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施工方案大全

施工方案大全

时间:2023-06-08 11:18: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施工方案大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施工方案大全

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条件的控制和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效果的控制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条件的控制主要是指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又可分为施工准备方面控制和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条件控制。施工准备方面控制,应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因素进行控制。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条件控制,主要抓好对投入物监控,对施工操作和工艺过程控制以及其它相关方面控制;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效果控制主在实施步骤上为:实测-分析-判断-纠正或认可。实测:也就是采用检测手段。如看、摸、敲、照、靠、吊、量、套或见证取样,通过试验室测定其质量特性指标。

1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监理工程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 首先,确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 其次,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设置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建筑工程施工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2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2.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3 建筑裂缝的控制

从我国的《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表3.3.4看出,裂缝宽度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其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允许裂缝最大为0.2mm~0.4mm ,但作为裂缝控制来说,应以预控为主,等裂开了、缝增大了再补救那是万不得已。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从“放”“抗”谈谈施工措施。

“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抗”的措施:①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宜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4 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露天高处作业多、工作条件差,以及在有限的空间要集中大量人员密集工作,相互干扰大,因此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此对安全管理综述以下主要控制点:

4.1 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前,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环境确定支护方案。深基坑(h≥2m)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且距坑槽1.2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重物。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坑壁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2 脚手架

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施工作业层应满铺,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材质:钢管Q235(3#钢)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 卸料平台:应有计算书和搭设方案,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4.3 模板工程

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模的施工程序,同时还应针对泵送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制定针对性措施。安装模板应符合施工方案,安装过程应有保持模板临时稳定的措施。 拆除模板应按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拆除时要设警戒线,专人监护。

5 结束语:

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这对设计、施工、监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强度、三线、裂缝、安全都是些门类科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造价控制

0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最大经济收益的关键[1][2]。为了保障履行合同的权力、责任、义务,规范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控制施工成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做好施工合同交底

现在很多施工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法律顾问室来管理合同的谈判、签署、修改、履约监控、存档和保管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这样的一个专门部门。由于施工过程的长期、复杂,投资大风险高,施工合同管理是非常专业化且要求相当高的一种工作,必须要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来完成,而不应兼任,甚至是临时管理。目前,建筑企业中集团性大型施工企业较多,对于他们来说,应建立二级管理制度。集团性的大型施工企业常以集团管理为主,统一对外承接项目或交由属下的施工企业负责具体的施工。由于集团和其属下的施工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故两者之间虽有投资管理关系,但在法律上又相互独立。施工企业在经营上有各自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对于这种集团型施工企业的管理应当设置二级双重合同管理制度,即在集团和其子公司中分别设立各自的合同管理机构,工作相对独立,但又应当及时联络,形成统分灵活的管理模式。

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活动及其运行过程的行为规范,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管理的关键所在。施工企业只有拥有一套完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以供合同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工作中参照执行,才能将合同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完善的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施工企业合同内部会签制度、审查批准制度、印章制度、检查和奖励制度、合同管理目标制度以及合同管理质量责任制度。

在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的基础上,应应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工程小组负责任进行合同交底,组织大家学习合同文件和合同总体分析结果,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各种规定、管理程序,了解施工企业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各种行为的法律后果等。使大家都树立全局经济中,必须把“按图施工”转变到“按合同施工”,特别是在工程中使用非标准合同文本或本项目组不熟悉的合同文本时,合同交底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进行合同交底时,应首先将各种合同事件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工程小组或分包商。落实的合同和合同分析文件有:合同事件表(任务单,分包合同);施工图纸;设备安装图纸;详细的施工说明等。重点对如下几项进行技术、法律的解释和说明:工程的质量、技术要求和实施中的注意点;工期要求;消耗标准;相关事件之间的关系;各工程小组(分包商)责任界限的划分;完不成责任的影响和法律后果等。同时加强合同实施前和其他相关方面(业主、监理工程师、分包商)的沟通,召开协调会议,落实各种安排,强调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最后,通过相应经济手段来保证合同责任的完成。

2规范处理合同中施工条件、地质条件改变和施工方案的改变

合同中提供的施工条件及地质资料,是施工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确定投标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确定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3]。由于设计阶段的不同、设计深度不同、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工程实施阶段合同中提供的施工条件及地质资料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工程实施阶段,正确区别和处理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变化及其导致的施工方案改变,按照合同规定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处理,是合同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正确区分变化和改变的性质,是实施阶段成本控制的组成部分。

