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时间:2023-06-08 11:17: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操作风险案例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量化;建议;风险操作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概述

2004年6月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不完善或者是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还有就是外部事件都可能造成操作风险,它包括了声誉风险以及策略风险以外的法律风险作为一个涵盖多种风险的集合概念,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广泛性和普遍性、难以度量性和不对称性等特征。

当前我国面临的商业银行主要操作风险有:(一)人员的因素。据资料显示,在对我国169起商业银行风险案例分析当中,人员因素引起的风险就占了44%,比例之高所以必须引起重视。(二)流程的因素。业务流程设计如果欠妥,将造成银行的损失。(三)系统的因素。1、系统失灵或者是系统崩溃所导致的风险,2、由于系统漏洞所导致的风险;3、操作人员违规、失误操作导致的风险; 4、外部系统非法入侵的风险)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量化的概述

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的重要前提就是操作风险度量。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迫于防范操作风险的要求,要求,风险的管理部门要做的就是量化操作风险 也就是把那些抽象、复杂的操作风险转换为直观又简单的数字这样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商业银行所这样子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的现状提前采取的控制措施,就是由于量化操作风险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出操作风险的一个变动趋势。

尽管商业银行在量化风险中存在很大困难,但是为了准确度量和有效防范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国际金融界和巴塞尔委员会努力探索,开发出了一些模型方案,例如损失分布法、基于损失分布的蒙特卡洛模拟等,巴塞尔委员会充分总结了这些成果,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中提出了三种系统的计量方法:即: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

(一)基本指标法

按照基本指标法,操作风险的资本计算公式如下:

Capital Charge=a*Gross income

其中, Capital Charge指基本指标计量法时所需要的资本,Gross income指的是银行前三年利息收入、交易净收入非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的总和的平均值a取固定值15%,由巴塞尔委员会自定。

基本指标法简便易行,之所以使用这种方法的监管成本这么高,就是因为他过于简单,特别是各商业银行都使用a做为统一的固定比例,这样有不同风险特征与风险管理水平的商业银行要求每单位的总收入要配置相同的监管资本,这就是操作风险管理优劣奖惩机制无法自动发挥作用的原因同时该方法将商业银行视为一个整体来衡量操作风险,因此很难对不同银行的操作风险做比较就是因为它对操作风险衡量的敏感性太过缺乏因此,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基本指标法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意义,仅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范围相对简单的银行。

(二)标准法

标准法是一种比基本法更为复杂的方法;但是它对业务类别进行的定的区分是基本指标法无法实现的,相关比之下标准法也反映出了不同类别风险的特征差异但同时与基本指标法相同的是都是使用的标准法监管资本的计算,指的并不是直接与损失数据有所联系,与此同时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就是因为它不能直接反映各商业银行本身操作风险的损失特征)

Capital Charge=Σ【ai×Eli】

Capital Charge表示标准法计算的资本要求

ai表示在这8个业务类别当中各类别在过去的这3年中的平均总收入,即表示巴塞尔委员会设定的固定百分比,,EI表示有关业务种类的指针.

(三)高级计量法

高级计量法就是指商业银行在满足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监管要求的同时,运用相关运用相关定量与定性标准,再通过内部操作风险计量系统来计算出监管资本的要求。使用高级计量法的基本都是商业银行这样规模很大而且业务组合又复杂的,都是需要得到监管当局的批准。包括分析收益波动法、内部度量法、案例分析法、因果关系模型法、损失分步法,下面主要介绍一种较常用的方法:

损失分布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衡量操作风险几种方法中最复杂的一种方法,商业银行根据以前内部数据的分拆,大概每一业务种类或者是风险分类都有以下的可能性分布:单一事件的影响以及来年事件发生的概率。将所有业务种类/风险分类的风险值相加,也就是商业银行总操作风险资本金配置要求。损失分布法同样是采用银行本身的历史数据对风险进行一个模拟,与其它方法相比之下,更能体现银行自身的风险特点,虽然数据只可以说明历史,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或者还有所欠缺,但是它的结果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并且损失分布法合理的利用了模型计算出的风险资本而且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情景分析进行定性调整,所以它基本上是足以克服预测能力差的不足的。

第2篇

一、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金融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金融风险管理的教学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金融风险一般是针对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其他相关金融风险。单从老师的“教”很难让学生掌握基本管理方法,应该让学生以“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灵活掌握,让学生更能自主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2]。金融工程专业是一门建立在金融学、数学、计算机基础上的学科,以研究金融衍生品为主,以工程学原理、系统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专业构建和完善金融体系为目标,是一门系统研究虚拟市场的专业[2],对实际操作方面是有做相应教学要求。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教学中也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只掌握了理论基础却无法再实际中应用,这也是现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另一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学改革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二、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一)改进理论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石,没有理论学习就不具备实践基础。一般理论教学往往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一直是目前高校理论教学的短板。专业课大多设置在第三学期以后,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掌握基础课程之后,有能力参与专业课的学习与研究。所以,理论教学除了注重教授教材知识外,还需要调动起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参与式以及探讨式教学。例如,在讲授金融风险种类时,可以精选国内外相关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更清楚判别金融风险种类。教材内容多数属于滞后信息,而现在的本科学生大多属于信息化意识较强的90后,如果只按照滞后信息灌输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式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们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找到积极参与的乐趣,通过阅读查询大量相关信息也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金融行业相关风险管理知识,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参与式”教学是一种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定位[3]。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也可以积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最重要是需要学生的自主“学”,而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多方位的发现新信息化时代里的新知识。因此,互学型的参与式教学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参与学习并为以后深入的研究学习打下基础。在改变现有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应当多借鉴国外大学经验及教学理念,如CDIO理念也可以积极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方式之中。CDIO教学思想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和瑞士皇家工学院从2000年开始研究的新型教学理念。CDIO主要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主要是提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实践为载体的新型教育理念[4]。虽然CDIO教学理念多适用于工科专业,但金融工程专业也是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潜在热门专业,因此,应该将此观念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创新能力、个人能力以及与社会协调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金融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从马科维茨投资理论可以知道获得高额收益回报就必须承担一定风险,而这些风险都是无法通过分散化方式进行消除。所以必须认清风险以合理方法有效管理风险。金融风险管理的思想都是以量化风险的数理方式来进行管理,因此除了理论教学之外,也要加强实践教学。比如精选金融风险建模相关教材便可以让学生正在接触到风险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实践上机课程让学生们使用Excel、VBA等软件学会量化信用风险的工具;通过股票、期货风模拟交易让学生了解股票市场以及其面临的金融风险。通过一些实训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为毕业后从事金融相关联专业打下前期基础。

(三)课堂外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学习机会。金融风险管理属于交叉学科,其中内容与金融学、投资学及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等学科内容有重复部分。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接触相关的网络公开课、慕课及微课等各种课外学习方式更全面的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专家或者相关从业人员的主题讲座,让学生们能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科,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每学期组织研讨会,找出与金融风险管理贴近的主题,让学生们自主讨论并从中拓展知识面。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丰富考评方式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后,也需要用有效的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考评也能及时为老师提供依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单从几次考试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丰富考察形式。考评形式应多样化,比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课发言、期末考试、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多方位考察学生。这样便可以从基础知识到分析能力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堂外教学以及考评方式四个方面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从理念到实际仍需要经历推行磨合。总之,我们应该突破传统,在各个方面完善金融风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发展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和重要性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二,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西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充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当规范的操作理论、操作规范和操作模式。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单纯从这个角度说,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案例教学尤为重要。

从教学角度看,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二是能够使所学的知识转变成为技能,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三是在逼真模拟训练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在共同的分析讨论过程中,通过发散性思维,激发大家的灵感,做到相互启迪,相互学习。可以说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电子商务案例的特点和分类

电子商务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情景与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的教学资料。通过对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研究,能够揭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而具体的事件或实例。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启迪性与实践性。

根据教学难度,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可分为三类:

(1)已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对电子商务活动从情景描述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它是案例教学初级状态的教学资料。这类案例包括以下三部分:电子商务活动的状况及问题、解决方法和措施、经验或教训的评估。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电子商务所面临的环境和发展状况,初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待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是指对电子商务某部分的活动,只介绍情况过程和指明问题所在,要求学生作思考和讨论,找出问题成因或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从比较优劣中抉择,它包括主要运作过程及存在问题的情景叙述和相关因素提示两部分。分析这类案例不要求有明确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探讨电子商务活动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能力。

(3)设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是指只提供电子商务活动的相关背景材料或迹象,启发学生从中自己寻找存在的问题、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活动的发展作出判断,并试图自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阐明这些措施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和效果。它一般包括经济活动的背景材料及其发展趋势的相关迹象两部分。这类案例是在前两类案例教学基础上的较高级的教学资料,对全面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很有益,但教学的组织难度明显提高。

三、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采用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阅读案例,发现问题。学生首先应该快速阅读案例,其目的是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案例中发现可供分析的材料和依据,清楚明白地掌握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发现问题。由于电子商务案例大多涉及某个(或某些)网站,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登陆这些网站,并参与网站实践(如网上购物、网上拍卖),体会网站经营特色,以更深刻地体会案例内容,发现问题,这也是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与其他学科的案例分析最大的区别。

