才、战略、组织、文化凝聚在一起,如果并购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累计达到某一个风险水平,因某一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起到主导作用,就会带来财务损失的可能性。

对于整合风险的成因可以概括为:(1)人力资源整合不善。能否对目标企业的员工进行合理的安置非常重要,应该关心如何留住人才。(2)战略整合不善。能否将并购双方的战略进行统一、达到共同的目标很重要。(3)组织机构整合不善。如果机构整合不考虑经营的复杂性,职能分工不明确,集权分权不适宜,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4)文化整合不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源,会影响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影响有形资产的使用。如果并购后企业文化价值观念不能达到统一,可能会引起分歧,降低员工的凝聚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利用层次分析法量化并购财务风险

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以具体的数据更直观地反映风险的大小。

1.设定评估标准,将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然后将每个等级赋予分值,分值的大小可以结合专家咨询法。专家可以利用企业的各个具体评价指标与行业均值的偏离程度进行打分,衡量风险大小。

2.结合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和成因,先建立层次结构,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对于第一层次,它的含义是评估并购财务风险的大小,即最终评估目标。对于第二层次,具体划分为四类风险。对于第三层次指标的选取,考虑的因素较多,一般情况下,层次结构中分析体系的层次数量的多少不受限制,但是每一层下的具体指标数量不宜过多,因为数量过多会影响两两元素之间的重要性比较。其次,结合我国为了综合考察国有企业财务绩效,从盈利、负债、经营效率三个方面制订的一套权威的指标体系,体系中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总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等。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同一层次指标选取数目不宜过多的要求及国家制定的权威指标评价体系,综合指标计算的便利性及科学性,具体的指标选取如图1所示。

3.为方便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先把准则层的指标利用专家咨询法进行重要性排序,然后对于第三层次中归属于同一个上一层级的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建立好层次结构图之后,设立判断矩阵,采用1―9比较标度的方法,比较两两因素的重要性,进而确定权重。

由于每一层次的权重确定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举例说明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各因素的权重确定方法。根据专家进行的两两因素比较的重要性判断得到判断矩阵B:

结合判断矩阵的比较标度,可知角线处每一个值为1,按对角线对称的两个值互为倒数,比如B12=1/(B21)。得到判断矩阵后,依据和积法求出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具体步骤为:(1)将矩阵B的每一个列向量都进行归一化,归一化是指同一列向量中的每一元素分别除以该列向量的和,比如B11/(B11+B21+B31+B41),从而得到新矩阵。(2)将新矩阵的每一行相加,得到n行一列的列向量。(3)将n行一列的列向量进行归一化,得到一个新的列向量W=W(W1,W2,W3,W4)T,从而得到权重值,记为W1―W4。另外为了保证准确性,要进行一致性检验,需要计算指标CI=(λmax-n)/(n-1)的大小(λmax为根据判断矩阵得出的最大特征根)。该指标如果小于0.1则通过检验,否则需要将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4.通过上述方法,最后一个步骤的结果汇总如表3所示。将确定的风险分值与计算出的权重填列在表格对应的空白处。最后一列为专家根据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打分的分值。准则层和指标层各因素对应的权重通过上述步骤得出,最后利用加权平均的数学方法计算并购财务风险的大小,具体计算出四类风险的分值以及最终目标层并购财务风险的分值。

四、结论

企业并购是帮助企业扩张发展的手段,也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复杂性活动。并购活动要顺利开展,需要企业正确评估财务风险,并及时应对。本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可以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并购财务风险;对类别和成因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认识风险,结合成因有的放矢。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的结合使用,可以帮助企业将具体的四类财务风险以及综合的财务风险进行量化,根据估计的每一类风险的大小有侧重地采取应对措施,对于企业并购的顺利进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和风险评估方法的介绍,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而且在层级结构设立的第三个层次指标的选取上,也存在不足,只是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指标,需要进行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汤晓华,陈宜.如何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商业会计,2009,(01).

[2]商广蕾,李妍玮.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动态控制系统研究[J].商业会计,2010,(19).

