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

时间:2023-06-08 10:59: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

第1篇

[关键词]石窟遗址;预防性保护

一、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和内容

“预防性保护”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30年于罗马召开的第一届艺术品保护科学方法研究的国际会议上,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并相继在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领域以及之后的建筑遗产领域得到实践。

ICCROM将广义预防性保护概括为在不危及物品真实性的前提下,延迟任何形式、可以避免的损害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和行动。可以看出,广义的预防性保护不但包括环境控制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包括一些管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理念。

针对遗产本体病害的预防保护是目前预防性保护的主要研究领域,其包括:第一对环境的监测和控制,主要是对文物所处环境的温湿度、光照、虫害等方面的监测。第二对消除文物本体将产生的病害的应对科学方法技术研究,如专门的文物修复技术和一些现代化的文物监测管理系统等技术。第三后天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预防性保护。

针对遗产文化价值的预防性保护包括资料记录和宣传展示及传承两方面。此外,预防性保护的内容还包括涉及上述两个方面更高层次的内容,如国家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的统筹管理以及规划性方案制定等。

二、石窟类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定义和特点

石窟类遗产预防性保护是指防止石窟结构破损和石窟遗产文化价值丧失的所有行动。其预防性保护有如下一些特点:

1.石窟寺属于遗址类的文化遗产,而遗址的特点是其是不可移动的,因此,其原生环境就决定了其保护必须重视环境对其的影响,而不像可移动文物可以选择环境相对好的地方,也不像博物馆馆藏文物那样可以对博物馆的选址、建筑、文物库房等有更多选择。因此,一定要做好环境监测等预防性保护,减少环境因素对文物的损害。

2.遗址类遗产的文物类型比较单一,不像博物馆馆藏文物材质种类那么复杂。石窟类遗址的文物主要保护材质是石质或泥塑造像、壁画以及窟前木构建筑,所以,其预防性保护研究主要就是针对这些材质的保护进行技术、管理、展示等研究。

3.石窟类遗址属于古代宗教文化意识下的产物,其文化背景决定了其选择的环境的特点,因此,其预防性保护一定要对其环境范围作出合理的规划,实现对其文化的整体性保护。同时,做好原生环境面貌的采集,做好记录。而且不要再次修建一些现代建筑,除了必要的参观道路。

4.石窟类遗址的特点是在山体上开龛造像和绘制壁画。因此,该遗址的预防性保护要注意石窟依存的山势背景,即崖体的加固保护,尤其是注意灾害如山体在滑坡泥石流、地震等造成的崩塌和风沙、降雨等造成的崖体风化腐蚀等。

5.石窟类遗址由于其是在崖体上开窟龛造像及绘画,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游客的过多参观,一定会对窟内文物微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其预防性保护一定要对游客进行监测,控制游客数量等。

6.石窟类遗址由于开窟较多,且各个洞窟的微环境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因此其保护不仅要注意区域环境还要注意各个洞窟的微环境监测与日常维护。

7.由于石窟遗址的不可移动性,造成其宣传展示位置比较固定,使其外展较难,且一些石窟由于位置较高或较小等原因,使观众不能更清楚的看到,所以做好石窟造像各个部位的照相、文字记录等预防性保护非常必要。

三、石窟类遗址预防性保护的实践对策

(一)国家法律法规等的颁布

法律保护是预防性保护最基本的手段。通过规定社会各界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和国家的强制执行力确保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通过公布保护单位,划定并公布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及其规定,明确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为文物古迹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律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明确对破坏文物的行为需要承担的后果,以防止犯罪企图的产生。

在公布的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寺及石刻文化遗产就有134处,以及各省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也多有涉及。且成立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

(二)规划的制定

规划以两种形式在预防性保护中发挥作用。一方面划定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并提出相应的管理规定,通过政府公布的形式使之具有法律效力,达到预防性保护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分项规划确定预防性保护的具体项目、措施和资金来源,在规划实施中达到预防性保护的目的。

(三)监测

监测是预防性保护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劣化趋势,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消除或遏制劣化的发生和发展。石窟监测包括区域环境监测、洞窟微环境监测、文物本体监测、崖体监测、游客监测等。

(四)调查记录

石窟遗址的调查记录是预防性保护的永久保证。石窟类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环境特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会逐渐遭到损害,其原生环境也会遭到改变,因此,及时而仔细的记录下来,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必要措施。

(五)科学研究

石窟类遗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还包含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信息,同时也体现出当时人们的技术工艺和艺术审美。现在的科学研究,不仅包括人文信息的研究,还包括各种病害和保护技术等的研究。因此,科学研究

对石窟的预防性保护是不仅为宣传展示提供文化信息资源,还为石窟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六)宣传展示

宣传展示主要是向观众宣传保护文物的公众意识,宣传文物法规,使公众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可使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深入到公众之中,从而达到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

第2篇

关键词:美国 文献保护 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 G256;G25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3-0117-04

The Summary of Document Preservation in America

Li Jin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Lui Yajin (Library Institute of Softwo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190)

Abstract:As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has been concerned and valued. The U.S. government and the conservator formed their own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ong-term protection work and practice, and the conservator of China can learn from ideas, methods and system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literature preservation in U.S. is important for practitioners of China for reference.

