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1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风建设的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风即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面貌。优良的学风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是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也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和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努力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我校的学风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学则行远,习如自然”。下面以这一学风为例,来探讨学风建设问题。
一、学则行远: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
“学则行远”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要实现远大目标,就从近处出发;要想攀登高峰,就得从低处起步。从学校来说,就是要求学生既要眼界高远、目标远大,又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做不到志存高远的学生,就不会脚踏实地从事艰苦细致的学习活动;相反,一个不能脚踏实地地对待学习的学生,也肯定是一个做不到志存高远的人。可见,学则行远是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的统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学则行远呢?
1.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
笔者看到那些特别厌学的学生就感到痛心,他们似乎什么课都不想上,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缺乏热情。厌学的学生存在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懒。观察发现,厌学的学生其懒惰程度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懒得做家务,懒得做值日,懒得做操,懒得唱歌,懒得做作业,懒得听课,懒得思考,有的甚至懒得拿起笔、懒得打开课本、懒得在课本上把重点内容划一划。二是虚。现在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充裕,有的可以说很充裕,但精神生活比较空虚,有的可以说极端空虚。三是迷。一些学生价值观模糊不清,迷失了人生的正确方向,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远大的志向,缺乏高昂的志气,缺乏高雅的志趣,缺乏高尚的追求。正是这种“懒”“虚”“迷”,造成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淡化或弱化。要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在改变学生的“懒”“虚”“迷”等方面狠下工夫。一要强化劳动教育,增强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彻底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二要强化精神培育。精神空虚需要精神生活去充实。如何充实精神生活?那就是引导学生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缺乏真正的阅读,缺乏抓住理智和心灵的阅读,缺乏激发出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思索的阅读,缺乏迫使自己审视和细察复杂的人心和深思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阅读,是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朱永新教授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见,没有真正的阅读,学生的心灵必定是一片沙漠,学生的精神必定空虚。强化精神培育,就要从强化学生的阅读开始。三要强化价值观教育。要借助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端正人生态度,树立人生理想,确立人生志向,明确学习目的,实现人生价值。
2.开展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提升
现在,有多少学校在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校内活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就是一些学校现状的生动写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本该开展的校内活动被取消,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作业还是作业,除了考试还是考试,本该快乐幸福的校园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何谈志存高远?现在的学生,有多少真正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平时天天从家里走进学校,再从学校返回家中,除了应试,还是应试;双休日、节假日,不是在家学习,就是在家看电视、玩电脑,要么就是出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社会实践活动的欠缺,使他们欠缺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欠缺了实际生活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欠缺了社会责任感,欠缺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欠缺了生活的欢乐和动力,也就欠缺了人生的志向和目标。可见,学校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各种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提升,逐步使自己成为志存高远的人。
3.树立行为的标杆,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模仿力非常强的中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会更大。因此,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就需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一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和感染学生;二是通过革命传统教育,用革命前辈为真理、为正义、为自由、为解放而奋勇拼搏乃至英勇献身的事迹,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三是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模范人物,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四是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为理想而辛勤工作的教师、为理想而勤奋学习的学生的事例,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标杆。
4.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完成学习任务
中学生往往存在学习浮躁、不踏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三分钟热度等毛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充分利用时间,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玩游戏上面;二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能精力不集中,不能懒得思考、懒得合作、懒得举手;三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不能无缘无故不完成作业,不能轻视巩固练习的作用。
二、习如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如自然”源自《颜氏家训》:“少知砥砺,习若自然”。意思是说,知道磨砺自己,习惯成自然。从学校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呼吸一样自然。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习如自然呢?
1.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在,许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被动地听课,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被动地完成作业。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一是营造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就会逐渐主动起来;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主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对学生多鼓励、对表扬,使其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增强其主动学习的动力。
2.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一些学生上课不喜欢思考,不喜欢回答问题,也不喜欢质疑,更不喜欢探究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甚至是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有独特价值的问题;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现有结论,大胆进行质疑问难;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3.引导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学习的习惯
有的中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后,如果没有作业,也就不学习了;或者是很快写完作业了,也不学习了。这样做是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的,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的习惯,不管有没有作业,都要学习。如果有作业,就要完成作业,如果没有作业,要么复习,要么预习,不能让时间白白流失了。
4.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知识是容易遗忘的,并且新学的知识更容易遗忘,而克服遗忘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巩固。一些学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知识学过之后,就不去主动复习、巩固。结果,几天之后、一周之后,所学知识就忘记得差不多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这样做的一个前提是,各科教师要科学布置作业,尽量减少作业量,尽量为学生留出除了作业之外的复习巩固时间。否则,学生即使想复习巩固也没有时间。
5.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远远没有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长期固守课本,死读书、读书死,结果是要么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要么视野狭窄,见识短浅;要么继承有余,创新不足,难以成为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坚持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节假日更要坚持课外阅读。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特别是加强对学困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促使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引导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现在,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日益普及,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搜集渠道。但是一些学生没有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即使有条件使用网络也懒得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善于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利用网络保留资料。
7.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这些常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是“常规”要求,但是许多学生也没有做到。例如,课前两分钟入静,即坐在座位上,保持安静状态,等待上课。但是一些学生就没有养成入静的习惯,不在自己的座位上,而是在教室里、走廊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再如,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一些学生要么不举手就发言,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要么会也不举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如,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不随便说话。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上课不专心,管不住自己的口,或窃窃私语,或大声说话,或左顾右盼。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对课堂常规常抓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去。如此,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一定能养成。
8.引导学生养成制定目标、排除干扰的习惯
成功的学习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地执行目标。有的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整天东一头、西一头,要么该预习的内容忘了预习,要么该复习的内容没有及时复习,甚至该完成的作业都忘了完成;也有的学生,虽然制定了学习目标,但是一遇到干扰,例如迷恋电视、痴迷游戏等,就改变了甚至放弃了原来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制定目标、排除干扰的习惯,督促学生制定和执行目标,监督和检查学生目标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意志力,提高学生排除学习干扰的能力。
9.引导学生养成接纳、欣赏教师的习惯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社会因素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85-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风建设俨然成为当代高校优质人才的培养,输出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分析了解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是每一个高校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积极应对的问题。
1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风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具体是指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对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和明礼诚信的道德风尚,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积极作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学风建设势在必行,并且提出了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
1.1加强学风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大学生的基本职责,也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只有学风端正,学术氛围浓厚,广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专心钻研学术内容,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经济体制不断革新,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给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出学习目的不端正,学习态度功利化的现象。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充分掌握,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又一考量标准,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
1.2加强学风建设,是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良好学风的建设,不仅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人才的竞争,必须有较高的教育质量作为保证,而学风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水平。高校学生只有在优良的学习氛围中,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使自己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能够吸收各类知识和信息的综合型人才,顺利走上社会,在市场经济中不被淘汰。
