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时间:2023-06-08 11:17: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0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相应增加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日益严峻。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如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准确把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是切实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提,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创业意识教育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等要素。2010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对重庆市31所高校进行了较广泛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还十分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引导。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毕业时主要依赖学校、家庭的帮助来实现就业这一现实状况,高等学校应当重视创业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其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二、创业心理品质教育

所谓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时间活动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它与人固有的气质和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反映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主要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五种因素。健全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备的前提条件。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自信心、意志力、情感等健康人格的教育,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和人格。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独立而理性思考的心理品质、敏锐把握机遇的心理品质、敢于冒险并善于驾驭创业风险的心理品质、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心理品质和善于合作的心理品质。

三、创业能力教育

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把已知的信息、知识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创造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它是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包括领导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挫折抗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决策影响能力。其中,领导沟通能力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力高于其他四种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有利于缓解新形势下激烈的就业竞争的压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步伐。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既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又是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

四、创业精神教育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应有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活动的心理基础。创业者要自觉地、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包括进取精神、风险精神、奋斗精神、实践精神、守法诚信精神等五个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培养创业精神。创业者应理想远大、勇于进取,不甘于平庸,不甘于现状,这是进取精神的体现。有些人多次跳槽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那不如自己鼓起勇气踏上创业之路。创业的过程总是曲折的。创业者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创业者要善于预防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创业者要能够“吃大苦耐大劳”,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创业者要勇于实践,抓住机遇及时行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每个创业者都要依法办事。道德方面则要求创业者诚信待人,讲究“信誉”。

五、创业知识理论学习

要想创业成功不仅要有创业精神,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创业学学科理论知识是从事创业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指导理念,它赋予创业活动科学的理性,减少创业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教办【2010】3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分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意见》的精神,高等学校可以将创业学科课程分为必修课课程和选修课课程两大类。必修课课程包括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心理类课程、创业者素质类课程、创业基础类课程和创业指导类课程等,选修课课程包括创业技能类课程和创业知识类课程等。开设必修课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开设选修课课程,其目的是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拓宽和加深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

六、创业实践技能训练

创业实践是为了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训练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是创业素质的外显、创业知识的应用、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创业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创业实践技能训练可以分为模拟实践和创业实践两个方面。模拟实践是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虚拟的创业公司或创业教育训练系统(如大学生创业沙盘实战演练),可以让学生通过开设“虚拟公司”,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情况,经历创业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即从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由学生模拟操作,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础过程,增长创业的相关知识。丰富大学生所学的创业理论,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创业实践可以通过创业中心或孵化器实习或借助各类创业基金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练的平台,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亲自去体验和感受创业的真实过程,还可以通过建立创业者联盟,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和创业成功人士或已经创业的学生一起沟通、交流和学习,通过该平台让创业者学习积累能力和知识。

参考文献:

[1]石英姿.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

[2]陈卫东.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刍议[J].内江科技,2006,(9).

[3]殷锡武,程江.创业教育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彭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5]杨六栓.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5,(6).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46-02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目前的就业意识已经有了明显变化,但是被动就业的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技能和精神的培养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强化大学生的主动创业意识对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开展创业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创业意识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所引发的创业动机、创业意向或创业愿望。创业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前提。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将会不断下降,就业缺口也会不断扩大。在现阶段,我国的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等方面。支持自主创业,并强调通过创业教育的方式来改变传统就业观念,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种理念开始成为教育的重点。所以,学校和社会应从各方面和各环节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为其将来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大学生创业活动现状分析

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它构成创业者的创业动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动的必要准备。因此,每一个希望创业的人都必须首先强化创业意识。就目前大学生个体而言,创业普遍表现为初出茅庐的一种“冲动”,不够成熟,所以往往得不到持续性的发展。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内外部因素:

1.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现行的创业教育大多只是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并且大部分高校没有系统地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其教学效果和可实施性可想而知,真正的创业实践活动寥寥无几。而大学生更需要的是自身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等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得到提高。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得大学生普遍感到创业启动困难。

2.缺乏社会人脉资源。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自己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他人以及社会的帮助。由于大学生绝大多数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校园内,与外界接触不多,因而严重缺乏创业需要的人脉关系以及社会资源,在创业过程中时常会因此而四处碰壁,导致创业难以继续。

3.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目前,我国单个家庭经济收入并不高,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还在为衣食温饱担忧,依靠家庭筹集创业资金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也很难通过金融机构或风险投资人来进行融资。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也缺乏必要的可行性政策支持,因而使许多创业计划成为泡影。

(二)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代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尖锐。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业教育的主题。知识经济时代更意味着社会亟须大量懂得现代化科技以及创新能力强的创业型人才来担负发展社会经济的重任。随着当前社会劳动就业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许多公司企业力求生存与发展不断裁员并增设许多新的技术职业岗位,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更新,而大学生学习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跟不上随时代变革的就业岗位的要求,这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尤其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论是从专业知识深度角度还是从社会经验角度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的。所以,除了大学生自己在校期间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外,高校还要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着手来促进创业型就业。创业型就业方式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抓好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从人们传统的就业观念来看,绝大多数人仍然抛不开大学生毕业要找“铁饭碗”的传统思想。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最主要的还是要增强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其思想上是否选择要创业,行动中有没有具备一定的能力去创业,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培养大学生形成创业意识的着力点。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中很少有积极主动自主创业的意识,他们认为创业是基于严峻的就业压力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被动就业意识在高校毕业生中的普遍存在,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主创业意识的发展。

自主创业并不是迫不得已的就业选择,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萌生的一种新型就业方式,对社会与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创业意识的培育和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追逐”的目标,而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最根本的职能就是人才培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国家构建创新体系对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现途径

(一)探索外部就业市场

高校可以结合本身专业特色,通过实训的运作模式提高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使用率。通过专业教育与实地考察,使大学生充分了解现在的就业市场,根据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其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进一步激发其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热情,增强其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能摒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让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做好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

(二)调动内在创业需求

高校可以和实体企业联合创办模拟公司,旨在为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们的创业热情。模拟公司旨在解决目前在校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以实体企业的存在为前提,推出真实经营的模拟形式,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各项实践工作,为就业创业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