Key words:U.S.; Literature preservation;Reference

CLC number: G256;G259.712 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3-0117-04

美国从建国起虽只有2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还不太深厚,但美国政府及人民却不因历史短暂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以非常虔诚的态度和相对完备的措施,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美国的历史文献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关注与重视。笔者拟从美国历史文献来源、保护工作的管理体制、保护立法、保护人员、保护经费等方面,简要介绍美国文献保护工作的基本状况以及对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借鉴意义。

1 美国的历史文献来源及收藏机构

美国主要的历史文献收藏机构有国家级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一些专门图书馆等。国家级图书馆有三个,即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和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1 ]它们是美国最大的文献收藏机构;政府机构图书馆中收藏历史文献较多的有建立于1789年的国务院图书馆、1934年建立的美国国家档案馆;全国9000余所公共图书馆、6350所分馆。著名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旧金山图书馆也收藏有相当数量的历史文献。此外,美国的大学图书馆也是重要的历史文献收藏机构。著名的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有1500万册图书、550万卷微缩胶卷、650万份手稿以及500万份照片、地图和录音带等研究资料;美国的工商企业、报社、广告公司、出版社、医院和各协会的专门图书馆也收藏有一定数量的历史文献,这类图书馆馆藏专业性较强,通常只收藏某一专业领域的文献,主要为本机构的专业人员服务。

美国国会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主要来源于版权登记。美国的呈缴本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790年的《著作权法》,该法规定所有拥有著作权的书刊资料均要送缴国务院。[2 ]1864年该法修正,增加了“著作人应将书刊缴送史密索尼恩研究院和国会图书馆”的条款。1897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下设版权局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仅1999财政年度就接受了594,501件登记。2001年美国的版权拥有者正式缴送的电子出版物大约有25000件。个人捐赠也是国会图书馆藏书的主要来源。自1800年成立以来国会图书馆就不断接受大量赠品,有些是独一无二的收藏――包括手稿、图书、电影、录音、照片、版画、地图和乐谱等各种形式。[3 ]此外,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有一半是英语以外的语言,有470种语言的出版物。中文藏书60万册,并以每年1万册的速度增长。中文古籍中有大批珍品,仅明版地方志就有4000多部,1644年前出版的善本书也有5.6万册,其中不乏“海外孤本”,是国外收藏中文书最多的图书馆。[4 ]

2 美国的历史文献保护概况

2.1 科学的保护理念

美国的保护在线(Conservation Online)将“保护”定义为“在处理和储存过程中运用化学和物理手段,以确保书籍、手稿记录和其它文献的长久保存”。[5 ]这里特指技术层面的保护。在美国,历史文献的保护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文献保护是一项工程化管理项目,包括项目的调研、经费的申请、技术力量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到成果的推广等各个方面,保护工作的涉及面相当广,从库房建筑的设计、有害生物防治、缩微复制或数字化、古籍装具制作到文献保护制度、政策、计划和突发性灾难预案的制定以及人员的培训无所不包。在以传统文献保护理念,强调库房保护与管理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延伸保护的触角,拓展保护的工作视野。美国将文献保护技术职业理解为专注于保管文化遗产的职业。保护活动是在研究和教育的支撑下,对文化遗产进行检查、登记、处理和预防等活动,其中强调的保护管理。

美国人认为酸是导致纸张老化的最主要的原因,要想延长纸张的寿命,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在保护的具体工作方面,美国任何一家保护部门都会有大型或小型的去酸设备,去酸是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 。碱性纸张和以碱性纸板为材料的装具在文献部门广泛使用。除了去酸他们不主张在纸张原件上进行任何操作,纸张封套技术、书本装订工作普及推广。此外,由于库房温度湿度控制较好,所以,几乎没有图书馆或档案馆使用防虫或防霉药物,从而也保证了库房的空气质量。随着新型载体的出现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的文献保护工作随之调整,逐渐细化,如有专门的缩微胶片复制部、移动影像保护部、数字信息保护部等,这种划分基本依据文献载体的不同而进行,同时调整了保护内容和保护方法。

2.2 完善的保护体系

美国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典型的分权、分散和多元化的管理体制,这是建立在相对完善的立法基础之上的。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主管全国图书馆工作的政府行政领导机关,但也并非没有宏观控制。1970年设立的“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是联邦政府常设的独立机构,主要职责是向总统和国会提供有关国家政策实施的建议报告。[6 ]该委员会职能于2008年初归并于美国博物馆暨图书馆服务机构(IMLS),该机构是依据1996年《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法案》而设立的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全美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来自联邦政府的资金主要由该机构提供,它在全国范围内协调与各州和地方机构的合作以促进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发展。IMLS在美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经济援助的形式推动三方合作,加快了美国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合作的步伐。设置在全美人文科学基金(NEH)下的IMLS在Library Grant中设置了Library-Museum Collaboration,全力支持图书馆、博物馆之间的合作项目。项目内容多是同一地区内图书馆与博物馆的合作,馆藏主题相同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合作,还包括跨州机构合作构筑数字收藏的项目。由此可见美国的文献保护工作不局限于某一个部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之间的合作相当密切。美国的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每年都会联合举行一次保护技术经验交流会。

