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出口贸易情况

出口贸易情况

时间:2023-06-08 11:1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出口贸易情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出口贸易情况

第1篇

【关键词】贸易顺差;平衡转换;人民币汇率

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从2004年起,中国的对外进出口贸易第一次超过了一万亿美元,跃居为世界第三的贸易大国。从这之后,持续上升的外贸出口业务,投资以及消费都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进出口贸易不仅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得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技术进步。在中国对外贸易日益繁荣的同时,国内的贸易顺差也在不断扩大。(见下图)。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09年的进出口总值比08年下降了13.9%,与此同时,贸易顺差也同比下降了30.2%。而在2010年又我过对外贸易总值又获得了重新的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了奖金29727.6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长了34.7%。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网站data.mofcom.省略/channel/includes/list.shtml?channel=mysj&visit=A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进出口总额的增长并没有导致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为1831忆美元,比上一年同比下降了6.4%。从图中也可以看出,从2009年开始,我国贸易顺差在逐渐减小。在2008年顺差到达最高点的时候,已经在2009年,2010年,持续呈下降趋势。2012年商务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沈丹阳称,从2012年,1,2月份的贸易情况来看,属于逆差情况,但是逆差额仅仅是41.5亿美元。这是因为我国进出口第一季度可能出现进口多,出口少的情况,所以逆差不太可能保持下去。2012年全年依旧可能保持贸易顺差,但是顺差会逐步减少,占GDP的比重有望进一步下降。金融危机之后,努力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是我国外贸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总体上来说,对外贸易总体转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2.中国常年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参加了WTO之后,对外贸易总额持续高速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但是我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也导致了我国外汇的快速增长,造成了为对冲外汇储备过多而引起的流动性泛滥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的常年贸易巨额顺差呢?

国际产业的分工理论表明某个产业在一个国家发展到成熟期之后,都会发生产业外流。比如说,在20实际70年代开始,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选择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亚洲国家,这也就形成了亚洲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同样,由于我国具有丰富低廉的劳动力,所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又开始转向我国。这也是我国出口量快速提升的原因之一。但是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对进口的需求却没有同样高速增加。在我看来,有三个主要原因:

(1)国家政策具有偏向性

在1978年前,我们国家存在着经济发展缓慢,外汇储备严重不足等问题,为此,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并使之带动经济发展是政府任务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采取了很多鼓励出口的政策,其中有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倾销政策,资本政策,组织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政策,开始发展沿海外向型企业。从广义的角度看,可以将各种出口鼓励措施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直接影响进出口汇率的因素。二是政策不涉及直接影响汇率的变量,但能过间接影响其值。三是政策本身并不对汇率本身产生影响,但能为企业的出口和进口提供便利。比如说,1990年我国取消了直接出口财政补贴,但是逐步在财税领域建立和完善了负荷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出口鼓励政策体系,包括出口退税,进口关税以及内外资企业差别所得税税率。1994年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还有1998年针对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出口发力以及内需不振的情况,国家及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来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

(2)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在《就业、理论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用来解释是失业和经济危机。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总需求。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证明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货币不足。从1998年开始,中央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由于货币的增长率相对总是在低位徘徊,对将近600中商品供求关系的调查显示,在1998―2002年间,供给大于需求的商品年年增加。另外货币服务于整个经济领域内所有的商品交易和流通,任何商品供给增长和物价上涨,都增加对货币的需求。

(3)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

金融危机的阴影依旧徘徊在世界各地时,2009年11月我国统计局高调宣布09年保八毫无悬念。面对危机,中国实施了一揽子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4万亿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家电下乡等,将巨大的国内需求拉动起来。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形势好转和世界经济复苏现象的出现。中国立马又面临了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通货型膨胀特别是输入型膨胀。面对金融危机,美国光2009年9月向市场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就达到了1.8万亿美元,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同时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各国都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导致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在这个背景下,美元贬值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加剧了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3.人民币升值和贸易顺差

2003年起人民币开始升值的问题就已经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在2005年,我国实行了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汇率改革,由以前的盯住美元,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进行浮动汇率制度。将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格由一美元兑换8.2762元人民币调整为一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2%。现在美元已经下降到一美元兑换6.3175人民币元。从贸易角度分析,我国出口贸易中55%是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的,不管是来了加工还是进料加工,其中大部分原材料零部件都是进口于国外市场,作为加工出口国只获得了很有限的加工费,商品增值比例很少。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材料价格更便宜,企业成本下降,会抵消了大部分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带来的消极影响。

(1)从贸易方式分析

如今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日益发展与资源的全球流动导致出口国的产品,有可能大部分零件都是进口的,或是来自最终产品进口国的进口。根据传统的统计方法的话,加工贸易出口额都会记载出口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上,这不仅掩盖了出口国的出口规模后的经济关系,且扭曲了国际贸易中实际的利益关系。因此从贸易方式上来看,人民币升值不会对贸易手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角度

国际产业转移是发生在国家质检的产业转移,是产业由一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主要是通过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和国际投资来实现的,一般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然后是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中国贸易顺差最大的美国来说,中美之间的产业转移属于垂直型的产业转移方式,根据产品声明周期理论,美国将本国已经处于标准化阶段的制造业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生产转移到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中国。国外资企业从本国或地区进口大量机器设备和中间产品,进行加工装配后再以中国的名义向欧美出口,导致了贸易顺差。

从以上分析,汇率并不是导致出口顺差的主要原因。

4.我国贸易顺差在近几年有减小的趋势

(1)从国内需求来看:国内需求显著高于外需促进进口高速增长

2010年以来,我国进口贸易增长率明显高于出口增长率,国内需求旺盛,夸大进口效应开始显现。一方面,我过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推进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也有力的促进了我国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进口。另外,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使其内需处于紧缩状态,我国出口面临的是全球需求紧缩。所以国内需求大于外需是导致贸易顺差减小的主要原因。

(2)大宗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2010年,中国主要大宗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其中进口铁砂6.2亿吨,进口价平均为每顿128.4美元,上涨了60.6%;大豆上涨了28.8%。在2010年初国际原油价格为70美元/桶左右,目前上升到130美元/桶左右,上升了85.7%左右。大宗商品价格和数量上涨使得进口金额增加。同时CPI上升也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抑制了出口,从而导致了贸易顺差的减少。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

在2010年全球新启动的15项贸易保护政策中,针对中国商品的占10项之多。比例高达67%。巴西启动针对中国产鞋类商品的贸易保护措施,印度、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针对不同中国商品都实行了贸易措施。加拿大和美国对中国商品进行了严厉的税收报复,欧盟对中国的三聚氰胺和优质涂装纸发起反倾销调查;墨西哥,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面对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更加严峻的出口贸易境况。

参考文献:

[1]张燕生.中国贸易顺差减少是趋势[N].中国证券报,2010-06-05.

[2]徐同生.中国贸易顺差可持续的经验分析――基于内生结构突变的单位根及协整检验[J].当代财经,2012年01期.

[3]范言慧.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我国的贸易顺差[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2期.

第2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地区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科研项目(编号:LQ15A02,负责人:周叮波);百色学院2015年特色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编号:2015TSZY02)

一带一路战略使得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对广西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强化,贸易风险由此不断加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其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是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全面强化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能力。

1.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1 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要求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不断加快,对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广西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大省,其各项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近些年来其对农产品进口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施有效的贸易风险控制成为当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其风险控制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及各国农产品乃至整个贸易的发展,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来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显得十分必要。

1.2 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成效,其所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多,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贸易更是呈现出不断高速发展的趋势。而在贸易风险不断加大的当前,其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全面强化对农产品贸易风险的控制,以此提升广西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有效性,争取更多的利润。进出口贸易能否取得健康长期发展,关键在于对全球化背景下贸易风险的控制情况,因此从当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情况来看,全面强化风险控制是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1.3 有助于减小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损失

贸易风险的存在使得广西农产品在实施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的损失,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沿线各国经济金融的联系更加密切,贸易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将被放大,各项农产品进出口风险会威胁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强化风险控制时减小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及其损失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我国整个贸易发展所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1.4 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变得越来越频繁,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了新的发展契机,其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借助于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强化风险控制,减小风险损失,进而提升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在农产品进口方面,其可以根据现实需求选择性的进口所需要的农产品,实现全放联动的风险控制模式,有效降低农产品进口的成本,更好地满足本地区市场的需求。

2.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对一带一路的把握和利用程度有限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实施的必然性战略,其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对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是对一带一路的把握和利用程度不高,使其难以通过与贸易国家之间的深入合作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从比较优势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农产品生产和进出口方面都具有各自的优势,而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其风险性因素不断增加,对其控制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广西在进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还没有对其有效的把握,使其难以通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服务于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进而限制了其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2.2 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政策不到位