1.3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重要内容
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学风的好坏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动力,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责任意识。
2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环境方面
2.1.1社会环境
原本属于社会经济生活范畴的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教育领域,引起学生价值观的改变,在多元化的经济利益导致学习动机和目的多元化的同时,也使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变得浮躁。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大学校园里出现了“读书无用功”“经商创业热”“厌学热”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2.1.2家庭环境
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养尊处优、唯我独尊的意识浓,进入大学后,随着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有的父母甚至已经给儿女预留好了工作,使得这些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进而影响到学习心态和行为。
2.1.3学校环境
目前,有些高校的教风不正严重影响到优良学风的建设。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同时,教学内容的枯燥、方式的陈旧也使学生对所学课程失去兴趣;不注重因材施教和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为人教育”成为一纸空谈。
2.2学生自身方面
2.2.1学习目标不明确 动力不足
古人云:“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很多高校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读书只是为了“混文凭、混日子”,不能够确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给自己一个定位,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不能严于律己。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习目的明确,但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的大学学习完全是为了获取文凭来谋求理想职业,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把读书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2.2.2学习方法不当 产生厌学心理
很多初入高校的学生由于习惯于高中时的被动式教育,存在着被动灌输的倾向。这些学生在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过程中,不能及时摆脱自身在高中的依赖心理,仍采用高中“死读书”的学习方法,找不到适合自身的大学学习方法,致使很多原本很优秀的学生出现学习心态浮躁,精力旁移,在学习上产生心理落差和厌学心理。这也是高校“挂科”现象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2.3自我约束力差 学习意志情绪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在为学生查阅资料、增长见识提供平台的同时,也带了诸多隐患,一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玩乐,将学习搁置一旁,旷课、考试舞弊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某些专业(如大学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时常利用学习时间打牌、玩游戏、睡懒觉、看小说等,荒废学业。
2.2.4学习能力下降 集体观念淡薄
高校中“背多分”的现象使学习的最终目的仅是应付考试,因而造成很多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降;对书本外的知识掌握更是少之甚少,也使很多学生在研究专业知识时受到局限,无法开拓创新。此外,团结精神的弱化、同学之间关系的社会化成为现今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针对现今高校学风的情况,可以清醒的认识到,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解决既需要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还需要教师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3.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自主性
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想、事业心的问题,一个大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才会有强劲的内在学习动力和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因此,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这才是学风建设的治本之策。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强烈情感,进而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
3.2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管理制度
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着眼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应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应该适当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的选择权。
3.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宿舍”促学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转变,宿舍在大学生“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轨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成员作为相互活动、接触较紧密的群体,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相互之间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宿舍文化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与班集体相比,同处一室的同学关系更加密切,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宿舍内表现得更加真实,宿舍的风气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为加强宿舍管理,以“宿舍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宿舍纪律,从环境卫生、学习风气、遵守校纪校规、团结文明意识等方面对宿舍进行评比,在评比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可在学风建设方面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校宿舍良好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许志光.谈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J].松辽学刊,2002(4).
[2]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史资料,2007(5):20-21.
[3]周全.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
2008,15(2):73~74.
一、 优良学风有什么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在新阶段也频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当下大学生是已以“90后”为主,这一群体更加注重自我发展,自我意识非常强,但是又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传统上的学风建设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现阶段的学风建设需求,并且部分高等院校的领导对学风建设的认识程度不能够,加之传统上的自上而下的学风建设模式已经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建立新型的学风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处在学风建设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必须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1.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优化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创造性。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成才观。
3. 孔子曾说“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意思就是“详细地加以求教,广泛地加以学习,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规范,主要通过学习目标、态度、纪律、方法、兴趣、效果等要素表现出来,优良的学习氛围不但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还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的学风中,学生的品德、行为和意志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自己未来的人生。
4. 优良学风对于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事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高校学风问题原因分析
学风的好坏不是学生左右的也不是教师左右的,而是社会主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引导的,社会风气差,必然会影响到学校,学校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生再作用于社会,如此就会形成恶循环。提出的“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很好的祛除了党风、校风、学风健康发展路上的绊脚石,比如前几年社会上流行送礼、走后门,这就影响了教师的日常工作,有的教师扛不住诱惑,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这是要坚决杜绝的。学生之间不再以学习为重,而是开始攀比名牌衣服,奢侈品,这势必会影响学习,影响周围的同学,学习在他们眼里已经不是第一位了,也不是在学校的唯一目的,学习定位出现偏差,必然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过程缺乏钻研精神等。
三、 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措施
1、 校园文化的多样化
大学是展示学生个性的大舞台,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或是文艺晚会,也可以开展多样性的体育活动,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敢于站上舞台,比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没有参赛的同学可以组成啦啦队或是后援服务小组,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去参与。这样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班级之间的友谊,也可以锻炼学生会干部的组织和执行能力。
2、加强辅导员的再学习
要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再培训、在学习,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管理力度, 要定期去听课,做好考勤表,了解学生对教课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并反馈给教师,优化教课效率。对于上课迟到、旷课、课堂上低头玩手机、沉迷网络世界、考试作弊的学生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有规有矩,这样才能杜绝这种恶劣学风,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只有从根本上明确学习的目的,才能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探索学习的方法。学习不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特别是做一个诚信的人。
论文摘要:高校学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和措施的设计和落实是否合理规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针对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和专业社团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不仅仅是知识存量的增加而且也是学习方法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提升,只有具备了这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毕业时才能够积极面对社会的各种需求。高校必须培养学生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000年后各新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陆续展开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随着不断深化的高等教育改革形势,社会对高校办学质量也愈加关注。可见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仅重要,而且紧迫。如何以切实的制度和措施改善教风与学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高等教育从业者面前的头等大事。
一、高校学风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各本科高校的学风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由于扩招而显得更为突出。这些问题并非表明我们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条件、教学要求、教学考核与激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全、不合理造成的。
在大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高考成为学习努力程度的终点,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旦进入大学后学习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往在小学、中学和高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逐渐消失。这种现象完全违背了学习边际成本(即学习的努力程度)应不断上升的客观规律。本来,随着掌握知识的难度不断增加,学习的努力程度也应不断增加,但实际情况却相反,这种情况说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的低效率。
学校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我国学生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却没有培养起自觉学习的习惯,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沉醉于大学的自由,他们相当多的时间泡在网吧、餐厅、KTV等娱乐上,有的还把恋爱当成一种精神寄托。因为我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在外力监督和压力下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风气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强调“进了大学就好了”。进入大学后,当学生进入一种自我管理、自愿学习的教学方式后,便失去了压力、管理与监督,很多学生就难免自我放纵,大学成了他们镀金、混文凭的地方。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完全凭着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和市场力量的督促来学习可能只对少数学生有用,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则效果不佳。最近一两年,国家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努力,使部分学生思想上产生依赖或错觉:我们是人才,反正国家最后还是要设法解决我们的工作。
另外,在专业学习中,不少学生只习惯在课程结束前一两周甚至提前一、两天突击学习,然后到考场默写发挥,考完后就基本忘光。这种学习努力程度像抛物线后半段的持续下滑,说明教学产出效率低下,也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这种现象,当前的教学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难脱其责,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校现存体制的责任。
二、解决高校学风问题的建议
1.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学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教”与“学”的合作。尤其是面向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合作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来提高“教”与“学”的合作性?
