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0:5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少年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博兴县红十字会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大力实施“牵手未来”助学项目,探索“牵手0起点、助力高中生、畅想大学梦、就业再援助”的“四级阶梯”循环助学模式,分层次、分步骤救助贫困学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机制和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爱心助学的长效机制。“牵手未来”助学成功运行9年,完成了从“活动”到“项目”的升华和延伸,救助的贫困青少年从2008年的5名到2016年的237名,9年时间累计救助1736人次,募集助学金116万余元。今年参与到“牵手未来”助学项目的爱心群体不断扩大,有县法院、县国税局、县机关工委、县烟草公司、县建委等,还有京博、万事达、嘉禾全兴、钢铁行业商会60家会员单位。此项目救助全程的高度透明化,赢得了困难学生家庭、学校、资助方的交口称赞,已成为我会的品牌项目,一步一个脚印地奠定了红十字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真正做到了为弱势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成功发挥了红十字会在人道救助领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关于我们的具体做法,我重点说一下我们探索创新的“四级阶梯”助学模式。
一、第一阶梯,入口牵手“0”起点
在遵循传统的“教委—学校—红会”救助申报渠道的同时,从2014年起,探索实施了“红会绑定大病患者—自主接收—逐个落实”的贫困生申报新渠道。对申请大病救助的青壮年大病患者,在对本人进行大病救助的同时,重点做好对其子女的“结对帮扶”。在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后,寻找爱心人士结对,帮助孩子完成学业,开辟贫困生“隐性”资助新通道,避免了全班推荐贫困生,让贫困生有尊严的接受资助。为真实掌握受助学生的动态情况,形成畅通的“出入口”,县红十字会联合星火义工志愿助学服务队,每年分头前去贫困生所在学校、班级及家庭,对贫困生家庭情况、在学校表现等进行详细调研。这一阶段必须是隐秘进行,去学校是单方联系贫困生所在学校的德育处主任和班级班主任,去家里调研则像串门走亲戚一样悄无声息地完成。通过调研,在将真正贫困的学生纳入进来的同时,对一些家庭情况明显好转的,则劝说其退出救助机制。
二、第二阶梯,助力起跑高中阶段
结束九年义务教育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对我县三所高中的调研,没生每年学费加生活费约6500元,这样的负担对贫困家庭来说更难以承受,而参与助学项目的一些爱心人士迫于经济压力,明确表示只资助中小学阶段(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高中失去资助。鉴于这些情况的存在,县红十字会探索开展“多对一”的联合资助模式,由多名爱心人士联合资助一名高中生,尽量将其在校的全部花费一并解决。对于初中毕业进入技校或就业的学生,从第二阶梯的“出口”出来后,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帮扶,长效跟踪联系、建立专门动态档案。
三、第三阶梯,畅想青春大学梦
秉承“以个人带企业、以老带新、以小助带大捐”理念,大学阶段采取“个人+企业”模式,为每名爱心个人协调一家企业共同资助一名学生,或者直接由企业独立承担学生费用。每年8月份,对拟资助的大学生进行详细调查摸底,详细掌握其家庭当年经济收入状况、勤工俭学情况、助学贷款申请、其他渠道资助等情况,建立跟踪档案,并及时向爱心资助方和企业“推介”,促成第二轮的结对。同时,我会将零星接收的大学生专项救助款建立专用的“资金池”,根据救助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状况及表现情况酌情加大救助力度,2014年,博兴“牵手未来”项目已对1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资助,包括从中小学阶段一直资助到大学阶段的学生以及新申报的贫困大学生。针对其家庭承担困难部分,每年给予3000元到5000元的资助。
四、第四阶梯,就业援助再循环。
爱心人士的一路“牵手”贫困学子顺利毕业,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如何为“牵手未来”的资助成果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给这些一路牵手走来的爱心资助方一个成功交代,也成为博兴红十字会考虑的问题。今年博兴县第一批受“牵手未来”项目资助的大学生将进入第四阶梯(就业阶段)。县红会正在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席制度”为他们搭建起就业的”绿色通道”,届时,我们将联合县工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钢铁行业协会、京博集团、万事达集团等,为自愿回家乡就业的贫困生,创造实习机会、提供就业岗位。此阶段我们遵循从“公益助学的受益者转为传承者”这一理念,引导受助学生从第四阶梯上华丽转身,回归我们助学的“0”起点-第一阶梯(牵手未来),重走他们一路被资助的感恩经历,只是身份的转变,从接受资助变为资助别人,相信他们的牵手将会是一种不一样的心路历程。这正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古文化理念的秉承。使四级阶梯循环起来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我们的项目也算是真正的称得上一个伟大的战略性开启。今年毕业的烟台大学的孙**,我们已经给她协调一家企业的实习机会。
日前,这份青少年诚信调查问卷公布了最终结果,其中的一些具体数据和情况分析让人颇感沉重。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在个人诚信行为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诚信出现负增长:小学生诚信优于初中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 调查数据显示,在诚信行为方面,小学生“作业没完成时”,82%的人会“向老师说明真实的情况”;“考试时遇到了难题,而你前面同学的答案尽收眼底”,84%会“排除干扰,继续独立思考”;“如果在图书馆或阅览室看书,发现好的或认为感兴趣的内容”,87%会摘抄,仅有一名学生回答“悄悄撕掉”。
在被调查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群体中,从来没有“考试作过弊和有过作弊想法”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仅占33%和15%,超过60%的学生“偶尔”作弊。而当“老师向你了解某些同学课堂纪律的具体情况”时,有14%的初中生竟然选择“避重就轻,不说真话”,这个比例在高中生中更高,达到22%。
正因如此,在对他人的诚信评价方面,小学生眼中的同学诚信状况较好,而大部分初中生、近一半的高中生对同学的评价较差,多达20%的高中生认为考试作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很大一部分”。与此同时,半数的高中生也表现出对学校的不信任。
而对我县北四区9个大中小企业的16位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调查结果看,企业对近年来就业和求职的学生毕业生诚信状况评价不太高,7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就业信息不太真实;多达99%的企业赞成学校建立学生诚信记录。
我们都知道作弊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你跟别的同学在关键时刻竞争,他以作弊的方式超过你,你会选择作弊吗?“当我们提出这个假设性的问题时,好多学生都说“如果是以作弊来超过我,我心里肯定会不服气,当然我也会选择作弊。”
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大都性格开朗、热情健谈,是一个个典型的阳光少年,他们的回答代表了很多学生的真实心理。他们绝非“坏孩子”,很多学生还非常优秀。是谁让这个单纯的群体放弃诚信呢?学生们告诉我们答案:是社会。
据调查,家庭、社会、同学、学校是对青少年诚信意识和行为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调查中,75%的高中生和85%的初中生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列在负面因素的首位;60%的学生认为商家诚信一般或不诚信。这反映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等趋利性原则使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对他人、对社会不信任。
在采访和调查中,学生们反映,接触社会越多,耳濡目染关于诈骗、腐败、造假等行为越多,对他人、对社会的诚信就越怀疑,一部分人还会因“诚信吃亏”而产生投机取巧的心理,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还贷问题以及中、高考特长生造假问题就是明显例证,微山县某中学在2007年的特长生招考中弄虚作假,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学生入学后重新进行专业测试。另外,利用网络进行的种种欺诈、网上流行的各种“调侃”文化都在客观上进行着反诚信的宣传,使青少年在防范他人欺骗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陷入欺骗他人的怪圈;此外,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不切实际和不必要的高要求,也动摇了学生的诚信品质,成为毕业生应聘材料出现虚假的直接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和招生考试制度对当代青少年诚信品质的深刻影响不容忽视。调查中,超过41%的学生认为学校和教师自身的诚信有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学校违规收费、搞形式主义以及招生工作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诚信行为等;而高达60%的高中生和34%的初中生认为,在当前的招生考试制度下,最大的“利益”、“吃亏”最大的是分数与升学,这不仅诱导着他们不注重诚信品质的养成甚至被迫造假,也诱导了家长、学校对学生信用品质的漠视。
可见,急功近利的教育要在这个‘诚信吃亏’的社会大环境下培养‘诚实守信’的学子,非常艰难。培养青少年诚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
在调研中,课题组教师都认为,培养青少年诚信,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首先,家庭和父母对青少年诚信品质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在社会生活中缺乏诚信、言行不一、当着孩子的面对他人撒谎、轻易许诺却不履行诺言、过度溺爱纵容等,都将影响青少年诚信品质的养成。在问卷调查中,就有65%的初中生和52%的高中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但有12%的父母在诚信方面做得一般或不好;77%的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行为”是“说话不算数”。其次,对于学校来说,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带头讲诚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此外,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寓诚信教育于活动之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然而,最关键的还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社会没有一个诚信公平的大环境,失信行为不仅不能受到惩处反而可能牟利,如何能单纯要求青少年学生们奋不顾身去讲诚信?就是步入社会的你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关键词】 学生;生长和发育;身高;体重;人体质量指数;少数民族,回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R 195.1 RZ 2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74-03
