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产科管理制度

产科管理制度

时间:2023-06-08 11:1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科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产科管理制度

第1篇

浙江省瑞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省瑞安市 325208

【摘 要】目的:分析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2 年6 月-2014 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70 例产妇,按照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未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对照组90 例,仅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组80 例,通过对比,观察两组在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产妇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比,研究组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产妇和家属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中,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够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使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升。

关键词 产科病房;风险;护理对策;满意度

由于产科病房的特殊性,导致在护理中发生的风险事件较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本研究通过对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70 例产妇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 年6 月-2014 年6月期间诊治的170 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均为顺产。按照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组80 例,年龄19 ~ 35 岁,平均((26.3 士3.4) 岁,初产妇44 例,经产妇36 例;未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对照组90 例,年龄22 ~ 34 岁,平均(28.4 士3.2)岁,初产妇54 例,经产妇36 例。两组产妇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对产妇给与人性化的关怀与护理,尽量满足产妇的需求;开展健康宣教,向产妇讲解有关分娩办法及分娩过程中的相关配合;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使产妇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分娩,加强与产妇的沟通。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制度管理,首先在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联合科室优秀护士进行安全管理实施,小组统一由护理部进行领导。科室要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以便及时掌握有效信息,通过收集产妇全部资料,评估产检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产妇采取有针对性地合理的护理防范措施,并进行护理质量上的监控。通过建立《护理风险簿》,收集并及时记录科室中现存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便全科人员采取有针对性地护理防范措施,从而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出院前,调查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统计两组病患发生风险事件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后,研究组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产科病房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1)护理工作中,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时不认真,“三查七对”制度实施不严格,从而导致产妇和家属对护理的不满意度增加。

(2)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违反操作制度,比如操作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给新生儿洗澡时不测试水温导致新生儿意外发生。

(3)由于管理者对下级护士的管理不严格,护士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不与产妇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未全面评估产妇的各项情况;书写护理记录单不认真等。从而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引起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

3.2 护理对策

(1)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制度,通过对相关制度完善并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2)通过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从而提高护士素质。

(3)通过有针对性地调查、分析及总结产科病房中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护患矛盾等的一些主要问题,充分了解和掌握与风险事故发生的相关信息,并客观准确的评价可能出现的后果,从而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总结[3]。

综上,本研究发现,通过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在产科病房中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明显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妇和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利于护患之间的和谐,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季爱云. 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10-111.

第2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210

在医院医疗护理中, 产科护理工作具有纠纷多、风险高的特点。在产科护理工作中, 胎儿及产妇的高危因素较多, 且病情变化快, 多危及母体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故护理管理者应对产科风险因素进行预见性识别, 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确保母婴安全, 避免护患纠纷[1]。本院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 分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4年4月)和研究组(2014年5~10月), 各2500例。对照组年龄22~39岁, 平均年龄(26.8± 4.7)岁, 研究组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27.6±5.2)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包括为产妇提供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 常规健康宣教, 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增加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具体如下。

1. 2. 1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产科护理人员除了要参与院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外, 还要参与科内每月开展的操作技能培训及业务知识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产科专业知识、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授课老师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担任, 年轻护士可在课堂上提问和相互交流。授课形式灵活, 每月组织一次考核, 对于未达标者, 需补考, 并将考核成绩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另外, 还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预见性教育, 让护理人员意识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强化其风险意识。

1. 2. 2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产程管理指引、产科技术操作流程、分娩接产流程、差错事故报告防范等风险管理制度。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母婴保健法》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让广大护理人员学会维护产妇权益及自我保护, 从而在工作中始终将母婴安全放在第1位。

1. 2. 3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根据产科实际情况, 优化人力资源, 可推行连续排班制度, 以减少交接班次, 实现护士层级管理, 从而为产妇提供高质量、个性化、连续性的护理服务。针对责任心不强、工作能力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的护理人员, 要重点管理。在就诊高峰期、节假日等时间段, 要做好细节管理, 及时调配人员, 确保护理人力资源充足。

1. 2. 4 提高沟通能力 对科室护理人员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让广大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 在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性与热情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注意了解母婴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 并尽可能地满足其护理需求, 多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 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减少护理投诉、护理纠纷事件。年轻护士在工作中要多向高年资助产士学习, 学习其处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 要细致、耐心地予以解答, 注重自身沟通水平的提高。

1. 2. 5 健全病区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病区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让护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科内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感染管理小组、并指定负责人, 定期对科室的护理质量、感染情况等进行检查, 收集产妇反馈意见, 以改进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

