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风险类别

财务风险类别

时间:2023-06-08 11:1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风险类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风险类别

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特征 类别 防范 控制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特征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阐释

财务是指为了重新获取货币而垫支货币的活动,财务风险即在财务活动中,因受到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备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存在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从资本运动的角度讲,资本流通始于货币的垫支、终于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则资本财务风险在本金垫支之时便已产生。在资本流通中,财务风险发生转移和积聚,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既吸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又接收了本形态新的风险。随着资本价值逐渐集中于商品产品,财务风险也处于不断积累状态。

(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只是以一种可能性存在于财务工作中,只有条件成熟时,此种潜在的财务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性损失;客观性。财务风险因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此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则是客观事件处于变化过程中的特征;严重性。无论哪种性质的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性损失,其后果都会很严重。财务风险并不是不可触摸,根据企业财务资料理性分析,进而预测、评估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能有效对企业财务风险加以防范。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常见类别

(一)按照财务属性划分

1.出资者财务风险。出资者财务目标在于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主要内容有筹集资金、合理安排资本投向、确定收益分配策略等,因而出资者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也是一种由制度引发、受制度影响的静态风险,其包括:

资本投资项目选择风险是指出资者从多个投资项目中选择一个最佳项目进行投资活动,但因知识能力所限、对经济环境认识不足、分析出现偏差等缘故,造成最佳项目误选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是指出资者所投入资本因受投资企业经营上缺陷的影响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资本经营财务风险是指出资者抱持寻求更大资本回报、预防资本风险的目的,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而在资本经营活动中,又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致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经营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的主要内容是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其关注企业的具体经营过程,而经营者财务风险表现出动态性、复杂性、复合性等特征。

筹资活动风险是指企业筹资的实际结果和原有目标之间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其具体分为收益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投资活动风险中,短期投资风险主要是资产流动性风险,长期投资风险是现金净流量风险;当企业收益形成的现金流入远大于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时,股东极可能因现金偏好无法得到满足而做出抛售股票举动,使企业股价变动,进而影响企业经营过程和整体影响,而当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时,企业再投资活动将受限,最终影响企业日后的生产经营。

(二)按照财务活动划分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即企业由于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其主要是由于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筹资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启动点。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即因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不能取得期望投资报酬的可能性,由于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投资活动包括主业投资及其他项目投资,如果投资项目出现偏差,则会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下降的不确定性。

3.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即因汇率变动而造成的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贸易额的日渐增长而越来越广泛地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外汇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新表现。

4.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在产品销售出去后,因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金额的不确定性而出现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外在表现。

5.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因收益所得和分配而对资本价值及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的可能性。留存收益、分配股息是收益分配的两个主要内容,其中留存收益在于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则为了满足股东扩大财产的要求,此两方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

建立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一)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把握其变化趋势和规律,适时调整企业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方法,提高企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乃至避免环境的变化给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设置合理的财务管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有效防范、控制因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内部管理体系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周转速度,应做到:根据不同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调整资金及资产结构,降低不合理资金占用率,实现资本结构合理化;确定债务资金和自有资金、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使之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始终处于动态管理状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应收账款体系,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加强存货管理,在保证生产和销售良好运行的基础上,将存货总成本保持在最低水平。

(三)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具备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评估潜在的企业财务风险,还应该树立风险意识,勇于承担风险责任、善于分散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在各部门、各人员尤其是企业决策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之间,普及风险防控意识,并将此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

(四)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应包含一套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以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中潜在风险的实时监控。我国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分析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运用于实际管理中。财务预警系统要求企业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有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取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充分利用财会、金融、市场影响、企业管理等理论知识,对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发现某种异兆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乃至规避风险损失。

(五)合理利用风险防控方法

分散法。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应选取分散法,即借助于企业间联营、多种经营、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从而实现收益同享、风险共担。

转移法。财务风险转移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即在坚持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企业采取相应措施转嫁财务风险。

回避法。在选取理财方式时,企业应对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此为回避法。

降低法。在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时,企业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即为降低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财务风险;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向发展中国家继续转移制造业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外包形式向外转移服务业。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5~1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30%~40%的速度递增,国际服务外包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宠。在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相对走缓的情况下,很多跨国公司出于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需要将加速服务外移,这给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项目提供了极好的时机,从而使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面临新契机。但是在金融危机后前景未卜的经济形势与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财务风险不可小觑,各种潜藏的财务风险可能随时演变成现实的财务失败,只有及时发现项目的财务风险、准确评估项目的财务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项目的财务风险,才能避免各种财务风险的损失发生,保障国际服务外包项目收益目标的实现。

一、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财务风险的类别及来源

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形成的环境,项目发包、承接、经营运作、财务运作的复杂性以及承接项目企业自身的原因,随时都可能引致项目的财务风险。按照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财务风险的来源与属性对其进行分类,则财务风险可分为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两大类。由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发包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风险、客户需求变化风险,以及由项目运行的复杂性所致的财务风险称为客观风险,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自身原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称为主观性风险。

(一)国际服务外包项目的客观风险及其来源

我国所承接的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分布于世界各地,而发包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明显区别于我国,该国国情和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带来冲击和影响。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国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考虑而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于我国离岸外包业务的顺利进行形成巨大威胁。另外承接服务外包项目的企业为适应发包方所在国家税法等法律变更而对服务业务作出的调整和人员培训等均会增加项目的营运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发包企业由于所在国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而取消了已决定发包的业务项目,更会使接包方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以上诸方面都是我国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财务风险的来源。还有金融危机后汇率市场变化引发的财务风险也无时不在影响着国际服务外包项目的经济效益。由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项目企业的业务来自世界各地,业务活动的具体对象在境外,自然需要使用各种外币进行收付结算,从而使企业时刻处在外汇风险之中,汇率变动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汇兑损失,造成其直接的财务风险。

正是由于服务外包项目的专业性、复杂性才被发包方外包,国际服务外包项目的经营活动就更加复杂。国际服务外包项目通常具有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这使得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中时刻潜藏着不可知的风险。国际服务外包项目的客户业务类型及发包项目内容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发包市场以及服务对象的任何变化都不可避免地引发项目的财务风险。无论是服务外包项目的服务对象还是具体的服务内容的变化都会对外包项目承接方产生经济利益的直接影响。如果服务的客户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增加新的客户评估费用等;如果由于发包方经营策略的调整而引发了项目服务内容的调整,也会增加服务外包企业的运营成本等,或者还会减少预计的项目发包量,从而使服务外包企业的预期收益下降。特别是由于灾备投资引发的财务风险更可能使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灾备投资往往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及服务对象较为固定等特点。一旦服务外包市场和客户发生变化,服务外包企业就将面临灾难性的财务风险、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国际服务外包项目的主观风险及其来源

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活动国际化后,其财务管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其财务风险更易于发生。在国际服务外包项目的经营运作中,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应对不利,不注重财务风险的科学评估,不注重财务风险规避策略的认真研究,忽视系统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建设,缺乏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导致国际服务外包项目主观性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时间较短,服务外包企业正处在成长过程之中,企业缺乏清醒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与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一旦项目的财务风险发生,企业就会陷入财务风险的危机之中而不能自拔。