回族是我国第三大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我国共有回族居民981.68万人,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回族居民190.23万人,占全区人口的33.88%。回族有本民族的信仰及生活、饮食特色,儿童体格发育变化与营养水平、经济发展和卫生条件改善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改善回族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本研究利用198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回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学校卫生工作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1985-2005年教育部等中央五部委建立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体系资料[1-3]。调查对象为宁夏回族自治区7~18岁回族中小学生,按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检测细则抽样,按性别和城乡分类,每年龄组60~100人,排除身体残疾和慢性病患者。1985年调查5089人(男生2591名,女生2498名),1995年4799人(男生2401名,女生2398名),2005年4946人(男生2489名,女生2457名),共计14834人(男生7481名,女生7353名)。指标为身高(cm)、体重(kg),身高精确到0.1cm,体重精确到0.1kg。由专业测量人员用同样方法和仪器测定,按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检测细则进行现场复测,采取数据录入和逻辑检错等质量控制。BMI=体重(kg)/身高2(m2)。采用t检验比较数据。
2 结果
2.1 身高变化 20 a来,各年龄组男、女生身高都显著增长,见表1。7~18岁男、女生身高平均增加4.0和2.7cm,其中1985-1995年男、女生分别为3.3和2.3cm,1995-2005年男、女生分别为0.6和0.3cm。20 a间7岁男、女生身高分别增加了3.4和1.8cm。2005年回族成年(18岁)男、女身高分别为170.0和159.1cm,20 a间增幅为1.5和1.1cm,增速为每10a0.7和0.5cm。同时,生长突增的开始年龄提前,持续时间延长。年平均生长超过5cm的年龄组,1985年男、女生分别为13~15岁,11~13岁;2005年分别为11~14岁,9~13岁。
身高的变化在城乡和性别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0 a来男生7~18岁平均增幅高于女生,城市学生平均增幅高于乡村学生。1995年比1985年各年龄组身高均有显著增加,但2005年比1995年,各年龄组增加的幅度不如前10 a明显,特别是城市女生和乡村男生。而18岁即成年身高则不同,后10 a增幅高于前10 a。
2.2 体重变化 见表3。
20 a来,男女生各年龄组体重显著增长。7~18岁男、女生体重平均分别增加4.5和3.1kg,其中1985-1995年分别增加2.6和1.8kg,1995-2005年分别增加1.9和1.3kg,男生均高于女生。20 a间7岁男、女生体重分别增加了2.6和1.7kg,18岁即成年男、女体重增幅分别为3.4和2.1kg。与身高不同的是,不仅1995年各组体重显著高于1985年,2005年各组体重仍比1995年显著增加。除女生16~18岁组,其余各年龄组城市学生体重增幅均高于乡村学生。
2.3 BMI的变化 20 a来男、女生各年龄组身体成分比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见表4。7~18岁男、女生BMI平均增加1.1和0.9kg/m2,其中1985-1995年分别增加0.4和0.3 kg/m2,1995-2005年分别增加0.8和0.5kg/m2,男生高于女生,后10 a增幅高于前10 a。18岁男、女BMI增幅分别为0.8和0.5kg/m2。7~18岁城市学生平均增幅高于乡村学生。
3 讨论
1985-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BMI均出现全面的增长。7~18岁男、女生身高平均增加4.0和2.7 cm,体重平均增加4.5和3.1kg,BMI平均增加1.1和0.9kg/m2。18岁即成年男、女身高增加了1.5和1.1cm。结果表明回族儿童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增加,身体成分比例变化,提示我国回族儿童青少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生长长期趋势。
Tanner[4]报道,1880-1950年欧美国家青春期少年身高、体重增速10 a分别为2.5 cm和2 kg,成年身高增速为1 cm。回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增速在青春期略高,但成年身高增速处于较低水平。与我国其他大城市汉族人群比较[5],其男、女成年身高增速分别为每10 a1.3和1.1cm,也高于回族儿童增幅水平。同时1985-1995年和1995-2005年2个阶段中,回族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BMI增幅度不同。各年龄组的身高后10 a低于前10 a,提示儿童生长水平提高的速度在减缓;但同时,成年身高后10 a的增幅高于前10 a,也提示回族儿童生长长期趋势尚处于早期,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此外,身高、体重和BMI的变化在城乡和性别分布上存在差异,一般城市学生平均增幅高于乡村学生,男生增幅高于女生;与我国其他大城市汉族出现乡村增长高于城市的现象不同[6],提示本身处于较低基线水平的回族乡村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改善的幅度仍然有限。同时也应注意,与身高不同,体重在各个年龄组出现明显持续增加的表现,BMI也在后10 a出现显著地增加。提示在继续促进回族儿童生长发育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特别是城市回族儿童的超重肥胖问题。
生长长期变化作为反映社会经济水平和公共卫生的指标,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重视。回族儿童青少年出现生长长期变化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营养水平的提高;同时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减少了儿童期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发生,也促进了其生长发育水平的提高。但回族儿童青少年成年身高增长幅度较低,近10 a来儿童生长水平提高的速度有减缓的趋向,提示应积极分析原因,进一步提高回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此外,回族乡村学生的营养和卫生水平改善有限,学校卫生工作者应该采取更多地有效措施。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550-551.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6:347-353..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7:1 498-1 607.
[4] TANNER JM. Foetus into Man. London: Open Books, 1978.
[5] JI CY, CHEN TJ.Secular changes in stature and body mass index for Chinese youth in sixteen major cities, 1950-2005. Am J Hum Biol, 2008,20(5):530-537.
关键词:肺活量;耐久力;有氧运动;生理生化;生理负荷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4-0089-05
Abstract:motive: by investigating and study the constitution of students, we compare the average of the index of vital capacity and stamina of the students in Hebei in 2005 to the ones of Hebeiand
Nation in 2000, obtain the dynamic analysis result, find the gap, and raise the opinion and experimental scheme on improving the physical functional level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ethod: systemically analyzing the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constitution data of national and Hebei student, and calculate the gap between the national ones in 2000 and the ones of Hebei in 2005; calculate the gap between the ones of Hebei in 2000 and in 2005, and plot the curve to dynamically analyze. Result: in 2005 the vital capacity and stamina of the students of Hebei in all range of age are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 in 2000, and the extent of decline is large and the situation of female is worse than the male. Conclusion: by analyzing the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gap, we propose adopting the index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onitor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aerobic experiment to a part of universities in Hebei, and set up the sport mode of scientific exercise and the physiological load mode of sport.