(三)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

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创业实践基地主要以高校自身应该而且能够提供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主,主要有如大学科技园和城市科技园区等。目前仅有部分一流的高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情况比较好,而地方及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仍然不尽如人意。实践环节,既是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检验创业教育效果的必要过程。在开展创业意识培育的过程中,高校应当以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过程,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创业实践,在主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构建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就目前流行的创业教育课程来看,普遍的特点是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程难以体现专业学习和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因此,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必须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和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注意课内和课外相贯通、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等多种课程形态相结合的原则。此外,由于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所以这就需要有一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创业指导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创业指导。

(五)观摩成功企业与成功人士,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理想

诚然,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其原因主要是难以发现和把握商机以及资金和自身能力不足等。但是没有人是完全不可以自主创业的,只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因受传统思想影响,不愿走自主创业之路,把找工作寄托在父母及亲友身上。因此,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高校工作的当务之急。教育实践证明,创业意识是可以强化的,可以通过参观成功企业的运营模式、举办自主创业成功人士的专题报告、组织校内创业实践竞赛等多种形式来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传承创业技能,提升创业信心。

四、结语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从事自主创业活动的根本内在驱动力,它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正是创业意识激励着其以某种方式进行活动,向自己树立的目标前进,并力图达到和实现它。目前,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模式下,没有谁能发给你“铁饭碗”,大学生除了自主择业外,还要有自主创业的观念。自主创业不是通过传统的就业渠道谋取职业的发展,而是依靠自己的学识、智慧与创造来实现自己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创业意识的培育作为高校发展创业教育的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性需要。对高校来说,创业意识的培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教育教学、学科研究、师资队伍、学生工作、保障机制等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对其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良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还需要高校切实担当和履行好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培育[J].船山学刊,2004(3).

[2]谢相勋.论培养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格――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要使命[J].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3]雷卫平.浅议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本思想[J].科技创业月刊,2005(7).

[4]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文化;创业文化建设;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1-0168-02

一、大学生创业文化内涵

大学生创业文化是指一种能够激发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和热情,增强创业动力,鼓励创业行为,提供创业保障的价值观念、制度行为以及环境氛围等关于大学生创业行动的文化的综合体。它包括创业物质文化、创业行为文化、创业制度文化、创业精神文化四个层次。

1.创业物质文化,是为鼓励和推进大学生创业,由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的各种物质设施构成的有形文化,如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等有形设施。它是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最表面层次,是创业文化向外传播的有形载体。

2.创业行为文化,是为推动创业而在广大大学生中开展的创业宣传、创业教育教学与素质拓展活动以及创业实践活动等创业行为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创业价值观的折射,是创业精神、创业哲学的动态体现。

3.创业制度文化,是为调节和规范高校师生员工与创业活动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它既包括学校为鼓励、引导、推进创业教育改革和开展创业实践而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也包括各级各类社会制度中关于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有关内容条款。

4.创业精神文化,是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最深层次和核心内容,包括创业精神、创业哲学以及创业价值观念等内容。如一所高校传统文化中的创业创新特质、校园文化中的创业创新内容、创业教育的学术思想及主张、蕴含创业内涵的校训和创业文化景观等。

二、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研究进展

(一)国外关于创业理论、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当前,国外众多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和创业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各国高校也正不断地加强创业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然而,专门关于大学生创业文化的系统性研究仍比较少。从国外文献来看,研究创业现象和创业理论的学者比较多,而且研究领域也各不相同,如墨累·罗(Murray Low)和杨·麦克·米伦(Ian Mac Milan)合著的《创业:过去的研究和未来的挑战》,详细阐述创业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目标、理论观点、研究聚焦、分析层面、时间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等六个相互关联主题;他们从不同学科特有的研究视角,运用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概念和相关术语对创业现象和创业理论进行观察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角度不同,可将创业理论划分为:风险学派、领导学派、创新学派、认知学派、社会学派、管理学派、战略学派与机会学派等学派。

各国高校对创业教育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适合本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最早源于美国。目前,美国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的创业教育已形成涵盖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直到研究生教育的完备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 100所美国大学至少开设一门创业学课程。英国大部分高校都设立创业中心或创新中心,为本校创新、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和指导,并至少有45%的大学开设有一门或多门创业教育课程。日本在高等学校积极倡导创业教育,并从小学开始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可见,国外学者对创业理论、创业教育、创业文化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文化方面的研究仍较少。而且他们的研究大多是一种理论研究,更多的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也更侧重于创业理论方面的探析,或是创业教育方面的创新研究,或是创业精神文化的分析,或是完善创业制度领域的探索。这就决定其理论和研究结论在我国创业文化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实用性不够强,还需要将国外创业普遍原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研究。

(二)国内关于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第4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新进展;综述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究会”上首次提出创业教育概念以来,国外便掀起了关于“创业教育”研究的热潮。而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

一、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一)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

有学者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可分为两个阶段:大学一、二年级为创业教育萌芽阶段,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者学术讲座等,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大学二、三年级为孵化阶段,学校开设创业理论课程、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创业过程;大学三、四年级为教育成长阶段,高校课提供适合创业的场所和资金,促成一些经过创业教育前两个阶段培训的同学开创自己的企业(黄林楠,王琳等,2010)。还有学者在现有创业教育的弊病基础上,提出了“四结合的实践型”创业教育模式。即“职前、职后结合”“自办、联办”结合、“校内校外结合”“长短结合”(许晓宇,2010)。李立春,丁波(2012)认为我国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三段式”,即普及型创业基础教育阶段、精细化创业知识阶段、创业实践阶段。他分析了“三段式”模式下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将创业时间投入折合成相应选修课程或实习实验课程学分、创建“创业项目库”供拟创业的大学生团队选择;创立创业企业所需资金的供给体系及培养、发掘与大学生创业活动相适应的专业评审人员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建议。徐志强、林德操(2011)指出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建立学校、社会、政府、企业、家庭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二)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探讨

罗旭,邓希泉(2012)在对全国14个省(市)的30所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调查后得出:有六成以上的人具有创业的打算,但绝大多数人却没有创业的经历。文中还指出,随着创业政策和创业支持系统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将继续深化。张力化(2011)通过调查了解到,在被调查的对象中35.7%的学生选择毕业先就业,积累一定经验和社会关系再创业,30.1%的学生选择不会创业,毕业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只有34.2%的学生对创业比较感兴趣,表示毕业后会考虑自己创业,但对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周湘浙、谢志远(2006)提出: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着重应帮助其树立五种创业意识,即自主创业意识、艰苦创业意识、风险创业意识、开拓创业意识、合作创业意识。在影响创业意识的因素研究方面,S.M Farrington等(201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入学率、受教育程度及种族因素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有着显著影响。Dirk DohseSascha G. Walter(2012)在对德国较大行政区的大学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学生的创业意识受个人和地区两个层面的影响。在个人层面,创业行为榜样、拥有创业技能和广泛的人际网络的密切社会关系人都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有积极影响。在地区层面,新企业的启动率、地区投资力度都是影响创业意识的关键因素。

