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

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

时间:2023-06-08 11:1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

第1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专业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审定并设置的全国高校本科专业之一,是计算机专业与通信专业交叉的一门专业,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院(系)普遍开设的计算机科学类本科专业之一。

但应用型网络工程人培养目标如何定位,专业知识体系如何建立却一直是被受困扰的问题。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技术,也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交叉的一门学科。由于计算机类各本科专业也需要开设计算机网络方向的课程,最普遍的现象是许多高校计算机院(系)将网络工程专业开设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网络方向,二者之间的培养目标相似,知识体系仅是几门课之间的差别。另一种现象就是部份高校将网络工程专业开设成为通信工程专业,沿用通信工程的知识体系再加设几门计算机专业类的课程。应该说这两种现象都没有形成网络工程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知识体系。

本文作者依据近年来从事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知识体系建设和教学的经验,对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进行如下探讨。

2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必须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作为网络工程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应该定位于应用型的网络工程人才。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其实是其核心培养目标是具有程与网络应用的设计、规划、部署、实施、开发、管理以及销售工作,这些内容在时间关系上反映了网络工程的全过程,在业界担当“网络架构师”、“网络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角色能力的人才。

从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来可以将该专业分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设计规划部署能力、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由于目前应用软件开发基本都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应用开发,从而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也属于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必备的能力,而且许多高校将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来看待。就专业特色而言,网络设计规划部署能力、网络管理能力才真正是网络工程专业有别于其它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之处。

另外,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有别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能适应通信技术与工程领域网络、系统、设备以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系统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尽管网络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都涉及到网络系统知识,但二者之间确有着区别,通信工程着重于信号和通信类知识,网络工程着重于网络应用和协议类知识。换言之,通信工程着重于电信企业大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网络工程着重于用户端网络应用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3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可采用“平台+方向”方式建设。整个知识体系可划分为两个平台和三个基本方向。

3.1两个平台

本着“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知识体系建设原则,为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本专业搭建可两个平台:公共基础课平台,包括人文和社科基础课程、理工科基础课程以及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专业基础课平台,包括网络设计规划部署类课程、网络管理类课程、网络应用开发类课程和专业特色类课程。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3.2三个基本方向

三个基本方向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其教学应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发展。通过基本方向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网络工程的某一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网络设计规划部署方向主要包括组网工程、网络互联技术、通信网技术、网络性能测试等课程。组网工程主要介绍网络需求分析、工程设计、综合布线、设备选型知识。网络互联技术主要介绍路由和交换技术的配置与管理知识。通信网技术主要介绍无线网、移动网、宽带综合业务网、接入网等知识。网络性能测试主要介绍网络性能指标、测试方法、测试技术和测试设备的有关知识。

网络管理方向主要包括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协议分析等课程。网站建设与管理主要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网络管理协议与应用知识。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介绍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与技术、防火墙技术与配置等知识,入侵检测技术主要介绍黑客攻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取证技术等知识。网络协议分析主要介绍网络协议分析方法与协议实现的知识。

网络编程与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主要包括网络程序设计、WEB编程技术、J2EE应用开发与部署、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程序设计介绍基于套接字的编程方法、进程(线程)间的通信知识。WEB编程技术主要介绍基于Java、JSP、Servlet和JDBC的编程知识。J2EE应用开发与部署主要介绍基于Servlet、Struts和Hibermate即SSH框架的编程技术,以及应用软件的部署方法。网络数据库技术主要介绍网络数据库基础知识、Oracle数据库知识。

特色类专业课程主要以新的网络应用技术为主,可选择网络并行计算技术、网格计算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存储技术、高性能网络等方面的课程。

从网络工程三个基本方向可分析出这三个基本方向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网络工程三个基本方向与其它专业知识的关系

其中人文和社科基础课程主要指政治、思想道德、体育、大学英语等课程。理工科基础课程主要指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离散数学、数字电路等课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主要指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

3.3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分析,可以得出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鉴于在专业教学学时、教学人员和教学设施的不同,各高校在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时,可选择三个专业方向之一并加以一定特色的专业课程来进行人才培养,以达到不同特色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也可以分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各方面人才的需求。

4结束语

本科教育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变化,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本论文中所讨论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是对近几年各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归纳和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一个探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也应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进程中。

参考文献:

第2篇

“双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职技高师院校所特有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合格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既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又具备较扎实的行业知识及过硬的行业实践能力,并使之在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过程中达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融合。

近几年, 为提升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对计算机专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以其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了许多计算机专业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对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及国际化计算机人才的要求,结合我国计算机人才的社会需求,确立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具备从师任教的能力,能在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学生毕业后可在进行软件规划、设计与开发及应用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等从事计算机软件规划、咨询、监理、生产、软件技术研发、以及软件应用系统维护等方面技术工作。

通过上述培养目标的确立,我们确定了计算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为: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强化师范性特色,突出师范教育职业技能培养。

三、构建适用于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职技高师教育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为此,我院制订了详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具体内容及特色如下:

(一)科学分解计算机专业双师型人才的素质指标,组建取向明确、科学分布的模块化课程群

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才素质指标可分解为思想品德素质、基本能力素质、师范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并以此组建相应的思想品德素质课程群、基本能力素质课程群、师范素质课程群和专业技能素质课程群。具体素质课程群、包含主干课程及总学时、总学分(如表一所示)。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

为此2006年我院创办了“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方向, 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确定了与专业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核心能力:软件工程方向主要包含软件需求 、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10个知识领域;网络工程方向主要包含网络基本应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络程序开发4个知识领域,因此,所制定的课程计划要体现并突出与这些核心能力相关的知识领域。

我们围绕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来设置课程,考虑到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性,将主干课程分为方向必修课和方向选修课,其中方向必修课主要是反映各专业方向核心能力的课程,方向选修课是为了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的变化设置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来进行选修课程,具体课程设置(详见表二)。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

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的制定,需要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与职技高师的办学特色相一致,实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对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设置了课程设计或实训,突出课程的综合技能培养;同时增加了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等环节;针对教学技能训练则开设了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