[3]李金田,李红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

第7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集团化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财务风险也愈演愈烈。如何有效的管理与控制财务风险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快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类别等角度探析管理与控制财务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一、前言

企业集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企业,以资本和合同为主要连接纽带而形成的具有控制关系的一种稳定的经济联合组织。近年来,企业集团在我国飞速发展,越来越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而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其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引人注意,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地探析和有效的管理已是企业集团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及其类别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是指企业集团在参与各项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其资产与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按其内容可以分为狭义财务风险和广义财务风险。狭义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风险, 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广义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环境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使企业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有所差异。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汇兑风险、流动性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是第二种财务风险。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到期不能支付债务的风险。债务筹资受利率高低与期限结构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到期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的风险;权益筹资受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大,若投资收益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能会增加企业再筹资成本。因此企业应该在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之间设定一个合理的比例。负债筹资过多,如果到期不能及时足额偿还,就会加大财务风险;权益筹资过多,就会增加筹资成本,也会加大企业财务负担。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具体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类。对内投资风险是指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投资不科学,从而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风险;对外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资有价证券所形成的风险。企业在投资之前应该对每个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评估。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可以从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由于企业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若要减轻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就要使企业的资产保持应有的流动性及其变现能力,基于这一标准,企业在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存货与应收账款的过度增加。存货过多会使大量资金形成储备资金形态;应收账款过多会使大量资金形成结算资金形态,二者的过度增加都会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最终引发财务风险。

(四)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和股利支付方式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风险。企业在分配收益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当的股利分配政策和支付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由于还处于成长阶段,比较注重积累与经营成果,较少实行现金股利政策,多实行红利政策,这样就有可能助长投机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五)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集团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最常见的财务风险就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属于市场风险范畴,是由金融市场价格变化而产生的。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对收益或资本所产生的风险。利率变动将改变企业净利息收入以及其它对利息敏感的收入和费用,从而对企业的收益产生影响。汇率风险是指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它是通过交易、外币折现和经济风险而产生,因此,可分为交易风险、外币折现风险和经济风险。

三、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我国企业集团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而不同的财务风险各自的形成原因也不相同,总的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引发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多数企业集团都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的影响,这属于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的有利变动会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但其不利变动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与国际的宏观经济环境运行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集团更应该时刻关注经济环境及其变动情况,以减轻其对自身发展的不良影响。

(二)集团内部连带担保引发的财务风险

一般情况下,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可以为子公司提供债务担保,各个子公司之间也可以相互提供担保。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关联担保可能出现过度担保和违规担保的情况,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三)内部人利益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我国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子公司与母公司的财务目标并不总是一致,子公司多追求短期利益,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大多选择投资效益见效快的项目;而母公司多注重长期利益,会更看重那些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这就导致子公司为了实现内部人利益,对母公司的决策有选择性的执行,导致母公司的决策不能准确的执行,最终损害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

(四)决策失误引发财务风险

企业经营不善、投资失误是引发财务风险的最重要原因。企业集团大多通过负债来获得投资成本,若企业的投资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就能正常发展并能按期偿还债务。但若企业投资失误,不仅将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可能加大企业财务风险,甚至引起企业破产。

(五)信息失真引发财务风险

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的信息严重不透明。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集团各个子公司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有的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集团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据统计,全国有85%的企业集团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失真,信息不真实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决策的科学性,可能会给企业集团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策略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同时,在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时要处理好成本和效率的关系,应该从最经济合理的角度来处置风险,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建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是指企业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使其能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有效的识别风险并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一般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成长能力四个方面的指标,具体指标的选取如下:

1.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且比销售毛利率更具综合性,所以选取销售利润率作为衡量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资产的收益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越高;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该指标越高,企业增值能力越强。因此,盈利能力指标由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三个指标构成。

2.偿债能力指标的选取。由于流动比率涉及存货,并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所以我们选取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是企业偿债能力的最直接表示;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企业利用经营所得偿付债务的能力。因此,偿债能力指标由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三个指标构成。

3.营运能力指标的选取。存货周转率高有助于加速企业资金周转,从而减少资金条断裂的可能性;流动资产周转率过低会占用企业过多的资金,从而增加企业财务负担;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因此,营运能力指标由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三个指标构成。

4.成长能力指标的选取。销售增长率反映企业销售增减额的变动情况,销售增长率越大,企业成长能力越强;资本积累率反映企业资本积累情况,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应付风险的能力越强。因此,成长能力指标由销售增长率与资本积累率两个指标构成。

(二)健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

1.健全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是指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的资金的取得和运用进行管理的体系。健全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组建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集团公司应建立财务预算的相关职能部门,例如预算管理委员会,旨在制定相应的预算目标和具体措施,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保证企业实现预算目标。

第二、规范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各企业集团都应该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首先由总部确定企业财务预算的目标并向各下属企业准确下达该目标,然后各下属企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编制预算草案并上报企业集团。

