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古代经济学思想

古代经济学思想

时间:2023-06-08 11:00: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代经济学思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古代经济学思想

第1篇

经济活动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与之有密切关联的活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以较少耗费取得较大效益的问题。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各种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

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计管理。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奴隶制经济的管理,这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是适应的。

在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包括在“经世济民”内的“经济”一词,很早就从中国传到日本。西方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日本的神田孝平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中国的严复则译为“生计学”。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

现代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大量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经济数量关系的分析,这是由于现代经济发展日益错综复杂,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运用这些新的方法进行精确的描述和解释。经济学各门学科依据本身的特点,适当运用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新方法和新成果,对于增强经济科学的精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学发展简史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前,对当时的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形成了某种经济思想,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

在以历史和文明悠久著称的民族和国家中,以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保存的历史文献最为丰富。它们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在经济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了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实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中重农学派都有影响。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子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图、瓦罗等人的著作中。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

古罗马早期有十二铜表法,以后在帝国时期有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民事法律—市民法,和适用于帝国境内的各族人的万民法。在这些法律中,对于财产权、契约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买卖、借贷、债务等关系都有明确的解释。万民法所依据的普遍性原则和自然合理性,以后逐渐形成自然法则思想,成为资本主义初期的自然法、自然秩序思想的重要来源。

西欧中世纪虽然经历了千年之久,但封建制度是在十一世纪才真正建立起来。中世纪的学术思想为教会所垄断,形成所谓经院学派。

经院学派主要用哲学形式为宗教的神学作论证,但也包含某些经济思想,用来论证某些经济关系或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公平。后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教会不得不回答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贷款利息的正当性问题,一是交换价格的公正性问题。

贷款取息与教义抵触,教会曾一再明令禁止。但后来迫于大量流行的贷款取息的现实,经院学派不得不采取调和态度。

在中世纪神学家中较早论述公平价格的是大阿尔伯特,他认为公平价格是和成本相等的价格,市场价格不能长期低于成本。对这两个问题,在中世纪并未形成有说服力的观点,但为以后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研究的课题。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与西方古代的经济思想比较,除在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分工思想等方面有些共同之处外,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这方面主要有“道法自然”的思想、义利思想、富国思想、赋税思想、平价思想、奢俭思想等。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经济思想。道家从自然哲学出发,主张经济活动应顺从自然法则运行,主张清静无为和“小国寡民”,反对当时儒家所提倡的礼制和法家所主张的刑政。道家这种经济思想后来传到西欧,对17~18世纪在西欧盛行的自然法和自然秩序思想有一定影响。

义利思想是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利”主要指物质利益,“义”是指人们行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儒家贵义贱利,成为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僵化教条,妨碍了人们对求利、求富问题的探讨和论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使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富强,提出了各种见解或政策。孔子的学生有若就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这是儒家早期的富国思想。以后商鞅在秦国变法,提出了富国强兵和“重本抑末”政策。商鞅和以后的韩非,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战士之源,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同时,他们认为工商业是末业,易于牟利,如不加限制,就会使人人避农,危害农业生产,因而主张“禁末”。富国思想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这与中国长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这一特点有着密切关系。

对土地课征赋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产品的主要分配形式,是中国思想家经常论述的问题之一。自西周的“公田”制消亡后,对农业生产改为按所有田亩课征赋税。因此,中国古代的经书、史籍如《尚书》、《周礼》、《国语》等,常有关于田地分级和贡赋分等的论述。

平价思想,即关于稳定物价的思想。战国时代,李悝、范蠡鉴于谷价大起大落对农民和工商业者都不利,提出国家在丰年购进粮食,在歉年出售粮食的“平籴”、“平粜”政策,使粮价只在一定范围内涨落。这一平价思想也被用于国家储备粮食的常平仓制度,和救济贫民的义仓制度中。

古代王公贵族生活的奢侈或节俭,关系到财用的匮乏或富足,税敛的苛繁和薄简,因此,对待消费应提倡“俭”还是“奢”,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经常论述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黜奢崇俭是中国封建时期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

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也出现过一些相反的观点。如《管子》一书的《侈靡》篇,就论述过富有者衣食、宫室、墓葬等方面的侈靡性开支,可以使女工、太工、瓦工、农夫有工作可做。即有利于贫民得到就业和生活的门路,也可使商业活跃起来。这在当时确是一个颇不寻常的观点 ,它从经济活动各方面的相互联系来考察消费问题,提出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卓越见解。

除上述几种主要经济思想外,中国古代思想家还有其他的经济观点,如欲求思想、功利思想、理财思想、田制思想、富民思想、人口思想,以及地尽其利、民尽其力的思想等等。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大都是为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但也有些思想是为扩大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道路而提出来的。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在西欧各国逐渐形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

重商主义 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一时期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思想。

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16世纪末以后,在英、法两国出现了不少宣扬重商主义思想的著作。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通过出超才能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古典经济学 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资产阶级面临的任务是对封建势力作斗争,这种斗争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的先驱是英国的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配第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流通过程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和畜牧业才是财富的源泉。

第2篇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现代经济管理;启示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管理思想是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总的说来,现代经济学关注的重点是价格机制,对于自然因素和制度因素关注的比较少。而我国的传统经济思想可以很好的弥补现代经济学的不足之处,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将自然环境和制度看作影响经济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探讨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启示意义。

一、注重制度和政治因素是传统经管思想的重要优势

1.关注各种生产要素的产权问题

生产要素的产权问题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孟子曾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的观点强调的是产权对于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产权可以有效的提高产权所有者的积极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实行了土地私有产权和自由买卖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产权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当代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构建一种既保护公有制主体,又不损害私有制产权的社会制度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启示。

2.将经济管理行为转化为整个社会的有机整体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传统社会一直存着一种重农抑商的思想,这主要是因为农业和商业相比更加容易控制。各个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鼓励小农经济的发展。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现代经济管理人员应该站在足够的高度,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独特的国情,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并不一定都合适我国,为了促进我国的发展,现代经济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我国独特的国情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

3.发现不同时期的不同客观条件,抓住不同条件下的不同主要矛盾

我国封建社会经常发生战争,这些战争有些是为了维护国家自身的利益,有些则是为了扩张领土。以两宋时期为例,当时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强大,对中央政府构成了威胁,为了消除这种威胁,中央政府力求通过经济手段来建立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友好联系。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国家关系和政治也是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因素,经济管理人员在看待经济问题时应该融入国家关系和政治因素。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当中的理财观念和启示

1.“开源”和“节流”

这里的开源指的是国家可以通过发现新的税源来增加国家财富总量,这里的节流指的是国家要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支出。在我国的封建时代,国家的开源行为一般都是和老百姓抢夺利润的。具体来讲就是,两汉时期将盐和铁都归入了政府的管制和经营范围,两宋时期推行了茶引制度,明朝实行的矿监制度等等。

2.缺乏对税收征收成本的控制

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在控制税收成本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依靠税收官员自身的道德水平,对相关税收工作进行监控,改变税率等等,上述方法不够有效,这使得我国古代税收成本从来没有降低过。现代社会的税收工作中也存在类似于古代的问题,那就是在税收工作中关注产量,忽略了生产函数的重要作用,忽略了通过降低消耗来提高收益的手段。

3.始终包含着一种重等级不重事权的内在矛盾

在我国的封建时代,当权者实现国家治理的手段之一就是控制财政资源,可以这样说古代的经济管理方法是为政治服务的,是维持国家稳定的有效方法。早在汉代,当权者就建立的“均输”制度,宋代又建立了转运使制度,这都表明了国家财政是由中央控制的。在现代社会,如何协调事权和财权的关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国家的发展,我国应该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有效手段对税收成本进行控制,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协调事权和财权的关系,建立一个高效的国家财政体系。

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我国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使民以时”就是这种思想的重要体现。从我国古代的一些典籍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尚书》中就明确记载了人们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安排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总的说来,现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不太关注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关注重点是价格理论。

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的关键因素,但是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即时的,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显现。现代经济管理学者应该充分借鉴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关注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将自然环境加入经济系统之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之中关注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我国古代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非常重视政治制度和自然环境的作用,本文对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探讨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鲁梅.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2:34.

[2]张会.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36-37,44.

[3]张玉山.谈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实践的促进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3,17:27.

