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据通信市场

数据通信市场

时间:2023-06-08 10:59: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据通信市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据通信市场

第1篇

【关键词】 电子数据通信 网络资源管理 应用分析

随着数据通信企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远远的不能满足现有模式的管理和发展的需要,所以,为了实现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从我国现今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中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实现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高效化、科学化管理模式 。

一、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及理论分析

1、相关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理论。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就是在信息网络资源管理的角度去分析,以自身实际的发展条件为依据,从而对整个社会中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整合处理,使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的信息能够正常的传输,并安全可靠。而在我国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对数据通信中存在的基础信息数据处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数据通信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而有利于数据通信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因为,目前数据通信技术的网络资源管理还没有明确的系统管理要求,所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其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这也就成为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阻碍。

2、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其中,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主体框架就包括:网络文件服务器,主机终端模式,网络客户服务端等。这些不同的应用模式在实际的操作使用中都与企业中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进行系统数据信息整合,并与系统中正常运行的数据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使用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其使用性能,并合理选择ASP、NET技术与MS、SQL、SERVER技术。

二、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1、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分析。目前,我国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包括三大类数据通信专网:固定语音通信、宽带互联网通信技术、数据专线等,而网络资源的拓扑结构也为星形拓扑结构。它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负责企业设备的数据信息交换,汇聚层设备转发及管理接入层设备数据信息,路由器,接入层设备与传输资源系统为客户端设备与汇聚机房设备中的数据进行通信控制。而从整体数据的信息网络中分析,通信网资源管理的系统结构就包括:数据通信设备和相关的信息传输设备,而通信设备中的光电缆类资源则包括:电信号的传输设备,连接光电缆的系统设备。并且,数据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也可分为三个模块,包括:传输数据资源管理模块、数据信息管理模块和客户端资源管理模块,并且,在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它的使用可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网络机房数据设备资源与设备连接情况的管理,从而有效的降低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管理难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

2、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结构设计的理念。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设计结构有一独立的形式为概念理论结构设计。它是数据库中DBMS的独立支持系统,它可以认为是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发展的媒介,它可以充分的反应现实世界的环境,包括:信息实体与信息实体之间的联系性。同时,这种联系性也有利于数据信息向网络资源信息的模型转变,如:其中的网状、层次、关系等。这种概念性的设计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用户理解,方便与不熟悉电脑网络应用的客户进行意见的交换,从而使更多的数据通信网络用户参与到资源管理系统当中,有效地提高其使用的效率。

3、数据通信资源的逻辑管理设计。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的设备主要包括:ERP编码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生产地、软硬件的编码、设备的配置信息、入网时间、机房的编码号等。数据通信网络设备的端口信息包括:端口的编码、名称、ERP的编码及类型。还有传输设备的端口信息包括:传输端口的名称、编码、所属设备的ERP编码及类型等。

结语:总之,我国目前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在发展中势头良好,有利于企业对其数据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对数据通信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从而达到数据通信网络资源信息共享的效果。虽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对其不断完善,从而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创新能力更强。

参 考 文 献

[1]张伟斌,姜宏伟.建设完善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探讨[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年02期

第2篇

【关键词】 4G技术 数据通信 应用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2G、2.5G以及3G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利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进行高速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需要。通信市场的这一信号,刺激了与通信相关的企业和科研人员的神经,他们开始致力于研发一种更加快捷的网络通信技术,即4G。

一、4G技术的主要特点

所谓4G技术其实就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及相关技术的简称,它将多媒体所包含的数据、语音以及等大量的信息通过宽频信道的方式传送出去。与2G、3G技术相比,4G技术具有通信速度更快、通信方式多样、智能化程度高、兼容性好、增值服务多等特点。

1、通信速度更快。4G技术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通信速度,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0MB/s左右,最高甚至可达到100MB/s,和现阶段主流的3G服务相比,4G技术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当于3G的3倍甚至更多。不管是数据下载还是视频服务,4G技术都能给用户带来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和体验。2、通信方式多样化。4G技术能综合集成各种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网络,蓝牙、无线局域网、卫星网络、蜂窝信号以及广播电视,不管何时何地用户都能够连接到互联网,实现平台与平台、标准与标准之间的漫游,用户还能够把自己的终端设备连接到4G系统中。在未来,4G终端不单单是手机,终端的形式也会更加多样化,形成多系统、多部门、多行业之间的沟通渠道。3、智能化程度高。4G技术采用的是广域接入和分布网络形式,能够实现非对称的不同速率之间的自动切换,能够自适应地完成资源分配,根据不同业务的实际需求对资源做出最大化的合理配置。4、兼容性好。4G技术采用的是全球统一的标准,让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用户都可以享受共同的4G服务。4G技术能够把广播电视、手机、卫星网络以及无线局域网等不同形式的通信方式及终端集成在同一体系内。5、增值服务多。虽说4G技术是在3G技术的基础之上研发的新一代通信技术,但并非只是在原来的架构上进行简单的升级,在技术构成方面,能够容纳各种通信方式的正交分频技术是整个4G技术的核心,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视频广播(DVB)、数字音讯广播(DAB)等无线通信的增值服务。

二、4G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4G是移动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持,4G的出现对移动电子商务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随着4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高级终端设备和先进4G网络的支持下,移动电子商务更加便捷,网络交易、银行业务、医疗业务等多种业务已经进入到手机终端,成为移动电子商务的一部分。移动电子商务已经帮助人们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可以利用4G网络实现全天候的网络商务活动。

2、在远程监控中的应用。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存在建设和维护成本高的缺点,3G受网络宽带限制无法满足无线视频传输要求,而4G网络在传输的稳定性和网络的覆盖率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此外,由于移动终端便于携带和部署,利用4G网络承载的高质量信号传输,可以在视频监控和应急调度系统等应用的基础上加载更多的功能,建设和维护成本较小。4G远程视频监控将移动通信、安全防范和互联网融为一体,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能实现查看远程实时动态画面的功能,为客户提供了更便捷、更及时的监控解决方案。

3、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当前,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4G以其技术优势极大的推动了远程在线教育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实现了“移动在线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4G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与远程教育结构或教师进行教育互动。另外,远程教育机构或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功能设计,在学习者的移动终端中进行虚拟化学习设置、人机交互设置等,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4、在电视直播中的应用。4G移动终端具有较高的移动数据传输能力和灵活性,且设备价格适中,这使其在电视直播领域有了得到应用的可能。当前,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4G网络已基本实现大规模覆盖,4G移动终端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快速移动。由此可见,电视媒体在直播一些突发性质的新闻,或者在交通闭塞、供电状况差、地形复杂的区域进行直播工作时,应用4G通信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三、结束语

目前,通信技术已全面迈入到4G时代,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把握其优势和特点,大力推广4G技术,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提高其所创造的市场价值。相信随着4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数据通信将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宋雷震,吕东芳.4G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与发展初探[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1期

第3篇

【关键词】实训平台;实践改革;程控交换

目前通信行业由于技术发展和人才竞争,要求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只有这样的学生能在人才竞争中具备较强的实力。因此,《程控交换》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显得尤为重要。

1.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程控交换》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实践环节单纯依靠实验箱,利用一个实验箱和几部电话来完成一些实验,比如模拟用户信令、电话会议、通话等实验,这些实验的操作非常简单,把电话机连接到实验箱后,拨打电话,只需观察实验箱或示波器的波形即可。这些实践只能属于一些模拟实验,并不是全真式的通信实践平台。通信市场的程控交换网络并不是模拟实验,而是实际的操作,利用这些实验箱并不能让学生去学会如何配置数据、如何去调试、维护和排除故障等操作,因此,现有的实践环节不能满足通信市场的要求,学生学习过程控交换课程之后还是处于理论理解阶段,不能很快适应现代通信行业的岗位。[1]因此,程控交换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引入实训设备。

