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0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课题资金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从课题项目经费中违规提取各项费用和基金在对一些科研院所的审计实例中发现,大多数研究型科研机构都有违规提取“所长基金”,从科研经费中分摊管理费用和提取修购基金等问题。例如,有的单位将维修费、车辆燃修费、工程款、通信费等费用直接计入科研经费,或者从中提取管理费用于支付招待费、会议费、公用经费和日常开支等,违反了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
1.2结余课题项目经费挂往来账形成闲置资金在农业科研院所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随着国家财政对科研单位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不少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盲目申请课题,虚报瞒报课题预算,申请到了大量的超额科研经费,由于时间限制或者其他因素的制约,在结题后仍结余了部分经费,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这些资金或者长期挂在往来账上,或者进行违规经济活动,给资金安全以及国家和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
2针对农业科研院所财务问题的解决办法探讨
2.1建立健全科研资金管理制度农业科研院所要健全科研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严禁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挤占、挪用、节留、骗取和套取科研经费,确保科研经费的安全有效使用。
2.2加强预算管理并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科研课题项目经费合算,要求在科研人员申报课题计划时,必须有财务人员辅助其工作,设计实验内容要考虑细致、全面,预算要合理、细化、明晰并且要参考以往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严格控制会议费、差旅费、评审费和国际交流合作费等支出。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双方都要控管好三项支出费用的总额,确保不超出预算。
2.3推广应用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配合国家建设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抓紧建设农业科研院所现有的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数据库和经费数据库,按照国家统一的数据、结构、接口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建立好本单位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和经费管理系统,并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
2.4规范课题立项并加强项目力度避免一题多报或者多次申请、重复资助,浪费资金。及时查询重复立项,实现立项全过程的“可申诉、可、可追溯”。
2.5及时办理科研资金的拨付和收回在以往项目的资金拨付中,时常出现财政部门不能及时把科研经费送达科研院所的现象,这将直接影响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和项目进度,这种拖延拨付、资金滞后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建议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强协作,及时、合理、合规办理科研资金的支付和结余资金的回收工作;建立惩罚制度,坚决杜绝滞留科研资金经费,正确处理好支付进度和支出管理的关系,防止突击花钱、违规支出等行为。
2.6加强财务制度培训积极开展对科研人员和单位领导干部财务制度的普及教育,要求财务人员学好、用好财务知识,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增进领导干部、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之间的有效配合,确保国家科研经费的安全、高效运行。
一、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特点及绩效考核的意义
一般来说,高校科研专项经费是由国家相关部门经过审批核实,再经由财政部门拨款给高校的专项费用。首先是要投入到指定项目上,必须是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并要在财务上单独核算,项目完成后要结题上报;其次,科研项目的实施不但是为了满足规定项目研究方向的需要,还要综合考虑高校教学、科研及总体平衡发展的利益;同时还要按照项目申报的要求,圆满完成规定的研究任务;最后科研专项经费还要接受国家相关监察部门一定的监督。十一五以来,高校的科研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幅增加,囊括了一半以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为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高校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优秀成果大量产出、获得约三分之二的国家级奖项等。科研所取得的成就是尽人皆知的,若能对科研专项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科研人员注重项目研究效益,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提升科研项目研究的进度与准确度,创造更优秀的科研成果。同时,完善的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助于平衡科研专项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促进高校事业的快速、稳键发展,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的全方位发展。
二、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现状
由于高校科研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评价还处在探索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表面、轻效益,重微观、轻宏观的问题,高校往往重视科研经费的申报,不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范围执行,使用目标不明确,缺少对项目预算执行的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体系,造成了专项科研经费所体现的效益不能很好鉴别。
1、绩效考核观念淡薄。每年高校通过对科研项目的成功申报,上级财政部门要下拨大量的资金,用于完成科研课题。但是很多高校对于这些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科研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观念不明确,项目预算与结算审核严重脱节,甚至出现了部分经费被当成了科研人员福利费的现象,有些科研项目已经完成任务,但由于经费有结余,不及时结题而导致经费的浪费等等。不仅造成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使用效益低下,还给腐败行为有漏洞和空子可钻。目前高校对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观念比较模糊,评价的标准主要停留在专项资金的配置状况,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的表现,科研的学术成果完成情况等水平上,忽视科研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对学校整体发展壮大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2、绩效考核标准单一。科研人员运用科研专项经费会形成很多种成果,一般有科研发明,科研奖项,学术报告,论文,专著,专利等。高校专项预算管理存在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情况,面对如此复杂的预算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种类丰富的成果,往往采用完成其中一项指标任务,作为统一的绩效衡量标准。用这种简单的单一指标对不同的项目执行效益进行评价,忽略了各学科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研究上的不同,以及同一单位不同部门在教学模式、行政管理上的不同职能特点,形成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因此,要准确评定科研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对不同科研成果区分对待,采用公正科学的手段进行绩效评价,才能不断提高专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3、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从现状看,很多高等学校缺少一套科学健全的基本专项经费绩效考评体制,绩效考核目标随机而定,或只是被动应付上级部门下达考评目标和要求的检查为目的,不能对学校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完整的反映,更谈不到发挥专项经费考评在高校教学及科研中应有的作用。绩效考评结果并未与单位拨款和职称考核等具体情况挂钩,这就逐步淡化了绩效考评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了科研人员参与绩效评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还会影响高校教学质量,也不利于高校培养尖端科研人才,更不利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三、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设想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要建立健全鼓励创新、体现实绩的科研绩效管理机制”的要求,对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科研、人事、财务、审计等部门相互配合组建科研绩效考评小组,对科研项目执行的质量、进度,科研成果的大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均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方式进行相对客观量化的估计,同时还要参照科研专家、权威学者的系统考评意见,综合确定量化的科研专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笔者设想,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从投入、产出、效益三方面,建立三级指标体系进行考评。
1、科研投入主要考核人财物的前期投入情况。一般是通过对科研获得的财务预算数据和科研所需的前期软硬件配备状况,进行逐项分析得到的评价指标。项目预算资金的投入主要通过在上级对申报的项目层层审批下达后,资金到位率和资金下拨的及时程度来反映。资金到位率是指按预算拨付的项目资金与计划使用资金的比率,衡量该项目是否按照上级批准的课题研究方案要求,足额到位项目研究资金。资金下拨的及时性是指项目批复下达后,科研专项资金以及配套资金能及时到位的指标,用于考评预算资金是否按计划拨付的及时程度。软硬件配备指标主要衡量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状况,由科研设施的投入程度,进行研究所需参考的图书及专业资料的丰富齐全,是否有足够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研究等项指标来反映其投入情况。主要考评购置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图书、专用资料等为完成课题而投入的设施,与项目建设目标的相关性,价格的合理性、专业实验档次的高低以及满足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实用性,配备科研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2、科研产出主要考核预算支出的情况和项目完成的质量。一般是通过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科研产出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等指标来反映科研的绩效。考评预算执行与上级批复下达的经费预算是否相符,财务资料是否完整合法及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即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制度要求的符合程度以及财务数据和报销资料的真实程度。考评科研产出的产品,主要包括发表的论文的质量,根据科研课题成效出版的著作及教材的权威性,取得的课题专利权及科研成果获奖的等级等。
