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井下安全防护

井下安全防护

时间:2023-06-08 11:17: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井下安全防护,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井下安全防护

第1篇

[关键词] 井下高压电网 越级跳闸 安全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D36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井下高压电网越级跳闸一般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井下工作,而且因为井下风井和水泵等都是要通过电力来起作用,因此越级跳闸导致风井、水泵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引发井下瓦斯气体急剧升高,井下排水不力现象,而这也成为造成人员死伤和瓦斯爆炸、井下水渗漏甚至塌方的主要原因。

1、造成井下高压电网越级跳闸的原因

1.1线路保护措施不当

煤矿井下作业受到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输电线路的安全防护特别到位,尤其是在煤矿开采作业区域, 地下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根本无法获得有效处理最常见的情况是输电管线要在煤矿矿洞潮湿、杂乱的环境下通过,而且由于施工作业的需要,难免要来回拖动输电线路。为了保证井下工作用电需要,输电线路的电压强度也普遍达到6 K V甚至更高。如此高压输电线路在来回拖动甚至人员、器械踩踏压折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电缆绝缘层破裂等情况,就很容易造成线 路短路。高压输电线路短路造成越级跳闸是必然情况。

1.2电源开关设置不合理

井下操作的用电器械众多,而且并不固定,照明用电和工程施工用电、设备用电等,分区域而且要随时跟随工程进展进行调动调整,因此要用到非常多的电源开关端口节点进行拆装。而且现在煤矿井下作业用的电源开关虽然具有高压防爆功能,但是很多情况下出于工作的需要会随时调整和选用,很难做到完 全符合相关的安全指标,这就造成一些专用开关设备不合格,造成事故隐患。比如常规的开关设备应该有继电保护动作时间和高压防爆开关的固有动作时间 两部分构成。而有些时候随机采用的开关设备,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化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更谈不上防爆或继电保护的作用, 这当然根本无法应对高压输电 线路的安全保护需要。造成越级跳闸也就十分简单了。

此外,井下作业的潮湿、脏乱差的环境也会对开关的灵活性造成不小的影响。最常见的是开关生涩、反应动作迟缓、井下和井上开关动作不协调,造成井下防爆开关过缓,井上防爆开关提前发生作用,就会引起跳闸。

1.3 电流短路速断保护失效

速断保护是根据供电线路短路的首尾变化值来进行动作的。一般来讲,井下长距离输电线路的两端短路电流值有较大的差距,这样继电保护的范围就更大一些。在发生短路的时候也能够尽快提供上下级速断保护措施,这也是井下电路保护的理论安全措施。不过在实际的井下线路铺设和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是采用短距离多分段式线路来构成输电网络,这样的话, 因为线路两端的短 路电流值差距很小,而继电保护在设置的时候又会考虑安全的调整系数, 这就 更加窄化了速断保护的可靠范围。换句话说,当发生短路隋况的时候,线路两端的速断保护因为接收到的电流值差异太小,就容易造成两端速断保护反应时间极短,甚至造成上级速断保护比下级速断保护更先发挥作用的情况,也就是越级跳闸。

除了短距离多段输电网络设计之外,如果采用长距离输电的线路横截面过大,也会造成短路电流过大,同时满足上下级速断保护的标准,这样也会造成越级跳闸。

1.4速断保护措施不力

上下级速断保护是根据时间差来设定的,一般是0.5 s 的时间差。而在煤矿井下输电线路保护过程中,为了确保故障快速排除,有些企业会直接将上下级时限差设置为0。这样的话, 速断防护能力就会大幅降低,也会加大越级跳闸的几率。

2、防治井下高压电网越级跳闸的措麓

2.1强化线路保护措施

针对因为外力磨损压折等情况造成的线路绝缘层破裂或算坏等隋况,可以进行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在电缆外涂抹绝缘或防护层,降低外力摩擦等情况引起的绝缘层损耗。再就是如果有外置保护措施,比如高压输电线路区域绝缘保护垫的覆盖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员踩踏等对输电线路的直接摩擦损耗。

2.2很多煤矿都习惯于在局部区域实行短距离线路多段式电网结构设定这种设计方式给各级速断保护带来不少的麻烦。建议考虑对这种电网设置模式进行更新。尤其是在一些井下安全防护区域或重要的用电设备,尽量更换电网结构,避免越级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导致井下安全防护措施无法正常开启。比如井下风井和水泵的供电设备,如果能够独立供电,或者采用更安全的供电网络进行设置,也会有效的防止越级跳闸造成大面积大范围的安全事故。

2.3重点用电区域独立供电或双回路设置

考虑到井下用电的安全防护作用,可以考虑在特定用电区域进行独立供电或双回路供电设计。独立供电的话,自然就不会受到短路隋况的影响,至少可以规避局部区域的越级跳闸危害。此外可以设置双回路供电,这样的话,当其中一路供电暂停工作,可以有另一路电路担负负荷,也能够避免越级跳闸造成的危害。

2.4选择智能保护装置很重要

考虑到煤矿井下高压输电线路的情况复杂,靠人力来进行管理实在不算很好的风险预防措施。建议引进高端智能保护设备,可以进行多样化调控和功能选择,可以根据井下供电实际需要做出灵活调整,且各种情况可以获得精确的监控和安全防护,其应急响应措施也要比人员操作更精准有序和快速,比起人力防护措施更加有效。一般的高端智能保护设备可以实现短路、超负荷、接地、欠电压释放等多种情况的自主保护,对井下各种电气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护,而且具有远程操控和监护功能,对于电力调度机构开展相关保护措施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国内有些煤矿采用有采用ZBT-1l型保护器进行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保护的。这种保护器可以对井下各种供电防爆开关和电路进行监护,还能够和电力监测站进行远程信息共享与即时操作协同,在应对各种供电网络故障和越级跳闸现象的时候表现出色,其安全系数要比现有的各种数码电脑保护装置、模拟保护装置好得多。而且可以和BGP系列和PBG系列高压开关柜配合使用,功能强大,是比较受到认可的智能保护设备。

3、总结

煤矿井下高压电网越级跳闸的原因有很多,有线路保护不到位,有电气设备不合理设置和使用等多种原因- 而要防止越级跳闸,一方面需要严格相关的电气保护和使用规范,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等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另~方面需要加大智能化保护设备的应用,比如一些专门为矿井和大型企业工程配备的电网保护设备,在保证电网安全和规避越级跳闸的风险等方面更具智能化和可操作性,也是保护煤矿井下工作正常进行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事故防范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056

0 前言

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带动下,社会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也带动了煤炭企业的发展。在煤炭企业管理中,安全管理是首要内容,也是需要放在核心位置的内容,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去追求利润和发展。一直以来,煤矿行业都是事故多发行业,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的高风险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影响了煤矿的生产安全,阻碍了煤矿行业的发展,。

1 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1 安全认识问题

当前,部分煤矿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煤矿生产中将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安全生产沦为了口号,尤其是一些小型煤矿和私营煤矿,当企业利益与安全生产发生冲突时,首先考虑的竟然是企业的利益而非安全问题,放松了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从而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1.2 作业条件复杂

在煤矿井下开采时,由于开采区域相对较深,作业条件也变得非常复杂,如光线暗淡、空气稀薄、岩层稳定性差等,而且开采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瓦斯气体等,任何一点细微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1]。

