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

时间:2023-06-08 11:1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汉字和英语的区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

第1篇

关键词:字;Word;本位;对应性;非对应性

一、word是英语研究的本位

关于word是英语研究的本位,恐怕不会有人反对。不管是1755年约翰逊博士出版的历史上第一本词典还是从希腊开始一千多年的语法研究都是以词为本;不管是19世纪末出现的句本位理论还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采取的语素本位以及转化生成语言学的构词法,最后都得回到以词为本。

二、关于“字”本位的确立

每种语言的研究都必然有一个基本单位,它是语言研究的出发点。英语的研究的本位是word,那汉语研究的本位是什么?是与英语中word相对应的词本位还是语素本位?赵元任老师从根本上怀疑汉语中类似于word这个单位的存在,吕老师则指出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因为汉语中本来没有这样一种现成的东西,讲汉语语法也不一定非有此不可。张志公老师最早开始对语素本位的怀疑。在其之后徐通锵老师也指出汉语中不仅没有语素这种单位,而且连这种概念也没有。说到底,有没有资格成为一种语言“本位”的基本条件主要在于其是否具有天然性,词和语素之所以没能成为这样一个单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人为分析出来的并不具备天然性。所以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曾明确提出“字与 word 对应”,他认为 word 是英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所以“字”本位在汉语研究中的地位开始确立。

三、“字”与 Word 的对应性

word 是英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们各自决定所属语言的特点,二者的共性如下:(1)二者都是语言的天然单位。(2)二者都是各自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3)二者都是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词(字)法与句法的交接点。Word 和字都是“天然单位”,这也是将它们作为本位研究最简单最合理的理由。关于第二点民族认识世界的单位,西方《圣经》中关于语言的起源说明世界是通过命名创造的,而命名通常是语词,而语词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所以他们将语词(word)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点。在汉语关于语言起源的传说中,可以看到文字在中国古代人民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文字的重视。关于最后一点首先引用西方学者莱昂斯的话:在传统语法当中,词是顶级重要的单位,它是区分词法和句法的基础,又是词汇学的最主要单位。英语中的词法和句法是两分的,以词作为连接两者的枢纽去讲语法是妥当的,但是汉语没有词法,所以研究汉语讲清句法就可以。汉语研究的本位是字,字以上是句法字以下是字法,所以字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字法与句法的交接点。

四、“字”与 Word 的非对应性

1.汉字以形写意,英语以音表意

汉字的产生直接取象于天、地、动植物以及人与周围的事物,无需经过语音媒介,虽然语音是文字之所是文字而不是图画的必要条件但是它在汉语中是处于次要位置的。汉字的发展过程分为文和字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文”依类象形,即按照客观事物本来面目进行摹写,为“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第二阶段“字”,在形上添声为形声,在声上添形为转注,单纯利用读音的为假借。这里所说的“文”和“字”实际上就是传统研究中的“初文”(“初文”就是最初产生的语词)和“孳乳字”(“孳乳字”则是在初文基础上孳乳出来的语词)。英国学者哈特曼(Hartmann)和斯托克(Stork)讲词的构成时采用的也是这种二分法,他首先将词分成两类:原生词(Primary Word)和次生词(Secondary Word)。哈特曼的次生词实际上就相当于汉语的“孳乳字”,而他的原生词就相当于汉语的“初文”。英语的原生词(Primary Word)和汉语的“初文”都是各自语言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在结构上都由一个语素构成,具有不可再分性,但英汉民族在认知模式上的差异导致两者在“表意”方式上也存在着根本的对立。

2. 扩展方式:汉字“空间性”与 词“时间性”

汉语“初文”与英语的“Primary Word”两者在表意方式上以形写意与以音表意的对立,导致了汉英语汇的扩展分别走上了不同途径,即空间上的扩展和时间上的延伸。“形”是二维的空间范畴,“音”是线性的时间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知的进步,对“意”的区别便成了必要。“以形写意”的汉语必然会利用在空间上增加区别性符号的手段,“以音表意”的英语也不得不选择在时间上增加语音符号的方式来区别意义。于是,汉语的“初文”在空间上扩展后便形成了“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等“孳乳字”,如:初文“刀”平面空间增加一个“丶”便扩展为指事字“刃”;“初文”到“孳乳字”只是平面空间上“形”的增加,线性时间上的“音”没有延长,还是一个音节。英语的原生词在时间上延伸后就产生了 Secondary Derivative、Compound Word、Primary Derivative 等次生词,如:动词 act[kt](行动)增加一个音素//,变为名词 actor(演员),增加两个音素/iv/,变为形容词 active(积极的)。所以我们说英语原生词是通过在线性时间上的延伸来孳乳衍生出次生词的。

3. 生成方式:汉字“描述性”与 词“规定性”

在(三)中第二点我们说到西方和中国关于语言的起源,西方语言的产生是通过亚当的随口而呼的命名开始的,汉语的产生则是起源于对事物形象有意的模仿,随口而呼是任意的无理据的,有意模仿则是有理据的可分析的,所以说汉语与西方语言在语言产生之初走的是两条全然不同的路劲:语音-任意性 VS 文字-理据性。从另一方面来说,以形写意与以音表意的对立是汉语和英语不同词汇化手段的对立,也是汉语“初文”与英语原生词在表意方式上的对立。这种对立又导致了汉英语汇在生成方式上描述性与规定性的对立。汉语初文“以形写意”,用字形去描述意义,字形与意义之间有着描述与被描述的关系,因而我们说初文的生成方式是描述性的。而英语原生词由于“以音表意”,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其生成方式因而也只能是规定性或定义性的。例如,同样表达树上之果实,汉语的“果”像“果形在木之上”(《说文・木部》)之形,为描述性的,英语的“fruit”则与“果形”与“木”无关,用它来表达果实这一概念,完全是人为规定或定义的。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参考文献:

[1]Packard, J.L. The Morphology of Chinese:A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Approac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王力,《中国语言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宁,《与汉字学》。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第2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研究生 二外日语 教学问题

一、关于以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研究生基本情况分析

1、对于日语的初步了解和理性认知背景。选择日语为第二外语的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对象,对日语的初步了解和理性认知一般可以归纳如下:其一,在决定选修学习日语前,没有学习过日语,对日语的假名、词汇句型都不甚了解,更不用提及对日语语法以及其语言内在规律与语言习惯有一个理性认识,即所谓“ABC”开始学习日语;其二,有过一定时间的日语学习,但仍属于比较基础之水平,仅停留在教材书本学习层面,以学习教材和聆听教师讲授为主,口语和实践能力较弱。

2、学习能力评估结果。做出选择日语学习的研究生,一般是在对日语和俄语、法语、德语等进行自我接受能力的一个较为全面理性的评估后,感觉日语的中的“汉字”等文字信息和母语――汉语有诸多的接近,认为比俄语、法语等字母文字更易理解和掌握,所以选择学习日语。

3、实用功利主义影响。由于近年来中日经济、贸易、文化等各领域相关交流不断加深,两国交往前较过去更为密切。日语虽不是联合国通用语言,但是对于中国外语学习者来说,日语却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出于实用性功利主义考虑,相当一部分学生都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以加强自身竞争力。

