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第二学期总结

大学第二学期总结

时间:2023-01-08 05:04: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第二学期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第二学期总结

第1篇

一、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系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方面进一步的规范化,各积极分子由对应的党支部进行考察,并选定一定比例的积极分子参加各支部的民主生活会,使其能够更好的接受党的教育。本学期我系共有96人(含重修11人)参加党校普及班、74人(含重修2人)参加党校提高班,无一人受院违纪通报。

二、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

我系一直坚持党员发展高标准、严要求,本学期共发展47人为预备党员,22人按时转正。在党员的管理与教育中,我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以支部为考核基本单位,对党员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及时上报总支。我系通过组织党员理论考试、“我的一堂党课”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通过党员进社区、党员一帮一等活动加强党员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在党员的日常管理和考勤中,我系无一人缺勤,无一人受通报处分。我系学生党建负责人Xx获“Xx省优秀学生党员”称号,Xx、Xx、Xx获院“优秀学生党员”称号。

三、制度建设与党员数据库的更新

本学期我系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党建的制度体系,将各项制度利用民主生活会向党员解读,并利用党建博客使党员可以直观快捷的看到这些制度。5、6月份,我系再次更新了党员数据库,共有47人加入预备党员,22人按时转正;有94名毕业生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出(我系共有95名毕业生党员,一人因不能按时毕业,故暂时未将组织关系转出)。现我系共有学生党员56人,其中12名正式党员,44名预备党员。

四、组织“我的一堂党课”比赛

我系党总支于2010年5月18日在党校会议室举行“我的一堂党课”比赛。共有10人参加了本次比赛,通过黑板版书、展示PPT、共享视频等形式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党员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场的党员认为本次比赛使他们对党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表示今后定更努力的学习党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去实际生活中去。我系选派的两名选手Xx、Xx分获院“我的一堂党课”比赛一、二等奖。

五、继续完善党建博客

本学期,系党总支继续完善党建博客。现已有博文99篇,“热点关注”等栏目及时从国内权威网站中筛选可读性强、信息量大的文章进行,既能有效的教育学生党员,又能节省党员自己寻找新闻素材的时间;“支部建设”和“通知公告”等栏目无论从信息,还是从材料的填写说明都切实有效的帮助党员和积极分子。“班级导生”板块的设立,使我系班级导生的工作更加信息化和公开化。

六、落实“班级导生”制度

在党总支的指导下,我系对班级导生的遴选、培训与管理、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考评体系。班级导生每月均按要求写出本月工作总结和次月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专业学习指导活动,促进各班的学风建设。我系班级导生Xx、江樱子获院“优秀班级导生”荣誉称号。

“专业学习指导活动”

四月中下旬,我系班级导生为贯彻Xx学院宣传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实践方面的指导活动。

我系共分为外语、法学、新闻三个专业。系党总支组织班级导生经过讨论,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专业优势,对所带班级的专业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导。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新闻专业方面,班级导生主要通过组织09级两个班的同学进行互相采访的方式,践行新闻采访的功课。同学们通过抽签决定采访者和被访者的角色以及采访主题,由两位班级导生当评委,活动于第周四晚自习开展。许多同学平时生活中就比较内向,第一次上台采访他人,不免十分紧张,但跨越了自己内心第一步。

英语专业方面,班级导生主要了解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与建议和帮助,特别是对于班委工作方面给与指导,对平时的学习情况予以监督。同学的平时表现与期末的班级德育学分直接挂钩,增强其纪律性。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学习似乎有点回到高中时代,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家都能沟自觉地主动的预习课文,到课率也由所上升。同学反映学习氛围有所改善。

法学专业方面,集中每周的星期三和星期天两天的时间进行专业课的辅导与答疑,这样有争对性的辅导赢得了同学们的支持和认同。周三班长播放民法的教学录音,周日团支书播放刑法教学的录音,学习委员负责资料与讲义的复印与分发。听完后一致评价受益匪浅。平时上课听到的疑难点,在听录音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解决,在教科书上学习的感觉晦涩难懂的专有名词,在听完老师的讲解后都茅塞顿开。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七、继续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

自从上学期接学院党委通知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以来,我系一直坚持将活动落实到实处,以先进带后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在系党总支的领导下,全系重新选拨了一批优秀党员,重新确定扶助对象,并吸取上学期的经验,根据扶助对象的差别配备相应的学生党员,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在活动中时时注意跟踪和汇报,及时将出现的情况反馈到党总支,并定期记录活动内容和心得体会并及时的上交。同时还要求支部书记定期进行检查和回访、座谈,对“一帮一”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干预。我系Xx获院党员“一帮一”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八、“福利院”志愿服务

第2篇

摘要:本文提出将软件知识教学融于具体应用软件的使用教学中,使文科学生不仅掌握具体的应用软件的使用,而且具有更好的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软件理论;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软件知识与具体语言相结合的教学

传统的大学文科计算机教育,一般采用第1、2两个学期共144学时来完成。第1学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第2学期选择掌握一门具体的应用软件或语言来进行教学,目前比较多的是选择Visual FoxPro语言。

但是在教学中对软件理论知识的教育不够重视,使文科学生只掌握了具体软件或某种语言的某些操作,而缺乏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是对于新的应用软件或语言,根本无法进行自学掌握。因此必须重视对软件理论知识的教育。

由于文科学生相对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对计算机的逻辑和理论基础理解能力差,如果提前进行软件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理论理解得不好。因此,我们将软件理论的教学内容与第二学期的Visual FoxPro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将有关的软件理论知识融入专门语言的教学中。为此,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减少操作应用的讲解,增加相关软件理论知识的教学。

2教学内容设置

在传统的大学文科计算机教育的教学内容设置中,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只是介绍了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基本的计算机软件知识方面的概念,以及最基本的数据表示、编码、进制转换等基本知识。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有一些将数据结构、简单的算法介绍在进行Visual FoxPro语言教学前进行,专门作为两到三章来进行教学。

按Visual FoxPro语言的教学内容进度,在讲授常量、变量、数据类型时,结合讲授数据的编码表示、变量与内存空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变量的本质是内存空间。并进一步结合数组的概念,讲解数组的本质是连续的内存空间。并解释内存空间地址的概念,从而引入数据的连续存储和链表存储的数据结构概念。