合同中规定应提供施工企业的施工条件,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提供,地质资料由于设计阶段和设计深度不同引起的变化或设计方案的重大变更,属于业主责任,由此引起施工企业施工方案改变和增加的费用,应由业主承担[4]。例如: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时间或规模提供施工用地、施工道路、施工供电等,地质资料中提供的土石类别、断层范围发生变化等。当然,由于施工企业的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改变、施工方法不当增加的工程投资、完善合同中施工方案不足或改变合同中的施工方案和方法、施工企业原因延误的赶工方案等增加的费用,应由施工企业承担。例如:施工企业施工场地布置超出了合同中规定的征地范围、建筑工程招标工程量清单中总价承包的场内施工道路、施工供电方案的改变等。在正确区分这些变化和改变的同时,各方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去履行,属于业主的原因引起的,就应按照变更或索赔给予施工企业补偿;属于施工企业原因引起的或应由施工企业承担的,就应由施工企业承担。不能把施工企业合同中规定的施工方案或工艺流程改变作为合同外项目。如果业主随意改变合同中提供的条件,或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合同中的施工方案时,施工单位可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诉或索赔。

3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

工程变更和索赔是建筑工程实施阶段不可避免的,也是合同管理的核心工作。如何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不仅是维护合同各方的权益,同时也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建成的关键。所以,在工程实施阶段应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

3.1正确区分工程变更和索赔的性质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出工程变更的单位可能是设计、业主、工程师、施工企业。所以应根据合同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的规定,正确区分是增加费用的变更还是不增加费用的变更。如:由于施工企业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改变,合同中规定的由施工企业自行设计的总价承包项目的结构尺寸改变,合同单价中已包括的内容的改变,合同中隐含的工作内容的改变等属于不需要增加费用的变更。设计、业主、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将来运行管理,对于永久工程数量、质量、其他特征、结构尺寸、工作内容的变更,属于增加费用的变更。施工企业提出的变更应按合同规定正确区分,属于增加费用的变更应按合同规定去处理。施工企业由于投标报价中永久工程项目的单价偏低或不当提出的变更,设计、业主、工程师单位不应采纳这种变更。

工程索赔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地质变化、业主的违约等给施工企业造成损失的施工企业索赔,也可能是施工企业的违约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业主索赔。施工企业索赔包括工期索赔、费用索赔等。所以,处理工程索赔应正确区分索赔的性质,根据合同索赔条款,结合索赔事件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去处理。

3.2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的程序合理管理的各项工作需要按程序进行管理。价款支付、各类文件的报批、项目经理的变更需要按程序进行,处理工程变更和索赔更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去执行,不能有随意性。应规范工程变更的提出、变更的批准、变更的实施、变更价款的支付和索赔事件的发生、索赔提出、索赔报告的报送、索赔费用的批准及支付的程序[5]。总之,工程变更和索赔费用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应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在正确区分工程变更和索赔性质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地处理。

4规范合同中各方关系

业主、工程师、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是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的三方,如何公平、公正处理三方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工程能否按期建成,工程质量能否保证,并将直接影响工程投资。所以,规范合同中各方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4.1规范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关系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关系,在合同的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中均有明确规定。在工程建设中规范处理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的前提是:业主、工程师、施工企业三者之间是平等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够正确处理三方的权力、责任、义务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工程建设中不能按照合同规定的各方权力、责任、义务去执行,合同将无法执行,必将造成权责不明,工程的工期、质量、投资无法控制。

4.2规范各方的工作程序关系按程序进行合同管理,是合同中规定的,也是工程建设需要的。按程序进行各方的工作,实质上就是各方在履行各自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工程建设中规范各方的工作程序是保证合同履行的重要因素。按合同规定应该按程序报批各类文件,需报批的项目应报批后才能实施;工程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处理和重大变更施工企业报送工程师审查后应由业主批准后才能实施;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通知单应由工程师审查后加盖工程师审查印章,才能发送施工企业进行实施等。

4.3正确处理三方的利益关系在处理三方利益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合理,应遵循的依据是合同。三方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去履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当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当事人一方应当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经济损失,保证合同顺利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三方的利益关系。

