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时间:2023-06-08 11:18: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创业的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影响因素;政策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85-03

创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为各类创业者指明了方向。作为社会就业群体中最具创业优势的大学生。应正视目前的社会现实以及面临的机遇,创新创业,奋发有为,实现人生和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高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的创新创业活动,对激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据最近一项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有80.2%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有55.4%的在校大学生有毕业后创业打算,但实际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大学毕业生有自主创业意向的比例仅为15.8%,有3.3%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干啥”,1.4%的学生选择“其他”。而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并成功创业的仅为2%-3%。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在20%以上,并且成功率较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创业教育及创业指导的相对薄弱,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创业教育及创业指导是创业的先导,广泛的认同和扎实的基础是创业不断前行的重要条件。就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和管理基本满意的仅有37.9%,不了解的占30.8%,不满意的占19.7%。可见,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和管理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不高,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创业资源仍未得到合理的配置。首先,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大多还不够清晰,多数高校没有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学大纲和固定的教材,开设的创业类课程不系统,与专业结合度低,并且课程的随意性较大,用创业活动代替创业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高校往往较看重少数学生的创业竞赛成绩和学生创办公司的数量,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系统的创业精神的培养。因为,在校创业并且能获得成功的毕竟是极少数,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带有功利性就不足为奇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还没能很好地落到实处,没有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氛围。其次,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本身也处于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由于学科地位的不确定,导致资金投入受限,影响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的师资队伍也存在诸多问题,专职教师少或根本就没有专职教师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并且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既有创业教育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难以满足学生创业的求知需求,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甚至会误导学生。在这种格局下,学生的创业往往比较盲目,中途夭折或误入歧途(传销、灰色中介、倒卖车票等)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应该引起高校及社会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思想启蒙和文化引领者的高校来说,其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更显得任重道远。

(二)创业氛围与创业机制的缺失,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创业在我国来说,仍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其中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作为一个文化传统相对保守的国度来说,我国的国民创新创业意识还亟待提升。创业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既满怀憧憬又饱含艰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风险投入。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另一方面,很可能会顾此失彼,除了留下经验和教训,其他方面输得很惨。所以,很多人一开始就不看好在校大学生创业,这其中主要的压力来自大学生家长和亲友。在他们看来,花钱甚至是借钱让子女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的,要“创业”也未必要上大学,更何况创业风险较大,即使要创业那也是以后的事情。同样,大学生创业也会有来自学校的压力。近年来,政府和高校都在呼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主要是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高校就业率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出发的,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虽有一些鼓励政策,但雷声大雨点小,大多停留在允许学生停学创业、提供办公场所上,还缺乏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实质性利好措施,如抵算学分、担保融资、校内孵化等,其真实想法还是希望大学生毕业后创业,而非在校期间创业,大学生创业大多处在自生自灭状态。由于大学生创业起点较低,科技含量不高,还可能与所学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因此在不少人眼里仍属于不务正业的“瞎折腾”。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自然是困难重重,捉襟见肘。特别是在创业与学业发生冲突时,领导、教师、同学就会出来做工作,使创业的学生处在一种不利的舆论氛围和压力之中,进而使创业更加艰难。机制的缺失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不少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大多分散在各个地区和部门的文件中,并且主要是针对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而且政府部门主动地宣传、服务还不够,有些政策的主体和职责不明确,可操作性差,有将近70%大学生几乎不了解这些政策,即使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也很少清楚和很少享受这些优惠政策,对在校大学生就更难得到其实惠了。

(三)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创业对大学生是一个全面的挑战和艰难的考验,它对创业者(团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如敏锐的眼光、过人的胆识、新颖的理念、独特的项目、优秀的团队等。然而,当代大学生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所拥有的主要是书本知识,还缺乏实践锻炼,社会阅历浅,人脉关系少,管理能力弱,对创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等,是创业大学生存在的通病。好的项目是成功创业的关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创业项目选择的着眼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其运作能力,如有出其不意的好点子,有拥有知识产权的好项目等,然而这一块目前还是创业大学生的软肋。不少大学生的创业还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不能做大做强的原因就在于此。团队是影响和制约创业成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团队成员追求的一致性、气质和性格的相容性、知识结构互补性都直接影响团队合作的效果,这对身为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此外,社会认可程度低,也是大学生创业发展艰难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使得不少单位和个人对大学生创业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它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持怀疑态度,因而,大多数不愿意和学生公司打交道,认为可信度低、风险大,学生公司(学生创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诚信意识的缺失,殃及大学生创业,再加上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大学生创业鲜有成功的先例,大学生创业难以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也使得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创业教育、创办企业及其运作、政策导向等重要环节有着直接的联系,梳理并反思这些环节对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如果说创业的本质是创新,那么,创业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其定位和作用决定了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创业教育应该注重两个结合:一是点面结合,既要注重精英的培养、典型的打造,以发挥其示范及辐射作用,更要注重面上的广泛受益,培养创新创业扎实的群众基础。不能只进行针对少数有创办企业潜质学生的技能性教育,而应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忽视系统的创业教育,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的技能训练,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创新创业学科地位的形成;而缺乏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势必影响创业教育的效果,延缓有创业欲望学生积极创业的步伐。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和方向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多赢格局的大好事,它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产物。因此,高校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任。首先,高校应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不断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并初步掌握创业技能的人才为重点,以培养更多的、潜在的创新创业者为目标,来开展系统的、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其重点在于转变观念,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及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意味着倡导和鼓励大学生毕业离校就去创办企业,而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一旦时机成熟,就能脱颖而出。其次,高校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尽快设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科,加大资金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编写本土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将创新创业课程尽快纳入正式课程序列。同时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设,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与水平。

(三)大学生创业的切入点

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充满激情,也会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一定程度的呵护和支持,但创业者一定要清醒地明白,激情会退去,呵护和支持也会衰减,作为创业者最终要回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实中来。“高起点、高技术、大资金、大规模”的创业模式固然好,但目前显然还不适合大学生创业。因此,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就应该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立足现实,紧紧依靠母校的指导和社会的支持,积极寻找和打造适合自己的、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专长的、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少许资金启动的特色项目,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公司正常运转起来,并发展下去。只有发展起来了,才有可能争取更多的支持,拓展更大的成长空间,使创业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态度及导向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生态及质量,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第一,政府可以通过明确的导向和创新创业软环境建设来进_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如制定全民的中长期创新创业发展规划,积极打造创新创业文化,树立创业典型,形成全民崇尚创业、勇于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积极支持高校设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科,适时出台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政策,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第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平台,建立“一站式”服务,明确各“节点”职责,增加大学生创业者获得建议、信息、指导、孵化的可能性。第三,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民间资本,以扩大创业投资规模,优化创业投资结构,重点应加快创业投资的发展,从而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第四,政府应积极建立并完善创业失败人员救助机制,设立创业失败人员救助基金,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保障创业失败人员的基本生活。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者中41%属于生存型创业,这部分人创业风险的承担能力比较弱,应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以减少创业者的后顾之忧,防范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0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相应增加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日益严峻。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如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准确把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是切实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提,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创业意识教育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等要素。2010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对重庆市31所高校进行了较广泛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还十分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引导。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毕业时主要依赖学校、家庭的帮助来实现就业这一现实状况,高等学校应当重视创业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其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二、创业心理品质教育

所谓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时间活动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它与人固有的气质和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反映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主要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五种因素。健全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备的前提条件。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自信心、意志力、情感等健康人格的教育,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和人格。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独立而理性思考的心理品质、敏锐把握机遇的心理品质、敢于冒险并善于驾驭创业风险的心理品质、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心理品质和善于合作的心理品质。

三、创业能力教育

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把已知的信息、知识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创造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它是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包括领导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挫折抗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决策影响能力。其中,领导沟通能力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力高于其他四种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有利于缓解新形势下激烈的就业竞争的压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步伐。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既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又是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

四、创业精神教育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应有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活动的心理基础。创业者要自觉地、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包括进取精神、风险精神、奋斗精神、实践精神、守法诚信精神等五个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培养创业精神。创业者应理想远大、勇于进取,不甘于平庸,不甘于现状,这是进取精神的体现。有些人多次跳槽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那不如自己鼓起勇气踏上创业之路。创业的过程总是曲折的。创业者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创业者要善于预防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创业者要能够“吃大苦耐大劳”,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创业者要勇于实践,抓住机遇及时行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每个创业者都要依法办事。道德方面则要求创业者诚信待人,讲究“信誉”。