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当前在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使其所面临的贸易风险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长期来看将严重影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一方面,目前政府部门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整体把握程度有限,难以根据一带一路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来服务于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各项风险因素的考量不周,对风险的具体识别与规避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现有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施行,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实施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以强化风险控制能力,进而限制了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2.3 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有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强化,使得国际贸易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其复杂性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其风险的识别与控制难度不断提升。广西农a品进出口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缺乏对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各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其预测的难度不断提升,而大部分农产品进出口企业的规模较小、能力有限,因此在风险预测方面存在事实上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贸易风险具有不断变化和增强的趋势,使得广西农产品贸易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难以采取传统的方法与模式,贸易风险控制的难度不断增大,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发展。

2.4 缺乏专业化的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在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方面,其还缺乏专业化的贸易风险控制人才,对其整个贸易的发展都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行业内现有的从业人员难以得到关于贸易风险方面的有效培训,使其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方面的各项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进而限制了整个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广西农产品贸易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其利润水平有限,使其在实施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难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现有的风险控制人员团队得不到有效强化,限制了其贸易的整体发展,因此使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贸易变得更为艰难。

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3.1 全面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要想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必须要首先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充分借助现有的机遇,提升风险控制意识。一方面,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需求进行分析,对其各项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完善其农产品进出口策略,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情况逐步推进其贸易策略。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市场分析,对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会带来的诸多层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风险防范,提升整个农产品贸易行业的风险意识,充分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3.2 强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能力

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能力是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得以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的关键性举措。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贸易风险因素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对现有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修正和完善,根据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实发展情况,对其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避免其在贸易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要根据整个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情况,创新贸易风险控制机制,充分提升对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预测能力,完善政府部门的各项职能,制定有效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风险控制能够具有充分完善的保障。

3.3 加强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与应对能力

有效的风险控制得益于对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要想不断提升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整个市场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充分借助历史数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根源,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依托,提升对风险的预测能力,便于实施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另外,要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在农产品贸易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规避体系、风险控制实施体系等方法,对各项风险进行识别,形成协调高效的风险控制模式,全面提升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风险控制能力。

3.4 实施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战略

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一方面要根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情况,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关于风险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与方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对风险控制方法的应用能力,切实提升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各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促使各贸易企业通过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外部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中引进一批专业化的贸易风险管理人才,充实现有的人才团队,使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与方法能够顺利流入各贸易企业中,保证广西农产品贸易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得以实现健康长期发展。

结语

有效的贸易风险控制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其在贸易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应该从全面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强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加强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实施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战略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对各项贸易风险的控制。以此实现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外贸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桂海论丛,2015(07)

[2]闫德忱,王秀珠.我国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09(21)

[3]成榕.贸易风险防控新机制[J].世界农业,2014(11)

[4]郭绪全.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十年(2000-2010年)变化史与发展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11(04)

第3篇

伴随山东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费也随之迅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在经过多年快速增长之后,于2004年首次超过其生产总量。2005年,山东省消费能源2.36亿吨标准煤,消费总量跃居全国第一位。由于山东能源供给不足,“十一五”期间,山东新增用能将主要依靠从省外调入,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对山东今后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将日趋明显。与此同时,作为拉动山东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贸易的发展十分迅速。1984年,山东省出口贸易仅为20.8亿美元,到2005年,山东省出口额已经增长到448.73亿美元,出口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20%,这表明,当年山东GDP中的20%是由出口制造业创造的。出口贸易和能源消费在山东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出口贸易对拉动山东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能源是山东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对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山东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有关方面制定经济贸易政策提供参考。

二、山东省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的协整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一)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1.分析方法选择

由于多数时间经济序列是非平稳的,对其做简单线性回归时,可能会产生“伪回归”现象,进而可能会影响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Engle―Granger(1987)提出了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产生之前,人们对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关系的分析只局限于定性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往往难以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Granger(1967)和Sims(1972)提出了运用统计方法检验经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即所谓“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避免采用传统回归方法时可能产生的“伪回归”问题,同时,为揭示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分析山东省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为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现象,对文中模型中的变量采取了对数形式。本文运用EViews3.1版本软件进行分析。

2.协整检验方法

如果一个序列是非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则称此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记为I(1)。类似地,如果该序列必须经过d次差分后才能平稳,则该序列为d阶单整序列,记为I(d)。根据Engle和Granger(1978)的协整理论,对于两个都是随机游走的变量序列,如果这两个序列的某个线性组合是稳定的,则称这两个序列为“协整”,而且两个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是序列之间具有协整性的必要条件。对于变量序列,该检验的一般形式如方程式(1)所示。在方程(1)式中,a为常数项,t为时间趋势项,P为滞后阶数,该检验的零假设备择假设。如果接受假设拒绝则说明变量序列存在单位根,即它是非平稳序列;否则,变量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即它是平稳序列。

由于在1978年以前,中国是一个经济封闭型的国家,出口贸易等活动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与1978年之后的中国经济运行的环境有较大的区别,因此,笔者只对1978~2004年间的山东省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考察。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来自山东省统计局,该数据是个实物指标,单位是万吨标准煤,出口贸易值的统计数据来自山东省统计年鉴(2005),单位是万美元。反映了1978~2000年山东省的能源消费和出口贸易的变动趋势。

(二)山东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1.单位根检验

检验单位根常用的方法有ADF检验法和PP检验法,本文采用ADF检验法。ADF检验结果表明InEC和InEXP序列滞后长度为1时,AIC最小,此时,InEC(Ec为山东省能源消费量)和InEXP(EXP为山东省出口贸易值)序列的统计量t值均大于其显著水平5%的临界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序列InEM和InEX有单位根的假设;同时,ADF检验拒绝了这两个序列的二阶差分(d21nEM和d21nEX)具有单位根的假设。因此,序列InEC和InEXP都是二阶单整1(2)序列。由于上述序列均通过了单位根检验且所有变量又是同阶单整的,这样,就可以对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作进一步的检验。

回归方程(5)调整后的可决系数情况表明该方程的拟合度较高,而且其DW值情况表明其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性。对方程(5)的参差平稳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在1%的水平下,该参差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可以认为,参差是平稳的。这表明,山东省能源消费量与出口贸易值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关系(即存在协整关系)。将方程式(5)两边对时间求导数可以得到,山东省出口贸易值增长率每提高1%,其能源消费量的增长率平均提高0.1539%。这说明,山东省的能源消费量增加与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之间关系较紧密。

三、对计量结果的解释

改革开放促进了山东省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山东利用日、韩、欧美产业转移的新机遇,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吸引国外投资特别是吸引日、韩企业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了山东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1990年山东出口贸易额为34.2亿美元,到2005年,其出口贸易增长到418.5亿美元,15年间增长了1123.7%;另一方面,山东出口一直以冶金制品、纺织品、制鞋、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高能耗产品为主,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较小(根据山东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生物技术、光电技术产品、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等低能耗产品的出口额仅占山东出口贸易额比重的5.1%)。可见,山东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建立在高耗能的外贸增长方式基础上的,这势必会对山东的能源消费产生较大的压力。同时,能源紧张局面反过来又成为制约山东出口贸易发展的瓶颈因素。

四、结论和建议

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出口贸易;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164-02

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环境急剧恶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发展模式,这将会对人类生产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能源消耗猛增,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始终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上。据统计,近些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上涨,在2006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由此可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迫在眉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出口贸易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其规模的不断扩张也加剧了中国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因此,提出优化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出口贸易稳定发展,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自2000年至今,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的出口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出口贸易总额在2010―2014年间共增长7 648.8亿美元,年均增速9.76%。

(一)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初级产品比重逐年减少,工业产品比重递增,商品中的碳排放量也在不断降低。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出口货物中碳排放主要有高排放的矿物燃料、剂和有关原料以及高污染类的轻纺类产品。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矿物燃料类产品出口额正在逐年减少,轻纺产品、橡胶制品和矿冶制品出口增长速度也放缓,使得出口货物的碳排放量大幅度降低。

(二)出口贸易市场多元化,贸易条件得到改善随着国际市场不断扩大

我国大力发展出口贸易,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近几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市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主要以亚洲为主,市场份额达到43%;其次是欧洲,市场份额达21%;再次是北美洲为18%;而东盟与非洲分别为8%和2%。2014年,我国出口贸易数量对世界各国都有所增加,仅美国就有13%,东盟达到11%。我国出口贸易市场不再局限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在逐步扩大。

二、低碳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出口贸易市场不均衡,对发达国家(地区)依赖性强

一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市场总体较为依赖发达国家(地区)。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正在不断开拓新市场,贸易范围也不断扩大,扩展了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地区,但总体来看,出口贸易市场仍呈现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商务部公布的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数据显示,欧盟、美国、东盟、我国香港地区和日本为我国目前五大贸易伙伴,而对发展中国家份额相对发达国家很少。