1. 2. 6 做好高危时段、高危病例管理 在临床产科中, 节假日、夜间、午间都是收治分娩病例的高峰时段, 也是最易发生护理投诉事件的时段。因此在护理管理工作中, 应注意加强这些高危时段的护理工作管理, 注意以老带新, 也可配置有经验的二线护理人员, 以缓解工作压力, 保障该时段的护理质量。对于危重症产妇、特殊患者要进行重点交班, 所有护理人员都务必对患者引起高度重视, 重点观察其病情变化。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护患纠纷发生率, 并应用本科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结果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患纠纷比较 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84%, 对照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7.00%,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9.9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产科护理工作中, 存在着多方面的护理风险因素, 具体包括护理人员、技术、管理、法律意识和沟通几方面因素。①在护理人员因素方面, 主要体现人力资源不足、整体素质低下、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方面。产科医护比失调、护士缺编、护士超负荷工作等使得部分护理人员身心俱疲, 所以容易在工作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情绪波动大等情况, 进而严重影响护理质量[2]。产科的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不少护理人员都缺乏工作热情及责任性,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且临床经验欠缺, 对新技术掌握不到位, 这些都是潜伏的护理安全因素。产科作为手术科室, 护理人员常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 若护理人员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如操作时不按照规定戴手套, 在操作时发生损伤, 接触了患有传染疾病患者的体液、血液, 就容易引起传染[3]。②在技术因素方面, 产科不少匆匆上岗的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产科护理知识培训, 对产科知识缺乏了解, 如会阴切开不规范、产程观察不准确、仪器使用不熟练等, 都可能影响母婴安全[4]。③在管理因素方面, 不完全的管理制度, 不健全的操作流程, 或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按照制度、规程操作, 都可能埋下安全隐患。④在沟通因素方面, 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缺乏,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未耐心解答, 都容易使患者产生误会, 激化护患矛盾[5, 6]。

第3篇

[关键词] 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161-03

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控制孕产妇死亡、降低死亡率是产科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重症高危孕产妇各环节的管理工作,使得重症孕产妇能够得到及时可靠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甘井子区4家助产机构的重症高危孕产妇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志内容、转运报告、结局追访等材料。5年来甘井子区共发生重症高危孕产妇46例,均抢救成功,无孕产妇死亡发生。

1.2 方法

按照大连市《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规定,甘井子区内的4家助产机构发现重症高危孕产妇后第一时间报告甘井子区妇幼保健院,区保健院上报大连市妇幼保健院,由市妇幼保健院安排组织专家会诊、指导转诊、联系围生急救医院做好及时接诊抢救准备,之后由发生医院及区保健院进行追访,形成文字材料备案管理。

2 结果

2.1 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的年龄构成情况

46例重症孕产妇的年龄组成为18~44岁,其中18~

2.2 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孕周分布情况

46例病例中,足月妊娠27例,妊娠时限异常者19例(表2)。

2.3 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疾病原因组成情况

在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疾病原因构成中,子痫前期(重度)、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和DIC占主要疾病组成的前三位(表3),而重症因素中发生妊娠合并症前三位的是:妊娠期糖尿病、HELLP综合征、妊娠合并脂肪肝、重度贫血、妊娠合并心脏病(表4)。

3 讨论

3.1 加强甘井子区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甘井子区有4家助产机构,一级产科1家,二级产科3家;其中县区乡镇级产科3家,市级产科1家,4家助产机构合计年平均分娩量在6000例左右。近五年来,根据《大连市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内容,制订实施了《甘井子区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并逐步改进完善;成立了甘井子区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小组、甘井子区专家指导组,每年2次召开重症病例讨论,在每年的8月份进行“甘井子区重症高危孕产妇救治报告演练”;认真组织学习《制度》内容,对从事产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省市级业务培训,提高产科质量。今后要加大督导,提高医务人员对重症孕产妇早期鉴别的能力及重视程度,及时报告及转、会诊,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导致病情加重,造成严重后果。各级相关卫生部门一定要给予积极配合处理,保障全天候绿色通道畅通,在重症高危孕产妇治疗中杜绝医院可避免死亡的发生[1-2]。本研究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的追访结果为无一例死亡。

3.2 加强流动孕产妇的系统管理

在4家产科医院中,承担甘井子区90%分娩任务的是2家二级县区乡镇级产科医院,由于经济原因,分娩产妇中流动孕产妇占到6成以上。本研究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中,有7例为本户籍孕产妇,39例为非本户籍孕产妇;再次生育者11例;41例未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未定期进行常规产前检查。随着国家二胎生育政策的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本区要加强基层(社区、村所)妇女保健工作的督导力度,设法与基层计生部门积极合作,提高辖区内流动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对于困难家庭,可以启动贫困孕产妇救助计划。总之,宣传产前保健的重要性,加大流动人口的产前保健,将对预防围生期重症疾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3.3 加强对产科门诊高危孕产妇的管理

