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驱动教学论文

驱动教学论文

时间:2023-02-04 19:14: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驱动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驱动教学论文

第1篇

从项目驱动教学安排来看,项目是课程教学的核心,通过介绍项目、学习课程、讲解项目、实施项目与项目总结这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它能快速将项目实施、概况以及掌握的项目、知识综合的呈现给学生。同时,这也是满足学生学习特点、认知规律的方法,它能切实把握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深入。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差异

(一)从老师为中心转变成学生为中心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项目驱动教学从传统的老师为中心转变成学生中心,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启发与激励学生的学习效应,不断增强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项目式驱动教学中,通过整合各个项目的设计、操作,更好的完成各个课程以及论文编写、答辩模拟与PPT制作,进而培养出学生设备操作、实验规划、文献探究、论文写作等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对塑造人文素养也有很大作用,通过加强与项目以及他人的合作,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独立、人际交往能力,对锻炼学生取长补短、虚心求教等品质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通过强化项目开展进程,不仅能有助于学生接受新事物,还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运用资料进行文档输入、数据处理以及资料检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外语,在学习力循序发展的过程中,达到实用性人才需求。

(二)从课本为中心转化成项目为中心

从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过程来看:教材与课本始终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感与距离感,如果认为和实际相聚很远的话,就会降低操作性。项目驱动则是将项目作为作为依据,在学生主动找出所需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让其带着问题学习,最后完成工作与项目。在整个课程讲授与学习中,它整合了理论内容与教材辅导,而不是简单的将教材作为中心。

三、加强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应用的方法

(一)强化项目创建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为了强化教学效率与成果,除了要真实的掌握营销工作分解外,还必须整合项目要求进行分解与构建。对于每个工作环节的内容与设计,除了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力度,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度的把握。对于教材项目,既不能过简也不能过大,反之就会涉及很多知识,对教学组织与目标造成影响。另外,市场营销还具有极大的综合性,针对这点,除了要让学生明确各个技能要求,还必须明确项目侧重点,从源头上避免对教学内容造成不利影响。在项目设置时,不一定要针对产品,还必须整合职业能力,从各方面促进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职业发展以及建设。

(二)强化教学设计

在市场营销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设计中,为了增强教学成果与效率,除了要做好情境导入、项目开发、合作反馈工作,还必须及时探究、总结规律,通过共同进步、分层练习,确保师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现代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整合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环节,强化教学辅导、设计、科目检测以及整体性评价,通过做好项目教学的说明、分析与整合,对学生做好分组,并且整合学生性格、学习特点,强化教学进程。

(三)做好项目教学的测评

在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必须将评价结果与过程有效整合,通过将实践技能作为诛仙,强化全程式、开放式的考核体系,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才能改变老师单一评价的现象。在这过程中,具体评价包含组内互评、交流评价等,为了改变传统个人评价的基准,必须充分利用生生互评的方式,提高学生协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项目评价中,整合学习内容以及区别,从多个层次以及角度对其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第2篇

一、任务驱动教与学在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和感悟问题的情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多实践。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工具,通过驱动教学方法就能快速掌握与熟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情景设计、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就会派上用场。例如在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快速查询需要的相关资料时,就会必不可少地使用到搜索引擎。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和概念并了解常用的一些搜索引擎和网站,掌握复制保存网页中和信息内容和图片和方法并储存到指定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和探究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学会操作计算机带来的便捷。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实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独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要求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围绕某个学习目标,由浅到深,由深到精,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与主动性。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学习与探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作用,学生学习效率较高,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这两个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法组织课程教学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这里起到很好的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管哪个学科哪个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学习。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迫切。一支粉笔,一言堂传统教学的弊端日渐显露,计算机能把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集于一身,计算机教学虽然是学习新鲜的事物,但是计算机的基础和基本操作的技能的学习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这么重要但乏味的东西,怎样让它变得生动起来呢?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效果极佳。例如在很多中小学的课堂教室中,就很好地运用到了“任务驱动教学”,老师课前设计好PPT演示稿,以动画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提示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丰富的动画教学情景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能让学生富有趣味性地、思考探索学习,激发学习好奇心,轻松完成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任务驱动教学”的好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有趣,神奇之处在于要我做和我要做。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美,体验到美的满足和兴奋,让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变得乐趣无穷。愉快地学习,并学有所成、学为己用。

作者:顾丽爱单位:承德广播电视大学

第3篇

1.1教学目标明确

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的特征之一就是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实用性也较强。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所布置的任务都是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可能面临的问题。因而,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也就为学生模拟了日后的工作状况,针对性极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具有激励的作用