(1)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或在进行过程中,提倡教师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尽管目前我们也有教学大纲,但执行明显不力,违背教学大纲的事例甚至把一门课讲成其他课程内容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随着高校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各校对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都作出了规范性要求,教学大纲中对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都进行了明确,教案编写时,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也非常细致,教师完全可以把教学要求作为课程学习要求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学习目的将更加明确,可以更好地与教师一道,与教师合作,达到教学目的。
(2)选用适当的教材,传授适当的知识。适合于学生的教材对于学生把握一个学科的基本内容与知识体系至关重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同时也能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跟进。反之可能会误导学生,打击学习兴趣。目前各高校在教材选用方面有的由学校二级院系或教研室指定,有的由任课教师在授课前指定,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学习。所以在条件许可或合适的情况下,应该在尊重教师选用教材自主权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推荐多种版本的教材,介绍各种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师明确课程学习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教材,让学生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权利。
(3)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观察、自我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本法就是一种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无论学生基础优劣、能力高低,都有着适应其自我观察、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实现的模式很多,如可以在课堂上先由教师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然后列举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练习予以解决;在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由教师进行辅导,或共同讨论,对典型问题或解决方法予以剖析,最终达到逐一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并不强求学生在思维和认识深度上达到一致,但殊途同归,各自均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得到进步。
2.规范成绩考核,改进考核方式
目前大学课程的考核多是单一模式,学生成绩主要取决于一次考试,即期末考试或考核,这显得很不合理。学生可能因为某类题准备不充分,或临场发挥不好而影响期末成绩,反映不出真实的水平,从而在后续的奖学金、各种评优评先工作中产生情绪和矛盾,继而影响进一步的学习。这种情况也导致教师在考前划重点、划复习范围(实际上漏题就不可避免)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考试成绩因而进一步失真,用人单位或招聘单位不信任、不愿意参考学校的课程考试成绩而只看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成绩和计算机过级证书也就越来越普遍。理论和实践已经证实,全程式多样化的考核能够分散一次性考试的风险,在更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成绩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产生大的波动或矛盾,更能够维护学校对学生考核工作的信誉。
(1)恢复期中考试。如果只有一次期末考试,一方面会助长学生平时放纵,期末突击学习的风气,另外一方面,由于学期普遍较长,教学内容较多,集中在期末考试,学生复习量比较大,期末复习成本也比较高,而通过期中考试既能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同时也能减轻期末的复习量和难度。期中考试可以利用教学时间采取随堂考的形式,尽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务管理工作量,但这样的随堂考不会冲击现有的教学安排,也不会增加对教室的需求。同时,通过期中考试,教师也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2)课堂小测验。除了期中考试,教师也可以不时地在日常上课时根据课程要求安排一两道题目进行小测验或定时作业,这种小测验有多方面的好处。首先,课堂小测验能够督促学生及时复习。一般而言,现在大多数学生没有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而这是掌握知识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一旦有了随时给出的小测验,就会增加学生及时复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及时复习学生的奖励;其次,它可减少学生逃课的机率,这也是一种间接的点名。目前,学生的逃课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选修课,一般为了避免学生的反感,同时也为了节约时间,教师都不点名,这导致学生旷课现象的发生。通过小测验,教师可以督促学生上课,也能够把握学生对前面课程学习的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3)平时作业与课程论文。作业是督促学生复习,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通过作业也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应用能力,而不只是记忆和默写。如果一门课程不太适合布置作业,作为替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列出供学生进一步钻研的课题方向,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活跃思路,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作论文,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学风较差时,作业和论文抄袭又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应该支持教师行使教学权利,对发现的抄袭给予惩罚,对多次抄袭者给予课程重修处理甚至由校方直接给予处分,并对执行作业和课程论文制度规范严谨的教师和学生予以适当奖励,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完善其课程作业和课程论文制度。这对于改善学风,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4)采用全过程评分。与现行的评分法相比,全过程评分具有下列优点:
全过程评分指课程考核成绩以平时作业、小测验、期中考试、课程论文为主,以期末考试(考核)为辅。前者可占课程成绩的60%或者更多,更强调对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核,能够促进学生注重平时学习。期末考试(核)主要用于学生课程学习内容提高段内容的考核,考核要求更具综合性,让平时学习优异、乐意钻研者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平时作业、小测验、课程论文等平时成绩可采用相对评分法。相对评分法的成绩具有横向可比性,能避免由于教师讲的内容较深,学生虽然努力,但是所得到的分数却比教师授课简单、出题简单而学生所得到的分数低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按照绝对分数评分,在许多情况下不具有横向可比性的结果,可能还会打击教师讲授、学生学习深入性知识的积极性,形成逆向选择,导致老师授课容易、出题简单,学生轻松拿高分,最后是师生皆大欢喜,而实质上学生什么也没学到的情况。激励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竞争。由于强调了平时考核,虽然及格相对容易,但要想拿到高分,必须努力学习,在同学间的竞争中胜出,这会激励学生强化日常学习。有利于老师讲授深人性知识,对学生严格要求。平时成绩的相对评分机制可以打消教师由于传授高深知识,对学生严格要求而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抱怨的顾虑。如果采用相对评分机制,即使所教的内容较难,但学生的成绩是相对的,每个分数段具有一定比例,因而不太会由于同学间的竞争所造成的分数低而抱怨老师。因此,学校可推行全过程评分法,并对作业、测验等平时成绩实行相对评分机制,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参照本校历史数据和其他学校的数据,确定各个分数区间的大致合理比例,增加学生平时学习成绩横向比较的可行性,形成有效的学习竞争机制,激励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键词: 农学专业 学风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1.引言
所谓“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意思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所指的学风是学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方法。优良的学风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巨大的学习动力、端正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它对于大学生的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良的学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具有导向、激励、规范及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营造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文化课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教育、教风、管理、服务等水平。
由于社会经济和世俗认识偏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农学专业并不被外界所认同,处境举步维艰,因此很容易造成学习农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课本知识枯燥乏味、学习成绩平平等现象和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我校相继出台了《华南农业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华南农办[2009]91号)《华南农业大学本科学生违纪处分实施办法》(华南农办[2006]15号)等文件,各学院也制定和出台了有关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的实施细则,以制度为抓手,积极推进学风建设。
2.现状分析
2.1学生质量不高。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是传统农科专业,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等方面都比较系统与规范。随着高校扩招、生源单一、就业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学生们对专业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差、成绩普遍偏低、综合素质能力偏弱、精神面貌不佳等问题,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农学专业学生课程成绩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农学专业学生在2009~2011年3年间,平均不及格人数为87人次,占总人数的9.95%,高于学校5%左右的平均比例。这一点足以说明传统农学专业学生在成绩上面存在劣势,继而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2.2课堂考勤不理想。课堂考勤是学风好坏最直接的现实体现,也一直是学院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重点。学院以制度形式开始进行课堂考勤工作始于2009年秋季学期,主要建立了以学生工作办公室为最高机构,以学生会、年级、班级、班主任、任课老师为具体实施者的课堂考勤体系,按照学校有关条例和管理办法,以任课老师和班级学习委员为课堂考勤记录登记人,班长或团支书为班级监督人的架构。诸如:在2009年年旷课129人次,请假、迟到、早退169人次的情况下,在严格推行课堂考勤一年后,2011年全年仅旷课43人次,请假、迟到、早退70人次,降幅为300%和241%,这种变化足以说明狠抓课堂考勤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大影响。
2.3科技创新项目不佳。创新项目是学生们培养创新能力、思维,提升专业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也是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深造、创新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同学们对自然类科技项目兴趣较大,虽然在教师指导、硬件设备、跟踪反馈、创业等方面比较薄弱,但成果形式(论文)的体现还是比较理想的。诸如:2009~2011年间,农学专业学生共有科技项目立项84项,参与人数34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2.02%,副教授以上指导老师有60人,配套资助金额达11.46万元,累计发表专业论文23篇。同时也为学院的本科教学年度评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4考风考纪建设不力。考试是检验在校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标准之一,考风则是反映学生学风好坏的一个方面。农学专业本科生近两年来在考风考纪方面总体上表现出良好,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虽未发生,但有些学生考试动机却不纯。其中考试的抄袭与论文仿作偶有发生,期末考试的高科技手法作弊等都反映出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
3.对策研究
3.1扩大招生生源,做好宣传,扩大影响。农学专业生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学院发展,从历年招生的生源信息来看,多数为调剂专业,客观上成为专业思想不稳固的诱因。因此,充分展示农学专业的学科优势,扩大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影响力,加大农学专业的宣传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采取深入到各地中学进行宣讲,加强农学专业的宣传,让更多的考生清楚并了解农学专业,并在此方向有所发展和成就。
3.2完善考勤制度,公开透明,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制度是保证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作息习惯的好帮手。在学校有关制度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严格的考勤实施办法,目前采取的办法主要包括:每周一报制度、宿舍区公布栏公告、学院网页公告、学院和学校通报批评和违纪处分、与家长和本人沟通教育等。经过三年多的实施,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是期末考试不及格率从2009年度的9.95%,下降到2012年的5.8%,同比降幅172%;同时毕业率从2009年度的13人,下降为2012年的3人,同比降幅433%,充分说明了考勤制度实施所带来的效果。