第二,确定重点,提出思考。一个案例可供重点研究的地方一般不会太多,只有一个或几个,这也是案例中最为闪光的内容,教师应当把握关键事实,并针对这些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寻找解决方案。如“亚玛逊的成功与失败”这个案例很长,我只确定了两个重点,让学生自己思考亚玛逊成功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失败,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CEO,你该如何做等问题。

第三,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紧扣要点,突出重点,并且力求讨论气氛热烈,让每一个同学都参加进来。同时要把代表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必须提出明确的行动方案。如在上例中,学生们在全面分析了亚玛逊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业务扩张迅速,盈利点少,资金链断裂,从而提出了亚玛逊或可以缩小业务范围,或可以吸引风险投资,或可以被资金雄厚的大集团收购等等十余种解决方案,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大大地调动起来。

第四,深入浅出,得出结论。在提供的各种可供参考的思路中寻找联系,全面分析其关键环节,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如在提供的各种解决方案中,根据问题的成因,分析其可行性,认为虽然电子商务网站投入很大,但困难是暂时的,随着网民队伍的扩大和成熟,电子商务配套措施的完善,亚玛逊最终仍会走向成功,从而得出了继续吸引风险投资、提供创新的个性化服务等

三、四种解决方案。

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运营 操作风险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商业银行虽然获取了更为广阔的收益市场,但受到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的影响,各种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性事件频频发生。据统计现实,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共发生会计运营风险性事件2000起作用,涉及金额达到70多亿元。据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如何强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力度,防范由各种操作风险性事件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已成为当前完善商业银行发展体系作业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现状分析

    在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质体现的还不够彻底,银行的企业文化、控制体制、发展体系等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差距仍旧特别明显,操作风险成为了商业银行最主要、最基本的风险来源之一。下表为相关研究人员于2010年公开收集的180家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构成情况表(见图1)。

图1: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构成情况

由上图我们不难看出,就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发展现状而言,商业银行会计运行操作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有内部欺诈与外部欺诈这两种,特别是内部欺诈,这种操作风险无论是从风险发生数量还是从风险损失金额来看都占到了全部操作风险事件的半数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有关商业银行发展的信用体系在基本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与漏洞。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成因分析

    任何一种风险的产生都离不开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而言同样如此。从上述有关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形式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人、操作流程以及风险控制机制这三个方面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工作需要特别关注的点。笔者现就这三方面内容做详细分析。

   (一)人的因素。前文中提到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奉献中内部欺诈占到了半数以上的比重,这就说明了商业银行在内部操作及管理人员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归属问题决定了银行内部存在多层次的委托管理,中间层次同时肩负着委托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中划分界限不够明确的产权制度关系使得商业银行内部委托管理错位问题严重,最终会导致商业银行管理者在资产决策权、使用权以及控制权上的权利过分集中,欺诈可能性非常大;其次,人员的使用与选拔存在严重的问题。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在业务扩张上以外延式扩张为主要形式,机构网点更新速度过快在一定程度上给商业银行内部的会计运营人员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对会计运营人员的过分需求使得岗前培训不够完善,在岗继续教育工作不彻底,会计运营人员的道德素质问题势必会成为整个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工作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

   (二)操作流程的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各类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这使得大部分商业银行在系统设计与业务流程规划工作中仅仅以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效率为关键,对相应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体制考虑的不够充分。当前商业银行最常见的操作制度可以分为综合柜员制与全能网点制两种,这两种操作制度存在的操作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柜员制。商业银行所推出的综合柜员制将传统的双人临柜操作流程转变为单人临柜模式,一方面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则增加了临柜柜员与商业银行自身的操作风险可能性。再加上商业银行近年来推出了\"免填单服务\",将柜员对现金储蓄业务的核对职能进行了省略,虽然节约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但各种业务差错、以公谋私等操作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却日益加大。

    2.全能网点制。伴随着商业银行应用性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及完善,商业银行所赋予基础营业网点的权利也在不断的完善过程当中,其各种经济业务处理职能也逐步趋向于全能性发展,它虽然为客户节约了业务办理时间,但同时也加大的商业银行自身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以我国商业银行的跨行汇款业务为例,传统的流程操作模式下,这种特殊性质的汇款业务需要经过基层营业网点的双人受理记账复核--支行联行柜双人记账发送--上级行确认--业务办理等环节,一般来说汇款金额要3个工作日时间才能够到账,业务受理效率十分低下。但随着基层网点的全能制不断完善,特别是自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上线以来,跨行汇款业务仅仅需要通过基层营业网点的两位临柜柜员记账并复合就能够办理,且汇款金额能够在几分钟内快速到账,单次汇款金额也没有明确的限制,银行会计运营系统风险防范能力也大大减弱。

   (三)控制机制的因素。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经济社会日益完善的作用下,商业银行内部应用性技术与业务获取市场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其内控风险控制方式并没有跟随这种发展二作出相应的调整,内部控制仅仅依靠各级层人员之间的相互控制,风险问题也只能通过自下而上的反应、自上而下的检查得以发现。再加上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式以事后监督为主,发现风险问题总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相关工作人员所制定的各种措施从本质上来说也只是对该风险事件的补救措施,整个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力度也不够有效。

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有关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与产生原因的分析,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其操作风险控制体系做出详细说明,笔者现以浦发银行济南分行为例,对其风险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浦发银行济南分行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对会计运营人员采取条线式的管理模式,业务操作与业务营销之间的划分界限比较明确,全行统一集中式的事后监督管理机制使得核算差错成为了会计运营操作最主要的风险表现形式。

    1.典型案例分析。2004年9月25日,浦发银行济南分行某基层营业网点柜员在为两位男性客户办理借记卡挂失业务时,系统提示该借记卡已存在临时挂失现象,但 该柜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未询问该挂失业务办理为何非本人办理的情况下,为两名客户办理了密码挂失及重置等业务。同月27日,一女士持公安局证明到该网点办理书面挂失业务,称本人的借记卡在被盗之后已作出口头挂失动作,至此,该网点才发现于25日重置的借记卡中的钱已被取走。

    2.风险产生原因分析。这起事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起典型的外部欺诈时间,虽然客户损失的财产能够得到弥补与追回,但它给该网点乃至整个浦发银行带来的信誉损失却是不可避免的。这主要是由于银行乃至网点对临柜柜员的岗前培训、在岗教育工作不够彻底、不够充分,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个人主观臆断参杂过重,对规范性操作流程的理解不够透彻。

   (二)对策及建议。首先,整个银行需要将企业内控文化建设作为所有工作的重心,兼顾业务发展与管理深化。商业银行内部需要将人力资源贮备作为一项关键工作来抓,将对各层级员工尤其是基层网点临柜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中心。其次,强化商业银行内部会计运营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由内而外、由上自下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对一定时期内的操作风险事件进行总结,找出风险原因,归纳风险防范要点,形成一套完备、健全的操作风险控制体系。

四、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不断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的过程中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对当前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做出了简要说明,并以实证分析为辅,希望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姜炳麟.任嘉嵩.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06.(17).

[2] 孙竞.从操作风险成因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J].才智.2010.(12).

[3] 赵煜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4] 林霞.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柜面操作风险 存在问题 措施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案件频发,据统计,2009年国有商业银行发生案件20余件,80%是发生在会计领域,基本都涉及柜面业务。由此可见,柜面业务的风险点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防范的重点,说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已成为操作风险的重要方面。

一、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部位发生的经济案件,一方面与外部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新品种、新业务的不断出现,以及会计从伍、会计制度、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建设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使分散化的会计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不断拉大的会计管理半径,导致防范风险的意识和监控措施难以到位,在会计管理上留有漏洞,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有很大关系。从目前情况看,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会计人员数量、素质与业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各种原因,使得部分基层行错误地认为会计部门是非生产性岗位,不能产生直接效率,因此,对会计岗位舍不得投入,使会计人员配备相当紧凑或不足,这一现象在处于会计管理末梢的储蓄所、营业所表现尤为突出,使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制度难于落实。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业务知识或技能匮乏,也是导致会计部位风险加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会计工作政策性强,特别是随着新品种、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制度及操作变化较大,对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柜员必须熟悉有关制度并及时补充新的制度。而长期以来沿用的却是师傅带教徒弟传授知识方式的做法,柜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同时,柜员对新岗位的业务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使得对师傅形成一种盲目信任,有时师傅一些错误的习惯、方法。还被当作正确的经验传授给徒弟,导致盲目操作,无形中增大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表现在:

(1)不知不该为。在工作中,柜员自己意识不到缺乏必要的知识,按照自己认为正确而实际错误的方式工作;

(2)不知怎样为。意识到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但不主动查阅、学习相关制度,只是支离破碎地掌握一些业务常识,以应付日常业务的需要;

(3)为所欲为。意识到本人缺乏必要知识,在制度的掌握上存在断层,并进而利用这种缺陷。由于对风险的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产生操作风险。

(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和分散,柜面探作潜伏着风险

健全的会计制度是规范、保障和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制度不健全会直接形成会计管理上的真空,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原则上新业务品种的开办必须有相应的会计制度来保证,但往往新业务在试办过程中,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在制度制定时很难考虑周全,有时甚至就没有相关制度来规范,使得一些新业务品种在试办过程中面临着较大风险。例如:在业务品种、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制度建设跟进不够,制度不衔接、不配套,责任归属不明确,一些环节存在管理空白和风险敞口,有的新系统或新业务已经上线,但制度或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新产品开发与风险控制出现“断层”。

