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17: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教育调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了了解家长闲暇时间实施家庭教育的情况,对家长闲暇时间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家长仍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积极地做出改变,从而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闲暇时间;幼儿;家庭教育;亲子活动
一、引言
家庭教育不仅会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加入主动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行列。家长应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虽然幼儿每天在幼儿园能够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所以家长仍要注重闲暇时间对幼儿的教育,及时、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1]目前家长闲暇时间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长这时候不知道做什么。家长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能学到所有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家长再对幼儿实施任何教育,甚至有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与自己无关,所以有些家长不知道闲暇时间应怎样对幼儿实施教育,这会导致许多家长教育无目的性等问题的出现。还有的家长选择闲暇时间把幼儿送去兴趣班,说明这些家长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家庭教育,并且把幼儿送到兴趣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闲暇时间本应家长自己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家长却把这份责任推给了兴趣班,可把幼儿送到兴趣班并不能弥补幼儿家庭教育的缺失。通过自编问卷,对138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以了解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情况,并提出一些对策。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一,对家长闲暇时间活动及其陪幼儿意愿的调查结果。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在闲暇时间里通常会做的事情分别是:做家务(86.2%)、看电视(67%)、逛街(34.1%)、睡觉(30.4%)、玩电子游戏(10.9%)。可以看出幼儿家长在闲暇时间通常会做的事情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做家务、看电视和逛街。由此可见,部分家长的闲暇时间都是以做自己的事情为主,并未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2]俗话说:父母是幼儿最好的教师,此时的幼儿正处于模仿期,父母在做事时,幼儿不经意间就开始模仿了,因此,希望家长能够给幼儿更多的陪伴,以身作则,成为幼儿模仿的好榜样!在调查的138名家长中,有137人表示愿意闲暇时间与幼儿在一起,只有小班的一位家长认为不该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是很有必要的,这说明大部分的幼儿家长都能意识到陪伴幼儿的重要性,但仍有极少数的家长认为不该把自己的闲暇时间都用来陪幼儿。同时研究发现,家长工作时间固定与否对其与幼儿闲暇时间共同活动的意愿影响不大。另外,无论与幼儿关系是父子(女)、母子(女)、或祖孙,都愿意在闲暇时间与幼儿在一起。只有一名母亲认为不应该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虽然这只占少数,但由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将看管幼儿的责任都推给了母亲,她们非常忙碌,除了工作还要做家务,而且还会有一些非常琐碎的事情要去做。随着女性权利意识的增强,她们迫切希望摆脱家庭责任的束缚,在此背景下有的人走了极端,即彻底抛弃教养子女的责任,所以认为闲暇时间不应该都陪幼儿,还需要有一些自己的时间。但这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家长能认识到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调查还发现,无业人员的闲暇时间对子女的教养意愿略低,表明,有无职业会对其闲暇时间对幼儿的教养意愿产生影响。
第二,家长闲暇活动与幼儿的时间。调查发现,大班的家长100%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中班大约85%的家长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而小班大约83%的家长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可见,大班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的家长最多,因为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为了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这个时期幼儿更需要家长的关爱与陪伴。同时调查发现,家长与幼儿每天共同活动时间在0-1小时的时间段上,中班占55%,小班占45%,而大班没有;家长与幼儿每天待在一起的时间在1-2小时的,大班占13%,中班占52%,小班占35%;而家长与幼儿待在一起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大班占10%,中班占54%,小班占37%;各时间段均表明家长与中班幼儿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可见,中班的家长相对较重视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调查表明,家长工作时间上固定与不固定所占百分率分别为87%和83%,可见,家长工作时间的固定性对其是否愿意与幼儿在一起的意愿关系不大。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10%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0-1小时、54%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36%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的较多;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13%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0-1小时、48%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40%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也在1-2小时的较多。说明不论工作时间固定与否,家长都能保证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个小时。调查发现,平时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最多的是祖孙关系,占100%,父子(女)、母子(女),分别占88%和84%。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老人的时间比较充裕且比较宠爱幼儿,所以会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玩。另一方面,父母工作比较忙,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陪幼儿的时间就相对要少一点了。另外,与幼儿为父子(女)关系的家长65%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与幼儿为母子(女)关系的家长51%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与幼儿为祖孙关系的家长67%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除去祖孙关系外,大部分父母与幼儿的闲暇时间每天均能达到每天1—2小时。可以发现,工人和教师的占比为100%和95%,而最少的医生占67%,其他职业所占比重均为85%上下。另外,无论家长职业是职员、教师、个体、医生、工人,或者无业的,均能保证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在1-2小时,而且有一部分能达到3小时以上。
第三,家长与幼儿在一起的活动内容。调查发现,家长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的活动项目通常是:讲故事(79.0%)、去游乐场或淘气堡(76.1%)、看动画片(64.5%)、去广场玩(64.5%)、陪幼儿做作业(43.5%)、其他(10.1%)。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讲故事和去游乐场或淘气堡,说明许多家长能够认识到讲故事不仅能起到多陪伴幼儿的作用,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去游乐场或淘气堡玩的为105人次,说明一部分家长能够陪同幼儿到室外去玩耍,呼吸新鲜空气,还会结交到新的玩伴,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去广场玩和看动画片,说明家长既能意识到运动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经常陪同幼儿到有健身器材的广场玩,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又能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以看动画片为主,虽然看动画片能够让幼儿学到许多生活常识,但长时间的看动画片不仅对幼儿的视力有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从前四位的排序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能注意到动静结合,兼顾室内和室外的活动,在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同时还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43.5%的家长与幼儿在一起时都是在“陪幼儿做作业”,说明许多幼儿园存在留家庭作业的现象,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仍很严重。同时有家长选择“其他”,如去郊游、种植物、去动物园看小动物、去玩益智玩具(乐高)、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烘培等,表明这部分家长平时跟幼儿在一起的活动较为丰富。
第四,家长对闲暇时间与幼儿交流重要性的认识。在调查中发现,无论幼儿所在年龄班,家长工作固定与否,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或家长的职业,他们均认为平时进行亲子活动对幼儿成长很重要。大班的家长64%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中班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小班的家长52%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由此可见,中班和小班的家长更注重幼儿的性格形成,这与其年龄特点有关。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48%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家庭和睦。由此可见,工作时间固定和不固定的家长中都是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较多。与幼儿为父子(女)关系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与幼儿为母子(女)关系的家长47%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与幼儿为祖孙关系的家长83%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可见,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另外,研究过程中还对家庭教育一致性进行调查,绝大多数都在95%以上。
三、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一,家长对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不够重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的闲暇时间是充裕的,但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却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家长与幼儿每天的相处时间在1-2小时,可见许多家长还不明白闲暇时间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其二,仍有家长把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2]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家长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现在仍有很多家长喊:“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甚至让幼儿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小学的知识,虽然家长冠冕堂皇地怕幼儿上小学以后跟不上,但背后其实是家长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在作祟。这说明这部分家长把幼儿的学习看得更重。而事实上,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父母应该陪幼儿一起做游戏而不是强加给幼儿不适龄的教育,那样只会给幼儿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其三,亲子活动的内容过于单一,不足以满足幼儿的需要调查显示,家长与幼儿主要进行的亲子活动是看动画片和去游乐场、淘气堡玩,活动项目比较单一,而家长又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所以,家长可能是由于怕麻烦、担心幼儿的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带孩子进行更加丰富的亲子活动。