2.3 合理的投入机制

在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经费中,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投入分别占78%、13%和1%(在美国,州政府不属于地方政府,所以其对地方图书馆的投入也主要以项目经费方式投入),其他经费(如捐赠、罚款、有偿服务的收入)占9% (合计大于100%是因四舍五入处理的原因)。[7 ]美国联邦政府对文化项目的投入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国家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所这三个机构来拨款,其中的国家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所(IMLS)专门负责对博物馆、图书馆的项目资助。除政府投入以外,在美国还有很多专门针对文化艺术行业的基金会为历史文献等艺术品的保护提供资金捐助。美国支持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财政制度侧重于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私人和地方的支持”。[8]如1965年,设立美国艺术财团,该财团资金主要来自民间捐助。1976年,为了指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提供财政资助,成立了“保护历史文物基金会”。此外,比较著名的还有盖蒂基金会,它行使盖蒂信托慈善的使命,通过这种战略性的捐款或者是项目,推动跨学科的合作,实现对历史文献等文物的保护。盖蒂资金最初是保罗盖蒂在1976年去世的时候通过捐款来建立的,盖蒂把他个人的财富全部捐献给了盖蒂的信托,以便在全球推广对视觉艺术方面知识的传播。[9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设定不同的抵扣、抵减额度,对历史文献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政策导向作用。

2.4 完备的法律保障

美国分别于1906年和1966年公布了《国家文物保护法案》和《国家历史保护法案》,就凭这两套法案,对历史留下的遗迹、遗址、场馆、各类主题建筑及文化娱乐表演、象征性纪念碑、艺术成果、手工制品等进行依法保护。[10 ]在美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包括历史文献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框架,其中给保护对象提供资金保障是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之一。资金保障的内容往往不仅包括资金投入的对象,还明确提供资金的机构,甚至还涉及具体的金额与比例等。法律文件内容的可操作性很强,在明确对象和范围基础上,对保护的方法与手段给予原则性的限定,而对保护管理的程序,国家、地方及民间团体的各自职责与相互关系,保护资金的来源等规定更为详尽与严格,同时又给予具体的保护做法以一定的灵活性,这使法律法规兼具操作性强与适应性强的双重特点。如美国《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就规定国家艺术人文基金会每年拿出占年总基金额35%的资金投入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并采用“杠杆方式”,用政府补贴带动其他渠道资助。

2.5 全面的培训体系

美国关于保护方面的教育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大学开设的正规教育、图书馆专业协会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图书馆举办的岗位培训。美国的大学正规教育一般在历史系、图书馆系或情报学院设立文献保护与修复专业课程,大多可以提供博士、硕士、双硕士等级别的学位教育。一些大学还提供高级专业资格证书进修过程,可以为有工作经验的文献保护与修复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并颁发证书。课程的内容设置贯彻“预防性保护重于补救性保护”的理念,课程设计全面涵盖保护与修复的各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课所占的比例与理论课不相上下,甚至略高。学生有很多机会去图书馆、档案馆参观实习,或是开展专题研究。一些理论课程也往往通过课堂实验、模拟表演、自由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会和消化理论原理。以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的“档案与保存”专业为例,其文献保护与修复相关课程除保护概论、记录资料的保存与保管、保护项目管理、电子记录永久保存若干问题、音频资料保护与载录格式转换等理论课外,还开设有图书实验室、高级修复处理、纸张实验室等实践课程。[11 ]

美国继续教育的培训对象从受过正规文献保护教育的毕业生、尚未接受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到对文献保护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无所不包。岗位培训的目的是使刚进入图书馆的新手接受根据本馆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培训方案。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在美国相当普遍,美国图书馆协会不定期会举办文献保护与修复方面的专业培训,同时召开一些学术会议,让继续专业教育更具有明确的规章与典范。此外,美国在图书、档案、文物、博物等领域的高等教育融合非常普遍。虽然各领域有各自不同的保护对象、管理特点和要求,但从保护角度加以考察,他们的共性是突出和明显的。研究方法的相似性、学科理论的融合性和交叉性、技术实践的通用性、学科性质的一致性决定整合它们具有可能性。

3 美国的文献保护工作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1 加强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系统之间的交流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之间开展更加广泛合作的趋势愈加明显。美国图书馆界于2003年全力修改了1996年制定的博物馆图书馆服务法(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 Act,MLSA),成功地构筑起了博物馆与图书馆间继续合作的关系。MLSA的制定,不仅明确了图书馆与博物馆是促进教育的机构,需要相互协作的定位,而且在MLSA2003年的服务法中,还明确指出它们是共同承担“适应高度信息化和缩小信息差距的共同课题”的机构,赋予了两者合作的绝好机会。但是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还相对独立,处在各自为政的局面,在各项业务方面开展的合作与交流还不是很多。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是收藏我国历史文献的主要部门,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与互补点,这是合作的基础与动力。我国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系统应尝试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如项目合作、文献保护研讨会以及人员培训等。特别是当今馆藏资料的电子化已成为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共同面临的课题时,更产生了跨越图书馆资料、博物馆资料、档案馆资料等不同信息共享化的机会。

3.2 扩大保护经费来源

美国注重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民间的力量来保护文化遗产,如美国的社团组织可获得政府的拨款资助,并享受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美国联邦税法明文规定对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文献保护属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政府行为,政府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因此,国家要加大文献保护资金的投入,尝试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除注重加强直接公共财政支持外,还应拓宽间接公共财政支持方式。通过设立基金会,吸引国际保护资金投入,财税政策引导提高文化遗产经营单位自营收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支持。

3.3 普及文化遗产教育,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美国政府把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堂,当书中涉及到文化遗产内容时,就组织学生到相应的文博馆和遗产地去进行现场教学,有教师讲解,老兵讲解或遗产地人民讲解。他们的遗产教育不是单一参观而完全是一堂课,这种现场教学与我国学生进入遗产场所只仅仅为一种参观是完全不同性质的。这种开放性教育方式成为美国文化遗产保护举措的一大看点。我国政府也应加大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普及历史文化遗产知识、遗产保护的知识和理念,树立全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广泛度。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将文化遗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关课程,普及遗产知识,提高民众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美国对于历史文献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以“公益性理念”为支撑,并以此确定文献保护使命,建立与其使命相应的资金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建立能够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管理机构和民间组织之间关系的有效模式。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起来,党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我国珍贵古籍的保护工作,古籍的保管和保存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古籍保护的意识也日渐深入人心。但在现阶段,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文献保护的资金、技术与设备,甚至观念上明显存在距离。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应立足现实,借鉴美国在文献保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我国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顾.美国图书馆事业概况[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3):125-130.

