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务贸易创新

服务贸易创新

时间:2023-06-08 11:18: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务贸易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服务贸易创新

第1篇

关键词 国际服务贸易 合作教学 教改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45

1 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全球服务贸易是不同国家间交换金融、旅游、运输等重要服务领域的一种贸易形式。基于世界经济发展迅猛,全球服务贸易超越货物贸易的背景下,“国际服务贸易”成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要的新兴课程。过往的教学理论中,货物贸易的教材成主体,而“服务贸易”课程只是本专业货物理论的延伸,随着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深入,“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将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设置是让学生系统掌握服务业发展与服务贸易相关理论、政策,以及目前全球服务贸易领域的问题,了解并熟悉国际服务贸易政策、措施的研究及其趋向,使学生能在社会的实践中合理应用。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有综合思辨能力,在服贸活动中合理地运用服务贸易的协定、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2 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不足的地方

2.1 课程内容系统不够完整

“国际服务贸易”是新开设且时间较短的课程,内容认识较浅有待深化。如对服贸主要服务类的金融、保险、电信等如何应对贸易壁垒措施的案例涉及较少,热点话题如“服务外包”的形式和特点、发展趋势等在教学中则涉及较少且不够深入,部分教学内容还滞后于现实发展形势的需要。因此,学习上学生难以领会相关理论、法规知识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难以有效地将服务贸易与国际贸易有机结合并对此有综合性认知。

2.2 课程认知不足缺乏兴趣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学时短,学分少,相比其他专业课要求较低。授教过程中,师生都有懈怠情绪,部分学生对新特点的概念认知模糊没有形成感性认识,产生“能学多少算多少、听不听都无所谓”的想法。比如在讲述服务贸易的理论与政策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未能认知其重要性,认为如果将来不从事服务业对外贸易的工作,学了没有用处,于是,学生对课程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沉闷乏味等现象,上课效率较低。

2.3 课程缺少系统的实践性

服务贸易是一门可实操性强的学科,与其他贸易类专业课相比“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缺乏实践教学。如果在教学中,不断地灌输国际服务贸易基本知识、概念,缺乏相应实践性和模拟操作,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目前服务贸易开设的专业实验多是以商品贸易流程展开的沙盘教学,缺少服务贸易中法规运作及其相关流程操作的实训培养,以至于服务贸易行业缺乏专业实操性的人才。

3 课堂合作式教学方法的尝试

基于“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部分内容存在未完善的方面,笔者探研并尝试一种课堂“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其呈现为:

3.1 教学中注入与时俱进的元素

“国际服务贸易”作为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其授教的内容须与时俱进,跟随国际贸易时势的变化。为此教师应全球贸易活动变况,掌握相关理据和数据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课堂中增添与讨论实际经济相关的知识点和关注热议点,如国际服务外包,货币、期货市场等。注入这些新知识量,与实际紧密结合,充实了课堂新机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能动积极性。此外,在其他教学场合可加大推介该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先入为主,认识到“国际服务贸易”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是国际货物贸易的实效补充,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运用合作模式学生自成主体

教学中,教师是指导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是主导学习的主体。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等不同要素互动组合形成的模式是多种教学因素和思维理念碰撞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合作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实施“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在教程中插入互动的教学辅助模式,见表1 。合作式教学方法:学习布置分组讨论共解疑问演讲例举总结改进等。这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地施教是对现行“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内容不足方面的改进和补充。

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中,灵活开展一种教学辅助模式,首先是对不同章节的重要板块每月安排一次合作式的研讨会,学生会被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其次在明确学习任务和合作规则之后,要求学生自行整理、归纳己掌握的知识,通过组内讨论和分享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对于集中的个别难点,由教师进行集中讲解辅导。随后学习小组对归纳的知识进行课件制作和讨论,最后学生可在每月的研讨会上演讲汇报,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推广好的做法,让学生受益。

3.3 “合作”教学模式的案例

“国际服务贸易”课堂中,单一灌输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知识,让学生易厌烦,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教学质量。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负面状况,可开展合作式教学辅助模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特点、调动学生兴趣和能动性。

合作式教学辅助模式,教师需熟悉教材内容,并根据主要理论和知识点,针对性地从网络或书本中搜集和撰写案例,将主要观点与所设计“架构”紧密联系,并采用适当的议题来引导,学生从案例讨论中发现和应用所学知识。如教程中讲到“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这一章节时,可以用家乐福或者普华永道等跨国企业在中国成功经营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开放对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在授课前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提前通知学生,使学生提前了解案件,并提供一些与案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查询相关案例背景的方法,可使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相关同类案例成功与受挫的资料,结合讲授的理论知识、贸易规则,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案例的细节、摸索出其成败的经验。实践告知;合作式教学辅助模式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主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能力。

合作式教学辅助模式实施案例分析可以学习小组形式开展,根据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等差异,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生合作小组,并且实行“角色互换、轮流负责”的责任制度,体现学生的责任和能力。如在探讨某种国际服务贸易章节时,在学习小组中选择学生甲作为组长,而在探讨另一种国际服务贸易章节时,则换学生乙作组长领导组织讨论和学习。这样可避免“搭便车”现象,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能力的展现。

此外,小组里案例分析中学生之间持有不同观点,特别是“热点”的问题可在课堂上大家讨论,把问题摆出,让师生和学生之间共同探讨,达到课内课外互动。如在讲授“服务跨国直接投资”的章节时,可运用“印度服务业在吸引外资”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印度的例子来认知对中国服务业FDI的启示,感受到印度的服务业吸引外资的措施,总结出实施跨国直接投资所实行的战略。又如讲授“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章节时,分别给出韩国和葡萄牙在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改革上两个成功与不成功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两个案例比较,结合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讨论总结出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次序方面的经验。课程讲授中通过穿插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实例的来龙去脉,一方面可让学生对服务贸易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认知,另一方面把书本上的服务贸易知识向实践迁移,活学活用。

3.4 课堂改革创新获成效

笔者经过两届学生的课程教学,从步入到实施的实践中学生呈现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辩证学习和应用学习的教学氛围得以空前体现,教改创新的成效表现为:第一,研究表达能力提高。合作式教学,学生研讨前须查阅大量资料,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需领会课程的理论概念和知识运用,参与同组研讨,随后学生制作PPT演讲课件,观点要清晰而简练,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第二,分析思维得到锻炼。在合作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学研和思考,运用理论知识结合现实的经济社会,主动地训练分析思维。第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合作式教学,是学生以小组团队形式进行研讨,学生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于是,学生们在团结协作积极地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提纲准备、研讨计划、发言顺序等环节中,不仅体验到合作的优势与效果,而且培养了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4 结束语

在“国际服务贸易”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系统不完整、认知不足、缺乏实用性等问题。笔者在“国际服务贸易”课堂教学改革中,尝试着一种创新型的合作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可为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深入开展积累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 梁瑞.与课内教学相融合的课外教学方法探究.中国电力教育,2011(27).

[2] 袁永友.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拓展服务贸易方向探讨.对外经贸,2011(12).