3、科研效益主要考核通过项目的科学研究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这项指标是考核的重点,所占分值最大。(1)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教学科研经费逐渐增加和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学科建设壮大和研究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室研究技能的开放以及设施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研究的浪费和设施的闲置;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校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试点实施,扩大了科研实验的影响,提升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壮大了科研队伍,对于同类型实验起到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等。(2)项目的社会效益包括: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对相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主要是走出去对与研究有关或相似的目标进行技术指导和传授经验等;通过多种科研服务的形式,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带动相应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强盛,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创造更大的效益。
四、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考核的运用
关键词 科研院所 科研经费 预算管理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越来越受重视。总理曾在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把科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加大科技投入,把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75%提高到2.2%。”
随着我国科研经费逐年大幅增加,在科技经费的支撑下,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还存在尚需完善的问题。 科研院所如何更好地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科研课题经费,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投资的作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预算申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应与课题任务目标相关, 符合有关政策法规且经济合理, 在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然而,在现实的预算申报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预算申报不科学、预算内容不合理、预算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导致预算不能正确地反映项目所需资金数目。
1、国家科研经费管理要求与现行政策和制度脱节
从国家层面来看,首先,作为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院所属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然而,课题经费全额预算管理体现的是权责发生制的特点,这种会计政策的不配套,导致固定资产折旧、间接费用分摊、管理费用计提均缺乏合理依据。其次,在预算管理体制上,对科研人员的重视仍然不够。 这突出表现在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的智力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经济认可,大多数科研项目都不允许正式在编人员在项目中列支人员费,他们这些智力投入在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下很难得到补偿。 因此出现了承担项目越多,经济上越吃亏的现象,这对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很不利。
2、预算编制过程缺乏沟通、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致使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
从单位层面来看,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主要按照部门职能划分,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及合同管理工作,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下拨及日常收支核算, 课题组控制科研经费的支出。 目前的状况是项目预算多由课题组根据历史经验来编制, 编制过程中缺乏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参与指导,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经费管理流程来规范项目组成人员进行项目管理,预算编制过程缺乏沟通,致使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同时,预算编制随意性也较大, 一些课题负责人在编制经费申报预算时, 为提高其竞争力而夸大预算,导致科研项目无法按预算执行;一些科研人员往往只是凭以往的经验估算,缺乏财务的科学规划性,往往只注重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实验相关的费用,例如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一般对于科研过程中将发生的间接费用往往不清楚,因此间接费用往往申请很少或不申请,这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题组实际耗用的水电能源往往不能体现在,不能完整的核算科研成本,另一方面挤占了课题承担单位的事业经费。
3、预算变更、评审随意,缺乏严肃性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虽然制度规定“预算一旦通过, 不应随意更改” 但部分科研人员无预算意识,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随意支出, 超越了预算范围, 使科研经费预算在执行中存在较大偏差,使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在预算评审时, 财务评审专家不一定是该课题研究领域的行家, 因而最后审定预算经费时, 往往是根据盘子大小任意分割,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预算失去了科学性。
(二)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按照有关规定, 应对不同渠道或不同的科研项目分别进行核算。目前,一些单位仅将科研经费按课题主持人进行归总核算, 当需要上报数据进行结题审计时再对数据进行处理, 致使科研项目上报数据与财务报表不符。
2、存在违规现象
在现行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下,由于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负责人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所以在经费的支出上拥有较大的自。而大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虽然是本专业领域的精英,但对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却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合理,甚至违反财经法规的现象。如科研经费开支大部分用于汽油费、招待费、人员的劳务费、学生助研费等方面;通过虚开发票等手段,进行财务报销等。
3、成本管理未考虑单位因素
如水费、电费、试验场地费等,在科研项目的支出中并没有被列支,全部由单位自有经费负担。导致科研项目不能真实反映科研课题的全部研究成本,增加了单位本身的财政负担。除此之外,还存在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或购置后长期闲置,配套经费不落实等情况。
3、项目结题验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教【2011】434号文件明确规定“课题结余经费应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由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科研院所的项目在结题后长期挂账,对于结余经费采取报销的方式进行消化,随意性很大,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和管理。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认真贯彻课题预算管理要求,强化预算编制过程管理,加强预算法制宣传
首先,预算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控制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保证,是科研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政府部门作为预算法规的制定者应深入贯彻课题预算管理要求,重点在预算合理性方面加强建设,将预算工作进一步细化,做到按科研性质分类评审,杜绝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对于经费管理办法与会计政策上的不一致性,应出台具体衔接办法。
其次,要在单位内部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之间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要靠各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课题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编制经费的各项预算,坚持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提高预算的准确性;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预算的管理办法;财务部门要掌握科研业务的基本内容,提高对科研经费的业务管理能力。最终三者之间建立并形成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的操作流程、统一的课题编码,实现对课题预算全方位的管理。
(二)规范核算开支范围,建立全成本核算模式,改进财务管理方法,加强监督检查
为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2011年的财教[2011]434号文件对经费开支范围进行重新调整,调整后开支范围建立了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将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这为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建立全成本核算模式提供了良好契机。因此, 在会计核算上,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 另一方面要细化科研经费支出的具体内容, 按照实际发生数进行核算,全面反映科研经费的收支状况及预算的完成情况。鉴于科研院所项目多、经费量大的情况,应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条件,在课题立项时即对每一个科研项目设置专门的项目编号,并且实行科目控制,对该项目的明细科目设置预算控制额度,通过网络在财务和课题组之间建立动态沟通渠道。这样在课题使用过程中,既可以做到自动监管,又可以随时沟通信息,与人工方式比较在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方面都大大提高。针对不按规定的开支范围或违规使用经费的问题,院所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过程监控,通过定期检查、绩效评价、特设账户管理等方式降低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违规风险。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三)健全特设账户管理体制
专项经费在银行开设特设账户,当项目结题验收后,结余经费通过银行系统自动上缴科技部,由科技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若国家重大专项通过验收后,课题承担单位在规定上缴期限内及没有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将强制完成结余经费上缴工作,这样就杜绝了结余经费处理不当的行为。
综上所述,科研经费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提升科研水平,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尽管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建全监督管理机制,这些问题会得以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时期 农业科研项目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三农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业科研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化,由原来的完全由政府财政供给逐步向政府财政投入、相关部门和企业以及民间资本介入来共同负责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新局面。虽然现在农业科研经费来源增多了,但是农业科研项目经费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申请课题少的单位,他们的财政更加拮据。这些问题的产生一部分是因为这些单位不适应当前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科研单位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不合理,造成严重的损失浪费造成的。