1.3 安全基础薄弱

一是设备陈旧,在我国,多数煤矿都是在上世纪兴建的,采矿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而由于设备本身相对昂贵,如果对其进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许多煤矿企业都存在着设备陈旧乃至带病运转的情况,给安全事故的发生买下了隐患;二是安全资金匮乏,部分煤矿对于安全防范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导致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足,防护工具落后,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并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三是安全意识欠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很多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临时工或者农民工,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采矿过程中没有重视安全防护,从而引发了许多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

1.4 管理水平偏低

许多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而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另外,由于煤矿领导不够重视,导致安全生产环节得不到有效落实,管理人员深入井下进行检查时不够认真,导致无法起到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效果。

2 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措施

2.1 强化安全意识

对于煤矿生产而言,安全问题是必须放在首位的问题,应该以安全生产为基本原则,对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合理把握,找准其中的平衡点。应该认识到,煤矿的生产安全决定专业其企业的长远效益,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安全生产,效益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效益增长的相互关系,确保煤矿能够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管理,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

2.2 完善安全设施

一方面,应该及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对于采矿设备而言,长时间的使用加上井下恶劣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不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采矿效率。因此,煤矿企业应该认清设备对于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性,及时对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应该加大对于安全防护设施的资金投入,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护工具,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尽可能将事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可以在井下设置相应的瓦斯浓度检测系统,当检测到瓦斯浓度超标时,立即发出告警信息,提醒井下作业人员及时返回地面,同时启动通风系统,对瓦斯浓度进行控制,以免发生爆炸事故。

2.3 注重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在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意义重大,对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而言,需要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一是应该加强对于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得其能够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可以从容应对煤矿生产中的突发状况,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应该加强对于煤矿井下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确保其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安全标准的相关要求,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这也是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例如,可以向采矿人员传授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通过图片和影音资料,使得其能够真正认识到安全无小事,自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起到良好的事故防范效果。而在事故发生时,也可以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自救,降低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

2.4 健全安全监管

良好的监管工作是确保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可以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及时发现设备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该认识到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监管工作,尽可能消除煤矿生产中人员、设备和环境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安全[3]。

3 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其自身特殊的生产环境使得事故发生的几率极高,安全问题也一直都是煤矿生产中备受瞩目的问题。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该将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正确处理其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对相应的安全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强化监督管理,提升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的效果,真正保证生产安全。

第3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保障。衡量安全生产的主要概念即指施工生产中,工作人员的伤亡度及企业财产的损失程度。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希望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

(一)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主要是将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掌握合适。其中控制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的外界环境原因,例如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不合格。在生产中需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强度。一般由于不同的设计需要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在开工之前应该按照设计要求配置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并结合相关专业人员的鉴定满足不同的外界环境,

(二)严格养护制度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能够缩短施工的时间并能够改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是可能由于抢工期养护时间不足,还是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从主观上认识其重要性也从各种外界环境因素例如人员,水源,养护时间需求等各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改正。

(三)将混凝土强度评定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进行改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需要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健全各种保护措施对其进行改善首先从增强人员意识开始。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工地安全进行负责工作。在工程开始阶段,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落实所有安全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例如高处作业中所用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得妨碍通行和装卸,并防止从高处坠落。高处作业中必须确定好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及安全设施,并进行检查及确定完好;工具应该随时放入在规定的工具包中,将工作中造成的各种废料及时进行处理,严格遵守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应该首先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及心理测试,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处于在高空工作的身体素质并在合格后再进行一定的专业训练。工作人员进行高空操作时一定要先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测,例如检查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处是否松动,开裂,各个工作台,围栏是否牢固,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注意周围的工作环境,保障消防安全人员安全。严格遵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l,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系好安全带。根据环境气候也要加大对其的管理措施,如阴天下雨时自己更应当精神高度紧张,做好防护措施。

(二)对梯口、电梯井口的安全防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梯口及电梯井口进行安全防护。例如在电梯井口不仅设置固定栅门外,还应在电梯井内每隔两层设置一道平网。保障平网内无杂物,网与井壁间隙小于10cm。防护栏杆、防护栅门应按照规范规定,并随着现场的变化而合理合法的适应。对封楼梯口的防护,应设置防护栏杆,拦杆采用一定规格的钢管搭量设,保障立杆由井下向上保持通畅。间距大于20m者,采用中间增加立杆,水平杆采用3根钢管。对梯口,电梯井口进行的防护措施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由于这此类工作环境给工作人员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三)留洞口、坑、井防护。对留洞口,坑,井进行防护。例如在边长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在垃圾井道和烟道,应随楼层的砌筑或安装而消除洞口,或者参照预留的各种洞口防护。在管道井施工时,除按上办理外,还应加设明显的标志。若有临时性拆移,需经施工负责人考察批准,在工作完成后及时进行封锁防护措施。对邻近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性的其他竖向的孔、洞口,实施以将其盖没或加以防护,并固定其位置,保障周围的事或者人。

(四)道口安全防护。在施工过程中对道口进行安全防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及货梯的进料口处,搭建安全防护棚,建筑物的出入口处搭设长度为三到六米之间,棚顶设置为双层,间距大概60cm,顶层满铺竹笆片,底层用竹夹板满铺,使其密封严格。

(五)水平安全网防护的检查及使用。在使用水平安全网防护时,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检查。在使用新的水平安全网时必须要求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使用旧安全网必须有允许使用说明书或合格的检验记录,保障安全网的受力均匀,保障安全网的清洁。

(六)对临近施工区域的防护。在临近施工区域附近对人或物构成威胁的地方均支搭防护棚,以保证人、物的安全为工作出发点规范防护棚的标准。

(七)栏杆柱的固定标准。对栏杆柱的固定对超高层建筑的防护也是有一定的益处的,栏杆柱的固定标准主要有临边外侧临街道时.不仅要对防护栏杆进行设置,敞口立面也要做到全封闭境界。防护栏杆必须要求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相干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令其能够承受更大方面的力度。面对不同的栏杆柱的情况对其进行不一样的规范标准,使其能够更好地保障在施工过程工作人员安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建筑领域所关注的焦点。在工作过程中,国家工作人员及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严格一切以人为本的思想套路进行工程施工工作。超高层建筑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及不安全性,所以采取防护措施是保证工作人员的核心之重。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施工建筑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施工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法宝。只有以人为本的建筑企业才能够在建筑领域中长期发展,才能更好地给国家及企业带来更好地效益。

参考文献:

[1]肖燕武.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2]刘国权.桥梁混凝土冬季施工应注意1"3题研究[J].北方交通,2010(02):5-8.