第2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专业人才技术创新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所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最重要的课题是服务贸易竞争力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相关数据,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它商业服务,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较大的金融、保险、咨询、IT服务、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我国服务贸易则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文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视角讨论服务贸易关键性要素的优化路径相关问题,以期为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指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又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要靠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效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

该理论通过研究一国的经济环境、组织、机构与政策在产业竞争优势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一个国家可以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诸多因素,认为国家和国家环境是支撑企业和产业进行国际竞争的基础,一个国家在某一行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基本要素包括: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及行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两个辅助要素是指机遇与政府。据此波特提出了“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

波特是在反思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菱形模型,就是“钻石模型”。在波特看来,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以下四项: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那些国内“四因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因此,“四因素”环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来源。这四个因素也是本文所基于的一个立脚点。

二、关于“钻石模型”修正的理论综述

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是在归纳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虽然其重视分析国内要素的培育,但是并没有考虑跨国经济的影响,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有许多专家对“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使得“钻石模型”具有更强、更广泛的解释力,如能更好地解释小国、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

Cartwright构建了多因素钻石模型,在保留波特钻石模型中6大要素的基础上,增添了5个新的海外变量:海外要素创造能力、与在海外环境中的相关的和支持性产业的联系、满足海外顾客需求的途径、海外市场的竞争以及该产业在多大程度上有面向国际的目标和结构。他认为这一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小国经济、出口依赖工业国和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Dunning等引入了“跨国经营”这一要素。认为跨国公司在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可以获得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等,带动本国产业的发展,对本国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本国企业要注重从跨国公司中学习技术、注重通过技术的积累来促进本国企业的发展。

RugmanandMoon等构建了一般化“双钻石模型”,这一模型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不仅来源于国内钻石,也来源于国际钻石。

AnilNail和Zeller等将政府作为第5个关键因素引入,发现土耳其重点产业的成长过程中政府发挥了核心作用,是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

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学者乔东逊也提出,“人力要素”是推动韩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三、基于我国服务贸易实际的“钻石模型”修正

通过对上述“钻石模型”修正的研究成果的回顾很容易发现,不同的专家在考虑一国产业竞争力时考虑的重点有所不同,如果能结合一国的具体国情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将特定的因素引入模型,则能更好地指导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培育。通过多年的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正视竞争力提升所面临的特定制约因素: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技术与高层次人才,国内需求潜力巨大但需求层次低等。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在运用“钻石模型”研究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时,要充分考虑跨国经济的影响,重视技术创新,重视高层次人才与政府的作用等。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引入了跨国公司、国际环境两个要素,并将专业人才从要素禀赋中提出,作为一个专门的重要要素列出,将政府从辅助要素调整到基本要素中,从而形成了由两个关键要素、五个基本要素与两个辅助要素相结合的新的多要素模型。专业人才是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发动机,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得以维持的基本保障,因此,专业人才与技术创新构成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四、服务贸易关键性要素质量优化路径

在现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推动服务贸易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影响服务贸易的各项要素质量,尤其是要做好专业人才与技术创新这两个关键要素的优化。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服务业发展的智力资源支持

现代服务业以技术密集和智力密集为显著特征,其发展不仅需要大量拥有普通技能的人才,更加需要高素质、高技能、有先进理念、敢于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建设人才队伍,就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养、引进与留住相结合。

1.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贸易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建立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基地,鼓励职业培训机构业务开展,加强企业内部培训,通过学校、社会与企业多层次、全方位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在人才培养中,重点要做好人才的结构性需求调查,突出解决当前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各类各层次培训跟踪调查,确保培训的知识与技能是服务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避免形式主义。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完善的留学人员回国鼓励机制,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熟悉现代服务业管理的留学人才,尤其是金融、保险、信息、商务中介等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以带动服务业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引进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服务业管理的高层次外国专家,聘请外国专家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讲学任教及工作任职等措施,鼓励各类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我国创业、发展,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服务业人才出国留学、进修,接受国外系统服务理论与技能的培训,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拓宽与海外交流合作渠道。外国语在服务贸易中非常重要,尤其是服务外包中的语音服务、咨询服务等,加强基础外语教育,让更多外国人来我国旅游、度假、工作,让更多人能“走出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多语言应用国家,这将对于我国未来服务贸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加紧完善与人事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知识产权、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合同等,建立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确立高层次人才的核心与主体地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增强对人才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做到“人才培养得出,引得进,留得住”,彻底解决服务贸易人才短缺问题。

(二)促进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与服务贸易良性循环

汪琦(2006)对美国服务业技术创新与贸易竞争优势的互动演变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美国服务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获取和维持其贸易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而贸易竞争优势的获得又对进一步技术创新形成动力和压力机制,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市场条件,形成互动性良性循环。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制定服务贸易创新体系时,将服务贸易技术创新置于战略发展的高度。

其次,加大对服务贸易技术研发的投入,优化投资比例。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科技投入增长率应同步于或略高于服务贸易增长率。投入方向上,既要重视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投入,又要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同时攻关若干重大专项,既确保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又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与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

第四,强化微观主体的技术创新积极机制,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制,激励创新,并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激励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个激励自主创新的微观机制。

第五,促进外商投资向更高技术领域发展,吸引世界跨国公司总部与研发机构进入,引导服务业产业集聚,鼓励内资服务企业嵌入其产业链,鼓励员工流动,充分扩大外商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国内服务贸易技术进步。

第六,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新型服务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应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支持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

第七,畅通科技转化渠道,提高科技转化率。深化科技体制转化改革,把科技市场与市场改革联系起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技体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与外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第3篇

展试点,由此揭开了威海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为其带来极大的发展优势与便利。本文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威海市目前服务贸易竞争力情况,并尝试对其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威海市;服务贸易;SWOT

一、背景

2016年2月14日,威海市被批为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城市,威海市政府、商务局针对这一政策优势,结合威海市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全面透视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成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致力于加快威海市传统服务贸易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新兴服务贸易竞争力,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二、威海市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运输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良好

威海市依托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有着天然的海运优势,拥有多家大型运输公司,运输网络覆盖日、韩、东南亚,甚至远至欧美。近千公里的海岸线上,具备建港条件的岸线很多,加之紧靠国际主航道,距离韩国最近,威海市已经成为中韩、中日等贸易运输的中枢城市。被批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后,威海市依托四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载体,进一步打造国际物流园,发展国际海运、货运、多式联运等综合性国际物流业务,提升了威海市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2.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蒸蒸日上

威海市作为山东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历史悠久、气候宜人,2014年创建了“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游客满意度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威海市旅游局积极为出境游提供政策优惠与便利,根据国外游客需求,拓展自由行、深度游,丰富了游客的旅游品种。2015年威海市接待外国旅游人数仅次于青岛、烟台,达到43万人次,国内外游客到威海市的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呈有进一步上升的势。

3.新兴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威海市金融保险业目前在全省不具备相对优势,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的政策优势下,威海市金融办积极筹措创新发展事宜,开展创新发展论坛,积极开拓国际化的金融保险市场,力争在1-2年内有所突破。威海市文化服务贸易虽然目前相对发达地区缺乏竞争力,但具备向善发展的条件和趋势。目前,威海市已经搭建了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力图通过此平台汇聚人才,留住优势资源。

三、威海市服务贸易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运输优势

威海市三面环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近1000公里,有30多处港湾、168个岛屿,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为威海市服务贸易发展创造了运输优势。目前威海市已建有六个港区,开通了数条国际海上客运航线,并在积极发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业务,大力培育海铁联运模式。此外,威海市还在全国率先打造了陆海联运项目,弥补了传统运输组织方式的不足,助力服务贸易发展。

(2)资源优势

主要表现为旅游资源优势。威海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质量优良率、森林覆盖率、自然岸线保有率一直在全国领先。此外,还有革命老区、城市园林、历史遗迹等十多种类型景区,拥有数百处国际级、省级旅游景点。在民俗文化资源方面,威海市现有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民节祭祀仪式、渔民号子、渔家锣鼓等民俗文化体现出浓郁的胶东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丰富又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和风俗习惯,为开展旅游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