(二)各国相继建立碳标准,出口贸易摩擦加剧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对外贸易国。在经济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我国较其他新兴的经济体更容易遭受贸易摩擦。近年来,全球提倡低碳经济,欧盟和美国等强大经济体企图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及影响力,率先制定出碳排放标准,成为低碳经济贸易中的规制者,从而约束其他国家。这将是我国出口贸易市场面临的最大威胁,将导致我国出口企业成本提高,阻碍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低,国际竞争力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猛,然而真正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缓慢,产品创新力和竞争力都不高,依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底端,使得出口贸易的获利空间非常有限。目前,虽然我国科技水平提高较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大幅度增加,但机械制造、运输设备与化学制品等货物在出口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出口商品的结构层次较低,导致我国在出口贸易方面只能以量取胜。这样的发展模式使生产原料无法合理配置,消耗了大量的材料和能源,使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全球提倡低碳经济的背景之下,这样高碳量的能源耗费是不可取的,严重制约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出口贸易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一)国家政策的宏观层面

1.政府应多管齐下,制定和实施低碳贸易发展的总体战略

具体而言,在制定各项相关政策时,都要以低碳经济作为其核心原则,使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与政策规划全面融入中国的经济政策、环境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各个方面,从而确保中国低碳经济的长期健康顺利发展。

2.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相结合支持低碳贸易发展

首先,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必须坚持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根本导向。其次,中国应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具体行动,增加中国的碳汇储备,未雨绸缪,为将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好丰厚的基础。

3.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推动低碳贸易发展

首先,认真对低碳出口贸易企业与高碳产品出口贸易企业实行有差别化的出口退税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政策杠杆调节作用。同时,对于低碳产品出口做出贡献的行业和企业实施出口补贴,鼓励新兴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贸易发展。总之,从长期来看,中国应该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贸易政策全面推动中国节能减排和出口贸易结构升级发展战略的顺利实行和成功转型。

4.加强国际贸易法律体系建设,应对低碳减排规制贸易壁垒

首先,必须大力普及中国各类出口贸易企业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使企业掌握与中国出口产品相关的低碳标准制定与低碳减排规制法案的实施情况。其次,不断强化低碳贸易法律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中国出口贸易行业和企业的国际贸易法律纠纷与贸易摩擦的应对能力。

(二)出口产业的中观层面

1.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我国的工业结构还是以资源能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结构粗放,污染排放十分严重。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应坚持走低碳工业化发展之路,通过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大幅度降低工业的碳排放总量,在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加大第三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降低出口商品的隐含碳排放量

目前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模式过于粗放,资源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产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出口产品的“碳泄漏”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需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使之向低碳、清洁的绿色贸易体系方向转变,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我国出口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3.转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效并降低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源于能源消费,而高碳排放则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中国不仅要在现有能源结构基础上采用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等方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还要通过技术引进与技术研发创新,采用更多低碳化、清洁型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从而有效降低出口贸易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量。

(三)出口企业的微观层面

1.出口企业加强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研发,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都意味着出口企业要从高碳排放型转变为低碳集约型的出口发展模式,因此在出口贸易规模缩小的情况下,提高单个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出口贸易企业只有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低碳产品的开发,着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才能在未来低碳贸易竞争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低碳技术的“模仿―消化―吸收―再创新”,使之适合中国低碳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低碳技术研发基金,针对高碳排放环节进行专项的技术研发攻关。

2.出口企业开展低碳科技创新,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低碳经济在短期之内的确会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发展的机遇。中国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善于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积极开展低碳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树立正确的低碳环保发展理念,将低碳创新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中国出口贸易企业需要培养大量的低碳科技专家和低碳管理人员,从生产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低碳贸易的发展。

3.出口企业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低碳减排的互利双赢

国际低碳减排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并获取新能源技术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国出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CDM机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获得减排技术与资金,提升减排能力。同时,中国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政策激励措施,帮助出口企业学习并掌握国际上最新的节能减排技术,鼓励并支持中国出口企业积极开展国际能源技术的转让与合作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 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7.

[3] 张所续.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4):17-23.

[4] 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138-147.

[5] 周健.我国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研究综述[J].财经科学,2010,(5):17-23.

第5篇

[关键词]能源价格;上涨;出口贸易;生产成本

能源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而我国国民经济多年的持续与快速增长态势,更进一步提高、加强了我国国民经济组成中能源的地位与作用,即使用关乎国民经济“生死”形容也不为过。也正是因为能源在国民经济组成中有这样的地位与作用,其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能源价格的些许变动都可能引发国民经济某一行业发展的“地震”。出口贸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很容易受到能源价格变动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能源价格变动越发频繁,逐年上涨趋势明显,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鉴于上述影响的存在,专门研究能源价格变动,特别是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以及有哪些有效策略可以降低或者避免产生的不利影响,对于促进我国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能源价格上涨之原因

就可以影响我国能源价格的因素而言,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能源供求关系”;另一个是“能源价格调整机制”,前者是影响能源价格变动的根本因素,后者是影响我国能源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从能源供求关系变化角度讲也好,从当前我国实行的能源价格调整机制角度讲也好,能源价格上涨都是主要趋势。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点原因,就是能源供求关系原因,在未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情况下,国民经济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只能继续上升,而在能源数量或者说能源供给增长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能源价格上涨必定是主要趋势;第二点原因,也是我国能源价格调整机制的原因,在我国 “节能减排”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主要工作内容情况下,税收、补贴是主要的节能减排控制措施,即能源生产企业会因为节能减排需要而承担更多的税收,或者不得不降低产能,影响到能源供给,进而影响能源的价格,长远看能源价格是上涨的。

2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

能源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能源价格变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不仅会作为居民生产、生活资料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成本,其同样会作为原材料、生产要素而影响上、下游工业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等,进而最终影响到商品的消费价格;就具体能源价格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确切说是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21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出口贸易企业运费成本的上升

对于出口贸易企业来说,商品、产品运输是其主要经营内容之一,运输成本在贸易企业整个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目前,主要有三种运输方式用于我国出口贸易企业商品运输,它们分别是海运、陆运和空运,对上述三种商品、产品运输方式,不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在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情况下,贸易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都会增加,相应利润空间也就会被压缩,这样贸易运输企业为了规避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运输成本上升影响,势必会通过进一步提高运费的方式实现上升成本的转嫁,而作为产品、商品运输费用最终承担者的出口贸易企业,也只能通过有效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来规避不利影响,出口贸易产品销售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影响到出口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2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出口贸易企业商品生产成本的增加

对于任意一种出口贸易产品,其生产过程都离不开能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不同种类商品之间只有能源投入比例、利用效率高低之差别,而不是利用能源与否之差别;所以,对于任意一种商品,我们在不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影响情况下,只考虑能源价格上涨因素,其对企业产品生产、运输造成的压力也是巨大的,特别是我国出口产品多集中于能源密集型行业,这就更加放大了能源上涨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对于当前我国出口贸易来说,基本都是加工贸易出口和一般贸易出口,不论是两者中哪一个都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出口,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出口贸易更容易受到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成本消耗上,能源成本上升是导致出口贸易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最直接、最主要因素。

3能源价格上涨影响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

31采取有效与长效措施,稳定能源价格

就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而言,其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可以尝试采用有效措施来减少能源价格上涨对出口贸易造成的短期冲击,避免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剧烈影响。

(1)培育更多能源价格市场主体。通过在能源市场中培育更多的竞争主体,促进相对良好能源行业发展环境的形成,更多利用供给竞争来稳定能源价格。

(2)进一步强化能源行业定价监管工作。相关定价监管部门,有必要采取专项检查的形式,整治能源交易市场中存在的不合理定价现象,切实保证能源市场正常交易秩序,避免由于不正当交易导致的价格上涨问题。

(3)发挥能源储备机制作用,平抑价格波动。借助于国内已经建立、实施的能源储备机制,对能源交易市场中出现的剧烈价格波动现象进行“平抑”;在能源价格出现剧烈上涨时向市场中“投放”更多能源,通过增加供给抑制价格上涨。

(4)改革能源补贴方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目前的能源补贴主要集中在生产侧,即为了避免能源价格上涨而对能源生产企业进行补贴;可以考虑采用对现有能源补贴方式进行改革、改进,通过改变能源补贴方式间接降低出口贸易企业的能源成本,即变“生产侧补贴”为“消费侧补贴”,即对能源进行消费的出口贸易企业进行补贴,以此来降低出口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

32实施积极贸易政策,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能源价格上涨在我国已是大势所趋,因此要想有效缓解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产生的诸多不利影响,只有着力于出口贸易结构的改进、优化,有效措施就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贸易政策。通过制定、实施相关贸易政策,一方面鼓励高耗能出口贸易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升级,降低能源成本在企业生产成本中的比重,缓和能源价格上涨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鼓励与扶持低能耗出口贸易企业发展,在税收等政策上予以照顾,促进其出口额的增长。只有彻底改变当前我国出口贸易结构高耗能的特点,才能有效降低或者避免长期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33加大节能研发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科技创新是促进国家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于科技创新来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科技竞争能力和科技含量,达到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目的。科技新遍及产品生产过程各个环节,针对能源价格上涨对企业产品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考虑通过加大节能研究投入,以此来提高企业产品生产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提高了,相对能源消耗就少了,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也相应就低了,是企业生产应对能源价格上涨的一种有效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出口贸易企业,可以考虑通过该种方式来应对长期能源价格上涨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于切实保障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丹,石一辉能源价格波动风险传导路径研究[J].经济论坛,2014(11).