第4篇

要想做到较低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方法、强化安全事故管理等措施。降低重特大事故在煤矿企业中的发生,3点措施是必须需要采取的。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我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其他两点上,而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控制事故严重度。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借助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来预防发生事故,在煤矿安全领域是目前的主流指导思想,却很少关注通过什么措施来降低事故的严重度。如果只将重点放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上对于降低重大事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研究当事故发生后如何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减少损失的扩大和蔓延。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到,大部分的重特大事故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火灾事故、瓦斯突出喷出事故和爆炸事故、透水事故造成的,主要集中在这些事故当中。

二PCPR体系概述

利用PCPR煤矿安全体系来降低事故的严重度以及事故的发生率两方面带来的危害,它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包括: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安全防护、以及应急救援。下面就四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一,为了达到降低危害的目的,必须从源头上进行预防。保证系统和生产设备在源头设计上安全可靠和本质安全,同时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借助管理手段使系统安全的功能达到我们理想的程度。第二,所谓过程控制就是抑制事故发展的一种技术手段。像瓦斯爆炸透水等这种在目前的矿井中是主要的危险源的因素,主要的因素是包括进风巷的外因火灾。对于透水即便是把源头预防作为主要的措施,然而也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在灾害发生时候能够阻断事故的发展过程,争取到更多井下的人员取得生还的机会。第三,事故一旦发生后为了提高被困井下人员的生还几率需要为逃生人员提供临时的避难空间。从以往的矿难中不难发现,灾难发生后只有大约10%的伤亡是直接伤亡人数,大多的是因为事故发生后人员遭受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蔓延于侵入窒息和中毒身亡。为了使人员伤亡的损失在煤矿事故中尽量的减少,增强矿井的抗灾、健在能力,提供譬如井下救生舱、避难硐室等临时避难空间,提高生还率是十分必要的。第四,应急救援。通过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对应急预案的效果进行充分的论证,想尽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保护井下人员安全,做到万无一失,防范事态进一步扩展,使人员、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在事故当中降到最低点。PCRM煤矿安全体系通过使事故严重程度、事故发生率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并最终使系统达到最优化的安全状态为最终目的。

三关键技术

1过程控制瓦斯爆炸事故范围扩大的防治过程控制措施。巷道安装隔爆岩粉棚或者隔爆水棚等措施是不稳定的,容易造成效果差等问题。以主动抑爆防火为目的HS矿井阻燃抑爆系统是我国为此而引进的系统,它能够有效地形成抑爆物质物理屏障,在短时间内抵挡由于爆炸而产生的高温强压,对灾害范围进行减小。外因火灾事故大多是发生在进风巷,主要是皮带火灾和电缆火灾。在《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进行全矿井反风当进风巷发生火灾时,但是前提是必须将火源进风侧的人员撤出,指挥部在下达反风命令。然而矿井反讽有种种缺陷,为了避免这些缺陷,利用救灾门来控制火灾后的烟流流向,使其直接排入回风中而不经过工作面。防水闸门可以拦截透水事故中的水流,继而控制水流方向,创造更多的时间为工人来逃生。但是,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之所这样是因为来水突然,对于防水闸门的操作难度大。也就是因为这样人们开始尝试利用远程控制防水闸门的设计。

2安全防护所谓矿井安全防护就是指当事故发生时,为了给来不及逃生的井下人员通过合理设计和布局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而提供的临时的避难场所,赢取更多的求生时间,并且利用通讯设备及时的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沟通使井下的被困人员生还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3事故应急救援对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之前人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包括水灾时的生存条件、排水路线、火灾时的避灾路线等,另外还有可视化的救援指挥装置、应对重特大事故的信息管理系统等,科学的指导了应急救援的制定和实施。

四PCPR煤矿安全体系的应用

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具有接近94400万t的可采储量,其中主采的3#煤层,生产能力年近710万t,厚度平均在6m左右,2009年对常村煤矿瓦斯进行的鉴定结果显示,瓦斯的相对涌出量为5.3m3/t,CO2的为1.24m3/t,瓦斯的绝对涌出量70m3/min,CO2的为15m3/t。PCPR煤矿安全体系对于煤矿灾难事故的抵抗与减少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很好的使之得到增强。目前北三采也已经采用此系统,势必会进一步推进常村煤矿的安全发展,促进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步伐。

五结论

第5篇

一、井下作业的特点及安全隐患

石油钻探一般工作在野外,施工场地变换频繁,井下作业施工条件比较恶劣;因特殊工种比较多,人员组成复杂,一部分人安全意思薄弱,存在职业危害;以金属设备居多,大都很笨重,在移动或维护时,容易磕碰受伤;用电设备较多,对它们移动和使用频繁,钻机大部分均为导体,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由于在井下大型自动化设备不易放入和使用,所以繁重的手工劳动和体力劳动不可避免,劳动强度也很大,使人经常处于疲劳作业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施工场地杂乱,设有排水沟、换气设备、井管、支撑物等,存在渗水、坍塌的危险;井下立体交叉作业多,需要多人配合进行,若防护不严、指挥不好、衔接不当等容易造成彼此伤害。

井下作业安全隐患主要指在没有排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等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井下作业工作人员在从事修井等井下作业的过程中,进行强行作业的情形。总之,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缺乏一些必要的装置;个人所需的防护用具有缺陷或缺少;设备和工具等有缺陷;工作地点环境不好等情形。不安全行为包括:冒险进入危险场所;使用不安全设备;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手代替工具操作;不穿戴劳保等情形。

引起井下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有:井下作业工种属于野外作业,自然条件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业安全;受作业环境、作业条件、设备配置等的限制,在井下作业现场,像围栏、警示牌等之类的防护措施不齐全甚至缺乏;一些人受一些利益的驱使,对存在的危险视而不见,不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劝阻,实施过激行为,私自进入施工场地而造成伤害;井下作业系高空危险作业,因其生产条件及作业条件限制,也存在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的情况;井下工作人员在井下作业的过程中,麻痹大意或抱着侥幸心理或自以为是,认为损害可以避免,对存在的危险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从而导致了人身伤害或者其它损害情况的发生。

二、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井下作业的不安全因素及行为所造成的不仅是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财产损毁,更为严重的是可能直接危害人身安全,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任何企业和个人轻视井下工作的安全管理。为了避免井下工作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损失和危害,实现井下安全作业,一定要根据井下作业的特点,积极采取各项管理措施,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第一,严格遵守并执行国家和企业制定的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措施。首先,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坚决取缔附近的土炼油炉及非法物资回收点等,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人无视法律法规,盗取原油或物资所带来的现场安全隐患。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制定和完善井下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实现安全作业。当发生纠纷时,通过这些措施来进行处理,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

企业应加强和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首先,设立完善安全警示内容,对作业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约束警示,如当心坠落、带电危险、禁止烟火、请勿伸手等内容的警示以约束自身工作人员;如设立“井下作业现场,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出现事故后果自负”,“施工危险,外来人员不得靠近” 等警示牌以对外来人员进行约束。如此一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如果外来人员严格遵守该警示牌,井下作业可以避免或减少外来人员产生的安全隐患;如果外来人员不遵守该警示,造成伤害而引发纠纷,企业就可以通过该警示牌来证明自己履行了必要的告知、警示义务,减少自身的责任。其次,在井下作业过程中,要在作业区域设置围栏警戒,并在入口处明示“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的警示,进一步杜绝无关人员入场。再次,作业人员看到无关人员在身边时,要劝其离开,以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