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具有激励的作用,比如,教师在电脑上教学生EXCEL相关练习时,通常会借助语言布置任务。首先,假设学生在公司中的职务是文员,领导要求文员将公司职员一年内的全部工资、每个月的平均工资、最高工资、最低工资进行排名统计。教师在对练习进行评价时,不单要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还需要强调操作的过程,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会运用到一些知识以及技能。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既能巩固学生理论方面的知识,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学生角度来说,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会有一种成就感,正是这样的成就感激励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索学习。

1.3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不能将所有可能面临的问题一一教给学生。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想象一些具有关联性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解决的措施。同样,教师在将任务布置给学生时,不单是让学生进行练习,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理解方面的能力。学生只有在理解教师所教授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2.1提高学习兴趣

中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而且还存在着一些厌学的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演示教学知识点。比如,在Word中进行自选图形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演示一个简单图形的制作过程,比如绘制一只小兔,进而让学生模仿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出电视机、小汽车等等图形。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图形绘制的方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会去进行图形的组合以及线条颜色、填充颜色的搭配,进一步巩固学生理论方面的知识。

2.2进行差异教学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而,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同时需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及探索性任务,分层次的任务设计能够赋予学生发展的空间。比如,在教授图文混排设计这一知识点时,第一层次就是基本的任务,需要把任务细分为一些小步骤,引导学生打开E盘里“Word练习.doc”,根据练习中的提示进行文档格式化处理:第一,做好页面纸张大小自定义以及上下边距的设置工作;第二,引导学生采用艺术字做好标题建立工作,并且根据练习中的规定做好字号处理工作。这些任务的设计都非常基础,教师在学生操作练习过程中需要做好观察以及辅导的工作;第二层次就是提高的任务,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去思考,再通过设计或完善创作出新的作品;第三层次就是探索性任务,教师向学生提供素材,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的思维进行排版工作。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能够使学生在任务完成阶段中找到自信,进而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3.1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难度,因而,在实施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时,教师布置的任务需要围绕学生开展。同样,在教师进行知识的演示讲解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依据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分开介绍,再融于综合任务当中,做到循序渐进。比如,就初学者来说,最初引导学生运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简单的文档,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图文混排的处理以及长文档的处理。这样的调整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去理解知识,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4结束语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项目案例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体现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权力。我国的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非正常损失货物的进项税额应及时转出”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何珍芳、吴利群主编的《税收基础》书中的“增值税”一节,本节课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习领域的全部课程具体化。

二、教学理念

1、教学方法多元化:本节课的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围绕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项目化案例教学,整个工作任务(图1)分为创设情境――角色分配――任务分割――分组讨论――实施――验证――总结和评价七个步骤,学生能够在教学训练中,完成由专业的认知到职业角色的转变。此外,本课还结合了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体验法及讨论式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图1会计项目教学工作任务七步法图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会计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如果2所示。

三、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目标:掌握增值税的概念、特点、征收范围、税率;熟练掌握增值税的计算。

2、能力目标:资料检索、信息收集、案例阅读分析讨论、口头表达及撰写报告的能力;自主性、探究性及尝试性学习能力;小组成员间具有相互讨论、评价、合作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企业生产销售等活动中有关增值税的计算,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及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起正确的纳税观,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仿真的职业情境,设置会计模拟实训场景

师:通过网络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案例,创设仿真职业情境,引发学习探索的兴趣。

首先明确主体单位是一家服装生产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7月某市国税稽查局在对该企业2008年度的税收缴纳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在2008年10月份的一次火灾中教育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刚刚采购不久的一批原材料被全部烧毁。企业对此的账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1,200,000

贷:原材料1,200,000

借:营业外支出1,20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1,200,000

经进一步核查发现,该批原材料购进时的进项税额174,358.97元已全部申报抵扣。某市稽查局认定该企业在发生非正常损失货物时,该货物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不予转出的行为构成偷税。

师:任务1:该服装生产企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任务2:市国税稽查局认定该企业这种行为是构成偷税,你同意吗?为什么?请列举出相关的法律依据。

任务3:该服装生产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样的问题?

任务4:该服装生产企业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理?