成长中的服务外包企业面临着规模较小、资金匮乏、财务运作能力差、抗御风险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企业投融资不善、资金营运及成本控制不利等致使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处于财务危机四伏的境地。在国际服务外包项目中,承接方企业为满足客户要求而进行的大规模投资,使得大量资金被长期占用,影响企业资金的循环,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较大的项目投资风险;承接方企业融资环境不良,国家给予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利用不够,资金筹集渠道不畅通、方式不合理等都将形成项目的融资风险。由于承接的服务外包项目周期长及部分发包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入;缺乏项目的成本控制思路与技术,致使项目质量、成本、时间上发生冲突,影响到项目的运营效益等将酿成项目的资金运营风险。疏于对发包方无形资产的保护也会给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并最终转化为财务风险。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集高科技、高风险及高收益于一身,在国际化的环境中运作。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将呈现构成复杂化、管理融合化等特征,一旦无形资产的存在环境及方式发生变化,就可能造成无形资产的损害、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合作协议中通常有对发包方无形资产予以保护的条款,而在服务外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却可能由于承接方的管理疏漏而未真正兑现,从而引发项目的财务风险。

二、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财务风险的评估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前提,在项目财务风险辨别、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合理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风险评估在项目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位置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制定的PMBOK (2000版)中描述的风险管理过程为: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分析、风险量化分析、风险应对设计、风险监视和控制六个部分。毕星、瞿丽主编的《项目管理》一书把项目风险管理的阶段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监视四个阶段。本文综合以上两种项目风险管理过程阶段划分的观点,将国际服务外包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划分为五个步骤,如图一所示。

本文所讨论的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财务风险评估包括了项目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价两部分内容,而财务风险评价又是在风险量化估计的基础上的分析评价,包括了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与评价的功能。

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即风险评估是对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财务风险进行辨识、估量与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项目更有把握的实现其性能、进度和费用目标。风险评估在于辨别风险因素、发现风险苗头,辨识并记录有关风险的过程,确定风险大小的次序,按风险发生的概率、后果进行风险的细化描述,从而找出风险致因并确定影响程度。

(二)风险评估在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国际服务外包项目从机会选择、方案确定以及项目的启动、运行等,每一阶段都存在着风险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信息所具有知识的秉赋,可用以消除人们对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认识的不确定性,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交换、相互作用的内容,信息将使系统的不确定性减少。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就是信息运动的过程。国际服务外包项目是在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随着项目进展财务风险管理需要新的、进一步的信息以及环境变化的信息。本质上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财务风险管理就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运用信息减少项目预期财务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的管理。风险评估不断提供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相关信息,是满足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需求的唯一方式。

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在信息化的国际环境中运行,信息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掌握完全信息对于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运作的成功是十分必要的。国际服务外包项目风险评估可以将风险管理信息转化为风险管理知识,风险管理主体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利用和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不断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对于在变化的环境中运行的国际服务外包项目,风险评估对当前和未来的决策都会产生影响,如果没有风险评估项目主体就会失去影响变化的机会和有效回应变化的能力。国际服务外包项目风险评估能够正确地评价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的绩效,并能对风险管理系统功能的改善和绩效的提升提供帮助。,并且对确定服务外包方向又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项目财务风险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往往具有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及时间要求严、营运成本高等特点,而这些恰恰都是加剧项目财务风险的特点。国际服务外包项目的财务风险表现在项目运营的全过程之中,针对这些特点必须加强国际服务外包项目的风险评估,并实行项目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根据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财务风险的来源确定风险评估的具体项目及内容,进行财务风险的辩识、评价及分析,据此提出项目风险控制的策略,使项目由于财务风险而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国际服务外包项目风险评估方法一般可分为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结合三类。国际服务外包项目风险评估具有风险估计、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的具体功能,不同功能的实施需要不同方法的支持,二者的基本对应关系如表本文研究强调量化评估方法的运用,强调所采用的方法与国际服务外包项目的特点相适应,与项目风险的对象来源及具体内容相匹配,从而更好地发挥项目财务风险评估的功能,为项目财务风险的控制提供信息及对策。

参考文献:

[1]汪应洛.服务外包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郭强.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全国商情,2009,(4).

[3]陈华.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

第3篇

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是由于在财务行为期间,遭受不确定条件的作用,造成企业的真实收益及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使企业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或者丧失机遇。通常来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一,企业本身的运营行为存在风险;其二,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期间存在不足。想要预防并管理好财务风险,就需要创建相应的监测及预警制度。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供参考。

1 造成财务风险的成因

1.1 企业自身内部进行财务管理期间存在的不足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局面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尽管经济外在环境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然而以往的财务管理方法及模式根深蒂固,如果在短时间内转变财务管理模式,不仅无法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相反,极容易导致企业在面临外在环境改变时,出现束手无策的问题。通常来讲,面对此种情况,很多企业就仍沿用以往的管理方法,而没有对财务管理进行调整,从而降低了财务管理的预见性及判断力,对企业的发展也造成影响。

1.2 企业财务从业者缺少对风险的认知

在以往的几年中,我国始终处于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下,并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对风险缺少必要的认知,甚至经常将资金管理活动与风险管理混为一谈。从业者错误地认为资金的管理就等同于风险管理。部分从业者认为财务的风险是由企业内部环境控制造成的,不需要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进行考量。此种错误的认知扭曲了财务风险的概念,不管是由广度方面,还是范围方面,都存在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企业中的财务从业者对财务风险缺少正确的认知,更加重了企业财务中的隐性风险。

1.3 决策失误导致的财务风险

企业中的管理者错误的财务决定,同样也会造成财务风险问题。如果财务决策严重错误,不但会让企业承受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让企业深陷财务危机中。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在制定财务决策期间,主观意识较强,通常依赖自身的经验。面对现今市场经济的局面,此种完全依靠经验的决策缺少客观性及合理性,属于一种盲目的行为。此种盲目的决定会增加企业决策的可能性,并且为企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条件,各方面发生叠加,严重危害企业的发展。

1.4 企业自身资本的结构分配不合适

在企业运营期间,应保证资本结构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企业需要依据本身的运营情况来创建资本结构,从而保证企业顺利运营,预防并躲避财务风险。在创建资本结构期间,固定资产及负债是极为重要的两部分。二者间的比例是确保企业正常发展的基础。假如企业中固定资产数值超过负债,则企业就不能借助财务杠杆来增大经营,无法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假如企业固定资产数值小于负债,则极大程度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需要将二者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中,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 当前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检测及预警的具体方法

2.1 创建并完善财务预警体系

想要预防财务的峰下问题,企业就需要创建一系列较为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企业需要结合本身的运营情况,选取相应的财务标准,同时将该财务标准与预警体系融合在其中,借助分析指标,来判定企业当前及短时间内的财务情况,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在选取指标时,应尽量选取一些能够表明企业最近运营状况的数据。例如:企业偿还负债的能力、短期还债率、流动资金等,经过认真的分析及判定,能够精确地对企业可能面对的风险进行判定及预警,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外,企业还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表现企业获利的指标作为判断依据,对预测财务风险进行辅助。