一、新时期我国农业科研经费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科研项目编制不科学、不合理。农业科研项目具有科研周期长,季节性强的特点,因此,科研项目预算很难对整个农业科研全过程进行覆盖,对于突发事件也没有可供预测的条件。另外,大部分科研项目的预算都是科研负责人根据自身经验来进行编制,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财务知识,并且中间没有财务人员参与编制审核,导致农业科研经费实际收支经常超出预算,科研项目的实际收支情况与预算不符,失去了预算的严肃性和严密性。一些单位本身研究经费就少,再加上使用管理不规范,导致农业科研经费浪费严重,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一些科研项目的经费细化不够,导致项目预算不能够适应国库进行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改革的需要而流产。
2.对农业科研经费的管理不够重视。由于科研项目负责人与项目经费管理的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脱节,导致课题项目资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专账核算。很多情况下,项目经费会被挪用,课题经费用作科研单位的一些基本支出,而且课题资金核算也不够规范,不能够按照科目进行准确的列支,另外,由于财务人员只负责财务会计核算,不参与课题项目的预算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无法将财务支出同实际需要进行结合,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状态,从而导致经费管理陷入被动,弱化了科研项目经费编制的财务管理职能。
3.科研单位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经费浪费严重。当前农业科研项目购置的各种科研设备普遍都为相关科研部门所有,很少进行共享使用,导致很多科研单位在开列科研经费支出时,重复购买设备,这在无形中导致大量科研经费的浪费。尤其是当前的农业科研项目中购置的各种科研工具很多可以挪作他用,像照相机、录像机、电脑等,很多购置的科研设备在本项科研项目完成之后,由于管理不善,都不翼而飞了。以上问题的产生都与没有对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造成的。
二、加强农业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的预算和决算工作。业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在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时,要根据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从财务的角度来设立各项科研项目的任务和目标,制定科研项目的基本预算,然后根据国家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预算进行修改,有专门人员负责经费管理,使农业科研人员从财务管理问题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由于农业科研项目支出具体内容和实际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对农业科研项目进行详细分析时,要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以细化科研项目概算,保证科研项目中的各种开支都能体现在概算之中,从而为概算的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防止预算与决算之间的脱节,在进行课题立项、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时要让会计人员参与进来,让其进行事前监督管理。
2.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于科研单位的一些固定资产,一定要加强管理,一方面是要加强现有资产的登记工作,建立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库,确保对单位的资产知根知底;另一方面要加强单位资产的共享工作,实现单位资产的动态管理,从而实现单位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这一制度的建立需要打破过去单位科研设备小部门所有制,对科研设备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设备管理平台,实行管理设备的有偿使用,并由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从而做到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同时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单位的现有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保证单位资产不流失。对于一些大型的科研设备由于购买配备不现实,可以通过向上级科研院所申请使用,也就是说,科研单位项目中的大型设备要做到更大程度上的共享。
3.规范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加强项目的资金管理。要想做好农业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不规范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加强项目的管理工作是不现实的。为了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项目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建立起一个项目资金账户,做到专款专用,防止与其他款项混用,防止挪用资金事项的发生,从而从源头上做好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在进行实际的项目开支时,应增加项目的二三级开支科目,满足未来对项目的核算要求。另外,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方便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准确、规范完整的进行核算,并编制项目资金使用报表,明确资金的具体流向和科研进展情况,进而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纠正,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结束语
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既受到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性和外部生长条件的影响,也受到自身资金预算和使用方式上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项目资金财务管理时,既要考虑到科研人员在财务知识方面的不足,还要考虑到现有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方式上的不足,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从而提高农业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付小燕.现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9,(01)
所谓财务共享平台服务,是指将原先分散到集团内部各基层业务单位的财务基本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通过网络为分布在企业集团内不同地区的业务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的共享服务。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就是在各科研单位财务部门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独立的财务共享信息职能部门,专门用于处理科研单位的日常财务核算业务,同时原科研单位的财务部门通过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和财务共享自助服务系统提交事项申请,并将会计原始凭证以扫描影像件形式采用二维码技术关联到具体的事项申请后提报给财务共享平台处理。
财务共享平台主要基于网页开发的两个系统:一个是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用于科研单位差旅费、化验计量费、仪器仪表修理费及技术协作费等日常业务;另一个是财务共享自助服务系统,用于应收、应付、资金和固定资产等业务的事项申请。
二、科研单位实施财务共享平台的重要意义
1.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
科研管理的关键是经费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审批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以金额为标准实行逐级审批。审批环节伴随着大量原始单据的流转,同时需要有专人进行单据的归集、传递和整理。实行财务共享平台以后,取消了大部分纸件的签批环节,各级审批负责人可随时根据系统上的待办工作关注需要批准的事项和金额。这样的处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节省了经费审批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占用。
2.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监控经费审批进度
研究室的科研人员作为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负责人,是最为关注经费审批流程的。在传统管理模式中,研究人员将所有纸质文件交由专人负责审批流转后无法及时得到各级申请的直接反馈意见,特别是当某一级审批人出具拒绝或者尚需完善的意见时,科研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改进。而在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上,科研人员作为申请人,填报申请单并提交后,每一级的申请在线上的申请单上一目了然,为科研人员的工作进度控制和安排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3.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虽然同属科研板块,但是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且各分支机构单独进行财务核算,对于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规范和制度在执行层面也会有所偏差,这就造成了逐级汇总生成的集团总部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而财务共享平台的建立旨在财务管理标准化和一体化,由统一部门集中会计核算,多层监管,规范操作,以实现集团公司范围财务水平的平衡,确保不同机构财务工作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性,同时也增强了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了资源统筹配置。
4.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实现会计凭证的无纸化
科研单位的研究项目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技术开发费的拨付、科研设备的构建很大程度都是阶段性分步骤地完成,配套的会计原始凭证如验收报告、竣工结算的纸质文件数量多且内容复杂。在财务共享平台上,可以直接根据会计记帐凭证准确定位到会计原始凭证的影像件,直观清晰,需要进行抽样的会计原始凭证也可以直接打印归档,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无纸化程度。
5.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会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财务共享平台的流程设计就很好的为上述原则提供了保障。从科研人员的事项申请填报开始,到财务人员的收单和初审、财务共享人员的二级审核、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三级审核,再到审核完毕的待制单和制单完成,拒绝越级审批和替代审批,且整个过程全部保留纪录。特别是科研人员的申请事项出现变化需要修改申请时,修改的详细内容也会全程纪录,做到记录完整并且可以追溯修改痕迹。
三、现阶段科研单位在财务共享平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共享平台缺乏相应的科研资金信息
科研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性决定其在核算过程中需要对科研课题进行有效选择,但财务共享平台会计核算人员并不掌握具体科研课题的预算及资金拨付情况。如果科研人员前期填报时申请单的预留课题预算不足,就会直接导致制单失败,随之而来的是后面的制单过程中财务共享平台会计核算人员与科研单位财务人员再次甚至多次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业务处理的时间成本,直接影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
2.财务共享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
科研单位会计核算人员与财务共享平台会计核算人员缺乏有效沟通的方式,目前只能借助电话、邮件或者网络通讯工具。财务数据敏感保密,这些基础的通讯方式在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上不能提供有力保证。此外,会计核算过程结束后,没有及时反馈的有效途径和灵活的查询方式,造成科研单位的财务人员仍需按照事项申请单号逐笔查询会计记账凭证编号,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
3.财务共享平台模块管理增加了财务人员工作量
