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16: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监管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为了挣脱依赖政府财政修路铺桥的传统,公路建设启动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该政策在2005年年底颁布实施后,各大银行的信贷资金开始涌入公路建设,很好地促进了当时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然而,随着现代进程的加快,依靠银行信贷这个融资方式变得单一且风险大。尤其是随着市场的波动,一旦出现持续的通货膨胀,我国政府势必采取抑制通货膨胀的有利措施――对银行实施缩紧银根的货币手段――严格把控各大银行的放贷数量,并且不断地对贷款利率进行上调,这样的措施下必然使得国内的贷款申请变得越来越难,尤其是固定资产贷款,并且,融资成本也会增加许多。因此,仅仅依靠银行的贷款进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必然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比如说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监管的“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其在2010年年底投资的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就有十八个,这些项目总投资达一千多亿元,而所需的资本金大概是三百亿元左右,但是,该公司仅资本金的缺口就超过一百五十亿元。所以,单单依靠地方自主筹措资金、政府财政拨款资金以及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还是让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者心有余而力不足,高速公路项目所需要的资本金缺口太大了。为了减轻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的压力,我区鼓励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到高速公路的建设上来。促使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多元化、多渠道。因此,我区2010年后新投资设立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为融资合作项目。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怎样有效地对高速公路融资合作项目的资金进行监管,变成了我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文章针对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合作项目资金财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寻找有参考价值的措施。
二、我区高速公路融资合作项目在财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区一些采取融资合作方式的在建高速公路项目的调查、统计和归纳,发现这些项目的资金财务监管普遍存在下面几种突出的问题:
(一)融资合作项目的资金监管体制不健全。
“融资合作”这一种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也是当前解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急缺的有效方式之一。“融资合作”模式的产生让高速公路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各方对资金的使用要求也不尽相同,如何保障合作各方的资金安全有效地使用,对资金监管体制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监管”要成效直接关系到融资合作建设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但是,我们经过对多个融资合作项目的资金监管的调查、统计、分析、归纳后发现,有些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单位在资金监管的过程中,因为资金监管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对项目的资金监管流于形式,根本就没有“控制权”,让资金监管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化”上,无法使监管构成强力的、有效的控制,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得不到清晰的反映。资金监管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责任主体不明确和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在被调查的大部分融资项目中,监管措施虽有提到,但是没有体制的明确、落实以及问责,使得举措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融资合作方在实现利益的方式上不规范、不合理。
每一个企业都有权利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合作方,他们之所以要参与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合作上来,很大程度就是看准了建设的利益,因此“掺”他一脚,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往往在利益面前,有些合作方被最大化的利益冲昏了头脑,而没有综合去平衡各方在合作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责”、“权、”利“三种的关系。由于一些合作方的主观意愿,一定要实现利益的多少,一旦不能实现则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种手段去人为实现,这就使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合作的资金管理受到了很大的人为阻碍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监管不到位或者无法实施下去。此外,因为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具有“周期性长”、“投资资金回笼慢”、“投资风险大”等特点,使得一些合作方在背地里偷偷地指使施工承包方采取虚假工程计量、伪造财务款项等隐形方式,在公路建设合作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挪用、转移建设资金,给建设单位的资金财务监管带来了非常大的财务隐患。
(三)施工单位材料款、机械费及薪酬监管制度不科学、不规范、不合理。
工程建设主要有“三大支出”:材料款、机械费及劳务人员薪酬,对这“三大支出”的监管是高速公路融资合作项目在资金监管中的关键及重点所在。只有牢牢把握住“三大支出”才能保障资金监管的整体实效。但是,由于融资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及合作方的多元化,当前我国并没有对高速公路融资合作项目形成统一规范、科学合理、清晰有效的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制度,再加上施工单位本身对这些款项款的内部控制也并不科学、规范、合理,这就使得资金监管漏洞百出。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让融资合作方、合作方有机可趁,使得建设资金落不到实处,进而引发高速公路质量安全、农民工闹事等社会问题。
(四)缺乏对监理单位控制的重视。
在整个建设过程里,高速公路融资合作项目的监理单位作为受托方和监管方,其双重职责却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对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合作项目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进度上的控制目标的实现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资金监管的难度。因为,监理单位的双重身份常常让建设管理单位在管理过程里忽视了对监理单位的控制,使得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往往只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
三、加强我区高速公路在融资合作项目中财务监管的措施
(一)完善融资合作项目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合作是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合作的“合同”则是落实各方“控制权”的有效凭证和前提。因此,在高速公路招投标文件说明中,各个融资合作方需要严格遵守建设单位对融资合作项目设定的管理跟考核制度,而且各个项目负责的公司应当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明文条款,切切实实对施工单位的资金监管做到位。而不是一句空话,施工单位也应当积极主动配合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方面,建设单位是管理的主体,有责任有义务对合同协议约定的建设单位财务人员进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最先在“合作”层面上加强财务监管的力度。另外,需要对合作的合同条款进行细化,明确各方对资金的控制的范围、使用、检查、监管以及违约等行为的责权关系,做到认真落实,不含糊、不马虎。
(二)落实材抖款、机械费及劳务人员薪酬制度,利用多方监管来强化财务监管。
针对不同的支出建立相应的制度,并要求相关单位予以配合,签订多方资金监管协议,明确监管各方职责及责任。对于材料款的监管,建设管理单位应当适当减少或者取消施工单位对材料的预付款支付,并且要在材料采购合同上明确规定材料款支付行为,在财务环节需要提供哪些有效的凭证。材料的单价报价需要符合合同对价格范围的规定,并准确计算。对于机械费监管,应联合监理单位现场核实机械使用情况,测算机械的合理工时,对机械租赁合同中的租赁金额也应通过市场报价分析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对于劳务人员工资监管,一方面应联合银行劳务人员工资,保证工资直接转入农民工手中,另一方面要求监理在现场核实劳务人员数量,避免施工单位虚报人数套取资金。
(三)多元化对资金严格控制,落实财务监理奖惩责制度。
在对高速公路融资合作项目的资金监管时,为了保障财务监管的有效性,可以尝试采取“项目保理业务”,也就是让银行来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账款进行收取,并由银行来负责对施工单位收取“账款融资”、“账务管理”、“账款催收”、“承担坏账风险”等系列财务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减轻项目财务监管的难度,让银行去做,也从一个侧面减轻了财务危机。经过引入第三方管理很好地实现了对融资合作项目的财务监管,利于建设单位有效利用长、短期借款利息差,实现建设资金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监管主体与监管职责必须明确;将资本金来源落实纳入项目审批环节;要求建设主体按期上报资金情况与工程完成投资情况表;建立项目稽察制度……总之,要千方百计做好监管工作,包括源头的资金监管、过程种的资金监管以及事后的资金监管,通过一些列方式落实权责,明细化,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做好融资合作项目的财务监管工作。
(作者单位:广西龙和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贫磊、吕志敏.对高速公路合作建设项目资金监管问题的思考[J].资金监管.2013,(02)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创业投资项目; 财务监管
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发展创业投资行业。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十部委联合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和相关财政、税收等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的创业投资制度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创业投资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2011年末,全国创业投资企业5 000余家,实到资本5 000亿元。从投资案例数量方面看,年度新增投资案例由2006年的443个增加到2011年的2 135个;年末投资案例余额由2006年的2 020个增加到2011年的7 264个。其中,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中小企业的案例占比偏高,一直保持在70%以上。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创业投资企业缺乏对创业投资项目有效的财务监管,这一问题是导致创业投资项目投资失败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创业投资项目的财务监管是提高投资成功率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中小企业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的重要作用
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具有制约和促进两大作用。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对创业投资项目财务活动的监督和审查,对该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监督,揭发贪污舞弊、弄虚作假等违法乱纪、严重损失浪费及无效率、不经济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从而纠错揭弊,维护投资人的利益。具体体现在揭示差错和弊端和维护财务制度及财经法纪的严肃性。通过对创业投资项目的财务监管,不但可以纠正财务核算差错,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还可以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与完整,防止投资人资产流失和非正常损失,有效防止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铺张浪费,更好地堵塞漏洞,促进被投资企业勤俭节约,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同时通过对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可以了解企业执行财务制度以及财经纪律等情况,及时揭示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违法乱纪行为,对过失者或犯罪人提交司法、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审查,促进创业投资项目依法管理企业财务,照章办事,维护财经法规。