2.2 加大管理企业筹资行为风险的力度

由企业定义财务风险的层面分析,企业所形成的财务风险多由本身资产结构不合理造成,负债较高,引发资不抵债的问题,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由于企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筹资行为,从而获取相应资金,为后续运营夯实基础。这些筹资行为尽管可以为企业募集到发展需求的资金,然而该活动也同样会为企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企业进行筹资的途径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其一,借入资金;其二,自有资金;其三,权益资金。借入资金指的是企业由信贷部门或者银行受力通过购买债券、借债等形式获取发展资金;自由资金指的是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发展资金;权益资金指的是企业由股东处筹集的发展资金。当企业利用借入的形式筹集资金时,就增加了其不稳定因素。那么,企业就需要重点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事先做好准备,从而尽量降低由负债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2.3 选取正确的筹资融资组合

由于企业在进行筹资行为时方法较多,因此企业进行融资时应合理选取最为科学、合适的筹资、融资组合结构。如果企业采用自有资金,则其成本率为0,然而假如自有资金较少,则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如果企业采用权益资金进行发展,则能够借助发放股票、上市等方法,由股东处获取大量资金,从而投入后续企业发展中,等到每年的年尾,为股东发放红利,需要注意的是,应科学调整股份的分配;如果企业采用借入资金进行发展,其获取的资金数额最高,然而由于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借入以前,需要进行科学规划,然后进行决定。企业在筹资期间,需要深入进行论证与分析,将财务风险缩减至最小,保证资金结构稳定,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 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的类别

对于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来讲,其包含的功能大致划分成以下三个类别:

其一,预知风险;其二,控制风险;其三,防范风险。想要判定一个企业的财务情况是否良好,首先就需要查看该企业是否创建了健全的财务预警体系。一般来讲,企业创建的预警模式大致可以包含以下几种类别:

3.1 单变量预警

在1966年,美国学者比弗率首次提出了单变量预警模式。经过对比1954―1964年间企业的案例,提出了预测财务失败的项目有:第一,债务保障率的数值等于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第二,资产的收益率数值等于净资产收益与资产综合的比;第三,资产负债率数值等于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第四,资产的安全率等于资产变现率与资产负债率的差。在此种预警模式下,能够良好地借助债务保障率来判定企业的财政情况,同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因此,在考察企业的财务期间,需要特别关注以上比率的浮动趋势。

3.2 多元线性判定预警

多元线性预警是依据资产与行业规模,选取30多家破产企业即非破产企业为样本,判定其各项变量,创建了多元线性判定预警。其公式为:Z=0.012W1+0.014W2+0.33W3+0.006W4+0.999W5,其中,W1代表运营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体现资产的流动特性;W2代表留存的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体现累积赢利状况;W3代表税前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体现资产的运营效率;W4代表股票的市场价格与中负债面值的比,体现企业的偿还能力;W5代表销售总额同总资产的比。利用Z值的改变,反映企业的运营发展情况。遵照该模型,利用相关计算就能够推断出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前兆。

第4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职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财务风险管理及其特征

关于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有很多,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未来现实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包括企业财务活动本身各方面所具有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活动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中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

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指筹资引起的企业财务活动、基于投资的相关财务活动、企业经营管理引起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从一定角度看,在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财务关系,也是财务管理基本内容的范畴。财务风险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中毫无疑问处于核心战略地位的管理工作,相比于企业其它管理工作,有如下特点:

1.综合性强

从反映经济活动的形式看,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各种财务风险实施管理。企业各个方面所存在不同类别的风险,最终是对企业资产及其资金运动的风险,都要通过资金来综合表现,最终综合反映在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相关的财务指标上。

2.涉及面较广

从工作范围看,财务风险管理的涉及面广。在企业里,无论是销各环节的经营活动,还是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只要涉及到资金运动都属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范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在企业资金运动所涉及到的各环节、各部门,并且一个环节上的风险可能会波及另一个环节上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也要在合理使用资金,提高风险管理效益方面接受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约束。

3.灵敏度高

站在管理效果上看,风险预测是否准确,风险决策是否恰当,经营管理是否有序,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是否有效,风险管理能力是否提高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上来。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处于关键位置,是企业搞好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予以重视的环节。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完备的职能体系,主要是由财务风险预测、财务风险决策、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以及财务风险损益处理五项职能组成,它们同时共同构成了实施风险基础管理的五个管理阶段和五方面的管理内容。

1.财务风险预测

在财务风险发生前,分析各种技术经济条件,综观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发展活动以及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识别、估量等方法,对尚未发生但又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财务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全面的识别和恰当的估量,系统、连续地发现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预测风险事项的发生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后果。风险预测分为识别和估量两个步骤。

2.财务风险决策

在预测的基础上,有必要将风险收益与控制风险所需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上的比较,确定企业应对风险的级别,明确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围绕目标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是现场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效益的目的。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必须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的大小进行优化组合,才能选出最佳决策方案。

3.财务风险控制

基于财务风险决策的结果,要求财务管理部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计划,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财务风险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几个环节,在不同的环节,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在风险预控中,财务部门一方面要对企业其它职能部门的风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财务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对财务收支结算、筹资、投资和换汇等直接由财务部门负责的业务进行预防和控制。

4.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为了控制财务风险管理绩效,必须依据绩效评价标准对财务风险管理责任部门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的适用性和效益性进行考察、分析、检查和评估,明确绩效的责任归属,并据以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以适应变化中的情况并达到最佳管理效果。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职能能否客观、公正地发挥,直接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和评价,关系到各责任主体利益的分配,关系到能否调动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因此,企业首先应建立财务风险管理评价标准,其次应衡量实际绩效与评估标准的差异程度,然后是调整差异程度。

5.财务风险损益处理

企业对风险结果进行财务处理,包括对风险损失的补偿和风险收益的合理配置两个层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是否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就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风险事件不发生,企业除了获得期望收益外,甚至还可能获得更大的额外收益;二是风险事件发生,企业不能获得风险收益。为配合企业风险管理效果的考核,必须科学组织风险损益的核算,及时补偿风险损失,合理分配风险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敦力.财务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杨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09).

[3]陈小玲.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8).