五、创业知识理论学习

要想创业成功不仅要有创业精神,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创业学学科理论知识是从事创业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指导理念,它赋予创业活动科学的理性,减少创业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教办【2010】3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分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意见》的精神,高等学校可以将创业学科课程分为必修课课程和选修课课程两大类。必修课课程包括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心理类课程、创业者素质类课程、创业基础类课程和创业指导类课程等,选修课课程包括创业技能类课程和创业知识类课程等。开设必修课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开设选修课课程,其目的是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拓宽和加深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

六、创业实践技能训练

创业实践是为了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训练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是创业素质的外显、创业知识的应用、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创业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创业实践技能训练可以分为模拟实践和创业实践两个方面。模拟实践是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虚拟的创业公司或创业教育训练系统(如大学生创业沙盘实战演练),可以让学生通过开设“虚拟公司”,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情况,经历创业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即从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由学生模拟操作,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础过程,增长创业的相关知识。丰富大学生所学的创业理论,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创业实践可以通过创业中心或孵化器实习或借助各类创业基金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练的平台,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亲自去体验和感受创业的真实过程,还可以通过建立创业者联盟,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和创业成功人士或已经创业的学生一起沟通、交流和学习,通过该平台让创业者学习积累能力和知识。

参考文献:

[1]石英姿.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

[2]陈卫东.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刍议[J].内江科技,2006,(9).

[3]殷锡武,程江.创业教育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彭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5]杨六栓.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5,(6).

第3篇

张彦颖

(山西工商学院基础教学部 山西 太原 030006)

内容摘要:创业法制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有效降低创业风险。完善创业者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开放、多元、参与的教学模式及营造法治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加强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业 法制教育  法律素质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新时代。笔者认为,在创业教育中,加强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创业法制教育是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经济的重要途径。法治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尊崇法律、捍卫法律应该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应该具备的品质。法治精神在推动市场经济法治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影响,中国的文化缺乏民主法治的基因,人治重于法治的封建理念根深蒂固。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尤其对于即将创业的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不仅关乎自身的利益,更牵涉到企业的定位及对市场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在进行创业法制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创业法制教育,向市场输送一批又一批具有法治精神的创业者,就能使整个市场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逐步消除封建人治思想,为最终实现法治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创业法制教育为国家培养守法的市场参与者。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经济,它充分尊重和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及其意志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市场参与者的为所欲为,法律为其设置了边界和范围,规定了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原则、保障权利的程序以及其作出法律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乃至法律责任。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借助竞争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也不是无止境的竞争,它必须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竞争不足可能使经济缺乏活力、动力,使市场经济主体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然而过度的竞争也可能导致垄断,垄断一旦出现,竞争也就化为乌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同样会受到阻碍。将竞争规范在适度状态的最重要措施只能是法律,是既能约束市场经济主体也能约束政府的法治。让准备创业的学生懂得自由的边界和竞争的规则是创业法制教育的重要使命。

    再次,创业法制教育是防范创业风险的有效途径。创业的过程都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完成的,市场经济的内容就是经济交易,有交易就有风险。而防范交易风险的有效方法便是使经济关系契约化。市场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订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契约要受法律保护,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素,而不是交易双方的为所欲为。作为即将创业的大学生,只有认真学习《合同法》等与市场交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游刃有余而不逾矩,有效降低创业的法律风险。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创业伦理教育代替创业法制教育。现有的关于创业教育的教材中,创业伦理的论述较多,而鲜有创业法制教育的内容。孰不知,市场经济要健康发展,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道德是法律的哨兵,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与法律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方面相辅相成。道德主要靠自律,靠人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发挥作用;而法律则有国家强制力做保障。正是因为法律所具有的强大震慑力,让许多人不敢冲破人类的道德底线,这是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创业教育应该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创业道德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创业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为创业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创业法制教育目的是为了增强创业者的规则意识,为创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行为准则。二者内涵不同,功能各异,不能互相替代。2.把创业者法律素质排除在创业者素质评价体系之外。创业有成败,原因各不同。但是,创业者自身的素质高低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创业者的素质评价是降低创业者盲目入市的重要手段,是理性创业的必然要求。创业者的素质评价主要是对影响创业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评定。在传统的素质评价体系中,心理因素、专业技能和道德自律被列为三大主要的评价指标。而创业者的法律素养却被排除在外。创业者法律素质是指创业个体所具有的能够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殊不知,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更是法治经济。市场主体的逐利性必须在法制的框架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实现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发展。因此,对于每一位创业者,在进入市场前,就要强化法律意识,学会站在法律的角度思考创业的每一细节。法律意识淡薄的创业者,是潜藏在每一个市场角落的危险品。在创业者的素质评价体系中,应该加大对法律素养的考核权重。3.创业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间存在差距。创业法制教育意在通过学校教育,使创业者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树立法律权威。“知法”只是创业法制教育的初级层次,“信法”才是创业法制教育的最终目标。法制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因此,“知法”应该是每一个创业者终身的任务;而在有限的学校教育中,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法律的种子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信仰。而当前的学校法制教育,仅仅停留在传授法律知识层面,忽视学生法律情感及行为养成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会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随着法律知识的遗忘而成为新的“法盲”。 三、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改革路径

(一)完善创业者素质评价体系,把法律素质作为创业者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在学校的创业教育中,创业者的素质评价是重要的教育环节。在传统的素质评价体系基础上,增加法律素质指标,构建包含心理因素、专业技能、道德自律四位一体的创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机制方面,应该加强过程考核,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强化学生的“规制意识”,建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对于法律素质考核不合格者,在创业者素质评价体系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二)建立科学的创业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创业者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当前,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创业法制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体现在创业法制教育没有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教材”要求未来的创业教育教材增加“创业法制教育”的专门章节,围绕创业主题选取法律理论与实践素材,按照创业流程设置教材逻辑体系。“进课堂”要求学校教务部门要给创业法制教育安排学分和课时,让创业法制教育从课本走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求授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法制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好创业法制教育的“三进”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是前提,教材建设是保障,教学方法改革是关键。(三)努力探索创业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创业法制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传统的课堂理论学习之外,还需探索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如邀请法律实务界的人到学校举行法制教育讲座,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学生走到企事业单位考察。当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为在校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践基地。此类基地是创业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在此模拟创业,不仅仅要思考管理、财务和营销,更要考虑创业过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如果创业导师能够实时指导学生解决法律问题,学生便会深化对法律的认识,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总之,创新教育手段,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接受法律的熏陶。(四)努力健全高校管理体制,为创业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高等学校是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大组织”。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律赋予了高校“事业单位法人”的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又是市场主体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依法治校,就是要建章立制,按章办事;民主管理 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一位成员的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凝聚力量。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的理念一旦变为高校的自觉实践,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这种隐形课程将使创业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创业法制教育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谢育敏.创业教育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之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10月,第33卷第5期.

[2]曾朝夕,王卓宇.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3]艾红梅,刘荣华.高校就业法制教育“335”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3).