2.实训平台建设

本课题的实训平台是采用国内著名的中兴通信公司产品,以商用的通信设备为基础,合理的集成为适合实训教学的硬件平台,构成了当前国内先进的现代通信实验及实习环境。平台主要由程控交换、光传输、数据通信和宽带接入4个子系统组成(见图1)。图中网线在拓扑图中的连接均通过配线架连接,这样可以在实验时进行灵活配线。按照商用运营网络的架构,实训平台的3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程控交换提供语音业务、其它综合接入业务及各种信令表现形式,为整个通信实训平台的核心交换设备。通过对实际程控交换设备的操作,更透彻了解通信、电路交换等概念。此平台应具有灵活的组网方式、丰富的业务功能、NO.1信令系统、NO.7信令系统、综合接入、综合寻址、综合SSP、操作维护、多业务接入等特点。

光传输子系统提供SDH传输系统,平台上采用了3台S320 SDH光传输设备,采用环型网的组网方式。S320最高能够提供STM216即2.5GB的宽带业务传输支持。

数据通信子系统通过汇聚层交换机的利用双绞线资源就可以进行ADSL、VDSL等XDSL宽带数据业务的实验。2826除了提供最基本的局端调制作用外,还具备用户认证等功能,从而使原本要两台设备实现的功能在一台设备上实现。另外还提供了无线接入、ISDN、VOIP等接入设备,从而能较全面的实现网络通信相关的各种实验。[3]

3.实践内容的改革

教学改革要紧跟通信人才市场变化形势,积极开发符合令业自身特点和企业需求的经典实训项目和内容,分层次进行实训教学,提高实训质量。通过实训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把专业知识、技能、智力资源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

依托实践平台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实践内容可以分为认知类、验证类和综合类三个类别。

认知类实践是让学生了解交换机的组成、各个模块的功能,把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交换机相对应,加深学生对交换机的理解。验证类实践是让学生配置数据,如中兴ZXJ10交换机中的系统数据配置、用户数据配置等,配置好数据后上传数据,拨打电话来验证数据配置是否正确,以此来了解交换过程。综合类实践是修改设置好的数据,然后让学生查找故障、排除故障,或者综合验证实践类的实践内容设置题目,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交换过程。[1]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设置重点训练科目,比如交换机的用户配置、号码分析、中继配置及信令配置等。

4.结束语

利用中兴公司的实训平台,学生可以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对程控交换机进行数据配置、故障处理和设备维护等操作,学生可以在学校时就掌握程控交换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以后在通信行业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营,冯进玫.基于实践平台的程控交换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教育创新,2012.

[2]邓月明,王玲.现代通信实训平台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122-125.

[3]陈俊媚.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培训教材[M].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005.

[4]江沸菠,董莉.程控交换教学中引入大型程控交换机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5):25-26.

第4篇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15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和正确认识进入新世纪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今年是新世纪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我们正面对着一个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产业是国力竞争的焦点,也是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正在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度融合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几乎每天都面对着一系列的新技术、新问题和新事物,要求我们去学习、去认识、去解决,开拓创新,以求发展。自2000年末,由于纳斯达克股市的急速下滑和网络厂商的大幅缩水,以及西欧国家高额拍卖3G执照等原因,使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明显放缓。抛开“911”对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不谈,去年美国经济增速为5%,今年上半年增速仅为1.5%。全球信息产业发展受阻,主要表现为投资减少、企业大量裁员、产品积压降价、网站破产,引发整个经济发展减缓、市场疲软,企业效益不佳等等。另一方面,美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减速,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再次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赶超机会,估计这段调整期将维持两年时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赶超。必须清醒地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虽然减速,但绝不等于停滞!更确切地讲,对IT跨国公司而言,这只是一种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我们看到,跨国公司经历了发展受挫,正进行深刻反思,变得更加清醒,重新进行技术定位与产品发展方向和市场的战略定位,这是发展中的积极调整过程。我们也看到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对第三方服务的认同和信息服务的外包;网络建设与运营业务和信息服务的分离;目前,欧洲不少电信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为了共同的目的正在联合建网,不仅能实现信息、服务与网络的共享,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节约开支,求得更大经济效益。他们正改变着传统的观念和作风,努力加强技术创新,扩大和延长生产链,以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大力加强新品研发和全球应用市场开拓,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并孕育着更大的、更迅猛的发展。

我国国内形势是好的。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比增长7.9%,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内需求持续回升;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在增加,金融运行平稳;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条件下,我国外贸出口仍保持增长。

江总书记和总理在五中全会上都谈到国家的工业化与信息化问题。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顺应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向市场需求,推进体制创新,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当今,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其最广泛的渗透性和增值作用,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为加快实现国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发展以及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孕育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并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产业已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二、信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在这样的国内外大环境下,我国信息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年上半年,我国通信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5.6%;完成利润总额增长19.9%。通信能力明显增强,质量稳步上升。1~9月份电信业务收入2575.5亿元,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6.7亿元,预计全年可达2500亿元。全国通信业新兴通信业务高速发展,目前全国光缆总长度125万公里,通信网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达1.7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居全球第一,已达1.3亿户,总数已突破3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24.4%,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互联网用户约2750万户;IP电话较上年同期增长15倍。我国电信运营市场已步入良性竞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业务收入所占比例不断调整,联合与竞争局面基本形成。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生产增速为32.9%,高于全国工业增长23.3个百分点以上,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5.6%,拉动全国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1~9月份电子全行业生产总值为9425.6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投资类增长49.5%,消费类增长16.9%,元器件类增长16.3%。产品产销率为97.7%。程控交换机生产7843万线,增长73.7%,销售增长77.7%;移动通信手机生产5895万部,增长60.1%,销售增长69.7%;自主品牌微机生产495万台,彩色显示器生产2423万部,彩电产量2667万台,同比减少3.2%,销量增长6.8%。

今年1~9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总销售额大约为6032.5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投资类产品为2819.8亿元,增长47.8%;消费类产品1717亿,增长16.2%;元器件类产品为1495.6亿元,增长14.5%。1~9月份电子全行业利润总额313亿元,税金总额168.4亿元,同比增长35.1%。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位居世界第三位。

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效果明显,计算机和通信等投资类产品成为拉动全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投资类产品占全行业生产总量比重为47.3%;消费类占27.9%,元器件类占24.8%。投资类产品对全行业生产增长贡献率已达67.7%,拉动全行业生产增长20.5个百分点。

今年1~8月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受全球经济影响有所减缓,进出口总额为569.2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3.6%。电子产品出口289.2亿美元,占全国23.2%,同比增长21%。“十五”我国信息产业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根本任务,根据现代化发展第三步目标的要求,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实现新的飞跃。

“十五”期间,信息产业增长速度超过20%,市场总规模比2000年翻一番,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为信息化提供技术装备和网络服务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到2010年,信息产业市场总规模再翻一番,基础网络、科研生产、信息服务充分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提供全面的信息技术装备支持与基础网络保障。

通信业要在带宽“瓶颈”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设超大容量、技术先进、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邮政业要开拓新的发展领域,逐步形成以实物传递、电子信息、金融信息为一体的全国性邮政业务体系。到2005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3%,其中邮政800亿元,电信9200亿元。固定、移动电话网的规模容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亿户左右,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40%左右,基本实现行政村通电话,邮政电子化网点达到4万处。

电子信息产业要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基本建立自主创新、结构合理、规模效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科研生产体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形成若干国家级产品开发与生产基地,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因地制宜发展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到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万亿元(软件业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0%,经济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电子产品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比2000年翻一番。

电子信息技术要在应用上取得突破,以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组织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发展各类公共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与服务共享。电子政务要取得明显实效,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电子商务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及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进一步发展。到2005年,我国联网计算机达到4000万台;数据、多媒体和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户左右,上网人口普及率达到15%左右。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的安全管理,建立有效的国家信息安全体系。