第3篇

既然站在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首先要抛弃经济学个体理性的假定和视角。因中国文化长期具备政教合一的大一统的思想特点,研究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就需要以国家整体为出发点。孔子于《论语・为政》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实际上,中国古代在政治理念上一直主张以德治国。因此,搞清楚了道德和经济的关系,也就理解了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 伦理道德的内涵

据《老子》所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

后义,失义而后礼”。德,《说文解字》释为“升也”,为正心、诚意、思无邪。《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要通过“德”,达到“道”的境界。当然,达到“道”的境界的人,是“德充于中而符应于外”,当然也符合“德”的要求。

二、实现道德目的的途径

在个人的身心修养上,既然“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儒家自然通过礼达到义,进于仁,至于德,归于道的境界。但是,站在国家整体的角度,中国社会政治治理的精神追求主要通过“孝”道来实现。

《孝经》开宗明义章,孔子认为孝是“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当然,先王“至德要道”的历史资料十分有限,目前最早且最完备的论述是《尚书》,而《尚书》自《尧典》开始,在历史上,尧帝以前的资料更加少见。按古代说法,三皇时代,民风淳朴,故三皇只讲大道,如《易经》之类;五帝讲常道,即伦理道德,五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即如此则《尚书》所述基本能反映中国古代的政治精神。当然,关于《尚书》的研究有许多争论,但其与本文的论述基本无关,本文仅吸取《尚书》的精神思想。

《尚书》文章中能称为“典”的只有《尧典》和《舜典》。而《尧典》所述,以“孝”道始,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进而,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达“天、地、人合一”。最后,帝尧以“孝”道考察舜,并授以帝位。《舜典》亦以孝为基础。而《孝经》所述自“孝”始,“夫孝,天之经也、地之意也、民之行也”,最后“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尚书》所述与《孝经》基本一致。所以,《孝经》与《尚书》互为表里,《孝经》述“行”,《尚书》述国家治理。

既然“孝”是实现德治的途径,笔者以为从经济的角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是利他主义的思想。五帝所述五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即广义的孝。以父母为代表,从对父、母、兄、弟、子的爱、敬、亲等方面建立利他主义的思想和行为。

二是平等主义的思想。既然我爱、敬、亲我之父、母、兄、弟、子,则推而广之,天下人人皆有父、母、兄、弟、子,其爱、敬、亲之心与我一样,则通过对亲人的利他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平等主义思想境界。

三是天下为公的民本主义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政的根本目的则是为天下苍生着想,而非为一人之私或少数群体之私欲着想。《皋陶谟》,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天命有德”,“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皋陶认为,为政在知人,安民,而有德者上天自会让其在位,而上天实际以民意为判断标准,民所叛者天讨之,有土之君,不可不敬惧。

以上思想基本贯穿《尚书》所有文章的始终。

三、传统文化精神对经济建设的启发:以道德为目的,以经济为手段

既然以“孝道”为本的利他主义、平等主义、民本主义等思想贯穿古代政治精神的始终,那么从国家整体的角度看,经济建设也必然服务于道德目的。实际上的确如此。《禹贡》从民本主义和平等主义出发,分天下为九州,并对九州土地做了土壤分类,按土壤质量制定税收,以实现税负公平。近人视《禹贡》为地理著作,偏离了《禹贡》的精神主旨。《大禹谟》,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水、火、金、木、土,为五行,包括了所有物质财富,因为作为食物的“”的重要性,所以“”单独列出。经济建设即是以水、火、金、木、土、六府来养民。但是,为政的目的,首先是“正德”,其次才是经济建设“利用”,正德、利用、厚生三者和谐才能称为善政。

第4篇

【导语】

宁夏石嘴山2019年4月自考时间:4月13日-14日。

2019年4月宁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课程时间表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层次  4月13日(星期六)上午  4月13日(星期六)下午  4月14日(星期日)上午  4月14日(星期日)下午 公共课      12656 *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31 心理学  00012 英语(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729 大学语文    00420 物理(工)    00020 高等数学(一)    02198 线性代数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英语顶替课    00318  公共政策    00031 心理学  0804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20203 会计 专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6中国税制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6 成本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      00041 基础会计学           20207 市场营销* 专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1 广告学(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41基础会计   30112 法律* 专  05679 宪法学  00245 刑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5677 法理学  00242 民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3 民事诉讼法  00244 经济法概论  00247 国际法  00261 行政法学     40101 学前教育* 专  12340 学前儿童发展  30002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09277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50114 汉语言文学 专  00535 现代汉语  00536 古代汉语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06 写作(一)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50207 英语* 专  00596 英语阅读(二)  00831 英语语法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50212 阿拉伯语 专  06755 阿拉伯语综合技能(二)  06756 阿拉伯语语法  06758 阿拉伯语阅读  06761 阿拉伯文化概况 100701 护理学 专  02997 护理学基础  03179 生物化学(三)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3001 外科护理学(一)  02901 病理学  02996 护理*学  0286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3002 妇产科护理学(一)  00488 健康教育学  03000 营养学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899 生理学    02903 药理学(一)    03003 儿科护理学(一) 90110 葡萄与葡萄酒* 专  02731 酿酒微生物  02735 葡萄酒工程学  02738 葡萄植物保护学  02736 葡萄酒工艺学 20115 经济学* 本  00139 西方经济学  00141 发展经济学     20204 会计 本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191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本  06089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6091 薪酬管理  05969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11760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      00937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30106 法律 本  00230 合同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  00249 国际私法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167 劳动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58 保险法  00233 税法 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  00318 公共政策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40102 学前教育 本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60102 历史教育 本 00774 史学理论与方法       40112 小学教育* 本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  00037 美学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本  02324 离散数学  02326 操作系统  04737 C++程序设计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7 Java语言序设计(一)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31 数据结构       82218 电子政务 本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90115 园林* 本  02662 植物生理学  07894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07427 园林生态学  07899 园林建筑设计 90202 林学* 本      04215 观赏树木学  04216 森林规划与设计 100702 护理学 本  03006 护理管理学  03200 预防医学(二)  03201 护理学导论  03004 社区护理学(一)  03203 外科护理学(二)  03009 精神障碍护理学    03007 急救护理学  03202 内科护理学(二)  03008 护理学研究     100805 药学 本  05522 有机化学  03023 药物化学  03034 药事管理学  02173 无机化学      03031 药物分析  03050 药理学(三) 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  02194 工程经济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20208 市场营销 本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00183 消费经济学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48 建筑结构实验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50201 英语* 本  00087 英语翻译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50408 音乐教育* 本  00730 中外音乐史  00732 简明配器法     90403 畜牧禽医* 本  02678 农业推广学  02794 动物遗传育种学  06698 牛生产学  05945 禽生产学  说明:带*号专业为宁夏高职高专在校生衔接自考本科、中职中专在校生衔接自考专科课程而开的,不接受社会生报考。 带的专业助学组织必须严格按照限定的报考条件招收新生。 ??

第5篇

【导语】

宁夏石嘴山2019年10月自考时间:10月19日-20日。

2019年10月宁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课程时间表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层次 10月19日(星期六)上午 10月19日(星期六)下午 10月20日(星期日)上午 10月20日(星期日)下午 公共课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0015 英语(二)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12656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420 物理(工)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英语顶替课  02126 应用文写作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20203 会计 专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65 国民以济统计概论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146 中国税制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56 成本会计           20207 市场营销* 专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81 广告学(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5 国民经济系统概论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30112 法律* 专  00247 国际法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5679 宪法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  05677 法理学  00242 民法学  00245 刑法学     40101 学前教育* 专  12344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2339 幼儿园教育基础  30003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30001 学前儿童保育学 50114 汉语言文学 专  00535 现代汉语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06 写作(一)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6 古代汉语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50207 英语* 专  00596 英语阅读(二)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50212 阿拉伯语 专  06754 阿拉伯语综合技能(一)  10453 阿拉伯语应用文写作  06759 经贸阿语及外贸函电  06761 阿拉伯文化概论 100701 护理学 专  02997 护理学基础  03179 生物化学(三)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3001 外科护理学(一)  02901 病理学  02996 护理*学  0286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3002 妇产科护理学(一)  00488 健康教育学  03000 营养学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899 生理学    02903 药理学(一)    03003 儿科护理学(一) 90110 葡萄与葡萄酒* 专  02735 葡萄酒工程学  02738葡萄植物保护学  02731 酿酒微生物  02736 葡萄酒工艺学 20115 经济学* 本 00143 经济思想史  00142 计量经济学     20204 会计 本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199 中外民俗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本  11759 工作分析与评价  05963 绩效管理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6090 人员素质理论与方法 30106 法律 本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626法律文书写作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学        00169 房地产法 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 00318 公共政策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320 领导科学     00322 中国行政史 40102 学前教育* 本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12350 儿童发展理论  00402 学前教育史  03657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00394 幼儿园课程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40112 小学教育* 本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037 美学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41 语言学概论 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本  02331 数据结构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33 软件工程   02326 操作系统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82218 电子政务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90115 园林 本  02662 植物生理学  07894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07427 园林生态学  07899 园林建筑设计 100702 护理学 本 03006 护理管理学 03200 预防医学(二)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004 社区护理学(一)   03008 护理学研究     100805 药学 本  03034 药事管理学  03023 药物化学  03031 药物分析  03050 药理学(三)  03049 数理统计      02087 分子生物学 90403 畜牧兽医* 本  02794 动物遗传育种学  05945 禽生产学  06698 牛生产学   02678 农业推广学       20208 市场营销* 本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183 消费经济学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  02194 工程经济  02240 机槭工程控制基础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04 工程地质及士力学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50201 英语* 本    00837 旅游英语选读    00603 英语写作           50408 音乐教育* 本  00733 音乐分析与创作  00735 音乐教育学     90202 林学* 本    05042 自然资源学     说明:带*号专业为宁夏高职高专在校生衔接自考本科、中职中专在校生衔接自考专科课程,不接受社会生报考。     带的专业助学组织必须严格按照限定的报考条件招收新生。