第三、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在编制财务预算报表和执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应注意各执行单位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权责划分,以保证财务预算的顺利执行。

2.加强投资风险的集中控制

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应建立确实可行的投资决策机制,做到审慎投资、稳健经营、风险可控。对此企业集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控制投资方向。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是确保投资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投资项目一般由母公司负责,非战略性投资项目由子公司负责;当企业资金充足时,投资项目可多实行,若企业资金短缺,就应该适当减少长期投资;专业性较强的投资项目应该由专业型企业成员负责,专业性不强的项目灵活性高。

第二、控制投资规模。投资规模也是影响企业投资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力确定适度的规模。投资规模越大,其收益也越高,但其风险也越大,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可能适得其反。企业的投资规模会受到投资成本、投资回收期的长短以及负债比率的影响。

第三、多元化投资以分散企业集团投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把资产放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上,例如股票、债券、货币市场或者基金,只要投资的两种或多种资产的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即不完全正相关,分散化投资就可以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3.科学规避融资风险

面对多样化的筹资方法,企业集团既应克服片面强调财务安全、过分依赖权益资本的保守型融资,也应克服片面追求低成本、大量举债的风险型融资,从而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对此企业集团可以采取协调集团内部资金融通、确立合理的资本结构的措施。

4.利用金融工具对财务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价格保险是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最主要动机,所谓价格保险,也就是对商品和资产的不利价格波动风险进行转嫁规避,包括商品价格、利率和汇率的不利波动等。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主要形式是在期货市场进行点价,通过期货头寸的盈利来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管理者及员工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根据相关调查,中小企业管理者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忽视这种风险意识的约占74%,公司没有定期分析当前面临的风险并形成相关的风险管理报告的占87%,公司没有定期进行相关风险管理培训及交流的占88%,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向员工定期公告公司风险管理情况的占95%。这个调查数据说明:(1)企业管理者尤其高级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极其薄弱,即使有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领导与员工交流不足,员工风险意识薄弱。

(二)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目前,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和体系,而且已顺利实施的只有12%,建立了—定的风险管理流程,但流程中缺乏相互的约束机制的占20%,尚未建立风险管理方法和制度,风险的防范,完全依赖于员工的责任心和个人行为的55%,建立了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但体系尚未开始运作的13%。总体来看,超过半数的企业尚未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流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急待建立,并且33%的企业虽然有制度体系,却没有有效的实施。

(三)财务风险的监督与控制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有77%的被调查企业已经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监控,其中有58%的企业正在持续监控。在监控部门方面,有48%的企业是财务部门直接进行监控,34%是审计部门负责,18%则成立专门风险管理部门。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企业能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监督与控制,但监督与控制的力度不大,因为由财务部门自己监督自己,必然会影响监督的效果。

(四)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的情况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大部分来自于企业自身内部的积累,也就是说内部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占很大比重,这种狭窄的融资渠道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如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断链,就会大大增加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方式主要通过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种贷款方式主要针对资信质量较高的企业,银行的目光也专注于这些企业,而忽视了一些发展潜力大但在信贷保证方面不足的刚刚起步的规模较小、抵押物质薄弱的中小企业,银行的这种信贷模式使这些企业很难融资成功,这样就更加大了外部融资的难度,从而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目前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领导层缺乏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且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淡薄

有关的调查中显示,有很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缺乏应有的风险管理的知识,缺乏风险意识,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盲目追求快速发展,而不重视其发展的质量与否,在这种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中小企业往往单纯追求销量、市场占有额和利润的最大化,基本上局限在生产经营型管理的模式之中,较少的关心风险和风险管理。

(二)缺乏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迄今尚未形成全员参与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由于中小企业大都只是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运作中总结经验教训,目光短浅,没有跨行业全面的分析,只是针对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没有对今后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制定预定计划等,并且这些措施也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没有形成一体化措施。

(三)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动态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监管力度不大而且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动态的风险管理机制。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监管部门大都是财务部门自己,自己人监管自己人必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专门成立的监管部门来从事财务监管工作。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且融资成本较高

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投入小,并且中小企业大都处在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往往对企业的生产周期有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外部融资困难,并且内部资金结构也欠合理,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给企业财务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偿付能力严重受影响,财务风险也随之产生。目前很多的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这种依赖会致使企业在出现支付危机的时候,一方面使自己失信于银行而出现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这充分说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硬伤。