2.分组讨论、分析案例

分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达成共识不可。最终形成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

3. 各小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各小组代表就问题一、二公布各自的结论,并提出依据,结论较为一致。对问题三,学生存在争议,教师不急于评判,让各小组发表他们的看法,尊重和肯定他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代表:归纳总结两种不同看法,一方认为该服装生产企业及时改正,补交税款就行了;另一方认为该服装生产企业应该完善各项制度,从企业领导到基层员工,特别是财务部门的员工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职业操守。双方均认为该服装企业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却没有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

4. 师生研究讨论

老师与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之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社会一些企业的偷税、漏税及抗税等现象的思考,让其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5.总结及评价

(1)案情分析

增值税相关法律规定了进项税不予抵扣的多种情形,如果企业错误的,在此种情形下将增值税进项税予以了抵扣,则依法应当作进项税额的转出。该企业原依法可以申报抵扣,并已实际申报抵扣的所购原材料进项税额,应当在发生火灾烧毁后,即予以转出该部分货物的进项税额,但该企业却没有依法及时转出,在发现当期申报增值税时也没有将该转出在纳税申报表上予以反映,并据以补缴税款,从而造成了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结果教育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该企业的行为属于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偷税行为。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总结性评价

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总结评价。表扬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灵活,有独特的见解。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学生能准确应用与增值税相关的概念,科学地发表自己看法,可见学生对其中相关的知识有独到的理解。同时,也要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违规企业处罚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引用不够准确等。

6.教学反思

(1)本节中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认为“重要的不是你受到了多少训练,学到了多少知识,重要的是你怎样接受训练,也就是你思维、行动训练的方式和过程”。而这种思维方式正是一个会计人员所必需的。

(2)通过项目及任务的分析,学生学会了如何合作交流、撰写报告,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按要求完成了项目任务,体验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感受到通过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欣赏美创造美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宣胜瑾.对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08~110.

第5篇

关键词:网络 教学特点 改革 高职计算机 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

如何在网络化、信息化的环境下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呢?这是我们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1.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特点

我们的教学特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变化;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突出学习者的个性化教育;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更先进;交互网络技术的使用。

2.周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而我们的教学相对滞后。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下列问题:课程内容陈旧,时代感不强;教学手段、模式单调,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好;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力度不大。

3,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结合我院及兄弟单位的改革经验,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参照《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指南》的要求,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具体实际情况分专业、分层次设立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先进性和应用性。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

3.2.1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网络环境,提供一种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较好地实现个别化、合作化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及自我探究的欲望可以被大大调动起来。高职院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能动状态,他们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3.2.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探究知识的动力之一,是创造发明的重要源泉。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

3.2.3 精讲多练。“精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

“多练”,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多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其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人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3.2.4 任务驱动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创设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和上机任务、作业放入网上。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再以软件或知识点作为线索,改用任务为线索,串联模块,组成教学内容。在这里,任务的确定、完成、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

3.3 教学模式的改革

新型教学模式离不开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系列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媒体。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站在改革的前列,率先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3.4 考试考核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主要凭试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种考试方法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3.4.1 边教边考:在平时上机操作中,一个章节、一个知识点就进行一次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出解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4.2 多渠道考核: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习、对话、软件等栏目板块,对参与者加权积分,作为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4.3 改革总评成绩的计算方法:期末笔试对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查,这部分可占总成绩的20%,平时考核成绩占30%,平时上机操作占总成绩的50%。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第6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7-0066-02 

在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日渐广泛,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必备技能。新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教学纳入高中教学范畴,在经过多年的运用和发展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逐步从基础应用教学过渡到课堂实用性教学,其对于学生技能的完善以及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探讨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只有真正实现教师“教”的有效和学生“学”的高效,才能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浅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一、应善于创设课堂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合理选择课堂情境素材,在激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情境,并侧重学生信息素养的积淀。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技术与技巧丰富而复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此类知识详细讲授给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首要特性是应用性,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技术都最终服务于应用,一旦学习失去了应用性,则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往信息技术教学很容易受到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形式方面也拘泥于传统方法,不够灵活,而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讲解和分析技术,对于应用型学科这一本质意义有所忽视。所以,我们应革新以往技术型讲授模式,以富有意义和实用性的情境教学为主,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Photoshop图像处理》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两种图片对比的情景活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对比找出两张图片的差异。发现差异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采取何种工具将两张图片变得更为相似,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得到激发,积极运用软件中的“选框”、“套索”、“魔术棒”等工具自主探究,并最终成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在情境中被有效激发,更有利于其展开自主性探究式学习。 

二、通过小组合作以及任务驱动方式改善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其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有很大影响。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只使用统一演示和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笔者在以往教学实践中采用协作学习法与任务驱动法联合的方案,在结合自由分组与异质分组两种方式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或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以及能力水平进行分组,其中会存在由部分组员完成所有任务的现象。因此,组内应首先明确责任制,将学习任务合理分配到个人,并确保其顺利实现预定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彼此自愿提供帮助,彼此信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明显提升。 

以《程序设计》为例,笔者给出了一项课堂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包括程序以及界面在内的简单计算器,学生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在此情况下,学生根据个人策划能力、审美设计水平以及编程能力进行异质分组,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彼此帮助和依赖,其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三、展示学生作品并给予客观评价 