[2]任大山.中外呈缴本制度及思考[J].图书建设,2007,(6):64-66.

[3][EB/OL].[2011-03-15].loc.gov/preserv/.

[4]王茹.中国古籍在美国的流散与分布[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7):18-25.

[5]LIBARARY OF CONGRESS.PRESERVATION DIRECTORATE[EB/OL].[2011-03-20]/bytopic/education/.

[6]宫占凤.美国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02,(8):81-83.

[7]蒋永福,王清远.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特点――以西方国家的文化管理体制特点为背景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27-33.

[8]沈海虹.美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税费激励政策[J].建筑学报,2006,(6):17-20.

[9]About the Getty Foundation[EB/OL].[2011-03-18].getty.edu/foundation/about/.

[10]顾军,苑利.美国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J].西北民族研究,2005,46(3):167-176.

第3篇

[关键词]纺织品文物;材料属性;保护修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G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4-0116-03

我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便以丝绸古国闻名于世,但是我国对纺织品文物的考古及保护修复工作却是由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开启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纺织考古收藏、科研、保护修复等工作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1991年以来,平均每年十大考古发现中都有一项以上为纺织品的出土,我国也成立了第一家以纺织品文物的科技考古和保护修复为目的的专门机构──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之后又有很多从事纺织品文物的科研及保护修复实验室成立,如2001年,随着法门寺地宫出土纺织品的保护工作的开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德国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一起成立了纺织品保护实验室。

欧洲的纺织品文物保护强国包括英国、瑞士、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美洲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少数南美国家。国外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特点主要是重视预防性保护、谨慎科学地对待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制定和保护修复方法的选择,并且也会对与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相关的社会、文化、宗教、种族等因素进行探讨,充分利用积极因素,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促进工作探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印染、刺绣的国家,丝绸更是我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但是这些文物由于材料属性使其保存困难且易受损坏,加之气候、环境等外部因素,许多出土的珍贵织物由于无法保护和保护不当而毁损。因此研究保护修、复纺织品文物的方法对妥善保护我国丰富的纺织品文物资源、更好地研究我国的纺织和丝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 纺织品文物的材料属性

纺织品文物主要有丝织品、毛织品、棉制品和麻织品。在距今500年前后的史前时代出现的丝绸曙光,发达于商周时代。西汉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可以说,丝绸之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交流,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物种引进,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创造人类新文明,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丝织品则是当时开启通往世界大门的钥匙。丝织品由蚕丝加工而成,蚕丝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是由蚕体内绢丝腺分泌出的丝液凝固而成,主要含有丝素、丝胶及少量其他物质。丝素、丝胶蛋白质中的主要氨基酸为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因此,丝织品易损、易氧化、易在水解作用下发生变质,这对丝织品的保存时间及质量有严重影响。在现存文物中,发现最多的纺织品文物就是丝织品,并且有很多文字、图像等均记载于丝帛之上,所以对丝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为科技考古所用。

古代毛织品的原料主要有羊毛、兔毛、牦牛毛、骆驼毛,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天然蛋白质。我国发现最早的毛织品文物是1980年4月新疆考古研究所在古代丝绸之路的罗布淖尔孔雀河古遗址发现的粗毛织品。1978年秋,在新疆哈密地区五堡遗址有精美的毛织品出土。这说明当时哈密地区的毛纺织染技术已有很高水平。

最早传入我国的棉花是原产非洲的草棉和印度木棉。非洲草棉产量低,纤维品质较差,种植面不广,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仅限于新疆。印度木棉传入我国的时间要晚一些,它结核多,产量高,棉花的纤维一般长1寸左右。中国发现的棉制品文物有:1959年在新疆民丰东汉遗址出土的棉织品有蓝白印花棉布、白布裤和手帕等残片,1964年吐鲁番晋墓出土的一个布俑以及1959年在巴楚脱库孜沙来晚唐遗址出土细密的棉布等。

我国古代人民最早使用的纺织品就是麻绳与麻布。新石器时代遗址、 商墓、西周墓、战国楚墓等都出土有麻布,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苘麻的双股麻线和三股草绳、河北省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两块大麻布残片、陕西宝鸡西周墓里出土有平纹麻布等。这些文物说明当时已经有绕线框、斜织机等较先进的织具。

无论是植物纤维还是动物纤维的纺织品都有一定的吸湿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蛋白含量,所以非常适宜微生物的生长,也就很容易导致纺织品发霉腐烂,但是每种纺织品材料上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又不尽相同。因此,纺织品文物的材质属性的判断对保护和修复非常重要。