在讲授分支语句、循环语句和函数后,介绍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概念,讲授四种简单程序结构:顺序、分支、循环、模块。结合VFP的数据表和数据库讲解关系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的存储实现、数据库管理软件等概念。结合VFP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讲解数据的排序、插入、索引等操作的实现算法。

结合VFP开发用户界面,讲解应用软件的操作界面、前台、后台、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必要。并简单介绍多种主要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操作界面的特点和共同点以及使用上的特点。

这样,通过大学第二学期Visual FoxPro语言的教学,同时就进行了软件理论知识的教育,使文科学生不仅掌握了具体软件和计算机语言的使用,也具有了一定的软件理论知识,从而为他们学习使用新的软件、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3实践效果和总结

我们对我校05级、06级两届文科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进行了对比,其中在经济管理、法律、英语三个系随机选择部分班级按本文的方案进行了教改实验,同时保留部分班级按传统方法教学进行对比。不同教学方案的学生参加广东省大学计算机二级考试Visual FoxPro语言的平均分和通过率见表1。

从考试成绩可以看出,通过教学改革,平均成绩提高了8分以上,通过率提高了5%以上。05级经济管理系学生学习完公共计算机课程后选修“会计电算化”课程,成绩对比也显示按改革方案教学的学生平均分提高了5分以上。这些实践结果也初步表明了本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武澎,杨扬. 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点体会和想法[J]. 计算机教育,2006,(10):88-90.

[2] 李耀伟. 广东省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情况调查分析[J]. 计算机教育,2007,(9):20-22.

第3篇

 

一、前言

 

旅游管理作为一个较为年轻的学科专业,自改革开放以后为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贡献了大量人才。但总的来说,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密切相关。近年来,全国不少二本院校纷纷走应用型本科办学道路,本文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个案,着力探寻应用型本科专业该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此改进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1.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资源,使就业有针对性

 

当学生遇到职业规划引导的课程体系,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其中的一些课程学会分析自己和环境,找到自己将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大方向,而且,可以在定了大方向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有选择性地利用学校课堂教学外的教学资源来发展自己。而这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有效地整合自身的资源,减少浪费,也让临近毕业的就业因为有准备变得有针对性,成功率更高。

 

2.提高学校就业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当学生了解到职业生涯规划后,他会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了解自己主动吸收知识、主动实践、主动关注相关就业信息、主动求职。而学校为毕业生准备的各类就业教育,也只有在学生主动吸纳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率和效果。

 

3.帮助学生较早地进入职业生涯的探索

 

人的职业生涯是比较漫长的,面对职业生涯的探索则是越早越好。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1995年,哈佛大学再次对这批197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3%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25年后成长为各行业的精英。由此可见,对职业生涯越早探索,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几率也就更高。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

 

1.职业生涯规划贯穿4年大学学习生涯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职业规划这一领域里,我们的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程度比较低。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中国的学生过去12年为高考而努力的学习生涯,当中的很多人甚至没有考虑过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当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出现时,很多学生开始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实际上,大一应给学生们做职业规划的“定位”讲座,帮助他们通过心理学量表、学校社团、班级活动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确定将来工作的大方向。大二通过短期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对脑海中想象的工作有个更实际、更清楚的认识、了解特定岗位所需要的任职要求,了解自己现在与任职资格之间的差距,并就此制订职业规划(长期)和学习计划(短期)。大三时,给学生真实接触自己理想职业的机会,培养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小范围修改及执行职业规划和学习计划的能力。大四期间,应给予学生应聘工作的各种辅导,比如说简历的制作技巧、面试技巧等。同时,帮助他们把职业规划的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去,尤其是在遇到辛苦的一线工作时,职业规划能帮助他们稳定繁重工作所产生的烦躁情绪,安心度过这必要的基层工作经验积累阶段。

 

2.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学科体系和职业规划两方面结合为指导原则

 

大一、大二的课程应体现学科体系的轮廓,以校内学科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为主,目的在于积累厚实的知识平台,大三、大四的课程应体现职业规划的指导性。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块的方式,这是体现职业规划理念的。但笔者认为,模块教学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把模块中的课程也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其中模块必修课是所有选这个模块的同学都应学习的;而模块选修课则是根据同学的自身需求自由选择,以学分计算。做这样的调整是为了让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发现自身不足后,有针对性地补缺补差,但这种补缺补差普通选修课是难以满足的。因为从时间上来说,大一下学期开始学生就可以自由选择选修课了,而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同学在大一、大二就把选修课的学分修满了,而他们真正接触社会可能是在大三大四的阶段,特别是在了解社会、了解岗位后,很多人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个时候选修课的学分基本已经修满。从内容上来说,学校的选修课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开设的,为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但很多时候,旅游专业的学生经过社会实践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往往不是一般公共选课能够解决的。鉴于此,笔者建议将解决学生社会实践后可能遇到问题的科目以模块选修课的形式存在,以满足学生有针对性地补缺补差之需要。

 

3.大三、大四两年设立三学期制,以满足社会实践和撰写论文的需要

 

很多学校既想积极开展本科层次学生的实习和实践工作,又怕耽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毕业论文撰写。笔者认为,大三阶段设立三学期制,可以缓解实践与理论研究之间的矛盾。三学期制的设想如下,第一学期从大三上学期的9月份开始,到第二年1月结束,也就是传统大三的上学期。第二学期从第二年3月开始,到第二年10月中旬结束,这包含了传统大三下学期、暑假和一部分的大四上学期期间。第三学期从第二年的10月中旬到第三年的6月份。这包含了传统大四上学期的一部分,大四下学期。

 

第一学期用来上专业必修课。第二学期比较长,主要是实践,旅游行业在两个黄金周之间是旺季,企业在这个期间普遍缺人,接纳大规模有薪实习是有可能性的,可以派熟悉心理学和职业规划的教师驻点指导实习,这也能增加指导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企业接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通过3月到5月间学生熟悉岗位工作职能的锻炼,五一黄金周时他们就已经能顶一部分职位,暑假也是旅游行业传统的旺季,一直到“十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基本掌握本岗所需的基本技能,了解本岗位工作的各种情况,加深对实习企业的了解,清楚作为一个职业人自己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第二学期结束时,学生心目中对自己想从事什么岗位有了更为实际的认识,与企业有继续合作意向的同学可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那么第二学期的实习可以计入工作后的实习期,正式工作后就可以直接转正。第三学期回学校学习,这个学期的课程以模块选修课和偏重就业的职业规划课为主,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准备工作可以在第二个学期中完成)。通过大半年和企业管理和运营中的问题,这个时候他们带着现实问题回到学校,毕业论文也从空洞的理论变为用所学的只是来解决实际问题。三学期制不仅可以改变本科层次的学生普遍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和技能的局面,带薪实习还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最重要的一点是缩短了大学课堂和实际工作间的距离,帮助他们把毕业后独自谋生的迷茫困惑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前解决掉,平缓地度过学校与社会之间差异所造成的心理失衡期,实现软着陆,而这对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4.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办学的生命线。应该从以下方面完善实践教学。