第二,建议。其一,家长应加强闲暇时间教育幼儿的意识。家庭是幼儿的摇篮,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可以影响幼儿的性格特点,但目前仍有许多家长意识不到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表明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不能以身作则等。对于许多家长并不重视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的现象,应该加强家长对闲暇时间实施家庭教育的认识,可以由幼儿教师多在家长会的时候向家长渗透闲暇时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渐渐地,一旦家长明白了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有着很深的影响,其态度就会有所转变;其二,幼儿园应承担起引领家长教育理念的作用。首先,可以运用如广播、电台、杂志、报纸等接受人群较广泛的传播媒介宣传闲暇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应该多提供利于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的设施和场所;其三,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应该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增加家长与幼儿的交流时间;其次,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家长应该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把责任推卸给幼儿园,许多家长错误地以为幼儿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到任何东西,却忽略了家庭教育是除了父母以外任何人都无法给予的,因此家长应适时地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作者:兰悦 李俊刚 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二、调查的情况
调查时间:2011年3月调查对象:幼儿园的家长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样卷:125份(有效问卷121份)调查内容:《幼儿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被调查者文化程度:从初中到本科不等问卷的编制与处理:问卷共有25题.其中选择题有23题,主观题有2题。
问卷处理是以年级为单位进行
统计,统计每题相同答案的份数、以及占所有问卷的百分比.最后绘制成《幼儿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统计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分析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方面存在共识。例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哪个对孩子更重要”的选项中,认为“一样重要的”占96%:“家庭教育中哪种教育角色起的作用最大”的选项中.选择“父母”的占94.4%:“您认为家长与孩子应是什么关系?”选择“朋友的关系”的占84.6%。
2.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偏差、
教育方法也有分歧。例如。“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最让你烦恼的是什么”的选项中,选择“任性、不讲道理”占32.17%,选择“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占40.24%。
选择“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占21.22%,选择“没有责任心”和“动手能力差”的占4.25%,选择“自卑不擅长交往”和“家长缺乏耐心”的占2.12%;又如。“你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培养孩子”的选项中,选择“给孩子讲故事、讲道理”的占45%.选择“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教育活动”的占18.33%.选择“给孩子看有关音像、书”的占21.66%.选择“让孩子参加特长班”的占7.35%.选择“其他”的7.66%。
(二)问题分析
1.家长对家庭教育只是思想重视,而行动忽视。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的占96%.“每天可以留出2小时以上时间与孩子一起交流、游戏、学习”的只有10.3%.而“在您累了.孩子仍缠着要您和他一起玩,您会怎样”的选项中.选择“请家人陪他玩”的占42.4%,“随便和孩子玩一会儿.应付过去”的占19.72%,“责怪孩子不懂事、不会体贴您”和“敷衍孩子.说明天再说”的各占9.18%。选择“不顾劳累.坚持和孩子玩”的只有28.7%。对比数据可知.普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没有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这也是当前家庭教育开展的瓶颈。我园的家长多以70后、80后为主。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成长因素、工作等各种主观、客观原因的限制,没有真真正正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
也没有完全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
2.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期望过
高。家长对幼儿期望过高,是调查数据反映出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对幼儿家庭教育
现状的调杳一与思考在多项选择“您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中.很多答案都是并列选择“学习好”、“品质好”、“身体好”、“习惯好”的.更有38.5%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加重视“教育结果”。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功利性教育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家长也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凡事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首先会造成幼儿压力过大.产生腻烦心理。会使孩子出现自闭、胆小、攻击心理和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异常行为,也最终会使孩子丧失学习与前进的内在动力。家长过高的期望会拉大父母与幼儿的距离感.产生代沟.也是溺爱产生的根源。
3.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妈妈的作
用。调查数据显示。在“您认为家庭教育中哪种角色起的作用最大”选项中,选择“父母”的占94.9%。
而“在您家中.谁教育孩子的时间多”的选项中.选择“妈妈”的占79.5%。可见。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之重要。作用之重大。同时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不科学。因为,家庭教育应该是所有家庭成员对幼儿的一种共同教育,而不是仅仅是妈妈的责任与义务。不可否认,幼儿对母亲有着天然的心理归属感和感情依赖性,但却不能因此而忽视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职责和作用,特别是父亲。儿童教育学研究证明,母亲在照顾幼儿生活、情感沟通上有着天然优势,而幼儿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很大程度取决于父亲以身作则的潜移默化,这正是“好教师不如好爸爸”的道理。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家庭教育指导的定义、目标、任务幼儿教师应明确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1.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教育方式;2.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家庭成为幼儿的第二学习课堂。让父母真正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3.促进幼儿全面成长,包括身体的健康成长、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习惯的培养等。
(二)明确对象、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比如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幼儿家长.教师可从交流和学习的角度进行指导,侧重与家长对家庭教育中的难题、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吸取家长成功的做法,运用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做到取长补短。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幼儿家长,教师可从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指出有待提高之处,并传授具体、易学、实用的教育方法和处理方式。
(三)引导家长真正重视家庭
教育从统计数据可知,普遍家长都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甚至有些家长教育观念不正确。认为只要在家庭教育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就行了。教育的责任在于学校,对自己肩负的教育责任没有科学的认识。这是典型的“重养轻教”观念。这种“有爱无教”、“可以为孩子付出金钱,甚至付出生命.却付不出时间,更付不出耐心”的思想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含义并将教育落实到行动中。
(四)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
教育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普遍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作用在于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素质教育才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可指导家长调适家庭教育的内容,明白家庭教育应该重视教育过程.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并通过相应的家庭游戏、家庭活动,有方向、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
2.优化家庭教育资源
不可否认.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但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只是来自于父母本身,更不能仅仅依赖妈妈的作用。因此,教师可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资源,重视家庭其他成员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例如,爷爷奶奶对幼儿有着心理趋向感、哥哥姐姐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弟弟妹妹能让幼儿自觉产生示范作用。
(五)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1.利用通讯工具,扩展指导方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停留在幼儿园组织的相关活动,这直接限制了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可充分利用先到通讯工具的多样性.从不同方式对家长进行指导.除家长会、家访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利用电话进行约谈: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管理的qq群、家长沟通的qq群:发送电子邮箱;开设家庭教育专题博客等等。
2.制定周详计划,确保指导
时间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保证必要的指导时间是前提。一方面,教师制定精确到每学期、每月、每周的指导计划.保证指导工作的持续性进行: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开设“家长学习日”“家长接访日”,解答家长的提问,进行有效的指导。
3.进行集中学习,提高指导
效率家长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途径很多,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家长进行集中学习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教育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既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自身教育素质,让家长学有所用,更可以提高家长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指导效率。
做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深感学校德育工作难做。学校制度可谓严,班主任工作可谓细,但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一定程度是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步。家庭教育的现状、家长的教育素质是本次调查的重点。
1 研究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我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个案访问等方法。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洛宁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共收回有效问卷1751份。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为:
1.1 您的学历(文化程度):
A、小学B、初中C、高中 D、大学(大学以上)
1.2 您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来自:
A、上一代的传授和自己的经验 B、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C、其它
1.3 您对自己教育孩子能力的评价:
A、总体不错,问题个别B、还行,问题不少
C、不高,常力不从心
1.4 您认为家长的首要任务是:
A、教孩子学会做人B、提高学习成绩
C、其它
1.5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您认为应担负责任的是:
A、老师B、父亲 C、母亲
1.6 您的家庭中,承担孩子教育任务的是:
A、父亲B、母亲 C、祖父母D、其它
1.7 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您
A、读过几本书籍B、从报刊电视上零星获得C、没学习过
1.8 在家庭教育方面,您最需要的帮助是:
A、参加初级班,学知识B、参加中级班,提能力C、暂无
1.9 您工作闲暇时的娱乐方式:
A、麻将B、电视C、逛街D、串门E、聊天F、打牌 G、下棋 H、睡觉
1.10 当孩子做错事时,您一般怎么办:
A、把他打一顿 B、骂他一顿 C、当做没事发生或轻轻地提一下 D、耐心教育
2 数据统计及问题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有太多因父母无端惩罚而失去欢乐的孩子,有太多因父母追求分数而不会玩的孩子……
2.1 家长缺乏角色意识,不知如何扮演教育子女的角色
家庭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门科学。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只有5%的家长读过教育学、心理学,有58%的家长认为当前最需要的帮助是参加初级班的培训,学到一些系统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养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峰才能养得好;育蚕的人,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马、养鸟、养鱼,都要先懂得专门的方法,才可以养得好,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教法,可以养得好吗?”