[4]董青春、吴金秋.大学生创业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市场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说到创业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现代的苹果创始者乔布斯,他在学业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出来创业,建立了苹果公司,还有我们的微软天才比尔盖茨,高中都没有上完就出去创业,成为了世界首富。但是他们是唯一的,也是幸运的,创业并没有那么简单。对于现阶段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并且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也特别小,而且大学生创业需要自己来承担相当大的风险,社会并没有给大学生一个优惠的创业政策,也没有任何完善的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所以即使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和经营环境,但也有很多人选择放弃自己创业。还有许多大学生选择自己创业是被迫的,本身并没有热情去投入到自己创业的方面,往往是在就业压力下被动选择,这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就是有很多高校对于学生实践并不是特别重视,每天上不完的理论课,使大学生在学校犹如一个空壳,没有实践能力没有思想,成为一个低头族,每天空幻想。要想大学生创业真正实现起来,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如下培养。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要想真正的实现创业,首先要从大学生本身改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将我们所学习的创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我们创业的能力和动力。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再就是一些外在的因素,例如促使学校可以安排一些校外的培训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要沉迷于手机及网络游戏,再就是学校增加一些和创业有关的课程,增加一些专业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辅导,平时多举办一些创业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增加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兴趣。我针对我们学校的现状,发现了一个商机,有一次我问了一个喜欢芭蕾舞的人为什么喜欢芭蕾舞?她说她喜欢踮起脚的感觉,世界都在她眼前。对,踮起脚的感觉是很好,当我们穿上能带你滑翔的冰刀鞋时的感觉呢?是不是更好,冬季大多数学生没有冰刀,因此我考虑在冰场租冰刀。对于冰刀它就是装在冰鞋底下的钢制刀状物,有球刀,跑刀和花样刀三种。

三、结论风险分析与创业建议

做每一个创业都是有风险的,起先可能不被大多数学生所熟知,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你的创业,也可能我的宣传力度不够,得不到广大学生的重视,知名度没有就不可能有买家,再就是有可能,有一部分竞争者的出现,加大了行业间的竞争,导致了狼多肉少的现状,使我们的收益减少,竞争者突然增多,利益共享会导致收益减少,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我作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所以大学生创业同时也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还有政府的帮扶作用,如果国家和社会都大力支持,学校还重点培养,那么我国就不会每年都重复着今年有多少失业的学生,今年就业率有多么紧张,就不会出现在应聘现场人挨人、人挤人的现象,同时也会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的发展,所以对此我对现在的大学生提供了以下几点意见。

1.要有强烈的危机感

高中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到了大学就好了,但是你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了。真正的竞争还没有开始。大学只不过是人生大竞争的前奏。我们都学过一句话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大学生活就不会有计划,有收获,很快就会过去,就会影响大到走上社会的就业和生存问题,所以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一定要知道和牢记这样几件事情:首先,对于现在的基本国情来看,如果你还不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狼多肉少的局面会使我们毕业后手足无措,其次就是,未来的社会和成长只有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和相当的厉害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才能应对各种未知的困难和挫折。最后,你要记住大学生远不如以前那么吃香了,本科生遍地都是,研究生都随处可见了,甚至不如中专和技校生好找工作,所以我们要先有创业意识,先下手抢占先机,俗话说笨鸟先飞嘛!

2.我们对未来要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就是我们航海时的灯塔,就是我前行是的指南针,就是我们动力的源泉。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就没有压力。现在许多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能得到什么,现在需要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有不少学生说起目标,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这就是你理想的大学的吗,难道我们真的要成为21世纪的低头族吗?想要成为一个被人唾弃的手机族吗?今日事今日毕,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哪怕小到今天少玩一个小时手机,你要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我们每一天的进步都会让你将来无悔的过后半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大学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给自己一个目标,给青春一个动力。没有任何一个航海家会畏惧大风大浪,没有任何人一个创业者会畏惧前方荆棘,锁定目标你就是下一个赢家。

3.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机会

大学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只有一次,时间不可逆转,我们必须珍惜当下。作为一个学生就要把学摆在首位,如果在大学期间你不抓住机会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而只顾着谈恋爱,通宵上网玩游戏、旷课逃学,最后吃亏受苦的是自己。因为你浪费了你人生最重要的青春年华,这三四年里将是你认识学习接受知识最好的年龄,即使你将来付出几倍的代价,也无法挽回这个损失。甚至永远也弥补不了这种过错。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挥霍青春,浪费时间。特别是花费了父母巨大的经济代价并承担着家人无比希望的大学生就更是如此。大学应该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是你成为下一个CEO的训练之地。

参考文献

[1] 徐小洲. 国外中学 创业教育 [M].浙江.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李莉丽,龙希利.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浙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钟晓红.大学生创业教育[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任勇.中职生创业设计方案精选[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5]谭一平,叶坤妮.职校生创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傅兆麟,谢红霞,兰希秀.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与成功教育教程[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7]石国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M].研究出版社.2011

[8]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教育[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9]葛玉会,李肖鸣,申舒萌.大学生创业测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张子睿.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技能提升[M].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钱丁丁 1993.11 浙江宁波市 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生

第5篇

【关键词】“双创” 大学生创业 SWOT分析 对策

在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掀起了改革开放之后的又一轮创业浪潮。不同的是,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的逐年扩大,数量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成了创新创业群体的主力军。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看,大学生创业都有着广泛的意义。而且,社会进步为创业培育了沃土,经济发展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国家政策也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正面临着最佳的创业时机。但是,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并不乐观,大学生创业仍旧存在诸多难题。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解决创业难题,将是新形势下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原因及意义

(一)就业形势的推动

我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但劳动力市场仍旧面临不少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这一支就业主力军,其面临的宏观就业形势复杂且严峻。一方面,化解过剩产能,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当下经济改革的一大重点,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速放缓,面临下行压力,许多企业面临市场低迷和融资困难的不利条件,这造成部分在岗职工面临潜在的失业压力,短时期内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发生待岗工人增加,工资大幅减少,职工权益受损的问题。这些因素对待就业者形成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尤其是对没有经济基础、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俨然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就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2016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65万,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6万人,不断增加的毕业生数量给人以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直观映像。但实际上,“就业难”并非是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这种数量上的不匹配所造成,而是阶段性的结构性矛盾所导致。这种结构性矛盾包括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缺口、政府政策与市场规律的缺口和就业期望与需求条件的缺口,使得人才市场上大学生的供给和需求在时间上错位。再深究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不容忽视的一点即是来自于我国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的反应总是相对滞后一些,这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必然,但这种滞后的反应使得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不相适应,尤其是与产业结构的不相适应,已经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及时就业。不难看出,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了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外因。

(二)创业意识的觉醒

创业这一概念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而逐渐凸显其重要性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行动的起点,是大学生实践创业的动力和精神力量。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就业形势的带来的压力是创业的外因,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则是创业的内因。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超过65%有创业意向,这个比例相比多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也直接反映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觉醒以及创业激情的高涨。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思想活跃,善于发现问题,更容易接受并尝试新鲜事物,创业这一富有挑战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创业教育也在普及,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在不断深入发展,这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创业活动的机会。近些年来,一些高校或是自己举办,或是与企业合办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比赛,大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成果显著,这种结合实践的创业教育再一次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使得创业意识被深入强化,逐渐内化为大学生创业的一大内因。

(三)经济发展的需要

创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提升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促进创新的主要驱动力,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凸显。美国经济一直保持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其“秘密武器”就是强大的创新能力、创业文化以及高水平的创业活动。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活动起步较晚,但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创业活动也日渐活跃,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每增加一个机会型创业者,当年带动就业的数量平均为2.77人,未来五年带动的就业数量平均为5.99人”。创业不仅有效的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了就业矛盾,而且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创业是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创新创造能力突出,更能带动全社会的创业氛围,对于促进当下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推动力。

(四)国家政策的导向

近年来,为了激励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并提高大学生创业活动水平,我国政府出台了不少促进政策。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2015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日前又提出“各地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这表明,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政府不断给予高度重视并落实到政策层面,在全社会营造了创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大学生选择创业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基于SWOT分析法

(一)优势

(1)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活动,需要创新精神和极强的学习能力,而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质青年群体,有着最活跃的思想、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天然优势使得大学生相比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能更快发现现实中没有被满足的需要、找到创新点和创业机会并迅速地在实践中学习相关技能,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创业者。

(2)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素质,而大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往往有着较为全面的知识素养,这为创业活动的持续性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减少了一些盲目性。

(3)乐于接受挑战,富有探索精神。创业需要创业者自身具备相关能力,同时更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活动,需要创业者乐于并敢于接受各种挑战,在前行之路上自己探索,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大学生往往是社会中最富有理想激情的群体,不安于现状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他们的挑战精神和探索精神是创业路上的一大优势。

(二)劣势

(1)社会经验和阅历不足。年轻是大学生的一大优势,但也是最大的劣势。大学生往往都是从校园走出来直接创业,接触社会机会少。而创业活动则需要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的人群,了解现实社会运行的规则。因此,对于长期待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来说,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是一个极大的劣势。

(2)抗逆能力弱,承受风险能力低。目前大学生创业群体一般都是90后,富有激情但却缺乏吃苦精神,而且承受风险的能力较低。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干劲很足,但是在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后,往往乱了阵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导致创业计划摇摆。另外,大学生面临资金障碍,其资金支持往往来源于家人或投资者,面对的风险成本很高,这也导致大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低于其他创业者。