[2]刘海兴,汪涛能源价格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J].理论月刊,2009(5).

[3]李治国,郭景刚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传导与影响――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3(4).

第6篇

关键词:安徽省出口贸易;PMI指数;对外贸易依存度;TC指数;回归分析

一、安徽省出口贸易总体发展的情况

从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来看,90年代中后期,对外贸易开始发展起来,1996年出口总额为148.68亿元,1997年出口总额为166.24亿元,1998年出口总额为166.83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3.91%,但到了1999年,由于1998年7月份发生长江特大洪水,出口总额骤降至138.78亿元,过了1999年这个分水岭,出口贸易又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2000年-2010年,出口贸易总额基本实现年年增长的趋势,但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出口贸易受到冲击,出口总额下降至607.09亿元,其他年份出口总额都是逐年增长,2000年,出口贸易总额179.81亿元,到了2010年,出口贸易总额达840.29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5.05%,到了2011年,安徽省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103.41亿元,2015年出口总额为2150.31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达14.28%,相比上一个阶段增速有所下降,但符合主席在2013年提出对的经济“新常态”的概念,经济发展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二、影响安徽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1.基本因素

GDP因素。国民生产总值,反映着一国或地区宏观的经济环境,对经济体的方方面面的发展都起着基础性作用,出口贸易能否很好的进行也会依赖于整体的经济环境,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不仅具备为出口贸易提供物质基础,更重要的还会提供更好的技术环境、服务环境,创造更多的需求。

汇率因素。汇率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往来的支付问题,所以,如果要研究一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汇率也是一个基本的影响因素,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国际支付上,更重要的是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一国货币的币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越高,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来就是贬值的,反之。而一般来说,本币贬值是有利于出口的。

2.指数因素

PMI指数。PMI指数是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主要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显然,该指数能够反映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是影响出口贸易的一个反指标,PMI指数越大,表明企业原材料成本越高,产品价格越高,产品出口不利,反之。

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多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很明显,该指数越大,表明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对外的依赖度越大,是一项研究出口贸易的有利因素。

TC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净出口贸易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大,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弱,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等于0时表示该产业竞争力处于中间水平。同样,该指数对一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三、基于大三指数的回归分析

1.回归分析内容

本文将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以安徽省的GDP、汇率、PMI指数、对外依存度指数和TC指数为解释变量,安徽省出口贸易总额为被解释变量,并且选取各个变量20年的数据来研究安徽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

2.数据收集与整理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人收集了1996年-2015年人民币的汇率数据,安徽省的GDP数据、进出口贸易额数据、出口贸易总额数据、进口贸易总额数据和PMI指数,并且计算得出了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和TC指数,如下所示:

3.模型的建立与预测

(1)建立模型

首先,令被解释变量出口贸易总额为Y,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为X1、汇率为X2、PMI指数为X3、对外贸易依存度为X4、TC指数为X5,然后以这六组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其中β0是常数项,β1、β2、β3、β4、β5是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ui是随机误差项,代表影响出口贸易总额的其他因素。

(2)OLS估计

用OLS法估计模型的参数,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回归结果如下:

所以,可得到如下模型: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拟合优度系数R^2及F值都很显著,有99.75%的预测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进行,但是有些解释变量系数的t值比较小,没通过t值的显著性检验,所以要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

(3)模型的修正

①多重共线性检验及修正

通过以上的回归结果可知,所得到的回归参数的估计值有时候很不稳定,回归模型很可能存在着多重共线性,通过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检验结果如下:

此时,R2、F的值很大,表明修正过多重共线性的模型的拟合程度依然很好,安徽省出口贸易的发展有99.6%的预测可由安徽省的GDP、汇率、对外贸易依存度和TC指数来解释,且解释变量之间没有相关性。

②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

此外,其他影响安徽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可能会随着以上4个影响因素观测值的变化而对安徽省的出口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随机误差项u的方差相异,所以,需要进一步对上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异方差的检验和修正。本文将通过White检验法对原模型进行异方差的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由图示结果可知,在给定显著水平α=0.05下,临界值,显然,,所以,原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③自相关的检验与修正

为了使上述回归模型能够准确科学地解释1996年-2015年安徽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还需要对回归模型进行自相关的检验,本文将通过Breusch-Godfrey检验法进行模型的自相关检验,并得到如下的结果:

型为,表明安徽省的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安徽省GDP、汇率、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和TC指数,具体表现为安徽省GDP每增长1亿元,安徽省出口贸易额增长1022万元,汇率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出口贸易额增长231.6508亿元,对外贸易依存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出口贸易额增长33348万元,TC指数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出口贸易额增长813.7085亿元。

四、结论分析及对策建议

1.回归结论分析

根据以上最终回归模型可知安徽省的GDP、汇率、对外贸易依存度和TC指数对安徽省的出口贸易产生了主要的影响,相关原因如下:

(1)改革开放后,安徽省加大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政府支出结构在不断优化,基本建设支出、科教文化支出、农业支出等支出范围在不断扩大,额度也在不断增大,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使安徽省的出口贸易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由于经济飞速发展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创造了更多的需求,根据需求相似理论,使安徽省产生了与国外相似的需求,这样又为安徽省发展出口贸易打下了产品需求基础,所以安徽省GDP是影响安徽省出口贸易的一个基础因素。

(2)2005年后,人民币对于美元汇率开始低于8,并且逐渐发展到了6左右,由于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逐渐实现了腾飞,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作为经济实力的代表必然实现升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出口贸易一定会下降,因为从全球看来,尤其是相对于美元来说并不是升值的,而且从2015年的数据看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来说是贬值,美国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大国之一,这是有利于中国的出口贸易的发展的,同样,安徽省作为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再加上人民币一直处于相对贬值的地位更是有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汇率也是影响安徽省出口贸易发展的一大基本因素。

(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抓住这个机遇发展经济,国家也一直鼓励出口创汇,安徽省也开始开展出口贸易,并且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更便宜,安徽省的加工贸易兴起,目前已经超过一般贸易,达到80%的水平,成为安徽省的主要的出口贸易类型,可见对外贸易依存度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提高,反之,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推动安徽省加工出口贸易在不断增多,所以,对外贸易依存的对安徽省的出口贸易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4)近20年的发展,安徽省出口贸易产品已经逐渐从最初的初级产品转变成为了工业制成品,逐渐走出了从价值链的低端,并且安徽省机电等高新产品企业经营主体在不嗬螅高新产品的出口数量在不断增大,国际市场也在趋于多元化,这些都表明安徽省的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很明显对出口贸易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2.基于回归分析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多元回归模型的结论分析中可以发现,安徽省20年来出口贸易总额整体上处于增长的态势,而影响安徽省的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安徽省的GDP、汇率、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贸易竞争力,所以,未来想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出口贸易的发展还必须以这四个因素为着眼点,对于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走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道路,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开发力度,重视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创新激励制度,以此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对外竞争力,此外,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实际外商投资的利用率,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的地理结构,实现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还可以更好地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希玉.影响昆山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第7篇

【关键词】出口贸易;环境污染;影响分析

在我国出口贸易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行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废水等也在不断的增加,总体的环境状况正在恶化,而在出口贸易中并不能直接的表现出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面不利影响,实际上我国的外贸发展的成本正在逐渐的增长,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在今后的出口贸易活动中,需要积极的寻找解决策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

一、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一)我国出口贸易呈粗放型增长模式

我国出口贸易活动的规模正在不断增大,2007年的出口贸易总额就已经超过了一万亿美元,达到1.2万亿美元,2010年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1.57万亿美元。从这些数值可以看出,货物出口贸易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其贸易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20%以上,增长飞快。行业中,外贸出口的依存度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经济增长更多的需要依赖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还是呈现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我国在出口贸易中所涉及到的商品数量以及种类都是最多的。不过其中属于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自主品牌的商品种类比例却比较低,有很大一部分产品之所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主要是依靠的低廉的价格。出口货物中大多数都属于资源消耗大、污染程度高的行业的产品。也可以说,我国的出口贸易具有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特点,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环境及资源的健康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服务贸易滞后,物流行业污染严重