家长都知道孩子要管,也知道“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然而,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程度较低,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15%的家庭教育任务由祖父母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25%。很多父亲对孩子不管不问,或态度简单粗暴、缺少耐心。到学校来和老师交流的也大多是母亲。父亲游离于家庭教育之外,对孩子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父母双方都要参与家庭教育,进行互补,避免在孩子面前否定任何一方教育作用,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吸取优点,促进孩子完善人格的形成。
2.2 重养轻教 重分数轻能力
现代家长对学校、孩子、课堂不了解,许多家长对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虽然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教师本身是普普通通的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与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等都是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并列进行的,而不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
个案1、学生A家长到小学来找孩子,既不知孩子在哪级,也不知孩子在哪班,于是逢人便问,问到某老师,老师一愣:这孩子不是已上初中了吗?怎么还来小学找?最后弄清,原来此位父亲以为儿子还在上小学呢!试想,这样一个糊涂父亲,能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个案2、一天中午,一位六年级学生的母亲怒气冲冲来到学校找到班主任,边哭诉边厉声道:“老师,您好好管管学生B!”老师赶紧问道怎么了,“学生在家打了我!”“你是他的……”“我是他的母亲!”这样一位既可怜又可悲的母亲,如何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此次调查中,有77.4%的家长认为家长的首要任务是教孩子学会做人,有22.6%的家长认为家长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许多家长见到孩子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考了多少分?”高分则喜形于色,低分则愁眉苦脸。孩子的成绩只许进,不许退,成绩稍有波动,有些家长就紧张万分,仿佛天要塌下来似的。在家长眼里,孩子可以不会洗衣,不会叠被,不会煮方便面,但他们必须会做一件事--学习。
2.3 物质上极度满足 精神上极度匮乏
现在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焦点,在衣食住行,在学业成绩,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可以说是倾家所有。更有好多关心孩子的父母,什么班都敢给孩子报,不管这个课程的难度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愿意都一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个案3、学生C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下降。老师请家长在家督促,家长一脸茫然:“我让他上补习班了,成绩怎么还这样?”
家长在给孩子极度的物质满足的同时,要求孩子用优异的学习作为回报,需要孩子好好做人,出人头地来报答父母付出的爱。在此次调查中,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观点持完全同意态度的有10%左右的家长,有63%左右的家长对此观点总体上倾向于认同,只有27%的家长表示完全不同意此说法。家长的认知态度给孩子的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压力,会使孩子情绪不稳定,严重焦虑,学习困难、恐惧,性格孤僻等。而这些精神上的压力,家长不与孩子长时间相处,不及时了解,不与孩子及时沟通,只是摆出一副大无畏的样子,这个不用孩子管,那个不用孩子过问,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在父母这样的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能不自私、无情、无义?
2.4 缺乏学习氛围 强制孩子学习
许多家长的自身学习观念淡薄,休息时的方式“打牌或麻将”占据主要地位。有些家长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受学校教育时所获得的水平上,而孩子获得的新知识已超过了家长,致使家长通常无法说服子女。这样,一旦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甚至将责任归因于子女、教师及其他人,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部分家庭中,孩子是在麻将声中、喝酒的猜拳声中完成学习任务的,其学习质量的高低可想而知。更有甚者,心血来潮之时,还要让孩子来陪同。
个案4、一家长经常喝酒,其上六年级的孩子生日时,大摆酒席,宴席上鼓励自己的孩子请同学们大喝啤酒。此后,老师发现孩子经常带酒到学校,偷偷与同学喝。
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润物细无声”,孩子的许多品质和素质就是在家长随意影响下形成的。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不注意借鉴他人的经验,一旦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便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要么自我,要么充满暴力倾向,家庭教育气氛紧张,少有温情。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是家长缺乏学习的结果。
3 对策及措施
3.1 应有一系列适用于家长教育的教材和课程
为了使家长掌握教养子女的最基本知识,有必要有一系列适用于家长教育的系列材料,帮助家长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取代以前零碎收集的、不完整的“经验堆积”,改变目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
3.2 应有一套适合家长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一、基本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大部分农村家长还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的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现在大多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而也会导致出现“严而无爱”或者“爱而不教”的极端教育。此外社会的变革,特别是现在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大学生找工作难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家长的观念有一定的改变,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导致对子女的教育有一些错误的行为。
二、存在问题
1、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底蕴差,大多数农村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家长闲时不看书读报,而是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2、家长期望值过高。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与此相对应,农村家长都舍得投入,他们节衣缩食,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物质上的要求。
3、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
4、过分依赖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5、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有的农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此外,由于农村家长外出打工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6、家长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还较为片面。有的认为孩子升高中、考大学,将来当工人、干部才有出息。有的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营就可以“成才”。还有的认为不管孩子将来干什么,只要能赚钱就是人才。
三、几点建议
1、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原创: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2、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此外,学校也要向家长介绍、讲解一些实实在在的家教知识、家教理论。
3、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要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
[关键词] 学习不良 家庭教育 儿童
一、调查目的
学习不良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本次调查采用自拟家庭问卷,调查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以期得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环境因素,从而在工作中给家长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从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以本校1年级~6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上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结合班主任的评价进行分组,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为95%。
学习不良儿童组: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在班里处于最后十名,共96人,其中,男65人,女31人。
优秀组儿童: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在班里处于前五名,共75人,其中,男24人,女51人。
2.家庭调查问卷:对儿童采用自行编制的家庭情况问卷,共30项,内容包括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能否和孩子说心理话、父母的情绪问题等。
3.统计学处理
SPSS11.5统计软件对两组童的家庭情况分析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调查结果
1.学习不良儿童家长的情绪及教育意识
家长的情绪:58.82%的父母因孩子学习不好影响到家庭和睦,还有19.12%的父母因孩子学习差而影响亲子关系。家长认为,影响儿童学习成绩的原因:67.65%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38.24%是不用功,15.07%是家教不当。
2.两组儿童的家庭环境比较,见表1。
3.对影响儿童学习成绩的因素进一步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四、思考
本次调查显示,两组儿童在单因素分析中有12个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7个因素呈显著差异。可见,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的学习不良关系密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殷切希望,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儿童,父母存在着不良的应答,14.58%不会针对性地辅导孩子做功课,高达71.88%的家长采用斥责打骂的方法,17.70%的家长和儿童接触的时间很少,8.33%的儿童不能和家长说心里话,14.58%的儿童根本没有任何业余爱好,这些儿童较少受到父母的鼓励、赞扬和抚慰,而父母的粗暴行为又促成儿童的固执与蔑视,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并因此进入恶性循环。此外,88.54%的家长在儿童作业时采用陪读督促,经常性的陪读加督促养成了儿童强烈的依赖心理,影响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有65.67%的父母对儿童采用双修日补课、而双修日补课剥夺了儿童正常玩耍的时间。对此,有些父母坦诚地认为,这样做是下策,但又没有其他的办法。所以说,儿童自身的问题加上家长教育的失误,是造成儿童学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有研究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因经历较多的紧张,自信心较低,且较易产生情绪问题。本次调查显示,58.82%的父母因为,儿童的学习成绩差影响到了夫妻感情或者家庭和睦,还有19.12%的父母因孩子学习差而影响亲子关系,这种状况下的父母在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更进一步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高达67.65%的家长认为,影响儿童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38.24%的家长认为,是儿童不用功所致;只有15.07%的家长认为,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家庭教育有关。可见,绝大部分家长把学习成绩归结于儿童本人而忽视了家庭环境对其学习的影响。当然,对于作业慢,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写字差的儿童,我们认为可能与儿童的智力、学习能力、是否患有多动症有关。为此,在开学之即,应强调对父母的培训,即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对他们的学习也不能统一要求,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培养方法,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孔德荣.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6,14(4):376-377.