第5篇

一、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概述

(一)内涵

具体来讲,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即为财务管理风险,指的是财务管理活动可能会偏离预期结果,带来不利影响。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日趋迅速,企业财务各个方面都容易出现风险,需要科学识别与管理。

(二)主要类型

首先为资金回收风险,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销售之后,方可以收回对内投资成本;在对外投资中,则需要将更加复杂的因素给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对外投资回收风险就比较的复杂。其次为分配风险,现代企业在企业保留盈余与分配盈余之间具有互相制约的联系,如果企业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高额回报给投资者,影响到企业的保留盈余。而企业为了促使外部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对投资者的分配进行减少,投资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然后为筹资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风险会直接受到负债资金比例的影响,同时,外部金融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进而改变银行利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筹资风险。最后为投资风险,现代企业向某一领域投资之后,因为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降低资金实际使用效果,导致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进而造成投资风险的产生。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识别

因为在企业财务各个方面广泛分布着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就需要对财务风险识别能力科学掌握。其中,经常运用到的财务管理风险识别方法有这些:

(一)财务报表识别法

本种方法是依据财务报表,将企业变现能力比率、负债比率等指标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准确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要紧密依据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来对企业财务指标科学评定,以便合理评估风险评估企业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等,将潜在风险给及时发现和解决掉。现阶段,企业在财务风险识别中,已经开始广泛运用财务报表识别法,除了开展比率分析、比例分析等工作之外,还需要开展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动态分析工作。此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财务风险分析中还需要加入客户财务报表的内容。总之,企业需要将财务报表分析法给综合利用起来,对企业经营风险科学评估,对存在的风险及潜在的风险及时了解,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受影响。

(二)经验总结识别法

通常情况下,在对企业每一项财务风险进行评定时,需要对比企业以往财务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风险。企业需要与员工定期经常的沟通,对其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积极征求,集中整理征集到的各种意见,依据不同的类别,如影响、特征等,将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等经验给总结起来,帮助企业对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更加科学的识别。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研究发现,现代企业客观存在着财务管理风险,不能够将财务风险完全消除掉,但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企业财务风险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大力健全和完善

财务会计制度、人事行政制度、内审制度等都属于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企业的性质与规模等会影响到这些制度的制定。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对企业内控制度大力完善与健全,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针对性的防范,对资本结构科学确定,合理管理企业内部资金,促使企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此外,还需要对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例合理制定,优化资本结构;将相对保守的财务战略实施下去,促使企业将长短期负债比例给维持下去;借助于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强化,还能够对企业各项费用使用状况及时获取,进而向个人及部门头上落实责任。

(二)科学管理投资活动

为了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深入研究各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在长期投资方面,可以组合多种类型的投资,以便互相抵消掉存在的收益不确定因素,促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同时,企业将重大投资决策审议决定责任制度给实施下去,严格控制投资项目的各个环节,包括立项、评估、决策等。在短期投资方面,则需要科学分析存货项目,对信用政策科学制定,保证存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现金,进而实现资产流动性提高的目的。此外,为了对财务风险有效防范,还可以有机结合长短期投资,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部分风险是企业无法规避的,可以采取风险转移措施;如部分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可以与其他企业联合参与,共享收益,共同分担风险。结合某一类风险,也可以投保于保险公司,从而获得相应收益,促使风险得到显著降低。

第6篇

根据以上分析来看,财务杠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很大,在规避财务风险时,就如何合理使用财务杠杆规避风险给出如下建议: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1调整资本结构比例,保持合理负债。企业在筹措资金的同时也背负了负债所带来的偿债压力,所以不得不确保财务杠杆产生积极的杠杆作用,在此积极作用下,企业筹措的资金才能发挥功效,为所有者带来更多利益。而确保财务杠杆产生积极作用的关键在于企业要用各种方法使得总资产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在这个前提条件下,企业的偿债压力就会大大减小。这样企业就实现了一种“双赢”,把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1.2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首先,企业应该认识到不同来源的负债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是不同的,在进行负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组合前应考虑企业自身的资金情况,可承担利率的大小,还应该调整每笔借款的数目和还款期限,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合理分配,搭配出适合企业自身的资金结构,以保证在负债风险的同时为企业所有者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这样就能将财务风险在适度的负债结构面前降为最低,得到有效的规避。

1.3建立相关的偿债制度,良性持续融资。企业运用负债融资,在考虑创利能力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知道偿债能力,要利用公式计算出最适当的财务杠杆系数,从而找到适当的筹资政策。应尽量用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来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满足则依靠短期负债。企业在负债融资时,必须对各类负债的期限、旧债到期时间的分布、新债发生的时间选择进行妥善的安排,以避免集中还本付息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的冲击。

1.4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在负债筹资过程中,良好的公共关系可以帮助企业从更多的渠道以低成本和低风险筹集资金,在企业无法按期清偿一些短期借款时使一些不急于收回资金的借款者统一展期,让企业有筹集更多资金的机会,让筹集的资金在财务杠杆有利的作用下发挥功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起到降低的作用,使企业不至于破产。

适当运用优先股股利政策。

优先股股利是指企业按优先股发放章程的有关规定,按约定的股息率或金额发放给优先股股东的报酬。企业发行优先股将会为自身获得资金带来更多的机会。因为优先股股东拥有股息分配的优先权并且在企业破产时能优先分取公司的剩余资产,在这种有保障的情况下,企业就可以更可能多地吸引那些属于保守型的人投资。在企业发行优先股的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1-企业所得税)]。从公式不难看出,优先股股利与财务杠杆系数呈正比。在获得尽可能多的资金时,优先股股利也会增大,财务杠杆对财务风险的规避将会有明显作用。但是,优先股股利的过度增加也会为企业带来不小的财务风险,毕竟这也是企业负债的一种形式,所以企业应当在综合考虑各因素后择优选择优先股股利政策。

选择最优筹资组合。

企业的筹资组合是指筹资总额在各种类型资金间的分配关系。具体的筹资组合有三大类:自有和借入资金、短期和长期资金、内部筹措和外部筹措资金。

不同的筹资组合对企业的报酬和风险带来的不同影响。在此着重说明一下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虽然两者只是在时间长短上有所差别,但是协调好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及还款日期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比较难且重要的工作,不容忽视。长期资金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应占有大量的比例;短期资金是在企业周转不灵时发挥及时作用的良药,因在短期内就须偿还,所以企业不用担心利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的短期资金将会让企业在短期内尝受过大的压力,容易使企业所有者内心不安,无法及时下决定,从而错失企业获益的最佳时机,增加了企业破产的风险。因此,对于企业来讲,权衡好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分配是非常重要的,取长补短,尽量合理利用财务杠杆这把“双刃剑”让企业在低风险的情况下也能取得不错的效益。

第7篇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必要性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必要性 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能够使企业管理层及时获取财务预警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关对策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保障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运行平稳,有效防范和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原有的风险预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大量财物信息处理和分析的实际需要,亟需在企业内部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以便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对企业财务相关数据进行及时高效的分析和评估,从而有效提高企业财务预警预测能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保障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功能与特点 首先,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征兆。当与企业财务活动密切相关的风险要素出现异常波动时,财务预警系统可自动发出警报,提醒企业管理者及时做好准备和采取相关应对策略,从而有效减低财务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其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控制财务危机的进一步扩大。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找到导致财务危机的因素,从而使管理者能够从根源上制定解决财务问题,防止企业陷入更大的财务危机。此外,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避免有效减低企业以后发生同类危机的可能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构建

(一)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具体如下:

(1)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设置原则。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制定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企业财务预警指标要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发展潜力。第二,由于财务预警指标直接用于进行风险评价,因此其必须是可以得到有效验证能够作为评价依据的数据信息,这部分信息必须是真实客观的。第三,风险预警指标应与企业财务活动的核心内容相匹配,预警指标要有代表性且不宜设置过多,以免主次不分。此外,要保障风险预警指标之间的联系和互补性,以便形成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2)财务预警指标分类与设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主要分为获利能力指标、资产运营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第一,企业获利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第二,资产运营能力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产销平衡率等。第三,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现金流动负债率、资产负债率等。第四,发展潜力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

