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1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资产负债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999年4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1999年8月国务院又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建立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其目的在于:(1)处置银行边际不良资产,改善银行资产结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3)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国家对能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规定了5个基本的条件:①产品适销对路,质量符合要求,有市场竞争力;②工艺设备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生产符合环保要求;③企业管理水平高,债权债务清楚,财务行为规范;④领导班子强;⑤改革方案措施有力,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由于满足5个条件的企业很多,又规定了更具体的3个条件:①“七五”至“九五”期间,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建成投产,因缺乏资本金和汇率变动因素,负债率过高导致亏损,难以归还贷款本息;②国家确定的512户重点企业中因改建扩建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重,造成亏损;③1995年以前年度借用商业银行贷款形成不良债务的企业。
债转股对企业的收益最大,反应也最强烈。不少企业简单地认为债转股实质上就是减免债务,把它当作国有企业最后的晚餐。有关债转股的文件下发以后,企业纷纷跑向有关部门游说,不惜一切手段争取把自己列为债转股企业。这些现象反映了我国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在各种融资成本中,股本融资成本是最高的,债务成本是最低的。其原因有:第一,债务成本税前支付,企业实际支出债务成本为:贷款利率(1-所得税率)。第二,对投资者来说,债务资金投资的风险小于股本资金,债权人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低于股东要求的投资报酬率。第三,债务奖金的筹集费用小于股本资金。
有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仅有20%,净资产收益率连续3年小于6%,已失去配股资格。按市场规律办事,企业需要优化资本结构,再筹资必须加大负债资金的比重。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企业也争取到了债转股的指标,减免了大部分债务,股本资金比重进一步加大,资产负债率几乎为零。很多企业长期以来资产收益率始终低于债务资金成本,是造成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而并非完全由于资产负债率过高造成。据统计,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1980年只有18.7%;1990年上升到58.4%;1995年已过77.5%。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表明:平均来讲,日本公司资产负债率85%,德国公司是63%。按国际惯例,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是60%~70%,超过次警戒线,企业将面临市场的多变性而承担极大的风险。
从理论上讲,当企业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应保持高的资产负债率;当企业资金利润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时,就保持低的资产负债率。由于市场风险及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业绩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在宏观经济萧条时期,或企业成长周期的低谷期,企业资金利润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这是较低的资产负债对企业有利。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会有以下3种情况:第一,企业息税前利润大于债务利息,企业利润大于零,股东权益资金虽然有收益,但股东权益资金收益的一部分补偿了债务利息,资产负债率越高,补偿越大。第二,当企业息税前利润等于债务利息时,意味着全部资金收益都补偿了债务利息,股东权益资金收益为零。第三,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债务利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出现亏损。从亏损的原因分析,主要是企业资金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两个因素造成。在宏观经济繁荣时期,或企业成长周期的高峰期,企业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资产负债率越高,股东权益资金收益增长越快。
二、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缺乏资金使用效率的约束机制
企业不愿运用财务杠杆,增大资本金的投资收益率,与我国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上市公司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有关。与股本资金相比,债务资金成本支付的约束是刚性的,股本资金成本的支付缺乏约束机制。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情况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说明。1994年,40%上市公司给股东发放现金股利,7%的上市公司不分配;1995年~1996年,30%发放现金股利,30%的上市公司不分配;1997年~1998年,23%的上市公司给股东发放现金股利,56%的上市公司不分配。不分配的公司越来越多,超过了半数。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不分配的动机是资金积累用于再投资。被有些公司的管理层处理为免费使用的资金,股本资金成本为零。则没有企业愿意冒着财务风险使用债务资金。
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在企业经济运行中违背资本结构的经济规律,片面追求高股本资金结构,正面看可以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负面看却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反映出我国企业缺乏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其主要原因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最具现代企业性的公司是上市公司。公司的治理结构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组成。由于中国国情,很多上市公司的主要大股东是原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及上市剥离出去的原国有企业,这些大股东的股票是不能上市的,同时这些股权也不属于个人,属于国家所有。绝大多数能流通的国有法人股及法人股控股的上市公司感受不到股东的压力。依然由政府任命的公司经理们努力经营的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经营者追求高收入、高在职消费,同时又以未摆脱政府干预为理由推托责任。大股东只关心股票上市及配股时的股票价格表现。一旦将流通股股民的资金圈到手,大股东不再关心如何实施科学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股东的财富增值最大化。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滑坡严重,股份制改造并未带来国有企业经营素质的整体改善,国有企业原有弊病仍然存在。1994年以前的上市公司1994年底净资产收益率为14.6%,到1997年仅为4.85%;1995年上市的公司当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9.22%,到1997年下降到12.49%;1996年上市的公司当年净资产收益率为21.99%,到1997年下降到11.99%。
另外,上市公司经理实际控制着上市公司的经济资源。理论上,公司股权转让、重大投资、股利分配、资金筹集要有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实际操作中,经理可以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操纵股东的表决。更有伪造股东大会决议者。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表面上已采用了西方发达国家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但实质上是对国有企业改造基础上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虽然已向前大大迈进一步,但仍具有旧经济体制的痕迹。
三、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1.银行经营没有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在一个产权明晰、法制健全和金融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里,债权人与债务人的约束是很硬的。借债人要承担按期还本付息的经济责任和违规拖欠或赖帐的法律后果。在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由计委、经委、主管部门、国资局和财政多个系统及多个部门代表。这些系统及部门只是所有者的代表,并不承担所有者的责任和风险。借债者是经营者,经营者替所有者借债,替所有者花钱。银行面对的是地位比自己高的政府各系统及各部门。经营者若不按时还本付息,银行无法向上述部门和系统讨回贷款。另外国有企业目前依法破产很难,即使依法破产,按我国法律,其剩余资产要安置职工,最后银行的清偿率一般不到10%。银行大量不良债务的形成无不与这种局面有关。
【关键词】 CEO; 财务专业背景; 财务政策
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1-0100-04
引 言
随着行为公司金融学和高阶理论的发展,管理者的个人特征对公司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放开传统理论中理性人的假设,现有文献研究认为管理者个人的人类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因素会影响到管理者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由此会影响到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在高层管理团队中,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作为整个公司经营的最重要决策人物,其个人特征对公司决策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在所有的个人特征中,专业背景会更深入地影响到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管理偏好,进而影响到其所作出的决策。在公司财务研究中,财务专业背景更与财务政策相关,因此CEO的财务专业背景与公司财务政策之间的关系很值得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为公司金融作为新兴理论,放开传统理论中理性人的假设,对公司经营决策各参与方的心理和行为对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行为公司金融在研究管理者的非理性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时,由于其心理学指标难以观测,因此数据比较模糊,影响了研究效果。Hambrick & Mason (1984)提出了高阶理论,认为管理层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系列人类学特征与其认知水平、心理情绪等密切相关,可以通过这些便于观测的人类学特征来分析其管理能力。高阶理论的提出,为行为公司金融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可行的研究路径,关于管理者个人特征对公司经营所产生影响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这些文献中,相当多的研究集中于管理层个人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Adams,Almeida & Ferreira,2005;Graham,Harvey & Puri,2013)。研究发现,管理者的年龄、在职年限、性别、教育背景、管理层规模等背景特征与公司治理和绩效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另有部分研究针对管理层特征与公司的财务政策。Bertrand & Schoar (2003)发现,管理者的个人特征带来不同的管理风格,并且带来不同的公司融资和投资等财务决策。Malmendier & Tate(2005)的研究分析了公司管理人员的个人特征,指出不同特征的管理员可能具有不同的过度乐观倾向,以此会影响到公司的投资政策。■ & Metzger(2014)研究了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指出不同专业背景的CEO会影响到公司决策。已有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指标集中于学历、年龄、性别等人类学特征或者个性特点。Malmendier & Tate(2005)研究了教育背景的影响,Kaplan,Klebanov & Sorensen(2012)研究了个人人类学特征,Graham,Harvey & Puri(2013),Malmendier,Tate(2005)研究了性格特点。很少研究关于CEO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仅有■ & Metzger(2013),■ & Metzger(2014)对CEO的专业背景进行了研究。
(二)国内文献
国内关于管理层个人特征与公司经营的研究,多数是针对管理者个人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余国新等,2010;林勇、周妍巧,2011;梁栋桢,2012)。这些文献从管理者个人以及管理团队的特征出发,研究了管理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对管理者个人特征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进行研究。姜付秀等(2009)发现管理层的教育水平、管理层平均年龄与过度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董事长个人的学历、年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对过度投资也有影响。柳雅君(2012)研究了管理防御视角下的CEO背景特征与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性,发现CEO的年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CEO任期对现金股利政策有一定的影响。黄国良等(2013)发现CEO任期越长,职业经历越复杂,越倾向于高现金持有,高学历和具有管理学科专业背景CEO倾向于低现金持有。刘钊(2014)发现CEO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任期越短,并且为男性时,企业较少采用负债融资。国内文献在对管理层个人特征进行研究时,大部分研究指标都是关于管理层年龄、学历和性别,少部分研究涉及到管理者个人背景和专业背景(姜付秀等,2009;柳雅君,2012;刘钊,2014)。
参考上述文献,本文将对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高阶理论,管理者的专业背景对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模式有重要影响,会影响到管理者所作的决策。本文针对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如何影响公司的财务政策进行研究,资本结构、投资结构、股利分配和现金管理被认为是公司财务政策的总体反映,本文对这几方面的政策进行分析。
1.资本结构指的是公司各项资本的来源及其比例关系,是公司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结果,也反映了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以及财务风险程度。结合参考文献,笔者认为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CEO资本运作能力比较强,能够承担较高一些的财务风险,因此会采取相对灵活激进的财务政策,会利用更多的负债。据此提出假设1: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会有更高的资产负债率。
2.在投资结构方面,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CEO可能会更倾向于在资本市场运作,通过对其他公司的控股来扩大公司规模,而不是通过公司内部的生产经营。因此在投资的时候会更加注重长期股权投资。据此提出假设2: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会有更多的对外股权投资而不是对内实务投资。
3.在利润分配方面,具有财务背景的CEO会更偏好资本运作,因此会更加倾向于将资金控制在公司而不是分配利润。据此提出假设3: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会分配更少的股利。
4.在现金管理方面,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CEO可能会更擅长于有效管理公司的现金,会更倾向于将多余的闲置资金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形式获取收益。据此提出假设4: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具有更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本文要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包括资本结构、股利支付率、投资结构以及现金管理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率。资本结构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具体是公司的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股利支付率用股利支付与当年净利润之比衡量。投资结构用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支出的现金与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两个指标的比率来衡量。现金管理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比率用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与货币资金之和的比率。
2.解释变量: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是CEO财务专业背景。该解释变量是虚拟变量,当CEO的专业背景是财务专业时,取1,否则为0。本文所确定的财务专业背景包括教育背景是财经专业,或者从事过财务、金融等专业的职位,比如财务总监等。为了确保CEO在公司管理决策中的核心地位,本文在选择的时候要求研究对象同时兼任CEO与董事长两个职位,这样可以充分保证CEO在决策团队中的核心地位,能够对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另外,考虑到任期达到一定时间之后才会有显著影响,本文选用了在同一公司连任5年以上的CEO进入样本数据。
