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工程重点

金融工程重点

时间:2023-06-08 11:17:13

金融工程重点

第1篇

关键词:金融工程人才;财经类院校;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115-02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也快速上升,金融工程专业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专业。作为培养金融工程人才的财经类院校,却应该深思如何培养市场所真正需要的金融工程人才,如何把金融工程专业的高端人才培养成未来中国金融行业的引领者。

金融工程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设计、开发和实施新的金融产品,创造性的解决各种金融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设置了金融工程专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融工程被引进中国,教育部2002年开始批准设立金融工程专业,目前中国有近40所高校设立了金融工程专业,这其中有综合性大学,有工科院校,有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归属院系也五花八门,有的归于金融学院,有的归于管理学院,有的归于数学学院等等,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更不相同。究其原因就在于金融工程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因此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去把握方向,从而出现了学校之间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较大差距。作为财经类院校,应该在借鉴国内外金融工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势,构建发挥自身特色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美国大学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借鉴

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同时美国拥有全球最优秀的大学教育,其作为金融工程的发源地对金融工程学的研究是世界一流的。因此本文要首先借鉴美国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美国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主要设置在工程学院、数学院和商学院,又因为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所以本文对这三种学院培养模式结合他们的课程设置特点分析他们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一)工程学院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

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是把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在工程学院的代表。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是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技术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该校学生必修七门课程,即金融工程随机模型、金融工程统计工具、金融基础原理、金融工程最优化、蒙特卡洛方法、资产定价与投资、连续时间序列,特别强调统计学知识与金融工程知识的融合。该类院校可能定位与高级金融工程师的培养。

(二)数学院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

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康乃尔大学是将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在数学院的代表。这类大学对学生的数学要求很高,学习难度大,侧重于对学生学术理论的培养,课程设置上侧重于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强调定量分析以及对衍生品的设计和定价能力。他们应该定位于培养合格的数理金融理论型人才。

(三)商学院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

在美国金融工程专业中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把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在Hass商学院,Hass商学院还是全美商学院主导下唯一提供金融工程学位计划的学院。Hass商学院的培养模式偏重于实际运用,属于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要求较低。经济金融领域中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公司金融、金融机构分析、金融创新案例、应用金融设计等课程都在Hass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内。Hass商学院的定位也很明确,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虽然学生并没有掌握数学或统计学的高深知识,但他们有丰富的案例教学和实训经验,毕业后可以较好的适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

二、中国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与目标

(一)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

中国财经类院校普遍的特点是具有扎实的财经类课程基础,与业界联系紧密,缺点则在于数理基础薄弱。如果要学习工程学院或数学院的金融工程专业模型,无论是学生素质还是师资力量在短时间内都很困难,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学习美国商学院的金融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强调职业导向型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实干能力。从金融工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支持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首先是金融理论,然后是其他学科理论,包括现代经济学理论、数学理论、统计学理论、会计学理论、法学理论和税收理论向金融领域的渗透。因此金融经济仍然是金融工程的核心,我们财经类院校在此方面有优势,要以此为特色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较强的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理论功底的投资理财型专业人才,突出现有金融工具的运用,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服务。

(二)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金融工程专业是交叉学科,金融工程专业打造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但结合中国财经类院校的实际,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有清晰的定位。对于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他们首先应该是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知识,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背景,可以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值计算和建立模型的合格的金融人才。这个目标包括两重含义。首先,我们培养的是金融人才,不是数学天才或计算机高手,他们只需适度的数学训练,主要学习金融工程中经常运用的数学方法,不需面面俱到,强调数理方法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其次,我们培养的是金融人才中的技术人才,金融工程学科带有技术色彩,这正是它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所在,学生应该学会数值计算、建模技巧及金融数据分析能力。

三、中国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第2篇

[关键词]金融工程;案例教学;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潘成夫,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讲师,博士,广东广州510320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8―0203―03

我国在2002年设立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作为本科专业,金融工程培养的专业人才,应更具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案例教学是整个金融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工程专业在我国是一个崭新的专业,金融工程的应用也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金融工程案例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困难。针对这些困难,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文章从案例教学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发,分析金融工程案例教学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案例教学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988年,“金融工程”这个词首次出现在金融文献,美国金融学教授Finnerty提出了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即金融工程包括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我国已设立的“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主要在财经类院校。这些院校对于如何定位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好本科专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金融工程很大程度上依赖工程的方法和手段,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因此,强调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乃至操作性,对于本科专业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案例教学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必须具有重要的地位。

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教学在法学和医学领域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历史相对要短一些,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由哈佛商学院首开先河。1921年哈佛商学院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由此奠定了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基础。目前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中,案例教学法已经积累了一整套成功的经验,而且案例教学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工商管理类等应用型专业中,不进行案例教学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与国外相比较,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开始较晚,目前在大多数专业教学中仍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但可以预见,在各种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将是一个趋势,其作用将越来越大。

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主要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这决定了案例教学在整个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案例教学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仅如此,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对金融工程至关重要的“创造性”的思维,也是非常有用的。金融工程作为“工程”,参与的各类人才众多,包括金融、法律、数学等等,在“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中,各类人才均有其作用。任何个人或一类人,均难以完全具备解决一个金融问题的能力,但参与解决一个金融问题,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作用,甚至提出建设性、创造性的设想并非是不可即的,其关键在于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工程应用已经积累了很多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案例,这些案例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思想财富。案例教学是学习、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说案例教学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一定程度超越了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区分。复杂的金融工程问题总是存在于更为复杂的商业背景中,定量分析虽然必不可少但同时又是不够的,而在实际案例中要求决策时除了成功地运用金融模型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其他重要的商业因素。实际案例是在实际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等各种复杂环境中发生的实际例子,因此与社会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对于学生尽早接触和了解社会和复杂的商业环境,加深对金融工程的“工程”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全面的理解能力也有相当大的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工程案例教学超越了传统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区分,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决策及采取行动的困难。

二、我国金融工程案例教学的难点

虽然我们强调金融工程案例教学具有较大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但是金融工程案例教学绝非易事,特别是在我国金融市场仍受到严格管制,金融体制仍不稳定,金融工程专业发展起步晚、应用范围有限的情况下,金融工程案例教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更具挑战性。

1.金融工程案例教学本身的难度。案例往往涉及方方面面的基础知识,在一个复杂的金融工程案例中,往往包含多个衍生金融工具,可能既有期权,又有互换,还有远期等等,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相当广泛,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几乎不可能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坚实的理论知识都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更加重要的是,金融工程案例往往是一个具有复杂背景的过程,案例往往涉及经济、社会、法律、制度以及政治甚至是文化的方方面面,背景相当复杂,除了金融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外,以上知识都必须有所了解。对本科高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2.案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难度。金融工程的实践性相当强,如何在案例教学中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在其他专业中,案例教学往往容易成为讲故事,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难有太大帮助,金融工程案例教学也容易步入这种陷阱。如何使学生参与整个案例,更加主动地在案例教学中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角色,对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很重要。我国金融工程应用刚刚起步,即使在实际部门工作,也很少有机会涉及金融工程的应用,而高等院校更加缺乏实践的机会,案例教学虽然能够在―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但与实践结合的欠缺,往往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而学生难以有深刻体验。

3.案例教学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难度。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仍不完善的条件下,金融工程应用的案例相当少,虽然已有经理人股票期权等案例,但是这些案例毕竟比较有限,种类不齐全。由于我国的案例较少,在案例选择上不得不以国外案例为主,而这些国外案例往往时间比较久远,与现实情况已有较大的差异,既与中国实际难以结合,与现实也无法结合,往往成为历史的回顾。案例教学必须有丰富的案例库,而我国金融工程案例库的丰富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哈佛商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其每年都必须更新数百个案例,这对

于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来说是难以承担的任务。

三、对策

对于案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加以解决。

1.必须重视案例教学,将案例教学作为整个金融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案例教学才能够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的积极意义和巨大的作用,理解吃透案例并且从中得到启发性的效果,这是整个金融工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作为本科类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应使培育的人才是复合型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能够在金融工程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因此金融工程的基本知识以及技术方法是所有金融工程人才都需要掌握的共同内容,但是并不要求其全面掌握所有知识,每一个人都应在能力和知识上有所偏重,因此在金融工程的实际应用中,并不是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工作,而是由一个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专家所组成的金融工程小组完成的,但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知识的人才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是必然的。因此。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基础,而对于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基础知识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2.必须重视金融工程案例教学的方法,避免案例教学成为传统教学的照本宣科。传统教学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作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同样地,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自己作出对现实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辩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可以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教师还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围绕金融工程开展,这是因为案例所涉及的复杂背景往往会导致讨论偏离主题。背景的讨论是有意义的,但不能被其所扰乱而偏离讨论的方向。

3.必须选取适当的金融工程案例,并逐步建立丰富的案例库,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如前所述,我国金融工程的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导致案例不足的问题。对此,可以先采用部分国外案例应急。国外已经积累相当多的应用案例,部分案例是基础知识的加深,因此,这些案例的适用性较好。例如,哈佛商学院已编写了相当多的金融工程案例,这些案例中相当部分对于中国具有适用性。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我国的案例库,必须对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密切关注。近年来,我国已推出了ETFS、权证、买断式回购以及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而可转债和经理人股票期权等已经推出多年,这些都是金融工程在我国应用的很好的案例。密切跟踪这些金融创新,不仅能够逐步丰富案例库的内容,使案例与中国的实际进行更好结合,而且有助于教师对案例进行及时的更新,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3篇

关键词:发展;金融工程;制约因素;对策

一、金融工程基本问题概述

(一)内涵

最早提出金融工程概念的是美国金融学教授芬纳蒂(Dean Finaty),他在1988年发表的论文《公司理财中的金融工程纵观》中将金融工程的概念界定为:金融工程就是资本市场参与者运用现代金融经济理论和现代数学分析原理、工具和方法,在现有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的基础上,为金融市场参与者发现金融资本价格和规避风险,发掘新的金融机会,以实现投资者预期经济目的,增进金融市场效率和保持金融秩序稳定的一项应用性的技术工程。此外,众多的学者,如史密斯、格利兹和众多的组织都对金融工程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探讨。