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财务监管通过对关于投资项目的财务活动以及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其合理、有效的方面,以便进一步推广;同时指出其不合理、无效的方面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具体办法,促使创业投资项目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证投资人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投资人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的首要任务。通过财务监管,不仅可以促进创业投资项目加强企业资产管理,保证企业合理配置并有效使用投资人的资产,防止资产流失以及非正常损失,维护投资人利益。第二,改善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对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不仅可以揭示创业投资项目在财务活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还可以发现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及补救措施,从而改善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创业投资项目的财务工作质量。第三,促进创业投资项目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增强财务工作者和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创业投资项目的财务活动必须严格遵守企业财务制度以及国家财经纪律。通过财务监管,可以了解创业投资项目的各项财务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规定,有无违法乱纪的现象,从而保证创业投资项目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保证投资者资金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同时,通过对创业投资项目进行财务监管,可以找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对创业投资项目违法违纪行为以及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严厉查处,教育财务人员遵纪守法,增强财务人员和企业领导的法律意识,使创业投资项目的财务工作置于法规的监督之下。
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影响和决定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成效的理论观念、政策法规、机制体制、手段措施等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和结构性安排。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要有相关的理论作解释,要有一定的政策、法规支持,要借助于特定的手段、措施和标准,通过一定的体制、制度运转来保证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主体对监管客体监管意志的实施,保证监管目标的实现。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督不是简单的、孤立的、随机的、盲目的一种行为,而是一定要结合创业投资项目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结合财务理论和实务最新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
二、中小企业创业投资项目财务监管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项目多为财务投资,参股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为30%以内,创业投资企业对创业投资项目的影响力远远低于创业投资项目的实际控制人。更多情况是几个中小创业投资企业对一个创业投资项目进行投资,股权比例更小,且分散。创业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多为实际控制人所控制,创业投资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投企业联合投资下的财务监管缺位,缺乏财务监管理念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
一、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
提及会计核算系统,对于略懂财务常识的人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一般的商业会计核算,对于高校这种基本上没有商业行为的会计体系而言,会计核算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与之相对应的风险监管措施也有明显的差别。
首先,会计核算的审计程序与体系完全不同。会计核算的内审报告不仅要在高校内部公布,而且还要给行政主管单位或者教育部备案;其次,资本结构不同。高校没有盈利机构和单位,不存在营利性的会计核算与审计工作,因此对于资本积累的能力而言略显单一;最后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不同。对于一般性企业的董事会负责制而言,高校的行政以及财务体系是采取的“党委负责制”,党委的相关决定一方面是需要财务部门遵从,另一方面要搞好自律、明确各岗位的责权利分工。
二、“互联网+”时代给高校会计核算系统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高校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彻底改变了高校会计核算系统“事后监管”的单一局面,为完善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的相关不足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方面,高校会计核算系统中对科研经费的风险监管做到了实时与同步。由于传统的财务体系大多都是以文字或者报表形式出现,因此即便是占据高校会计支出较大比重的科研经费申报、下发与落实情况中存在隐患或者出现问题,其相应的风险监管措施也只能是在课题完结之后进行,基本上期间的资金漏洞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
另一方面,高校会计核算系统中的职务消费问题风险监管做到了量化处理。职务消费在高校的财务系统支出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在传统的财务体系中这种职务消费往往都是从纪检监察或者审计的角度入手,相关的财务部门基本上都是以辅助为主。在网格化财务办公系统中,把职务消费作为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堵截非正常的职务消费,而且最主要的是把职务消费的流程、比例进行了量化处理,最大化的杜绝了不当利益输送等行为的发生。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面临的挑战
尽管“互联网+”背景给高校会计核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与提升,但是作为专职的高校财务会计人员,也要清楚的从中看到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当,势必会有效提升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的现代化水平,但是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影响整个财务体系的顽疾。
其一,财务工作人员风险监督意识不强。对于绝大多数的专职财务工作人员来说,风险监管的概念是清楚的,但是由于绝大多数的高校没有附属的盈利机构或者单位,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风险监督意识。这就给相关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高校财务体系中的资金配比不合理情况也因此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其二,科研经费“化整为零”矛盾突出。对于高校这种专门进行学术研究的单位而言,科研经费分批次落实到课题组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事情。在传统的财务体系中,无论经费是一次性拨付还是分批次拨付,当课题没有完成之前基本上是不会启动相应的风险监管的。但是当利用无限网络环境平台,财务会计人员对课题组的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的时候,一部分课题召集人就频繁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来分批次落实科研经费。在表象上来看,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但是也不排除极个别人利用重复进行无效课题器材采购的形式来套取或者挪用科研专项资金的情况发生。由于这些经费的金额没有达到风险监控的相应比例数额,因此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就长期的游离于会计核算系统的风险监管之外了。
其三,内审制度与风险监管制度形成了冲突。所有的高校都建立和健全了纪检监察以及审计部门,这些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财务方面。而财务部门自身的风险监管体系从表象上来看是一个自查自纠的措施,但是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确保高校财务体系完善与正常运转的措施。这样一个行政手段和业务手段发生冲突之后,双方很难严格界定到底是哪个手段和措施属于正当行为。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措施
前文中所罗列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遇到的问题,有些属于财务工作人员的意识和理念层面的,有些则属于会计核算系统不完善造成的。基于此,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关调整,就能够让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措施在“互联网+”背景下发挥真正的作用。
首先,定期为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素质技能培训。对于高校财务工作人员而言,提升风险监管的意识,切实的把高校财务工作中资金配比的方向重视起来,是符合时展要求的。以往的业务素质技能培训工作需要将所有的工作人员召集在一起进行有效研判。依托互联网多媒体体系,完全可以做到跨区域的视频会议模式。这样不仅极大的节省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压力,而且还可以借助一些外部的信息来有效充实和完善自身的不足。必须要强调的是,当会计核算系统相关风险监管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利用相应的主控制程序,要让所有在基层负责财务处理工作的人员在终端接口能够及时有效的接收到上级的风险预警信息指令,以便于同步做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其次,采用资金流向核查体系来监管小额科研经费支出。如果财务人员频繁的介入课题研究的资金配比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课题研究工作带来干扰。依托独立的财务监管办公体系,让课题召集人指定相应的工作人员来对课题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上报,不仅不会干扰和影响其正常的科研工作,而且还最大化的确保了科研经费支出的完整性,其中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对于可能存在的频繁不合理性重复支出,在后台控制中心的信息处理中进行自动化逐条分析。按照课题申报的项目进行有效复核与查验。对于其中可能出现或存在的资金使用不规范行为提出有效预警。相关的财务监管人员就会及时的向课题召集人以及科研经费的相关具体使用人员提出预警。需要让这些人员对于科研资金的有效配比与支出进行说明。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个“量化行为”,因为绝大多数的科研项目支出中,资金使用都会呈现出重复的现象,这与科研项目的相关内容是有关联的。这个层面的财务风险监管,要在后台数据中对部分资金的走向进行量化约束,以避免出现风险管控中的误报。
最后,采取报备制度来完善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财务体系是独立的,任何行政行为都不能对其进行干涉,但是为了最大化的把风险监督工作落实到位,不与纪检监察和审计工作形成冲突。财务部门,尤其是从事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的专职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的将风险管控的评估报告送达纪检监察室和审计部门进行备案。并且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隐患性问题以及潜在危险性问题提出正式的的书面说明。
五、“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系统展望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有些财务工作人员简单的认为是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化办公利弊皆存。下一步高校会计核算系统的工作重心将侧重于完善自身体系化、流程化制度建设层面,将同级信息处理向三级信息处理层面延伸,这样就能够把高校的资金使用配比安全性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上。杜绝资金使用中的违规和不安全行为。
参考文献:
[1]彭秋莲,杨运东.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J]. 财会月刊,2016(16):13-16.