(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的各子系统 具体如下:

(1)健全财务风险识别系统。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从根源上找到导致财务危机的要素,基本上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主要有经济周期波动、内部控制失调、企业相关者利益冲突三种。具体到实践中,财务风险识别系统需要按照如下步骤工作:第一,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如出台新的行业监管制度、国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等),对各类风险要素进行归纳分类,并时刻关注这些要素的变动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平衡各种关系,从根本上降低财务危机的发生。第二,识别财务风险之后,要对各种非财务类风险要素进行定性分析,并将分析成果直接汇总成报告及时上报相关管理当局。第三,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和所处行业地区的政策市场环境,建立财务预警显示体系,明确财务风险的潜伏期、发作期和恶化期,并按照专家方案和企业财务活动得出的经验,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处理对策。

(2)完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依托于高效的排警对策库,一旦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发出风险预警,对策库可以根据预警信息的性质和特点自动采取相应的对策。借助高度智能化的预警信息系统设计,能将一些难以明确的财务风险及时排查出来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定性,而预警人员这时只需安装对策库里提供的建议做出相应的处理即可。而财务风险处理案例将作为经验知识的一部分自动计入风险预警系统知识库,以便日后出现同类问题时可以借鉴。对于一些高智能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在系统中加入专家方案等模块,以便能够在发生财务危机时从系统中获取更为有效的排除财务风险的对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开发过程由于涉及到的专业领域较为复杂,因此企业如果要自行开发系统必须建立起与预警系统相适应的人员体系。该开放项目组成员应包括:熟悉管理业务的人员、具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和精通软件开发技术的人员,必要时还应聘请一些财务专业水平较高的外部财务人员,以便能够确保系统开发完成之后具有较强的可用性。

(3)建立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相适用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要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必须依赖于成熟高效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财务预警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对接,计算机能够快速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当某些财务风险指标超过预警值时,系统即可自动向财务人员或管理当局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财务风险预警的会计系统必须建立在健全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体系之上,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首先,要有较高安全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如果系统设计存在隐患,则整个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形同虚设很难发挥应有作用。其次,要保证系统有效性,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员工,以便能够切实按照相关会计和财务准则的核算要求开展各项会计核算和财务审计工作,有效堵塞内部财务漏洞,防范各类内源性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完善对策

(一)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应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一方面,对各类风险要素进行定量分析,设置风险定量控制指标。公司可按照产品类别、对照行业标准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将财务风险指标进行定量,并设置一定的风险区间,用以区分安全区、预警区和危机区。当财务风险指标在安全区间内,则表示目前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务风险程度较低。若指标在预警区间内,则表明企业可能面临潜在的财务风险,应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若定量指标超过预警标准,则企业很可能已陷入财务危机中,相关方面应及时排查风险要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到实践中,当企业财务风险各项指标出现异常变动时,企业财务人员要对各类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并撰写相关财务风险分析报告,报告不知要分析清楚财务指标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还应进一步提出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的措施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对财务要素进行定性分析,企业财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实物性资产和存货的变化,如债权、债务、应付、预付及待摊预提等资产的变化。一旦系统监测到上述指标出现异常波动,则表明企业可能面临潜在财务风险,这时就需要财务人员及时向管理当局发出预警,并进一步分析财务风险来源和成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建立畅通的财务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 构建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依赖于高效畅通的企业财务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建立高效灵活的内外部财务信息系统是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功能的基本前提。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必须是开放性的且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高质量,即确保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完善财务预警系统相关考核制度 要保证财务预警系统的高效性,应将财务预警系统与企业内部考核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如要严格控制各部门的资金占用时间、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与团队业绩考核指标挂钩,根据各部门的指标完成情况采取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充分调动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对财务风险时刻保持警惕,从而有效防范各类财务风险。

第8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

风险即事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依据起源和影响划分,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其中公司特有风险又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于生产经营不佳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则是因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

1.企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别

1.1 筹资风险

企业筹集资金,是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保障,但资金供需市场及企业所处宏观环境的变化,又给企业筹集资金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就企业自身而言,筹资资本结构,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的比例等,都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产生直接影响;就宏观经济环境来讲,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均对企业筹资行为带来间接影响,如政府对某些行业实施扶持优惠政策时,企业筹资成本将大大降低。

1.2 投资风险

企业进行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投资风险即企业投资后因内外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导致投入资金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换言之,在企业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投资者发生经济损失以及不能收回投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并对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对投资收益期望越高,其遇到投资风险的可能性则越大。

1.3 现金流量风险

在收益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企业因销售实现原则存在差异而出现财务困难,即现金流量风险。比如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较高的收益无法代表企业收回货款,而且企业负债比例过高时,资产流动性变差,企业便没有足够资金偿还债务,并将遭遇财务困境。

1.4 连带财务风险

连带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凭借自身财产为其他企业经济合同的履行提供担保,并在其他企业无法履行合同时负有连带偿还责任,最终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不确定性。

1.5 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企业在产品销售、货款回收数量、信用政策等方面经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出现的财务损失可能性。从其产生原因开,资金回收风险与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些流动资产密切相关。

2. 企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财务活动有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以及资金收益的回收和分配,所有财务活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使资金处于周而复始的循环和运动中。财务活动的存在引发了企业财务风险,目前财务风险主要包括:

2.1 资本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企业财务结构来看,多数企业内部面临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偏多的难题。再从企业负债结构来讲,企业短期负债较多,长期负债较少,则对银行依赖性强。

2.2 投资策略不科学

在对外投资时,多数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盲目投资是造成企业投资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问题上,多数企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缺少周密系统的研究分析,即使收集了相关经济信息,也因信息不够全面、真实而导致决策者做出偏差或错误的决策。

2.3 收益分配不规范

与国际上普遍采取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企业广泛采用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此种收益分配政策间接助长了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并对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毫无益处。加上我国企业股利政策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也不断改变,使得投资者无所适从。

2.4 资金回收不恰当

在信用销售过程中,不乏企业对客户信用等级了解甚少,盲目赊销,导致企业陷入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的困境。同时,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例常常较大,且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如此一来,企业资产长期为债务人和存货占用,则流动资金较难做到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最终影响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及流动性。

3. 企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比如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客观性认识缺失,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且资产流动性较差等。概括而言,企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应表现为:

3.1 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

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资金使用效益稳定,且高于借入资金的利息,企业便具备偿还本息的能力,对自有资金的所有者也能够支付股息和红利。但一些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在投资前未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投资的盲目性导致投资方案实施后不仅没有产生效益,反而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显然,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的存在导致企业在开放、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其投资效益具有较大风险性。此种状况使得企业能否按约偿债、能否向股东支付期望的报酬等成为未知数,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