Key words: vital capacity; stamina; aerobics; physiology and biochemics; physiological lo
根据《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和对2005年河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水平,自1985~2005年以来普遍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龄段学生肺活量、耐久力指标均值均低于日本同期学生水平。本文通过动态分析,找出差距,提出对策性意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5年河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样本数据平均值;2000年全国与河北数据平均值为基础数据(摘自《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
1.2 评价指标与方法
评价指标:河北省及全国男、女生肺活量均值、耐久力均值(7-12岁为50m×8往返跑;13-22岁为1000/800米跑)、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kg))。
评价方法:采用SPSS11.5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2005年河北省各项指标均值,与 2000年全国及河北相应指标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0~2005年河北省与全国学生肺活量、耐久力指标
2.1.1 2005年河北男、女生肺活量指标均值与2000年全国、本省对比分析 ( 表1、图1)
2005年河北学生肺活量指标均值与2000年全国比较:男生 7~12岁下降34~81ml,平均每年下降30.0ml,13~18岁下降25~178ml, 平均每年下降67.2ml,19~22岁下降23~122ml ,平均每年下降18.5ml;女生7~12岁下降113~200ml平均每年下降147.8ml,13~18岁下降110~301ml, 平均每年下降224.6ml,19~22岁下降92~105ml,平均每年下降74.5ml。说明2005年河北各年龄段学生肺活量指标均值普遍低于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男生各年龄段略有下降,女生7~20岁下降幅度较大。
2005年河北学生肺活量指标均值与本省2000年比较:男生 7~12岁增长8.0~196ml平均每年增长62.8ml,13~18岁下降143~329ml,平均每年下降209.3ml;女生7~12岁下降68~125ml,平均每年下降101.0ml,13~18岁下降 93~506ml,平均每年下降308.5ml。说明7~12岁男生略有增长,13~18岁男生和7~12岁女生下降幅度较大,13~18岁女生下降幅度更大。
2.1.2 2005年河北男、女生肺活量指数与2000年全国对比分析 ( 表2、图2)
2005年河北男、女生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kg))与2000年全国比较:按每公斤体重计算,男生7~12岁下降7.28~9.84ml, 平均每年下降8.68ml,13~18岁下降2.96~ 6.90ml, 平均每年下降5.41ml,19~22岁下降2.70~3.82ml,平均每年下降3.36ml;女生7~12岁下降9.11~10.83ml, 平均每年下降14.84ml,13~18岁下降3.96~19.22ml, 平均每年下降8.93ml,19~22岁下降2.97~5.17ml。平均每年下降4.37ml。说明河北各年龄段学生肺活量指数普遍低于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女生比男生更为严重。
2.1.3 2005年河北男、女生耐久力指标均值(7-12岁50m×8往返跑,13-22岁1000/800m跑)与2000年全国对比分析(表3、图3、图4)
2005年河北学生耐久力指标均值与2000年全国比较: 男生7~12岁下降5.02~8.96s, 平均每年下降6.1s,13~18岁下降16.83~18.93s, 平均每年下降16.52s,19~22岁下降10.46~13.47s, 平均每年下降12.23s;女生7~12岁下降3.00~6.67s, 平均每年下降4.03s,13~18岁下降 5.75~21.28s, 平均每年下降13.33s,19~22岁下降12.44~14.76s平均每年下降13.96s。
2005年河北学生耐久力指标均值与2000年本省比较:男生7~12岁下降9.69~18.77s,平均每年下降12.85s,13~18岁下降3.22~23.84s平均每年下降12.02s;女生7~12岁下降2.93~18.97s, 平均每年下降14.98s,13~18岁下降16.80~22.36s平均每年下降12.02s。说明2005年河北各年龄段学生耐久力指标均值普遍低于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且下降幅度较大;与本省比较下降幅度更大,女生比男生更为严重,与肺活量指标形成同比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河北男、女学生心肺耐力水平存在着较大幅度的下降,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潜在着一定的危害性:按照人体生理变化规律,心肺功能水平降低,会造成有氧分解供能水平降低,导致脑力工作者过早出现脑皮层供氧不足,形成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现象。耐久力水平下降,会降低对环境条件的适能力。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会缩短工作年限。为此,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和家庭的进一步重视。
2.2 造成青少年肺活量与耐久力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
2.2.1 青少年时期学生面临中考与高考,缺少户外体育锻炼,据河北工程大学新生调查:有9.7~25.2学生高中学段停上体育课。
2.2.2 缺少健身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主观认识而形成惰性。各级学校有关健康科学的理论课时少,教材不统一,缺少专职理论教师。
2.2.3 缺少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以及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实践空间。各级学校因场地、设备不足,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学生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需要。
2.2.4 多数青少年独生子女缺少持之以恒,刻苦锻炼的精神品质。
2.2.5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耐久力监控指标,因运动时间与距离较短,达不到有氧运动的锻炼效果。
如1000(800)m跑的生理特征:是以糖酵解为主的亚级量运动。由于距离短,运动开始阶段,,学生起跑速度容易过快,甚至为保存体力,忽视准备活动。由于人体内脏器官适应运动需要滞后于肌肉,会导致机体pH值下降,必然出现运动中因供氧不足的假疲劳期―出现短时间的呼吸急促、肌肉无力等现象,不能持续维持较快的运动速度。如果起始阶段跑速过快,其供氧不足现象甚至会延续到终点,达不到有氧锻炼的预期效果。体质较弱的学生还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现象。因此,1000/800m跑不适合做为耐久力监控指标,也是影响学生心肺耐力发展的原因之一。
3 对策与建议
3.1 随着体质调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应将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客观规律与常识(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各项指标的自然增长期、突增期和稳定期)编入体育教材,提高学生对人体健康科学的认知水平,培养自觉锻炼的主观积极性。
3.2 结合学生生理、心理需要,加强科学健身理论指导实践的教育过程,统一体育理论教材,设置专职理论教师。
3.3 落实教育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指示精神,大力开展有氧运动,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3.4 拓展体育锻炼空间,利用节假日积极组织爬山、涉水、郊游等项活动,培养青少年一代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逐步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水平。
3.5 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作用,完善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克服学生因主、客观因素形成的惰性。
3.6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学校体育投资力度,完善必要的场馆、设备、师资等诸方面基础建设,创建“健康第一”的教育平台。
4 改革实验
4.1 重新设定耐久力监控指标
青少年学生心肺机能发展与耐久力锻炼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日本学生耐久力监控指标选用12分钟跑(大约2000―2500m);美国学生选用1.6英里跑(约1600m)。中国学生选用1000(800)m跑,由于距离短,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建议15~22岁男、女学生耐久力监控指标暂定为:2400/1600m跑,并通过人体运动生理、生化实验研究,针对学生体质强、中、弱的不同群体,逐步改进完善,给定运动处方。
4.2 开展有氧运动实验研究
遵照教育部加强课外1小时锻炼的指示精神,针对青少年学生体育兴趣多元化特征,我们将对本省普遍开展的球类、体操类、舞蹈类、武术类、健身跑、轮滑等15个体育专项,进行有氧运动生理、生化实验研究,创建诸专项符合人体科学、具有一定锻炼价值的运动模式与运动生理负荷模式,用于指导学生课外锻炼。并对实验者肺活量和耐久力进行两年跟踪调查,评价改善身体机能水平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黄明教.体育试验设计与科学量化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1995~2005年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1995、2000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北京市的数据,对7~18岁学生利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BMI)筛查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 结果 北京市7~18岁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1995~2005年的10年内增长迅速。200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1.8 %、10.8 %、11.3 %和8.6 %,高于1995年的11.3 %、5.1 %、8.2 %和5.8 %,也高于2000年的17.0 %、8.8 %、10.7 %和6.4 %;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7 %、8.4 %、7.1 %和4.8 %,高于1995年的6.5 %、1.9 %、3.7 %和1.3 %,也高于2000年的10.0 %、3.5 %、5.2 %和2.4 %。2005年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10~12岁年龄组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Ordinal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城乡、性别、年龄的影响后,不同年度7~18岁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学生;超重;肥胖;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chang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Han students in Beijing from 1995 to 2005,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velopment of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obesity. Methods Beijing students aged 7 to 18 participated in the 1995, 2000 and 2005 National Survey on Students'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newly established BMI screening criteria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among various population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creased quickly from 1995 to 2005. The overweight prevalence rates in 2005 among urban boys, rural boys, urban girls and rural girls were 21.8 %, 10.8 %, 11.3 % and 8.6 %, respectivcly, an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1995 and 2000. Meanwhile,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obesity for the urban boys, rural boys, urban girls and rural girls were 13.7 %, 8.4 %, 7.1 % and 4.8 % in 2005, 6.5 %, 1.9 %, 3.7 % and 1.3 % in 1995, and 10.0 %, 3.5 %, 5.2 % and 2.4 %, in 2000,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higher among children aged 10-12 than those among other age groups in 2005. The ordinal regression showed that different years (1995, 2000 or 2005) was the independent influence factors o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Beijing students after controlling for living areas(in urban area or not), age and gender.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creased rapidly and spread from urban to rural areas among students in Beijing, therefore, there is no time to delay to 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obesity of youth in Beijing.