 

首先,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外多建实习、实训基地。对周边景区整体考察,在尽量多的优秀景区建立考察、实习基地;重点建设20个左右四星、五星酒店作为实习、实训基地,争取实现专业共建与人才的共同培养。

 

其次,“请进来,走出去”,建设和储备“双师型”师资队伍。适度引导师资旅游学科带头人一至二名,培养和引进实践型教师若干。大量引进、聘用校外兼职或全职师资。打破人才引进的学历等硬性要求,聘请企业、政府人士担任全职、客座教师,或开设讲座,灵活授课、比如可由相关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对外行业和旅游教育的考察和比较,把相关老师送到行业中进行相关培训或锻炼,让老师大胆参与行业合作,加大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行业交流的投入。

 

最后,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流程。应该有专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应该包括实习的总体目标,实习内容(类型及方式等)及具体时间安排。每次开展教学实践前提交具体计划,计划应该包括实习的目标、地点、形式、指导教师等人员安排、考察结果形式等内容。在每次实践教学结束后,要由相关教师在相关课程教学中进行讨论、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欠佳的学生提出批评,并在指导教师学院提交实践教学小组调查报告和总结的总结报告及相关音像资料等材料。

 

四、总结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寻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分析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出发,研究与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图,制定课程体系表,才能满足市场对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目标。

第4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学生管理;实证研究

绩效管理是一个信息获得和应用的过程,即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和考核范围对部门及员工的工作绩效做出客观、公正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修正部门和员工工作目标中出现的偏差,对部门和员工做出各种必要的奖惩及相关活动,以此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经营管理的改善,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组织经济效益的目的,最终实现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的过程。

绩效管理本质上是管理组织绩效的实现,即通过制定绩效目标和计划,过程控制,实施考核,运用考核结果(即反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和培训发展的循环系统。它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不断地批判和吸收传统的绩效考核(评估),并开始从赢利性组织向诸如政府、医院和学校等公共部门扩展。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壁垒的阻滞,绩效管理系统观点和思想并没有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本研究选取100名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研究方法设置试验组(50人)和控制组(50人),对试验组进行学生绩效管理控制,检验在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学生中间实施绩效管理是否有显著差异。

1.实验设计

1.1学生绩效管理模型

本研究将绩效管理理论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实践中,构建从目标到结果一整套的任务定向、反馈、激励、评价控制模型,即制定目标和绩效计划、过程监控、绩效考核、考核结果运用四个环节的学生绩效管理模型(见图1)。

1.2学生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兼顾结果和过程两方面,前者是产量、成绩、目标实现情况等可以衡量指标,而后者则从产生结果的过程入手,指那些与既定目标有关的行为,认为行为本身就是绩效。本研究的学生绩效包括思想品德、专业技能、文化成绩、综合能力四个指标,具体见表 1。

2.实验过程

本研究采取准实验研究范式。选取武汉专业技能学院武术学院2004级100名学生为试验对象,其中50人组成试验组被试,另50人为控制组。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对学生进行试验。试验分以下四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目标和绩效计划(2006年8月)

在学期初期,辅导员根据本学期各个科目的考核指标和学校学生工作计划等制定年级目标,学生据此制定详细个人计划(目标)。辅导员再对学生计划进行审核,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化调整,最终争取实现学生个人和班级目标的统一。

第二阶段:过程监控(2006年10月―2007年6月)

在学生实施计划的过程中,由辅导员对学生绩效进行阶段性反馈、监督和指导(每个月1-2次)。通过上课考勤、作业情况、自习检查以及参加活动记录等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总结反馈,对于达到行为规范的学生予以鼓励,对于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辅导员要积极的与他们沟通反馈,分析其原因,共同商讨新的解决办法。这个过程强调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支持,如多接触学生,关心了解学生的生活等,经常提醒学生的日常行为。

第三阶段:绩效考核(2007年7月)

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的标准为第一阶段商定的计划。根据试验组总评的分数与控制组总评的分数进行比较,通过显著性差异检验绩效管理应用于学生管理中的效果。本阶段的重点是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绩效。

第四阶段:考核结果运用(2007年9月)

考核结束后,根据结果对优秀学生或进步大的学生进行奖励,包括公开表扬、奖学金等;对后进学生采取谈心沟通等方式,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制定新一轮的绩效计划。

3.试验数据

根据试验组与控制组共100名实验对象2006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期末综合考评成绩,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试验组与控制组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

3.3.1试验组与控制组差异检验

结果表明,控制组第一、第二两个学期学生绩效除了在文化成绩和综合能力两方面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方面均未有明显差别。结果见表2。

经过第二学期对试验组实施绩效管理,到期末进行考核,通过t检验发现第二学期试验组与控制组学生绩效在思想品德、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总评上都有显著差别。结果见表3:

表4为试验处理前后试验组绩效差异比较(前第一学期与后第二学期)。同样采取t检验方法,考察试验前后学生绩效是否发生显著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被试前后的学生绩效发生了显著差异,其中思想品德、专业技能、文化成绩、综合能力、总评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且各项目第二学期的平均数都高于第一学期。而控制组被试在没有接受试验处理的情况下,其学生绩效并没有显著差异。

注(表2):*表示p<.05

4.实验分析

4.1实验有效性讨论

本研究采取准实验研究范式,在实际的学校情景中对学生进行试验干预。为了取得有效的结果,控制试验组之间的无关因素的影响,我们采取了纵向研究的方法,即被试来自同一个专业年级,学习内容、接触的校内外活动大致相同,从而增加了试验组之间的可比性。