3.控制变量:很多因素对公司的财务政策都有影响,本文在分析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控制。CEO的个人特征方面有CEO年龄、CEO性别和CEO学历作为控制变量。公司财务指标中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资产规模等对公司财务政策会有影响,也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资产负债率在本文作为一个被解释变量,但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对财务政策也有影响。因此在对股利支付、对外投资和现金管理进行分析时,资产负债率也作为控制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各个变量的定义和具体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定
本研究设立模型(1)如下,用于检验假设1:
Leveragei,t=αExperti,t+β1Agei,t+β2Genderi,t+β3Educationi,t+β4Cashflowi,t+β5Asseti,t+β6ROAi,t+εi,t
模型(2),用于检验假设2:
Investi,t=αExperti,t+β1Agei,t+β2Genderi,t+β3Educationi,t+β4Leveragei,t+β5Cashflowi,t+β6Asseti,t+β7ROAi,t
+εi,t
模型(3),用于检验假设3:
Dividendi,t=αExperti,t+β1Agei,t+β2Genderi,t+β3Educationi,t+β4Leveragei,t+β5Cashflowi,t+β6Asseti,t+β7ROAi,t
+εi,t
模型(4),用于检验假设4:
Seci,t=αExperti,t+β1Agei,t+β2Genderi,t+β3Educationi,t+β4Leveragei,t+β5Cashflowi,t+β6Asseti,t+β7ROAi,t
+εi,t
各模型中变量的解释如表1所示。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之所以选取制造业公司,是因为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企业对资金需求较大并且更重视资金的运用。本文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在对数据处理时排除了ST、PT企业;排除了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排除了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最后以1%的水平剔除异常值。根据本文要求的CEO任职年限的约束,最终获得了435家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数据处理采用Stata12.0软件。
(二)描述性统计
1.CEO个人特征变量。根据变量设定和数据要求,本文数据最终包含435名CEO。所有CEO中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45人,非财务专业背景的390人。CEO的年龄、学历和性别变量的描述如表2所示。本文没有发现CEO的年龄、学历、性别与专业背景之间有相互关系。
2.公司财务数据变量。对公司财务数据变量的描述分析中发现,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收益率显著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股利支付率显著低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货币资金比率显著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显著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对外投资比率显著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而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和公司规模在两类公司中没有显著区别。具体如表3所示。
(三)回归结果
表4显示了模型的检验结果。第(1)列给出了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影响。财务专业背景的系数是0.067,p值为0.006,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显示出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资产负债率要显著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这与本文的假设1相符。第(2)列显示了公司对外投资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CEO财务专业背景的系数是0.801,p值为0.015,在0.05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更多地对外投资而不是对内投资,通过资本运作而不是实际生产经营来扩大公司规模,这与假设2相符。第(3)列是对公司股利支付率进行的分析。这个回归结果显示财务专业背景的系数是-0.059,p值为0.032,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相比,分配更少的股利。这个结果与假设3相符。第(4)列显示了CEO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货币资金比的影响。财务专业背景系数是0.005,p值为0.063,在0.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财务专业背景的CEO更擅长于资金运作,减少资金闲置,将资金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形式获得更多收益。这个结果与假设4相符。
四、结论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财务政策有一定影响。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2)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股利支付率要低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3)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对外投资要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4)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持有更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增加资金收益。财务专业背景提供了财务思维方式和理财方面的专长,因此这类CEO更注重资本运作,希望保留更多资金,更擅长通过对外投资来扩大公司的规模。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的财务以及经营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公司在聘用CEO的时候宜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CEO,财务专业背景也是其中的一个考虑因素。作为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评价也宜考虑到CEO的专业背景。
【参考文献】
[1] HAMBRICK D,MASON P.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193-206.
[2] ADAMS R, ALMEIDA H, FERREIRA D. Powerful CEOs and Their Impa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5,18(4):1403-1432.
[3] JOHN R G,CAMPBELL R H, MANJU P. Managerial attitudes and Corporate Ac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09(1):103-121.
[4] BERTRAND M, SCHOAR A. Managing with Style: The Effect of Managers on Firm Policie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18(4):1169-1208.
[5] MALMENDIER U,Tate G. CEO Ove-
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 Journal of Finance,2005,60(6):2661-2700.
[6] CL■UDIA C,METZGER D. Financial Expert CEOs: CEO’s Work Experience and Firm’s Financial Polici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4,114(1):125-154.
[7] KAPLAN S N, MARK M K, MORTEN S. Which CEO Characteristics and Abilities Matter?[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2,67(3):973-1007.
[8] CL■UDIA C,METZGER D. How do CEOs Matter? The Effect of Industry Expertise on Acquisition Return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 2013,26(8):2008-2047.
[9] 余国新,程静,张建红.中小板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77-183.
[10] 林勇,周妍巧.高层管理者的教育背景与公司绩效――基于创业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0-65.
[11] 梁栋桢.上市公司高管的经济管理背景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生产力研究,2012(9):219-222.
[12] 姜付秀,伊志宏,苏飞,等.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J].管理世界,2009(1):130-139.
[13] 柳雅君.CEO背景特征与现金股利研究――基于管理防御视角[J].会计之友,2012(16):93-95.
关键词: 债转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平衡
前 言
我国的国企改革已历经20年左右,从1980年进行的,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为核心的早期试点,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企业的普遍推行;1984年开始的企业股份制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探索,1999年实施债转股,都是为了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市场主体,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上提高竞争力。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的转换、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暴露:长期的企业所有者虚置、权责不明、粗放型经营等问题。国有企业改革20年来,占用了国家70%的信用贷款、80%的国内最好劳动力,目前却只能提供占GDP的30%的产出。(蒋思平,论债转股的风险与防范,《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从资产负债率上来看,1980年为18.7%,1993年为67.5%,1994年为70%,其中流动性资产负债率高达95.6%。(李克明 李金华,债转股的法律障碍分析,《安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1)即便是我国1994年确定的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也从1980年的30%升到1985年的40%直到1990年的60%,到1994年则高达75%以上。(刘存绪,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及风险防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9)过高的负债使国有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进而影响整个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改革目标的实现,也给国家财政负担带来潜在危机,危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的高负债、低效益使得银行债权难以实现,加上银行本身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形成高额的不良资产,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比例为20%—25%,若按25%计算,高达12000亿元。而同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与呆帐准备金合计仅仅3200亿元。(徐兆宏,债转股的法律问题,《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10)和国际通行银行呆账安全标准(6%—7%)相比,已经严重超过警戒线。虽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我国金融系统幸免,但不能否认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状况不断恶化,信用体制下滑,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不力,不良信贷资产还在不断累加。这种状况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同时对存款人的利益以及整个社会信用体系都形成负面影响。
2000年,中国成为WTO种的成员国,向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状况和管理制度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不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难以应付挑战,抢占机遇,而且面临严重的金融、财政、经济等各方面的威胁,综合国力的提高、民族的富强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本文欲从债转股实施中,国家、国有企业、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以下简称AMC)四者之间权利义务分配是否平衡的法律角度出发,分析债转股过程中各种法律风险、法律障碍等问题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论,建议更为合理、有效、平衡、稳定的收益与风险、权利(权力)与义务(责任)的法律平衡机制。希望对债转股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有所贡献。
第一章 债转股的实施现状
第一节 债转股的特定含义、目的及程序
债转股的本意是债权人将对债务人所享有的债权依法转变为对债务人的股权投资行为。显然,这与我国目前实施的债转股的意义相去甚远。首先,我国的“债转股”不是债权到股权的直接转变,而把债权转让给第三人——AMC,再由AMC把所获债权转变为对债务人的股权。其次,我国的债转股有特定的范围,债务人只限于部分国有企业,债权只限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再次,我国债转股有特定的历史使命(即债转股的目的)和阶段性(完成不良资产的盘活即结束)。所以我国的“债转股”有特定的含义:“为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过高,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通过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由国家组建AMC,依法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债权,将其转化为企业股权的一种改革手段。是狭义上的间接性的政策性债转股。”(安 丽, “债转股”的法律思考,《江汉论坛》,2002.10)
从现实问题分析,债转股主要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减轻国有企业沉重的债务负担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剥离并通过多种手段盘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提高银行的金融质量和信誉,防范金融风险。(张国红,债转股的风险于对策,《政法学刊》,2002.09)并借此解决政府财政吃紧的状况,从整体上促进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债转股的实施过程大致如下:第一,由国家出资建立AMC,并确定其运转机制;第二,由国家经贸委等推荐债转股企业名单并由AMC审核确认;第三,银行将转股企业的指定债权转让为AMC,第四,AMC将所持债权转化为企业股权对非股份制企业进行股份化改制;(蒋大兴,论债转股的法律困惑及其立法政策,《法学》2000.07)第五,AMC通过股权分红或者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股权变现,实现不良资产的盘活。通过这样的程序,在完成国家确定的债转股目的后退出市场。
(一)上市银行股权构成有很大的差异 从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国有银行的国家股和法人股比例之和显著的高于其他的商业银行,以工商银行为例,国有控股和法人控股之和高达95.7%。国有银行中,除去交通银行以外,其他三家的国家股比例都在50%以上。 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的股权构成差别也很大,只有兴业银行的国有控股为20.4%,其他六家的国家股比例接近于零。从法人股的角度,中信银行的法人控股占比66.18%,华夏银行法人控股达24.18%,其他几家法人股比例都在10%以下。 再看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相对来说,它们之间的股权构成差异不是很大,国家股比例均在10%至20%之间,法人控股也都在20%以上。法人股的持股比例明显高于国家股持股比例。
(二)上市银行股权集中程度不一 四大国有银行的股权都是高度集中的,除了交通银行以外,其它三大行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都在95%以上,其中以中国银行的比例最高,达到了97.3%。同时,股东的力量悬殊很大。 在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的股权集中度是最高的,前五大股东持股达93.18%,前十大股东持股为94.23%。其它六家的股权集中度相差不大。同样,三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程度也没有很大差异,说明股东之间的力量还是比较平衡的。 总之,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中信银行的股权集中程度明显的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属于股权高度集中,其他的银行则属于股权相对集中。
(三)上市银行债权结构分析 银行业是典型的经营负债的行业,债务资本是经营资本中最大的来源,一般的商业银行负债规模都很庞大。各家银行的存款占比都在70%至90%之间。以兴业银行为最低,约70.79%的负债来自于客户存款,而北京银行为最高,90.13%的负债来源于存款。 对商业银行负债进行考察,分析创新型负债的发展情况。以卖出回购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各自所占负债的比例为主要依据。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是用于核算银行按回购协议卖出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入的资金;衍生金融负债是由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而产生的负债。这两者是银行创新型负债的典型。很明显,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型负债业务发展的并不够充分。除了华夏银行和南京银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占负债比率达到了13%,其他各家银行的两项创新型负债比例之和基本不超过5%。