3.3深化科技创新,项目指导,善始善终。农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除了依靠专业知识外,科技创新项目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推动作用。历年来,学院积极推行金穗科技计划、红满堂科技项目、丁颖杯科技项目、挑战杯等不同级别的科技立项,还鼓励农学专业本科生结合毕业论文和实验参与到教授和研究生们的科研课题中去。这样不仅能巩固他们的专业知识并培养其技能,还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起到领航作用,为他们以后走上科研道路与品德培养打好基础。
3.4狠抓考风考纪,诚信育人,赏罚分明。考风考纪是检验一个合格大学生和高校的现实指标之一,其能直接反映大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传统农学专业因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较高,更应该在检验标准的这个环节把好关。因此,良好的考风考纪是我们所要宣传的重点,也是加强农学专业学生诚信教育和做人的重要方面,需要教育工作者高度地重视和严格地执行,为学生的成才做出贡献。
4.结语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对于传统农学专业的学生培养尤其如此。学风问题是学习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学习者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学风建设是一项战略人才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除了依靠必要的制度作为保障之外,更多的是要进行人文关怀,通过教师的优秀品德潜移默化地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现代农学专业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现代农业的前进提供新鲜的养料。
参考文献:
杨妙春,王宏.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09(6):72—73.
李树林.影响本科生学风现状主要因素与实证分析.黑龙江高校研究,2009(4):128—130.
缪勇等.高校院校学风建设的原则与途径.文教资料,2012(3):120—121.
关键词: 新时期 大学生 学风建设
高校扩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增添了新的后备力量。但是,随着扩招政策的广泛推行,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在自身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师资力量相对紧张、学生质量相对下降等。学风建设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才质量,进而影响学校的竞争力。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学风建设对高校自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学风与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1]。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和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于学风的范畴;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气或氛围[2]。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良好的学风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保证,它不仅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学风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氛围能激励学生团结奋进、努力成才;二是学校以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保障,建立有良好的学生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师资力量,保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指导;三是学校组织的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第一课堂有机结合;四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生活作风端正,班集体凝聚力强。
大学不仅是教学科研的基地,也是传播知识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学风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学风建设需要常抓不懈,既要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更要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可以说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应该高度重视。
二、新时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特别是95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善于表达自己的声音,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所以认真总结和研究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和原因,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部分学生学习有理想、有目标,勤奋努力、积极进取,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在进入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以被动的应试教育为主,在上大学后,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2.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高中时期,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考入理想的大学。进入大学后,学生对高等教育缺乏理性认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虽然面临就业压力,却不知如何应对,对未来失去信心,进而随波逐流。
3.学习纪律涣散。大学阶段,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弱,但又缺乏自控能力,导致出现课堂纪律松弛、上课时有迟到、旷课现象,尤其是一些选修课或思想政治类课程缺课严重,这些都影响了校园的学习风气。
4.学生缺乏专业认同感。个别学生受到所谓热门专业、冷门专业等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所学专业,过于强调自我感受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是通过努力钻研克服,而是选择放弃,久而久之,成绩不理想,出现厌学情绪。
(二)高校在学风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满足不了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渴求。教师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既是知识的创造者,又是传播者。近年来,大学生更喜欢开放式教学,有些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和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听课需求,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科研压力重,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的待遇等级与职称的评定直接和科研成果挂钩,教师疲于参与项目、跑课题、发论文,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教书育人,而对于教学而言只要按时去教室上课完成任务即可,这样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3.个别教师责任心淡薄,疏于对学生学习指导、督促与考查等。教师忽视学生到课情况,处于放任状态。学生作业批改不认真,考场纪律管理不严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4.专业设置不科学,课程安排不合理。一些大学为了抢夺生源,在没有经过全面的调研评估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设置品牌专业,但是自身还未有真正具备足够的师资和教育资源,结果既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又让学生未能享受到应有水平的专业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根据社会发展及时更新,对于实践要求较强的专业,存在教学设备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理论知识不能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导致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在思想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纪律与法制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通过党校、团校、学生党支部活动等形式,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班集体。此外从新生入学开始,还应加强专业教育,通过向学生介绍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专业前景、人才培养方案及邀请专家作学术报告,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树立牢固的专业意识。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日常工作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有助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养,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4]。在学风建设中,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严明的纪律和科学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籍管理制度、课堂纪律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和考试纪律、寝室管理、评优评奖等,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管理,为学风建设提供保障机制。
(三)强化教师的师德建设,实现以教风促学风。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良好的师德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形象,也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因而,加强师德建设是实现以教风促学风的需要,如果一个教师不能为人师表,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则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强化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师品德评价机制,将教师品德评价列入教师考核体系,为师德建设提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开展师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理论知识和制度学习,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内涵反映了学校的主体精神和道德面貌。高校培养出自己的校园文化和主体精神,对提升师生的精神生活品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风建设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不仅有助于提升师生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高校作为层次最高的教育机构,不但要使学生在知识层次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还要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一要根据学校自己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制订出实践性比较强的发展规划,与全校师生达成共同愿望,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发展力。二要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注重大学教师的精神和生存状态。教师的精神面貌,是大学现实水平的直接标志,也是大学进行内涵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五)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风建设要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首先,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注重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班干部作为学生、老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不但要在学习上保持优秀,还要在课堂、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带动其他同学,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人,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开展表彰大会、总结大会等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发学生思想动力;同时要适当采取处罚、批评等负激励方式,督促学生服从教育和管理,自觉加强自身学习。
(六)建立本科生导师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给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压力。探索和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引导,专业教师将学生学习融入自身科研队伍,指导学生针对性地参与专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搭建有效的导师和辅导员交流平台,在班级建设、师生互动、学业指导、素质拓展等方面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总之,学风建设既要针对眼前又要着眼未来,只有紧紧围绕大局,以巩固成果、营造氛围、夯实基础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真抓实干,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班风建学风,以考风正学风,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学校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齐心协力,才能共同推动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实现学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迪军.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三风”建设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田飞,曹威麟.学风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