与以往的财务核算方式相比,财务共享平台通过科研事项申请单将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连接起来。由于部分会计核算业务过程较为复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对应科研事项申请单,相应增加了科研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如科研设备单机零购构建固定资产由采购、付款、在建工程和转资四部分构成,这就需要提交四次科研事项申请单。如现金支付业务,由于需使用“银行托收支票”过度科目,也使一次完成的日常业务提交两次科研事项申请。
4.财务共享平台的初期资料输入存在困难
由于会计资料无纸化尚未在全社会企业范围内实行,科研单位外部相关单位多以纸质发票为主。财务共享平台的会计核算以会计原始凭证的影像件为基础进行业务处理,一些会计核算业务发票数量巨大,导致影像件的扫描时间花费过多。例如与科研单位业务往来频繁的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专利年费及申请费,每次业务办理的发票有数百张之多,逐页扫描的工作量几乎占了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一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5.财务共享平台的设计存在缺陷
现阶段,相当多科研单位的财务共享平台系统本身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和财务自助服务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SAP之间信息更新尚不能完全同步,直接影响后续会计业务核算的时效性。其次,系统中存在大量无效、作废或者过期的科研事项申请单,无法自动定期清理和删除,造成系统资源无效占用和浪费。最后,基于网页开发系统的稳定性受制于网络,一旦网络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数据传输中断导致的数据部分遗失,给会计核算业务带来隐患。
四、推进科研单位财务共享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1.科研单位应加强经费预算与会计核算
首先,在科研课题立项之初就应贴近实际,正确编制课题预算,尽量涵盖科研项目涉及范围内的所有合理费用及资本支出。其次,对科研课题实行独立项目资金管理。建议以科研项目为依据进行独立课题经费核算,不能从科研人员的调配角度出发,认为只要是所属部门的课题都可以合并核算。第三,对单独的科研课题进行明细管理。如果满足了资本化条件的资金使用就不能作为费用进行核算,属于经常性项目的科研经费支出就不能作为特殊费用项目列支。
2.科研单位应加强会计信息的收集与沟通
科研单位应设计专门用于科研单位会计人员和财务共享平台会计人员专用的有效联系方式,做到有记录可查询。科研单位会计人员和财务共享平台会计人员的沟通可以分为日常事项沟通和特殊事项沟通。例如会计科目是否适用和会计记账凭证编号列示等属于日常沟通范围,可以在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上作为待办事项和已办事项列示;又例如资本化或者费用化,以及由哪个科研项目经费承担的问题属于特殊事项沟通范围,可以在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上作为保留事项列示。同时,应提供多种条件筛选查询方式,以满足事项申请人、金额、初审及后审时间、供应商名称等各种查询要求。
3.科研单位应规范科研事项申请单的填报内容和提交方式
首先,简化科研事项申请单填报内容。随着财务共享财务人员对科研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逐步了解,科研事项申请单上的非核算内容可以适当减少和取消,如申请事由和支付方式等。其次,应尽量减少会计前后联系,顺序进行的复杂会计核算业务科研事项申请单的填报数量。如一次性完成科研设备单机零购构建固定资产的会计业务,可以只填报一次申请单,同时提供穿透式查询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双方财务人员的业务量,也使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流程更简单明晰。
4.科研单位应推进会计资料的无纸化管理
根据财政部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的要求,并考虑科研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特殊性,对于每季度或者每年发生一次的业务,会计原始凭证的纸件和扫描件需要按时归档妥善保管,但是对于每月规律性发生的,纸质会计原始凭证数量巨大的会计核算业务,则可以与相关业务单位协商直接以影像件作为业务办理和会计核算的依据,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扫描工作,也从根本上节约物力,避免浪费。
关键词:科研院所 科研项目 审计
随着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科研项目投资逐年增加,国家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也不断加强,以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改革管理体制的方式,对科技资源的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科研院所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有利于在新形势下解决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实现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科研项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进而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一、加强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一)科技事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研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赋予科技创新重大历史责任,201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11 906亿元,其中科研院所研发支出占24%以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13年达到2.09%。科研投入持续大幅度增长,但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也随之而来,挪用、甚至贪污科研经费等相关报道也层出不穷。因此,加强科研经费审计,事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对构建科研项目和科研资金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研项目规范管理的需求
随着财政科研项目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科研院所的科研业务也日趋复杂,各科研院所面对更加纵横交错、错中复杂的财务管理局面,管理人员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财务人员也不可能及时了解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要全面掌握科研院所是否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是否有违法违纪、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损失浪费以及管理中的问题,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是否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编制预算等,要求我们必须以财经法规和科研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对科研院所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以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现状的需求
目前,各个科研院所都十分重视科研经费的总规模,把科研经费的规模视为科研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但对于已获得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却重视不够,存在“重争取、轻管理”的现象。这种观念上的误区给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的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是科研项目一般都由项目负责人、科研带头人支配资金,对于一些不合理的科研经费支出,尽管审计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有些科研人员仍坚持己见,内部审计部门考虑到大局及事业的发展,有时也只能妥协。二是审计部门在科研项目结题时才介入,但由于介入过晚,有时在结题审计中发现个别费用细项超支,应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但又担心会导致科研项目无法结题或影响后续争取科研课题,最终只好避而不提,无法真正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三是审前准备不足,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严重制约审计效果。四是审计人员更多来自于财会队伍,优点是对会计账套熟悉,缺点是更加注重财务资料,对实际效果审计不足,注重资金使用环节审计,对其他环节审计不足,局限于发现基础性的问题或表面性的账面反映出的问题,而不容易拓宽思路找出重点、重大问题。
(四)反腐倡廉的需求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加强审计监督检查,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职责,是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有效措施。反腐倡廉要求内部审计必须紧紧围绕重大项目、重点环节和大额资金使用等内容开展监督,重点审计“三公”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核算情况,以发现违规的蛛丝马迹,使违规行为,违风廉政的行为无所遁形,并倒逼科研院所的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做到防微杜渐,构建从上到下不敢腐、不能腐的氛围。
二、科研项目审计监督面临的困境
(一)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审计标准难确定
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的资金来源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国家专项财政资金的支持,一部分是企业的赞助,一部分是科研单位自筹。科研院所向国家各类型的科研基金项目申请课题经费。虽然都为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性质却不同。国家的财政支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企业的资助一般要求科研院所以科研成果作为回馈,从而产生效益。不同的经费来源,除国家的财政资金有明确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外,企业和单位自筹并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并且,对不同来源的资金区分并不清晰,没有分别核算管理,由于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从而导致科研项目无法明确适用的管理制度,评价使用效益。
(二)科研预算编制不科学,审计依据不充分
一是有些科研人员为增加后期报销额度,在预算编制时往往会过于浮夸,不符合实际。二是由于节约意识淡漠,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少科研人员也不按预算开展支出活动,致使项目结题时,经费支出同预算差额较大。三是科研项目的成果仅仅是对已经成熟的课题的简单利用,这也无疑是对科研经费的浪费。四是编制项目预算时对资金的用途不进行细化,经费的使用范围不进行严格的审核,致使项目资金使用存在很大的弹性,给营私舞弊者以可乘之机。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及执行刚性,直接关系到经费获取的合理性,实际用款的真实性,科研预算编制不科学,审计人员就无法依据项目预算进行审计。
(三)乱支滥用更加隐秘,审计难度加大
按照《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科研项目资金要按项目和支出科目独立核算,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各种违规行为:一是部分科研经费的使用者为躲避监督检查,挖空心思通过虚开发票或用与科研无关的发票报销等方式,套取科研经费,甚至占为己有;二是部分科研人员在同时负责多项经费时,相互垫资串用;三是大多数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和其他企业或其他院所合作,项目资金拨付给合作单位,相互配合,在合作单位报销一些不合理支出。四是用科研项目经费购买一些电脑、仪器等硬件设施,虽然记入固定资产账,但却被一些科研人员长期私自占有,都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浪费,资产的流失。审计工作如果仅仅依据财务数据,无法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四)未建立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审计评价职能难以发挥
审计评价职能是监督职能的有效补充,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功效,促进事业的发展壮大。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规定明确科研项目经费应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注重绩效。科研经费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单位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现阶段,由于对科研项目缺乏绩效考评,有部分项目不能以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出发点,不能将研究所得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不重视研究所得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经济利益,科研成果无推广价值,审计评价也无从谈起。