金融工程基于现代科学理论特别是系统工程理论,吸收金融学、运筹学、会计学等学科的内容,把复杂精密的数理分析、计算机技术等导入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持续地进行金融创新,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全新的金融产品和工具用于规避市场风险和资本价格发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但同时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无法消除的系统性风险,其双刃剑的特点让这门学科在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开放的我国的发展如履薄冰。

(二)功能

金融工程是在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推动下,运用高新技术,为解决具体的金融问题而规避既有的交易规则,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其主要功能在于金融风险的管理。随着20世纪70年代始世界范围内外汇管制的放松或取消及利率的自由化,利率、汇率等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更频繁、更剧烈,经济的、非经济的因素,系统的、非系统的因素对经济体系及微观个体的影响更复杂,从而使经济主体面对较从前更大、更复杂的金融风险。金融工程的思想和技术则为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如构建适当的投资组合,可有效分散非系统风险;运用互换、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可规避利率、汇率等价格波动风险,并有可能主动利用风险,从中获益。在实践中,金融工程技术对微观个体的风险管理作用最为显著,能够使风险从风险回避型的套期保值者转移到风险偏好型的投机者或其他投资者身上。也因此,金融工程技术对宏观风险管理的作用表现在,不能减少宏观经济体系的风险总量,而只是实现微观个体之间的风险转移和配置,但能够提高宏观经济体系的风险承受和处理能力。

(三)意义

21世纪将是金融工程大发展的时期,金融工程的应用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强化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深化改革;它能满足不同投资者对金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它能为中央政府提供新的金融监管技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具体而言,首先,强化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其次,为金融机构和企业开拓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再次,满足投资者金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最后,为政府的金融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二、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制约因素

(一)金融市场不发达

我国的金融市场是分割、狭小的,信息成本高,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规模小且不够规范;从业务种类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基本上还停留在银行的存款、贷款、汇兑及证券的发行、兑付与交易的低水平阶段,还没有达到为企业、居民和政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水平,更为主要的是金融资产价格市场化进程太慢。目前形成我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市场机制很不健全,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汇率、利率以及股票债券价格受非市场因素影响太大,汇率、利率市场仍受政府管制,利率市场化进程举步艰难,CHIBOR并未成为真正的市场均衡利率;汇率也不是完全的市场均衡价格,虽然已经并轨,但汇率形成机制的行政色彩浓厚,不能反映市场供求;证券市场中,政府“托市”、“救市”现象屡有发生。

(二)缺乏真正的市场参与主体

我国目前的市场交易主体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及非国有经济单位,但由于国企改革滞后,企业的经营机制尚不健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内在利益冲动有余而责任约束不足;国有金融机构企业化经营还没有完全实现,这使它们存在较为严重的委托问题,行为的风险收益不对称。如承担高风险,则国有机构的人―经理人员等获得由此可能带来的高收益,而可能的损失则由委托人--国家来承担。这会导致这些市场参与主体过度追逐风险,而不是规避风险,使每一个设计初衷良好的金融工程产品都有可能变为追逐风险的工具,从而加大金融风险。风险管理市场需求主体的缺位,无疑将对我国金融工程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金融监管体系不成熟

在发展和应用金融工程过程中,金融工程或其部分的发展如果偏离正常轨道或超越合理限度,监管当局对此如果失去控制,将导致政策效果的削弱,甚至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在调控能力上仍有很多差距,对市场发展的预测与把握仍然比较迟钝,所使用的手段和技术不能适应金融创新和网络银行发展的需要。此外我国金融立法滞后,金融监管还未完全法制化。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法规不完善,国内的几部银行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先后确立,可操作性差。在监管方式上,存在着行政性监管过多的倾向。这很难适应金融工程的要求。

(四)金融理论发展滞后

首先,我国金融理论还停留在理论描述、定性分析及经验判断的阶段,统计、数理分析及其它尖端前沿科学的成就尚未用于金融理论的研究,金融工程尚未得到应有的先进理论支持。其次,目前我国金融学的内容比较陈旧,较少涉及现代金融理论,尤其缺乏对金融工程理论的介绍,没有从金融工程的高度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再次,我国金融人才培养仍然封闭在学校的象牙塔中,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所培养出的人才实际运用能力差。另外,真正懂得并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金融工程所需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严重不足,这也制约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

(五)技术条件不能满足要求

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方面,尽管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程度较高,银行业务处理也普遍推行电脑化,通讯设施及技术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国国民经济的信息基础设施还远未建成和健全,快捷、高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建设进展缓慢,清算交易系统离高效、快速、准确要求较远,金融电子化、网络化的水平还较低,金融工程运用所要求的技术条件不能满足。

三、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对策建议

首先,加快改革的步伐,培育有效市场主体。

金融工程是利用市场化的价格来实现金融资源的市场分配和动态管理。为此,要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消除金融压制,逐步建立、健全金融资产价格形成的市场经济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兼并、破产、出售、租赁、托管、股份改造等形式,把企业转变成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这样,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市场,才真正会有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需求,金融工程才能真正派上用场。

其次,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1、产权制度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而实现国家作为出资者的所有权和商业银行作为独立法人的财产经营权分离,实现银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建立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机制。

2、经营体制创新。我国金融多年来一直推行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分业经营。同国际接轨就要有步骤地放松对混业经营的限制,协调各业发展,最终实现混业经营。

3、组织体系创新。当前我国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的重点应是:一要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二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三要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四要积极鼓励金融企业间相互兼并,实施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实现低成本扩张;五是稳步推进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准许民间进入,规范和发展民间信用。

4、市场结构创新。市场是金融业务经营的起点和终点,也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金融创新必须面向市场,增加市场主体、创新市场结构,协调好货币市场与证券、外汇、票据、资本等市场的关系。

5、监管创新。监管创新须在以下方面体现:一是改革监管体制,由分业监管逐步走向统一监管;二是加强和改进监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金融监管;三是进一步完善银行内控机制。

6、技术创新。要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创新,促进金融生产力的提高。

7、服务创新。突破传统银行的柜面服务,向着金融服务技术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全方位化发展。

8、队伍创新。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提高,增强其现代金融意识和业务素质;创新用人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注重建立人才流动的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使用效能。

9、产品创新。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可根据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情况、监管情况以及客户的需求,权衡收益与风险,选择一些风险较小、简单易行的金融新业务进行模仿、改良,积极尝试。当前除了要抓紧开发常规信贷业务品种外,要加快开发电话银行、信用借记卡、代客理财设计、对外担保等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组合保险、零息债券、可互换债券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金融产品。

10、工具创新。金融机构应在保持传统业务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中间业务,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可首先重点发展外汇、股票指数、国债的远期与期货市场以及可转换债券市场,然后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使债券利率、优先股红利浮动化,最后逐步推广期权与互换交易。

第三,大力培养金融工程人才。

虽然金融工程在我国大发展的时代尚未到来,但金融工程的许多成果已在我国有了应用的价值,为金融工程的发展作必要的准备已是当务之急。从发展的观点看,21世纪无疑将是金融工程的世纪,发展金融工程将是我国金融业甚至整个经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次重大机遇。目前发展金融工程的当务之急是改革目前的金融教育,加强对金融工程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培育一大批金融工程人才。

金融工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非常迅猛,学术研究迅速应用化。纽约工业大学和华尔街的重要金融机构已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合作联系。我国的有关院校、科研部门、人民银行及各大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工程的研究与教学,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金融公司合作,与国内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在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具研究开发与应用、金融产品构建定价、风险管理、现代资产管理和国际监管方面,开展前沿的高质量研究和教学。政府对于这些部门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与优惠政策,除了吸引归国人才外,还必须重点培养我国自己的金融工程人才,重点培养数理分析能力与创新意识,追踪国际金融工程的发展态势,从封闭走向开放,理论联系实际,造就一大批中国的金融工程师。

参考文献:

第4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在市场化配置资源中起着关键作用。经济决定金融,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金融的发展水平;金融在服务经济的过程中又反作用于经济,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可以说,经济活则金融活,金融活则经济活。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与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的;在我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同样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各级各部门务必牢固树立“经济孕育金融、金融繁荣经济”和“支持金融发展,就是支持经济发展”的理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部署上统筹协调,在工作上大力支持,充分发挥金融在实现我市又好又快发展新跨越中的重要作用。

去年底以来,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十多年来首次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贷款投放的规模和节奏,这对全国、全省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由于*的信贷规模小、金融产品少、融资渠道窄、金融支持能力弱,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样是多方面的。当然,在看到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积极的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完全从紧,而是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扶优限劣,保总量、保重点、保“三农”。在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的同时,首先防止信贷出现大的波动。因此,对我市而言,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要把国家宏观调控作为发展的机遇,寻求发展的空间和着力点,不能因为从紧而不作为,也不能因为调控而无动力。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上我讲了这个观点,今天我仍然要强调。今年和未来几年,我市一大批工业、农业、交通、能源、旅游、商贸等方面的项目正在推进或即将开工,面临的最大困难仍然是资金瓶颈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信贷支持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将起着决定性作用。银行业要千方百计调整信贷结构,实现紧中求快、紧中求好、紧中求活。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工作重点,主动应对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影响,加大信贷营销力度,掌握工作主动权。要紧紧抓住*作为四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和农村金融改革的试验区这两大机遇,多方争取信贷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促进金融做大做强。