【Key words】 Students; Overweight; Obesity; Influence factor
儿童肥胖作为一种疾病,其危害性不容低估。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超重肥胖与许多成年期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4],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进行超重和肥胖的预防,对预防成年期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5,6]。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obesity in China,WGOC),以目前国际上基本认可的年龄-性别-BMI,制定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BMI筛查界点,统一了筛查标准,使不同年度的资料具有可比性[7,8]。本研究将该标准用于分析北京市1995~2005年7~18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探讨北京市不同学生人群1995~2005年期间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适宜的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1995、2000和2005年由教育部、卫生部等国家5部委统一组织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北京市7~18岁学生的资料,分为城市和乡村男生、城市和乡村女生4群体,均等抽样自上、中、下不同社会经济片,按年龄分为12个组,各年龄组至少100人,样本分布均匀,绝大部分年龄组为150人。经体检剔除慢性疾患和发育障碍者,合计1995年7 473人(男3 740人,女3 733人),2000年7 302人(男3 654人,女3 648人),2005年7 588人(男3 773人,女3 815人)。
二、方法
1.指标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量经由教育部统一协调、部署,由各省监测站组织测试队伍严格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手册》规范完成测试,现场质量控制符合要求[9~11]。
2.质量控制:各监测站数据上传至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统一处理。再次逻辑校验后,使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8],分别对1995、2000和2005年资料的群体进行超重、肥胖筛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计算,BMI=体重(kg)/身高(m)2。
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用Ordinal回归分析比较超重、肥胖在不同年度的差异[12]。以“正常体重”为1,超重为“2”,肥胖为“3”作为因变量,将城乡、性别、年度作为自变量,年龄作为协变量,选择负log-log连接函数进行Ordinal回归分析。
结 果
一、不同群体超重、肥胖检出率比较
1.男女生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北京市7~18岁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1995~2005年的10年内增长迅速。7~18岁整体男生超重率从1995年的8.2 %增加到2000年的13.0 %, 2005年上升到16.4 %;肥胖率从1995年的4.2 %增加到2000年的6.8 %,2005年上升到11.1 %。7~18岁整体女生超重率从1995年的7.0 %增加到2000年的8.6 %, 2005年上升到10.0 %;肥胖率从1995年的2.5 %增加到2000年的3.8 %,2005年上升到6.0 %,见表1。
2.城乡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城市男生肥胖率在1995~2005年10年间从6.5 %增加到13.7 %,乡村男生肥胖率的增加速度更快,10年间从1.9 %增加到8.4 %,见表2。
3.城乡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城市女生肥胖率10年间从3.7%增加到7.1%,乡村女生肥胖率10年间从1.3 %增加到4.8 %。在2005年,城、乡、男、女10~12岁年龄组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见表3。
二、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的多元分析
年龄、城乡、性别和年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男性、城市地区、年龄越大的学生,在2005年发生超重、肥胖的概率越高。说明在控制了年龄、城乡、性别的影响后,2005年7~18岁学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1995年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1985年、1991年、1995年和2000年进行的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逐年增长,近年有加速上升的趋势[8]。大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迅猛上升趋势。1985年大城市男女超重检出率均略高于1 %,肥胖率0.1 %~0.2 %;其后,超重、肥胖率都成倍上升,7~18岁男女超重率分别从1991年的0.6 %和0.9 %增至2000年的11.7 %和6.8 %;1995~2000年期间各年龄段增幅均在50 %左右[7~11]。既往研究认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历经了3个时期:(1)低流行期。在1985年,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即使在大城市中也很低,即儿童肥胖在此时期尚未形成公共卫生问题;(2)发展期。在1985~1995年期间,城市地区超重、肥胖开始流行,而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超重的开始流行;(3)增长期。1995~2005年期间,城市地区(尤其男生)出现超重、肥胖的全面快速流行,其中7~12岁年龄段学生已成为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的高流行群体;农村地区尽管尚未形成真正的肥胖流行,但无论超重或肥胖均在原先很低的基础上,都表现出成倍的增长[10,12]。
本研究显示,北京市城乡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均已进入增长期,在2000年,北京市城、乡、男、女四群体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同期生长发育高水平地区(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和山东5省市),而2005年数据显示,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比2000年进一步增加,农村地区学生的肥胖率更是成倍增加,农村地区超重、肥胖的流行不再是低水平的,它已经接近了2000年生长发育高水平地区(5省市)城市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7]。Ordinal回归分析发现,去除城乡、性别、年龄的因素外,从1995年到2005年,北京市7~18岁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程度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北京市儿童超重、肥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流行阶段,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北京市学生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本研究发现,2000年和2005年与1995年相比,男女生的超重均出现较明显的高峰期,并一直在较高水平维持,直到18岁;与1995年和2000年相比,2005年男女生出现了较明显的肥胖高峰,高峰期有提前的趋势,提示超重出现的高峰期不仅有往低年龄段儿童下移的趋势,而且这种高水平持续的年龄段还在延长,这将导致成人超重和肥胖率的增加和发生时间的提前,并最终造成沉重的医疗卫生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男女学生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高峰在10岁以后,但7~9岁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并不低,并且10年来一直在增加,因此,小学,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应当是预防学生肥胖的关键时期,预防的重点包括:合理膳食、加强锻炼、营养健康教育和科学生活制度安排等,都应该放在这一阶段[10]。学校卫生政策和规划也应支持健康的饮食和身体活动,因为学校是儿童活动的最主要的场所之一,它能够影响大多数儿童的生活。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政策支持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健康饮食,以及限制提供高盐、高糖和高脂产品[13]。总之,北京市儿童肥胖的预防工作已刻不容缓,对象应涵盖城乡所有地区,而以学校为核心,进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营养干预可能是最好的肥胖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Burke V .Obesity in childhood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 Physiology, 2006,33 (9) :831-837.
2Li Y,Yang X, Zhai F, et al. Childhood obesity and its health consequence in China[J]. Obesity Reviews, 2008, 9 (1): 82-86.
3Jolliffe C J, Janssen I. Vascular risks and management of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Vascular Health And Risk Management,2006,2 (2):171-187.
4Rosenbloom A L, Joe J R, Young R S, et al. Emerging epidemic of type 2 diabetes in youth[J]. Diabetes Care, 1999,22 (2): 345-354.
5Lob-Corzilius 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hood——a special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2007,210 (5):585-589.
6陈春明.对儿童肥胖问题的防治不可坐失良机[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5-96.
7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 [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194-197.
8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9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6-27.
10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 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149.
1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95.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de an in-depth and meticulous research on rural adolescents' physiqu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conclusion i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the physique of rural youth has also been improved, but there is a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dolescents. However, rural adolescents have advantages in some index. Regional economy, family economic status and the launching of the rural school sports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rural youth sports development.