原有的业务制度存在过散、制度与系统流程未能有效控制的问题。由于柜面业务品种的不断增多,新业务的普及,但其相应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分散在各类业务条线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制度当中,制度过多、过散,查找困难,柜员学习和执行这些制度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操作中极不规范,潜伏着很大风险。

(三)制度执行力不强,违章、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严格按业务操作程序办理每一项经济业务,严守操作规程。严密核算手续,减少操作错误带来的风险,是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内控。从监管检查发现的各类违规问题看,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没有相关制度制约。而是因为操作中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未按照相关业务及管理规定操作或办理业务,基本制度的执行力缺乏,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所致。营业网点不按规章进行操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制度的操作性、可行性比较差。由于部门分块管理。部分操作规定在制定时,可能会出现操作性不强或相抵触现象。有些业务虽然有制度,但在有的地方不够具体,或者有些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难以执行。

2.人员、成本等条件限制,客观上难以执行。

3.主观上不执行。如对支票的折角验印,有些基层行由于与客户比较熟悉,往往只是将支票随手折一痕迹以应付检查,并没有与预留印鉴卡进行核对。

(四)柜员思想管理弱化,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思想道德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思想管理不到位就会诱发案件和风险。部分网点对柜员的制度教育、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流于形式,对柜员的思想教育抓得不深、不实,致使个别柜员没有责任感,没有上进心。有的柜员即便不懂业务,也不主动学习文件和研究操作规程。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业务工作随意性大,风险防范意识、合规操作意识、法律制度观念极其淡薄。人情大于制度,关系高于制度,信任代替监督的现象。在个别营业网点仍然存在,对违规问题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不抓整改落实,不做后续跟踪,内控管理松懈,容易引发风险。

(五)监管等重要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够,监督制约不到位

会计工作管理具有程序化、制度化的特点,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必须严格遵照有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由于目前管理上人少、量大,主管人员精力有限,部分基层行主管人员对业务不熟知、业务素质和能力跟不上快速发展、更新的业务知识,同时对风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哪些操作环节可能会产生风险很少考虑,没有从防范风险的高度,正确认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个别网点会计主管履职不履责,对柜员违规操作未及时进行纠正等,必然会出现监管缺位、履职流于形式行为。部分网点负责人对本岗位的会计内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错误认为会计内控工作是会计主管的职责,忽视其对会计内控管理工作负总责的职责,对柜员缺乏足够的合规文化教育和制度学习。同时,作为“第二道防线”的业务监管部门,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检查不深入、不细致。各监管层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由于警惕性不高,导致犯罪分子作案的空间很大,容易产生会计部位风险。

虽然会计部位风险最终以案件形式暴露出来,与上述五个方面问题或多或少存在关系,但分析已经发生的案件,我们发现,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会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有效地落实,特别是没有严格执行会计内部控制措施。

二、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合规文化建设,要把操作风险作为构建合规文化的着力点

构建先进的合规文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如果缺少合规文化,再严厉的行政命令、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严格的检查处罚、也难以保证人人、事事、时时防范风险。因此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与合规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 合规文化。同时,重点要把操作风险作为构建合规

文化的着力点。因为操作风险的杀伤力最大,但通过主观努力,操作风险有时完全可以避免的。对明知故犯、屡查屡犯的,从重处理,真正体现从严治行;对不知不该为、不知怎样为的,督促学习、达标上岗;对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作风漂浮的,则要重点解决思想问题。

(二)加强业务制度培训,提高制度执行力

基层网点员工是银行业务经营的最终实现者和直接操作者。实践证明,大部分案件的发生都与基层员工直接相关。因此,重视基层员工的素质教育,注重新制度、新业务的学习,增强柜员责任心和使命感,强化业务能力培训十分重要。一是对学员要分层次培训,避免一刀切;二是要有考核机制。把考核成绩与员工的业绩工资等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切实发挥网点会计主管对临柜人员的实时操作辅导和业务培训的作用,提高培训的实用效果和质量;四是对个别操作技术性较强的系统业务,要实行“送教上门”的形式,实地操作演示,强化培训效果。通过对制度培训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三)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结合典型案例,紧密联系柜员在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开展案例分析。认真从有关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用活生生的事实,警醒广大会计人员严格按章办事,并通过召开讨论会、交流会等形式使广大员工谈体会、摆问题,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法律观念等方面找问题,查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四)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自部制约机制

一是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和会计人员的培养,要尽快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要通过业务考试合格达标后方能上岗,同时要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前提。在业务增长的同时,要考虑会计人员的配备,决不能以牺牲制度、加大风险来换取业务的增长。二是重要岗位必须配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要把那些规规矩矩、诚实可信的人员放在重要岗位上。三是要把好主管人员的准人关,选择业务精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会计骨干人员担任会计主管;选拔具有较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三级主管人员,协助会计主管工作,履行顶班会计主管职责,确保营业网点内控防范到位,严禁将不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配备在主管岗位。

(五)落实制度办法的跟踪、反馈等后评价I作,统一认识和执行规范

现场监管发现,由于制度规定的不明确容易导致理解差异进而执行不统一,同一业务不同的网点有不同的做法;同时,个别制度存在客观上执行难问题。因此,制度制定者要多从基层实际情况的角度换位思考。所制定的制度在执行中是否会导致理解偏差、或是否具备执行的要件。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个性差异。以提高可操作性和易操作性。并要注意借词的通俗化,易于理解,避免歧义,在制度下发后,要注意检视执行效果,收集基层行意见,加以完善。同时要整合制度,解决新旧制度衔接问题,避免造成无所适从情况。新制度出台时,要明确旧制度的全部或部分效用,或者明确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执行哪些方面不再执行。为避免理解上的差异。对新制度的解释,要实行谁主办,谁负责对制度的答疑解惑,避免“重制定轻管理”和执行不统一的情况。同时,要定期对临柜业务操作手册进行修订,跟进业务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一套涵盖所有临柜业务品种,面向临柜一线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手册,为基层网点柜员提供业务规范操作的指南,避免业务办理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

(六)进一步加强节假日业务的管理

节假日是案件多发时段,要加强节假日管理,合理设置和安排节假日期间的劳动组合,配齐节假日上班人员,不能为方便操作而忽视岗位制约。既要保证业务正常开展,又要切实风险防范。

(七)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制度执行情况

一是要保证检查监督人员配备到位。按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凡正常营业的网点,中午和节假日期间必须配备当班会计主管。二是要保证常规检查监督制度落实到位。当班主管现场监督,各级主管实时授权,会计监管员常规监管,实现序时的、动态的检查,相互制约。层层监督。三是采取多种监管检查方法,切实提高监管质量和效果。

(八)落实连规问责,严肃责任追究

第6篇

从值班主任转换成营业经理的那一刻起,我心理便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不安与责任感。因为我的工作角色从协助、配合网点主任到自己须独当一面去处理网点的所有业务、会计核算和控制,因此觉得压力大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为了能更好地担负起营业经理的岗位职责,加强事中监督,我在紧张工作之余,每天都挤出时间努力学习最新的金融理论和业务政策,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日常的学习、工作过程中,以书本为师、以专业部门的能者为师、以身边的员工为师,学习他人所长,补自己所短,得以熟练掌握各项业务要领,做到对会计核算程序心中有数,从容应对网点日常工作中发生的各类问题。在做好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我还针对网点不同柜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因人而异,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将自己掌握的业务技能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其他员工。因为我始终相信,打造一个坚持执行制度、能抑制操作风险的团队,需要每一个员工的参与。

我经常和网点负责人、主任进行业务上的沟通,探讨如何规范柜员的业务操作。要求柜员处理业务时要操作定型和坚持自我复核,实施重点检查监督,促使柜员养成良好的业务操作习惯。营业经理是会计核算控制的关键环节,这也就要求我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对容易发生差错的同志,我不断提醒,使其在工作中引起重视;对一些因业务不熟而发生差错的同志,就耐心帮助其熟悉业务;对复杂业务和有可能出差错环节,就事先做好预警工作,到柜员的岗位当面指导。通过严格规范操作,实施重点检查监督,狠抓差错原因分析,加强管理监督,培养柜员养成良好的业务操作习惯。

案件防范是我们会计结算的永恒主题,也是营业经理的首要任务,把握好风险点,就能防范案件的发生。对权限卡、重空凭证、印章、重要物品等案件易发部位每天我都坚持重点监控,重点检查,决不走过场。把自己权限卡的密码保管好,每次授权都用一块挡板挡住密码。每月的案防会议都认真的和大家一起总结网点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方案。加强案例分析,对自己和员工进行警示教育,杜绝案件发生。

与慷慨激昂、代表着我行一线营销人员百舸争流般的精彩的营销案例相比,在营业经理身上,可以看到的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风采――那就是默默耕耘、充满自信。我所在的网点,营业经理是最忙碌的一个。但,忙而不能乱,面对为了坚持制度而被个别客户误解、中伤,我们充满了自信。因为我们肩上承载着工行的广大客户、总省行、市分行党委的信任。业务我们没有理由不精通,制度我们没有理由不执行。