第6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逻辑;启示

从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到大卫·皮尔斯和图奈的“循环经济”,表明人类在思考自身的物质文明创造到底应该怎样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生态平衡与社会进步这三者似乎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关于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国内外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本文从古代相对朴素的循环思想开始,梳理循环经济的自然逻辑,借鉴前人的智慧,与现代经济理论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尝试探寻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一、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朴素循环经济思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其中,生产力进步是奴隶制往封建制过渡的源动力。中国的农耕文化也随之发展壮大。与农耕联系最紧密的就是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先贤们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周易》的主要思想就是阴阳相合、天人协调。《黄帝内经》则通过外在经验总结发现人体与我们所处的天地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体自成一方世界,人若想健康长寿,必须使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相合,遵循自然规律。《庄子·齐物论》中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庸》语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部儒家经典也向我们阐释了对待天地自然应有“中和”之境界,非如此,天地不能各行其位,万物不能各得其所。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宋儒也提出了“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既如此,人岂能舍万物而只逐自身利益?明代王阳明提出了“夫圣人之心,以天下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而关于立法,早在周朝时就有“野禁”和“四时之禁”。可见古人对可持续发展见解颇深,使我们这些自诩进步却“竭泽而渔”的现代人汗颜。

二、现代意义循环经济思想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掀起的环境保护运动,意味着现代意义循环经济的思想落地生根。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发行,让人类首次意识到经济增长对于环境的危害。肯尼斯·鲍尔丁(1966)提出宇宙飞船理论,人类无休止地单向线性经济增长方式将很快耗尽自然资源,必须及时改变发展方式,延长地球生态系统的运转寿命。1968年,来自欧洲各国的几十名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计划专家,在罗马召开会议,共同探讨全球性问题,组成了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并于1972年发表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联合国在1972年6月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和图奈在《自然资源与环境》一书中首次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这个名词。各国学者纷纷开始致力于研究循环经济理论,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关于循环经济,学界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是对于循环经济的特性,已经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吴季松(2006)认为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线性增加的粗放链式经济,转变为依附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来发展的集约闭环经济。冯之浚(2006)指出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需要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其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3]。廖红(2002)认为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本质上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4]。

三、循环经济的逻辑基础

回顾经济学研究历程可以发现,经济理论在精神层面上存在退化的情形,即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忽视了多元化思考,使本应该思考人与自然的“二元关系”的学科退回到“一元”研究的路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运行中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他强调了市场的自行调节机制,反对政府干预。斯密的观点影响深远,在他之后,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竞争理论,马克思发现自由经济存在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并提出计划经济理论,凯恩斯则提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节方法。这些经济理论我们并不陌生,正是这些理论,将经济学带回到了“一元”发展的轨道上。在发展经济时只考虑经济问题,以追求最大化利润为目标。正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曾认定的“万物都是数”存在片面性一样,所有经济问题都可以依靠经济理论解决这样的论断显然是缺乏逻辑合理性的。

四、工业革命后人类发展的误区

工业革命对于人类进步的作用无法抹灭,但是任何事物发展都会存在两面性,它也将人类延续了数百上千年的生活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从这方面来说,工业革命的正面作用就打了些折扣了。学界在探讨世界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单纯注重经济学层面上的解释。笔者希望解读生产力发展生产方式转变给人类带来的物质进步如何使我们失去一些最宝贵的事物。

文化传承的变化是问题之一。以中国为例,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而作为生活在这个大变革时代的我们,亲眼见证了太多的变化。走街串巷的货郎担,以及形形的篾匠、锅匠、伞匠等等,在此无法一一列举,这些以前随处可见的匠人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日本作家盐野米松(1999)采访了日本各地尚还存留的一些手工匠人,他们都是极普通的人,既不是有着“国宝”称号的艺术家,也不是拥有特殊技艺的大师级人物,但是这些人却还保留着曾经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工艺。

物种的灭绝也是人类进步的代价。英国生态学家杰米里·托马斯的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本土蝴蝶种类更是减少了71%。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蒋志刚还评估了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生存状况,结果表明列入灭绝级的物种有5个,功能性灭绝级的物种有30个,濒危级的物种有343个,受胁级的物种有459个[5]。这些数字都显示着人类对于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的残酷倾轧,而将人类推上这条路的直接原因就是无止境的物质经济创造。贪婪是人类摆脱不了的原罪之一,当爆炸式的增长开始的时候,人类鲜有时间去思考关于如何自制的问题,而这就必然使人类在自我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世界经济在20世纪经历了频繁危机,虽然这些危机也一次次被人类化解,但都并非治本之道。

五、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生产方式变革,进而导致生活方式变革,此中人类的得与失,可以用微观经济学中边际效用加以解释。生产力发展可以带来效用,而这种效用需要以环境破坏、资源消耗、以及更多文化传承的断绝为代价。在初始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让人类更加满足,而不去计较其他的得失,然而总会存在这样一个点,生产力的增加正好与我们失去的东西相抵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已经无法抵消我们所失去的东西了。而这个点已经早就过去,只是人类后知后觉。

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也给人类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美国在二战以后国民经济呈较快上升趋势,物质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新的经济模式形成了庞大的中产阶级,新的安逸和富裕把青年人的注意力引向现代世界的乐趣之上……金钱越来越成为生活的中心,功利主义消化了理想追求[7]。无独有偶,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由于自动化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的普及、农村共同体的崩溃和都市化的发展……许多在富裕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日本青少年,在追求享乐的同时,在所谓的幸福生活的后面,是失去了自然、同伴和成人的孤独,是失去了目标意识的空虚和无聊,是感情的干涸和心灵的贫困[1]。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也进入了一个井喷式发展的时期,遍地开花的“标准化快餐式”服务,在侵蚀人们的本心,每个人的个性逐渐被磨灭,剩下的只是如同工厂生产线上流出的标准化产品。

循环经济的推进,需要以一个有机整体的姿态进行发展。天地运行有其规则,人类应该顺应这些规则,在这些规则之下,在不破坏正常的万物循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保证人类不会被自然所淘汰。讽刺的是,人类所面临的淘汰并不是因为人类无法适应自然而遭受的落后淘汰,恰恰相反,是因为人类过于进步,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而引起的逆淘汰。所以,在尚可挽回的时候,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使人类前进的脚步与自然规则相协调。

参考文献:

[1]曹能秀.日本青少年道德危机的现状及原因探析[J].教育科学,2006(04).

[2]曹秋菊.循环经济思想渊源、演进及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03).

[3]冯之浚.循环经济的范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08).

[4]廖红.循环经济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的新思考[J].中国发展,2002(02).

[5]蒋志刚,罗振华.物种受威胁状况评估:研究进展与中国的案例[J].生物多样性,2012(05).

[6]吴季松.循环经济的由来与内涵[J].科学术语研究,2006(01).

[7]虞建华.重演的一幕:悬崖上的人生抉择——谈塞林格小说《麦田的守望者》与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危机[J].上海师范大学学,1988(01).

第7篇

关键词:经济学;统计思想;探讨

统计学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从统计出来的数据内发现事物的规律。统计方法中蕴含着丰富的统计思想,只有对思想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运用统计方法。统计学的命脉是它与学科之间有着必要联系,如果这种联系不复存在,那么统计学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统计学的应用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万能工具”,它对人类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发展探究中,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参与。同样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也少不了统计学这个“万能工具”。统计学的具体实施,第一步应用解决的就是研究的目标和对象。经济学作为当今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愈来愈高。想要在经济学中有效的利用y计方法,那就要充分的理解认识统计思想。

一、经济学的性质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人和社会如何将稀缺资源运用到各类商品中,并使这些商品供人们消费之用,正是这些资源的稀少和人的欲望,经济学应运而生。经济学的出现,使人们用最少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经济现象包含了许多的变量因子,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对经济学的探索难上加难,所以要利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来完成对经济学的探索。

二、统计思想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与统计学都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学的利用可以发现定性和定量之间的经济模型;对于统计学的利用可以在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减少经验性分析的不准确性。经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使我们没有一个精准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所以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居高不下。在经济学中,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能建造出一个数学模型,从而对经济关系进行分析。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们,都是通过利用统计思想来完成他们对经济学做出的杰出贡献的。可见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如果用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那么就必须涉及统计学的应用,因为统计学主要的功能就是收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所以在经济学实际理论中,用到统计方法是毋庸置疑的,统计思想可以将经济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准备数据阶段,这其中包括收集与整理;第二阶段是分析数据阶段,利用统计方法的多样性,来进行数据分析。

三、经济学中的统计思想

(一)数据收集的统计思想

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共同组成了经济数据。其中宏观数据大多数是又政府部门进行收集和,而宏观数据只有利用现有的数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宏观数据主要是二手数据。微观数据中大多数数据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统计,所以只要涉及到微观数据的经济研究就要对数据重新进行整理,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经济学原始数据的收集往往是采用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就是从众多的数据中,随机挑取几个数据,通过少量的数据反映总体数据的特征。可见抽样调查法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统计思想。

(二)数据预处理的统计思想

无论是一手数据还是二手数据,都可能数据不能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所以就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工作,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数据缺少的情况,而影响正常的分析工作。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其中包含着很多统计思想,其中信息分析是监测数据的可信度,效度检验是通过数据来反映研究主题是否有实际意义。插补方法是对数据进行补充,从而完成全局性思想。数据转换是在不对数据进行改动的情况下,用另一种方式来进行数据变换,展现出灵活性的思维模式。宏观数据平衡是使指标之间达到平衡,来从中找到数据的准确性,将平衡协调的思想发挥到极致。