金融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哪个地方金融工作做好了,哪个地方就能占有更多的金融资源,就能在加快发展中赢得先机。这是各地发展的实践证明,也是我们近年来抓金融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当前,一方面,国家强化了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全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今年将按照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总体要求,积极引银入川,全面启动和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这为我市经济和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全国、全省经济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阶段,国内外的产业和资本正在加速转移,各地强化了“机遇是流动性资源”的理念,加大了竞争力度,加快了发展步伐。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关键阶段。可以说,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各级各部门和金融机构务必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特别是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只争朝夕,推进经济和金融双向联动,努力开创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促双赢的新局面。年前年后我和金融机构的同志们座谈,感受到大家都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想发展路、谋发展策、干发展事,体现出为*的发展与市委、市政府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向,我们感到很满意。*的发展,就是要有这样的精神状态。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增加信贷投入

年初召开的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立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一主、三加快、三强化”发展思路,将为我市经济和金融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860元和360元。要实现上述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对经济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做好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工作至关重要。对此,市委、市政府今年将主要做好三件大事,切实加强金融工作。一是今天召开的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对全年的金融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二是四月份要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举办大型融资项目推介会和信贷恳谈会,邀请成都有关金融机构来广磋商银政企合作,同时,组织一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与银行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积极谋划、精心准备,采取扎实、有效、更加具体的措施,全面开展金融环境整治,着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这项工作是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大事,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扎扎实实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全市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确保全年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3亿元。

最近一段时期,各家金融机构均在关注今年全市需要金融介入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市委、市政府希望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增加信贷投入:

第一,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核心战略,重点支持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尤其是重点支持“5+3”特色优势产业、市列70户重点企业和一批拳头产品。千方百计让它们成长为金融机构的“黄金客户”。要支持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重点支持“4+10”优势特色产业、10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0个生态小康新村、2-3个50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畜牧业“百亿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紧紧围绕旅游和物流商贸业,重点支持剑门关等一批争创AAAA级旅游景区、物流园区、老城商业中心、新利州购物中心、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

第四,紧紧围绕工业、农村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主动介入天然气开发利用、武引二期工程、成都经*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港、*至九寨沟快速通道等项目的前瞻性研究和争取工作,重点支持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以及国道212线三堆至沙州段、省道302线剑阁段、农村通乡公路、渡改桥、农村客运站、小码头等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城区万源片区、城北片区、西城区、教育规划发展区二期工程、文化体育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重点支持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饮水及食品药品安全、升钟宝电库区解“五难”、农村中小学“四改一加强”工程、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民生工程建设。

总之,市委、市政府真切期望各金融机构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自身的发展能够大有作为。正确处理好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在宏观调控下掌握工作主动权,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刚才,人行明光同志讲的“六个立足于”,立足于跑、找、保、调、转、挖,很有见地,管用,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好并应用到工作中去。我想,只要大家真正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切实加强领导,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着力强化加快*发展的金融保障

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金融工作,全面发挥金融助推*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作用,关键在于加强和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按照省委奇葆书记提出的“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金融工作。

(一)要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纠正“管不着,不用管”等错误思想。要把金融当作产业来抓,像抓工业那样抓金融,从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政策支持、工作部署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善对金融的管理、引导、支持和服务。加强领导的前提是必须掌握金融规律,树立现代金融理念,自觉按金融、经济和市场规律办事,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认真学习金融知识,了解国家金融政策,积极支持金融工作,做到依法行政,搞好协调服务,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要切实改善金融环境。改善金融环境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努力把*建设成为“金融生态环境的示范市”。近两年来,通过全市上下和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从过去的金融“高风险区”,变成了全国金融创新试点、全省金融生态较好的地区之一,但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沾沾自喜,要严格按照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的示范市”目标要求,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和考核机制,着力改善金融政策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努力形成金融“洼地”。

(三)要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全市各级金融机构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在继续做好传统存、贷款业务,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贷款支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融资贷款、网上银行、信用卡联网联合等新型业务和保险、项目评估、财务顾问、信息咨询等中间业务,加快完善现代化支付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各金融机构要深入调查研究,主动深入企业与基层、主动寻找项目、主动培育优质客户。要像工行林波同志讲的那样,一户一策、逐户竞争、专班营销、主动出击,不坐等上门,围绕市场、客户、效益转,勤于跑,善包装,拓宽渠道,完善功能,积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今年,市级各金融机构都要分别联系10户中小企业,主动提供财务顾问、信息咨询等服务,以实实在在的措施支持企业发展。为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市委、市政府将加大目标考核和激励力度。《*市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已经出台,年底市委、市政府将严格按照这个办法奖励兑现。同时,对在新增贷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将给予特别奖励。

(四)要切实深化金融改革。近两年来,我市在金融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社改革全面完成,全力小额贷款公司、苍溪益民农村资金互助社平稳运行。今年,要争取完成剑阁村镇银行的组建工作,其他县区也要在金融改革方面积极寻求突破,尽快把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开。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倾斜,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风险控制等机制,推动金融改革顺利开展。

第5篇

[关键词]:金融金融学金融学教育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金融学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的学科,具有极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不但面临着外资金融企业在国内的强大竞争压力,还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显然,当前形势下国家必须加大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来的金融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懂现代金融实务,熟悉国际金融市场惯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资管理和金融企业管理,能够进行金融创新产品设计,通晓英语、计算机、法律、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金融网络化与工程化的发展,给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我国的金融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金融产业,特别是传统银行业基础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既反映了这样的认识,也是当前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而现代金融学教育的开展还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培养的大多数金融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最终必将影响我国金融业的业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的高校迫切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学教育模式,在和国际接轨的同时改革金融学教学方法,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和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学教育体系。

一、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特点

尽管西方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程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亦有共同点,例如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通识教育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面向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加与对经济和社会做贡献两者的结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学教育特别强调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作为培养的目标提出来,这其实真正体现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实质目的。而反观我国高校的金融学教育,正是由于这个目标不够明确,才会过多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无用的知识,而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都认同本科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因此,它们的教学计划都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即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这当然也会反映在金融学这样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中。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会要求金融系学生在头连年里学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的基础课程,甚至还需要学习文学、写作、数学、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课程部分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由经济学类、金融类、会计类、管理类及市场营销类等课程组成,其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金融会计、公司金融、投资学、衍生证券

和金融中介机构等。这样的教育模式强调基础和能力的培养,辅以良好的教学,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与国内金融学教育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国外大学的金融学专业都是以微观金融,即金融市场、投资和公司财务为主,而不是以宏观金融,即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为主的。

国外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大体上都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一般均有十分严密的前导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在修学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比如,在学习金融经济学课程前,一般都要求学生修完微

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习公司理财课程之前,学生一般都要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课程修学完毕;学习金融工程之前,必须学完投资学等,这既能保证每门课的授课质量和教学要求的严格贯彻,又能指导学生在种类繁多的课程中进行选择。(2)专业课程设置十分丰富多采。国外高校在金融学课程的设置上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专业必修课一般只有3到4门。尽管课程的命名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货币经济学,金融市场,公司金融,投资学和期货期权这几个方面。而专业选修课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学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长设置。这些课程有的紧密联系实际,有的紧紧扣住金融学前沿理论的进展,有的课程国际化色彩浓厚,都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益。(3)国外高校金融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该课程应该涵盖的金融学理论和知识点,这一点对于保证金融学本科生完整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但是与每一门专业课程所具备的广度相比,其所涉及的有关理论的深度则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课程紧紧围绕现代金融学前沿理论,例如资产定价理论。而一般的课程,由于其出发点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这些课程往往重介绍轻分析、重实践少理论,例如固定收益证券,房地产金融等。(4)在国外高校所有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中,都十分强调实践环节。最为简单的就是强调通过课程作业,包括作文、小课题、案例分析等,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还会安排金融和统计软件的学习和练习,案例研究,学生讲述,乃至社会调查等。比之课堂讲授,这些方式的优点都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差距是明显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教材陈旧,教学手段僵化,都是急需改进的地方,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对金融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办学目标的认识问题。

二、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国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的竞争,同时,我国的宏观金融监管也必须走向国际化,融入国际金融协调、监管过程中。这就需要高等教育部门顺应时代的呼唤,培养出既熟悉本国金融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又通晓国际金融规则和惯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竞争、国际合作需要的金融人才。高校金融教育的改革可以说势在必行,根据以上分析,这里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首先,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在对照国外教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上实现突破,才能保证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成功。具体而言,就是在教育观念上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在培养目标上要实现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到以培养综合素质以及能够适应社会各种需要的金融学通才为目标的转变。

其次,全面与国际接轨,以现代金融学为核心规划金融学教育体系。彻底转变我国金融学科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主的教学思路,突出微观金融学为主的办学方向,强化微观金融类课程建设。根据金融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在注重金融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建立起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到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出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个人发展和工作打下厚实的基础。

第三,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面对金融全球化、网络化、技术化的趋势,金融学本科教学必须做到与法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这既是金融学科发展所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调节市场运行和交易行为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础就是法律。因此,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对培养金融人才尤为重要。金融活动通常以数理模型为基础,缺乏较高深的数理知识,不仅很难登其堂奥,更不用说去设计和开发新型金融工具。金融的高科技化又使得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为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现代金融所取代,使金融学科成为了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新型边缘科学。外语和计算机更是跟随金融学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性技能。知识再生能力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我们不可能在本科教育阶段解决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文理交叉,理工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他们走向社会后的再学习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四,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考虑到金融学科更具有实证和实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理论解释,而应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对于像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等宏观类课程,可在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课题讨论、撰写小论文和学术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像公司融资、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投资理论等微观类课程,应突出其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可通过案例教学、聘请业务人员授课、模拟实验等手段,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高质量的金融学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保证。由于现代金融学的引进是很晚的事情,国内高校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是很完整,水平更有待提高。从事金融学教学的教师,需要对各种金融经济理论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社会对各类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也有着深刻的理解。正是通过教师与社会及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各种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才能得以酝酿并付诸实施。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从海外引进人才,更应该立足于师资的培训,以及通过加大高水平的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亦春蒋峰,中外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0/5,pp69-73.