(三)机会

(1)经济转型发展,创业机会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大量技术型创新型产业涌现,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和推动下,“互联网+”的新模式给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和市场需求。

(2)国家鼓励支持,政策优惠多。国家的政策支持不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了创业的氛围,更是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坚实后盾。越来越多创业基地的建立,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都为目前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四)威胁

(1)创业门槛低,竞争激烈。“双创”的号召是大学生创业的契机,但也意味着创业门槛的降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经提前到了创业阶段,大量涌入的创业者成为大学生的竞争对手,使得他们获得资金等支持的难度增加,所分得的资源也变少。

(2)创业风险高,成功率低。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因为其风险识别能力较低而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而较高的失败率又使得其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这反过来使得他们不易获得社会支持和认同,再一次降低了创业的成功率。

三、如何解决创业难题

(一)高校推动

高校主动建立完善创业教育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一是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创业课程,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机会发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以及挫折承受能力。二是搭建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和企业合作,和政府合作,让大学生能在走出象牙塔之前多接触社会,在实践中认识了解社会,为创业做好准备。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和创业计划大赛,成立专门的创业项目指导组,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做出科学指导,提高对创业的认识,减少其创业活动的盲目性,降低失败率。

(二)政府助力

政府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将鼓励支持政策切实落地。一是提供大学生创业的信贷支持政策,设立专门面向大学生创业者的风险投资基金。二是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体系。三是健全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使得中介机构真正发挥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评估、信息查询、信用担保以及创业技能培训的作用。

(三)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要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一是社会企业家可以作为导师,以自己创业的经验来指导大学生创业者,增强创业者的信心。二是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介绍优秀创业者的创业经历,激发创业者的激情。三是呼吁全社会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大学生创业者,营造尊重创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一项简单的尝试,而是真正解决就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我国大学生创业仍旧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让大学生创业不只是一种意愿,而是一项可以大胆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普遍活动,为全社会带来福祉。

参考文献:

[1]范新华.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

[2]董盛建,张怀刚.大学生创业困难及对策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5.

第6篇

关键词: 工科院校 大学生创业 问题 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对策

开展创业教育是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更是积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工科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创业教育制度不健全,创业教育学术研究氛围不浓。

许多地方院校没有树立创业教育全程化、全员化的理念,没有构建创业教育运转协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缺乏专门学术研究队伍,学术研究还很薄弱,对概念进行界定及学术研究,还是近几年创业实践的兴起才从国外引入的,总体上处于萌芽阶段,正规的创业学课程教育几乎空白。由于我国大多高校未设置相应专业和课程,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大都是来自其它领域的研究人员。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氛围不浓,突出表现在:一是研究主题与内容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研究者主要还是对现状和意义进行描述,仍在讨论需不需要创业教育,只是呼吁和倡导,且大多停留在表层的分析和阐述。国际研究比较表明,尽管我国创业教育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要素的研究脉络基本清晰,但迄今并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与理论框架。二是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概念、意义、内容等方面,涉及实施途径则只是谈谈学校应大力支持、社会应提供保障等,未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地实现和开展创业教育,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理论。三是缺少研究平台。专业期刊杂志是创业与创业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观点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学术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平台的作用。美国有关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刊物达40多种,公认权威的刊物就有5种。四是研究方法单一。除少数用问卷调查法和简单描述统计分析之外,大多是定性研究,极少用定量方法,缺少实证研究。

(二)缺乏创业成功的专家型师资力量。

大学生创业活动普遍停留在创新实践活动层面上,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作支撑。一些高校虽然专门聘请了―些实业家、企业老总为大学生创业导师,但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导致创业教育课程成了空洞的说教课。

(三)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缺少实践园地。

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社会提供的保障有限等,直接导致许多高校创业经费总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高校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没有设立单列的创业教育专项基金作专项经费;二是没有开辟专门的足够自基地用于教育、培训和创业实践,无法为创业教育提供十分宽松的环境,不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条件,创业陷入“纸上谈兵”尴尬;三是没有成熟的教学手段和评估标准。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采用成熟的教学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而目前大多高校教学手段不成熟、教学评估比较模糊,不能科学全面地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的发展状况,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斗志。

(四)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还不统一,认识严重不足。

近几年高校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学分,但少数高校只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大多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只是借鉴国外模式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热情、创业意识的培养等进行探索,缺乏本土化的切合各类不同层次不同地域高校实际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在实践中推广运用并取得成功的案例非常少见,也极少注重学生创业计划设计能力的训练,忽视培养和引导学生发现市场商机、筹措创业资金、寻找合作伙伴和创办公司企业的能力,更缺少适当的评价体系。简言之,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

二、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和实施途径的创新对策

从变革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入手,以创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依托,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与途径,注重培养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

(一)组教学研究团队,建创业教育氛围。

国际研究比较表明,尽管我国创业教育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要素的研究脉络基本清晰,但迄今并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与理论框架。因此必须根据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尽快采用成熟的教学手段,建立科学系统、合理完善的教学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发展和积累提高的具体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志。二是组建专门教学研究队伍。由于我国大多高校未设置相应专业和课程,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大都来自其它领域的研究人员。相比而言,国外从事创业与创业教育队伍庞大得多。应从概念、意义、内容等方面出发,扩大研究领域,改变研究方法,除少数用描述性的定性研究之外,还应广泛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描述统计分析,用定量方法来开展实证研究,广泛涉及如何有效地实现和开展创业教育及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和实施途径方面的理论。三是地方政府和学校都应大力支持、提供保障搭建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平台。专业期刊杂志是创业与创业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观点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学术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平台的作用,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专业刊物。

(二)改革实践课教学,架构教育新模式。

积极改革实践课教学,包括各实践课课程内容与操作的整合及课时分配,强化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见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把技能型课程直接安排进入车间具体岗位学习,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单位接受全面的实际锻炼,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能消除或缩短适应期,真正达到“毕业即能创业,创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顶岗”的目标。

1.把教育实习与学生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面向创业抓实习,在实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讲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性。进入单位实习,对一个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说,这一实践经历就显得相当珍贵。因此,无论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是从学校自身利益出发,都应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协商,主动和对口行业挂钩,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和学生创业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实习求职牵线搭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创造更多的创业空间,确保学生通过实习实现创业的连贯性和专业性。

2.把教育实习与推荐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架起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桥梁,是成功实现大学生顺利创业的高速绿色通道。学生通过创业实习实训,可以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独自处理难题、如何化解工作压力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既提高创业本领,又积累创业经验。

(三)依照专业布基地,校企合作拓渠道。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支适应地方院校工科专业教学科研的“双师型”高学历教师队伍,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创建产学研示范基地,探索地方院校工科学生参与产、学、研的途径。并在办学实践中,把加大四方面的力度以落到实处。

1.加大组织机构建设力度和创业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领导坚强,组织周密。为适应创业领导工作的需要,学校在“毕业生创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珠江三角洲一带、长江三角洲一带和中西部及渤海湾等地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非常明确地提出,建立实习基地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让实习单位更多地留用毕业生,以求通过实习来扩大创业。在做出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后,积极加大建设资金投入,确保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2.动员力量,主动出击,依照专业建基地。学校通过师生及其亲友或校友或上网查询等各种关系网广泛联系,抓住每个机遇,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创业市场,根据专业特点和具体要求,科学布局,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有计划有目的地物色合作伙伴,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同相关的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甚至利用产品交易会,结识厂商,组建基地,努力确保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3.立足本区,辐射全国,依照规划布基地,架构教育实习与推荐创业桥梁。在实际操作中,学校把教育实习规划为“生产见习在区内,创业实习在区外”。在区内,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了江西联创光电有限公司、中国国电公司万安水电站等规模相当、专业性强、有影响力的企业开展生产见习,让学生对生产单位产生感性认识,为毕业实习积累经验,打下基础。在区外,结合毕业生都热衷往大城市寻找创业机会的情结特点,选择有行业特点、有地域优势和规模效益相当的企业或集团公司,根据专业要求安排到相应公司开展为期6个月的毕业实习,如机械制造专业,选择了中国一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选择了北京万东医疗器械和普朗集团;电子通讯专业,选择了深圳安泰信等企业作为实习基地。