通过考察试验组与控制组的起始绩效水平,发现两个组的被试在思想品德、文化成绩、专业技能、综合能力总评四个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差异,t检验结果p值都显著大于0.1,表明试验组之间的思想品德、文化成绩、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指标是大致相同的,这就从被试的个体差异上控制了无关变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同时为进一步证明试验结果的有效性,我们还考察了控制组被试两个学期学生绩效的差异情况,发现他们除了文化成绩和综合能力外,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区别,这个数据为我们论证试验处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在学期初制定目标和绩效计划,不仅包括学业课程计划,还包括参加社会实践等其他计划。目标为行动指引了方向,学生就能按照既定目标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对学生予以督促和支持,特别是心理上的关怀,不但保证学生坚持执行计划,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将自己得到的关怀和帮助也用同样的方法传递给他人,从而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助人为乐的品德情操和积极向上、开朗大方的性格特征。公正、公平的期末学生绩效考核使学生能够检查自己绩效计划的完成情况,在进行总结之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增强自我学习动机,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同时为改进个人绩效计划奠定基础。学校在考核后根据绩效对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2学生绩效管理结果分析

表3结果显示,在接受试验处理之后,试验组与控制组相比,学生绩效都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试验组被试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三个方面都显著的优于控制组,总评提高了十个百分点。表4结果显示试验组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前后绩效比较,思想品德、文化成绩、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四个方面都显著提高,总评提高了十个百分点,明显优于控制组学生的绩效考核。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将绩效管理方法引入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实践当中,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明显提高。

5.结论

在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中采取绩效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文化成绩,特别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绩效管理的四个阶段――制定目标和绩效计划、过程监控、绩效考核、考核结果运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必须强调绩效过程和结果。将绩效管理引入学生管理是一个有意的尝试,其作用还需在实践中不断论证、探索和更新,以便更好的将绩效管理思想与学生管理特点联系起来,总结出适合于学生的绩效管理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文化成绩、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绩效,最终实现学校、社会对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 乔恩・沃纳・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M]・北京: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美]Fred C.Lunenburg,Allan C.Ornstein・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 任秀华,何克抗・以绩效为核心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9):54-56

[5] 杜勇・绩效管理系统有效性保障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05(10):28-29

[6] 赵玉兰,李新・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4(9):37-38

[7] 牛成,李秀芬・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J]・甘肃科技纵横,2005(5):103

第5篇

关键词:健康体育;教育模式;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其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由于近几年来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极为重要。健康体育教育模式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助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研究对象

选取该校2014级600名大学生,其中男300例,女300例,分为12个教学班,以教学班为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2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分别对600名大学生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前后进行调查。该量表共有90项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因此,也被称为SCL—90量表。

2.2文献法

参照该次研究目的,对国内外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心理健康的文献进行查阅,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

2.3访谈法

访谈一些体育和心理专家,咨询其意见以及最近研究成果。为该次实验的方法和手段提供有效依据。

2.4实验教学法

两个学期均进行健康体育教育模式,第一学期完成跆拳道教学和选项课教学,分别为男6个班和女6个班。每周进行一次教学,每节课45min,9~11周完成跆拳道教学。课堂前期进行跆拳道教学,其余时间作为学生足球、篮球、兵乓球、健美操和太极拳等选项课学习,让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生可在7~9周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成选课,完成选课教学并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剩余时间让学生完成心理健康学习。提高选项课教学设置在第二学期。依据学生自行兴趣和爱好的选课结果,重新排班,每班人数为40~50人。排球、太极拳、篮球和乒乓球课程中乒乓球课程均男女各2个班,剩余课程均为男女各1个班,共计10个班。足球1个班均为男生,健美操1个班均为女生。技能教学时间为14周,心理健康理论教学2周,考试测评2周。实验前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完成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能够有自主选择权进行体育项目课程选择。每学期课堂评价结束后,要对学期的课堂评价和意见进行总结和反馈,并对教学方法及时修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5数据统计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分析

3.1高校学生心理状况测评结果分析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学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心理状况、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发生改变。存在一些学生不能立即适应大学生活。高校学生社会阅历和社会生活经验不足,使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障碍。高校学生的生理发育相对成熟,会产生性冲动和望,但受到法律、自身理智、社会道德和纪律的制约,把冲动和欲望压抑在心里。学生缺少正确的性心理健康知识,不能够对性做出科学的评价及认识,造成学生出现心理不适和困惑。恋爱、经济情况、个性发展、生活习惯、个性发展和家庭关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心理问题。

3.2高校学生第一学期教学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第一学期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通过对第一学期教学完成后的结果分析,与学习前相比,学生学习跆拳道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跆拳道注重的精神和意志上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把存在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释放出来,让学生变得更加沉着冷静,长时间学习,促进学生自我行为调控力和注意力的提升,还可改善学生躯体化症状。教学实验结束后,采用SCL—90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10个因子值均有所改善。

3.3高校学生第二学期教学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分别对第二学期教学前后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结果表明,10个因子值都有所改变,一些因子间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依据学生选项课内容,可分为技能主导同场类项目、技能主导表现难易类项目和技能主导隔网类项目。对三类不同项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分析结果表明,技能主导同场类项目能够降低学生的强迫、敌对、抑郁和焦虑等心理,与教学前相比,各项因子的总均分具有显著性差异。技能主导难易类项目可改善学生的抑郁、焦虑、躯体化和人际关系等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技能主导隔网类项目可调节学生的敌对、躯体化和人际关系因子,各类项目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思维灵敏性和文化素养等都有所提升。

4结语

将健康体育教育模式实际应用于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信心、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意志等均有所提升,充分证明,健康教育体育模式能够提高高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储建新.健康体育教育模式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开封大学学报,2013,27(3):76-80.

[2]傅君芳,林建君.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34(2):91-94.

[3]李茂盛.浅谈体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16):148-149.

[4]贡晨.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运动,2013,(19):68-69.