[2]王聪,提高金融学科教学水平的思考,暨南学报,2001年6月,pp91-95.

第6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模型

一、引言

英国巴林银行的尼克李森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造成14亿美元的损失,导致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案件、中国中航油事件也均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有关。衍生金融工具有两大功能,一是转移风险,二是发现价格。衍生工具通过组合单个基础金融工具,利用衍生工具的多头或空头,转移风险,实现避险目的;衍生工具依照所有交易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定价,发现价格。衍生金融工具存在以下特点: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所以衍生金融工具审计是审计人员必须重视的审计领域。本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分析,指出审计测试的一般模式及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特殊的审计测试:模型审计测试。 

二、文献综述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这方面的文献并不多,其中绝大部分文献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管理对策的,如:2002年,王濛、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风险防范对策、审计测试的特殊要求;2008年,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指出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在这些特点之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2008年,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揭示出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审计风险以及如何在其风险下的审计路径选择;而2007年,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主编的《衍生金融产品审计》指出衍生金融产品存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和金融监管。 

三、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并形成一个单位的金融资产及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是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金融创新衍生出大量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衍生金融工具为风险管理和投机行为提供了支持,同时伴随这些便利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与审计相关的特点有: 

(一)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

1.金融衍生工具如对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的模型建立和资产定价涉及金融研究领域。2.采用多种交易方法与组合技术,如:不同种期权的投资方式、股票指数期权、货币期权、期货期权、股票与期权的组合等,使得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 

(二)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通过对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组合,创造出大量的特性各异的金融产品,如组合投资、程序化交易、复杂的衍生金融组合产品。 

(三)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运作时多采用杠杆方式,即采用交纳保证金的方式进入市场交易。一般只需交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力金即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实现以小博大。这种杠杆效应在使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可能承担的风险也成倍放大,微小的基础金融价格也许就会带来投资者巨大的收益或者损失,杠杆率可以达到100倍甚至更多。期货、外汇交易的保证金和期权交易中的期权费即是这一种情况。 

五、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中的重大错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可能对衍生活动及其审计产生影响的因素:经济环境;行业状况;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主要财务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认定相关的错报风险;持续经营;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具体应用在风险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了解具体事项,确定审计措施

1.了解企业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收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信息和资料,分析并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重大错报风险。2.针对认定的重大错报,设计风险总体应对措施与进一步审计程序。 

(二)实施控制程序

1.审核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审核有关风险的审计领域的现行内部审计资料。2.制定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图,获得业务流程的可视分析,识别控制缺陷。 

(三)实施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质性程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会计处理的适当性;服务机构的参与程度;期中实施的审计程序;衍生交易是常规还是非常规交易;在财务报表其他领域实施的程序。 

具体实施实质性程序时从以下方面展开:在报表日向交易方核对在途交易。检查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和交易单据。验算年末计价和损益余额调节的正确性。检查衍生金融工具的税收属性,将之与整个应实施的税务方面的审计程序相联系。 

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具有特殊性,其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和结果的输出,其中伴随着复杂的计量和数理模型,所以在衍生金融工具审计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人员必须能独立地监督与衍生产品相关的定量技术,其目的不仅在于最小化模型风险及该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而且还在于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并给高级管理层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信息。就衍生产品的操作而言,管理信息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提供该信息的模型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所使用的定量技术。 

(一)了解和分析模型

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模型和数理技术非常多,有的模型用于计算债券的久期和凸性,有些模型则用于计算利率期限结构;而布莱克——斯科尔斯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则是用一个随机过程来描述构成期权股票价格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模型的理论框架导出期权定价公式:无套利定价;还有银行波动性模型、回归模型或插补模型等,这些模型导出的结果常作为定价模型的输入信息。

审计人员应该具体从以下方面了解和分析模型:

1.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设、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2.所使用的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否与实际经济现象不符以及该模型的内在的局限性。3.模型常被使用的领域(特别是使用该模型的产品和市场类型)。

(二)模型的控制测试

在实施模型控制测试前,审汁人员应该已了解下列事项:

1.模型是用来做什么,模型用于何种产品的建模。2.模型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假设是什么。3.谁在使用模型,为什么要使用该模型,使用该模型的意图是什么,涉及的风险有多大。

审计人员的关注焦点在于如何筛选和测试已由开发人员所开发的模型。基于此目的,模型错误的可能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模型不正确。亦即理论方法本身就是错的。二是模型正确但提供的解答不正确。即理论在运用出了偏差,可能是由于所选择的数值解决方法不当,或者是数据来源问题,而或者是数学计算中的四舍五入所致。三是编程错误。由于程序输入或者数据输入时出现差错。

(三)模型的实质性测试

完成模型的审计测试后,应抽取使用该模型的不同业务线的实际交易样本,对该样本再作检验,进行模型的实质性测试。对选出来的交易样本要进行独立评估,同时还需验证其风险数据。这一做法可以强化模型的独立测试。具体为:

1.经交易双方的一致确认,对交易的细节正确记录。2.输入参数的有效性、正确的估价。3.是否经过外部的独立验证。4.正确的风险数据和信用风险流程。

七、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审计

随着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面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交易商们将该模型以及它的一些变形程序化输入计算机应用于刚刚营业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衍生工具的扩展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富有效率,新的技术和新的金融工具的创造加强了市场与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依赖,不仅限于一国之内还涉及他国甚至多国,使得衍生金融交易全球化与复杂化,使得衍生金融市场更有活力。

(一)模型描述

c=sn(d1)-xe-r(t-t)n(d2)

其中

s:股票价格;x:期权执行价格;r:无风险利率;t:未来时刻t;t:当前时刻t;σ:股票波动率

(二)模型假设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股票价格行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模式;2.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变量是恒定的;3.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所有证券完全可分割;4.金融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无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后被放弃);5.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6.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7.证券交易是持续的;8.投资者能够以无风险利率借贷。

(三)模型审计注意事项

期权定价模型审计不仅要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模型一般的审计程序,还必须特别注意期权定价模型中假定股票服从高斯过程。高斯过程中假定股价的概率分布偏度为零,峰度为3且为瘦尾的正态分布,而实证研究说明并非如此。研究发现,金融过程的偏度不为零,且峰度大于3,并且是厚尾的。而在高斯过程的瘦尾假定下的期权定价,就意味着忽略了诸如股价大跌等极端情形的概率分布,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低估风险,造成严重后果。实施审计程序时必须注意不同衍生金融工具标的资产价格的分布是否符合期权定价模型中所假设的高斯过程。

【参考文献】

[1]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生金融产品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john c.hull.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产品第三版[m].华夏出版社,2004.

[3] 王濛,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广东审计,2002年第二期.

[4] 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月.

[5] 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第7篇

关键词:反洗钱;风险为本;检查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反洗钱工作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2012年2月,国际上最权威的反洗钱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通过了最新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扩散融资国际标准》(新版40条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各国及金融机构要以风险为本开展反洗钱工作。2012年,作为国内反洗钱监管主管部门的人民银行也提出了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思路。在反洗钱监管由合规为本向风险为本转变背景下,作为反洗钱监管重要手段的现场检查迫切需要从合规性检查向风险性检查转变。

二、模块化检查方法弊端分析

模块化检查是以合规为导向的检查方法,在反洗钱工作开展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查处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督促金融机构提高了反洗钱合规意识,搭建起了反洗钱合规管理框架。但随着反洗钱工作转向风险为本,弊端逐步显现。

(一)侧重发现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结果,忽视风险控制过程

在模块化检查下,检查人员从合规视角出发,关注金融机构落实“一法四令”的违规结果,包括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

漏、错报,客户身份信息登记不全、未保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等,忽视了金融机构在机制建设、流程控制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未充分挖掘违规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违规行为。

(二)割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间的联系,与以客户为中心的反洗钱管理相悖

一是割裂了反洗钱工作间的联系。模块化检查将检查内容分为内控制度与组织机构建设、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识别与资料保存三个模块独立进行检查。检查内容相对独立,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履职情况,割裂了反洗钱工作间的联系。二是与以客户为中心的反洗钱管理相悖。模块化检查方式下,检查人员只关注客户在该模块下存在的违规问题,不能从全流程的角度把握客户整体交易和金融机构的全面履职情况,偏离了客户为中心的监管方向。

(三)同金融机构业务相脱离,难以真正检验金融机构反洗钱风控体系的有效性

在模块化检查中,检查人员主要从反洗钱视角关注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制度建设和业务操作,未将反洗钱工作纳入被检查金融机构整体风控体系和业务条线管理中审视,难以真正检验金融机构反洗钱风控体系有效性。

(四)过于依赖交易测试,不适应金融机构业务的动态发展变化

模块化检查侧重于操作结果,通过违规结果来推定机制缺陷,因此主要运用交易测试方法,通过抽取大量样本来推断金融机构是否履行了反洗钱义务。当前金融机构的技术手段和创新业务不断发展,以往有效的交易测试方法可能不久就会失效,主要凭借交易测试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整体风险下结论,不能真正反映金融机构风险。

三、美国风险为本反洗钱检查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风险为本反洗钱检查简介

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2005年了《银行保密法/反洗钱检查手册》(以下简称BSA/AML检查),2007年进行了修改。该手册对不同监管机构的反洗钱检查进行了全面指导,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反洗钱检查方法。BSA/AML检查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风险评估、核心检查和扩展检查。

1.风险评估。BSA/AML风险评估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针对特定的金融机构,确定具体的风险类别(例如产品、服务、客户、实体、交易和所处地区等);二是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以更好的评估这些类别的风险。检查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审查时,首先确认金融机构是否针对具体的风险类别自行进行了评估。如果金融机构未开展风险评估,或风险评估不够充分,检查人员则必须基于可用的信息完成风险评估。评估应考虑金融机构的资产、客户群体、产品、服务和地区等因素,采取查看《银行保密法》报告数据库信息、与管理层谈话、分析经营状况和业绩报告等方式进行。检查人员要通过评估识别潜在的高风险业务,确定金融机构的风险概况,评估金融机构的BSA/AML合规程序是否能够管理并缓解风险,从而确定其整体风险概况和内部控制有效性。