二、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一)优化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 具体为:
(1)适度的集中股权。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呈负相关,但是和前五大股东、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都是正相关。即如果股权高度集中于某一个法人或者是由国家集中控股,经营效率是不高的,绝对控股不可行。但是也不可以因此而过分分散股权。事实上,如果以股权集中度为横坐标,经营绩效为纵坐标,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抛物线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股权不断集中,经营的效率也不断提高,但是这种提高的速率是越来越缓慢的。知道股权集中程度到达某一个特殊的程度时,经营绩效也相应的达到了最高点。随着股权进一步集中,绩效呈现出来的趋势不升反降。从理论上说,存在有一个使得公司可以最大化其价值的最优股权集中程度。当然这个最优点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并实现。但是这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构成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商业银行是整个金融系统当中非常核心的部分之一,从目前的国情来看,必须要将其股权控制住,因此要采取股权相对集中的模式,这样既可以享受股权集中带来的资源分配效率提高的好处,又可以使得内部的股东相互制衡、相互约束,从而迫使银行的管理者做出有利于所有股东的经营决策。具体的实施方法来看,应该适度的减少第一大股东的控股比例,但是前五大股东以及前十大股东的股权比例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要使股权在前五大、前十大股东中分散而非集中分布。
(2)鼓励股权构成的多元化。现阶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构成中,国有控股占有绝对的比例优势,但是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法人持股一般高于国有持股,而且各上市银行流通股的比例在近年来都有明显的提高。国家高度控股,从短期来看有可能提高决策的效率,但是在日常经营活动管理的时候,往往会掺杂各种政治方面的考虑,不一定会以股东的利益以及银行的价值为先。如果国家继续保持如此高的持股比例,从长远来看肯定是不利于整个银行业发展的。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改制,重点应该放在国家股比例的减少上。一般而言,参股法人在公司治理中使用了“用手投票”的权利,可以直接影响并干预银行的经营。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所以逐步提高法人股比例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绝大多数的流通股股东都是中小散户,无法直接参与治理,但他们能通过二级市场上的“用脚投票”来影响公司股票的价格,进而影响公司的价值,这样会给管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迫使他们加强管理,提高经营业绩。 总之,上市银行应该提高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促使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具体实施方案有以下两点:首先,可以吸收更多的民营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 GDP 的贡献率大约为 50%,对出口的贡献为 50%,并且提供了近 70%的工作岗位。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民营资本也从原本单一的实业延伸到了金融领域。其次,上市银行应该争取境外战略投资者,例如外资银行来入股。很明显,机构投资者相对个人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治理有更大的帮助,同时,金融行业的机构投资者又要优于其他的机构投资者。必须承认,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相对于国内的商业银行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知名的外资行,例如花旗、汇丰、渣打在全世界的一百多个国家都成立了它们的分支结构,已经构建了全球的经营网络,此外,它们在上百年的经营过程中,在体制、管理、业务经营方面都积累起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如果引入外资银行参股,可以快速的汲取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1999 年,渤海银行成立,在它的股东结构中,渣打银行有限公司持有其 19.9%的股权,成为第二大控股股东。在我国银行业近十年的发展中,早已有外资银行入股的先例。这种局面对于投资银行、被投资银行以及一般的客户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三赢” 。
(二)优化上市银行的债权结构 具体为:
(1)适当降低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高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普遍特点。从前文数据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 95%左右。虽然银行业是典型的负债经营企业类型,但是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也会让人对未来的经营状况产生一定的担忧。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核心充足率为 8%,即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在92%以下才是一个正常的水平。显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国际的标准。一旦经济环境恶化,有可能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导致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因此,负债过高始终是伴随着一定的经营风险,我国上市银行资产负债率存在有下降的要求和调整的空间。
(2)争取多方面的负债来源,增加创新性负债业务比例。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上市银行发行的债券数量不多,在 2003年以前,甚至鲜有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品种单一,可供商业银行选择的债务工具不多,且融资面小,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负债来源, 特别是商业银行,由于资信度一般较高, 公众的认知度也很广泛,发行债券可以较容易的筹得所需资金。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快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供低风险投资产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要发展债券市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首先,简化监管规则。企业债券市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关键是要简化债券发行程序、消除银行担保制度以及改善信贷评级制度,而且需要进一步放宽债券利率的限制。其次,丰富投资人结构,允许企业和海外机构投资债券。允许所有类性的企业直接参与债券交易。三是通过让财政部和央行从事债券借贷业务来推动卖空机制的实行。为了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卖空交易,近年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市场监管机构都通过从事债券借贷业务建立起了卖空机制,这种方法对于中国的债市也是值得考虑的。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增加创新型负债来吸取更多的资金。在过去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的时候,一般投资者将盈余的资金存入银行是最理想的保值方法,这样使得商业银行几乎不用担心资金的来源,即使实际利率很低,也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存入银行。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民众有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例如股票、基金等,有些可以取得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收益。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意味着银行要主动的去寻找负债来源。
近日来,随着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4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相继成立和运作,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作为不良资产处理手段之一,债转股也随着近期来的频频而日益受到关注。为此,本文拟就债转股的积极作用、应注意的问题和其在银企改革中的定位加以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1 债转股
债转股是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管理公司对的股权。它不是企业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更不是将企业债务一笔勾销,而是由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的关系,是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据悉,国务院已原则批准《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的若干意见方案》,企业可以将部分原国有银行贷款转为股权,立即降低利息支出。
,要求实行债转股的企业约有500家,资产总额3585亿元。为防止一哄而上,国家经贸委和人民银行为债转股设定了5个条件:企业产品适销对路,工艺装备先进,管理水平较高,领导班子过硬,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案符合企业制度要求。按照这5个条件,国家经贸委从500家企业中挑选出89家向商业银行推荐,这些企业资产总额596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142.8%,其中长期负债248亿元。迄今为止,已经实施了债转股的企业有北京水泥厂、上海焦化公司、宝钢梅山公司和贵溪化肥厂。据悉,还有至少5家企业在等待实施债转股。
2 债转股对银企改革的积极作用
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债务利息负担,另一方面也威胁到了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实施债转股,对银企双方都有裨益,如果行为规范,则不失为一种双赢选择。
2.1 化解金融风险,为银行股份制改造扫清障碍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资料,199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5%左右,呆滞呆帐贷款率为8%,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相当于所有者权益的4倍。如此规模和高比率的不良贷款不仅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17%的最高界限,更远远高于泰国银行7.9%、马来西亚银行6.4%和印尼银行17%等爆发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国家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严重地了银行的安全,加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穆迪公司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长期信用等级在1995年4月19日从A3级降为Baal级,并有逐年降级的趋势。这虽不能完全归因于不良资产问题,但不良资产因素的严重负面影响却是勿容置疑的。通过实施债转股,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使不良资产或是转化为央行贷款的拨付,或是转化为财政担保的债券,从而大大降低冶金信息2000年第2期导刊METALLURGICALINFORMATIONREVIEW专家论坛了金融风险。同时,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净化,也为银行最终实行股份制改造扫清了障碍。
2.2 减轻债务负担,为国企改制创造条件
去年5月底,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4%,债务负担十分沉重。而通过债转股则可使国企减少数千亿元的债务,效果十分显著。以北京水泥厂和贵溪化肥厂为例,其资产负债率分别由原来的80.1%和89.25%下降为32.4%和26.83%,当年就可扭亏为盈。北京水泥厂还通过资产剥离,成立了由北京建材集团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改制。贵溪化肥厂也将分立为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努力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3 债转股中应注意的问题
债转股是一项对银企双方都有利的举措,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一帆风顺、毫无困难地开展下去。一些问题必须正确而及时地解决,才能确保把好事办好。
3.1 落实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
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结果如有亏损,将由中央财政负责补贴,这就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必须杜绝人情、关系的影响,根据5个条件,结合具体情况,公正地把握债转股企业的范围、数量和金额。建立回收责任制,确保不良资产能够及时、最大化地收回。为使公司人员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努力盘活不良资产,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构对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奖惩。
3.2 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债转股工作需要既懂又懂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而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员多是从银行转出的,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有鉴于此,可以考虑邀请券商参与这一工作。通过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培养出一批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投资银行。
3.3 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债转股并不意味着从前的债务一笔勾销,企业又可以按照从前的模式重复老路。债转股必须相应伴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中央政府应以强有力的措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干预,确保资产管理公司能够行使股东权力,以其相应的股份行使法人财产权,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
3.4 把握好政策界限,严防“赖帐文化”
债转股的实施很容易使企业产生误解,以为可以欠债不还了,甚至产生赖得越多越好的心理。如果这种心理蔓延开,将产生非常恶劣的“赖帐文化”。必须使企业明白,债转股不是对经营不善者的照顾,而是对它们的资产进行重组的开始。为此我们有必要划定时间界限,对其后的贷款实行严格的管理,同时对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
4 通过债转股,深化银企改革
银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债转股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它并不意味着银企改革已经获得成功,而只是艰苦工作的开始。银企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银行和企业的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营水平的提高。
4.1 抓住机遇,推动国企股份制改造
企业负债经营在国外是很普遍的,并不必然产生不良资产。如在六七十年代,日本的企业负债率达到160%,本田公司的负债率曾一度高达600%。到80年代初,日本的企业负债率仍高达77%,但并未出现什么大的。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只要投资收益率高于银行利率,负债经营就是有利可图的。国企的不良资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些企业经营水平之低下。为此,我们应抓住这次债转股的契机,切实推进企业的改制,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地把近乎停滞的国企改革深化下去。
利润是公司业绩的最主要的体现,也是外部利益相关者据以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越发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2008年美国爆发全球次贷危机,使公允价值成为众矢之的。但挖掘内部原因,公允价值计量并非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它只是真实地反映了市场价格波动,对金融危机起到了助长助跌的作用。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实施相关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揭示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影响的后果,对于保障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金融资产尤其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两项由于长期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可以采用市场价格这一第一层次作为其公允价值的输入值。企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股价的变动会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机直接反应在当期利润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它的公允价值变动并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它是通过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计入所有者权益中。这两类金融资产在处置时,都将为实现的收益计入投资收益中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净利润。通过上述的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公允价值计量会加剧企业利润的波动。