关键词 学风 学风建设 军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军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重不足,从军报国,献身国防的意识树立不牢;理想信念淡薄,没有远大理想抱负和人生奋斗目标;缺乏职业长远规划,内心茫然,学习被动,不讲究真才实学和求知好学。
1.2 学习态度不端正
不重视学习,抱着“应付混文凭”的思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学习纪律松弛,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自习课借故到处乱溜;考风考纪不良,诚信缺失,心存侥幸,无视严厉考规,投机取巧,考场作弊。
1.3 学习动力不持久
意志品质不坚定,面对困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消极怠工,知难而退;缺乏担当,学习受挫,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给教员、队干或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课前不预习,课堂听讲不认真,课后不消化、不复习。
2 军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管理气氛严肃,自由活动有限
军校学员首先是一名军人,军人强调的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整齐划一和令行禁止,加之学员和队干以及老师之间都存在实际的上下级关系,因而管理气氛往往十分严肃。
军校学员面临着严格规定的生活作息制度,一日生活是相当紧张的,除了每天六节课和晚自习外,还有大量的集体活动需要参加,因而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当有限,学员缺乏自主学习环境。
2.2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氛围单调
受学校的硬件、师资等条件限制,提问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还只在初步实践和探索中,难以做到普遍实施。没有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在军队院校依然盛行,缺乏教与学的交流互动。使学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接受信息的被动者,不易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精神,不利于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
2.3 教学管理欠缺,动力培养不足
教学管理僵化,凭经验处理问题,对学员学习动力关注不够。课程设置死板,过于密集,学员面对几乎天天排满的课时不由心生埋怨,作业都要硬着头皮加班加点完成,哪里还谈得上学习动力;专业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陈旧,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挫伤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评价体系不合理,奖励机制不科学,学员好差两极分化,陷入过度竞争误区,忽视学习本身魅力,学习动力很难持久。
3 加强军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学员队管理
学员队是军校管理的基层单位,作为学员管理的基础,是学员健康成长的熔炉。学员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基本性、全局性的基础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学员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本要素,是确保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保证。对于学员在校期间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有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都是依靠学员队的教育管理来落实的。一是帮助学员从思想上澄清认识。通过教育引导,让他们明白,如果不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难得机会,打牢基础,将来必将被部队和社会淘汰,增强学员学习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要重视学员学习的全程教育,通过名师指点、社会实践、学术论坛等方式,使学员明确和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应用前景、教学安排、培养目标等内容,启发学员的探究兴趣,激发学员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以便从根本上促使每一位学员树立宏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二是积极营造较为宽松的管理气氛。严格紧张的校园生活是军校把普通学员培养成具有坚实的知识和技术基础、有进取心、身体强壮的职业军官的需要。对学员的管理要管严,但绝不能管死,强调学员遵守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科学制定作息制度,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建立严格管理与宽松气氛融为一体的校园生活,为学员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三是加强督促检查。为了保证学习效果,要抓好学员预习、上课、自习、作业、考试等各个环节,经常检查上课、自习情况,要求学员必须按时到课,认真听课,认真自习,不得做与听课和自习无关的举动,不准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经常抽查学员的听课笔记,检查作业,克服个别学员应付学习、放松学习的现象。
3.2 优化课堂讲授结构
教学是要讲究教学方法的,不同的学科或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甚至同一堂课的不同时段都需要教学方式的变换和调整,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目前,军校课堂讲授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讲授内容多,学员积极思维少;讲授时数多,学员自学时间少;单一讲授多,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少。这种情况,与时代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加以改变。因此,教员讲课不要总是把精力放在如何讲上,而应当放在如何指导学员学上。要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一是讲授要与自学指导相结合。教员一定要坚持精讲,做到:学员通过预习已经理解的内容不讲,学员自己能够看懂的内容不讲,细微末节的内容不讲。这样才能保证预习的效果、提高学员预习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逐步培养起学员的自学能力,教员的讲授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讲授要与讨论相结合。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活跃学员思维、促进学员与学员、学员与教员之间的交流很有好处,尤其是可以培养学员的求异思维和创造精神。教员要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和引导,同时在讨论形式上要注意多样化。三是讲授要与“发现”相结合。“发现教学”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重要教学思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重视。尽管大面积地、不分场合地采用这一方法不一定科学,但如果在教学中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采用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样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3.3 激发学员学习动力
军校学员只有具有较高的学习动力,才能有较好的学习效果,才能适应军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把重点放在帮助学员掌握基本原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面。打破原有课程框架,有能力的学员可以不用按部就班地修完4年所设定的必修课程,允许他们去学习更高水平的课程和选修课。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从而保证毕业学员适应部队任职,成为合格军官,又为学员终身发展,从事各自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引发学员强烈求知欲的一个有效手段。及时补充新知识、新信息,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拓宽学员视野,给学员以新的启迪,吸引学员注意,引起学员兴趣。为学员创设实验、研究、写作等实践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员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意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三是适度鼓励评价学员。学员对自身能力的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人评价的影响,尤其当评价来自有威信或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的人时,这种影响就更加明显。因此,要善于发现学员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亮点,不失时机地进行积极评价,以激励学员的学习和活动潜能,提高学员学习和活动的自我效能。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使学员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改革
大学,教书育人之地。每一所大学、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这所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科的特点、老师的性格、领导的决策都塑造了这所学校的生命、孕育了学校的文化。学风是一所学校文化积淀的反映,一所学校的学风充分反映了这所学校的风气。只有学风好的学校才能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一个学校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被广大家长学生认同,学风的好坏也是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是关于一个学校发展的大事,关乎学生成才成人的大事,尤其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激烈的生源竞争阶段,加强学风建设更是关乎到一所学校的存亡。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知方法上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学习风气,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和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于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
一、我国大学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么存在厌学心理,要么存在放任自己的心态。有的学生是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心理上想学,思想上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学生受周围环境,如一个寝室、一个团体的学习风气的影响,慢慢开始厌学。还有的学生是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考试成绩下降,心理不能及时调整心态,造成厌学。
2.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很多学生在思想上没有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是为了考上大学,在他们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学习目标,或者说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放纵自己;有的学习缺乏长期目标,取得一定成绩或遭到一些挫折就会失去学习动力,出现厌学情绪。
3.不适应学习环境
学生从高中进入到大学后,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由以督促为主转变为以自觉为主,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部分学生未能迅速从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中摆脱出来,实现角色转换,反而简单地理解大学生活自由,作业少,考试少,学习轻松,无竞争压力。
4.当前部分老师职业素养不高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
目前高校招聘教师的条件是越来越高,在大部分学校研究生已经成为了进入高校任教的最低要求,但是高学历并不等同于高教育质量。有的老师责任心差,对课堂纪律漠不关心,导致学生缺课、上课讲话、睡觉、看报纸杂志等现象严重;有的老师备课不认真,上课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曾经有学生跟我反映说:“听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念课文,还不如让我自己看呢。”同时还存在师生交流少,很多老师是上完课就走,平时根本不和学生联系,启发式、互动式教学难以开展。
5.经商打工热影响学生学习
市场经济的开放,自然对大学生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而某些商业成功者的奇迹般的经历则刺激大学生跃跃欲试,安利等直销模式也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安心学习。同时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又有限,所以纷纷走出校门,通过做家教、促销员等来赚取生活费,这又需要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必然减少,甚至造成了无心学习。
6.考试舞弊严重
一方面作弊学生人数增多,成绩好的学生想拿奖学金,成绩中等的想考好,成绩较差的想及格,甚至私下串通,共同作弊。有的学生考后向老师求情,更有甚者给老师送礼,走关系。另一方面,老师监考力度不大,监考严的老师学生闻之色变,监考不严的老师成为学生过关的深护者。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以培训进修末位淘汰等机制提升教师授课水平,以生动的授课方式吸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增强教师的责任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2.加强课堂管理
虽然大学生都已经成年了,大学生的教育要求也是以自学为主,但是以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不会学习了,同时在他们进入校园的第一、第二年后应该加强管理。通过在大一增设晚自习,大一、大二加强课堂管理来逐渐培养学生由灌输式学习进入到自我学习为主。
