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状况整体评价

财务状况整体评价

时间:2023-06-08 11:18: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状况整体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状况整体评价

第1篇

[关键词]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财务指标

Shallowly discusses enterprise finance condition synthesis appraisal method

Hou Tiefeng(Daqing broadcast television university 163,311)

[Abstract] carries on the appraisal to the enterprise finance condition synthesis appraisal method, proposes the design enterprise finance condition synthesis appraisal principle, the design enterprise finance condition synthesis appraisal method

[key word] the financial conditionsynthesis appraisalfinancial norm

一、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一般认为, 企业财务状况评价始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当时主要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评价。资本市场形成后, 财务状况评价扩展到为投资人服务的盈利评价。公司组织发展起来以后, 财务状况评价由外部评价扩大到内部评价, 为经营者改善内部管理服务。笔者认为,企业管理层能了解大量详尽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资料,且内部管理重点在于考核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而能大概描述企业运营的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内部管理效用不大。企业外部利益团体主要依赖企业公布的财务报告来获取相关信息,但企业财务报告内容过于庞杂,不能提供企业财务的总体状况的信息,且企业财务报告可能存在信息失真的现象,这就需要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作为一个能剔除虚假财务信息的综合的反映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的分析工具为其服务。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主要还是用于债权人评价债务人的信用情况,投资人评价被投资企业的盈余能力、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是企业外部利益团体用来评价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因为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是企业外部人使用,所以要求内容以可核查的会计数据为主,以保障其真实客观,文字表述因其难以核查弹性太大不宜成为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只能起补充辅助的作用。

目前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主要方法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沃尔评分法、经营业评价综合指数法、经营业绩评价综合评分法、(1)复合财务系数法、雷达图法、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2)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分成三类。

(一)、杜邦财务分析方法将盈利能力状况、财务状况、营运状况的比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能有效揭示盈利能力状况、财务状况、营运状况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有效揭示了权益增值是由企业销售获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资本结构决定的。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仅仅分解了企业的获利能力的形成原因,无法全面的反映企业总体财务状况,它作为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有较大的缺陷,无法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雷达图法包含四类指标,获利能力指标、资产营运效率指标、偿债能力比率、利润分配比率。该方法的计算方法实质上与沃尔评分法、经营业绩评价综合指数法、经营业绩评价综合评分法、复合财务系数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只是选取的具体指标有所不同,且采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现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比较形象。经营业绩评价综合评分法主要用于国有企业效绩评价,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于1999年制定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并于2002年对细则进行了修订,制定了《企业绩效操作细则(修订)》,这几个文件对经营业绩评价综合评分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经营业绩评价综合评分法主要考察了四方面内容,即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同时它还对八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与前两类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全面更科学它涵盖了企业经营的主要方面,在对国企财务状况评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沃尔评分法、经营业评价综合指数法、经营业绩评价综合评分法、复合财务系数法、这四种方法的基本计算方法相同,本质上都是由实际值除以标准值乘权重,或用实际指标值减标准指标值的差额调整标准得分。他们所采用的具体财务指标有所不同,基本上可看成是一类方法。这类方法计算简单应用广泛,但总的来说设计得不够科学,不够精确,在理论上存在一些缺陷。

(三)、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只是罗列了一些财务指标,并未将这些指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增加了很多带有主观色彩的定性分析内容,它并不是以企业财务数据为主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财务管理范畴的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笔者认为过多的把非财务指标融入到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体体系中来是错误的,依据簿记系统而来的定量财务数据指标都要进行分析、调整、剔除不实的部分才能用来进行财务综合分析,更何况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伸缩性太大,太容易被扭曲,尤其对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很难用它来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它不适宜被当作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主要手段。如果非要用非财务指标进行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它也只能少量使用,起辅助补充的作用。综上所述,只有第二类方法适宜用来进行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二、第二类方法存在一些缺陷

(一)、在计算指标时没有剔除因盈余管理所导致的财务失真因素。如综合评价方法所采用的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都使用净利润,而净利润是很容易纵的,企业会因种种原因进行盈余管理,而企业净利润金额可通过许多方法进行调整,在进行综合财务分析时采用净利润指标,要剔除虚假利润工作量太大,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简便的方法得到对企业财务状况大体准确客观的评价,如剔除虚假利润工作量太大,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就失去地它存在的意义。

(二)、有些企业存在一些账面价值虚高的资产,或存在一些虽有账面价值但无实际经济价值的资产财务比率综合评比法在分析时没有剔除,这可能会高估收益低估风险。

(三)、财务比率综合评比法只考虑财务风险没有考虑经营风险,没有考虑企业所在行业状况和企业所在行业中的地位,没有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而这些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有重要影响,不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会对企业财务状况评估产生不利影响。

(四)、财务比率综合评比法只考虑了当年的静态财务状况,而没有考虑企业动态的发展趋势,在进行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时不考虑企业发展的长期趋势所的结论是不客观的。

三、指标设计的原则

为使指标设计更加合理,设计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一些原则:1、应能避免重复计算问题。如指标体系包括权益收益指标,可不必计算资产周转率指标,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权益收益指标中已包含周转率指标,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如包括权益收益指标可不含资产周转指标。收益指标与资产周转指标相关程度很高,一般来说,收益指标高资产周转率高,反之亦然。2在评价收益能力时应采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代替利润率指标,尽管现金流量指标也可通过关联方交易来伪造,但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只要剔除大额的异常的与现金流量有关的关联方交易,一般可以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影响利润指标的因素太多,利润指标极易纵,用利润指标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涉及盈余管理的因素很难被剔除极易误导财务信息使用者。3、应采用反映企业连续几年的获利能力的指标,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盈余管理的影响。根据Healy模型:NDAa=∑TAt/T,∑TAt=∑(NDAa+DAt)=∑NDAa+∑DAt=T×NDAa。NDPa=TAa-NDAa,DAa为a年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T为年的总体应计利润TAt为t年的总体应计利润,a为事件期年份估计期各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代数和接近0,几期获利能力指标的平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3)4、应考虑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企业的发展趋势。5、在计算中应能剔除不良资产、没有实际经济价值的资产或实际价值很小的资产,以避免高估收益低估风险。6、应考虑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成本,要以尽可能简便的方法得出对相关利益团体有用的信息。

三、本文设计的财务会计指标体系如下:

一、评价盈利能力的指标:1、经营活动现金收益率,2、三年平均净资产增值率。

二、评价风险的指标:1、评价财务风险的指标:(1)流动比率(扣除积压存货和不良应收账款),(2)资产负债率(扣除无实际价值或实际价值很少的资产),2、评价经营风险:经营杠杆系数。

三、评价成长能力指标:1、近三年平均销售增长率,2、近三年平均经营活动现金收益率增长率。

四、调整项目:企业所在行业状况,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这四类指标按5:2:2:1来安排权重,具体计算方法按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即在给每个指标评分时规定上限和下限,以减少个别指标异常造成不合理的影响,给分时不采用“乘”的关系,而采用“加”或“减”的关系来处理。(4)采用BCG矩阵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状况,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明星企业得分为20,现金牛企业得分为15,问号企业得分为5,瘦狗企业得分为0,行业一般企业得分为10,在具体评价企业总体财务状况时应参照上述标准得出相应数值。

本文设计的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体系的计算方法是在给每个指标评分时规定上限下限,给分时采用加减的方式来处理。(5)本文将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作为逆指标处理,认为指标值越低越好。当然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不是越低越好,所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的张先治、陈友邦编著的《财务分析》认为它们既不是纯正指标也不是纯逆指标,这类指标的计算公式是:单项指标=标准值-实际值与标准值差额的绝对值/标准值

这种计算方法当然有它的道理,但本文设计的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体系的计算方法以“收益越高越好,风险越低越高”作为基本假设,所以作为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是逆指标。另外保持一定的负债率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这一利益已在收益指标上体现,而由此带来的风险应得到另外确认。一般意义上讲,在财务上一般认为风险是不利的。所以本文将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看作是逆指标。

标准比率根据各个行业的平均水平确定,最高比率按标准比率的两倍计算,最低比率按行业标准比率的1/2计算。

四、下表给出具体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先冶,陈友邦.《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李心和,赵华《会计报表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李吉栋 《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M]经济管理出版社

(4)[美]Stephen P.Robbins Mary Coulter《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2篇

(一)5C要素分析法 5C要素分析法是传统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信用风险分析评价时采用的分析方法。它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担保(Collateral)、资本实力(Capit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对受评者的还款能力和意愿进行定性分析判别。这种方法既简便又直接,对上述五项要素逐个进行评分,使信用数量化,从而确定其信用等级。

