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时间:2023-06-08 11:18:26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第1篇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指导和评估的基础,它实际上是一个关于会计的理论系统,可以通过它对已有的会计准则进行指导和评估,并对其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也可以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而会计系统的作用主要包含两点,一是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引导下,顺应国家宏观会计政策;二是借助其数据处理等功能,对各种会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形成会计报告。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整合与优化,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变革为更好的实现会计信息化提供了依据,关于信息化的发展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如图1所示:

2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重构

2.1SAPR/3设计思想的启示

由于财务软件的设计思想对于会计系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软件的选择,本文在研究中选用的是SAPR/3,它是产生于德国的一种大型的、包括所有业务领域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集成解决方案,是一款可以支持各种语言,各种货币的系统集成管理软件。它采用的是C/S三层结构模式,主要包含SAP技术、界面、基础系统和应用模块。SAPR/3中涉及众多的功能模块,如物料管理、资产管理、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管理、生产计划等,各模块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能够较好地实现系统自动更新的功能。而且,对于上述各主要模块,还进行了更细致的分解,分解成更精细化的各个子模块,如财务会计模块包括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报表合并等子模块。SAPR/3的特点就是功能模块化、高度集成化以及较强的灵活性,在进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重构过程中,它给我们的启示包括三点,一是,以核算为基础,以管理为目的;二是采用先进思想,进行全面开放的设计;三是面向流程,在实施ERP时,企业要首先进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诸多方面的整合工作,通过整合的过程找出并解决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那么必然涉及到业务流程重组(BPR),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与BPR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而SAP全部业务都是以整体形式来运行的,其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高度集成化的,更加重视各个流程的相关性。

2.2系统重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会计信息系统的重构与业务流程重组是息息相关的,SAPR/3加快了业务流程重组,通过对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能够较好实现会计目标,提高其决策的有用性。业务流程重组(BPR)能够使会计业务流程更加简单化,并不断实现其更新,重组后的流程实现了财务和业务数据的无缝衔接,使其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中,需要有事件接受器、凭证模板、生成器和实时凭证的动态会计平台以支持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现。具体的重构的会计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3会计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本文在研究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业务流程重组理念(BPR)为基础,结合SAPR/3软件设计思想,对基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了重构,系统选择浏览器一web服务器一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结构模式。①构建用户自定义信息界面。因为任何会计信息都是不能违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的,而且,用户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获取所需数据的同时,很可能会涉及到商业机密,所以,我们在本次的系统设计中加入了诸如过滤条件等各种组件技术,在这一系统中,并不会对任何财务数据进行存储,而都是在使用者获取信息时临时生成的。在自定义信息界面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准则库的建立。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借鉴了规则库和模型库的设计方法,在该准则库中录入了各种相关的会计准则,通过XBR(L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实现了在各个准则间财务报告的变换,满足了用户的各种要求。另外,通过使用XBRL制作报表还能够更加详细、准确的划分报告项目,实现了用户需求的个性化设计。②构建事件驱动程序。构建事件驱动程序一般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对象、事件和事件处理程序。其中,对象是任务主体,事件是任务主体要执行的具体的任务,而事件处理程序是任务执行中需要用到的程序。所以,事件驱动程序的构建实际上就是对以上三个构成部分的设计,其中以后两者为重点。在本文研究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它具体指的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出现而执行的各种具体操作。平时,我们是不需要对业务事件数据库中的源数据做各种处理,当使用者需要获取某数据信息时,只要通过相应的专用信息代码就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数据信息。

4结论

第2篇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F ),专门术语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等3个文件中。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解释,财务会计概念是一套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也是着重研究财务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目前较流行的是FASB对财务会计概念的界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体系,这一体系能引导出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做出规定。

一、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

从1978年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沿着“以目标为导向”的思路,至2000年2月止,先后共了7辑财务报告概念公告(SFAC No.1-7)。这些公告是:第1号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1978年12月);第2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1980年5月) ;第3号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1980年12月);第4号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目标(1980年12月);第5号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1984年12月)第6号财务报表的要素(替代第3号,并修正第2号)(1985年12月);第7号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补充、修正第5号中可计量部分)(2000年2月)。前6辑财务报告概念公告为美国和其他各国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指导性的理论框架,标志着概念框架体系基本形成。第7号概念公告则是对前6辑公告缺陷的弥补,使得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更加科学合理。从总体上来看,这几份概念公告比较协调一致、相互关联,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其中将财务报告的目标放在首位用来指导其他问题的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则作为桥梁;再顺序地研究财务报表的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问题。FASB构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于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理论的发展起到许多积极作用。

美国的财务报告概念公告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其构建思路,框架结构,以及在具体内容方面的许多创造性见解都为各国准则制定机构所借鉴,成为各国构建概念框架的参考范本。可以说,美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对于全球会计界准则和会计理论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出现在会计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简称IASC)也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研究,并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特别是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报告,对国际会计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先后有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制定了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些国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名称、具体形式和内容不尽相同。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披露问题确立标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框架的地位并非优先于所有的国际会计准则,在该概念框架和某项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产生抵触的情况下,应当遵循国际会计准则而不是概念框架的要求。

利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沟通财务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准则的桥梁,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中普遍采用的做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制定了相应的公告发挥概念框架的作用。1989年7月,IASC公布了“财务报表的编报框架”其内容涵盖了财务报表的目标、基础假设、决定财务报表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构成财务报表的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以及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

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与必要性

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连接点 ,能更好地阐释会计理论 ,指导会计实践。一方面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许多内容来源于对会计实践的归纳、总结 ,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 ,相对会计理论而言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具体 ,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因此成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主要明确财务会计中一些基本的也是核心的概念,它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等的研究,形成一个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1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应用,为分析、评估和指导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一个规范性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概念框架可以用来对现有会计准则做出评价,判断其是否恰当;另一方面,概念框架可以用来指导和开拓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操作。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限制会计实务中相同交易的多种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会计准则的规范化。

1.2可以帮助使用者解决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相关的问题。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相关问题提供了广泛的说明,以便其他概念也能源自此概念,使得使用者能知一会三,融会贯通,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充分理解并加以分析,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可以减小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个人偏向或不同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以及“长官意志”等各种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抵制不同利益集团的压力。

1.3可用来评估已经的会计准则。据以对原准则做出修订,又可为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而且还可以为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为尚无正式准则规范的业务提供原则性指导。

1.4可以节省费用,建立和完善一套概念统一、内容科学完整、前后有序的指导具体准则制定的概念结构体系,对于免去修订或返工花费的人力或物力,意义应该说是重大的。如果没有概念框架,就必须加大会计准则的制定成本。

1.5有利于现代会计理论的深入发展和观念更新。通过CF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然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2.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积极参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各个国家(包括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奠定在大致相同的概念基础之上,否则概念基础不一致将给会计准则和会计的国际化带来诸多障碍。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制定了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而对于我国,无论是为了改善国内投资环境还是减少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成本,研究和建立一个反映国际化进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都是非常必要的。