3.加强政治辅导员在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一个班主任影响一个班的学生,一个专业课老师影响一个专业的学生,但是政治辅导员是学院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因此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政治辅导员可以影响一个学院的学生。通过辅导员的工作,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从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经验、就业压力、成功之路等等方面获得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建设优良学风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设安静、整洁、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这种思维的运动,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储备,宽敞的学习场所,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也必将有利于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5.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
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和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助,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同时积极鼓励贫困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激励他们在困境中勇于进取,奋发成才。这样可以使贫困生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不必把大量的学习时间花在了勤工助学上。
6.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心理障碍已成为严重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克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7.及时正确地引导新生
从高中三年那种紧张的气息中进入大学的新生,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不少学生就不会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就会放松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要求,早上睡懒觉,晚上到十一二点睡觉,上课不认真,学习没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约束,让他们在一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改善学习环境,加强学风建设
加强改善学习环境,是一个学院、学校的整体,必须上下齐心,协力合作,否则整个大环境不好会影响学习的改善。如学校、系部都应有学期、学年的长期计划,学风建设不是短期工程,而是长期的过程。应加强对学生的毕业生教育和心理教育。
9.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对学生而言,学风的好与不好与其志向、爱好、兴趣直接相关。一个始终有着追求目标的人,其学习的动力、精力的投入是有保证的;相反,一个胸无大志、无所追求的人,让他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理想教育和就业教育,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只有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被调动起来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来。
关键词:科技创新;职业道德;学风建设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s core subject is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between various countries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competition, is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breadth and the depth competition. as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main body’s technical personnel, how its occupational ethics and do the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 immediate influence this competition success or failure and effect. therefore,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our country technical personnel’s occupational ethics and the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existence’s question, and proposed that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cientific innovation; occupational ethics;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1当前科技人员职业道德与学风建设中的不良表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制定并实行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培养科技人才,取得了巨大成效。一大批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中坚力量。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奇迹,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些科技人员还存在着职业道德失范、学风不正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该肯定,当前等国际组织都成立了相关部门,规范和处理与科学道德有关的事务。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科技相对发达的国家,都在自己的科研部门或组织中成立了相关机构。如挪威科研理事会(nfr)、德国科研理事会(dfg)、美国科促会(aaas)等都制定了与科学道德有关的规范。[5]国际上普遍建立有关科技规范的做法,既反映了国际科技界对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当前,在市场经济下迅速发展的中国,一些科学道德和学术研究中的不端行为虽然是少数现象和少数人的行为,但危害很大,也要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教育部以及科协等相关部门针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问题,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2004)、《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2006)、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2007)等文件,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于2006年5月23日在北京成立。这些举措,无疑对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进作用。
然而,当前科技人员职业道德与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3.1以自由、诚信、创新为基础,营造良好的学风生态环境
学术自由、诚实守信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学风生态环境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基础,好的学风氛围和环境,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3.1.1自由
学术自由是学术繁荣的根本保障。不同观点和学派的产生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派之间的争鸣,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必要条件。例如古代齐国的稷下学宫,打破门户之见,云集了各派学者,同时齐国开明的政策为这些学者们创造了讲学、著书、争鸣的自由的学术条件,从而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盛况。反之,如果强调“舆论一律”,限制甚至压制学术自由,就只能造成学术论著老生常谈,陈词滥调,社会万马齐暗,死气沉沉,为学术腐败提供了温床。
3.1.2诚信
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对真理的追求,求真是科学的神圣使命,发展科学就是要把握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科技工作者要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在公众的心目中,科学人是社会的良知,真理的代言人,要做到为学不做媚时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倡导优良学风,以严肃、认真、周密、细致的态度,对自己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行为高度负责。
3.1.3创新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良好的学术风气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科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其创新性,科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气质也在于其科学的创新精神。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只有创新,科学研究才有意义。学风不正和道德失范与缺少创新是分不开的,所以要倡导创新科技人员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活动提供一定的硬件条件,营造一定的软件环境,形成有效的创新体系。
3.2培养科技人员的职业“良心”,实现科学精神的内化
科技人员能否实现科学精神的内化取决于科技人员内在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是否正确,而科技人员的职业“良心”是科学精神内化的基本条件。
3.2.1正确引导科技人员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
崇高的科学道德修养是从事科技事业的必要前提,而科学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马克思指出: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而科学的价值体系必然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有机协调统一。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年青人,影响全社会。
3.2.2既要加强学术能力培养,又要实现科学精神的内化
一要加强学术能力的培养,做到道德与专业的“知行合一”。学术能力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相关素质,一个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诚信的科学精神。二要加强科研工作管理,激发科研热情。除了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加大科研投入,为科学研究注入新血液,鼓励创新,支持创新,让科技人员在成功中感受喜悦,从而凝聚更高的科研热情。三要加强科技人员的自我修养,达到个人自律。科学研究具有个性化特色,这就决定了每个个体自觉遵守客观规范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规范本身的制订。只有实行道德的自我控制,科技人员才能真正将科技道德的基本要求变成自己的内在约束,才能积极地将其律转化为自律,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实现科学精神内化的良性发展。
3.3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
3.3.1加强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科技人员法律意识
科技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建设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约束层,指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制定,这是加强科技人员职业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基础;二是实践层,增强科技工作者道德观念,强化科技工作者法律意识,要求他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法律法规,尤其是要让广大科技人员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
3.3.2建立完善、公平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要建立科学的科技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它能增强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是维护其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保障。以科技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不断加深其对职业道德规范及要求的认识,以科学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引导科技人员重视职业道德的提升,引导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二要健全科研评价机制,它是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推动科学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明确科研评价的目的和标准,建立以遵循科学研究自身的规律性为基础,倡导建立以创新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科学的科研评价机制。
3.3.3加大监督约束力
一是建立合理可行的监督机制。必须建立有关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监督机构,行使监督职能,维护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制度他律加强主体自律。二是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社会舆论的主体是社会公众,它是一种社会思潮,具有引导人的思想倾向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现代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所以加强科技人员职业道德与学风建设需要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人格的升华。