2.劣势分析

(1)规模劣势

2016年,威海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73亿元,相对于巨大的贸易总额,服务贸易所占比例微不足道。虽然威海市对外服务贸易水平近几年呈现波动式增长,但与本省的贸易大市青岛市、烟台市相比,仍有几倍的差距。此外,威海市对外服务贸易增长不均衡,传统的运输、旅游、建筑服务有关的领域发展较为迅速,但在文化、保险、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领域发展则处于劣势。

(2)品牌劣势

企业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拥有品牌效应,就是拥有竞争力的标志。然而在威海市,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不仅国际影响力弱,在本地知名度也较低,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国际大品牌的冲击。而在国外市场,“苹果”、“微软”这些大品牌则是家喻户晓。品牌意识的缺乏限制了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

3.机会分析

(1)政策机遇

自威海市被评为服务贸易创新试点以来,政府各部门积极探索,于当年8月23日正式《威海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为威海市培育发展新型服务贸易,巩固提升传统服务贸易,创新服务贸易模式规划蓝图。除此,威海市政府还出台了《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办法》、《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威海市服务贸易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细则(试行)》等行政法规,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供保障。此外,政府还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为试点地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融资便利;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融资等业务,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全面实施服务外包保税监管,均具有较大的支持力度。

(2)市场机遇

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全球消费水平骤降,经过近十年的恢复,世界经济重新回到了增长的轨道上,各国人民消费需求日益膨胀。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海淘”、“代购”等新型贸易方式,不仅直接促进了商品贸易,也刺激了各类服务贸易尤其是运输贸易的发展。

4.威胁分析

(1)区域制约威胁

威海市三面环海的区位特征,为运输业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西与烟台市接壤,东与辽东半岛相望,处于较为“孤立”的位置。与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辐射到威海市,与发达地区的交流极为不便。另外,由于威海市多丘陵的地形特征,商业区大多分布于沿海一线,各区之间的交流也不甚频繁,制约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2)国际关系威胁

过去几年,韩国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密不可分。韩国总统朴槿惠上台以来,大力推进“文化创造融合纽带”活动,加强了两国贸易伙伴关系,威韩两地贸易量连年增加。但在2016年,由于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导致两国关系极其脆弱。韩国是威海市最大的出口国,对威海的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两国紧张的关系势必会减少威韩两地企I的商业利润,在威海的韩资企业纷纷减少投资或撤资,寻找其他国家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中韩两国紧张的形势,极大的影响了威韩贸易往来,制约了威海市服务贸易的发展。

(3)人才缺失威胁

威海市具有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京师范大学(威海)三所一本院校,生源质量上在全省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大多数高质量人才尤其是前两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大多选择离开威海回到家乡或到大城市发展,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高质量人才留不住成为目前发展的难题,在威海本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来自威海职业学院,专业素质相对而言较低。

四、威海市服务贸易发展建议

1.强化运输业与旅游业优势

继续利用好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和航运中心,为对外贸易提供运输便利。同时,威海市应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海洋生态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引进旅游合作项目,设计更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种。

2.提升新兴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继续加大开放与合作力度,打造文化影视合作中心、工艺美术交流中心、数字文化体验中心,建立威海国际文化创业园区,丰富威海市的人文底蕴,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加强威海市首家服务贸易试点支行威海市商业银行出口加工区支行的发展带动作用,做好对服务贸易企业的金融支持。

3.加强对外服务贸易企业交流

优秀的领导策划团队是提升企业品牌效应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的能力有限,长远的发展离不开企业间的帮扶与合作。威海市商务局可以定期组织企业交流会,为当地企业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家开办讲座,或为当地企业提供外出交流的机会与补助,有利于整体提升威海市企业的竞争力。

4.充分利用人才资源

政府应充分抓住本地高校人才优势,增加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设置基金支持教师科研项目,充分做到双方互助发展。为防止应届毕业生人才流失,政府可联手相关企业,出台就业福利政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还需制定吸引国际化人才的方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一、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入世后,我国保险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保险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2010年,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1亿美元提高到173亿美元,年均增长32%,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04%增长到1%;我国保险服务贸易进口额从247亿美元提高到1575亿美元,年均增长20%,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由69%增长到82%。

但是,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保险服务贸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2008年,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38亿美元,在向IMF报告保险服务出口数据的8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1位,仅占全球保险服务出口额的19%。保险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274亿美元,在向IMF报告保险服务进口数据的8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位,占全球保险服务进口额的99%,由此导致的贸易逆差高达1136亿美元,严重阻碍了保险行业及服务贸易的发展。由此可知,我国保险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且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国际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二、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国际竞争力非常薄弱且提升缓慢。下面本文以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理论作为主要框架,结合我国保险业自身状况分析探讨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分析基础。

一是保险资本积累的影响。保险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对于商业存在保险服务贸易,资本要素的积累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目前,由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问题严重,且资金管理模式仍不完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始终较低,近五年的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仅为623%,与世界保险强国10%的收益率水平相差甚远,阻碍了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中资本优势的形成和提升。

二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保险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积累是保险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保障和体现。目前,我国保险人才稀缺,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严重不足。另外,由于人才选拔配置过于松散随意,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导致我国保险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存在诚信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漠及职业道德缺乏的现象,阻碍了我国保险业人才优势的形成及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相关及支持产业的影响。根据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国内具有竞争力的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是特定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银行、证券与保险是金融业发展的三驾马车,1993年至今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21世纪后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及综合理财需求的日益增加,分业经营阻碍资金自由流动、抑制保险创新、不利于规模经济效应实现等问题逐渐显现,弱化了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保险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有效的国内竞争环境能够促进保险业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创造和保持保险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2001年入世后,我国保险市场不断开放,但2010年我国产寿险市场集中度(CR8)均大于70%,仍属于极高寡占型市场,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同时,目前由于保险创新的普遍缺乏,保险市场竞争主要体现为日趋激烈的恶性价格竞争,加大了投资风险和经营成本,降低了服务效率。

三、提升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所需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阻碍了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对此,有如下建议:

一是优化保险资金运用,加快保险资本积累。我国保险业要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范围,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运用结构,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散和收益的稳定及提高。同时,合理运用资产负债匹配策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促进资金管理模式向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转变,从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和收益率。

二是加强保险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我国保险业要切实加大保险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增大人才储量。同时,要加速制度改革与完善,如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招聘和配置方式,建立符合保险业发展规划并适应人才成长需要的培训体系,形成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考核制度等,从而建立高素质的保险人才队伍。

三是逐步深化金融合作,渐进推进混业经营。在国际保险混业经营趋势明显及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应推进保险混业经营发展。但是,目前条件还尚未成熟,不能急于求成超前推进,应当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保险业的发展状况,逐步深化金融合作和交叉经营,渐进地、有计划、有秩序地推进混业经营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市场规模优势及银行、证券对保险业的促进和协同效应,形成和提升其国际竞争优势。

四是强化保险创新,促进全面竞争。为了促进保险市场的良性竞争,我国保险业应全面有效地引入竞争机制,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科学定价、降低成本,但更加重要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保险产品创新、营销渠道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保险创新体系,从而实现竞争方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促进我国保险市场竞争由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持续提高保险业及保险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保险业应不断优化保险资金运用,加强保险人才培养,逐步深化金融合作与混业经营,同时强化保险创新以促进全面有效的竞争,从而形成保险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所需的良好环境,促进其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郭金龙,胡宏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J].保险研究,2009(9).