四、结束语

第3篇

掌握好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及调试技术,是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授的核心技能,通过行业权威的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是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强有力途径。而这一切都与学好网络技术专业英文词汇及专业术语密不可分。

2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宽泛无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

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主要采用类似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教材以课文的形式组织,课文以小短文的形式出现,内容涉及软件开发、微机原理、系统组成、计算机组装、网络甚至是单片机等五花八门的专业词汇,并且都是浅尝则止,只涉及各方各面的基础知识词汇。须知计算机专业内也分365行,行行同样也如隔山,宽泛无针对性,不能着重体现网络专业技术应用所需的教学内容,不符合高职教学的指导思想,无法使学生掌握到实际操作中所需的英文词汇和专业术语,更无法使学生打下考取思科证书的网络专业英文基础。

2.2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方法,使得现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仅仅是一门英语课

现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基本套用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单纯的采用阅读课文,识记单词的形式,以看和背为主旋律,没有把专业词汇学习与网络技术操作实践结合起来,与实践脱离的专业英语课成为继大学英语课后的又一门“大学英语”课。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普遍性对这种模式的英语学习有厌烦情绪,且因所学内容又不契合专业技术操作所需,这极大地削弱了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教学往往收效甚微。

3紧扣专业技术需求,创新网络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以邕江大学网络专业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为例

通过前文的需求分析可知,网络专业英文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对高职网络技术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已暴露出种种问题。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下,要搞好专业英语教学,使其成为一门能够解决职业技术实际问题的一门课程,就要紧扣需求,革新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不要拘泥于教材的选购和教材的形式,而要立足于解决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碰到的英文命令理解问题,着眼于消除学生考取思科证书的专业英文阅读障碍。②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课文阅读理解模式,与核心技术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技术操作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有关专业英文词汇,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③考核方式上要重点考核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词汇应用能力和思科认证试题的解题阅读能力,确保课程的学以致用,服务于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下文以邕江大学网络专业《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改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与核心的专业技术课程紧密结合,以技术操作中涉及的英文词汇和思科工程师认证的考试题库为教学内容。《CCNA》课程,即思科网络工程师课程是邕江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教授综合的网络技术知识和培养学生调试操作各种网络设备的操作技能,最终获取行业权威的思科网络工程师证书。在该课程的知识学习和实训操作中几乎贯穿使用了网络技术相关的全部专业英文词汇和专业术语,是高职学生学好该课程专业技术乃至考取思科证书的一大障碍。能直接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课程学习,才是高职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因而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不应拘泥于选择市面上宽泛而无专业针对性的各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笔者经过反复研究,采用将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章节与《CCNA》课程的每一章节对应起来的做法,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

(2)创新教学方法,以动手实验的方式来上英语课,将专业英语课打造为一门专业技术课。课文阅读,单词识记等典型“大学英语”式的教学方法,因枯燥乏味且与应用脱节,容易使高职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较差。而将词汇放到实际技术操作中去学习和应用,则迎合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前文所述方法,将课程内容中的核心英文词汇归纳出来后,不是按照大学英语式的方法组织成课文的形式,而是将其组织到若干个网络技术实验中,将英文词汇的理解和识记融入到在网络设备的操作实验中。教材从堆彻课文的课本变为专业针对性更强的电子版英文实验文档,教室从多媒体教室转变为网络实验室,授课教师的选择上也从"英语型",转变为专业技术型。

(3)学习全英文的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题库,要作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全英文的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是目前网络技术行业认可度最高,也最能反映网络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的行业IT认证,而其考试题库及历年经典题型就是对专业需求把握最准确的网络专业英语教材。通过将对应《CCNA》课程每一章节的经典思科认证英文试题摘选出来,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实验的方式掌握了章节的重点词汇后,在讲题、解题、练题的过程中将专业英文的学习和专业技术的训练整合起来,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章节技术的理解力,一方面识记了专业英文词汇,为考取思科认证打下了基础。

(4)采用仿真思科认证考试的方式作为课程的考核手段。思科认证考试仿真软件,内置了真实的思科历年试题题库,能够真实的模拟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的全过程,从考试须知到完成后的考试打分,整个过程中全部使用英文,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拖拽题、案例配置题等,不仅考专业知识,考专业英文理解能力,还考实际操作能力。经研究实践,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采用思科认证考试仿真软件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考核,是针对性很强,有较高实践价值的考核方式,一方面能够准确的检验出学生网络专业英文的掌握情况,梳理专业技术知识,还起到了思科认证模拟备考的效果。考核采用电脑上机的形式进行,现场判分并能自动对每一知识模块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便于学生及时发现个人学习中的不足。正常思科认证考试850分为通过分数,用于课程的期末考试则要把握好及格分数线的设置,一般600分左右即可。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践教学

1课程思政教学项目研究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按照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中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作用;且从就业而言,网络工程专业在计算机专业中就业需求量最大,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重视度较高。中华民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尤为重要。以在理论指导下,坚持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相结合,运用能够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念和社会责任的主体和内容,进一步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推理辨别是非能力,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大纲编写中,以专业课程知识教学为载体,以德育为基础,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道德元素,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运用德育主体思想,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使其转化成为具体而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学载体。

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因此,我们应该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加入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队伍中,共同努力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价值,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改革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积极探索改革方式方法,及时总结经验与问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以“思想政治课”为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哲学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结合以下内容进行设计各教学主体和教育活动。核心价值观--富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圆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爱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展现时代精神;核心价值观--敬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研究和创新精神;为此,本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因此,以本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衔接密切,可以很好地发挥两者的协同教育作用。