关键词: 农村;青少年;体育
Key words: rural area;adolescents;sports
中图分类号:Q9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009-03
0 引言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农村人口在我国仍占50.32%以上。因此农村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青少年高素质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农村青少年的体育开展现状以及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出制约农村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瓶颈所在,针砭时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对农村青少年体育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反映我国农村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指标。
2 研究内容
2.1 当前农村青少年体质现状与特点
2.1.1 农村青少年与城市青少年在身体机能和素质方面的差异
孟欢欢(2011)对城乡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方面的研究中显示,我国城市男生的身高、体重、胸围普遍“高、重、宽”于农村学生,部分农村女生在1985-1995年的平均体重和胸围的数值高于城市女生,但到了2000年,城市女生的体重、胸围数值超越了农村女生。城乡学生身高差距逐渐缩小,而体重、胸围的城乡差异有加大趋势。1985-2005年城市学生的身体机能优于农村学生,且大部分年龄段学生的身体机能差异呈缩小趋势。由表1可以看出,城市每个年龄段学生的肺活量都要优于农村学生,体能方面农村学生只有在耐力和男生上肢爆发力及女生腰腹肌力上优于城市学生。
2.1.2 2005与2010两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城乡学生对比分析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对城乡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研究中发现:第一,农村学生的耐力素质(男生7~12岁为50m×8往返跑,13~18岁为1000m跑;女生7~12岁为50m×8往返跑,13~18岁为800m跑)均高于城市学生,并且13~18岁城乡学生的耐力素质差值在整体上呈逐渐加大趋势,男生之间的最高差值达到9.21s,女生之间的最高差值达到11.79s;第二,城乡学生的速度素质(50m跑)在7~11岁基本上相差不大,而12~18岁的城市男、女生的速度素质明显要优于农村学生;第三,在爆发力素质方面,2005年只有部分年龄段农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优于城市学生,其他年龄段均为城市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优于农村学生,而且城市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优于农村男生,城乡差距在逐渐缩小,大部分年龄段农村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优于城市女生,城乡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是城市男生的上肢爆发力(7~12岁为斜身引体,13~18岁为引体向上)和女生的腰腹肌力量(1min仰卧起坐)均差于农村学生。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2010)表明:①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增长趋势。城市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仍然“高、重、宽”于农村学生,但农村学生各项指标的增长值要大于城市学生,差距逐渐在缩小。②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在城乡学生肺活量提高程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城市学生的水平仍然优于农村学生。③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1)与2005年相比,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成绩有所提高,城市学生爆发力的增长值明显高于农村学生,部分年龄段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优势将不复存在,甚至被超越。2)耐力素质的测试指标调研结果显示,与2005年相比,7~12岁小学城乡男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基本持平,城市女生、农村女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了0.05、0.20秒,该年龄段农村学生耐力素质与城市学生相比仍具有优势。13~15岁初中城市男生、城市女生耐力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了3.03、3.58秒,农村男女生耐力跑成绩与2005年基本持平,该年龄段的农村男生已经没有优势,而农村女生的优势也逐渐在降低。16~18岁高中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农村男生、农村女生耐力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了0.48、0.46、0.34、0.91秒,该年龄段的农村学生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2.1.3 发达与欠发达地区13~18岁农村学生的体质状况比较分析
刘健(2005)对发达与欠发达地区13~18岁农村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对经济发达沿海城市——宁波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内陆城市——陕西汉中市的广大农村学生的体质进行了测试调查,目的是为改善广大农村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决策依据。调查显示:①经济发达的宁波市农村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普遍“高、重、宽”于汉中市农村学生。②肺活量指标,经检验,男生14岁、15岁、16岁年龄组差异不显著(P>0.05),男生13岁和女生18岁年龄组差异显著(P
2.2 影响农村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研究
农村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农村家庭状况和农村学校体育的开展状况是影响农村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下文献具体地说明了影响农村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曲宗湖(1999)调查表明,制约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第一位是师资缺乏,第二位是器材缺乏,第三位是场地缺乏,第四位是观念和管理不到位。
樊临虎(2001)调查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村中学正常进行体育教学的因素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体育教师地位待遇低”和“领导不重视”(表2)。当前,农村学校部分领导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对农村学校体育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体育教师的待遇普遍低于主课教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
待……”一方面,在农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体育课程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使得体育教师的政治地位与经济收入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差距很大,这是造成体育师资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体育课程中器材的消耗和场地的要求是学校支出中重要的一部分,决策者的观念起着决定性作用。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摆正学校体育工作的位置,是提高农村中学办学育人整体效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目前,全国留守儿童的人数约为58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占全国少年儿童总数的21%,平均每5个少年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张敏(2011)对皖北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①地域和家庭原因。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匮乏限制了农村留守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另外家庭消费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将产生正面影响,如果家庭收入不高,对孩子日常生活的投入就会减少,仅仅是吃饱就好,不会考虑营养全面的问题。农村中学生对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严重低于全国标准,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或严重不足,将直接导致青少年钙缺乏,影响骨骼的发育,使青少年儿童身高发育不完全,从而导致了身高偏低。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留守青少年的营养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②学校教育和体育参与性。农村中学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差、学校硬件设备不达标等问题。体育锻炼常用器材十分匮乏,好多学校连一块标准的田径场都没有,平时学校很少开展和组织大型的体育活动。③社会关注和监管。各地政府对文体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认识不足,间接影响了农村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齐抓共管,共同促进。
3 结论
3.1 近些年农村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指标各年龄段学生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农村学生在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指标方面明显低于城市青少年,但这种差距逐年在缩小;农村青少年的耐力素质、上肢爆发力、女生腰腹肌力量优于城市青少年,而速度素质和下肢爆发力处于劣势;沿海发达地区农村青少年在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要优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农村青少年,而不发达地区青少年只有在耐力素质上存在着优势。
3.2 地域经济和家庭状况的差异,包括家庭中父母的收入、文化程度、营养知识和卫生条件等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体育运动的开展;经济条件的限制,包括师资力量薄弱,器材、场地缺乏,领导者的观念和管理不到位,是农村学校体育开展的最大阻力,也是影响农村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
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1-178.
[2]教育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EB/
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http://.
[3]孟欢欢,成聪聪.我国城市与农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25-1527.
[4]刘健,蒋贤俊,何少钧.发达与欠发达地区13~18岁农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54-1656.
[5]黄铎.甘肃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98-100.
[6]徐叶彤,张巧兰,朱杰.甘肃省农村学生2000年与2002年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62-64.
[7]樊临虎.山西省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4,24(5):58-59.
[8]樊临虎.山西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9):32-33.
[9]曲宗湖,尚大光.2000年中国学校体育和卫生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3):17-21.
[10]曲宗湖等.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10(4):1-12.
[11]张敏,何启安.皖北农村留守青少年体质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97-99.
[12]蒋建强,柴国荣.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95-98.
[13]董静梅,陈佩杰.1985~2008年甘肃省东乡族7~18岁青少年体质状况分析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6):682-685.
[14]许良.全国农村青少儿生长发育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9):38-40.
关键词:关工委工作;五老;青工;教育;奉献
关工委工作,我们始终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积极发挥“五老”队伍作用,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创新创效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青年职工中广泛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教育引导青工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敬业爱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立足岗位奉献。
莱钢集团公司机关现有22个部(处)室,有在职职工1657人,其中,团员、青年416人,占全体职工总数的25%。近年来,机关关工委在集团公司关工委和机关党委领导下,把“关爱青工成长,助推企业发展”作为工作主旋律,秉承“关心下一代,升华老一代”的理念,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心工作,讲求实效”的总体要求,遵循及党政所急、想青工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方针,积极牵头并协同相关部门在关爱青年职工、营造家庭氛围、促进青工成才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党委重视,健全组织,完善自身队伍建设
莱钢机关党委十分重视、关心并大力支持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把关工委工作与党建工作一起抓的思路,关工委工作要融入到党建一体化工作之中。每年两次定期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对于关工委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都及时给予答复和解决,同时注重加强关工委队伍建设,多次调整、充实关工委班子成员,及时将刚刚退出现职岗位、精力充沛、有经验的的管理干部配备到关工委班子之中,使关工委队伍形成了一个既有奉献精神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战斗集体。
为了方便关工委接近青工、贴近青工、了解青工,机关将关工委办公室设在了机关团委。机关关工委自2008年始逐步建立健全了工作责任制和例会、学习等相关制度,成立了由组织部、宣传、纪委、离退、财务等部门的6名同志组成机关关工委成员班子。由刚退出现职岗位的领导干部、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11人组成“五老”骨干队伍。加强了关工委班子的力量,充分体现了党委的重视和关怀。
二、立足企业,服务大局,着力提高青工队伍素质
作为企业关工委,我们始终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把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创新创效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关工委在青年职工中广泛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教育引导青工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无论在企业快速发展时期还是在企业遇到困难时期,都要敬业爱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降本增效,立足岗位奉献。关工委把握企业发展和青工成长实际,把帮助青工职工提高技术业务素质,作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传帮带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工实际工作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开展“技能传帮带”活动,动员和组织老专家、老同志参与技术攻关活动,激发了青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情,营造了老少携手共同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当好党政领导参谋助手