三、财务风险管理中,中小企业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全面提高员工财务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不能局限于眼前短暂的繁荣,而应当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做好财务风险应对的各种准备;其次,应熟悉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明确各个部门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地位、作用、应承担的职责及相应的权力,做到权责利相统一,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积极性;最后,还应当注意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为其财务风险管理建立良好的组织环境。

(二)形成一套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的管理体系

风险和收益并存,我们不惧怕风险,但要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中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形成一套评价、策略、信息、监督并存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利用财务风险信号辨别风险类别,评价风险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采取有效措施将财务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三)动态的财务风险监管机制将给中小企业带来生机

财务风险动态监管机制是指建立事前预警机制、事中预防监控机制和事后危机处理机制,并将三者有效地加以结合。事前预警机制能预测风险类别,选择科学的应对策略,再结合事中预防监控机制和事后危机处理机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四)寻找新的融资渠道,控制融资成本

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的问题,主要原因为目前的银行信贷模式,限制了初起步信誉不达标、担保财产物资缺乏企业的融资。得不到银行的常规贷款,有些中小企业会采用较高融资成本的融资方式,从而要承担更高的财务风险,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中小企业要利用当前国家有利的扶持政策,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例如,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在我国中小企业板块上市融资、委托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以及向政府申请贷款补贴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此外,还应避免盲目举债扩张,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参考文献:

[1]孙正一.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研究与探索,2009,(8).

[2]李洪涛.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外资,2010,(10).

[3]张云娜.中小企业财会风险管理对策[J].冶金财会,2010,(2).

第9篇

关键词:总包项目;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目前,国内总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总包项目微利化趋势明显,而且总包项目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较多,项目风险比常规供货合同风险高出甚多。若不能有效地开展财务风险管理,总包项目获利水平会大大降低甚至亏损,总包企业也会遭遇资金短缺、隐形费用加重,甚至破产风险。因此,在现代总包项目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举足轻重的管理内容。

一、财务风险概述

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影响因素,广义上指损失及盈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指资产结构不合理、债务比例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指企业对项目建造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项目安全顺利开展。

二、总包项目财务风险分类

(一)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

投标阶段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投标工作准备不充分导致的风险,包含履约风险、支付风险和诉讼风险等。由于目前总包项目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恶性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为了中标而不顾自身施工能力及财务状况竞相压低价格,部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成本保利润留下了质量隐患,还有企业因资金紧张拖欠供应商货款、农民工工资等情况。可见,合同是项目风险的源头,要确保合同签订的公正性、合理性及有关合同条款的明晰性,避免因项目合同“先天不足”造成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被动局面。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财务风险

项目实施是企业完成总包项目并获利的实际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风险通常有三种,一是项目实际支出超出预算,二是分包商违约风险,三是客户违约风险。

项目实际支出超出预算的原因有两类,一是项目成本预算不准确。由于地质地基、水文气候条件变化,材料设备供应及报价失误等出现问题,从而引起项目成本增加。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无效,导致项目成本预算未准确实施,造成人工费、材料费等成本增加,摊薄了企业利润甚至造成项目亏损。

分包商违约风险主要是指分包商的施工能力存在瑕疵导致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工程质量问题,出现返工甚至索赔现象,耽误工期甚至出现客户向总包企业索赔,二是分包商的工程组织能力欠佳,资金紧张,导致农民工队伍集体讨薪,仲裁部门会强行划转总包企业资金,对总包企业信誉造成恶劣影响。

客户违约是总包项目的致命伤,通常是客户原因或政治因素导致的,包括客户资金断裂、项目下马两类。客户资金紧张,通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所体现,如延迟付款、工期变更等。

(三)项目收尾阶段的财务风险

在实践中,项目收尾通常指合同收尾,包括工程收尾和管理收尾。工程收尾是指对照合同条款,检查是否完成了合同的要求,但是国内项目的现状通常反映为客户是否可进入生产或达产阶段。管理收尾,一般包括回收尾款、文件归档及经验交流等内容。

不能全额、及时回收项目工程款,是工程收尾及竣工阶段的主要财务风险。一方面,由于客户违约不能按合同约定支付项目工程款,或故意拖欠工程款;另一方面由于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企业未能准确、及时办理工程竣工结算手续,导致针对设计变更部分、因业主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未及时得到现场签证并追加合同条款,或导致工程保修时间延长。