二、 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研究

国外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上有着丰富的沉淀,虽然受体制、人力、资金的限制,但是得益于他们对保护修复实用技术的开发、交流和推广的重视,不时有大的文物保护技术突破或科技创新。而国内现在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与国外同领域相比,由于发展历史较短,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专职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员数量有限;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教育培训体系落后;绝大多数纺织品文物保存环境差,保存设备和材料落后;专业保护修复实验室和科研机构数量少等。因此,总体来说,国外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水平要高于国内。

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具体文物进行具体处理的技术,另一类是可以标准化的规范性技术。前者主要包括考古处理、清洗、加固各环节中的技术,而后者主要是在文物进入博物馆后的修复、保存等技术。

(一)揭取技术

纺织品通常由植物纤维(棉制品和麻织品)或动物纤维(丝绸和毛织品)组成,植物纤维中的纤维素易发生水解,动物纤维中的蛋白质易发生酶解和降解。当其从埋藏环境中发掘时会加快氧化反应,使有机纤维炭化;紫外线会使纺织品中的丝纤维氧化降解,使之断裂、褪色;高温则会使织物发生霉变。而且地下的环境通常湿度大、缺氧,可能会使纺织品水解,不堪提取。因此,当出土文物中有纺织品文物时,最好先整体移到避光的室内,再进行揭取等操作。

李玲、张晓梅等人对古代丝绸的老化和保护做了研究,刘秋香、吴顺清等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古代丝织品的降解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丝织品经过长时间的地下环境的影响,其质地不再致密均匀,丝蛋白的构象发生了变化,钛键、碳键断裂,结晶度变小,热稳定性变差等,使古代丝织品失去了原有的强度和手感。因此纺织品揭取要掌握好揭取时的干湿程度。如果含水率过高,织物会呈烂泥状;如果纺织品湿度过低,纤维无弹性,不耐折、压。这时揭取,也会造成织物断裂,甚至成粉末状。在揭取出土织物时一定要掌握好干湿度,将织物用卷曲的方法,进行揭取。其总的原则就是通过温湿度的改变逐步使织物之间的粘连强度改变,进而进行揭取。

(二)回潮技术

回潮法对于抚平褶皱、展开折叠、剥离粘连、去除印痕及校正扭曲变形等操作有很好的辅助效果。回潮法指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法,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以可觉察的湿气而非潮湿或饱和湿气为物态来增加纺织品纤维的含水量的技术操作。在回潮操作之前,应考虑纺织品的湿度敏感性、回潮中的发霉及外观变化等问题;在选择回潮方法时需考虑文物大小、结构、纤维强度及回潮时间等因素。

回潮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密闭式和敞开式两种模式,简易帐篷式回潮法是最简便的密闭式回潮方法,主要的加湿手段有容器水挥发法、饱和盐溶液法、硅胶法、水含体释放法和超声波加湿器法。密闭式回潮还有湿度自动控制回潮箱回潮、低压吸力操作台回潮和半透膜回潮。开放式回潮方法主要有房间环境控制法、冷膏状含水体法、蒸汽法、加湿器法和化学试剂法等。

(二)加固技术

加固是近年来纺织品文物保护研究取得成果的一个方面,主要用于粘附在器物之上的纺织品。首先要去掉织物表面的泥土和杂质,用丝网贴在采样的织物上以防止散落。起初是利用稀疏的锦纶丝网,下面填以棉花或丝棉。例如,在保护修复一件1821年产的彩绘镀金旗子时,将丝绸绉纱染成旗子颜色,在绉纱表面涂上粘合剂,并加热粘合在旗子上,使脆弱且已断裂成许多块的旗子平展完整地展示出来,效果良好。后来由湖北省的文物保护人员改进为用微生物法来加固脆弱丝织品,主要原理是利用乳杆菌分解丝绸角质化的物质为糖类和有机酸,并将这些代谢物用醋酸杆菌转化为纤维素,从而达到加固无强度丝绸的目的。稍后,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浙江理工大学开始尝试用丝蛋白来加固脆弱丝织品。

(四)清洗技术

国外有的专家就纺织品文物表面的有些污渍该不该洗掉以及洗掉的利弊进行了讨论,有的对纺织品文物该不该用不可逆的湿洗操作发出了质疑。但是,不清洗就可能使该文物继续遭受泥土等所带来的病害隐患,对文物的长期保存不利,因此清洗处理过程是保存文物原真信息或者保护文物本体材质的选择过程。一般情况下本着布兰迪的最小干预性修复原则进行判断,对文物施加的技术手段越少,干预越少,文物保留的信息越多,为后人留的空间就越大。

在纺织品文物保护初期,由于条件所限和认知不足,对清洗文物的水质因素没有进行考虑。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多种经过不同处理的水曾被用于纺织品文物的保护,用水的质量和要求逐步提高。路智勇等人对这些用水的水质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普通自来水含有杂质和重金属盐,若用于纺织品文物的湿洗或回潮操作,不但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果,还会带入新的污染,并可能对纺织品纤维的水解、织物染色的稳定性和老化产生影响;软化水的水质并不高,并且其中存在大量钠离子,对某些染色纺织品文物是非常有害的;纯净水较高的电导率标准、含有机物及偏酸性,矿泉水含有多种金属阳离子的特点决定了它们不宜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中应用;纯度较高的蒸馏水基本适宜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中应用,但它的溶解力很强,使用时需要进行判断;使用去离子水时也需要考虑纺织品文物及其附属材质的老化程度和保存状况。