2课程建设基础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十二五期间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系列技术人才的培养;十三五”期间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样是以计算机网络系列技术作为主要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和专科生的一门专业核课程,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TCP/IP体系结构与网络互联的前导课程。本课程围绕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体系结构,系统地讲述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体系结构的基本功能、TCP/IP分层、网络性能指标、以太网和高速以太网、网络路由、传输层协议、网络应用等,同时通过课堂讲授、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认知、设计与应用开发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内外许多大学已将计算机网络语言列入了本科教学计划,掌握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共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网络技术的基础课程,也是网络工程本科教学体系的核心课程。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设定的是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教学,分别包括网络工程设计,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路由交换技术,及其相关无线网络技术和数据存储课程等。

这两年,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同华三和华为公司合作的课程内容,也是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系列课程和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等课程。其中2019年初的集中实训采用了宝德等公司方案,引进了该公司的讲师,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构建中小企业网络设计,构建高性能园区网、无线网络技术等课程的集中实训。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教学在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规划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课时间分别是:15-16计科开在第4学期,15-17网工开在第2学期,17计科开在第4学期,18网工开在第2学期。由此可见,开课学期逐渐提前,该课程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3课程建设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

诸多学科组成的专业课程是高校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要素,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广泛实施,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学校以教师教育为基础,立足陶瓷文化为特色,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现。在专业教育体系中率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全过程,多模式,广覆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和做人做事原则融入专业教学。本次研究项目以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教学效果为落脚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全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教学体系,进行思政改革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礼仪意识。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知书”,更要“达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礼仪教育。通过课程导入部分,不仅要把课程内容说清楚,而且也要介绍课程的德育目标内容,让学生们知道未来肩负的民族使命是什么,要求什么样的从业道德,国家对岗位在全球化竞争中的要求,以及有哪些是未来从业不能触碰的部分。该部分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水平与觉悟。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程教学效果,项目实训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根据各学科和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在这部分将结合实际的思政教学案例进行培训授课,对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进行讲解,通过和校企合作企业团队的项目实训,让学生有目的的提前感受在创业中的激情,掌握专业技能,参悟领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岗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目前各大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的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因为高校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且理论性知识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课时,为充分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技术的实际增长,使得学生在以后的操作中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有鉴于此, 高校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时,需要慎重考虑该课程的现实意义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为社会造就所需的专门人才。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特点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基本原理与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专业,特别是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它涵盖了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和 internet应用等基础知识。前导课程有计算机操作基础,后续课程有局域网构建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综合布线工程等。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增强对网略技术的了解,熟悉网络应用技巧,及时学习新的网络技术, 使学生达到具有独立设计、组装、调试维护中小型局域网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网络施工员、综合布线员、网络工程师等工作岗位。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

这门课程涉及到的专业技术比较多,并且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课程中的专业技术学习时也不容易掌握,往往需要实际的操作,才能有所进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断增加,任务越来越繁重,加之理论性的内容较多,使得学生的课业繁重,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二、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看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就业市场上对专门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鉴于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实际能力问题,这几年却出现了生源质量越来越差的情况。许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学完了这门课程后仅知部分支离破碎的知识层面和简单的OSI七层模型,无法形成完整的网络知识体系和结构,不能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比如:学生的理论知识虽然达标,但是实际的动手操作技术却仍落后;有的学生仅仅具备理论上的知识,未进行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实践;还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方面尚有欠缺,无法操作工作中的相关软件。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因此在今后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必须对现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变。

三、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上

很多院校受制于硬件设备或师资力量,都偏重于理论,上机实践课程偏少,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如制作网线、接水晶头、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简单配置等等,这样的实验内容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实际网络组建能力,在网络遇到故障时无法及时解决。在老师课堂讲授后,学生无法进行学习和测验。这样就偏离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 未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二)教学方法上

当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课堂集中讲授和实验室实际操纵两类课程,一般是第一堂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书本知识,下一堂课学生在实验室中实际操作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一来,就将教学彻底的割裂成了理论和实践两个过程,而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时,会遇到很对的专业术语,以及难理解的相关概念,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课堂上常出现学生走神、睡觉的现象;而在实验室里,学生则经常需要再利用时间去回顾上节课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需要厘清复杂的概念问题,同时教师的实验操作不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学会操作过程,学生听不懂时,经常会弃而不学,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未得到切实的提高,预期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实现。

(三)考核方式上

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考核方式还比较落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成果的评估人仍然沿用考试的方式,尤其是笔试,考理论性知识的内容较多,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践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巧的实绩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也会出现偏离现象,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重点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的甚至完全不仅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同时这种评估方式,使得计算机教育的实际的目的完全偏离了预定的目标,所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未来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操作技能,使得专业人才不足,抹杀了专业的特点,没有与社会市场进行充分的接轨。

四、改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第6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0.引言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确保教学质量,顺应当前IT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地方高校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湖北文理学院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分析计算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与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构成与综合素质要求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以市场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两年基础、一年专业、一年实践与应用创新的“211”人才培养基本模式为指导,构建面向计算机专业的“211”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首次引进工程化实训教学,形成以实验(含课程设计)、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为基本环节,以课外自主训练与创新活动为补充的多层次实践教学环节,确保有效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与探索。

1.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深化“21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完善,形成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概括为,“一个教学理念、两项核心任务,三个培养阶段、四项保障措施和五个实践教学训练环节”。

(1)一个教学理念。确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并重,突出工程化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

(2)两项核心任务。把计算思维和工程化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项核心任务。即教会学生面对求解问题,如何去分析、抽象、拿出应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思路,并以团队式、工程化的方法去设计、实现和运作。

(3)三个阶段的能力培养。把计算思维和工程化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工程化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基本能力培养,与两年左右的基础教学相配套,通过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外开放式自主训练,使学生具有正确运用计算机解决基本应用问题,能够维护其计算机系统,运用基础算法设计,按规范要求实现小规模程序设计的能力。专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相配套,通过实验教学、单课程实训、课外开放式自主训练,使学生具有系统辨识、抽象的能力,能够应用专业知识、技术和工具,从系统的角度按工程要求设计和实现简单的应用系统的能力。工程化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用一年时间,通过面向岗位的、工程化的综合实训(16周)、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应用创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按照系统要求,团队式工程化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4)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化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评价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