[2]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J].心理学报,2000,32(1):59-642.
[4]王永丽,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75-679.
据新华网报道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儿童中心近日在北京联合了《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省份都已建立家庭教育协调机构,其中主要业务工作由妇联负责。
报告指出,现代社会人才竞争,加之我国现行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家长们普遍重视家庭教育,但繁忙的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家长对于儿童发展、家庭教育知识了解较少,迫切需要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从总体上看,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市场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发展良莠不齐。随着政府不断加强有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政策,人们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系统化培训来保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质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和队伍也亟须规范。
报告通过调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情况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环境,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和特点。据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数据显示,各省都已建有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协调机构,省级协调机构第一负责人是省政府或省委领导的有4个,是妇联领导的有8个。可见多数省份都建立了家庭教育协调机构,并且大部分机构的领导由妇联系统领导直接担任。
报告认为,“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其提供主体应是政府。政府应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完善基本政策,落实相关规定,“为城乡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山东大力发展公益普惠中职教育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近日,山东省出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等职业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公益性、普惠性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
山东将支持60所左右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规范化建设,到2015年,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扶持60所左右示范性、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以设区市为主统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确保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大体相当。
山东还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出台中职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并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在全省实行中职免学费制度。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全部免学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生按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 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24-02
近些年,随着招生率的不断提高,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思想品质不够好、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都升入了职业学校。这是一个让教师和家长都头疼的群体,这些学生大多有较强的厌学情绪且性格偏激。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问题学生的出现,是自身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是社会环境,还是家庭环境,抑或是学校环境。本文将从家庭教育方面分析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及教育方法。
一 问题学生的家庭现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问题学生的家庭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问题学生中的比例较高。下面分别对这几类家庭做简要分析。
1.留守家庭
留守家庭是指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被留在家乡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居生活的家庭。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以维持生计,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进城或留在身边。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的长期分开而缺少必要的思想指导和观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根据对本校的问题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有32%的学生属于此类,特别是三界方向的,大部分学生家长在上海、嘉兴、湖州等地承包建筑工程或土地种植。
这类孩子在学业上由于常年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有不完成作业、逃学等现象。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辈的孩子由于宠爱,也存在着思想上的代沟而无法有效监管,除了给孩子必要的生活费用外,无法从心理上跟孩子进行交流、在学业上进行教育,所以根本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监护目的。
在思想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隔代的教育更有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的倾向。这类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为一些无端小事而大发脾气。
在人格方面,由于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而家庭是学生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由于父母在教育岗位上的长期缺位,对子女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孩子对父母的亲情度、依赖度都严重下降。留守学生往往表现为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他们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需要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在心理上,他们主要表现为:一是孤僻内向。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在身边的鼓励和支持,他们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易造成自闭心理。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冷漠了对亲情的渴望,他们把父母只是当成“提款机”。三是心胸狭隘。他们过早体会了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四是功利主义。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出于对孩子的愧疚,往往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而学生得不到精神关爱就从物质上加以发泄,容易与人攀比,缺乏勤俭节约的精神。
2.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是指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家庭。近年来由于受社会风气影响,离婚率居高不下,造就了大量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本来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受到了冲击,他们还不成熟的心理由于家庭的变故而受到了伤害,他们的心理创伤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愈合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第一,内向自卑。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处在一个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缺少了这份优越感。离婚家庭的父母由于彼此的感情不和而对子女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而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
第二,抑郁冷漠,充满憎恨。有的学生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加上父亲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当看到其他同学在父母面前撒娇或父母对他们的宠爱,心里就会十分难受,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
第三,暴躁易怒。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宣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
二 存在的不良教育方法
不管是留守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包括一些完整的家庭),导致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方法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缺失
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由于精力不足,或是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除了管好孩子的日常起居,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以外,无法提供学业上、心理上的支持。学生在学校以外的教育就无法得到保证,平时的生活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这种缺失的教育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柱。
2.溺爱教育
溺爱教育在留守家庭和单亲家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被调查的家庭中,这种教育占51.3%。不管是留守家庭还是单亲家庭,父母为弥补对孩子造成的不足或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对他们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只要能做到,各方面都无条件满足。2011届机械班有个童姓男生,父母在外地开了一个香榧加工厂,他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学开始,爷爷奶奶就对他百依百顺,是属于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溺爱,什么要求都能满足他。初中毕业后,他到远离家乡的市区来读书,经常逃课去网吧,弄得奶奶焦头烂额。
3.“放羊式”教育
在这两类家庭中,这类教育也不在少数,在所调查的问题学生中占26.8%。有的留守学生寄养在亲戚中,除了父母定时给学生提供生活费外,其他时间都不予以管理;而在离异家庭中,由于父母双方都各自重组家庭,孩子成了“两不管”,孩子在平时都处在失管状态,有时候老师找家长也各自推脱。