三、总包项目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环境,建立完善的项目内部控制制度

1、营造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传播项目风险管理经验。建立岗前风险管理培训制度,进行风险管理流程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防风险意识,增强其风险辨识、分析和处理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项目庆功会的形式,对已收工项目的经验教训以轻松的方式进行交流,借此形成项目风险管控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风险管控方式,甚至可以编制项目操作指引,将项目建造各阶段的风险以索引形式列示,作为风险培训的第一手材料。

2、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围绕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目标,针对项目业务流程,抓住关键环节,按照合法合规权责对应,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等原则,制定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完善内控程序,构建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体系,并持续改进,为风险管控提供制度保障。

(二)细化项目管理,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1、完善标前准备工作。为了在低获利水平的总包市场中生存,总包企业在项目投标阶段要从以下几方面组织做好标前准备工作。

第一,充分开展针对客户和项目的调查工作。该项调查是事关项目“生死存亡”的重要内容。标前调查工作可由总包单位开展,也可由总包单位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开展。调查内容应涵盖客户和项目两方面。针对客户的调查应涵盖客户的资质,含组织此项工程的资质(尤其是涉及政府限制经营的产品类别)、项目资金的充足性等方面。针对项目的调查应包括该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的可能性评估,尤其是政府等相关监管部门是否已履行完毕审批手续。

第二,明确总包合同范围,准确估算项目成本。总包合同的范围,是决定项目成本的直接因素,包括技术范围和施工范围。技术范围,通常包括技术参数和技术接口。技术参数直接决定设备的配置水平,是估算项目成本的基础信息。只有准确、有效的技术参数和技术接口才能估算出相对准确的项目成本。施工范围,通常包括土建基础、建构筑物、地勘、试桩、打桩等内容。鉴于目前的竞争情况,建议综合考虑企业施工水平和项目的复杂性,聘请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土建部分施工报价。除总包合同范围外,企业在估算项目成本时,应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形势、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水平等因素,还应当在测算成本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成本。

第三,要严把合同签订关。合同签订时,企业应明确关键条款,如项目工期条款、款项支付条款、违约条款、争议解决条款及其他特殊条款,要与客户充分沟通,保证双方在理解上取得一致意见。合同措辞要使用通用专业语言,尤其是款项支付条款。例如,某合同款项支付条款约定“设备热试后,支付调试款10%”,此类描述就隐形地将因客户原因导致不能调试的风险转移到总包企业。因此,将合同的各项条款加以细化和明确,才能够有效保护自身利益,降低财务风险。

2、提高项目预决算管理能力。为了降低有效控制项目实施阶段的财务风险,企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事前工作。

第一,多维度制定项目预算计划。预算计划要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及月份计划,同时应涵盖工期计划、资金平衡计划、实物保管计划、资料保管计划、风险应对计划等各大类别。如针对项目成本预算不准确的谈判计划,说服客户考虑隐含工作量,并争取将合同价格调高,或者将合同更改成更有利的成本加成合同。

第二,严格执行项目预算计划。在执行项目预算计划过程中,除常规的控制资金平衡、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等,值得一提的是资料保管计划。资料保管计划至少应包含图纸资料、与客户的往来函件、邮件、甚至短信、微信等资料。若项目出现诉讼风险,上述资料往往成为重要的法律证据。因此日常的资料收集工作要贯穿项目始终。

第三,完善项目竣工决算工作。项目决算是影响企业回收尾款的重要环节,而项目尾款往往是企业的最终利润,因此做好项目决算工作对企业至关重要。企业可以采取向业主出具质保金保函的方式,提前取得质保金,减少资金占用时间,提前实现资金回流。

第四,重视项目总结及经验传承。鉴于总包市场在国内兴起较晚,项目人员流动性强,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对提高总包企业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企业应当将项目总结作为固化的项目内控环节,涵盖的内容至少应包括项目的全部常规事项。

第10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数据库构建

(一)基本信息库预警基本信息库是预警信息系统的基础,负责收集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和外部相关的市场、行业数据。该数据库的来源主要包括企业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和ERP系统,以及一些来自国家统计局、行业相关的统计资料,可以下设企业信息采集、同业信息采集、市场情报采集等几个功能模块。该数据库信息应及时更新与扩充、完善,随时增加有关企业财务预警的知识和信息,使预警信息系统能够实时更新,动态地反映财务状况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提高预警信息系统的预警精确度。

(二)预警指标库预警指标库主要负责提供预警系统所需要的财务指标,并提供其警戒值。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选择不同的预警指标体系,应包括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以及现金流量等几个方面的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关键预警指标和本行业敏感性较高的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真正、全面地反映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或财务危机的真实现状。而警戒值的确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要求,可以是企业历史水平,或者行业平均水平等。预警指标库是判别和评价财务风险,决定是否发出预警提示的关键信息库。企业可以表1的形式储存常用的指标体系,并不断填充与完善。