我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程度正在不断扩大,不过服务贸易的规模与货物贸易相比还较小,逆差明显,我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在这一领域,运输、旅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行业在整体的服务贸易中占据的进出口总额是比较大的。在运输行业的发展中汽车尾气污染逐渐加重,旅游行业产生的垃圾对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新发展起来的金融、信息等的绿色贸易行业所占据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对环境保护带来的正面影响威力不足。这就造成了在服务贸易额逐渐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结构并没有为绿色贸易的发展做出太大的贡献。

现代物流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速,物流行业也随之发展开来。年均增长速度惊人,在这种行业繁荣发展的状态下,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不断加重。物流行业中的运输、包装、装卸等工作环节都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污染。尤其是国际贸易运输过程中,存在的过度包装以及使用难以处理的包装物等问题比较普遍,浪费资源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愈加严重。运输工具不够先进也会增加燃料的消耗,对外排放的有害气体也更多。

二、我国出口贸易环境污染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促进清洁生产

在我国的各种出口贸易行业中污染密集型行业比例大,工业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出口贸易额的增长相对一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对绿色环保行业的贸易发展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业等清洁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对于那些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贸易发展则应进行适当的限制,让出口贸易的结构更加合理,朝着绿色化、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我国的出口贸易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

清洁生产的实现需要加大绿色技术的投入力度,不断的探索有利于生态环保发展的高新科技。让各种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减少生产环节造成的浪费,这样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会降低。另外还应该不断寻找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品,减少对相关资源的消耗,使当前的资源短缺状况逐渐的得到缓解。

(二)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加强环境合作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和实施运输、包装、装卸、流通等物流活动,在国际大力推进绿色物流的形势中,我国也应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对物流行业中的运输、包装、流通等各个环节度加强绿色化的管理,逐渐实现与国际绿色物流发展接轨。产业内出现的污染成本降低了,出口贸易过程中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及环境共同的健康长久发展。

现代经济发展中,人们对环保问题更加重视,环境合作范围也在逐渐拓展。我国环保技术发展还不完善,在今后的贸易活动中,我国应积极加强与贸易伙伴之间在环境技术方面的合作,比如美国、欧盟等,这对于全球与区域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我国出口贸易及环保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效果。

三、结束语

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视,政府需要加强重视与管理,尽快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将现代社会所提倡的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彻底的贯彻到出口贸易领域之中,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管理效果,实现出口贸易活动的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伤害,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健康、长久的开展也是非常有利的举措。

参考文献:

[1]孔淑红,周甜甜.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2,08:108120

第8篇

【关键词】两型社会;出口贸易;隐含污染物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推行的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来”的是先进的生产技术,“走出去”的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成品,而这些制成品正是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严重、附加值极低的商品,也就是说出口贸易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资源附载于出口产品流往国外,粗放型的出口贸易方式带来了较低的GDP收入和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换言之,出口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远不及资源耗费、环境污染的加速。由此带来的资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严峻,成为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突出瓶颈。

十六大上“低碳经济”理念出现,顺应了“两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低碳经济是以“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金融”为主题,是一个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即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走上新一轮长周期的新增长点。前几年,我们就一直提倡建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这一目标,这正是与我国的政策举措相顺应的。面对资源、环境所处的现状,凸显了出口贸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引起的冲撞,形势十分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两型社会”,促进出口贸易的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迫在眉睫。

二、“两型社会”与出口贸易的关系

“两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切实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得人类生产与资源环境达到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使得贸易和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

首先,资源环境是发展出口贸易的较优条件和前提。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我国机电产品为主要的出口商品,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有总量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是与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是贯穿整个社会大生产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重要因素。没有环境做支持,就没有场地生产商品,也没有场地交易商品,因此资源环境毫无疑问的成为发展出口贸易的基石。

其次,出口贸易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的资源现状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不足,但是相对于制成品的需求而言是足够的,但是交易不能只限于自给自足,还要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出口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和矿产资源以及能源,从而提高利用率。

最后,出口贸易直接加剧了资源不安全和环境污染的程度。现在我国的出口现状是盲目的追求经济的增长,这就必然会导致对资源和环境的不利影响。资源安全问题形势严峻,环境承载力弱问题突出,高碳问题形势严峻。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内涵CO2排放及空间特征》中1990~200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数据显示,中国的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远远的高于世界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从而扩大了出口贸易的内涵碳排放,而在现行的国家温室气体统计清单中,把出口贸易的内涵碳排放核算为生产国的碳排放。

三、“两型社会”下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根据2002~2011年的对外贸易数据得出的中国对外贸易额走势,从中发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但是因为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2009年的对外贸易额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趋势,但是这不会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走势,2010年之后经济回暖,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的另一问题是我国的出口额明显大于进口总额,每年都是贸易顺差,单纯从经济角度而言,可以说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发展的表现。但是这从另外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结构的不合理。

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不尽合理,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一直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比重较为均衡,技术贸易却处在低端;机电产品比重大,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低,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很低;外商投资企业比重较高,而国有企业比重却很小,说明我国的国内企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不能占据主导地位。从2011年货物出口贸易总额及贸易结构比重可以看出,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基本持平,一般贸易占48.3%,加工贸易占44%,两者总合达到92.3%,说明我国在出口方面还是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机电产品占57.2%,高新技术产品占28.9%,机电产品所占比重远远高于高新技术产品,说明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国际竞争力比较差;外商投资企业占52.4%,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总占47.6%,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说明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依靠外商在我国投资设厂,这就无疑会使得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向在我国进行FDI投资,而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所以从总体上看我国货物出口贸易结构非常的不合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两型社会”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困境

1.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我国的出口商品是资源密集型的,必然产生出口贸易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性影响。生产过程对环境资源的消耗主要体现在对原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的消耗等方面。“两型社会”倡导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导致了我国的资源的供给减少,根据价值关系理论,供给需求决定价格,就使得我国的资源要素的价格升高,出口商品的要素成本增加了。加上环境污染需要治理,排污治理需要的费用也很大,企业将排污费用转嫁到出口商品的成本之中,这就无疑使出口成本增加。

2.我国出口贸易的物流环节阻碍重重。出口的物流路径是货物运输,环境是货物运输的载体,出口贸易通过出口物流的路径而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包装上,出口包装需要消耗自然资源,并且包装是一次性使用,这样对资源的耗费严重和污染也随之而来,这与“两型社会”是相背离的,为了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必须对资源市场和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整顿,出口包装物的成本也随之增加,物流的费用增加,这就阻碍了出口贸易的物流环节的畅通。

3.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国际竞争力低。一直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都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的资源依存度较高,环境依赖性强,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很低,而且这种较低的附加值还是依赖于我国的资源优势存在,因为我国的资源安全问题的突出,资源优势不明显,加上提倡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的比较优势不能发挥,工业制成品数量减少,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就降低,加上各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粗放型的产品有抵制政策,使得国际市场占有空间狭小。我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国际竞争力低。

四、对策及建议

(一)发展出口贸易要有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在科学发展观及构建“两型社会”的精神的指导下,不能盲目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不能依赖于出口贸易给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出口贸易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的严重。在“两型社会”的条件下发展对外贸易一定要有资源和环境危机意识,清楚的认识到我国资源储量不足、环境污染严峻的现状以维护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出口商品成本

循环经济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主要是因为资源、环境的稀缺造成的,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下,资源短缺更加严重,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发展循环经济,对原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必定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

(三)提升技术创新,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在应对新贸易保护的冲击时,必须要提升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对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效率,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目标。

(四)调整与优化贸易结构

改善贸易结构是一项重要的贸易举措,我国现在的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较大,这是依靠我国的资源优势来开展的,但是我国的资源正处于总量巨大、人均占有量不足的状况,不能依赖资源的相对优势来发展机电产品,我们要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性,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这样就能有力的发展对我国资源环境为危害小的产品。

五、结语

我国的出口贸易一度处于上升阶段,而且一直是贸易顺差,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出口贸易给资源环境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使得我国发展出口贸易与构建两型社会之间存在矛盾。通过分析“两型社会”与出口贸易的关系、“两型社会”视角下我国出口贸易的突出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措施。为了促使出口贸易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务必时刻以“两型社会”的要求为标尺,不断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在两型社会下出口贸易的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小刚,赵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分析[J].特区经济,2009(6):164~166

[2]周栋良,刘茂松.”两型社会”研究述评[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3):29~33