(四)“三全工程”搭平台,抓好实训搭平台。

建立健全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教学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尝试工学结合的“3+1”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培养地方院校工科类复合应用型大学生。为加强学校和厂商的沟通,做好基地实训学生的管理和调控,必须对学生实施全程指导、全员参与、全心服务的“三全”工程,努力找到用人单位、学校和实习学生之间实现“三赢”的最佳平衡点,并着重解决好五个问题。

1.要加大专业思想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对实习实训的认识,做到思想工作先行。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并引导他们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确保学生准确定位,树立“先创业后择业”的创业观和发展观。目前学校建立的创业实习基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习基地,在那里,学生的实习过程实际上也是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追热门随大流,过于强调地域区位和薪酬差别,工作求轻松图兴趣,缺乏事业心,狭隘理解专业对口,出现个人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个人理想与市场制约的矛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就会形成创业观念上的许多误区。对此,学校不仅要积极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开展关于实习意义、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培训,而且要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教育学生如何通过创业前的实习全面提高自己的创业竞争力,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实习时间寻找创业机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教育实习和投身创业浪潮,主动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搏击,有意识地给学生打“预防针”,让学生认识到:实习既是竞争,更是挑战和机遇,必须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

2.要做到计划先行,强化管理。面向创业抓实习,进入单位实习,对一个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说,这一实践经历对不断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显得相当重要。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努力为学生积极投身教育实习和创业做好前期准备,为适应教学实习实践需要陆续制订了一系列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每学期末就将下学期学生教育实习计划提前告知基地,让厂家提前作出生产安排,确保学生走出校园就有岗可选。另一方面要派出骨干教师带队或选定实习实训基地临时负责人,负责做好实习实训大学生的食宿等日常管理和其他安全保障工作等事项,定期和学校保持联系(如遇特殊情况则可随时向学校反馈),督促实习单位落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岗位安排和实习指导,同时还重点抓好实习纪律、毕业论文撰写和设计、实习鉴定等工作,确保学生不仅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下完成实习实训任务,而且可以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意向地寻找创业机会,从而有效地弥补学生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心理准备不够的缺陷,做到教育实习与推荐创业两不误。

3.要积极维系好学校与基地单位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随着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实习单位和学生之间也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实践证明,在联系实习单位时一定要摆正位置,明确双方权益,尤其是实习期间学生薪酬、实习时间等权益。应该让实习单位充分认识到,接受实习生是一个双赢的经济社会行为过程。所以,学校一方面要用感情与厂商联姻,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共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以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组织教授博士团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注重寻找有一定规模、各方面条件较好且能持续提供较多见习岗位的合作单位,双方签署共建协议,主动邀请长期合作单位负责人来校考察,聘请该公司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为基地指导教师,零距离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4.要始终保持学校与基地学生的联系。学生实习实训期间,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都更加需要母校的关爱和老师的关怀,尤其是刚到企业头几个月的适应期和实习结束毕业前夕,这是验证他们实习成果的阶段,也是决定他们人生或自信或惶恐,或成功或失败的重要阶段。因此,一定要坚持人性化管理,通过检查实习、调查情况或电话问候等一系列的关爱和交流,加强与实习生的联系,而不是坐等学生反映和汇报,更不能对实习生放任自流。必须千方百计,加倍努力,不断深入,力使教学实习实训更加适应专业特点,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更加紧密地同创业推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工科大学毕业生的创业。

参考文献:

[1]黄春英,彭光良等.工科专业毕业实习与创业结合模式与途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0).

[2]郭必裕,沈世德.对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分析[J].南通工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3]傅亚军,彭光良.浅论大学生创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

[4]郭永强,肖蕙蕙等.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青年科技,2008,(01).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就业指导

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中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可以说它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并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为基本准则与目标,但当今国内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比较单一,毕业生普遍“心气儿”高,喜欢去一些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寻求就业机会,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发掘。而高校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也革新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相关指导课程的内容及模式。

与传统教育相比,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越性在于授学生以“渔”,能够通过高校教育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潜能,使大学生掌握创业方法,有助于大学生顺利走上社会,提升竞争力。且现阶段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创业项目的前期投资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让具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创业活动中去,由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创业,可以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开展还不够重视,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与激励,没有形成一种教育制度与体系。这使高校的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没有长期的规划;且相应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遵循守旧;与相应企业联系较少,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2.大学生群体对创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学毕业生更愿意通过求职的方式来求得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他们的创业意识淡薄,对于创业教育不置可否,认为只有那些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才适合创业实践,往往对自身能力自我否定;且在许多大学生的认知中,资金是创业的基本条件,忽视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3.缺乏足够的政府与社会支持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国家推行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也在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就业市场压力。但是各个地区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尽相同,致使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并未得到真正的扶持,许多人浅尝辄止,造成了社会创业环境混乱、复杂的局面。

三、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1.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各高校应弥补传统就业观念的不足,重视创业教育工作,为创业工作制定出完善的制度;建立高校创业教育联络工作组,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聘企业家、创业者为外聘教师。另一方面,可在高校内部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营造创业氛围,并建立创业基金,对于学生策划的具有可行性的创业项目给以帮扶。

2.加强引导大学生创业活动与实践

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是否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为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应着力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且每学期对一些可行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进入实践运作阶段,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对创业学生进行项目指导,为学生的创业计划提供直接的咨询与帮扶。

3.为大学生牵线搭桥,依托企业实施创业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创业项目所需的物质条件与运作资金的筹备,都是相对较难解决的问题。除相应的创业资金支持外,学校的创业工作组应依据学生创业项目的特点联系大、中型企业,让学生有机会与企业联合创业,既解决了资金问题,也能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指导。

4.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促进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政府部门应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制定出相应规划,与高校一同指导帮扶创业项目。同时,设立相关创业机构,推出相应的措施,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建立起完善的自主创业资金扶持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创业实践中。

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条重要举措,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潜在能力,解决社会就业压力。因此,要想顺利开展创业教育,就需要学生、高校、社会各方修正传统就业观念的不足;高校、政府部门共同实施相应政策,来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计划的进行。通过积累这些创业实践经验,逐步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让学生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开创大学生创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郭牛万,杨蓉,伏永祥.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09(1).

第8篇

关键词:师资;培训;创业

一、 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创业培训课程有利于宣传创业,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

河北省的大学生现阶段对于创业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一部分学生已经走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还属于观望状态,这类同学有创业的想法,有创业的热情,但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不了解创业的过程,以至于他们不敢进行自主创业。如果我们的创业培训的课程是系统的、科学的,我们就能够让这类学生了解创业、感受创业,帮助他们将自己的自主创业的想法变成现实。

二、 引进先进的创业培训课程,培养优秀的创业培训师资

创业培训的课程的引进需要非常慎重,随着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培训企业都瞄准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这一巨大的市场,但是各种创业培训课程的质量是良莠不齐的,我们虽然急需引进创业课程,但是对于课程的质量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权衡,确保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到最先进最科学的创业培训。

另外,大学校园要培养自己的培训师资队伍,因为创业培训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意识培训,它并不是随便讲两场课,搞两场讲座就能够将学生对创业的意识提升的新的高度,它是一种渗透教育,是要靠我们的教师通过日常的授课、实践、课下的辅导一点一点实现的,我们有了自己的师资队伍,就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创业培训,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建立以及创业计划的形成。

三、 学校应当给予大学生创业更大力度的支持。

在学生的创业实践中,我们发现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创业计划的形成,远比第一次创业成功重要的多,因为实践表明大学生第一次创业十之八九都是失败,但是如果学生有了成熟的创业意识,他们就会有继续创业的热情。

然而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校在管理学生创业时,总会设置条条框框来约束,而且一些不必要的条件限制也会损伤创业热情。既然是鼓励学生创业,我们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不要畏首畏尾,如果顾虑太多,那么放开不彻底很有可能对学生创业热情和创业事业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学校内设置一定的区域,将营销大赛或者跳蚤市场常态化、经常化,完善管理制度,而不是一学期搞个一次两次,既不好管理,也达不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目的。

总之,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学校的支持,教师的支持,全方位让学生体会创业的魅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才是我们搞创业培训的真正目的。

四、 通过SYB创业培训对毕业生及在校生进行创业教育

2012年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针对2013届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开设了SYB创业培训,这在河北省来讲是一项比较新鲜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对SYB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讨找到提高同学们的创业意识及创业技能的方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的创业培训体系,为同学们以后的创业之路提供帮助,也为我省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教育积累经验,促进我省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成熟。