二、研究生日语二外的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比较

1、考试成绩要求较低,而且无强制通过级别要求。研究生二外日语,普遍没有强制通过级别要求,且多数测试只是简单的原型题目,分数要求一般也较低。因此研究生教学对象大多光靠教师讲授,而课下花费在日语上的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因为基本没有强制过级分数要求。个体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习时间、学习原动力都无法和英语相比。这是目前研究生教学对象的客观现状,也是教师和外语教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教师课上讲授时间与英语比较,也相对较少。研究生二外日语的课程安排仅仅为十二个月甚至六个月,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要实现包括阅读与写作、听力与会话的全方位能力提升,绝非易事。如果要用六个月,即24周(最高周学时6节)学习一门外语,显然是相对较快。所以,以研究生为对象的二外日语教学,有必要运用科学现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3、极为有限的文献和媒介资讯。与专业英语的大量文献资料和媒介资讯的教学相比,日语的相关教学资料和其他媒介资讯等略显单薄。故而,与英语相比,研究生自主学习,和课下通过多媒体查找相关文字,视频、音频资料都相对受限,故而造成了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讲授和教材依赖性极大。

三、研究生日语二外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引导教学对象建立基本观念,认清日语与汉语之差异,以正确踏实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日语。[1]分清日语文字信息和汉语文字信息的异同。日语受中国古汉语的影响比较深,自从遣隋使遣唐使将汉字带回日本后,日语中一直存在并使用着汉字,这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貌似提供了一个入门捷径,实则不然:日语中的汉字同汉语的汉字相比,很多是同形不同意,或形似意不同。因此日语学习中,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学习观点,排除“走捷径”的观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日语汉字以及其他与汉语相关的文字信息的学习观念,尤为重要。对一些零起点的日语学生,在开始接触日语词汇时,就行引导其建立独立的日语文字信息之学习和记忆观念,此观念应独立于汉语之影响,并启发学生对日语文字信息和汉语文字信息之差异建立一个总体观念,加深其对该问题之理性认识。我认为在教学别应该注意这样几种情况:比如上述提到之“同形不同意”的情况,在日语里广泛存在:例如“丈夫”一词,在日语中并无男性婚姻配偶之意,而是结实的意思。此类词其实在日语中屡见不鲜,初学者容易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对其学习造成干扰。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引导并督促改正。另外日语中很多汉字的写法也与汉语有细微的区别,比如汉语中“齿”在日语中的汉字为“”、还有一些日语汉字,如“、”等,在汉语中根本不存在,仅在日语中存在并使用,这些都需要教师对教学对象加以强调说明,使其建立基本日语文字信息学习观念,排除母语――汉语对日语学习之干扰。[2]辨别区分汉语英语日语因所属语系不同而产生之差异。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为孤立语,即每个语言单位可独立表述较为完整的含义;英语属印欧语系 ,为屈折语,靠词尾屈折变化来体现次在句子中的含义与功用;而日语属阿尔泰语系,为黏着语,是靠实词与助词的成分黏着来体现其语言含义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有所侧重,让教学对象在了解差异的同时,有所侧重的学习日语中的各个助词。而不是将汉语尤其是英语的语言习惯完全带入日语中。

2、利用现有之所有教学手段,注意搜集课外相关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料和其他媒介资讯,尽一切可能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培养口语习惯,熟悉口语表达,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应用水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注意日语独特的语言习惯,尤其是其靠助词来体现并区别语义的语言特点。

3、注重读解能力和一定日汉互译能力的培养。阅读并理解相关科技文献是研究生二外日语学习者重要的学习目的之一,也是大纲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对象的阅读能力,是教师面临的课题之一。

第3篇

关键词 信息处理;N元模型;语音识别;句法分析

一、中文信息处理的特点

1.汉字的特殊性

我们都知道,英语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就是其字母数量有限,因而可以很容易的进行输入输出以及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而中文的汉字则数量庞大,且字形相对复杂,这就给汉字的编码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我们根据汉字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要求对汉字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编码,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案,即汉字输入编码,汉字标准编码,汉字内码和汉字形码。

2.书面汉语的特殊性

汉语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书面表达中,词语和记号之间没有明显的分隔标记,这就使自动分词在书面汉语分析中成立一个难题。分词需要将连续的字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有序的组合,比较英文我们会发现,英文单词之间都是用空格来做分隔符,而中文则是习惯通过字、整句以及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而这其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对词语的划分,我们都知道,英语中也有短语划分的问题,但是由于中文的词语远比英语的数量和范围要庞大,因而处理起来更为困难。

3.汉语语音的特殊性

在语音方面,汉语的特征是音节结构相对简单,音节划分界限比较清晰,但是声调和变调是中文与英文的显著区别,因而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劣势,但是总体上来说汉语语音的处理比之其他方面来说还是相对容易的。

4.汉语语法的特殊性

在语法方面,汉语词汇的句法功能相对来说难以判断,这与英语语言上的多变形态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汉语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句法,就特别容易产生歧义,因此汉语语句自动分析这一重要技术是一项难以攻克的技术。

二、中文信息处理的若干技术

1.N元模型

设wi是文本中的任意一个词,如果已知它在该文本中的前两个词wi-2w-1,便可以用条件概率P(wi|wi-2w-1)来预测wi出现的概率。这就 是统计语言模型的概念。一般来说,如果用变量W代表文本中一个任意的词序列,它由顺序排列的n个词组成,即W=w1w2。。。wn,则统计语言模型就是该 词序列W在文本中出现的概率P(W)。利用概率的乘积公式,P(W)可展开为:P(W)=P(w1)P(w2|w1)P(w3|w1 w2)。。。 P(wn|w1 w2。。。wn-1)不难看出,为了预测词w n的出现概率,必须知道它前面所有词的出现概率。从计算上来看,这种方法太复杂了。如果任 意一个词wi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两个词有关,问题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简化。这时的语言模型叫做三元模型(tri- gram):P(W)≈P(w1)P(w2|w1)∏i(i=3,。。。,nP(wi|wi-2w-1)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符号∏i i=3,…,n P(…)表示概率的连乘。一般来说,N元模型就是假设当前词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N-1个词有关。重要的是这些概率参数都是可以通过大规模语料库来计算的。比如三元概率有P(wi|wi-2wi-1)≈count(wi-2wi-1wi)/count(wi-2wi-1)式中count(…)表示一个特定词序列在整个语料库中出现的累计次数。

2.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类与计算机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交流,使机器听懂人类的语言,并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反馈。语音识别技术包括了信号处理、模式 识别、概率论和信息论、发声机原理和听觉原理、人工智能等主要内容。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和模型训练技术3个方面,另外还涉及 到语音识别单元的选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以音节为识别单元。另外,在特征参数的提取技术方面,由于语音符号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它们通常被称为 声学特征。特征参数是决定语音识别质量的关键技术,因此我们应该极可能的采集所要传播语言的语义信息,剔除掉说话人的个人信息干扰,这样才能保证特征参数 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是以汉语的语法特征为分析方法,对句子、段落中的短语结构树进行各个句子成分 关系的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句子中所有的单句,每个单句在句法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单句以上更大的语法结构是什么,句子中的短语或词组类型是什么,在 句子中起了什么作用,最后,所有这些成分是如何有机组合或附着在整个句子中的,这些就是句法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这叫做线图分析法。值得说明的是,英语语言结构中主语必须置于谓语之前,否则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变化了,当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倒装句结构中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是与汉语有着显著的区别的。

三、结语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语言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旨在对中文的音、形、义等输入计算机,进而进行必要的信息加工与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声学等大量学科的交叉知识。具体来说,语言信息处理是将自然语 言的各个部分,包括词语、句子、段落以至篇章进行文本、声音和图像各种方式的信息化加工,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输入输出、压缩、存储以及检索等等各项处理。 我们都知道,自然语言是我们日常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因此语言信息处理这种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专门分析 了利用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即汉语信息处理技术,希望本文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启示,还望能够多多交流学习,更好的完善这项技术。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词根;部首;构词;变体

英语与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英语是表音文字,其构词手段主要以词根为中心,添加前后缀,派生出大量的单词。词根是单词的核心,表达该词的主要意思。汉语是表意文字,汉字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专注及假借六种方式构成。随着汉字的发展,形声的造字功能最强,形声字已占90%以上。形声字由表音的声旁和表意的形旁构成,表意的形旁通常是部首。