3.2 企业资金调度的不合理性

企业通过资金调度,实现对其资金流入、流出及周转在时间、金额、形式上的具体规划和事先安排。资金调度越合理,企业越有能力降低或不增加资金占用量,从而保证企业资金在满足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基础上,实现时间上相互衔接、形式上相互补充,以及资金使用潜力的充分发挥。否则,企业资金调度的不合理性势必带来财务风险,并具体外化为资金回收风险与收益分配风险等,比如资金占用量上升,挤占了储备资金,或结算资金过大,致使资金使用在时间上、形式上相互冲突。合理调度资金,一则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做出正确的主观判断,二则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其他财务环节的工作效率正常运转。此外,企业资金回收状况和利润分配规划情况也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要素,资金回收状况良好、利润分配形式和额度安排妥当,便对财务风险起到抑制作用。

3.3 资金结构的不科学性

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能大致反映与资金结构相关的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率小,财务风险则较低,否则较高,即企业资金结构对企业偿债能力产生影响的同时,还改变着每股收益或自有资金收益率的变动程度。比如企业在其资金结构中增加固定成本融资比例时,固定现金流出量增加,其丧失偿债能力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尤其在息税前利润低于固定融资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将丧失偿付利息的能力。理论上分析,企业适度负债则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即企业息税前利润的变化所带来的每股利润的变化,这意味着在银行借款规模和利率水平确定时,企业负担的利息水平将保持固定不变,企业即可利用负债规模进行盈利水平的扩大。这就是说,财务杠杆同时给企业带来正负两面影响,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借款利率时,举债将给企业带来正面效应,反之则为企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乃至债务危机,那么资金结构中负债过高,必然弱化企业的支付能力,影响即期债务的偿付,进而产生财务风险。

4. 企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4.1 提升盈利水平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者应致力于积极预防风险危机的发生,以切实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比如对市场行情的变化做出深度了解,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再如努力降低各类消耗,以降低生产成本、堵住各种漏洞;还有增加销售力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企业收入赋以重要砝码。

4.2 保持适度负债

按照新《企业财务通则》相关规定,“企业依法以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债务资金的,应当明确筹资目的,根据资金成本、债务风险和合理的资金需求,进行必要的资本结构决策,并签订书面合同。”据此,企业应适度负债,即债务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比重合理,并保持资本最佳结构。其具体做法可采取,事先提出多个资本结构方案,对各个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一一计算出来,然后比较分析,从中选择一套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方案,将其定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方案。

4.3 调配资产结构

新《企业财务通则》中,“企业应当根据风险与收益均衡等原则和经营需要,确定合理的资产结构,并实施资产结构动态管理。”为降低投资风险损失、提高投资收益,企业须在掌握资产客观比例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有利因素,对长短期资产的结构做出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比如企业销售和利润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时,企业可适当提高短期资产比重,来增加资产流动性并减轻投资风险损失。反之,则适当降低短期资产比重,获取更多的风险收益。

4.4 实施风险管理

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市场经济实体,企业应充分认识财务风险,并在日常核算中高度重视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成本,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新《企业财务通则》提及,“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自行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重点监测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企业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的信息,提出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案。”其中应做到,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等。

参考文献:

1. 杨萍.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初步探讨. 甘肃科技,2008第24卷(10).

2. 付艳丽. 企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时代经贸,2008(1).

第9篇

关键词: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26-01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财务风险特别是负债引起的财务风险是一个重要话题。能够合理利用则可以让企业通过财务杠杆收益来增加股东利益。反之,则会加快企业的亏损。因而,在这个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了解财务风险,分析其产生原因,采取强而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当今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

一、风险分类

在各种不同的理财环境和理财阶段,对于不同的财务主体和财务对象,财务风险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多种财务风险的类型,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财务风险进行分类,了解熟悉各种财务风险的性质,则是掌控财务风险的首要前提。

财务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又不停的与外界市场相互联系和作用,从而引发财务风险的要素来自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从而可以把财务风险分为两大类: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由公司外部风险因素的变化导致的整个理财环境的不稳定性,从而对社会所有公司的财务经营都产生影响的共同性风险。值得一提的是,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风险。包括资本商品价值下降的价格风险,资本商品的价值上涨的再投资风险,货币资本价值下跌的购买力风险。但是,所有的系统性风险都与市场利率和投资期限两大要素相关联。 那么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可以归结为利率风险。因此,只有投资报酬率高于市场利率时, 资产价值才会高于资产价格,才会有套利的机会,才能得到超过市场平均报酬率的超额回报。 以产业经营财务管理为例,是没有必要对系统性风险按其类别来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而应把风险管理集中在市场利率因素将来的浮动趋势和预期上。

非系统性风险是由特定经营环境和特定的条件的变化导致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个别项目的资本价值产生的特有性风险。公司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公司特有的风险是通过履约风险、变现风险、破产风险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二、财务活动与财务风险的联系

经营风险归结于财务活动的不合理运作,来自于资金运用的盲目性和缺少效率。筹资财务活动带来资本成本,投资财务活动实现生产要素的配置,耗资财务活动带来的营业成本,收入与分配财务活动还原资本原始形态,每一项财务活动中都有妨碍资本价值形态转换的因素:资本配置环节、资本消耗环节、资本产出环节、资本回收环节,每一个资本运动环节都有无法实现资本价值期望要求的可能性。可以总结来说,筹资风险是经营风险的结果在经济关系上的总结和反映。财务关系的恶化,使企业得不到驱动经营活动的本金,绝大部分企业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无法清偿债务,无法满足权益人的利益要求。财务是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统一,公司风险也是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的统一。

财务管理应当以资本结构管理为主线。首先,资本结构是业务活动形成的,根据产品经营的要求进行资本结构调整,财务管理的直接对象是财务活动而不是业务活动。

三、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风险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层的一项首要任务,管理层在确保企业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过程的同时发挥其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职能是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提出意见,为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提供帮助。目前我国管理审计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会计资料不真实,影响管理审计的开展。第二,审计效果不直观,难以迅速取得领导的有力支持和关注。第三,与企业协调不够,难以实现审计成果。目前出现了一些新形势,一些企业采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的概念。愈来愈多的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开始聘用企业外部的机构为企业从事与风险管理有关的工作。对于大多数小型企业来说,把握风险识别和评价的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小型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所有工作都自己操作显然是不实际的。因此,可以把风险管理中最困难也最重要的风险识别和评价工作交给保险公司,经纪公司或者其他专业服务公司。同时,在确定对每个风险的应对措施时,它们也常常接受专业服务公司的帮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把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外包时锁定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令企业满意的,但是这样的结果目的往往是为了取悦管理层。一些企业把风险管理工作外包并不是出于理性的选择,而是为了企业裁员减员的需要。

四、风险控制方法

1、风险避免。风险避免的措施是通过避免任何损失发生的可能来避免风险的。与商业企业风险管理相关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公司由于某种产品中存在的风险而决定不生产该产品。任何企业的决策层都要判断为获得某些潜在的利润是否值得承担风险。

第10篇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6-0084-04

一、引 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实行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既有一般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又有高技术发展的特点,综合起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创新性。(2) 高投入、高成长、高风险、高回报。(3)资金需求比例成几何级数增长、资金需求持续性强,频率高。