(三)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探讨

胡雪峰(2011)提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规模较大、吸引力强,应成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并从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学生社团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如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与咨询、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雷达、肖显惠(2010)在高校、学生二维培养的基础上指出并强调了政府和社会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学校教育、政府和社会、大学生本身”三位一体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陈辑(2010)还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指出高校应创新教学手段,强化能力培养和训练、做好企业与高校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衔接,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高校、企业和学生三者参与实践的积极性。王辉、张辉华(2012)研究了创业能力的内涵与机构,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创业能力七个维度:关系胜任力、机会把握力、创新创造力、资源整合力、创业原动力、创业坚毅力、实践学习力,并从中得出对创业教育的启示:创业教育应遵循大学生创业阶段的能力需求、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强调实践导向性并广泛与社会沟通。

二、近年创业教育研究述评

研读了近年一些有代表性的创业教育研究,发现创业教育在以下方面尚待深入思考:关于创业教育模式。有学者已经提出建立学校、社会、政府、企业、家庭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但对每一“位”在创业教育中担任何种角色,应作出怎样的努力来支持创业教育的实施还缺乏具体的方法措施。在社会支持方面,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社会,对有意创业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经验和物质支持,而在社区对创业教育的影响方面,研究还较少。关于创业意识方面,有不少学者都研究了影响学生创业意识的因素,也有少数学者提到家庭因素,家庭因素的哪些方面会影响学生创业意识,如何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尚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1]:试点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黄琳楠,王琳等.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江苏高教,2010,(2).

[4]徐志强,林德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5]罗旭,邓希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改进研究――基于全国30所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8(4).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创业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但是,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情况来看,教师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不佳,要求教师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切实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发展。

1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创业意识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的创业教育较为表面,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较为忽视,是导致创业教育有效性不佳的重要原因。此外,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创业意识不足或者根本没有创业意识,自然会导致学生在创业学习中缺乏动力,导致创业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制约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创业的风险性大、投资高,可行性不强,因此,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就业发展,而不会考虑创业,导致创业教育受重视程度不足。

1.2 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高校能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促进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却是,即使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中却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导致创业咨询机构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无法得到完善,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1.3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不够完善

近年来,虽然不少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强调要在职业教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但是从总体来看,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仍然不够完善:第一,多数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没有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制定完善的创业教育培养计划;第二,在实际的创业教育中,教师更加侧重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学,没有重视到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没有重视学生创业发展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发展。

2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

政府和高校应该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要加大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帮助高校完善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创业教育的基地建设以及创业教育的技术建设等。此外,政府还应该要根据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大学生在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更多的创业优惠政策,为大学生的创业发展奠定社会环境基础和法制基础,推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发展。

2.2 完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该要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建立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制定长远的创业教育发展计划。如,高校在大学一年级就需要设置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让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就能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然后在大学二年级期间,高校需要增强创业教育的实践知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着重提高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尝试进自主创业。大学三年级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创业实习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意,在校园内或者社会上进行创业实习。这样,学生才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大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当然,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创业咨询机构,方便学生进行创业问题的咨询,帮助解决学生的创业发展问题。

2.3 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实践发展。过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着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创业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切实促进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人数为6个左右。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搜集、进行市场研究和调查等,然后再根据对市场形势的研究,制定完善的创业计划。要求学生的创业计划中需要有创业主题、创业的步骤、需要具备的资金数量、资金的来源以及每个成员在创业中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等。学生以小M为单位进行创业计划的研究,并进行上台展示,接受其他小组成员以及教师的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并在充分的讨论过程中集思广益,从而得出最佳创业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和家长的创业意识较为薄弱,高校关于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以及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不够完善等。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发展,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完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并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兴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3:1-3.

[2]张维贵.“三个课堂联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亚太教育,2015,26:247-248.

[3]宋玲.关于提升新疆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问题的思考――基于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探讨[J].昌吉学院学报2016,01:90-93.

第6篇

关键词:创业管理;孵化基地;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 号)明确提出:“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是通过为大学生在研发、生产和经营的场地,通讯、网路和办公的设施,以及在教育培训、信息咨询、政策、融资、法律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健康独立运行的经济实体。在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多渠道帮助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它也是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到了90年代,对创业的研究也从微观领域发展至宏观领域,这集中反映在创业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等。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christian luthje、nikolaus franke和philliph.phan。目前国外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大体分为风险学派、领导学派、创新学派、认知学派、社会学派、管理学派、战略学派和机会学派学派。

从CNKI 检索情况来看,我国研究者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大体围绕两个方向,第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代表性研究者是吴振栓,他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组织特点与基本理念相结合,研究创业孵化基地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先导作用。第二,对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问题及策略的研究。单春晓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分析》中提到了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政策环境、运行机制、资本管理机制、项目管理以及文化建设等。我国近些年关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研究成果尽管越来越多,但关于基地目前仍存在问题的实证研究仍较少,研究仍未成系统,有待进一步深化。

本文从江苏大学在创业孵化基地的学生、孵化基地中创业团队的指导教师以及创业孵化基地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结合国内外对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措施比较,通过调查走访、问卷调查、文献检索以及理论知识,了解目前江苏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的现状,分析其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力求为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长远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三、江苏大学创业孵化的现状分析

1、江苏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发展现状

江苏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以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塑造学生创业品格、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为宗旨,为学校创业教育提供实践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孵化基地管理办公室与江苏大学共建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探索推进了项目与资本的对接平台建设;形成了“创新创业学校―创业模拟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实验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校外创业园”为依托的层级式创业实验载体群,江苏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授予“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江苏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的优惠政策主要有:(1)零成本起步。学校实行“创业零成本起步行动计划”,免房租,配置桌椅,提供初始装修补贴;定期召开项目资金对接会,吸引外界资金扶持;评选年度优秀创业项目团队,给予创业奖励资金扶持。(2)一站式服务。学校通过孵化基地“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运营咨询、地方创业政策对接、校内校外双导师配备、SYB创业分类培训、营业执照办理等服务。(3)一条龙孵化。遴选优质成熟的创业项目,积极推介其入驻镇江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基地、镇年科技创业示范基地、京口高创中心等校外孵化器,帮助争取校外孵化的场地和政策支持。(4)创新学分认定。入驻校内外创业孵化器从事自主创业的团队成员(排名前三),可根据各学院制定的本科生课外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申请创新学分。