三、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的思考
(一)强化项目预算审计,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作为科研经费审计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要提高项目预算的硬约束力,铲除科研经费滥用现象滋生的土壤。因为项目负责人在科研课题申请之时就将所有费用,包括人员费用、差旅费、学术交流费用等细项全部编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经过审核批准后,按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对于严重违规违法问题要“零容忍”,对违规行为除给予通报批评,还可以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取消项目承担者一定期限内申报资格等处罚,并向社会公开。
(二)建立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监管合力
为形成监管合力,达到交流情况,相互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的目的,应建立由与审计有关的上游、平行职能部门联系和组合到一起的、跨部门、跨行业协作的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一般科研单位可设立审计部门与组织、纪检监察、人事、科技等部门组成的审计联席会议,可以对项目承担单位反腐协作、预防职务犯罪,并按规定开展信息公开,接受监督,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联席会议可以依据国家层面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细则,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将立项情况、主要研究人员、资金使用情况、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以及项目研究成果等情况进行内部公开,接受内部监督。
(三)健全科研项目审计制度,开展全过程、全内容审计
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审计制度,是科研院所健全自我监控、自我约束机制、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手段,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应直接对科研院所高层负责,独立于科研院所其他管理部门,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且必须通过正式章程加以确认。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就是审计服务于管理的具体体现。从工程项目立项、概预算审计、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预算指标、招投标、经济合同等在制定阶段的参与,都是在发挥内审参与管理的作用。将审计端口前移,在经费预算编制、项目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改变事后控制中对发现的违规现象难以补救的被动局面,形成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内容审计。
(四)加强对高素质的科研审计人才培养,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随着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科研项目的管理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给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审计部门的职责更加宽泛,任务也更加艰巨复杂。科研项目的科研课题种类繁多,专业性极强,科研经费的使用进度、开支范围因科研项目的不同而各不相同,而随着科研进程的变化而变化,课题间的差异非常大,审计部门迫切需要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型审计人才,以履行好审计工作的神圣使命。高素质的审计人才也是改进科研经费审计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健全科研项目审计制度,规范科研项目审计的方法、程序,明确科研项目管理中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的有力保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人才,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夯实科研项目审计基础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段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特殊性之研究[J].财经界,2009,(6):211-213.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5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深入实施,高校作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都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科研收入已经成为高校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经费大幅增长的同时,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管理高校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按来源不同,分为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和校内自筹科研经费三大类。纵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承担各级政府科研主管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并从财政部门取得专项经费拨款;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委托,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服务,并因此获得科研事业收入;校内自筹科研经费是高校内部通过科研立项或实施纵向科研经费配套,从事业费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科研工作。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财政部和科技部没有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高校大都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对科研经费的有关规定自行制定科研管理办法,总体上来说管理制度是不完善、不全面的,比较简单、笼统,操作性标准不一,合理性也有待进一步商榷,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科研部门重视的是项目的争取或管理费的提取,往往忽视对经费使用合理性的监督,而财务部门只负责管理经费,不掌握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无法判断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信息交流、沟通,各自为政,从而造成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相脱节,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
(二)科研预算编制不科学
科研预算是项目负责人在申报课题时对经费所做的全面测算,由于预算编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再加上科研人员不熟悉财务制度,预算观念淡薄,往往凭借经验甚至想象来确定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额度,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容易在项目执行中产生超范围、超额度使用资金的情况,偏差较大,导致科研经费预算和决算严重不符。如果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纳入经费预算的支出条款与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花费不符,必然导致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不利于课题的开展。
(三)科研资产管理松懈,流失现象严重
高校科研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许多科研项目未经充分论证,就大量购置专用设备,并且,这些设备大多由项目负责人保管,成为项目组的专用设备,容易造成专用设备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不高,占用大量科研资金,浪费资源。再加上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和日常管理手续不完备,科研项目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保管的仪器设备,上交给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很少.大多滞留在个人手中,国有资产流失就变成常态了。同时,高校科研项目中的无形资产管理更加松懈,对科研成果形成的无形资产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有效的监控,科研部门只负责记录专利权,财务部门却对无形资产未做任何账务处理,导致高校科研成果形成的无形资产浪费严重。
(四)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
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结题不结账是指科研项目完成后并通过项目下达至单位验收评估,但项目结余资金却不做账务处理,长期挂账。结题不结账,不仅使结余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经费一直挂在账上还会造成年终会计报表中高校未完成科研项目的经费大量沉淀,使会计报表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
(五)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成本核算不合理
由于科研经费开支缺乏明确的范围限制,什么费用都可以报,报多少没有限制,招待费、差旅费、办公用品支出数额庞大,有些项目组成员甚至将家庭支出的费用如电话费、私车保险费等也都在科研经费中开支。大部分高校从事科研活动所占用的学校房屋、水电、科研人员工资、仪器设备使用费等由于核算难度大,几乎都不计入科研成本中,而是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科研成本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随着科研项目的日趋增多,科研经费挤占教育事业费的现象将越演越烈。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应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科学、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明确高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权限和职责,强化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科研预算审核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制度,完善科研项目评价考核制度,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公开和科研经费内部检查制度,建立科研经费管理队伍和使用人员的培训制度,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奖惩机制。伴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高速发展,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应随之变化,要不断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地调整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二)科学合理地编制科研预算
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科学的预算。首先,高校科研部门应积极配合,主动做好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宣传工作,积极组织高校科研人员熟悉、学习相关的科研管理制度,其次,高校财务部门也应及早地介入到科研管理过程中,在科研项目申请的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关的科研管理规定,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科研人员编制科学、合理的科研预算,使预算的编制更具有操作性。最后,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也应积极配合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做好科研预算编制工作,并按预算规定使用经费。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既重视立项工作也重视预算编制工作。