会计理论要促进会计实践的发展 ,但实践发展了 ,会计理论止步不前 ,就会阻碍会计的进步。在我国 ,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都对财务会计报告做出了不同的规定。这些规定在其制定初期适应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促进了会计的向前发展 ,但随着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出现了更复杂的会计实务 ,使准则制定者不得不更新原有的会计准则 ,使会计准则越来越复杂。因此 ,环境变化了 ,会计理论就要改革。目前 ,西方会计界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建立起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事实证明 ,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利于会计概念的系统化 ,有利于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 , 我国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内在要求。会计理论应该具备一个包括目标、原则、要素和要求在内的逻辑一致的核心子系统。它反映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 ,并指导会计实践 ,应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符合国际化标准趋同的大趋势。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 ,作为财务会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等应该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利用CF作为沟通财务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准则的桥梁,已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会计准则中采用的普遍做法。

目前 ,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本准则 ,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是并行不悖的。首先 ,我们要摆清二者的位置 ,会计准则是对会计行为的规范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理论要素的系统化。现在西方会计界普遍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准则之外的东西 ,不属于准则 ,二者并行发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准则的制定和实施 ,是指导整个会计行业理论与实践的灵魂。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会妨碍准则的发展 ,相反 ,还会促进准则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实质重于形式 欲速则不达―分两步走制定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研究》,2005年第6期.

[2]杨琼,“试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审计月刊》,2007年第六期.

第3篇

要从根本上整顿我国会计信息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资本市场,稳妥地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除了健全法制、规范市场、加强监督等措施外,重构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是必不可少的

构建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势在必行

风行世界,无奈尚需完善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cf)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等3个文件中。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为了规范公众公司的会计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但事后人们发现各项准则在概念运用、处理程序与方法上缺乏协调性,甚至相互矛盾,为此,人们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制定一个概念框架以统一概念、协调矛盾和指引方向。fasb于1976年率先提出了“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的研究计划,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以“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等文件形式予以,到2000年已经了《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非营利机构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等七个文件。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iasc也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别是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公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报告,对国际会计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谓概念框架,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它是一个章程、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体系。这个体系能指导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也就是说,概念结构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组成的协调一致的系统,是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

fasb在发表的第二号概念框架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前言中写道:概念框架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美国fasb的概念结构,所讨论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会计目标、信息质量、要素的定义与特征、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了一份名为“财务报表概念”的文告,认为财务报表概念框架的目的是描述那些指导建立和使用通用目的会计原则的概念。它所讨论的概念主要有财务报表的目标、效益与成本约束、重大性、信息质量、财务报表要素、确认标准、计量、公认会计原则。英国的“原则报告”指出,确立指导对外财务报表编报的概念,主要目的是为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与审查会计准则提供一个内在一致的参考框架。它还可在特殊情况下为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提供依据,所讨论的概念分别是财务报表的目标、信息质量、报表要素、确认、计量、财务信息提供、报告主体。澳大利亚的“会计概念报告”中明确说明:会计概念报告确定了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编报所必须遵守的基本概念,即它们直接被财务报告实务所遵守,而不象其他国家,概念公告只是理论,通过评估、指引会计准则来间接影响会计实务。这份概念报告讨论的内容包括财务报告的目标、信息质量、要素的定义与确认、计量、财务信息的列报。葛家澍,刘峰综合其他国家研究的概念框架,认为财务框架概念结构实质上是由一些财务会计最为基本的概念所组成,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目的在于指导框架准则的制定或应用。

一般认为美国fasb的sfacs最能代表概念框架项目。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英国会计准则理事会(asb)、加拿大注册会计师会(cica)和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也都了各自的概念框架,只是名称不完全相同:

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概念框架称为《财务报表的编报框架》(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iasb framework) .

2、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概念框架称为《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3、加拿大注册会计师会(cica)称为“一般会计”(general accounting),分为:“财务会计概念”(financial statement concepts)61段和“财务报表编制的一般准则”(general standards of financial statement presentation)12段两部分。

4、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称为《会计概念公告》(statements of accounting concepts, sacs)共4份,但也简称为“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虽然各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名称不尽一致,但其实质是相同的,即都是对财务会计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研究,借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会计实务,为其提供一个更一致的概念基础,并作为评估既有会计准则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指导发展新会计准则。具体而言,这些概念框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性。

第一,在概念框架的名称上,美国等国家把概念框架称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加拿大称其为“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称其为“编报财务报表概念框架”,英国则称其为“财务报告概念”。名称虽然不同,但这些概念框架都与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确认、计量与披露有关。

第二,各国会计界对财务信息使用者及其所需要的信息问题的认识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大部分国家或会计组织都把投资者、债权人及其投资、信贷决策的信息需要作为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

第三,在“安然事件”之前,似乎愈来愈多的国家或会计组织对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从“真实性”的“公允性”转向“决策有用性”。这一概念的转变将导致对传统单一的会计模式进行修正。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不同的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可能互相结合。

第四,许多国家和会计组织都把概念框架作为一份(或一系列)单独的会计文件而与会计准则分开。概念框架主要评价现有的准则并指导新准则的制定。在一般情况下,它并不用来直接规范会计实务。因此,绝大部分国家或会计组织都把概念框架置于会计准则体系之外,以便在发挥对会计准则的指导作用时,保持概念框架本身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然而必须承认,迄今为止,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份权威的概念框架能够充分地指导财务会计和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制定工作,许多会计与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只能就事论事地加以解决。人们往往依据自己的概念框架对有关会计问题进行评论,而无法就许多基本问题达成共识。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所有的概念框架虽然都列示了许多现有的和潜在的使用者及其所需要的信息,但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应满足哪些特定使用者的需要或哪些方面的信息需要,还未达成一致意见。有关会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等也悬而未决。总之,概念框架虽然在指导会计准则制定、促进财务报告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发展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它本身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步履蹒跚,不减世人美誉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若干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一般认为,西方各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70年代。在此之前,无论是美国还是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制定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会计职业团体及一些著名会计学家的有关专题研究报告。然而,进入70年代以后,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原因是:

(1)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明显落后于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7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给会计实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企业兼并、融资租赁、物价变动影响和国际结算等。因此,迫切需要许多新的会计技术方法和新的会计准则。

(2)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侧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这样,与会计准则有关的一些重要的会计文献往往观点不一,甚至于相互抵触,从而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严厉批评。正是为了解决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给会计实务带来的新问题,纠正会计实务中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出现的分歧,为进一步发展会计准则提供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fasb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率先展开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以《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等文件形式予以。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iasc也都先后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了研究,并了一系列阐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文件和报告。

尽管如此,当时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避免不同准则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保证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缜密性。

第二,能减少准则制定过程中由于个人偏好或不同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以及“长官意志”等各种人为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会计准则的科学性。

第三,可用来评估已的会计准则,既可据以对原准则做出修订和完善,给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而且还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对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第四,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局限性,使其能据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第五,通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然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在这些高度评价概念框架的文献中,以fasb的观点最具代表性,fasb认为概念框架主要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①它能够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和评估会计准则时提供指南,以保证会计准则的一贯性和系统性。②在缺乏权威性文件的情况下,它能够为人们分析新的或正在出现的财务会计和报告问题提供参考依据。③在编制财务信息时,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理论依据。④由于概念框架能够促进会计准则的一贯性与会计实务的合理性,它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促进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了解并增强使用者的信心。