2、江苏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基地学生的走访以及各个指导教师和基地负责人的采访,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问题:

(1)对比创业孵化机构、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往往缺乏为新企业构建完整价值网络的能力,只能提供一些辅的服务,而对于知识交流、价值对接等关系企业能否获取关键资源的活动往往是望尘莫及。

(2)创业孵化基地的非赢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基地为新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关键资源嫁接的动力。然而目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由学校组织运作的,在组织机构设置、考评机制等方面尚不成熟,部门之间的职责界限比较模糊。

(3)创业孵化基地仅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如办公空间、政策、申报等,缺乏为企业提供那些可以促使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资源的能力,并且很少关注创业者的创业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忽视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

(4)作为一类新兴的社会服务机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政策收入、服务收入等,缺乏民间资本的介入,自身的积累和能力有限。

(5)缺乏创业经验和资金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或行业,如科技型、信息型产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和孵化的项目无法长期高效地运行,缺乏长久发展的潜力。

四、江苏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对策建议

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创业孵化基地应聘请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讲解,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创业的机会与威胁,精选创业项目,而不是盲目的创业。

(2)虽说大学生创业更多的为非盈利性组织,但是正因为学校的这种要求,才导致创业人才寥寥无几,非盈利性会让学生创业没有动力,所以我们建议取消这种制度,建立孵化基地和中小企业的嫁接的动力。

(3)在遴选创业孵化基地进驻团队时,更多的关注创业者的能力。

(4)学校应允许创业团队寻找民间赞助等资助企业长久发展。

江苏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江苏大学的学生带来福音。而我们本次研究则会针对目前创业孵化基地的现状,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及对策,让创业孵化基地更好地运行与发展,给大学生带去更多的成功机会。一个大学生创业比较活跃的社会,也就是一种创新型的社会、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社会。显然,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清新活跃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教育陷入一个瓶颈期,探索江苏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不仅可以从理论上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还能够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问题寻找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对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振栓.创业孵化基地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先导作用研究[J].学术论坛.2014(31)

[2]代君,张丽芬.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模式[J].江西社会科学.2014(11)

[3]单春晓.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4]林朝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5]Christian,B,and P-A Julien.Defining 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Review,2000(16):165 C 180

[6] 姚琴,杨丽,於玲玉.江苏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青年.2013(9)

[7]刘金荣,单春晓.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主要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8]Zhang,D.J.Psychological sushi and its structure[J]Advances in Psychology Research.2010:239-250.

[9]毛翠云,梅强.成功创业者素质测评及培训项目优化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8):11-16

[10]余福茂,曾鸣.大学生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9)

[11]李哲夫,杨心恒著.《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M].人民出版社.1989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81

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CHEN Yuanyua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cultiva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needs. Many universities have realized the need to carry ou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both a new era of state and socie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t the current lack of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motivate, guide, supervise, evaluation of each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do some thinking, hoping that the evaluation system can help improve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创历史新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探寻新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心。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精神,引起高校就业观念的提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社会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近几十年的历史,2002年教育部才开始选择清华、北航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启动高校创业教育。①面对新形势、新变化,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创业教育方式方法单调,教育途径单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欠缺,创业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创业学生的需求。高校领导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视不够,认为创业教育的投入未必能带来就业工作的进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缺乏科学合理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用于激励、引导、监督、考评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1 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的必要性

(1)创业教育评价能使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产生内原动力。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见,他们有的认为创业只是少数学生群体的需求,因此创业教育不应该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有的认为创业教育投入的多少,不能直接改善就业工作和就业质量。当前的高校关于创业教育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没有完善的创业教育机制。事实上,国家发展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政府近期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刚毕业或在校大学生到创业实体所在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可执行零注册资金制度,大学生创业企业可免征两年的所得税,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等优惠政策。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包含对高校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课程体系的设计、创业基金的建立等内容进行评价,实现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评价,借以产生内原动力,促使其完善创业教育工作。

(2)创业教育评价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有明确导向作用。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高校响应政府要求,在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基地的建立、创业资金的扶持等多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具体实施的效果与教育方法的改进没有跟踪。因此,我们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考核,这样有利于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改革教育模式,并对其改革方向起到指引作用。

(3)创业教育评价能清晰考核、有力监督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状况。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就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投入状况、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的状况、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状况等进行清晰明了的考核,也是从多方面对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有力监督。

(4)创业教育评价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水平、教育资源的竞争日渐凸显。大学生创业教育既属于常规教育也属于特色教育。在新时代、新背景下,高校要迎合政府、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积极调整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以特色人才的培养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其中,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与培养质量是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的体现,形成高校提高创业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2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特点,结合创业教育评价应发挥的作用,笔者尝试建立11个评价项目和28个评价指标,形成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与评价结论

根据上述列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共设有11个评价要素,28个评价指标,其中17个重要指标(黑体字部分),11个普通指标。每个评价指标被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评价体系中给出了A、C两级的标准,介于A、C中间状况的为B等级,达不到C等级的就为D等级。评价结论有4个,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具体标准如下:

优秀:A等级大于等于20个,C等级小于等于5个,其中重要指标A等级大于等于13个;

良好:A+B等级大于等于22个,D等级小于等于1个,其中重要指标A+B等级大于等于13,重要指标没有D等级;

合格:D等级小于5个;

不合格:除优秀、良好、合格以外的剩余部分。

通过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我们能促进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通过该评价体系能诊断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不足、能引导并指导各高校努力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手段、内容,开辟新的路径,为国家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培养符合时代精神、具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推动大学生创业事业的发展。

课题项目:本文系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高校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14SJD108)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实训

一、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训教育的背景分析

1.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国家及社会的重视。近来,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直接原因来自就业的压力。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单纯靠传统的就业指导,传统的就业方式恐怕难以缓解毕业生就业的矛盾。如果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待条件成熟就能实现创业,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社会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这无疑是良策。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实干精神,在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学会创业。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但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基础知识学习、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学生缺乏实践环节和实践环节创新举措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创业与创新教育势在必行。从我国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施创业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应当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任务。