总之,科技事业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崇高事业。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风是从事科技事业的必要前提。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应发扬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理性思考的求索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铸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构建浓厚的学术学风,在推进科学道德建设方面率先垂范,为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我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存在七大不端行为[n].科学时报,2004.02.11
2 柳 风.科技浮躁是科研大忌[j].河南科技,2004.4(上)
3 邹承鲁、王志珍.科学研究成果质与量的辩证关系[n].光明日报,2004.07.09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f College Counsellors o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Work Under New Situation
ZHOU Haiyan
(Zhongyuan Engineering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52)
Abstract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counsellors shouldering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and mainta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it to discuss their work method and particular measures.
Key wordscollege counsellor;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work method
1 当前高校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大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动力不足。这一问题在大一新生中尤为突出。部分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闯过“独木桥”, 完成了考学这一目标,从思想上产生了懈怠,行为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他们认为毕业遥遥无期,要充分“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没有长远的规划,而是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态,迟到、早退、旷课,甚至上课也心浮气躁,作业抄袭应付,考试临时突击。
1.2 部分大学生角色转变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
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学生进入大学后,要经历从填鸭式的依赖性学习到探索式的主动性求知的转变过程,没有了高中老师手把手的教学模式,没有了家长的叮咛与督促,大学生要自主学习,要自觉地找老师辅导,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靠自己培养,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靠自己摸索,这种落差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相对独立的生活和学习模式,茫然不知所终。
1.3 部分大学生学习基础不一,学习知难而退
许多大学生刚入学时,充满豪情壮志,拥有满腔热情,立志刻苦努力,但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有些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中遇到许多问题赶不上其他同学学习的进度,但受自卑心理的驱使,碍于面子,学业中的困惑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问题越积越多,进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1.4 部分学生专业意识不清,学习思路不明
大多数新生入学前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在填报志愿时就存在一定的盲从性质,入校后虽有专业教育课程,但大学生仍对本专业的就业、市场前景等问题仍然意识模糊,这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未来十分茫然。有些学生则是因为高考录取时被调剂到此专业的,对要学的专业一点不感兴趣,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5 部分大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学习动机不纯
有些大学生片面地认为,新形势下“锻炼能力”最重要,于是整天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学生会、进社团、忙比赛、做生意,增强社会适应力,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固然重要,但学生未能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结果导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2 高校辅导员在加强学风建设中的对策
2.1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部分大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下,思想上懈怠,生活上懒散,精神上空虚消沉,对自身学习的要求降低,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部分大学生理智上知道自己应该积极进取,刻苦学习,但是没有恒心、缺乏意志力,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怕吃苦、怕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辅导员利用自己教师身份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课、形势与政策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让学生充分了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强他们的紧迫感、危机感,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辅导员利用榜样的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可以给学生开书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名人撰记、伟人的成长历程、成功人士的奋斗历史等书籍,要求学生写出读书笔记与心得,并通过组织读书报告会、座谈会,加强交流,以此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成功都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充分认识到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以此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再次,辅导员利用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许多学生在思想上对辅导员比较依赖,有问题或困惑的时候往往找辅导员倾诉。辅导员要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并通过谈话、聊天、开会、甚至郊游等机会,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生活点滴,寓教于乐,教导学生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良好自觉的学习习惯,努力形成“我要学生刻苦学习”到“学生要刻苦学习”的转变。
2.2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辅导员要将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整体规划,辅导员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并且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人生追求,对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并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付诸实践。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对自身现状、优劣势做出详细客观的分析,对总体奋斗目标进行细化,对实现奋斗目标的方法、措施进行整理。辅导员通过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和“如何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奋斗目标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将学习生活具体化,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事可做,在完成学习任务和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具体成长。
2.3 以日常事务管理为依托,监督学生自立学习的效果
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监督。
首先,严格考勤制度,纠正学生旷课等不良行为。通过课堂考勤,早、晚自习的检查,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对学习态度不端正,旷课较多、补考较多的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并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上的困境。
其次,建立奖惩机制,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辅导员要将学生学习的效果纳入奖惩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如实记载,在奖、助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学生推优入党、学生干部选拔等方面充分体现。这种做法既检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调动了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又使各类评优评先有据可依,减轻了学生常规管理的工作量。
再次,严肃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循环。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辅导员要通过班会、学生干部会议,论坛、网络等平台,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诚信考试为荣,违纪作弊为耻”,引导学生杜绝作弊、违纪等不良现象。以考风检验学风,以学风促进考风,形成二者的良性循环。
2.4 以第二课堂为载体,营造学生自强学习的氛围
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一大亮点,以丰富第二课堂为载体,营造学生自强学习的氛围,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首先,以竞赛促学风,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学术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求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学术竞赛,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课余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能力。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在一个集体内可以起到营造良好学风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学术竞赛活动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课堂。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学生可以在过程中对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等品质进行深刻领悟和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帮助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以社会实践促学风,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认知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又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寓教育于实践的有效形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积极探索和总结社会实践与择业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就业相结合的经验,从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这是优良学风的又一重要措施。
再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高雅清新、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各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全面构建和谐校园,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增强全体学生自我锻炼和创新意识。如利用校友、企业家等资源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讲座,以“企业家眼中的人才观”为题,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指导学生在校的学习。
2.5 以人文关爱理念为纽带,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与气质
摘要:学风是一所大学的命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关键指标,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独立学院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开展和加强学风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特殊性入手,提出形成良好学风的措施及渠道,给出促进学风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风建设 措施 建议
一、学风的含义及实质
1.内涵: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学风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和根基,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
2.实质:从本质上说,学风就是学校的一种整体风气和精神面貌。一方面体现出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师德师风、治学态度的全面反映。
二、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特殊性