当上营业经理以来,我的快乐是网点无差错、无案件发生。苦的是怕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辜负了领导的信任。今后我将不断完善自己,争当一名优秀的营业经理。

[银行营业经理个人的自我鉴定]相关文章:

第7篇

【关键词】 土地使用权;抵押;评估;操作风险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房地产改革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取得了巨大发展,房地产、土地评估机构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逐渐获得了各个经济主体和管理部门的认可。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市场信息还不透明,更重要的是我国的评估中介机构往往大多脱胎于政府机关,先天性不足导致中介机构的中立人的身份受到影响,在市场风险不断变化、而房地产和土地评估的风险显现又比较滞后的情况下,评估机构的操作风险不容小觑。

一、估价行为受政府部门的影响巨大,非市场化因素明显

在我国开始住房改革的初期,由于国内基本上没有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房地产评估机构,为了建立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很多原从属于房产局、国土局的评估服务所(部)从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逐渐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市场评估机构,或者是政府、房产、国土系统内部的干部“下海”,成立房地产(土地)评估中介机构,这样导致一方面中介机构基本上都有政府的背景和资源,容易获得市场信息和大量业务,另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容易监管或者控制中介机构的行为,对政府来说比较“听话”。这样为中介机构的“中立人”身份设置了先天不足的障碍。

2009年笔者调查了本市9家较有影响力的评估机构,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介机构近80%背后都有政府背景,往往没有政府背景的公司竭力想与政府拉关系、走后门,以便获得一定的影响力和资源。可以说在我国目前政府机构掌握着大量资源且呈现大政府小社会的背景下,中介机构的独立地位是不完全的,也因此容易导致估价结果的非市场化,从而导致法律纠纷。

二、估价结果受银行等贷款机构影响的风险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屋土地的交易日渐增多,评估机构的数量也原来越来越多,受业务竞争的影响,评估机构的往往需要银行等贷款机构介绍业务。银行介绍的业务往往一宗地的面积就达到几千甚至数万平方米以上,收取的评估费用是一宗个人房地产评估业务的数十倍,评估机构往往易受银行的影响。以桂林市中心广场地下商城在一个评估有效期限内(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评估地价为例:

最低的评估地价3736元/平方米,最高20248元/平方米,相差达5倍以上,而这两个特殊点经电话调查均有银行放贷需求因素的影响。

三、评估方法选择不当导致的风险

目前,土地的主要评估方法有剩余法、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基准地价系数修订法和成本逼近法。不同的房地产和土地的情形应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缺陷,倘若评估人员选择的评估方法不当,则会引起估价结果很大的差异。

1.剩余法缺陷及风险。剩余法是基于土地价格等于土地与建筑物出售价格减去建筑物本身的价格的原理,缺陷在于:(1)在应用此方法进行土地评估时最适合新开发的楼盘,对祖屋、危旧老房运用此方法评估则比较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2)要得到合适的土地价格,必须有较为公开透明的原材料、租赁市场,而且物价和不动产市场要比较稳定,不能剧烈动荡,否则因为未来的预期不可预料导致估价不准。(3)开发商的竞争要是非垄断性的,评估机构掌握了房地产市场的行情和供求关系,从而正确判断开发完以后整个建筑物和所占土地的售价,否则导致估价偏差。

2.市场比较法缺陷及风险。市场比较法师土地估价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缺陷在于:首先比较法要求房地产、土地交易市场起码对行业内信息公开透明,交易案例能够及时被行业案例平台所记录,能够及时反映近期的市场行情。其次比较法是一种实践中的做法,并没有完善的理论依据,同时各种修正系数的确定需要估价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的知识面和评估的经验,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准确地进行比较修正,否则容易落入主观的误区,导致估价差异加大。再次比较法不仅要求土地的位置、时间、空间布局、附着物相似或一致,更重要的是权属和法律规定具有可比性。

3.收益还原法缺陷及风险。收益还原法是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具备收益性资产进行估价的基本方法。它的限制在于:适合于用于有收益的土地和其他不动产,对公益性不具备收入的土地估价则不合适;另外对即使有收益,因为政策原因导致亏损的国有企业进行评估时也不合适;进一步说,对于取得非市场化的收益的土地和其他不动产用此方法都是不太合适的。

4.基准地价系数修订法缺陷及风险。基准地价系数修订法的基本原理也是替代原理,其缺陷在于:首先该城镇应该具有一系列的基准地价和完善的修正体系估价成果,没有这个基准此办法无从谈起。其次基准地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土地价格往往逐年变化,每过三到五年基准地价都会变化一次,此方法适用于短期、大量的宗地评估。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基准地价关系到政府的土地收益,往往是政府决定何时调整基准地价及其大致的标准,并非是完全市场化的操作,在基准地价变化的时间点前后,其估值价格相差往往很大,可能由此造成经济纠纷。

5.成本逼近法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的税金和土地增值收益来推算土地价格的方法。成本逼近法一般适用于新开发土地估价、工业用地估价(商业和住宅则多不适应)、无收益又很少有交易情况的学校、公园及公共建筑、公益设施等特殊性的土地估价。但估价结果只是一种“算术价格”,对土地效用、价值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情况未加考虑,这也正是其缺陷。

四、对风险的防范现状及建议

根据抽样调查,桂林市土地评估机构对土地抵押评估的操作风险有一定的防范和注意,但还未给予足够重视,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下表可以看出:职业道德教育、评估技术教育和考核和相关法律培训比较重视,这是土地评估公司开展业务的基础,都达到了100%标准;土地评估纠纷防范与处理仅略超5成;对道德风险和职业信誉有重要影响的评估风险奖惩实施细则仅有三家制定出来,占23.1%;收集完整的评估案例分析和预测、对市场法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获取与预测仅仅有38.5%的公司制定了相对详细制度,指定了人员,明确了职责,安排了相应的培训。总体而言,桂林市土地评估机构对评估风险的防范还有很多欠缺:

一是,缺乏评估风险意识,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评估公司管理人员对土地抵押评估的风险不以为然,认为只要经过技术和法律培训,不犯大错就可以高枕无忧,而对职业道德和信誉建设缺少有效的制度与详细规划,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无章可循,或是简单的处罚或辞退员工了事。

二是,本地市场竞争激烈,信息交流低下。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个评估公司各自为战,对手中的案例保密,没有有效的交流机制和平台,导致有效信息的交流相对缺乏,对市场预测比较粗略。从过去的案例来看,尽管没有出现很多的纠纷,但随着市场化的改革日益深入,政府改革的进入攻坚后,纠纷将可能日益增多,评估风险需更加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坚决落实评估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的现行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和交流平台。

(2)坚持进行行政和司法改革,完善法律和行政执法制度,各部门各负其责,需要交给的事情放手由市场去管,政府做好“社会的守夜人”的角色,司法做好“仲裁者”的角色,政府无需更多插手市场事务,影响中介机构的公正性与中间人的身份。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规范行业细则,加强行业自律,对影响中介结果公正性的“条子”、“招呼”予以网络公告,建立公开的行业人员信用档案,对影响行业形象的业务人员予以降低行业信用等级和其他处罚。

(4)加强业务能力培训,贷款金融机构负责土地抵押的人员应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证或土地等级人资格证;土地评估机构非全国土地注册评估师不能参与评估,并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房产和土地抵押登记部门的经办人需持有登记上岗资格证,且参加市级以上全日制培训不少于一个月。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股指期货;风险管理;交易

股指期货就是以股价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品种,属于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存在的价值在于通过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以此防范资本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发挥杠杆性的投资工具。证券公司是参与股指期货的主体,结合我国实践,证券公司从事股指期货业务的形式包括:介绍经纪商、套利和套期保值者、投资者以及股权投资等等。但是由于股指期货业务存在风险,因此需要证券公司积极采取措施防范股指期货风险。

1证券公司股指期货管理面临的风险

结合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管理的现状,目前证券公司在股指期投资过程中面临以下风险。

1.1法律风险管理问题

法律是规范与完善资本市场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资本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在股指期货方面的法制建设相对比较滞后,使得证券公司在投资股指期货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一方面是我国法律对于股指期货的硬性规定,阻碍其健康发展。基于资本市场稳定考虑,国家对股指期货的交易频率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证券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他们希望提高交易频率赚取利润,这样就存在法律与利益的冲突;另一方面则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为一些证券公司违规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影响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1.2操作风险管理问题

操作风险是当前影响股指期货投资的重要因素,根据对近些年股指期货违规交易的案例看,大部分是由于违规操作而谋取不当得利,结合相关案例分析,股指期货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股指期货的开户及交易操作风险。由于股指期货公司的营业网点比较少,因此其更多是以证券公司的营业部进行开户及交易,这样由于证券公司缺乏相应的介绍经纪人,再加上技术上的缺陷,导致股指期货的交易存在风险;二是计算机设备的网络风险。股指期货交易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交易的,因此一旦计算机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造成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加剧。