(三)预警模型和方法库预警模型和方法库应提供目前理论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各种判定模型,从而使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优模型。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特性和历史数据,采取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取一个样本群组,寻找一个可与之配对比较的对照组,界定出最具区别力的指标组合。利用现有统计软件形成一个预警模型,使其独一无二,更适合企业自身财务风险预警的需要。

(四)排警对策库排警对策库是事前准备的在各种风险条件下的应急对策集合,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子系统构建

(一)财务风险识别系统财务风险识别系统主要是根据预警基本信息库提供的数据信息,从定性的角度具体识别风险的特征和类别,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确定警源。而这些风险因素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表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即警兆。财务风险识别系统是一个定性预警管理模块,其程序和主要内容可用图2表示:

财务风险根源主要归结于经济周期的波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失调、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冲突这三个维度。经济周期的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从而必然导致各种经济组织出现周期性的财务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的失调,如管理制度的不规范,投资决策程序的不严谨等,都会给企业的经营环节、投资环节以及筹资环节带来一定的风险。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主要包括了政府与税收、金融与银行、市场与供应商等的外部利益冲突,以及股东与权益、员工与薪酬、管理者与晋升的内部利益冲突。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识别风险因素,如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经济发展趋势等,关注这些关键因素的变动,平衡各种关系,从而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财务风险识别出来后,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各种非财务警兆进行定性评价并输出评价结果。定性预警警兆分析的内容包括行业竞争风险分析、市场竞争风险分析、经营控制风险分析、投资控制风险分析、筹资控制风险分析以及利益相关者风险冲突分析。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状况,选择财务风险的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的警兆显示体系,按照专家经验和企业实践得出的评分标准对上述各项警兆进行评分,输出各定性警兆的详细情况及总体情况。该警兆显示体系应作为一个信息库不断完善与扩充,使其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状况。

(二)财务风险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及现有研究成果与方法体系,通过企业财务指标的系统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测度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监测系统的程序如图3所示。该系统应包括关键单指标监测系统和模型综合监测系统。

企业通过第一步的风险识别,应确定一批本企业特殊的、关键的风险控制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存货、成本费用、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销售收入等指标,将其添加进入关键单指标监测系统,与企业设定的指标警限值实时进行监控,并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预警信号图。这样可以比较直观、及时地看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单个指标如果超出警限值,可以及时查明原因,进行控制。模型综合监测系统是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最新财务预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实现的形式,输入模型所需指标,计算模型值,判别企业财务风险警度。常见的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有:多元判定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人工网络模型、模糊优选判定模型和联合预测模型等。该系统主要是给企业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比较。该系统要求企业定期上报真实财务数据,并对企业上报的财务数据进行即时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则需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控制。

第11篇

关键词:咨询服务企业;质量认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防范

一、质量认证企业所处的发展背景分析

1.外部宏观发展背景分析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影响着质量认证企业的一系列财务决策,而由于这些外部环境不受企业所控制,因此面对由这些因素引起的投融资决策、筹资决策等财务风险只能由企业从内部调整财务管理方式方法。国际贸易市场的开放虽然给质量认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给质量认证企业的服务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这样的政治和经济背景推动着质量认证企业提高自身的测试条件,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而这些措施背后却隐含着较多的财务风险,比如购买测试设备的必要性、购买测试设备是否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测试设备的供应商是否能够及时提供设备、客户是否能够及时支付认证费用等等。此外,随着国家对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关注度的提高,认证机构的声誉以及权威性成为其承接业务以及提供业务质量好坏的一个限制性要求。以工业电子产品的质量认证为例,通常情况下这些产品都会含有汞、铅等这些化学物质,但是有些客户需要通过质量认证来获得市场空间的拓展,为此它们往往另辟蹊径,而一些质量认证企业也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这就给质量认证机构带来一定的营运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2.外部微观发展背景分析

2006年以后,随着我国认证市场的完全开放以及国内对认证需求服务的不断扩大,国内认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诸如挪威船级社DNV、瑞士SGS、英国ITS、美国UL等国外认证机构也纷纷走进了国内质量认证市场。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在质量认证企业众多财务风险因素中的比重较高,它决定着企业所面临的客户级别、所承接业务的性质以及合作伙伴的质量等等,这些因素都内在地折射出企业内部资本结构以及投融资等财务政策的偏好,进而决定着企业所面临的不同类别的财务风险。此外价值链上的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信誉等因素也会从一些细节性的角度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