第5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我国目前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同时分析了有利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优势因素以及制约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评价指标

到20世纪80年代,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以信息服务、高科技服务、国际金融服务等为内容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由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引起各界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探索研究,同时也引起了各国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虽然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有小幅增加,但是进出口差额幅度变化更为明显,贸易逆差依然严重,这说明我国金融服务业竞争力较弱。因此,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产业(产品)的出口总额占全球市场该产业(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根据表1内容可知,我国金融服务出口额近年来一直在缓慢增长,但是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全世界的金融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三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低,持续徘徊在0.5%左右。与英、美、日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明显劣势地位。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即TC指数)它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系数越大表明优势越大。根据表2内容可知,2000-2007年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一直未能持续提高,并且都是负数。这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国际竞争力还很弱,与英、美、日、韩等国相比还处于一种贸易竞争的劣势地位。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即RCA指数),通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根据表3可知,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RCA指数基本上没有增长,一直徘徊在0.10上下。而英国从2000年到2007年的RCA指数的均值为2.71,是我国的近25倍,这说明英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韩国和日本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也在逐渐增强,趋势比较明显,已经远远超过我国。

产业内贸易指数(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劳埃德―格鲁贝尔指数。该指标主要用来测度一国产业内的竞争力,即金融服务业的规模经济情况。根据表4可知,2000年后,我国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很低,如2006年只有0.13。这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具有很强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这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弱,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还远远低于货物贸易以及其他贸易形式。

通过对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可知,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很弱,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优劣势分析

(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优势分析

1.劳动力供给优势。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的供给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获取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所在。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了中国的比较优势,才使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全球制造基地”。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处于人口红利时期,从劳动力资源来说,劳动力资源优势仍将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就业保障。

2.经济快速增长优势。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从2000年以来GDP的增长速度一直在8%以上,即使是在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当绝大部分国家都陷入经济负增长时,我国经济可以称得上“一枝独秀”,2009年的增长率依然达到8.7%以上。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23.9%上升为40.1%,上升16.2个百分点。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广州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进入“服务经济”阶段,如广州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35亿元,占GDP比重达60.97%,大大超过了工业比重。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也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助力。

3.经济总量优势。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据统计,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353亿元,排在世界第三位。尽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水平还处于很低的水平,但就其总量而言,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庞大的经济总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以总体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的,美、日、欧等国的发展历程无不印证了这一铁律。

4.政策支持优势。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政府的政策支持已成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当中的重要考察对象。政府通过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政策影响及法制规范,实现市场经济环境的整顿与提升,从而塑造高质量的软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金融产业的支撑力度很大,如政府投入巨额外汇资金来冲减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加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这些措施都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劣势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与工业化并进的阶段,第三产业占比依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在第三产业中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在我国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却没有得到同步的高速增长。我国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但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最后,就目前而言,我国服务业也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部门,如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技术和知识高度发达和膨胀的时代,技术和知识早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而我国的服务行业在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却很迟缓,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2.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不足。目前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之一。与金融服务经济的现实需求相比,与国外多元化、全能化的金融服务相比,我国金融产品品种较少,缺乏特色和优势产品,产品研发的市场反应速度慢,产品研发深度不够,往往只能提供基本功能,不能对产品的潜在功能进行深入挖掘,无法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缓慢,而且区域间差距非常大。这直接导致我国目前的金融服务依然处于一种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状态,服务创新能力也很弱。

3.人力资本供给不足,流失加剧。我国虽然是劳动力供给大国,但就专门的金融人才而言,却很缺乏。首先是金融专门人才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教育的发展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培养出来的金融人才不能满足我国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无论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在培养模式上,都相对落后。其次是金融人才的流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才跨国流动。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落后和现行的激励机制失效共同造成了我国为数不多的金融专门人才的流失加剧。

4.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信息技术无疑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服务业作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影响更大。然而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却十分落后,信息水平低下已经直接影响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金融服务的中心从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部门,逐渐转向金融、保险、通讯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以此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增强创新能力

国际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经验表明,金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要想提升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就要增强金融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提升金融服务贸易附加值的主要手段,以此来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从完善流程化研发方式,构建产品标准体系、产品研发新模式、新技术和新理论支持体系,完善产品创新组织架构、产品创意形成机制、产品研发专家团队、产品创新责任体系、产品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产品客户信息平台等方面挖掘金融服务的创新能力。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首先,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提升我国金融专业人才的层次和能力,从而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且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用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措施减少我国金融人才的流失,并吸引国际优秀金融人才加入我国金融服务业,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人才基础。

(四)提升金融服务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大量节约金融业的运营成本,衍生出种类繁多的新型金融产品并且大大提高金融业的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其业务拓展提供了可靠保障。随着金融的信息化、网络化,网点的虚拟化,业务的网络化,只有不断提高金融业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形成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因此,要全面结合信息技术,努力扩展我国金融服务的业务覆盖面,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加快提升我国金融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陆维杰.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8(12)

2.王蕾.浅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J].商业经济,2008(11)

第6篇

服务贸易已成外贸新动力

《经济》:商务部一直在努力推动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的位置调整,那么在您看来,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当中起何角色?

服贸司负责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我们在满怀自豪和喜悦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还是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大多数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值较低,外贸结构亟待优化,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有待提高。为此,商务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努力推动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的位置调整。

在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服务贸易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一方面,服务贸易对外贸增值贡献显著。与货物出口相比,服务出口附加值更高,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占比,将有效提高我国外贸的附加值。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全球价值链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服务贸易仅占全球贸易的五分之一左右,但服务部门贡献了全球出口增值部分的近一半。

另一方面,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有效提升出口货物的国际竞争力。运输、金融、保险等服务贸易的发展,为货物贸易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延伸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条;研发服务、专业服务等生产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价值增值能力。

《经济》:商务部下一步将采取什么具体措施发展服务贸易?

服贸司负责人: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一是加强服务贸易的规划立法等工作。推动出台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凝聚地方和部门合力,指导服务贸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推进服务贸易领域立法工作,完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启动服务贸易“十三五”规划研究工作;推动建立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机制,构建支持服务出口的促进体系。

二是完善财政、税收、金融、贸易便利化政策。加强对重点服务出口领域的规划引导,制定《重点服务出口领域指导目录》;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结合“营改增”扩围,推动对更多具备条件的行业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创新金融支持政策,针对服务贸易企业特点,开发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

三是加强促进平台和示范载体建设。搭建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贸易促进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集聚作用,研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国际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在双边合作机制框架内,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优势互补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双边务实合作;积极培育京交会等服务贸易展会。

服务贸易成为拉动就业的重要容纳器

《经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是否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有何新亮点?

服贸司负责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服务贸易规模快速扩张,贸易结构也呈现优化趋势,服务贸易发展出现诸多新亮点。

一是服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快速扩大,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攀升,2011年、2012年、2013年占比分别为10.3%、10.8%、11.5%。今后一段时期,服务贸易规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将继续快于货物贸易,2015年将超过6600亿美元,2020年将突破1.2万亿美元。

二是服务贸易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2008年-2013年,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保险等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48.4%、17.8%、15.0%、15.1%、14.2%、13.0%,均高于同期服务进出口年均12.1%的增速,上述行业的累计占比也由2008年的23.4%增加到2013年的27.4%。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发展,有效提高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延伸了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条,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三是服务贸易成为拉动就业的重要容纳器。服务贸易对拉动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贡献十分显著。据测算,2009年-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每年分别带动大学生就业184万人、209万人和211万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仅服务外包就吸纳从业人员581.4万人,其中2/3是大学生。

《经济》:商务部今后还将出台何种政策紧密促进服务贸易与就业的关系?