5规范争端解决方式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虽然对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质量、计价、变更、索赔和风险等已作了明确规定,由于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理解的不同,在处理涉及各方经济利益的问题时可能会产生争端。争端解决方式是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如何规范争端解决方式,首先依据合同规定,正确理解合同条款的内容,查明争端产生的原因;其次由争端的双方确定争端解决方式,按照双方达成的解决方式进行处理。争端解决首选方式应为协商。因为协商既节省费用和时间,又有利于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保证合同顺利执行。其次是调解,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才能采用仲裁和诉讼的方式。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根据合同的规定或双方达成的协议去解决争端,维护各方的权益,保证合同的执行。

6结语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制度的改变和完善,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要规范化。只有规范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严格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权力、责任、义务,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工程建设才能按期、保质、保量建成,造价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文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管理的几点体会[J].陕西建筑.2006(12).

[2]宋子东.施工合同经济问题的原因浅析与防范[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4)

[3]李维红.谈施工合同的编制及风险控制[J].山西建筑.2008(8).

第3篇

【关键词】依据分析施工方法质量标准成品保护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通常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为了防止沉降差及混凝土涨缩等原因造成主楼与裙房连接处产生断裂现象,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在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变形缝,将主楼与裙房脱开;但建筑上又往往要求主楼与裙房之间不设永久性的变形缝,因为变形缝处容易出现渗漏,还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造价也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施工中在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在主楼与裙房之间某一宽度范围内不浇筑混凝土,临时设置预留带,根据具体情况,预留带在保留一定时间,判定预留带二侧不再发生很大的变形时,用混凝土填筑密实,使主楼与裙房成为连续、整体、无缝的结构,这种后浇的预留带称为后浇带。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措施,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伸缩的一种调整办法。

后浇带按其功能可分为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少温度应力等问题。

2 施工后浇带的设置依据分析、留设位置及形式要求

2.1后浇带的设置依据分析

1、在高层建筑中,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的较多,这些混凝土结构浇筑后,由于体积大、水化热聚积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温差过大则混凝土易产生表面裂缝;当混凝土渐渐散热冷却后,混凝土本身收缩,在与已浇筑混凝土基底接触处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则易产生基底裂缝。为此通过设置后浇带把结构分成若干段,减少混凝土温度差和收缩应力,防止混凝土开裂。

2、高层建筑一般由主楼及裙房组成,由于主楼与裙房相互之间的荷载不同、结构方式不同,其沉降量有着较为悬殊的差异,一般60%--80%的沉降差在主体完成前发生。通过设置后浇带可将这部分沉降差“放”过去。待后浇带浇筑,且该部分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后浇带两侧的基础、主体连成一个整体,主体与裙房以后发生少量沉降差引起的内力由后浇带二侧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2.2施工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及形式要求

1、留设位置: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少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少。

2、形式要求

(1)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不产生渗漏。后浇带通常有四种形式:平直缝、阶梯缝、凸缝和凹缝,通常应避免留平直缝。对于板,可留阶梯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凹凸缝,具体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2)施工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避免应力集中,使后浇带在混凝土填筑部分温差及收缩作用下的内应力分布的较为均匀,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设置,一般宽度以800~1000mm为宜。

(3)施工后浇带的配筋,在设计上应考虑能承担包括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用差异沉降变形反算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

(4)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一般板的钢筋搭接长度为45d,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的联系,断开的钢筋要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图2.2后浇带构造示意图

3 施工工艺

3.1施工方法

1、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并按设计规定的时间浇筑混凝土,一般宽度为800~1000mm,间隔一般为30~4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断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一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间,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

2、后浇带共由四种形式,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

3、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浇带应根据地下水涌水量的多少,每间隔一定间距设置集水坑,以便浇筑后浇带时排除积水。

4、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后浇带应采取保护措施,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顶部用木模板封盖,并用砂浆作出档水带。

图3.1后浇带保护措施示意图

5、后浇带的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及振捣器与钢丝网或堵头板模板的距离,一般为400~500mm,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砂浆流失严重。为保证混凝土密实,较深地垂直施工缝处应补用钢钎人工捣实。