2.样本和数据
本文以沪深两市公司为样本,样本区间为2012年至2014年。所使用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来自CCER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本文采用2012年至2014年沪深上市公司年报数据。选取的样本遵循以下条件:(1)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由于公允价值的运用程度较其他公司较大,没有可比性。(2)剔除没有投资收益或者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3)剔除年报审计持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共取得274家上市公司。
3.指标的选择和变量设计
(1)因变量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选择该指标主要是由于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且是证券监管部门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最能反应上市公司利润的特征。针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影响这一假设,本文沿用先前学者的研究,选择了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研究指标。(2)自变量本文主要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利润的波动影响,营业利润(不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是净利润的主要构成项目。所以选取净资产营业利润率、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率、净资产投资收益率为自变量。(3)控制变量企业在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时很可能受公司当前承担的风险水平状况的影响,所以本文本文加入风险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
4.模型的构建
根据上述选定的变量,将模型确定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ε其中:Y—净资产收益率(Y1代表201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Y2代表201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Y3代表2014年净资产收益率)X1—净资产营业利润率X2—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率X3—净资产投资收益率X4—资产负债率
三、数据分析
1.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2014年这三年间净资产收益率逐年增加,与2012年相比,201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了0.41%,这主要是由于净资产营业利润率较上年提高了1.14%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的实证研究■王玉王少华王晶西京学院会计学院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金融的创新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创造,内部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及净资产投资收益率增长了0.75%所致。与2013年相比,2014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0.86%,主要由于净资产营业利润率下降了0.58%。另外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率却出现加大的波动,2013年较2012年下降0.24%,降幅为104.48%;2014年较2013年提高了0.20%增幅为1937.62%;净资产投资收益率逐年增长,2013年较2012年提高了0.75%,增幅为28.52%;2014年较2013年提高了0.53%增幅为15.75%。
2.回归性检验结果
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足够的资本规模,可以保证企业投资的需要,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和规避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因此,就融资本身来说,它只是企业资本运动的一个环节。但融资活动,决定和影响企业整个资本运动的始终。融资机制的形成,直接决定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一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
1.企业资本由供给制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
改革以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在国家计划下进行,企业是否需要资本,需要多少,长期资本或是短期资本,均由国家通过财政或银行予以供应。这种体制下,企业不需要研究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更不用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自的扩大,特别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建立以后,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代替了原来的供给制。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和前景,进行投资计划,并努力为实现投资计划融资。这一变化表明,融资活动由宏观性计划分配转变为微观性融资。
2.由纵向融资为主向横向融资为主转变。
供给制条件下,企业资本均由国家限额、限用途供应,资本分配是由上而下的分配活动。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为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企业与企业间的横向融资活动日益增加,存量流动提高了资本运营效率。
3.融资形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计划分配资本体制下,企业融资形式单一,财政分配形式或银行分配形式,至多也是二者兼而有之。商业信用的确立,资本市场的建立,企业内部积累机制的形成,企业融资形式呈现多元化,形成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股本融资与债务融资等多种形式(见表1)。
上述变化,最本质的在于融资体制正在实现计划分配向市场引导融资的转变。过去,财政、银行作为国家总资金分配的两个手段,不断进行着总资金量的分割。尽管后来银行分割总资金量的比例增大,并占了绝对比例,但与现在资本市场融资相比是不同的,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伴随这一变化,各种融资工具职能回归并日益得以体现。对财政投资与银行贷款的认识,也不只限于有偿和无偿的划分、量上的分割,而是循其自身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虽然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企业融资机制并未形成。
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活动,还没有真正的以市场为主导,理性地根据资本成本、风险和收益对称原理选择融资方式,确定资本结构。因此,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还需要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进行。
存量调整是基础,它是针对过去融资行为及其形成结果进行的处理;增量是存量形成的前提。融资活动在增量方面的规范性和规律性,则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关键。存量调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而国有企业高负债率是由于体制原因形成的。据统计,1980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18.7%,1993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7.5%,1994年为79%。如此巨大变化,不是非体制原因所能形成的。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即所谓的“拨改贷”,从1998年开始银行统管流动资金。这一改革的初衷是国家试图通过银企债务关系来硬化对企业的约束。但实践结果事与愿违,由于银行体制本身的严重缺陷,借贷双方因产权不清而形成信贷软约束。尽管199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贷款约束规则,延缓了国有企业“完全债务化”的速度,但负债增长速度仍远远超过资本增长速度。
企业与银行关系不顺、不清,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债务关系,而且存在着在这种关系表面掩盖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而且,银行还承担有政府的职能,企业依附于银行,银行贷款并非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有时不仅不遵循,反而相背,在企业严重亏损或停产、半停产而不能破产情况下,银行仍不得不发放违背市场规则的贷款。因此,当国有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时,国有企业高负债率问题,已经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同时也加重了企业的支出负担。为了减轻企业利息支出负担,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七次降息,但企业减负效果并不明显。其实,企业利息支出高,不是利率水平高引致,而是贷款数额大形成,而效率不高情况下的高负债形成,是典型的计划分配结果。降低利率不仅没有减轻企业利息负担,相反,降低利率有可能进一步刺激贷款需求,国家不得不进一步强化行政干预手段,在降低利率同时,仍辅以贷款规模限制,抑制贷款需求。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贷款是计划分配结果,而非市场引导的资源配置,因此,贷款数量并非企业所能左右。由于贷款数额过多造成高负债率,从而加重企业负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股权融资(或自有资本)的股利支付是在投资形成效益以后,而债务融资在投资活动开始就支付利息,在国有企业投资缺乏资本金的基本上,贷款包揽一切的后果,造成了企业巨大的利息负担。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关系模糊不清,特别是80年代中期推行所谓“税前还贷”,使得贷款关系更加复杂化。在后来进行的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中,将“拨改贷”投资形成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意味着企业贷款面临两次分配,一是支付贷款利息回报债权人,二是支付股利回报所有者。
公司融资理论认为,增加负债可以取得财务杠杆收益,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可以计入成本而免交企业所得税,债权资本成本低于股权资本成本,因此,资产负债率似乎越高越好,因为负债率提高时,企业价值会增加,但负债比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上升时,企业价值因破产风险和成本的增加反而会下降。这样,由于企业负债率增高会令企业价值增加,同时也会引起企业破产风险和成本上升而使企业价值下降,当两者引起的企业价值变动额在边际上相等时,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负债率最佳。
上述讨论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企业必须要用较高的销售利润率来弥补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只有超过银行贷款的资本成本时,企业负债经营所体现的财务杠杆效应才是正效应,否则为负效应。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企业运行良好,盈利能力强,负债再高也是可以良好运转的。从这一角度分析,负债率高低只是说明了企业融资结构,而不能以此作为衡量企业负担高低的标准。我国理论界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是过高的负债率造成的,这是值得商榷的。
我国近几年致力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的研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高负债率是由于体制原因形成,必然应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高负债率治理过程,不只是企业负债多少的量的治理过程,而是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等选择和形成的过程,需要综合配套措施才能解决。例如1998年开始推行的“债转股”制度改革,如果只限于债权转成股权,降低负债率从而减少企业利息支出的思路操作,这一改革最终是要失败的。因为体制不改变,企业治理结构不改变,降低了的资产负债率还会再提高,债权和股权的性质仍会被扭曲。因此,债转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债权转股权,形成企业新的治理结构,使得股权所有者通过改造企业制度,实现融资结构最优。我国第一家实行债转股的企业———北京水泥厂,债转股以后,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股份达到70%以上,从而为通过债转股实现企业转制、改造提供了可能。
计划分配资本的体制引致国有企业高负债率,改革正是应从体制入手,改变国家计划分配资本从而决定企业融资结构的做法,形成企业在市场条件作用下自主决定融资结构的体制。
三现代公司融资理论认为,融资机制的形成,表面上是融资形式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通过决策融资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所有这些,都是由融资工具本身的特征、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决定的。
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企业融资机制的重要内容。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
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经济发展由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内源融资的交替变迁的过程。一个新的企业建立,主要应依靠内源融资。当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利用外源融资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当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往往会从融资成本的比较中选择一种更高层次的内源融资方式。实际上,就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关系来说,内源融资是最基本的融资方式,没有内源融资,也就无法进行外源融资。从国外资料分析,在发达市场国家中,企业内源融资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见表2)。版权所有
表2主要发达国家企业资金结构(%)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内源资金75544662443475外源资金25405926526632其他06-51240-7注:美国为1944—1990年平均数,其他国家为1970—1985年平均数。
内源融资获得权益资本,企业之所以可以外源融资,首先取决于企业内源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内源融资规模大,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同样的,也才能获得借入资本。从融资原理分析,企业负债经营,首先是企业自有资本实力的体现,自有资本为企业负债融资提供了信誉保证。而且,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投资回报率高,股东收益好,更应注重内源融资。如果增发股票,无异是增加更多的股东,良好的投资回报会被新的投资者分享,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与发达经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企业主要依赖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比例很低,这说明:(1)体制决定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2)企业缺乏自我积累的动力和约束力;(3)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比较便宜地通过股票融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外源融资决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只允许间接融资,而否定直接融资。实际上,能否直接融资,主要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企业制度改革。1952—1978年,我国采取的是低收入分配加社会福利的政策。低收入集中分配的政策,造成了积累主体单一化,直接融资是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分配结构变化后才出现和可以利用的。从1978年开始到90年代初,通过扩大企业自方式实现了政府向国有企业分权,1994年以后又推行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78年,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仅占全部金融资产的14%左右,占GDP的比重为7%;1995年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50%以上和76%。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选择,还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育和金融体制有密切关系。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究竟以谁为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方式(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为代表的以银行融资方式(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由于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十分发达,企业行为完全是在市场引导下进行。在美国,曾任美国金融学会会长的著名学者梅耶斯(S·Myers)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ThePeckingOrderTheory,1989)得以实证,企业融资的选择,先依靠内源融资,然后才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中,主要是通过(1)发行企业债券,(2)发行股票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本。由于法律上严格禁止银行成为工业公司的股东,英美企业与银行之间只是松散的联系。日德模式的特征是: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产融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受到抑制。