总之,概念框架是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的一个典范。一方面,概念框架的许多内容来源于对实践的归纳、总结,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对会计理论来说,概念框架比较具体,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成为理论与实践的连结点。

比较各国发展概念框架项目的历史,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这些国家会计标准体系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可大体总结如下:

第一,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和内在逻辑一贯性,缩小不同准则之间的不一致或冲突,限制实务中相同交易的多种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会计准则的规范化。

第二,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据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第三,可以给会计准则的制订及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方向,而且,它还能减少准则制订过程中的个人偏向,抵制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

第四,有利于会计理论的发扬光大和观念更新。概念框架既充分肯定了传统框架理论中可以继续适用的合理部分,又努力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或基本概念的相应转变与发展。

登陆中国,终成大势所趋

我国关于会计准则的广泛介绍和普遍争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尤其是近十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的公布和实施,使我国的会计标准在会计要素定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体系等重大方面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一致或协调。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就目前我国已经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1992)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来看,由于本身存在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未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缺乏广泛的适用性、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功能混用等问题,还不能承担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功能责任,而且也不符合国际上一般将概念框架单独制定公布的通行做法。为此,我国有必要将会计的基本概念从准则或制度中分离出来,独立地制定并公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原则的实施等带来经济贸易的高度自由化,使会计面临的环境更加自由、开放和复杂。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国际大家庭中,公平、诚信等将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必备法则,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以往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因素,将以新的力量和新的方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它使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面临更深刻的挑战。用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指导和规范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是大势所趋。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最早是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的,指一个由相互联系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构成的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导致前后一致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自197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的由罗伯特。特鲁布罗德负责的 “财务报表研究小组”,发表《财务报表的目标》的研究报告以来,在此基础上,fasb已经陆续了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内容涉及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与计量等。目前,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都建立了各自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虽然名称不尽一致,但其实质是相同的,即都是对财务会计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研究,借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会计实务,为其提供一个更一致的概念基础,并作为评估既有会计准则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指导发展新会计准则。可以说,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研究是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中心的。在国际会计趋同的今天,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奠定在大致相同的概念基础之上,否则概念基础不一致将给会计准则和会计的国际化带来诸多障碍。而我国正处在会计准则建设和会计理论完善的最佳时期,因此,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乃当务之急。

1、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内在要求。会计理论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应该具备一个包括目标、原则、要素和要求在内的逻辑一致的核心子系统。它反映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并指导会计实践,应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2、我国的会计准则存在缺陷,还难以担此重任。我国对财务报表的要求散见于准则、制度和相关法规中,缺乏系统性。而且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是1992年制定的,还带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与16项具体会计准则所运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也不协调。因此,将基本的概念、原则等纳入cf保证其相对稳定性,并在制定具体准则时与之保持一致是更好的选择。

3、符合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大趋势。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增强可比性,作为财务会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等首当其冲应该实现与国际惯例的协调。各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cf,我国也应该借鉴其成功经验,尽快构建起财务会计基本问题的系统框架,这是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健全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必须解决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构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准则-环境理论两部分组成;二是通过比较和实证研究,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对策,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第4篇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由若干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西方各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70年代。在此之前,无论是美国还是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制定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会计职业团体及一些著名会计学家的有关专题研究报告。然而,进入70年代以后,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原因是:(1)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明显落后于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7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给会计实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企业兼并、融资租赁、物价变动影响和国际结算等。因此,迫切需要许多新的会计技术方法和新的会计准则。(2)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侧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这样,与会计准则有关的一些重要的会计文献往往观点不一,甚至于相互抵触,从而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严厉批评。正是为了解决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给会计实务带来的新问题,纠正会计实务中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出现的分歧,为进一步发展会计准则提供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论依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70年代中期率先展开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以“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等文件形式予以。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也都先后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了研究,并了一系列阐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文件和报告。实践证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避免不同准则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保证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缜密性。

2能减少准则制定过程中由于个人偏好或不同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以及“长官意志”等各种人为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会计准则的科学性。

3可用来评估已的会计准则,既可据以对原准则做出修订和完善,给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而且还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对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4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局限性,使其能据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5通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然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起步较晚,会计准则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从目前的会计准则体系来看,它是由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1997年起陆续公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两部分构成。前者又称基本会计准则,是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所依据的基本会计规范,就其功能来说,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者即为国际会计惯例所指的会计准则。这种将会计准则所依据的理论体系,没有采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式,而是采取基本会计准则形式的做法的确值得探讨。笔者认为,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应采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式。主要理由是:(1)基本准则一般是粗线条、抽象化的,侧重于对一些基本会计概念的简要描述,有的条款不可避免让人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而概念框架则可以对这些概念所隐含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加以充分论述和详细说明,即使一些深奥的理论问题,也会变得易于理解。(2)我国的基本准则是会计准则的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会计理论说明,虽然可以回避概念之争,但由于不可能有充分论证,容易让人误解为以“长官意志”代替学术争鸣;而概念框架只是制定和理解会计准则的理论指南,是独立于会计准则的理论体系,并不具有强制性,实际上,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过程,也就是对有关的会计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并指明主流观点的过程。(3)以准则的形式表达会计基本理论,也会使基本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重复、矛盾难以避免,这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已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已经屡见不鲜;而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代基本会计准则,既可以摆脱当前《企业会计准则》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又能解除会计实务界无所适从的困惑。(4)从国际会计惯例上看,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是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独立于会计准则予以,这种成功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探索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问题上,有的同志主张将《企业会计准则》修改完善,不搞另起“炉灶”。对此观点,笔者不能苟同。不能否认,《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加快传统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的步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从时代背景上来分析,当年以基本会计准则的形式表达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要比采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式效果好。毕竟当时国人中懂西方会计的较少,能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涵义的更是寥若晨星,而一场疾风暴雨式的会计改革又势在必行,在这种条件下,也只有用基本准则的形式进行会计理论的说明,才能收到?掳牍Ρ兜男ЧH欢敝两袢眨孀盼夜酶母锏牟欢仙罨坏峒苹肪撤⑸颂旆馗驳谋浠?0年会计改革风雨洗礼的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素质更是今非昔比,加之由于《企业会计准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内容大部分亟需修改,此时,废止《企业会计准则》,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而代之的时机,应该说已十分成熟。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设想

1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

借鉴西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会计本质。会计本质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首先予以明确。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之所以没有会计本质的论述,可能是因为在西方国家,“信息系统论”已得到会计界的普遍认可。我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会计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无论是“信息系统论”,还是“管理活动论”,都未得到普遍认可。(2)会计基本假设。对于会计基本假设,西方往往在公告的背景资料中结合会计环境进行简单的提及,未进一步深入地加以阐述。但实际上,会计假设是基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而提出的,是会计核算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它又包括基本假设和技术假设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中,基本假设对财务会计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必须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中。(3)会计对象。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只对会计要素进行详细论述,对会计对象不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会计对象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争论的热点话题,将其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原因在于: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报表设置哪些要素,设置多少个要素,这都必须限制在会计对象的范围内,受到会计对象的制约,如果只?峄峒埔夭惶富峒贫韵螅椿峒贫韵蟛幻魅罚氐纳柚镁突崾タ凸鄣囊谰荩蚰岩员Vて浜侠硇浴?4)会计目标。对于会计目标,西方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都立足“决策有用观”。事实上,无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受托责任观”,都各有其存在的特定经济环境。“决策有用观”适宜于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并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环境;而“受托责任观”则适合于委托方和受托方可以明确辨认,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不是通过资本市场而是直接往来形成的经济环境。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十分发达,企业大量资本的取得,主要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国家作为委托方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将我国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是比较恰当的。(5)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通向会计目标的桥梁。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决定了我国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应是可靠性而并非是相关性。此外,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财务报告等问题,均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加以阐明。