本研究中,高龄孕产妇14例,占30.43%,最大生育年龄44岁。在发生的疾病因素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子痫前期(重度)、胎盘早剥、产后出血、DIC、妊娠期糖尿病,其中在胎盘早剥中,有3例由子痫前期引起;另外有重度贫血3例,心脏病合并妊娠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3例,剖宫产切口妊娠1例,这些因素均为产前保健的重点管理范畴。本研究中,41例是因为未定期产检而导致,提示高危妊娠的管理在产科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产前检查,及早发现高危妊娠并进行及时的产前处理及治疗,例如高龄孕产妇的产前诊断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妊娠期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早期鉴别处理与综合治疗等,可以有效地使高危孕产妇顺利渡过孕产期,保障母婴安全,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4-12]。另外,随着我国单独二胎生育政策的落实,瘢痕子宫切口妊娠已成为近几年产科临床的热点,本研究中,有1例为妊娠13周、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在终止妊娠前没有及时发现,以致出现流产后出血,遂启动重症转诊程序给予及时处理。因此,提倡自然分娩,逐步降低无指征剖宫产率,亦是本区妇女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严格执行《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加强围生期保健的系统管理,重视高危妊娠的孕期保健与指导,不断提高产科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甘井子区流动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是减少重症高危孕产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效保障母婴安全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胡美华.重症高危孕产妇164例的高危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6):38.

[2] 刘静.2012年柳州市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资料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8):88-90.

[3] 邓艳华.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高危妊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7):89-90.

[4]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7-100,126-135,211-218.

[5] 刘长文.高危孕产妇重症监测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2-262.

[6] 石昌兰.549例高危孕产妇管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 34(11):2115-2116.

[7] 鲍俊翠,曹炎培,于琳.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12-3114.

[8] 刘海涛.17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妊娠结局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67-368.

[9] 林建华.妊娠期心功能不全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8):573-577.

[10] 张一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2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3):408-409.

[11] 俞如葵,孙建萍.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18-420.

第4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随着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护理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妇产科护理有多变性、高风险等特点,如何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人员应面对的问题。现将我院的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1妇产科护理所存在的隐患。

1.1患者方面 妇产科患者是比较特殊的患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护患纠纷。许多患者对医院以及妇产科的规章制度不太熟悉,如私自外出不慎摔伤,胎盘早破等情况,需急诊手术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这些情况极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

1.2护理人员原因 助产技术水平较低。抢救流程与抢救技术不熟练。没有严格按照常规操作技术来执行。法律意识淡薄。

1.3护理质量的设置与患者的要求相矛盾 许多医院妇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患者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医院管理而设定的,很少为患者考虑这样即使服务再好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1.4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不过硬。这些都是安全存在的隐患。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负担,不能从内心热爱护理工作,考核往往搞突击,一些计划、记录、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试流于形式,考评结果反而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是妇产科护理质量重要的一个保证[1]。只有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将职责明确细分,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才能够使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以及治疗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质量管理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让质量服务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先要培养医护人员有服务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2.2加大培训及个人素质的培养,加强妇产科护士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定期对护士进行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助产士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助产士的培训要严格按照相关培训制度及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助产经验丰富的助产师作为新进助产士的指导教师,对她们进行工作指导。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要多参加专业培训,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让自己素质跟得上医学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护理人员本着对患者生命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护质量。随着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观念的深入,患者非常重视自身的法律权益[2]。护理质量缺陷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

2.3开展护理质量大检查 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护理质量自查,最好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部大规模检查。医院运用团队的凝聚力,做好每一次的测试,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即使的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

3结论

近年随着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广泛应用,患者对自身的利益也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护理工作越来越难做。医疗纠纷日益复杂化、多样化,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与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3],要远远高于临床其他科室,是因为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工作性质决定的。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全身心投入,将护理安全放到工作的第一位,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侯纪湘.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

第5篇

作者:刘小丽 梁建生 邓兵 徐桂兰 朱军生 王斌 刘德丰 单位: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35所基层医疗机构均配备了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但只有5所医院配备了专职人员,专职人员配备率为14.3%。所配备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中,有85.7%为护理人员,多数只有大专学历,平均年龄为50岁。62.9%的医院有消毒隔离制度,71.4%的医院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只有22.9%的医院有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消毒管理情况调查的35所医疗机构中,34所配备有压力蒸汽灭菌器,其中30所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4所为预真空式或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仅26.5%的医院能自行开展生物监测,4所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单位中,有2所未开展B-D试验。压力蒸汽灭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为57.1%。有34.3%的医疗机构灭菌物品包装上有灭菌标识,60%以上单位灭菌物品包装上无标识或标识不完整。35所医院妇产科检查室和手术室均安装有紫外线灯,均能每天照射1~2次,照射时间在30~60min,有85.7%的机构有照射记录,只有45.7%的机构每3~6个月开展1次紫外线辐照强度监测。