[3]朱红根,卞琦娟,王玉霞.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5):80~86

[4]方超.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2008(3):206~208

[5]李善同,何建武.从经济、资源、环境角度评估对外贸易拉动作用[J].发展研究.2009(4):12~15

[6]叶华光.出口贸易对中国环境的负面影响与政策启示[J].环境经济.2009(7):32~37

第9篇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时间序列;二次曲线拟合;残差自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9日 

一、引言 

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按照类别可分为货物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改革开放初期,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对较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才突破10亿元大关,而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进出口贸易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到2013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到16,011亿元。目前,有大量学者研究我国及各省的进出口总额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本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78~2013年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动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10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的是1978~2013年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这一指标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2014年吉林省统计年鉴。(表1)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根据表1中的数据,利用eview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并最终发现: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这一数据并非平稳性数据,而是呈现出一定的线性趋势。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该序列为非平稳序列,我们对这一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表2)可以看到,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4.21,大于1%、5%以及10%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原序列不适合用ARMA模型。 

(二)模型的确定。再次对原数据进行观察发现,原序列呈现出一定的二次曲线趋势,于是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确定性因素进型分析,并采用曲线趋势进行拟合。得到最终的拟合结果并建立模型: 

Tt=1629999-406152.3t+22101.41t2+et 

t=(2.53) (-4.93) (9.96) 

R2=0.94 ■2=0.93 F=238.73 

(三)模型检验。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t与t2的t统计量分别为-4.93以及9.96,其p值都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认为该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良好,模型中R2=0.93,调整后的R2为0.93,即■2=0.93>0.8,可见模型的拟合程度也十分良好,另外F=238.73,可见F统计量也十分显著,因此可以认为该模型通过检验。但是,为了检验该模型的信息是否提取充分,我们仍需对残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其分析结果见表3。(表3)可以发现,残差的单位根检验P值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残差是平稳的。为了更好的说明模型的信息提取充分,再次对残差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图1。(图1)图1显示,残差的序列相关图的Q统计量的P值全都小于0.05,因此可以认为残差为非白噪声序列,说明模型的信息提取不充分。残差序列的自相关拖尾,偏自相关一阶截尾,因此建立残差自相关为AR(1)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见表4。(表4) 

为了能够检验模型信息提取是否充分,我们对该模型的残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图2。(图2)由图可知,自相关模型的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信息提取充分,因此可以建立最优模型最优模型为: 

Tt=1629999-406152.3t+22101.41t2+et 

et=0.751et-1+at 

(四)模型预测。从上述检验中我们知道,模型提取的信息十分充分,可以利用该模型进行相关的预测。因此,可以对吉林省未来10年的进出口总额作出最优预测,预测结果见表5。(表5) 

四、结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度数据是一个不平稳的时间序列。从预测结果中可以发现,吉林省未来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将在2018年左右突破2,000亿元,在2023年左右接近3,000亿元。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就业岗位,拉动人民的消费以及生活水平。对此,当地政府首先要把握好长期战略政策,利用吉林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辟并占领海外市场;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以便更好地宣传吉林省,并向国外输出产品;最后,要对特色产业进行扶持,以便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吸引外资,以拉动吉林省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出口贸易,加工贸易,对策

一.深圳市出口贸易现状与基本特征

(一)深圳市出口贸易现状

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2013年,深圳外贸出口总额305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连续21年夺得内地大中城市之冠。

(二)深圳市出口贸易基本特征

1.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从以上数据来看,深圳的出口依存度与外贸依存度仍然分别达到132%以上和227%以上,处于相当高的局面,且没有明显下降的迹象。从对比数据来看,深圳的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远远高于我国的总体平均水平。

2.三资企业是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历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办好三资企业。三资企业一直都是深圳出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在深圳出口中所占比重都在不断地下降,但三资企业仍然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而与此相对的民营、集体企业的出口比重却在逐年的增长,到2013年,已经上涨到了43.62%。

3.进料加工占主导地位

由于深圳的出口企业主要是以三资企业为主,所以深圳在贸易中会凸显出进料加工贸易的强势。

总体来说,深圳的出口贸易方式主要包括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两类,两者加起来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在80%左右。虽然一般贸易所占比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进料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下降并不显著,到目前为止,最低的占比也在48%以上,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4.出口产品以机电等高新产品为主

深圳电子产品的加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圳落户,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也逐渐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骨干力量。

深圳2009-2013年的高新产品与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均在50%和73%以上。虽然2011年高新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较之前有所下降,但2012和2013年又有了明显的上升,到2013年达到最高。

5.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欧盟

首先,深圳毗邻香港,正是由于这样的地域优势,香港成为深圳最大的贸易伙伴。其次,美国和欧盟也一直是深圳重要的出口市场。

2009-2013年,深圳向香港出口的比重一直在不断的上升,到2012年,香港在深圳的出口市场中所占比重已经上升到一半以上。但从最新数据来看,美国和欧盟仍然是深圳的主要出口市场。

二.深圳出口贸易发展现存问题

(一)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

深圳出口的大部分产品仍然处于国际市场的价值链低端,很多产业也都是被国外市场淘汰的产业。并且,很多企业是靠为国外企业加工产品赚取利润的。这就会使得深圳的外贸企业在出口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二)加工贸易占比过高。自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加工贸易一直在其对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是深圳在对外贸易中一直保持顺差的最主要原因。从深圳的长远利益来看,如果仍然走这种主要依靠来料加工贸易发展经济的路线,深圳未来出口贸易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威胁。

(三)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出口产品结构过于单一。虽然生产加工的机电等高新产品一直都是深圳出口贸易中的优势与主导产品,但是这种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的状况很有可能导致深圳市未来很难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甚至会使其原有的国际市场萎缩。

(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深圳的出口企业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国内生产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主要出口市场集中使得深圳外贸企业面临的压力巨大,这些市场的突然变化只会使深圳外贸企业措手不及,以至于根本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去应对。

(五)受贸易壁垒影响严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华为、中兴、HTC和三星公司的3G和4G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欧盟也曾对我国通信业龙头华为和中兴2家企业发难,声称华为和中兴获得中国政府的补贴,并以“触底价格”的形式向欧盟倾销无线网络产品,对部分欧盟的电信通讯厂商造成伤害。深圳其它各个行业的出口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国外贸易壁垒的影响。

三.促进深圳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努力实现转型,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由此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万万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是不可避免的,建议企业把更多的利润收入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上,生产出更多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

(二)加快提升和转变出口贸易方式

从国际产业分工趋势和我国发展水平来看,传统的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容易加剧贸易摩擦等问题。因此,对于一般贸易的发展,政府要加快扶持,企业也应该足够的重视和配合,共同为提升和转变深圳出口贸易方式努力。出口贸易方式的转变与优化是深圳发展出口贸易的长久之策。

(三)努力开拓国际新市场

市场集中所带来的弊端不容小觑,不断努力的开拓新市场,走市场多元化道路才是深圳企业应有的选择。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与欧美等国的合作与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还要有针对地开发新兴国际市场,合理的分布其它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市场。

(四)提高应对新型贸易壁垒能力

只有提高企业及政府应对新型贸易壁垒措施的能力才是深圳出口贸易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切实有效之计。政府要通过政策扶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中的熟练劳动和知识技术要素的密集程度。企业加强对新贸易壁垒的认知程度,学会利用WTO规则,积极申辩,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同时,大力培植企业的竞争能力,积极获得产品的相关认可,使外国没有实施贸易壁垒的理由。

(五)加强企业管理

出口企业可以实施很好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企业的用人成本下降;针对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情况,出口企业也可以采取多种渠道来解决。企业可以积极的寻找可以相互替代的廉价原材料。针对之前人民币升值引发的出口成本上升,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来应对。

(六)大力培养和引进外贸专业人才

深圳未来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和专业的外贸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深圳未来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圳政府要把培养外贸专业人才放在重要地位,既要加强职业教育,又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优越的条件吸引内地专业人才来深圳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妙玲.关于深圳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现状与改革转型的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

第11篇

关键词:贸易开放;实际汇率;出口贸易增长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12-0012-05

一、引言

实际汇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针对实际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则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实际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出口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国外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别展开了研究。

理论研究方面,Guittian(1976)[1]和Magda(2007)[2]认为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是微妙的,需求和供给渠道的合力决定了汇率变动对真实出口数量和价格的最终影响;Bacchetta(2000)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也认为汇率波动增加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不确定的;[3]而伊藤隆敏(1997)通过研究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发现实际汇率是决定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4]Hooper(1978)假设出口商是风险厌恶者,汇率的波动将增加交易风险,降低出口收益和利润水平,不利于出口贸易;[5]Ethier(1973)考虑出口商可以通过外汇远期和期权市场对冲外汇风险,认为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无影响;[6]Franke(1991)认为如果出口商积极利用汇率波动提供的选择权,汇率波动甚至能够促进出口贸易。[7]