第6篇

摘 要:现代汉语课,是我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学生厌学、教师教学兴趣不高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将自己的教学感受略谈一二。

关键词:现代汉语课;教学现状;改革

现代汉语课,是我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现代汉语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系统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并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日后学习高年级的各门课程以及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其他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语言能力基础,并对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起到重要作用。

一、现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

(一)普通话的推广

推普工作始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今已半世纪有余,为何普通话仍推而不广?公共场合仍有很多人随意使用方言,给交际带来诸多不便,很大原因是使用者对普通话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现代汉语课正应以此项工作为己任,在大学生中将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

信息社会,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给祖国的语言文字带来了很多问题,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和净化的重要对象。

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所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和提高未来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现代大学生生活中使用网络用语的频率极高,网络用语的随意性,使得这些用法极其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因此,现代汉语课也应以此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语法

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淡化语法,导致学生们写作和口语表达时,语法错误层出不穷。因此,现代汉语课程有必要也有责任讲好语法内容,从理论上和根本上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我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

目前我校语文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采用的教材是胡裕树版的《现代汉语》。该版教材采用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定下来的传统模式,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五大块,虽说在语言学界具有很高权威,理论上比较有深度,但却不太适合我校三年制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原因如下:

1.如前所述,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淡化语法教学,所以该教材的部分内容与中学语文课程没有适当衔接,如词汇部分的层次分析法,语法部分的句子结构分析、复句分析、复杂复句分析等,导致学生学习时存有知识上的断接点和空白带。

2.该教材属于语言学的理论著作,内容重视知识的理论性,却忽略了知识的实用性,缺乏必要的训练体系,作为本科生或语言学方向研究生的教材比较合适,在学科高度上和理论深度上不太适合三年制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使用,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高。

3.该教材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所著,时至今日,期间虽经多次修订,但所举例子仍然是老掉牙的例子,和现在90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

目前,现代汉语教师多数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缺乏科学性和启发性。课堂上仍然是教师为主导,而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并没有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现代汉语课的课堂气氛远不如文学课生动、活跃。因此,现代汉语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成了提高本门课程教学质量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学时分配

我校现代汉语课总学时为102课时,分别为大一第一学期68学时,第二学期34学时。

大一第一学期,学生要进行学前教育,军训,加之国庆节长假等,平均周学时多达6-8节。大一第二学期,周学时为2课时。

这样的学时分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极其不符合学习和记忆规律。对于刚刚入校的大一学生来说,现代汉语课程作为纯粹的理论课,周学时多达6-8节,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所学内容没有充分时间消化吸收。而第二学期,教学内容是相对重要、难度较大、需要具体操作的语法、修辞部分,周学时为2课时,学生每周学习的间隔期较大,容易忘记前面所学内容。

三、改革思考

(一)教材建设

限于三年制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具体特点,我们应建设属于自己的现代汉语教材。

教材内容体系上可以重新确定教材结构和教学重点。例如,语音的部分内容与教师口语课程有交叉,修辞的部分内容与中学语文教学法有交叉,这就需要三门课的任课教师具体确定每部分内容的归属。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有重复内容;教师可以将省下来的教学时间分配给需要具体操作、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另外,教材应选取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语料,包括来自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的语料。尽量从中小学教材中选取用例,也可从日常口语中选取最鲜活的用例,这样不仅可以彰显现代汉语的魅力,还会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改革

创新的教学方法格外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具体操作如下:

每节课前,教师会针对本节课授课的重点内容预先设计一些和学生生活相近的语言现象或语言问题,指定学生回答,再由其他学生补充,不同意见可以分组讨论,让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就把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贯穿其中,把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然后再出练习题或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查资料,复习学习过的内容,下一节课再统一解答。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不同的现代影音设备,如电子课件、录音机、影碟机等。例如,语音部分,教师可以用幻灯显示舌位图,可以播放国际音标的语音材料,播放名家的朗读录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熏陶与影响,可收到极好的效果。

现代汉语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师就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应用才有出路,这应该是现代汉语教学方法创新的总原则。

(三)学时分配建议

鉴于我校目前学期教学周数和现代汉语课的学时分配现状,建议大一学年上下学期均分总学时:第一学期48学时(12周),第二学期54学时(13.5周),周学时均为4学时。

如此分配,第一学期,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觉时间紧张,能够比较自如地消化吸收所学内容。第二学期,课时分配比较充裕,具体操作性强的授课内容,教师可以分配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学生也不会感觉课时分配太过分散,能够比较连贯的吸收所学内容。

总之,现代汉语课应根据社会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为学生迈向社会、更好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项目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科研立项,项目编号:ZC1201。

第7篇

关键词:文化内容 大学英语 模块课程

《课程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指出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英语水平稳步提高,又能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为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以文化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

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 CBI又叫依托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沉浸式语言教学,其主旨就是以目标语为工具来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其核心思想就是“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袁平华 2006)。这种依托式语言教学在加拿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引起了全世界外语教育者的关注和认可。Leaver和Stryker 认为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全面的外语观;并指出这种依托式教学有四个特征:以内容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学习新信息;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

实现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需要考虑不同水平不同阶段的学生接受的知识传授上的差异性,大学英语模块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学习阶段可采用的不同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选择模块,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可行有效的途径。建立起大学英语模块课程,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而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无疑为这个模块化的课程群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大学英语模块课程

根据我们教学改革项目的计划,沈阳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主要进行了如下课程改革:

1.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模块。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在本科生中进行大学英基础语课程设置改革。设立大学英语综合课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两门课程。在试点班级,采用团队教学。试点班级教师分别组成三个教学团队,基础综合教学团队和能力拓展教学团队服务于大学英语综合课,视听说教学团队服务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每个团队都要在CBI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如果教师承担的工作量过大,所教授班级过多,则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此模块课程的实施,教师需要适当减少授课班级,并且具有更高的责任心。另外,团队教师间有更加良好地沟通也能对此问题的解决起到帮助作用。

2.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四级后续拓展课程模块。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一、二年级已通过大学四级考试的学生,在第四学期为他们提供CBI理念下的大学英语四级后续拓展课程(必修课程)以修满学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职场英语等类别的实用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比较感兴趣,但对文学文化类和学术英语课程热情不高,此模块的课程设置改革将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调整。

3.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模块。为满足学生考研、就业和对专业或科技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在第五或以后学期提供文学文化类、语言技能类学术英语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等以内容为依托的选修课程。

4.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块。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分学期设置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第一学期:加强对学生的听说习惯的培养及词汇量的储备。第二学期: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及阅读技巧的提高。第三学期:加强学生大学英语四级的阅读技巧培养及翻译写作能力的提高。第四学期:加强四级真题及模拟题训练。并利用校园网的《英语在线》软件及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此模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为学生举办了大学英语口语大赛,第三学期为学生举办了大学英语写作大赛,学生参与的热情极高,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口语及写作大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通过反思、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总结、共同研究,加以归纳,解决之后再继续向前推进。将不断地使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模块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证研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2)

2.常俊跃,“英语专业内容依托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及其启示”,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5)