(二)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 财务比率分析法主要将信用风险的测量转化为财务状况的衡量问题,由于信用危机往往是由财务危机引致,因此公司的偿债风险也与公司的财务状况紧密相关。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因素很多,应根据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多维指标来全面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一系列财务比率分析方法也应运而生,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就是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这类方法的主要代表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前者是以净资产利润率为出发点,揭示公司获利能力及其前因后果;而沃尔比重法是将选定的七项财务比率分别赋予各自的分数比重,通过与标准比率(行业平均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公司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继而确定其信用等级。

(三)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 该模型是以特征财务比率为解释变量,运用数量统计方法推导而建立起的标准模型。运用此模型预测某种性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便及早发现信用危机信号。如线性概率模型、Logit、Probit模型和判别分析模型。其中多元判别分析法最常用,Logit模型次之。多元判别分析法是研究对象所属类别进行判别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判别分析就是要从若干表明观测对象特征的变量值(财务比率)中筛选出能提供较多信息的变量并建立判别函数,使推导出的判别函数对观测样本分类时的错判率最小。爱德华·阿尔特曼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公司进行了研究,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以五项财务比率的加权平均数建立财务预警模型,根据判别分值,以确定的临界值对研究对象进行信用风险的定位。由于模型简便、实际效果佳,该模型己商业化,被广泛应用。目前该模型也被国际金融业和学术界视为主流的方法之一。

Z-score模型的原型主要应用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所包括的财务比率变量分为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得到了多种Z模型,如在国内经过实证研究证明有效的适合于非上市、非制造业企业的Z模型的变型四变量Z':Z'=0.065X1+0.0326X2+0.01X3+0.0672X4,X1=(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税息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资产账面价值/负债账面价值)×100。通过大量数据的研究表明,Z值越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这个预警模型中当目标企业的Z值被测定为大于2.90时,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当Z值小于1.23时,说明企业已经出现财务失败的征兆;当Z值处于1.23与2.90之间时为灰色地带,表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融资的证券化及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信用风险也变得更加复杂,由此出现了很多新颖、细化信用风险的衡量方法。鉴于这些理论约束较多或计算复杂,不适于经常操作,因此不作赘述。集团内部信用评价体系作为服务于集团自身的体系,所评价的不应仅仅是信用风险,更要有对公司运营价值的评价,因此本文基本思想是基于数项核心指标并综合考虑多种公司风险影响因素,采用流行的5C分析法并加以拓展,下面就该模式的选择作出说明。

二、企业集团内部信用评价指标选取

(一)企业集团内部信用评价指标选取要求 企业集团开展内部评价,首先要解决内部资金拆借及关联交易合理性的问题,即在向关联方提品及服务,提供借款或者担保的时候,需考虑对方的还款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以预防资金流失、低效率拆借。开展内部信用评价工作,并不需要每家企业在进行关联交易前都要自行计算风险,而应当由集团公司统一评价,以此避免口径失允及理解误差。因此,内部评价的主体并不仅是资金或者产品需求方的潜在债权人,还包括股东的身份,这样就要考虑到这两种角色本身是存在冲突的:站在所有者角度,希望公司价值最大化,对风险的理解可能更加积极;而债权人的利益是固定的,对于风险会敏感得多。所以内部评价体系须在其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之间作出权衡,对风险的评价也就包括了对公司价值的评价,这也是导致内部评价体系不能简单套用银行评级制度的原因。因此,企业集团内部信用评价体系要在侧重于衡量单个公司的偿付能力之外,综合考虑公司发展能力指标,需要对盈利能力、发展前景的指标所赋权重酌增。其次,为了便于日常计算、及时更新,宜采用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和指标。而集团内多数公司的性质、组织架构、设立背景等指标会有所类似,也决定了某些指标可忽略。第三,作为内部评价,独立、客观、公正很重要,因此对于依靠主观判断的一些指标,对其所赋权重就需要酌减。第四,应从公司信用本身并结合集团整体战略的两个维度出发来评价单个公司在内部融资、赊销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在评估时就需要考虑到个体从整体利益出发而可能影响到个别指标的波动,及对整体的贡献。

(二)5C要素分析法的应用 部分指标的选取需要一定的主观判断且5C的范围在做内部评价时需要延展;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所主要包括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则主要考察公司财务指标的优劣及在行业中的优势,缺少现金流量指标及公司未来发展的考虑;Z-score方法没有考虑环境因素、抵押情况等非财务指标,其所选取的财务指标也稍显单薄,主要是出于经验验证过的基于时点的数据或者公司过去的经营结果。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对企业集团内部评价体系采用5C要素分析法,以选取的数项财务比率和其他指标体现5C并加以拓展得到7项一级指标,并将7项一级指标细分为26项二级指标,同时如有需要则可利用Z-score作为辅助和补充。即以核心指标代表的财务数据评价公司几项运营数据,以反映整体信用高低。本文的评价指标及权重设计从风险因素、运营能力、综合竞争力、信用记录、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7个方面开展评价,最后选取的7个一级和26个二级指标基于部分商业银行、评级机构对非制造业企业的评价体系,并对指标的选择根据上述分析对其适用性做了一定调整。对于各指标权重的赋值设计需要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基于主成分分析的Logistic模型方法、非数学模型的层次分析法以及可以度量不确定数据有用信息量的熵权计算等多种方法,也可以根据对相关岗位人员做调查问卷或者依据外部机构常用体系直接赋值。本文在指标的选择方面借鉴了市场常用的评价指标,在赋值计算方面采用相对简便而应用较普遍的层次分析法,该方法将问题层次化、数量化,对问题构建判断矩阵以得到定量赋值结果。以下就赋值进行计算及说明。

一级权重的确定。设“风险因素、运营能力、综合竞争力、信用记录、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依次为A1、A2…A7,根据以上分析对7个一级指标重要性做排序,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风险因素、综合竞争力、发展能力、信用记录。两两判断,将结果构造判断矩阵:

A=1 4/4 7/3 1 1/5 1/4 1/34 1 2 4 1/2 1 13 1/2 1 3 1/3 1/2 11 1/4 1/3 1 1/5 1/4 1/35 2 3 5 1 2 34 1 2 4 1/2 1 2 3 1 1 3 1/3 1/2 1

用方根法计算特征值、特征向量,即将A的列向量归一化后取平均值作为A的特征向量(略)。当?姿max=m,C.I.=0,为完全一致;C.I.值越大,判断矩阵的完全一致性越差,C.I.

当一致性比率C.R=

?姿max=7.119,C.R.=0.01481

对于B1-B7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各判断矩阵C.R.分别为:0.0109;0.0046;0.0036;0;0.0181;0;0.0109,可见其均小于0.1,因此可使用二级判断矩阵指标权重。由一级权重乘以各自二级权重得到综合指标评分表,见表2:

三、企业集团内部评级体系的完善

(一)内部信用评价体系的特点 一是可比性,受评公司处于同样的标准之下,从而使受评公司之间相互具有可比性;二是简明性,信用评价用数字表示公司的信用状况,是决定公司关联交易额度的简洁的依据;三是全面性,企业集团内部信用评价与外部信用评价体系相比,就受评公司的风险因素、运营能力、综合竞争力、信用记录、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不仅局限于反映过去的指标,更包括了面向未来发展的指标,综合反映公司的信用状况,着重体现内部评级的作用。

(二)信用水平的评价 信用水平的评价结果作为实时信息,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因此只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影响公司的各种因素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信用评价的结果需要根据公司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的信用评价结果。信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作评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综合发展现状及潜力,但不能完全表示为对被评公司的运营状况的评价。信用评价高的公司只能表明其违约风险较低,而不一定比信用评价低的公司经营状况好。因此,不能把信用评价的高低与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挂钩。此外,该体系在指标设置、权重分配方面也需要针对不同行业,根据宏观经济情况、产业政策等不定期进行调整。

第3篇

【关键词】Z值模型;临界值;财务风险

一、概述

我国的家电行业在众多行业中属于开放程度高、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在家电业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经营现金净流量水平较低、收益质量不高的现象,有的公司甚至为负数。而在现金流“告缺”的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却带来了公司费用开支大增。例如,2003年春兰股份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81倍,但营业费用同比增加3倍多,粤美的营业费用同比也增加1.62倍。现金流短缺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那么家电行业的财务状况到底如何?本文试图运用Altman的“Z值模型”对整个家电行业的财务状况给出一个较为量化的结论。