1.3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

证券公司不仅是股指期货的交易者,而且还具有套利保值的身份,因此证券公司股指期货交易的对象既有主力合约,也有为了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股指期货合约,证券公司为了对抗对冲股票投资组合下跌的风险就会选择投资远期的股指期货,以此获得利润,这样公司就会面临流动性短缺的问题。例如当证券公司的交易合约价达到平仓的条件,但是没有相应数量的对手盘进行交易,公司的平仓委托没有成家,那么股指期货就会朝着不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进而造成流动性风险。当然除了上述的风险之外,证券公司还需要面临基差风险管理问题、现金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市场风险管理问题以及期货套利等方面的风险。

2证券公司股指期货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结合证券公司股指期货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证券公司内部因素

证券公司内部因素包括:一是证券公司员工专业技能满足不了风险管理的要求。股指期货投资属于专业性强的资本交易行为,基于风险考虑需要设置交易与风险相分离的岗位制度,但是很多时候证券公司并没有做到交易员与风险控制员的分离,进而造成不能很好的处理风险;二是证券公司在股指期货保值过程中存在决策武断现象。证券公司开展股指期货业务时以利润为主,但是由于证券公司是实施股指期货交易的主体,因此为了利润证券公司可能会做出损害股指期货公司的行为。三是证券公司的制度规范不完善,导致系统内部存在漏洞。例如发生的2010年某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利用系统漏洞而违规交易给社会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2.2证券公司外部因素

首先是资金市场的复杂多变。资金市场属于开放性的市场,除了受到我国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市场波动较大时,例如2016年证券市场发生的“断溶”对资金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正常的市场环境也会影响到股指期货市场的稳定。例如当股指期货的行情出现较大的波动时,证券公司持有的仓位比较大,此时没有进行止损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其次市场交易规则的限制。市场交易规则限制对于证券公司而言会形成较大的风险,例如我国规定投资人每天的开仓手数不能超过1000手,这样在面对较大波动时必然会给公司造成损失。

3提高证券公司股指期货风险管理的对策

3.1进一步完善我国股指期货管理法律体系

基于法律方面的风险因素,一方面我国证监部门要积极分析当前我国股指期货管理的现状,并且出台系列规范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文件,以此为股指期货管理提供法律依据。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股指期货种类的丰富,现存的法律体系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因此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及时出善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证券公司的股指期货风险管理也要在遵循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行。例如证券公司的股指期货交易必须要严格按照每天只能开仓1200手和持仓600手的规定。当然最重要的是提高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和相关的股指期货知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3.2证券公司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

证券公司需要根据股指期货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证券公司在从事股指期货管理前需要对市场进行风险预测与管理:首先证券公司要建立四级风险管理机制,目的就是保证客户以及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最低风险下的效益最大化。具体的风险管理机制,一级管理层为风险管理委员会、二级管理层为风险控制委员会、三级管理层为相关的风险职能部门,例如风险监管部,合规管理部等、第四级管理层为风险管理岗位。通过四级管理体系实现对股指期货风险管理效益;其次明确风险管理分工。根据现行法律制度证券公司要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分工制度,各个部门根据相应的职权明确具体的工作,例如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要负责对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形成风险报告。

3.3加强对股指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

期货公司进行风险控制的措施主要是:一是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包括审查客户资格条件,资金来源和资信状况,向客户充分揭示交易风险,提高客户的期货知识和交易技能水平等;二是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风险控制制度,例如:杜绝透支交易,提高客户保证金收取水平,执行更严格的持仓限制,严格执行强行平仓等。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包括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注重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三是通过注资重组和上市等多种形式,增加公司资本金,提供公司抗风险能力。

3.4加强风险控制制度建设

期货交易所的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股指期货的风险特点和交易特性,围绕着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化解和事后处理三大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健全卓有成效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包括会员资格审查制度、涨跌停板制度、保证金制度、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风险准备金制度、稽查制度以及异常情况处理制度和违规违约处理制度等,从最根本的制度层面上保障有效的风险控制。

3.5创新证券公司监管审计模式

针对证券公司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应该围绕股指期货的交易、经纪等业务活动实施联合监管的方式,对股指期货参与方进行监管,尤其是加强对杠杆工具的监管力度,避免投资风险过大。当然证券公司也要通过外部审计部门的监管实现对证券公司的财务审核与控制。内部控制可以实现对证券公司的风险评价,从而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晰的认识到当前的经营现状,以此做出较为合理的决策。证券公司也要积极借助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功能,提升监管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

作者:张诗婕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胜坤.股指期货对证券公司传统业务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0(8):84-85.

第9篇

关键词: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是相对于传统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来说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农村金融市场面向所有社会资本开放,境内外资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投资,在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组织。朱爱国、曹元鹏(2007)认为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是指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组织以外的以服务“三农”为立足点的准正规金融组织。马勇、陈雨露(2010)认为新型金融机构是立足于农村本地,发挥自身天然贴近农村的特点,充分利用“熟人信息”降低交易成本,保证资金在农村内部循环,扩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农村信贷供给总量的金融组织。

本文认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是伴随着农村金融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内生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农村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演变而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建立的,以服务“三农”为主要目标,保证资金在农村内部循环的区域性小型金融组织,它吸收了非正规金融小成本运作、简单快捷服务和独特的信息搜集的优势,主要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三种组织形式。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评价的全过程进行实证分析,选用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村镇银行,作为风险分析的研究对象,选择龙江银行控股的KS润生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价的案例分析,对导致其风险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排序,确定各种风险因素的关键程度之分,为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提供有力保障。

1.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在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评价的实证分析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且,评价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因此,在综合评价时,常用到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定量化处理,评价出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风险等级,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权重的确定需要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缺陷,为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系数,使其更有合理性,更符合客观实际并易于定量表示,从而提高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模糊综合评价中常取的取大取小算法,信息丢失很多,常常出现结果不易分辨(即模型失效)的情况。所以,本文提出了针对模糊综合评价的改进模型。另外,本文在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时,对常用的最大隶属度原则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加权平均原则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是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被评事物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即确定隶属度),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指标综合。

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P]个评价指标,[u=u1,u2,……,up]。

2)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v=v1,v2,……,vp],即等级集合,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3)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在构造了等级模糊子集后,要逐个对被评事物从每个因素[uii=1,2,……,p]上进行量化,即确定从单因素来看被评事物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R|ui],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R=Ru1Ru2…Rup=r11r12…r1mr21r22…r2m…………rp1rp2…rpmp.m]

矩阵[R]中第[i]行第[j]列元素[rij],表示某个被评事物从因素[ui]来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一个被评事物在某个因素[ui]方面的表现,是通过模糊向[R|ui=ri1,ri2,……,rim]来刻画的,而在其他评价方法中多是由一个指标实际值来刻画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模糊综合评价要求更多的信息。

4)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

在模糊综合评价中,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A=a1,a2,……,ap]。权向量[A]中的元素[ai]本质上是因素[ui]对模糊子[对被评事物重要的因素 ]的隶属度。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次序。从而确定权系数,并且在合成之前归一化。即[i=1pai=1],[ai≥0],[i=1,2,……,n]。

5)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与各被评事物的[R]进行合成,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即:

[A?R=a1,a2,……,apr11r12…r1mr21r22…r2m…………rp1rp2…rpm=b1,b2,……,bm=B]

其中[b1]是由[A]与[R]的第[j]列运算得到的,它表示被评事物从整体上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

6).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

实际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隶属度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会很勉强,损失信息很多,甚至得出不合理的评价结果。提出使用加权平均求隶属等级的方法,对于多个被评事物并可以依据其等级位置进行排序。

2.所选研究对象的来源与基本经营情况

本文选择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村镇银行,作为风险分析的研究对象,选择龙江银行控股的RS村镇银行的具体指标作为风险评价的主要分析对象。

截至2011年底,RS村镇银行营业满一年,各项存款余额16969万元,比年初增加15492万元,增长率1049%。其中储蓄存款为2893万元,比年初增加1416万元,增长率96%;对公存款为14076万元,全部为新增。

2011年末,RS村镇银行贷款余额为6,786万元,全部为新增贷款。贷款四、五级分形态均为正常类。当年到期的贷款本息全部收回。2011年累计放款16,254万元,其中“涉农”贷款15,490万元,占发放额的95%。

截止2011年12月末,RS村镇银行营业收入1535.40万元:其中贷款利息收入为1333.57万元、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88.45万元,手续费收入113.38万元;营业支出1037.56万元:包括利息支出63.97万元,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306.25万元,手续费支出0.01万元,业务及管理费支出619.58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47.75万元,营业外支出为0.02万元,调增利润减少以前年度亏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18万元。利润总额为511万元,本年净利润为428.62万元。本年利润弥补去年亏损181.44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4.72万元,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67.86万元。本年未分配利润为154.60万元。

3.案例分析

本文以龙江银行控股的RS村镇银行的具体指标作为风险评价的主要分析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打分法收集数据,将涉及风险评价的有关评价指标设计成问卷,然后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将问卷随机发放给被调查人中,让其独立完成调查问卷,并对每份问卷进行有效性审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95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为100%。

问卷设计成李克特量表的格式,所制定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共由3个一级指标与11个二级指标构成,指标的测量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法,利用语义学标度分为4个风险测量等级:很高、较高、一般、不高。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将主观评价的语义学标度进行量化,并依次赋值为4、3、2及1。主观测量是用四级语义学标度。所设计的评价定量标准见表4-3。