(五)针线法技术

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修复常用针线法技术,缝线的材质、染色、强度和粗细,缝针的材质、粗细、弯曲形状,缝线在文物残破区的应用针法、分布区域和密度选择,以及对不同类型织物服饰所应采取的针线处理方法都是针线法技术的考虑范围。简言之,针线法修复就要对其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进行选择。总的来说,修复材料及修复工艺的选择应与纺织品文物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尽可能的相同或相似,但修复后效果也应有所区别,以体现布兰迪修复理论中的可辨识性修复原则。

(六)染色技术

染色技术是纺织品保护修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将优质的丝绸、棉、麻等纺织材料或缝线经过恰当的预处理及染色后,用于文物背衬托护、表面覆护,或用作展览背景及包装材料等操作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常用的方法。国外对纺织品文物的染色非常重视。美国纺织化学与色彩学研究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纺织品实验室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1994年,瑞典学者对古代织物上使用的红色染料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研究。2004年,瑞士阿贝格基金会博物馆发表了关于古代织物染料的科学分析方法、染料化学组成、来源与分类的研究结果。国内由于缺乏对纺织品保护修复过程中染色技术的认知和重视,没有相关的修复染色实验室,也缺少对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在染料选择、织物材料选择及预处理方面的认知,在文物染色上的使用成果不是很让人满意。

纺织品文物保护实验室染色过程通常包括对纺织品的预处理、具体的染色过程、染后清洗和整理。染色技术在染料、添加剂及染色工艺的选择都应该以不会对文物带入新的有害物质,有好的色牢度及耐老化性为前提。纺织品的染色预处理是用来降低现代纺织工业使用的添加剂对织物的老化速度的。我国古代纺织品的着色剂分为植物染料和矿物颜料两大类,而相应的染料施色方法称为“草染”和“石染”,“草染”是利用染料分子与织物纤维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染色,而“石染”则要借助粘合剂使颜料与织物结合。染色的方法主要包括:染液煮染法、染液浸染法和染液蒸染法,其中煮染法的操作最为简单。

(七)除霉技术

纺织品的纤维原料主要成分纤维素和蛋白质,它们是微生物的理想营养源,因此防腐防霉是保护文物的重要方面。要控制纺织品文物保管库的湿度、温度,以防止织物腐烂与霉变。对出现腐烂霉变的纺织品文物,应该根据纺织品文物性质及害虫的生命特征进行处理。纺织品文物常用的防腐杀菌方法主要有物理及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有冷冻法、去氧充氮法、微波法,化学方法主要有熏蒸发。

三、 结语

加强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工作是当前纺织品文物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加强纺织品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交流、总结,培养专业人才。这样,我国的纺织品保护修复研究工作才能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路智勇. 国外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现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3).

[2]刘秋香,吴顺清,赵宇等. 古代(战国)丝织品的降解特征初探[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3).

[3]路智勇,惠任. 纺织品文物回潮方法[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3).

[4]戚军超,胡继芳等. 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方法在承德皇家丝织品文物中的应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3).

第4篇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总目标,按照“坚持发展、加强管理、提升形象”的总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的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今年以来工作情况

(一)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我局努力推动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等中心工作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1、我局今年公路新开工和续建项目共10个,其中计划开工项目6个,目前6个项目已正式开工;力争开工项目1个,目前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力争春节前开工;续建项目3个,已全部达到进度要求,建设里程85.7公里。全年完成建设里程88.72公里,共完成投资额7.6亿元。

2、二级公路新增*公里,较去年增长4.8个百分点。

3、今年计划实施路面大中修项目总计里程__公里,实际完成路面养护大中修工程142.187公里,完成投资1.24亿元,完成省局下达计划的107.3%,完成公路预防性养护21.84公里,完成投资387.4万元。

4、年平均优良路率82%,其中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89.4%。

5、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均为“零”。

6、未出现违反廉政、超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事故。

(二) 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争资立项成效显著

今年,我局积极抓好争资立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向上争取中央车购税项目7个,大中修项目16个,共计23个,建设里程327.05公里,总投资__亿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6.946亿元,其中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4.97亿元,国家发改委补助资金1.2亿元,争取大中修资金7764万元,地方需自筹资金__亿元。省公路局批复__年工可项目6个,建设里程69.06公里,建设总投资11.03亿元,拟申请中央车购税投资1.48亿元,地方需自筹资金9.55亿元。其中公路升级改造项目4个,建设里程52.86公里,建设投资10.64亿元,路面重建项目2个,建设里程16.2公里,建设投资0.39亿元。

2、攻坚克难推进项目

我局狠抓公路新开工和续建项目,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力度, 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1)扎实推进续建项目。续建项目共有3个,具体如下:省道*至戴坊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28.4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总投资0.992亿元,上级补助资金0.426亿元,目前已完工;省道315峡江至万福公路莲花形至万福段改建工程,路线全长18.2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总投资0.4678亿元,上级补助资金0.273亿元,目前已完工;青东公路二期江口至新圩段建设项目,全长39.1公里,总投资1.6亿元。目前已完成路基土石方、桥涵工程、垫层,水稳层完成50%。预计春节前实现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2)狠抓开工项目。今年开工项目共有6个,具体如下:

*国道吉安中心城区改道暨永和连心大桥工程项目,该项目是省、市重点项目,项目路线全长约25.04公里,建设总投资约9.36亿元。目前,该项目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完成75%,永和连心大桥桩基完成80%,完成桥墩承台60%。预计春节前可完成路基工程、永和连心大桥完成桥墩建设,完成投资4亿元;