用于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财务工具有很多。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常见的单变量指标有:“债务保障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实践使用当中人们发现单变量模型往往只侧重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而且这些变量中具体哪个对企业财务破产的影响更大些无从得知。Altman在1968年提出的“Z值模型”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单变量模型的缺点。“Z值模型”属多变量模型。他从22个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中通过统计分析选出其中最有效的5个指标,然后分别根据这些指标对财务危机影响程度的不同为其分配相应的权重,最终得出一个综合的评价值—Z,将得到的Z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就可知道企业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下边是“Z值模型”的判别函数和临界值的解释。

“Z值模型”在评价企业财务危机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PhillipFuller和TheodorKohers(1994),在”DevelopingaDecisionRuletoPredictFailure:TheCaseofSavingandLoanAssociations”认为“Z值模型”可以有效的用于预测金融机构的财务危机。向德伟(2004):利用“Z值模型”对某个行业或某类企业经营风险的整体性分析的指导性作用较强。张宇、孙建平、方焱、刘浩等(2004)用“Z值模型”对国内地产商分析之后,认为“万科”、“招商地产“、“陆家嘴”和“金融街”是房地产上市公司里资本能力最强的公司。Eidleman,GregoryJ.在”Zscore—aguidetofailureprediction“中通过研究发现“Z值模型”模型能够有效用于大多数行业的财务危机预测。但是,并不能保证它能够适合任何条件。根据实践证明“Z值模型”对预测企业破产的准确性很高。用于预测企业破产在一年内的准确率为95%,两年内的准确率为83%,这正是本文选择“Z值模型”的原因所在。但用于预测三年内的准确率仅为48%,因此在使用该模型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性。

二、研究过程、样本选择和指标设定

根据Altman的研究经验,假定”Z值模型”同样适用于我国。则沪、深交易所上市家电业公司的Z值将呈现以下的分布规律:假设一:对于风险小的股票,通常理解为绩优股,其Z值应大于2.8。假设二:ST或PT的上市公司,其Z值应低于1.8,并且在连续亏损的三年内其Z值应呈逐年递减趋势。假设三:对于当年被取消ST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此前连续二年亏损,虽已改观,但仍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因而其Z值应处于1.8~2.8之间,而取消ST的当年,其Z值应呈上升趋势。

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从沪深两市一共选择上市公司69家。由于一部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缺失,只能得到59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其中:深市23家,沪市36家。具体数据见附表。除了小部分外59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均来自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系统。

2.指标设定

由于我国股市非流通股无市场价格以及其它因素,对“Z值模型”中的各项指标的设定作以下调整:

X1=营运资本/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

X4=资本市值/债务帐面价值=(流通股本总数*股票价格+非流通股本总数*每股净资产)/债务帐面价值

X5=销售额/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三、计算结果分析与解释

1.从计算的结果(见附表)可以看出,2003年业绩较好的公司2002和2003年的Z值均大于2.8符合前述的假设一。其中600633PT双鹿的Z值3.042888不符合前述假定,需加以解释。经查证PT双鹿现已更名为白猫股份。其前身由于连续三年亏损被证监会实施特别处理(ST)。经计算PT双鹿1999年的Z值是-1.22638,到2000年Z值下降为-3.0291完全符合假设二。2001年PT双鹿的Z值为1.866812,2001年年度报告显示,“白猫股份”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674亿元,主营业务利润达到4527万元,净利润为1775万元,每股收益达0.117元。一年过后,“PT白猫”终于扭亏,并于4月18日被获准恢复上市,更名为“白猫股份”。显然这个结果完全支持假设三。

2.由于ST和PT公司的样本数量太小,不符合做统计分析的要求。因此只能单个加以说明。从下述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公司的Z值和前述假设二相吻合。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家电行业近三年的平均Z值低于破产临界值2.8,根据临界值的判断标准我国家电行业存在一定的财务危机,破产机率较高,整体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几个方面:(1)同质化、低水平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萎缩。(2)最近几年国外家电品牌由于质量上的优势抢夺了国内一部分市场。(3)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无形中提高,由于市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生产商很难将这部分额外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结果生产商的利润空间更加缩小。(4)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造成企业库存急剧上升,这一点可以从存货周转率得到解释(2001年整个行业的存货周转率只有3.7409次)。同时一些企业急于扩大海外市场,盲目签约造成大量的应收帐款不能按时收回,四川长虹是比较典型的例子。(5)整个行业资产负债率过高,2001年度整个行业资产负债率均值高达79.7577%,而最低的2002年也有52.5%,2003年为54.4227%。而高资产负债率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超级秘书网

四、总结

1.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家电行业整体财务状况不容乐观,三年的Z值均小于2.8的临界值。

第4篇

一、财务比率分析所具备的重要意义

财务比率分析工作可以针对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以及应考核的经营业绩做出科学的评价。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及时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盈利的能力和发展的状况,偿还债务的能力拥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使企业决策人员可以针对企业整体的财务情况实施科学准确的掌控。与此同时针对企业中的相关财务信息实施有效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真正的明确影响公司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以此来进行及时有效的改正,使责任更加明确,增强了企业标准化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保障性作用。另外,公司的管理人员通过财务比率的分析可以将公司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从而实现公司的预期目标。并且,还可以使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得到保证。因此,财务比率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公司财务状况评价中财务比率分析的应用

通常来说,社会当中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基本都是将各个方面财务报表在财务的比率实施分析,这其中就涵盖了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负债信息以及现金流量信息和损失收益表等。针对这些财务方面的比例分析之后可以充分的明确公司当中的财务情况,想要分析资金的构成,需要编制公司资产负债的分析表进行分析。

分析企业财务的过程中,必须要使企业资产的负债表以及利润表和现金的流量表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进行财务比率的分析。同时,引进非财务的控制指标,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实现企业中较为全面与系统性的分析,从而使得企业当中的财务状况评测的变的更为精确,使财务造假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抑制,进而使广大投资人员的合法权益及其经济收益得到了较为高效的保障。

企业短期之内的偿债的能力可以具体的表现出企业及时偿还短期性债务能力,通常对流动比率以及现金比率还有速动比率的计算对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价。而长期性的偿债能力可以真实的表现出公司偿付到期和长期承受债务方面的能力。通常对企业资产的负债率以及负债比率和权益乘数和利息保障倍数等比率实施准确的计算和分析还要做出相应的评价。

公司资金使用的效率以及管理层管理水平的科学程度都要通过公司的运营能力将其反映出来。通常可以利用存活的周转率以及应收款的周转率还有整体资产的周转率指标实施计算和分析。针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就是是依照计算所得出的利润率以及资产和权益报酬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三、财务比率分析应用的几点建议

对于公司的现金流入结构方面的分析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将其作为了解企业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的主要依据。对于公司现金收支和筹资方面的能力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需要实施正确的评测。企业需要重点分析企业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具体结构,与此同时对二者的比例实施针对性的分析。通过对现金总流入结构和企业的筹资投入以及运营这几个大的方面实施分析企业流入的体系。从而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控,使得企业资金的流入来源包括资金数量所在比重的具体结构。通常情况下,公司整个资金流入中经营性资金流入所占的比重越高,也就意味着企业财务的风险越小,而公司经营的情况越好,还可以反映出企业资金流入的合理性。对于企业流出现金的结构分析进一步的强化,和企业现金流入的结构相似,同时还可以表明企业现金流出结构的合理程度。

以此为基础,对企业现金流入以及流出利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不仅要分析企业中的历史财务信息还需要和其同行业企业实施有效的分析比对,这样可以针对性的分析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上升,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的保值及其增值工作是否可以得以实现。

另外,将现金流量的指标再次添加到企业运营状况分析之中。根据企业流动负债的比率,把企业的指标和其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相互比较来分析,从而可以明确企业当中对流动债务的承受能力的程度。依照现金的债务所占据企业总债务比例,将企业当前可以接受的最大借款的利率反映出来,通常这个利率的比率越高,证明企业能够承受债务负担也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偿还能力。

第5篇

(一)企业信用评级

在资本市场上,信用表现为进行债务融资的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一定的风险,即债务人能否如期偿还债务。信用评级则是对债务人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的评价。通常企业信用评级指的是,由专业的评级机构或专门的评估部门,根据“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信用行为的可靠性、安全性程度做出评价,并用专用符号或简单的文字形式来表达的一种管理活动。简单地说,企业信用评级就是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未来偿债能力及其偿债意愿的评估。

(二)财务分析

张先治等在《现代财务分析》一书中提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角度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简言之,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评价。

二、企业信用评级与财务分析的关系

信用评级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主要是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在评价企业的违约风险时,该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企业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即信用风险的测算,虽然财务状况不是信用风险的决定性因素,但财务状况差、经营业绩不好的企业会存在流动性等风险,导致其不能如期偿还债务,从而增加了信用风险。因此,财务分析一直是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里的财务分析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财务分析,即企业信用评级并不完全包含财务分析,它们之间无从属关系。由此可见,企业信用评级与财务分析虽有必然的联系但又有所区别。