四、经济学实证分析的统计思想

(一)经济现象描述出的统计思想

描述性方法是将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加工融合,来分析出这些数据特征。统计指标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可以将大数据转换成容易理解的模式,用简单的数字来展现数据的重要特征,帮助总体想法的形成。统计表能替代较长的文字描述,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统计图更能生动的表达数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述统计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经验思维,通过分析个体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来对事实进行整理、归纳,并归纳出一定的发展趋势。显而易见,描述统计方法属于推理性逻辑,不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计量经济分析出的统计思想

经济学研究如果只是对数据研究,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数据的总体进行推断是有必要性的,从中体现推断性统计思想的重要性。推断统计是以样本观测数据作为基础来对总体特征做出的估计,其中包含了区间参数和总体参数两部分内容,从中可以展现出估计与检验的统计思想。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中的数据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其中的准确率较低,其结果大概就是区间内的概率。样本推断总体是在认识方法中将同类事物进行推断。只有样本和总体的性质相同,得出的数据才能代表总体。但是其中的样本可能带有偶然性,在估计理论中在样本的数据是非常严谨的。经济学的统计思想还包括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学的认识,理论模型是必然经济规律的呈现,在理论模型转化为计量模型时,必须将随机性的因素考虑进去。经济预测中对必然性的要求很高,但是预测中都含有一些不确定性,因为并不是每个预测数据都是准确的。只有对偶然性充分正确的认识,才能为必然性打下夯实的基础。在计量模型估计参数的方法思想中,都是平均的在统计资料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消除偶然性,获取必然性。在统计预测中会发现,大部分的规律都存在概率特征,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只能给予适当的区间限定,从而体现出或然性统计思想。

五、分析经济学中的统计思想

(一)经济学和统计学的不同

经济学和统计学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逻辑形式的不同,经济学偏重于演绎逻辑,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收集数据,从分析结果中找出事前提出的假设,最终得出结论。经济学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首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在构建假设的数理模型,从假设的模型中得出数据,最后形成一个二手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而统计学大多数是利用归纳逻辑,以数据作为研究中心,通过描述碜龀鲎畛踅崧郏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推断出总体特征。统计学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针对于经济学中的问题,先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得出相应结论,最后根据统计方法制定最后的结果。

(二)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统计规律是人们在一些杂乱无章的状态下,去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统计方法是在具有一定数据的基础上去研究问题,找出一些可能存在的规律。统计方法是研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单纯的从数量关系上去寻找规律难免会产生误导的问题。而统计学是教会人们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结论的解释。在一个好的经济学实证分析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实证搞的过于复杂,把时间精力浪费在研究实证的正确性上,要从一开始就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六、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统计思想的参与,所以要正确的认知统计思想,在经济学的实际运用中,使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经济学和统计学在逻辑推理方面存在着怎样的不同,不要一概而论。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的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要注意正确的运用统计方法,避免一些统计方法的误用造成的恶果。

参考文献:

[1]龚友运.概率与统计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6,02(10):131-132.

[2]李原,何锦义.经济统计学的现状和出路[J].统计研究,2016,05(11):19-22.

[3]王璐.经济学理论的另一种声音――著名经济学家柳欣教授学术思想回顾[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12(03):196-223.

[4]屠建勇.浅谈中国古代统计思想文化发展[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06 (04):63.

第8篇

【关键词】 经济管理 古代循环经济

我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上有以“富国”为主的轻重论思想,下有以“富民”为主的“治生之学”思想。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君王都将发展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这也是“重农抑商”思想得以盛行的主要原因。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落后,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古代经济思想家热议的话题。众多思想家比如孔子、孟子、荀子等都主张“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希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这也是中国出现最早的循环经济管理思想的雏形,对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古代的循环经济管理思想

1、遵循自然规律,按照时节生产

古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遵循自然规律,按照时节生产是获得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顺利进行农业生产的首要前提,并且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楚国的孙叔敖引导老百姓利用自然条件,按季节发展生产。“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管仲提出:“山泽各致其时。”孟轲提出:“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荀况也提到“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财也。”管仲认为农事生产活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皆均有焉而未偿变也,谓之则。”按照这一原则从事农业生产,既不会因过度开垦而破坏自然资源,又可以得到循环利用获得长足发展,正是“辩于地利而民可富”。在此基础上,北魏贾思勰对先秦思想家提出的资源生态学经济思想进行了科学总结,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以上思想均体现了朴素的顺应自然的生态保护观,对自然资源开采取之有度,才能获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有多少是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获得的发展呢?自然资源匮乏,脆弱、恶劣的生态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等问题,大自然已经向人类敲响了最后的警钟。古人尚且知道竭泽而渔是不利于长期发展的,过度改造自然的现代人们就更应该停下来,好好深思反省下这个问题。

2、取之有度,节用生财

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增长十分缓慢,不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节用成为普遍主张。孔子主张“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认为“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墨子认为生财与节用是统一的,他认为禹遇到七年大水,汤遇到五年大旱,“然而民不冻饿”,是因为“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管仲也多次提出生财和节用的主张:“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荀子把生财和节用的关系处理得较好,在消费观上比前人更胜一筹。他认为“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也,固有余足以衣人矣。夫有余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在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方面,荀况主张“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他认为增加生产是富国富民的根本办法和主要手段,节约消费是富国富民的重要手段。荀况还主张:“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必时藏余。”剩余的物品既可用作储备,“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也可用于积累,发展再生产,形成“节用裕民―民富―田肥―出实百倍”的良性循环。荀子已经把节用的作用上升到富民富国的高度了,虽略有夸张,但是不能否认节用在建国守业中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上因挥霍无度致使毁国灭家的君王不胜枚举,而因勤俭节约而流芳百世的帝王也不在少数。节用并不是限制消费,而是提倡适度消费,正如荀子提到的“墨子之节用也,则使天下贫”。他主张社会成员按各自的等级地位节用,同时用必要的消费激励人们更加努力生产,使“财货浑浑如泉源”。在思想家们看来,节用既是财富积累,生产扩大化的经济手段,也是生产资料得到长久、循环利用,经济得到持续发展的目的,这对于我们发展集约型经济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3、控制人口数量,节制人口

古代经济思想家已经初步认识到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主张把人口控制在适度范围内。老子以“小国寡民”为理想社会。韩非子认为“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有五子不多,子又有五子,大父(祖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此思想把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联系起来,具有前瞻性。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提出每对夫妇最好只生两个孩子的主张。“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以养之?”清朝学者洪亮吉认为,人口的膨胀可能导致社会危机,提出了两个缓和的办法,一是“天地调剂之法”,即“水旱、疾役”等自然灾害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二是“君相调剂之法”,移民到边疆,抑制兼并,减少赋税等。这与马尔萨斯的“消极抑制”和“积极抑制”有异曲同工之妙。晚清学者汪士铎编写了中国第一部主张“节制生育”的专著――《丙辰备遗录》。他认为中国的人口已经绝对过剩,必然导致社会绝对的贫困和动乱,也会导致人口素质的下降、外敌的入侵,主张通过晚婚来降低人口出生率。古人已经意识到人口过多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足而引起的矛盾既会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也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家们认为要实现经济的循环往复发展,对资源和生产资料节用是一方面,降低资源的消耗速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资源的消耗者――人口数量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出现“僧多粥少”引起社会动乱的情况。在现在看来,这些思想都是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但是现代的人们似乎并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产生的矛盾已经无可避免,也成为经济学家难以破解的课题。

4、积极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利资源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所以古人尤为重视水利资源管理,不仅注重水利开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还很注重水利的管理。一是用水的管理。西汉制定了《水令》,防止对水源的争夺和破坏;唐制定了全国性的水利法规《水部式》,统一水利设施的标准和用水的规则,妥善处理上下游之间、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之间的关系。二是水土平衡管理。为了防止过度的漕运、造田等破坏水利建设,在水利资源管理方面,古人主张保持水土1:9的比例,对水面可以综合利用,如养鱼虾等。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人们对水利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将灌溉、防灾、漕运、养殖结合起来,并且还对水利投资做出了效益评估。水利工程数量与农业用地的关系,不是水利工程越多越好,选址和匹配也很重要,在不过度损害环境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最终目的。秦朝的李冰因势利导,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项集防洪、灌溉、交通综合受益的工程。由于保护得当,在使用了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在为人民服务,而且成为观光景点。这种因地制宜、开发与保护并举、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对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清朝的一位能人巧匠丁谓在修复宫殿时通过合理的方式使垃圾得到了很好的处理,通过挖沟(取土)引水入沟(水道运输)填沟(处理垃圾)这样的施工方案,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在当时确实是一项科学的施工方案。因为这一决策使取土、运料、处理垃圾结合起来,“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贯以亿万计”。在两千年后的今天这种垃圾填埋的方式依然还存在着,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聪明智慧,或许许多在现代使用着的方法和技巧在古代已经有先例了。