第5篇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76年最早提出来的,该概念框架是由目标和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是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这种使用概念框架来指导准则制定的理念至今仍被广为接受,中泰两国也不例外。中国与泰国分属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不同的经济发展层次,具有不同的会计环境。本文拟将中泰两国起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在地位和内容上进行比较,以客观地评价两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标准与其现有会计准则的质量,并借此反映中国-东盟各国实现国际会计趋同的程度,以寻求该区域会计合作空间。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地位比较

由于中国与泰国准则制定模式的不同,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也不相同。泰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全称为“编制与呈报财务报表框架”,该框架确立了为外部使用者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概念。但该框架在地位上不属于会计准则,为非准则概念框架,因而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或披露问题确定标准,它的任何内容都不能取代任何具体的会计准则。泰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承认,在一些有限场合,该框架与会计准则之间会有所抵触,在发生抵触时,应当以会计准则而不是以该框架的要求为准。然而,在发展未来准则和复审现有准则的过程中,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将受该框架的指导,因此该框架与会计准则之间抵触情况的数目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中国将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纳入了准则体系,属于准则式概念框架。我国的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可见,我国的基本准则更具有强制约束力,统驭的地位更强,是具体准则所必须遵从的依据,是我国境内所有企业会计工作的准绳。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比较

泰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决定财务报表的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构成财务报表的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等。中国基本准则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及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中泰两国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形式各不相同,内容体系也不尽相同,为了方便比较,以IASB的概念框架内容为基础进行比较。

(一)财务报告目标 在财务报告目标上,中泰两国的规定大同小异。相同之处在于两国都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财务报告目标兼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不同之处在于泰国概念框架认同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这一目标,侧重强调决策有用观;而中国更强调可靠性,强调可靠性要符合受托责任观会计目标的要求。

(二)基本假定 中泰两国的概念框架基本假定表现形式各异。泰国的概念框架专门讨论了权责发生制及持续经营两个基本假设,对其他的基本假设并未涉及。而我国基本准则中的总则仍延用以往的习惯,在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和第八条分别阐述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假设,同时在第九条明确了权责发生制的计量基础。

(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泰国采用了与IASB概念框架相同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四项主要财务报表质量特征,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划分了清晰的层次结构,将相关性与可靠性作为主要质量特征,将可比性与可理解性作为次要质量特征。在相关性下,会计信息应具有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等三方面的特征;在可靠性下面划分了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完整性和审慎性等五个次级特征。我国基本准则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八个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泰国的概念框架作为一种纯粹的理论性框架,体现出一种阐述概念理论的分明层次,各层次间的质量特征存在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现出理论高于具体准则的特质。而中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虽然与IASB的概念框架大部分相同,但并没有对质量特征划分层次。此外,泰国在概念框架中要求在提供相关和可靠信息时,考虑提供信息的收益与成本,但是中国没有这样的要求,这与中国的会计准则由政府部门制定,对其执行和应用具有强制力有关。

(四)财务报表要素及其计量 两国的财务报表要素基本趋同。泰国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权益;反映经营业绩的报表要素有收益和费用(包括利得与损失)。我国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由于使用习惯和一直强调利润的原因,我国提出了利润的概念,并引入了利得和损失概念。在会计计量属性上,泰国概念框架定义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现值四种计量属性。概念框架中还规定: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最为常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历史成本通常也与其他计量基础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存货通常是按成本和可变现价值两者中较低的一个价值列示,有价证券则应按市场价值列示,退休金负债则应按其现值列示。有些企业为了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还采用现行成本基础,以弥补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不足。中国基本准则定义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其中,重置成本与泰国所定义的现行成本基本一致。我国基本准则还强调,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只有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方可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与泰国的计量属性相比,我国多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基本准则对其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进一步完善了会计计量属性的组成。然而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较先进的会计核算手段及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如果各种因素不够完备,应用公允价值不仅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反而使之走向相反的方向。从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上,可明显看出中泰两国所处的会计环境差异。

第6篇

摘 要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需求,以及对会计准则原则导向的认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重新受到关注。本文主要探讨现阶段如何根据我国国情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面向未来趋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关键词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假设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FASB在第二号的概念公告的前言中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为:概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个章程,是一套目标和基本概念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性的关系。

一、以财务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构建一套理论体系的出发点,认清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对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逻辑起点联系和贯穿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尽量明确和单一,以期可以更好的指导整个概念框架的构建以及利于准则的指导与选择。目前,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以财务会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因为财务会计目标与其他理论范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财务会计目标应该体现会计环境的要求,决定会计对象,反映会计本质。在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过程中,应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根据我国的会计环境等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目标。当前,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应该是为管理型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具有特殊性:财务会计目标介于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之间,可以称之为“双目标论”,即,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目标:强调受托责任,兼顾决策有用。

二、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前提

根据财务会计目标的不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是存在区别和侧重点的。当以决策有用作为财务会计目标时,会计信息的着眼点是报表有用,即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侧重于相关性,其能够很好的揭示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信息;当以受托责任作为财务会计目标时,会计信息的着眼点是整体有效,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侧重于可靠性,如历史成本,能够反映企业过去的情况。对于会计信息精准性的要求,前者允许偏差,而后者则要求精准可靠,即模糊的精确和精确的模糊。对于我国特色的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重于相关性。基于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强调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其次才是决策有用性。因此,相应的我国的信息质量特征应强调客观、真实,即:可靠性是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重要的信息质量特征,其次才是相关性。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还未健全,会计造假十分普遍,信息失真也很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也就更为强烈。

三、以会计假设为基础

建立财务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为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与财务会计目标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会计主体假设设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是将不同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区分开来,同时将会计主体与其所有者区分开来;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项假设为会计主体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其所需的信息创造了条件,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而货币计量假设则是限定了会计核算的对象,即只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成为了可能。由此可见,应当把会计假设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础。虽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正受着来自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等交易方式的不同程度的挑战,但是其发展尚未成熟,传统交易仍占主流。在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基础的同时,对于特殊的会计环境因素,在界定会计的基本假定时应当适当考虑。

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体--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

在会计理论中,确认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广义的确认包括了计量。而从狭义上讲,财务报表的确认是指根据相应的基础和标准来判断某一项目属于哪个会计要素,应何时列入财务报表。而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可选择的确认基础一般有两个: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关于确认的标准,FASB提出了四条基本确认标准:

(1)可定义性――所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2)可计量性――所确认的项目能以货币量化;

(3)相关性――所确认的项目生成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是有影响的;

(4)可靠性――所确认的项目真实、客观并且是可以验证的。

这四条确认标准基本上已被实践所证实,因此考虑到我国成本效益原则,我国完全可以借鉴。在计量方面,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应不应该采用公允价值。由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财务报告更多的是强调受托责任,信息质量则是侧重于可靠性,公允价值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以及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因此,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对计量属性的选择应该:

(1)结合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结构应该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体现出来。

(2)计量属性的选择应该以历史成本为主,针对特殊经济事项可以选择能够更好的体现财务报告目标的计量属性,形成多种计量属叉并存的结构,适当时候可以选用公允价值。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用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应用,可以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南和判断现行准则的依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的理论体系,因而这些概念之间是相互关联且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笔者认为,应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位为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以财务会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前提,以会计假设作为基础来构建,其主体包括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内容。

参考文献:

[1]舒惠好.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博士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5.