引言
乡镇财政资金是乡镇政府维持乡村建设、履行乡镇政府职能、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保障,具体包括三类,其一是履行政府职能、保持乡村集体组织建设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其二是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拨付的财政资金,包括农村道路、桥梁、医疗卫生事业、教育文化生活、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其三是作为对农村地区的财政资金补助,通过农村的土地、人口、粮食产量等为补助衡量的标准,以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水平。
一、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意义
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督不仅是资金能够落实的重要保障,更是促进乡镇财政资金优化分配的重要措施,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落实各项财政资金的需要,因为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可以促进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了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的管理力度,也可以完善乡镇公共财政体系,更好的落实“农村”、“农民”、“农业”涉及“三农”的政策。另一方面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以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策略逐步扩展,财政资金的惠农、富农、扶农力度明显加大,各种财政补贴资金更是层出不穷,但是由于乡镇资金的监管不到位,导致这些补贴资金用途脱离原有的初衷跟,并没有相应的落实到“三农”政策上去,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保障“三农”资金运用到相应的惠农、支农方向。
二、目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分析
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职能主要依靠乡镇财政所的监督,而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其监管职能作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约束:一方面是乡镇基层财政资金监管权力有限,对财政资金的落实起到有限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乡镇监管人员数量不足,导致日常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不够。
1.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权力有限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人员的监管权力有限,监管权力范围不明确,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整体下放过程不能有效实施监管,尤其是最新的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并不能完全起到监管作用,因此,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人员很难发挥监管作用,导致乡镇资金的监管人员的监管权限受到严重制约。比如,在乡镇财政资金的下放中,对于乡镇基层监管权力的范围、内容不具体、不明确,在基层监管人员的财政资金监管过程中,缺乏有效可行的监管权力实施方案,为监管工作带来不便。
2.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人数不足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后,财政资金的监管职能逐渐下放到乡镇一级的财政部门,但是,在财政资金的拨付监管中,仍采用过去的监管措施,在基层财政监管中,没有足够的监管人员实施监督职能,对于新的财政所监管制度的执行落实不到位,给乡镇资金的监管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
1.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案
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监管方案,从而更好地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财政资金的监管范围的确定,在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中,必须要根据财政资金的监管范围来执行,这些范围包括,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财政资金的拨付经手范围,以及安排资金的支出范围等,根据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目标,还要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落实情况,注意包括农村家庭的补助资金、本级乡镇政府的资金使用状况,既要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又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工作,防止财政资金的使用不当,冒领虚领的现象出现。
2.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
在乡镇资金的监管中,要着重加强资金项目的使用监管,重要通过加强项目预算资金的编制、项目预算资金的计划执行、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乡镇资金项目使用的监管,具体来讲,在项目资金的预算编制中,要符合项目的基本情况,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进行有效的审核,并且在项目资金的执行中,应当确保资金使用到位,并对项目的实施程度进行监督,确保资金项目能够可靠执行,最后,针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要进行明确的考核,保证项目实行的效果,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3.综合强化乡村两级财务的监管
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主要通过乡镇、农村两级的财政使用情况以及财务情况进行管理监督,一方面要完善两级的财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两级的财务预算制度,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程序,完善财政资金的报批手续。另一方面还要健全村级的财务管理制度,防止村委会的资金使用不当,同时要加强村级的财务制度公开,保证财务信息的透明化、科学化、合理化发展。另外,还要加强两级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两级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情操。
4.完善信息沟通反馈制度
对于财政资金的监管有效化,还需要财政监管部门相互沟通,这种沟通反馈制度不仅包括同级之间的财政资金使用信息反馈,还包括上下级之间的资金使用交流沟通反馈,这是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的落实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举措,在完善监督工作的同时,可以及时反馈财政资金的监管使用情况,便于财务政策的有效实施,规范了财政资金的管理。
[关键词]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措施;体制变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19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6- 0025- 02
在事业单位体制变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现阶段的研讨结果来看,同行大都从医院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可以这样说,沿着这两条路径不断进行创新将有助于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其他事业单位改革不同,医院还面临着医药分离的制度变迁。该制度安排直接改变了医院传统的盈利模式,使之须在内涵发展模式下来进行盈利能力的重新构建。从而,医院财务管理措施如何与之相适应,则成为更为紧迫的问题。
在市场化改革的逻辑驱动下,医院如同其他盈利性组织一样形成了特定的运营形态,即以财务部门为核心,以其他业务部门为圆周的同心圆运动。财务部门在与各业务部门实施信息交互的同时,也履行着资金监管的重要职责。
1 公立医院体制变革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将医院资金循环周转模式锁定在资本循环公式的基础之上,表现为G—W—G′的过程。具体而言,医院资金先后经历了物资采购阶段(G)、医疗实施阶段(W),以及医疗服务售卖所形成的资金回笼阶段(G′)。由此可见,随着医院自负盈亏模式的强化和制度红利的消失,变革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认识。
1.1 G阶段所面临的要求
医院物资采购所需资金应建立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之上,其要求包括:①根据医院的业务量和业务结构,合理确立物资采购的资金数目。②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应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从而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③预算资金在筹措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这3点要求中不难看出:作为事业单位类型的医院,往往因财务监管仅限于形式要件,而导致不必要的资金漏损。
1.2 W阶段所面临的要求
在资本循环公式中W属于生产阶段,在医院则体现为业务科室的医疗服务活动。从对资金使用的监管来看,W阶段的难度最大。原因包括:①因业务具有专业性,使得财务人员难以实施资金监管;②各业务科室属于职能部门,其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诉求,从而可能会隐藏资金使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各科室负责人还具有医疗设备采购的建议权,在专业知识的非对称情形下,也促使医院利益各方难以适从。不难看出,W阶段所面临的要求便在于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1.3 G′阶段所面临的要求
G′阶段属于商品售卖阶段,也直接影响着医院资金的回笼效率。然而,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机构,内植有显著的社会目标导向。这就意味着,医疗服务在售卖后却无法及时变现,已成为困扰各医院的难题。不难知晓,这将严重阻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对此的要求仍在于财务部门认真履行资金监管职责,并在建立公益性基金的基础上给予逐步解决。
以上3个方面的要求,便为下文的措施跟进形式提供了路径指向。
2 要求驱动下财务管理的措施跟进形式
结合以上要求,并植跟于医院现实经营环境之中,以下将从3个方面阐述财务管理措施的跟进形式。
2.1 增强会计人员岗位意识
岗位意识隶属于会计人员的思想意识领域,从而关于岗位意识增强效果很难进行评估。但在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在开展培训时,还可以突出他们的岗位意识与其自身利益的密切关联性。如,医院管理者与会计人员签订任务书,在任务期内会计人员若无职责事故,便可获得任务书所规定的绩效奖励;反之,则可依照现有惩罚措施执行。
2.2 实施全面预算下成本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下的成本控制措施已被许多组织所采纳,而这一措施仍然适用于医院部门。医院财务部门根据各业务部门在次年的经费需求,概算出预算资金总额;并在来年将各项资金划拨到各业务部门的账户中。在实施资金申报制度的同时,再引入绩效管理办法(规定节约部分可全额或比例作为绩效奖金发放)。这时,将激励各科室自觉执行成本控制。
2.3 建立跨部门财务信息联动
这里的财务信息联动,则需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和ERP系统。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较为成熟,因此主要谈谈ERP系统。ERP可理解为企业资源计划,其在医院中的应用则指向对各种医药物资和人力的科学化配置。通过引入该系统,将增强财务管理对实物清查管理的绩效。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在动态视阈下来看待措施跟进形式时还应注意到,医院体制变革本身就属于新鲜事物,从而在变革中将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意味着,措施跟进形式也应在权变观的指引下进行适时调整。
3 小 结
当前,应围绕着增强会计人员岗位意识、实施全面预算下成本控制,以及建立跨部门财务信息联动来实施措施跟进。最后,措施跟进形式也应在权变观的指引下进行适时调整。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建芳.公立医院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1(10).
[2]陈镜,陈凯.医院激励机制改革创新的探讨[J].财经界,2011(18).