服贸司负责人:当前,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拉动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容纳器。今年1-7月,全国仅服务外包就新增从业人员45.3万人,其中大学生占比超过70%。近年来,商务部将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业就业。

一是提供培训支持。自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对服务外包企业录用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和培训机构培训大专以上学历人才给予相应的支持。截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支持培训大学生75万人,占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接受专业培训从业人员的51.3%。

二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服务外包示范城市500万元资金,用于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培训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和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提供招聘和就业信息、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等。

三是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自2010年起,商务部、教育部和无锡市人民政府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大陆及港澳台地区400多所院校和数十家企业积极参与,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外包创新应用能力展示平台。同时,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

四是出台政策文件。今年5月,商务部与教育部共同印发了《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能力的意见》,出台了六项政策措施,为各地推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落实支持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及时总结经验,研究出台新的支持政策,在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做出新贡献。

理性看待服务贸易逆差

《经济》:我国服务贸易从1995年至2013年已经连续19年呈现逆差。近年来,随着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增速,导致服务进出口逆差持续扩大,2013年逆差额已经达到1184.6亿美元。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15.3%,但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请问您如何看待服务贸易逆差?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服贸司负责人:对服务贸易逆差,要客观分析,理性看待。从行业来看,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四个行业。

旅游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行业,旅游的逆差其实是两方面因素共振的结果,一方面是国内消费能力的增强,居民外出旅游购物持续扩大,反映了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人民币近年来持续升值,有利于扩大旅游服务进口。因此旅游服务逆差短期内不可逆转,而且也是相对合理的。

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增长和逆差,反映了新的生产要素需求上升,这也正是改善供给的重要来源,同时,这也是商务部等几部委近年来积极扩大引进先进技术的结果,因此,这部分逆差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也是合理的。

第7篇

公司作为技术服务、技术开发行业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孜孜以求,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一定是自身产品或服务真正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企业在产业格局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回归基本面,调整融资导向的经营策略和规模导向的发展策略、重新规划战略、加强内部运营效率和管理,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在技术服务领域,公司每前进一步,都不得不再一次审视、延伸、试验、回炉以往的模式。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应对当前形势及危机,迎接“下一轮增长”的核心策略将不再仅仅建立于成本领先战略的廉价劳动力上,创新与高附加值服务将是成长的最大动力。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开展新的项目和业务是当务之急,也是势在必行的!

一、与知名电脑公司及公司合作进行运维服务

因为我们公司与IT行业内众多的品牌厂家和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经销的IT产品品种繁多,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优异,价格优惠和货源稳定,并能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我们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全套的IT系统规划、采购、实施、运维、咨询、培训的整体服务,通过基于ITIL规范的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传统IT服务的更全面、更规范的完美、高效率交付。在IT运营外包服务模式下,客户只需负责使用,也仅只需为使用付费,是最大程度简化IT管理难度,节约客户成本,提升IT专业化的一种先进的服务。

二、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

我们公司可以利用与海关的良好关系,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与IT厂商合作报关,打造国内外客户全方位的国际贸易及物流综合服务的提供商,我们的服务宗旨定为根据客户不同的行业领域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不同行业的深入分析,运用多年在国际贸易及物流领域的经验,为客户设计定制具有针对性的、专属性的国际贸易、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

我们的使命是为提供给客户更简单,更快捷,更经济的国际贸易与物流服务。提高客户体验服务满意度是我们持续努力追求的目标。在为客户打造量身定制的贸易及物流解决方案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并成为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凭借我们公司与海关的关系,根据每一个客户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为客户节省在贸易及物流环节中产生的额外费用,整合供应链及贸易流程,显著缩短操作时间,从而满足、支持国内外客户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供给客户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市场分析,供应链分析及管理,以及对整个贸易、物流流程时间和费用的分析把控,协助国内外客户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强其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上,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我们在贸易、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核心能力,与客户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多赢的目标。通过多年和国内外贸易商合作,海纳可以完全掌握国际贸易方面的操作流程,同时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降低在贸易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从而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全程贸易解决方案。通过海纳在海外的支付中心,有效提高客户资金的流转,从而提高整体国际贸易操作和后期跟进的速度。

三、开展海关系统外业务的拓展、加入政策采购名单

为了支持企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帮助企业实现出口、内销“两条腿”走路。我们可以运用关系网络用务实的管理思维和创新的监管模式,为企业化危为机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拓展业务加工范围看似很小,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条创新经营之路,提供了一次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加入政府采购的方式可以是批发或零售,可以是公开招标采购或网上电子采购,也可以是供需双方面对面的直接交易采购。因为采购是任何生产活动与任何消费活动的先导,采购水平的高低,对生产的过程与生产的成本;对企业的运行与企业的成本控制;对人本身的再生产过程与人力资源成本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采购发展战略已成为我企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大领域。

当前新的思路的注入,为我企建设注入了亮丽的色彩和新鲜的血液。一些创新性的观念的引入使我们企业拥有了发展的不竭动力,使我企如虎添翼。坚持在继续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我企前进的动力和原则。坚持企业的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治理创新迈上了新的台阶,从而塑造出了具有浓郁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的企业未来战略。近年来,新的挑战对我们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我企从现在起开始注重新思路的建设,不断加强企业前进方向研究和实践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企业新模式的认识和研究,把企业未来建设提到一个新高度。着力塑造出差异化的企业发展壁垒,顺应时代的潮流迎接挑战。以上思路的提出是根据当前形势发展与需要提出的,通过对新思路的金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企业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人心,有力地推进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我企建设的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8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740.2[文献标识码]B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当前,国内经济运行状态相对平稳,企业外部订单有所增加,但是我国进出口仍然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形势和诸多影响因素,尤其是劳动力及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企业面临着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价格优势逐渐削弱。

(一)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贸易规模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出口规模和进口规模分别排名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由此可见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外贸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GDP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增长达26%。我国进出口额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从1978年的0.78%提高到8%左右,一跃成为外贸大国,并且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一般贸易的发展速度高于加工贸易,这主要由于外贸企业不断转变经营思想,加速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营销比重等。我国出口主导产业产品结构经历了由轻纺到机电,再到资金密集型产品的转变。2003年以来钢铁、汽车、船舶等行业出口平均增速都在40%以上,正在成为新的出口主导产业。

(三)外贸经营主体中外资企业进出口额最大,国有企业次之,民营企业增速较快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从1981年的99.5%降至2008年的24%,外资企业从0.3%提高到55%,民营企业从0.2%提高到21%。2008年民营企业成为外贸主力军,出口增速高达28%,比全国平均速度高11个百分点。

(四)影响出口的制约因素

1.人民币不断升值减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

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价格具有相对优势,但是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出口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优势被削弱,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

2.贸易摩擦加剧

贸易摩擦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的贸易关系,但是仍然有一些国家采取比较隐蔽并且具有歧视性的非关税措施诸如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绿色贸易壁垒等,达到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这势必会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技术标准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食品安全,然而过高的技术标准就形成了技术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制定较高的技术标准、严格复杂的产品技术规定以及苛刻的卫生检疫标准,从而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对于我国出口商品极为不利。

3.出口商品结构不够优化

(1)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虽然我国不断发展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品,但目前我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主,且呈现增长态势,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箱包、玩具合计出口30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5.9%,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遭遇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另外,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具有相似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越来越激烈。

(2)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较低

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迅速,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增长30.7%。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虽然不断上升,但是商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不高,仍然以机械产品设备和轻纺工业品为主。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