第8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

一、加强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职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本质要求,是高职学生就业活动的指针。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满足不了高职学生和社会的要求,成为制约高职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因此,创新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中国特色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模式,可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高职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就业指导供需矛盾突出。大部分学生在跨出校门时仍然把求职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过分关注物质利益,而把是否符合个性兴趣和特长摆在其次,不能将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相结合。(2)就业指导课缺乏规范性。高校的就业指导课虽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青睐,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无法实现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课程内容偏重单一的择业技巧,忽视了在校学习期间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形式不规范,主要以讲座、会议等形式出现,缺乏个性化指导。(3)就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科学性。有的狭隘地把就业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落实单位,工作只限于就业信息的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忽视了高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或者是对象内容片面。就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仅限毕业生,忽视了低年级学生群体,指导内容不完善,缺乏实用性、速效性和技巧性,不注重其科学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最后是组织构成薄弱。就业指导人员配置严重不足,素质普通不高,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欠缺。

三、合理规划高职学生学业生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职业意识特点,以三年制专科教育为例,可以尝试将大学三年分成六个基本时段开展就业教育,确保能够贯穿学生高职学生活全过程。第一阶段(大一年级第一学期)在开展适应性教育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针对学生刚刚迈入大学校门,尚未实现角色转变这一主要特征,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校史校情、规章制度与专业课程设置,与此同时要进行本专业社会定位、就业现状、职业前景等介绍,渗透本专业的行业优势、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等教育,从而使学生在渗透中得到职业启蒙,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第二阶段(大一年级第二学期)侧重开展职业定向教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启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充分发挥朋辈榜样示范作用,邀请成功校友现身说法,尽早明确学生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三阶段(大二年级第一学期)侧重开展职业体验教育,针对学生缺乏对相关职业的直观了解、职业设计过于理想化等,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就业见习基地,组织学生开展走进名企、创业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对职业目标进行初步修正。第四阶段(大二年级第二学期)侧重开展成长反思教育,组建“学生共同成长小组”,剖析就业典型案例,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就业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调整生涯规划与心理预期。第五阶段(大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开展去向教育,开展岗前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提高等,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第六阶段(大三年级第二学期)侧重开展择业指导教育,开展就业形势政策解读,简历制作、面试、签约等就业技能培训。针对学生正处于职业选择期,价值判断困惑和心理焦虑呈明显特征的实际,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对毕业生的价值引导和心理疏导上。

四、创建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模式

(1)因群施教。针对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及时以就业能力训练班、职业发展协会为载体,开展长线的经济、心理等就业援助和职业训练活动,提升这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促使其顺利就业。(2)因业施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不断探索专业特色就业教育范式,在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增强学生投身本专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3)因人施教。针对学生个体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个性需求,实施成长规划书制度,组织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对每个学生以职业生涯为重点,进行跟踪式一对一成长规划指导,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

第9篇

(1)高等学校辅导员。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定义,高等学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2)班级。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3)班级管理。结合高等学校班级管理的特点,本文认为班级管理是指班级辅导员以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为依托,通过综合使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化与艺术化管理,以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

2、大学教学班级管理的问题

(1)班级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借助学校的规章制度去管理学生,达到对学生行为和思想的控制。这种单一的管理方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班级凝聚力下降。大学生由于入学前家庭背景、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彼此之间的相处因为生活习惯的因素导致出现不同的问题,部分同学之间一旦发生小矛盾,就会扩大化的认为是价值观的不同导致拒绝和其他同学进一步交往,在无形中阻隔了班级文化的融合,造成彼此间的生疏,而辅导员和班干部在组织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作用发挥却不足。

(3)班级共同活动的参与率低。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载体,作为学生受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

(4)辅导员工作未充分到位。辅导员是班级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也是学生大学期间最亲近的人。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辅导员并未充分了解班上所有同学的情况,辅导员只是对部分同学或者班委了解的较为清楚。

3、大学教学班级管理的模式探索

(1)班级管理的“一统”理念。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需要确立统一明确的管理理念,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服务学生,统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成长、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培养行为与艺术结合,文化与文明同行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2)班级管理的“两转变”。第一,转变辅导员工作思路。辅导员在管理班级中需要转变工作思路,以“贵人”为核心,平等尊重学生、热情对待学生、真诚关怀学生,认可学生,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贴近老师,进而支持老师,最终影响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转变辅导员工作方式。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方法应结合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考虑此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放弃简单粗暴,换位思考,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多样化的管理艺术,达到班级有效管理的目标。

(3)班级管理的“三化”。①规范化。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规范化,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避免班级资源的浪费。其一,工作规范化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基本信息统计规范化、文档归类规范化、班级形象规范化。第一,基本信息统计规范化。辅导员第一要做的就是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基本信息库,系统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文档归类规范化。结合系统论的观点,创新性提出三层文件归类法。如图1所示。第一层为宏观层,按大类分为国家级文件、省市区级文件、校级文件、院级文件、学生工作文件等。第二层为中观层,在第一层文件下按时间分类,即按2013-2014第二学期,2014-2015第一学期等依次划分。第三层为微观层,即为具体事项文件层。比如学生工作文件在2013-2014第二学期按照事项分类,可分为军训工作文件、学生医保文件、综合测评文件等。通过三层文件归类法,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重要的是文档归类要善于总结,辅导员工作涉及许多重复性事务工作,需要对工作过程、证明、细则进行总结完善从而有利于避免重复性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第三,班级形象规范化。班级形象是一个集体内的人共同分享的价值和信念。一是要设计代表班级特色的班徽、口号等,共同的班徽、口号能够迅速使班级学生产生价值共鸣,增强集体主义信念。二是,班级QQ群等平台的形象化,即QQ群头像的设置为班级班徽,QQ群介绍设为班级口号或者座右铭,班级相册上传班级活动等等,增强班级同学的认同感、自豪感。其二,管理规范化。学生动态规范化。辅导员班级管理需要建立学生考勤日报制、班级出勤周报制、室长负责制、助理团队制、非正式小组等,以便提高学生到课出勤率,引导学生积极学习。②多样化。为了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依托学校、学院,立足于班级,辅导员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平台,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健康教育平台。辅导员既要依托学院构建日常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危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又要配合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档案,完善学生健康成长支持系统。第二,学风建设平台。辅导员一方面要指定班级管理章程,参与制定优良学生班评选细则,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组织大学生经验交流会,人文大讲堂等讲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第三,校园文化平台。辅导员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组织开展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活动。同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艺术表演:朗诵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文艺晚会等活动,让他们发挥展示个人特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10篇