如上所述,笔者在布置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完成作品,并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途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学生通过自评了解自身情况;通过互评汲取他人的优点与长处,并帮助其他学生树立自信、深度认识自我;通过师评关注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优点,最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前进和发展,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以flash动画设计《飞舞的蝴蝶》教学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然后,制作出以“蝴蝶飞舞”为主题的动画,并要求采用“路径动画”处理整部动画,采用影片剪辑处理蝴蝶。学生完成作品后,笔者一一审查学生作品,并要求学生就任务完成效果做出自我评价,并通过电子教室软件进行教师点评。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得到激发,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其设计出的动画也更为生动和鲜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应着眼于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课堂教学加以优化,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觉性,确保学生高效学习。同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与方法改进课堂教学,开展有效教学,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性与高效性,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 曹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教育导 刊(上半月),2013,(02):76-78. 

第7篇

一、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针对新教材、新大纲的出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大纲吃透,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教研组还采用播放电子幻灯的方式让教师了解我国教育的未来前景。除此之外,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让每位教师参与进来,经常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输送给教师,迅速转变了以往陈旧的观念与模式。例如,就今年区教研室申报的课题“语文评估办法的多种形式”,各教师提出意见,献计献策;再如从观念上改变以往初语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

二、严肃教研时间。

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开好会的关键。教研组每次的活动时间提前在黑板上公布,到点准时开会,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

三、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出成绩。

随着教师人才的流动,教师队伍也将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我组青年教师人数正逐年增加,教研组采用多种方法让这批年轻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

1、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2、鼓励青年教师多上研讨课,将自己的哪怕点点滴滴的教改思路渗透进教学中。

3、老教师做好“传帮代”的工作,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要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4、多次请区教研室的李老师、苏老师来听课、指导。

通过以上举措,教研组已经有诸如杨凌云、谢竞、王倩、胡传妍等一批刚进校没多久的年轻教师担负起了学校语文教学的重任。他们的一系列对外公开课均获得了区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四、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

1、说课

以往我们忽略了说课的作用,即便是说,也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教者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内容空泛,缺乏说服力。今年我们致力于改变旧面貌,加强说课的质量。教者也不需要全面说课,只需以重点说课和微型说课这两种方式阐明你的教学意图,例如在哪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了你的什么教改思路,你是如何贯彻的。

2、评课

教研组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同时还鼓励每位教师均能发表看法,在评课中还能体现出创新意识。

五、健全教研组档案管理办法。

教研组材料包括文件、学习资料、组与分组记录本、语文活动开展的图片以及每学期的计划、总结等,可以说内容很多也很杂。我们吸取了以往的经验,平时就注重材料的积累,专人保管。教研组在办公室已设一保管柜,存放所有资料,钥匙由组长负责,组与分组记录本则交由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负责记录保管。

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录相,拓宽教师视野,了解教学前沿的最新动态。

第8篇

一、主要活动与成效

名师工作室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将理论熏陶与实践磨砺融为一体;以课题研究为统领,聚焦教育教学热点和疑难问题;以示范引领为特征,促进骨干教师在名师引领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辐射作用;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引导骨干教师在创新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

(一)理论熏陶,提升学员人文素养

为满足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半年来,我们从加强理论学习入手,以理论熏陶的方式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人文素养。

第一,人格感召,树立榜样。工作室主持人在坚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影响他人,以敬业精神树师表形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学员认真学习全国和本地知名专家、学者、名师博览群书、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以及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以此来感召全体学员。

第二,研读专着,理论引领。为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学员的理论基础,我们开展了“共读教育专着,感悟教育精髓”的读书交流活动。工作室成员结合实际找书读,聚焦问题读透书,读书心得连经验,交流共享谋发展。目前,读书已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习惯,并逐步学以至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磨砺,提高学员的教学水平

工作室坚持聚焦教学课堂,打造精品课程,引领成员不断丰富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半年来,工作室学员分别在黄陂前川一小,盘龙二小,汉口唐家墩小学上了5节较高质量的观摩课,示范课。他们的教学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如潘伟文老师教授的《秦兵马俑》张弛中透出圆润,朴实中现出华彩;张兰娇老师教授的《李子核》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学得开心,习得快乐;夏琦云老师的一堂《雪》,犹如一杯茗香袅袅的“香茶”,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张珍老师执教的《中国结》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每节课都充分体着老师们的教学睿智。课前备课也好,课堂生成也好,都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老师启迪智慧,碰撞思维,沟通心灵的教学资源和契机,让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让学生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每堂课下来,都是那样收放自如,圆满完整。