(三)强化科研资产管理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必须纳入高校资产统一管理,科研购置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履行申报、购置、登记、入库等手续。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国有资产部门应对已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分析比较,合理购置仪器设备,降低科研成本,避免科研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科研项目结题后,相关的资产应交由学校统一保管使用,不能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重视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版权、发明权等,科研部门要及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认证资料及时纳入学校无形资产统一核算,以确保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四)加强校内科研结题管理
科研部门要及时和财务部门沟通联系,对于已经结题的科研项目,要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办理结题手续,避免将剩余资金长期挂账。对纵向课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留给学校,用于补助科研发展支出;对横向课题,可按照科研合同的约定,在兼顾学院、院系、科研人员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一部分留作学校科研发展基金,一部分留作院系发展基金,其余作为课题组基础研究经费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
(五)规范科研经费日常核算,健全科研成本核算体系
科研资金属于专项资金,必须遵循“专款专用、专项核算”的资金管理原则,以及国库支付相关管理要求,不得挤占、挪用和转拨转移。高校从科研专项经费中列支的支出,不得超范围、标准列支,不得列支禁止性支出,挤占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支出要根据课题开展进度列支,避免出现结题前突击花钱或调账、后续支出过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成本核算体系,对于从事科研活动所占用学校资源所产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水电费、房屋及实验室使用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应按照合理的比例予以分摊,改变以往不分科研课题性质、内容和方向简单按一定比例计提管理费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适度、合理、透明,同时也能够杜绝因为成本核算不完整,造成科研项目挤占高校日益紧张的事业经费现象的发生。
1.全面推进“四个六工程”。把“四个六工程”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总抓手,修订完善“四个六工程”量化方案。指导学校扎实开展“四个六工程”建设,促进干部教师迅速成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办学各具特色,引领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和谐、健康发展。
2. 组织实施形成成果。完成《农业大县校长“六回归”、教师“六提升”教育管理策略研究》科研课题的立项、开题等工作,组织全县教师参与科研课题,形成科研成果。各学校深入学习和研究“四个六工程”实施方案,结合《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实际,制定“四个六工程”工作方案,并转化为实际行动,逐步形成成熟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1 2 3二、完成灾后重建,推动教育跨越发展
4.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严格实行“三帐两图两表”工作措施,注重每个环节的验收,对建筑构配件、附属工程、监理单位等加强监管,确保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100%,项目竣工验收质量评定“合格”。定时与不定时进行安全指导、检查,保证重建安全,杜绝安全事故。
5.推进重点项目进度。落实专人负责,排除影响工期的不利因素,年底完成港澳援建、特殊党费等重点项目任务。
6.做好竣工验收审计。指导学校做好与监理、施工单位进行的现场初验工作。协调各项目学校做好正式竣工验收工作。协调审计单位搞好结算审计。
7.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对需加固改造的中小学校舍加大改造力度,建立健全校舍安全工程质量与资金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全面消除d级危房。
三、维护安全稳定,确保教育健康发展
8. 构建安全长效机制。完善学校安全制度,充分用好12本学校安全台帐。建立学校安全工作“五个一”要求(日巡、周查、月汇总、期演练、事故第一时间上报及现场处置),学校安全工作与业务工作“四同时”(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投入),实现“四结合”(安全、教导、政教、课堂教学四者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整治经费投入机制、预防犯罪工作机制、安全事故月通报和预警机制、安全工作考核奖励机制。
1 2 39.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全面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指导纲要》,上好《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加强 “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开展“安全在心中”、“每天一分钟,安全记心中”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季节性的安全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防范校园暴力事件,分批、分层对干部教职工进行培训,用安全文化知识提升安全工作水平。
10.提升安全工作水平。对隐患排查坚持“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原则,开展学校风险隐患排查和化解工作。构建“三防一体”的立体防范体系,积极开展突发事件 应急处置和逃生演练活动。结合季节特点,突出食品卫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河塘安全、校舍安全、应急管理等重点安全工作,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督查,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益,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项目核算;预算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政府财政预算制度的不断深入,高校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职能、方法、基础和管理理念都有了新的变化,高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的业务伸延和职能角色转变,这些因素都推动和加快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会计核算精细化无疑成为高校财务发展的方向和财务核算管理的需要。高校是以承担财政拨款方式完成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非营利组织。其财政主要关注预算的分配与执行情况,加之高校呈现人员多、资金多、项目多的特点,这些因素使按项目核算成为最佳的选择。
一、项目核算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核算是一个会计电算化概念,这里所指的“项目”,可以是一个部门、单位、成本核算对象、科研课题、专款项目等等。在高校日常财务核算中,经常需要对某些“项目”(如部门、科研课题等)进行专门核算。在手工核算方式下,通常通过设置明细科目的方法来进行。这种通过设置明细科目以达到分项目核算的方法使科目明细表极为繁杂,增加了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冗余,同时也不利于各项日常财务信息的归集。为此,会计电算化引入了项目核算。项目核算是会计电算化特有的核算方式。在项目核算方式下,通常将项目按其类别进行专门管理,并在项目和核算科目之间建立联接,即每个项目有其对应的科目,每个科目有其对应的项目。在进行与其专项相关的业务处理时,每笔会计信息同时对应该专项核算科目和项目,使科目核算与项目核算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统一。由此可见它将项目从科目的设置中抽离出来,使科目核算更为简洁明朗。同时由于对项目集中管理,项目管理更为规范整齐。
二、项目核算的前提
各高校财务处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应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各项目资金的使用。学校的项目资金预算与决算、学校项目资金的配置方案操作规程要由财务处统一归口和管理;学校项目资金的决策、重大开支、对外签署的有关协议和合同等均要征求财务处的意见。
不断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项目核算意识,使高校的财务工作不再满足数字――账簿――报表,而是要从数字中出“经费”.项目中要“管理”,报表中生“效益”,使高校的财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专人设项目,定期调整,主动控制。要按照高校实际情况设项目,专人设项目并分配经费。要定期进行调整,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倾听各部门的意见。
三、项目核算在高校财务应用中注意的事项
(一)部门预算管理
部门预算管理是高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总经费,划拨所属二级单位预算指标,对比其实际支出进行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的预算管理方式。实施部门预算管理适用于实施“一级核算”的高校,可以对部门经费实行包干控制。部门预算管理实质上是对二级单位的经费实行总量控制,从而避免了预算制订的不科学对预算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和不便。
(二)对项目进行准确的分类及编码
由于高校的收入既有预算内资金也有预算外的自筹资金,支出项目更是多种多样,因此,高校的预算不仅要满足本校资金管理的要求,同时要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分类要求,在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中区分不同资金的支付方式,同时应将不同的业务区分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严格按照财政部、教育部下达的各类款项的财政拨款的支付范围和支付方式,以保证后续预算执行和会计核算有序开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情况对项目进行分类和编码,以确保后期预算执行的正确性以及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项目核算在实际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首先,项目内某一科目的发生内容是该科目的明细账的一部分.通常一个项目允许多个科目发生.一个科目也可以对应很多个项目。因此,并不存在科目包含项目或者项目包含科目的问题,二是纵横交错的关系。
其次,按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年末未完专项的资金,不必转入事业基金,要将收入与支出对冲后的余额留在收入科目上.年末支出科目无余额。其实在每个收入类项目内。也要完成这样的科目对项目,即用项目内的收入科目余额减去项目内的支出科目余额后转入下一年度.作为该项目内的收入科目年初余额,项目内的支出科目年初余额为零。可见,科目与项目内科目的结转方法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收入科目的年初余额与各未完项目内的收入科目的年初余额合计是相等的。对科目的管理方式与对项目内各科目的管理方式完全一样,项目内各科目同样也具有自己的期初数、发生数和期末数,且科目余额与各项目内相应科目余额的合计自始至终是相等的,这就是科目余额与项目余额的一致。年末结转后,一定要做审核,如果二者不相等,就说明年末冲转过程还存在纰漏,需寻找原因,重新部署。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收入科目上的余额都是哪些项目的剩余款项。
目前,在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中,有关项目核算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项目核算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实践性很强,在高校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核算,理应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总之,项目核算应用于高校财务,大大提高了会计业务处理效率,增强了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资金控制的严肃性。项目核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必将使高校会计信息质量产生质的飞跃,财务管理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1998.