(一)联系

从内容上来看,企业信用评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受评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的资产情况、负债情况、收入和利润水平以及反映财务状况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难看出,这些内容同样是财务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信用评级中对财务状况的分析来源于财务分析,没有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就没有财务分析在企业信用评级中的应用。从分析方法来看,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垂直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企业信用评级通常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时主要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比率分析法。即财务分析中的主要方法,也是企业信用评级中的主要方法。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通常会采用财务比率指标来进行分析。例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反映被评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反映被评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反映被评企业的营运能力,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反映被评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指标反映被评企业的发展能力。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使原本不可比的财务状况具有可比性。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依靠单独的数量指标很难判断被评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但如果将其换算成比率指标,则就可以进行相互比较,从而避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2.趋势分析法。与财务分析中的趋势分析法相同,是根据同一企业连续几年的资料,以某一年为基础对相同项目或财务指标计算趋势比率,以观察各项目或指标的变动情况,从而对被评企业的成长性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趋势分析,可以从对过去的观察分析中了解企业在该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信用评级机构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会采用趋势分析法来判断该企业资信状况的发展趋势如何。

3.结构分析法,也就是财务分析中所说的垂直分析法。是对企业财务指标中各分项目与总体项目相比较,从而得出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重要性、地位及变化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而言,某一分项目占总体项目的比重越大,对总体项目的影响也就越大。

4.相互对比法,也就是财务分析中的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主要项目或财务指标的相互比较来揭示各项目或财务指标的数量差异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企业信用评级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期、不同企业的各项指标以及这些指标的标准值,找出差距,以便进一步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进而判断企业资信状况的好坏。总之,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方法上,企业信用评级中对财务状况的分析都源于财务分析,是对财务分析应用范围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财务分析的发展。

(二)区别

1.分析主体不同

哲学中将主体界定为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在此,分析主体也就是分析活动的承担者,应该是指进行财务分析活动的实施者。通俗地讲就是谁来进行财务分析。从企业信用评级的概念容易得出,企业信用评级中的财务分析主体是信用评级机构,也就是说评级机构作为中介,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作为判断违约风险形成评级报告的一项依据。财务分析的分析主体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基于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求,通常他们自己或请专业的分析师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另一方面,基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企业整体或局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求,通常由企业内部财务分析人员进行必要的财务分析。因此,企业信用评级的分析主体具有单一性,而财务分析的主体则呈现多样化。

2.服务对象不同

信用评级的产生源于20世纪初对美国铁路债券的评价,其服务对象是购买债券的公众投资者。到目前为止,企业信用评级已得到繁荣发展,但其宗旨仍然是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价,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公众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诸如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他们都是企业的债权人。因此,在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进行的财务分析也是服务于企业的这些外部利益相关者。分析主体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服务对象的不同,根据财务分析的两类主体将其服务对象也划分成两类,一类是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者和债权人;另一类是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即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与企业信用评级的服务对象相比,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更广泛。

3.分析目的不同

企业信用评级中进行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是债权人,他们不仅要求及时收回本金而且要得到相应的收益或报酬,而本金收回的及时性和收益的大小与企业的违约风险相关。因此,分析的目的,一是看对企业债权能否及时、足额收回,也就是研究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二是看企业有无意愿偿还其债务。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财务分析的目的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从所有者角度看,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资本能否保值、增值,因此,分析的目的是看企业的盈利能力、权益结构和营运能力,从而判断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评价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2)从债权人角度看,他们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与企业信用评级的分析目的一致。

(3)从内部管理者角度看,他们关心的是企业整体的运作,因此,财务分析的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角度综合性的。他们既要考虑所有者的感受去关注盈利能力,又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运筹帷幄而去关注企业的资本结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财务风险等因素。

三、相关启示

本文在明确了企业信用评级和财务分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企业信用评级与财务分析进行了比较,从中发现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也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随着企业信用评级的发展,评级过程中进行的分析除了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外,越来越关注企业现金流的分析。而财务分析通常未将现金流的分析纳入重点分析范围,从而使某些方面的分析具有局限性,在此,可以借鉴财务分析在企业信用评级中的应用思路。

(2)财务分析的依据材料主要是财务报表,而评级机构进行企业信用评级时不仅要看财务报表而且通常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规划、所有者背景等表外事项进行分析,以便考察报表不能反映的偿债能力。企业内部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时可以综合考虑信用评级的分析结果和财务分析结果,更加深入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第6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医院经济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08-0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经济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医院管理企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财务分析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手段,同样在医院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为医院制定科学决策、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的挑战将更为严峻,除了要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要目标外,还必须进一步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奋斗目标。因此,医院要想在市场中提高竞争能力,加强财务分析尤为重要。

一、医院财务分析的日的

医院财务分析是以医院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评价和剖析,反映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为医院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具体来讲:①财务分析是衡量已经完成的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目前,医院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和基本数字表。通过对财务报表以及其他核算资料进行分析,能够了解一定时期内医院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医院管理者明确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②财务分析是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经营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财务指标的设置和分析,找出影响医院发展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赢利能力,使医院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一)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依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和内部分析内容,另外还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外部分析是医院外部使用者(上级主管部门、上级财政部门和开户银行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要求对医院财务信息进行的分析。外部分析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分析和医院综合能力分析;内部分析则主要为医院内部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所进行的财务分析。内部分析包括筹资分析、投资分析、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分析;医院还可以根据医院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题财务分析,以扩大现有财务分析范围,寻求更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①趋势分析法。该法既可以用于同一医院不同时期的财务指标的纵向比较,也可以用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横向比较。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引起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从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要注意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数据,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同时要减除偶发性因素的影响,使数据能够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②比率分析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结构比率、投入产出比率和相关比率,从不同角度来考察医院的经营状况。但是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来判断比率是高还是低,即使算出各个指标的值,也很难找到一个与之相比较的标准。③因素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当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产生影响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产生的影响。由于各因素变动的影响值会因替代计算的顺序不同而有差别,因此问题在于如何界定影响指标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④比较分析法。是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为进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的方法。这种比较可以是医院计划期的经济活动与实际期的财务活动之比,也可以是医院本期财务活动与前期财务活动之比,还可以是与同行业的其他医疗单位相比,既可以横向比较也可以采取纵向比较。

三、医院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财务分析是一个过程,把整个分析对象具体化,通过分析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找出部分指标的差异,再把各个部分的差异统一为一个整体,做出整体评价。它在经济管理中有重要的地位,既是对过去经济运营能力的总结,又是对未来财务发展分析的预测。

(一)财务分析是评价医院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和基本数字表。财务人员通过分析以上报表,充分了解目前医院的偿债能力、营运营能力及盈利状况、对医院的总体经营业绩合理评价分析,抓住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改进,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迈出一步。财务分析能够了解医院目前的资产运营情况,为医院创新提供必要条件,也是谋求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它是医院一切活动的基础,涉及范围广泛,能够从财务人员的分析中发现医院目前经营存在的薄弱环节,为经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效的证据,从而进一步完善医院目前的经营状况。

(二)财务分析是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院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竞争前景更为广阔,对医院的现有资产合理分配使用,财务分析的重要地位脱颖而出。财务分析人员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不断挖掘医院的发展潜力,做到薄弱环节重大突破,充分利用好目前现有的各项资源,从各方面找出差距,充分认识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找出利用不当的原因,促进医院的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以求得更大的发展,实现医院发展基金更大的积累化,同时也利于医院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不断迈进。

(三)财务分析是实施经济管理重要决策的基础所在。

医院的经济活动是一个由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系统,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充分分析,可以了解医疗活动中财务运转情况,掌握经济决策与客观经济规律的相符程度,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转化成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进而为医院实施经济管理和进行正确经济决策提供出有价值的依据。因此,医院经济管理者的每一重大决策的出发点来源于财务分析。财务分析能够宏观了解医院目前的各种运营能力,对投资后的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评价基础,为医院经济管理者重要决策的做出提供有效的依据。

(四)财务分析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医院财务分析既能对医院已发生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具体地判断医院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是否合理,资金的运营是否安全、有效,客观地评价医院业务计划的完成情况,为以后的预算、计划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又能预测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强财务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地总结理财经验,揭示财务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认识和掌握财务活动的规律,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四、实现优质化财务分析的措施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医院面临着的挑战日渐严峻。财务分析做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渐重要。医院要想在市场中提高竞争能力,实现优质化的财务分析尤为重要。为此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事前分析。