(三)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走研究之路,使每位老师都能“研究出成效”。针对教学教改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工作室拟定了《小学语文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建构研究》,《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方法的评价》等课题作为本工作室的重点研究课题。目前,各课题的研究正在深入开展之中,并力争有成效。

(四)展示交流,搭建骨干教师发展平台

工作室积极创造条件,为成员提供了广阔的展示与交流的舞台。让“名师”与“名师”,“名师”与学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半年来,工作室共组织成员外出听课和参加研讨活动5次。这些学习交流活动,使工作室成员拓宽了视野、开阔了胸怀、增长了见识。正如学员甘红枝老师在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中所写的那样:“名师工作室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上课、听课、评课、讲座、研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我们告别了独自学习的艰辛和枯燥。每一次活动我都得到锻炼和提高,每一次活动我都受到启发和教育,每一次活动的高质量和圆满成功都让我感受到这个团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但是每次活动我们都能感受到彼此的热情。我们奔走于每个工作室成员的学校,除了教学研究,我们还了解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除了学校之外,我们还了解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气息。我们感受着学习的过程也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五)注重博客网站建设,扩大信息交流

名师工作室博客,既是工作室展示名师风采和成果的一扇窗口,又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挥辐射和交流的功能。因此,工作室从筹备到启动,我们就十分重视博客网站建设工作,今年3月,工作室正式建立博客并启用。博客设有名师简介、学员风采、工作动态、名师在线、经典评课、教学反思、理论前沿、教海拾贝等近二十个栏目。工作室充分利用博客网站容量大、空间大、信息快的特点,将工作室工作简报及时上传,将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精品教案,教学论文等通过网站进行交流。目前,我们的博客网站共上传各类文章190多篇,有一万三千多人次点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由于种种原因,名师工作室工作尚有进一步完善之处。这主要表现为:工作室活动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具体计划有时不能按期进行,导致部分工作不能全面实施;工作室成员自身水平、研究能力存在差异,对整体工作有所影响;如何引导区域学科发展方向,并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开展名师工作室以后的各项工作,我们应朝以下方面努力:

(一)加强科学规划,解决工学矛盾

工作室要认清教育发展趋势、把握教育发展现状、找准教师培训需求,加强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同时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与时间,增进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寻求学校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妥善处理工学矛盾。

(二)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第9篇

抓好抓实校本研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发展的要害在教师,教师发展的要害在研训。因此,只有认真抓好、抓实“校本研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我校校本研训的主要做法、成效及努力方向作一个简要报告:

一、专业引领,全力支持,营造人人参与校本研训的良好氛围

“校本研训”工作很重要,但要扎实开展又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认为“校本研训”是形式,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或认为“校本研训”要不要无所谓,只要教学能取得成绩就行;或认为参加“研训”活动只是为了评职称,有任务观念;或认为研训工作很深奥、高不可攀,是专家、学者的事,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害要进行专业引领,帮助教师形成对研训工作,非凡是校本研训的正确理解。

一是思想引领。我校通过各类培训和相关会议,大力宣传“校本研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教师认识到研训工作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对提升教导教学质量,及对促进学校发展的意义,在思想认识上消除误区,从而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变“要我”为“我要”参加研训活动。

二是制度引领。我校相继出台了“*中学教科研工作奖励制度”、“*中学骨干教师评定细则”、“*中学教学常规要求”、“*中学教师素质评价细则”等研训考核制度,发挥了制度引领作用。校本研训业绩成为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评定、优岗考核、教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学校还为每个学科组、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建立了档案袋,进行跟踪指导、考核和评价,为校本研训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骨干引领。学校骨干教师评定,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培养了一批学科研训骨干。通过任务驱动,对骨干教师在校本研训方面定任务、压担子,引导他们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四是规划引领。学校指导全体教师制定了“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并通过年度计划、学期反思,构建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新机制。“个人发展规划”,使老师们明确了研训等各方面的努力目标,有效促进了教师自主发展。

五是专家引领。保持“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帮助教师开阔了视野,提升了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是老师们能面对面得到专家的指导,促进专业成长。如学校邀请邓局长、邢主任等到校召开了专题讲座,还请研训中央张主任等到校对“个人课题”、论文案例等给于了“一对一”的指导。专家的指导、引领,可以帮助教师突破“瓶颈”和“高原现象”,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提升。

在加强专业引领的同时,学校对所有的研训活动,可以说做到了在财力、物力、人力和安排上给予全力支持,并能给予全方位的服务,三年来学校为市县研训活动提供了现场10多次,做到了研训工作不遗余力,形成了人人支持研训,个个积极参与研训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同伴互助,专业合作,为教师参与校本研训活动搭建平台