日本的银企关系有着特定的制度安排,即主银行制度。主银行是指对于某企业来说在资本筹措和运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这一银企关系的特征表现在:(1)主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个主银行,每个银行都是某些企业的主银行;(2)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3)主银行参与企业发行债务相关业务,是债务所有者法律上的托管人。德国实行主持银行制度,特征与日本主银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资本市场不发达,产权制约较弱,银行在金融体制和企业治理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述分析说明,试图确定一个所谓的以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似乎没有必要。典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结构构成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是一个随机变量,根据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条件,成本和效率的变化,由企业自身决定。我国长时期形成了企业对银行的依附关系。90年代也曾实行了主银行制度,但这一制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与日本等国家都有重要差异。尽管我国不可能达到美英那样直接融资比例,也很难确定最佳的融资比例,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必然的。发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形式,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将是我国企业融资结构方面的方向性选择。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成为企业的重要外源融资方式。但如何决策股票融资或是债券融资,现代公司融资理论已有明确的结论:融资成本决定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成本高于债券融资成本。现实却与经典理论相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内外源融资比例失调,外源融资比重畸高;二是外源融资中偏好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比例低;三是资产负债率较低。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直接融资,对企业来说可以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企业还来不及研究和掌握股票融资的特点,就不遗余力地积极争取股票融资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限制,能够成为上市公司的数量很少,而通过重组、改制,按市场经济要求塑造的上市公司,其非经营性资产、无效资产可以剥离,可以取得优惠融资权,紧缺的壳资源成为企业争宠的对象。在这种状况下,公司通过股票融资的成本远远低于债务融资成本,这是因为:(1)理论上说,股权融资成本最高,这是以企业正常的运营,即生存和发展为前提的。如果企业经营不善,甚至亏损企业仍可以发行股票的话,那么这种股票的融资成本很低,甚至趋近于零。(2)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占有绝对比重,由于国有股权所有者虚位,对投资分红的要求呈软性,而中小股东要么无权或难以左右分配方案,或者根本就不关注利润分配,因此,上市公司较少发放现金股利,权益融资能避免债务融资造成的现金流压力。
上述原因造成了股票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债转股也有这种嫌疑),以至于一些企业不惜一切手段成为上市公司,实现股票融资。一旦融资成功,似乎万事大吉,许多公司通过股票募集资金后无法落实投资项目,不得不存放银行;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偿还债务,例如,1997年底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比上年增长了36.66%,负债增长了10.6%,由此使上市公司整体负债率下降了5.26%,说明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和配股所募集的资金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偿还了债务。另外,一些经营效率指标均保持较好水平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却较低。据对1998年868家上市公司调查分析,在这些公司中,有27家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高达24.1%,而其资产负债率却低于10%。有的上市公司公开宣称“不缺钱花”,甚至干脆就不再向银行借款,通过负债实行财务杠杆的效应没有得以充分利用。
上述现象可以说明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股票融资,增资减债,存在数量上的矫枉过正,本质上的问题依然是体制原因造成企业尚未能就融资方式等问题做出合理的、科学的决策。
四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结论性意见是:
1.体制决定政策。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效地市场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政策决定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
2.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制度创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使融资活动融于企业产权运营和变革中。
3.培养和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增加市容量,完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在完善主板市场的同时,推动二板市场的设立,以满足各类企业融资需要。
4.只有当资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的社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成本时,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才有意义。
5.企业根据收益与风险,自主选择融资方式,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以资本成本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刘鸿儒,李志玲:《中国融资体制的变革及股票市场的地位》,《金融研究》1999年第8期
2.谢德仁:《国有企业负债率悖论:提出与解读》,《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
3.陈晓,单鑫:《债务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4.袁国良:《规范配股理性融资》,《金融时报》1999年4月14日。
5.杨咸月,何光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运作效率》,《金融研究》1998年第5期。
关键词:上市银行;资本结构;盈利性;回归分析
一、引言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金融资产业务获得经济利益的金融企业,与一般的工商业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在对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上具有很大的作用,且富有较高的责任。商业银行的职能不仅影响着全社会的货币供给,而且也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其主要职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等。综上所述,银行若破产倒闭对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我国在2013年以前是不允许银行倒闭的。然而,《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提出了国家将允许银行破产倒闭的政策和法规,故如何保证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即盈利性经营便成为了当今各商业银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债务与股权的比例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偿债和再融资能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有效的资本结构能使以经营风险来盈利上市商业银行的经济状况改善。本文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年度年报数据为样本,选取9个影响盈利能力的9个解释变量,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和总结资本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
2003年,周文定将银行资本结构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纳入银行绩效研究之中,认为上市银行股权多元化更有利于银行有效治理,从而提高银行经营绩效。2005年,刘海云等人把市场结构和资本结构纳入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资本比率和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银行国有股比率、存款市场份额与银行绩效显著负相关。2011年,李喜梅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核算了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并对资本结构和综合绩效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认为国家控股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升。本文在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析资本结构与商业银行盈利性关系入手,来探寻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的主要因素,以便为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经营提供有益策略。
二、研究设计
评价指标选取的适当与否和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评价资本结构与商业银行盈利性关系的准确性,所以建立适当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本文的研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指标的选取
按照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构建评价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性影响的指标体系,共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性质、股权集中度、附属资本比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流动性比率、存贷款比率、资产规模9个指标。
本文研究的自变量为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因变量为上市银行的盈利性,其用净资产收益率表示。自变量以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性质、股权集中度、附属资本比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流动性比率、存贷比、资产规模表示。
2.数据来源
(1)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商业银行和工商银行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南京银行和中信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
(2)数据来源
指标的数据来源于16家上市银行2013年的年报。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
3.实证分析
(1)描述性分析
中对各个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净资产收益率的极小值为15.81,极大值为26.65,均值为20.53,标准差为3.25。这说明各上市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存在较大的差别。各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都比较高,但差别不大。资产负债率的极大值为94.98,极小值也有92.77,标准差为0.78。股权集中度的极小值为29.12,极大值为84.65,标准层为15.81。不良贷款率的极小值为0.43,极大值为1.33,标准差为0.21。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附属资本比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存贷比这些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而在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性质、不良贷款率这些上的差别却不大。
(2)相关性分析
为避免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对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表略):通过相关系数的计算发现:①资产负债率与资本充足率2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98,相关性非常显著。②第一大股东性质与股权集中度相关系数为0.706,相关性显著;与不良贷款率相关系数为0.634,相关性显著;与资产规模相关系数为0.775,相关性显著。③股权集中度与不良贷款率2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64,为强相关。④股权集中度与资产规模这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578,为中等相关。⑤除去以上这些,大部分的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4,为弱相关。因此,可以不考虑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3)回归分析
①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这点与平时我们的认知有点不同,通常认为,银行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就会有较多的内部盈余用来满足自身融资需要,这样就不需要依赖外部融资,从而减少债务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
②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与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因为当股权高度集中时,会导致“一股独大”,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从而导致盈利能力的下降。所以,确定合理的股权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作用。
③附属资本比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但是其相关性不显著。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增加附属资本,使银行以较低的资本成本支持资产的合理扩张,以提高收益率和银行盈利能力,从而缓解银行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压力。
④不良贷款率、存贷比与净资产收益率成负相关关系。当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增加时,经营风险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盈利额度。
⑤资产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资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是银行实力的体现。银行在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其规模经济效应相对明显,经营风险也较低,这样其破产的概率也会降低。因此,银行资产规模的适当扩张有利于银行盈利性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原则,选取我国16家商业银行的2013年数据位研究样本。主要研究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经过上述研究发现:①资产负债率、附属资本比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资产规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②大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不良贷款率、存贷比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存在负相关关系。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个集合我国商业银行自然特点,优化资本结构和提高银行盈利能力的建议:
(1)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杠杆率指标加强控制和监管。作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的补充,巴萨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杠杆率不得低于3%。但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出现下降的趋势,监管当局应加强对商业银行杠杆率变化情况的关注,控制其下降趋势,防止其低于监管水平。
(2)完善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完善股权结构,大型商业银行应适当分散股权,中小型商业银行则应适当集中股权。
(3)通过减少风险资产数量,增加低风险权重资产业务,以降低高风险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进而削减风险资产总量。开展资产证券化、高度重视投资扩张、发展中间业务都可以起到调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风险分布结构的作用。
(4)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在适当控制资产规模的同时,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5)在经营管理方面遵循“三性”原则。
参考文献:
[1]龚建立,林静.国内TMT上市公司技术研发和企业成长相关性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9(8).
[2]周文定.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分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刘海云,魏文军,欧阳建新.基于市场、股权和资本的中国银行业绩效研究[J].国际金融,2005,5.