二、古代循环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的启示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缓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实现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出现的产物。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的时代,这样算来,中国的循环经济思想是启蒙较早的了。中国古代的循环经济管理思想不仅体现出了一种简单、朴素的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态保护观,也是对古代劳动人民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由于生产水平和技术的限制,最终并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经济模式,但它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都是现代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既为发展中国模式的循环经济提供了思想源泉,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除此之外,节制人口、提高人口质量等管理人口思想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有着深远的意义,而强本节用所要求的适度消费和稳健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对策,对水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在古代水利技术比较落后的时期,如果不注重水利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就会引发不良的后果。譬如,唐宋以后,江浙一带不少官僚豪强围湖造田,使水面减少,“有水则无地可潴,旱则无水可戽。”明清之际的洞庭湖水域也是如此,政府不得不屡次禁令。在生态更加脆弱的今天,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无论是开发水利,还是修建水库、大坝,都要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还要不断完善水利管理办法,做好一切预防措施,更要注重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传统的水利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应该有所创新发展,如何让水利造福一方民众,如何让产生的环境破坏达到最小,如何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等问题都是现代水利管理所需要思考的内容。

在生产技术落后的古代社会,资源开采是有限的,人们只能依靠节约资源来获得长足发展,这不失为一个适当的管理办法。而在技术先进的现代社会,世界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人类开采过的足迹。但是由于人口的激增和资源的过度开采,很多不可再生资源已经枯竭了,所以节约资源的管理办法已经在现代社会不够用了,更多的是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让垃圾也变成一种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这才是现代循环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节约资源的思想在现代依然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提高市民的节约环保意识有着重要的宣传号召作用。从人们的实际行动做起,让节约资源由意识化为行动,由小部分人的行为转变为所有人的共同行为和日常习惯,这也是循环经济管理的目标之一。

三、结语

当然,古代的循环经济管理思想并不都是尽善尽美的,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比如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是很难实现的。而洪亮吉提出的控制人口数量的对策比较偏激,无法实行。虽有一些超前的经济思想,但是并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我们在学习这些经济思想,特别是用于指导现代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应以辩证的态度进行取舍,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这不仅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壮举,也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2] 左丘明著:国语・齐语[M].齐鲁书社,2005.

[3] 朱熹集注:孟子・梁惠王上[M].出版社不详.

[4] 荀子:荀子・王制[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5] 管仲・七法[M].中华书局,1982.

[6]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第三[M].团结出版社,1996.

[7] 孔子:论语・学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8] 墨子:墨子・辞过[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第9篇

【关键词】模式分析 省域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类型

一、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分析

1、模式概念。模式(Pattern)一词指涉的范围十分广泛,它是指由多个相关因素或多个子系统构成的一种具有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复合系统及其运行方式,是被加工后的一种范式,一种可模仿、推广或借鉴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运行方式。它不同于在约束和假定条件下通过数理方法形成的数理模型。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对其运行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模式分析方法是一种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是通过把事物及其运动方式进行理论概括而进行思维的一种方法,它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概括的说,模型是忽略掉了它所描述或解释的原型(特定事物或现象)中的次要特征,而突出原型的本质特征,以使人们把握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特定事物或现象,并运用概括出的模式范畴来解决实际问题。

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来看,模式理论的基本思想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文化的固有思想。模式的中文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的思维方式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角落,包括哲学、法律、医学、兵法、体育、文学,直到我们行为处事的方式。例如孙子兵法中,充斥着各种模式。孙子说,至于死地而后生,就是一种战争模式;三十六计,条条都是战争模式,而走为上计,则是讲:在诸种模式中“走”这种模式是最好的策略选择;甚至空城计,都可以讲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的战争模式。

模式分析方法现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中。在政治学中,人们把西方民主政体的政治体制模式概括为:总统制模式和内阁制模式等。前者如美国,总统有很大的权力;后者如英德,内阁总理或首相有很大的权力,总统或国王更多的是荣誉职位,无实权。在公共管理科学中,人们把政府的公共管理类型在历史上的变迁,高度概括为三种模式转换,也就是从古代传统的统治型模式到近现代的管理型模式再到现代和未来的服务型模式。在经济学中,较早使用模式分析的是二战后的发展经济学家,例如195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初级产品出口模式、工业制造消费品出口模式和国内市场扩张模式。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尤其有名的是世界银行提出的东亚模式。目前模式分析方法已广泛运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如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商业赢利模式等。

模式分析方法之所以被人们广泛运用,概括起来讲是因为它有以下三大优势:一是通过对各种事物运动规律的提炼而将它们概括为不同的模式,有助于人们在相同或相似的条件和环境下参照相应模式来解决或处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就是三十六种模式。二是通过提炼事物的基本特征而将它们简单地概括为不同的模式,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把握复杂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例如公共管理理论将政府管理形态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高度抽象地概括为:统治型模式、管理型模式和服务型模式。三是面对事物新的发展和变化,而在已有理论不足以解释和解决其发展变化时,通过对其进行模式概括,有助于突破已有理论的束缚,使人们能从思想上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例如发展经济家把东亚数国经济发展奇迹概括东亚模式,以及近年来把中国经济发展道路概括为中国模式,就是因为占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这些国家的发展之迷。

2、省域经济发展模式概念。省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我国特定省级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它反映的是省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本质性、规律性的活动特征。由于经济发展是多元因素复杂作用的、动态的有机体,且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发展又是很多周期叠加的结果,所以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是一个省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省域经济发展模式又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环境和自身经济发展进程,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升华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领域既表现出相对稳定性的一面,也表现出渐进性和渐变性的一面。省域经济以特定的省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省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陈仲伯,2006)从经济运动过程来看,它是由再生产各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的;从经济结构来看,它涵盖了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比例关系;从发展来看,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动性和不平衡性;从地位上看,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我国国民经济战略实施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基础作用,因为全国经济发展状况,从区域空间角度看,即是全国各省域经济发展的综合。

省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不仅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有的反映在一个省域经济总体发展方向、路径的宏观层面上,有的反映在特定产业、特定领域、发展方式方法的中观层面上,还有的反映在一个行业、一个增长极点(产品、产地)发展的政策路线、技术路线、市场路线途径选择的微观层面上。因此,研究探索省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化对省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深入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省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类型

目前,对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类型的研究还未见系统研究报道,根据经济活动中的要素作用、组织方式、市场依赖等关键性节点,我们对省域经济发展模式做以下分类。

1、从资本所有权的角度看,有公有资本推动模式、民有资本推动模式和外来资本推动模式等。古典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就是: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虽然早期的发展经济学据此而“唯资本论”是不正确的,但是没有一定资本的积累,经济发展也不可能的。这一道理在省域经济发展中同样成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来源通常具有多元化特征;而资本来源与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就一个省而言,实际上是一种混合经济,单靠某一种资本是很难实现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实际的情形是只有公有、民营、外来资本共同作用,效力才有可能达到最佳。所不同的只是三种资本的各自作用力有所不同而已。因此,从推动省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资本性质,可以将省域经济发展模式分为公有资本推动型模式、民有资本推动型模式和外来资本推动型模式。

2、从聚集经济角度看,有中心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网状交织模式、圈层开发模式等。中心开发模式即“中心――理论”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典型运用。这一模式的实质是区域经济核心区通过发挥其支配效应、信息效应、心理效应、现代化效应、联动效应、生产效应等来巩固和强化自身的支配地位,并通过核心区创新带动扩散区的创新,以核心区的增长促进整个空间系统的发展。

点轴开发模式即根据区域经济由点及轴发展的空间运行规律,合理选择增长极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具有发展优势的轴线地带,并使产业向增长极和轴线地带集中布局,从而以点由轴及面,逐步形成产业密集带,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网状交织模式是点轴经济发展模式的延伸。它是通过加强不同增长极或增长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延长和拓宽发展轴,通过加强不同发展轴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发展轴由直线延伸状态转变为网状交织发展结构,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立体型发展轴网络,从而把全区域各个增长极或增长点纳入一个统一的发展系统中。

圈层开发模式的特征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并根据城市扩张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将城市由内到外分为内圈层、中圈层和外圈层,以圈层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如长株潭城市圈、武汉城市圈等。这种模式通过极化效应造成经济吸引,并通过扩散效应造成经济辐射,形成统一的生产和流通渠道,带动周边次级城市发展及农村城镇化建设。

3、从对区域内外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依赖程度的角度看,有外源主导型发展模式和内源主导型发展模式。不同地区根据其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环境,对本地区内外的生产要素及市场依赖程度有所差异。采取外源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地区往往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等不可移动要素的天赋优势,对外资具有很强的聚集力,外资进入后往往有利可图,这些地区往往利用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业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来推动本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如广东在这方面非常典型。而内源主导型发展模式主要依靠本地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自身不断增强的经济聚集力完成累积循环,实现后天的分工和专业化及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优势,推动本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其经济具有很强的根植性,如温州就是典型的依靠内源型经济发展起来的地区。

4、从地缘经济的角度看,有珠三角模式、长三角模式等。所谓地缘经济,就是依靠地理区位的优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蒋年云,2007)地理位置相近的多个行政经济区域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联动发展已成为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增强综合竞争力,不同的省际之间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共同打造超行政区划的共同经济区,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如长三角就包括了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的有关地区,目前珠三角也由初期的“小珠三角”扩大到现在的“泛珠三角”区域。这些经济共同区是相关省市通过共同发挥地缘经济优势,从而实现各自发展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泛省际行政区划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组建和产业集群打造诸方面极力追求联动协作共同发展,对省域经济及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孝德:模式经济学新探――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选择与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第10篇