英语词根与汉字部首都是表意部件,本文对二者进行对比,揭示其在构词、变体以及意义变化方面的共性特点和差异性。

1 构词

英语词根与汉字部首都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根词,如词根port(港口)构成的单词有:portable, portage, portfolio, comport, deport, import, export, purport, support, transport等。如词根duce(引导)构成的单词有:induce, reduce, produce, deduce, seduce, introduce, educate等。英语以有限的词根创造出大量的单词。在汉语中,部首“木”构成了大量的汉字,如树,枫,根,枝,柳,椰,杈,桂,柜,椅,桌等。《新华字典》列出了共291部的部首目录,体现了部首构成汉字的重要作用。

尽管英语词根与汉字部首都有极强的构词能力,但二者的构词方式大不相同。

1.1 结构形态不同

英语是字母拼音文字,构词成分是按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的顺序排列。词根在单词中处于线性的结构。而“汉字属于笔画表意方块文字,尽管其笔画、部件的排列也是有序的,但在前中后、上中下各方位均有可能出现。汉字的笔画、部件排列不是线性的,这是由两种语言不同的形态特点决定的”[1]。

1.2 思维形式不同

在英语中,词根与不同的前缀后缀构成了同根词,这些同根词都含有某种相同的意义,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如:表示hold之意的词根tain构成了以下单词:obtain(获得),contain(包含), maintain(保持),detain(留住),sustain(支撑),pertain(属于)。这些单词通过“tain”表达出紧密的逻辑关联。而其对应的汉语“获得”、“包含”、“保持”、“留住”、“支撑”、“属于”却没有相同的部首,没有外在的相同之处,甚至逻辑上也无关联。这说明“英语词汇用同一词缀表示了他们的同义性,而相对的汉语词汇却无法用任何相同的形式来表示这种逻辑上的同义性” [2]。

汉语形象地用同一部首表示同类的字,这些字在外形上有一定的联系。如“蚁”、“蚊”、“蛾”、“蝉”、“蛙”、“蛆”等形象地用部首“虫”表示它们都属于昆虫的类别。然而其对应的英语单词ant, mosquito, moth, cicada, frog, maggot在外形上无相同的词根词缀,在意义上也无任何联系。

据此,可以看出英语词缀和汉字偏旁在构词中的特点表现在下列方面:英语以逻辑思维的形式通过词根派生出同类词,而汉语则以形象思维的形式通过部首组合成同类词;同一词根派生的单词,没有同一部首的汉字相对应;同一部首组合的汉字,没有同一词缀派生的单词相对应。

2 变体

英语词根中,绝大多数的词根存在变体。如abandon中的band, bundle 中的bund, abound 中的bound,都表示“绑,束缚”的词根。同样,汉字部首也存在着变体。如“水”作部首时,有“冫”、“氵”、“臁钡缺涮濉6者处于不同的语言形式,其变体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英语词根的变化主要体现了以下规律:词根的元音互转和辅音互换,双元音的删减,以及双辅音的删减。

词根的元音互转是指元音字母a, e, i, o, u 的相互转化。如facile的词根是fac(做),其变体是fec 和fic,可构成fecund(多产的)和deficit(赤字)。其辅音互转是指发音相似的辅音字母互换,如清辅音和浊辅音的互换: 词根tend(延伸)变成tent, 分别构成单词extend(伸展)和content(满足);词根ac(动)变成ag,其分别构成的单词有action(行动)和agitate(煽动)。双元音的删减是指一个逐渐弱化的元音被删去,只保留一个主要的元音。如词根ceed(走)转变成ced。同样,双辅音的删减是删去一个弱化的辅音而保留另外一个辅音,如词根capt(拿)变成cap。

而汉字部首的变化与其所处汉字中的位置有关,每个部首有其自己独特的变化形式,整体上无规律可言。例如:手―扌 当“手”放在字左作偏旁时,应使用 “扌”,如“打、 拍、 排、 提、 摸”等; 放在字下面时应用“手”, 如“拿、 擎、掌、攀”等。又如:刀―刂 ■、 刀: 当“刀” 作偏旁放在字右时,应使用 “刂”, 如“刊、到、刺、剁、刹” 等; 放在字的上边时用 “■”, 如“危、争、 急、免、色”; 通常情况下也使用 “刀”, 如 “切、召、分” 等。[3]

3 意义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在不断的发展。英语词根和汉字部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在外形的变体上,而且在内在的意义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主要地体现在由本意向引申义的发展。

英语词根man-来自于拉丁文“manus”,本义是“hand”。manual(手工的),manufacture (用手做,制造),manuscript(手稿),manacle(手铐)都是以词根本义而创造的单词。单词man(人)就来自于词根man,表明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征就在于能制造工具的手。该词根的引申之义就是“人”,如woman, freshman, dustman等。从“手”引申出来还可以表示“管理”,如manage(管理), manipulate(操纵)等。另外,从“管理”引申出来还可表示“吩咐,命令”的含义,词根man的变体mand构成了单词mandate(指令),command ,demand等。最后,“手”还可引申为“维护,修理”之意, 其变体main构成了单词:maintain, remain, attain。

汉字部首在构词中,意义也产生了变化。如“氵”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产生了汉字:江、河、湖、海,涸 等。而“冰、冻、冷、寒”由其变体“冫”构成,其意义发生了变化,引申为“温度低”。如“亻”通常表示人,如“你,他,们,佛”,也引申为人的动作,如“休,修,住,俸,传”。如“口”最初表示器官:喉,、喙;后引申为跟“口”有关的动作:含,嚼,吮,吸,啼;又引申为话语方面的动作:问,咨,听,叨,唠。

虽然词根和部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引申义,但较词根而言,部首在很多情况下意义已经消失。例如“件”本指人面牛身的妖怪,也作人面动物的总称,它现在常用作量词,表示个体事物。其本意消失后,“亻”的意义也消失了。 “淑”的本意是水清澈,它现在常表达“美好”的意思。“淑”字的本意消失后, 其部首“氵”字旁的意义就没有了。“需”字本意是下得缓和而有节奏的雨, “零” 的本意是零星小雨, 其部首“雨”的 意义都消失了。而英语中词根的意义在词汇中消失的情况较少,远没有汉字那样明显。

综上所述,英语词根和部首在构词,变体和意义发展上都有共同特点,但又各具特征和规律,反映出两种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词汇认知是最重要的环节,而掌握了词根和部首的特征和规律将大大提高语言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张丽兵.英语词干、词缀与汉字偏旁部首的对比[J].辽宁师专学报,2003(1):52-53.