医疗废物污水管理情况所调查的35所医疗机构均能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交、集中处理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62.9%的机构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97.1%的机构能把诊疗过程中产生医疗废物使用黄色垃圾袋盛放,68.6%的机构能把损伤性废物放入一次性使用的利器盒。71.4%的机构配备有二氧化氯或臭氧污水处理设备,均无专人管理,只有44.0%的机构能正常运行,只有少数单位进行污水中余氯浓度监测,均不进行微生物监测。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情况所调查35所医疗机构中,有54.3%的医院妇产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操作时能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74.3%的机构医护人员在清洗消毒时能佩戴橡胶手套,仅有2.9%能佩戴防水围裙。

手卫生情况调查表明,武汉市基层医院妇产科基本没有非接触式水龙头,91.4%的机构在诊疗区内设有手动式水龙头;有56.3%用肥皂洗手,有34.3%用公用毛巾擦干;只有28.6%的机构在洗手处张贴《标准洗手法》的流程图(表1)。2.6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样品174件,合格170件,平均总合格率为97.7%;其中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检测合格率为97.0%,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合格率为90.9%(表2)。

妇产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专门的业务素质,这样不仅有利于妇产科诊疗工作质量,同时对于搞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也很关键〔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具备相对专业素质基础上,还要有护理学、检验学、流行病学、医院消毒学等相关知识。本次调查发现,武汉市基层医院只有14.3%的医院配备了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且学历偏低、年龄偏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很难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建议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队伍建设,增加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备,经过统一培训,持证上岗,真正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多数医疗机构能拿出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但是大多没有针对性,有些管理制度只是照抄照搬一些法规条文,没有结合该医院自身情况进行细化、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医院,且便于操作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次调查发现,武汉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合格率较高,常规监测项目均合格,但一些关键项目或重要项目尚不尽人意。多数医疗机构配备了压力蒸汽灭菌器,但有42.99%以上的压力蒸汽灭菌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灭菌效果监测不规范,甚至有某家医院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检测不合格。另外还发现少数单位压力蒸汽灭菌设备使用年限过长,大部分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后物品无专区存放,直接发放到各个科室;并且灭菌物品包装上标示信息不全,缺乏可追溯性。建议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既提高质量又节约成本,达到了资源共享〔2〕。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洗手的条件及合理的设施是保证卫生洗手质量的基础〔3〕。本次调查发现,武汉市基层医疗机构有56.3%用肥皂洗手,有34.3%用公用毛巾擦干,加之执行率低,直接导致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改善医院重点部位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接触式水龙头,使得洗手和手消毒不会受到二次污染,确保手卫生质量。引进卫生质量较好的洗手液和自动出液器,严格执行手卫生指征和六步洗手法;采用快速手消毒剂和无菌干手器材和装置,发挥手卫生措施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妇产科2024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2例;对照组年龄20~41岁,平均(26.4±7.3)岁,平均孕周(37.8±3.2)周,观察组年龄21~42岁,平均(26.6±7.1)岁,平均孕周(37.5±3.4)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及指标:对两组产妇进行剖宫产等危险指标的统计分析并实施评估。观察组在风险管理制度指导下进行综合护理,护理模式以产妇为中心,为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为孕产妇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1.3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4.64%、15.6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护理疗效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16%、87.5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护理工作一方面直接关系到孕产妇身心健康,一方面关系到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的保障。此外,产科护理具有病情复杂多变、涉面广泛、患者及家属的期望高、任务繁琐、缺乏必要的沟通等特点,加上妊娠分娩的复杂性、特殊性,因此产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具有普遍性。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4.64%,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5.6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16%、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7.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应用实行风险管理制度指导下的综合护理,在减少孕产妇并发症等护理风险效果较为明显,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与全艳丽的研究结论一致。在对产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因素:产妇由于对妊娠和分娩的知识了解不够,精神易紧张;异常胎位等引起异常分娩的因素;宫缩乏力等子宫方面特点;羊水胎粪污染等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胎盘因素等导致的产后出血;伤口感染造成产后感染等;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加上产妇护理新生儿经验和知识不足,容易加重护理工作量和难度;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由于由于工作量大等各方面原因,未能及时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风险;年轻医护人员专业技术和经验不足;少数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不够,护理记录不够及时等。针对风险因素,具体护理对策如下:医护人员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重视护理细节,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需求,与之进行良好及时的沟通,减少风险事件发生;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人性化和舒适的服务环境,针对孕产妇对其进行孕产过程前后个体化风险评估,并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加强风险护理学习,严格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及时规范书写记录护理相关文书,防止护理差错和缺陷的发生。综上所述,在产科中实行风险管理制度指导下的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确保优质、安全的孕产妇护理。