[论文摘要]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加快,必然要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本文从这一实践出发,结合传统文化、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和制度因素,提出符合市场经济本性要求的企业内部和外部合理有效的制度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企业家择优机制的形成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的关键。

一、引言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提出了建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科学的迫切性。但是,学界仍然在延用20世纪80年代初以管理二重性为理论基础,提出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管理科学建构指导思想。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并未深入探讨以我为“主”的内容究竟有哪些,如何判断和选择众学之“长”,怎样才能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可操作性管理模式。笔者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建构需要从制度基础和传统管理文化因素的相互关系角度出发,建构各种管理文化因素有筛选取舍功能的制度结构。

二、西方管理理论在转轨时期应用研究

进入市场经济进程以后,但是,我国在现实管理活动中深受自身独特的文化积淀的影响。而这种文化积淀,是缺乏社会化大生产和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管理思想的延续,浸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实质。从现实来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由单一计划型结构向市场契约型多元结构的转变。经济多元化的出现导致单一利益关系的分化,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利益多元化。市场经济进程表明,利益分化除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体制内经济利益分化以外,中国社会还存在体制外的利益分化,即一些人、群体或集团,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和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凭借手中政治地位、经济势力及支配资源的特殊权力,利用非市场化方式,通过不公平手段获取额外财富,形成具有投机性、排他性的既得利益集团。究其实质,则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双向寻租行为。尽管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同样存在,但是我国转轨状态使这种行为差不多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非规范经营行为与寻租行为越重,则政府收益越少,而部分政府官员个人的收益与寻租成功的企业的收益却越多。于是企业与政府之间就会出现相互报酬递减的关系。这是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陷入长期落后的陷阱的重要原因。分析表明,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经验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管理科学,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大都缺少现实的基础。

三、传统管理思想在转型时期应用分析

反观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其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可谓格格不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本主义,把个体价值归结于社会价值,倡导重义轻利。但是,以功利主义为原则的市场经济却认为唯利是图是永恒不变的人类本性,强调”经济人”假设的普遍适用。再者,以孔孟之道为主的古代管理思想,主张三纲五常伦理模式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宣扬专制式人治主义。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型经济,崇尚以法治国,重视共同的契约式约定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而在具体管理模式上,中国古代管理方略经历了春秋战国的雏形期和秦汉以后定型期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包括:德治教化的儒家思想;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严法律民、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以及兼爱非攻、兼爱交利的墨家思想。后者则逐步形成以”儒学为主”、”道法相辅”为学派结构的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其后虽多有变化,但终未越出以儒家的”德治教化,修身治国”作躯干,添加”援道入儒,无为而治”、”阳儒阴法,德主刑辅”为两翼的内圣外王管理模式。很明显,管理知识一直未能与治国思想分离而成为专门的科学知识,强调的是以平均和共存为特点的有序、统一、稳定的内部和谐状态。因此,难以胜任市场经济时期中国管理的重任。在提倡竞争、创新和科学精神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以求和谐、中庸为代表的古代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四、操作模式的建议

本文赞同在探求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过程中,广泛吸取多种管理创新资源,从中国现代独特的价值、文化视角去发掘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和中国古代以“治国之道”表现出来的管理文化。但是,必须强调这种文化的汲取必须由新的企业产权制度的安排来起主要作用。由于该制度的功能机制却在于企业家作用。现代产权制度的构建需要众多的真正的企业家在实实在在的经营实践中去探索、去博采众家、融贯中西推陈出新。为此,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不仅要求符合市场经济本性要求的企业内部和外部合理有效的制度建设,而且与完善企业经营者择优机制是不可分的。在这种择优机制的作用下,优秀企业家的涌现不是靠亲情关系的提拔,不是靠行政式的领导赏识,而是靠制度性的竞争,以优胜劣汰的规则产生。因此,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上企业家择优机制的形成是西方管理科学得以真正移植,并能同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相融合而达到建构中国自己的管理科学的充要条件。

另外,在具体操作模式中,既要极力营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又必须强调允中谐协、知权通变。以平等、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的一切管理知识,从西方管理科学和中国古代管理文化中分析、剥离出各种不同的观点、思想,审时度势,在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判断标准基础上,将他们应用到实际管理中去,最终建立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

参考文献:

第11篇

【英文摘要】AnewerandhigherdemandforthestudyofChina''''s.economichistoryisaddressedbothbyChina,whotakestheeconomicconstructionashercentraltask,andthecontemporaryworld,whosesocialeconomyhasundergonegreattransformationsafterthenewtechnologicalrevolution.ThestudyofChina''''seconomichistoryfacessomegreattransformationssuchaswideningitsfield,deepeningitscontents,renewingitsmothedandsoon.ScholarsonChina''''seconomichistoryandeconomicsshouldtrytocreateanewaspectinthestudy,enrichanddevelopMarxismbyimprovingtheirowncognitioninordertoproviderighttheoreticalprincipleandbeneficialhistoricalexperiencetochina''''smodernconstruction.

【关键词】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内容/方法/提高认识Chinaeconomichistory/studyfield/contents/mothed/toimprovecognition

【正文】

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应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中最根本、最深刻、最关键,也是最迫切需要的一环,然而却是最薄弱的一环。这很有必要提醒包括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在内的学术界和有关方面的注意,并给予重视。

改革开放伊始,经济史学界立即抓住新时机,不仅很快恢复了原有的研究机构,还组织成立了中美合作企业史资料中心等新的研究机构开展工作,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组织成立全国的经济史研究会和省区经济史研究会,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招收经济史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和中央高级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分别编写出版了十几部质量较高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经济通史等教材,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河北大学等高校联手合作编写九卷本的从先秦到清代的断代经济史专著,傅筑夫等老一辈中国经济史专家都有多部研究专著问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史专著也有十余种出版,东北、山西等省区编写出版本省区的经济史专著,北京、上海合作编辑出版多卷本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宁可主编了从远古到1998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史》,还有其他专题性的经济史专著数以百计、论文数以万计;尤其是国家组织联合攻关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更是意义重大。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展中外学术交流(派访问学者出国研究考察、召开有外国学者参加的研讨会、翻译出版国外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论著等)。在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中,经济史获奖比例很高,5部二等奖中占了2部,12部三等奖中也有3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活跃和成绩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经济史研究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向中国经济史研究提出的要求是远不适应的。尤其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史研究日趋不振,近乎于有气无力。很多高等院校的中国经济史课程被热门的经济学新学科所挤掉,连经济学研究生也不开设中国经济史课程,中国经济史专业出身的教师被迫改教其他课程;经济史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也不愿从事经济史的研究和教学(因经济史研究繁难,出成果不易,时间长,评职称极受影响),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和教学出现危机。

形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本身。当今社会经济伴随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而演变,内容愈来愈丰富,结构愈来愈复杂,给包括中国经济史在内的经济科学提出了愈来愈多的新课题。这本来是中国经济史研究新的历史机遇,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没有抓住这个大好的新机遇,却远远落后于这样的新形势。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

1.研究领域不宽。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目前仍局限在传统的课题方面,无非还是历史上的所有制(包括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工业、手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等),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企业史,历史上重大经济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经济活动,历史上各种产品的产量与产值、人口、租税,历史上的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生产力和技术史等等。对这些传统的中国经济史课题进行研究当然是必要的,但当代中国及其发展趋势,尤其是经济建设的各种取向和目标选择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要求,绝不是这些传统课题的研究所能满足和解决得了的。它要求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以新时代的新视角开拓研究的新领域。比如经济体制和经济机制是现代社会经济的新概念,马克思《资本论》中尚未出现,但不等于古代和近代社会经济中没有经济体制和经济机制。再如“三次产业结构”,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的新概念,在中国经济史上“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历史发展的研究,也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课题。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应覆盖整个经济学。经济学有“经济学帝国主义”之称,它的研究领域已扩展到技术、生产力、数理、环境、国土、生物、知识、信息等等领域,并出现了技术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等相应的学科。经济史的研究也应相应地跟进。研究领域狭窄,局限在传统的领域课题中,使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发展受限。

2.研究内容不深。研究领域的拓展当然也是研究内容的深入。若抛开研究范围说,内容的深入显得举步维艰。中国经济史传统的研究课题之所以必要、有意义,不仅在于还有相当多的内容有待去研究,更在于已经研究的内容还须要深入,不能停留在现有认识层面上。例如一直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热点,却总是在其性质问题上争论不休,相互观点歧异,且又在同一层面上认识。研究不深入恐怕是主要原因。中国原始氏族经济、小农经济、奴隶制经济、地主制经济、封建经济、官府手工业、土地制度等等,与发展成资本主义经济的西欧古代经济,共性与个性各是什么?所有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中国社会经济史走势能说明什么样的规律?等等。不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就难以走出低谷。