(5)五个实践教学训练环节。构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课外开放式自主训练与创新活动五个实践教学训练环节,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与工程化实践能力。在五个实践教学环节上展开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如图1所示。

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211”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计算思维、工程化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思路,通过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工程化实训和提升保障条件的建设,进而形成以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2.1转变观念,实施教学改革

(1)以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核心任务为指导。在教师中开展培训和研讨,清楚并明确应用型、学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及培养重点,理解所确立的教学理念、核心教学任务对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与作用,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找准教学和改革的重点及要求。

(2)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根据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及专业方向的选择,对传统基础课程通过合并减少理论学时,加大实验学时,增加课外训练要求;对一些专业技术课程,通过改实验为实训(或实践),来强化对技术和方法的训练;通过增加团队激励与沟通、工程经济学导论等非技术、综合素质课程及相应的实践要求,增加工程化综合实训(16周),加强对综合素质、工程化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训练;通过增设课外开放式自主训练与实践创新活动学分,引导学生自主加强实践与创新训练。在调整后的课程体系中,实践学分达到近30%。

(3)加强教学研究,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3个层次的划分和3阶段培养目标为指导,围绕体现项目驱动、计算思维、加强工程化实践能力,开展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工程化实训教学,教学资源建设等系列专题教学研究,重新规划计算机专业14门主干课程和课程设计教学方案,与企业合作开发程序设计课程、软件工程实训、网络工程实训等教学方案,通过从网上收集和向企业征集,建设20个软件开发项目和10个网络工程与系统管理项目。

(4)建立考核标准,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对于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其考核成绩可以占到该成绩的30%~60%,改过去简单地考试或检查,为注重过程、以训练量为基础的结构化考核,包括考勤、自主训练、反映设计思想和程序的文档、工程规范、实现能力等;对于课程设计、实训等考核,采用过程阶段陛目标考核累计得到最终评价结果,在具体阶段性目标考核中,采用检查评审、系统演示、答辩、团队互评等开放形式进行;毕业设计要求选题具有实用性,在过程检查上有开题答辩和最后的设计系统演示环节、毕业论文由教师交叉评审。

(5)组织开展面向职业岗位、工程化专业实训教学。实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强化对职业岗位技术和工具的掌握,提升工程化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实训教学在过程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小型项目实现,提高学生的技能与工具使用能力,第二阶段通过较大规模的实际应用项目,以团队、角色分工的方式,按照软件工程或网络工程的要求,从项目规划、需求分析与系统建模、设计到实现、调试测试、运行来进行实践训练。整个过程体现工程化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实施方法与技术、工程要求与规范、团队协作和对职业素质的要求等。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通过对课外自主训练量提出要求并纳入实验实践教学考核,加强学生的自主训练。通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践创新学分要求,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专业认证、开展大学生科研项目等,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2校企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

通过校企合作,在IT企业中建设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从企业选聘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主管担任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指导顾问,指导课程结构调整、实践项目开发、工程设计等。选聘多名技术熟练,具有工程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训、实习指导教师;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内外著名企业组织的技术和工程设计培训,到企业挂职或兼职参与工程项目,组织教师开展横向科研或应用开发项目等形式历练教师的工程能力与素质,从而形成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3加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

以工程化培养的理念为指导,以系统软件、CASE工具、开发工具为核心,以网络、服务器、桌面系统为平台,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平台建设。从2008年到2012年,湖北文理学院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软件工程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训基地、综合布线实训室、大学生计算机创新基地等一批校内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训练平台。

2.4探索构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与实践教学管理方法

建立包括企业、实习生和毕业生反馈机制,制定实践教学若干管理规定、课外实践创新学分评价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专业实习要求与管理办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 IT行业;人力资源需求;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1-0107-03

1 概述

重庆IT行业前景广阔,人才缺口巨大。 “十二五”未,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将达10000亿元,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万亿级的IT产业将带来80万的人才缺口,其中仅IT人才未来5年内缺口就将达到10万人。但是调查显示,虽然重庆IT行业人才需求巨大,重庆各大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高,原因是重庆地区高校IT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深入了解研究重庆IT人才市场需求并以之引导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紧迫的。该文对重庆地区IT行业人才需求做了深入调查,并对重庆地区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具备一定引导性的建议。

2 IT行业的相关概念

IT行业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狭义的理解,IT行业就是各种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服务等行业。我们把这些从事IT行业的企业称之为IT企业,比如美国的微软、SUN公司、苹果公司,中国的联想、中兴、华为等IT企业。广义的理解,IT行业已经深入世界上的各行各业中,诸如银行、医院、超市等,它们都要依赖于信息及信息系统。计算机软硬件、因特网和其他各种来连接上述所有的东西的网络环境和从事相关设计,维护,支持和管理的人员共同形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IT行业。

3 重庆地区IT行业相关企业招聘职位及相关要求

根据调查,以下几种人员是当前重庆地区IT行业需求最旺盛的几种:

3.1 软件工程师

软件工程师是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的人员的统称。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软件设计人员、软件架构人员、软件工程管理人员、程序员等一系列岗位,工作内容都与软件开发生产相关。

在对惠普、富士康、仁宝等IT企业的网上的招聘信息以及重庆各大招聘会上来看,软件工程师在所有IT人才需求中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占所调查对象的31%左右。其中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NET软件开发工程师和PHP软件开发工程师为企业主要的招聘对象。随着重庆“硅谷”梦想的实现,相信重庆IT行业对软件基础开发方面的人才将会持续增长,处于所有行业的领先位置。

对软件工程师的基本要求如下:

1)熟练运用Delphi、Power、Builder、Ms 开发工具的一种或多种,熟悉Java、C#、PB、Delphi、VB任意语言编程,熟悉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及其开发,并具有两年以上开发工作经验(.net方向);2)理解J2EE系统架构,具有J2EE体系结构模块设计和代码开发经验,熟悉主流开源框架,能够熟练应用Spring、Hibernate、Struts、EBATES等(Java方向);3)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和编写开发文档的能力等。