第二,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责任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在管生产的同时也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企业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该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的制度。具有井下作业部门的单位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保证安全生产责任书,其中要包括明确的安全生产指标、具体安全保护措施、惩罚办法和各自应负的责任。[3]工作队队长在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的同时,还要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第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章程进行。针对不同工种、不同作业环境修订、完善现场管理规定和岗位安全标准,做到明确、简单、可操作性强。在此基础上,对照标准,在每个人、每道工序、每个动作上下功夫,是作业人员养成十分准确的动作行为,切实扭转施工中的习惯性违章。在各单位工程开工前,要及时编制好施工组织计划及安全技术措施,并根据施工进度不断完善和补充作业指导书,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井下各种工具和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操作知识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才能上岗作业。设备的运输与安装之前,要做好各项检查,保证各部件齐全且完好,带电设备须做防爆处理,电压与电源相符,电缆无漏电现象,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施工之前必须检查工作场地及周围的安全状况,防火、防水、安全设施等,检查有害气体的含量是否符合人体正常生理标准,是否符合防爆标准。在施工过程中, 各岗位工作人员要服从班组长的安排和指挥,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工作。发现不安全因素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危险情形及时正确地进行上报及处理。

第四,强化井下作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企业应让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生产,重在预防,加强和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尤其是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安全防护、安全卫生事故的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对井下作业违规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及其他违反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现象进行纠正、制止并给予相应的处罚;提高安全管理和监督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监督的责任心,调动其安全责任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监督管理水平。

第6篇

【关键词】KJ69N;人员定位系统;信息化;WEB

引言

张家峁井田是国家在神府矿区南区总体规划的四个井田之一,井田面51.98km2,可采煤7层,地质储量8.65亿吨,可采储量5.43亿吨。井田地质构造简单,顶、底板稳定完整,煤层不含瓦斯。采用平硐开拓方式,井田可采煤层7层,主采煤层厚度3—7米,并且赋存稳定。为了防止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及时的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我公司使用了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KJ69N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其可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定位。如果发生灾变,可以立即从信息调度中心的监控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具体信息等,为事故抢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该系统也可配合人力资源部进行日常的入井考勤。

1、人员定位系统的运用现状

KJ69N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在我公司已应用近3年,系统相对来说已经成熟。KJ69N型人员定位系统在我公司井下应用后,整个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功能先进、操作方便,能及时、准确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定位情况,强化了井下安全管理,提高了职工个体安全防护能力和矿井整体抗灾能力,对避免并减少事故的发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2、KJ69N型人员定位系统的简介

2.1人员定位系统的结构

该系统由地面中心站、数据传输通道、井下数据监测分站、无线编码发射器、井口安检检测仪等组成。

定位系统结构如下图:

2.2定位系统组成

KJ69N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综合操作平台和通信子系统。

综合操作平台主要用于实现人员定位系统各项功能的查询和主机的日常操作,通信子系统则主要用于实现分站和收发器的配置及查看通讯状态。

3、KJ69N型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

3.1工作原理

首先在井下的各个巷道和所有人员可能经过的通道中安放若干个信号接受器,具体数量和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要实现的功能要求而定,并且将它们按照设计方案布线和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联网。同时在每个下井人员佩带的矿灯上安置一个无线编码发射器,当下井人员进入井下以后,只要通过或接近放置在巷道内的任何一个信号接受器,信号接受器即会马上感应到信号同时立即上传到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上,计算机马上就可判断出具体信息,同时把它显示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或电脑显示屏上并做好备份,系统管理员也可以根据大屏幕上或电脑上的分布示意图点击井下某一位置,计算机即会把这一区域的人员情况统计并显示出来。同时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会根据一段时间的人员出入信息整理出这一时期的每个下井人员的各种出勤报表。如出勤率、总出勤时间、迟到/早退记录、未出勤时间等。另外一旦井下发生事故,可根据电脑中的人员分布信息马上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情况,在事故处确定人员位置,以便帮助营救人员以准确快速的方式营救出被困人员。

3.2设计方案

目前,我公司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主要分布与5-2机头变电所、5-2中央水仓变电所、4-2机头变电所、4-2盘曲变电所、4-2延伸临时变电所、主回风巷及5-2、4-2工作面,以这几条巷道为主要巷道,进行延伸扩展。在人员、设备频出入的地点、地域均设有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极大的保障了员工井下作业遇险后的后顾之忧!

4、KJ69N型人员定位系统的功能及安全管理

4.1系统功能的应用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监测,任一时间井下或某个地点有多少人,这些人是谁?每个人在井下任一时间的活动轨迹;查询一个或多个人员的实际位置,方便调度中心可快速正确的电话联系该人员;查询有关人员在任一地点的到/离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是否按时、到点的进行各项数据的测试和处理,从根本上尽量杜绝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

一旦发生各类事故,可立即从监控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情况,如:有多少人员遇险?遇险人员在哪里?他们是谁?这些均可在软件中查询出来。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使之能更准确快速识别遇险人员具体地点和位置,提高抢险效率和救护效果。

4.2系统安全管理功能的应用

在控制中心的监控计算机上能显示井下巷道分布、设备安装地点及运行状态、当前各区域人员分布,人员的滞留等信息,并当有人员滞留超时、区域超员或设备运行异常时报警及异常信息进行统计显示。

能对任意指定编号或者姓名的携卡人员下井活动实时定位跟踪,活动轨迹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

在人员出、入井口设置LED显示大屏及人员定位系统无线编码发射器检卡系统,用于出入井人员考勤管理和检测出、入井人员的无线编码发射器的完好性,保证入井人员的安全保障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5、KJ69N型人员定位系统的WEB

我公司为了使人员定位系统的各个用户在任何地方使用浏览器登录该系统,实现井下人员定位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

在进入系统后,根据用户级别的不同,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会进入不同功能的页面,系统管理员的主要操作是对系统信息的管理,其操作包括用户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以及系统配置等功能。普通用户的主要操作是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安装地点查询、设备的通信正常与否的查询、员工信息的查询、员工入井位置的查询、员工入井轨迹的查询、员工的考勤汇总查询等等。这样对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的管理从基于系统安全性的角度来考虑,使用统更加的安全稳定。

6、总结

KJ69N型人员定位系统在我公司井下应用后,不仅实时了煤矿安全检测的职能,又有效的进行了员工管理,保证了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

结合信息化的应用,运用环网传输信号,WEB。使整个系统工作性能更加稳定可靠、功能先进、操作方便,能及时、准确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定位情况,强化了井下人员的安全管理,提高了员工个体安全防护能力和矿井整体抗灾能力,对避免并减少事故的发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KJ69N人员定位系统使用说明书》.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2009

[2]刘洪涛.《KJ69型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内蒙古民族大学报,2009.3

[3]刘莹.《RFID技术原理及其应用》.中央民族大学报,2006.11

第7篇

【关键词】煤矿;供电设备;电气保护

随着煤矿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大量的现代化设备进入煤矿,这就对煤矿供电质量及安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要求要供电安全、可靠、经济。然而,由于电力的生产和运行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具有高度的自动化过程,发电、供电和用电同时完成。目前煤矿供电设备的电气保护主要有过流、漏电和接地保护三种类型,各种系列的电气保护装置和保护设备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一、煤矿供电设备的安全防护

电力是煤矿的动力,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对矿井特殊提出以下要求:

1.可靠供电,即要求供电不间断,煤矿如果供电中断不仅会影响生产、而且有可能引发瓦斯集聚、淹井等重大事故,严重时会造成矿井的破坏。为了保证煤矿供电的可能性,供电电源应采用双电源。双电源可以来自不同的变电所(或发电厂)或同一变电所的不同母线上。既在一趟电源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另一趟电源应能保证对主要生产的供电,以保证通风、排水以及生产的正常进行。

2.安全供电,由于煤矿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任何供电作业上的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触电。电气火灾和点火花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所以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供电,确保供电安全,由于矿井是特殊工作环境,供电必须是一类用户,凡因突然停电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重要设备损坏,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如煤矿通风机、井下主排水泵、副井提升机等,这类用户应采用来自不同电源母线的双回路进行供电。

3.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的供电线路,不得少于2回路,当任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应能承担全部负荷的供电。井下各级配电电压和各种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等级应符合要求。高压不应超过l0000v,低压不应超过1140V,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话、信号装置的额定供电电压都不应超过127v,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采区机械设备的额定供电电压超过3300v时,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

4.井下低配电系统同时存在两种和两种以上电压时,低压电气设备(电动机、变压器、馈电开关、启动器、检漏继电器等)应明显地标出其电压额定值。

5.井下电气设备外壳和构架用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接地极连接起来称为保护接地。对电气设备实行保护接地后,当电气设备绝缘破坏使外壳带电时,人员即接触了这个带电的外壳,因为接地装置与人体构成了并联电路,对人体起分流作用,这样就减少人体触电危险,所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是预防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井下电气设备检修及停送电作业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做到安全用电,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维修和调整工作必须由专责工或临时指派的电气维修工进行。

二、供电设备的电气保护技术

1.煤矿6kV高压供电设备的电气保护:地面变电所和井下变电所等使用的地面和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高压开关柜,通用的电气保护是继电保护装置,安装在专门设计的继电器室内或独立组成保护装置屏。目前煤矿用高压开关设备的保护继电器以电压触发式为主。随着微处理机保护器的推广应用,煤矿现场的保护方式和保护设备也突破了传统的形式。井下采区变电所和综采工作面所使用的高压防爆配电装置,有结构简单的保护脱扣器和功能强大、性能各异的微机综合保护器。微机程序控制的高压综合保护器在井下的使用,受到了煤矿职工的欢迎。

2.煤矿低压供电设备的电气保护:煤矿井下低压设备的电气保护装置大多作为插件安装在开关设备内部,与主回路电器配合完成保护功能。大量的低压开关中使用有DT3电子脱扣器,JDB或ABD8电机综合保护器,以及DZZB综合保护器等,目前低压设备的保护装置也逐步普及微机综合保护器,有效保证了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几种新型综合保护装置:电气控制与保护领域高速发展,从热电磁到电子智能保护,从PCS、ACS、CCS、DCS系统到FCS现场总线,已走向了系统化和智能化。目前电力系统中微机保护得到普遍应用,国外典型的有美国SEL公司的SEL-279、SEL-321型,GE公司的ALPS型,德国西门子公司的7SA531型微机保护装置等;国内有南自厂的WXB系列,南瑞继保集团的RCS系列,北京德威特集团的DVP-600系列,以及许继集团、南京因泰莱、陕西银河等都有成熟的自动化保护系统;煤矿系统在用的还有北京顺城电子公司的KJ67、煤科总院常州自动化所的KJ36电力监控系统、中国电光的KJ254电力监控系统等。

4.新型矿用电气保护装置应具备的功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55条和第457条的要求,新型智能化综合保护装置不仅可以在线检测电压、电流、功率、电度等常规电力参数,具有规程要求的常规保护功能,而且有标准的通讯接口,可以对电网中关键开关设备的运行状况实现“四遥”,为电力调度自动化提供支持。

5.对矿用新型综合保护装置的建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将在煤矿逐步推广应用。由于井下开关设备种类比较复杂,结构多种多样,空间非常狭小且要隔爆。故新型综合保护装置必须体积小,有标准的插接接口。保护模块应具有性能优、可靠性高、灵活性强、调试维护方便、性价比好、多功能化等特点。采用开放式软硬件系统、嵌入分布式结构与多CPU并行工作方式,丰富人机对话功能确保煤矿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转。

三、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对其安全运行要求的不断提高,供电设备的电气保护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电气保护逐步智能化。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高新技术应用和观念上的更新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那丽秋.煤矿低压电气设备综合试验装置硬件研究[J].科技风. 2008(10)

[2]徐小军.基于DSP的矿用馈电开关检测与保护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06

[3]智建华.乌兰煤矿供电系统技术改造设计及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 2005

[4]胡恩才.试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

第8篇

1 施工方案选择

1.1 应充分了解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地理环境、地形特征,调查附近类似工程施工实例和经验,搞清地下各类管线设施情况,同时还应根据该工程的《地质勘探报告》分析工程地质、水文情况并审查设计图纸。经综合分析后合理选择施工方案。

1.2 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段施工,如因地下水位较高需采用水泵排水或井点降水,应考虑降水过程中可能导致地面沉降、管网破裂和危房倒塌的严重后果,故在方案中应制定可靠的防治措施,并采取有效的临近检测手段。

1.3 若设计布桩较密,为防止相邻桩孔施工引起坍孔影响,当桩间设计净距小于4.5m时,必须采用间隔开挖方法,排桩跳挖最小施工净距也不得小于4.5m。

1.4 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且夹有较厚的细砂层或高压缩性的淤泥土层时,用现浇混凝土护圈方法难以支挡流砂或淤泥层时,可考虑采用打入钢套管护壁的施工方法穿越流砂或淤泥层。

2 安全技术措施

2.1 防止高处坠落

2.1.1 挖孔桩井四周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栏杆可用钢管搭设,高度为1.2m。作业区应设置安全警示牌,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域。

2.1.2 孔口地面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带的另一端应固定在井孔周边可靠的钢管或其他装置上,地面人员应密切配合井下人员工作,不得擅离职守。

2.1.3 夜间施工作业场区应有足够的照明。对暂停施工的井孔口均应设置井盖防护,并有固定的措施,或设置红色警示信号灯,以防人员坠落。

2.1.4 人员上下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使用的电葫芦、吊笼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用人工拉绳子上下人员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井孔。电葫芦宜用按钮开关,支架应稳固,所有提升设施、安全装置等应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安全使用。

2.2 防止坍塌

2.2.1 孔内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外运,孔口周边2m范围内不得堆放余泥和杂物。机动车辆通行不得对井孔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2.2.2 对可能产生流砂现象的桩孔施工,应事先采取降水或其它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至桩孔底500mm左右为宜。

2.2.3 遇有局部或厚度不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土涌砂时,护壁每节高度可减小到300~500mm,并随挖、随验、随浇混凝土或采用钢护筒施工。

2.2.4 混凝土井圈的上下节护壁的搭设长度不得小于50mm,每节护壁应在当日内连续浇筑完毕,并保证混凝土密实。

2.2.5 护壁模板的拆除宜在24小时后进行,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或导流,以防造成事故。

2.3 防止有害气体中毒

2.3.1 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m时,每班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同时检测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桩孔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送风量不应少于25L/s。

2.3.2 孔内凿岩应采用湿式法作业,并加强通风防尘。如采用爆破施工,应设置警戒线,施工人员应全部撤离到安全场所后方可引爆,爆破后应加强通讯,待气体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下井作业。