2.核心检查。BSA/AML的核心检查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客户尽职调查、可疑交易报告、现金交易报告(在美国大额交易报告主要指现金交易报告)、资金划转和货币工作涉及的买卖交易记录保存等内容,即对金融机构应履行的反洗钱核心义务进行检查。以客户尽职调查检查为例,检查程序包括两项:

一是有效性评估。评估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政策、程序和流程的适当性和全面性,并评估上述客户信息在发现、监控及报告可疑交易方面的价值。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1.确定金融机构的客户尽职调查政策、程序和流程是否与该机构的风险状况相匹配。确定其在开户时是否具有相应流程获取客户信息,并确保信息留存的客户信息的有效性。

2.确定政策、程序和流程允许变更客户的风险等级或状况。确定由专人负责审阅或批准此类变更。

3.审核金融机构用于识别为其带来较高洗钱风险或恐怖融资风险的客户的深入尽职调查程序和流程。

4.确定金融机构是否制定客户尽职调查调查流程相关分析的指引,包括指导解决客户信息获取不足或不准确问题的指引。

二是交易测试。在审阅风险评估报告、以往检查报告和金融机构审计结果的基础上,抽取高风险客户的尽职调查样本。确定金融机构是否收集了恰当的客户信息并将信息用于可疑交易监测。

在完成风险评估和交易测试基础上,就客户尽职调查政策、程序和流程的适当性、全面性得出结论。

3.扩展检查。扩展检查包括对金融机构提供的20类产品和服务的检查和对政治敏感人物、非居民等8类自然人和实体的检查。以政治敏感人物检查为例,检查程序与上述客户尽职调查检查类似,也包括对制度、流程的有效性评估和交易测试两部分,不再详述。

(二)对我国反洗钱检查的启示

1.注重评估。美国反洗钱检查十分注重风险评估,既有针对金融机构风控架构的整体性评估,又有渗透到金融机构履行的核心反洗钱义务及各个业务条线的具体评估。每个业务条线检查时,首先进行政策、程序、流程方面的评估,然后进行交易测试。从手册的指导思想看,核心检查和扩展检查程序都可针对不同金融机构的情况选择适用,但风险评估却是必须的。

2.深入业务。除风险评估和核心义务检查外,《银行保密法/反洗钱检查手册》十分注重针对产品/服务的扩展检查。手册中列明了对关联银行、账户、贷款业务等20类产品/服务的扩展检查。这些扩展检查详细列明了针对不同业务的特点进行检查的重点,既给检查人员提供了工作指引,也给金融机构明确了反洗钱工作的方向。

四、以客户为中心检查的概念及方法

(一)以客户为中心检查的概念和内涵

在部分借鉴美国反洗钱检查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反洗钱监管实际,本文提出了从我国反洗钱发展的规律出发,以客户为切入点,全流程了解反洗钱风控措施在客户办理各项业务的渗透情况的以客户为中心检查模式。具体可表述为:以客户为中心、条线检查为纽带,流程控制为主线、高风险业务/客户为重点、有机连接内控制度、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可疑交易报告等内容的检查模式。该模式下,针对客户的全流程检查与风险评估并重,旨在发现被检查单位的反洗钱系统性、整体性风险。

图1以客户为中心反洗钱检查流程图

(二)以客户为中心检查的特点与方法

1.以客户为中心,有效解决随机抽样代表性不足问题

以客户为中心检查侧重分析金融机构业务特点和客户风险状况,以特定标准挑选高风险客户作为重点检查对象,标准随不同金融机构及不同时期洗钱特征进行动态调整。以对辖区某商业银行检查为例,针对该行业务特点和客户风险状况,按照5条定量标准和4条定性标准从3.7万个客户中,选取高风险客户300个,样本数量大幅减少,大幅提高检查效率。

2.以条线检查为纽带,有效解决模块化检查忽略反洗钱工作间联系问题

以对辖区某商业银行检查为例,针对该行100名对公高风险客户、200名对私高风险客户,分别沿对公、对私业务线条,从内控制度与组织机构建设、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识别与资料保存三个方面同时检查,综合反映其整体反洗钱工作,避免按不同条块检查、不能反映整体风险的问题。

3.以高风险业务为重点,有效解决模块化检查与金融机构业务脱节问题

根据金融机构业务特点,将反洗钱检查融入被检查单位业务条线,对相应高风险业务进行重点检查。以对某外资银行和某中资银行检查为例,根据被检查单位特点不同,对中资银行重点检查客户贵金属交易、大额人民币现金交易和非面对面交易;对某外资银行重点检查客户外币现金交易及跨境汇兑、NRA账户管理等高风险业务。

4.以流程控制为主线,有效解决模块化检查忽视风险控制过程问题

在对公、对私两条线检查中,针对金融机构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业务关系存续、业务关系结束三个阶段的反洗钱流程控制措施实施连贯检查,发现流程设计和风险控制缺陷,整体评估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风险。

一是“五步检查法”对建立业务关系阶段的反洗钱流程控制措施进行检查(见表3)。

二是在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对被查单位涉及高风险客户和高风险业务的国际业务、信贷管理、会计、营业部等部门就该阶段履行客户重新识别、风险等级调整、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反洗钱义务情况实施检查。

三是在业务关系终止阶段,主要对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和客户资料的回溯利用等方面进行审查。

五、以客户为中心检查的成效

(一)全面准确评价被查单位反洗钱风控体系有效性

以客户为中心检查既可以发现被检查金融机构大额可疑交易漏错报、客户身份识别不到位等合规性问题,又可以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风控隐患,形成对被查单位反洗钱工作有效性的准确判断。

(二)大幅提升反洗钱检查工作效率

以客户为中心检查采取标准化、流程化检查方式,且高风险客户挑选标准、每个阶段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均相对固定,有效缩短检查周期,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三)为基层人行实行法人监管开辟新的路径

以客户为中心检查立足法人监管,在对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检查时,注重检验其法人总部制定的政策、流程是否实用,发现总部管理缺陷,推动总部纠改,带动被查单位反洗钱工作整体提升。以对辖区某外资商业银行检查为例,通过对其分支机构反洗钱检查发现其总行存在的系统开发、流程设计、反洗钱风控管理等缺陷,引起被查银行总行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进行全系统整改。

参考文献:

[1]卢菁.《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第8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模型

一、引言

英国巴林银行的尼克李森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造成14亿美元的损失,导致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案件、中国中航油事件也均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有关。衍生金融工具有两大功能,一是转移风险,二是发现价格。衍生工具通过组合单个基础金融工具,利用衍生工具的多头或空头,转移风险,实现避险目的;衍生工具依照所有交易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定价,发现价格。衍生金融工具存在以下特点: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所以衍生金融工具审计是审计人员必须重视的审计领域。本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分析,指出审计测试的一般模式及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特殊的审计测试:模型审计测试。

二、文献综述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这方面的文献并不多,其中绝大部分文献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管理对策的,如:2002年,王蒙、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风险防范对策、审计测试的特殊要求;2008年,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指出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在这些特点之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2008年,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揭示出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审计风险以及如何在其风险下的审计路径选择;而2007年,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主编的《衍生金融产品审计》指出衍生金融产品存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和金融监管。

三、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并形成一个单位的金融资产及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是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金融创新衍生出大量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衍生金融工具为风险管理和投机行为提供了支持,同时伴随这些便利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与审计相关的特点有:

(一)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

1.金融衍生工具如对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的模型建立和资产定价涉及金融研究领域。2.采用多种交易方法与组合技术,如:不同种期权的投资方式、股票指数期权、货币期权、期货期权、股票与期权的组合等,使得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

(二)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通过对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组合,创造出大量的特性各异的金融产品,如组合投资、程序化交易、复杂的衍生金融组合产品。

(三)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运作时多采用杠杆方式,即采用交纳保证金的方式进入市场交易。一般只需交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力金即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实现以小博大。这种杠杆效应在使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可能承担的风险也成倍放大,微小的基础金融价格也许就会带来投资者巨大的收益或者损失,杠杆率可以达到100倍甚至更多。期货、外汇交易的保证金和期权交易中的期权费即是这一种情况。

五、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中的重大错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可能对衍生活动及其审计产生影响的因素:经济环境;行业状况;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主要财务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认定相关的错报风险;持续经营;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具体应用在风险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了解具体事项,确定审计措施

1.了解企业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收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信息和资料,分析并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重大错报风险。2.针对认定的重大错报,设计风险总体应对措施与进一步审计程序。

(二)实施控制程序

1.审核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审核有关风险的审计领域的现行内部审计资料。2.制定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图,获得业务流程的可视分析,识别控制缺陷。

(三)实施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质性程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会计处理的适当性;服务机构的参与程度;期中实施的审计程序;衍生交易是常规还是非常规交易;在财务报表其他领域实施的程序。

具体实施实质性程序时从以下方面展开:在报表日向交易方核对在途交易。检查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和交易单据。验算年末计价和损益余额调节的正确性。检查衍生金融工具的税收属性,将之与整个应实施的税务方面的审计程序相联系。

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具有特殊性,其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和结果的输出,其中伴随着复杂的计量和数理模型,所以在衍生金融工具审计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人员必须能独立地监督与衍生产品相关的定量技术,其目的不仅在

于最小化模型风险及该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而且还在于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并给高级管理层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信息。就衍生产品的操作而言,管理信息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提供该信息的模型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所使用的定量技术。

(一)了解和分析模型

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模型和数理技术非常多,有的模型用于计算债券的久期和凸性,有些模型则用于计算利率期限结构;而布莱克——斯科尔斯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则是用一个随机过程来描述构成期权股票价格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模型的理论框架导出期权定价公式:无套利定价;还有银行波动性模型、回归模型或插补模型等,这些模型导出的结果常作为定价模型的输入信息。