2.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趋势。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各部委、各级政府以及各种层次的高校决定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从教材的开发选材、课程建设、成果学分认定等方面都给予政策支持。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创业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培养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国外相比,中国高校的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创业教育,全凭一腔激情的创业失败率很高。以创业带动就业还要从教育入手,让大学生或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对创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在真正创业前做好各种准备,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大学生的抗风险能力。

二、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训教育的现状

1.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不足。(1)在创业教育的总体定位上:创业教育内容局限在创业形式阶段。如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开展“创业设计活动”,建立“创新基金”创业中心等。事实说明,这种轰轰烈烈,但未提升到理念宗旨层面的 “形式”教育,不可能深入持久。(2)在创业教育的保障实施上: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建设“两张皮”,缺乏一整套理论体系且偏离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变成了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创业教育不能失去学科专业上的支撑,这样会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3)在创业教育的开设范围上:创业教育最先是由创业大赛发起的,刻有极大的精英化痕迹,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真正获得收获,大多数学子只有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

2.当前我国各种创业教程设计和内容上主要存在的问

题。(1)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和体系的研究缺乏系统构建。虽然一些高校对创业教育已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是绝大多数高校仅在临近毕业期间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课程设计和内容结构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全过程性。创业教育课程缺乏整体定位和思考,没有以基本价值为标尺,不能体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及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缺乏新颖性和实用性,未能发挥创业课程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主阵地的作用。(2)高校的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案例教学。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案例选材缺乏国际性和历史性,即使部分高校借鉴了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成果,但结合国情、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创业教育的高校比较少。(3)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缺乏实训、实践性。目前,国内各种创业教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创业普及教育为抓手,并且大多数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就业指导相关联,并没有一种单独的以创业实训为主,结合创业理论教学,创业模拟平台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实训教程,致使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可操作性不强,创业失败率高。

三、大学生创业实训教育的研究目标、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1.大学生创业实训教育的研究目标、体系。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实训教育的研究,针对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缺乏完整的创业实训教学体系以及全方位创业能力的实践,以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育设计作为创业教育的重点、难点,让大学生得到所需的各种创业能力的全面训练,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教育应遵循主体性、高标性、人本性和超越性等四个设计理念,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抓手,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为目标,以四大模块课程(环境课程、创业学科课程、实践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为主要内容,以体验式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大学生创业实训教育体系,从而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遵循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创业教育设计原则,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找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教材的内容,运用适应大学生创业实训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设置大学生创业实训教程体系,从而实现利于创业、利于就业、利于高等教育改革、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

2.大学生创业实训教育的主要内容。(1)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学设计上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和渗透性,特别注重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2)课堂模拟创业实训活动。本着“自主、体验、创意”的实训理念,通过测评系统(内含多个测评软件和量表,准确地对被测试者自身的兴趣、性格、气质、能力和心理稳定等特征进行分析,全面反映被测者的能力、素质和特长,为创业者指出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包括了霍兰德职业性格测评、创业者素质、创业倾向、创业心理稳定等测评)、现实场景模拟等真实在现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通过模拟大学生创业较为集中的初创型企业的经营环境,为有需求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并富有实战效果的学习和案例训练,为今后真实创业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3)分析创业政策,做好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识准备。汇集最新的国家地方、教育部已经政策帮助大学生及时充分地了解当前创业政策信息;收集与创业相关的法律、财务、营销、管理、公关及交际等方面的知识。(4)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途径。剖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包括对项目环境的考察,商业机会的把握,创业风险的评估,从而对项目进行论证;创业团队的创建,包括创业者评价模型(RISKING),创业者特征,创业团队组建基础,创业团队组建注意的问题,创业团队组建的核心,创业团队的管理要素,起草企业章程等;对创业市场的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的选择,制定并完善营销策划,分析竞争优势(反木桶理论);创业资源分析,包括创业资源的种类(人脉、物质、财力、创业资金等),创业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分析创业所需资源及其来源,资金的计算和筹集,制作创业资金使用情况表;创业计划(创立模拟企业),包括创业计划书的结构,计划书的写作技巧,计划书的常见问题,计划书的主要内容。(5)创业实践。通过案例训练、模拟公司运作、创业实地观测、创业团队建设等实训环节的设计,巧妙的把创业理论与实训结合起来,促进了学院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参 考 文 献

[1]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2]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第9篇

为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科学计量学的前沿研究方法,基于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领域主要期刊数据,应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就关键词、作者及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求职过程等问题为我国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等为被引频次较高的经典文章。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机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温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研究热点;作者分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2014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突破700万,就业问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相继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本文选定近10年来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期刊做计量研究,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梳理,为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改革提供学术支持。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运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对下载近10年来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1472篇文章,包括《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等基本载文信息的多个论文指标进行文献分析。

二、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对数据的热点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关键词4181个。通过相近词合并,在关键词排序当中,大学生(644次)共现词频最高,排在第二位的关键词是就业(390次),这表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大学就业,有高度聚焦性。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创业教育(159次)、创业(76次),排在第五、六位的是高校(75次)、就业指导(66次)。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创业、用人单位情况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高校扩招和就业为研究热点运用软件的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聚类,该领域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

因国际经济危机持续,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之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众多,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学者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等都有直接影响[1]。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的七大诱因为大学扩招导致论、体制弊端论、劳动力市场结构缺陷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局限论、结构性或摩擦性失业论、高端产业发展不足论、就业能力欠缺论[2]。九个因素为团队合作、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内省性、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动机、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方法及自我定位[3]。四个维度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4]。还有学者认为就业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指导内容的多样化与方式创新、主体需求的个性化与互动交流等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5]。卓越导向和成长导向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影响,环境因素的引入对预测个体创业意向有增量效度[6]。

(二)高校扩招背景下用人单位意向和就业指导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良好趋势,但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总体上不容乐观[7]。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日益增加,从2000年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2000年时,我国高校仅毕业107万人,到2015年毕业生规模达到749万,增长达到7倍。从招生规模来推测,2014年以后五年内,应届毕业生规模都在700万人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许多地方凸显出来,每一个毕业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8]。因此国家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适当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适度规模,从而降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风险[9]。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很多大学生把报考研究生当成了规避就业的理想选择,大学生毕业行为选择受到社会、家庭、同龄群体和个人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0]。