1.独立学院的自身特性
(1)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约束力不强。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学习的兴趣不高,欠缺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缺乏主动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2)独立学院发展历史短,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力较弱。独立学院办学历史比较短,其培养目标体系、教育质量、教学水平,毕业生的素质如何,这些被社会认可都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社会影响力仍较薄弱,认可度不高。[1]
(3)校园文化内涵不足,学校品牌尚未形成。独立学院一般比较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内涵的培养和引导,与公办高校相比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欠缺软实力,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办学理念。
2.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1)学风建设是学生综合能力和气质的集中体现。进行学风建设能提高学生内在修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消除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利因素;并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学习动力以及使命感和责任感。[2]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拓宽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气质,树立终生学习理念。
(2)学风建设是学校整体人文素养、校园文化和精神风貌的窗口。开展学风建设是学校整体人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蕴涵于一定的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要立足实际,确立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人文素质教育格局,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精神风貌和形象。[3]
(3)学风建设是衡量一个学校毕业生素质和潜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养成良好的学风是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成才和发展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学生跨进大学,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在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对其一生的发展是非常可贵的,使得终生受益。
三、开展学风建设的措施及渠道
1.加强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院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学风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协调,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总结、研究、解决学风建设的具体问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形成“教、学、管”三管齐下的良好育人局面。
2.开展思想引导,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开展学风建设,首先要从学生思想工作抓起,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增强成才意识,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加大教育教学管理,以教风带学风
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调动其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做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和水平;加强教学管理和监督制度,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严格课堂出勤,提高教学质量。
4.增强信仰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理清人生发展的思路,使学生以成才为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
5.弘扬校园文化精神,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学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风建设。坚持开展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促进学风建设、增长学生才干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营造严谨、好学、善思、进取的学习氛围,使学风建设得到深化和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对此,给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全员化的育人理念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良好的学风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关键指标,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独立学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提高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多管齐下,齐抓共管,逐步建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和机制,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强化过程管理,重在落实,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体制
以体制引领学风,加强对学风建设过程的监管和督促。建立学风督导队伍,落实相关人员和工作职责。构建主管院长定期教学巡查制度、分管教学副院长听查课制度、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辅导员抽查课制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以及学生信息员反馈的一个立体监控体系,为学风建设的持续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大力强化教职工的师德建设,以教风促学风
推进学风建设,教师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进一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教师要严格要求,狠抓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以班风、考风促学风
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恒的主线,促进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的中心。寝室文化、班级建设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和基础,要营造班级、寝室良好的氛围和风气。同时,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诚信做人,诚信考试,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和思维定式,这样才能得以传承,从而推进学风建设。
5.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建立全方位的工作机制
加强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精神和传统,科学整合各类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建设创新、和谐向上的大学文化,形成全方位的共同工作目标。增强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凝聚正能量,构建和谐校园,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竟永华.高校独立学院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4):44.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4-0016-01
一、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可靠保证,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主旋律。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逐步转变,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也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风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风建设关系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是关系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风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除了大学生自身因素外,来自社会、学校的因素也是重要原因。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学生人生发展和学习成才的指导者,是学生与任课老师联系、学校与家长联系的纽带,辅导员应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监控等职能手段,协调好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作风、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校园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辅导员促进学风建设的举措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以学风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生涯规划、监控管理、创设平台、严明纪律、重点帮扶四方面着手,努力创建优良的学风。
1.立足学习生涯规划,落实学风建设。
大学期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辅导员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涯发展,针对大学各学年不同的特点,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一年级以立志教育和养成教育为重点,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年级以专业教育和分类指导为重点,加强专业学习,注重个性化指导。大学二年级是学生深入学习、全面提升专业水平,以及在更大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阶段。三年级以职业教育和通达教育为重点,引导角色转换,顺利走向社会。大三学生大多已具备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和较为宽广的文化知识,但是学生实践性方面有较大的欠缺。辅导员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引导学生完善自我,走向社会
2.建立学风监控体系,保障学风建设。
学生受到社会、校园等各种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可变性,需要长期的监控和管理。高职院校辅导员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把握监控原则,保障学风建设有效推进。 比如完善监控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学风监控体系。教师、学生干部和学生家长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力量,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学风监控体系。同时辅导员要注意监控体系是否畅通,及时把握在学生当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对不良的倾向和现象,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做到防微杜渐。
3.搭建学风建设平台,推动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平台共同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围绕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搭建发展平台,推动学风建设深入开展。第一、围绕锻炼需求,搭建实践平台。为满足学生锻炼自我、认识社会的需求,辅导员可以搭建一系列实践平台,以实践促学风。第二、围绕发展需求,搭建创新平台。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辅导员可以开展一系列与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创新促学风。第三、围绕表现需求,搭建活动平台。辅导员可以结合学生自我表现的需求,搭建各种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以活动促学风。开展优良班风、室风评比活动,发动学生以班级、宿舍等为单位开展学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交流经验,树立学风建设的榜样,通过典型引导,带动中游,激励下游,推动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4.严明学风纪律要求加强学风建设。
学习纪律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辅导员要将学风纪律教育贯穿于学生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严格执行相关的纪律规定。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风建设、学生违纪处分、学生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辅导员要把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实行选拔学生干部、评奖学金、评优、入党、就业推荐等都与学风挂钩的政策导向,使各项政策成为学风建设有力的指挥棒。同时严肃端正考风,以考风监督学风。
5.重点帮扶困难学生,全面推动学风建设。
辅导员应该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学习特点,确定学风建设的重点帮扶对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全面推动学风建设。对困难学生的帮扶要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帮扶,建立困难学生档案。
参考文献:
[1]周宏 李征 李东升.关于高职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6)中;
[2]徐炳吉 段福兴.论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