在培训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培训的对象问题

现阶段开设的SYB创业培训课程主要是针对毕业生,旨在帮助在校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笔者作为一名SYB创业培训工作人员在培训的工作中发现,这项培训虽然主要目的是创业,但是它还具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解放思想的功能,非常适合所有在校大学生。与其在学生们到毕业的时候才开始培训,不如将创业教育平时化,将国外及国内先进的创业思想和创业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这样,既解决了集中教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了解创业培训。因此我们认为,SYB创业培训不仅仅适合即将毕业的或者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它同样适用于在校的低年级大学生。

(二)、SYB创业培训能巩固促进高校教育体制与市场要求的接轨

目前,我们国家存在着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脱轨的现实,在校大学生对于职场教育、职业培训、创业教育这样的职业教育培训内容有着非常大的需求。我们在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150名工作的往届毕业生中做过调查,96%的同学希望高校能够加大职业省规划课程的比例和增加创业培训的内容;在对大概30家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发现,全部用人单位都认为现在的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创业教育。这些数据表明我们的高校教育正面临着一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具备了高教改革的机遇。

从SYB创业培训的教学内容来看它针对的不仅仅是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它里面的部分内容也包含了职业培训内容,例如第三部分内容认识自己的市场、第四部分创建自己的团队这些内容对于同学们毕业以后进入职场也有很大指引作用。它也可以帮助同学们灵活的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所以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进行创业,更具有促进高校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功能。

(三)、SYB创业培训的内容应当予以改善

笔者在进行大学生创业培训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的SYB创业培训教材中虽然对原来既有的教材针对大学生进行了改变,但是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

1、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除了详细的讲解还必须安排实践环节。例如对于市场营销的概念的阐述,仅仅通过讲述不能够完全其解释清楚,而大学生对于市场营销的概念普遍比较模糊,在掌握了书本知识以后,必须通过模拟实践,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市场营销的意义。

2、现在各个学校的SYB创业培训采取的方式大多为集中培训,这样高强度的创业培训,可以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接受培训的创业能力,但对于接受培训人员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并没有多大的益处,针对大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笔者认为培训时间应当适当延长,增加巩固环节,大量加入模拟实训内容。这样才能更完善SYB创业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武汉市;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环境,是围绕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各种外部条件,它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目前武汉地区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部门出台的创业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没有形成合力,也缺乏部门特色,有些政策在现实中操作起来很困难,并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实施等等,这些不足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得到完善。

一、武汉地区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

1.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2008年武汉市政府正式提出“全民创业”口号,作为武汉市一项促进就业、发展经济的重大举措和重点工作,全市各区、各部门于上半年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搭建创业平台,落实创业政策,大力推进武汉市全民创业活动,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响应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决策的同时,武汉市委、市政府推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诸多优惠政策。武汉市工商局除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还深入高校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服务,在创业街“现场办公”使不少高校毕业生所办企业享受到“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企业年检事务的服务。

2.积极解决大学生创业资源。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资源包括创业资金的扶持政策、创业培训中心的建立以及创业基地的建设等。全民创业活动开展以来,武汉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和大中专毕业生创办企业贷款工作的意见》,共青团武汉市委也设立了创业基金,解决大学生创业时的资金难题;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分别创办了武汉市中小企业职业教育指导中心、武汉青年创业培训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培训和指导;大学生创业基地正在构建和发展,武汉市人事局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共同创办“武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设立了富有特色的创业街。

3.创业教育逐步启动。自从2008年武汉市提出全民创业发展战略后,全民创业教育随之蓬勃开展,主要体现为:高校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武汉地区较早进行创业教育的高校。随后,武汉地区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了创业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都进行了形式不同的创业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每年都举行大学生科技文化节,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每所高校团委都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

4.大学生创业意愿增强。大学生创业在武汉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武汉市内各高校,到处都不缺乏大学生创业者的身影。李国珍、宋波等人2006年12月对武汉地区8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在问及“大学四年里或毕业后有没有打算创业”时,有60.4%的人表示有这种打算,并且有少数(8.4%)人已经有过创业的经历。这说明武汉市的大学生对创业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现在就业难的现象已经有所了解。在各年级中有创业想法的大一为57%,大二为62.6%,大三为60.4%,大四为63.3%,他们的区别也不大,但是总体来看年级越高,有过创业经历的比例就越高。说明大学生在校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大学生创业趋势的影响,也会慢慢的加入到创业大军中去。

二、武汉地区大学生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

1.创业资金问题。虽然武汉市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提供的相关政策扶持,但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基金和贷款申请手续复杂、门槛高、周期长,贷款困难特别是有些部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服务意识淡薄,作风不实。一些工作人员在办事时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性,只按程序办事,也不帮助大学生提供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贷款问题需要改善,目前要取得贷款十分困难,而低息贷款更是很少,银行没有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贷款业务,目前质押贷款、存单贷款和第三方担保贷款等是个人商业贷款主要形式,而这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创业基金和风险投资方面也亟待改善,尽管有的机构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但数量很少且获得较困难,而风险投资的可得性就更差了,可以说资金问题成为目前大学生创业中的最大难题。

2.大学生创业缺乏积累管理经验和知识的成长环境。创业不仅需要面对一定的竞争和压力,还需要熟悉创业中的各种游戏规则,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丰富的创业管理技能知识和经验。包括商业和管理技能培训、职业技术培训等。武汉地区的高校密集、大学生数量众多,但当前高校在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上大都缺乏力度,社会缺乏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等服务体系,创业基地较少,能提供大学生实习的平台不足。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进行,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技能知识储备不够,仅凭热情、干劲和运气创业,其创业成功率是很小的。

3.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对滞后。2002年以来武汉地区就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从整体上来讲目前各大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都不成系列,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其纳入到大学教学安排中,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制度化的课程安排体系。大多课程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比如《求职技巧与职业发展》等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即使在少数高校中,《大学生KAB (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基础》核心创业课程也开设了,但是囿于师资、教学场地,这些课程难以全面推广。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该课程时,在全校筛选本科学生,每班限制人数35人。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开设任何有关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的课程。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知识、方法、技能对就业者和创业者来说都是非常需要的,但零散的创业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创业者的需求。不仅如此,创业教育师资也十分欠缺。创业教育主讲师资属于“学院派”师资,主要来自行政口和教学口。这些师资大多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缺乏创业实战经验,还有部分老师专业进修机会少,教学技能相对欠缺。

4.创业优惠政策未能落到实处。首先,政府对大学生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创业者对于政府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多,有些甚至根本不知道这回事。即使能够了解到的政策,其优惠的含金量较小,大多为办事程序中的一些手续费、证件费,这些费用与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资金相比,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其次,创业优惠政策的运用困难。尽管在注册、税收、收费、贷款等方面各地都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优惠政策并没能得到很好地执行,导致有政策而无实际效果。

三、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环境改善建议

1.优化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来讲,最大困难莫过于创业资金的筹集。由于就业压力部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自主创业,因此来不及进行创业资金的积累。很多大学生由于缺少资金放弃了创业,有的因为创业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创业失败。目前武汉地区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在创业基金、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方面加强,让大学生创业者能有多种融资渠道可以选择。

2.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关键在于进行创业教育。目前创业教育虽然在武汉地区各高校业已展开,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1)丰富创业教育的形式,增加创业实践教育内容。学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如经常邀请创业方面的成功人士或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设立创业指导机构提供创业服务、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平台。(2)根据大学生的创业实际设计课程内容,加强创业课程指导的实用性。创业课程要讲授如何创业以及如何高效地创业;既要有普遍教程,也要有个性化的辅导;要讲授如何开展创业活动,还要能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3)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是大学生、高校、商家三方进行交流的信息平台。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能给予创业者各种创业指导,可组织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指导学生搞好市场调查,努力帮助学生降低创业中的各种风险。二是争取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中的各种优惠,要能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争取企业投资来资助学生的创业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企业挂职锻炼,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和参与实践的机会。四是举办创业培训班,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举办旨在提高商业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班等,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者可颁发证书或承认学分,以此增加学生创业的技能。