审计人员应该具体从以下方面了解和分析模型:

1.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设、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2.所使用的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否与实际经济现象不符以及该模型的内在的局限性。3.模型常被使用的领域(特别是使用该模型的产品和市场类型)。

(二)模型的控制测试

在实施模型控制测试前,审汁人员应该已了解下列事项:

1.模型是用来做什么,模型用于何种产品的建模。2.模型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假设是什么。3.谁在使用模型,为什么要使用该模型,使用该模型的意图是什么,涉及的风险有多大。

审计人员的关注焦点在于如何筛选和测试已由开发人员所开发的模型。基于此目的,模型错误的可能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模型不正确。亦即理论方法本身就是错的。二是模型正确但提供的解答不正确。即理论在运用出了偏差,可能是由于所选择的数值解决方法不当,或者是数据来源问题,而或者是数学计算中的四舍五入所致。三是编程错误。由于程序输入或者数据输入时出现差错。

(三)模型的实质性测试

完成模型的审计测试后,应抽取使用该模型的不同业务线的实际交易样本,对该样本再作检验,进行模型的实质性测试。对选出来的交易样本要进行独立评估,同时还需验证其风险数据。这一做法可以强化模型的独立测试。具体为:

1.经交易双方的一致确认,对交易的细节正确记录。2.输入参数的有效性、正确的估价。3.是否经过外部的独立验证。4.正确的风险数据和信用风险流程。

七、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审计

随着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面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交易商们将该模型以及它的一些变形程序化输入计算机应用于刚刚营业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衍生工具的扩展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富有效率,新的技术和新的金融工具的创造加强了市场与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依赖,不仅限于一国之内还涉及他国甚至多国,使得衍生金融交易全球化与复杂化,使得衍生金融市场更有活力。

(一)模型描述

c=sN(d1)-Xe-r(T-t)N(d2)

其中

S:股票价格;X:期权执行价格;r:无风险利率;T:未来时刻T;t:当前时刻t;σ:股票波动率

(二)模型假设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股票价格行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模式;2.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变量是恒定的;3.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所有证券完全可分割;4.金融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无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后被放弃);5.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6.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7.证券交易是持续的;8.投资者能够以无风险利率借贷。

(三)模型审计注意事项

期权定价模型审计不仅要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模型一般的审计程序,还必须特别注意期权定价模型中假定股票服从高斯过程。高斯过程中假定股价的概率分布偏度为零,峰度为3且为瘦尾的正态分布,而实证研究说明并非如此。研究发现,金融过程的偏度不为零,且峰度大于3,并且是厚尾的。而在高斯过程的瘦尾假定下的期权定价,就意味着忽略了诸如股价大跌等极端情形的概率分布,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低估风险,造成严重后果。实施审计程序时必须注意不同衍生金融工具标的资产价格的分布是否符合期权定价模型中所假设的高斯过程。

【参考文献】

[1]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生金融产品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John C.hull.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产品第三版[M].华夏出版社,2004.

[3] 王蒙,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广东审计,2002年第二期.

[4] 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月.

[5] 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第9篇

【关键词】进村入社区 金融服务 三大工程 政策建议

一、引言

农村金融问题一直是我国金融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速总体放缓,扩大内需从而刺激经济增长成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农村正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6月银监会对外公布了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三大工程”指导意见,本文选取其一的“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作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实施背景、提出意义、实施现状、国内外经验四个方面探讨,探索该工程现有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为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借鉴。

二、农村金融发展情况

纵观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高度服务于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全局。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地区占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但是现实情况是它并没有成为服务“三农”,支持“三农”的金融后盾,1953~1979年,农村信用社累计存款达1941亿元,发放的贷款只有530亿元[1],大量地方资金从农业部门流向了工业部门。另一方面,农业银行由于功能定位不清,在农村金融领域存在的时间非常的短暂,因此,对于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方面的作用也微乎其微。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量金融机构为了化解金融风险纷纷从农村地区撤出,农村金融领域出现了严重的服务真空,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更加艰难。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但依旧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基本金融服务依旧得不到满足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性质决定了并不是每个农户都有强烈的信贷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外出务工农民的增加,农民对储蓄、保险等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根据2008年对浙江、山西、甘肃三省987户农户的调查资料显示:三年中54.3%的农户没有过信贷经历。多方数据都证明,在农户金融需求中存在着一个二八分化的现象:“真正需要信贷的人只占20%左右,而其他约占80%的人只有一些基本金融服务需求”。现实供给情况却显示:现有农村金融服务大多致力于信贷服务,而真正作为需求主体的基本金融服务却供给不足。

(二)农村金融出现结构性失衡

如今我国农村金融供给趋于多元化,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农村信贷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高端客户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争抢的主要目标,而真正急缺资金的涉农经营者却因为其低利润、高风险的特点被金融机构拒之门外。虽然目前国家大力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三农”,但各家金融机构也退而求其次地去服务于那些规模相对较大的、贷款风险较小的涉农经营者,因而相当多的中小涉农经营者的资金少、贷款难的问题依旧严重。

(三)农村金融机构亏损严重,支持“三农”有心无力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但是这3类机构的经营成果不容乐观:“据估计,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在30%以上。农行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亏损严重、不良贷款比例最高的。”[4]长期亏损和过高的信贷风险使得其经营可持续性难以维持,支持“三农”发展也就有心无力。

(四)金融政策扭曲,阻碍农村金融合理发展

“农村的管制利率政策、邮政储蓄政策、金融机构产权问题等政策并不能适应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近几年热议的民间借贷问题,政府依旧实行打压策略,而实际上,民间借贷客观上起到了为遭受金融排斥的经济主体提供部分信贷服务的作用”。[7]2008年对浙江、山西、甘肃三省987户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户发生的991笔借款中,向信用社和合作银行借款只有88笔,仅占8.9%。民间借贷发生率高达9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比例更低。浙江、山西、甘肃3个省份的正规金融借贷发生率分别是13.7%、8.6%、6.6%。

(五)财政提供的基础设施不够,约束农村金融发展

通讯网络的覆盖,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通讯服务的能力。而农村法律支持不足,使得相关金融纠纷没有依据,出现问题损害的就是农民和金融机构双方的利益。可以看出农村金融发展不仅仅是金融的问题,更是政府合理配置资源的决策问题。[5]

三、“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概述

基于上述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2年6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农村金融服务的“三大工程”,作为其一的“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指导意见重点从8个方面明确了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工作方法,即:“重点加大乡镇及以下网点布设力度;多种形式开展定时定点流动服务方式;广泛布设ATM机、POS机等金融电子机具;依托农户家庭、商户和农村社区不断加大金融自助服务终端推广力度;有效提升银行卡应用水平;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支付结算渠道的推广应用;加强银村(社区)合作,建立与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进一步推进面向农村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宣传与教育。”

可以说,该指导意见抓住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问题,对于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实施现状

自银监会颁布“三大工程”指导意见距今已有1年多时间,各省市纷纷采取了相关具体措施响应。

以广西钦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至2013年7月,该联社已组织人员进入全辖区23个乡镇信用社的17个信用社进行现场宣传服务。宣传期间,发动辖区120多名信贷员,累计发放金融宣传材料7500余张,宣传画3000余张,接待咨询群众960余人。在辖区营业网点新增ATM机6台,服务终端设备4台,实现ATM机覆盖22个乡镇,POS机覆盖行政村11个,[8]大大改善了辖区的金融服务,客户满意度明显提高,推动了金融服务向乡村和社区延伸,提高了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和服务便利度。

与此同时,该合作社还加强了银村(社区)合作,建立与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进一步推进面向农村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宣传等。2013年5月末,钦州市区联社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开户量达到9103户,新增1523个,新发银行卡20737张,新增网上银行用户919户,新增短信通4594个。这都极大提升了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8]

在江苏南京浦口区,紫金农商行也积极响应号召,开设了诸如“易贷通”“快付通”等便民业务,同时在农村偏远地区的便利店新增便民POS机。截至2013年7月,该行在浦口区设立“快付通”便民服务点70处,覆盖了广大村镇地区。截至2013年7月15日,该行在农村便利店的便民POS机覆盖商户134户,终端总数155个,其中有交易商户数126户,有交易终端数136个,交易总笔数为27761笔,总交易金额为365362244.10元。由此可见,该行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2013年4月,银监会印发了《关于持续深入推进支农服务“三大工程”的通知》,对“三大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这对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国外相关经验

虽然国外许多国家与中国在国情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发展中的普遍规律依旧对当今中国农村金融的建设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纵览各国农村金融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

(一)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农业经营季节性波动强,经营风险大,生产周期长,赢利水平低,很难获得商业银行主动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的支持非常必要。各国纷纷尝试建立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并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来保证它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中减免税收是方法之一,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注入资金,如美国的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用银行和合作社银行等三家农村合作银行创建之初都由政府拨付款项。其次是实行利息补贴、损失补贴和债务担保。再者是实行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美国、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家中央银行都对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农村金融机构上缴的存款准备金比例均低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上缴比例。[9]

(二)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良好的法律规范是市场经济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日本比较具有代表性:日本有比较完善的关于农业金融的法律体系,详细规定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权限等,使农业经营活动有了专门的法律作为规范。并且这些法律始终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有效地结合了新时代的背景,高效地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10]

(三)严格资金流向,防止资金不合理流动

由于金融的逐利性,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环境下,资金要素会自然地流出弱势部门,流入到高回报率部门,可以说,农村资金的流出就是市场运动的结果。印度对信贷支农就有严格的规定,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农村资金外流,保护农村金融发展。

(四)健全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国外经验表明,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至少包括三大部分: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比如,印度既有合作机构如合作银行、土地开发银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短中长期贷款,又有政府的机构如地区农业银行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且印度的商业银行也已涉足农业领域。[9]