 

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实践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法学理论本科教学在继续加强法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通过贯穿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法律职业的各种职业技能,能够独立妥善地处理各类常见法律问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践行者。

 

一、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法学本科招收的学生年龄偏低,社会经验几近于无,大学期间是其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1]通过大学四年连贯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可在以下方面初步具备合格的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基本素质。

 

1.职业态度:明确实践型法律人才的角色和社会责任,树立实践型法律人才的价值观与发展观。

 

2.职业素养:熟知各类实践型法律职业的职业道德,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身体力行。

 

3.职业技能:在掌握扎实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具有解决法律实践中出现的各类常见的法律问题的实践能力,包括论说能力、法律文书写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4.创新能力:运用已掌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解决在法律实践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学会归纳总结问题、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推理以及形成妥当的处理意见的能力。

 

5.沟通能力:具备融入社会和团队的能力,掌握与各类型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具备协调团队内部成员的能力,具备不同团队之间协作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培养培养措施

 

在大学四年期间保持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把法律实践教学的各种方式按照法律实践教学的目标分解到大学四年中,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于法律职业的认同,并逐步达到从事法律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为其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为:

 

(一)旁听案件审判

 

法院审理案件是参与诉讼的各方运用实体法与程序法实现各自诉讼目标的活动。旁听法院审判可以使学生直接了解法律在真实案件中的作用。在法学院实践教学中,旁听典型案件的法庭审判应当成为学生四年学习中经常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但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期,主要是通过法院旁听感受真实的法律实践;在第二学期及以后各个学期都应当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旁听典型案件的审理。除第一学期外,其他学期的旁听审判由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法院在法学院的模拟法庭进行。审判后,由法学院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被审理的案件的实体与程序问题进行讨论。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不同于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为说明问题而采用的教学案例,它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由教师组织开展的以真实案例分析为对象的实践教学活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体验实践中的法律,认识到法律与社会的互动,法律并非体现为僵化的法条。[2]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根据理论课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案例教学课程。在开展案例教学的同时,增加法律文书书写,在法学院教师和实践基地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成各类法律文书,并逐渐学会将案例分析撰写成各类法律文书,例如词、辩护词、判决书等。

 

(三)模拟法庭教学

 

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既包括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包括模拟各种仲裁活动。该活动在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进行,每学期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安排不少于5次的模拟法庭或仲裁活动,在法学院教师和实践基地教师的指导下对典型案例开展活动,力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如果时机成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模拟法庭赛。

 

(四)社会调查

 

已经具有一定法学知识的学生,需要对运行法律的社会有所了解,而通过社会调查可以更好地理解写在书面上的法律条文,同时也会更加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在第五、第六学期的寒暑假,由法学院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布置社会调查任务,开学初将调查报告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对调查报告的质量做出评价。

 

(五)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透过社会现象发现蕴含在现象背后的法律问题,问题的发现过程应当由学生独立完成。学年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综合训练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以及条理清晰地进行书面表达能力。

 

(六)诊所式教学

 

诊所式教学强调学生对真实案件的实际参与,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在第七学期,由法学院派出符合“双师型”要求的教师与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诊所式教学实践活动。

 

(七)专业实习

 

在第八学期前半程,安排学生

 

专业实习。通过到法律实践部门亲身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可以了解实习所在的法律实践部门的具体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真实案件操作使学生在体验法学基础理论作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实践中一些不可言传的技术细节,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至于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八)毕业论文

 

在第八学期的后半程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来自专业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学生需运用各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毕业论文由法学院教师与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共同指导完成。

第11篇

关键词: 探究式阅读教学 英语专业 实效性

1.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究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我国的探究教学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课堂往往引进国外的一些探究教学模式,缺乏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探究教学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创新性的实施。国内期刊网上的文章大都关于探究型教学在中小学的实施,总体实施效果良好。而且,探究式教学主要运用于生物、化学、物理等理科方面的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否适用于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的教学,是否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大学英语阅读课堂呢?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大学英语探究性教学的实验研究很少。

阅读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途径。探究式阅读教学旨在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注重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高效、独立的阅读者。对探究式阅读课堂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师生构建更有效的互动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2.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足够的词汇,弄清句子的语法结构,则文章理解自然不成问题,因此,阅读教学始终以词汇讲解和语法分析为主,从时代背景到情节结构、从段落划分到主题思想、语言点的应用,每堂课都以程式化的归纳讲解。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重阅读结果,忽略阅读进程,造成大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

探究式阅读教学将实现课堂中心的转变,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拓宽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本次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如下:

2.1学生分组阅读导入课文,占课堂时间10分钟。要求紧密结合单元和课文主题,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才艺。

2.2教师引导,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讲解篇章结构、写作风格、阅读策略。

2.3课堂讨论学生自制的讲义上的难点。讲义提前由全班各组从课文中找出,由负责导入的组汇总,经小组讨论解决所有难点,制作成讲义。采用抽签、抢答或提问等方式解决讲义中有争议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2.4策略训练。步骤如下:介绍一种阅读策略;介绍策略的使用方法;限时阅读(运用介绍过的策略);讨论。

由此可以看出,该阅读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存在本质区别。学生互相协作,自主探究,参与讨论,成为课堂的主人。

3.研究方法

3.1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考察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3.1.1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改革的支持情况如何?

3.1.2在此次探究式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上产生了哪些变化?

3.1.3通过此次探究式教学改革,试点班与对照班阅读成绩有无差异?