[2]葛家澍.实质重于形式欲速则不达-分两步制定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研究.2005(06).

第7篇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构成的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属于最高层次,对各项具体会计准则起着统驭作用。目前,我国虽然还未明确颁布概念框架性质的公告,但很多学者认为,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基本准则)是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笔者认为,虽然我国新基本准则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准则制定过程中,有着相似的作用,但新基本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毕竟不同,通过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比较,笔者试着对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的构建提出观点。

一、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关系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英文为cf),是指一套可用来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概念结构是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做出规定。笔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实质上就是一些财务会计最为基本的概念,他们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目的在于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或应用。WwW.133229.COM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意义在于:

(一)可以为制定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会计准则是现代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使准则与会计理论其他要素前后一致,形成一体,并且保持会计准则的有用性和相对稳定性,必须系统、全面地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二)可以抵制准则制定过程中各利益集团的压力。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有人甚至认为具有宏观影响,准则制定过程被认为带有政治色彩或是一个政治化过程。因此,制定出规范化的cf,可以有效地帮助制定机构保持中立,保证准则的技术性、理论性和民间性,保证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抵制外部利益集团的压力和干涉,提高会计准则的公认性。

(三)可用来评估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据以对原准则做出修订,又可为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而且还可以为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为尚无正式准则规范的业务提供原则性指导。

(四)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以及局限性,据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五)有利于对会计理论诸要素进行科学的界定。把握准则内涵和外延,便于人们准确地掌握和运用,促进会计理论各要素规范化,并根据不断变化,丰富与发展会计观念,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六)有利于现代会计理论的深入发展和观念更新。通过cf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然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七)可以节约准则的制定费用。cf可以为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减少中间环节,同时可以相对减少准则文告的数量和复杂性。

二、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不同

(一)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看,虽然说它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用企业,但在实际运行中越来越凸显出缺乏调整力度的问题。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cf作为评估、理解和发展具体准则的理论依据,不存在适用范围问题。

(二)基本准则侧重于基本会计概念的简要描述。一般是粗线条、抽象化的,有的条款不可避免让人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而概念框架则可以对这些概念所隐含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加以充分论述和详细说明,即使一些深奥的理论问题,也会变得容易理解。

(三)概念框架的构造方法一般可分为“描述法”和“约定法”两种。目前较为流行的是“约定法”。我国会计准则从形式上看似乎是“约定法”,但实质上基本会计准则为遵循严格的演绎推理过程,很难找到上述的演绎轨迹。

(四)基本会计准则的作用范围有两个:直接规范会计实务,指导会计制度的制定,这与一般概念框架所设定的用途大相径庭。cf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未来的会计准则。但只有当出现任何权威性准则公告都未曾规范的新问题时,概念框架才可以为这些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五)概念框架的界定是会计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系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例,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以股份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促进资本市场有效配置,准则的制定针对的是以投资者、债权人为主体的企业外部信息用户。基本准则将财务信息界定为政府,企业外部的有关方面及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其所界定的目标具有自己的特色,但与目标相关的一些基本原则又是西方的,整体上缺乏系统性。

(六)以准则的形式表达会计基本理论,也会使基本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重复、矛盾难以避免,这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已经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已经屡见不鲜。而以cf取代基本会计准则,既可以摆脱当前企业会计准则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又能解除会计实务界无所适从的困惑。

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理论的概念框架,旨在指导未来会计准则的制定即并非是对现行的会计实务处理的归纳与描述。理论研究应当具有前瞻性,不能因为基本会计准则可以发挥财务概念框架的作用或者因为会计实务的不成熟而推迟概念框架的构建。

三、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创新与我国cf构建

新颁布的基本会计准则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阐述了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目标,将其作为我国新基本准则的逻辑起点,在深入考察我国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科学而清晰地界定了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创新性地定义了会计要素,使所有会计要素有机相连,并把会计要素的定义同确认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从我国新的基本会计准则内容来看,我国cf的构建有着三个特色部分,其中之一是以国际化研究和原则为导向,以会计目标和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会计要素以国际标准进行确认。

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cf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环境和会计假设;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第三层次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各要素的界定、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cf的逻辑起点

笔者认为,在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中,应将会计目标作为我国构建cf研究的逻辑起点。关于对会计目标的定位,则既体现了“受托责任观”,又体现了“决策有用观”,是对二者的有机统一。

会计目标是会计环境对会计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的连接纽带;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会计目标是具体的,能推导出其它要素理论;同时会计目标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以它作为逻辑起点构建的cf是比较稳定的。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此可以发现,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正由传统的以可靠性为主体,向以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的方向转变,这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重的会计目标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会计信息内容质量和会计信息表述质量两部分。财务信息内容质量在会计目标的指引下,由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主要质量、可理解性与可比性两个次要质量构成。

(三)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在《基本准则》中,明确资产的确认在满足定义的前提下,还要同时满足: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否则不能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相应地,将负债的确认标准明确为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同时满足: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考虑了利得和损失因素,即考虑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重新规范了收入和费用的定义,特别是在收入要素确认标准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新准则对会计要素的规范,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即会计要素确认标准的国际性。

会计要素的确认,主要解决四个问题,会计应否确认某一会计事项。根据和何种具体确认标准判定确认的范围,会计何时确认该会计事项,会计如何确认及会计确认的基础。笔者认为:目前关于会计确认内涵的解释,扩充其外延,并细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将财务报表之外的一些信息揭示也纳入确认的范围。此外,其他财务资料的量化也应该认为是确认。当然这样做,就必须修改当前关于确认的含义和标准,并区别表内确认与表外确认以及确认与非确认新的界限。

(四)会计计量

会计实务中衍生的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用于指导和评估会计标准的世界先行cf没有系统地体现公允价值。这是一大缺陷,公允价值计量既有相关性,又具有合理的可靠性,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才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五)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国际上已经有的概念框架中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而是体现在一系列的具体准则中,但这是一个应该在概念框架中明确的内容,我国cf应规定采用“原则基础导向为主,规则基础导向为辅”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六)财务报告

第8篇

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财务会计本质。主要回答财务会计的“属”和“种”的问题,即财务会计“是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财务会计是一个能够提供可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的系统,其原本目的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或者说是为了认定和交卸受托责任的,因为在信息社会认定和交卸责任的主要或唯一手段是提供有用的信息。