3.1 风险评价指标层级的确定

根据前文对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风险分类分析,结合龙江银行控股的RS村镇银行风险情况实际,从影响因素统计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建模的适用性角度出发,经过多位专家反复研究讨论,最终确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风险评价较为合适: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考虑设定3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11个二级评价指标构成体系。所构成的风险指标体系见图4-1。

3.2 指标权重求解的层次分析法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集

[P]=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风险评价。

2)构造评价因子集

3)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即建立评价集[v]。

4)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我们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求出一级指标A的3个因子B1、B2、B3权重,如表4-4所示。

3.3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1)加权平均模糊合成综合评价

利用加权平均[M?,]模糊合成算子将[A]与[R]足合成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模糊综合评价中常用的取大取小算法,在因素较多时,每一因素所分得的权重常常很小。在模糊合成运算中,信息丢失很多,常导致结果不易分辨和不合理(即模型失效)的情况。所以,针对上述问题,这里采用加权平均型的模糊合成算子。计算公式为:

2)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将来源于专家打分调查的统计数据代入建立的模型中,计算各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向量,即用各层级指标权重与专家风险量化打分表进行合成。

(1)市场风险的评价向量

由上述计算可知,对照表4-1的评价分级标准可得该村镇银行的市场风险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为“较高”属于[E2]级,其他2个指标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的评价结果都均为“一般”,属于[E3]级。按照各个指标的评分等级的大小可以对其排序,其中风险数值最低的为信用风险。而对总体的综合评判分值为:

[V=4×0.053+3×0.357+2×0.446+1×0.143=2.318]

说明RS村镇银行的风险等级为“一般”,属于[E3]级。

而从各一级指标所细分的二级指标风险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中,风险情况排序为:竞争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排序为:外部环境风险>基础设施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战略风险;信用风险排序为:道德风险>保障体系落后风险>经济周期风险>特殊事件风险。

3.4 风险防控结论

1).针对RS村镇银行竞争风险突出的问题,我们建议该行应在县域的繁华地段及主要乡镇增设营业网点增加业务覆盖率,切实为客户提供就近、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强化优质规范化管理,提高员工业务技能水平, 让更多的客户喜欢到该行办理各项业务,逐步提升KS润生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树立优质品牌形象。

2)稳定财政、股东存款的同时,加大对公、对私存款的营销力度,增资扩股,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做大信贷规模,提高单笔授信额度,规避制约发展的因素。

3)做好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以合作社产业链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涉农贷款为主体,积极开展信贷工作,同时选择县域内优质客户,作为业务发展的主要目标群体,紧抓规范信贷五级分类,严格控制不良贷款产生,为进一步强化信贷管理打好基础,严控风险,确保贷款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

4)加大营销力度,促进存款增长。KS润生村镇银行目前存款主要为对公客户,储蓄存款相对较少,为此该行应不断加大广告、媒体、员工面对客户宣传等力度,以提高该行在城镇居民中的信誉度,做老百姓值得信赖的银行,使客户进一步加深对该行的了解,培养忠诚的客户群体,促进存款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张宇.中小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2]郭燕.论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D].吉林:吉林大学,2007

[3]赵征,冯洁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法律制度探析[J].河北金融,2011(4)

[4]周素彦,周文平,张双英.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探析[J].华北金融,2010(11)

[5]邵红岭,崔玉姝,高春景.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体系的构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1)

[6]中国人民银行长治市中心支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华北金融,2011(8)

第10篇

关键词: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是指收益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于银行的所有经营活动和操作环节中。信贷业务历来是银行的主要业务和重要的利润来源,具有风险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不良贷款多,信贷风险大不仅影响到银行自身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还会对社会公众的利益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更影响到我国银行业体系的安全稳健发展。因此,信贷风险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防控的重点。

一、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

对公信贷业务服务的范围覆盖不同行业、地区、规模的法人客户,业务种类繁多,涉及的风险种类多。尤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金融脱媒的速度加快、对公业务经营转型迫切的情况下,对公业务由偏重资产业务向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全面协调发展转变,由单一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业务多样化导致相关风险多样化、复杂化,风险范畴不断扩大,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违约或其信用评级、履约能力降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对于借款人来说,一旦银行贷款到手,主动权就转移到借款人这边,贷款的使用和归还主要由借款人把握,银行既不能参与借款人的经营管理,更不能干预其经营决策。借款人经营上的风险将直接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从而导致银行贷款风险。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在贷款调查、审查等环节中,由于人的原因,不按照操作规程处理业务造成风险;内部流程设计上存在漏洞造成风险;信息科技系统发生事件影响贷款的安全投放和收回;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如政治、税收、监督、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三)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具有决策或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自身利益,采取不利于他人的利益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贷业务决策层,如各级领导和审批人对决策结果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可能产生决策错误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管理层如信贷管理人员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报喜不报忧等;经营层的经办人员利用制度漏洞作假、利用电脑作案、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如商品价格、股票价格、利率、汇率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如贷款用于进口商品,由于市场价格的大幅降低,企业的回笼资金就抵不上贷款额而出现还款困难的风险或者由于人民币与外币汇率波动幅度大,如人民币贬值导致企业购汇成本上涨而降低了企业的还款能力所产生的风险。

(五)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从狭义上讲,法律风险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

二、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笔对公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一是客户申请与受理;二是贷款业务调查评估;三是信贷业务审查审批报备;四是发放贷款;五是贷后管理;六是到期收回贷款。因此,主要是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贷后管理三个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防范信贷风险。

(一)贷前调查是防范风险的关键

1、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客户经理队伍

每一笔贷款业务的实施操作,虽然有严格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制约,但落实到具体细节中都得需要人去实施操作,所以最关键的是人的问题,银行需要有一支具有良好敬业操守、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坚强的心理素质等品质的客户经理队伍,所以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培训建设这样一支队伍。不仅在专业技能素质方面进行培训,还要经常开展案例分析、警示教育、以案说法等形式的培训,警钟长鸣,严防被腐蚀,加强信贷人员对法律、监管规定、道德标准的认识,防范道德风险。

2、提高信贷人员贷前调查的操作能力

贷前调查是信贷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信贷决策是否准确取决于贷前调查是否深入、细致和全面。客户经理必须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现场调研和其他渠道进行严格而详细的信贷业务调查,获取、核实、研究与信贷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料,以确保信贷事项有必要的基础和条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将贷前调查的内容做实做细:一是对贷款人的基本申请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如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特殊行业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或环保证、公司章程、验资证明、股权证明、贷款卡、税务登记证、法人身份证及签样、近期财务报表、用信用途及还款来源证明等,核实这些资料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担保人的还要审查担保人的资料。二是对贷款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如客户的成立时间、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关联企业情况、法人及主要股东、管理人员的背景和资格;客户在各银行的授信情况、历史信用记录、违约记录、对外担保情况等。三是对贷款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对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核实,如通过翻阅银行对账单、纳税发票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及生产纳税情况;通过货物进出单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通过银行的收款及支付凭证,了解合同的真实性及执行情况等。四是对贷款人的担保情况进行调查,如是担保人担保,要看担保人的资格是否合格,保证人是否有代偿能力,对其资信状况、经济能力、资产实力、有无不良记录及重大经济纠纷事项等进行调查认定;如是抵押担保,要看抵押物是否合法,权证是否齐全,评估价值是否合理,抵押率是否恰当、是否容易变现等;若是质押票据或存款,要核实真实性。五是对贷款业务带来的收益性进行分析,如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通过贷款业务带来的其他收益,包括存款、结算业务收入、可能带来的其他业务等。

(二)贷款的审查审批起到防范风险的把关作用

1、规范信贷审查审批程序,完善管理机制

信贷审查是以客户部门提供的基本资料为基础,按照法规、相关政策制度规定,通过分析、实地核查、补充调查等手段,对信贷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及效益性进行审查,充分揭示风险并提出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为审批提供依据。信贷审批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按照审批原则,实行审批主责任人制度,直接审批或合议会审批或贷审会进行审批。

2、实行用信管理,逐项落实信贷批复要求

用信是信贷资金直接控制权由银行转移至客户的关键环节,对用信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已成为银行控制风险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用信管理涉及客户、信贷管理、信用审批、法律、运营等多个部门,各自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各岗位共同参与完成。一是逐项落实信贷批复要求,包括信贷方案的落实、信用发放条件的落实、贷款使用条件的落实、合同约定内容的落实、管理要求在贷后管理中的落实。二是审核信贷批复落实情况,包括信用发放条件落实情况和合同约定内容填写情况等。三是合同的预审,正确填写,签字盖章。四是办理抵押担保手续。五是放款审核,系统处理,会计账务处理。

(三)抓好贷后管理是化解信贷风险的保证

1、建立并执行贷后管理制度和办法,落实贷后管理操作规程

一是精心制定贷后管理方案,明确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关注的风险、贷后管理的具体内容。二是切实做好现场检查,要与管理人员面谈,详细了解原材料和主要产品市场、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经营计划和人员变动情况、经济纠纷、对外担保、关联企业及关联交易等情况;要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做好担保的管理和复核。三是加强非现场监测和检查,上级行要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对客户实行非现场监测和检查,并对下级行的贷后管理工作经常督导。四是严格执行贷后管理例会制度,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中研究风险复杂客户的贷后管理工作,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五是积极发现预警风险信号,加强日常跟踪、监管和检查;对风险信号做好分级管理、报告和处理。