每年关工委都结合企业青工教育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向机关党委和有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受到公司领导及职能部门的重视,也得到青年职工的欢迎。近几年,多次组织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调查、家庭教育以及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现象等专项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全面分析,提出相应的素质教育建议和创建学习型青工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议,进一步增强了关工委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两大教育、三项活动,各项活动富有成效
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机关关工委在青工中深入进行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和科普教育活动,开展了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和青少年才艺展示活动,“老少同乐”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取得明显成效。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学雷锋,我行动”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更加具体生动。多年来,关工委与有关部门配合,充分利用“学雷锋活动月”、重要节庆日,利用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组织“五老”走进青少年中间,积极宣讲党史、宣讲理想信念、宣讲社会美德、弘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用英模任务和身边的典型人物去教育青少年,推动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老干部讲师团”以党史厂史、革命传统、艰苦奋斗等主题,先后举行了(下转第19页)(上接第15页)数场报告会,受到大家的好评。
在机关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全机关开展了青年科普教育活动。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认真选题立项,研究确定了围绕安全自救、低碳环保、创新创效、钢铁冶金工艺流程和卫生健康等五个专题开展科普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导师带徒,因材施教,精心培育助青工成才
机关关工委以“导师带徒”为主导,结合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因材施教,促进青工提升综合素质,帮助其早日实现岗位成才。
【关键词】 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学生保健服务;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089-03
Physical Fitness and its Dynamic Changes Among Students During 1985- 2005 in Hubei Province/ KE Fang,YU Yi-zhen. Depar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and Maternal Care,School of Public Health,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physical status and its changes in students in the last 20 years,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school sports education in promoting students' health. MethodsAccording to “Regulation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N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d “Criterion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Trial Version)”,7 165 students aged 7 to 22were surveyed and measured in speed,endurance,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The changing trend of physical fitness was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n 1985 and in 2005. Results In 2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sex differences in general physical fitness(P
【Key words】 Physical fitness;Health status;Student health services;Comparative study
身体素质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通过肌肉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好坏虽与遗传关系密切,但与后天的营养与体育锻炼有重要关系[1]。笔者对2005年湖北省学生体质调研报告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比较近20 a来学生各项素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要求,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取5个调研点市(武汉、黄石、仙桃、孝感、郧县)的监测点校全体学生,剔除不合格样本,有效录入体检人数7 165人,其中男生3 753名,女生3 412名。
1.2 方法 检测指标严格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2]的要求进行测量。测试指标包括50 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50 m×8往返跑、1 000 m跑(女800 m跑)、坐位体前屈。
1.3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统一下发的录入盘进行录入。各年龄组间50 m跑,立定跳远,50 m×8/800 m/1 000 m跑,斜身引体、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5项成绩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采用t检验。数据分析由SAS 9.0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男女学生素质指标比较 见表1,2。
2.1.1 50 m跑成绩 城、乡各年龄组男生50 m跑成绩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1.2 立定跳远成绩 男女各年龄组成绩随年龄明显增长,城、乡男生跳远成绩均高于女生,其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1.3 斜身引体、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成绩 在7~12岁年龄组,农村男生斜身引体成绩高于城市男生;除19~22岁外,城市男生引体向上成绩高于农村男生,而且16~18岁年龄组增长幅度较大。7~15岁女生仰卧起坐成绩为农村女生高于城市女生,而16~22岁为城市女生高于农村女生。各年龄组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1.4 50 m×8/800 m/1 000 m跑成绩 7~12岁城、乡男生成绩好于女生,而13~22岁城、乡女生成绩高于男生。除16~22岁外,其他年龄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1.5 坐位体前屈成绩比较 城市各年龄组女生成绩高于男生,各年龄组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城乡学生素质指标比较
2.2.1 50 m跑成绩 男生除7~9岁组外,其他组城市男生成绩均好于农村;女生除13~18岁外,其他组农村学生成绩均好于城市。男生中,7~9岁,13~15岁和16~18岁组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11.23,-10.84,P值均
2.2.2 立定跳远成绩 除7~12岁组外,城市男、女学生成绩高于农村,各年龄组成绩随年龄而增长。只有男生7~9岁和13~18岁年龄组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9,2.42,4.29,P值均
2.2.3 斜身引体、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成绩 男生7~9岁、10~12岁、19~22岁组中,农村男生成绩高于城市,除13~15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4 50 m×8/800 m/1 000 m跑成绩 男生除13~18岁,各年龄组农村学生成绩均好于城市,女生除16~18岁,其他年龄组农村好于城市。男女生只有7~12岁和16~18岁年龄组的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5 坐位体前屈成绩 男生除13~15岁年龄组,其余组农村成绩好于城市,且除16~18岁组外,其他各年龄组男生的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年代学生素质指标比较 表3显示,2005年男生斜身引体、女生仰卧起坐成绩较1985年有所提高;男女生立定跳远除7~9岁年龄组外,其余各年龄组均较1985年有所提高;男生引体向上,男女50 m×8往返跑、男1 000 m、女800 m及男女坐位体前屈10~18岁年龄组比1985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男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下降幅度比女生大;而男女生50 m跑与1985年水平基本持平。
3 讨论
身体素质与人体形态、机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形态、机能发育水平的提高,必须促进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换言之,身体素质的潜在能力的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天的体育锻炼[2]。伴随着体格的增长变化,机体部分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呈同步增长。
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男女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差异显著。除坐位体前屈成绩外,城、乡男生成绩均高于女生,城乡7~22岁相同性别学生的成绩总体变化趋势一致,而不同性别学生成绩随年龄增长差异显著。其原因是由于青春期素质发育有明显的阶段性,12岁前男孩各项指标略高于女孩,13~18岁期间性别差别才迅速扩大[3]。青春期的素质发育与体育锻炼程度密切相关,男女之间在素质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孩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超过女孩,这可能是由于男生在青春发育期肌肉系统的发育突增,导致力量素质的快速增长;女孩则以柔韧、协调及平衡性能力见长。但随着年龄增长,其发展速度将会减慢[4]。
结果还显示,城乡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差异不显著。随年龄增长,男女城、乡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差异不大,与湖北省2004年中小学生体质现状调研情况[5]基本一致。可能是由于20 a间,农村经济改革和新农村的建立,使其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从而促进农村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提高。低年龄组城乡差异,可能原因是农村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较城市低,这与其他省调查情况基本一致[6-7]。饮食结构、营养状况和环境因素等原因,可能引起城市学生进入青春期较农村早,反映下肢爆发力素质指标城市学生成绩高于农村学生[8]。此外,农村学生活动量较城市大,高体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锻炼,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及耐力素质指标均好于城市学生。这与武汉市2003年调查情况[9]基本一致。
与1985年比较,湖北省男女学生下肢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除男引体向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外,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全国的学生体质状况[10]基本一致。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对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快速指挥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动作更加迅速具有重要作用[11]。20 a间,与体格发育迅猛发展相比,学生的速度素质呈现下降趋势。耐力素质指标是反映个体运动素质水平的最关键指标,不仅是循环、呼吸和肌肉功能的综合反映,而且预示着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对其成年后的生活质量也有重要影响[11]。
此次调查表明,湖北省学生机体耐力指标呈负增长,应及时采取措施,缩小青少年身上的内在耐力素质倒退现象。柔韧性素质尽管在各阶段有不同表现,但总体呈下降,这与其他省份情况[7]基本一致。这不仅反映各群体的柔韧性素质在下降,而且对青少年的平衡性、协调性等素质发展以及成年后的生活质量都将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小学生课业繁重,学校片面追求分数,提高升学率,而忽视学生体育工作;学生又缺乏吃苦耐劳和刻苦锻炼精神,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锻炼认识不够,这些应引起人们警觉。应以学校为主渠道,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结合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体育教学工作质量,保证每天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与此同时,学校健康教育应增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和意识的引导[12-13]。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中国青少儿生长长期变化和干预建议.中国公共卫生,2002,18(6):641-642.
[2] 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93.
[3] 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21.
[4] 张瑛秋.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身体素质特征.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5):85.
[5] 万琼,张先松.湖北省中小学生形态机能现况调查.中国校医,2005,19(4):387-388.
[6] 陈柱之.江苏儿童少年身体素质与形态、机能发育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21(2):140-141.
[7] 朱保成,陈晓荣.安徽省大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状态分析.安徽体育科技,2006,27(6):69-71.
[8] 马冠生.我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54-555.
[9] 万琼.武汉市2003年体育考试指标的差别分析.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92-93.
[10]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4-141.
[11]季成叶.中国青少年生长与营养状况变化和改善策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5):525-529.
[12]国家体委群体司.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0-15.