三、作者与机构统计分析

(一)研究作者统计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团体日渐扩大,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作者及作者发文频次进行统计发现,CSSCI数据库共收录了1921位作者(含合著作者)的1472篇论文,其中发表过2篇论文的作者有169人,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72名,黄敬宝发文量最多,黄兆信、曾尔雷和施永川组成团队,徐小洲和梅伟惠组成团队,再加上孟大虎和岳昌君这两位作者,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人物。

(二)研究单位统计

研究单位分布能反映出我国不同高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通过统计,在2004-2013年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发文27篇,居载文作者机构发文量之首;温州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共发文20篇;浙江大学发文16篇,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发文15篇;中国人民大学发文13篇。由此可见,研究该领域的核心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研究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力量聚集在北京,西部西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略显不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稳居机构发文之首,核心作者群的实力最为雄厚。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机构。

四、发表期刊被引用统计

据数据统计,《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三大期刊的文献被引用的频次较高。在作者发表的论文中,由曾湘泉独自撰写的《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一文在《经济研究》发表,被引用421次,是就业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文章认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的局限,客观上夸大了这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程度[11]。排在第二位的是谢志远刊登在《教育发展研究》上的《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97篇论文引用了该文中的数据或观点,该文指出大学生出现“就业鸿沟”的根源在于院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脱节,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真正原因是学生就业能力不足[12]。而木志荣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一文,则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指出了当前推动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重心,一是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二是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13]。此外,吴志功和乔志宏的《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房国忠和刘宏妍的《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等高频被引文献对美国的大学生生涯发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模式等进行了阐述,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五、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进行科学计量统计,通过对我国高校近十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①关于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学术研究紧扣新时期国家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政策调整、就业指导与求职过程、劳动力市场与专业设置、用人单位的调查、职业选择及影响因素等主题,这些学术研究也为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改革完善提供了思路。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单位。③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呈多学科交叉趋势,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紧密,与时代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剑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5(4):317-319

[2]边文霞.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与面临困境动因研究成果综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4):92-97

[3]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2010(1):74-77

[4]李恩平,牛冲槐,董国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0(3):168-170

[5]余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40-142

[6]陈丹,王文科.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13-119

[7]刘大为.全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1

[8]周骏宇.大学生就业难,都是扩招惹的祸?[J].社会,2004(6):1

[9]马宁,陈立文.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J].河北学刊,2005(6):205-208

[10]徐晓鹃,冯刚,马宏.大学生就业与报考研究生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区某高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7):45-48

[1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

[12]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0-92

第10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1 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①。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也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比例还是比较低,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创业教育机构不完整

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美国的创业教育已贯穿整个教育系统,有完整的创业教育计划,不少高校都已经成立了创业研究机构。与美国相比,我国创业教育机构有待完善。很多人认为创业教育只要高校来做就行了,实际上创业教育更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帮助,比如,大学生创业之前缺乏足够的模拟演习、实习基地不足、资金紧缺等都需要社会的支持,但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因此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支撑机构至关重要。

1.2 政策执行力不强

虽然国家再三强调要大力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相应的政策早已颁布,但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高校并没有积极贯彻执行,一些地方政府及政策执行机构并未重视创业教育政策的实施,未制定出更加详细的实施办法,甚至给某些优惠政策设置较高条件,致使大学生创业政策变形走样,不能得到真正落实。广西财经学院的黄茂也认为创业政策执行力不强,操作难度较大。国家有关部门虽然出台了有关政策,但一般都只确定了原则和方向,对全国各个地区具有指导性,但是可操作性相对较差②。要为大学生建立完善的自主创业权益保障机制,尽可能的为其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1.3 管理队伍缺失,创业师资队伍匮乏

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较晚,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在国外,创业指导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他们熟悉企业的运作,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我国这样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非常匮乏。有些教师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和缺少专业的培训,无论是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达不到创业教育的目的。创业教育应该有更多的创业活动来辅助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陈立俊等人认为从教师培养的角度来讲,创业教育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从培养创业教育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入手,让他们把创业教育真正地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做③。

2 卓越工程师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发展社会经济、文化,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积极结合“卓越计划”,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端正的能创业、敢创业、创成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依托,丰富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加快高校育人和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地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丰富,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服务,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大创新。

首先,在理论上,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丰富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积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工作应用型人才。

其次,在实践上,本研究探索如何改变大学生创业教育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空泛、教育实效不高、提高学生创业兴趣等问题;如何依托“卓越计划”,充分结合企业特色文化、地方优势资源等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调动学生对创业认知和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发挥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等问题。为高校教育部门、辅导员等在教育决策、教育实践工作中提供理论参考,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再次,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与引导,以知识为基本,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本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信念;结合“卓越计划”,引领创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能够完善高校育人体系,对于响应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卓越工程师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针对大学生创业参与率低、创业成功率低等情况,调查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帮扶措施等情况;调查分析大学生创业中的价值观现状以及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认知、创业理念、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与成长诉求;调查研究社会发展对创业型人才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的要求,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因素。通过明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义和目标,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创新实践优势和策划组织优势,探索出了如何让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创业教学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优化教学模式,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各大高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出规范的创业教育课程,培养他们探索创业的兴趣和能力。而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不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一致,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黄杨杰提到创业教育的课程一定要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原则,并且要充分利用多样化形式来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创业实践④。因此,必须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把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增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并在原有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优化教学模式。

3.2 创新创业培养方式,拓展创业教育平台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形成“多层级、多类型、广覆盖”的创业教育格局⑤。卓越工程师视角下的创业教育应在高等教育领域里全面实施,必须从新入学就开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组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拓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同时,必须健全开业指导、创业培训、金融服务等支持创业的服务体系,支持大学生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实现。

3.3 引进资深创业人士,强化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抓好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政府要大力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投入到创业教育中来。教育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应开设各种创业活动课程,为社会培养专门的创业教育者。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到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案例研究,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来各大高校开设讲座或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3.4 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扶持政策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减少大学生创业障碍,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卓越工程师视角下认为各级政府要担负起主要责任,制定出相应的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改善创业环境,使市场游戏竞争规则公平规范,大学生创业成果和产权得到妥善保护。政府部门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和行政职能传递国内外创业信息,推进和督促创业教育有序、有效地进行。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协同制订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R].2007-10-15.

[2]黄茂.创业政策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动力影响分析[J].今日南国,2009.