出版上市公司作为我国文化传媒板块的新生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现金持有问题一直受到相关行业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包括出版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偏高、资金使用效率较为低下等问题。影响出版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提升出版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基于这些疑问,本文拟在梳理有关现金持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影响出版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主要因素,并对各种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出版上市公司资金运用效果和投融资决策水平的提高。
1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现金持有的理论文献主要包括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权衡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以及以行为理论为基础的理论。权衡理论认为公司持有现金存在两种动机:交易成本动机和预防动机。交易成本动机是指由于外部融资所带来的固定和变动成本要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因此公司会持有大量现金从而减少交易成本;预防动机是指为了避免资金短缺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的丧失,公司会通过削减现有投资或募集额外资金从而增加预防成本。因此,公司会权衡交易成本和预防成本的大小,当持有现金的边际成本等于现金短缺的边际成本时,现金持有量最优。
梅叶斯(Myers)和梅吉拉夫(Majluf)(1984)提出的融资优序理论认为公司持有现金的目的是为了融资新的项目和投资机会。为了降低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成本,公司会首先动用自有现金,其次选择安全和风险较小的债务,最终选择外部权益融资。因此,当公司拥有较多投资机会且面临外部融资约束时,它会持有尽可能多的现金。
理论认为高现金持有会给经理人带来更大的裁量权。帕帕约安努(Papaioannou)等(1992)认为经理人将现金持有视为一种特权[4],梅叶斯(Myers)和拉詹(Rajan)(1998)也认为经理人持有流动资产可以获得更多私人收益[5]。奥普勒(Opler)等(1999)也提到经理人不愿支付给股东股利是基于现金持有所带来的控制权偏好[6]。
权衡理论与融资优序理论的关键不同在于投资机会与现金持有的关系解读(Dittmar 等,2003)[7]。同样,理论与前两种理论的联系也在于这种关系解读。当公司面临较少投资机会时,经理人为增强公司控制权和提高自身所拥有的无须股东同意自主投资的权力而持有大量现金,这种自由现金流量可能产生的非效率投资会损害股东乃至公司价值(Jensen,1986)[8]。因此,公司应权衡现金持有所带来的预期成本和项目预期投资收益大小从而决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相反,当公司面临较多投资机会时,现金持有必不可少。那些依赖于独特商业创新模式而获得成功的公司往往倾注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所产生的技术专利可以使得他们在动态的环境将创新成果商业化并获取竞争优势(Wasserman,1988)[9]。因此,为避免由于潜在的资金短缺导致的竞争优势的丧失,尽管存在相应的成本(有效的公司治理会降低这一成本),股东仍然认可公司持有大量现金,因此,现金持有水平与投资机会相关而不存在最优,这与融资优序理论的观点相一致。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拟以我国出版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选取若干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出版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并通过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出版上市公司的现金管理及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
本文以2012 年年底前上市的A 股出版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观测期间为20102015 年。在对研究样本进行筛选时,考虑到ST 传媒在此期间经营状况较差,对研究结论有较大影响,因此将其予以剔除。同时,考虑到上市当年所募集资金对现金持有量有较大影响,因此将上市当年样本数据予以剔除。最后,共获得13 家出版上市公司65 个年度样本数据。
另外,考虑到成长性对公司基本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成长指数,将全样本进一步划分为高低两个不同成长性子样本。
2.2 变量定义
2.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以现金CH 占总资产的比率来衡量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并取其自然对数LnC 作为因变量来分析其他各种因素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现金是采用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即:LnC=Ln(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 期末总资产)。
2.2.2 解释变量
考虑到样本容量较小,本文主要选取如下10 个解释变量,分别定义为:公司规模(SIZE)=Ln(公司总资产);资产回报率(ROA)= 净利润/ 资产平均余额;现金流量(CF)=(净利润+ 资产折旧摊销总额)/ 总资产;资产负债率(LEV)= 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债务期限结构(MAT)= 长期负债/ 负债总额;现金替代物(SUB)=(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总资产;成长机会(Q)=(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上期主营业务收入;股利支付(DIVDUM)为01 哑变量,当年支付现金股利为1,当年没有支付现金股利为0;资本性投资支出(CAPEX)=(固定资产净值的变化额+ 在建工程+ 长期投资)/总资产;股权集中度(CR)=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根据以上变量定义,本文构建如下回归模型:LnC=+1SIZE+2ROA+3CF+4LEV+5MAT+6SUB+7Q+8DI VDUM+9CAPEX+1 0CR+
(1)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出版上市公司的平均现金持有比率为29.5%,和其他行业相比显著偏高。高成长性样本公司的平均现金持有比率为32%,要高出低成长性样本公司5%,说明出版上市公司成长性越好,其现金持有水平往往越高。在解释变量方面,出版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较低,均值为31.9% 明显低于A 股上市公司整体水平,说明出版上市公司具备轻资产和低负债等特征,较为偏好股权融资而未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出版上市公司长期债务占负债总额的比重极小,均值仅为3.2%,说明出版上市公司在债务融资中偏向于短期融资,偿债压力较小。出版上市公司现金替代物不多,占总资产的比重均值仅为2.8%,与现金替代物均值为负数的低成长性出版上市公司相比,高成长性出版上市公司现金替代物均值相对较高,说明高成长性出版上市公司存在较多短期投资,如持有大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93.8% 的出版上市公司会支付现金股利,明显高于A 股上市公司整体水平,说明出版上市公司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较小。出版上市公司资本性投资支出均值仅为2.4%,存在着明显的投资不足。出版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超过50%,说明出版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尤其是高成长性出版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达到了58.8%。
进一步通过相关性检验,可以发现现金持有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债务期限结构显著负相关,与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至于其他变量与现金持有比率相关性较不显著。在解释变量方面,资产回报率与资本性投资支出正相关且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0.560),其他大部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股利支付与其他变量之间无相关性。
3.2 多元回归分析
考虑到成长性分组和股利支付指标的无差异性,本文将模型(1)中的成长性指标Q 以及股利支付指标DIVDUM 去除,调整后的模型如下:LnC=+1SIZE+2ROA+3CF+4LEV+5MAT+6SUB+7CAPEX+8CR+ (2)利用回归模型(2),对出版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各样本回归结果如表2 所示。可以看出,模型调整后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各样本拟合度均在50% 以上。而且在三个样本中现金持有水平均与资产负债率、现金替代物显著负相关,与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
资产回报率与现金持有水平负相关,这种关系仅在全样本和高成长性样本公司中存在且显著性较弱。根据权衡理论,资产回报率越高,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创造现金的可能性越大,现金短缺的成本较小。因此,资产回报率越高,公司持有的现金越少。现金流量与现金持有水平仅在高成长性样本公司中正相关且相关性较为显著。根据融资优序理论,经营现金流量会在满足现有投资所需和偿还债务后沉淀下来,形成自由现金流量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未来外部融资成本,因此高的现金流量往往伴随着高的现金持有水平。高成长性出版上市公司往往盈利能力较强,表现为经营现金流量较高,对应的现金储备量较为充足。
资产负债率与现金持有水平负相关,这种关系在所有的样本公司中均在1% 水平上显著。根据融资优序理论,资产负债率可充当公司发行债务能力的替代(Hardin 等,2009)[10]。公司负债率越高,其传递的信号为公司的举债能力越强。当公司发生现金短缺时,可较为容易且低成本地借贷资金,因此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其持有的现金就越少。同样,理论认为,经理人出于风险规避和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他们往往会过量持有现金以减少外部监管,而低资产负债率公司面临的外部监管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资产负债率与现金持有水平负相关。
债务期限结构与现金持有水平仅在高成长性样本公司负相关且相关性较为显著。根据融资优序理论,短期债务在债务总额中所占比重越大,代表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越深,相应地其融资成本也越高。另外,短期债务偿还期限较短,为预防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公司会持有尽可能多的现金。高成长性出版上市公司其潜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往往较为严重,他们更愿意发行短期而不是长期债务,因此高成长性公司因为短期债务较多导致外部融资受限而不得不维持高额现金储备。
现金替代物与现金持有水平负相关,这种关系在所有样本公司中均在1% 的水平上显著。根据权衡理论,表现为非现金流动资产的现金替代物能以较低的成本变现,满足公司需求。当公司发生资金短缺时,可以将现金替代物迅速予以变现补充而无需对外举债或权益融资,因此现金替代物较多的公司可以保持较低的现金储备。
资本性支出与现金持有水平仅在低成长性样本公司中负相关且显著性较弱。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当公司有较多的投资项目,且现金流量不能满足公司的现金需求时,公司往往动用自己的现金持有量来满足投资所需。低成长性出版上市公司往往盈利水平较差,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不强,因此高的资本性支出会降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
股权集中度与现金持有水平正相关,这种关系在所有样本公司中均在1% 的水平上显著。理论认为,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可以加强董事会对经理人的监督和约束力度,减少自由现金流量和现金持有水平,进而降低成本。但是,理论也认为高的股权集中度可能带来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控股股东为自身利益可能会通过控制权来占有或转移公司的大量现金,这时公司会高额持有现金。在我国,基于历史原因和文化安全等需要,出版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较为集中,国有大股东人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来监督和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产生,加上民营和外资持股比率不高,使得管理层自由裁量权较大,基于自利和控制权争夺的需要,他们很有可能持有大量的现金。
最后,本文没有找到企业规模对现金持有水平相关性的证据,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样本容量不够或两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关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出版上市公司应通过适当调整其资本结构来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目前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长期债务较少,结合之前的实证分析,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出版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偏高的原因。尽管资产负债率和长期债务水平的提高会加大出版上市公司硬性还款的压力,使得公司面临失败和破产的风险加大。但在盈利前景较好和财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水平,增加长期债务比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有效降低出版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最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
出版上市公司应通过适当加大短期证券投资来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短期证券与其他流动资产相比有着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和较低的转换成本,既可以起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又可以减少预防性现金的持有。因此,出版上市公司应在上市初期或高速成长期充分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有效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购买收益率较有保障且流动性较强的金融产品。
实习单位:晋城煤业集团铁路运输分公司
一、实习单位简介
铁路运输分公司是由原晋城煤业集团铁路运输处改制组建而成,是晋城煤业集团下设的一个子公司,成立于1996年10月,现有职工1080人。主要承担着集团公司和地方装卸车点的煤炭及物资运输任务,下设车务、机务、工务、电务四段和寺河、龙泉两站以及20个业务管理部门,固定资产原值7.835亿元;所辖矿区专用铁路分别与侯月线嘉峰车站,太焦线晋城北车站,太焦线东田良车站接轨,线路总长110km;拥有内燃机车13台,自备车辆80辆,信号采用先进的微机联锁控制系统。
从铁运处到铁运公司,其内部管理和经营一直实行的是工厂制经营管理模式。作为内部核算单位,集团公司对铁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实行收支两条线,每年进行费用指标考核。考核指标主要有运量、地方过轨费回收率、清欠,以及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的完成情况;对生产管理的要求是均衡配车及送重取空和车辆保有量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在安全管理、综合管理、环保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和铁路质量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单项管理考核。
1997年4月8日,铁路运输处开通试运营,当年实现货运运总量875.81万吨,运营收入5535.69万元。1998年起,铁路运输处陆续对矿区铁路专用线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了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 从而使1998年的货运总量提升到898.28万吨,运营收入达到8488.91万元。1999年,运量达到了941.54万吨,实现运营收入8529.25万元。2004年货运总量达到 1671.34万吨,实现运营收入14078.66万元。2005年,铁路运输分公司对成庄煤矿车站进行微机连锁升级改造,并购置DF8B型内燃机车2台和K18AK煤炭漏斗车80辆,用于完成凤凰山煤矿、古书院煤矿配煤系统煤炭运输任务,该年年底,公司完成配煤任务49万吨,货运总量达到2124.16万吨,实现运营收入18338.61万元。 2006年货运总量达2143.14万吨,实现收入18318.09万元。2007年,铁路运输分公司对原有行车指挥系统进行升级,运量稳步提升,实现货运总量2684万吨,运营总收入2.16亿元,运输生产实现了新的历史突破。
二、财务机构内部人员
财务科是铁运公司的一个职能科室,主要负责全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会计人员管理、基层成本核算、生产经营经费预算、财务指标分配、考核管理、纳税管理、经济合同管理、财产保险管理、发票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管理工作,全科现有员工11人,设科长1名,副科长2名,科员8名,财务科由分管人劳财务的副经理直接监管。
分管经理
王庆国
科 长
李新江
副科长
孔淮晋
副科长
孔国昌
唐学兰
王玲霞
李
寂
冯
骞
白松霞
李玉芳
郭剑影
徐鲜丽
总账核算
成本核算
收入核算
固定资产及工资核算
存货核算
债权债务核算
出
纳
办
事
员
(财务科组织机构图)
人员的具体分工情况
李新江,负责财务科的全面工作;
2.孔淮晋,负责财务科的日常管理工作;
3.孔国昌,负责财务科的业务核算工作;
4.徐鲜丽,负责总帐核算、报表管理、记账、审核、凭证管理、相关报表、报表附注、说明及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5.郭剑影,负责成本核算、生产费用报销、财务预算的编制、费用考核、方针目标管理、相关报表、授权经营指标考核;财务软件、电脑设备、打印机设备的管理维护及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6.李玉芳,负责运输收入核算、一体化管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编制实施报告)、相关报表及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7.白松霞,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折旧费大修费的计提解缴、相关报表;职工工资、临时工工资、劳务费核算分配;各种附加费的计提上交;相关报表及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8.唐学兰,负责库存物资,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稽核、材料消耗费用的分配、相关报表;各项税费的解缴、核对、报告及相关报表及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9.王玲霞,负责往来账务的管理;债权债务清理及核算;行政报销;相关报表及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10.李寂,负责现金管理、有价证券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相关报表及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11.冯骞,负责本科事务工作(办公用品、劳保用品、清扫工具的领取、取报纸以及办理临时安排的事项);奖金计算、发放,网页制作、管理、信息传递等。