3.优化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1)制定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政策。当前政府制定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并没有针对大学生,很多政策的初衷只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是对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的简单修改。然而,大学生并不同于下岗失业人员,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创业行为与下岗失业人员等创业群体的创业行为有很大区别。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这种差异。(2)减少或取消政策的限制性条件。尽管国家和省政府都出台了很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但政策的限制性条件较多。比如相关政策规定只有在带齐身份证、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原件的情况下才能办理登记注册手续,而由于没有就业单位,创业的大学生无法开出就业报到证。相关政策还规定大学生要享受这种优惠,必须毕业后满两年。尽管很多创业政策看起来非常优惠,但对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其意义非常有限。因此创业政策制定上应该尽量降低门槛、减少限制、简化程序、快捷方便。(3)要注重政策执行的有效性。除了针对创业制定一定政策、法律法规外,政府还应重视政策、法律法规是否能有效执行。在很多情况下,政策的执行比制订显得更加重要,因为相关的政策的制订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它们是否能得以执行。创业者只有在政策执行中才能真正得到实惠。为此,政府可以设置一些负责监督政策的部门,保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真正发挥政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莉.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2)

[2]张帆.中美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0(2)

[3]胡亚波,沈涛,刘卫华.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环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

第10篇

[关键词]:新常态 大学生 创业教育

1政府层面

1.1完善政策保障体制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简化创业相关的手续,并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严格执法,确保创业者得到完善的法律保障,促进大学生创业和谐健康地发展。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简化手续的办理程序,减少创业壁垒和障碍,提供各种方便。

1.2加大Y金支持力度

以学校为载体,政府设立创业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全面落实并完善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创业基金的监管机制,保证每一笔创业基金都切实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政府继续加大对各高校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并熟悉创业教育。

1.3建立创业服务体系

政府应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创业失败救助等体系,形成大学生创业“一站式”服务。为了减轻大学生的创业压力,政府可通过“创业失败关怀”、“创业失败救助金”等项目降低大学生创业者的风险。还可以设立创业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创业动机。

2学校层面

2.1树立“大创业教育”理念

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有能力创办自己的公司,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其获得基本的创业理念教育,培养其素质和创业能力,了解如何进行创业,成为创新型的创业型人才。创业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仅凭组织一两次创业计划大赛、开一门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是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商界精英的。所以,学校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经过多方面的教育,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2.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在已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大学里,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是从行政工作的人员转过来的,不但缺乏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多数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可以进行学校和企业合作,倡导其到企业中进行实践;设置专职兼职创业教育教师岗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培养专职教师,也可以邀请既有学术背景又有创业经验的资深人士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

2.3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应转变观念,将创业教育课程设为大学生必修课,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加实践课程,创新授课方式。合理安排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比例,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体会创业的真实性,学以致用。学校的授课方式多为课堂上面对面的授课,时间比较固定;网络课程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让大学生更自由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去接受创业的培训和学习。

2.4融入专业的教学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以大学专业知识为依托,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在专业教育体系中渗透和突出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5建设宽松的校园文化

在学校里,学校利用多种途径宣传创业知识。在网站上开设创业专栏,宣传优秀创业者的典型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或宣传创业优惠政策,提供创业信息咨询服务。邀请成功企业家到学校举办创业讲座,传授成功经验,通过零距离的接触,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创业社团的积极作用,宣传与普及创业知识,并为学生提供技能培训与创业实践的机会。大力开展创业相关的竞赛,如创业计划大赛、素质拓展训练、创业社会实践等。

2.6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要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创业孵化园或创业实践基地。对于想创业或正在创业中的学生,学校可以给其配备创业指导老师,使学生尽量少走弯路。建立创业奖励机制,鼓励创业;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个人层面

3.1转变就业观念,端正创业动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创新,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应该明白创业不能仅仅为了财富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3.2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要利用各种渠道,增加自身的专业素养,以自身专业为依托,并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时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创业者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应用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3.3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的动态

大学生要了解国家创业的政策法规,如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信贷政策等,把握创业方向。为避免重复性创业,大学生应该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实时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再结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

3.4积累创业实践经验

大学生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政策,更重要的是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积累创业实践经验。

4社会层面

4.1营造宽容的创业氛围

一方面,要营造敢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摒弃求稳的传统思想,多鼓励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要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社会不仅要对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跟踪服务,还要全民普及创业知识。媒体应设置与创业相关的专题栏目,普及创业知识,促进创业环境健康发展。

4.2建立校企联合实践模式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办创业培训班,向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教授创业知识。选派优秀的企业家参加大学生创业沙龙,企业家向学生传授创业经验,针对学生创业过程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建立校企联合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参观企业,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亲身感受企业文化。

4.3打造包容的家庭观念

父母的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父母应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大学生应该向父母讲述自己的理想和创业想法,用自己强烈的创业动机和切合实际的创业计划打动父母,以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父母也应该打破传统求稳定的思想,给子女尝试的机会,鼓励子女敢想敢干,允许他们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哲.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调研分析.特区经济,2015(2):150~152.

[2]杨雄辉.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内在因素分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25(6):19~21.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73-02

在当今大学生纷纷进行创业的时代,各高校大力培养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推动大学生创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缓解目前我国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也是高校真正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需要,更是高校大学生自由健康成长、自我选择和发展需要。通过对伊春职业学院大学生进行创业调查时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普遍不足,很多大学生对自身的创业能力缺乏信心,内心充满疑虑和矛盾。他们一方面渴望创业成功,另一方面又担心创业失败,对创业的前景显得迷惘。存在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各高校创业教育开展不够

我们曾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通过走访或电话采访或网络查询等形式就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高校大学生毕业时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的人数不到毕业生人数的九分之一,虽然各高校基本都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但其实际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工作人员一般由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兼任。虽然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方面课程的高校却很少,多数学校都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讲授过程中附带讲一下创业的基本内容。虽然各高校都举办过有关大学生创业讲座或报告会,但大多是没有实际内容的应景之作。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本校的大学生就业网站,但基本都没有专门建立大学生创业网站,而只是在就业网站中有一些涉及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内容。多数高校只重视研究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而对有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问题一直以来就没有被摆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从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各高校的创业型师资比较缺乏,既有创业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创业指导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很多高校没有开展创业教育,除了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外,创业型师资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各高校目前引进的教师一般都是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学研究型人才,具备很强的学术能力但却缺乏足够的创业能力。而那些有较强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学历和职称不高的创业型师资人才,各高校却不看重也不加以引进。同时由于我国培养教师的高校本身就不重视创业教育,加之我们也没有专门开设创业管理方向的培养专业,因此出现了各高校创业型师资匮乏的现状。

再从各高校的创业文化氛围来看,各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热情、团队合作精神等不强,学校领导和学生管理人员由于怕出问题负、担责任,在管理和组织大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不敢鼓励大学生大胆创业、勇于创新、投身实践。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就会导致他们在教育学生时也不会特别有意识地去引导和鼓励自己的学生进行创业。各学校的舆论宣传方向也是重点宣传和表彰那些学习成绩突出、遵守纪律模范和思想品质优良的学生事迹。

二、大学生具备的创业素质不足

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成长环境的特定性以及教育过程的格式性,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能力复合性不够。而复合型人才,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而创业则对进行创业的人才的复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业者要有足够的自信,要有创新精神,要有冒险精神,要有勇气放弃享受、安逸和虚荣等,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为己任。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对大学生创业的实质认识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把创业活动理解为“实质性的经营活动”和“一般的社会实践”。而实际上,大学生创业涉及市场、营销、财税、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设立和管理等多个维度,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任何创业都存在遭遇失败的可能性。所以大学生创业更多要依靠的是理性的思考、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足够的综合能力素质。很多大学生在创业时准备不够充分,对创业认识又不够全面,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一些挫折,就失去信心,急躁草率,甚至一蹶不振,导致创业失败。

(二)缺少科学的创业计划

大学生往往在创业前单凭自己的热情,不重视市场调查,缺乏必要的市场分析和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对当前的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创业方向把握不够准确,总把自己的方向瞄向一些对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或热门行业,而这些行业恰恰是初次创业时缺乏足够市场经验和充足资金保障的大学生所最难以成功的。

(三)缺乏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和应变能力

在当今提倡合作的时代,社交圈将会决定掌握信息资源的渠道的宽度,社交圈足够大,获得的发展空间就更广阔,而刚刚创业的大学生常常是只身打拼,掌握的信息资源有限,因此而失败也不足为奇。