三、移动互联网及其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与通信网络的密切结合,使我们进入到以网络为核心的无所不在的计算技术时代。人们可以在地球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使之造福于人类。随着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了通信运营业传统的技术模式,全IP网的发展方向已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移动计算与普遍计算融合了数字、无线通信已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派生出的各类移动多媒体信息终端产品,以及各种手持式个人信息终端产品,已将移动计算与数字通信结合在一起。当今计算机与通信融合为一体的新型产品已广泛推出,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今后随着宽带、高速网络的建设,以及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网络功能将进一步增强,支持的信息服务业务必将随之拓展,这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各类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并直接影响着3G移动业务的发展和全IP网络的进程。目前移动互联网和无线局域网变得日益重要,其发展十分迅猛。高端网络服务器和路由器等各类信息网络接入产品和设备,以及种类繁多的信息终端将成为IT产业跨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网络化与数字化的融合,同样渗透到消费类领域,使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3C结合的数字化产品不断涌现,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它代表着电子信息产业与电子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十五”产业投资的重点。此外,数字像机、网络摄像机等计算机新型的输入输出设备,使得计算机外设产品更加智能化、人性化;面向各行各业需求而研制的计算机专用产品和应用系统,将是各种跨学科技术相互融合、各种功能进一步综合、产用密切结合的产物,充满无限商机与活力。

数字化革命与信息化建设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极大地推动着电信业的发展,并使移动通信市场空前繁荣。

1996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约1.5亿;1998年底猛增到2.83亿;1999年底超过了4亿;到2000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超过6亿,目前达7亿。最近两年,在全球新增电话用户中,有50%以上是移动电话用户,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5%。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信息需求的全球化,要求移动通信网络能覆盖更大的范围,网络之间能互联互通、彼此漫游。发达国家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以拓展更大的网络空间和市场空间。

我愿再次重申:21世纪的中国IT产业将由过去以技术和产品为重点的时期进入到一个以应用和服务为主导的新时代。数字化3C产品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必将开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新局面!

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趋势。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以及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发展,正在推动着全球移动无线互联网及其应用的高速发展。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是当今信息业发展的两个热点,这两者的融合就产生了新的增长点,即移动无线互联网。它采用网际互联协议IP,解决异质网间的互联互通,并为今后三网的融合,特别是三网业务与应用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信息社会日益增大的数据通信量,使数据通信日益成为通信的主体,美国的数据通信量已高于语音通信量。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上网用户已超过1亿户,而且每两分钟就增加400个上网者,约1.4万笔交易在网站上实施。人们预计2005年全球数据通信将超过语音。与互联网获得同样高速增长的是移动通信业,我国从1987年开始移动通信业务至今有15年,移动手机用户从零扩大至1.3亿户,仅用了14年,其发展速度创下了世界之最!移动通信以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和能够实现随时、随地通信的特点,成了信息通信领域的佼佼者。现在,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数每20个月就翻一番,每天平均增加25万新用户,现在全球用户总数已超过7亿。尽快克服无线通信在带宽和速率方面与固定通信的差距,适应日益增大的数据业务需求,赢得更大市场份额,已成为移动通信企业面向新世纪确定发展战略的重点。

(一)以现有网络为基础推进移动互联网发展

以目前的计算机互联网和语音为主的移动通信网为基础,可以先开展如下数据业务和增值服务:

1、短消息服务

短消息业务不占用语音信道(仅用信令信道),该业务可以在不同的经营者间互通,还可以与计算机互联网互连。GSM手机的短消息一次最多可达160个英文字母,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输入文字

或通过专门的短信台、互联网上的网站发送信息,具有方便、快捷、廉价的特点,受到了普遍欢迎,今年初,全球的短消息客户已达到了3.6亿人。我国的移动电话短消息服务在2001年元旦进入了发展,春节期间由于短消息传送量骤增,以至于“打爆”了信息台。据估计,现在全球每月发送的短消息约达150亿条。由于短消息业务还具有“同发”优势,即可对多个用户同时发送相同信息,可为一些具有“广播”性质的信息服务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作为移动数据通信的主要业务,正向多种信息服务领域发展。

2、手机上网业务

WAP是一个无线应用协议。可以将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把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经过软件转换,显示在手机屏上。WAP可用于各种移动电话、各种无线数据服务及各种移动网络标准,以及多种接入终端。WAP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定义了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结构,以及一系列的标准,以实现互联网的无线接入访问,为实现手机上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我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现均已开通了WAP手机上网业务,业务覆盖了国内主要大中城市。

目前WAP业务的发展并不乐观。最大的问题是传送速度较慢,又因运营商按时间计费,影响了用户使用的兴趣。其次是终端提供的问题,目前能够上网的WAP手机种类少,供货不及时,也影响了客户的选择。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目前用手机上网可看的信息太少,远不如用计算机上固定互联网。由于我国网络运营商与软件和应用开发商过去长期分属两个行业和部门,运营业、制造业和信息应用服务业相互融合、渗透,共同携手联合发展才刚刚开始,传统的运营商以提供网络接入业务见长,而现在信息内容的提供必须依靠于内容提供商,即软件与信息服务商,IT与通信两个领域的结合还需要个“磨合期”,所以目前全球的用户规模仅为100万左右。

3、移动商务

目前,利用手机可移动、个性化的特点替代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非常引人注目。我们看到欧洲开发了一种用手机在自动售货机上购买饮料的业务,受到了广泛关注。购物过程不需付现金,所消费的费用可计入移动电话公司的客户账上,再由电话公司代收话费。我们还看到用移动电话代替PC和掌上计算机购买飞机票和娱乐票等应用业务也在逐步推广。我认为IP网可使应用和通信基础设施分开,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开辟了一个用手机替代部分计算机所能做的事,把计算机无所不能的应用延伸扩大到手机和其它个人信息终端产品,这又是一个新增长点。

通过移动电话为用户提供各种银行服务,手机银行也是各运营商积极推出的移动商务之一。结合我国的金卡工程,我认为在我国最有潜力的业务是通过手机上的SIM卡,实现“一卡多用”,开发多种IC卡应用。现在的SIM卡内存最高可达32K,在SIM卡上可做不少文章,将来SIM卡、UIM卡和IC电话卡,以及银行信用卡等可做成“多功能卡”。利用手机SIM卡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中开发更多的应用,是国家金卡工程办公室下一步重点工作之一。

(二)未来的移动多媒体应用

发展移动无线互联网先要实现统一IP核心网的战略要求,市场对移动数据通信的需要是移动无线互联网。我认为用手机代替电视看球赛和节目,根本不是方向,那么小的屏幕显示,根本看不清屏幕上移动的是人,还是球。另一方面试图用手机代替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移动计算也不是最主要的应用,我个人认为对手机的应用最重要的还是话音,此外比“看”和“算”更为重要的是用手机实现移动无线互联网接入,主要用来解决无线接入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数字功能更强的PDA、掌上机和笔记本电脑等从事大量数据处理和显示,才能真正满足广大用户和应用的需要。

日本预测,2010年通信的业务量将是1999年的10.6倍,其中话音业务量仅占2成,其余都将是急剧增长的多媒体业务。预计多媒体业务量年均增长率将高达40%。在全球通信市场上,谁最先把握了适应用户需求的技术、应用和增值业务先机,谁就有了制胜的核心竞争力。

在功能方面,未来的移动通信要能支持下一代因特网和所有的开放式移动多媒体信息终端,以及电子信息设备、家用电器等;要能实现与固定网或专用网的无缝连接;能通过软件中间件支持和开通多种多样的IP业务和信息服务;能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个性化服务,并按服务级别收费等。

世界移动通信领域正在不断地研究新技术、推出新业务,延长生产链和完整的价值链,以期适应未来全球数据移动和多媒体通信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竞争力。积极引导和培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移动多媒体通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运营模式,迎接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正是摆在我国移动通信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四、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美国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普及宽带高速互联网服务,每年将为美国经济贡献5000亿美元,若一半人使用互联网服务,每年可为美国贡献4000亿美元,同时还将促进市场对电脑和信息家电的需求,又可贡献1000亿美元,IP网将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巨大的拉动作用。移动互联网及其应用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引发出众多智能化、个性化的移动多媒体信息终端产品,数字3C新型电子产品,各类计算机应用系统设备及应用软件以及信息增值服务,也将为我国通信运营业扩展新业务带来巨大商机,将有效地延长价值链。