4.暴力教育
暴力教育现象在家庭教育中也时有发生,占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15.3%。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奉行“棒头出孝子”的传统思想,认为不打不成器;有的家长由于爱子心切,对达不到他的要求的子女严加管教,实行打骂;还有少部分家长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就拿孩子出气。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意志消沉,自控力差。
还有其他的家庭教育误区,作为父母必须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避免陷入种种误区,进而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 改进家庭教育以防止问题学生的出现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孩子一生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孩子走健康成长的道路。
1.加强有效沟通,培养同孩子的良好关系
要让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沟通是前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要沟通,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相互信任、平等对待,孩子才会对你言无不尽。所以,做父母的就必须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其次,要注意沟通的方式。现在的孩子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有他们认为的“隐私”,只有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间,才能在愉悦的心情中进行交流。
不管是留守家庭也好,离异家庭也好,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交代。如留守家庭的父母,应告诉孩子,父母是为了给他营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去外面打拼的,在家里认真学习,照顾好老人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支持。既给他讲明了理由,还给了他任务,让他有成就感,父母在外工作,他在家照顾老人,他就可能会有更好、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离异家庭,父母双方即使感情破裂,也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动干戈,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天地,如果天地塌了,那他就绝望了。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告诉孩子父母相互分开的理由,并且告诉他,不管父母是否在一起,父母都还是会关心他、爱他。
2.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奖励和惩罚是教育的两个有效手段,在家庭教育中也应做到奖罚分明。首先,建立适当的奖励措施是对孩子良好行为的肯定,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可以做的。其次,建立适当的惩罚措施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否定,让他知道什么是错的,不能再做的,是要受到惩罚的。调查表明,适当的惩罚对孩子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最后,奖罚的执行一定要明确,一定要到位,不要因为在惩罚过程中孩子出现不配合就手软,这会将孩子引向宠爱的边缘。
3.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社区作为家长和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为更好地推进维扬开发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努力形成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合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扬开发区在__社区成立了家长学校。
__社区家长学校成立于2011年3月,是随着“__学堂”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而成立。社区妇联根据实际,整合资源,努力构建社会化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一是健全了工作机制。通过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建立了由党政领导、妇联牵头的家长学校委员会组织网络,有教学计划,有家长学校重点活动安排表,有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记录、总结。二是建立了工作队伍。经过内引外联、协调各方,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支由妇联、“__学堂”志愿者服务队等组成的工作队伍。今年以来,在市区妇联的指导下,组织机构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工作成效日益凸显。家长学校的老师由__市司法局工作人员、____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邗江消防支队、社区五老、驻区学校教师、扬大学生、社区干部等“__学堂”志愿者组成。家长学校打造和谐家庭和亲子品牌。将社区家庭教育与创建“好主妇、好家庭、好家风”、“五好和谐家庭”、“勤廉之家”等评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家庭成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庆日广泛开展亲子实践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增进沟通,互相学习进步。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借助外部力量,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扶、设立爱心基金等形式,为社区特殊困境未成年人解决实际困难,送去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社区家长学校工作因多种原因仍不尽人意,表现在:
从家长来看,近一半的家长认为自身缺乏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知识,80%的家长认为社区家长学校指导很有必要,70%的家长愿意参加家庭教育指导,但他们获取家教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报刊杂志和电视网络,参加过社区举办的家庭教育相关活动的仅占30%。由此可以说明,一方面社区广大家长对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需求量大,乐于接受这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社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相对薄弱,近1/3的家长不清楚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从学生来看,课余时间主要活动是看电视和课外书、上兴趣班,占70%的学生希望社区经常组织活动,80%的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社区游戏比赛,占75%的学生乐于参与社区家庭教育和亲子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是在家和学校度过的,他们企盼和乐于参与社区组织的亲子互动等家庭教育和游戏活动。
从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看,大部分人认为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依次为讲座、经验交流、咨询、亲子活动等,指导的内容包括加强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品德,提高学习成绩,科学育儿方法,塑造孩子性格等等。
社区家庭教育在指导内容上“学校化”的倾向较为明显;在指导对象上重孩子、轻家长的状况也比较明显;在指导范围上受众面还不够宽泛;因社
区发展、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志愿者老师缺乏和经费紧张是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最大障碍。1、学校应定期组织志愿者老师队伍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及方法途径,研究相应的教育内容,针对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授课活动及时听取家长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发挥民主性,组织家长协助学校科学治校、科学育人。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优秀的家长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夫妻恩爱,姑嫂和睦,家庭关系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让孩子学会对他人信赖与亲近,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2、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丰富家长学校内容。充分利用有条件学生家长的资源服务家长学校,积极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家长与学生,家长学校与学校整体工作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强化家校联系工作。教师主动走向学生,走向家庭,走向家长,以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赢得家长的信任,进一步提高家访的质量和效果。每次家访学生要做好记录。家长来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热情接待,与家长亲切交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对策。社区家长学校,应将个体户、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
4、教育孩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科学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向家长们宣传科学知识。网络覆盖,触角延伸,搭建家庭教育大格局。着力完善各级家庭教育协调机构的建立,建立健全学生家长qq群,继续推进家庭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和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指导机构,组织讲师团、义工团传播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开展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和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与留守、流动儿童一对一爱心帮扶,全面提高广大家长、临时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黑龙江省 家庭教育工作 调查报告
一、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工作基本现状
几年来,全省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全省党政领导、妇联教育部门主抓、多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1.政策机制不断健全。近几年,全省妇联、教育、文明办、民政、卫计、关工委系统合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省级部门联合制定家庭教育五年工作规划并纳入儿童发展规划、人口发展规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城市村镇测评等工作中,13市(地)和116县(市、区)制定家庭教育本级规划,原省计生委制定《“十二五”时期推动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省级近三年在妇女工作专项经费中安排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项目经费,对骨干培训、宣传教育、网校建设等重点工作给予保障,大庆及所属4县、伊春及所属5县、哈尔滨4县和齐齐哈尔、双鸭山、黑河各1县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或设立专项经费。
2.阵地队伍发展壮大。全省建立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10917所,其中: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404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家长学校59所,街道、城市社区家长学校1760所,乡(镇)、行政村家长学校3329所,新婚夫妇、孕妇学校、人口学校等1237所,机关单位家长学校278所,广播电视家长学校95所,网络家长学校112所,其中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家长学校1400余所。各部门加强指导管理,促其完善功能、发挥作用。