4.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据世界银行统计,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80%,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我国仅为GDP的1/3。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且规模相对较小,档次较低,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虽然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与货物贸易相比仍远远落后。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努力克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为企业提供有利的条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加大改革力度,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打造国际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从而扩大出口,克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1.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体系,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同时,重视国外有针对性的特殊保障措施,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积极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准备,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2.加快技术创新及加强技术标准认证工作

为了规避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要加快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建立本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防御体系。同时,我国应不断完善产品的认证制度,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相互认可的标准体系。

(三)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

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为改善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弱的局面,企业应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努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从整体上提高产品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技术贸易壁垒。

2.培养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规避各种不利因素

企业应培养一批具备丰富的国际商战经验,熟悉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法,了解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争端解决机制,能够用高科技和信息技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可以掌握国际市场的动态情况的高级人才,规避各种不利因素。

(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1.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为了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我国应该有计划地培育一批战略性出口产品,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

2.给予企业国民待遇

长期以来,由于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外资企业一直占据出口主导地位,而国有企业比重持续下降,也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增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要从发展服务贸易着手,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生产业,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为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支持。同时我国应加快发展具有优势的旅游、建筑、运输等服务业的出口,逐渐放宽保险、电信以及金融等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加快服务业开放的步伐,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发展我国服务贸易首先从具有优势的旅游、建筑、运输等服务业着手,进而拓展到其他领域。我国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扶持这些优势服务业的发展,使之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分析服务市场需求情况并细分服务市场,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与竞争对手在经营管理和服务技术等方面展开竞争,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行业的整体素质。另外可以通过提高劳务输出素质,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同时,我国服务产业的升级应实现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约型,内涵型的转变,我国服务业的优势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旅游和劳务上,科技含量低。要实现服务贸易的升级应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的发展,并加大服务贸易的力度,促进服务业的开放。

[参考文献]

[1]阮娴静.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3).

[2]吴勤堂.国际贸易摩擦的潜在因素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理论,2008(7).

[3]张太原,李俊峰,陈启清,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挑战和对策[J]经济论坛,2009(2).

[4]赵瑾.当代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十大特点[D].世界经济,2008(3).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些制约贸易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成为当今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概述了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借鉴国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2007年底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1:3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直接利用外国投资连年居世界首位,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过高,贸易竞争力不强,出1:3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改善不明显,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贸易摩擦频发,利用外资质量不高等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概述

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体制升级,着力发展贸易促进机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在尝试贸易体制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提供的经济。具体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更加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统一对外贸易出1:3政策和公共商务信息,以帮助公众“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协调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为出1:3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贸易手续;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开展海外市场调查,为出1:3企业提供全面的出1:3咨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还应惠及普通的公众。

(二)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类型

1.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出1:3贸易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促进出1:3的增长,为出:13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制定出1:3发展规划,并为出1:3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包括:出1:3贸易金融服务(例如建立出1:3银行,为出1:3企业提供贷款等)、技术性促进措施、简化出1:3手续、政策咨询、出口商品技术服务、出口研发服务、出口贸易促进政策、出:13贸易摩擦救济、贸易市场凋研、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出1:3贸易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出1:3企业的积极性,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

2.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环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但是可以归纳为: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贸易软件和硬件基础。具体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相关的贸易制度、政策和法规,基础设施和各种贸易配套设施,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积极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营造宽松和有利的对外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3.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辅助,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本国和国外贸易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对外贸易运行状况信息等。该体系有利于国内出:13企业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贸易伙伴所在国的政策法规,规避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出1:3商品技术服务体系、出1:3研发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进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大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本国企业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法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经济形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法国不断地改革现行的贸易促进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1.庞大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工业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驻外经参处、各大区外贸局、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原对外贸易中心和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合并)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己任,以为企业制定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为手段,共同为法国企业服务。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以信息咨询服务和财政补贴为主,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本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简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息和支持的手续,并实行对外贸易促进手段完全商业化运作,既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又不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2.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法国通过对外贸易中心和工商会等机构,收集、调查和整理全球对外贸易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信息服务。法国政府在国外设有10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大量的所驻国的贸易信息、市场综合产业信息、法律法规、融资条件以及出口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为本国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并对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整个信息服务程序的可控性和有效性。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

3.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法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度只维持在40%左右。随着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法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法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中小企业很好地与政府或私人伙伴联合,这些企业在国外谋求发展,并在法国创造就业机会;设立了法国技术创新署、法国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法国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部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合作提供财政保障,为法国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点和开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英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英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一直尝试着改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思维、服务思想及政策措施。试图更好、更全面的为对外贸易服务。

1.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英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遍及各地,具有纵向与横向紧密结合、覆盖范围广、服务细致等特点。除了政府和地方当局各经济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外,民间机构在对外贸易促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贸易促进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贸工部、外交部、国际贸易总局、出口信贷担保署等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在贸易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相关贸易促进政策,维护出口企业和外投资公司的利益,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提供各种贸易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英国的贸易发展。

2.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创新。作为英国创新的主管部门的贸工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贸工部有多个创新支持措施,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建立了公益型信息平台;重视信息服务功能,支持信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此外,还提供培训、会议、考察、国际专家帮助、市场专项调查、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渗透到企业技术或市场开发的每一步。

3.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

英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实施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对外贸易体制,营造了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英国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税收优惠、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国外企业提供国民待遇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优惠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

(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政府服务方面,强调服务至上原则,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本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服务;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各种贸易促进机构通力合作,更好地为本国贸易发展服务;注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信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帮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为止,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虽然在总量上不少,但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性十分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公共服务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产生的绩效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偏少(如表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财力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非常充沛,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在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形成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另外,这六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9%。由此可见,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在推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推动贸易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包括中国贸易指南、国内涉外政策环境、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和网站,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内容不全面,分布零散,地区分布不平衡,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缺乏统·的信息管理和分工。

注:根据公共服务综合绩效得分分布情况,将公共服务绩效等级分为五级:a级代表“优秀”;b级代表“良好”;c级代表“一般”;d级代表“不足”;e级则代表“匮乏”。

(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就业数量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明显不足,且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渠道,还是信用担保与欧美国家差距仍然明显;支持创新不到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财政、税收、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缓慢和滞后,2004年通过的《对外贸易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公众和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强化商务部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对外贸易信息服务;完善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环境、国外贸易市场调研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二)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存在着行政职能混乱、监管规则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权责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有效的进行;加大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民主制度,使公众参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

(三)保证资金投入、实现外贸公共服务均衡化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的省市,由于财力状况充足,投入较多,所以效率相对较高,产出明显;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由于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所以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总体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以达到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各地区均衡发展。

第10篇

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河北省服务贸易仍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河北省服务贸易收支占经常项目收支的比重偏低,一直维持在4-6%的范围内,与全国平均水平9%之间的差距明显4。河北服务贸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总体规模偏小。2010年,与居全国第一位的上海服务贸易额1046.7亿美元相差甚远,河北省服务贸易总额为34.6亿美元,仅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占全省GDP的0.11%,服务贸易额排位由2009年的第十位下降到2010年的第十三位。二是结构不合理。河北省服务贸易的出口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如运输、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而技术、资金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占比很低,2010年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邮电服务等行业的服务贸易额占比仅为6.4%。三是发展速度不快。2010年服务贸易额超越河北省的四川、陕西、湖北分别同比增长51%、77.62%、22.52%,河北省同比增长只有1.3%,低于全国增速25.1个百分点。四是各市发展不平衡。河北省服务贸易的外汇收支主要集中在秦皇岛、石家庄、唐山、廊坊和保定等五个设区市。2010年,这五个设区市的服务贸易额分别占全省的32.48%、21.7%、16.73%、13.57%、7.4%,合计为91.88%,而其它六个设区市的服务贸易总和仅占全省的8.12%5。“十二五”时期,河北将按照“两区一带”规划布局,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突破,带动服务贸易全面发展。