财务监管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实际对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起着中心点的作用,尤为重要。而医院财务监管与企业财务监管工作一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研究其内在的机理,掌握监管重点部位,把握监管难点区域,以保证监管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建全监管机构,完善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管理环境
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权责利的一种制度安排。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带来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财务监控也相应的演化为多层,由此带来企业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的问题。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可以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有利于进行财务监控。医院财务监管也存在着建全监管机构,完善治理结构的问题,需要领导重视,各职能部门配合,明确组织机构,建立由财务部门、纪检部门、网络部门共同组成的监管机构,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医院门(急)诊挂号、划价收费、输液、住院处管理、病区护士站管理、药品和库存材料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和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以及对固定资产、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等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监控,防止药品和库存材料毁损和流失。从而提高医院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堵塞漏洞,预防经济案件的发生。合理分配资源,做好开源节流,改善医院组织结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财务监控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的控制实现对活动的控制,财务监控最终是由管理者、财务科长等管理者和员工完成的,最终由人完成,所以,人在财务监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医院管理者、员工诸多影响因素中,医院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是影响财务监控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必须面对新环境培育新的医院文化,将适应时代特色的新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灌输给医院的各管理阶层和普通员工,以顺利实现控制目标。
三、以IT环境为会计控制的实施载体,对医院财务实行全方位监控
财务监控的深化使其工作日益复杂,需要加强动态的财务监控,而建立医院会计实时控制模式是加强动态的财务监控的必要保证。会计实时控制模式就是指以IT环境为会计控制的实施载体,在流程再造、会计实时控制方法支持下,针对医院对会计实时控制的具体需要而建立的会计应用模式,它是会计实时控制在现代企业发挥其控制实效的保障机制。因为,我国现行医院的主体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医院会计是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专业会计之一,它的基本职能是进行核算、监督和参与管理决策,所以,医院会计实时控制模式适合采用横向控制模式,对医院活动全过程实施实时控制。
实施会计实时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以应付账款的全实时管理,实现对药品、库存物资的数量、价格、有效期的严格实时监控,实时准确地核算各科室以及医院的收支情况,准确提供财务会计报表和各种用途的经济信息、分析报告,使医院管理者能够根据实时的会计信息做出决策,改善管理,提高绩效,并可以与组织控制制度等有机结合,共同支持医院管理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建全医院财务风险监管机制
财务风险监管是财务监管的重点,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监管机制是财务监管的关键所在。健全医院的财务风险监管机制包括:建立起全过程的财务风险预则、分析、控制机制;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货币资金管理程序包括现金管理制度、银行存款管理制度、牵制制度、回避制度、授权批准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严格货币资金业务授权批准机制,明确被授权人的审批权限、审批责任、审批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在规定的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此外,医院财务科还应严格控制各项应收款和预付款的发生,尽量减少医院货币资金“体外循环”而导致资金周转的困难。特别是要坚持预付款的合法性,防止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制定各项管理业务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
五、加强医院日常经营财务监管
加强对医院医疗管理活动的财务监管,包括对采购、领用、收费、结账以及贯串其中的实物存货、货币资金的监管。其中,采购业务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极富挑战性的项目,因此,财务监管必须加强对采购业务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最高,也是舞弊和差错最容易产生的地方,从许多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看,都与采购业务监管疏漏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
六、重大事项决策的监管
对重大决策的监管,对医院来说是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业务流程,实质是一些重大经济事项的运行程序。制定管理业务流程,重要的是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牵制和授权批准等一系列控制方法,确保重大经济事项依法依规运行,防止违纪行为的发生。此外,对重大事项决策的监管,就是从财务监管的角度出发,需要时刻重点关注的领域。只有聚焦这些重大事项决策,在重大事项决策的监管上不出漏洞,才会稳保企业大业常兴,也才能凭借日积月累的监管,在长期的精心打造下,使企业做强做大。
应当客观地看待新兴市场国家保险制度的弱点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研究报告认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和制度方面的失灵造成的。这些国家,在进行了重要的结构性转变后,常常会出现高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的情况。就保险业而言,问题首先是由于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松懈引起的。由于内部控制不力,出现道德风险,公司所有者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去谨慎行事,并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这种情况通常会引发制度上的失灵。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可能会在一种与合理的财务惯例不一致的目标指导下行事,而与此同时,他们却可以避免外部纪律的约束。法律框架不健全,使得管理松懈和公司控制不力等问题变得愈发严重。
按照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观点,要在新兴市场国家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保险监管制度,必须首先具备一些基本的前提条件,必须要有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良好的宏观政策,以便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市场出现严重扭曲。如果整个经济不稳定,银行、信贷和税制等金融与法律基础不健全,保险业就不可能稳健发展。同时,还必须在社会各方面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和维持健全的保险市场所必需的措施。新兴市场国家的保险监管制度只有当达到了国际认可的审慎标准,保险业只有已颇具备竞争性、专业性和透明度时,保险市场才能实现真正的整体稳定。
虽然在许多方面都急需进行改革,但必须看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保险市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保险制度的调整必须考虑到每个国家的特殊情况。此外,保险监管框架也必须经常进行调整,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观念和市场需求。
应当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
关于治理结构、制约机制和市场竞争。要想取得良好的制度管理,必须要制订适当的经营战略,建立一支有能力、负责任的管理队伍。应当鼓励保险公司建立一种能够加强利益相关者监督作用的所有制结构。为了加强对管理成效的监督,限制不良动机,避免外界对保险机构商业活动的干预,应当在良好的财务状况基础之上,建立股权多元化的保险机构。保险机构要想实现良好的制度管理,必须制订内容广泛的内部控制和决策程序,由经验丰富的人员实施,由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保险机构应当具备衡量、监督和控制不同风险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市场化的改革有利于促使保险机构增强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有利于更好地保持供需平衡,以合理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在加强谨慎监管的前提下,应当逐步取消不必要的限制,创造保险市场开放的竞争氛围,允许业绩较好的保险机构展示他们的优势,特别应当在谨慎而非歧视的原则基础之上允许外国保险机构的进入。
关于法律环境。建立良好的保险制度,立法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保险立法的同时,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如商法、民法、公司法、税法和银行法等。也就是说,应当培育一种法律环境,通过这些法律、规章和标准的推行,使市场参与者确信,保险市场的规则和做法是可靠的,进而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参与者的信心。参考一些工业化国家的模式,制订相关制度尽管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也应当适应新兴市场国家的特殊情况,并且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对这些制度加以调整。保险监督当局要持续行使监管职责,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审慎监管规章和标准。这些规章和标准应当客观、统一、透明,以使被监管者和经营者都能够熟练掌握使用。
关于会计、审计和精算制度。为了能让投资者、消费者、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一些对保险企业拥有实际或潜在利益的有关各方对企业的运营效率作出合理评价,并对其未来前景作出理性预测,就应当向他们提供所必需的信息。在这个方面,会计制度发挥着主要作用。事实上,只有当拥有了实施法规所必需的有效信息的时候,保险法规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确保能够获得保险机构的可靠信息,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监管当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因为如果缺乏这种获取可靠信息的机制,就很难及时发现保险隐藏的财务问题,一旦到了恶化的地步,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应该适用于所有的保险机构,并且与国际认可的会计标准保持一致。会计核算应当能够真实反映保险企业的经营状况,准确披露公司的经营业绩。为确保保险机构遵守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遵守内部控制程序,应当建立有效的外部、内部审计和保险精算制度。
关于信息披露和数据库建设。获得充分的保险信息是利益相关者和有关方面作出判断和决策的前提,应当逐步提高所披露信息的标准、质量、及时性和相关性,这对消费者能够从适当的保险机构选择适当的产品非常必要。最重要的信息主要涉及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保险产品的性质以及相关保险中介机构的情况。掌握可靠的基本数据资料对保险经营和监管都是至关重要的。保险费率是在大数定律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损失频率、损失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等大量可靠的保单数据,是确定保险费率、维持偿付能力和市场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不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保险机构以往的保险单数量还不足以建立可靠的数据库,甚至尚未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系统。因此,应当鼓励承保人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收集数据。保险监管机构也应当建立可靠的监管数据库。