作者:王玮高玲单位: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

第7篇

方法:通过制定管理标准,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规范妇产科护理行为。

结果:护理工作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整改措施的及时落实,能够切实的提高检查、督促及评价环节的质量,从而将护理问题解决。

结论:通过将临床实践当中的问题找出来,并且持续的改进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充分的控制住了不良因素的发生,真正的保证了优质的妇产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质量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9-02

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形象以及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妇产科的护理质量还是对医院服务质量加以正确衡量的一大重要标志。护理质量的优劣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而且还取决于所采取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保证护理质量不可或缺的基础就是严谨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是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改革,以及人们价值观念、实际需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也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1 妇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妇产科的很多护理人员严重的缺乏必要的护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明显不足,并且护理技术水平也无法达到具体的要求。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现代化护理理念欠缺,可想而知,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当中情绪化严重、态度差、服务差,甚至将感情和生活带入工作当中,那么势必会对护理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1.2 护理安全控制与护理质量检查流于形式。医院妇产科的许多护理人员仅仅将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无法发自内心的热爱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医院护理质量的考核往往是搞突击,随便乱抄妇产科护理小结、记录和计划来应付考核,医院的护理质量检查仅仅是流于形式,考核评价的具体结果无法真实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加以反映。

1.3 患者需求与护理质量评价内容设置相矛盾。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现行的妇产科管理制度尚且未将患者放在首要地位,许多管理制度仅仅是为了便于医院的日常管理所设定的,没有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考虑,比如在产妇分娩时期,一般产妇本人迫切的希望丈夫能够切身的见证孩子的诞生,但是很多医院却不允许产妇的丈夫陪产。这时,即便是医院妇产科提供多么优质的护理服务,也无法切实的让产妇以及家属感到满意。

1.4 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有着过高的期望。在产妇待产时期,产妇及家属通常会非常的紧张,并且对护理人员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如果产妇在分娩的过程当中有意外发生,比如胎心异常等,如果这时护理人员没有与产妇的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那么产妇及其家属非常容易质疑妇产科护理人员实际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除此之外,由于客观现实和期望之间通常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便使得产妇及其家属极易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纠纷。

2 强化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由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分别指派负责查对制度、临床教学、消毒隔离、急救药械、护理文书、规范服务、病室管理、各级护理等环节的风险监控和质量控制,从根本上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加以规范和完善。护士长应当始终坚持一天三查,严抓护理环节的质量,要加强护理环节质量登记本的使用,将发现的护理问题及时的记录在质量控制登记本上,并且针对质量登记本当中的问题,及时的将自身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解决,以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错误,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与改进,确保护理工作稳步、高效的发展。

2.2 提高护理水平。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尽快的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护理业务知识、规章制度、专科知识、应急预案、急救技能、急救知识、护理新技术以及围术期护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从根本上确保护理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以便于与不同的患者需求相满足。与此同时,还应当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提起高度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责任意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始终以患者的切身利益考虑问题,全心全意的服务于患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才能够充分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3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妇产科的护理缺乏与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医院应当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的护理工作过程当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将护理病例书的书写质量提高,因为在发生法律纠纷时,护理病例书是重要的法律依据,能够有助于妇产科护理安全性的提高。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定期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和检查,定期的进行护理部大检查,规范考核环节和评价环节,力争通过检查彻底的解决护理质量问题,从根本上将医院的护理质量水平提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题,同时也是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护理质量的好坏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护理质量的优劣也对医院的社会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医院妇产科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的将护理工作做好,及时的更新护理知识结构,提高护理水平,将护理服务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始终坚持人性化的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小梅.浅议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1(4)

[2] 黄丽君.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2)

第8篇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科室支持和关心下,认真落实省卫生厅20**年度医政医管工作重点,坚持“质量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和“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医院管理年”、“三好一满意”活动的要求,以“我院20**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的指标”为基础,全面开展临床、科研、教学、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科室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

一、三级甲等医院创建

认真学习《**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省三级综合医院技术标准》,对照我院创建办印发的任务分解表,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逐条分解、落实,做到人人有指标,人人有任务。组织质控人员对运行病历、归档病历全面督查,重视环节管理。通过科室全体人员的辛勤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三级医院创建任务。

二、抓学习,创建“学习型科室”

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各种诊疗常规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提高业务水平;注重对科室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及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大家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真正围绕“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开展临床各项工作,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

三、抓医疗核心制度落实,重视医疗安全

妇产科是高风险科室,尤其是产科,牵涉到母子平安。科室从抓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围手术期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加强重点环节监管,医疗质量稳步提高,一年来,科室无医疗事故发生。

四、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

按照医务处及质控处等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要求,我科开展了“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临床路径)及“剖宫产术”(单病种质量控制)试点工作,经过全科医务人员共同努力,降低了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五、抓团结协作,创和谐科室