3.2 软件测试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Software Testing Engineer)指理解产品的功能要求,并对其进行测试,检查软件有没有错误(Bug),决定软件是否具有稳定性(Robustness),写出相应的测试规范和测试用例的专门工作人员。简而言之,软件测试工程师在一家软件企业中担当的是“质量管理”角色,及时纠错及时更正,确保产品的正常运作。

随着近几年来IT行业的快速发展,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一个企业的关注。在很多IT企业当中,软件测试不只是纯粹的挑出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忽略的问题和缺陷,它的重要程度与软件开发工作相差并不会太少。实际上,软件测试过程与软件开发过程基本上是并行进行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常每两个软件开发人员都会配备一个测试人员。而在一些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的比例达到1:1甚至是以上[5]。从网上的信息来看,重庆现在的软件开发急需5000名软件高级人才,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软件人才缺口,重庆的软件开发人才缺口将有数万之众。按照每两个软件开发人员配备一个软件测试人员计算,重庆软件测试人员也会有几千上万的人才需求。随着重庆IT行业的不断成熟,对于软件测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软件测试人才需求量将会出现上升趋势。

3.3 系统集成工程师

系统集成工程师又称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是指进行数据库的安装和维护、进行数据平台的安装、配置和使用,各种应用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的人员。

目前市场招聘系统集成工程师的要求如下:1)熟悉企业多层交换网络、各种路由协议、广域网等基础知识,熟悉网络安全及常见防黑技巧,有系统集成方案撰写能力;2)熟悉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熟悉Oracle等数据库的优化及常规维护;3)能够对计算机硬件故障方面进行检测,并维护的能力。

3.4 网络工程师

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招聘网络工程师的要求如下:1)2年以上网络管理工作经验,具有CCNA、CCNP、MCSE、CISP或CISSP等证书者优先;2)熟练掌握网络体系的基本结构,实际组网建设的设计和实施;3)深层理解网络操作系统以及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和服务机制;4)熟练运用网络设备的软硬件配置及管理的各种命令和参数。

3.5 3G技术开发工程师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技术开发工程师就是从事3G相关行业的技术开发人员。

从调查资料显示,重庆在3G网络方面,面临着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3G无线软件开发、3G网络规划、Android软件开发以及Windows Phone更是招聘不到相关的人才。

3G工程师的要求如下:1) 必须拥有通信、电子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移动通信原理及微波通信技术;2) 能熟练使用C或C++语言编程,具有丰富的数字电路设计或硬件开发工作经验,或者具备CDMA、GSM或TD-SCDMA、WCDMA等手机软/硬件开发经验等。

3.6 Android开发工程师

Android工程师是指从事Android移动应用操作系统、游戏和各种Android平台功能的应用、开发和测试的技术人员。以手机开发为主要对象,包括Android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Android游戏程序员、Android网络游戏程序员、Android软件移植工程师、Android嵌入式设备软件开发工程师、Android游戏开发工程师、Android网络游戏开发工程师等。

目前Android市场正在如日中天的扩展,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最近研究报告称,预计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全球市场上所占份额将会从去年的18.3%上升至26.5%,可以预测将来会有更多的用户选择Android系统的手机或是无线终端设备。

随着Android平台的扩张,引发了Android人才荒,2011年移动开发人才需求几十万,未来人才需求缺口将达百万。但符合条件的Android工程师屈指可数,在未来几年内,Android开发工程师将成为IT行业炙手可热的岗位之一。

4 对学校教育的建议

根据上述调查数据,目前重庆的IT行业迫切需要一大批的IT专业人才。这对于IT人士和IT行业相关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是,市场需求与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素养之间差距不小,结果是一方面是企业求才若渴,一方面却是毕业生就业困难。该文根据调查分析,针对学校现有的IT相关专业教育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4.1 根据社会需求,定期更新专业课程体系

IT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着产业的发展的不断变化,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对人才的目标也应随之定期更新,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从当前学校的教育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比较落后,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上文列举的目前市场紧缺的人才,除了较为传统的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外,其他近几年兴起的软件测试工程师、3G技术开发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等职位,大部分高校均未设置相关课程。高校计算机专业应该定期追踪社会新需求,并及时开设适应需求的课程甚至新专业。这一方面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和量上的提高。

4.2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用人成本考虑,绝大部分企业希望所招聘人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如果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上岗后对所在职位的适应时间就会相对而延长。高校课程设置应该大力加强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在注重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可以引入真实的IT项目,培养学生项目开发的能力;并提供学生自己动手开发项目的平台,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的开发。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总结

重庆IT行业的人力资源框架越来越成熟,IT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也处于各行业的领先位置,重庆现在及未来对IT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重庆地区高校应把握机会,适时改革IT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更好地促进重庆信息工业的良性发展,更好的促进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李利东.IT人才需求新增70万[N].重庆人民政府网,2010.1.27.

第8篇

关键词:实训室;网络工程;项目驱动

一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室的建设现状及制约因素

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目前工科类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其教学过程所依托的实训场地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网络工程类实训室的功能建设面对目前的应用需求已经显得十分落后,新一代符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特点的网络工程实训室越来越显示出先进性和科学性。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网络工程类实训室的建设历史,从早期的雏形到完整的解决方案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离散式网络实验室。

其特点为:没有实验室的基本框架,以基础网络知识培训、网络设备认知为主要目的,满足了最初级课程的教学需求。该阶段的网络实验室弊端很明显,设备单一、功能有限,设备台套数不够,没有标准的实验教材,学生实验效果不好,仅停留在对网络的认知阶段实验,实验管理处于离散的状态。

2.集中式网络实验室。

其特点为:集中式网络实验室解决方案除了为基本教学服务外,还可进行较复杂的技术验证过程和初始化实验环境,在网络技术上涵盖了全部方向,该类实验室解决方案是实验室建设史上的一大飞跃。该方案推出了实验室设备管理控制服务器,对网络设备和实验行为进行集中管理;设备的“一键清”初始化可以自动进行实验的场景恢复。对设备的操作采用了图形的界面,使学生的实验更为直观和方便。