财务分析工作是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是一个评价过去、预测未来的分析过程。结合近些年,医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然市场经济环境,风险与收益不可避免地同在,医院的财务分析则可以为医院的生存发展预先提供出指标信息,使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于目前不少的医院还一定程度上存在有只注重事后分析的现象,为增强竞争和应变能力,医院应把事前分析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注重做好事前预测,及早判断,及时依据有效信息,做好相应的决策工作,提高管理质量,避免盲目性,以促进医院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改进财务分析方法。

不同的分析阶段,选择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十分重要。如事前分析应用本量利分析法,事中分析用趋势分析法,事后分析用结合因素分析法。财务人员应把不同的分析方法运用到财务分析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找到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经济增长的各个突破点。同时,财务人员应注意合理利用所提供的财务资料,在重视利润指标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创新指标。另外,在财务资料的获取中,做到调查彻底,必要时可以深入各科室进行调查研究,注意方法的掌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获得各种影响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指标。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想取得好的财务分析结果,提高整体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关键。财务人员是财务活动的主体,只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才能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若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使得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水平不高,将直接影响财务分析质量。财务人员应不断地学习,除了掌握会计学基础和财务管理等会计理论知识外,还应了解金融、管理、法律等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合格地从事这项工作,才能作出较高水平的财务分析,为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减少决策失误。

(四)加强专项课题的分析。

常规的财务分析注重从整体上分析医院目前的资本运营情况,忽视了运营中的薄弱环节,新型的经济管理为财务分析提出了更高的分析要求,应注意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如“专用材料的分析”、“收入增长点的分析”、“建设项目效益的分析”等,找出存在的问题,挖掘出经济增长点,为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做出准确而有效的衡量。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大型的设备、楼房的扩建相继走入各大医院,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许多医院的医疗收入与所投入的资金不相匹配,医院的财务分析相继增加。此时,专题分析的地位脱颖而出。如对某些专题做好事前论证,同时对事后的设备利用率等进行分项考核,得出正确的市场定位,有利于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7篇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①信息收集。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②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末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③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财务预审系统的建立方式

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建立的方式有以下两种思路:

1.单一模式思路。单一模式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可设立以下比率: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

企业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跟踪考察时,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达到经营者设立的警戒值,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提请经营者注意。企业的风险是各项目风险的整合,不同比率的变化趋势必然表示出企业风险的趋势,但单一模式没有区别不同比率因素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的情况。一个比率变好,另一个比率变坏,便很难做出准确的预警。

2.综合模式思路。综合模式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即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风险。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Z一判别函数值;Xl一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一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一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一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公析、预测企业风险。一般认为7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小于1.81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堪优;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综合模式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企业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模式给企业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比较。但由于企业规模、行业、地域等诸多差异,使得Z值不具有横向可比性。

三、这立财务预警系统应做的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财务预谱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耍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8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审计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034-04

传统审计以一个经济活动单位为审计对象,审计内容为被审计单位会计年度内所发生的经济活动,一般仅关注财务方面的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风险也普遍增大,审计工作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速转型,在关注传统财务审计、强调经济效益审计的同时,更注重公司的全面风险审计,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与企业目标相关的风险因素识别和防范。另一方面,审计职能也在不断扩展,不再局限于监督、评价,咨询已发展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审计的职能延展到参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增加组织价值,即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关注核心业务流程和关键成功因素。

上海电力是国有特大型企业,下属的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如果只是依靠传统的审计对每个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不仅不能完全反映各子公司的实际情况,而且审计工作也将流于形式和表面,无法真正促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地对各子公司进行审计成为困扰公司审计工作的一大难题。为此,上海电力设想以财务审计为基础进行审计创新,开发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把原来单一的财务审计扩展到公司战略、风险识别、未来发展能力等其他要素,从而对子公司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和评估。

一、审计评价模型研究意义及设计原则

(一)研究意义

1.统一评价标准

开发系统、全面、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统一评价标准,提高不同单位之间审计结果的可比性,增强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以管理为导向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子公司的公司战略、未来发展能力、经营风险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可以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3.提高审计规范化程度

通过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统一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从而使审计人员围绕评价内容分配审计资源,减少随意性,提升审计评价的规范化程度。

4.开创全面审计新模式

基于公司业务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开发,是电力企业审计领域拓展的探索之举,为有效开展全面审计奠定了基础,也可为其他企业的审计和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设计原则

1.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在设置评价指标时,根据国家标准和公司统一标准,设计各公司普遍适用的共性指标。同时,由于各子公司所属行业不同,市场竞争程度各异,也应根据企业特点设计个性化指标。

2.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统一

审计的内容应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战略、市场、财务、运营等业务活动,并重点关注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和关键成功因素。设计应能准确有效反映子公司业务水平的评价指标,做到“全面系统、突出重点”。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定量指标是以数据表示的指标,客观性高,说服力强,但仅关注数值,有一定的局限性。定性指标能反映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对定量指标的进一步补充,但客观性和公平性不易解决。在设计评价指标时,注意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有利于得出综合评价结论。

二、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框架

考虑审计创新和现代管理审计的发展需要,上海电力审计评价体系从战略、财务、运营能力、企业发展能力、行业状况和风险六个方面建立,既包括财务指标,也包括非财务指标,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既有传统审计指标,也有审计创新指标,从而适用于对子公司进行全面的审计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见图1。

审计评价模型的六个方面构成一个全面的体系。战略反映公司的总体管理状况,决定着公司的总体发展方向;财务反映公司的资产获利能力;运营能力反映公司的业务运作效率;企业发展能力反映公司的成长动力;行业状况反映公司所在行业的基本状况,从行业政策、行业竞争态势、行业成长性三个方面进行衡量;风险反映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政策风险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同时,六个方面又相互关联:财务状况对公司战略的有效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司战略的制定亦需要考虑公司财务状况的预测;产业政策也会对公司战略管理产生直接影响,公司制定战略时需要考虑到所在行业的产业政策;同时,公司财务状况又是公司运营状况的最终反映,是公司运营管理和运营效率的财务体现;企业发展能力决定着公司运营能力的未来状况,行业竞争态势与行业成长性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成长性;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市场与政策风险则主要体现在行业政策方面。

公司战略的制定应结合外部环境分析、标杆企业与内部资源分析制定一个合理的公司愿景和战略目标,清晰的公司发展战略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战略保障体系从组织机构、人力资源、流程制度、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等多个方面确保公司战略能够落地。建立适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组织结构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对各岗位进行定岗定编,明确公司、事业部、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一支高绩效团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岗位任职资格与岗位分析、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发展等各方面,确保人力资源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而避免公司未来战略目标执行过程中出现人力资源瓶颈。梳理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明确业务操作过程和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使各个活动操作方式都有据可依,使公司运营过程完全受控,并不断对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流程运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业务运作成本,从而实现公司战略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具体落实。绩效管理是确保公司战略目标达成的重要措施,以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部门目标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改进四个环节,其中绩效指标的设置和考核结果的应用是绩效管理体系能否有效保障公司战略落实的最为关键的部分。通过绩效管理,形成公司内部的“赛马机制”,实现经营压力层层传递。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财务、投融资、营销、采购、生产、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使得业务活动明确受控,从而也就能保障整个战略执行过程的受控。

公司战略目标需要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的净资产收益率影响很关键。战略方案中的项目与研发等方面的投资策略,会负面影响到即期的财务数据,但是从长期来看,则会带来更为稳定的财务收益。另一方面,现有的财务能力也决定了公司战略的可行性,是制定公司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企业战略的每一个具体措施的实施形成的财务支出与收益共同形成了公司的预测财务报表,影响到企业的资产结构、企业的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因此,制定公司战略时必须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验证,确保财务状况能够支持战略的最终实现。

企业运营和发展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先程度、人力资源状况决定了企业响应客户需求的处理效率,包括生产能否快速调整以满足客户需求、物资管理能力能否达到客户期望等,而这些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又会对客户的满意度造成影响,客户满意度又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等市场类指标。市场占有率以及运营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则又会影响到公司的财务数据。因此,企业要想获得理想的财务业绩,就必须从其内部运营能力进行提升,通过投资新产品的研发、人力资源能力的提升、以及生产能力的改进,达到内部运营效率的提高,从而能够以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反应的能力满足客户要求,赢得更多的客户,达到更好的财务业绩。

同时,公司制定战略时,必须考虑到行业政策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地利用行业政策带来的机遇,降低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行业政策往往是一家公司很难改变的因素,所以,对行业政策进行跟踪并制定措施适应行业政策变化,才能够确保公司战略的最后实现。行业的成长性和行业的竞争态势对企业的成长性影响非常关键,对企业的获利能力也有直接的影响。