应当建立一个高效能的保险监管机构
只有建立起一个能够有效履行职责的保险监管机构,保险法规以及可靠的信息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险监管机构至少应当拥有以下职权:发放保险许可证;按照法律和规章,实施统一监管;依法取得相关信息;能够采取紧急措施,对不执行监管建议和指令的保险机构实施处罚。保险监管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独立于其他政府部门和被监管机构,要以负责任的态度运用权力和资源,追求明确的目标;监管人员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应当有可靠而稳定的资金来45源,以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和工作效率;有能力并拥有足够的资源与国内外其他管理机构合作并交换信息,从而支持统一的监督。监督机构应当与其他相关的政府部门或保险单位,如政府各部门、税务部门或保险保证基金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协作计划,以便正确履行所赋予的职责。应当鼓励保险业建立自己的行业组织,通过业务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限制有害行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原则和组织(包括专业团体),对公共监督机制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当然,监管机构有必要对这些自律安排进行仔细检查,以便确保其能够真正促进市场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
应当形成一套审慎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开展保险业务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专门的经验、科学的管理和长远的经营战略。因此,在多数国家,对在国内保险市场上开展业务的机构必须进行登记注册,这是一种法定要求。实际上,登记注册是一种重要的监管措施,通过这种措施可以阻止较差的保险机构进入保险市场。只有这样,保险监管机构才有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防止出现流动性困难的预防措施上,而不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处理陷入困境的保险机构。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果登记注册控制不严,资金不足、管理不力的保险机构就会进入保险市场,随后它难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要对保险机构的市场准入认真把关,监管机构应审查申请者的业务规划,资本金来源的性质和充足性,股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合适,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否健全等等。
即使是在控制较好的保险市场中,保险机构也有可能会出现资金困难,最终导致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因此,监管机构必须有一套采取补救措施的机制,一旦个别机构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应当能够有秩序地退出市场。在保险法规中对此类问题应有明确规定,包括对陷入困境的佝险机构的管理问题,如确认保险机构无力偿还债务的标准、通过重组恢复偿债能力的条件、可以利用的补救措施、撤销许可证等。实践证明,如果迟迟不采取措施,就会大大增加解决危机的成本,因此必须事先确定采取补救措施的程序和具体的办法。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也应当拥有足够的自,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灵活处理各种新的问题。
应当对保险机构实施持续性的监管
监管机构应当对保险机构在整个营业期间内进行不间断的监督检查,检查的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法律、技术和财务等诸多方面。保险监管机构应首先确保保险机构遵守各项法定市场行为规则,如履行对被保险人的合同义务,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为此,保险监管机构不但要在特定的时间对保险机构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而且还要监督其营运情况。实际上,保险监管机构不仅要关注保险机构作出最后财务报告时是否具有偿债能力,而且要关注其将来履行义务的能力。
财务档案管理是现代财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财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以财务档案信息为依据的各项分析与决策工作的科学性,也关系到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健康性与长远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当前存在的财务档案信息失真问题予以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预防;控制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财务档案管理有利于保持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并为各项关键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与材料基础。然而当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展开探讨。
1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分析
1.1管理层认识不足
在部分企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层对财务基础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认识片面,将财务工作等同于账目记录和整理,忽略了财务工作和财务信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财务基础工作管理与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方面投入不到位,更不能及时对财会知识与技术进行更新,导致财务工作整体质量得不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出现失真问题。
1.2会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队伍的建设方面缺乏重视,对于队伍中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及专业素质未进行严格审核,这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各项财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财务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由于自我提升意识淡薄,不能主动学习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甚至存在财务信息造价和违规操作等问题,致使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
1.3财务信息蓄意造假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的相关税收,窃取国家资产,往往制造企业内部虚假的经营业绩,伪造真实账簿,由此导致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内部严重违反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改建的账目内容不建全,账目内容不按相应规定如实记载,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等等。
1.4财会工作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对会计工作有着十分明确的法律规定与要求,但在一些单位内部,对财会工作却未进行有效监管,或是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或是监管部门虚设,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管理缺乏效力,这也导致财会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约束,工作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工作。而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对财务信息缺乏严格的审核,这无法充分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得不到解决。
2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2.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健康的外部环境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财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选取典型正反面案例,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多角度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其职业操守与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建立相关人员的信用档案,采取信用评定机制,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诚信有奖、失信必罚,强化法律与道德对财会从业人员的双重约束作用,从而实现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控制。
2.2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作用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避免独断专行的决策情况,降低因部分管理者操纵而出现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其次,要根据现代财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措施。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形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其作用在于有效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使财务档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3完善相关立法与法律,发挥法制监督作用
法治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法制监督也应在财务档案管理中发挥重要的监管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上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并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避免因部分单位或个人钻法律空子,导致财务信息蓄意造假和失真问题。对于财务信息造假等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一经发现坚决对相关责任人及责任单位予以严肃处理,通过提高财会工作违法成本,遏制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此外,要确保法制监督与管理作用的良好发挥,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严格执法,提高相应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执法工作落到实处,以警示财务工作从业人员和财务档案相关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截断信息失真发生的源头。
2.4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科学防控信息失真问题
现代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大都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对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强化与完善,来提高财务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如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防护功能,强化权限管理,避免人为篡改财务信息所造成的信息失真问题,还可进一步加强对云处理技术的应用,建立财务信息云数据库,在财会信息生成时自动在云端进行信息记录与存储,通过云端原始信息与内部财务信息的比对能够及时发现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并采取核对与处理措施,保证财务档案的信息真实性。
3结语
本文首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的防控措施展开探讨,希望通过本文为我国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与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徐怀洲 单位: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