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共有高新技术型企业34 997家,长期从业技术人员38.21万人,2007年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为411 577.09万元[1]。一般来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作出如下定量界定:(1)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2)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经费不低于年总收入的3%。(3)直接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4)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总和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0%[2]。

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我国最活跃的企业创新群体,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力量。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日趋加剧的财务风险时刻威胁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2008 年以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财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据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希望能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模糊层次分析法

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是模糊数学和AHP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层次分析法(AHP)在模糊条件下的扩展。其核心是用三角模糊数表示比较判断的方法构造判断矩阵,克服了在AHP方法中人的主观判断、选择、偏好对结果影响很大的缺陷,使决策更趋合理。它简化了人们判断目标相对重要性的复杂程度,借助模糊判断矩阵实现决策由定性向定量方便、快捷的转换,直接由模糊判断矩阵构造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使判断的一致性问题得到解决。

1.三角模糊数的定义及运算规则

M为实数集R上的一个三角模糊数,R[0,1],M的隶属函数U(x)可用下式表示[3]:

5.合成总排序

根据各层的层次单排序,从最高层到最低层逐层计算出同一层次所有元素相对于最高层(目标层)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根据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就可以看出各指标对总目标的影响。

三、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1.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环节,针对不同的财务主体和财务对象、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别。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财务风险主要来自技术创新、筹资活动和企业扩张三个活动。同时,依据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各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程度的大小。

2.根据专家打分,构造模糊风险判断矩阵

模糊层次分析法采用群组决策,可以进行专家三角模糊评分,在层次分析结构的基础上构造各层次元素的模糊风险判断矩阵。本文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校学者和财务咨询公司主要工作人员的调查与咨询,得到了层次的风险判断矩阵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3.排序

设各个元素的模糊综合重要程度值为Si,根据公式(1)计算两个准则层相比较的综合程度值

S1=(0.225,0.354,0.45), S2=(0.264,0.245,0.371)。根据公式(2)和(3)得到层次单排序ω′=(0.694,0.306)。利用公式(4)进行归一化,得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向量:ω=(0.715,0.285)T

计算指标层相对准则层权重,重复上面的步骤。限于篇幅,这里给出权重向量ω1=(0.203,0.277,0.134,0.194,0.192)T ω2=(0.221,0.275,0.127,0.186,0.192)T。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层的层次单排序,从最高层到最低层逐层计算出同一层次所有元素相对于最高层(目标层)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各指标的权重大小及排序如表7所示。

根据上述综合评价结果,通过表7,可以看出各个风险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权重大小依次是技术创新风险、筹资风险、企业扩张风险和宏观经济环境风险等。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评价时应将技术创新风险摆在第一位,注重筹资风险,适当控制企业的扩张速度,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结 论

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通常牵涉到诸多的定性和定量的变量。本文结合三角模糊数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由于风险一般很难用确切的数值表示,专家打分时采用三角模糊数,体现了专家判断时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能够改善传统层次分析法使用点值打分存在的不足。该方法操作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切实可行,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2007年科技年鉴[EB/OL].

[2] 李华军.CEPA条件下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3] 朱松岭, 周平,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量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8).

[4] 吕跃进.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排序[J].模糊系统与数学, 2002, 16 (2) : 79-85.

[5] 宋光兴,杨德礼.模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一致性改进方法[J].系统工程, 2003, 16(2): 110-116.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企业并购日渐成为我国企业实现经济持续性增加的有效途径,企业在实现内部投资与积累、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对外实现收购和兼并,进行更全面的产权交易。然而,企业的并购过程非常复杂,存在许多固有的风险因素,如市场、信息、管理战略、法律、财务、产业等。企业并购是企业成长和扩张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并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但同时,并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所有风险最终都表现在财务风险方面。财务风险是资本风险的一种,体现在企业的集资、融资、联营、股权控制等各个方面,当投入成本与资本结构不合理时,往往会引起并购的失败,无法实现预期并购收益。现阶段,企业及时把握财务风险的方向标,分析企业并购过程中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防范十分必要。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现在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形式和资本扩张的有效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企业并购的各种固有风险是由各种不确定性引起的,财务风险则由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决策失误引发的财务损失和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等不确定性引起,并购财务状况的现实价值与预期价值偏离加重了企业的财务危机。其中,财务定价、集资融资、财务支付和财务整合等环节的不合理性都容易引起财务风险的产生,财务决策各个环节所有的宏观和微观因素都可能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从宏观因素来看,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状况、企业行情,经济波动状态等都影响着企业并购的财务决策。企业财务决策者如果对国家经济政治政策、市场经济规律、企业之间运行机制和经济波动周期把握不足会引起财务决策的失误,与宏观环境相失调,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

从微观方面讲,企业的内部运行体制和经营模式、内部资产状况、并购管理措施和文化体制、并购信息掌握情况等都是影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因素。企业并购过程中,其不科学合理的内部运行体制和经营模式、资产不稳定性、并购技术不稳固以及对并购双方企业信息和财务信息掌握不及时都会引起并购财务危机。一旦对濒临破产、倒闭企业的兼并和收购不合理,收购方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就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

并购财务风险问题即风险类别,及时分析掌握并购财务风险类别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并购过程中宏观操控和微观调整十分有利。现阶段,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问题主要分为财务信息风险、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资金运行风险和支付风险等。

(一)财务信息风险

财务信息风险受企业内外部环境影响,即对并购方自身和被收购方的财务信息掌握不足引发的财务风险。并购方对双方的财务报表和年度报表分析不到位,受表象所迷惑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使得自身的财力与并购能力不相符或者对于被收购企业的收购价格与市场价格脱节,从而引发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二)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指的是并购方对所兼并、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上所存在的风险,它与对财务信息的掌握息息相关,同时受到价值评估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定价上的风险。收购方对目标企业资金流动前景的预测直接影响到收购价格,信息掌握不全面、价值评估方法模式不适用,会导致定价过低或过高。定价过低导致收购失败,定价过高使得资金成本投入太高,会陷入后期财务上入不敷出的困境。

(三)资金运行风险

财务资金的运行即集资、融资的运行方式,资金的筹集与运用是企业并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经济环节。不同的资金运行方式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大小程度不同,合理实用的资金运行方式可使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顺利完成对目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资金运行方式的不合理会导致外部集资、融资的高负债率和内部资金的流动性减小,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严重影响到其再集资、融资的经济能力。

(四)支付风险

现金支付、换股支付和混合支付是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方面的主要支付方式,每一种支付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对不同的并购企业和并购管理模式应该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否则将会引起支付不到位的财务风险问题。支付方的现金承受能力会影响到企业并购的规模,换股支付陷入时间跨度大、操作不方便、稀释股东控股权和成本高的弊端,混合支付中对现金、债券、股票等支付比例的把握不当会引起资本机构的紊乱,导致财务风险。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对整个企业完成并购、实现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因此,加强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提高企业并购效率,实现企业并购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把握财务信息

企业的并购应该充分掌握财务信息,在年度报表和财务报表的认识上更加深入全面,了解报表的局限性,深入到目标企业调查其财务的真实情况,做到知根知底,最大限度减轻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于应收账款、偿还比例、成本差异和可回收性等相关信息进一步考察,对被收购方的会计报表、利润报表仔细核实,做好并购前期风险的防范。