三、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主要对财务科所涉及到的部分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详尽的了解,与财务人员对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方面进行学习、沟通和交流。
在各种款项的审批方面,公司财务科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相关程序,这对于公司款项的流向起到了有力的监管审查作用。
例如:向公司财务借款时,需要进行的手续是:承办人 —填写出差审批表—单位负责人签字—分管领导签字—经理批示—填写借款单 —财务科科长审核签字—主办会计—审核—出纳—内部银行—银行,数十个环节的手续中,需要4位不同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生效。其他项目,如差旅费、费用的报销,也是需要按照如上所述的程序逐步进行。
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对财务活动进行督导、约束和控制。随着经费开支日益复杂,公司财务部门转变管理方法,推出了全面预算管理,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事前预测、计划,事中监督、控制中。这样的做法,使得经费得到初步的合理使用。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集团公司已正式开展了三四个年头,但作为子公司的铁运公司在这方面与其他生产矿井还存在很大差距,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刚刚起步。
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科牵头负责。由财务科制定下发《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评价办法》、《全面预算管理督导办法》等规章制度,督导各单位预算工作。通过对各单位每月的预算指标分析情况统计汇总,严格考核,监督各单位相关费用的使用情况。
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分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生产单位的“定额管理”,一个是针对机关单位的“限额管理”。公司要求各站段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测算出材料费、油料费、电费等项目的支出定额,再根据定额测算出费用预算,由财务科审核后汇总测算出全公司的各项费用预算。限额主要指机关科室根据单位业务和费用开支的特点,对材料费和办公费在1年内所用支出的限额规定,年终按限额进行考核。
四、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短暂的实习很快结束,回顾整个实习过程,总体来说,自己掌握的还不够全面,还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多实践。在本次实习中,我主要对铁运公司2007年8月和2008年8月两个不同时期的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进行了分析,主要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进行了专项分析,并作出简要结论。
通过实习,使我巩固了所学的书本知识。通过和财务人员的沟通交流,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公司目前侧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这对于自己今后的工作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自己科室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导帮助作用。
五、对实习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评价和建议
由于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刚刚列入公司的重点工作,各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何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渗入到每个工作岗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差距。
就目前现状而言,可以看出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作只停留在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阶段,没有真正渗透到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职能科室预算管理工作并没有深入开展;各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不均衡;管理预算不严格;全面预算与绩效考核脱节等。
要想达成“人人是核算员、岗位是效益源”的目标,公司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要加强理论宣传,使每个职工真正了解掌握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作为公司的财务部门,不单单要检查、要考核,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帮助各单位把预算工作做好,使费用合理规范地使用。明确考核标准的同时,应该注重考核制度的落实,不能让考核标准变为一纸空文,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节约的费用多,相应的应该加大奖励的力度,而不能单靠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量。这样可以避免费用的支出。
六、对实习单位财务报告的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表1流动比率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2008年8月差异数
流动资产38753233.01 23728478.59 -15024754.42
流动负债38250844.42 23227436.22 -15023408.20
流动比率1.01 1.02 0.01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8月的流动比率比2007年8月增加了0.01 ,即流动性稍有增强。而且流动比率的经验标准为2,而公司2008年8月流动比率仅为1,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表2速动比率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2008年8月差异数
速动资产35184694.28 19790228.90 -15394465.38
存货 3568538.73 3938249.69 369710.76
速动资产-存货31616155.5515851979.21-15764176.14
流动负债38250844.42 23227436.22 -15023408.20
速动比率0.92 0.85 0.07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8月的速动比率比2007年8月的速动比率下降了0.07,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下降。而且流动比率的经验标准为1,公司2008年8月的速动比率为0.85,表明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较差。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
流动比率
表3现金比率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2008年8月差异数
货币资金7612.36 3823.48 -3788.88
交易性金融资产0.00 0.00 0.00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7612.36 3823.48 -3788.88
流动负债38250844.42 23227436.22 -15023408.20
现金比率0.00020 0.00016 -0.00004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8月的速动比率比2007年8月的速动比率下降了0.00004,下降幅度特别小。现金比率的经验标准为0.25,公司2008年8月的现金比率为0.00016,表明短期偿债能力特别差。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表4资产负债率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2008年8月差异数
负债总额662891008.02644265907.79-18625100.23
资产总额38250844.4223227436.22-15023408.20
资产负债率17.3327.7410.41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8月的资产负债率比2007年8月的资产负债率提高了10.41,表明财务风险增加。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100%
所有者权益总额
表5产权比率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2008年8月差异数
负债总额38250844.4223227436.22-15023408.20
所有者权益总额624640163.60621038471.57-3601692.03
产权比率%6.123.74-2.38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8月的产权比率比2007年8月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2.38,表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增强,所有者权益对债权****益保障程度有所增强。
(3)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
所有者权益总额
表6权益乘数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2008年8月差异数
资产总额662891008.02644265907.79-18625100.23
所有者权益总额624640163.60621038471.57-3601692.03
产权比率%1.061.04-0.02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8月的权益乘数比2007年8月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0.02,表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略有增强。
(4)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100%
所有者权益总额-无形资产净值
表6有形净值债务率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2008年8月差异数
负债总额38250844.4223227436.22-15023408.20
所有者权益总额624640163.60 621038471.57 -3601692.03
无形资产0.00 0.00 0.00
所有者权益总额-无形资产净值624640163.60 621038471.57 -3601692.03
有形净值债务率6.123.74-2.38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8月的有形净值债务率比2007年8月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2.38,表明公司有形资产对负债的程序有所增强。
(二)营运能力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次数)= 营业收入
平均总资产
=营业收入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2
表7总资产周转率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初2007年8月2008年8月初2008年8月差异数
资产总额659827468.13 662891008.02 60125844.37 644265907.79 -18625100.23
平均资产
总额…661359238.08 …359976656.25 -301382581.83
营业收入…137820842.82 …172953199.67 35132356.85
总资产
周转率…0.21 …0.48 0.27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8月的总资产周转率比2007年8月提高了0.27次,周转次数增加,公司总资产周转速度加快,说明公司对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增强,进而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强。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次数)=
营业成本
平均存货
=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2
存货周转天数=360
存货周转率
表8存货周转率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初2007年8月2008年8月初2008年8月差异数
存货总额3822638.24 3568538.73 3092417.56 3938249.69 369710.96
平均存货… 3695588.49 … 3515333.63 -180254.86
营业成本… 149875953.91 … 115809445.18 -34066508.73
存货
周转率… 40.56 … 32.94 -7.61
存货
周转天数…8.88 … 10.93 2.05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8月的存货周转率比2007年8月降低了7.61次,周转天数增加了2.05天,表明公司存货周转速度下降,公司对存货的利用效率下降。同时,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
营业收入
平均应收账款
=主营业务收入
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
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应收账款周转率
表9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初2007年8月2008年8月初2008年8月差异数
应收账款291736.28 -79954.70 3092417.56 3938249.69 4018204.39
平均
应收账款… 105890.79 … 3515333.63 3409442.84
营业收入… 137820842.82 … 172953199.67 35132356.85
应收账款周转率… 1301.54 … 49.20 -1252.34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0.28 … 7.32 7.04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8月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2007年8月减少1252.34次,周转能力下降。而周转天数增加了7.04天,表明公司周转速度略有加快。
(三)获利能力分析
产品获利能力分析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100%
营业收入
表10销售净利率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2008年8月差异数
净利润30932605.58 29970824.47 -961781.11
营业收入137820842.82 172953199.67 35132356.85
销售净利率22.44%17.33%-5.12%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8月的销售净利率比2007年8月下降了5.12%,表明公司最终获利能力有所降低,公司获利能力较弱。
2.投资收益率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100%
平均所有者权益
=净利润
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
2
表11净资产收益率分析表单位:元
项 目2007年8月初2007年8月2008年8月初2008年8月差异数
净利润…-30932605.58…
29970824.4760903430.05
所有者
权益62003264.23624640163.60 60223412.47 621038471.57 -3601692.03
平均所有者权益… 343321713.92 … 340630942.02 -2690771.89
净资产
收益率… -9.01%… 8.80%17.81%
关键词:政府债务;或有债务;国家资产负债表;风险评估
一、引言
国家资产负债表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Raymond Goldsmith开始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英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捷克等国的经济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都着手于编制本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指将一个国家所有经济部门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加总得到的报表。一张完整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一般由政府、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四个经济部门的子表构成,显示了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的“家底”。20世纪,大批新兴经济体爆发金融危机,越来越多人关注经济风险。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经济风险和反映宏观政策后果,国家资产负债表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选择指标并且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钻研国家资产负债表。
二、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构成与说明
(一)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构成
国家资产负债表分别包括了实体部门、金融部门、政府部门、国外部门组成。各个部门所包括的子表如表1所示。
(二)国家资产负债表估计说明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在七张子表基础上汇总得来,对于这些资产负债表都需要进行相关假定,方能对其估算。各个子表的相关假定如表2所示。
三、国家负债风险分析
评价政府债务风险的步骤是:首先估计资产市场价值及波动率;其次计算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获得政府债务风险指标;最后评价政府债务风险水平。
(一)政府风险指标与影响因素
1.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组成部分
(1)政府的债务余额、净资产和净金融资产。历史上,各级人大对预算的审核主要是针对本级政府的收入、支出、赤字等流量数据。仅仅关注流量,很容易忽视存量问题导致的风险。与只管理赤字相比,这是一个进步,但仍存在不足。如果某个政府持有较多的资产,这些资产有收益且资产中的大部分可以变现,那么这个政府就有能力承担较高的债务余额和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因此,仅仅关注债务余额或笼统地对所有国家或政府设置一个统一的债务余额占GDP比重的上限,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可以承受债务的能力,也不能有效地管理政府债务问题。统一上限对资产较多的政府而言是过度限制,对资产很少的政府则是过度宽松。