妇产科都是女同志,大家日常工作琐碎、繁重,只有医师、护理、助产、麻醉等医务人员良好协作,才能消除医疗隐患;遇事相互商量、补台,形成良好协作的氛围,科室气氛温馨、和谐。

六、临床教学、科研

按照医院科研、教学规划认真实施科室的教学、培训及临床带教工作,注重对年青医师业务素养及沟通能力的培养。

第9篇

【关键词】 护士长;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12-02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机体结构、功能、心理上的障碍、缺陷、损害或死亡。[1]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是保障患者充分享受个人权益的重要标志。

产科是一个风险较高的科室,医护人员的救治和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子的安危,稍有疏忽,即可发生护理纠纷,甚至引发医疗事故,损坏医院声誉。护士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者,确保产科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强化法律观念,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对于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以来我院护士长对产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和管理后的护理记录各50份,比较两组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

12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21 护士的法律意识薄弱 主要表现为接诊时说话不谨慎,护理动作不熟练,服务不到位,护理资料书写不规范,产程估计不足,引发意外,影响患者的进一步救治。

122 护理人员的安排不合理 由于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导致一部分护士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减弱,构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护理质量。

123 管理不当 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护士长管理不当会直接导致护理人员粗心大意、有章不循,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稍有不慎即可发生意外。

124 其他安全隐患 如院内感染、烫伤、输液事故、环境污染和食品污染等。[2]

13 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131 强化法律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护士长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使护士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认识到产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性,严格按照护理规章制度服务患者,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从点滴小事做起,避免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服务。

132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实施护士绩效考核,每周召开例会,交流有关产科护理安全的心得,鼓励表现优秀的护士谈个人经验,并针对护理工作中的漏洞和缺陷交流解决方案。实行弹性排班制,加强夜班监护,保证随叫随到,避免安全隐患。

133 注重关键环节的控制 产科是一个人流量较大的科室,护理工作环节多,可能发生的疏漏和差错也多,因此实施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十分重要,如制订病房交接流程、优化急诊病人接待流程等,可以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134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护士长可根据产科的具体情况,每月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其整体素质,增强责任心。同时定期在院内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各科室的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转变护理观念,提高安全意识,使患者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证。

135 加强重点人员管理 护士长要针对产科存在的问题,制订具体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建立护嘱本、坚持查房制度、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主动向患者讲解待产的重要性,使其随时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136 规范接生程序,提高待产质量 产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随时都会发生意外,如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医务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抢救。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在静脉滴注催产素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宫缩情况。[3]另外,产后要注意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做好记录。

137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与管理 医疗文件具有法律效力,记录要及时、准确、完整,如产前检查、分娩情况、婴儿各项指标等必须如实填写,避免记录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认真按照规范书写各项记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 结 果

护士长对产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发生护理缺陷5例,其中违反护理技术操作常规3例,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2例;实施管理前发生护理缺陷19例,其中违反护理技术操作常规6例,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5例,工作中疏忽大意3例,护理管理存在缺陷5例。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3 讨 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关系着护理效果,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产科因其接诊病人的特殊性,更需要加强护理管理,护士长作为医院的基层管理者,要增强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安全隐患,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雪红,李苗苗如何加强护士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法制化的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19

第10篇

关键词:产科;护理;患者;防护

1 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1.1产科护理工作的心理特殊性 在一般的护理活动中是在治疗疾病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促进康复,产科不是一种疾病,但在产妇面临生产心理、生理受到很大压力,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影响分娩及产生产后忧郁,虽然在生产过程可以使用镇痛药物,但这只是一般意义的治疗,更需要护士亲人般的关怀,鼓励支持,这就要求产科护士要熟悉产妇心理,因人施护帮助其建立积极应对。

1.2产科护理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在一般的护理服务中,往往是护士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家属辅助医生、护士配合护理患者,共同为患者提供良好治疗环境。而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仅要护理产妇和新生儿,而且也要将产妇家属作为服务对象。因为许多家属对产妇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准备,往往急得手忙脚乱,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不仅要开导护理产妇,也要对产妇家属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护理教育,以提高产科护理工作效率,增强护患沟通机会,增加产妇信心和家属满意度。

1.3产科护理的高需求性 产科实行母婴同室,病区中有孕产妇新生儿情况变化快,工作预见性差,患者周转快,工作量大且繁琐,容易造成工作忙乱,并且产科正常待产者,其期望值较高,如出现意外,极易造成护患纠纷,这就要求产科护士要有丰富理论知识,极强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把爱心细心,运用到护理实践中,保障母婴安全。