财务会计环境。一般是由财务会计系统以外的与其有关的因素所构成,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因素。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其发展受制于一系列环境因素,财务会计环境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财务会计的发展和文明程度。

财务会计假设。会计学领域中无需证明的前提条件,或是对会计学领域中某些尚未确知、目前还无法正面加以论证的事物,根据已知的客观情况所做的合乎事理的逻辑推断或假设。它是一个具有公理性和层次性的概念,其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

财务会计目标。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借以将受托者所承担的经营责任向委托者交代明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谁是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者对信息主要用途是什么?现行财务会计系统能提供哪些主要信息?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财务会计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会计信息要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首先必须有用,其有用性是由相关性、可靠性等若干质量特征来保障的。

财务会计对象。是指财务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资金及其运动。

财务会计对象的要素。即对财务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进行的适当分类,是进行会计核算、编报会计报表的基础。

财务会计原则。笼统地讲,是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即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既有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一般或基本要求,也有对这项工作具体行为的规范,又有体现会计政策、涉及会计科目设置、使用和账务处理等问题的具体规则。但是,概念框架中的财务会计原则主要是指第一个层次的含义,即一般要求或基本要求,而不是对某一要素或特定事项核算的具体要求。

财务会计确认。是确定某一交易业务或会计事项是否加以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是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第一步。财务会计确认是财务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在概念框架中应该明确其具体标准和基本要求。

财务会计计量。会计是一个量化的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主要运用货币即金额来表示每项交易、事项、合同而产生的项目和数量。财务会计要反映和监督资金及其运动,揭示要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就必须对交易业务或会计事项进行计量。计量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财务会计本质上就是一个计量过程。对计量对象、属性、单位、尺度、时间以及规则和模式,应该予以明确。

财务会计记录。主要指运用特有的会计语言系统将确认和计量的会计事项全面反映出来的过程。记录的方法、手段、信息的载体、会计的循环等基本问题都应在概念框架中约定。

财务会计报告。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终端结果,对报告的内容与结构、方式与手段、要求与频率,甚至报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等都要予以规范。

前瞻性的基本理论问题。指对未来财务会计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的带有预见性的研究,如网络会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知识资本会计、信息资源会计、三维会计、企业集团会计等,在概念框架中也应有所体现。

第9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透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随着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一系列具体会计原则的制定,我国在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一致和协调。因此,根据我国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必要独立地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用以指导和规范会计准则的实施。

一、分析比较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会计准则

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是由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1992年制定的基本会计准则在国各项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用于指导具体准则的实施。但是,它在阐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各会计要素之间关系方面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第一,对会计要素作出的定义不够严谨,它没有看到资产和费用的本质区别;第二,没有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标准;第三,没有列示完整的计量属性;第四,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参杂了―些不属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第五,没有明确地提出财务会计的目标。由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个独立的、完善的和相互关联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贯的理论体系,它可以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也可以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

3、两者的区别

(1)作用范围不同。会计准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直接规范会计实务和指导会计制度的指定,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在于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

(2)两者的构造方法不同。会计准则实质上并没有严格的演绎推理过程;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采用的是约定法。

(3)系统性。会计准则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界定为政府和企业外部的有关方面,但缺乏整体上的系统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界定的都是会计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问题。

(4)权威性。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具有一定的立法权,所以会计准则在法律层次上要高于具体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只是一个概念公告,属于基本理论层次。

(5)实际功能。会计准则因为理论阐述不够充分和缺乏理论深度,所以它不具备为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完全指导的作用;而财务会计概念是评估现有会计准则和发展新的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

二、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关系

基于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关系,我国会计理论界一般有三种观点:

1、同一论。即将企业会计准则等同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结合国际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修改,使它更好地适应我国会计实践的发展。

2、替代论。也就是说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代企业会计准则,此理论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先前的会计准则由于其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会计实务的发展要求。

3、并存论。即我们应该汲取国际上先进的理论对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进行一定的修订和改进,使其符合会计实务的发展需要,同时,构建―个崭新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使其和我国的会计准则相辅相成。

总之,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应该采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理论依据,它适应了特定环境的需要,为准则的制定提供了最直接和最有用的理论和技术性支持,并以此来评估和发展会计准则,同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解决现实实务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三、我国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同于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从性质看,财务会计概念是用来评价、制定和发展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没有法律效力。而基本会计准则是用来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2、从一定程度说,财务会计概念要优于企业基本会计准则。

3、我们应该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4、注意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趋同趋势。密切关注和准确把握公允价值的计量趋势,及时追踪和准确把握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走向。

5、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必须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中国的会计改革过程中,一个必须解决但又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是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问题。

6、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当充分兼顾制定上市非上市公司会计规范的需要。会计概念框架本身的性质和作用是由制定准则或制度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理论所决定的。

7、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建立高质量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仅要有正确的理念,还要有正确的方法。

四、结论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反映了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并指导会计实践。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另外,伴随着会计国际化的趋势,我国也应该建立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完善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引导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向国际化迈进。

参考文献:

[1]冯巧根:竞争财务论,立信出版社,2005.

[2]耿慧敏: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理论定位,经贸财会,2007.

第10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 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

一、前言

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的公允价值会计代表财务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对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说,公允价值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是一个复合的会计计量属性。实际上,它直接影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到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每一个要素的不同倚重。

公允价值的运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规则的约束。对会计计量基础由历史成本转换为公允价值后,必须对原有的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会计概念框架及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会计准则体系的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二、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

我们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应尽量在做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考虑与国际接轨。此外,逻辑起点联系和贯穿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尽量明确和单一才能更好的指导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和准则的指导与选择。结合以上标准,我国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较为合适。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目标:强调受托责任,兼顾决策有用。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以及国企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很大以及银行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日渐强大的证券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必然是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因此将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表的间接目标,是现阶段国情下的一种明智选择。

三、以会计假设为基础

在会计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会计理论界基本上公认的有四大基本假设。我国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不仅是整个会计运行的起点和前提也是整个会计体系正常运行的奠基石,离开了会计假设,其他会计理论都无从谈起。虽然这四大假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这四项会计假设构成了我国常规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它们还是应该包括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来。

四、以会计信息为桥梁

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真实与公允并存、合理可靠和相关并重。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折现率做出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可核性可能不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其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源自两个须予分开的特征,即反映真实性与可靠性。可靠性可用真实性和公允性两个具体质量标准来表示。这样做既可以使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严密,表达更为准确,也使“真实与公允”这一最为重要的会计信念在财务会计框架中有了一个恰当的位置。

五、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是关键

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是将某一项目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列入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的过程,也可称为会计的确认与计量。在会计理论中,确认在广义的确认包括计量;在狭义上,财务报表的确认是根据一定的基础和标准来判断某一项目属于哪个会计要素,应何时列入会计报表。对于计量可包括计量单位以及计量属性的选择。各国大体上对于确认的基础和标准没有太大区别。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确认的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确认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这四条确认标准争议不大且考虑到我国成本效益原则,我国完全可以借鉴。

六、以财务报告为重心

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财务报告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使完整的公允价值财务报告体系中体现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应是全面收益表。利得和损失要素的引进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保证财务报告体系的完整性。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财务报告的内容要更加丰富且不断创新。所以目前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的建议是:一是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二是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三是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四是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五是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财务报告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汇总日常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结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数据。所以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和最重要的部分,理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有所体现。