我认为移动无线互联网及其应用所形成的巨大产业,将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信息产业最大的亮点,而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美元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年,这一产业也会超过传统的计算机互联网以及PC个人计算机曾经为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移动无线互联网产业将是新经济中最大的组成部分,并将带来巨大的财富重新组合。2000年全球出售的手机中,大约有15%准备上网;全球移动业务的收入将在未来三年内翻两番,从2000年的127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554亿美元,而这些收入中大约有20%来自亚太地区。与固定互联网相比,无线互联网起步的客户群要远远高于固定互联网。由于接入设备的多样化和价格的相对低廉,

它的用户数量达到千万级所花费的时间要短得多,并且增长迅猛,也远非依赖PC计算机的固定互联网所能攀比。

2、积极稳妥地对待3G的发展

西方国家3G发展的放缓原因众多,但是有些商用试验网正在开通,配套的通信系统和终端产品也已研制成功,明年即可商用,我国的3G技术试验也将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电子制造业必须立即启动3G产品的研发,并为运营业做好产业配套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过去我们已丧失过不少发展机遇,绝不可再丧失3G给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而坐等待命。移动互联网将给中国信息产业开辟广阔市场,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据统计中国3G市场从标准研制、通信设施建设、整机产品、芯片与元器件,以及软件与应用等,保守地讲也有一万亿市场规模,我们的产业岂能无所作为,拱手相让!我认为除了有关政府部门对标准和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支持外,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运营业及用户的认可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必须稳妥和务实,因为语音业务的发展在未来几年仍有很大空间,在我国目前大部分数据业务仍属于高端业务。中国移动市场预付费业务的蓬勃发展和短消息的火爆说明了这一点。国内超过1亿手机用户中,拥有WAP手机的用户不到10%。无线数据用户的来源短期将局限在高收入阶层和时尚青年中。无线互联产业和固定互联产业最大的不同是,无线有一个明确的市场组织者和收费体系,它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是可控的。

信息产业部吴基传部长在最近上海APEC论坛上曾讲了这么一段话:“网络技术仍在快速发展,我们的认识和应用还有差距。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无止境的,所以人们对新技术的追求与创新也是无止境的。3G宽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追求和创新,使它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是丝毫不容怀疑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进行试验,使其不断完善。这必须有一个适合人们消费的市场以及适合人们应用的业务为主要支撑点。只谈3G技术的先进性是不够的,还要对其应用,尤其是大多数人的应用,下大力气研究、开拓、引导。我们对发展3G的态度是积极跟踪技术的发展与走向,结合中国国情和网络的实际进行实验,通过在应用上下功夫,营造市场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稳妥地支持3G的发展。”我非常赞同吴部长辩证、务实的分析。

3、加大对国内标准研制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

中国提出的TD-SCDMA 3G标准已经国际电联正式批准,研制工作获得重要进展,它打破了我国在大型国际通信标准方面,长期以来只能跟进的被动局面。我认为这将是我们在3G有可能赶上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难得发展机遇。标准的制定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其影响巨大。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国内自主研发标准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为承担该项任务的大唐电信等单位解决资金严重缺乏的实际困难,加强领导和协调,使这些单位在承担研发国家标准过程中能轻装前进,解除它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我也呼吁国内运营业要优先支持和采用国内自主研制的标准、系统和产品;国内产业界也要争气,尽快研发出支持我国TD-SCDMA标准的商用系统和终端产品。什么是3G的主流标准?我认为主要取决于市场,取决于基于该标准的系统和产品商用化进程及产业规模,当然更取决于运营用户的积极支持。中国有这么大的自主可控的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应该足以支持已被国际电联采纳的我国正在自行研制的3G标准TD-SCDMA!我认为关键在于下决心,特别是各有关政府部门支持这一标准的决心和信息业界的积极行动,工作进度和实际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支持的3G标准就是国际3G的主流标准,我说这句话并不狂妄,曾得到国外著名通信制造业跨国公司老总的认同。因为一个标准的成功,产品、市场和用户的支持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谁能最大的掌握市场和用户,谁就有更大的自主决策权。

4、产用结合,共同发展

第5篇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XX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向您──为淄博电信改革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节日的祝贺!

XX年,面对提前一年将淄博市高标准建成电话市的辉煌成绩和日益激烈的通信市场竞争形以及电信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淄博电信鼓足干劲、全力拼搏,抓能力、讲服务、巧经营,终岁时节,一年辛勤地耕耘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全市固定电话超过百万,pc机上网用户突破20万。

XX年,淄博电信固定电话网、高速互联网、本地智能网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程控电话十期扩容和宽带ip城域网的优化、扩容工程也都以其出色的成果呈现给了全市人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全市程控电话总容量已达130万门,电话用户总数超过了百万户,全市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2.31部,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5000兆,并提供千兆到区、百兆到楼、十兆到户的高质量宽带信息服务,有效地解决了“装机难”和上网速率慢的“瓶颈”问题,前不久,无线市话“小灵通”网络在我市投入使用,为淄博市信息化建设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XX年,在通信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全市电信员工与时俱进,在“真诚服务,沟通未来”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坚守“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诺言,继续推进“客户满意工程”,不断提升了服务水平。XX年,淄博电信全网运行情况良好,网络接通率达到96.39%,列全省首位。电话和数据通信装、移、修时限大幅度压缩,电信客户满意度达80.75分,被评为全市消费者满意单位,塑造了主体电信企业的一流服务品牌形象。

通信建设与经营服务红红火火,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一大批单位和集体分别获得了“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市公司还被评为“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电信员工奋力拼搏的结晶。

XX年是我国入世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淄博电信全面参与电信业重组整合、企业内部改革迈出更大步伐的关键一年。XX年,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xx总书记关于“xxxx”的重要思想,以党的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抓住中国入世的历史机遇和电信业重组的契机,本着“创新、发展、优化、提高”的工作方针,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直面挑战,开拓进取,继续高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旗,全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淄博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同志们,我们已经踏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征程。展望明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增强时代的紧迫感和历史的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建设具有国际综合竞争力的一流电信企业而做出新的努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我们即将步入又一个春天的时候,我们特别思念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员工同志们。风雨同舟的历程使我们凝聚在淄博电信这面鲜艳的旗帜下,改革的浪潮使淄博电信人更加热爱自己的企业,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方热土,感谢您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淄博电信做出的贡献,预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祝您及您的家人马年吉祥、阖家幸福、新春愉快!

第6篇

关键词:IP软交换;通讯网络;设计;应用

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数据网不断成熟,行业管理者均希望高效利用网络资源,摆脱以往单一网络和服务的困境,产生新增长突破,对市场挑战争,在竞争市场中某得立足之地。考虑到这种情况及市场所需,基于软交换技术的通讯网络设计及应用,满足当前复杂环境所需,符合标准融合网络具有的稳定性、高效性及先进行,这是本次研究的重心[1]。

一、软交换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软交换由美国最先提出。软交换技术的可靠性能高,设备限制少、管理要求低,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经过长期研究,我国软交换技术的研究取得突破,促进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软交换基本技术为数据通信,集合了数据、图像、传真等,是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平台,基于以往GSMTDM 交换网络,采用移动软交换设备,其中,软交换为核心技术的应用,获得世界范围内设备供应商和运营商的重视。

围绕软交换网络具有下述几方面的显著优势:首先,使网络构架体系面向外界,使以往交换机功能模块更具体,生成的网络部件是相互分开的,用户考虑自身所需,相应选择各功能产品,形成网络,省去了多余成本花销;其次,具有显著的灵活性,以往网络业务连接了呼叫控制,用户在使用网络过程中需要熟悉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及终端类型,软交换网络让二者分离开来,让业务和网络相互独立;再次,IP不断进步,最终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必将汇集在IP网络身上,这是发展所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以往电路交换讲多种业务集合在自身,如交换矩阵、呼叫控制、业务提供,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业务,而软交换技术和许多实体通过多种方式,展开通信合作,变成了开放型的多协议实体,集合了多种网络优点,如设备容量集中化、承载、传送单一化、接入手段多样化。尽管软交换技术自身优势比较明显,而当前软交换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未形成健全的标准,面临着网络安全风险。