3.科学研究实践性强。依托家庭教育阵地、依靠骨干力量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调研,推出科普成果并引领家长实践。组织省儿童中心等三个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及各有关人员申报课题,确立“80后家长养育方式”“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等5个全国家庭教育科研课题、17个省级课题进行研究,5个全国课题和14个省级课题已结题。组织骨干专家编撰15万字家庭教育问题指导用书,对道德习惯养成、能力责任培养、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等专题107个代表性疑问进行解析拓展。组织省及各地优秀专家录制课程视频20讲、撰写指导文章近百篇,统一编发科普光盘、资料。
4.指导服务渠道拓宽。一是以品牌载体常态指导。省妇联牵头省文明办、教育厅开展全省家庭教育巡讲龙江――绿荫行动,带动双鸭山“母亲讲堂”、甘南县“家庭教育进乡村大讲堂”及各地20余个民间组织公益讲堂发挥积极作用,年均讲座1100余场次,160余万家长受益。二是以新兴媒体扩大覆盖。省妇联、教育、卫生共同承接推动全国家庭教育“空中课堂”项目;省妇联、省家庭教育学会创办省网上家长学校,原省计生委创办了省人口早期教育协会网,示范带动全省网上阵地的实践探索。省及各地依托网校、微博、QQ群、微信平台等集中宣传展示本地重点和特色工作、提供本省专家和家长主创的指导交流资料。
5.示范典型作用明显。肇东市作为我省唯一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完善工作组织管理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本土化实践,成为我省又一县级工作典型。省级层面表彰30个先进集体、40名先进个人,命名15个示范家长学校、 36个示范社区(村)、10个示范县(市、区)、7个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这些来源于、活跃在基层的工作典型,发挥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助推当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
6.倾斜特殊困境儿童。一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在全省绿荫行动中专设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大讲堂子项目,省及各地组织专场讲座370余场。二是发起关爱帮扶行动。近几年,省妇联在妇女工作专项经费中拨款200万建设100个省级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牵头募集13万册爱心图书、募资20万建设“助未来爱心书屋”;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春蕾计划”公益行动将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纳入到资助重点人群范围,进行常态化关爱。
二、存在问题
1.家庭教育发展大环境有待突破。当前,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仍缺少法律规范和顶层统筹设计,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需要付诸长期努力才能见成效的家庭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家庭教育责任部门作用有待加强。各相关部门虽各具优势但合力不足,导致有些工作交叉重复,有些工作少人问津,有的部门则因机构改革或人员变化导致工作衔接不上、职责不清等问题出现。
3.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践有待完善。一是阵地建设方面。实体阵地和网上阵地只求覆盖、功能不全、作用有限的情况仍然存在,还有7市行政村家长学校建校率、4市城市社区家长学校建校率未达到预期。二是队伍发展方面。指导服务队伍专业化仍是短板,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投入力量不够。三是指导规范方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层次不一,没有统一规范。日渐活跃的民间力量易伴有功利色彩,不易监管。四是特殊群体服务方面。单亲家庭、留守流动儿童家庭等特殊类型家庭易出现家庭教育问题,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不充足。
三、思考和建议
1.完善保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关注家庭教育立法,探索源头保障。二是争取党政高度重视,强化政策保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11-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我国的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留守女中学生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中是否注重立德树人的教育与孩子是否网络成瘾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农村,留守家中的监护人对孩子的德育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中能上网、单亲留守、单独留守家庭以及消极的家庭教育容易使初中学生网络成瘾。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处于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家庭立德树人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会使初中生性格叛逆、自卑、孤僻等。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给留守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研究内容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方式方法;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面对面谈话法。笔者主要负责的是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家庭教育与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部分,共发放问卷73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有效应答率为89.04%,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0岁。
三、样本描述
(一)南泗初中留守女中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样本描述
从表一数据来看,现在大多数农村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还是比较注重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的。但表一也显示有小部分家长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有近30%的家长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或需要什么。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不善于与孩子沟通,经常是无法沟通就拳头相向,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把孩子打得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方面凸显出来的问题正是我们正在研究的,我们有责任帮助这部分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只有家长和孩子沟通好了,学校、家长、学生三方才能做好沟通、教育工作。
(二)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样本
从表二可以看出,虽然很多家长外出打工,但对于留守的子女使用网络的情况还是很重视的,没有放任不管的态度。但是,表二也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不能及时干预孩子使用电脑、手机上网的时长,这部分家长中有的是真的对孩子放任不管;有的是因为力不从心,管不了;有的是因为长期在外打工鞭长莫及,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这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他们留守家中的女儿正是我们需要面对面调查研究的对象。
四、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放任自流型家长
问卷信息反馈显示,我校留守女学生的家长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要么对孩子进行“放羊式”教育,“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还美名其曰“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
例如,我校八年级某班韦艳同学(化名),她的父母都在柳州打工,哥哥和妹妹跟着父母在柳州就近读书,她一个人留在老家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问及原因,韦艳说:她在柳州读书时,经常骗父母要钱去网吧玩游戏,长期如此,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劝阻无效后,无奈只能让她转学回老家读书,相当于随她自生自灭了。像这种情况的家长,他们为了养家糊口每天早出晚归,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疏于管教。无人管教的韦艳从小学开始就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二)过度溺爱型家长
与“放任自流型”家长截然相反的是“过度溺爱型”家长。我校七年级学生韦春(化名)与母亲留守家中,其父亲在广东打工。为了让心爱的女儿上网查资料、学习,韦春的父亲特意给她买了电脑,拉了网线。一段时间后,韦春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次数和时间,最终导致不想学习,还经常逃课。而当教师就韦春的违纪行为与韦春的母亲沟通时,其母亲都很护短,致使韦春的违纪行为越来越多。
(三)教育型家长
家长是指承担起抚养孩子责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亲戚。虽然孩子的抚养权不属于他们,但是他们还是担起了这份责任。
初中阶段正是女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他们跟家长一起留守家中,家长极有可能不与她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沟通不及时,就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甚至产生难以挽回的结果。比如,八年级某女学生李娇(化名),她和弟弟、奶奶三个人在家生活,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她是外宿生,七年级时成绩很好,平时都不迟到、不早退,按时上、下课,可最近她变了,上课没精神,经常趴桌子睡觉。当班主任发现几次此类情况后,找她的同桌问她的情况,她同桌说,李娇的母亲为了方便联系,给她买了部智能手机,她最近晚上经常用手机上网到凌晨一两点钟,甚至通宵上网,所以上课经常没精打采的。像这样的留守女学生,是很容易对网络上瘾的。
(四)打骂教育型家长
这种家长的情况稍微好些,他们本身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乐于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但是他们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能力,有时候经常用一些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比如,孩子学习成绩退步了就把原因归结于孩子不努力,孩子打架了不分青红皂白先责怪自己的孩子,孩子上网了找到就打,等等,这些家长的孩子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性。
七年级某班学生蒙彬(化名)是一个让各科任教师头疼不已的孩子。她学习成绩在班里还算中上,但是课堂纪律性很差,上课不听教师讲,还在周记和QQ空间中说“什么都是我自己学得的,老师有什么用,我自学成才”等。据同学反映,她经常在周末自己骑电动车到街上的网吧上网,有几次在班里看不惯别人的某些行为后就喊人到厕所打架。班主任找她家长来学校谈话,家长一来就先劈头盖脸地打她。
五、对策与建议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可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师应帮助留守学生的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积极改善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情况。
(一)加强家校联系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直接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学校应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利用网络和电话,帮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技巧。
1.开展家长会。开家长会首先是要求班主任先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然后大家到操场集合,请心理教育专家给全体家长做家庭教育方面及网络成瘾专题讲座,专讲网络成瘾的危害,教他们防范的办法。
2.利用校讯通。班主任每天利用校讯通告诉家长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校表现以及最近的情绪状态,这样有利于家长每天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同时通过校讯通经常向家长发送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及防范网瘾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加强对家长的引导