同伴互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校本研训,因为我们最初的一些教导教学技能都是从同行身上模仿来的,身边的典型,身边的经验和技能也是最容易学到手的。要害是要建立起平等对话、相互帮助、共同支持的专业团队,努力为教师校本研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一是集体培训。学校利用教职工例会,通过印发材料、例会学习、专家讲座、沙龙研讨等多种形式,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师德、教科研和理论培训,由学校领导、学科骨干进行主讲,教师提问答辩。

二是学科组研训。学科组以主题研训为载体,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课题研究、问题研讨、质量分析、经验交流、说课及听评课活动等。

三是集体备课。以问题探讨为导向,通过课前备课,提出问题,集中研讨,提出策略,二次备课进行改进,进行教学有效性研究,以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进。

四是班主任月例会(沙龙)。以话题形式展开,每个班主任都要进行主题发言,谈问题、谈困惑,商讨对策,交流经验,分享胜利的喜悦,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共同提高。

五是年级班主任周会商制度。主要是问题研讨,案例分析,进行对策研究。

学校通过加强教师团队建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交流、对话、合作的平台,形成了同伴互助、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三年来,学校有9个教研组被评为县优秀教研组,有4位班主任被评为县十佳班主任。

三、立足校情,追求实效,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我校的校本研训工作能立足校情,紧密结合教导教学实际,教科研方面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培训方面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策略,保持“教研训一体”,使老师们感到有用、实用、有效,实现了由心动到行动的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三年来,我校教师有32个市县级“个人课题”顺利结题;有306篇教导教学论文、案例在省市县获奖和发表;有13人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和县优青,有11人次被评为市、县优秀班主任,县级骨干教师占专业任课教师20%以上,骨干教师队伍得到了迅速壮大。

二是促进了学生素质和教导质量的持续提升。三年来,在各项竞赛中学生有119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获奖3人次,省级获奖4人次,市级获奖16人次。学校教导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三是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学校连续三学年办学水平被评为优秀等地。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平安*建造先进单位、*县继承教导先进单位、南京市“个人课题”研究优秀学校、*县师德先进集体、*省教导学会先进单位,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展望未来,谋划发展,坚定不移的落实好校本研训工作举措

回顾过去,成绩令人鼓舞,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层次不高,精细化程度不够等。展望未来,还任重而道远。谋划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落实好校本研训工作之各项举措。

一是认真贯彻县局下发的《进一步加强校本研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落实好从“校长”到“教师”实施校本研训工作的各项要求,进一步优化过程治理,不断提高校本研训工作的实效。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20―01

近年来,全国各地评选出了一批名优教师,并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一形式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指导作用,促进了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然而,各地的工作室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却程度不同地遇到了动力不足等困难。究其原因,一方面,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活动,需要工作室导师设计活动内容、邀请专家,还要“上窜下跳”做好协调工作, 而工作室导师多是一线教师,没有来自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门的支持,要做好这些工作着实是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工作室的各项活动离不开学员们的积极参与,如果学员得不到明显的收获,时间一长,参加研修活动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消退了。

一、构建基于利益驱动的外源动力机制

我们很多时候认为教师要甘于清贫,不愿承认教师渴望职位升迁、待遇提升和追求出人头地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建立基于利益驱动的外部动力机制,是为工作室研修活动注入动力的重要方式。

为工作室搭建交流平台,满足教师获取各类荣誉和表彰的需求。教育行政机构应定期组织所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参加学术交流、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论文评选、优质课大赛、课题申报等等比赛活动,让工作室的活动上升到一定级别,开展评奖评优活动,促进不同工作室的适度竞争,让其成为检验工作室工作成效的有效形式。

明确活动经费筹集渠道和保障体系,保障工作室活动经费。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对工作室的活动经费予以保障,用于工作室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工作室成员工作补助、办公用品、网络维护、购买书籍、课题研究(含立项、鉴定等)、专家授课、与培养工作有关的观摩考察费等。同时减少名师的日常教学和其他一般性工作。

建立后勤统筹协调组织,减少工作室的后顾之忧。在工作室组织的跨区域活动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形成一套组织保障体系,为活动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后勤保障,减轻工作室开展活动的压力。

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按有关评估标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影响检测等考核方式,对名师工作室进行每年一次的过程性评价和工作周期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对工作室建设发展的情况、培训和指导教师方面发挥的作用、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科研中取得的主要成绩三个方面进行考核督察。

二、构建基于活动质量的内源动力机制

尊重工作室成员,使每一个人都能深度介入工作室各项活动。充分尊重其专业地位,使工作室的每个成员成为某项任务的平等合作者,而不是需要受教的新手,激发其专业自信,增强其探究的动力,共同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每个教师都获得工作的自由空间,为其留下实现个人价值的余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工作室活动。如建立基于任务的研修模式,梳理学科教学难点问题,通过研讨形成共识,以任务的形式下达给每个参加研修的教师,开发出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资源。