2.3.3 气体检测人员应专职,仪器应使用能测定二氧化碳、硫化氢、沼气等多功能气体检测仪,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若采用鸽子鉴定办法时,应将鸽子放入笼内,吊至井底时间不少于10分钟,如鸽子生态正常,人员方可下井。

2.3.4 井下通风可用鼓风机,风管直径不小于150mm,并经常检查维护,有洞即补,送风出风口离操作人员不应大于2m。

2.3.5 在曾发现过有毒有害气体的桩孔场区,下井作业必须建立先行检测气体的制度。禁止井孔内吸烟和使用明火等规定。

2.4 防止触电

2.4.1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

2.4.2 必须实行“一机一闸触保”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

2.4.3 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各孔井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

2.4.4 孔口上电缆架空应在2.0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中。且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保护措施。井下照明应采用安全矿12V以下的防水密封安全灯。

2.4.5 潜水泵排水在放入水中或提出水面时,应先切断电源,施工中途抽水,也应先切断电源,作业人员方可下井。

2.5 防止物体打击

2.5.1 为阻挡地面流水或泥石落入井孔,井孔第一节护壁顶面应高出地面200~250mm,上节护圈壁厚应比下节壁厚100~150mm左右。

2.5.2 井洞内严禁立体交叉作业。当孔深挖至5m以下时,应在井底3m左右护壁凸缘上设置半圆形的安全防护罩。提升物料时,井底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当吊运大块石时,井下人员应提前撤至地面。

2.5.3 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5m的范围内;当孔深大于6m时,应采用机械动力(电动葫芦)提升土石方,提升机构应有反向锁定装置。

2.5.4 井下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穿上绝缘胶靴。孔内上下递送工具物料,严禁抛掷,严防孔口落物伤人。

2.6 其它应急措施

2.6.1 施工过程中发现有流砂、涌水、土方坍塌、护壁变形、突然冒水、异常气味等不良预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井下。

2.6.2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对触电者作紧急救护。严禁在未切断电源之前与触电者直接接触。

2.6.3 当发生人员气体中毒时,救护人员应做好自防护,戴上空气呼吸器,并拴上安全带(绳),在地面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下井救人或迅速采取通风措施,待废毒气体排除后,下井施救。

2.6.4 当土方或井孔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埋压时,发现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迅速报告现场负责人。救援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坍塌,在确认孔壁不再击落时,才能下井抢救。

3 质量保证措施

3.1 挖土成孔时,孔的垂直度或者称每段护圈的同心度应予确保,应经常复核孔的中心位置(可由地面掉垂球至孔底)。护圈应有足够的壁厚。

3.2 竖向钢筋宜上下相扣,犹如发夹相连。一旦该段护圈外的摩阻减小(当周边地层发生沉降而造成的负摩阻,常会引起摩阻力减小),尚可借钢筋的拉力,不致使护圈整体下滑。

3.3 护圈的模板应支护牢靠,不易产生变形。同时也要便于拆装,有条件时,尽可能用钢模。

3.4 浇注护圈混凝土时宜用插棒或锤来敲击模板,以使混凝土达到密实。为防止每段护圈混凝土接缝处渗水,下段混凝土顶面应超出上段混凝土的底面,也即确保上节混凝土护圈能插入一部分到下段。

3.5 护圈混凝土的模板不能过早拆除,至少要保证一天,使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0Mpa为好。

3.6 挖孔到设计标高后,应将孔底面层的虚土铲除,必要时要施以夯击。如是爆破开挖,应将孔底松动的岩石清除,经各方验孔后方可浇注体混凝土。如果周壁土质较好,无大量渗水,最后一段护圈混凝土可不浇注,该段作为桩体一部分与桩体同时浇注,对整根桩的受力性能是有利的。

第9篇

今年以来,由于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进入7月份以来,连续发生7起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较大事故,共造成25人死亡、8人受伤。其中:因施救不当导致事故扩大,造成18名施救人员死亡、5人受伤。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7月4日,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永和镇红旗磷矿5名工人未开局部通风机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其中1人到盲巷取风钻时缺氧窒息晕倒,其余4人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前面的3人又相继晕倒,后面的1人见状立即返回井上报告该矿矿主邱模煌,邱模煌带着氧气瓶下井施救,因使用不当也窒息死亡。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

7月7日,中国第八冶金建设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承接兰州天然气管道安装工程,在管道安装完成后未及时对端口进行封闭,造成污水流入管道内发酵产生沼气。安装试压接头时,1人被熏倒,随后4人盲目施救相继被熏倒,经初步分析是沼气中毒。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中毒受伤。

7月8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诚森木业公司1名工人在清洗13米深的生活用水井时因缺氧窒息,另外2名工人盲目下井施救又导致窒息。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

7月11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德清豪鹰生物酵母厂1名职工在酵母车间发酵罐内清理垃圾袋时硫化氢中毒晕倒,另2名职工既不及时报告,又未采取防护措施,先后进入发酵罐内盲目施救,又相继中毒晕倒。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

7月13日,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磨子沟煤矿4人在井下上山巷道内进行维修作业时发生瓦斯爆炸,3人被冲击波冲到上山底部受伤,1人下落不明。当班井下作业人员未及时报告,并再次组织了5名矿工在未采取防护措施和检测气体的情况下盲目进入上山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又发生二次爆炸,2人被冲击波冲到上山底部受伤,3人下落不明,造成事故扩大。事故共造成5人受伤、4人死亡(失踪)。

7月14日,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宝山矿冶有限公司宝山铁矿一平硐在向上掘进通风天井时,由于未开局部通风机,上一班放炮后炮烟未散,1名工人进入天井工作面作业时炮烟中毒,当班的另外3名工人没有及时报告,也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盲目施救,又相继中毒窒息坠落,造成事故扩大。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

7月14日,河南省洛阳市润方特油有限公司1名工人在清理储罐底部残渣时,违反操作规程,未对罐内气体进行分析检测,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直接进入储罐作业,结果窒息晕倒在储罐内。另外3名工人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储罐内施救时也相继晕倒,后经专业人员佩戴防毒面具进入储罐内将4人救出,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其中3人死亡、1人重伤。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甘肃、浙江、山西、安徽、河南、天津、江西、重庆、云南等省(市)还发生9起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其中:煤矿事故2起、非煤矿山事故2起、市政工程类事故2起、造纸厂等使用储池(罐)中毒窒息事故3起,共造成60人死亡、32人受伤(因施救不当导致事故扩大,造成15名施救人员死亡、30人受伤)。上述9起事故中,除透水和瓦斯爆炸等2起煤矿事故外,其余7起均为有害气体中毒和窒息致人死亡事故(详见附表)。

上述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在既没有弄清原因、又没有采取基本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不力,盲目施救。

二是这些企业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虽有应急预案但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指导应急救援工作,又未组织演练。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力,职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基本的应急常识及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一些从事清污作业的企业,对长期封闭空间可能造成缺氧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认识不足,作业人员缺乏基本常识,作业程序不规范,作业前没有对作业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四是一些企业没有为作业人员配备自救器、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和气体检测监控仪器。