建立健全高等院校内部财务控制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适应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发展,使高校的教育经费来源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中央财政拨款转变为经费筹集渠道多元化,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对校内则一务管理模式、财务运行机制、内部财务控制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规范高校财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客观要求
当前,高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某些开支随意的现象,如大宗设备的采购论证不充分,导致设备闲置;科研经费管理薄弱,用于其他项目等,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
我国高等院校资产是由国家投资形成的,学校的所有资产均为国有资产,国家必然要求学校建立有效的内控手段,防范国有资产被侵蚀。健全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可以及时客观的反映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从而确保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高校内部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内部财务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并且持续不断演进的系统。由于我国在高校管理中系统地贯彻内部财务控制的时间还很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扎实有效的实践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部财务控制意识淡薄
对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模糊,有的领导认为内务财务控制是会计部门的事,有的认为是审计人员的工作,有的认为只是作为形式上的东西等,财务部门在学校管理上的地位较低,没有参与重大经济决策,对内部财务控制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
·科研经费监督机制缺乏
对科研经费这种特殊的专项资金,财务部门难以对本校每年申报的科研项目的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难以对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情况、结题成果推广运用的效益进行分析,所以经常出现科研项目尚未结题,科研经费己用完的现象,而科研部门对此又难以监控。另外由于在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宽松,致使科研经费在人员经费、招待费用上的开支比重日益膨胀,有的科研项目大部分都开支了校内外人员的劳务费、科研补助、招待餐费、礼品费等。
·高校学生欠费现象严重,收费管理体系不完善
学生拖欠学费一直是高校财务问题,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有些学生确实经济困难,另外一方面则需要引起重视,结合学院及其他部门加大催缴力度。另外学生收费需要高校内部多个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例如学生休学、复学、转学、退学、宿舍变动等信息由于没有及时、准确的相互沟通,出现一些管理上的漏洞,造成费用少收、漏收、错收的情况。
·贷款压力和风险加大
随着高校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加,贷款的还本付息压力和风险也逐渐成为财务部门最为突出、最值得关注的风险。高校向银行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会产生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稳定等不良后果,一旦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学校陷入财务危机,产生学校难以为继的可能性。
加强高校内部财务控制措施
·增强贷款风险意识
坚持“合理规划,量财办事,适度举债,稳步发展”的方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精心谋划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把学校发展从偏重规模扩张转移到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上来,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贷款,贷款要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牢固树立“谁贷款,谁偿还”的思想,充分认识贷款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增强防范意识,把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合理确定贷款规模
按照“总额控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实行贷款备案审批制度,以控制高校贷款的总规模。高校贷款规模不能超过学校的偿还能力,学校年度内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的数额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
·提高贷款的使用效益
首先,建立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程序并严格按程序办事,是防范贷款风险的根本举措。贷款之前,学校就要制定总体发展计划,然后在总体规划下,根据高校的实际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项目及贷款额度。其次,建立行之有效的贷款资金管理机制。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成立贷款资金管理组,负债组织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从而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
·合理编制高校还贷款计划
关键词 财务管理;资金;难点;对策
近年来,高等院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的自也不断扩大,随着市场经济在学校教育领域的推进和学校自的扩大,以及教育结构的调整,国家财政对学校的拨款逐年减少,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财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呈现出资金来源多渠道、资金管理多层次、资金使用多方向等特点,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对确保高等院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如何使用好来之不易的资金,优化学校资源配置,使校园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已成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学校财务工作体会,拟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
一、学校财务管理的难点
(一)财务管理的经费来源
高等教育是一个投入大、产出缓慢、产出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的行业。因此,多年来,高等教育的投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政府财政投入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办学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高等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制约瓶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将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实现大幅度跨越,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这就意味着高等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显然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也证明,高等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因此,不管是目前还是以后,如何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将是各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财务管理资金的方式
学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一样,以期末报表评价财务管理主体工作的成绩。这些信息大多来自会计核算中形成的数据,是会计核算报表数字的重新排列组合。如果不从选择筹资渠道上考虑达到成本最低,不从社会效益角度上考虑调配资金达到效用最大,则将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财务管理权限的划分依据
在给予学校自的情况下,学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资金管理实行“多级核算、多级管理”的具体办法,形成学校各具特色、网状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权限划分与行政管理权一样,需规定划分原则,以免出现“权利真空”的现象,妨碍学校资金运动、资金循环的正常进行,削弱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监控作用。
(四)财务管理的平衡机制
依据工作职责、工作目标以及实际财力,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要坚持以收定支,确保年度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禁止出现赤字,留下缺口。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一)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发挥其对资金运动的预测、调节、控制职能。财务管理对资金运动的预测、调节、控制职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可选择性。学校筹措资金,要选择筹措渠道,决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应树立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高校建立多元化结构的投资体制创造了条件。高校除了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种财政补助资金以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筹集资金:①拓展招生渠道,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杂费、住宿费;②依托高校人才、科研、设备优势,发展校办产业,增加学校收入;③争取科研课题经费,获取科研成果转让费;④积极进行引资、集资、贷款和实行联合办学等多种筹资方式;⑤争取社会、集体和个人出资助学。
(二)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指财务管理主体为维护其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计划、调整和评价而制定的制度、组织、方法和手续的总称。首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相一致。其次,进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要有分门别类的甄别关口,属于某一类型的数据,按照历史经验和今后的趋势规定赋值范围和相关范围。再次,还要考虑内部控制措施执行的耗费负担,当某项内部控制措施执行总耗费超过或相等于取得的级差收益,就得修改或舍去此措施。
(三)相关性原则管理资金。学校财务管理相关性原则是指学校资金运动每一阶段体现的特征和此阶段资金内部性质要互相联系。长期以来,无论什么资金进入会计核算范围,都是财务管理的权限范围,财务管理权限受国家经济法规约束。学校作为一个特殊产业,资金管理使用有其特殊的规律,对超过一定数额的大的资金项目也必须实行预算管理,以增强计划性。学校财务部门要根据单位事业需要和市场物价的变化情况,本着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方针,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严格执行经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不准超预算安排支出。学校要摒弃阻碍办学效益提高的旧观念,走出一条以相关性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评价、论证和规范学校经济活动并能为学校内部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新路子。
(四)坚持制度创新,依法理财,不断规范财务行为。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财务行为,依法理财,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高校要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出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如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审批权限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内部收费管理、招待费管理、差旅费管理等,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各级领导要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财务管理意识,积极领导和支持本单位、本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坚持科学理财,法制理财、制度理财的财务管理理念,并为财务部门更好地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关心财务管理的氛围。
(五)合理调配资金,确定债权债务范畴。从财务管理角度看,各项资金原则上应由学校统一安排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往来款项规模,并及时进行处理,不得长期挂账。总之,要处理好债权债务关系,首先应把学校的总体的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校总体的当前利益,最后才是学校内部各部门的利益。妥善处理债权债务的关系,可增大学校可利用的资金总量,更好地发挥校内各部门筹集资金的积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合理调配资金开辟新的财源。
(六)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创建良好的财务运行环境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以人为本,形成全员式的理财格局,必须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组织管理作用。首先应重视对财会人员的管理,通过适当选拔、配备,把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安排在财会工作岗位上。在选择、配备中要注意人员的安排和使用,适应财会部门各工作岗位的要求,人员素质和能力与其所承担职责的需要吻合。使每个人既能胜任现有职务,又能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其次,注意财会人员群体成员之间的结构合理和心理相容,形成财会部门内部最佳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性格结构,促进财会部门成员关系的协调一致,发挥互补优势,避免或减少因互斥而造成的损耗。第三,通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帮助财会人员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如短期培训、举办知识讲座、学习其他院校先进管理经验等。使财会人员及时了解、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增强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形势变化及学校发展的需要。第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财会人员的工作,并根据业绩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同时赋予更多的尝试机会,增加工作本身的刺激性和挑战性,使其获得发挥聪明才智和取得个人成就的机会,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增进满足感,使员工从工作本身获得激励。
当然,要搞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以上几项工作,它还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教育市场资源竞争和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高校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万阳.走出人民币升值困境[J].财经问题研究,2004(5).