六、不足及建议

如今距“三大工程”首次颁布已经一年有余,在对实践过程的研究中,我们依旧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改善:

(一)农村营业网点覆盖面依旧不足,服务质量不高,需要重视

目前我国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的总体数量是3274家,营业网点75896家,从业人员809733人,其中农村信用社所占比例均超过60%。[12]但是,就我国近6亿的农业人口来看,这些供给数量依旧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缺口。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驱动,许多金融机构纷纷撤离农村,农村网点数量依旧在减少,仅存的部分村镇网点的服务水平也大大落后于城市。

(二)加强对农村居民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

农村许多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民知识水平不高,对于现代金融服务了解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极高的金融服务点覆盖率,也难以真正发挥其服务作用。只有通过宣传教育,让村民真正了解金融服务,才能促进她们接受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设施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农村金融的长效发展。

(三)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农村金融方面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做保障,本次“三大工程”的开展一地意义上有利于发展农村金融的硬件水平,但是法律法规作为软件支持,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必不可少,因此,亟须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完善的针对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支持力度

没有经济效益,实践就没有积极性。因此,中国政府借鉴日本经验,在财力上和优惠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比如:政府直接投入资金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促进吸收储蓄率提高;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税收优惠、补贴、财政支持等。

同时,政府应注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制定农村金融制度

目前大量的农村金融制度都不适于农村金融的实情。比如民间借贷问题,政府的政策是打压民间借贷,但是农村大量的信贷需求者由于担保能力的缺乏,很难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而民间借贷对于缓解这一问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政府与其一味打压,不如合理改革,用政策引导民间借贷向着合理正规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磊,郭兴平,张亮.建国以来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及其评述[J].农村金融研究,2012(07).

[2]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统计(1952-1987)[M].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

[3]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9-1994各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

[4]谢平.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研究综述[C].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2004.

[5]高辰.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2013(03).

[6]马九杰,吴本健,周向阳.农村金融欠发展的表现、成因与普惠金融体系构建[J].理论探索,2013(02).

[7]李小鹤.农村金融组织运行效率比较:地下钱庄、小贷公司与村镇银行[J].农村改革,2013(04).

[8]潘瑞隆.让群众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钦州市区联社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三大工程”建设纪实[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13(07).

[9]石磊.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08).

[10]赵可利.日本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8(07).

[1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2)[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04).

第10篇

2014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点是:强化服务“三农”责任,保持涉农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增长;稳定大中型银行县域网点;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服务功能;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保障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安全;深入推进“三大工程”;坚持试点先行,慎重稳妥开展“三权”抵押融资;强化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3月5日,两会期间,总理在人大会议开幕时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凸显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

实际上,为持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有关部署,银监会办公厅已于2014年2月28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42号,下称《通知》),强力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

3月6日,两会召开之际,银监会合作部主任姜丽明围绕《通知》中的核心内容,向媒体进行深入解读,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以下为本刊记者采访录――

《中国农村金融》:姜主任,您好!突出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责任,是《通知》的一大亮点,那么具体的原则要求有哪些?

姜丽明:“三农”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改革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牢牢把握中央关于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方针;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决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勇于承担金融支农责任,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服务合力作用,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城乡金融一体化发展。银监会要求,2014年,在保持合理信贷投放总量前提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原则,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将信贷资源向“三农”倾斜,突出加大对现代农业的金融支持,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

《中国农村金融》: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县域是主战场。银监会在引导大中型银行网点布局等方面有何种战略性引导政策?

姜丽明:大中型商业银行要优化农村地区机构网点布局,稳定现有县域网点,拓展乡镇服务网络,探索城乡网点设立挂钩政策,严格限制现有乡镇网点撤并,适度提高农村地区网点覆盖水平。鼓励商业银行单列涉农信贷计划,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持续提高县域存贷比。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业务结构和特点,建立适应“三农”需要的专门机构和运营机制,创新推广专业支行和信贷工厂等服务模式,建立符合涉农业务特点的决策和审批流程,增强服务“三农”功能。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健全向“三农”业务倾斜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科学设定考核分值权重。

农业银行要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完善试点县域支行“六单”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机构网点联结城乡的协同效应,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和资源配置力度。邮政储蓄银行要立足服务农村和社区的零售银行定位,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加快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进度,不断提高“三农”贷款占比。农业发展银行要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鼓励支持其他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专长,发展县域涉农业务。

《中国农村金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如何增强支农服务功能?

姜丽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更好地发挥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能力建设。一是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在总体保持县域法人地位稳定、维护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积极稳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入股,提升民间资本股比,壮大支农资本实力,提升“三农”服务能力。二是健全面向“三农”的公司治理和运行机制。建立支农服务股东承诺制度,完善“三农”业务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健全基层机构网点加大涉农投放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指导农村商业银行在董事会下设立“三农”委员会,增强对服务“三农”发展战略的引导和强化作用。三是加快处置高风险机构。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高风险机构重组改造,适当放宽持股比例要求。四是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省联社要切实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做好指导协调,整合放大服务“三农”能力。

另一方面,要稳步培育发展村镇银行,重点加快在农业地区、产粮大县的布局。要进一步提高民间资本的参与度,坚持股东本土化和股权多元化,坚持经营的专业化和服务的差异化、特色化,按照有利于强化社区金融服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原则,优先引入当地优质企业和种养大户投资入股,科学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

此外,银监会支持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与农机设备制造商加强业务合作,开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鼓励县域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支持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中国农村金融》: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如何做好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的金融服务?

姜丽明:当前,我国正在面临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重要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着力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促进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经营管理体系、金融产品体系、风险分散转移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持续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一是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做实信用信息基础。二是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额度,重点支持发展层次高、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信用状况佳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创新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激励考核力度。四是创新契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的金融产品,鼓励开展自助循环流动资金贷款品种,探索扩大可用于贷款担保的财产范围,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五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抵押配套措施,为有效开展抵押贷款业务创造良好环境。

在农业部门确定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试点省份和地区,组织开展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试点,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试点省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创新方法,认真做好试点工作。

《中国农村金融》:“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央高度重视粮食自给与粮食安全问题。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粮食产业有何针对性部署?

姜丽明:银监会要求,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突出加大对农田水利、农业科技和现代种业的金融支持,着力保障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安全。一是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信贷支持优先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允许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符合中央政策的农田水利类项目新增平台贷款。二是支持科技型农业企业成长,加大对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行动的信贷支持。支持开办农村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三是积极助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大对种子收储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四是创新支持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金融产品,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参股并购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开展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

银监会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着力满足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环节的有效信贷需求。要认真开展春耕秋种生产资金需求调查,合理制定和及时调整信贷投放计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把握投放节奏。要配合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对符合条件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可探索以当年种植的农产品、生产及配套辅助设施作抵(质)押的融资服务创新。

《中国农村金融》:实践证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服务“三大工程”对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年银监会对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何具体部署?

姜丽明:弱势群体对贷款支持的渴望更强烈。2012年6月银监会启动实施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服务“三大工程”受到各方面普遍好评,今年,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这项工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普惠度,大力推广微贷技术,打造支农服务特色品牌。一是持续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继续加强农村基层服务网络建设,稳步增加乡镇和社区服务网点。加快空白乡镇机构网点新设工作,对暂不具备设立标准化网点条件的乡镇和人口密集的行政村,不断优化多种形式的简易便民服务。以金融电子机具和自助服务终端为主要手段,重点推动基础金融服务向行政村有效延伸,工作基础较好的省份要加快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二是持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充实内容、扩大范围、创新机制、规范评议,持续强化对涉农信贷全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管理和社会监督,坚决杜绝以贷谋私行为,促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不断增强融资服务可得性。三是持续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创新量体裁衣式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丰富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系列产品,创新支持城镇化建设金融产品,开办住房、家电、子女上学等消费贷款和民生金融业务,持续提升服务契合度。

《中国农村金融》:在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融资方面,银监会有哪些政策导引?

姜丽明:总的原则是,坚持试点先行,慎重稳妥开展“三权”抵押融资。在林权抵押方面,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国家林业局《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探索创新林权抵押业务品种,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不断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关于承包土地经营权及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要按照中央关于“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和“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要求,慎重稳妥开展抵押融资试点,发挥其在信贷融资方面的作用。一是重点支持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地区,探索开展相应的抵押贷款试点,丰富“三农”贷款增信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二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做到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三是要结合抵押业务特点,探索融资模式,创新融资产品,完善业务流程。四是注重贷后管理和风险评估,密切跟踪抵押资产状况,加强贷后管理,做好贷款风险评估和动态监测。五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建立“三权”确权登记、评估流转以及融资风险分担和政策支持机制。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三农”发展特点,创新多样化的抵押担保模式,大力拓展抵押担保物范围,因地制宜推广多种抵押贷款方式,让农民“沉睡”的财产变成活化的资金。

第11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发展趋势;管理意义

通过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但可以为经济的发展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保证经济主体在金融风险中不会受到较大的干扰。基于此,为保证经济主体进行最大化的收益与最小的损耗,应通过强化对金融风险控制,合理对其进行预测,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方案,确保经济主体金融风险中的整体安全性,最大程度化降低经济主体的受损程度。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不稳定性金融活动作为经济活动的关键所在,通过健康的金融活动,可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够很好把握金融风险,将会带来经济萧条等问题。由此可见,金融风险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金融风险还存在较大的危害性,一旦发生较大的金融风险,极有可能造成国际上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出现,不但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造成了物价大幅度提升,导致很多企业面临着倒闭的状态,并且也为人们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挑战性在金融风险客观性与不稳定性影响下,金融风险的爆发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随着金融活动的不断增加,很多金融问题叠加到一定程度后,便引发金融风险。由于当前这种情况所决定,才充分体现出了金融风险的可判定性与可分析性,各个地区和国家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根据实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最大限度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呢,最大程度化降低金融其带来的影响,减少为人们带来的损失。