2 产科护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2.1护理人员素质限制 在产科护理过程中,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但很多护理人员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系统培训,在助产工作中的经验不足,由此对于产妇的预计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有效保护产妇的会位,从而导致产妇及新生儿出现产伤。很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较少,工作缺乏责任心,遇到事情时容易情绪化,不能够耐心倾听产妇的要求,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消毒处理,使得产妇发生感染情况,还有些护理人员甚至不按照要求检查新生儿的性别,导致出现婴儿报错的情况。

2.2产妇心理障碍问题导致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妊娠、分娩、产后过程中产妇体内激素急剧变化,加上其它诸多困素的刺激,以致可能诱发孕产妇的各种心理障碍,这些都应引起产科护理人员的重视。

2.3护患沟通不善 美国护理学家佩普罗认为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性和人际间的过程,护理是一种教育工作和使人成熟的力量,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会因自己的言行不慎,态度冷漠,出现问题不主动交流而出现护理质量缺陷。

3 预防潜在危机的具体措施

3.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医院的形象,因此,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医院应当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促使其熟练掌握护理流程,能够镇定处理产妇出现的各种急性病症,同时还要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促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并强化管理,以更好的促进产妇护理质量的提升。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切坚持以产妇为重,不能够将情绪带入到工作过程中,以免导致护患纠纷,从而影响到护理效果。

3.2加强护患间交流,减轻孕产妇的心理障碍 应做好孕产妇的心理评估,询问时态度应注意语气,态度温和,建立医患间的相互信任、配合,提高孕妇依从性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3.3加强医疗设备维护 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对于医疗设备的应用较多,对此,护理人员在为产妇提供药物或者采用仪器设备进行身体指标检测的过程中,应当熟练操作,而且能够按时给药,确保在产妇发生急性病症时能够及时进行抢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对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对于已经损坏的仪器要严禁用其对产妇进行治疗,从而确保产妇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改善自身的身体情况。

4 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产妇对产前、产后的护理要求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孕妇从入院到分娩至出院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一过程护理的好坏关系到母婴健康状况。经过本文对产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分析以及相应护理措施的提出,相信医院的产科护理能更趋于科学化和合理化,同时为母婴带来更多的安全与安心。

参考文献:

[1]陈学辉. 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8:1845-1846.

第11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成为了潜在职业风险性高的工作场所,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妇产科中,普遍存在着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高与医疗设施和环境配套相对落后的矛盾。这一现象使得护士所面临的护理风险越来越高。随着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妇产科,护士对孕妇及胎儿提供的医疗保健和护理服务,其风险性显著高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因此妇产科护士不仅仅是简单的医嘱执行者,更是医患之间的直接交流者,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1妇产科常见潜在的护理风险

妇产科护理风险表现三个方面:①患者方面 :妊娠属于女性的正常生理过程 , 从受孕开始 , 孕妇承受着生理、心理、家庭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孕妇存在由母体及胎儿因素带来的潜在风险, 临床较为常见巨大儿、胎位异常、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 这些因素加大了分娩的风险性。②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工作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大 , 护理人员普遍存在自身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差异 , 造成护理质量参差不齐。临床常存在因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不当、工作疏忽、缺乏耐心等造成医患相互理解缺失。③医院环境及配套设施的不平衡以及管理不到位 :因经济发展差异 , 医院在规模和配套设施上存在显著差异。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 ,就医产妇相对较多 , 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 使得护理服务质量相对性下降 , 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医院 , 因配套设施的缺失 , 医疗设备服务不到位 , 进而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因此造成了护理质量绝对性下降。管理方面因相关培训和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因工作量的压力造成趋于形式化 , 在主观意识上重视度不高。因此上述三方面均从不同方面增加了妇产科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风险性。

2提高妇产科护理责任意识途径

2. 1高度责任心 , 熟练掌握护理技术 作为一名妇产科护士 , 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 在整个护理工程中 , 密切观察孕妇的微妙变化 , 依照医嘱关注宫缩、胎心以及孕妇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通过熟练掌握各项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妇产科护理人员熟练的操作技术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形式 , 通过熟练的操作能够减轻孕妇的痛苦 , 获得孕妇的信任 , 给予其安全感 , 从而消除孕妇的焦虑情绪。在整个用药环节中 , 要做到细心、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用药 , 并对用药剂量、对象、途径等进行复查。在护理记录中要注重责任意识 , 做好每一次的护理记录 , 避免护理记录书写错误现象发生。

2. 2 注重责任意识教育 责任意识教育应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入手。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 , 应重视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 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医疗事业中 , 着眼医疗服务和奉献 ,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引导护士在服务患者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 ;引导护士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修养 , 在护士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南丁格尔精神。具体措施可从加强对产科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改善服务态度、增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护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引导护士注重责任意识的提升。在妇产科护理工程中 , 护士长应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 , 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 , 增强整个科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 改善服务态度 ,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 将责任意识贯穿于每个护理环节。