关键词:水利财务管理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十分显著的绩效,原有的落后的水利财务管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迫切要求在水利行业进行改革,特别是作为水利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利财务部门,加强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深化是十分必要的。强化水利财务监管,确保国家以及社会投资资金安全,保证水利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已经成为现阶段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于推动水利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利财务监管工作内容概述
1.1对水利项目建设的筹资以及融资进行综合监管
资金是开展一切项目实施建设的基础,也是水利部门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利项目实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在水利财务的监督管理过程中,保证筹资以及融资渠道合法,资金使用方式科学,能够确保资金使用产生较高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1.2水利项目建设投资的财务监管
水利建设单位开展国家基础水利项目的建设,必须通过投资来实现,因此对投资进行财务监管也是保证水利财务管理取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对水利财务投资的监管应该重点针对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以及项目实施后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并能够经过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投入实施。
1.3对水利建设单位收支情况的监督管理
水利建设项目因为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因此收支结余包括国家财政补助结余以及其他收支结余组成,因此对水利建设单位的收支结余进行监管,也是保证国家资金安全的有力手段。在水利财务监管中,结余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结余的分配使用方面的监督,确保按照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开展结余控制管理。
1.4水利财务建设单位的预算监督管理
由于建设水利工程项目一般是由国家进行投资开发,因此水利财务建设部门必须制定详实的预算计划,对本单位的相应收支进行控制指导。通常情况下,对水利建设部门的预算管理监督重点是针对水利建设部门的年度建设计划以及财务管理,明确资金的收支、投资方向以及财务资源结构等内容,并通过对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最终确保预算计划编制合理,预算计划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2水利财务监督管理完善措施
2.1建立水利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提高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的控制成效
水利财务监督管理作为保证水利项目建设财务管理正常有序开展的基础,必须通过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进而保证水利财务监督管理措施落实执行到位。水利财务监督工作人员应该严格依照管理制度,按照相应的流程按部就班开展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应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将其作为对水利财务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提高水利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果,最终实现水利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的优化。
2.2督促水利财务管理部门对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现阶段国家对于财务管理已经推行预算管理、财政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在水利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这些既定的制度以及政策,推进水利财务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因此,对水利财务的监管,应重视对水利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上,结合新时期的财务管理现状,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水利财务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以及规范化。
2.3将财务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作为双重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水利财务监督效果得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提高整体监管效果。对于水利建设单位内部而言,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及时总结分析自身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及问题,避免水利建设项目财务风险的发生。此外,水利财务监督管理部门还需要重视外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借助专业性较强,审计能力水平高的外部审计工作对水利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水利财务管理工作是否依据合法开展,并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实现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3水利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水利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仍然不够完善
水利财务管理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重要,要想取得一定的管理成效,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和制约,只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水利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尽管目前许多单位或部门都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然而现有的水利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漏洞很多,内容不够全面详实,特别是在关于预算以及对财务的分析方面十分薄弱,不能有效地指导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给水利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3.2在财务预算方面管理不合理
财务预算是水利财务管理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财务的预算包括很多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资金的整体动向,影响单位和部门的收支状况,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然而,目前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机构的财务收支不明确,难以满足相关预算要求和规定,一些收支不合理甚至出现严重失衡现象,使得资金难以正常进行流转,诱发单位及相关企业财务危机,给单位和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3不能及时获取财务管理的相关信息,信息化管理落实不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变革,信息量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信息的筛选和使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水利财务通常对信息和数据具有很大的需求量,然而信息量的不断增多极大的增加了对其的筛选难度。这就进一步给水利财务的管理带来了挑战。目前的水利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信息化管理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其对各种相关信息不能及时进行筛选和传递,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提高水利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4.1.不断建立和完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
水利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水利财务管理水平能否得到提高,是衡量水利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水利财务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财务方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不断充实其管理制度内容,特别是在预算、收入以及对资产的管理和分析方面,以便使得财务制度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水利事业,促进水利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4.2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提高对水利财务管理的认识和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对水利财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落后的管理观念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函待变革。对于水利财务管理来说,不断进行变革和进行创新,抛弃陈旧的管理经验和办法,采取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对财务各个方面进行管理,提高对水利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可以极大的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流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财政危机,为水利事业创造良好的资金支撑和资金环境。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不断加强对水利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监督管理也是水利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若对水利财务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就会使得单位或部门的工作秩序出现混乱现象,同时也不利于财务人员的团结,甚至其风气不正给管理带来更大难度。因此,只有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才能保证机构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和保障。财务人员应该重视并认真履行其对财务的监督职能,对财务各项工作监督时,应该不断加强其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对重点水利项目要坚持原则性并进行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管理,而对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应该灵活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以便促进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使其具有操作性强,便于管理。全面提高财务管理工作。
5结语
对水利财务管理开展监督控制,确保水利建设资金得到合理使用,提高水利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现阶段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水利财务管理作为水利行业的关键环节,对于资金能否正常流通以及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加强对财务各个方面特别是财务预算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提高水利财务的管理水平,才能促进水利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君辽.阳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08,(4).