最后,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与政策风险等风险因素直接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数据、运营管理、行业政策等方面,是公司进行财务分析、运营管理分析和行业政策分析时需要考虑的方面,也是公司进行战略制定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三、应用案例

为了验证审计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实地调研了上海电力某修造企业,通过访谈、内外部资料分析,从评价指标库中抽取评价指标集,构建了该公司评价指标体系(表1)。

其中:

战略指标:主要从战略管理能力和战略保障体系两个方面进行评估。战略管理能力反映公司战略制定与管理情况,而战略保障体系则反映公司的战略实施方面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战略保障体系主要包含组织结构设置、中高级管理人员水平、流程与制度保障、绩效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

财务指标:是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财务指标一般从盈利能力、资产使用效率和资产结构三方面来评价。盈利能力评价反映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水平和企业所有者投资的收益水平;资产使用效率评价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是否得到合理的使用;资产结构评价则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的偿债能力以及公司财务上的风险。

运营能力指标:从市场开发能力、运营成本控制能力、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市场开发能力综合反映企业运营的最终结果,体现在客户对公司产品和品牌的认可程度上;运营成本控制能力反映公司的整体运营成本;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反映公司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状况。

企业发展能力指标:从企业的成长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技术与设备投入三个方面进行衡量。企业的成长性主要反映企业运营的最终增长现状;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反映公司人力资源结构是否能够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支持;技术与设备投入反映公司在研发和生产设备方面的投入状况,这些因素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行业指标:反映公司所在行业的整体情况,从行业成长性、产业政策、行业竞争态势三个方面进行衡量。行业成长性主要反映行业的整体增长情况;产业政策反映政府对该行业的支持力度;行业竞争态势从行业集中度、行业成熟度、行业壁垒等方面反映行业的竞争情况。

风险指标:主要是企业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直接反映公司本身的财务稳定性,政策风险反映行业政策可能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市场风险反映公司所在行业的市场结构变化对公司造成的影响,运营风险则反映可能对公司运营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体系

(一)新公共治理下的政府绩效评价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国家作为政治实体是人们订立契约、让渡自己全部或部分权力而组成的。由于政府代表国家意志执行公共财政资源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因此作为公共财政资源主要提供者的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委托关系,政府作为受托人承担了社会公众所赋予的公共责任。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体现了民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效率型政府理念的新公共治理模式实质上是现代政府强化公共受托责任、自愿履行社会契约的理性选择。公共受托责任按照其实现程度,可以分为过程的合规性受托责任和结果的绩效性受托责任,前者是指政府在履责过程中对公共资源的取得、使用和管理是否遵循既定的程序以及是否遵守了相关法律法规、预算以及合同契约等;而后者是指政府履责所取得的业绩及与其所耗费公共资源之间的配比关系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要求。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出现了公共支出膨胀、工作效率低下并缺乏责任意识等现象,这些都是合规性受托责任无法克服的弊病,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新公共治理模式体现的不仅仅是政府合规性受托责任,更多的是绩效性受托责任。因此,政府绩效评价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新公共治理中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新公共治理的有效战略工具。

从新公共治理下的政府绩效评价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尽管各国在具体内容、操作流程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以结果及顾客为导向的基本思想。政府绩效评价以结果为导向体现了放松规制,并寻求一种新的公共责任机制:既要放松具体的规则,又要谋求结果的实现;既要提高公务员的自主性,又要保证公务员对公众负责、对结果负责;既要提高政府行政的效率与管理能力,又要切实保证政府管理的质量。政府绩效评价以顾客为导向体现了市场化管理理念,随着政府角色和职能的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由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变为了公共服务提供者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这使得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评价的过程中逐渐突破了传统的以政府自身为主体的做法,不断引进公民、直接受益群体以及社会机构等外部评价主体,更加关注政府部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注外部市场的反应与公民的满意程度。

(二)政府会计体系:实现新公共治理下政府绩效评价的天然和有效工具 首先,政府绩效评价的结果导向需要政府会计体系的支持。政府绩效评价需要多元化的信息支持,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依赖一系列指标,包括各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等。相对于非财务指标在过程评价方面的优势而言,财务指标在评价结果方面则独胜一筹。会计作为一种货币化的经济信息系统,在提供定量财务指标方面又具有天生的优势,政府可控公共资源的存量、政府债务的规模及其结构、政府财政收入和公共支出等信息都可以通过会计系统提供的数据予以体现。从公共财务资源使用状况的视角来看,政府财务信息是最直接而全面的反映。因此,政府会计体系虽不能提供政府绩效评价的全部信息,但其提供的信息必然成为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政府绩效评价最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之一,对于解决定量化信息缺乏这一瓶颈问题也极为有利。其次,政府绩效评价的顾客导向也需要政府会计体系的支持。随着政府绩效评价主体的日趋多元化,社会公众对政府绩效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强烈。对外公开披露政府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政府行为缺乏可观测性问题,可以直接满足社会公众监督政府经济行为、评价政府绩效的现实和潜在需求,也可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充分发挥社会信誉资本的价值,而有效的政府会计体系恰是提供这些政府财务信息的平台。信息交流与沟通也是政府绩效评价特征的重要体现,公众只有更完全的了解政府及其活动,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政府财务报告不仅是作为政府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而存在,同时也是政府重要的信息沟通制度之一,是政府解脱其公共受托责任的有力依据。因此,作为提供政府财务报告的政府会计体系能够体现政府绩效评价信息交流与沟通的特征,符合政府绩效评价的顾客导向。此外,政府会计体系也更好地体现了政府的报告受托责任和对外部的受托责任。

二、现行预算会计与新公共治理下政府绩效评价需求的差距

(一)现行预算会计系统的目标定位较为狭窄 在会计概念框架中,会计目标发挥着逻辑起点的统帅性作用,是会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通常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二是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三是提供这些会计信息干什么。目前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目标强调“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财政管理的需要”,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的目标均强调“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以及“有利于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上述目标的共同特点在于强调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组织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且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仅仅局限于预算资金的收支方面,这样的目标定位显然不能符合新公共治理下政府绩效评价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界定过于狭窄。随着新公共治理的不断推进,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外部评价主体越来越多,因此将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局限于政府相关内部部门和组织内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乃至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使政府会计提供的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不利于广大社会公众对政府活动实施有效监督,必然会阻碍政

府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

另一方面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过于狭窄。政府绩效评价的核心导向是追求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我国目前预算会计提供给使用者的主要是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财政状况、财政周转金收支和投放情况等会计信息,没能全面地反映政府层面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以及绩效考评情况,尤其是无力提供关于政府产出和成本方面的信息等,这些对政府绩效评价的有效推行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现行预算会计系统的核算内容不够完整 尽管单纯的政府会计系统难以全面满足政府绩效评价的需求,但完整而充分的会计信息必然会有助于合理地评价政府的运营业绩。所谓的完整性是指政府会计应该反映政府所有资金的运动状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政府性资金不仅包括财政性资金,还应该包括社会保障金、对国有企业投资以及国家债权债务等,排除其中任何一方面。政府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将是不完整的,也就无法正确反映政府的运营业绩和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对于一些政府性资金运动的反映却是不完整的,具体表现为:(1)对部分存货的核算和反映不完整。如在现行预算会计中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中数量不大、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直接列为支出,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2)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反映不完整。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没有规定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要求计提折旧,前者造成了对固定资产有效追踪和监督的困难,后者导致行政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成本耗费情况不能通过会计信息全面准确地反映和披露。(3)对政府投资以及债权的核算和反映不完整。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中将政府对外投资发放贷款列为“一般预算支出”,将国有资产出售、转让所得列为“一般预算收入”,对于政府债权的发生和收回不作为政府资产反映,对贷款发生和收回形成的债权变动也不进行核算,这导致政府可支配的公共财政资源不真实。(4)对政府负债状况的核算和反映不完整。现行预算会计中除了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外,核算基础基本上都采用现金制,对于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得不到核算和反映,形成“隐性债务”和“或有隐性债务”,这会夸大政府真正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影响信息使用者对政府财政风险的判断。

(三)现行预算会计系统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完整而充分的会计信息必然有助于合理评价政府的运营业绩。所谓的充分性是指政府应通过财务报告披露更多的会计信息,即充分披露。基于政府绩效评价的充分披露要求政府会计系统能充分披露政府层面的综合财务状况与运营情况,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提供合并的关于政府整体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而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系统中,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各有一套会计报表,各套会计报表自成体系、分别编报,也未能提供合并的政府财务报告,使得信息使用者无法通过简单的汇总得到有关整个政府层面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