建立包容共享的研修文化,积极创设教师负责任的愉快环境。事实表明,呆板管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过度竞争关系,会使工作室失去秩序性,使教师失去创造能力。为此,必须改变工作室管理方式, 积极创设教师负责任的愉快环境,形成兼容并蓄、多元包容的工作风格,在导师与学员的代际交往中、学员与学员的同辈交流中获得成长助力,在互促、共赢氛围中获得成长和专业对话的乐趣,体验志趣相投的喜悦,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到成长的肯定,这对于团队成员相互之间的互惠、互信、相互协作起着粘合与促进的作用。

建立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制度,形成教研共同体。通过系列团队建设活动,让工作室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追求、共同的项目等,进而形成工作室各成员的角色定位、任务分工、团队管理模式,激发教师主动贡献个人思想、个人资源,主动承担责任。最终,形成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组织特征。

聚焦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的活动模式。唯有高效的活动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课堂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形式,因此在活动中要聚焦课堂,形成以课例为依托的教研机制模式。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职前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师教育的主流话语,可以说,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成长,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教育改革和发展就不会取得成效。从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角度划分,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为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师范生从进校学习到毕业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过程。作为教师教育的起点,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因此,职前教师教育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然而,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育职前教师的培养方面存在较多方面的问题,如教学计划的专业目标和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不匹配,实施的专业发展途径偏窄,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缺乏主动发展的意愿等。所以,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亟需改革,需要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使信息技术职前教师发展取得实效。

一、改革课程设置。适应教师专业发展

叶澜教授在《新世纪教师专业索养初探》一文中提出:要建设一支能胜任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重任的新型教师队伍,必须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深入研究对未来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但涉及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论文在逐年递减,涉及教师在职教育阶段的论文却以较大的幅度在递增。这说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职前与职后及其不平衡。没有达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脱离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缺乏科学发展性,这体现在教师培养方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师观去设计,或者照搬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移植其他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忽视地方经济和资源优势,忽视学生实际和发展需求,脱离基础教育实际;有的则是采用公共教育学科课程+专业课程+教学法+教育实习的模式设计教学计划;过分偏重信息技术专业学科特点而忽视信息技术教育性的问题,课程结构比例不尽合理等,致使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素养不能得到很好地培养。所以需要研究和改革课程设置,更好地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科特点。以促进职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充分应用地方经济和优势资源,立足基础教育实际,建构培养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能力、教育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新课程体系。在建构课程体系时应把其作为一个系统,加强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设置,研究其要素即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选修课之间的地位、结构比例和相互联系,处理好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特色性、应用性及前瞻性,从而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满足地方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力量的需求。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近期和未来发展。

二、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追求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系统和完善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但我们认为,教学中培养学生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充分挖掘其教师发展的个人潜能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教师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逐渐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首先要使学生构建教师专业愿景,学生一入学就应对其进行教师专业愿景的指导,使学生尽早树立自己的教师专业理想、专业信念,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在自主发展中寻找体现自己专业发展价值的幸福点,从而产生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要特别重视指导职前教师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其制订和实施过程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还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具有共性和个性化特点,其设计需要学习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结合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时代特点及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找准努力方向,作出有效安排和计划,设计出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远景规划可以是抽象不具体的,但应该有实现其规划的具体的可实施的小目标,还应该结合学校、地方等具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与同学、老师、专家和家长等建立合作关系,进行持续的反思和动态的规划。关于职业规划可以结合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等。

2.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如导入、演示、指导、提问、分组活动、媒体运用、沟通与表达、结束和补救等技巧)和教师教学能力(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能力)。

3.教师的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如学者型、艺术型、社会型等)和专业自我(如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未来前景等)。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中的阶段目标主要包括在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实施的目标和入职后才可实现的目标。而“学习”则是贯穿发展规划始终的也是终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现代教育发展观。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的而又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合理地规划和有效地调整规划会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发展潜能和努力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师形象和教育愿景,向更高层次发展,并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其中体验其五味人生,追求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这里的至真、至善、至美是体现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自身形象和人格魅力、人生价值,更重要的是把其升华成人生境界。