参考文献:

[1]周长鸣.论会计准则导向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商业时代.2008,(20)

[2]李小荣.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综述.会计之友.2009,(1)

第11篇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说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以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做出规定。如果FASB的说法现在依然成立,我们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看成是“制定准则的准则”,根据逻辑推理和实践经验,就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不会制定出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进一步地,还能得到这样的重要假设:没有或只有粗糙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必将加大准则制定成本。仅就中国的会计准则而言,它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却又很难实证的制定成本和执行成本。因此,讨论需要还是不需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不再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目前我们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现在是否已经具备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条件?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一概念框架需要运用什么方法才能构建起来?显而易见,这些问题尤其是后两者带有根本性的特征,而且与它们相关的问题又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因此,本文对它们的认识是有局限和值得商榷的。

二、中国会计改革的成果为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创造了基本条件

美国倾向于将会计视为一个与商业惯例、商业判断等紧密联系的独立学科,FASB从1973年6月成立伊始,就致力于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经过大量努力并经先后6个(实际有效的为5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告和多个财务会计准则的积累,直到1982年才以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诺比模型为标志,初步完成了会计内部基本因素的分级和相互联系的表达形式。我们进一步分析美国在准则制定方面所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初步完成于20世纪70年代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只有在那时美国才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以FASB为代表的权威会计组织的明确目标和不懈努力;以佩顿和利特尔顿等为代表的美国会计理论学派的杰出研究成果;多个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经历和经验。十分明显,假如不具备这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至今仍然可能在摸索中。

综观我国的会计发展状况,在充分估计会计改革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毋庸讳言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准则,与国务院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各个具体会计准则中的一些概念解释存在着矛盾;

(2)《企业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缺乏内在的关联;

(3)多个具体准则在出台后很快就进行修订,反映出它们的质量不够理想;

(4)公允价值的兴废折射出对会计计量属性选择上的非谨慎态度。这些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直接相关的问题,正如葛家澍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既是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规范财务会计实务中最核心的实务问题,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最基本的界定,也就很难保证先后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做到首尾一贯,前后一致。西方多年的准则制定实践业已表明,有了这个概念框架,不仅能为分析、评估和指导财务会计准则提供一个规范性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有利于使用者理解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

如果说《企业会计准则》在1993年出台前后确实对其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用期望的话,那么,对它的理论分析和11年的实践检验都可以说明,它的形式、内容和质量都不是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首先,《企业会计准则》采取的形式是准则而不是概念的形式,如果以这方面的国际惯例来衡量,它与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所强调的“会计概念框架不是会计准则的一部分”相去甚远。其次,从《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上看,由上述第一点所决定,它包含制定依据、适用范围、记账方法以及很多属于会计准则的内容,而并未明确阐释诸如会计基本目标、财务报告具体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等一系列重要的会计概念。再次,《企业会计准则》在质量方面表现出明显欠缺,对所涉及的问题大都采取了简单描述性的写法,更没有揭示重要会计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从《企业会计准则》对具体准则制定所起的作用来看,后者如起草阶段的工作,主要依据的是专家组提供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报告,而不是《企业会计准则》,并且在具体准则颁布之前,也缺乏对它们与《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和逻辑上一致性进行专门比较研究的程序。显然,这使得《企业会计准则》失去了基本准则的初衷和作用,也使得具体准则过多地体现了专家意志和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已经集中了国内外150位精英,假如他们再有来自概念框架方面的依据和约束,相信最终会制定出高质量的中国会计准则。

一般地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建立应当起因于对它的需求,但是对它的需求却未必一定导致它的建立。也就是说,实际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前面所归纳的三个基本条件。刘玉廷博士曾经指出,中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呼吁理论工作者对其予以关注。我们认为,这是恰当的,因为中国确实已经具备了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条件。

第12篇

【关键词】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制定; 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迫切性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从无到有,是会计规范工作的一次重大尝试。企业会计准则(2006)对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维系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一则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定经验,二则因为缺乏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导致我国的会计准则在颁布实施后不久,即需要进行相关的修订,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也不断出现大量的补充规定。“公允价值”概念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过程的“一波三折”,我国会计标准中出现的、对于同样交易会计处理规定的非“对称性”等都是佐证。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规范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确保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对已经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评估、指导新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并能够借助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缺乏会计准则的领域内起到基本的规范作用,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从国际范围看,几乎没有任何一国或国际组织一开始就制定了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此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杜兴强、章永奎,2003)。更多的情况是,在颁布了若干会计准则之后,有感于准则内部逻辑体系的问题及为了确保准则制定不至于“救火”般的修修补补,才开始着手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美国、英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情况都是如此。但是应急与救火式的修订、不断的补充规定等颇具“特色”的举措正考验着我国会计标准的严肃性和质量。可以说,目前正是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良好时机。

此外有人认为,我国目前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总则可以替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是本文认为,我国应制定独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而非用已颁布的某部、或某几部法规的一部分来替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原因在于,概念框架不属于会计准则(会计标准),它阐述的是财务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在制定会计准则(会计标准)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引用,且它并不直接指导会计实务中的会计处理。

二、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思路与基本内容

会计理论具有继承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借鉴与发展的过程(葛家澍、杜兴强,2003)。因此,在我国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美国FASB、英国ASB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有的“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可资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借鉴的,不仅包括如上指出的一些准则制定机构制定和颁布的权威文献,似乎还应该对一些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推进作用的公告和文献――如APB S-

tatements No4 (1970)、英国的公司报告(Corporate Report)保持密切的关注,并吸收其中合理的部分,且不能因为这些历史文献中的某些部分曾因种种原因被否定,而不加辨别地予以排斥。这一继承与发展的思想,是葛家澍教授在一系列的、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文献及著作中多次提及且极力支持的,譬如对Moonitz(1961)提出的“市场价格”和“暂时性”两个概念的辨证理解和采纳问题。

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先后出现过以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目标为起点构建概念框架两种观点。本文认为,虽然会计目标作为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目前的选择,但是并不意味着会计基本假设就将退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领域(因为会计目标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项会计基本假设)。本文支持葛家澍(1997)的观点,认为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两者相互依存,应该共同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或第一层次。但是,由于会计目标最为直接的“感触”到会计环境的变化,最能直接接受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决策相关信息的“反馈”,因此应该对会计目标在进行详细缜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暂行”结论,并以此为指导发展会计准则,更好地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基本假设作为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客观概括,尽管“不言自明”,但它对会计信息披露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其限定了财务会计的边界与若干基本特征,也应该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适当地描述,揭示会计基本假设的内涵及违背会计基本假设而可能导致的、不当信息披露的程度。

本文认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包含的内容如下:

1.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

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含主要质量特征、次要质量特征及特定的会计惯例(如稳健性原则、重大性原则等)与约束性条件(如成本效益原则等)。

3.财务报表的要素,含会计要素的分类及各个会计要素、特别是资产要素的定义。

4.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确认包括确认的基本标准,确认的时间基础及针对收入确认的实现概念的界定等。

5.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及财务会计报告的表述,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以上内容也可以用图1来表示。