五是一些矿山企业尤其是非煤矿山通风管理混乱,通风系统不健全,特别是独头巷道没有局部通风设备设施,或不按照安全规程要求进行通风。同时,对井下特别是长期停产的作业现场的有毒有害气体不进行监测和分析,甚至在发生事故进行救援时,也不进行气体检测分析。

六是专业救援力量不足。一些企业没有建立专业的救援队伍或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也没有配备兼职救援人员,缺少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装备,不能满足救援任务的需要。

上述事故反映出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应急能力亟待提高。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防止各类事故尤其是防止在事故救援过程中扩大伤亡或发生次生事故,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要加强非煤矿山有毒有害气体和通风管理,强化煤矿“一通三防”。各类非煤矿山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井下有毒有害气体问题,尤其是长期停产矿井的有毒有害气体问题,切实加强监测监控。在此基础上,要加大投入,完善通风系统,加强掘进工作面及盲巷天井等地点的通风和爆破管理,做到爆破前必须先检查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爆破后必须先通风,确保在有毒有害气体稀释至允许浓度以下后,方可进入现场作业。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非煤井工开采矿山企业强制推行机械通风工作的督查,重点检查机械通风系统的建立、运行情况和局部通风的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与此同时,要按照“两个攻坚战”和有关安全规程的要求和规定,进一步抓好各类煤矿尤其是小煤矿的“一通三防”工作。

二要加强对排污井、储浆池、储水池等封闭和半封闭的设施、容器或管道作业的安全管理。涉及到排污井、储浆池、储水池等封闭和半封闭的容器或管道作业的单位,在清理长期封闭和深度较大的井(池、管)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必须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并做到先检测后施工,施工中随时检测监控气体变化情况,做好应对工作。要如实向从业人员告知在排污井、储浆池、储水池等作业场所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要为施工人员佩戴有效的防护器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施工。

三要进一步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指导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从事危险作业的基层单位,根据本单位自身作业地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确保年内各类企业应急预案的制定率达到100%。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和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应急预案的覆盖率和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四要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首先要按规定报告,同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施救。

五要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督促引导生产经营单位结合自身生产特点,组织开展包括救援人员在内的有针对性的全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尤其要对应急预案、施救方法进行重点培训,使作业人员、救援人员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工作,切实通过演练,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教育公众的目的。

六要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兼职队伍建设。矿山、危化等高危行业企业要依法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配齐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装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校验,保证正常使用,确保在应急救援中发挥作用。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没有应急救援队伍的企业,要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具备救援资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

第10篇

【摘 要】油田井下作业是石油生产最艰苦、最前沿的岗位,由于人为、环境、设备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井下作业具有高度危险性。油田常见井下事故为粘吸卡钻、坍塌卡钻、沉砂卡砧、小井眼卡钻等。本文分析了井下作业常见事故及其主要原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井下事故;原因;对策

一、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1)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不严格。安全操作规程规定斜井钻具静止时间不得超过3min,据分析粘吸卡钻事故都是因为超过规定时间发生的。(2)存在侥幸心理。二开井段上部进尺快,环空岩屑浓度高,井队未按规定认真循环泥浆而抬接单根造成沉砂卡钻事故。(3)过分降低泥浆成本。部分井队为了降低钻井成本。不按规定配比导致井眼失稳造成重大井内事故。(4)装备不全。如钻头规,大部分井队没有配备。在钻头钻过一个较长的研磨性地层后,钻头外径过度磨损。(5)职工素质低,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如发生井漏排量已大幅度下降甚至有进无出的情况下,场地工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发生井内事故。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操作者应随时检查泥浆泵的压力,并认真作好记录。

二、对策及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断完善钻井技术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使井队施工管理标准化,施工过程规范化、科学化。组织制订统一的井队技术管理责任制并严格执行。(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安全、质量监督。建立职业监督队伍,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监督机构。严格履行钻井监督职责,坚持施工过程中“安全”否决权;严格按设计施工;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不断提高钻井队施工水平。(3)加强职工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岗位之间的配合,是实现井队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措施,也是预防事故的根本途径。(4)强化井下作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一是企业应将安全生产意识置入每位员工的脑海,安全生产,重在预防”这些安全理念。二是加强企业劳动保护,又特别在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技术,及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方面的保护。三是加强和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又特别时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安全防护、安全卫生事故的预防等方面的内容。(5)通过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井下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和相关民法理论关于侵权归责原则的阐述,油田井下修井等作业属于高空危险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如果造成了他人损害的,油田应当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赔偿受害人损失,但是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油田可以免除民事责任。本人认为企业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其一,增加一块能够从法律上约束非作业人员的警示牌。目前作业队常用的警示牌主要有禁止烟火、当心机械伤人、当心坠落等内容。从内容上分析,基本上都是用来约束工作人员的,对外来人员或非工作人员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这样,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如果外来人员严格遵守该警示牌,井下作业就可以杜绝因非工作人员的原因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其二,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在距离井口20米范围内,设置简易围栏,并在入口处挂上“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的警示牌。其三,当外来人员无视工作人员的极力劝阻,强行进入作业现场围观或者抢拾原油时,作业人员应当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告知外来人员相关警示牌的内容。在井下作业过程中,麻痹是最大的隐患,失职是最大的祸根,遵章是安全的先导,违章是事故的预兆。只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政策、法律、行业规定和企业规定,提高警惕,履行职责,井下作业完全可以将事故控制在零状态。(6)坚决取缔土炼油炉和非法原油净化站,切断出油渠道。土炼油炉和非法原油净化站的经营者获取暴利,一般都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其一是节约成本、紧缩投资、扩大产出。其二是鼓动油区百姓,特别是那些老客户多抢油、多拾油。有的甚至无视法律法规,公然哄抢原油。

减少事故,降低钻井成本,缩短建井周期,提高钻井质量和整体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安全工作。加强井场安全技术监督,实行钻井“安全”否决权是钻井安全作业的根本保证。加强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措施。

参 考 文 献

[1]伊期其明,屈志平.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12)

[2]王承辉,何时胜强,冯伟等.井下作业危害因素识别及安全技术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9(3)

[3]陈海明.井下作业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安防科技.2009(11)

第11篇

【关键词】 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现场案例经验方法

1 问题的提出

平岗煤矿始建于1970年建矿,1972年投产,片盘斜井开拓,1978年对斜井群进行矿井集中改造,1984年实现了井下集中生产,矿井设计能力72万吨/年,1993年对矿井进行开拓延深,1994年改扩建矿井设计120万吨/年,2001年二水平正式投产,同时一水平停产。目前矿井主要生产布置在二水平。2008年矿井生产核定能力为120万吨/年。目前矿井主采煤层为14#煤层,开采深度570~900m。该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差,断层带多,2012年瓦斯鉴定结果: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2.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1.1m3/t ,属于突出矿井。

平岗煤矿目前开采的14#煤层是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层,该煤层面临大采深、高瓦斯、低透气性等多种不利条件影响,给掘进施工的带来诸多难题,严重制约掘进施工速度,影响了作业安全及矿井的持续发展,如果破解掘进施工时的防突问题,成为掘进快速施工的瓶颈。