(二)准确进行价值评估

准确进行价值评估即是对定价风险的防范。在把握好财务信息的基础之上,对其资金收益的前景作出合理的预测。在价值评估上,可聘用中介机构,在没有利益的干扰下,实现对目标企业客观、公正的评估,使评估方式更加专业化,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此外,在定价确定和价格谈判上,并购方应根据价值评估使之优化,最大程度上防范定价风险。

(三)调整资金运行方式

实现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有利于调整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资金运行方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降低资本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收益。对于并购双方的资金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合理利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收购方可采用短期融资、长期融资、自用融资、负债融资和混合融资的方式调整资金运行,实现短期内高收益的目标。只有采用稳定的融资渠道才能保证资金结构的稳定和经济实力的巩固。

(四)实现支付多样化

优化资本结构、成本最小化和股权稀释最小化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支付原则。企业并购时在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到成本和各项支付方式的风险度,从而优化支付方式的组合,实现支付多样化。并购过程中,企业对现金、股票、债券支付比例应该进行精确计算,保证资金结构的科学化和被收购方支付的及时到位,实现资金流动通畅,降低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影响因素、财务风险问题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应对方法。只要用合理、科学、实用的方法,企业就可以在并购过程中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使并购顺利完成,实现企业并购的最大收益。企业并购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也有利于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加强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对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更加有利,无论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侯明花.浅议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J].社科纵横,2010,(03):34

第12篇

关键词:集团化;管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在面临着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时,迎来了全新的严峻挑战,财务风险有所增加,为了提高企业发展综合效益,应加强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综合效益。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防范管控措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一、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筹资风险

集团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各个环节都需要依托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够展开,相关的事项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管理方式不妥当、市场面临的企业竞争愈发激烈等,使得集团化企业筹集的资金使用效益难以确定,加剧了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没有足够的盈利偿还到期债务,形成了筹资风险,这一不确定性对于集团化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各环节均可形成严重的不利影响[1]。

(二)投资风险

集团企业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投资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面对企业投资项目时,若是发生了决策失误、管理不当等问题,会导致企业的投资项目收益不理想,距离预期中的收益水平相距甚远,使得企业的投资风险问题加重。企业的任何投资行为都可能带来风险,由于企业所处的阶段各有不同,面临着各项投资行为与活动所带来的风险问题也各有不同,在企业投资活动的不断推进下,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呈现出了动态化的改变。集团化企业在不同的投资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严重程度、风险性质以及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投资风险在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中体现出了较高的管控难度[2]。

(三)资金管控风险

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中,资金管控风险可分为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首先是资金管控人员缺少对资金的合理管控意识,在资金的运用方面出现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业务或盲目投资的问题,使得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问题,很容易引发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顺利、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增加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资金短缺的影响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将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资金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资金的收益较低,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综合效益,增加了资金的管控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受到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资金的安全风险问题有所增加。

(四)经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经营风险问题,例如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没有经过市场调研、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市场信息,就进行了相应的企业决策,导致企业决策和管理者在缺少真实、完善的数据信息支持下就制定了相应的决策。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不足、与实际情况相脱离,整体的市场调研活动科学性不足,缺少对市场信息的合理分析,导致经营决策与市场发展需求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不符合企业发展目标需求。经营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足,增加了企业经营问题的发生概率,加大了经营风险,降低了其集团化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综合效益[3]。

二、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监控不力以及缺乏风险管理系统导致的,在集团企业中,出资人缺少对各个资金运用环节的有力监控,即使设置了监督职能专职人员,也制定了相应的监督制度,但是缺少有效的先进手段,掌握的信息不足,导致监督者难以根据集团企业财务资金的全面现状落实相应的管控措施。缺少对企业集团重大投资的约束和有效的决策机制,资金流向与资金控制二者之间相互脱节,增加了财务风险,甚至需要借新还旧,来保证正常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缺少风险管理系统,在实际的企业运行中缺少切实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导致财务危机所带来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均难以预估,增加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面临着破产、被收购等问题。

三、集团化管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

集团化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中,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使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这是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使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均有所提升。集团企业应根据对实际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细化具体的工作要求,发挥出财务监督制度的有效作用,严格落实到实际,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合理管控,使内控制度有效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运用到实际的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中。明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使财务监督机制功能更完善,在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应使全体人员树立起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仅要强化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而且要将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落实到各个人员身上,通过全员全方位的控制,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组织和开展有关防范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的专业知识宣传活动,以及专业培训等,树立起员工的正确认知,加强对财务风险管控和防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综合防范水平得到提高,一旦发生财务风险问题,工作人员才能够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处理效果。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起关于内部审计的完善机制,优化内部控制机制的功能性,持续提高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水平[4]。

(二)优化财务管理体制

集团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时,为了提高防范和管理效率,应结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形式以及具体的任务,灵活调整具体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保证财务管理集权和分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发挥财务管理的有效作用,实现调控功能,对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防范效率。将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降低对集团化企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障碍问题的发生,对于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管理混乱、管理方式过于死板的问题,实现彻底的改进和解决。

(三)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类别和特点的分析,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实际情况和风险信号的了解与掌握,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发挥风险识别系统的功能,提高对财务风险识别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针对其中可能诱发风险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处理,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合理选择相关的财务预警指标,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使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在面临财务风险问题时,将预警信号传递给相关人员。企业则根据获取的预警信号分析风险,对风险状况进行准确的衡量,落实相应的解决措施,转移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或消除风险。企业有必要在经营过程中建立起风险应急机制,在面临风险问题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且结合具体的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措施,将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可能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5]。

(四)创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化集团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各个流程均应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其中,贯穿财务风险管理这一重要的理念。近些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社会领域的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各个环节中也有必要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各项财务风险相关要素纳入其中,涵盖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综合效率。保证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覆盖到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存储、报告、预警等各个环节中,实现网络化的传输功能,使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切实提高集团化管控模式下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紧跟时展的步伐,将财务管理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信息进行归纳整合,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使其发挥出先进技术的优势作用,推动我国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的更进一步强化与发展。

(五)加强和完善集团财务委派管理

为了完善集团财务委派管理工作,应将财务主管和经理人的权责划分清晰,结合责权力实现不同人员的职能的落实,以免发生互相推诿的现象,建立起财务主管委派制运行系统,将财务主管委派制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加强对财务主管信息的重视,强调信息对称性,提高监督效果,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突袭检查,由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对经理人或财务主管进行高效监督,提高约束性。应增强集团企业委派财务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委派财务负责人的履职培训,同时也鼓励委派财务负责人积极学习和进修,强化业务素养和综合技能。结语综上所述,集团化管控下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落实相应的解决方案。强化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推进集团企业未来的长足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雪霞.茶文化下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J].福建茶叶,2020(08):94–95.

[2]沈恂.浅析财务风险管理在上市公司经营中的应用[J].银行家,2020(05):112–114.

[3]邓长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S1):31–33.

[4]李阳一.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月刊,2019(S1):7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