二、以IP软交换为依托的通讯网络设计及应用

一份调查数据反馈,2007我国通信市场的规模为31.5亿元人民币,而前一年我国通信市场的规模为16.2亿元,提高了市场增长幅度,达到了94%的增长幅度。专家经过分析得出,在后续5年内,国内统一通信市场将会继续增长,达到46.40%的复合增长率。通讯行业的运营模式具有特殊性,要求的业务也具有特定性,注重语音需求,设计时就要表现出这一点。信息功能与通信功能维护了通讯行业的发展,当信息通信系统产生故障时,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设计中才有良好的技术,维护系统的可靠和安全,促使通信系统正常运转。

通讯网络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运营成本。通讯网络设计以用户所需为出发点,充分结合用户所需,下面是一部分设计方案,如,无线系统设计方案、有线系统设计方案、语音系统设计方案,将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抑或信息传输至网络中,形成个性化人机界面,使用户明确获得的服务,使用更为方便。语音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三部分,分别为呼叫控制、楼层交换机、终端电话。语音系统吸收了传统优点,丰富了功能,支持管理系统中有很多接口,3个语音处理服务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集群,即便有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正常的通话,借助另外一个系统接管,使系统具备了良好的可用性。有线系统包含IP语音网络、宽带网络,是2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使用了双核心冗余系统,尽管1台核心设备有故障出现,但不影响正常业务的进行,将业务专业至另一台核心设备,实现无缝切换。

如,固网中使用的软交换技术,以往电信网络围绕程控交换机,以软交换技术固网系统为基础,采用分层机机构,使分组和PSTN相互结合,为使网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接入层交换机采用双上联形式,与分层交换机相互连接,接入层以千兆光纤实现了双连接,确保了通话质量,使用户享受到各类新业务。一部分抑或全部IP电话、语音网关等当网络抑或系统处在正常状态下,纳入主服务器注册中。当网络抑或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各IP电话与设备转转移到另外一个待用设备上;每一个服务器处在服务器群集中,相互间可以呼叫控制及同步数据库,如果IP电话转移服务器抑或出现服务器切换时,不会引起系统终端,以至在超过2个备份服务器终端时,不影响已经构建起来的通话[2]。

三、结语

经济社会发展下,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用户要求较高的通信网络需求,以往电路交换滞后,人们越来越要求较高质量的通信。需要通信系统工作者不断更新技术,配置资源,保障通信网络的可靠,维护其安全,迎合用户所需。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字:WCDMA 无线网络规划 流程

一、引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多媒体业务,是目前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各通信运营商要想在移动通信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一个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网络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二、WCDMA系统结构简介

从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看,WCDMA系统主要由用户终端设备(UE)、无线接入网(UTRAN)以及核心网(CN)三部分构成,此外核心网还可以与外部网络通信,以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如许多基于因特网的业务。

1.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主要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射频单元、协议栈模块及应用层软件模块,其物理实体包括移动设备和UMTS用户识别模块两部分。

2.无线接入网

无线接入网连接移动用户设备和核心网,实现无线接入和无线资源管理。由于采用了UMTS的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技术,所以又称为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

3.核心网

核心网负责处理WCDMA系统内语音呼叫、数据会话,以及与外部网络的交换和路由。

三、WCDMA系统无线网络规划的关键点

1.小区呼吸效应

如果假定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固定,那么可以认为改变基站接收功率相当于改变了移动台与基站间的路径损耗,这也就意味着基站覆盖的有效范围―小区大小是随着小区中激活的用户数N、用户数据速率Rb、激活因子v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就被称为“小区呼吸”,这也是CDMA系统特有的特点。

2.WCDMA网络规划中的软容量和软覆盖

WCDMA系统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由上面的小区呼吸效应也知道在进行网络规划的时候,容量和覆盖的规划要联合起来考虑。这主要是由于小区的负荷会对小区允许的最大传播损耗产生影响,也就是对覆盖产生影响,同时小区负荷又是小区容量的决定因素。当负荷较小时,WCDMA系统是上行链路覆盖受限;当负荷比较大时,下行链路容量受限。因此,在网络规划时,覆盖和容量的规划对于上、下行链路是不同的。

3.导频功率分配

在WCDMA系统中,公共导频信道(CPICH)信号强度与系统性能有很大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导频信号的大小确定了小区的服务区域,每个移动台通过导频信号决定自己的服务小区;二是基站根据导频信号大小的比较决定哪个小区可以进入激活集内进行软切换;三是移动台使用导频信号获得系统消息和进行信道估计。分配过多的导频信号功率将会减少用于业务信道的功率。

当导频信号功率过大时,此小区所能接纳的移动台数量必然会超出此小区业务信号强度所能服务的移动台数量;相反,如果导频信号功率分配过小的话,导频信号服务的小区范围必然会减小,所能接纳的移动台数量必然小于此小区业务信号强度所能服务的移动台数量。

四、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内容

1.市场调查、业务及用户数的分析预测

结合当地人口、国民经济情况、消费水平等因素对服务区业务量和用户数进行分析与预测,确定用户分布、话务模型、初期和中远期容量。

2.确定建网目标

明确网络建设中分区域、分阶段的覆盖目标、容量目标、质量目标和成本目标,建立准确的业务模型,例如决定在各类型的地区实现何种业务的连续覆盖等,以获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3.根据覆盖规划和容量规划综合取定基站数量

覆盖规划用到传播预测模型,这是确定系统的工作参数如:基站、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等的重要数据,由于无线传播环境千差万别,不同城市和地区应选用合适的传播预测模型,根据CW(连续波)测试校准的传播预测模型,计算出保证业务下的理论小区半径;容量规划即是根据容量目标和业务模型中的参数确定满足需求的基站数量。

4.确定站址

按照计算所得基站数量,实地现场勘察并经过模拟仿真确定适合网络规划要求的基站位置。

5.频点选择及频段干扰预测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存在多址干扰,即内部干扰,对系统容量起到限制作用。因此,在确定网络所选频点之前,一定要预测干扰情况,从设计方法上尽可能消除干扰的影响。

6.系统兼容

代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制式选择时应考虑能与原有的蜂窝系统相兼容的问题,所选的标准应兼容现有T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同时,还要预测发展中的体制标准和未来的蜂窝通信系统的开发、研制和市场趋势,使系统相互兼容。

五、WCDMA 网络容量与覆盖规划的具体实施

1. 网络覆盖规划

WCDMA网的覆盖规划主要是借助于链路预算对网络的覆盖能力分析。链路预算是对一条通信链路中的各种损耗和增益的核算。

1.1前向链路预算

对于前向链路而言,基站所能忍受的最大路径损耗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L1=基站最大发射功率+基站发射天线增益-基站馈线损耗+移动台天线增益-人体损耗-衰落余量-穿透损耗+软切换增益-干扰余量

1.2反向链路预算

对于反向链路而言,基站所能忍受的最大路径损耗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L2=移动台发射功率+移动台天线增益-人体损耗-基站馈线损耗+基站接收天线增益+软切换增益-穿透损耗-衰落余量-功控余量-干扰余量-基站接收灵敏度

2.网络容量规划

网络的容量规划必须同时满足业务容量和覆盖目标这两方面的要求。

2.1话务分布

话务量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在城市的市中心又形成一个较为集中的话务密集区,在这样的区域内,一般还存在局部的更高的话务热点,而郊县的话务量较低。建网初期可以根据现有GSM网话务分布对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分布估算出每类区域的3G业务量需求。

2.2话务预测

话务预测可以有以下两种:一是根据当地经济、人口等因素预测用户分布;二是依据现有系统的用户分布。话务密度预测的方法可以利用小区规划软件,借助于数字地图,将预测的总话务量输入计算机,小区规划软件就根据现有话务分布情况,生成话务分布图。