京津冀服务贸易合作潜力分析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有丰富的各类市场信息和足够大的交易活动总量。北京地处京津冀经济区中心,与周边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强。北京拥有连接世界各地的航空运输体系,同时拥有连接华北、东北和西北的便利交通体系。北京是中国内陆地区服务贸易的重要中转中心,其创新能力在国内领先,使其在京津冀区域服务贸易合作中能够充当贸易创新的尝试者,起到中心带动引领作用,并协调区域间合作。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其滨海新区内的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是京津冀区域进行对外贸易活动的枢纽。天津是首批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之一,并先期跨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行列。天津因港口中心城市这一独特区位条件,在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并于近年取得了突出成绩,能够为京津冀区域优化配置经济资源和联系国际国内市场提供畅通渠道。

河北作为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且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与北京市和天津市相比较低。河北省487公里的海岸线分布着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其港口运输在全国处于主力地位。河北省的贸易伙伴除了一些发达国家,也有很多本身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国家,如巴西、印度、伊朗等,因此可以为北京和天津提供多元化的市场,使京津冀区域的对外经济活动范围得以扩展。京津冀三地具有良好的服务贸易合作基础,京津冀经济区有1.2亿人口的庞大消费群体,市场容量占全国市场总容量的十分之一以上。虽然区域内省市服务部门的发展水平各有差异,但总体上三地的服务贸易合作可以给彼此带来产业结构的融合及互补。各地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服务贸易,在各自省市的优势和劣势之间形成互补,从而为区域服务贸易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北京、天津和河北来说,合作可增加区域服务贸易的收益,而如何通过有效协商达成协议,是形成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的关键环节。

京津冀服务贸易合作战略构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时机,提升服务贸易的层次和素质,增强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以服务于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发展为目的,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并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促进区域内部服务贸易结构升级。以国内外市场为依托,积极参与区域及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不断增强自身活力。以合理统筹协调机制为前提,引导区域合作健康发展,逐步把京津冀区域建设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化服务贸易都市群。对于京津冀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的战略构想,一方面要使服务贸易合作更为顺利,另一方面要更专注于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北京要成为区域服务贸易创新和示范基地。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创新服务贸易模式,开拓新兴市场,并抢占商机,利用现代化手段为京津冀区域提供实时的服务贸易市场供求信息,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服务贸易的资讯平台和示范基地,带动区域内部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和水平提升。因其有着良好的服务业发展基础,以及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北京应对现有的服务贸易水平加以提升,积极开展现代服务贸易。

天津要成为区域经济资源对外流动的枢纽。凭借其发达的外贸流通业,以及外贸流通企业数量众多的基础,依托其贸易港口城市的优势,为京津冀区域的经济资源流动提供便利。结合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国际一流“国家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的目标,天津应提升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扶持政策,推动离岸业务增长,加快扩大在岸外包业务规模,着力推进服务外包项目招商,加大对重点服务外包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招聘、受训的推动力度。河北要成为区域发展对外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源储备库。河北在人力成本和商务成本上具有北京和天津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可以利用京津两地高质量的教师资源,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多元化的服务贸易人才,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并在提升本省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京津两地输送合格的人才。河北应继续鼓励和支持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开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快发展国际旅游业,同时应加快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进程,为河北的服务贸易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京津冀服务贸易合作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协调运作环节

京津冀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独立性较强、贸易部门联系较松散,因此要加大力度宣传区域贸易合作的优势,使本地区政府部门、贸易管理部门以及服务企业充分认识到区域贸易合作的必要性,同时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协调与配合,形成推动京津冀区域服务贸易发展的合力,达成合作共识,共同制定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二)有效整合服务资源

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区域内服务资源的快速流动和高效配置,引导服务机构寻求本地区之外更广阔的投资机会。京津冀区域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及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内部发展要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要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北京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天津的对外港口资源、河北的人力资源等这些基础条件,加强京津冀区域的有效合作。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贸易合作制度,加快制定京津冀区域服务资源合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循经济规律来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市场来调节经济主体有序运行。

(三)勇于创新服务合作模式

要以政府主导的宏观层面合作为主线,要有关于服务贸易行业之间合作的系统性计划,同时要增加微观层面的合作企业数量。而且要有长远眼光,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审视服务贸易的合作问题,善于借鉴其他经济领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切实优化服务贸易合作的大环境,并配套改革其他间接相关领域,推进合作模式创新的进程。

(四)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北京是京津冀区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其生产业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天津和河北的生产业发展则相对不足。京津冀区域应协同发展生产业,尤其是北京要发挥带动作用,通过三地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和分工合作,优化区域服务贸易结构。

(五)注重培育国际服务品牌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品牌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京津冀区域要根据服务贸易的发展重点和市场需要,明确有潜力的服务品牌,以提升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对其给予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国际知名服务贸易品牌企业和产品,增强品牌的集群效应,提高地区服务贸易品牌的知名度。

第11篇

关键词:中国;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5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服务概念的界定与数据来源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中定义文化服务的目的在于满足文化兴趣或需求。它们本身并非物质文化产品,但有利于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如,文化服务包括授权工作以及与版权相关的其他服务、音像产品发行活动、宣传表演艺术和文化活动,还包括文化信息服务和(图书馆、文献中心、博物馆的)书籍、唱片和人工制品的保存。《框架》中列出了扩大的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代码所定义的文化服务,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可查询到2000―2014年文化服务贸易分类数据,然后加总分类数据得到中国与美国文化服务贸易进出口总数据。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提到的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分析只针对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中国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

二、中美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比较

2000―2012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都呈上升趋势,出口额由2000年的15.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51.4亿美元,13年间增长了40.9倍;进口额由2000年的22.1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13.8亿美元,13年间增长了14.2倍。但2000―2004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呈逆差状态,从2005年开始出现顺差,之后顺差逐年扩大,到2012年顺差达到337.6亿美元。

美国是服务贸易头号大国,其文化服务贸易发展也一路领先。2000―2012年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整体呈上升趋势,出口额由2000年的16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763.7亿美元,增长了4.5倍;文化服务贸易进口额由2000年的108.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29.1亿美元,增长了5.8倍。2000―2012年美国文化服务贸易一直呈顺差状态,2012年顺差额134.7亿美元,比同期中国少202.9亿美元,从2010年开始,中国文化服务贸易顺差额开始大于美国。

整体来看,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经过10多年的发展,进出口额增长较快,但规模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00年出口、进口差距分别为153.1亿美元、86.4亿美元,到2012年出口、进口差距仍然分别为112.2亿美元、315.2亿美元。

三、中美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一国服务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分析服务进出口结构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效工具。TC=(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TC指数接近0时,说明贸易竞争优势接均水平,进出叉明显;当TC指数大于0时,说明具有竞争优势,而且越接近于1,说明该服务竞争力越强;反之,服务竞争力越弱。如果TC=-1,说明该国该种服务只有进口;如果TC=1,说明该国该种服务只有出口。