2 现场应用的措施

平岗煤矿下延采区14#左三面,该面施工过程中:尾巷采用的是沿空留巷,施工上巷的过程中执行区域防突措施。采取的方法是:预先利用3200履带式钻机在尾巷给上巷打本层长钻,预抽上巷100米范围内的瓦斯,在检测各项指标达到安全生产要求时,掘进队组方才进入施工,该巷道采用的是综掘连续化作业,工作面设计打60米的超前探眼和20米的解析眼,预留10米余孔,反复循环。施工的过程的在尾巷向上巷打检测孔,最大限度的减少打钻对掘进队组施工速度的影响,施工该巷道掘进队组月均掘进速度达200米以上。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安全高效、多工种平行作业的优点(图1)。

平岗煤矿东一采区14#右三巷,该掘进施工作业执行以区域防突为主、局部防突补充的“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区域打不少于70米深的超前钻孔,控制巷道轮廓线15米,打完钻后立即封孔预抽。进尺前进行区域效果检验和区域验证,指标不超方可前进(前进40米,保留20米余孔,反复进行)经过区域长钻预抽,掘进施工时回风瓦斯浓度一般在0.4%-0.5%。该方法虽然能有效预抽瓦斯,使用也较为普遍,但有打钻时间长、预抽时间长、多工种不能平行作业、缺乏安全性等弱点(图2)。

3 总结经验的方法

平岗煤矿掘进队组防突工作采取区域长钻预抽、递进掩护、穿层钻孔预抽三者相配合的方式。总体上说突出煤层尽量采取打穿层钻及掩护钻的方式来消突,既可以多工种平行作业,又能加快施工速度确保施工安全。总结的经验有:

一是,穿层钻孔消突。平岗矿逐步推广采用下段顶板高抽巷穿层钻孔预抽解放上段煤巷消突方式。在高抽巷岩石开孔,能有效预抽下段上巷附近50米内的瓦斯,掘进队组施工时执行局部措施即可,从而实现掘进队组的快速掘进(图3)。

二是,施工掩护巷道。为下巷消突,施工一防突工程巷(回采时可当瓦斯抽采巷使用),在上巷打区域钻给防突巷消突,在防突巷打区域钻给右四下巷消突。即“递进掩护”掘送方式,进而递进消突,为防突及瓦斯治理和掘进施工的快速掘进创造条件(图4)。

三是加强石门揭煤、过断层揭煤的管理。揭煤工序形成程序化、制度化,能确保揭煤安全,为掘进施工挣得时间,现场表明揭煤掘进工作面实行超前打钻泄压、注水预抽等措施能有效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

第12篇

关键词:井下作业 安全管理 油田勘探

一、油田井下作业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油田井下作业现状

油田井下工作是保证油田产量、维持油田生产的必要的作业。井下作业工作被认为是极其危险和艰苦的工作。油田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爆炸、火灾等事故屡见不鲜。由于其工序复杂、操作繁琐、人员流动性强、人员无法集中管理、工作场地移动性强给油田管理人员带来了困难。其次由于井下施工设备仪器较多、多为粗苯大型的机器,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油田井下作业的特性决定了人员作业时屡次发生事故意外。油田井下安全问题令人堪忧。而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是能够有效遏制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消除安全隐患不仅能够提供井下作业人员的积极性,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政策方针。现如今石油井下作业存在着最突出的问题是:①事故发生频繁,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没有能够进行有效地解决和遏制,隐患依然存在。这不仅让井下工作人员在心里对于作业没有安全,大大降低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减慢了井下作业的进度,对于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不利。②很多油田施工地都贴着一切为了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井下作业必须注重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标语。但是这种意识并没有深入人心,仅仅是空口号。井下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存在不规范操作,管理人员没有落实安全工作。整个工作团队纪律懒散、态度不正、作风不严谨。③井下作业是以班或组为单位的,团队的良好的运转是要靠合理、有效的机制来保证,若没有严明的管理体制,那么管理从何谈起,工作人员的安全如何保障。所以管理机制问题也是导致事故高频发生的制约性因素。

2.原因分析

对于井下作业的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归结于以下几类,首先是员工安全意识不够,没有落实安全操作,给意外的发生带来了可能。由于井下作业是危险性的工作,所以各环节的操作都有相关的规定,而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忽视了安全、规范操作,想当然的进行操作,导致了意外的发生。其次是人员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收到环境的影响。由于高强度、高节奏的工作给员工心里造成一定影响。在心理上自然就会懈怠大意,放松警惕和操作要求。结果导致了人员的伤亡。最后是安全设施和安全防范没有做到位。企业只注重效率不注重安全的思想导致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引入必要的安全设施。安全设施是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的第一重保障,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很多厂家已经生产出安全、高效的机器来进行油田井下作业,而企业只注重现在利益,而不注重长久利益,依然采用落后的人工生产、作业模式,给事故的发生带来了隐患。

二、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措施

井下作业高频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影响了石油开采的进度,为我国的能源储备和经济效益带来了影响。而且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这是血的惨痛教训。违反了国家视乎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方针口号。要实现作业安全、保证油田工作有效的进行,就必须实现安全的管理制度。下面就如何安全管理提出几个措施。

1.管理人员必须对井下作业操作人员加强安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意识,才能够在作业时实行规范操作。这其中要求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相关规定。不要压榨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放假、休假机会,让工作人员保持最好工作状态和体能。做好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设施保障,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另外要落实和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是在危险的工作环节,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安全防范、必要的安全措施等。要把注重安全、而不是盲目追求效率深入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意识中去,禁止违章操作、没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2.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实行安全责任制。

实行新的管理模式,是要保障员工基本的人身安全权利。企业的利益是全体员工用自己的劳动力换取的,保护员工的利益即是保障企业的利益。有效、健康、安全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是让企业领导、管理者、技术工作人员到操作员自己都对健康和安全负有责任。企业领导和管理者才能重视人力资源,员工才能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规范操作。企业应该在设立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安全管理委会,强度各级管理者和领导对于员工的安全都有责任和义务,最大程度上去保护员工权利,设立相关的安全设施。

3.建立HSE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实现安全井下作业

要落实HSE管理工作,首先是要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的培训。并且针对不同层次、水平和岗位的员工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有效的遏制意外事故的发生。通过风险的发现、认识最后达到消除隐患,实现安全、有效的生产和作业。一个好的安全管理体制不仅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提高安全,为企业创造利益。也能够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消除员工的顾虑,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4.积极响应国家安全生产制度,实现安全规范性生产,促进企业长期、快速、稳定发展

国家为降低油田井下作业事故发生率,制定了相关的操作标准和法律法规。企业必须切实维护好企业员工的利益,实现安全标准化生产。企业管理者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企业的规范性生产对于企业的长期发生是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员工也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对于企业不合规范的生产向有关部门进行监督举报。只有员工和企业对企业的规范性生产引起重视,才能够切实搞好生产工作,给企业创造利益。这其中包括对于作业场地的标准化建设、员工的规范性操作、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等。

三、总结

油田井下作业是具有高风险的工作。意外事故的发生轻者是劳财损物,重者是会导致死亡。这是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所以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刻不容缓。本文针对井下作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相关行业的重视和警惕,切实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就业环境,切实履行好企业的职能和责任,让安全事故控制在最低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SY/T6362-1998石油天然气井下作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