实证研究方面,Obstfeld(2002)基于美国和加拿大1993-2001年间数据,对SITC分类商品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8]Rose(1989)基于美国25年双向贸易季度数据进行检验时发现汇率不是影响出口贸易的显著因素;[9]Frankel(1996)基于亚洲国家截面数据研究发现,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10]需要指出的是,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即汇率变动能否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在马歇尔-勒纳假说成立的情况下,汇率贬值改善贸易收支具有滞后性,在短期将恶化贸易收支状况,这一现象被称为“J形曲线效应”。实证研究主要是检验马歇尔-勒纳假说是否成立和“J形曲线效应”是否存在。Kruguman(1991)通过考察二战后美国的相关数据,发现虽然实际汇率贬值有利于贸易收支的改善,但存在时滞效应,即美国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11]而Demirden(1995)则认为马歇尔-勒纳假说和“J曲线效应”并不成立。[12]

此外,国内学者也围绕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李众(2004)[13]、周宇(2008)[14]等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卢向前(2005)[15]、马丹(2005)[16]等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同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谢建国(2002)采用协整方法,考察了1978-2000年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政策并不是调节贸易收支、改善出口贸易状况的有效手段。[17]

本文试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初级品及制成品出口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探讨在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背景下,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是否对中国出口贸易有影响,以及会产生何种影响?马歇尔-勒纳假说是否成立?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动态贸易均衡框架,分析了小国开放经济下实际汇率变动对贸易部门出口及利润的影响;其次构建了进行实证分析所需的计量模型,并对模型的研究方法、各变量数据的来源、选择依据等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说明;接着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本文的结论及相关启示。

二、理论模型

(一)模型的构造

本文基于Bacchetta(2000)动态贸易均衡模型,通过引入外部冲击及不确定性,构建一开放条件下实际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框架。具体来说,考虑如下一个无限期界的小国开放经济,该经济内出口贸易部门的代表性企业同时使用进口资源x和国内资源y进行生产,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

时,企业利润增加;反之,如果a+b>1,则C的正负不确定,需要由a和b的比例进一步确定,此时,汇率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两个命题:

命题1:实际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产量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状况,若企业生产为规模报酬递增,则实际汇率变动率增大将导致企业产量减小;若企业生产规模报酬递减,则实际汇率变动率增大将使企业产量增加。

命题2:实际汇率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当企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时,汇率变动率增大会增加企业利润;当企业为规模报酬递增时,汇率变动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确定,需要由企业使用进口资源和国内资源的比例决定。

三、计量模型、变量及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及分析方法

理论分析表明实际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部门的产量及利润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检验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出口贸易量的具体影响,根据式(10)拟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14)

该模型共包含4个变量,其中出口量zt为被解释变量,实际汇率et、国外资源投入xt及国内资源投入yt为解释变量 , 为待估参数,分别度量相应各解释变量对出口量的影响。由于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方法,如普通最小二乘法、广义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等,都有局限性,其参数估计量必须在模型满足某些假设时才具有良好的性质;而广义矩估计(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是一个稳健估计量,它不要求扰动项的准确分布信息,允许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所得到的参数估计量比其他参数估计方法更合乎实际。因此本文经验分析采用GMM方法来估计式(14)。

(二)变量的选取及数据说明

根据理论模型的实际情况,本文拟选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中国的出口总额、中国制成品出口总额、中国初级品出口总额、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等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关于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标,本文采用《国际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IFS)经多边贸易加权计算所得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dex,REER)作为实际汇率的衡量指标,该指数上升表示本币升值,降低则表示本币贬值;使用中国历年出口总额(TEX)、中国历年制成品出口总额(MTEX)、使用中国历年初级品出口总额(PTEX)作为衡量中国出口贸易相关情况的指标;对于其他变量,为与理论模型相符,我们采用历年中国全社会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国内资源投入的衡量指标(以lnINV表示,所有的变量都取对数);采用中国历年实际利用的外资金额作为衡量国外进口资源投入的指标(以lnFDI表示)。为了与实际汇率指标相统一,所有的价格指标和GDP指数都调整为以1995年为基期,各变量均为经过全国消费物价指数加权处理后的实际变量。

本文使用的是1980-2007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是IFS及相应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

四、经验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由于在计量模型中使用的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所以首先需要对计量模型中涉及的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来验证各变量的平稳性。表1的平稳性结果显示,各变量的原序列均为不平稳序列,经一阶差分各变量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平稳序列。为避免伪回归,模型估计前,我们对各变量数据序列采用H-P滤波方法处理,得到各变量的平稳序列后再进行模型估计。

表1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①检验形式(C,T,P)中C、T、P分别表示模型中的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项。②ADF检验采用麦金农(Mackinnon)1%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③*、**分别表示在10%、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在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变量是稳定的。④一阶差分用记号“”表示。

(二)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出口贸易综合计量的检验结果

通过以上平稳性检验,运用经H-P滤波处理的各变量序列,对式(14)用GMM方法估计,可以得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等变量对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结果如下:

lnTEXhp=0.3306-0.4999lnREERhp-0.1233lnFDIhp +

1.2115lnINVhp

(0.2833) (-2.1687) (-0.9136)(12.5948)

R2=0.9874 D-W=1.7491(15)

以上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对中国出口贸易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影响,这一点从t统计量(各解释变量系数下括号内的数值)和系数值可以看出。具体来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弹性为-0.4999,这意味着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贬值)会显著地抑制(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国内外资源的投入对中国出口贸易则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减少)会显著地增加(减少)中国出口贸易;而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减少)会显著地抑制(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如果进一步考虑按出口商品分类来考虑二者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时,我们将看到开放程度越高,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负向影响将增强 (这一点可以从下文看到,当按出口商品分类计量时,该指标对出口影响的显著性大大提高了)。综上所述,关于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其结论印证了马歇尔-勒纳假说关于贬值带动出口的论断,也说明了实际汇率是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出口贸易分类计量的检验结果

从上述分析可见,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及国内投资增加会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则会降低中国出口贸易增长。那么,按出口商品分类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国内外资源投入等变量对初级品及制成品出口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沿用GMM方法,重新估计各变量对初级品及制成品出口总额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

lnPTEXhp= 2.3076-0.1595lnREERhp -0.4191lnFDIhp +0.6359lnINVhp

(3.6189)(-1.266)(-5.6841)(12.098)

R2=0.9614 D-W=1.6721(16a)

lnMTEXhp= 0.3472-0.6877lnREERhp -0.4809lnFDIhp +1.2962lnINVhp

(0.3717) (-3.7267)(-4.4525)(16.8338)

R2=0.9892 D-W=1.8931 (16b)

式(16a)反映了各解释变量对初级品出口额的影响,式(16b)反映了各解释变量对制成品出口额的影响。从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当按出口商品分类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国内外资源投入等因素对两类贸易品出口的影响方向与前述研究是一致,但在影响程度上则产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无论是相对于初级品及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外资源的投入(即FDI)对其影响显著性的提高了(参见各解释变量系数下括号内的数值),具体说来,初级品出口总额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弹性为-0.4809,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弹性为-0.4191。其次,对于初级品出口而言,国内资源的投入(即INV)其影响显著性的降低了,初级品出口总额对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为-0.6359,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则对国内资源投入的变化没有显著性的改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初级品及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初级品出口总额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弹性为-0.1595,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弹性为-0.6877,这也意味着,当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程度较大时,对中国出口贸易部门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对初级品出口部门而言,实际汇率出口弹性较低,人民币汇率变动程度对其出口的影响比较低;而对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而言,实际汇率出口弹性较大,当人民币汇率变动程度较大时其出口是较不利的。因此,政策制定者在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动引致贸易效应的同时,也应考虑其带来的部门效应。以目前为例,人民币总体呈现总体贬值趋势,可能导致出口贸易部门行业差距拉大,进而影响到中国出口贸易的长期增长。

五、结论及启示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条件下具有微观基础的跨期最优化贸易模型,并引入外部冲击及不确定性,分析了实际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从理论模型角度得出如下结论:当出口贸易部门的生产需要同时使用进口资源和本地资源时,实际汇率的变动对其出口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状况。如果企业生产规模报酬递减,则实际汇率变动率增大将使企业产量和出口增加,企业利润也会相应增加;如果企业生产为规模报酬递增,则实际汇率变动率增大将导致企业产量和出口减小,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需要由生产中企业使用的进口资源和国内资源的比例决定。

通过对1980-2007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出口贸易总额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确实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显著影响。根据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笔者初步可以判断,偏向于外贸出口部门的国内企业,如外贸程度较高的制造业部门等,普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考虑到出口货物的行业分布特点,将人民币实际汇率分别与出口贸易中的初级品与工业制成品进行实证检验,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出口的正向关系,同时也解释了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而我国外贸出口依然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出口工业制成品的部门相比出口初级品的企业其规模报酬递减的程度更高。

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相关结果,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属于规模报酬递减的制造业,在适当的人民币汇率变动率区间内,汇率升值也会促进出口。但从可持续发展及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国民经济的依赖重心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为科技、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科技产业势在必行。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持续性应求诸于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因此,在汇率政策制定方面,应尽量避免通过货币贬值以扩张贸易的做法,从而避免货币贬值对贸易结构升级的不利影响,逐步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此外,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形成合理的市场信号形成机制和市场信号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Guittian.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the Exchange Rate on Output, Prices, and the Balance of Paymen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76,(6).