3.基站小区容量计算

WCDMA是个干扰受限的系统,它的容量是“软容量”,数据通信占用的是辅助信道,计算数据通信要占用多少无线空中资源,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在一定的业务模型下,将数据速率要求转换成爱尔兰需求,然后沿用传统话音的计算方法求出信道需求。

计算流程如下:

第一,估算出小区的覆盖面积,将基站小区的覆盖面积乘以相应的话务密度,得到该小区目前需满足的话务量。

第二,根据话务量和指定呼损指标查爱尔兰B表,得出该基站小区所需的语音信道数。

第三,3G系统有个重要特点是软切换,所以我们在计算信道板时要考虑切换因子。基站语音信道数乘以切换因子就等到基站所需承载的信道数,再加上公用信道数,得到总信道数,最后除以每块信道板提供的信道数就可以等出信道板数了。

第四,如果估算出来的信道数超过一个基站的最大配置,则需要增加新的基站。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3G网络在服务社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我们要进行不断的技术探索和加强管理,以实现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臧爱军.3G网络的核心技术与建设运营探讨[J].煤炭技术,2010(03)

第8篇

要想使上述构想成为现实,就必须打破常规的铁路通信网的接入方式,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入方式,实现铁路通信网的升级,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发挥铁路通信网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铁路接入网技术的现状

由于铁路列车具有高速运动的特点,因而无线(移动通信)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然,固定位置的车站(场)、单位以及各种固定设施之间的通信方式,首选方案仍是采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进行组建,同时应考虑采用ATM交换以及网络IP通信等先进技术来构成通信主干网及光纤用户接入网。比如采用“双纤单向环”接入方式,其不仅具有高速、安全、传输质量高、价格合理等光纤通信特有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路由迂回、设备备用等特点,从而具备自愈合功能,并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另外,采用远端用户单元(RSU)和数字环路载波(DLC)设备,组网更灵活、方便。组网的过程中要把投资与效益综合统筹来考虑,使系统不仅满足现在乃至几年内铁路通信的需求,而且还能够为出行的旅客及地面用户提供先进的电信业务,并且还需具备便于扩容的功能。

按照通信网被分为主干网,局域网和接入网等三部分的构思来看,铁路通信网也可以通过上述划分方法进行。就铁路的通信网来看,接入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包括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两大部分。铁路有线接入网的情况与电信的接入通信网相似,铁道部将在未来的1~2年内建成可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铁路互联网,它是由铁路部门依托于基础铁路电信网,组织建设的可以支持众多信息服务的、具有多媒体通信能力的全国范围的计算机网络,铁道部将有可能成为我国第六个面向大众的计算机信息互联网络单位,为铁路通信走向市场做准备。关于有线接入这里不再叙述,下面主要讨论铁路的无线接入网,为此首先回顾一下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

1.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

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由模拟到数字,由频分多址到频分+时分多址,再到码分多址(CDMA)的发展过程,并即将向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的方向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大体可分为二代,第一代是以模拟技术为主,频分多址,工作在400~800MHz频段。由于模拟系统存在频谱利用率低、容量小、设备复杂、抗干扰性能差、保密性不强、价位高、业务面窄等固有缺点,不能满足通信市场急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诞生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数字化、时分多址方式等全数字化技术,克服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缺点,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的移动通信数模兼容,以数字系统为主。随着用户对信息接入量的需求呈指数的增长,电信工作者们着手建立最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全球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的特点,工作在2000MHz波段,采用宽带的CDMA技术,涵盖地面系统和卫星系统,包括海陆空三维服务面,集成话音、数据、视像、ISDN和多媒体多种业务。这一系统以多种空中接口和接入方式,可向高速和慢速移动用户提供服务。

2.铁路无线接入网现状

铁路通信网是为旅客和铁路公务、应急抢险、行车维修等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通信,以提高服务等级和运输效率。保证列车的安全,达到高效运营而建立的,它是一种集列车公务通信和区间移动作业通信为一体的列车移动通信系统。但是铁路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该系统与公用移动通信网和区域性的专业移动通信网的差别,它是一种属于线面结合、以线为主的链状网。

铁路通信的无线接入部分目前仅有的是400MHz的无线列调系统,它完成车站值班员与进入其管辖区段的列车车长以及列车司机之间的通话联系。当列车即将进站或即将出站时,这些通话才进行,否则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则在列车运行于区间时,通话一般不进行,这主要是从节约频率资源,减少同频干扰的角度出发的。但是,随着铁路现代化改造进程的迅速推进,从前单一的无线列调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铁路无线通信的需要,这样就迫切需要建设一套适合于铁路现代化运营指挥需要的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这一系统应该采用小区制,并完成大三角功能。也就是说,系统必须可以实现调度中心与车站值班员之间、车站值班员与列车司机之间、列车司机与调度中心之间的通话功能,必须可以实现线路管理区间的公务移动通信功能,同时还必须能够实现调度中心与列车司机室之间实时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基于这一想法,构成铁路无线通信接入网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无线通信方式的集群通信方式、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式、CDMA移动通信方式。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通信与微处理机技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集交换、控制、通信于一体,通过无线拨号的方式把一组信道自动最优地动态分配给系统内部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资源和频率资源,降低系统内呼损,提高服务质量。由于它具有群呼、组呼、强插、强拆等功能,特别适合于调度指挥以及应急、抢险等场合,并较好地解决了通信频率合理分配的问题,因而倍受专业运营管理部门的青睐,被确定为现行铁路移动通信方式的首选类型。但是这一系统还具有一定的缺点,主要包括采用动态的频率分配,没有考虑与周围公用网的有效融合问题,没有先进的路由合理选择功能,并且在建立通路和自动过网时存在信息丢失现象,保密性不强,容易受干扰等,这些缺点对于话音通信的影响不大,但是会对列车与调度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双向数据通信造成较大的误码,因而对于要求较高数据通信误码率的场合并不适合。

即将动工的秦沈客运专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400MHz的无线列调系统和800MHz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考虑到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在越区切换过程中会存在信息的损伤,因此将数据通信部分交由无线列调系统来完成,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仅进行区间通信(如大三角功能的话音通信,公务通信以及应急抢险通信等),并留有调度电话进入的余地和接入公用通信网的功能。这一系统也是我国铁路以集群通信的方式为无线接入系统的第一例,是我国铁路通信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二、铁路无线接入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的进展,不仅要求铁路通信网具有更强的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通信功能,以适应高速列车通信的需求,而且要以铁道部的全程全网的优势全力发展电信增值服务及经营与中国电信业务范围一样的电信业务,参与同中国电信的竞争,使旅客和网络覆盖区的广大用户方便地享受信息的服务。比如随时随地的提供铁路客货运输资讯信息、订购火车票等服务,在列车就能享受语音、传真、数据、视频、移动通信及Internet等服务。不过,铁路现有的通信网络设施庞大而落后,这是目前该网络发展的最大障碍。

80年代开发应用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信道利用率高、组网灵活等优点,能够确保旅客通话的高质量和优先等级,可供列车公务人员进行业务通信,也可利用调度功能组成临时的应急通信和收容沿线的移动作业通信,基本上能够满足目前的铁路通信的需要,秦沈客运专线就是采用这一系统来实现铁路移动通信的功能。但从更高的通信目标来说,比如为了实现列车的实时定位、追踪,让列车上和列车下的公务人员都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整个路况信息,实现列车运行、调度等自动控制,能够为广大旅客提供除语音服务外,还能提供传真、数据、视频、移动通信及Internet等服务,还有向铁路沿线的居民提供电信业务,随着这些业务的出现,原有的通信系统就不能满足要求,应该应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对铁路通信网进行改造,建立新的、必要的移动通信系统,比如微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是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当然,建造铁路通信网,应根据铁路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线和无线接入系统。

考虑到未来铁路发展对通信的需求,认为在通信系统寿命期内,运输会出现明显的增加,作为用户联络手段的通信系统,在规划其指标构成时,必须计算一定的弹性需求。此外还要考虑通信系统的容量扩充性问题,选择便于扩容的通信方式。从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出发,还必须与别的系统(如微波/租用线路等)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此提供必要的备份。