第5篇

关键词:音译;音位;约定俗成;名从主人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117-01

音译(transliteration),顾名思义,是一种译音代意的方法。在早期的佛经翻译中,玄奘提出“五不翻”,后来有人提出用汉语拼音方案音译外国人名。《英汉双语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描述的:音译即译音,是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表示出来的翻译方法。新华社制定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列出了四万多个男女常用的姓名或译名,但有些译名仍然存在争议,音译的原则和规则也有不够统一的情况。

一、英-汉人名音译词研究状况

现在关于英-汉人名音译的混乱状态依然存在。比如美国前总统Bush 的音译词中国大陆使用“布什”,香港使用“布殊”,台湾使用“布希”。而当下关于美国现任总统Obama 也有两个名字,在大陆使用“奥巴马”,在香港和台湾使用“欧巴马”。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笔者只是列举一二,说明英-汉人名音译词的使用情况。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从1949年到2009年,关于音译的文章及论文总数还不到三百。其中,专门针对英-汉人名音译的研究寥寥无几,有的也只是在关音译的文章中提到过英-汉人名的音译。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种主要观点:

(一)潘炳信老师的《从音位学角度看音译》中提出,“若想音译取得音似的效果,就有必要从音位着手,确定英汉两种语言的音位系统,然后英汉两种语音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为英音逐一找出合适的对应音及汉字。”例如, 以英语的/p/和汉语的/p /为例,其区别仅在于特征[送气性]上。从理论上讲,汉语的/p/或/p /都可以用来对应英语的/p/音位,但是,鉴于英语的[p ]出现在词首时与汉语的/p /一样是送气音,所以我们用汉语的/p /来对应英语的/p/。那么,英语的/b/就该用汉语的/p/来对应了。照此看来,Peter应译为“皮特”而不应译为“彼得”;Bacon译为“培根”失之准确,倒该译成“贝肯”。

有些音位只存在于英语语音系统之中,这时我们只好选用与其较为接近的汉语音位来对应。它们在区别特征上不应与英语音位有太大的差别。比如,英语的/v,z/可由汉语的/f,s/,代替,/ , /可用/s/来代替,我们可用/t ,t/和/t ,t”对应/t ,d /。Bush的汉译应为“布什”而不译为“布希”或“布殊”。Smith译为“史密斯”也不贴切,而应译为“斯密斯”。

(二)况新华的“音译原则”中提出,无论是人名地名,都应该遵约定俗成的原则。他认为,所谓“约定俗成”就是按照已有的译名照搬照抄,没有必要另取新名,即使原译名不准确也是如此。例如,Karl Marx 曾有过“马克斯”“马科斯”“马克思”等的译法,后来统一成“马克思”,另外一个经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英国作家Bernard Shaw 译成了“肖・伯纳”。其实,按照英国人的姓名构成规则-名在前而姓在后-,译成“伯纳德・肖”才合适。但是,“肖・伯纳”已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译成“伯纳德・肖”反而让人不知所云。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始人Adam Smith译成“亚当・斯密”,而不译“亚当・史密斯”。他还向大家建议,翻译国外人名时,可查看《辞海》中的《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或《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以及《世界姓名译名手册》。

(三)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英-汉人名音译应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张 捷 毛世桢的《英―汉姓名音译名混乱状况原因初探》中指出,有一些英美人士对汉语比较了解,再翻译自己名字时,不仅仅追求发音相似,有时还看汉字是什么意思。比如谢伟斯,高本汉,利玛窦等。比如:利玛窦、谢伟斯、费正清、高本汉等。再如:Vlad Oprica,一开始他的汉语名字叫欧拉德,后来觉得“拉”容易让人想起“拉肚子”之类的事情,所以就改名叫“欧岚清”,他觉得“欧”即音似于字母O,又刚好说明他来自欧洲,“岚”既音似于la,又表示“山中的雾”,于是他舍弃了/d/这个音,又找来“清”这个与“岚”意思相对的汉字来作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

二、英-汉人名音译混乱的原因

(一)音译没有引起做够的重视。有的译者遇到英语人名,可能不做任何考察,也不讲究任何原则,想当然的就翻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音译的重要性。稍加注意,也不至于会出现上面指出的一名多译的严重混乱状况。

(二)专门针对英-汉人名音译的研究太少。而且,在有限的研究中,英-汉人名音译的规范也不统一。

三、结语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英-汉人名音译情况会越来越多,笔者评述了英-汉人名音译的现状,并想以此来呼吁对英-汉人名音译的重视。

第6篇

关键词:汉字;发展过程;特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81-01

一、汉字与表音文字的区别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记录和传承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世界上的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以英语为典型代表,而表意文字以汉字为典型代表。

二、汉字的发展历程

(一)象形文字

甲骨文产生于殷商时期,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在这之前应该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汉字的形成历史要比甲骨文的历史更长。象形文字通过“画成其物,随提诘诎”的方法使人们联想到它所记录的事物。其形指事物之形,其义则是所代表的词的内容。虽然象形文字形象客观,但只适合记录简单的事物,对复杂的事物和人们脑子中复杂的概念确是无法象形,因此象形文字比较少,只是构成汉字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表意文字

表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部件或者再加上表示抽象概念的符号组成,整个字表示的意义各和各构成部件本身具备的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完全等于各部件意义之和。

(三)形声字

表意字虽然可以从形体上知道它所表示的意思,但实际上它已经与语素、词等单位的声音有了联系。字形与声音挂钩,可以念出来,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之后就借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或者在一个表意字旁边加注读音,因此产生了意音文字。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都是兼用表音及表意两种方法的文字。最初的汉字重形不重声,因此假借字大量出现,这使人们开始重视声符在文字中的作用。人们用某些汉字专门作为声符,并和其他的表意字组合成新的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声字――形符表意,声符表声,也就是说形声字是由表意义的部件和表读音的部件构成的字。

三、汉字的特点

(一)汉字形体特征

从整体上来看,汉字构成部件较多,笔画复杂,对很多学习汉语的人来说难写难认。现在我们看到汉字的形体已经经过简化了。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汉字的形体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1)古文字阶段,主要形体高扩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其中比较成熟的是小篆;(2)过度阶段,这一阶处于古文字和现行文字之间,主要产生于秦的隶书和成于汉的楷书为代表;(3)现行文字阶段,主要以楷书和行书为代表,书面以印刷楷体为代表,手写常用行书。甲骨文线条较瘦,拐弯多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金文笔画丰满,外形方正匀称;大篆字形整齐匀称,小篆笔画圆转简化;隶书摆脱象形字的特点,字形规整,笔画波磔;楷书字形方正,书写方便;行书近楷不拘,笔画连绵。

(二)汉字多单音成义,形音义结合

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据主导地位。后来,汉语词汇呈复音化趋势。由于复音词的大量存在,很多单音词有独立的词转为语素,称谓构成复音词的一部分。现代汉语中90%的字可以作为构词语素。大部分作为构词语素的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在构词方面比较自由灵活。在字典中我们看到一个字可以组很多词,有些复音词可以任意变换构词语素的顺序而构成新词,有些字还可以充当词缀,构成某一类具有共同特点的复音词等。

(三)汉字具有表音功能

汉字用形体表示意义,同时汉字也表音。任何一种文字本身都包含着发音。拼音文字以字母代表因音素的发音,字母的拼合代表词的发音。而汉字以笔画组成的整个字直接表音,并以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有些字还可以作为部件构成合体字,并代表整个合体字的读音,这就是常说的“形声字”。据统计,现行汉字中有90%都是形声字,古代传下来的有些形声字经过简化后声旁表音更为准确,如“偿、担、递、钟”等,后起字多数是形声字,如“氨、钙,钛”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声旁都可以正确表示整个字的读音,由于古今演变等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的声旁读音与整个字的声旁读音不一致,例如“寿”作声旁的“筹、涛、铸、畴”等于“寿”的读音都不相同。还有的声旁在不同的形声字中表示不同的读音,还有的声旁不容易被辨认出来等。

汉字作为最古老并沿用至今的文字之一,有着其他文字不具备的特点。虽然难写难认,但对于保存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方便各民族的交流起到的作用是不能被取代的。汉字将以目前的状态长期存在着。

第7篇

接触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那还是在去年年底。最初我只认为这是一种输入法的推广,无异于其他输入法,准确地说,仅是为方便儿童操作而量身定做的输入法。况且孩子长大以后,自然觉得这一亩三分地太受局限,也便“大众化”了。然而,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一次次的学习体验与收获中,那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越来越少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对大脑的洗礼。一次次观念的更新。