[13]南仲喜,王林.身体素质训练指导全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0-22.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特点
精神相对于物质而言,是心理或意识以主观存在的方式深藏于头脑之中,不具有客观的可测性,从而使精神问题显得格外复杂和神秘。《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词典》中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对称,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和改造,理想的选择,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追求和探索,文艺欣赏和娱乐,以及信念、志趣、情操、爱情、友谊、社交等等。
文章所思考的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指在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具有新特征的大学生,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为满足各种精神需求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当代大学生这个备受瞩目的青年群体在社会市场化、信息网络化、竞争白热化、使他们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精神生活包括积极、健康、文明的精神活动和失衡、矛盾、消极的精神活动。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报告中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具有较好的素质,发展较为全面,是值得养育他们的人民信任的,尽管他们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经济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家庭的供给,物质生活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更能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因为精神生活是其全部生活中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的方面,更能反映大学生生活的特点和本质。对于处于开放、竞争、信息膨胀的前沿阵地的群体来说,其精神生活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大特点:
一、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倾向突出,总体健康向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曾在2003年12月对我国最著名的二十所大学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做了《经济全球化中国和平发展的新道路》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青年大学生对我国走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整体上是认可和充满信心的。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分析更加理性,他们以丰厚的书本知识为底蕴,以开放的东西方文化交融为背景,以现代化信息传媒为手段去了解世界,对社会的认识逐步冷静、成熟。这些方面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政治倾向是积极向上的。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他们的精神世界不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凡,选择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传统的“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别无选择的爱国激情”受到新的挑战。在他们现在看来,国家、集体、个人都是平等的存在,他们推崇的是既要顾全大家、也要快乐自己;既要国家安定,又要个体幸福。在学习上,他们在专业上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吸收,“弹性学分制”和“选修课程”都可以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双向选择”的灵活就业模式将以往的职业终身制的概念逐步淡化;“注重自身个性的张扬”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心态;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型的学生社团,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广交朋友、广结知己也是大学生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即环境的变化影响人们思想的变化,也促成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多元化倾向的各种表现,但这也无疑是社会向前发展、学生自主选择的必然趋势。
二、精神生活的层次性明显,个性化鲜明
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层出不穷的现代技术,使当代大学生在物质生活上更加充裕,为他们追求高层次、个性化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新的途径,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精神生活的内容。根据潘玉驹、廖传景做的关于《大学生需要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调查,可以发现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后,独立学习与成才、真诚互动的人际交往,学会选择、学会判断、成为在校大学生强烈呼声和需求。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出的呼唤。因此在这种复杂、各种因素交织的社会中,位于校园中的大学生们自觉地将“专业前途”与“自身发展”联系在一起。实用性技能知识成为当代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各种英语、计算机、驾驶培训班的火爆程度让人乍舌。考研大潮来势凶猛,莘莘学子趋之若骛;特殊群落──寄托一族(GRE、TOEFL)梦寐以求的是圆自己的留学梦。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走出“象牙塔”,开始自发进行独立性较强的经商、家教、兼职、营销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或是有组织地参与由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持续一段时间的集体性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行动(包括社区志愿服务、山区扶贫计划、一助一结对子活动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考察访问、专题立项调研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开阔眼界、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会中认识自我,又可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为校园中的又一大时尚。
三、精神生活的功利与情感并重、低俗与高雅共存
大学生虽然是较高文化层次的社会特殊群体,但由于仍处于个人发展过渡期,许多方面没有达到真正成熟,精神生活容易在自身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下出现功利与情感并重、低俗与高雅共存的新特点。
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上,给“理想工作”的定位是最好能够名利双收,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职业流动被大学生视为平常事。浪漫的爱情也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正常的身心需要”成为许多大学生对大学期间谈恋爱持肯定态度的原因。很多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恋爱生活方式的选择总体上是严肃认真的,对恋爱生活方式的追求总体上也是趋向于择优、审美、进取的态度。但在另一方面也存在“寂寞期恋爱”、“痛苦期恋爱”,体现出从众、攀比心理、浪漫幻想。
在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许多方面表现出追求功利和实用的同时,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精神生活中对理想的追求,在审美情趣上总体表现出对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社会意义、美好人格力量的审美对象强烈的兴趣。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的学习和丰富的课外娱乐活动,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和完善,从而也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最基本内容。“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文化月”、“大学生体育周”等活动都受到大学生们的热情参与。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时地从暗藏黄流的“言情小说”、杂志中寻求慰藉,大学生情侣同居的“日租房”渗透许多高校周围。周六、周日的麻将、扑克战场随处可见,通宵的网络游戏、聊天、看影碟让许多学子宁愿舍弃正常的休息时间。晚上不能正常休息,早上睡懒觉、旷课迟到现象屡禁不止。这些功利、低俗的活动与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极其不和谐。
四、精神生活的自主性增强,日趋理性与务实
人的现实生活处境之一就是他的精神状态如何,这反映着精神生活的质量。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最具有青春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最佳时期。很多资料表明,今天的大学生们的精神生活自主性明显增强,日趋理性与务实。他们进入大学后踌躇满志,渴望成才,开始对自己的学业有了整体的规划,学习上独立思考,生活上自主管理,而且能很快地在新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大学的学习内容虽然比中学多,但一周课时相对中学却少了,自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对较宽松的交往环境,直接管理少了,给青年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发展余地较大的优越的成长平台。随着市场经济激活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学子们在道德与责任的天平上,先忧天下;自我评价高于他人评价;个体意识在社会天平上强化。有些学生的追求目标也从政治取向转向经济取向,从理想转向现实,从精英意识转向注重个人利益与自我价值,追求现实中即时可以得到的东西,他们在理想与金钱、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方面,开始抛弃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方式,力图二者兼顾。
五、精神生活的新话语方式的出现
历史直观地告诉我们,每当人类发现、发明某一种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事物时,人类的发展命运就面临一次全新的抉择,旧有的存在会在惯性中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生事物造就的新的存在方式。这些崭新的事物一再改变和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话语方式──传达信息的一个新的空间和舞台。2007年1月23日,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北京《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其中,男性、未婚、18~24岁、居住在城镇的网民是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主体。学历越高,网民普及率越高,大专及以上的网民普及率高达84.8%。
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影响,跟随时尚潮流的步伐前进。客观上各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平台的构筑也为大学生接受网络文化洗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种商业性、非商业性网站上的信息资源库打破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他们可以随时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创造和信息。每天例行的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看看热点新闻、登陆BBS上看帖发帖,打开QQ或MSN找“好友”胡侃一番都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网络游戏也一直是许多学子乐此不疲的消磨时间娱乐方式。网络这种新的话语方式消除了人在物理特质上的个体差异,消除了话语与生俱来的工具性和奴役性。它没有政治上的强者、经济上的富者、文化上的巨人,每一个学子都可以任意挥洒来自内心深处率性质朴的原始萌动。这种具有随意性和、隐匿性的时尚话语方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宽了信息交流的途径,帮助他们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也成为部分大学生沉溺其中,远离社会和片面发展的诱导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M].北京:文心出版社,2002.
[2]敬永和主编.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词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青年看世界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5).
一、健全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各个阶段的实施方案
县委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本单位于2008年10月12日接着召开本单位成员会议,认真讨论和研究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事宜。10月15日召开单位全体党员干部会议,传达县委动员大会精神,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结方案,成立县科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张思耿主席担任,副组长由周旭才副主席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足够人员专门负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工作。根据博委发〔2008〕19号文件,我们制定了《XX县科协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每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和要求,我们还制定出《XX县科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实施意见》、《XX县科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的实施意见》、《XX县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我们按照已定方案有序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调研活动有效开展
1、领导带头学习,亲自辅导,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县科协积极组织,周密安排,单位虽然党员人数不多,但领导带头学习,亲自辅导报告,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每次学习,领导必须亲自主持,每周单位都要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并规定自学内容,这一阶段,县科协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学习达10次足有5天时间。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及其根本方法等,同时还认真学习有关领导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活精神。通过这阶段的学习,单位全体党员认真做好笔记,完成学习心得体会文章6篇,各位党员学习认真,精神焕发,工作热情高,机关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学习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积极开展调研活动,着力解决科普惠农问题。
学习调研阶段,县科协根据收集到的征求意见,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到乡镇农村进行科普调研,深入到农户和专业户家庭了解农民对农村实用技术的掌握程度,撰写了《XX县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在科普工作中,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农村实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去年我们分别在龙溪镇、湖镇镇举办了五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技术水平,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我们主动争取市科协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科普惠农方面的活动,极力推荐科普惠农项目,将柏塘镇光华食品有限公司科普惠农项目申报到市科协,并送省科协参加评审,得到科普惠农项目的资金帮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县科协还积极配合县人事局认真做好惠州市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我们深入各乡镇农村挖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认真做好相关材料组织和报送工作,经过市级评审,县科协送评的23名农村技术员有22人评上了农村技术高级职称。
3、主题实践活动和“四民”活动并举