[2] 沈启祥.如何加强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2).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可以归纳为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可以从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税收环境、法律环境等多个方面寻找根源:首先,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的关键: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需求持续增长时。社会对产品需求量大,公司容易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财务风险较少。但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整体经济形势并不理想,社会经济相对较为萧条,产品销售困难,使得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此外,国家产业政策变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稳定发展,使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其次,从金融环境来看,自2009年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着利率不断提高、信贷规模不断萎缩的外部环境,筹资成本越来越高、筹资难度越来越大,资金供给主体(尤其是银行)对企业信用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加重了企业财务负担和财务风险;再次,从法律环境来看,为保证上市公司的有效运转,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作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上市公司的许多活动,受到诸如《证券法》、《公司法》、《票据法》、《合同法》等法律的约束。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其经营活动的高科技性、高风险性,法律管制更加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最后,从税收环境来看,应纳税额是公司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税务筹划则是在合法范围内降低税负的有效手段。然而,创业板上市公司起步较晚,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还处于摸索、调整过程,其中必然涉及到某些税收政策的改变,进而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纳税筹划和实际税负,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公司内部因素分析
从企业内部因素来看,诱发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因素,首先是公司本身的行业特征所决定的市场不确定性: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分布在信息技术行业或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决定其必须将主要资金投向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领域,才能确保产品的创新性。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行为本来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资金回收风险较大,如果研发、创新行为失败,就可能使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其次,从公司组织结构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公司很多经营管理决策实际上体现了少数大股东的要求,这为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便利。即使是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也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股东大会又被大股东所控制,这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实际上流于形式,并不能对大股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进而可能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再次,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员T认为风险管理是财务部门或公司高管的事,与自己无关。而公司高管和财务人员则认为,高科技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适应能力强,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问题。由于缺乏对公司筹资、投资、利益分配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全面考虑,财务风险往往在不经意间产生,影响着公司的发展;最后,从财务运行状况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处于创业初期,资金投入量大,现金供给紧张,在财务风险控制手段不成熟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财务危机。在投资决策中,往往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忽视公司规模扩大的资金约束,容易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在存货管理方面,创业板上市场公司多处于市场开拓期,既没有稳定、忠实的客户群,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使得公司产品存货周转期长。为了扩大销售,一些公司盲目赊销,加大了资金回收风险。此外,创业板上市公司市盈率高、股份波动幅度较大,为了稳定股价,一些公司倾向于采用高股利支付政策,以此吸引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而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支付比例过高,留存收益就会相应减少,必然加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是实现创业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选择。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应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两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一)外部环境方面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如下:(1)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宏观指导。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过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从总体上把握。因此,有关主管部门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自身特征,加强宏观指导,从总体上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督促、引导创业板上市公司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保障创业板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市场监管,有自律监管、集中监管和综合监管等多种模式。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并不完全等同于主板市场,有其独特性。对创业板市场的监管,不能完全借用主板市场的监管模式。笔者认为,对创业板市场的监管,宜采用以证监会为主体、以交易所为支撑的集中监管模式。其中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完善保荐人制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做法,适当延长保荐人对公司的保荐期限,扩大保荐人的责任范围,加大对保荐人违规的惩罚力度,提高保荐人的保荐责任;另一方面,保荐人要确保公司发行文件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企业的成长性作m合理评价,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公司运作的合规性、承诺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定期报告、准时,并加强必要的监督检查;其次要规范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主要是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严格执行证监会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对有关信息进行及时、完整地披露;监管机构要依据《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的有关规定,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强化对管理层、股东、董事会的监管,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提高监管效率。(3)健全创业板七市与退市机制。健全创业板l=市和退市机制,首先要制定更为严格的上市标准。目前,我国创业板发行条件中,对公司财务指标的要求明显低于主板市场的t:市要求(见表1)。与此同时,创业板在净利润(或营业收入)指标上也有两项标准可供选择,降低了公司上市的门槛。笔者认为,创业板E市门槛偏低,一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可能混入市场,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其它优质企业发生财务往来,这为财务危机的转移潜伏了风险。因此,有必要制定更加苛刻的上市标准,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切实维护创业板市场的町持续发展。在严格人市标准、保证人市公司质量的同时,也要健全退市机制。笔者认为,退市数量标准是退市门槛的决定性因素,我尉创业板市场退市标准的制定,要借鉴海外做法,对退市数量标准作出严格的规定,并建立与入市标准体系相统一的退市标准体系。#p#分页标题#e#
(二)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作为一种监管手段,让注册会计师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本来的目的是通过外部审计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扎上一道篱笆。但造假事件表明,注册会计师不仅未能起到审计的作用,还为上市公司造假助纣为虐。那么,能否寻找到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呢?
建立保险制度理顺审计关系
既然事后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不能有效解决,就需要建立一个事前的制度安排,理顺审计关系,促使注册会计师忠实履行独立的审计责任,并扼制上市公司造假冲动。
问题的核心在于注册会计师必须独立于上市公司经营者、董事会之外展开审计业务,内部人控制问题和召集机制的缺乏,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不具备独立聘请注册会计师的能力,那么,需要独立于上市公司的组织担当聘请人。政府能出任这个角色,但是,一方面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背后往往就是地方政府,上市公司造假与地方政府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政府也是经济人,同样存在“失灵”的问题,所以,政府并不适宜担任这个角色。监管认为,应当市场化监管手段。最合适的办法是到市场上寻找上市公司审计人的聘请者。
我们可以来构建这样一套制度:上市公司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财务报表保险,一旦投资者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作假,向保险公司索赔(同时向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人员索赔)。保险公司为降低经营风险,势必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严格的审计,因为保险公司需要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审计,上市公司就没有自己聘请注册会计师的必要了。保险公司聘请注册公司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不再与上市公司经营者存在经济利益关系,注册会计师因而具有超然的独立性,因为要对保险公司负责,执业时更加认真、严格。表面上看,这种安排不过是一个险种,实际上通过保险公司的中介,所有者聘请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者进行审计的关系被理顺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中,投保人为上市公司,被保险人是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保险人是商业保险公司,保险范围是财务报表,保险责任是上市公司董事会在财务报表上的过失行为。如此,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委托关系被变更为上市公司、保险公司、注册会计师三者的委托关系,但仍是民事关系,这种委托行为并无上的障碍。