[3]陈立俊.骆守俭.倪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1.

[4]黄杨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1.

[5]赖德胜.李长安.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迎接新[J].求是,2010.

[6]郭宁.我国创业教育现状与模式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2010.

[7]房欲飞.大学创业教育在英国[J].上海教育,2006.

注释: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R].2007-10-15.

②黄茂.创业政策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动力影响分析[J].今日南国,2009.

③陈立俊,骆守俭,倪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1.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1998年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就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即面向未来,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而今,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比例并不高,与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不可同日而语。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麦可思公司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中国示范性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仅为1.5%,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不到1%。因此,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的培养。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1.各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认识不足,基础薄弱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子女教育理念是进入大学之前每天忙于应试与升学,大学毕业后有一份稳定而又体面的工作,一份固定的收入。创业则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成功固然很好,一旦失败,将要面临各种难以预测的困难。因此,大部分家长与孩子更倾向于选择四平八稳的工作与生活状态。而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则是就业不成被迫创业。

高校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强调工学结合的同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之相比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想不统一。要么将其置于教育体系之外,要么归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内容之一,即就业教育的补充内容,使之边缘化,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持久的创业教育体系。

2.相关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力度较弱

各级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办法。如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最高可为7万元的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北京待业大学生创业可申请小额贷款。但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开展仅靠政府和学校的支持还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社会其他机构与企业的介入。

3.师资队伍建设与创业教育体系滞后

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仅是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创业实际经验。目前,从事创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为兼职教师,基本没有创业基础知识的专业背景,都是从事相近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或从事专职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兼任。具有创业实际经验的专职教师极少,形成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难度较大很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而通过邀请企业创业成功人士参与到教学中来从事兼职创业教育的机制远未成熟。另外,根据我国高院实际情况,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培训等基本体系。学校参与、组织的“创业大赛”,活动的成分居多,实践成分较少。对于优秀的创业计划,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学校给予的关注和支持力度较小。

二、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1.更新观念,科学的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而又庞大的教育过程。中学教育就应当更新观念,切实将学生素质教育作为教育重点,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中来,为学生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高校在技能教育中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素质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课程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授课形式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细化。培养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昭示着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景,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也必将成为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点之一。

2.建立高校创业教育支持系统

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需要社会各界合力营造。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院长王新奎说:“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实践环节,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的大力支持。”美国从1951年成立第一个赞助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金会――科尔曼基金(Coleman Foundation)以来,到2007年美国创业教育学科的资金已经超过44亿美元,包括国家政策、企业参与、基金会支持等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对美国创业教育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于企业的支持。高校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应当通过相关机制形成企业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的新局面。由企业自主的基金会,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形式。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提供有效服务与政策支持的力度: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简化大学生创业优惠手续办理的过程和放宽大学生创办中小企业的门槛;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大学生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3.加强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对于目前创业教育的现状是不满意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创业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针对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专业教师队伍年轻,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首先,可以通过脱产学习、在职进修、学术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际经验。其次,创业指导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结合高职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方法,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编撰出科学实用的高校创业教育教材和其他研究成果。第三,高校教师很多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工或管理者,自己拥有丰富的创业和社会工作经验,另外邀请社会上的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家、政府官员等作报告。条件允许可以聘请相关人员充实到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队伍中来。完善相关聘任机制,走出创业教师队伍多元化的道路。

4.拓宽高校学生创业渠道

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知识丰富等特点。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的项目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都相对较差。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发挥各方面优势,为大学生提高创业层次与市场竞争力提供帮助。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交流会,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服务;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在校大学生及中小企业间搭建交流平台,为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维护大学生在创业中的合法权益,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问题等。

三、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创业是一项艰巨、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却也困难重重。如何克服困难,依托专业背景,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创业教育真正在大学生创业之路上发挥重要作用,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唐智彬,石伟平.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热”的冷思考[J].研究与探索,2009,(36):12-14.

[2]赵志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6):147-148.

[3]张项民.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4).

第12篇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 以大学生创业行为为研究对象,提出大学生创业成熟度的概念,通过层次分析法来提炼大学生创业成熟度指标,一阶指标分别是创业团队因素、创业项目因素和创业环境因素,每一个一阶指标分别有三个二阶指标,通过研究发现二阶指标中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和市场机会三个指标对大学生创业成熟度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成熟度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21?05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创业的活跃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创业无疑也成为高校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浙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在全国各省区市当中是最高的,约4%,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约1%,而全世界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是10%左右。分析其原因,有大学生群体将之归结为“我们过于理想化,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缺乏资金”等等,而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当前大学生群体对创业存在一定的未知恐惧心理,创业意愿不强烈,这使得大学生实际创业的比例较低;同时,大学生创业的确存在不成熟现象,创业者本身的素质、创业技能;创业项目的技术水准、市场前景;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环境的支撑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成败。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大学生创业成熟度的概念,通过层次分析法提炼大学生创业成熟度指标,希望能够丰富大学生创业理论研究成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自我评估的依据,引导大学生创业团队进一步发展优化相关指标,同时也期望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提供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一、理论基础

人们很早就观察到创业活动的巨大贡献,最初期的创业研究中,熊彼特等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创业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研究始于20世纪60 年代,人们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创业者和创业行为进行了研究。不过在早期,学者们一直关注创业者主体的问题,希望通过研究了解到底具备什么样特质的人才能够成为创业者,这种研究视角被称为“创业特质论”。Gartner 在系统总结创业特质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关注创业者特质的研究没有出路,认为应该关注创业者行为和创业过程的规律[1]。从此,特质论的主导地位被动摇,关注创业过程的研究更得到学界的重视,但实际上创业者的特质和创业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同样都不能忽视。到80 年代美国高校学生创业行为兴起,又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创业的研究。而国内的大学生创业理论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创业实务操作、创业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笔者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将焦点进一步定位在大学生创业者和创业行为方面。彭璐等2008 年从大学生创业者素质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大学生创业者素质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品质、创业环境掌控力五个方面[2]。陈谷纲、朱慧等2010年做过一份关于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从资金支持、商务环境、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创业教育和培训、创业文化等方面评价了大学生创业环境,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做了定量研究[3]。王饮寒、李伟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胜任力模型,经过因子分析和回归方程总结了领导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挫折抗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决策影响能力五个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因子[4]。林博峰提出了影响大学生创业成熟度评价的三个方面指标:创业者评价、创业项目评价、创业环境评价[5]。夏志芳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去评价大学生创业,建立了由创业素质、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和创业绩效构成的大学生创业评价体系[6]。余岚、苏海泉、郭津含用层次分析法将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为:社会支持、个人素质能力、创业项目选择、学校创业教育[7]。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生创业相关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还是存在一些可以改进之处,对于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维度不明晰,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观性强,缺乏一定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研究目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进展和改进之处,并为现有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中通过检索和阅读大量关于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初步构建大学生创业成熟度的维度。