6、后浇带浇筑前,钢筋表面应除锈,混凝土表面要凿毛。并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浇筑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7、钢筋若采用断离法,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接长或焊接,有加强附加钢筋的,还需视附加钢筋具置穿插施工。

8、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按照规定的时间,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

9、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应自下而上逐层进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

10、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28天。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11、冬季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冬季施工方案规定采用蓄热法或掺入外加剂等方法施工。

3.2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后浇带两侧须按设计要求支模,按设计或施工方案留设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必须精心处理施工缝。

2、后浇带留设后造成结构梁板悬臂,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1)由于设置后浇带后的某些连系梁被后浇带断开,造成这些梁在该跨出现悬臂现象,而结构设计中这些梁按连系梁的受力特性配筋,并未考虑的悬臂问题。因此保留悬臂梁的支撑,待后浇带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自上而下逐层拆除支撑。

(2)同样,由于设置了后浇带,一些单向板或双向板出现了由四边固定支承变为三边固定,一边自由的现象,使板的受力特性发生了变化。为了避免这些板桡度过大或出现裂缝,上述板的支撑应保留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自上而下逐层拆除。

3、杜绝后浇带混凝土不实现象。

4、后浇带浇捣混凝土时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应提前24h浇水湿润。

参考文献

江景波、赵志缙等合编,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的定义,成因类型,软基处理

 

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剧增,公路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对公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软土地基不进行有效地处治,就会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陷,路面开裂等病害的发生,对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影响较大,同时还会增加公路的养护成本。本文将就软土定义、成因类型特征及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进行简单论述。

1.软土的定义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空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17-96)对软土的定义为: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对软土的定义为:软土主要是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透水性差的一般性粘土。

无论是软土还是软土地基,只要路堤或其他荷载在土基有可能出现变形过大或强度不足时,都应进行沉降、稳定验算,不能满足要求时均应进行处理。

2. 软土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1软土的成因

软土的成因一般认为是由于第四纪后期地表水所形成的沉积物质,多分布在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地势低洼地带。地表常年积水或潮湿,所以地表往往有大量喜水植物,由于这些植物的生长和死亡,使软土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

2软土的类型及特征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从沿海到内陆,由山地到平原,各地区的软土由于形成的环境、年代、地质等条件千差万别,其分布厚度、性质也各不相同。同时软土水平方向上的差异性和垂直方向上的不均匀性,造成各地区表现出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透水性等的特性也各不一样。因此工程设计中按地质或地域特点,将软土分为五个类型,分别为沿海沉积、湖泊沉积、河滩沉积、谷地沉积和沼泽沉积五大类。

综上所述软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如下:

(1)具有高含水量、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型、低透水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含水量一般在34%~72%之间,孔隙比一般在1.0~1.9之间,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一般在35~60之间,塑性指数位13~30.

(2) 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其力学性质与应力水平密切相关,应力水平较低时,土会呈现良好力学特性,应力水平超过某临界值时,土的结构性破坏,力学性质明显恶化。

(3) 存在硬壳层。该硬壳层经过地表风化、淋浇作用形成,具有中等的压缩性、较高的强度、较强的结构性。

3. 公路工程软基处理常用的方法

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土的类型,原材料供应情况和机械设备条件,环境因素,工期要求,施工技术条件和经济指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一个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论文大全。

目前公路工程中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砂砾、碎石,土、或灰土以及其他稳定性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压实度。此法施工简单,造价较低,无需特殊的施工机械,适用于软土层较薄且易于排水施工的情况。

1.1抛石挤淤法

抛石挤淤采用不易风化的石料,从路基中部开始,逐次向两侧展开,使流泥向外挤出,上部用小石块填塞密实并用重型机械碾压密实,石料大小随软土稠度而定。

此法简单、经济、无需排水。

1.2砂砾垫层法

利用砂砾垫层良好透水性的特点,在软土层表面铺设排水层,增加排水面,是软土地基在路堤荷载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地基强度,满足路堤稳定性要求。

砂砾垫层材料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水量不能过大,碾压施工时避免对软土层的过度扰动,造成砂和淤泥混合,影响垫层效果。

2土工织物法

土工织物法是在土体中埋置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土工格栅)形成加筋土层,使荷载分布均匀,提高地基承载力,从而减少沉降。