[2]王延春.G7重燃人民币升值预期[N].经济观察报,2005-02-07.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经费 财务管理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多少已成为高校科技力量的重要指标。而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是科研资金管理的重要一环,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保证科研项目规范的管理,有利于保证高校科研发展顺利进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现在有些高校只对科研成果重视,但对科研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加上本身的科研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原因,致使高校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运行。针对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高校认为科研经费属于项目个人所有,科研处和财务处对经费报账手续比较宽松
高校多认为科研经费属于项目个人所有,资金的使用直接由项目人自由控制,报账的手续就比较宽松,只要票据合法均能报销。例如有的由项目负责人做经办人,自己做负责人,随便找个教师签个证明人,就可以到财务报销了;有的高校就只经过科研部门的审核,不用学校领导审批,就可以到财务报销;有的高校科研经费到账后,都不用提取科研的管理费,所有费用均由项目负责人支配。所谓的审核报账,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履行一道手续罢了,因为高校各类职称的申报,以及审办高一级别的院校,都要以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科研经费的多少来衡量,科研项目和经费越多,说明高校科研工作做的越好。为了保护和提高广大教师争取课题的积极性,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多渠道地申报和争取科研经费,所以很多高校制定科研经费的报账管理政策相当宽松。
(二)科研经费项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学院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的问题严重,有些甚至逃避高校固定资产的报增问题
科研经费项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学院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的问题严重,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要纳入单位资产统一管理。所以各项目负责人除了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设备;简化或逃避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报增的问题,将本应是用科研项目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隐瞒,换成别的办公用品清单或是别的发票报账,虚构了科研经费支出的明细单,影响科研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三)高校科研经费来自各个单位,造成支出核算内容复杂、混乱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广泛,有上级中央省部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的,有来自本级本单位拨款的,还有来自各企业单位拨款的等等。各经费来源的不同,在财务管理上就有所不同,如在高校预算中,来自财政账户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一般纳入高校的外来经费收入,其预算就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作为记账,在各部门检查审计时往往也是检查得重点;但是来自其他单位的,如企业的经费,虽然没有纳入学院部门预算,但对支出管理往往较为松懈,加上项目人员多认为是为企业做事,造成有些支出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的局面。对于商业开发的,特另是企业只重视成果,对支出内容全以人员奖励及工资、个人旅游费、通讯费、家庭日常开销等。
(四)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造成不能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
目前,我国高校由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及费用控制,而财务部门就根据科研处的审批进行审核支出。由于部门间缺少必要的沟通,管理上可能没能协调统一,经常形成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脱节的情况,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造成不能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常出现以下好几种情况:一是科研经费已经用完而科研项目却未结题,或者科研项目已结题,结余经费却长期挂账等情况 。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按照《 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 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对课题的结余经费应进行结算审核。但目前各高校科研经费的实际的情况是课题了已结,但资金没结账处理,造成大量科研经费闲置,使得课题中的许多固定资产未能得到及时清理,同时也给高鹏财务每年的核算带来了一定难度。
(五)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缺乏行之的有效的制度;另一方面目前许多高校对于科研主要重视的科研项目的规模、科研项目所获得的成果以及科研能才生的收入,这也导致了,现在高校当中科研管理部门所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建立科研绩效评比制度和科研经费具体使用管理办法上还有不足。并且高校当中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说财务部门对于账务的核算的注重度远远高于对账务预算的重视度;高校审计部门不能做到对科研项目等进行全程跟踪与监督;许多高校对科研项目缺乏监督管理,具体的表现:在科研项目的立项、项目经费拨入与使用、结算、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过程当中产生的经费的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都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导致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原因。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制定关于高校各项科研经费的报销手续的细则
高校的科研项目的经费是由各大高校的科研处和财务处协调统一、共同管理的,高校的科研项目的经费的使用要严格按照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的报销制度执行。高校科研项目取得的经费,不论这些经费的来自何处都应该记做学校的收入,科研项目不得将这些经费理解为个人所得,因为这些经费是必须纳入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核算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一是报账制度规定科研经费必须经过科研处和财务处共同审核,科研处和财务处应设立相应的初审经办人、复审人,并经科研、财务处长的签字,才可以报销,缺一不可。二是每个项目要设置独立的项目经费纸质使用本,每次报账前一定要出示该经费使用本到科研处先进行填报审核,再将该卡片拿到财务处会计人员审核才可以报销,这样就可以实时监督科研项目核算的各种内容。
(二)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
降低不合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尽量避免设备重复购置或者设备闲置,简化完善固定资产报增手续,防止漏报、瞒报科研固定资产。
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当中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降低不合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尽量避免设备重复购置或者设备闲置,简化完善固定资产报增手续,防止漏报、瞒报科研固定资产。用高校科研经费必须购置固定资产时都必须按照学校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有具体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项目可除外。高校科研设备购置应按照高校财务流程进行项目预算、项目申报、项目审批、设备购置、设备验收。一个科研项目当中的科研人员发生变动或者科研项目已经结题时,学校财务部门应及时对科研项目进行资产清理,按照管理办法办理资产变更等相关手续,形成项目与项目之间通用仪器设备的互通有无,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设备资源的共享,还能增进个科研项目小组之间的写作能力,促进学校科研整体实力向前发展。
(三)规范科研经费核算的内容,加强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制度
加强对项目支出的管理,项目各项业务费和劳务等费的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科研经费核算的内容,加强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制度,平衡科研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各高校要制定规范科研经费核算内容,经费支出的一定要与科研项目有直接联系,一律不得将个人家庭中的生活支出,如物业管理费、车位费、水费、电费等在科研经费里列支。
(四)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联动机制,为了进一步强化科研项目结题后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高校应制定相应的科研结算管理办法
对于高校当中的所有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问题要同时由学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科研处与财务处作为学院的业务监督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在信息上应及时共享,在工作上保持沟通,做好工作衔接,形成部门联动长效机制,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防止科研经费已经用完但是项目却未完成,或者科研项目已结题,结余经费却长期挂账等现象的出现。高校还应规定经费的下达比例应与其科研的各项进程相配合,让科研项目更好地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
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通称禁令)的第六条禁令明确规定:“严禁课题结题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各高校应根据学习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制定相对应的科研经费结算管理办法,要求科研项目组明确科研课题的结账时间和课题剩余经费的使用方向,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科研合同,按规定及时结题。
(五)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工作 ,防范财务风险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保障科研经费出效率、出成果。根据现行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的教育部、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高等院校的财务部门须建立健全科研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工作 ,防范财务风险。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学校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应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每年至少有一次审和计,使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审批、报销等相关手续更加合法化、完整化,是科研项目的账目核算变得更加准确,当发现违规现象时应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
三、结束语
科研活动是高校的一个主要活动。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有利于资源的调配和利用,促进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取得更好的科研效益和成果。改变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混乱的现状,就必须更新观念,用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科研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使科研工作能真正有所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
[2]王娅妮,王海鹰.科研经费背后有多少腐败.《半月谈》,2006.10
[3]蔡爱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亟待加强.《发展研究》,2005.12
[4]刘谨.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高等教育财会,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