(2)政府持有的金融资产。政府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政府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中央财政存款、地方财政存款、股票和对外金融资产。这个数据的重要在政府突然面对大规模的财政压力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如存款),变现其中一部分(如卖掉股票和对外资产)用于支付债权人或将股权直接转让给债权人。换句话说,政府持有的金融资产是政府对付财政危机的最后一道防线。人大、人民和政府本身都应该理解这道防线到底有多强,可以抵御多大的冲击,而目前的财政统计中,这个数据并不存在,自然就无法了解到这道防线的强度。
(3)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传统的以流量为主的统计体系不但无法体现存量风险,自然也无法体现资产和你负债结构中的风险。对银行和企业来说,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用短期负债来进行长期投资,而一旦短期负债无法继续,就会出现支付危机。
(4)各个部门和地区的负债率和风险集中点。最近几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都与某些部门的负债率高企有关,最后传导到更大的范围甚至全球经济。如,最近的欧债危机起点是希腊等欧元小国的国债支付危机,此后传染到其他欧元区国家乃至全球。这些案例对中国的启示是,某些部门和地区资产负债表所面临的风险有可能成为宏观风险的导火索,因此有必要用相关的指标进行特别的监测。
2. 提高经营性资产杠杆率的相关风险
(1)国有非金融企业的资产风险。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资产负债表的特点就是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高,即主要的杠杆体现在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为了简析国有非金融企业的杠杆情况,将国有工业企业和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进行了比较。
(2)估计政府非经营性资产价值的风险。除了经营性资产,政府资产的另外一个重要成分就是非经营性资产。由下表可以发现,2015年,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3/4,体现了估计非经营性资产价值的风险问题。
(二)市场价值和波动率的估计
1.外汇市场和黄金储备市场价值
外汇存储的市场价值受汇率较大影响,我国外汇存储大部分用美元表示,市场价值计算如下:外汇储备的市场价值=以美元表示的外汇储备额×一年期平均美元汇率。再通过当期汇率换算出以人民币表示的我国黄金储备的市场价值。具体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2.非金融国有资产的市场价值
计算中央经营性非金融国有资产市场价值时,可以采用计量经济法,最终选取了2005~2015年央企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43 支作为样本,计算每个上市公司的国有权益的账面价值。即:平均每户央企国有资产账面价值= 中央所属国有资产总账面价值÷总户数。
通过表5,计算出了外汇、黄金储备和中央所属非经营性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市场价,进而可以得到政府可流动性资产总额。
3.政府资产波动率的计算
根据政府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计算各项资产的波动率。
(三)小结
1.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减少资产波动性,但同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也会使债务规模变大,从而扩大政府债务风险。
2.我国外汇储备呈速增长趋势,资产的逐渐增加使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相对较小。
3.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政府的支出变大,收入减少,在保证政府预算平衡的基础上,政府大量发行了国债。我国2011年政府直接债务违约风险很小。这表明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政策已经见效,资产波动的相对稳定性使2011年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变小。总的来说,目前估计政府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部分价值风险问题需要密切关注。虽然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了,但这种上升意味着未来有很大的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首先,从资产结构来看,经营性资产占国有资产的比重呈降低趋势,与此同时,股权结构也趋于多元化。其次老龄化是负债方最大的风险,而经营性国有资产杠杆率的提高是资产方的最大风险。在资产方面,分析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两个方面。经营性资产方面,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杠杆率来实现扩张,这可能意味着未来面临较大风险。非经营性资产方面,虽然非经营性资产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资产变为固定资产也表明非经营性资产的变现能力很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长期处于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中,透明度较差,积累了大量的或有债务,这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因此,本文体现或有债务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靠队,蒋欣呈,孔玉生,潘俊. 政府债务、PPP与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J]. 地方财政研究,2016(04).
[2]李靠队,周梦蕾,劳雪淼,徐秋娴.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力、行为与路径[J]. 中国集体经济,2015(09).
一、金融会计的国际化趋势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会计业务遵循着三种不同的会计规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1993年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会计规范逐渐从1993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转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1993年至2000年之间,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业务主要遵循1993年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至2003年,除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采用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外,其余银行仍然采用1993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财务重组之后的中行和建行采用了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工行和农行仍然采用1993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银行中,除了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广发行之外,其他银行都采用了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从2005年起,我国商业银行的年报编制全面采用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已经上市的五家银行还需要根据证监会的要求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调整,但转换尚未涉及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和第32号的内容;在海外上市或拟上市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年报。
2005年8月财政部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该规定于2006年1月1日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面率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2005年9月,财政部又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四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与国际惯例相比,四项金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实质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和第32号的规定大多是相同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暂行规定》和金融会计四项准则征求意见稿的,突破了传统会计理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束缚,弥补了我国在金融工具会计领域的空白,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迈出的重要一步,必将加速我国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对我国的银行业,特别是上市和拟上市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二、金融会计国际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首先,金融会计国际化将改变传统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类方式,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负债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资产与负债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这种分类方法能够充分反映商业银行持有金融工具的目的和意图,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做出有效判断。
其次,资产负债表项目将更加丰富。根据《暂行规定》的要求,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企业才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金融资产转移》对金融工具终止确认的条件是:金融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回报是否已经实质上发生转移,而且没有保留对金融资产的控制权。根据这些规定,商业银行应将衍生工具隐含的各种权利和合同义务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已经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以及其他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和负债也要进入表内核算,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将更加丰富,提供的信息将会更加全面。
再者,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部分,其价值随着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断变动,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权益,进而影响了权益的变动,因此在没有其他资产和负债变动的情况下,金融工具价值的波动必然会带来资产负债率的波动。同时《暂行规定》对上市和拟上市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其余金融资产的减值均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相对于“五级分类法”,会加剧资产的波动。
《套期保值》对从事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做了明确规定,对其运用的先决条件——套期关系作出了严格要求。由于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品种较少,商业银行进行套期避险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很难达到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因此近期内套期会计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不会很大。
三、金融会计国际化对商业银行损益表的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经营损益的影响。
根据现行会计框架,金融工具经济价值的变动仅在其实际实现时确认为收益,导致银行可能仅仅为了增加会计利润而进行某项交易。而《暂行规定》要求几乎所有的金融工具都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照金融工具持有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资本公积,从而遏制了银行利用金融工具价值变动操纵利润的行为。对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要求,也降低了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操纵利润的可能性。《金融资产转移》对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加以限制,意味着商业银行可能提前确认的利得将会更少,调控收益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对商业银行损益表的影响。
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也对传统的损益表披露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的损益表根据实现原则确认收益、成本、利得、损失,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确认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的存在,因此以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为特征的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如英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在致力于财务业绩报表的改进,一张被称作“第四财务报表”的“全面收益表”正在形成。我国金融会计的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确认和公允价值计量必将会促使我国损益表不断改进。
四、金融会计国际化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有利于其在表内反映,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和现代化管理风险技术,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商业银行真实财务状况,更易于评价银行通过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公允价值的运用也会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产生负面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不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公允价值的任何变化都将反映在损益表中,使财务报告波动性上升,可能导致市场对银行经济价值的错误判断。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受到市场发展程度的制约,非市场化资产的价值确定严重依赖于银行所采用估价模型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假定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假设采用不同的估价模型,其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账户的影响在不同银行之间可能相差悬殊,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对于外部独立审计来说,证实通过模型获得的公允价值是否可靠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二)减值准备方法的改变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我国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要求,信贷资产专项准备按照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这更加符合银行监管的目标,即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而《暂行规定》对上市和拟上市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其余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按照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定。这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抵押品经营状况,而且还综合考虑了债务人所处行业发展前景、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和时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对于五级分类法,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更加客观、公允,更符合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要求。超级秘书网
五、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一)促进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会计的国际化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会计处理规范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银行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涉及以下四个方面:风险识别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决策机制、风险规避机制,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因素,与金融工具的计量、减值准备的计提、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会计、金融工具风险的披露等紧密相连。商业银行只有在风险管理体系完备、风险管理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金融工具会计才能得到有效地运用。
(二)对商业银行监管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