3.综合型网络实验实训室。

综合型网络实验室是集中式实验室的升级,不仅可以实现全部技术方向的网络实验,而且可以实现实验室的全面建设与管理。这一代网络实验室融合了五大统一:实验教学的统一管理;实验设备的统一管理;实验行为的统一管理;实验资料的统一管理;实验用户的统一管理。该阶段的网络实验室具有以下特点:提供“环岛型”、“U字型”、“背靠背”、“一字型”实验室建设框架;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模块化教材,教师可以利用平台来开发自己需要的实验和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实现本地与远程的结合;在设备管理上可以实现逻辑机架,在实验行为上可以实现自动记录与控制,在实验用户上可以实现分类管理。另外,综合性实训项目在这个阶段已经被专业教师所认识和开发,但整个实训项目教学过程管理,项目的选择等环节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4.专业细分网络实验实训室。

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细,原来单一的大方向、大专业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该阶段的网络实验室为各高校根据专业细分的需求提供了更为贴近学科发展、更为适应细分人才培养的整套教学服务体系解决方案。该阶段的网络实验室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在实验室框架建设、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功能方面继承了第三阶段的全部优点;根据高校将原来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分出的细分专业,提供更详细的专业课程及实验内容的需求、更为专业的教学咨询。

纵观我国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几代实验实训室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制约实训室建设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技术的发展所影响,在早期,计算机网络专业还未计算机专业领域中划分出来独立成为一个研究方向,使得很多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具有通用机房的特性,并不能体现网络设备的专业性,更不具备网络工程项目特性。第二,教学模式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授或演示,使学生掌握单个知识点及技能为主线,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在做验证性实验,实验范围和水平局限于单个设备或简单的设备级联环境。第三,高校重视程度的影响,早期许多高校并不重视实验实训场地的投入与政策给予,暴露出实验实训场地设备老旧、管理落后、教师队伍知识技能水平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实训课程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正因为这些因素,高职教育实训室环境改革迫在眉睫。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也提出了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力求改革创新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可以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满足行业的需要。

二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建设网络工程实训室的探索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项目的不断扩展和层层推进来带动课程的学习,它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连贯和目标一致性,注重通过实际工作过程,对学生实践技能,综合能力的培养,该教学模式用于网络工程实训课程,还体现出一系列项目工程的特性,即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项目团队进行分工,完整的模拟出工程项目的各个工作环节和技术实现,最终产生一个网络工程项目成果,并以此作为学生成绩的评估重点。

结合前面几代网络实验室发展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要完成以项目驱动为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试图通过传统的网络设备间的简单级联或者单一知识点的验证性实验实训是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的。那么,我们开始探索并研究在第四代网络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充分体现项目驱动教学的特点,打造更系统、更科学的网络工程实训室。该实验实训室应该具有以下的几点特性:

1.实训中技术实现所需的实验设备应保持和主流先进网络技术一致性。

2.便于分组实训,每个实训组的网络操作设备相对独立,组与组之间需实现分合自如。

3.每个实训组工位周边模拟工作环境打造,实现真实工作情景高度浓缩性。

4.实训室的教学管理需要实现集中化和自动化,同时要兼顾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5.实训室要具备工程项目实训必须的文档和流程图以及对应较色岗位分工说明,打造出充满企业化氛围的实训室。

本着以上几点特性建设的网络工程实训室将能够模拟出多种网络工程项目情景,通过对项目中各个情景任务的完成,能够培养学生项目方案设计和规划、系统集成实施和文档编写等实际专业技能,同时可以锻炼学生项目管理与企业文化、施工管理与团队沟通、工程执行与反馈、文案写作与表达等综合素养。真正实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网络工程类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 未来网络类实训室的发展趋势

第9篇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专业;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课程群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课程设置必须以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主要依据。

1 我国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突显,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多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有着明显的不足,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极为不利。

1.1 追求专业设置的“热潮”带来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很多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一味的追求“潮流”,不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用同类高等专业院校的课程结构,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理论性的内容偏多偏深,并且实训条件根本无法保障,加上对大学生与中专生在认知能力、心智发展、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欠考虑,培养出的学生自然缺乏中专生特色,人为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就业岗位的需求。

1.2 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

很多职业学校都在各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不考虑企业对技能的要求,缺乏适应知识经济的特征,内容陈旧,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的补充较迟缓,针对性不强,完全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学生走出校门仍有“学了用不上,要用的没有学”的遗憾。这些弊端直接影响到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其就业前景很好,但是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职业能力。所以对该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中相关层次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2.1 职业能力概述

所谓职业能力就是一个人在学习活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体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职业能力一般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才能顺利地完成职业活动和履行好岗位职责。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中职计算机发展的新型专业,那么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呢?

2.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论是在专业技能上,还是在工作环境中的各种事务处理,以及新知识的学习上对人的能力要求都很高。

2.2.1 社会能力分析

社会能力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工作大多是集体协同工作,企业要求员工善于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2.2.2 方法能力分析

方法能力是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2.2.3 专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销售、建设及维护;中小型网络的管理、维护和桌面技术支持工作;中小网站的建设、、维护管理;从事IT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作。要适应上述岗位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计算机设备采购、组装与维护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相关的内容,特别是计算机各种组成部件的型号、性能、市场行情等,熟悉计算机维修基础、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和测试等知识;在专业技能上能够识别并采购各种常见的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设备,具有计算机及其设备连接能力,能够熟练的组装计算机并能够维护,能够进行软件安装、测试和故障排除。

(2)具有中小型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知识,熟悉流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工程、网络设备等相关的知识,了解信息化法律、法规等知识;在专业技能上根据项目主管的指导下对用户需求进行描述,依据工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制作标书、施工图以及施工报告,能够对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相关配置管理以及对常规问题排除,能够自行制作网线、进行连通性测试与故障点的查找,能力识别网络设备并对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进行正确的配置。