三、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若干相关问题

(一)会计目标的定位

会计目标的定位直接关系到信息质量特征的构建、计量属性的选择及财务报告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目标)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典型的观点。就目前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涉及的会计目标来看,FASB极力推举决策有用观,而ASB和IASC更为提倡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并提(FASB,1978;ASB,1999)。本文认为,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并提是关于会计目标的科学表述。尽管如此,在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关于会计目标还存在如下问题需要斟酌:

1.我国目前处于转轨经济阶段,资本市场还属于新兴资本市场,且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还留有鲜明的“烙印”及“特色”,如“一股独大”、“流通股比例不足”等。由于会计目标是密切依存于会计环境的,所以在定位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会计目标时不得不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权衡和分析。因此,虽然本文提倡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提,但是受托责任观的内涵应该受到更大的关注,通过财务报告评价国有企业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信息披露应该得到强化,并应在会计目标的定位中予以充分考虑。

2.FASB、ASB与IASC的会计目标,都明确地指出了“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其中FASB认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因此在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时明确指出,应该向他们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ASB和IASB则强调将会计信息使用者一视同仁。同样我国会计目标在辨认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的现状,并需要注意“国家”作为一个特殊的使用者、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信息需求。

3.关于使用者最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本文认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必须立足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进行审慎的调查研究,而不应不加分析地继承FASB或ASB提出的“现金流量的流入流出的金额、不确定性的信息最为决策相关的论断”。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该侧重于相关性还是可靠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的质量特征,两者往往因及时性而可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冲突。本文认为:第一,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属性,会计信息在满足可靠性之前,不可能对决策有用,甚至是有害性和误导性的。为此,进行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抉择时应该首先考虑会计信息基本的可靠性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第二,可靠性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没有必要为了追求绝对准确而牺牲信息披露的时效。换言之,在会计信息满足了基本的可靠性之后,企业就必须强化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来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避免因为及时性不足、过度的时滞导致会计信息在与其他信息源的竞争中居于劣势的地位,也需防范财务报告因为延误时效而导致在正式公布之前就导致信息内涵几乎被“清空”的现象出现。

(三)会计要素的分类

目前,我国的会计要素包括6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6项会计要素的分类,比美国SFAC No6中10个会计要素(FASB,1986)、ASB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7个会计要素的划分要粗略(ASB,1999),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5个会计要素的分类相当(IASC,1989)。

问题在于,要素不论多寡,关键要赋予确当的内涵。以“收入”要素为例,我们看到,我国的收入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显然我国收入概念等价于“营业收入”。但是,我国将利润定义为“收入-费用=利润”,但从我国企业标准的利润表结构来看,利润不仅包括了营业利润,还包括了大量的“线下项目”或非正常损益,而这部分内容并未在收入和费用定义的内涵范围之内。所以本文的建议是,若要保持目前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内涵不变,那么我国可以在“收入”、“费用”要素之外增加“利得”和“损失”要素,借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收入费用观的“总括收益观”);若不增加要素的种类,也可以仿效IASC、将“收入”要素内涵扩展为“收益”(收益(Income)=收入(Revenue)+利得(Gains))。

本文认为前一种意见(即增加“利得”与“损失”要素)更为可取,这需要联系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进行说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为了获得IPO资格、配股资格,或为了避免被ST、PT,往往会操纵盈余来粉饰其经营业绩。更为甚之,其操纵盈余的手段几尽极至,体现为往往借助于“线下项目”、恣意地依靠操纵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这些利得项目来达到目的。而靠“线下项目”、借助于操纵利得而得到的利润往往不能长久、“变脸效应”不可避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或抹杀了“营业利润”作为“核心利润”(core profit)和“利得”作为“非核心利润”(non-core profit)的区别。当且仅当核心利润即营业利润是持续的、可以预期的,对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当局经营绩效至关重要的。本文认为,“收入”、“利得”、“费用”、“损失”四项要素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区分核心利润与非核心利润。只有区分了“收入”与“利得”、“费用”和“损失”、“营业利润”和“非正常损益”,企业提供的财务业绩信息才是透明的、高质量的。此外,对于会计要素的定义,本文认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贯彻“资产负债观”而非“收入费用观”,这样既可以突出资产负债表作为第一财务报表的重要地位,通过夯实资产来净化利润,又可以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要素的定义,自然地解决利润表要素的定义问题,还可以使利润的确定奠定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上,为日后制定全面收益表的相关准则提供概念基础。

(四)会计确认标准

美国的FASB、英国的ASB和

IASC都界定了确认的一般标准(FASB,1984;ASB,1999;IASC,1989)。FASB的确认标准(符合要素定义、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应用最为普遍。本文认为,制定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确认问题必须得到重视。目前,具有部分概念框架性质和功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总则)中,均未详细涉及确认的一般标准问题,并应该对收入实现概念进行详尽地论述,以指导相应准则地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会计确认部分,还应该区分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及终止确认,并应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五)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或混合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属性一直是会计计量的重中之重。目前,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揭示的会计量属性尽管存在差异,但都展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混合计量模式”。理论上讲,企业可以以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现行成本的任何一种作为单一计量属性,但是这只在理想状况中才存在;企业也可以采取混合计量模式,即报告主体可以针对不同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从会计环境的发展现状看,混合计量模式尽管并不完美,但却是一种得到使用者普遍接受的方案。

透过我国目前的各项会计准则,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实务中所采纳的会计计量属性,初始计量基本上是以历史成本为主,在个别的项目如存货、短期投资上的后续计量,允许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等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综合进行运用;公允价值等其他非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一般并不应用于初始计量。换言之,我国目前会计计量是历史成本为主、其他计量属性为辅。

此外,注意到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应用中的“进、出”反复的现实,本文认为若将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排除在外,会计计量属性体系将是十分的不完整。诚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企业伦理道德的因素,导致若允许公允价值广泛应用,可能会导致盈余管理、乃至财务欺诈屡禁不止。但是,限制公允价值的应用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将公允价值纳入计量属性中并不矛盾。我国完全可以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针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特点,既明确规定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基本应用原则,又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指导性的范例。此外,本文认为,考虑到我国会计人员水平的现状,甚至可以仿效英国ASB在“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ASB,1999),对各种计量属性的混合应用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

(六)是否应该包括财务报告及披露的有关要求

本文注意到,英国ASB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第七章详细论及了“财务报表的呈报”问题。与此相对应,FASB的SFAC因为未曾涉及“报告”环节方面独立的概念框架,所以一直受到指责和非议。本文认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专门论述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构成,财务报表中信息呈报的基本原则,财务报表项目明确的分类、良好的信息呈报方式及必要的附带信息(如重点和综合指标)。

【参考文献】

[1] 杜兴强,章永奎.WTO与中国会计的国际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2] 葛家澍.会计基本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J].会计研究,1997(10).

[3] 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 APB.Basic Concepts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S].New York:1970:10.

[5] ASB.Statements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S].London:1999.

[6] FASB.Objectiv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by Business Enterprise [S].New York:1978.

[7] FASB.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S].New York:1980.

[8] FASB.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S].New York:1984.

[9] FASB.Elemen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S].New York: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