一、纵横码并不排斥汉语拼音的教学

我们知道,汉语拼音只是学生学习汉字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唯一。汉语拼音教学最终服务于识字教学。因此,认识汉字(会读、会认、会写、会用)就成了我们学习汉字的最终目的。纵横码的介入只是打开了学生认识汉字的另一途径,但它并不排斥我们的汉语拼音教学,二者是殊途同归的。

新课标对小学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也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600~1800个,其中要求会写的800~1000个。对于这个庞大的识字量,多数学生混淆、遗忘时有发生。特别是对识字量要求居多的二年级小学生而言,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这就为第二学段学生习作中的错别字闪亮绿灯。究其原因,就在于第一学段教材中对新字的复现率不高,只一味地多认少写,致使新字回升率过高引起的。对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纵横码的出现,让低年级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汉字,了解汉字,对“方块汉字”从小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而非只是通过拼音去间接认识这些汉字。所以,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方言的同时,亦可和识字教学相结合起来,当然并不排斥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运用纵横码接触汉字、体验汉字了。这样,当孩子进入中高年级时,他们就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汉字储备,提前的读写对他们今后的阅读写作是大有益处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据字查音义,再也不会在习作中用拼音代替汉字了。基于此,纵横输入法与汉语拼音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二、纵横码对加强汉字识记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纵横汉字输入法是一种对汉字文化的继承与传承。它按照汉字的字形“以形取码”,既切合汉字的组字结构,又揭示了“方块汉字”的奇特外形,同时也保留了汉字中所蕴含的中华“平易近族”的文化精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拼音输入法所不能取代的。长期的拼音输入法,让我们常常有提笔忘字的尴尬,而纵横输入法体现了汉字本位的思想,它要求对汉字整体进行把握,自然把汉字的音形义放在了第一位。“以形取码”让每个汉字在我们的头脑中都清晰地确立起来。纵横码的学习无疑是一种对汉字的变式巩固与练习,对汉字的输入与识记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会有人质疑,对于那些形近字笔形上的细微差异会不会在纵横码的输入中愈加混淆?答案只一种――绝对不会。试想想,最初人们一直担心小孩子学英语会影响他们日后学习汉语拼音。其实不然,至今没有出现哪个孩子学过英语之后,汉语拼音会一塌糊涂。相反,汉语拼音还有助于英语单词的拼写与识记。对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担心,在运用纵横输入法时,会混淆那些形近字。相对而言,在不断的巩固与练习中,还会加深孩子们对形近字的区别并达到正确使用,从而提高汉字的巩固率,形成识字写字的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建议低段语文教师把识记生字的作业与纵横码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不同形式的识记训练,加深孩子对汉字的记忆。

三、纵横码有助于学生实现“网上冲浪”的梦想。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

新字较高的巩固率扫除了生字新词造成的障碍,让孩子们的阅读变得相对容易,特别是对于学生的习作速度而言,表现得尤为显著。他们会在熟练掌握纵横码的基础上,在小键盘上快速“书写”,让思路更加流畅。这是拼音输入法所无法企及的。孩子们会在一句话日记的基础,逐渐完成片段、篇章的网络日记,从而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信息快捷充分的交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习作兴趣得以培养,有了一种归属感与成就感。长期的网络日记不仅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轨迹,还有利于教师在互动交流中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给那些当众不善言表的孩子更多有利的帮助。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学生的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可以说,无论是低段语文,还是高段语文,纵横数码与语文教学的创新结合,开启了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又一新的篇章。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会把它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自然而然地融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它遵循汉字结构,快捷简便的特点,成为学生输入文字的工具,编辑文本的工具,再现作品的工具,张扬个性的工具……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临汾实验小学)

第8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初中英语;音标教学

在我国,初中学生要学习国际音标中的48个音素。通过学习这48个音素,初中生可以拼读所有的英语单词,继而学习语法、句型等,因此,音标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根本基础。初中学生处于相对活跃的时期,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如何使初中学生牢固掌握音标以及音标、字母、单词间的关系,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初中英语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音标教学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音标教学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根本基础,这主要体现在:

1.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语音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是根本的基础,它是学生学习词汇、语法的基础,因此学好语音对于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是根本的、首要的。初中学生处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而且他们的年龄较小,能够很好地接受外界刺激,同时他们处在相对活跃的时期,希望有多说、多唱、多表达自己的机会,他们的可塑性较大,听觉灵敏,模仿力强,因此能够较容易地建立语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如果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等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好音标,培养其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力,将会为其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阶段如果没有掌握音标,只能机械地模仿,那么遇到一些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学生就不能进行认读,进而会在单词记忆上造成障碍。比如,“book”只能“b-o-o-k”,“bus”只能“b-u-s”,这样重复的死记硬背。尤其对于较长的单词,如果死记硬背,仍会有写错的情况,而如果学生掌握音标,对于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即使较长的单词也能够高效地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如果不能认读单词,只能依靠教师的教读,一旦离开教师,学生就会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因为不能拼读单词,只得利用读音相似的汉字帮助其记忆,如:apple(阿婆)。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或者汉字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严重影响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单词的积极性,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随之降低,甚至有些学生因此会放弃学习英语,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3.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

上述2中提到,学生因为不能运用音标对单词进行认读会对教师或汉字产生依赖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可能不愿意主动运用所学的音标知识去进行实践,即学习新的单词。除此之外,学生如果没有掌握音标,就不能够有效地使用工具书,即词典。每个词典中的单词都会有相应的音标,如果学生掌握了音标,就可以通过自己查阅词典学习新的单词,不仅可以获得单词的读音,而且最大限度地获取词典中提供的信息。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可以独立学习英语,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实践能力,值得所有教师去培养的一种能力。因此,如果学生不能掌握音标这一基础知识,将影响其语言的实践能力。

二、如何更好地进行音标教学

音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教授音标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准确教授音标

可以说音标是英语学习者基础的基础,它与词汇学习紧密相连,其影响可涉及整个英语学习,所以在进行音标教学时一定要准确,绝对不能模棱两可。不准确的发音不仅使学生不能准确认读单词,影响其单词的学习,而且不准确的发音影响学生的听说能力。比如,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对/θ/和/s/两个音混淆,/e/和/?覸/两个音混淆,在听说练习中学生很可能把think听成sink,把bad说成bed,如此会影响学生对听说练习中信息点的把握。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任其发展,最终会使学生的听说能力越来越差。因此,在音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这就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学生,加强对近似读音的区别,通过不断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英语发音。

2.合理运用汉语

虽然我们不提倡利用读音相似的汉字帮助学生记忆的做法,但是汉语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母语迁移在语言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迁移是指“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无论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汉语在英语学习中都是必经阶段。英语中的一些元音和辅音都与一些汉字的发音相同或相似,学生可以通过汉字辅助学习音标,比如:/i/和汉字中的“衣”相同,/a:/与汉字中的“阿”相同。这些汉字可以帮助学生记忆音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音标的效率。

英语和汉语音标的相似性能促进英语音标的学习是汉语的正迁移作用,同时,教师应该客观地看待汉语音标的负迁移作用,即英语和汉语音标的差异,有些教师觉得汉语会干扰学生的英语学习。但是,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比与分析能力,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辨,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促进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产生积极迁移的作用,同时又注意纠正和防止新旧知识之间产生消极干扰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合理地运用汉语的正迁移作用,客观看待其负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音标的效率。

3.提高学生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生处在比较活跃的时期,因此在教授音标时不能太死板,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调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如动漫、视频、发音磁带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灵活多样,可以制作国际音标的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拼读、默写、查找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音标的拼读和识记。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查字典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音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绕口令也是很好的教授音标的方法,通过区分近似发音,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音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说英语的流利程度。