*国道螺溪至永阳、茅坪至浬田改建工程,路线全长28.2公里,总投资1.72亿元,于今年6月开工;

*省道遂川横店至高坪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全长*公里,总投资*亿元,于今年*月开工;

大广高速公路遂川连接线工程,全长17.95公里,于今年5月开工,预计春节前垫层通车;

永新宜拿线仰山至石桥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全长3.53公里,于今年7月开工,预计*年9月完工;

安福X579章庄至严田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全长17.45公里,总投资*万元,于今年11月开工,预计*年5月完工。

(3)力争开工项目。力争开工项目1个:省道223石镇线古县至江口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全长62.15公里,总投资3.5亿元,力争春节前开工。

(4)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力度。按相关制度和程序做好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工作,组织对项目的施工图进行评审,规范工程质量体系建设,严把工序质量检验关。根据《吉安市公路局工程建设月度考核办法》,对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监理施工单位履约情况和财务管理等进行检查、考核,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整改意见及处罚措施。按照市治工办的部署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通过建立网上信息公开平台监督工程建设。

3、加强管理提升形象

在主攻项目的同时,我局切实抓好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积极推动管理规范化建设,努力提升形象,取得了明显成效。

(1)稳步提升养护管理水平

一是开展“抓路容、保路况、促管理”劳动竞赛活动。成立了竞赛活动领导机构,确保高位推动竞赛活动。竞赛活动以“比路况、比管理、比干劲”为主要内容。7月12日在*召开了科学养护工作现场会。10月*日,在某县召开了“抓路容、保路况、促管理”现场会,掀起了劳动竞赛活动的。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养护管理水平,促进公路路况明显提升。

二是切实抓好水毁保通和灾害防治工作。今年以来雨季长,雨水多,我局管养的公路遭受极为严重的水毁,发生塌方118处,多数路段路基路面损坏、路树折断,水毁造成经济损失约4.14亿元。我局积极主动进行抢修,确保公路安全畅通。水毁抢修投入资金7071万元,共清理坍塌土石方29.62万立方米,修复防护工程1.64万立方米。完成了国道*、永睦线灾害防治工程6.525公里,完成投资1707 万元。

三是积极做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完善105国道、319国道、*新戴线、省道315峡万线、省道223石镇线、县道848长拿线安保工程,共计192.5公里,完成投资2754万元。组织实施了桥梁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加强对危桥的定期监测,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障桥梁通行安全。完成危桥改造7座,完成投资1071.16万元,超额完成了省局下达的计划任务,其中投入544万元对恩江大桥进行了危桥改造。加强桥梁养护,对二类以下技术状况桥梁进行预防性养护,采取限载、限行和安全防范措施,延长使用寿命,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局向市政府建议对井冈山大桥进行交通管制,全天候实行限高、限载、限速,严禁货车通行,确保桥梁安全。

四是积极抓好公路绿化工作。今年共投资*万元栽种常青树*株,湿地松__株,灌木23181株。

(2)着力强化公路路政管理

一是加大路政执法工作力度。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加大路政巡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开展了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印发了《吉安市公路局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重点整治公路沿线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违章搭建,乱堆乱放等行为。共清理占路堆积物403处2582m3,查处违法建筑15处341m2,拆除非公路标志160块,清理摆摊设点12处,审批行政许可项目78件,查处损路赔偿案件161起,收取路损赔(补)费119.56万元。开展了货车不规范装载专项整治行动,对安福、吉水、遂川等地的部分干线公路上的货运车辆不规范装载进行专项整治,查处货运车辆抛洒、污染公路的行为,纠正不规范装载,切实保障公路安全与畅通。共查处、纠正货车不规范装载443辆,罚款18.3万元。

二是加大公路治超工作力度。按照依法严管、规范行为、标本兼治、科学治超的方针,加强与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不断完善路面执法治超协作机制,查处车辆超限超载。做到从拦车检查、称重、卸载到处罚各个环节严格依法合规。共检查货运车辆17370台次,查处1053台次,打击“非法改装”车辆82台次,转运货物4976吨,卸载货物850吨,共处罚款206万元。通过治理,车辆严重超限超载的行为得到初步遏制。公路得到有效的保护。积极做好八都治超站的建设工作,今年将完成主体工程。

三是强化路政执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公路路政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荣获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路局“全省路政大练兵大比武”队列操竞赛二等奖和业务技能竞赛三等奖。召开会议部署迎接国家干线公路网监测检查工作。对现有路政执法人员进行梳理,要求所有执法人员重新上报,重新审批。组织路政执法人员50人次参加省局、市政府法制办举办的《行政强制法》培训班,每周组织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学习,通过组织培训和自主学习,增强了路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执法水平。

(3)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机务管理

今年,我局进一步重视安全生产和机务管理,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均为“零”,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

一是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重点加大了对公路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对公路在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排查,保障安全设施投入,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施工操作规程,做好施工交通疏导,加强工程施工检测,严密防范坍塌、车辆伤害、爆破、高处坠落等事故发生。加强安全生产督查和经常性巡查,有力保证了公路施工安全。