[2]Magda. The Effects of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on Economic Activity in Turkey[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7,(3).

[3]Bacchetta.Does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Increase Trade and Welfar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5).

[4]伊藤隆敏.汇率变化及其对亚太经合组织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影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5]Hooper.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on the Prices and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78,(8).

[6]Ethie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Forward Exchange Marke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3,(63).

[7]Franke.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ding Strateg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1991,(10).

[8]Obstfeld.Exchange Rate and Adjustment:Perspectives from the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J].Monetary and Economic Studies,2002,(12).

[9]Rose.Is There a J-curv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4).

[10]Frankel. Trade and Growth in East Asian Countries:Cause and Effect[J].NBER working Papers,1996,(8).

[11]Krugman.Exchange Rates and Policy Coordina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1,(30).

[12]Demirden.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nd J-curve:An Alternative Approach[J]. Economics Letters,1995,(48).

[13]李众.实际汇率错位、汇率波动性及其对制造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1998年平行数据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

[14]周宇.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2008,(9).

[15]卢向前.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

[16]马丹.中国贸易收支、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6).

第12篇

(1)WTO/TBT—SPS通报成员中发展中国家异军突起。

2004年TBT通报居前十位的WTO成员中,发展中成员占了5个(表1),而在2004年1—8月的SPS通报中,前12位成员有6个是发展中国家(表2):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TBT通报前十位中的5个发展中成员共发出TBT通报173件,占前十个成员总通报量的55.5%,另外一些发展中成员也正在积极履行成员的义务,赞比亚、中非共和国、德国和牙买加都在今年第一次提交了TBT通报。SPS通报的前6个发展中成员共发出SPS通报128件,占前12个成员通报总量的25.4%,与去年同期的76件增长了70%。可见,未来WTO/TBT—SPS通报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比例和数量将会不断上升。

(2)TBT通报中居前三位的产品类别与湖南省主要出口产品类别基本吻合。

TBT协议所覆盖的产品范围极为广泛,包括所有的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现对2004年的TBT通报进行初步归类,如表3:

2004年WTO成员共发出TBT通报727件,其中食品类通报107件,居通报之首,占全部TBT通报的14.7%;其次就是轻工(77件)和机电(76件),分别占全部TBT通报的10.6%和10.5%。湖南省2004年的出口产品中,农产品、纺织品服装(主要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和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分别为2.3亿美元、4.11亿美元和6.06亿美元,占湖南省出口总额的7.4%、13.3%和19.6%,是湖南省主要出口产品。据统计,在湖南省出口产品因技术性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这三类产品最为严重,这与通报中居前三位的产品类别基本吻合。

(3)农药残限量成为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贸易的重点竞争领域。

农药残限量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

2.1提高了湖南省产品出口的成本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湖南省出口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提高了产品的出口成本。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环境保护、安全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湖南省出口产品的成本;二是企业需要获取相关认证的费用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增加;三是缺乏先进的检验设备,进口国高昂的检验费用也相应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

2.2降低了湖南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性壁垒往往会通过影响出口商品的成本,进而形成对商品价格的控制作用,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降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如图1所示:

图1技术性壁垒对出口产品的价格控制

假定存在规模经济,则单位成本曲线AC如图所示,若在未设置技术性壁垒的情况下,该商品的出口量为Q,价格为P,单位产品的利润为MN。当设置技术性壁垒后,出口企业势必要调整生产过程或付出额外费用使其产品符合进口国的要求,从而使单位成本曲线上移至AC,此时若产量仍为Q,则销售价格至少需要提高到P才不至于亏损。而价格的提高,无疑降低了该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国同类商品的竞争力。湖南省的出口产品大部分以资源密集型为主,其竞争的主要优势就在于成本、价格较低,提高价格则恰好失去其最大优势,严重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2.3严重影响了湖南省出口贸易额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省出口贸易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缓慢,低于我国平均增长速度,且出口总额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见表4。

由表4分析可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4—1999)湖南省出口贸易增长很不稳定,起伏较大,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到2000年开始才有所好转,但仍低于全国增长速度,与1994年相比,2003年我国出口总额增长了262.1%,但同期湖南省出口额的增幅只有49.8%。我省出口额在全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下降,1994年占我国出口额的1.18%,到2003年下降为0.49%,下降了6.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湖南省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对国外层出不穷的各项技术标准疲于应付,从而使湖南省出口产品的资源优势丧失,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偏低的资源密集型产品逐渐失去其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导致出口贸易损失惨重。

2.4引起了湖南省出口市场的变化

美国、日本、欧盟一直是湖南省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每年对这三大经济实体的出口是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关键。然而近几年来,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下,湖南省对美,日,欧盟(其中7国)的出口贸易额比重却有所变化(表5):

整体来讲,对美、日、欧盟的出口额虽有所增加,但相对比重都有所下降。1999年对美国出口比重为14.92%,到2003年下降为13.80%,下降了1.12个百分点;同期对欧盟的出口额比重下降了2.9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相比1999年,2003年对日本的出口额比重虽略有上升,但前几年一直不太稳定,且呈下降趋势。这与发达国家近几年来不断完善其技术壁垒体系,对湖南省出口产品设置重重障碍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影响更加明显。而对亚洲、非洲等主要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额比重迅速增加,2003年对亚洲的出口额比重为53.22%,同比上年增长23.74%;对非洲的出口额比重为5.01%,同比上年增长42.79%,是湖南省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两个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展中地区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农兽残限量、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的措施还处于起步阶段,从而使我省的出口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种种迹象表明,湖南省的出口市场在技术性壁垒的影响下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5改变了湖南省出口产品的结构

湖南省的出口优势主要体现在农业大省的出口资源上,初级产品的出口占有相当大的优势。随着技术性壁垒的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成为了湖南省出口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壁垒的主要原因,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迅速下降(表6)。

1988年湖南省出口贸易中初级产品2.32亿美元,占湖南省出口的36.36%,2003年初级产品出口2.18亿美元,仅占湖全省出口的10.16%,下降了26.2%。这说明在技术性壁垒的影响下,湖南省出口产品的资源优势逐渐丧失,出口贸易开始向高附加值的产品结构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省的产品结构。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技术性壁垒在阻碍湖南声出口贸易发展的同时,对我省出口产品结构与方向的调整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3湖南省出口贸易突破技术性壁垒的对策分析

3.1建立湖南省出口贸易技术性壁垒预警机制

从技术性壁垒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随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加强,技术性壁垒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将会更加广泛、全面,对出口产品的要求也将越来越苛刻,因此,要及时了解WTO各成员国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细节,针对性地研究湖南省各主要出口市场的技术性壁垒体系,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技术性壁垒状况,研究其特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湖南省出口贸易的特点,建立每种出口产品的技术性壁垒预警机制。湖南省的出口优势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和纺织品等方面,而这又恰好是国外技术性壁垒最严格,技术标准最多的几个行业,随着农兽残限量、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不断被关注,以及纺织品行业“后配额时代”的来临,农产品,纺织品等领域的贸易战争将会日趋激烈。因此,及早建立湖南省相关产品的预警系统,提早对未来的贸易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将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有效的方法。

3.2开展技术创新,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湖南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湖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其出口的产品大多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偏低,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湖南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断下降。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提高湖南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关键是将高新技术与我省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一方面,对原有产品企业进行技术投入,提高企业的密集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公关,增加科研投入,除利用高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外,还同时研究相应的配套技术,改进出口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包装,搞好管理,以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所以,坚持科技开发以市场为向导,不断调整湖南省产品的出口结构,加快对传统产品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是湖南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

3.3实施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美、日、欧盟一直是湖南省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每年湖南省有40%以上的产品销往这大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世界上贸易技术壁垒最全面、最系统的国家,其范围几乎涉及出口贸易的所有方面,绝大多数技术壁垒都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在湖南省出口贸易近年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对这三大经济实体的出口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严重影响了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这与湖南省出口贸易频频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此,实施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为湖南省口产品提供新的机遇,寻找新的出口,也是应对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