此外,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政府的预算和决算形式间接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由于预决算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政府预算的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因此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极为有限的,导致一些与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会计信息被忽视和遗漏,如国有资产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债务收支预算等会计信息没有得到披露,政府财务业绩方面的信息如政府的投资和支出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作用以及政府使用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信息都没有在预算会计中得到披露,这些都会使得政府的行为不能受制于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管理,阻碍政府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

三、绩效评价导向的政府会计体系建立

(一)明确政府会计体系的目标定位:兼顾合规性受托责任和绩效性受托责任 西方国家受新公共治理运动的影响,公共受托责任的内涵已经由过程评价逐渐转换为结果评价,因此新公共治理模式下的政府绩效评价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可以肯定的是解除结果的绩效性受托责任应该作为政府会计的理想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会计的三级目标中处于基本目标的是检查、防范舞弊贪污行为,保持公共资金的安全完整,并且我国政府目前强调的仍然是预算过程控制和合规管理,政府会计体系的重点仍然在于政府资金取得与运用的合法合规性,因此我国政府会计的目标也理应包括对于过程的合规性受托责任的解除。目前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目标的界定必须同时兼顾两个方面:一是合规性受托责任的解除,实现政府会计的基本目标,这一方面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政府会计体系中的预算会计子系统;二是绩效性受托责任的解除,实现政府会计的中级目标和最高目标,这一方面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政府会计体系中的财务会计子系统。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在其第1号公告中将信息使用者对政府会计的信息需求分为三个主要方面:评价预算的符合过程;评价政府主体当年的运营成果;评价政府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以及政府到期履行债务的能力。与合规性受托责任的解除相对应,政府会计体系中的预算会计子系统应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于评价预算的符合过程的信息需求,而与绩效性受托责任的解除相对应。政府会计体系中的财务会计子系统应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于后两个方面即评价政府主体当年的运营成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以及到期履行债务能力的信息需求。

(二)合理运用会计核算基础:现金制和应计制的配合使用 在现行的预算会计中,除了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外,基本上都采用现金制。对于现金制的弊端,许多学者都已作了相关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政府在各个会计期间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耗费与效率水平,不利于对政府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也不利于政府内部的效率改进;二是会造成同一会计期间政府权力和责任不相匹配;三是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四是无法准确反映政府负债状况等。现金制的这些弊端显然是和新公共治理模式下的政府绩效评价不相适应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应计制相比,现金制在核算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方面具有固有的优势,能较好地满足合规性管理的需求。在前面目标的阐述中已指出政府会计体系中的预算会计子系统实现的是合规性受托责任的解除,它主要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于评价预算的符合过程的信息需求,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预算会计子系统应该保持与预算系统一致,现阶段坚持以现金制的核算基础为主。而政府会计体系中的财务会计子系统实现的是绩效性受托责任的解除,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需要全面反映政府控制的资源及其消耗、承担的债务以及发生的全部成本,由于与现金制相比,应计制的优点在于主体财务状况的全面评价以及提高政府活动资源耗费与成本的透明度,因此在财务会计子系统中理应逐步引入应计制的核算基础。

(三)构建绩效评价导向的政府会计报告体系:预算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的整合 财务报告是会计系统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的最终载体,因此,政府会计体系中的预算会计子系统要通过预算报告来披露主体的预算管理绩效,同样,财务会计子系统要通过财务会计报告来披露主体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在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信息披露过程中,两大系统处于互补关系,那么如何将预算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整合和协调以便实现合规性受托责任和绩效性受托责任的解除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第34号准则中提出的新的政府财务报告模式来构建我国绩效评价导向的政府会计报告体系。

首先,构建政府会计报告体系的整体框架,整个报告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财务报表,主要由主表、附表和财务报表附注三部分构成,这些均由政府会计系统中的财务会计子系统提供;第二部分是要求披露的补充信息,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表,由政府会计系统中的预算会计子系统提供;第三部分是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包括对政府财务报表、政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解释、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府发行债券的原因和所筹资金用途的说明等。

第10篇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财务分析 医院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分析是从医院财务数据出发,结合医院工作指标,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内容,对医院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归纳和总结。它是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对医院评估经营管理的效果和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新医改”的主要内容是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其中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医院财务分析向来是医院经济分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医院财务分析更是在提升医院竞争力、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完善医院日常管理、促进医院步入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医院财务分析势在必得。

一、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者的业务技术水平

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者分析工作做得不规范、不到位,会计分析多是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医院财务分析者的技术水平。

第一,分析人员在工作方法上,要讲究科学有效的方法,要有前瞻性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新医改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要根据各地区医疗保障实施的具体蓝图,,保持优势特点,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发挥,在财务数据分析以及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上做到字字斟酌,分析彻底,争取为医院创造最大化利益。第二,在工作热情方面,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自我更新,构建完善知识体系,活学活用,尤其注意将分析结果与医院现况相结合,积极学习新的政策方针,在不破坏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为医院财务管理献计献策,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第三,分析人员还要有经济预测、对事的超前判断力,不能陷入对医院之前工作的满足感中,这样非但跟不上医院的现阶段发展要求,还会在转眼间使医院丧失良好的商机,使医院难以继续发展。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新医改上,结合自身医院特色,对医院现状进行彻底分析,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来满足新医改的要求。

二、进行分层带动整体的医院财务分析体制

医院财务分析应该化整体为部分,改变为分层分析核算,将非常有助于医院财务的整体管理。另外,医院财务分析者应当提高财务分析设计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有效性和时效性,使整个财务分析系统显得更为科学、严谨、有序。过去的医院财务分析机制多是整体的、统一的管理,这种方式虽然为整体统筹分析提供了方便,但是不能做到详细规划安排,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而分层进行财务分析是设立一个总的财务分析部门宏观管理,与此同时,在各个科室设立分支,以科室为单位,各科室每隔一段时间由财务人员进行分析和核算,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和全面。根据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报表,各科室进行自我纵向比较及科室间的横向比较,以探索出在保障医院正常、良好运转的前提下,既能增加医院财政收入、提高效益,又能控制医疗支出为最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增加可能的合理性收入,完善收入节结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优化支出体系,提高有限自己的使用价值。这样既能深入到各个科室,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又不失整体的统一宏观调控。因此,进行分层带动整体的医院财务分析体制不仅可以使各个科室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而且还能带动不同科室之间的相互对比,并在对比中发现不足。这样使得财务分析效率更加高,意义更加大。在新医改下,通过分层带动整体的医院财务分析体制可以提高医院的综合水平和凝聚力。

三、加强对财务分析作用的认识

财务分析有三个作用:评价过去、权衡现在、预测未来。受管理者控制性思维习惯的影响,部分企业片面重视企业的财务分析,把企业财务分析作为企业战略执行分析的核心,有些企业管理者习惯于对过去已完成、有结果的经营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测,不注重进行服务于未来的财务分析。也就是将财务分析预测未来的作用抛之脑后。而在财务分析的三个作用中“预测未来”是最重要的。说的就是财务分析的前瞻性。在财务分析中不仅应该从静态的角度分析评估医院在某个时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应该通过对过去的、时刻的回顾,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对医院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结果进行预测、推断。前瞻性分析也是财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后一定时期单位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因此,医院在财务分析上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的前瞻性,将其应用在新医改的进程中。

四、改进已有医院财务分析方法 引进新的财务分析方法

第11篇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whethe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developing guidelines and policies, or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company managers, they must understand the whole pi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This article evaluated intrinsic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by AHP method from financial situati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enterprise-scale five aspects and nineteen indicators, and gave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indices of investment.