在欧洲,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决策,最初确定的是两种系统,一个是GSM,另一个是TETRA(泛欧集群无线通信)。后来由于GSM的技术日趋成熟,使用范围迅速扩大,造价逐渐下降,并且又由于在用户迅速扩展的情况下,集群移动通信解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鉴于此,欧洲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最后定位于GSM的方式,并将铁路移动通信所具有的特色(群呼、组呼、优先级别、强插、强拆等功能)加进去,构成GSMR(用于铁路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

铁路通信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向着与公用网相融合的方向,并达到与公用网的统一。从而使得用户无比是在运行中的列车上,还是在铁路网的覆盖区域均能够通过铁路通信网进行如同办公室一样方便的信息交流,如进行电话联络,宽带的数据通信和图像传输,接入Internet等。而要满足这一要求,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远远不够,GSM(R)和现行的CDMA技术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惟有第三代的CDMA技术才可能担当起这一重任。因此,铁路通信网的无线接入部分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必须是朝着第三代CDMA的方向。当然,并不是说第三代的CDMA技术就可以直接用来完成未来的铁路无线接入系统的功能,如同GSMR一样,必须将铁路通信所必备的功能(如群呼、组呼、优先级别、强插、强拆等功能)融入这一技术之中,形成具有铁路通信特有要求的公用无线通信接入网。

第9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Phase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Phase1及Phase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码率为384kb/s(局域网可达2Mb/s),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2Mb/s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步目标是10Mb/s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码)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三、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胡可刚,王树勋,刘立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4)

第10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Phase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Phase1及Phase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码率为384kb/s(局域网可达2Mb/s),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2Mb/s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步目标是10Mb/s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码)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

(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

(2)频谱利用率高。

(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

(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

(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

(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

(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

(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

(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

(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

(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

(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

(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

(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胡可刚,王树勋,刘立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4).

第11篇

也许在投资者看来,令人失望的消息远不止于此。2004年4月13日,中国联通公告称,拟向流通股东以10股配3股方式募集资金,以收购联通BVI公司部分股权,该方案将在5月11日股东大会上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类别表决――此举随即招致“圈钱”质疑。

然而抛弃上述感性的悲观情绪,以理性视角研判联通,我们认为,这家号称大盘风向标的蓝筹公司由于2003年底大举收购9省市业务、剥离亏损的寻呼业务的一系列举措,以及受益于CDMA客户平均存量的大幅上涨、手机补贴成本的下降、坏账准备金提取的下降,其净利润2004年将有望突破40亿元大关,每股收益达到0.207元,较2003年大幅增长75%左右。乐观预测下的每股收益为O.234元。

而在此基础上,由于配股后中国联通的少数股东比例缩减为35.19%,因此,联通A股公司的净利润将扩大为46.24亿元,配股前后的净利润增加幅度为13.3%(详见附文《联通配股影响几何》)。由此看来,2004年中国联通业绩有乐观因素。

重要指标表现堪忧

中国联通(2004年的A股公司包括除贵州外的所有中国业务)作为移动通信市场的新人竞争者,在政策扶持的协助下,不到十年时间,其在移动通信市场的份额2003年达到34.5%,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就“新增用户的市场份额”这个更重要的增量指标而言,中国联通过去三年的表现令人失望。从2001年到2003年,中国移动集团的新增用户总量出现上升趋势,在新增用户中的份额从5 3%增加到63%而中国联通的新增用户量却出现下降趋势,在新增用户中的份额从47%降低到38%。这个数据对比说明,中国联通经过了初期的快速增长之后,在与中国移动的长期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而且过去三年来中国联通在GSM、CDMA网络建设上的投入都在200亿元左右,不断完善网络,克服初期联通信号覆盖区域不足的致命缺陷。为何网络越建越多,而客户增加的绝对数量却越来越少呢?这恐怕要从中国联通自己的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上去寻找答案了。

同时,中国联通在2003年年报中还透露了一些信息,那就是“离网率”(用户停用移动电话网络的比率,以一年内停用服务的用户数除以在期内的移动电话用户平均数计得)的大幅上升。联通董事长将其归咎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小灵通”的冲击,可是面对同样的冲击,中国移动的表现则相当稳定。

根据有关统计,招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留住一个老客户成本的5倍。中国联通(仅包含21个省市,不含山西等9省市)2003年年初有5971万客户,综合离网率为23%,意味着2003年先丢掉1841万客户,又实际招徕了3954万客户,最终增加了2l13万客户,在2003年底达到8083万户。获得了2113万新客户,却实际花了3954万户的相关成本,高离网率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

中国联通2004年将有多少移动电话用户

在上述数据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列中国联通2004年的客户数量进行初步测算。

2004年将是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拐点,移动电话新增用户数量可能出现有史以来首次下跌,预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已进入饱和期。经过调整后的中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0%,与全球主要国家相比,中国移动电话的消费水平已经相当超前,增长速度将逐渐放慢。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邮长王旭东提供的数据,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的新增用户总量预计为5200万户。由于不能够排除2004年出现特别旺盛的电信消费需求,使得新增用户总量能维持2003年水平的可能,所以,取6200万户作为波动的上限。

由于2003年度中国联通在新增用户总量中的份额为38%,考虑其离网率的提高等因素,我们假设2004年中国联通在新增用户总量中的份额为38%~36%。

由此,如果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的新增用户总量预测为5200万户,中国联通在新增用户总量中的份额为36%,则中国联通2004年的新增用户数量为1872万户,如果前面的变量均采取比较乐观的估计,即新增用户总量预测为6200万户、中国联通在新增用户总量中的份额为38%,则中国联通2O04年的新增用户数量为2356万户。

在新增用户总量上,加上中国联通2003年底的用户数量9152万户,则我们预计中国联通2004年底的客户存量为11024~11 508万户,比2003年底增长20.5%~25。7%。由于新增用户是2004年的不同时间阶段进入的,所以,计算其业务收入时应以2004年的用户平均值,即年初和年底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用户数量,而不能简单地以年底用户计算。因此,中国联通2004年用户平均数量预计为10088万户,乐观估计,用户平均数量为10330万户,两者差距在2.1%左右。

2003年中国联通增加的2335万客户中,GSM、CDMA的比例各为50%,假设2004年仍然维持这个比例不变。则中国联通2004年底的GSM、CDMA客户数量分别为8193万户、283l万户。

此外,我们根据过去五年的历史数据推测,中国联通ARPU(每个用户每个月所贡献的平均通话费收入,衡量移动通信运营商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2004年将呈现下跌幅度收窄的趋势:其中,GSM ARPu预计在51~54元,同比下降5%~10%;CDMA的ARPU预计为109~116元,同比下降10%~15%。

中国联通2004年业务收入预测

中国联通2004年的主业收入预计为704亿元,比2003年报数据增长21%,乐观预计为761亿元,比2003年报数据增长31%。主要原因一是合并范围扩大到30省市,二是CDMA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但是如果按照30省市的相同基准计算,2004年的实际增长速度则只有9%~18%。

移动电话业务收入:在分别做出中国联通2004年的GSM、CDMA用户的平均数量、以及各自的ARPU的预测后,综合分析后,我们预测中国联通2004年的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在652亿元~709亿元之间,增长的幅度在21%~32%之间。增长的主要来源一是合并范围从2l省市扩大到30省市,二是CDMA业务大幅增长60%以上。CDMA增长的原因是2004年的客户平均数量将达到2363万户,而2003年只有1158万户,增长达104%。而GSM的客户平均数量的增长率预计只有32%。