2、关注行业风险,及时调整客户信贷政策

对于风险较大行业的客户,要提高风险意识,要结合行业情况、客户的经营能力和融资能力,做好监测分析,及时调整对客户的信贷策略。

3、强化贷后激励约束机制考核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出口押汇,问题,对策

收稿日期:

引言

出口押汇业务已经在我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开展,一方面大大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需求,使出口商能及时收回货款,避免了汇率的风险,也避免了从普通银行办理贷款手续的繁琐;另一方面也是商业银行增加客户来源、提高国际业务经营收益、扩大利润规模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从银行的角度分析办理出口押汇业务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规范银行的管理和运作,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同时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出口创汇,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

一、出口押汇的概述

(一)出口押汇的厘定

对于“出口押汇”的界定,我国各银行的理解不一。尽管金融监管当局在《境内机构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管理办法》、《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实习细则》、《经常项目外汇结汇管理办法》等金融规章中都使用了“出口押汇”的概念,但是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1]。我国各银行对“出口押汇”的界定大致可以分两类,一是将出口押汇作为有担保的短期融资方式;二是将出口押汇与议付等同或基本等同对待。这里引用沈锦昶教授在《国际信贷概论》一书中对出口押汇的定义,“出口押汇指银行买入出口商开出的汇票及有关货运单据(有时也可以也没有汇票)向出口商提供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其后,如进口商或汇票付款人拒付货款,押汇银行可向出口商追索”[2]。

(二)出口押汇的法律特征

1、出口押汇是一种融资法律关系。

在这种法律关系中,银行是融资方,而押汇申请人(出口企业)是借款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受我国《民法》的约束。

2、出口押汇是附有特殊担保机制的融资法律关系[3]

出口企业办理出口押汇业务,需将其出口项下的单证作为抵押。在押汇申请人偿还押汇款项前,银行有权处分这些作为抵押品的单证。同时,如果进口商或汇票付款人拒付货款,押汇银行可以向出口商追索。

(三)有权办理出口押汇的银行

出口押汇,作为一项业务品种基本在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均有提供[4]。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办理该项业务的银行为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因此,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这些商业银行均可办理出口押汇业务。

二、银行办理出口押汇存在的问题

出口押汇是一项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5],但是由于该项业务设计目标的内在复杂性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没有专门针对出口押汇的规范,使得银行业务人员和客户把握它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银行在办理该项业务时会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概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绕规模发放贷款[6]

出口押汇的主要作用在于为我国出口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加速出口企业资金周转,鼓励我国企业出口创汇。为了充分体现出口押汇业务政策的优惠性,政策规定出口押汇不得占用银行的信贷规模指标。然而在实践中,有些商业银行却出于对信贷规模和其他因素的考虑,将一般外汇贷款当作出口押汇业务,即扩大人民币的贷款规模。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第(四)项分别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因此,将外汇贷款业务当作出口押汇业务,如果贷款数额超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关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及政策性的规定,而且还绕了贷款规模控制的红灯,会变相的扩大人民币贷款的规模。

(二)将打包贷款当做出口押汇

打包贷款是指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商以信用证为抵押向银行申请发货前取得一定资金融通的一种融资方式。在实践中,在出口商仅仅提供信用证单据的情况下,银行就为其办理出口押汇。因此银行实际上是将打包贷款当成了出口押汇。由于打包贷款下出口商不提供货物出运的全套单据,因此对于办理出口押汇的银行而言,信用证只是还款来源的保证,而不是抵押。由于没有货物、没有担保,因此银行会面临回收贷款的风险。在出口企业无法按时提交信用证条款中要求的各种单证或全部信用证的所有条款时,商业银行就无法用抵押的信用证向开证行提出付款要求,商业银行能否回收贷款只能依靠出口企业的信誉。

(三)审查不严,造成国家退税款流失

我国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对于打包放款或者出口押汇,银行在结汇或者入帐的同时不得出具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须待出口货款收回后,才能按照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的要求办理有关手续,并出具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但是,在实践中,银行为出口企业办理完出口押汇手续,违规操作,无论货物是否出口,出口单位是否收回外汇,都给出口商结汇水单,到外汇管理局核销。因此,违规的出口押汇,便可以为企业套取国家退税款提供了方便。商业银行违规办理出口押汇业务,不仅使国家退税不实,而且也使银行外汇资产带来巨大的风险。

(四)与现行法律规定要求不一致,引发法律风险

银行在实际办理出口押汇时有时会在押汇协议中约定,在押汇申请人不能如期偿还押汇款项时,则获得对相关单据及其所指向货物“所有权”。但是我国担保法第66条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时,质物的所有权转移为质权人所有。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同一问题规定的不同,势必会引发一定的法律风险。具体到出口押汇协议,国内银行在出口押汇实践中采取与国内法不协调的做法,可能会帮助其赢得一些国外的诉讼。但是如果在涉外经济贸易纠纷中,如果确定我国的法律为其适用的准据法,则会因为与我国法律相违背随之会产生一些问题。

三、银行的对策分析

银行办理出口押汇存在的问题,既有内部因素,诸如银行自身利益驱使,如通过变换手法绕规模发放贷款,以增加银行的收益;也有外部的原因,如银行间为了竞争的需要,采取一些变通或违规的做法,以此来争取客户。而违规的业务行为,又违反了国家的宏观的金融政策,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提高出口押汇业务质量,进一步规范银行经营行为,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外汇业务的管理。

(一)强化宏观金融意识

银行在制定经营计划中,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货币信贷政策,在业务经营中严禁采取绕规模、变相发放押汇贷款的手段,使各项信贷业务做到真实、合法,确保银行的金融业务在宏观金融政策的指导下有效的开展。

(二)加大对人才的管理和培训力度。

1、引进国际融资业务的高素质人才,提高银行融资业务水平;转变僵化的用人机制、指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效防止银行优秀融资结算人才的流失。

2、提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加强对银行结算人员和有关贸易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督促业务人员学习银行法律相关知识,使业务人员知法守法、懂法执法,正确办理押汇业务和防范押汇风险。

3、重视员工和管理人员的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要经常分析员工思想动态,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案件发生。

(二)加强银行垫款资金的管理

由于出口押汇业务不同于其他外汇贷款业务,从押汇到实现出口货款的收回需要一段时间,且货款是否能按时足额收回具有不确定性,从出口方而言,一旦出口企业货款不能收回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殃及银行,因此而导致银行垫款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业务规则,建立、健全本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银行通过健全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加强对出口押汇垫款资金实行跟踪管理,对押汇日期、金额、核销期限、未核销原因等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通过出口押汇的总账与明细账来反映押汇业务的管理、以及效益的情况。

(三)加强各种单据和申请人资格的审查[7]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涉及的各种单据种类多、内容广,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出口押汇诈骗的风险。加强对各种的单据和申请人的资格审查不但涉及业务收入的获得,而且还关系融资款项的回收。因此对单据审查不符条款、开证行或议付行资信和经营作风不佳、索汇路线曲折、申请人或开证行所在地区或国家政局不稳等影响到融资款项回收的情况,商业银行要认真、严格对待,不符合自身经营原则的,坚决不予办理。

(四)及时核销银行垫款

银行在办理出口信用证押汇业务时,在收到开征行或偿付行的付款凭证后,按照议付寄单时的有关业务编号、金额、受益人等项目进行核对,如收汇无误,即可冲销对原申请单位的垫款[8]。如果国外银行未能在正常的期限内偿付货款,银行必须主动以电报或电传的方式进行催收或进行必要的交涉。而在出口押汇业务遭到国外拒付且出口商不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应及时向开证行索回全套正本提单以便控制货权,同时应及时同时货物的承运人,争取控制非权利人提货。如果经过努力,在货款难以在短期内收回的情况下,银行应向出口商行使追索权,向押汇方索取货款,改出口押汇为受妥后结汇的方式,以化解押汇风险。

(五)避开纠纷,严格按法律要求操作

虽然出口押汇协议中的流质约定与我国担保法的条文不协调,但是这并不影响已经成立的单据质押本身的无效,因此不影响银行和押汇申请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为解决银行实务与我国担保法律制度不一致问题,押汇银行在以信用证及其相关单据设定质(抵)押时,应严格按我国担保法上有关抵押、质押的规定,严格规范业务所需要的各种法律文书,落实有效担保的条件,包括:订立书面质(抵)押合同;完成权利凭证的交付以及票据的质押背书等,以此防止因为担保手续的疏漏引发押汇申请人或是善意第三人的抗辩[9]。

注释:

①李金泽.《国际贸易融资法律风险防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90

②沈锦昶.《国际信贷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42

③李金泽.《国际贸易融资法律风险防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90

④李金泽.《国际贸易融资法律风险防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90

⑤田慧宇.《商业银行典型案例解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93

⑥陈燕文,梁保祥.《金融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473

⑦任远.《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27

⑧陈燕文,梁保祥.《金融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477-478

⑨田慧宇.《商业银行典型案例解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94

参考文献1 李金泽.《国际贸易融资法律风险防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90

2 沈锦昶.《国际信贷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42

3 陈燕文,梁保祥.《金融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473-478

第12篇

关 键 词:经济资本;资本配置;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5-0009-04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和监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来自国内外同行多方面的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急需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以迎接挑战。从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看,加强绩效评估是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20世纪90年代之前,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估工作一直是一项相对简单的工作,受“大而不倒”政策的影响,商业银行主要关心的是业务发展规模和收益水平,强调以业务扩张带动资本扩张的“增量战略”,在绩效评估中也多以存贷款、资产增长速度、资产回报率或股东回报率等规模指标来判断银行经营的好坏,而忽略了业务增长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否超过商业银行的承受范围。对于经营风险较大的商业银行来说,如果没有用风险表示支付价格,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估。所以在绩效评估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实现经济资本管理,建立以经济资本 ① 为中心的绩效评价系统。

一、商业银行绩效评估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所谓业绩评价是指按照企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而商业银行绩效评估,则是指从银行所有者或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以银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商业银行绩效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通过有效引导和激励经营者做出努力, 从而使银行管理层努力的方向与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保持一致。

商业银行之所以要进行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是委托理论。根据委托理论,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所有权归股东所有,经营权归管理层所有,但是管理层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往往只会在最大化个人利益的导向下, 为追求个人的高收益而努力,这种做法极有可能使股东价值面临高风险。比如传统的规模管理使各管理层为追求短期的经营利润而偏重资产数量的增长, 于是管理者就可能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 从事更多长期的具有潜在损失的银行业务。 因为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会从这种经营模式中得到好处,任期内经营业绩显著提高,管理人员业绩奖金也会随之增加。 但当长期信用风险暴露时,受损害的是银行股东而非银行的高级管理者。因此,有什么样的绩效评估模式,就有什么样的业务发展模式, 银行的激励机制中如果没有体现利润与风险的平衡关系,就会鼓励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行为,最终损害银行的健康发展。而经济资本采取市场一致的估值基础,将风险控制与绩效评价协调一致,由原来计算“每单位资本”所得利润转换为“每单位风险”下所能创造的利润,平衡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成为各方利益沟通的共同语言。

(一)商业银行传统绩效评估方法及其缺陷

传统的建立在会计利润基础上的绩效评估方法以股东回报率为指标。所谓股东回报率(ROE),又称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了股东投入资本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由于影响股东回报率的因素很多,为了明确指标监督和激励的方向,可运用杜邦分析法将股东回报率指标进一步分解成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三者的乘积,并结合连环替代法具体分析引起股东利益增加或减少的因素。

股东回报率以会计利润为分子,而会计利润只考虑债务资本成本,没有考虑权益的资本成本,成本计算不完全,因此高估了银行的实际经营成果。并且风险和收益正相关,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传统评价指标没有考虑到高利润背后的高风险是否超过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利于建立重视风险控制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此外,股东回报率作为一个事后指标,只能反映已经发生的情况,缺乏前瞻性和实效性,不能对商业银行的实时经营情况进行指导。

(二)引入资本成本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估方法及特点

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非预期损失,需要用经济资本来覆盖,而使用经济资本是有代价的,需要获得一定的回报,只有回报高的机构、业务和人员才应该分配到经济资本。因此,建立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绩效评估方法就是将资本的成本考虑进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中,用考虑到资本成本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和风险调整收益率(RAROC)指标代替原有的会计指标,合理地进行经济资本的配置。

1. 经济增加值(EVA)

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由美国Stern Stewart公司于1982年开发,是收入覆盖资金、营运、风险和资本等四大成本后的剩余。 经济增加值=风险调整前利润-预期损失-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经济资本×经济资本成本率。

EVA业绩评估指标依赖于这样的原则性假设: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超过全部资本成本后的结余才是真正为股东创造的财富。一般来说,若一项业务的EVA>0,则该项业务能增加股东价值,应当对其配置经济资本;若其EVA

EVA指标的优点在于使管理人员和企业所有者的目标统一起来,避免风险,引入经济资本概念,考虑资本成本,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评价建立在风险调整的基础上。但是它只是个绝对数据,对于不同规模的机构或业务来说,它们的EVA缺乏可比性。

2. 风险调整收益率(RAROC)

风险调整收益率(RAROC)最早由美国信孚银行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经过近40年的发展日趋成熟, 是国外许多大银行用于风险管理和绩效度量的工具。风险调整收益率=风险调整收益/经济资本=(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投资收益-运营成本-预期损失准备支出-税项)/经济资本=(税后净利润-预期损失准备支出)/经济资本。

与传统的绩效评估指标不同,RAROC指标可以细化到分支机构、业务甚至是个人,商业银行先确定好各机构、 业务或个人的底线回报率, 再将各机构、 业务或个人实际计算出来的RAROC与底线回报率进行比较, 只要业务的RAROC值高于底线回报率,银行就应该开展该业务,并将经济资本配置给此业务。在计算RAROC时,将风险带来的可预计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得出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同时考虑银行为非预期损失作出的资本准备,进而衡量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益,使银行收益和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 并与银行最终的盈利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相统一。 它不仅可作为事前优化指标决定银行业务的进出, 还可以作为事后评估指标,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运用RAROC对业务进行动态的评估, 判断银行现有业务的绩效如何,经济资本配置应如何调整。而且,作为一个比率指标,RAROC更适用于在不同规模的机构、业务间进行比较。 但是运用RAROC指标时会出现互斥选择的情况,即面对两个可选择的投资机会,商业银行会选择RAROC比率较高,但EVA回报绝对值较低的投资项目, 所以RAROC指标需要把经济周期、当地的经济环境、同业竞争激烈程度、产品综合收益情况等各种要素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处理好经济资本配置与信贷规模控制、信贷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二、 引入经济资本的绩效评估的应用案例分析

下面以某商业银行支行的财务数据为例,具体分析基于经济资本理念的绩效评估体系的运用。 该银行支行20XX年末风险资产分类及余额见表1。

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基础数据储备严重不足,数据质量不高,缺乏规范性,因此在经济资本的计量上,还无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内部评级法,大多采用的是简单的内部系数法。并且对于市场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仅在总行一级计提,因此该银行支行只需要计算信用风险经济资本① 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即可。根据假设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表(见表2)可计算出该银行信用风险需要配置的经济资本量。

本案例中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采用基本指标法,假设该银行前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 960万元、59 320万元、49 700万元,根据公式:操作风险经济资本=银行前3年营业收入平均数×固定比例②,得出抵御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为7 899万元。 该支行需要经济资本总额=16 474+7 899=24 373万元。

假设该支行当年实现利润21 230万元,提取呆账准备金10 170万元, 缴纳所得税7005.9万元,税后净利为14 224.1万元,那么该支行当年的RAROC=(税后利润-预计损失)/经济资本=(14 224.1-10 170)/24 373=16.63%。

假设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的β值为1.2,无风险利率为6%,市场风险溢价为5%,那么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出经济资本的底线回报率是6%+1.2×5%=12%。 进一步还可以计算出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利润-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的底线回报率=14 224.1-24 373×12%=11 299.34万元>0。

由于当年该银行有RAROC>12%的预期回报率,并且有正的经济增加值,由此可知,该支行总体上盈利并为股东创造了价值, 对该支行的管理者及员工在年末绩效评估时可适当给予奖励。

三、对经济资本绩效评估体系改进的建议

无论是传统的绩效评估法还是考虑资本成本的绩效评估法,都只关注于财务指标,而忽略非财务指标, 这种单纯依赖财务指标的做法难以适应管理战略化和信息化的要求,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在传统财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外部经营环境分析和内部业绩动因分析,构建一个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将业绩评价与经营战略紧密协调起来。鉴于此,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RAROC绩效评价方法进行改进:

第一,重视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员工、顾客、内部经营、创新等各个方面,涵盖诸如员工保持率、顾客满意度、业务处理时间、新产品上市能力、服务质量改良率等相关指标。因此商业银行应深入研究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互补指标体系,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实施多维度的战略绩效评估体系。

第二,分解RAROC指标,反映银行业绩的价值动因。在传统的绩效评估体系中,管理层运用杜邦分析法考察影响股东收益率(ROE)大小的因素,针对RAROC评估体系, 银行也应该构建类似的分析框架,帮助管理层了解银行各部门、各业务的价值动因,并据此采取措施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

第三,积累完善商业银行数据库,同时保证数据统计部门的独立性。RAROC激励机制中对经理人报酬的决定因素都来源于银行内部的数据统计,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储备严重不足, 数据质量不高,缺乏规范性,并且这些数据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收集法。所以商业银行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同时要保证数据统计部门的独立性,因为一旦这些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受各级经理人不合理的影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就会遭到质疑。

参考文献:

[1]邹志明. 经济资本配置: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与评估的核心[J]. 金融与经济,2006(7).

[2]张国良,杨力. 基于EVA和RAROC的银行部门绩效管理研究[J]. 金融与经济,2011(8).

[3]靳少华. 经济资本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 商业经济,2009(5).

[4]李莉. 经济资本管理下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体系的转型[J]. 生产力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