但是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单词的拼音与音标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只单纯地教授音标,学生不能体会音标与字母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记忆单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音标教学与字母教学同步进行。在所学字母后面注上音标,使学生明白字母和音标的区别,同时讲解发音要领,便于学生记忆,使学生形成纯正的英语发音。

综上所述,音标教学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好音标符合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在实际教授音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音标,可以适当运用汉字的辅助作用,同时注意提高学生学习音标的兴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其积极性。但是,由于实际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比如,有些地方的方言影响了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更需要教师想方设法运用各种现有条件去克服困难,帮助学生学好音标,为学生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麻珍玉.初中英语教学应从国际音标开始.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11).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第9篇

关键词: 日语汉字由来 中日汉字差异 学习运用

一、日语中汉字的由来

公元三世纪,许多中国典籍传到日本,大约在五世纪末,日本人的祖先开始进入使用汉字记录日本语的时期。七世纪后,日本借用和学习了大量的中国汉字,汉字越来越多地进入日本,汉字文献也越来越多地进入日本,日本人逐渐认识到汉字的用途,日本上层社会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汉字在日本逐渐传播开来。

由于汉语与日语是不同的两种语言,日语汉字产生了音读和训读之分。在符合日语发音习惯的基础上,其模仿我国古代对该汉字的发音方法而形成的读音叫音读;借用中国汉字的字义,但仍然按日本原有的发音来读的称为训读。

二、汉语汉字和日语汉字的差异

日语中出现的汉语词汇和我国现代汉语词汇不仅语音不同,有些词义也不尽相同,甚至根本不同,汉字简化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中日汉字的字形存在较大差别,原因如下:

(1)中日两国在简化汉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差异。

(2)在中文汉字传入日本后,有些汉字自己发生了变化。

(3)日本民族自己创造了汉字。

(4)日语中有一部分汉字仍然使用中文的古汉字。

以下是总结和归纳的中日汉字的异同:

1.义同音不同

这种汉字与中文汉字的写法完全一样,意思也完全一样,但发音与中文汉字存在较大差别,甚至完全不一样。

例:教室 学生 学校 中国 数字

2.义音都不同(括号内为汉语词义)

有些汉字我们看起来很熟悉,但其无论从发音还是意思上,都和中文汉字有很大差别,在学习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这样的词我们一定要记住它的发音和中文意思,以免造成错误和误解。

例:切手(邮票) 上手(高明) 勉(学习) 大丈夫(没关系) 汽(火车)

3.仍用繁体字而未简化(括号内为我国的汉字)

现中国的汉字有很多是经过简化而被使用的。但日本有些汉字没有经过简化,还是按照原来传入的样子被使用,这种汉字从字形上可以理解意思,对于汉语是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区分难度并不大。

例:(农业) (电话) 音(音乐) 英(英语) (父母亲)

4.简化后不相同的(括号内为我国简化汉字)

这种汉字虽然经过了简化,但它与中文汉字的字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虽然字形相似,但学习时仍需认真辨认和记忆。

例:(价) 芸(艺) (传) (劳) (发)

5.很相近但书写有所不同(括号内为我国的汉字)

有些汉字在字形上很相似,但有着一、两笔的笔画之差,对于熟悉汉语的人来说,很容易造成视觉上的误差,所以需要认真记忆。

例:(决) (单) (实) (冰) (步)

6.日本人民创造了特有的汉字,叫“和字”或“国字”(括号内为日语发音)

日本人很早就学会了用汉字造字的原理,在造字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模仿汉字的构字方法,构成日本人民独创的汉字。这种汉字不多,在我国的字典里根本找不到。

例:(はたけ) (とうげ) (つじ) (どんぶり) (まど) (たたみ)

三、汉语汉字和日语汉字在意义方面相同与差异

1.有的中文单词与日文单词意义完全一样

例:水泳(游泳) 修理(修理) 便利(方便) 有名(有名) 雨(下雨)

2.中文的孪生词

它们与中文汉字在字形上几乎一样,但在意思上存在很大差别。

例:主人(丈夫) 新(报纸) 手(信) 丈夫(结实) 娘(女儿)

3.完全看不懂的词汇

这些词是由汉字组成的,但我们却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

例:夕方(傍晚) 怪我(受伤) 我慢(忍耐) 俺(老子) 苦手(不擅长)

4.日式汉字词汇

这种汉字原本是由日本民族模仿汉字的构词法创造的日式文字,有些词虽然与中文汉字有区别,但对于中国人来说,通常从外观就可以理解它的意思。

例:(父母亲) 切(热心) 先(前辈) 医者(医生) 病(生病)

我国使用的通用汉字与现代日本使用的汉字有很多是相同的,但也有许多存在差异,原因是两种语言不同,且两国语言的发展历史也是不同的。很多汉字与日语汉字仅存在细微差别,我们能辨认出来,但有时也容易形成日语的错字与别字。

四、辨清两种文字的不同,提高学习质量

中日两国汉字无论是字形还是词义都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仔细辨析单词的写法和意思,利用日语中有汉字的便利条件,迅速提高学习质量。对于那些形近字、意思相近的字,要多加记忆,以免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老师在指导学生时应该一开始就把日语当做外来语来学习,从各方面打好基础,学习正确的日语。

总之,汉字充满了无限造词能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它在日语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要在学好汉语的基础上,学习日语和日语中的汉字,正确运用学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卢友洛.基础日语教程.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2]胡珊.浅谈日语中的汉字.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

[3]李金莲.日语中的汉字与汉字词.山东外语教学,2004.

第10篇

[关键词]兴趣 日本文化导入 日英词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223-01

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进入中国。为满足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很多高校英语或其他语种专业的学生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日语的学习对大部分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现在的英语专业学生几乎都是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已经习惯了英语的词、句、篇、章,而日语与英语相比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语系。同时二外日语课程每周为3~4个学时,比日语专业的课时减少了一半,学习时间相对有限。那么如何利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效果,是日语教师所面临的一大课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点心得,供大家探讨。

一、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学日语的学生对日语假名的发音非常感兴趣,富于联想。但同时日语是二外,虽然有兴趣却没有学习日语的压力,这就意味着一旦兴趣丧失,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就必须做到不断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语的假名很多,有近100个需要记忆,加上其他的浊音、长音、促音、拗音等,一部分学生在语音部分还没学完时便感到吃力了。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对日语的兴趣也随之减少。因此老师必须在这时抓住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比如,每行假名教完后,利用已学过的假名组成单词,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上口。有些单词在解释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日本的文化背景进行说明。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假名,还可以促进其学习兴趣。例如:りょうり(料理)便可以介绍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吃日本料理的经历及感受。又如:おちゃ(お茶)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日本的茶道及茶文化等。使学生对所学假名记忆更加深刻。

二、根据教材导入日本文化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不可分,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其实就是在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现在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表示对日本的社会、文化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导入日本社会、历史、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日本知识等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所用的二外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日本语教程》,这套教材在每课后都有一个“豆知”,专门介绍日本社会文化。内容涉及日本社会生活、文化习俗、语言、文学、体育等各个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些专栏更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日本知识和社会常识,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

另外,日语使用汉字,使中国人学习日语相对于欧美国家有很大的优势。但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在很多地方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正是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因此,不能单单介绍日语汉字的读与写,要同时结合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日本社会的思维习惯和汉字区别等来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日语字词,做到正确运用。例如:汉语的“店”在日语中有三种表达方式,即「店「屋「みせ三种。「屋这个词由来已久,在日语中大部分店用「や来表达。例如:床屋「とこや、本屋「ほんや、肉屋「にくや、果物屋「くだものや八百屋「やおや、文房具屋「ぶんぼうぐや、屋「でんきや等。「店一词属于新式说法,系新兴起来对西洋品的一般说法。例如:商店「しょうてん、洋品店「ようひんてん、店「しょてん等。「みせ一词很少作复合词,只有「茶店一词,除此以外一般只用于「このみせ、「あのみせ等。