3注重责任意识的意义

妇产科护理工作责任是一种能力 , 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毫无怨言地敢于承担, 按照护理流程完成每项护理内容,是一种自觉意识 , 表现得平常而又朴素 , 其具体体现在对医学伦理的感召力、对业务水平的提高力、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 能够得到医生以及患者的信赖 ;能够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 , 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 ;能够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 减轻孕妇的痛苦 ,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能够甘于奉献 ,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 实现自身职业价值。责任意识对于妇产科护理人员来说 , 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机遇 , 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手段 ,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听从责任的召唤 , 珍视责任意识 , 从而避免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

第12篇

关键词:产科护理差错;防范;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40-01

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是产科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近两年来,我们针对医疗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讲行总结分析,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提高助产技术

1.1助产士的素质差异大:由于低年资聘用制的助产士增多,加之剖宫产的比例增高,平产接生机会减少,致临床经验不足,产程观察水平不高,应变能力差,不能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处理问题,潜伏的安全隐患增多。

1.2助产技术操作失误:产科技术操作有其特殊性,绝大部分为有创性操作,且很多操作需要手法和经验灵活运用。有些操作技术根本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也无法在直视下进行,只有心领神会用“心”来操作,稍有闪失就会影响母婴安危。如产时确诊性的阴道检查、保护会阴的技巧、产时会阴侧切的角度、会阴缝合技术、臀位接生等,是产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有失误则会伤及母婴。

2重视医德医风

2.1服务态度生硬,用语不当:孕妇临产后心情难免急躁、恐惧、孤独,她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呵护。但有时在工作中能听到“生孩子是自己的事,我们帮不了你。”“生孩子哪有不疼的,不疼就生不出来。”等等诸如此类生硬的话,这无疑对孕妇是一种无形的打击,在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产后一旦母婴病情有变,则引发纠纷。

2.2服务工作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入院宣教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履行告知义务,对病人的隐私不够尊重,对病人的主诉不够重视,未主动关心安慰病人,使病人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纠纷。

2.3病历记录方面:

①对产程观察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处理措施、抢救经过、记录不详尽;

②缺乏医护在治疗护理上的沟通,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的现象;

③由于产科病历具有表格多、构划多、病情变化快、风险记录多的特点,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笔误。

3防范对策

3.1健全质控网络,实施三级质控:一级质控由本科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主要是对当班的工作进行自控、互控,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改正;二级质控由科室质控小组、兼职质控员、护士长组成,主要对高危人群、高难度的治疗护理进行重点监控;三级质控由护理部组成,对二级质控上报的护理差错进一步分析、核实、讨论、定性。科内制定一、二级质控质量标准,实施责、权、利挂钩。

3.2加强管理制度。

3.2.1质控网络不健全,安全意识不强:不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时,突击性的进行全面、质量安全回顾性检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另外在发生护理缺陷或过失时,个别同志存侥幸心理,隐瞒过失行为,不及时上报,延误处理时机。

3.2.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特殊病人,如:孕妇、新生儿等自我照顾能力较差的群体,安全防范制度不完善,危险地段无安全警示标志,有病人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发生的隐患。

3.2.3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引发纠纷。如产后应立即在分娩记录上做好各项记录,尤其是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出生时的情况、处置、查对应有详细记载,同时加盖母婴双方指印,并给新生儿戴手腕条,但往往有些护士不以为然,不按要求去做,导致产妇对新生儿性别产生怀疑而引发纠纷。

3.2.4对住院病人管理不严:由于医护人员对病人迁就、照顾、放弃原则,最后导致不良后果。如住院孕妇请假离院,孕妇及家属开始请假时,态度友善,而孕妇一旦离开后分娩发生问题,反过来追究医院的责任。

4护理管理

4.1完善病区安全管理制度:根据本科特点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入院安全告知相关内容,对常见急危重症提出应急预案,对新生儿、孕产妇等高危人群制定意外伤害防范预案。对于火灾、盗窃、停电、中心氧压及中心负压不足等事件发生时,如何处理和上报做了详细规定,危险地段设立了温馨警示标志。病人请假实行经治医师审批签字,家属申请签字制。规范了平产的处理常规、程序,新生儿沐浴的处理程序,完善了产房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明确规定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一旦发生差错纠纷必须以群体的力量面对,积极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同时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利用一切机会如每月的例会、周会、晨会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4.2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注重专科知识学习。医务人员要不断自我完善,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因而,除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外,科内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由经验丰富的老助产士、老护士轮流授课,讲理论谈经验。对新上岗的年轻同志进行岗前培训,临床带教、试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选派青年骨干外出进修学习,鼓励大家参加函大,自考等学历提高学习,以提高助产士、护士的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