二是加大公路安全宣传力度。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公路安全宣传活动,宣传《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共悬挂宣传横幅10余条、张贴宣传标语23条,发放宣传资料20__余份。以安全员、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5月8日和*月12、13日,我局分别举办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并下发了安全知识学习资料。6月份,我局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三是扎实做好了雨季汛期公路安全工作。在汛期,我局组织督查组对市养公路和危桥险路进行检查,重点对易发生泥石流、塌方、落石等危险路段和桥涵边坡进行密切监控, 6月下旬实行24小时防汛抗洪值班和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保证信息畅通,确保及时发现和排除灾情险情。

四是积极开展机务考核,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完善设备台账及技术档案,与各分局都签订了责任状,全年筑养路机械完好率97.4%,运输车辆完好率95.2%,年检合格率84.6%。

(4)积极推进规范化管理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制度的贯彻执行。出台了《__市公路局日常养护工作暂行管理办法》(试行)和《__市公路局路面大中修工程质量暂行管理办法》(试行),经过严格的贯彻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养护管理和路面大中修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2)抓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认真做好日常综治工作,夯实综治工作基础,强化综治工作宣传力度,综治宣传上稿100余篇,未出现违反廉政、超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事故,努力确保了公路行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妥善做好和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我局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认真负责办理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22件,全部圆满办结,件和建议提案办理率100%,实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目标,真正做到顺民意,解民忧。

(4)重视文物史料征集工作。通过广泛深入动员,积极走访,截止6月底,共征集各种文物史料262件,所征集的文物史料主要以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荣誉、照片为主,其中不乏精品,受到了省公路局的表扬。

(5)切实抓好廉政建设

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推进惩防体制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强化对权利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入开展作风整治、工程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治理小金库和公务用车专项治理等一系列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观看了《居安思危》等警示片,组织党员干部到__煤矿博物馆、赣州市崇义矿管局等地参观学习。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在全省公路系统第二届“清风杯”羽毛球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今年新提拔的24名科级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发放《廉政手册》,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开展局领导接访日活动,认真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着落。今年,我局各级干部职工没有发生一起违纪违法事件。

(6)大力推进行业文明建设

我局大力弘扬“团结创新、务实奉献”的江西公路精神,认真落实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意见,深入开展“六项创佳”等主题活动,丰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对外宣传工作,今年在各类媒体上稿1800多篇,其中市级以上媒体上稿900多篇,营造出和谐发展的公路文化氛围。我局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1个,市级文明单位5个,泰和分局获得了“全国学习型组织”称号、黄洋界道班获得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公路建设债务沉重,缺乏还债的资金来源。截至*年,市本级公路建设累计债务仍高达10多亿元。

2、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大,缺乏融资渠道和平台。随着物价上涨,公路建设成本不断上升,加上我市公路建设任务艰巨,投资巨大。建设资金十分紧缺,发展压力巨大。另外,随着工资和养护材料成本上升,中央燃油税转移支付款不够支付工资,难以保证正常工资和养护资金。

3、公路建设用地量大,用地指标落实难。公路升级改造占地多、争取用地指标难、申报手续繁,影响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工期。

4、超限超载严重,路产路权维护难。普通公路交通量与日俱增,超限超载车辆比例增加,严重影响公路及桥梁使用周期。公路执法外部环境不够好,路政管理难度大,特别是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难度大。

二、__年工作谋划

(一)总体工作思路

*年,我局将按照“主攻项目、强化管理、促进发展”的思路,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务实进取,努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促进全市公路事业大发展,为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落实好省、市“十二五”公路规划以及省政府提出的到“十二五”期未普通国省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90%、优良率达85%的目标,制定好公路建设计划。

1、积极争资立项

进一步对接国家振兴发展中央苏区的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用活上级政策,加大项目申报工作力度,努力争取我市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重点项目规划和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推动我市公路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如下:

(1)国道*改建工程,路线全长14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修建,估算总投资*亿元;

(2)峡江樟吉高速连接线改建工程,路线全长*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修建,估算总投资2.86亿元;

(3)省道*永丰汉下至南坑口段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34.325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修建,估算总投资*亿元;

(4) 省道*改建工程,路线全长*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修建,估算总投资2.2亿元;

(5)国道*改建工程,路线全长5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修建,估算总投资1亿元。

2、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1)新开工工程项目

*年公路新开工项目2个,建设里程80公里,建设总投资6.6亿元。具体如下:

省道*石镇线古县至江口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全长*公里,总投资3.6亿元。

朱北公路南岸村至江子头段改建工程,全长*公里,总投资3亿元。

(2)续建工程项目

续建项目6个,具体目标任务如下:105国道吉安中心城区改道暨永和连心大桥工程项目计划*年完工;*螺溪至永阳、茅坪至浬田改建工程,路线全长28.2公里,总投资*亿元;322省道遂川横店至高坪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全长49.69公里,总投资1.76亿元;大广高速公路遂川连接线工程,全长17.95公里;永新宜拿线仰山至石桥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全长*公里;安福X579章庄至严田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计划*年11月完工。

(3)切实抓好大中修工程

*年,计划大中修里程100公里,投资1.26亿元。

(4)切实抓好公路日常养护和管理

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普通干线公路路况水平。

(三)主要工作措施

1、进一步创新我市公路建设模式。借鉴其它地方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对公路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尝试采取合作、合资、BOT等多种方式,争取社会力量对公路建设的支持,努力破解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2、深化公路部门内部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全员责任意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公路行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

3、按时序进度抓好工程建设。我局将按照工作部署加强跟踪调度,确保按时间节点实施好各项工程,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特别是要打好105国道吉安中心城区改道暨永和连心大桥等重点项目的攻坚战,同时扎实推进其它工程项目的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