土工织物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较低的延伸率,广泛用于软土地基的加固。

2.1土工织物加固的机理

土工织物对土的加固机理存在于土工织物与土的相互作用中,这种作用可分为三种情况(1)土工织物表面与土的摩擦作用。(2)土对土工织物的被动阻抗作用。(3)土工织物孔眼对土的锁定作用。这三种作用均能充分约束土颗粒的侧向位移,从而大大增加土体的自身稳定性,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的目的。

2.2土工织物施工工艺

2.2.1开挖基床

基床开挖尺寸应符合要求,同时做好基坑防水、排水措施,开挖完成后及时铺设砂砾垫层。

2.2.2铺设垫层

铺设垫层的厚度应符合要求,垫层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论文大全。

2.2.3土工织物的铺设

(1)土工织物的纵轴向与路基横断面方向一致。

(2)土工织物的纵轴向不易设置接头,不可避免时,搭接长度应符合要求,一般不小于0.3m,并绑扎牢固。论文大全。

(3)土工织物的铺设应平顺无扭曲。

2.2.4土方回填

(1)回填料的粒径应符合要求,回填时车辆不得在铺好的织物上行走。

(2)回填料表面平整度应符合要求。

(3)回填料的碾压应由两侧向中心的顺序进行,压路机应沿路线纵向碾压,严禁横向碾压,压实度应符合要求。

3加固土桩法

加固土桩法是用专用机械将软土地基的局部范围(某一深度、某一直径)内的软土桩体用生石灰、粉煤灰、水泥等加固材料改良加固而形成,与桩间软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降低土中的含水量,提高地基强度,减少沉降量。加固土桩法最常用的是粉喷桩法。

粉喷桩的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粉体的质量。这是影响粉喷桩质量问题的关键。

(2)施工机械和设备。当前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只能加固17.5m以内的软土层,对超过20m以上的深厚软土就无能为力。一方面钻机深度不够;另一方面空压、动力及喷桩工艺也有待进一步改进,以确保下部桩体的质量。

(3)粉喷桩的质量检测。虽然在行业技术规范中已有几种测试方法,但尚待完善。

(4)由于地质条件千变万化,粉喷桩的实际施工长度由以下两方面控制:一是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地质勘探孔(或施工过程中的补堪孔)所勘探的深度;二是根据粉喷钻机在钻进时电流的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当钻机以II档,即0.8/min钻进过程中,钻机电流表电流值达到75A以上时即可认为达到了持力层。

(5)复搅长度。复搅桩体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未复搅桩体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2—3倍以上,可见,搅拌对提高水土均匀性,提高粉喷桩桩体强度是必不可少的。

(6)地基土的含水量对粉喷桩的影响。粉喷桩质量的优劣主要反映在粉喷桩的强度指标上,这不仅与掺入粉体的质量有关,而且与施工工艺、地基土的性质也有关,尤其是地基土的含水量。规范规定,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及大于70%时不宜采用。

4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由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两部分组成,。通过预压荷载使被加固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有效应力增加土体强度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减少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常用的有砂井法和塑料排水板法。

4.1砂井法

砂井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先钻成一定直径的孔眼,然后灌以粗砂或中砂利用上部荷载的作用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方法,从而提高地基强度,保证路堤稳定。

砂井的施工工艺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1)保证砂井连续、密实,并且不出现颈缩现象。

(2)施工时尽量减少对周围土的扰动。

(3)施工后砂井的长度、直径和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

4.2塑料排水办法

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塑料排水板法的优点有:工机械简单,性能好,投入劳力少;透导水性能好,可确保排水效果;塑料排水板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率,适应地基变形的能力强;插入地基时对地基扰动小,对超软地基处理最为理想。但塑料排水板法对提高土层的抗剪能力不如砂井,在需要抗滑稳定的软基地段,应谨慎采用。

塑料板排水法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塑料板插入过程中防止淤泥进入板芯,堵塞输水通道,影响排水效果。

(2)塑料板与桩尖连接要牢固,避免提管时脱开将塑料板带出。

(3)桩尖与导管配合要适当,避免错缝,防止淤泥进入而增大塑料板与导管壁的摩擦力造成塑料板的带出。

(4)严格控制间距和深度。

(5)塑料板接长时,应用滤膜内水平搭接的方法,为保证输水畅通并且有足够的搭接强度,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