(3)具有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要求学生理解TCP/IP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和信息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化法律、法规知识;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能够使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视与数据过滤,具有对网络设备进行基本配置与简单调试能力,具有备份各类数据能力以及当灾难发生时对具有初步恢复备份数据能力。

(4)具有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

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理念,熟悉数据库基础知识和网站开发以及管理知识,了解简单的色彩搭配、美术欣赏等基本的美术常识;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能够熟练的使用流行的软件进行静/动态网页的设计,具有网站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建立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根据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干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析,可以构建每一项核心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的课程反映掌握相关技能从易到难的训练过程,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简到难的过程。在课程设置中可以把每个课程群看作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把每门课程(模块)看作整个项目的子项目,可以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分解成若干更小的项目或任务。使学生体验实际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过程。不同的课程群之间形成横向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一般第一学期为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三学期要集中掌握关键性的专业技能及其相关理论知识,第四学期进行整个专业的综合性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技术认证,第五、六学期在相关的企业进行专业岗位见习和专业岗位的实习(具体见下图示)。

4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面对种类繁多,不断升级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飞速发展网络技术,我们在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中,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4.1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企业培养一线的熟练工人,课程设置必须和企业沟通,通过对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深入的分析来决定开设怎样的课程框架体系,以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学以所用”。

4.2 课程设置必须处理好“专业化”和“宽口径”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以极快速度的渗透,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不断诞生和变化。过去大而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中职人才”,毕业生大都是“样样都知道一点,样样都不会”状况,根本无法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已经失去计算机的“专业化”。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恰恰又是走计算机网络这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突出的就是“专业化”,使大多数学生在网络这一领域“学专、学强”。但问题又来了,专业化导致学生毕业以后就业面变窄、限制了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所以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设置丰富的选修课夯实课程体系。

4.3 课程设置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纯地进行口授,学生以被动听讲,记笔记的形式进行知识学习,教学内容表现为形式单一、不生动活泼,缺乏新颖性,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而现代职业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能力本位”育人思想,所以中职学校在科学的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关注教学改革,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课程设置,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等适合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使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真正体现出来。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努力实现其培养目标。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依据一种新的课程设置原则设置的课程,不仅符合学生能力结构的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还具有相应就职业岗位需求的素质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邹永忠,谢新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34)

[4] 张克慧,李文英,袁胜昔.谈中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教育 2004.1

[5] 冯华.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第10篇

作者:赵卿松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按照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院目前的学科发展状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有特色”的培养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认真考虑了以下几点:(1)由于网络工程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因此,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信息处理等方向上,设置了对应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2)课程设置强调了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的重要性,对重要的基础课程给予了充足的学时。(3)将方向的选修课程分为网络规划设计及管理、网络信息处理两部分,以适应社会对网络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作为工科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与其它工科专业类似,开设大学英语、数理、政治理论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除了电类基础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基础外,增加了网络工程导论、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原理等课程,以补充学生在数字通信领域上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网络工程的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网络规划设计方向,在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了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现代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设备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在网络组网和网络规划设计方面的能力;针对网络信息处理方向则设置了网络编程、网络协议、网络互联技术、Linux系统管理、Linux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

课程内实验所有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都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程内实验以加深、巩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实验以实验项目的形式来组织,每个实验项目占2学时或4学时,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项目或综合性实验项目,一般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学时数占课程内实验学时的30%~40%。基础性实验项目主要是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基本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以消除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理解上的抽象性和神秘感。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掌握为基础,综合运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的掌握并融会贯通,适用于数字通信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现代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设备等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为后继的综合课程设计打下基础。设计性实验项目也是以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掌握为基础,提出实验任务与要求,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任务的方案、实验步骤和方法,适用于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网络协议、数据库系统原理等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设计类实验项目的锻炼,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思路,掌握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合课程设计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第四学期开始至第七学期,开设了基础软件综合设计、基础硬件综合设计、网络工程综合设计、网络通信综合设计、网络应用综合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每个综合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学期末,占2周时间,为了更好满足学生的兴趣,采用教师给出多个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同时要求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的最多指导学生的人数不能超过30人,以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效果。为培养学生的论文书写能力,要求学生书写完整的综合设计报告,包括课题背景、设计简介及设计方案论述、详细设计、设计结果及分析、总结等内容;为保证综合设计的质量,安排了综合设计答辩环节,答辩中由学生先对设计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演示,然后答辩教师针对设计内容随机提问,以考察设计完成情况。综合设计成绩评判由平时表现、完成情况、报告质量和答辩情况等内容按照一定比例组成,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综合设计质量。

实习与毕业设计为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未来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分别组织3次实习,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初,占2周时间,参观IT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科研环境或办公网络环境,见识不同厂家或品牌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及网络应用系统的应用情况或研发过程,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加感性认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初,各占3周时间,为了保证实习的效果,与IT企业或思科认证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到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和网络软硬件系统开发等项目中。特别是在与思科认证培训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的师资与设备资源,很好地克服了我校网络组网设备不足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毕业设计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提供了一次综合性专业技术实践锻炼,毕业设计课题围绕网络规划设计与网络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展开,毕业设计周期为14周左右,包括选题、开题、课题任务的完成、书写毕业设计论文和论文答辩等环节。我们将校企合作方式也引入到毕业设计环节中,对部分学生实行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方式,真题真做,以达到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同时,解决企业某方面实际问题的目的。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等专业基础上经过发展逐步形成的专业,作为一个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地摸索、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

第11篇

关键词:CDIO 项目设计 网络工程专业 培养计划

1、CDIO教育模式的内涵

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4所大学提出的一种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目前,已经有丹麦、芬兰、法国、南非、新加坡、中国等国的多所大学加入了CDIO合作计划。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产品生命周期上的四个环节: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代表四个教育和实践训练环节。换言之,CDIO是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CDIO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以C-D-I-O的产品生命周期为教育背景,以工程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工程技术知识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引导创新,并理解研究和技术发展对社会的重要影响,承担起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CDIO是一套符合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的教育模式,它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弥补工程专业人才的某些不足,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2、CDIO培养计划中的项目设计