从保险的角度看,这套制度是一种责任保险,类似的有董事责任险和注册会计师责任险。三者之间只具互补性,没有替代性。董事责任险是一种对公司董事和高级职员在行使职责时所产生的错误、疏忽行为进行赔偿的合同,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相同之处。一是公司董事和高级职员在行使职责时所产生的错误、疏忽行为引发赔偿时,由保险公司代为赔偿;二是即便赔偿主体确系董事个人,但如果保险公司发现董事有故意造假或者私下交易的证据,保险公司免除赔偿责任。不同之处在于,董事责任险能够化解的风险有限,对证券市场大部分诉讼赔偿案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会计师的保险责任较之董事责任险更小,而这两个险种最大的问题是未解决上市公司审计关系错位,所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险具有不可替代性。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的核心问题是保险利益。《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的标的,表面上是财务报表,实际上保护的是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险合同的设立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的责任范畴是财务报表,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取决于对保险责任的认定。与董事责任险、会计师责任险一样,《保险法》并无不允许承保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人员过失行为的规定,但法律不允许通过保险来保护上市公司董事、经营者的故意造假行为。所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的保险责任应当是,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失造成的财务报表失真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尽管保险责任只局限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失行为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但由于保险公司降低经营风险的本能将抗争上市公司造假行为,并为减少上市公司的过失行为展开相应的风险管理,如为上市公司高管提供培训等相应的服务,因此,这套制度仍然具备扼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作假的效力。
保险公司能否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被保险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生产操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根据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可以对保险标的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安全应尽的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保险人为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经被保险人同意,可以采取安全预防措施。根据以上规定,保险公司不仅有权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还可以根据审计结果,要求上市公司调整财务报表,使财务报表达到真实、完整、全面的披露要求,及要求上市公司作出其它必要的整改措施。
《保险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关系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属于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险种,需要经过保监会的审批。
建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制度,会增加上市公司股东的负担,但这种付出与得到相比,还是经济的。在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平均收费是452.15万元,中国石化和华能国际支付给毕马威的审计费更分别达到了6000万港元和1266万元人民币,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平均收费是45万元。如果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担任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上市公司购买财务报表保险和审计费用支出不需450万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规模效应,也会降低上市公司股东的成本。
免除责任必须前置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运作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区分上市公司过失责任和故意违法犯罪行为。
,上市公司调控利润的财务处理方式林林总总,归纳起来一般有虚构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或延迟确认收入、转移及推迟确认费用、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控利润、对存货计价进行调节、对或有负债预计的忽略与隐瞒等7种手段。这些造假手段,有些是明显违反法规规定的,如虚构收入,有些则属于会计政策调整和会计估计范畴,较难界定是否违法,给保险责任的认定带来困难,从而产生保险责任认定纠纷。尽管上市公司故意违法违规修饰财务报表不在保险公司保险范围之内,但保险公司为找好为自己辩解的证据,以及为维护公众利益,仍有必要在履行保险义务过程中,找出上市公司种种修饰财务报表的行为,力求使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如上市公司一意孤行,保险公司不仅可以中止保险合同,还有义务向监管部门举报和向社会公众公布。也就是,保险公司要将免除责任前置,而非事后的抗辩。同时,保险公司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完全是市场行为,并非法定行为,其审计报告不具备绝对的权威性。如果上市公司认为保险公司的审计产生争议,可能自己再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那样,两份审计报告就有差异。保险公司为确立自己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权威性,也有必要将免除责任前置。如此运作,将极大地扼制上市公司造假冲动,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
为做到这一点,保险公司必须与聘请的注册会计师约定,一旦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异常,不仅要调查原因,促使上市公司纠正,还要向保险公司提交书面报告。如果较大,或上市公司拒绝纠正,由保险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共同向监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众披露。
相应配套措施要跟上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理顺了审计关系,给注册会计师执业创造了独立和勤勉尽责的环境;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又给上市公司套上了一道“紧箍咒”;相应信息披露进一步扼制了上市公司的造假冲动,这一道又一道防线,将上市公司财务失真控制到最小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市公司造假之后的资产不足以赔偿投资者损失的问题。但这套制度并非万金油,其它会计政策和针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措施也要跟上。同时,这套制度的实施也相应的配套措施。
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规则。保险合同可以约定,保险公司必须就审计意见发表中介人的看法,当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异常时,保险公司和注册会计师须公开披露相应信息。为强化保险公司和注册会计师的披露义务,仍需制定专门的信息披露规则,除上述外,还要规定,保险公司需披露保险合同履行情况等信息。
建立保险公司、注册会计师与监管部门间的沟通机制。保险公司、注册会计师不具备与上市公司的绝对抗衡力,当上市公司拒不改正错误时,保险公司能采取的最大措施不过是解除保险合同和拿起法律武器。同时,当保险公司、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发生意见分岐时,也需要相应的行政意见协调。所以,应当建立保险公司、注册会计师与监管部门间的沟通机制,在适当时候,监管部门应当介入,使市场监管与行政监管的作用最大化。
保险公司向上市公司派出外部董事、保险纠纷的审理程序等也需要政策明确。
实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后,难免会出现上市公司内部人员等的骗保行为。《保险法》虽对骗保行为的处罚有了规定,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保险骗保行为的社会危害远大于一般骗保行为,需要更为详尽的防范措施。
一、村级财务监管五级权责划分
1.省级监管的职责
在村级财务的无极监管体系中,省级机关宏观指导省、市、地区内的各个市、县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制定村级财务管理的宏观指导意见和政策,必要时依照法定程序制定适合本省省情的村级财务监管法律法规。
2.市级监管的职责
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市级机关要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把省、市、地区的村级财务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等印制并分发给各个辖区、辖县,并在年中、年底组织安排下辖机关对村级财务的运行状况进行汇总,并以数字形式收总并分析,形成报表,上报省级机关。
3.县级监管的职责
县级机关要在遵从上级机关的宏观政策指导的前提下,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县农村村级监管工作开展的相关指导建议。同时,县级财务还应该设立村级财务监管平台和资金监管平台,在为村级财务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加强对于村级财务的监管力度,规范流程,提高监管质量。
4.镇级监管的职责
乡镇是我国行政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环,同时也是与村级组织保持最紧密联系联系的行政组织,在村级财务的五级监管中,镇级机关发挥着监管和信息披露的职能,同时由于镇的基层性政治的特殊性,镇级机关也直接肩负着村级财务监管信息的筛选。
5.村级监管的职责
村级监管在村级财务的监管过程中所承担的是执行和监督的统一,村级监管要求村级财务要实时公开、实时抽验,确保村级公共财产的用途科学化、合理化和透明化,进而提高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的监管质量。
二、村级财务五级监管现存问题及解决思路
1.五级监管权利冲突
在五级村级财务管理体系中,除了省级监管和村级监管以外,市、县和乡级监管存在着诸多权利的重叠区域,这就导致他们在权利的执行过程中,权利冲突加剧,不仅不利于村级财务监管质量的提高,反而使得村级财务在面临多方重复检查的时候忙的晕头转向,导致村级财务监管工作很难得到确实提高。
面对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应该明晰各个级别村级财务管理,而明晰各个级别监管主体之间的村级财务监管职责,省级监管主要负责宏观方面的政策制定和科学规划指导;市级监管则应该在遵循省级监管的意见建议,结合本地特点,制定属于市辖区、辖县的农村财务监管办法;县级监管则主要结合县级财务审批程序,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执行监管;乡级监管则更应该注重民众信息的收集,及时走访各个村,确实掌握村级财务状况;村级监管则应该更加细致到监督每一分钱的来龙去脉等等。
2.五级监管缺乏合作
乡级监管每年要求村级财务上报财务信息,而在近期时间内,县级监管也要求村级财务上报如此信息,这就造成了村级财务工作量的增多,村级财务信息使用效率的低下。归根到底,这一问题产生的源泉就在于五级监管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和沟通。
首先应该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信息双向流通渠道,实现农村财务监管信息从村级监管到省级监管的共享,尽可能的降低农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其次就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监管工作,省级监管、市级监管尽可能地实现联合监管,特别是在年中或者年终时,更应该统一行为,加强合作,提高各级监管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程度。
3.五级监管群众参与度较低
从实际执行状况来看,在五级监管工作中,五级政府机关和村民委员会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超过80%,更多的人民不知道五级监管是什么,更不知道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参与到五级监管工作之中,使得有消息不能被及时发现,掩藏了诸多问题。
在各个级别的监管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众活动,比如开展民众意见网上调查问卷、开展村民村级财务自查工作等等。通过多种渠道吸收有效信息,让更多的人民参与到村级财务的五级监管制种。
4.五级监管透明度较低
五级监管的执行,目的就是让村级财务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但是在村级财务五级监管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更多的监管信息被当做是业绩的象征,被当做是秘密档案封存了起来,让村级财务的五级监管信息成为了一种摆设,成为了一种内部流转的文件,而不能成为一种公开透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