三、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比较日语和英语词汇,加深记忆理解

日语被认为是介于汉语和英语中间的语言。日语中有很多汉语词汇被称为日语中的汉语词。这些词汇都是在历史上从汉语中进入日语的,现在已经成为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特别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有很多欧美词汇也以外来语的形式进入日语,特别是近年来日语中外来语词汇越来越多。这些词汇是日语模仿英美语言的发音来拼写的。这些词汇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理解、记忆,这也是他们与日语专业的学生相比的优势。如:バナナ、カメラ、ジョギング、クラブ等等。这样教师可以在教授词汇时比较它们与中文或英语的区别联系,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记忆。

四、改革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日语教学都是在着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语言知识的运用模式下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掌握着主动权,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互动很少,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然而语言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灌输”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语言是一门需要掌握后熟练运用的学科,所以真正地掌握语言也最需要实践,也就是反复练习。语言的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等,在二外的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地加入这些内容。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使得课堂模式多样化。二外日语的课时相对较少,练习起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每堂课的设计上多动脑筋。

总之,二外日语教学与专业的基础日语教学不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自主地去接受每一堂课的内容。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二外日语教学经验得出的几点心得体会,不周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第11篇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深感兴趣并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公元前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开始直至今天,仍未定论。概括起来,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理论:第一,语言决定思维,思维只能在语言基础上进行;第二,语言对思维有较大影响,对思维起着指导和调节的作用;第三,思维决定语言,语言是在思维基础上产生的;第四,思维即语言;第五,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间的作用既非单向的。也非直接的。

    语言和思维究竟是什么关系?笔者同意这样的观点:思维的载体是语言,同时语言也反作用之思维。思维创造了语言,语言又影响了思维。语言符号当然更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它对人类思维的作用也是两方面的,既有刺激的作用又有规范的作用。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也必然影响思维方式。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系统,作为视角符号系统一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两种语言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们所属的两个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由于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诸方面而不同,他们用各自的独特的方式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带有民族色彩的语言体系,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造就出各自独特的文化氛围。思维方式不同其结果是语言方式不同,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又反过来直接影响着思维方式。因此,有学者甚至认为文字是文化的基因,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从文字体系的不同开始的。

    下面笔者从中西文字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其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二、文字的差异

    中西文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音、形、义、语法四个层面。

    在语音层面,最突出的特点是:汉字是单音节,同时汉字每字都有声调,而且严格地分一、二、三、四声,是规定的,也很规则,而且它的声音很响。而印欧语既有单音节,又有多音节,无声调之区别,但有轻重音之分。

    在字形层面,汉字是惟一现存的象形文字。汉字的结构是一种方块形、建筑型的结构,是立体的。它的笔划是上下左右都可以通,各种笔画几乎多和某种实物有联系,所以有很强的具象性。而西方文字,以希腊字母为例,它借助于菲尼基字母,它是完全符号化的,因此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在字义的层面,汉字的立体结构导致汉字的总字量的有限性,不能随时根据语音造出新的字(词),也正因为如此,汉字常常采用一字多义的办法弥补。一字多用,字义就容易宽泛、笼统。而西方语言的造词功能很强,有很多种构词方式如:派生、合成、拼缀、缩略、逆构词法等。这样,西方文字的多义词相对少得多,新造词能满足西方人表达比较确切概念的需要,而且很精确,但相对而言,词的分类要多一些。

    在语法层面,汉语文字在词法方面没有性、数、格、时态、前缀、后缀等,这使得汉字的定位功能相对灵活,也造成汉字具有很高的创造性。而印欧语系有严格的性、数、格、时态、前缀、后缀,以及主谓宾定补状,词的定位灵活性差,词的位置限制性很大。因此汉语的词法和语法都不发达;而西方语言的词法,语法系统比较发达完备。

    总而言之,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各有自己的思维特点。英语是声音语言,汉语是形象语言。英语强调刚性定位、固化指谓,汉语强调意义的积聚性。英语多为形合句,汉语多为意合句。英语是线性因果推理,汉语是因果相生推理。英语是原子论语言结构,注重单词、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汉语注重整体定位法,强调位置的重要性。英语求衔接而多推理,靠逻辑而非灵感,重论证而轻直觉:汉语求简捷而少推理,靠灵感而非逻辑,重直觉而轻论证。

    三、文字与大脑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的语言符号。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形象,也可称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语言,也可以称为语言思维。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文字有三个方面:字形、字音、字义。研究发现,字音作为语音,主要由左脑语言中枢处理。字义则由右脑处理。拼音文字字形由左脑处理,汉字字形由右脑处理。文字作为字形、字音、字义的综合符号系统,左、右脑都参与了处理。现代的计算机核磁扫描,也证明也这一点。但是使用表音不强、有序不强汉字的人,则偏重使用右脑。研究也表明如果由左脑处理汉字则比右脑慢得多,如果由右脑处理拼音文字则比左脑慢得多。

    研究还表明,不管信息是以什么方式进入大脑的,一般人的左半脑处理的是有序性信息,而右半脑处理的是各种继续性即混沌信息。生理研究也表明,大脑左半球的神经元的分布排列整齐有序:大脑右半球相应位置的神经元的分布排列,不如前者有序。

    拼音文字具有很强的序列性,所以由左半球处理,而汉字类似象形文字,有序性不强,由右半球处理。汉字与拼音文字它们的词意都是由右半脑处理,看拼音文字字符和理解词意必须左右脑并用,看汉字则主要用右脑,它的表音功能不强。拼音文字利于大脑的均衡发展,左右脑不同功能的并用才是科学的用脑方法。

    因此,文字的差异可以对大脑不同区域产生刺激。中西方人长期接受这种不同的刺激,使大脑的某些局部区域发达,从而为中西方思维差异奠定了生理基础。

    四、文字差异与思维

    关于思维方式差异的分类很多,笔者在这里只探讨几种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一)文字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中国人侧重形象思维,而西方人侧重抽象思维。导致这种思维差异的主要根源是:西方语言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各有自己的特点;汉语是形象语言,英语是声音语言。

    汉语以形象为主导,汉字是象形文字,“六书”就以象形或取象为主,都是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模仿,指事也以形象一符号显示自然关系、模拟自然关系。会意则是对事态的复杂关系的显示,不是单纯的象形。这基本上决定了汉字的形象性。转注、假借则是语义的延伸,是把象形文字的形象性延伸出去。语义的延伸也代表了形象的延伸。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抽象思维的习惯,使之抽象思维特别发达。

    (二)文字与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中国人重综合思维,西方人重分析思维。综合思维是指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方面联系并综合起来。分析思维则指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或将其属性、特征等各方面分开考虑。

    汉语以单音节为主要的意义单元,并表现为字的形象。因此,形象语言则以字的形象决定字义。汉语中一音多词现象很普遍,形象语言中的声音独自看来是模糊多义的,必须整体上把握。汉语很注重整体性,个别现象反而变得很模糊,导致意义的多样性。汉语采用相对定位原则,用相对定位来规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因此汉语是整体定位法,强调位置的重要性。汉语的条理是隐性的。整体决定部分,对整体了解越多,对个体了解也就越多。整体与个体之间互相决定。

    英语把元音和辅音组合为音节,然后形成意义单元。因此,声音语言是以声音组合来决定字义。英语中,一个形象(即一个意思或意义)可有多个声音与之相应,声音语言中的意义独自看来是模糊多义的。声音必须要有意义,要掌握声音的意义,必须产生概念,人们依赖这些约定俗成的概念进行定义和推理。英语强调固定不变的指谓,每个意义必须加以固定而不能积聚,于是能够产生多元的概念系统和理论系统。英语则必须用明显的语法结构来表达现象,强调词的形态。汉英语言这方面特征的差异可以使中国人长于综合性思维,而英国人长于分析性思维。