3.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宁波大学科技学院09英语1、2、3、4、5班的120名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6、7班为对照班。

3.3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3.1期中问卷。问卷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半开放式问题,调查问题侧重于学生对教改的感受,包括:(1)对导入课文,制作讲义的感受;(2)对策略训练的感受;(3)对处理难点的建议。第二部分学生判断自己在心理和学习行为上是否有变化,在哪些方面有变化;第三部分学生是否支持教改。

3.3.2期末问卷。采用教务办统一发放的探究式课程反馈调查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6题选择题,涉及对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评价新课程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增强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作用;评价学生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改革的总体效果。第二部分半开放式的问题,涉及课程让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以及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3.3.3期末成绩。收集了120名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阅读期末成绩和经过探究式教学改革后的第二学期的期末成绩,以便对五个试点班与两个对照班进行分析和研究。

3.4研究过程。

首先,在第一周课堂上向学生解释教学改革的目的和预期目标。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式教学中。经过八周教改,学生完成第一次问卷调查。第十七周,学生完成第二次问卷。随后,学生参加了期末考试。研究者对五个试点班与两个对照班的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

3.5数据分析。

本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解答三个研究问题。首先,对期中问卷中学生对教改支持或反对的人数进行统计,以及对期末问卷第1题中各班学生选A的百分比进行统计,总结教改的支持情况;其次,对期中问卷中学生是否产生学习行为和心理变化,产生了哪些具体变化进行统计;最后,对期末考试七个班级的平均分进行比较,分析试点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有无差异。

4.结果与讨论

4.1学生支持情况如何。

五个班级平均支持率为92.38%,反对率5.55%,但班级之间差异很大。其中,1、2、4和5班的支持率均高于平均百分比,而3班的支持率仅为68.97%。根据期末问卷第1题的学生的反馈,班级间仍存在巨大差异。1、2和4班选A项的百分比都高于平均百分比,而3班选A的百分比仅为23.33%。课后访问学生得知,该班上一学期期末各科成绩均不理想,学生迫切想提高成绩,认为探究式教学过多占用了课外时间,虽然培养了能力,但无法马上见成绩,希望老师能直接灌输知识。

4.2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变化。

4.2.1学习行为

4.2.1.1学习行为有无变化

学生参加探究式教学改革后,学习行为产生变化的占89.22%,没有产生心理变化的仅占9.49%。

4.2.1.2学习行为有哪些变化

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主要体现在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上,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外,变化还集中在对课文的研究更加深入和课前准备更加充分。通过教改,学生改进了学习方法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同时通过分工与合作,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期末问卷结果显示,探究式课程对学生强化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各班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教改对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帮助,但帮助的大小还要看学生对教改的接受程度。探究式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长进,帮助很大的占77.40%,帮助一般的占21.93%,帮助很少的占0.67%。这表明课改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成员之间密切合作,互相协商,共同决策。

4.2.2心理变化

4.2.2.1有无心理变化

学生在实施教改之后,产生心理变化的占89.22%,没有产生心理变化的仅占9.49%。结果显示,自从实施探究式课程的改革,学生的心理有了明显的变化。

4.2.2.2心理上产生了哪些变化

占学生心理变化比例最大的是主动性的提高,达33.3%。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有了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能够自我监督,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期末问卷结果显示,1、2和4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的激发,各班兴趣增强比例均在70%左右。对于教改的实施,并无学生抱有消极抵触的态度,表明课改的实施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此外,3班的学生学习态度较其他班级消极。这说明:探究式教学未必适用于每个班级,特别是当这个班级处于不愿意花时间探究的阶段。

4.3试点班与对照班阅读成绩有无差异。

在第二学期阅读期末考试中,教改的五个试点班(1、2、3、4、5班)的平均分(均达到了80分以上)高于对照班6班和7班(均低于80分),但从第一学期阅读期末成绩排名看,这两个班级分别位居年级第4名和第3名。而且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中的课外阅读部分5个试点班的平均分均高于2个对照班,这表明通过阅读策略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在考试中运用这些策略,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课内阅读部分试点班,除了5班稍稍低于6班外,其余4个试点班均高于2个对照班,这说明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疑难点大都在课上提出并得到解答,所以得分率大大提高。由此可见,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的阅读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5.结语

研究表明,探究式阅读教学改革对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及阅读整体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支持,但是也有个别班级因为学生迫切想提高成绩,希望老师能直接灌输知识。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班级,特别是当他们只注重成绩的提高时。研究表明,改革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行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学习兴趣、团队合作、专业知识,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策略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阅读技巧,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扩展了课外知识,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对象人数较少,考察时间有限,影响到研究结果的普遍性。今后将在扩大改革规模的同时针对更多数量的学生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aroline A. W. Dickson,Evaluating The Student Experience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An Educational Initiative,Practice and Evidence of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Vol. 5,No. 1,April ,2010.

[2]郭艳玲,孙晓朝.作为教学干预手段的课程BBS的实效性研究――一项基于教学课程改革的个案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

[3]李学书,谢利民.英语探究式学习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7,3.

[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2,1,(2).

第12篇

工作勤奋踏实,有责任心,乐观开朗的干事。使本部门的建设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这项工作在系学生会的统一安排下已经完成.新成员在25日确定结果.本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招纳了具有一批团队合作精神。

二:资料整理归档

里面包括:部门成员资料、活动计划书等资料。不定期进行更新整理。对以往部门年度计划、总结以及每项活动计划、总结进行分类整理,对于旅游系组织部设立专用的文件夹。设有专用文件夹。

三:协助.

服务于整个旅游系的建设。具体工作中学生会将会根据自身存在问题随时作出调整,想出更多新颖的工作思路与方法!组织部在系领导指导下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将加强与团委、学生会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如在各类大型活动中联合组织,共同携手一道为创造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氛围努力,为同学们服务,为评估做贡献。新学期学生会全体成员将会一如既往努力工作,团结互助,共同创造学生会的美好未来。学生会是个整体,各部门发挥着不同的角色和承担不同的任务..本部门将协助系内其他部门工作。新学期学生会将会紧紧围绕自己的工作宗旨展开工作。

四:加强对部门的干事管理工作

率先垂范,组织部干部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面向广大学生有条不紊的开展组织部各项工作。本部门会进行认真的总结,从部长到副部再到委员,都就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部门成员之间也互相取长补短,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与此同时对本部门成员进行自身素质修养,继承组织部素来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同时“细致用心,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方式开展工作。

五、培养干部接班人。

也将在工作的同时对本部门的副部长、委员进行培养,为了培养好下一届本部门干部。发掘新的有能力且负责的成员来接任组织部的下一届工作。第一个学期里我将对各副部长,委员进行平行培养,使他对部门的工作十分熟悉,然后在第二学期的时候,从他中间挑选出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的人员进行指导,以便他可以很好的迎接下一届的工作。

六:增强内部和外部的交流工作

因此我工作计划确定后,组织部是一个与各系联系非常紧密的部门。于月上旬召开各班组织委员召开会议。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内部人员交流,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新一届成员在学生会工作时间较短,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这需要我去讨论,去修正。对外部认真传达本期我主要工作任务和所要开展的活动,并积极听取和采纳他对本期计划所提的建议和意见。

七:学生会优秀部门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