根据调查,我校目前的学生家长绝大部分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太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会和报告会,充分利用校讯通,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立德树人教育。
1.引导家长学会赏识教育。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干不好的就越想干,家长不能只要求孩子做好、做对,要学会赏识激励孩子,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
关键词:二胎时代;大学生;辅助家庭教育
回顾我国的生育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便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国家倡导和推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体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初期,开始实施“双独政策”;到了2013年底,我国政府提出改行单独二胎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进而在2015年底,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随着二胎政策全面开放的消息快速传播,不少家庭开始或已经进入了二胎家庭的行列。然而,我们不得不强调“二胎时代”下家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在这其中,父母由于种种的原因不知道如何应对生二胎后的家庭情况变化,以至于家庭教育出现了危机。“一个孩子的性格、习惯的养成受到家庭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多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对于所有选择生二胎的家庭来说也确实是一个难题。”因此,二胎时代中辅助家庭教育势在必行。于是我们关注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大学生的身心已趋于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都达到了家庭教育的要求。而且,大学课程弹性比较大,学生有一定的课余时间可以参与社会实践及其他活动,具有参与辅助家庭教育的实力。但是,为了保障大学生及辅助教育对象的人身安全及辅助教育的质量,需要对辅助家庭教育模式进行可行性论证,因此调查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1调查分析
为了调查大学生参与家庭辅助教育的可行性,采取了问卷法和访谈法两种方式在开封市范围内从大学生和二胎家庭两个方向展开调查。一方面,随机抽取了开封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共300名,了解他们参与辅助家庭教育的意愿,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在开封市范围内选取了200个二胎家庭展开调查,了解其在家庭教育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预期的需求以及对大学生参与其孩子教育过程的意见和建议。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1大学生参与辅助家庭教育的意愿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对参与到辅助家庭教育具有较高意向的群体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达到了72.8%,其次,认为自己可以接受这一方案,并愿意尝试的群体有20.6%。由此可见,在大学生群体中实施参与辅助家庭教育这一方案,还是十分可行的。通过进一步地分析数据,可以得知,大学生年轻、充满活力,而且课余时间十分充足,主要用于参加社团活动、图书馆自习、上网娱乐以及兼职锻炼等活动。在对部分大学生的访谈过程当中,不少同学表示很愿意去通过兼职锻炼自己,并且对参与辅助家庭教育表示认可。
1.2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首先,可以意识到,能够通过高考的选拔进入大学继续学习,这已然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其次,经调查数据统计表明,超过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还在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考取相关证书。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是值得肯定的。与此同时,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相当关注的,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来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十分正直的。
1.3二胎家庭的教育现状
调查显示,在现有的二胎家庭或者具有生二胎意愿的家庭当中,超过50%以上的家庭父母已经意识到其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还有24%的家庭父母对未来预期孩子的教育存在忧虑。经分析发现,这其中的原因包括,父母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教育孩子;给孩子请专业家教或者参加辅导班、兴趣班等,将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二胎的出现导致家庭结构改变,父母不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来面对新的家庭环境;以及隔代教育对孩子带来的教育缺失等。
1.4二胎家庭的教育的预期需求
尽管“二胎时代”下,家庭教育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庭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反而相比以往而言更为重视。数据调查表明,近70%的家庭认为目前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其认为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重要,其中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当中,他们认为家庭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访谈调查,我们总结了二胎家庭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预期需求,包括学习知识水平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的陪伴沟通等。
1.5二胎家庭对大学生参与其孩子教育过程的看法
在访谈过程当中,向二胎家庭的父母提出了大学生参与辅助家庭教育的设想后,超过四分之三的家庭父母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超过50%的家庭父母对大学生参与其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一模式是非常期待的。总之,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不论是大学生还是二胎家庭,对于建立“大学生参与辅助家庭教育模式”都有一定的需求,该模式的推广具有可行性。
2“大学生参与二胎家庭的辅助家庭教育模式”的意义
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参与辅助家庭教育,能够将其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活动,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地提升。特别是,相比到企业实习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而言,大学生提前参与家庭教育的方式能够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对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具感恩情怀。其次,大学生可以此方式赚取适当的生活费,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为自己赚取零花钱。对于家庭而言,参与辅助家庭教育的大学生可以对已入学的儿童进行接送服务和作业指导,对于未入学的儿童可以当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提供看护服务和陪伴服务。相比家教老师、保姆或者长辈以及辅导机构来讲,一方面,大学生更加充满活力,更具有亲和力,能够跟孩子融洽相处,真正对孩子做到心理陪伴;另一方面,大学生并非以单纯营利为目的,不会对家庭造成过重的经济压力。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参与辅助家庭教育模式”这一项目的设立,能够促进校方勤工俭学岗位制度建设的完善,使高校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对于社会而言,大学生参与辅助家庭教育,能够有效地弥补原生家庭的教育缺失,通过心里陪伴和沟通交流逐渐扶正孩子的思想,缓解“二胎时代”家庭教育的压力,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大学生参与二胎家庭的辅助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
该模式通过校方和社区分别作为大学生和家庭的“准入机构”,使得有参加辅助家庭教育意愿的大学生与有辅助家庭教育需求的家庭父母建立联系,同时以律师事务所拟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劳动合同作为双方协议。
3.1模式依据
3.1.1理论依据其教育方式主要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隐性教育,尤其是在“最近发展区”做游戏的方式,通过大学生与受教育儿童的游戏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下不同儿童的特点,包括儿童的心理、性格特点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因材施教。如对于6岁以前的儿童,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戏剧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对于6岁以后自主意识较强的儿童,可以通过讲解,交谈,有针对性的游戏,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同时,通过了解儿童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除困惑”。
3.1.2模式的现实依据与以往的家庭教育模式不同的是,构建了一个合法、安全、可靠、可行的新型模式,使大学生群体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重点在于弥补二胎时代下家长对于家中孩子的家庭教育不足的问题,缓解家庭教育的压力,为家中孩子提供更好的辅助教育。根据现实情况,校方制定标准,严格地筛选出具有高素质水平的优秀大学生,社区则审慎管理,保证能够参加项目的家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律师事务所为双方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服务要求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能够有效地保障当事人双方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规避家长在通过中介机构为家中孩子寻求教育过程中所带来的安全和经济风险。使家长和大学生双方可以提前对彼此有充分地了解,择优双向选择。与此同时,在极大的程度上,节约了双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3.2信息登记和数据库的建立
具有辅助家庭教育需求的家长在所在的社区机构进行登记注册并填写其基本信息。其中,除了基本信息之外还要特别表明家长的婚姻状态、工作状态、孩子是否隔代教育,特别是被辅助教育对象的性别和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对所参加其孩子教育的大学生的具体要求。具有参加辅助家庭教育意愿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校方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并填写基本信息。其中,大学生所登记的信息除了基本信息之外,还要表明其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和所接受的相关专业培训以及所擅长的教育领域。
3.3准入机制的作用发挥
社区作为家庭方面的管理者,其主要负责核查家庭信息是否属实,并定期对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访问调查。同时,为了确保大学生的人身安全,社区还需要有力地发挥“准入机构”的效力,对参加该项目的家庭进行严格审查,保证被辅助家庭是一个可靠可信的家庭。校方需要提供具备专业知识水平的大学生,对所有参与辅助家庭教育活动的大学生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技能的专业培训,并经过线上笔试、线下面试的严格筛选后,确定合格的学生。同时,为确保被辅助家庭教育对象的人身安全及家庭的财产安全,要对所登记的大学生进行谈话和侧面调查,保证所提供的大学生品德高尚、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学校、社区有权力对参与辅助家庭教育服务的大学生和被提供辅助家庭教育的家庭进行定期的综合考评,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将取消资格,进行继续教育。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小学生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观念 问题 对策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国内许多地区产生了“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的地带,许多地区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的问题。江苏省徐州市南郊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本文以徐州市南郊城乡结合部为例,调查城乡结合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分析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一、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为了研究徐州市南郊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分别编写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200份。家长问卷回收了174,有效率87%;学生问卷回收了179份,有效率89.5%。同时,课题组还在部分家长、学生、学校中进行了问卷访谈。通过对家长问卷取样结果的统计归纳和对访谈的分析,我们对徐州市南郊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