二、管理性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全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质量认证企业本身具有咨询行业的性质,它们所提供的是咨询服务和认证服务。财务风险管理虽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其仍旧是靠基层的员工来具体操作的。比如,投融资活动的材料收集与整理、合作伙伴的筛选建议、供应商的具体选择、客户业务承接的筛选等等。因此,质量认证企业要想加强财务风险抵御能力,首先要提高全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这里所强调的是“全员”,因为许多咨询服务企业在财务风险培训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多忽视了基层员工财务风险意识的提高。例如,中国船级社(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作为国内质量认证行业的“领头羊”,其非常重视各个部门基层员工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由于不同部门对财务风险的理解不同,船级社采用通俗易懂的动画形式、Flash视频等形式向员工传递每个部门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中的重要作用,使员工明白其所做的每一件工作、所提供的每一条意见对于企业财务决策来说都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刺激了员工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员工对财务风险防范的理解程度以及防范意识。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力度

财务风险隐藏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对其的防范需要是全面的、细致的,而内部控制制度恰恰能够通过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程序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企业可以将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防范。以质量认证咨询业务的承接为例,在承接业务时,内部控制制度下的企业会首先通过风险评估环节来评估该业务是否能够承接,承接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有哪些(是否影响与竞争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是否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是否涉及机器设备的采购等等);然后按照企业所规定的咨询业务承接流程来办理相关手续,避免出现企业内部咨询人员与客户串通损害企业利益的现象(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等内部控制活动的原则);最后由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或者审计部门来考核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效果,进而考核贯穿于整个内部控制制度中财务风险防范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各项内部控制活动的设置所关注的不应仅仅是微观上的具体业务,也应当关注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将有可能存在的市场财务风险、税务财务风险等都纳入到考虑的范围之内。

3.做好投融资决策管理

投融资属于企业的主要财务活动,相应的也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面对激烈的竞争,质量认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寻求更多的外部合作伙伴以及投资机会,企业要认真分析这些活动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并且多角度防范这些财务风险。以寻求合作伙伴为例,从我国质量认证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实力的质量认证企业会偏向于选择外资合作伙伴。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地域差异以及法律环境的差异,会引发多方面的财务风险,稍有疏忽就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损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会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首先对任何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和罗列(法律法规的区别、技术上的差异、政策的不同等等),然后综合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合作案例来寻求某种因素下的可行性对策,尽可能的做到“有备无患”。实际上,企业在没有经历过一项投资业务或者一项融资策略时,大量收集相关数据与经典案例,利用“可比性”原则对于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会有很大的帮助,然而这恰恰是很多急于成长的质量认证企业所忽视的。

三、技术性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技术性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是结合财务风险防范相关理论知识,从企业内部的风险预警机制建设、资本结构的调整以及相关财务风险指标等方面着手,与企业内部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1.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质量认证企业作为咨询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更加偏向于服务业的特征,虽然内容不多,但是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以某质量认证企业为例,该企业以风险预警机制图的形式来构建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图。首先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及风险评估的方式构建一套普通意义上的财务风险预警流程,结合企业自身承接业务范围、面对客户的类型等因素进一步细化整套流程。其次将企业日常的咨询业务、认证业务等按照整套流程来识别各个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然后在风险实际发生时对应上述流程来应对风险,并在事后对整个风险进行评估,进一步调整或者充实风险预警机制图。此外,该企业还设置了一套财务风险应急预案,即在面对一些没有经历过的财务风险或者一些特殊性质的财务风险时,应当如何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来应对这些风险。

2.重视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

一些财务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水平以及所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当重视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咨询服务行业不像一些工业企业,工业企业需要由大量的生产资金予以支撑,而咨询服务行业更多的是需要人才的支撑。在财务指标的分析中,要重视现金流量以及资产负债率,尤其是在企业需要进行外部投资或者外部融资时。现金流量是企业日常运作的资金需求,而资产负债率则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结构以及市场竞争力。有专家提出了咨询服务行业确定资产规模的六要素,即资源整合能力、人力资源状况、所处的竞争地位、管理能力、国家的有关行业政策、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这六个要素来把握企业的资产规模。对于质量认证企业来说,它们更具有“时代的气息”,人力资源状况、行业政策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在估计资产规模中所占的比重应该更大一些。也就是说,除了要注重资产规模,也要注重规模内各种结构的合理性。比如,在政策紧缩时,企业可以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确保企业能够应对意外的财务风险;对客户所欠款项及时催收,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也为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保障。虽然质量认证行业属于“朝阳行业”,但是在确定企业的负债规模时,依旧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平衡银行借款、民间借款的比例以及长期、中期、短期借款的比例,避免企业陷入过于被动的状态,产生债务危机。