三、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信息技术职前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然而教学中又是问题最多的课程。首先是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材的匮乏,二是教师在把握学生学习内容和形式要么偏重于理论知识,忽视教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要么抛开理论知识的学习。纯粹训练教师基本功。此外,脱离基础教育,没有与新课程联系起来,不走出校门深入地方经济和中小学的教学实际等。所以,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论的课程建设,开发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材;需要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教学模式,使其融合信息技术教学基础理论、先进的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设计实践、课堂教学实践等,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还应拓展教学时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和中小学课堂资源,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供发展空间和拓展课堂教学。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教师素质训练周活动,并把周活动贯穿于教学论课程的始终,活动内容主要是教师技能训练和教学能力培养。小组活动开展的成效可通过课堂上进行活动交流和评价,并建立小组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及评价记录档案,指导小组开展活动,使其真正取得实效。教学中强调实践性,倡导“做中学”的同时,通过活动交流、评价、指导、小组活动总结和反思,上升到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笔者教学中采用这种小组活动的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探究性强,一学期后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教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教学中应融人鲜活的教学实例,使理论课教学从“抽象”走向“生动”,并把教学设计、试讲、试教、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整合起来,让学生亲历和体验教学实践,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理念。还可结合信息技术教学论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培训,在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同时提升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对职前教师进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就是一个很有好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通过职前培训,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使未来信息技术教师在上岗前接受有关培训,具备就业需求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现代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的能力。

四、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研究能力和水平体现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是职前教师将所学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获得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很多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的教育实践形式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和教育实习,这种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所以,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学好专业课程,训练教师技能培养教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未来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主动创造教学实践机会,使教育实践多元化。如进行教育调研、教学观摩、模拟教学及教育实习等活动不断获得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因素 情感的感染

大家都知道,人的认知活动都是在情感的驱动影响下进行的。情感是构成人的活动动机之一。老师要投入感情,师生心灵相通,和学生一起走向生活、实践,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英语的无处不在,其学习兴趣就会大增,主动去搜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开展学习上的交流与合作。假如教师只注重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内容,而缺乏对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较少去观察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一堵无形的墙,情感得不到沟通,教学效果的实质就难以体现。在当前提倡“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只“走近”学生还不够,还更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

1、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约定俗成的,我们认为成绩好的、听话的就是好学生,而成绩差的、不听话的学生就是差生,这种学生观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情感教学的学生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当前的学习条件”。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与促进者,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于么一个学生老师要使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给学生以及时、充分的肯定、鼓励,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自然地用英语进行思考、交流。

2.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在工作中,教师应该任劳任怨,认真教学;在休息时间,不计报酬,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辅导。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发音准确与否在这一阶段至关重要。教师利用每个中午的休息时间, 口对口、面对面,一遍又一遍地精心辅导,这是解决语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学生食堂里,教师利用中饭空余时间,利用实际语境,实地操练,教学生说简单的餐厅英语,如 What are you eating ? I’m eating meat /tomatoes .How’s the food ? It’s good /delicious. 等。在校园里,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日常交际,不厌其烦地纠正错误。这样,反复操练,不断重现,学生的语音越来越准确了,语调越来越地道了,同时,又巩固了书本知识,更有意义的是把书本知识变活了。这是把英语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变成实际本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带着有趣感激的心情学习,效果自然显著。

3、老师作为学生的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观察学生的变化,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课堂里,我发现有位学生有时情绪激昂,有问必答,而且非常主动,但有时又沉默寡言,好象整个英语课和他毫不相干。通过个别谈话和检查他的预习作业,发现他爱发言之日必定是他预习较好之时。反之则根本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到位,所以对老师同学所讨论的内容,他无法介入,表现沉重和默然。抓住这点,通过倾听其本人说法及动之以情的几次谈话,他的学习态度大有好转,完成或基本完成预习作业,上课一直非常活跃。这次在班级演讲比赛中,居然夺得一等奖,进步之快,令人欣慰鼓舞。

4.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认不倦”。教师的知识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的。能为人师,必有其过人之处。在初中里获得的理论知识,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提高。这里不仅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技巧的提高,更是因为时代的发展,教师原来拥有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与时代相合拍,如互联网,多媒体,办公现代化手段在英语课堂里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仅是本学科所涉及的,还应该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科学等内容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输入就会有更好的输出,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旁通相关学科知识,就能加强英语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技能。把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握教育规律,就要进行科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增强教学效果,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而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卢梭曾经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这样,教师以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就会亲近,喜欢甚至模仿,崇拜,进而喜欢他的课,认可并接受优秀的形象,“爱屋及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5. 关键是要有一颗爱心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用爱唤醒学生潜在的动力。

真正的爱心是不要回报的,是甘愿付出的。熟悉教材,完善教案,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第一课棠,活跃第二课堂,采用多种手段塑造“语言习得”氛围,这些都是繁重而没有止境的。当这一切在学生的进步成功以及倾心置腹的信任中得以展现时,一切劳累都得到了最好的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