(二)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法是一种一对一的访谈,通过深入的对话,了解受访对象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本研究访谈的对象有高校从事创业管理研究或教学的教师、相关创业园区或科技园的管理人员、企业主代表、创司高管和具有创业意愿或进行创业实践的大学生。通过深度访谈进一步把握受访者对于大学生创业成熟度的理解,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业成熟度的指标体系,探索创业成熟度对创业成效的影响。

(三)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T.L.Saaty(萨蒂)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提出的把复杂问题各因素划分成相关联的有序层次进行分析计算,进而确定多目标决策中各目标权重的方法。在多目标决策中,各目标的权重对分析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层次分析法的基础是对目标分层并对同一层次的各目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使确定各目标权重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中根据专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成熟度同一层次中各指标重要性的比较结果,进行进一步计算,从而确定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

三、研究过程

(一)概念的界定

大学生创业成熟度:我们借鉴广泛运用于团队效能、项目管理方面的成熟度一词,提出“大学生创业成熟度”的概念来描述大学生创业各方面条件的完备程度,如果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在相关指标加权得分上具有较高的评价,那么我们认为本项目具有更高的成熟度,即该项目在创业实施的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存活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指标确定

通过文献检索和访谈,本研究初步确定了大学生创业成熟度一阶指标:创业团队因素、创业项目因素、创业资金因素、创业环境因素。后来再经过进一步的反馈访谈,我们认为尽管很多人认为资金不足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但是大量实例表明成功的创业者往往用有限的资金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如果资金充足,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投资而不是自主创业,所以在创业成熟度的一阶指标中删除了创业资金因素。这样的一阶指标在项目中期考核中也得到评委专家的认可。

在二阶指标的确定方面,我们同样是通过文献检索和访谈,结合多轮专家反馈意见,我们提出了相应的二阶指标。创业团队因素主要包括:创业动机、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创业动机指大学生创业的目的,主要指在价值观层面的因素;创业意愿是指大学生创业的渴望程度,或者说是决心;创业能力是指创业团队所体现出的管理协调技能。创业项目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含量、市场机会、实施计划。技术含量指项目在专利技术、研发难度等方面的优势或能力;市场机会是指项目所设计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方面的能力,也包括与替代产品之间的相对优势;实施计划是指创业项目的商业计划设计完善程度,是否充分考虑了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创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创业氛围、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创业氛围是指创业者所在地区对于创业行为的支持和认同程度;政策扶持指创业者所在地区对于创业行为的税收、法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创业指导是指创业者所在地区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培训、竞赛、教育等指导服务活动的力度。

对于指标的确定,我们主要是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专家访谈反馈的意见,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比较严格的方法是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FA)确定指标体系,再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进行拟合验证。但是考虑到目前问卷调查数据获取的可信度问题以及精力和经费等因素,我们采用了主要基于专家访谈的指标确定方式,确定指标体系如图1 所示。

我们剔除了一致性比较差的矩阵,对于不同专家所计算出的权重计算平均数,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平均权重计算结果,进一步计算了每个二阶维度相对于总体的权重,如表7 所示。

从表7中可以看出创业意愿对大学生创业成熟度的权重最大,说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是否有背水一战的决心非常重要。另创业动机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创业者如果有着较高的成就动机或者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创业的成熟度有正向的影响。产品的市场机会对于创业成熟度有着比较大的影响,一个好的产品,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创业的成功率会更大。

四、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大学生创业成熟度主要由三个一阶指标组成,分别是创业团队因素、创业项目因素和创业环境因素。从这三个大方面可以评判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成长性。其中创业团队因素包括创业团队的创业动机、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创业项目因素包括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市场机会和实施计划;创业环境因素包括创业地区的创业氛围、创业地区的政策支持以及创业团队在创业前及创业初期所接受的创业指导。

通过层次分析法,通观三个方面的九个因素,分别计算了九个因素的权重。其中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和市场机会三个方面对于评价创业成熟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我们平时认为可能比较重要的资金、技术含量、创业指导等方面却没有起到最关键的作用。

创业意愿强烈的创业者往往在创业过程中体现出了很强的坚韧性,不容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创业意愿不是很强烈的创业者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容易放弃。尽管创业意愿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创业意愿与创业者自身的性格(比如有些逆反,想做标新立异的事情)以及经历的一些关键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创业动机则可能更多与创业者所经历的关键事件有关,比如生过中耳炎,对于失聪患者的感同身受,所建立起来的动机,表现出对助听医疗事业的不懈追求。这种动机又不断强化了创业意愿,让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坚持下去。

产品的市场机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找准一个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定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这需要创业者对于市场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有些创业者通过从简单创业开始,不断积累对于市场的经验,有些创业者通过从国际市场的比照来确定国内市场的容量。这个因素需要创业者具有对市场有一定的理解和想象能力,可以通过经管知识的学习培训进行提高。

(二)对策建议

根据研究的主要结论,结合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我们提出如下一些对策建议。

大学生在准备创业的过程中要反复思考自己的创业动机,到底为什么要创业?自己的创业意愿强烈吗?要设想自己陷入困境时所承受的压力,来反复模拟验证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确定产品的市场机会。如果在最主要的三个指标方面都比较强势,则可以考虑进一步实施。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更加偏重于开创性人格的塑造,尤其是在创业动机和创业意愿方面,在动机方面要激励同学们形成更高的成就动机,主要体现在想做事和把事情做好做大的动机培养。在创业意愿方面,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承担项目的机会,要让更多学生有在逆境中坚持的成长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建议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不拘泥于一些具体的细节辅导,而是给学生创造一些锻炼的平台,多开展一些关于创业动机及创业意愿的讨论。

为了帮助学生有更好的市场机会把握能力,应该给有创业想法的同学们开设一些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强化同学们(尤其是理工科同学)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沙盘模拟等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管理规划能力。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