(三)双面性在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认知程度,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重点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把控,最大程度化发挥金融风险的防御效果,积极应对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活动的平稳运行。

二、金融风险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加大金融风险文化管理力度在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确立与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文化管控力度,同时要树立科学的金融管理理念,创新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促进金融风险管控工作全面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则需要深度对金融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防机制,同时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预防对策,增加预防风险意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如果出现相关问题时,可对风险来源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再次发生风险的可能。在保证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当注重人文色侧人文主义、人文理念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坚持以人性为基本理念开展相关活动,以此来保证企业管理的稳定性,进而降低风险的概率。

(二)提升管理金融风险的水准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几率,基于当前这种情况下,应该不断完善金融管理水准,通过创新方式进行技术提升。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才能够更高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体包括:对操作业务流程进行进行重点规范,针对已经发生的金融风险而言,需要对其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好经验上的借鉴,同时针对市场动态预测风险变化做到掌握和了解,做好风险预警准备工作。此外,强化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尤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显著性的发展,促进了产品和业务方面的创新。在当前这个过程中,相关金融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健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做好金融风险动态化调查,一旦发现存在金融风险的可能,及时做好预警提示,以便于对金融风险进行合理化控制。

(三)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创新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则需要增加金融活动专业化管理,确保管理与实施之间的配合,充分保证各个环节的稳定发展,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此外,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考核机制,不断丰富专业考核评价,重视预警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此来(下转第75页)保证投资的安全性。

(四)增强风险自我管控意识在金融风险控制过程中,为了促进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则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同时,在金融创新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保证足够了解的基础上,要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策略。从金融发展表现的特点来看,其程序相对较为复杂化,形式较为多样化,鉴于此要健全风险评估体系,确保金融风险管理得到全面落实,实现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五)对管理金融风险的实施对策进行评估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当中,其关键在于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在保证相关评估工作得到科学落实的基础上,要重点评估风险解决对策的实施效果,确保金融风险管理解决对策的可行性。通过当前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保证解决对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保证再次进行良好的风险管控。

第12篇

【论文摘要】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引用金融工程技术加强金融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金融工程学科。

一、切实加强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金融风险是指由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资金在筹措和运用中产生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管理就是在准确识辨和测量风险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技术和途径对风险进行规避、分散、控制和防范的过程。

(一)金融国际化要求金融业必须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伴随着当今国际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与贸易全球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世界经济向前发展。金融市场国际化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好处,如,能够形成全球范围最优的资金价格,金融服务的品种日益多样化,资本流动性不断增强,资本的配置效率也增加。然而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它给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往往隐含着更大的金融风险,如,金融全球化削弱了单个国家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影响力,金融风险会依次扩散、放大、发生连锁反应。一国的金融动荡,会很快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一系列风险的显现和恶化,严重威胁着金融行业及整个经济的安全与发展,亚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是减少损失提高收益的必要保证,也是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新时期做好金融工作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加入WTO使金融风险管理问题日趋严峻

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深度与广度日益扩大,这就使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金融业也将要进一步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种种限制也会逐步取消,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他们把已趋于成熟的产品、金融科技、现代企业管理等带人中国市场,繁荣金融市场,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不仅挤占市场份额,而且,外资金融机构国际业务量比重大,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营业网点形成一个全球化的经营网络,他们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非常敏感。很有可能成为危机与国际金融动荡的一个传导渠道。我国的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经济变量越来越多地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换言之,我们在分享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所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日益加深的金融风险,因此,必须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研究和化解我国经济运行中无时不在的金融风险。

(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要求银行业必须注重金融风险管理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是在专业银行的基础上进行变革所形成的,多年来一直采取国有制形式,产权均属国有,并归国家统一经营。国有商业银行财产所有权的行使实际上是通过政府来实现的,政府的职能又是通过中央政府部门引导、控制和监督的。国有商业银行很难做到自主经营,他们主要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承担的职能繁多而且刚性化,其经营目标只能多元化,从而弱化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对于经营者来说。缺乏利益驱动机制,最终经营效益难以提高。国家作为所有者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惟一载体,政府充当了储蓄和的风险中介,风险转移和规避只有国家自我消化一条路,使负有资产经营权的各级经营者和管理者无任何责任风险,风险从下至上逐级“上交”。对风险管理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科学、可操作的指标方案,因此,“防范”风险往往沦为一句空话。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是整个改革的重点……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可以上市。”因此,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的运作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它要按照商业化的原则运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现有的商业银行将逐步改造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现代银行管理的核心之一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水平与风险控制的质量是衡量一家银行经营水平和资产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同时还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充实力量,利用风险管理技术,科学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预测、评价和控制,切实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和化解风险,才能保证安全运营。

二、工程技术是金融风险科学化的基础

伴随着世界一体化和浪潮的影响,在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金融工程学科得到长足发展。金融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领域涌现并迅速发展、风行起来的一门工程型金融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主要有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技术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金融工程技术应用主要有套期保值交易技术、套利与投机交易技术、组合分解交易技术。金融工程是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方法的结合,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金融科学的产品化和工程化。如果把金融业看作一个产业,那么,就与其他产业一样有它的产品——金融产品,有生产、创造产品的技术和工艺——金融工程技术,有生产和销售产品的企业——和其他,有金融产品的——金融市场。就像工程支持机械产业发展、工程支持电子发展一样,金融工程支持金融产业的发展。

从微观角度看,金融工程主要表现在为盈利性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服务。一方面,可以以金融工程作为技术支持,研究市场动态、客户需求,不断探讨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繁荣金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问题日益凸现,利用金融工程技术可以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科学性。目前,各种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正是金融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西方各个银行都花费大量、财力研究各种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软件系统,例如,JPMorgan集团的信用矩阵(CreditMetrics)系统,Mckinsey公司的信用组合观点(CreditportfolioView)系统等。

从宏观层面看,金融工程主要表现在为监管机关规范金融市场提供技术支持。金融工程集合了各种不同的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金融与方面的棘手问题。在西方,由于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投放市场,新的交易手段不断使用,监管机关必须制定新的监管法规和开发新的监管工具,因此,金融工程作为技术支持的金融创新活动不仅能转移价值,而且可以通过增加金融市场完备性和提高市场效率来创造价值,从而使金融科学的工程化不只是给一部分人带来好处,而且是为整个创造效益。

金融工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主要有负债业务管理、资产业务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和缺口管理等,而真正定量的金融风险管理是在衍生工具定价模型等金融技术不断获得突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3年Black—Scholes—Morton提出的期权定价模型第一次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人用衍生工具如、期权、远期等交易技术能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很多,目前在西方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风险价值方法vAR(valueatRisk),它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内,单一的金产或组合在给定时期内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和可能的最大价值损失。VAR是对市场风险的总括性评价,它考虑了对某一风险来源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股票价格等基础金融变量变化的可能性,它比传统的风险测定技术有了更大的适应性和科学性,目前已被全球各主要银行、投资公司、及金融证券监管机构广泛应用。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规定其成员银行和金融机构必须采用VAR技术针对交易书中的所有项目建立内部市场风险模型。证监会国际组织技术委员会于1998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发布报告,同意各国监管当局以VAR风险计量模型的结果作为计算监管资本要求的最低起点。国际互换与衍生证券协会也建议扩展VAR风险计量类型的方法来确定信用风险资本金要求。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亚洲、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等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金融事件,向金融界提出:要重新考虑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型了!因此,近年来,金融风险又有新的进展,如整体风险管理TRM(TotalRiskManagement),它就是在现有风险管理系统的单一变量即概率的基础上引入另外两个要素:价格和偏好。谋略在三个要素系统中达到风险管理上客观量的计量与主体偏好的均衡最优,它不仅可以对基础金融工具风险进行管理,而且也可以管理衍生工具可能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全面控制。再如,最近在美国开始萌发的全面风险管理ERM(Enterprise—WideRiskManagement),其中念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的风险的通盘管理,该系统要求风险管理系统不仅仅处理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还要求处理各种风险,并要求包含这些风险涉及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如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以及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从业务员直到机构整体,从总公司到各分公司,从本国到国外,有专家预测:全面风险管理代表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总之,金融工程技术是金融风险管理科学化的基础,金融业的发展也推动着金融工程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三、工程研究及应用的展望与思考

(一)加强金融工程理论及应用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工程学科

金融工程是西方国家金融领域最前沿、最尖端的科学。它革命性地改变着金融理论和实务,改变着整个资本和全球的金融状况。最近,哈佛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在《文明冲突》一书中提出了西方称霸全球的十四大战略要点,金融竞争力被列入前几条。有关资料表明,工程、生物工程和金融工程取代“两弹一星”成为各国高科技竞争的新战场,十多年来,西方大批“火箭科学家”向金融工程转移。在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斯坦福等均设立了金融工程专业,许多成立了金融工程部,同时,金融工程的学术研究迅速应用化,如纽约大学和华尔街的重要金融机构已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合作联系。我国金融工程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这个领域的应用方面还基本上处于空白,能致力于金融工程学科研究和实践的高级人才更是奇缺。因此,我国有关专家呼吁,如果中国政府不注重金融工程学科的研究与扩展,中国金融业与世界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可喜的是,我国金融工程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将金融、金融工程、金融作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些高校及金融机构也有一批专家、学者正在该领域积极探索,加之,随着市场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及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为金融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

(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步伐,

逐步建立、健全金产价格形成的市场经济机制金融工程技术的应用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基础,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使多数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彻底转变经营,主动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之我国价格的市场机制仍很不健全,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其主要表现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受干预、利率市场化进程举步缓慢、市场投机成分较浓、衍生金融工具少。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把“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和调控体系”作为“十五”期间金融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同时会议还强调“加快信息化建设,为银行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供充分的信息技术支持”,这就预示着金融工程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即将有一个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和硬件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