XX县科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和“四民”活动,做到两个活动同时开展。2008年11月,县科协在张思耿主席的带领下,组织6名党员到挂钩联系点——柏塘镇古调村开展主题实践和“四民”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到古调村遇到冬种启动资金不足问题,县科协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决定支持该3000元冬种资金种值6亩豌豆,目的带动全村农户掀起各种,同时,县科协6名党员与该村支部6名困难党员结队,进行一对一帮扶,为解决该困难的实际困难,我们分别组给他们6名党每人200元慰问金,并送去有关农村实用技术科普资料100多份,鼓励困难党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理论,立志勤劳致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科学种田,安心搞好生活和生产,不断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三、分析检查阶段准确查找问题,深刻分析问题,注重发展思路
根据博学组发〔2008〕14号《关于印发〈XX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县科协认真按照“重要总结经验教训,重在完善发展思路”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检查分析阶段的各项工作。
1、查找问题分析问题
县科协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但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还是理解得不够透切,尤其是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创新上没有彻底解放出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单位工作效率,我们努力追求工作创新、制度创新。一是开展科普新工作,科普工作不只局限于传统的科技宣传和科技咨询,工作要与时俱进,要以人为本,科技要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培养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要深入农村,利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再培训和指导农村专业户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要利用现有的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一批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三是重点做好厂会协作工作,邀请国内科技单位专家与农民企业建立厂会协作关系,切实解决农民企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生存力和竞争力。
2、积极开展机关作风“三评议”活动,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
根据科协工作实际,我们在开展“三评议”活动中,深入基层农村专业户和一些农民企业中进行调查研究,虚心在求农民意见和建议,正确对待所反映的问题。例如,科技工作者提出要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问题,我们通过不同形式向县委和县政府反映,尽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要为“科技兴县,人才强县”的战略努力工作。关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和民主生活会上,单位班子成员作好了首先发言的充分准备,班子成员各自较为深刻地摆出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同时也虚心地接受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各位党员要抒已见,客观地查摆问题,深刻地分析问题,力求在工作上达成共识,推动本单位工作向前发展。
3、认真落实工作创新。
县科协在开展经常性科普工作的同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协工作与时俱进,力求创新,经过单位领导的认真研究,大胆地创新工作方法。根据科协工作实际,不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09年1月,县科协首次召开XX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总结表彰大会,通报表彰了一批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少年学生和科技指导老师,为我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开了先例。
四、确定整改项目,落实整改措施
县科协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梳理出来的突出问题,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对本单位的工作思路重新审视,用实际行动加以整改和落实。
1、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头脑,统揽科协工作全局,巩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首先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制定学习制度,领导带头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树立县科协的良好形象,提高县科协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其次是要及时调整工作心态,积极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创新工作机制,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大学的要求,适时开展科技活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把我县的科普工作落实到农村,积极培养农民实用技术人才,为我县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9~2011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班级共110个新生班,共计5415名新生,其中男生491名,女生4924名,年龄18~22岁。
1.2视力筛查方法
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分别检查左、右眼裸眼视力;视力低下以人计,两眼视力不等者,以最低一眼计。凡裸眼视力在5.0或5.0以上者为视力正常,
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三年新生视力状况
2.2新生视力状况的性别差异
2.3新生视力状况的城乡差异
3.讨论
视力低下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青少年学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本次调查对象共计5415人,三年间所有新生视力低下率为87.5%,明显高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中高中生(71.29%)和大学生(73.01%)的视力低下率[4]。而且经χ2检验新生视力低下率近两年(20010年和2011年)有明显的增加(P
女生视力低下率(88.0%)显著高于男生(82.5%)。视力低下的明显性别差异,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7]。这可能与男生比女生参与户外运动的时间多,从而降低了视力低下的发生风险[8]。
城市新生视力低下率为86.3%,农村新生为88.1%。新生视力低下率无明显的城乡差异。这与国内相关报道[9-10]中城市学生视力低下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不一致。主要原因可能与生源有关。我校生源98%以上是江苏省学生,江苏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达程度均高于其它大部分省市,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差异较小,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接触电视、计算机、手机和电子游戏机会几乎均等。而文化、经济、城乡差异与视力低下的形成有关[10-11]。
视力低下的成因有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环境因素[12]包括用眼距离过近、用眼时间过长、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行车或走路时看书、不良姿势用眼、睡眠不足、空间射线和营养搭配不当等[4]。环境因素中营养搭配不当是最容易忽视的因素之一。视力低下与饮食有关[13],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视力低下的发生和发展,尤其在没有明显遗传因素的情况下,可能成为视力低下发生的诱因[14]。维生素、锌和钙的摄取对近视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缺钙时眼球壁弹力减低,眼轴增长,形成近视的趋势。人眼中锌含量可超过21.86pg/g,眼中又以视网膜、脉络膜含锌量最高,其相对缺乏将不能保证视觉部位的足够供给,引起视力减退,发生近视[13]。
一些研究表明,视力不良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更容易发生疲劳、头痛、眼花和神经官能症,影响学习,影响他们发挥自己的体能和运动潜力[15]。视力低下检出率居高不下应引起学校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对视力低下学生定期进行视力检测、强化视力保护,有眼疾的给予积极治疗,控制视力低下的发生和发展。在营养方面应大力提倡学生平衡膳食、粗细搭配、纠正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积极宣传营养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和保护学生视力。
参考文献:
[1]周月芳.上海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动态观察[J].中国学校卫生,2000,5(21):350-351.
[2]李艳萍.青少年视力低下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校医,2002,16(6):578-579.
[3]江燕文.2008年梅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现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7):58.
[4]马爱玲,李献东.中学生近视眼的形成及预防[J].山东医药,2009,49(47):36.
[5]徐亚林,罗爱香.六盘水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2):133—135.
[6]饶小燕,吴咏红.梅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低下现状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3):43-44.
[7]姚远航,许建武,高素虹,等.汕头市中学生视力状况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4):61-62.
[8]Rose KA,Morgan IG. Myopia, Life style,and Schooling in students of Chinese Ethnicity in Singapore and Sydney [J].Reprinting by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中华眼科杂志(转载)2008,126(4):527-529.
[9]IP JM,ROSE KA, MORGAN IG, et al Myopia and the urban environm ent findings in a sample of 12-year-o ld Australian school children.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8,49(9):3858-3863.
[10]杨贵.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2.
[11]装颖,张海.大学生视力低下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5,16(2):58.
[12]丛龙海.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和平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外医疗,2009,28(14):174.
[13]潘斌,吴梦奎.宁波市区初中学生近视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2):162.
关键词 学校周边;青少年;成长
一、课堂的单调与周边繁杂的引诱力
一是校园周边往往被商店和无照小贩“三无”产品所包围,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二是在校园周边或是距离学校不太远的地方开办黑网吧,开放不良视频,有的学生玩起来废寝忘食乐而忘返,影响学业以致受到错误有害观念的毒害;三是来往车辆过多,威胁学生出入甚而危及人身安全;四是某些不法分子以学校为目标作案,进行偷盗,以致发生殴打、抢劫甚而伤害学生的事件。还有,在学生中发生的互殴致伤事件。例如,前几年在江苏泰兴市泰兴镇发生的恶性伤人事件等;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民族中学、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学院、安徽省宿州市俑桥区苗安乡李圩中学发生的学生之间因矛盾激化发生互殴被打伤甚或致死事件等。上述案件的发生,反映出少数学生法治观念淡薄,部分地方学校学生有随身携带刀具现象,同时也暴露出少数地方学校治安管理和内部安全防范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同时,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学校里还没有设立应急预案,缺少防暴、防恐怖的应急预案,还未进行防爆防恐怖演练活动。
二、孤独感沟通少是青少年成长的烦恼
据中国人口宣教中心所的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初中生与父母的争吵增多,不愿意跟父母交流,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也害怕父母的批评和唠叨,75%的高中生感觉与父母交流有问题。对此,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专家认为,这样的结论基本符合现实情况,而且初高中生与父母存在交流困难是每个时代都会面临的问题。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的逆反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开始拥有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看法,他们不愿意再接受家长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一些观点,这就势必会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沟通困难。
三、要考虑青少年在成长中的自主空间
现实生活里发生的无数事实说明:对于青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我们只能疏导不可横加斥责,否则会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国家应该从制度层面、学校和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应该去做一些什么事情呢?笔者认为: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学习公安部们“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的通知。做到防范在先、教育在先、采取措施在先。要采用广播、板报、校会、班会、活动引导、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同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加强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进行“五五”普法、“法制进校园”方面的教育。
二是在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负责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或专业责任人,增加安全保卫人员,明确职责、任务,落实考核、奖惩措施。继续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要针对影响校园安全因素不断变化的特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暴露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治,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解决。为了保证学校安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学校要进行封闭式管理,
三是观念转变不能遏制他们,要敢于放手让青少年在学校周边环境里成长。学校周围环境提供了青少年们接触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机会,也是青少年与同伴交流、与社会交流的重要场所。我们要给青少年自主空间和时间,满足他们成长的需求。
四是规划设计校园周边环境和校园内环境,以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开展校园周边安全整治工作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创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需要,对于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不断改善学校周边的通行条件。要不定期对学校周边的道路通行情况进行排查,确保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合理调配警力,加大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的疏导和巡查力度。对校车运行时间和行驶路线等进行摸底调查,认真检查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记录和发生交通事故情况,严把车辆安全技术关和驾驶人资质关,确保万无一失。学校周边的商店“三无”小食品对学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要清理掉。教室里和教学楼上要装备消防设备,并且指定专门人员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以备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