其他软基处理的方法还有灌浆法、反压护道法、强夯法等。

4. 结论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很多,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地质资料,结合水文气象资料、供气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试验,经技术经济论证,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方法;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一般而言,9~16 层(

一、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

1、仪器设备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 或S05 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二、施工的控制要点

1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1.1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1.2 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 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 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MM 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 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为此:①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②浇筑混凝上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1.3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 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2 建筑裂缝的控制

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3M 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 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150MM)进行处理;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3 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露天高处作业多、工作条件差,以及在有限的空间要集中大量人员密集工作,相互干扰大,因此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此对安全管理综述以下主要控制点:

3.1 基坑支护

(1)基坑开挖前,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环境确定支护方案。

(2)深基坑(H≥2M)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且距坑槽1.2M 范围内不允许堆放重物。

(3)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

(4)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坑壁和周围环境的监测,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内力变化情况,以及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保证在不造成危害的条件下安全地进行施工。

3.2 脚手架

(1)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

(2)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

(3)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施工作业层应满铺,在铺脚手板的操作层上必须设2 道护栏和挡脚板,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

(4)材质:钢管Q235(3# 钢)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

(5)卸料平台:应有计算书和搭设方案,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3.3 模板工程

(1)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模的施工程序,同时还应针对泵送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制定针对性措施。

(2)支撑系统:应经过充分的计算,绘制施工详图。

(3)安装模板应符合施工方案,安装过程应有保持模板临时稳定的措施。

(4)拆除模板应按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拆除时要设警戒线,专人监护。

三、结语

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这对设计、施工、监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强度、三线、裂缝、安全都是些门类科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年)

第6篇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钻孔灌注桩在高层住宅楼、工业建筑、桥梁工程等得到广泛应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和控制要点也显得尤为重要。钻孔灌注桩施工是综合性极强的施工工艺,涉及到的科学领域也较多,包括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工程机械、工程结构等等。

本工程中的基桩为端承摩擦桩,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或中风化粉砂岩,设计桩长是根据地质资料估算的长度(18.500~ 23.500米),孔径有1500mm、1300mm、9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桩身纵筋保护层厚度70mm。

由于本工程中基桩埋深较大,地质情况复杂,加之施工时间正值雨季,地下水较为丰富,且部分桩孔出现流砂现象,施工难度较大,是桩基施工较经典案例,对以后桩基施工有着一定的学习价值。现详述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各环节的控制要点。

1 施工准备

1.1 技术准备:施工前应对周边及地下管线进行详细勘察,在确定桩位无地下管线后方可施工,如有管线,则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联系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加以保护。

桩基开挖前要编制基坑开挖方案、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桩基础安全施工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基桩试验检测方案、降水专项方案、施工过程中监测方案。

1.2 机械准备:因为桩身直径最大为1500mm:所以钻孔机器采用正循环GPS-15型钻机,钻头采用笼式钻头,岩层扩底钻头采用旋挖扩底钻头,桩底清孔采用空气压缩机。

2 施工工艺流程

表层土开挖(场地平整硬化)―放线定位―护筒埋设―钻机就位―钻机挖孔―换扩底钻头扩底―一次清孔―桩孔检测―钢筋笼下放―二次清孔―浇筑砼成桩―桩头破除。

3 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3.1 表层土开挖(场地平整硬化)。土方开挖到桩顶标高(该标高为桩头破除前标高),同时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硬化,保证在钻孔过程中钻机平稳,不倾斜,也便于桩砼浇筑。开挖后要对基坑四周进行安全围护,对基坑边坡进行护坡处理。

3.2 放线定位。桩基对桩位要求较高,测量放线要求准确无误,因此每个测放点测量放线应从基准点引测,这样可以避免累积误差,使得测量更加精准,放完点位后要进行闭合校核,以免定错位,同时应对桩位坐标、预偏心大小及方向等进行相互校核,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定位后要对桩位点做好标记并进行围护保护。

3.3 埋设护筒。护筒一般用5mm厚钢板制成钢护筒,护筒长度以现场土质情况确定,一般长度3m左右,以保证护筒打入原状土50cm,高出地面20cm为宜。吊机吊起护筒就位后,用钩机打入土中(如图),护筒要保持垂直打入,打入后要进行验线,待孔桩挖孔完毕后再用吊机将护筒吊起。