在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系统的精髓所在,功能、技术、经济的要求,以及环境、社会乃至历史的约束,都将在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发挥其影响力。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确定了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系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说来,就是: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展开,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们在编制培养计划时,依据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以及项目本身的规模,为学生设置了I级、II级、III级三个级别的项目。I级项目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体现本专业主要能力要求;II级项目则引导一组相关核心课程的学习,重点突出了对某项能力要求;III级项目则针对单门课程,是为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内容的理解而设置的,III级项目设立的必要性、所涉及的能力要求等,均是根据课程的需要而定。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项目设计,整个培养计划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三个层次的项目中,由于I级项目完整地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整体训练,因此I级项目是CDIO培养计划中最重要的环节。

3、网络工程专业的CDIO培养计划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通过设置Ⅰ——Ⅳ级项目来进行课程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可以对企业进行网络规划和综合布线,并且在企业内部对网站进行部署,以及配置网络的安全性。

在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精选教学内容,将“思科”和“微软”课程引入本教学计划,形成两个“1+1”的培养模式:核心专业课程在保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实践内容;合格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网络行业的技术认证证书。

针对公司和企业对网络人才的技能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以网络核心知识为基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对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架构、网络规划、网络安全和网站开发的应用与理解。在课程设置与具体实施上,加强实践环节,通过企业案例素材的实践训练巩固基础理论,强化工程意识。

为了完成CDIO各项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我们设计了基于CDIO理念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鱼骨图,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工程专业的CDIO培养计划鱼骨图

网络工程专业设置的I级项目(毕业设计)为“基于**的网络规划和网站应用的设计与实现”,通过8个II级项目来支撑,分别是客户端计算机配置实训、局域网组建实训、网络架构实训、网络工程实战、电子商务网站(前台)实训、电子商务网站(后台)实训和网络安全设置实训。

I级项目——毕业设计是要培养学生可以对企业进行网络规划和综合布线,并且在企业内部对网站进行部署,以及配置网络的安全性。II级项目——客户端计算机配置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客户机的组装和配置能力。II级项目——局域网组建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设计和配置局域网的能力。II级项目——综合布线与设备调试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综合布线能力和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和调试能力。II级项目——网络架构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构建和网络服务的配置能力。II级项目——网络工程实战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企业网络的规划能力。II级项目——电子商务网站(前台)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Web程序开发的能力,前台(用户界面)采用的网页模式,基于的网站。II级项目——电子商务网站(后台)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Windows程序开发的能力,后台(管理员界面)采用Windows模式,基于C#的程序;共同访问同一个数据库。II级项目——网络安全设置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维护能力,设计网络的安全规划方案,设置选项防护服务器,防范网络入侵并进行检测,以及病毒的防御。1个I级项目和8个II级项目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I级和II级项目之间的关系

4、结束语

作为一种工程教育教学模式,CDIO具有先进的理念和很好的借鉴作用。将这种工程教育思想贯穿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I——IV级项目改革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地方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杨玥.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9):234

[2]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28(4): 116-119

第12篇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普遍感到较为抽象、空洞、难学、难懂。该文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方面就如何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探究,旨在全面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在计算机硬件性能飞速提高和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课程成为了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基础必修实践课程之一,但由于教材的编写、学校的硬件难以达到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合适等因素导致该课程成了一门较为抽象、空洞的理论课。我校针对《计算机网格》这门课开展了教研教改,对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及教学考核展开深入研究,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增强了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的

目前,《计算机网络》在各个学校计算机专业中已成为核心课程之一,有些学校已将《计算机网络》设置为独立的专业。这门课涉及到的职业岗位多,专业知识广。我校对行业市场进行了调查,由学校副校长牵头,组织校办公室、招生就业办、教务科和学生科等多个科室到广东、深圳、长沙等地的公司了解岗位的定位与需求,确定了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及要培养的能力与素养。具体来说,要重点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组建网络的能力;(2)基本的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能力;(3)网络操作系统的运用能力;(4)一般故障检测与排除能力;(5)中小型网络的管理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后,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应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对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只要求学生了解,重点是通过可操作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具体来说,分以下五个方面:(1)认识网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应用及相关的基本概念;(2)熟悉网络: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3)使用和管理网络:熟练使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能够使用基本命令和常用工具软件管理网络,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方法;(4)配置网络:掌握组建局域网的方法和步骤,了解Win2003及Win2008服务器的配置方法;(5)网络工程:掌握网络工程方面的布线、测试等过程。

三、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可把课堂模式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理论课的内容以实训课的训练项目为目的。下面我从理论课和实训课两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一)理论课1.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进行电子课件、教学素材资源库及多媒体视频展示等,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2.比喻教学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以分层、协议、路由为主,由于比较抽象,学生学得一头雾水,理不出头绪,渐渐对课程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训课1.项目作业法即教师给出企业网络系统建设设计方案,或将已有网络系统运行情况告诉学生,让学生分析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或为学生宿舍互连上网,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让学生自己带着任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企业计算机网络方案进行讲评,指出其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施实现。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等基本的职业素养。2.成立计算机与网络维修小组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宿舍网所管辖楼层的维护和信息服务平台的维护工作,协助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共同维护网络,帮助同学解决网络故障,保持网络畅通,通信服务正常,建设一个稳定运行的校园网络环境。目的是给学生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评价

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的考核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强调学生工作过程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实行多方位考核,重点在实训方面的考核,如对等网络实验、局域网络扩展实验、VLAN网络实验、路由器的配置初步、广域网络配置实验、计算机网络的路由实验、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按实验内容分步计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还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计算机网络认证考试,如网络管理员、助理网络管理师等。网络管理员考试属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不设学历与资历条件,学生在参与考证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最新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在结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内容的基础上,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培养出适应网络工程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1).

[4]杨志娟,吴少杰.浅谈网络课程及其交互方式[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