长途收入:中国联通的长途、数据互联网业务一直都包括全国31个省市,过去几年的统计口径比较一致,具有较强的可比性。长途、数据互联网业务的收入在中国联通中的比例一直较小,2002年和2003年的比例分别只有9.2%和7.7%,下降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长途及互联网业务面临着比移动通信更为激烈的竞争,导致业务增长缓慢,2003年仅增长12%,其中长途电话业务更是下跌6%。道理很简单,移动通信业务只有移动、联通两个竞争者,而长途电话业务则有电信、网通、铁通、卫通等六个竞争者,至于数据和互联网业务的竞争者就更数不胜数了。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2003年国内长途电话通话总时间仅增长6%,而联通的长话时间在2003年增长了46%,显示其从电信、网通那里抢了不少份额,但是由于长话价格在2003年下跌了36%,导致最后长话收入下跌了6%。2004年我们预计联通的长话时间维持30%的增长,长话价格继续下跌20%,则长话收入最终略微增长4%,为16.6亿元。

数据业务收入: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是联通除了CDMA外的又一个亮点。虽然绝对金额相比于公司整体而言依然较小,但是增长速度却令人满意,这主要得益于数据和互联网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2003年中国联通的数据和互联网收入为29.5亿元,比2002年增长26%;在数据通信方兴未艾的大环境下,预计2004年联通的数据和互联网收入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达到35亿元。

主业成本、期间费用增长几何

主业成本比率:中国联通2003年的主业成本比率为47%,比2002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主要贡献是折旧摊销费用比率的下跌,这意味着CDMA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周转率。由于2004年的主业收入预计会进一步增长,2004年的主业成本率预计会进一步下降到45%左右。

营业费用比率:中国联通2003年的期间费用比率为39%,比2002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主要贡献是CDMA手机补贴成本的增加。为了尽快打开CDMA市场,联通在2003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入CDMA网,送CDMA手机”的促销活动,获得了124l万新客户,也发生了58亿元的手机成本摊销费用,而2002年只有21亿元。2004年联通逐步降低和取消手机补贴成本,在完成了打开CDMA市场的目标后,从“送手机入网”转变为引导客户“自购手机入网”,预计手机补贴成本的新增金额会大幅下降。不过,由于2003年底尚有40亿元的手机成本待摊销余额,再加上新收购的9省市业务带来的结转余额,2004年的“手机成本摊销”项目预计在50亿元左右。至于“佣金和酬金”、“广告宣传”两项营业费用,由于2004年的客户新增数量可能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下降,移动、联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互相向对方的存量客户挖墙脚,会导致“佣金和酬金”、“广告宣传”两项营业费用的比率有一定上升。预计2004年的“佣金和酬金”比率将达到13%、“广告宣传”比率4%,都比2003年增长1个百分点。2004年营业费用比率为24%,比2003年降低1个百分点,主要贡献是“手机补贴成本”的下降。

第12篇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功能强大的便携式数据终端以及多媒体终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数据通信的目标,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由有线向无线、由固定向移动、由单一业务向多媒体业务演进,由此无线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互联网应用快速普及的今天,无线网络技术已成为通信发展的重要新兴领域。无线技术使得人们使用品种广泛的设备在世界任何位置访问数据的愿望成为可能。

一、无线网络概述

无线网络技术涵盖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通常用于无线网络的设备包括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手持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笔式计算机和寻呼机。无线技术用于多种实际用途。例如,手机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电话查看电子邮件。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的旅客可以通过安装在机场、火车站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基站连接到Internet。在家中,用户可以连接桌面设备来同步数据和发送文件。

二、无线网络的标准

为了解决各种无线网络设备互连的问题,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推出了IEEE802.11无线协议标注。目前802.11主要有802.11b、802.11a、802.11g三个标准。最开始推出的是802,11b,它的传输速度为lIMB/s,最大距离室外300米,室内约50米。因为它的连接速度比较低,随后推出了802.11a标准,它的连接速度可达54MB/s。但由于两者不互相兼容,致使一些早已购买802.11b标准的无线网络设备在新的802,11a网络中不能用,所以IEEE又正式推出了完全兼容802.11b标准且与802.11a速率上兼容的802.11g标准,这样通过802.11g,原有的802.11b和802.11a两种标准的设备就可以在同一网络中使用。IEEE802.11g同802.11b一样,也工作在2.4GHz频段内,比现在通用的802.11b速度要快出5倍,并且与802,11完全兼容,在选购设备时建议弄清是否支持该协议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802.11g标准现在已经开始普及。

三、无线网络类型

(一)无线广域网(WWAN)。无限广域网技术可使用户通过远程公用网络或专用网络建立无线网络连接。通过使用由无线服务提供商负责维护的若干天线基站或卫星系统,这些连接可以覆盖广大的地理区域,例如若干城市或者国家(地区)。目前的WWAN技术被称为第二代(2G)系统。2G系统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全球系统(GSM)、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CDPD)和码分多址(CDMA)。现在正努力从2G网络向第三代(3G)技术过渡。一些2G网络限制了漫游功能并且相互不兼容;而第三代(3G)技术将执行全球标准,并提供全球漫游功能。ITU正积极促进3G全球标准的指定。

(二)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使用户在本地创建无线连接(例如,在公司或校园的大楼里,或在某个公共场所,如机场)。WLAN可用于临时办公室或其他无法大范围布线的场所,或者用于增强现有的LAN,使用户可以在不同时间、在办公楼的不同地方工作。WLAN以两种不同方式运行。在基础结构WLAN中,无线站(具有无线电网卡或外置调制解调器的设备)连接到无线接入点,后者在无线站与现有网络中枢之间起桥梁作用。在点对点(临时)WLAN中,有限区域(例如会议室)内的几个用户可以在不需要访问网络资源时建立临时网络,而无需使用接入点。

(三)无线个人网(WPAN)。无线个人网技术使用户能够为个人操作空间(POS)设备(如PDA、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等)创建临时无线通讯。POS指的是以个人为中心,最大距离为10米的一个空间范围。目前,两个主要的胛AN技术是“Bluetooth”和红外线。“Bluetooth”是一种电缆替代技术,可以在30英尺以内使用无线电波传送数据。Bluetooth数据可以穿过墙壁、口袋和公文包进行传输。“Bluetooth专门利益组(SIG)”推动着“Bluetooth”技术的发展,于1999年了Bluetooth版本1.0规范。作为替代方案,要近距离(一米以内)连接设备,用户还可以创建红外链接。

为了规范无线个人网技术的发展,IEEE已为无线个人网成立了802.15工作组。该工作组正在发展基于Bluetooth版本1.0规范的WPAN标准。该标准草案的主要目标是低复杂性、低能耗、交互性强并且能与802.11网络共存。

无线个人网和无线局域网并不一样。无线个人网是以个人为中心来使用的无线个人区域网,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低功率、小范围、低速度和低价格的电缆替代技术。但无线局域网却是同时为许多用户服务的无线网络,它是一个大功率、中等范围、高速率的局域网。

最早使用的WPAN是1994年爱立信公司推出的蓝牙系统,其标准是[EEE802.15.1[w-BLUE]。蓝牙的数据率为720kb/s,通信范围在10米左右。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无线个人网还定义了另外两种低速WPAN和高速WPAN。

(四)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城域网技术使用户可以在城区的多个场所之间创建无线连接(例如,在一个城市或大学校园的多个办公楼之间),而不必花费高昂的费用铺设光缆、铜质电缆和租用线路。此外,当有线网络的主要租赁线路不能使用时,WWAN还可以作备用网络使用。WWAN使用无线电波或红外光波传送数据。为用户提供高速Internet接入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需求量正日益增长。尽管目前正在使用各种不同技术,例如多路多点分布服务(MMDS)和本地多点分布服务(LMDS),但负责制定宽带无线访问标准的IEEE 802.16工作组仍在开发规范以便实现这些技术的标准化。

无线城域网服务范围可覆盖一个城市的部分区域,通信的距离变化较大(远的可达50公里),因此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和信噪比等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有多种的调制方法。因此工作在毫米波段的802.16必须有不同的物理层。802.16的基站可能需要多个定向天线,各指向对应的接收点。由于天气条件(雨、雪、雹、雾等)对毫米波的传输的影响较大,因此与室内工作的无线局域网相比较时,802.16对差错的处理也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