四、结束语

质量认证企业作为咨询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风险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市场空间的拓展。企业应当准确分析其所处的发展背景,从内部管理和财务技术两个角度防范和控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助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郁慧 单位: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上海分公司办公室

第12篇

关键词:现金流量 高校 财务风险 分析

一、 高校财务风险分析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界定

高校财务风险是由于资金运动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资金短缺甚至资金断流的可能。资金运动伴随着现金流入和流出,通过分析现金流量,可以得到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以及资金余缺的信息,能够及时地进行资金调度,从而防范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别

高校财务风险可分为高校筹资风险、高校日常运营风险和高校投资风险。

1、高校筹资风险

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上级拨款,附属单位缴款,社会捐赠,举债。上级拨款、附属单位缴款以及社会捐赠不需要偿还,因此基本没有筹资风险。银行贷款是具有风险的,若高校资金短缺,无法按期支付贷款的本息,就会使高校信誉受损,不能再贷款而陷入财务困境。

2、高校日常运营风险

高校日常运营风险,主要指由于预算编制不合理等原因而导致的日常收入低于日常支出的现象。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我认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控制日常运营风险。

3、高校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投资于自筹基建项目、校办产业和金融投资等项目中的风险。第一、自筹基建项目投资风险。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要与其办学规模相适应,未经论证而进行投资造成的项目不实用甚至是资产闲置,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现实支付能力。第二、校办产业投资风险。如果校办产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出现亏损甚至破产清算,学校作为校办产业的主要投资者将会承担连带责任。第三、金融投资风险。金融投资风险则是高校因金融资本投资致使本金遭受损失的风险。

二、高校现金流量分析

(一)高校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主要是教育经费拨款(中央、地方研经费拨款(中央、地方)、其他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社会捐赠和银行贷款取得的款项。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指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

(二)高校日常运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高校日常运营的现金流入主要有教学事业收入(学费、住宿费以及举办各类培训班收入等)、科研事业收入和后勤事业收入。高校日常运营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高校教工薪酬支出,日常管理费用(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离休费、医疗费、助学金等),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后勤支出等。日常运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分为固定现金流量及非固定现金流量。日常经营活动固定的现金流入主要:教学事业收入。日常经营活动固定的现金流出主要有:人员支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高校日常运营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对非固定现金流量进行合理规划。

(三)高校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高校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是指高校基建支出、校办产业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高校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主要有基建拨款、校办产业经营收入,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等。

这些现金流量的最终形态为货币资金,即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

三、 从现金流量角度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基于上述分析,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包括三类指标,即高校筹资风险指标、高校日常运营风险指标以及高校投资风险指标。

(一)高校筹资风险指标

高校银行存款保障率。高校银行存款保障率=高校负债总额÷(高校银行存款余额+高校现金余额+高校其他货币资金余额)。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与财务风险成正比。若银行存款保障率低于6倍,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日常运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减少日常运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来控制筹资风险。

高校自有资金比率。高校自有资金比率=银行存款年末余额÷自有资金年末总额。该指标大于40%为低风险,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40%到20%之间中等风险,小于20%高风险。

(二)高校日常运营风险指标

高校收入支出比。高校收入支出比=高校收入总额÷高校支出总额。该指标与高校财务风险成反比。一般应大于0.5。

高校应收款项与流动资金比率。高校应收款项与流动资金比率=应收款项÷年末流动资金总额。该指标与财务风险成正比。该指标应小于55%为宜。

(三)高校投资风险指标

高校基建投资偿还能力。高校基建投资偿还能力=高校基建负债总额÷高校基建年末货币资金。通常情况下,该指标应小于100%。

高校校办产业速动比率。高校校办产业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该指标越大,表示校办产业偿债能力越强。通常情况下,该指标应大于1。

高校事业基金与投资基金的比率。高校事业基金与投资基金的比率=事业基金总额÷投资基金总额。该指标越大,高校财务风险越小,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应小于100%。

参考文献:

[1]徐明稚,张丹,姜晓璐.基于现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体系[J].会计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