3.研究方法不新。研究领域拓宽、研究内容深化,既需要研究方法的更新去实现,又提供或包含有新的研究方法。当年马克思曾经说过:“资产阶级社会是历史上最发达的和最复杂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还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1](P108)今天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作为生产组织,比当年的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更发达、更复杂得多,为经济史的研究不仅提出新领域、新内容,也指出了经济史研究的新方法。不研究现代经济结构和现状,不研究当代经济的所有理论问题,即“人体解剖”,难以更好地研究、理解古代和近代的社会经济,即“猴体解剖”。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风靡于70年代美欧的“新经济史学派”,就是这样。新经济史学派不同于传统经济史学派,根本之点在于研究方法之新:一是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史,二是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并借助于现代计算工具计算机研究经济史。他们自己说他们的方法“产生于历史问题和先进统计分析的结合。在这里,经济理论是女傧相,计算机是男傧相”[2](P492)。经济史作为经济学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仅仅用传统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对史料搜集整理和考证分析、叙述史实、分期和定性等是不行的,必须有经济学及其各门分支学科的范畴、原理等理论分析和经济学的定量研究等各种经济学方法,才有别于政治史、军事史等,才称得上经济史。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更新当然不止这些。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的变革、哲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新成果的展示和被运用,都会给中国经济史研究提供新方法。要善于选择和运用新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使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当今中国的学术界。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其丰富的内涵,这里着重指出一点,这就是列宁非常正确、很有针对性指出的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3](P336)很清楚,经济史研究在通史研究、各专业史研究、现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和规律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身的研究、乃至理论的发展中,处于根本性、基础性的地位,有着关键的意义。

正是因为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理论研究事业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领域的扩大,研究课题的具体,就愈感到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和发展他们的学说迫切需要经济史知识。为此,马克思仔细阅读了当时仅有的毛勒、摩尔根、科瓦列夫斯基等人的经济史著作,高度评价研究中世纪马尔克的毛勒著作,说“他的书是非常有意义的”[4](P258);疗养中听科瓦列夫斯基讲述俄国的村社,并对他们的著作都做了详细的摘要和评语,准备写这方面的经济史著作。遗憾的是,组织无产阶级革命和《资本论》写作的急切,他未能如愿以偿。后来恩格斯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5](P43)以作“稍稍补偿”[6](P1)。恩格斯到晚年更是深切地慨叹“经济史还处在襁褓之中呢!”并郑重地提出:“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重点号为引者所加)“这方面,我们需要很大的帮助,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他对当时那种“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一切都可能变成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的知识……尽速构成体系,于是就自以为非常了不起了”的浅薄非常厌恶,对“很少有人下一番功夫去钻研经济学、经济学史、商业史、工业史、农业史和社会形态发展史的。有多少人除知道毛勒的名字之外,还对他有更多的认识呢”[6](P476)的状况感到担忧。七十高龄的恩格斯对于经济史的研究这样谆谆相告、语重心长,是非常值得细细体味的!

恩格斯在《资本论》“英文版序言”中是这样总结马克思的理论研究的:“这个人的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究英国的经济史和经济状况的结果。”[7](P37)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经济史的研究,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就没有,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这里同样地可以说,没有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就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遵循中国社会经济自身发展的历史趋势,依据中国社会经济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有效和成功。系统、全面、深刻、准确地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历史进程中的特点和规律,探究中国社会经济历史趋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道路、提供丰富的历史借鉴,这就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的。同时,通过中国经济史研究,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和,使之在更高层次上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以更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和快速成功。

中国经济史研究要想走出低谷,除了研究者需要提高思想认识、认清研究任务、明确研究目的、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更新研究方法外,有关方面也需要同心协力,真抓实干。

1.端正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这里需要澄清一个糊涂认识,即认为坚持实事求是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相矛盾的。实际上二者完全一致。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对长期统治人们历史观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思想解放,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实事求是。同现在某些人怀疑、排斥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思想指导(所谓“信仰危机”)相反,国外越来越多的学风正派的非历史学者,在他们研究实践的深入中,愈来愈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就开始承认“马克思……首次努力去提出一种一元论的历史观,无论我们是否准备把它作为对一般人类进步的一种充分解释来加以接受,我们全都必须承认它在激励学者们思想和扩展历史学与经济学的观念与概念方面已经起到了有益影响……它将在精神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记录上占有一个尊荣的地位”。1912年美国“新史学派”创始人鲁滨逊更说道:“第一个对于科学的历史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是马克思,“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奇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历史学家研究过去时所应该注意的。他并且对于以前大家所不很了解的事情提供了科学的解释”。随着资本主义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愈来愈证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马克思的历史判断的正确性这时看来得到了证实……这次不是‘否定他对历史思想所作出的贡献’,而是‘用我们逐渐积累起来的而他却完全不知道的关于过去的大量证据’去对他的历史解释‘进行新的分析’”,“到1955年,即使在的反对者中,也很少有历史学家会怀疑聪明睿智的历史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及其挑战”。“新史学派”认为马克思是他们的“先师之一”,如果“建造先贤堂”,马克思“一定会端坐于殿堂之首列的”[8](P263-266)。这些非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些评价足以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是被愈来愈多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的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实事求是所反对的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教条化运用,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教条主义的态度。

2.开展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吸收国外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研究中国经济史的美、日学者不少,这是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跃研究的外部条件,应主动加以利用。同时,还要大胆地吸收国外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包括新的经济史研究方法)。这方面经济史研究比经济学研究要落后得多。经济学中的宏观与微观、规范与实证、产权、交易成本、公共品、“搭便车”等概念和理论,早已广为使用和运用。经济史研究中仅有计量经济、区域性经济、比较经济等几项。最近有学者提出中国经济史研究有着“融入世界”的研究前景或趋势,这就更加需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3.扩大研究队伍,增强研究力量。这里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研究者。我国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研究者对经济史的研究兴趣远不如美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新经济史学家都是经济学家。蜚声史坛的新经济史学家福格尔(Robert.W.Fogel)和诺思(Douglass.C.North)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另一新经济史学家提出经济史对经济学的价值有5个方面:“(1)更多的经济事实;(2)更好的经济事实;(3)更好的经济理论;(4)更好的经济政策;(5)更好的经济学家。”[9](P39)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1883~1950)说:“历史、统计和‘理论’,三者合起来构成我们的所谓‘经济分析’”,“我愿立即指出,如果我重新开始研究经济学,而在这三门学科中只许任选一种,那么我就选择经济史”[10](P28-29)。国外经济学泰斗这些议论,都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之谈。如果我国经济学家和经济研究者都能进入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队伍中,不仅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面貌大为改观,中国经济学也一定会步上一个新台阶。

4.加强组织协调领导,发挥研究机构和学会团体的作用。中国经济史研究亟待领导重视和加强组织协调。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课题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规划列在经济学中,但比重极小,2000年49个经济学选题中经济史仅有1个。这样少的课题项目,能申请上的人寥寥无几,研究者们只好自拟自选课题,而且这种无政府状态也浪费人力。要振兴中国经济史研究,国家课题规划应增加列入项目。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部门还应组织经济学、历史学、中国经济史学和外国经济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制订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中、长期规划,争取经费,组织和集中力量积极实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

[2]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1卷[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9]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10]〔美〕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中国经济史研究要想走出低谷,除了研究者需要提高思想认识、认清研究任务、明确研究目的、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更新研究方法外,有关方面也需要同心协力,真抓实干。

1.端正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这里需要澄清一个糊涂认识,即认为坚持实事求是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相矛盾的。实际上二者完全一致。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对长期统治人们历史观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思想解放,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实事求是。同现在某些人怀疑、排斥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思想指导(所谓“信仰危机”)相反,国外越来越多的学风正派的非历史学者,在他们研究实践的深入中,愈来愈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就开始承认“马克思……首次努力去提出一种一元论的历史观,无论我们是否准备把它作为对一般人类进步的一种充分解释来加以接受,我们全都必须承认它在激励学者们思想和扩展历史学与经济学的观念与概念方面已经起到了有益影响……它将在精神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记录上占有一个尊荣的地位”。1912年美国“新史学派”创始人鲁滨逊更说道:“第一个对于科学的历史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是马克思,“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奇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历史学家研究过去时所应该注意的。他并且对于以前大家所不很了解的事情提供了科学的解释”。随着资本主义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愈来愈证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马克思的历史判断的正确性这时看来得到了证实……这次不是‘否定他对历史思想所作出的贡献’,而是‘用我们逐渐积累起来的而他却完全不知道的关于过去的大量证据’去对他的历史解释‘进行新的分析’”,“到1955年,即使在的反对者中,也很少有历史学家会怀疑聪明睿智的历史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及其挑战”。“新史学派”认为马克思是他们的“先师之一”,如果“建造先贤堂”,马克思“一定会端坐于殿堂之首列的”[8](P263-266)。这些非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些评价足以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是被愈来愈多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的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实事求是所反对的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教条化运用,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教条主义的态度。