第12篇

近日,中国社科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和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的百余位学者联名向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上书”,对商务印书馆《现汉》第六版收录“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词语这一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针对这场“汉语保卫战”,认为“极有必要”者有之,而更多的声音则表示“这样的规模和形式根本不足以撼动汉语的根基,对此无需大惊小怪”,甚至还有人指责这是“砖家”的又一次做秀与哗众取宠。

一些看似“顺应潮流”的变革,其负面影响恐非普通大众所能估量,一如当年“二简字”公布以后一度造成混乱,流弊至今。大众所好有时颇似黄河的浩浩奔流,倘无闸头,任其倾泻,便常有泛滥改道之患。《现汉》在这股洪流中该扮演何种角色,是推波助澜还是严守闸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严肃思考的问题。

描写与规范:词典编纂界

永恒的争论

词典是应当注重描述和记录还是规范与指导,这是编纂者们永远绕不开的一对矛盾。西方辞书界对此早有几次不小的论战。尤其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描写主义语言学的兴起,传统的规范性详解词典受到了现代描写主义新词典的严重冲击。

作为规范化词典的奠基之作,约翰逊1855年编纂的《英语词典》影响英国文化长达一个世纪。甚至1880年英国议会否决某一议案,理由竟然是该议案出现了约翰逊词典中没有的词。即便是约翰逊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英语词典》在英语净化事业中的不朽地位。

然而1961年问世的《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却对这一体系发起挑战。《韦氏三版》主编戈夫博士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中坚力量,他认为词典“不应该和正确或好坏与否这样的人为概念发生关系,它应该是描写性的,而不应是规定性的。”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韦氏三版》的收词极其广泛,不避俚俗,诸如moon cake(月饼)这样的外来词,gimme(give me)这样的美式俚语,lurboprop(涡轮螺桨发动机)这样的科技新词一并收录在内。《韦氏三版》问世伊始即引起轩然大波,称赞者认为它是“智慧的最高一级成就”,反对者则不无担忧地称它“加速英语的蜕化变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九十年代英国柯林斯词典对“标准”老牌牛津词典发起新一轮挑战,而后牛津虽也凭借《新牛津英语词典》予以还击,但描写主义的洪流毕竟难以阻挡,许多语言学家甚至认为“规范”本身就需要在描写中被不断调整。

如今第六版《现汉》正文收录大量流行语和外来词,可谓“顺应”了这一趋势。诸如“房奴”“雷人”“给力”这样鲜活的口语词由此成为词典条目,也可谓与时俱进。毕竟它们还有着汉语的外形,只是“打扮”得前卫些。不过,要让那些“非我族类”的字母词也一并“混”入正文,而不是像传统做法那样用不同颜色的特殊页加以区别,这种做法合适与否还有待商榷。词典有时颇似基因图谱,它承载着词的外表、性质、功能以及使用偏好等诸多因素,汉字词和西字词各有所归。字母词不宜划入汉语字典正文,就好比不能把金发碧眼的老外认作华夏种族——尽管他们可能已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了合法的中国公民。

作为特殊外来语的字母词

毋庸讳言,外来语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有观点认为,离开外来语我们几乎“不能说话”。因为自汉代至今,传自西域、印度、五胡、蒙满、日本和欧美的新词纷至沓来,很多早已被汉语用自己的方式内化吸收,乃至于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它们曾有着“外族血统”,比如来自蒙语的“站(车站)”,来自日语的“干部”,来自英语的“卡(卡片)”。但无论它们来自何方,现在究竟长着中国字的脸孔。而这些“混血儿”们的汉化过程,也还是润物细无声的。可是,让形态迥异的字母词大量涌入,乍一看好似有些“外族入侵”的意味了。

字母词属于音译词中的借形词,是汉语引进外来词的一个极端。我们从未否认,它们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鲜活地存在着,有时甚至为某些表达带来不少便捷。因此,第五版《现汉》将字母词置于粉红页的附录上,以表明它们在汉语词汇中的特殊地位。然而,第六版《现汉》字母词剧增,且将它们置于词典正文,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语言的载体——汉字——从此将“降格”至与西文字母相同的地位?今天扶正BBS、AV、FAX,明天是否准许NB、YY、TNND也一并进入字典正文?另一方面,现在允许英文借形词进入汉语,将来是否也准许日文假名进入?现在“の(的)”的使用不就成愈演愈烈之势吗?这里不讨论词典的收词标准问题,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家对此总有不同看法。但有个问题应该明晰,那就是词典之为“典”,应该具备社会导向功能。

《现汉》不是百度

现在谁若声称能编纂出一部囊括世间一切词目的完备词典,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新概念、新词汇以核聚变之势迅猛增长,要在共时层面上收录与描写它们,如果不借助现代手段简直无法完成。因此,对传统纸质的词典求全责备实在没有必要。

另一方面,网络的迅速普及帮助纸质词典分担了不少职能。能接触那239个字母词的人士,不少都已习惯“百度一下”。在不确定所查字母词是否被收录(即使收录释义也未必详尽)的情况下,求助网络反而是一种更稳妥的方法。

在这个意义层面上,纸质词典的描写功能实际上有减弱之势。尽可能包举万类的任务已由百度百科这类“神器”承担了,在这种情形下,《现汉》是否应该自觉担起规范与净化汉语的大任?虽然第六版《现汉》编委的初衷是善意的,是为读者提供某种“便利”,但是“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辞书的典范性与稳定性于当下更值得重视。

敬畏缺失:当今时代的悲哀

漠视传统导致文化断层,是这半个世纪以来我们深染之沉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如果不能重拾对于传统的信心,个人乃至民族便会在经济大潮中迷失自我。从“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呐喊到汉字拉丁化运动,中国人一直梦想着更加迅速地国际化与现代化。然而逐渐淡化的文化认同感,却成了我们民族复兴的伤痕。

所幸信息时代的到来并未宣布汉字的死亡,以汉字为书面载体的汉语言反而由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汉字输入不仅突破了编码问题,甚至在录入速度上已然与英文不相上下。同时,汉字高效的信息承载力,清晰的辨识度,科学的结构体系也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时代的内涵。二者可谓正融入一段良性互动。话虽如此,汉字的命运仍然不容乐观。在网络语言泥沙俱下的今天,对汉语词汇的乱用、戏用现象屡见不鲜,火星文、注音文等等稀奇古怪的文字一时泛起,令人目不暇接。我们经常可以在论坛上看到类似这样的对话:

“今天在BBS上认识一PLMM。”

“OMG,强烈BS你介个SL。”

今天,这些字母词的传播速度一如“屌丝”之类词语的一夜蹿红,如果仅以使用的普遍性与概念的新奇性作为选录标准而忽视了对它们的合理引导,汉语将不断走样。因此,在这种形势下,语言文字管理部门更需要一种成为“逆流”的勇气,以匡正大众行为的过分偏失。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的是规范与反思,而不是一味地媚俗与跟风。

笔者相信,第六版《现汉》编委都是严谨务实的语言专家,239个西文字母词的收录也必有他们的诸般考虑,239个字母词之中也确实存在诸如NBA这样日常生活绕不开、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但任何决策都需要听取多方面的不同意见,彼此切磋碰撞,最后方能完善。将字母词置于附录并以别色页印刷,使之区别于正文典范的汉语词汇并对其性质加以说明,这便是我们对《现汉》这部刻下几代人记忆的经典之作的一点小建议。其目的是提醒广大读者,何者为值得效法之典范,何者是不宜推广的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