1.根据调查和访谈,徐州市南郊城乡结合部的家长对家庭教育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大部分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经常关心孩子的需要,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少数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进行道德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教育,极少数家长认为只要支付孩子的学费和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即可,其他教育应交给学校。调查显示,34.92%的父母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非常了解,60.85%的父母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基本了解,4.23%的父母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想了解,认为那是老师的事。
2.从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方面,大多数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但有部分家长觉得家庭教育不是很重要。从这两方面看,说明徐州城乡结合部的家长对于家庭教育还存在错误认识,缺乏对家庭教育内涵和意义的真正了解。家庭教育不仅是照顾好孩子的起居饮食、学习生活,更主要的是家长能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包括生活、学习与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长期望片面分数化及教育方式不科学
1.调查显示,49.16%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期望是名列前茅;45.25%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期望是中上等;5.03%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健康成长是第一位,成绩是次要的;0.56%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期望抱有无可谓的态度。每次考试后,79.89%的父母能够积极询问、讨论并制定相关发展措施;13.97%的父母偶尔问一下;1.12%的父母从来不问;5.03%的父母与老师交流孩子教育问题。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大多会主动告诉家长考试成绩,如果考试不理想,则父母会主动买考试资料让孩子练习,并给予指导。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往往偏重孩子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其身心健康、道德发展与社会交往适应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上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阻碍孩子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少数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通过访谈了解,孩子希望家长关心自己的学习,但并不喜欢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更希望得到鼓励帮助。奥苏泊尔的三大成就动机内驱力中的附属内驱力就提到年龄较低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长辈和老师的赞扬鼓励,这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相反,如果孩子在刚起步的阶段就经常遭受家长的压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将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长大后也许会缺少自信,甚至自我放纵。
(三)家长自身对教育的影响
1.问卷分析和学生访谈的情况显示,在孩子面前,34.08%的父母能以身作则,55.31%的父母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10.61%的父母是无所谓。大部分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有直接影响,比较注意树立正面的形象;但也有少数家长缺乏自我形象对孩子影响的认识,由此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你要教育学生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注重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能力,要以身作则。
2.有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所以会阅读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学习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有少数家长不在乎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影响力,因而平时不注意自身学习。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或多或少地缺少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四)家长与子女的相处方式欠缺
1.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大多数家长每周会利用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们沟通;少数家长则很少或不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这些家长在城郊结合部做小生意,早出晚归,无法保证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孩子希望自己犯错时父母不要打骂,而是讲道理,多与自己进行沟通。调查结果显示,20.11%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命令式,75.98%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平等式,3.91%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请求式。
2.调查数据说明,一个星期中,67.04%的父母每天和孩子谈话,12.85%的父母一星期谈3-4次,16.76%的父母一星期谈1-2次,3.35%的父母不谈话。12.85%的父母没有打骂过孩子,79.33%的父母偶尔打骂孩子,7.82%的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如果孩子犯错误,34.08%的父母能够摆事实讲道理,37.99%的父母与孩子讨论、允许申辩,6.15%的父母采取暗示、提醒的方式,21.79%的父母是严厉批评直到孩子认错。孩子犯错误时,相当部分的家长可能会责罚打骂,尤其以父亲较多。打骂孩子不是最有效的方法,虽然暂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反而会对孩子产生反作用。因此,只有真正触及孩子的内心深处,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知错就改。
二、影响父母家庭教育观念问题因素的分析
(一)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与职业影响
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调查发现,58.82%的家长在初中以下学历,只有约3.52%的家长学历在本科以上。所以在教育观念、生活压力及家庭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脱离家长视野的作业辅导等类型的辅导班就因此成为徐州市南郊城乡结合部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特色”。
(二)家长自我职能认识的影响
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家长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对孩子要么过于放纵,要么过于宠爱,使孩子从小缺少真正的关爱与引导。如家长外出务工或离异,教育的责任推到了祖辈身上,而隔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调查结果分析显示,12.15%的孩子在家中没有人负责他们的学习,76.80%的孩子有父母负责,2.76%的是祖父母负责,8.29%的是家庭教师负责。祖辈们只管孩子的温饱生活,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却力所不能及,因而对孩子放任自流。
(三)家庭结构的影响
问卷结果显示,徐州市南郊的家庭关系总体稳定,78.14%的同学家庭完整,其中三口之家的是21.31%,家庭由父母和兄弟姐妹组合的为27.78%,家庭由父母、祖父母组合的为18.58%;只有1.09%的同学是单亲家庭。结果显示,59.01%的学生有兄弟姐妹,即该家庭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徐州市南郊的孩子有兄弟姐妹的占很大部分,导致家长不能把精力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使对孩子的爱分散。因此,这些家长不可能考虑到自己所有孩子的发展特点和需要,更不能保证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质量。
三、改变家庭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在适当的环境下比如吃饭的时候,让孩子聊聊学校里发生的一些趣事,听孩子说说他们的烦心事,在沟通中加深彼此的感情[1]。如果家长工作一天回家很晚或很累的话,没有精力和时间与孩子进行聊天沟通,则可以尝试用写纸条或写信的方式,将信或纸条交给孩子,让孩子把平时不敢或不愿与家长说的话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与孩子建立起书面上的沟通,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不应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应关注孩子在生活能力、品德发展及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在孩子放假期间,可以让孩子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者多让孩子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多与人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此外,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使孩子全面发展。
(三)适当增加家庭教育投资
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投资的意义,适当增加家庭教育投资。当然家庭教育投资不仅仅是从经济上加以支持,如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让他们去买一些自己所喜欢的课外书或教参书;家长可以和孩子报亲子班或利用假期与孩子一起出去旅游。此外,家长自己也应阅读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学习一些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联系
家长自身在家庭教育认识上存在不足和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的缺乏,需要学校和老师进行帮助,使让家庭与学校多沟通联系[2]。
1.学校老师从中帮助家长认清什么是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改善一些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错误观念。如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针对教育孩子方面出现的问题加以辅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家访等。
2.学校可以请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专家或学生家长举办专题讲座和交流会,让家长们一起进行沟通交流。
3.学校如可以帮父母征订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或资料,让孩子每月带几本回家,给父母阅读,提高父母的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认识。
参考文献:
[1]朱俊梅.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0(35):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