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2000―2014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TC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000―2004年TC指数小于0,说明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但从2005年开始,TC指数开始大于0,之后逐年上升,到2013年达到最大值0.39,说明在此期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开始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且逐年增强。第二,2000―2014年美国文化服务贸易TC指数始终大于0,其TC指数均值为0.14,TC指数呈缓慢下降趋势,说明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竞争力仍需加强,且这种竞争力正逐渐变弱。第三,2000―2006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TC指数小于美国TC指数,说明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弱于美国;2007―2014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TC指数大于美国TC指数,说明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强于美国。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RCA=(Xij/Xj)/(Wij/Wj),其中,Xij表示 国 种服务的出口额,Xj表示 国全部服务的总出口额,Wij表示世界 种服务出口额,Wj表示世界所有服务的总出口额。一般认为,RCA大于1,表示该国该服务具有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比较优势越明显。RCA小于1,表示该国该服务不具有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小,比较劣势越明显。进一步细分,若RCA2.5,则表明该国该服务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若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该国该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介于1.25―0.8之间,说明该国该服务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若RCA小于0.8,则表明该国该服务竞争力比较弱。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TC)

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2000―2014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RCA指数一直都小于1,均值为0.37,说明中国文化服务贸易不具有比较优势。第二,2000―2014年美国文化服务贸易RCA指数呈现左偏U型特征,2000―2008年RCA指数呈下降趋势,2001年RCA指数达到最高为2.99,之后一路下滑,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降至最低值0.58,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RCA指数开始逐渐回升,2013年、2014年RCA指数均大于1。15年间美国的RCA指数均值为1.27,说明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第三,2000―2014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RCA指数一直小于美国RCA指数,说明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弱于美国,而美国15年间,其中2年处于极强的国际竞争力,4年处于较强的国际竞争力,9年时间里,不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而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造成美国2004―2012年RCA指数小于1的原因是,在此期间,世界所有服务的总出口额增长速度过快,年均增速达19.6%。

(三)对称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SRCA)

为了弥补RCA指数的非对称性,区分RCA指数的不同取值,进一步划分不同层次的比较优势,Dalum,B和Lauresen,K(1998)等提出了对称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SRCA=(RCA-1)/(RCA+1),经过变换后的SRCA指数取值范围在(-1,1)之间,若0

从图3可以看出,第一,2000―2014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SRCA指数虽然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始终小于0,说明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第二,2000―2014年美国文化服务贸易SRCA指数呈U型分布,2000―2003年SRCA指数大于0,2004―2012年SRCA指数小于0,2013―2014年SRCA指数大于0,说明美国文化服务贸易经历了从具有比较优势到缺乏比较优势,再重新具有比较优势的变化过程。第三,2000―2014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SRCA指数一直小于美国SRCA指数,说明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弱于美国。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1.2000―2012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从逆差转变为顺差,且顺差逐年扩大。美国文化服务贸易一直呈顺差。虽然中国文化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较快,但与美国的进口、出口差距仍然较大。

2.2000―2014年从RCA指数来看,中国文化服务贸易不具有比较优势,美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经历了从最初的极强状态―较强―中度―较强的变化,但此期间,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弱于美国。

3.2000―2014年从TC指数来看,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经历了从缺乏到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转变,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对比两国指数发现,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从弱于美国转变为强于美国。

4.2000―2014年从SRCA指数来看,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美国文化服务贸易经历了从具有―缺乏―具有比较优势的变化过程,且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一直弱于美国。

(二)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增长较快,但与美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比,进口、出口贸易总量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有必要借鉴美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经验。

1.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创新文化服务

虽然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主体文化也是从欧洲文化继承和发展而来,但其在文化构建过程中,不断汲取世界其他文化的精华,通过不断演进,使自己成为世界文化舞台上重要力量,其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强大得益于吸收并融合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并积极进行文化创新。美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既注重文化观念创新,也注重文化科技创新,在文化娱乐业中大量运用高科技,提升销售额。因此,中国在发展文化服务贸易时,应注重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同时创新文化服务,这是提升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深层动力。

2.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杠杆,保障文化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1995年美国通过《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保证了美国每年向文化艺术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此外,美国还依据《文娱版权法》、《合同法》、《劳工法》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美国政府鼓励文化产业积极发展,但也会采取各种手段,对文化市场进行合理调控,以保证该产业健康发展。为打破电视媒体对节目市场的垄断,美国在1971年颁布实施《黄金时间机会条例》。因此,中国在发展文化服务贸易时,应在国内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文化服务贸易提供政策保障。

3.吸引和培育优秀文化服务产业人才,保持文化服务产业的创新活力

美国非常重视文化艺术人才与文化产业人才的挖掘和培育。文化服务产业是一个知识、创造和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产业,文化人才是发展文化服务产业的中坚力量。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与文化环境,从世界各国吸引了大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这些移居美国的文化人才对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中国在发展文化服务贸易时,应重视人才,提升产业竞争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应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一批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丰富我国人才储备,这是提升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昆明,王缅.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2]吴珍彩.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商业时代,2013(14):37-38.

第12篇

近1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大幅增长,总额为16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7%。据WTO统计,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达到128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第5大出口国,占世界比重达到3.84%;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达到1582亿美元,成为次于美国、德国、英国之后的第4大进口国。占全球份额达到5.03%。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仍低于世界22%~26%的平均水平。无论是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还是采用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计算,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一些新兴经济体。

加快和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作好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服务贸易涉及领域宽广,包括众多的政府管理部门,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作好服务贸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宜加快和推进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发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合理规划、发挥潜力、集成优势、积极创新和结构调整,这是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着力点。

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 除了涉及国防安全或其他重要的领域外,与货物贸易不完全一样,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特别是引进国际现代服务业企业、跨国公司,往往由于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信息和人员的交流具有巨大的、便捷的溢出效应,使得东道国的服务业跨越发展,其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与货物贸易占GDP的比重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非常低,这说明中国虽成为WTO的重要成员,其服务贸易实际开放度有待加强,服务贸易发展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面临新一轮多边谈判、区域合作和自贸区,中国宜将服务贸易开放和合作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加强服务贸易领域的相互开放。

灵活运用服务贸易模式 政府主管部门给服务业企业、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简化相关手续,便利市场准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有利于创新服务贸易模式。近几年,服务外包成为世界服务贸易新热点,实际上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贸易模式中的广泛运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除了服务外包外,供应链体系也是太有作为的。中国沿海地区一些服务业企业已经学习和借鉴香港利丰等供应链企业的经验,进行全球采购、供应和销售,大大丰富了服务贸易模式。

大力发展生产业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规模如此大的加工制造业需要相当数量、相当水准的服务业企业来配套服务。围绕生产加工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必将衍生出相关服务业,特别是教育服务、运输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和宣传、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并拓展这些服务领域,有利于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后,市场分工和产业分工必将产生大量传统服务业务和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业,有利于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服务贸易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体系 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完善有关服务贸易法规,规范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服务业的市场公平竞争,培训服务业人才等,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体系。另一方面,对于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新型服务业,政府部门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实施有利于其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大力鼓励服务创新。

建立政府主管部门合作机制和体系 服务贸易发展和提升,离不开国内相应的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的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相互合作,建立联系会议等合作制度。一方面,各主管部门加强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基础统计,另一方面,各主管部门信息共享、相互借鉴、集成创新,既便利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又促进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健康发展,共同促进服务贸易体系建设。

搭建、逐步完善服务贸易体系和平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服务业必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服务贸易也将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目前来看,需要建设相关服务贸易体系。

进一步落实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真正摸清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和实际情况,不仅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实际工作和制定服务贸易发展规划,而且有利于深入和全面研究服务贸易,为政府决策、政府规划、国际多边谈判提供有力的依据,以及科学、如实评估中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抓住重点服务领域的服务贸易体系建设 无论从GDP总量来看,还是从货物贸易、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体,迫切需要抓住重点、关键领域的服务贸易体系建设。结合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教育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交通运输服务、旅游服务等成为服务贸易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