除了以上及方面素质的不足会导致大学生创业不力外,市场规则意识不足,缺乏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学习能力不强等也会成为影响大学生走向创业成功的因素,但可归于一点,就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有待加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创业者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要想获取创业的成功,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加强进行创业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整体创业环境不佳,政策保障不力

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就业环境下,多数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在大学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一毕业就面临很大的工作风险。很多家长都不赞成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业的行为,认为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去创业是没出息、不务正业、没本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传统的社会心理对大学生创业的不利影响,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人们对市场经济没有正确认识,对经商不理解,把经商的人贬低为“奸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经商风险大,没有有力的社会保障措施。大学生家长和亲友中普遍存在的这种对大学生创业曲解的社会心理对计划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必然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从我国社会整体创业环境来看,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不够有力,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不充足、相关组织没有提供足够的服务支持、对创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等。再从大学生创业政策来看,近几年,我国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以及部分高校出台了一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创业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这些大学生创业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不配套

大学生创业并不单单是高校自己的事情,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行业部门的支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除了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外,其他一些部门比如税务部门、保险部门、金融部门、司法部门等,都还缺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当大学毕业生进入市场进行创业后,如果相应的市场准入条件太高,创业环境不良,参与市场竞争规则不公平和不规范,创业取得的成果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就很容易被挫伤。这些都是各部门在制定相关的大学生创业政策过程中,应该研究考虑和分析的。

(二)大学生政策缺乏强大的执行力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并颁布了一些相应的创业政策文件,但有一些高校、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却以种种理由进行推脱,并没有或不积极贯彻执行这些政策,你政策规定是这样的,我就按我自己的意思执行,反正你没有约束措施。甚至一些相关主管领导都没认真学习或根本不知道国家颁布的创业政策,更谈不上结合本校、本地或本部门实际研究和制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政策和办法了。

(三)大学生创业政策不够完善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是在大学毕业生办理小额贷款和经营许可证时可以享受一些特定的优惠条件,但这无法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缺乏应有的创业能力,就发现不了存在的市场机会,有了市场机会,不懂创业组织的市场运行,不懂创业团队的管理,即使有创业资金,也不懂财务的管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创业多数会以失败而告终。近些年,在我国开展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很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和公司,在大约一年后大多都举步维艰,难以维持。由此可见,我国制定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不能仅仅是在大学生刚开始创业时给予一些优惠,创业政策不仅要能应急,更需要具有前瞻性,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不仅要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近期政策,还要有能够解决远期问题的长远政策。

参考文献:

[1]黄启国.试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2]赵明民.关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6).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调查分析;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45—02

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提出“今后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创业教育”。从中可看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是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开展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构建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在大学文化层面上形成创业理念、创业的氛围,从而使创业的思想与大学使命、大学的办学理念、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等融合在一起”。1 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是高校促进创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遇到什么困境,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存在哪些不足,应当如何寻求突破口?为切实了解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找准存在问题,科学分析原因,为制定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探析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不足及对策,旨在对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我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一)我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现状

1、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比较缺乏。问卷的第2、第4题是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观认识而设计,统计数据反映:从未打算或思考过自主创业的学生超过75%;有明确创业动机或兴趣的学生不足25%。即反映出当前我校大学生仍处于以书本或学校安排为主的学习状态中,多数学生没有充分发自身主观能动性,对未来生涯缺乏规划,自主创业不强。

2、大学生自主创业形势日益严峻。问卷的第5、第12题是针对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初步调查,通过统计发现:通过开网店、租门面等形式进行过创业实践的学生不足13%,其中不足30%的学生表示创业效果较好,超过70%的学生对创业实践不是很满意。在面临各种现实困难中,匮乏经验占47.5%,资金不足占55.3%,没有很好项目占35.8%,难以承担风险占40.8%,缺少合作团队占39.2%。

3、学生对创业教育评价较低。问卷的第16、第18题的统计结果反映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整体评价。当前我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主要以讲座、创业设计大赛、开设创业指导课等形式进行。从数据看,我校学生平均可受两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其中对创业教育给予好评的仅占9.3%,过半数的学生表示效果一般,22%的学生认为没有实际用处。学生反映自主创业教育的弱势在于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少实战经验和可操作性,缺乏长期系统性。

4、创业文化仍未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问卷的第23、第24、第25题是针对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方面课程和设置情况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发现,虽开设创业课程,但仍没有专门教材。随着近几年就业形势的严峻,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没有自觉把创业文化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其效果与实用性不够强。

5、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的相关扶持与管理制度不够了解。问卷的第26、第29的统计结果反映:大学生对国家相关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了解仅占10%;对我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扶持与管理制度了解仅占20%。从数据统计看,我校大学生仍未真正了解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相关扶持与管理政策、制度。

(二)我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创业意识相对滞后,创业教育缺少积极态度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我校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必要性认识还不够,缺少积极态度:创业教育只停留在举办零星创业讲座阶段;片面理解创业教育理念,重技巧培训和能力提高,轻创业精神与意识培养,在深层次上制约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全面开展。

2、对创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够,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氛围不足

大学生作为未来科技创业的潜在主体,创业文化的存在与否,创业文化是否起到支撑、引导、激励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但从问卷调查与走访中,可看出目前我校对创业文化作用的认识还很不够、不统一,致使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在校园里面缺乏良好氛围。

3、创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机制尚需完善

调查中显示我校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较少,形势较严峻,原因在于:家庭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缺乏足够理解与认同;大学生本身经验匮乏,资金不足,风险难以承担;学校未能营造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氛围,未把大学生创业放到重要位置,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缺少长效机制。

4、创业教育专业人士匮乏,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后劲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我校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只有少数部分人有过创业经历或在企业兼职的经历或拥有企业顾问的经验,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缺乏实战经验,专业性不强,致使推进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的劲力不足。

5、学生整体创业素质不高,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在走访中,“正在创业”学生表示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创业,创业精力有限;缺乏商业文化熏陶和商业实践机会,意识不到创业资金的困难和创业风险的压力,未能准确把握市场、商业规则或规律,创业计划盲目性大,可操作性不高,导致创业失败或创业计划流产。

三、加强我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我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的优势

1、师资队伍优势。我校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均有相当部分教师曾经有过创业经历或在企业兼职的经历或拥有企业顾问的经验,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变化有良好洞察力,便于转化为创业教育师资,为加强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2、学科专业优势。我校是以开展经济管理教学研究和培养经济管理人才为主的财经类院校,主要开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营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创业学、创业计划实训等课程,具有较为完善的财经管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能够赋予大学生自主创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实践教学优势。我校注重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拓展到大学生创业、科学研究和到企业实习,注重组织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深入实践,有效引导他们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寻找和把握商机。

(二)我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1、坚持以培育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创业精神文化建设思路,从我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哲学和创业价值观念等方面加强教育和实训,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即将“培育创新精神,培养创业型人才”办学特色或人才培养特色项目以及创新精神、创业观念融入到校风校训学风中,让创业精神、培养创业人才思想深入人心;开展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举办“百名成功创业者走进校园”系列报告,强化对创业理念的认知,发展创业精神文化;通过课堂、广播、网络、报刊、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等渠道,在校园、教室、实验室、寝室等场所,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校园环境,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思路来建设我校大学生的创业物质文化,大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创业实训基地、开放性实验室,积极鼓励和推进大学生创业。即以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举办“大学生创业文化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依托东盟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投资理财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与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以互联共建等方式,强化学校与政府共建,校企合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成立创业扶持基金和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文化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3、坚持以自主创业为主、提倡和服务创业的创业行为文化建设思路来加强我校创业宣传、创业教育以及创业实践等创业文化建设。即坚持统筹兼顾,结合财经类学科专业建设,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财经专业课程,设置开设创业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以年级划分为基础规划创业教育,实施师资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成立专门创业教育服务管理机构,开设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大讲坛或开通创新创业微薄,构建具有财经类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4、坚持构建先进的创业制度文化建设思路来加强我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大力调节和规范与大学生创业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即创新教师人事制度,给予教师创业实践以更大空间,制定《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实行《广西财经学院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改革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创业学分制,执行大学生科研导师制等多项措施支持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朱先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