关键词: 企业综合评价;内在投资价值;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intrinsic investment value;index system;AHP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009-02

0引言

企业进入股票市场后,投资者、商业银行或其他贷款者、政府部门等都要对其有一个全面把握,即如何对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的问题。有关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也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办法。主要有财政部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操作细则》,从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上海财经大学徐国祥(统计研究,2000)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公司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主营业务鲜明状况六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评价并做了实证分析。

以上评价体系主要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出发而构建,并以此来反映企业的整体状况。由于企业是一个整体的东西,要求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反映,仅仅从财务方面反映会遗漏很多信息,本文试图从企业财务状况、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状况五个方面并设立相关指标体系来综合反映。

1研究方法

首先确定评价所用的指标体系,在确立了体系之后,在如何确定指标体系中的单个指标的权重问题中,我们采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得到指标体系中每一层对于上一层的权重值,经过层次叠加,即可得到各个单个指标相对于最高层的权重值,知道基层指标后,即可对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进行评价。

2指标体系的确定

我们在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企业发展规模、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具体指标见图1。

2.1 企业的财务状况这里的财务状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①获利能力。设立总资产报酬率与净资产报酬率来反映公司的获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越高,则从整体上说明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净资产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是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报酬率也即反映相对于所有者权益来说的获利能力。②债务状况。资产负债率与流动比率主要用于企业的债务状况,前者是指企业的总资产中负债所占有的比重,而后者主要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企业短期资金的运转情况。③资产管理能力。用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来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

2.2 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已经成为共识。对一个上市公司来说,一个优秀管理者的离职往往直接导致企业的市值缩水,本文中试图用四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①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层及以上经理在全部中层经理及以上经理中的比重。受过良好教育的管理者对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②职工培训经费支出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这里的利润总额指利润表中税前利润总额。对现有公司员工进行培训成为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员工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③受培训员工人数占总员工数之比。这个指标表达了企业中有工作培训机会的员工在企业总员工所占的比率。④离职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所占的比重。离职人数可以用于衡量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好坏状况的一个方面,这个指标用于反映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留住人才。

2.3 企业的管理水平我们这里的管理水平是指包括生产、物流、成本控制、市场管理和综合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企业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其绩效最终表现为企业成本的降低。这里主要用两个指标来评价。

2.3.1 前三年平均生产成本降低(升高)率这里的生产成本指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下同)。用这个指标试图体现在成本控制上管理的功效。它的计算公式为:前三年平均生产成本降低(升高)率=[(Ci-Ci-1)/Ci-1+(Ci+1-Ci)/ Ci+(Ci+2-Ci+1)/Ci+1]/3*100%。其中Ci-1,Ci,Ci+1,Ci+2代表前四年每年的生产成本。

2.3.2 前三年三费的平均降低(升高)等这个指标反映管理对费用支出的控制。其计算公式为:前三年三费的平均降低(升高)率=[(Ei-Ei-1)/Ei-1+(Ei+1-Ei)/Ei+(Ei+2-Ei+1)/Ei+1]/3*100%。其中Ei-1,Ei,Ei+1,Ei+2各代表前四年每年的三费合计数。

2.4 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我们主要用以下四个指标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①R&D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率同。科研投入是科技创新能力的保证。本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研发的投入情况。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开发人员占总科技人员的比率。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当然必须有高素质人员的保证,本指标反映企业中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③新产品试制成功率。用成功试制的新产品除以试制新产品总数来反映,该指标反映企业新产品试制的效率。④新产品销售比率。我们用新产品销售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反映新产品的销售情况。

2.5 企业发展规模评价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要考虑企业已经具有的规模。这里主要由资产、市场、规模经营情况三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规模状况。①资产相对比率。它是由要考察企业的总资产与本行业的最大企业的总资产相比得出的,反映公司的资产规模在本行业中所处的情况。②市场占有比率。本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本公司产品销售额占整个市场销售额的比率。③公司产品平均成本相对比率。这里的平均成本是指行业中同种或同类产品加权的平均成本。由本公司的平均成本值与行业中最佳的平均成本相比的比率。这个指标用于反映公司的规模经济状况。

3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3.1 层次分析法是指按组成目标各要素的重要性,把它们排列成由高到低的相互关联的若干层次,并把每一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予以量化,建立元素的重要性秩序,并依此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模型共分三层,目的是对企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主层次包括财务状况、管理水平、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五方面的准则,子层次包括19-i项具体评价指标,其中i项为相关性较高,已被剔除的指标。最底层即为待评价的各个企业。在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下一层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权重时,首先应该两两比较决定同层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具有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德尔法进行。比较标度采用1-9标度方法进行,主要如表1,文中以下判断矩阵数据由此得出表1。

3.2 我们这里举个例子,首先假设构i=o,且设定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值,构造造判断矩阵如表2(其中w为相对于上一层的权重值)。但是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获取成对比较阵时,不可能做到判断的完全一致性,而存在估计误差,我们这里需要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定义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定义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λ′max-n/n-1,RI值如表3。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当CR=CI/RI<=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不一致性可以接受。λmax=5.05,RI=1.12,

CI=(λmax-n)/(n-1)=(λ-5)/4=0.05/4=0.013

CR=CI/RI=0.013/1.12=0.112<0.1,检验证明有一致性。

同理有:C1-Cii判断矩阵(表4)。

λmax=6.149RI=1.24CI=(λ-6)=0.0298

CR=0.0248<0.1,具有一致性,以下可以依次类推计算。

在此例中,确定出上述各项具体措施的权重后,乘100,再经圆整,得到如表5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加权值(此处权重一栏相对与最高层的值)。得到各指标权重之后,然后计算出各具体指标的有关数值,用加权平均法综合出各企业的最终得分,我们即可对各企业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各企业的优劣顺序。

4结论

本文通过对企业在五个方面设计了一整套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形成了对企业综合评价的一套可行的方法,即考虑了上市公司财务方面的指标,由考虑了可持续性、高科技性、管理水平等因素,增加了其科学性。从而有利于有关各方面人员的参考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

[2]李国强,李雯.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金永红.证券投资与资本运营案例[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7.

第12篇

[摘要] 利用企业财务分析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是学习《财会管理》课程的最终目的,教学中要突出一个重点,置疑两个基本,明确三点要求。

《财务管理》教材中《财务分析》一章,集中阐述了有关企业财务分析的若干问题,现就如何讲解其重要意义、把握它在书中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内在逻辑、重点难点等问题提出若干意见,供参考。

一、学好本章课程的重要意义

按照会计专业教学的总体要求,学好《财务管理》知识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后掌握对企业的经营、运营情况进行基本管理的财务技能。本章是在叙述了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和财务预算后的具体应用知识。是前几章节的总结与应用。

具体地说,本课讲企业财务分析,既是财务管理知识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也是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全面要求。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有三点:一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因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提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出现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重要办法。二是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制定信用政策。投资者、债权人对有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其发展趋势,必须有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以利于选择最佳投资目标或制定最佳信用政策。三是有利于国家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利征管工作和正确进行宏观调控。无论是加强税收和利润的征收管理,还是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国家财税机关及有关政府部门,都有必要进行财务分析,全面、深入的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

二、本课的基本思想

1、突出一个重点——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与评价。既学会为企业进行会计报表分析。因为无论是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还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都是将有关财务分析指标孤立地从某一特定角度出发去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不是全面、系统地评价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与财务成果,也不能实现财务分析的目的。而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归集汇总的结果,也是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结果的集中反映。

2、围绕两个基本——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法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中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动态比率,应作重点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有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及盈利能力分析。

3、明确三点要求——做好财务分析应遵循的具体要求。一是所依据的信息资料要真实可靠。二是根据分析工作的目的正确选择财务分析的方法。必须着重让学员明确:不同的工作目的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三是要从多项财务指标的变化中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性。要在进行绝对指标比较分析的同时进行相对指标比较分析,要在进行横向分析的同时进行纵向分析,要在与目标标准进行比较的同时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

三、本课的内在逻辑联系。

本课分三节,第一节为概述,讲解财务分析的概念种类、原则目的、方法要求,是一个知识的铺垫。第二节主要对财务分析的内容进行论述,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具体操作讲解。第三节是讲如何运用各种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全面经营进行,也是学习本章知识的根本目的。第二节内容是第一节知识的具体应用,第三节是前两节内容的总结性应用。全章为递进式知识结构。

四、本课的重点、难点

1、财务分析的要求与方法的选择。由于财务分析对企业关联各方的决策影响重大,为了确保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客观公正、结果真实可靠,必须明确财务分析的各项要求。这是解决为什么对一个企业进行财务分析、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工作前提,因此,它也是本课首先要讲清的问题,使用课时不用很多,但一定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财务分析的要求。同时要让学生牢记:进行财务分析的受益人是哪类群体,长期投资者最关心投资的收益,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的获利能力;短期投资者最关心股票、债券的变现能力,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短期营运能力;而债权人最关心企业的还款保障。从而在学习期间就树立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投资商、贷款银行、企业股东、股民所共同关注的因素,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偿债能力分析有长期和短期之分,而企业的长期负债通常在企业债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成企业的主要债务。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即付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资本金负债率。在讲解中要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析作为重点。在讲解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时一要教会学生计算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二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评价时防止片面强调偿债能力而忽视企业的整体效益。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体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主要用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去评价。要引导学生对企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将目标标准、行业标准与历史标准相结合。

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是在《营运资金管理》与《收益及分配的管理》两章节后的具体应用。

4、综合财务分析与评价。它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利用企业的会计报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杜邦分析法是讲解静态分析的主要方法。此法的特点是直观、层层分解、逐步深入。将企业的会计报表分解为杜邦分析图应为重点讲解内容;绝对额比较法与结构百分比比较法是动态分析法是主要讲解内容。动态分析法的特点是比数字、比结构,工作较为繁琐,教师不能化繁而简、避重就轻,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不怕苦不畏繁的工作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