2.开展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吸收国外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研究中国经济史的美、日学者不少,这是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跃研究的外部条件,应主动加以利用。同时,还要大胆地吸收国外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包括新的经济史研究方法)。这方面经济史研究比经济学研究要落后得多。经济学中的宏观与微观、规范与实证、产权、交易成本、公共品、“搭便车”等概念和理论,早已广为使用和运用。经济史研究中仅有计量经济、区域性经济、比较经济等几项。最近有学者提出中国经济史研究有着“融入世界”的研究前景或趋势,这就更加需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3.扩大研究队伍,增强研究力量。这里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研究者。我国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研究者对经济史的研究兴趣远不如美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新经济史学家都是经济学家。蜚声史坛的新经济史学家福格尔(Robert.W.Fogel)和诺思(Douglass.C.North)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另一新经济史学家提出经济史对经济学的价值有5个方面:“(1)更多的经济事实;(2)更好的经济事实;(3)更好的经济理论;(4)更好的经济政策;(5)更好的经济学家。”[9](P39)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1883~1950)说:“历史、统计和‘理论’,三者合起来构成我们的所谓‘经济分析’”,“我愿立即指出,如果我重新开始研究经济学,而在这三门学科中只许任选一种,那么我就选择经济史”[10](P28-29)。国外经济学泰斗这些议论,都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之谈。如果我国经济学家和经济研究者都能进入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队伍中,不仅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面貌大为改观,中国经济学也一定会步上一个新台阶。

4.加强组织协调领导,发挥研究机构和学会团体的作用。中国经济史研究亟待领导重视和加强组织协调。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课题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规划列在经济学中,但比重极小,2000年49个经济学选题中经济史仅有1个。这样少的课题项目,能申请上的人寥寥无几,研究者们只好自拟自选课题,而且这种无政府状态也浪费人力。要振兴中国经济史研究,国家课题规划应增加列入项目。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部门还应组织经济学、历史学、中国经济史学和外国经济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制订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中、长期规划,争取经费,组织和集中力量积极实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

[2]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1卷[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9]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10]〔美〕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中国经济

史研究要想走出低谷,除了研究者需要提高思想认识、认清研究任务、明确研究目的、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更新研究方法外,有关方面也需要同心协力,真抓实干。

1.端正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这里需要澄清一个糊涂认识,即认为坚持实事求是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相矛盾的。实际上二者完全一致。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对长期统治人们历史观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思想解放,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实事求是。同现在某些人怀疑、排斥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思想指导(所谓“信仰危机”)相反,国外越来越多的学风正派的非历史学者,在他们研究实践的深入中,愈来愈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就开始承认“马克思……首次努力去提出一种一元论的历史观,无论我们是否准备把它作为对一般人类进步的一种充分解释来加以接受,我们全都必须承认它在激励学者们思想和扩展历史学与经济学的观念与概念方面已经起到了有益影响……它将在精神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记录上占有一个尊荣的地位”。1912年美国“新史学派”创始人鲁滨逊更说道:“第一个对于科学的历史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是马克思,“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奇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历史学家研究过去时所应该注意的。他并且对于以前大家所不很了解的事情提供了科学的解释”。随着资本主义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愈来愈证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马克思的历史判断的正确性这时看来得到了证实……这次不是‘否定他对历史思想所作出的贡献’,而是‘用我们逐渐积累起来的而他却完全不知道的关于过去的大量证据’去对他的历史解释‘进行新的分析’”,“到1955年,即使在的反对者中,也很少有历史学家会怀疑聪明睿智的历史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及其挑战”。“新史学派”认为马克思是他们的“先师之一”,如果“建造先贤堂”,马克思“一定会端坐于殿堂之首列的”[8](P263-266)。这些非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些评价足以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是被愈来愈多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的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实事求是所反对的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教条化运用,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教条主义的态度。

2.开展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吸收国外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研究中国经济史的美、日学者不少,这是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跃研究的外部条件,应主动加以利用。同时,还要大胆地吸收国外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包括新的经济史研究方法)。这方面经济史研究比经济学研究要落后得多。经济学中的宏观与微观、规范与实证、产权、交易成本、公共品、“搭便车”等概念和理论,早已广为使用和运用。经济史研究中仅有计量经济、区域性经济、比较经济等几项。最近有学者提出中国经济史研究有着“融入世界”的研究前景或趋势,这就更加需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3.扩大研究队伍,增强研究力量。这里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研究者。我国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研究者对经济史的研究兴趣远不如美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新经济史学家都是经济学家。蜚声史坛的新经济史学家福格尔(Robert.W.Fogel)和诺思(Douglass.C.North)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另一新经济史学家提出经济史对经济学的价值有5个方面:“(1)更多的经济事实;(2)更好的经济事实;(3)更好的经济理论;(4)更好的经济政策;(5)更好的经济学家。”[9](P39)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1883~1950)说:“历史、统计和‘理论’,三者合起来构成我们的所谓‘经济分析’”,“我愿立即指出,如果我重新开始研究经济学,而在这三门学科中只许任选一种,那么我就选择经济史”[10](P28-29)。国外经济学泰斗这些议论,都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之谈。如果我国经济学家和经济研究者都能进入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队伍中,不仅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面貌大为改观,中国经济学也一定会步上一个新台阶。

4.加强组织协调领导,发挥研究机构和学会团体的作用。中国经济史研究亟待领导重视和加强组织协调。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课题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规划列在经济学中,但比重极小,2000年49个经济学选题中经济史仅有1个。这样少的课题项目,能申请上的人寥寥无几,研究者们只好自拟自选课题,而且这种无政府状态也浪费人力。要振兴中国经济史研究,国家课题规划应增加列入项目。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部门还应组织经济学、历史学、中国经济史学和外国经济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制订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中、长期规划,争取经费,组织和集中力量积极实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

[2]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1卷[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第12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领域中活动的人们急功近利的追求个人利益的现象愈加严重,整顿市场经济的口号也喊了好多年了,可市场秩序依然如故。商家无德经营的事例简直是耸人听闻、无奇不有。基于此,探讨和推行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试图在经济的领域,商业的角度建立道德本文规范。

道德问题无疑是一个社会必须讨论的问题。可商业伦理隐含的一个悖论是由于追求利益最大的经济行为而导致道德的败坏。因为这个论点,一般的道德伦理遇到经济问题就不能使用,所以要建立一套所谓商业伦理的道德规范。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题的,是体现人类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即“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人”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只关心他的产品能否获得最大的价值。人们往往把他所说的利己的本性视为经济与道德的矛盾,就此断定人一进入经济的领域,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将会不适用。学经济的人都知道,斯密的理论只是他经济学理论构建的假设前提而已,并不是说一旦有了经济行为人就不道德了,况且道德又怎能等同于本性,道德的作用应该是指引人辨别是非,追求高尚,包括经济行为在内。德国经济学家彼得・科思洛夫斯基指出:“其实上经济不是‘脱离道德的’,经济不仅仅受经济规律的控制,而且也是由人来决定的,在人的意愿和选择里总是有一个由期望、标准、观点和道德想象所组成的合唱在起作用”。

除了对斯密理论的错误理解之外,在现代社会之所以会出现道德被经济隔离在外的现象,之所以商业伦理盛行,我认为与当今社会道德基础的混乱和缺失也不无关系。道德混乱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道德立场呈多元性及激烈的分歧,对道德基础的建立显得异常困难和极具争议。科学的盛兴推动了全人类的发展,但其描述和解释世界的目标意味着它里面没有和道德的要求相应的东西,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道德伦理的培养。我认为,国内的教育普遍缺乏对道德伦理的思考。大部分有关伦理的论述都是家长主意式的单向教导,缺乏道德基础的架构并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领域又怎么被一条条的规则所涵盖。在这种前提下,商业伦理就好像是速效药,抑制一下已难以控制的商业道德问题。但如果要治本,还是要从根本的伦理思考入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蔚然成势,要建立真正的道德思想可能需要融会古今中外,而在整个世界都表现出思想贫乏、道德混乱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发挥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点。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那这个民族是很难中兴的。本文站在学习的立场借用儒家思想做代表浅显的来探寻一下古代的道德思想在现代商业经济环境下的指引。

儒家的学说对道德的建立有详尽的研究,简单来说,其中心思想在于“孝”与“仁”。《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人(通仁)之本与。“孝”是为人的根本,推广开来,是德治的根本,而“仁”则是做人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最高尚的品德。孝道不仅指家庭之间,而是扩大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此之为五伦,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孝也不只是自下对上单方面的。儒家强调孝道是相对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前封建统治者往往抽取其需要的部分思想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扩大了“尊君”的单方向孝道,其实儒家思想是提倡统治者或处于上级位置的人首先要示以孝道来治理天下及体恤下级。所谓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儒家经典中也不乏对某些统治者有失孝道的做法加以批判同时也有对下级一味愚忠愚孝表示不赞成的例子。

现代人常把家庭和社会分离的很清晰,如果能把整个社会看作人人有份的大家庭,本着上述孝道的精神为人处事,商家如本着爱天下人的心态经营、竞争,就是遵循了古人所说的孝道了,《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家”字并不是现代意义的小家庭,而是古人所说的宗族,如拿到现代,不正是社会的意思了吗。

有了做人的根本思想,就可以追求自立立人的“仁”了。儒家经典对“仁”的体、用有详尽的界定,而后世对其理解也各有不同。笔者觉得对于现代在商业旋涡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们有这样一段关于仁的修养的论述非常值得推广――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簸必于是”《论语・里仁》。孔子并不否定人追求富贵厌弃贫贱的心理,指出人能够清心寡欲就很了不起了,他提出要用正道去追求才能成为有道德的君子和有中心思想的人。这就是在追求“仁”的境界了。瑞士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一书中,主张把经济学看作一种“道德科学”,他告戒人们不要一味追求财富,不要为了财富而贪婪、卑污、吝啬和不义。他指出:“财富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和我们孔子两千多年前的思想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