3.4 钻机就位。钻机就位要平稳不倾斜不移位,钻机定位要准确,机架顶杆对好桩位,然后按桩的设计长度在钻机上设置好钻孔深度,以便准确控制桩的钻孔深度。

3.5 钻机挖孔。按照设计要求,除了满足桩设计长度要求外,钻孔标高要深入中风化泥岩或中风化粉砂岩至少15cm,挖出土质为灰色(如图)。

经过监理工程师现场确定后方可停止挖孔,如开挖达到设计深度后仍没有达到风化岩层,则要继续往下开挖直至岩层,如仍未发现风化岩,则要及时与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共同研究决定。

挖孔过程中如发现有流砂和塌孔现象,则要通过回灌泥浆,因泥浆对孔壁产生的压力可以保护孔壁塌方,起到保护作用。待孔桩开挖验收合格后,立即吊装钢筋笼并浇筑桩砼。

如果持力层土层坡度较大,施工时应结合地质报告先施工较深的桩,后施工较浅桩。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核对地质勘察资料,检验施工工艺,发现问题则与地质勘察、设计等单位及时联系处理。

3.6 换扩底钻头扩底。孔桩开挖到设计标高并深入风化岩(15cm)后再使用扩孔钻头扩孔,由于桩孔径不一样,桩头大小也不一样,施工时要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选择合适的扩底桩头。

3.7 一次清孔。孔桩开挖完成后进行一次清孔,清孔一般采用空气压缩机进行,将泥块和石块清除直到桩孔底沉渣厚度小10cm。

3.8 桩孔检测。孔桩开挖完毕后要经专业监理工程师验孔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桩孔检测项目有:孔径、孔深、倾斜度、虚土厚度以及孔底土质情况,孔深一般用测绳(锤)测量。验收合格后要有相应的记录和图片资料。

3.9 钢筋笼下放。为了防止孔桩塌方,验孔完毕后应尽快吊装钢筋笼,所以钢筋笼是在挖孔前即加工制作完成,钢筋笼加工完毕后要对半成品进行覆盖保护,避免露天防止锈蚀。为避免现场桩基纵向钢筋出现接长情况,钢筋下料时可相应的加长20~30cm,如有两段钢筋笼连接,则应采取焊接连接(如图)。

同时,钢筋笼加工时要均匀合理设置垫块或者耳环控制保护层厚度。待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可下放钢筋笼,吊放钢筋笼要垂直缓慢,控制好钢筋笼顶标高,一般用钢筋固定在正确的标高位置上,确保钢筋笼在砼浇筑过程中不下沉或上浮。

3.10 二次清孔。清孔方法同一次清孔,清孔后的孔底沉渣厚度小于10cm。清孔完毕后每根桩施工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一、二次清孔沉淤厚度和泥浆比重。

3.11 浇筑砼成桩。进行隐蔽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桩砼浇筑,泵送商品砼的塌落度一般控制在20±2cm。

浇筑时导管下放位置要准确,卡口旋紧。导管距离孔底约30cm,这样可以防止导管过低深入泥浆沉淀而导致堵管,也可以避免导管过高而使第一斗灌注砼后无法埋住导管口,导致泥浆重新进入导管而影响成桩质量。浇筑过程中导管不能过深,过深则导致导管被埋不能拔出,导管埋深也不能过浅,过浅则导致泥浆涌入而造成断桩或夹泥等质量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浇筑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输送连续,浇筑不能间断,砼要分层振捣密实。

浇筑砼顶面标高要比桩顶标高高出2米左右,确保桩头破除后桩顶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如果对桩砼强度产生疑问,则可以取芯试压。

3.12 桩头破除。桩砼浇筑完成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试块试压合格后即可进行桩头破除。

桩头破除前用挖土机挖出承台基坑,放出桩顶标高线。为了保护桩身砼和钢筋不受破坏,桩头破除机器要用风钻作业而不能用爆破机破桩,破桩时要注意对桩纵向钢筋进行保护,避免桩纵向钢筋破坏。如果在破桩过程中纵向钢筋不小心受到破损,则采用搭接焊接或者植筋的方式处理,确保纵向桩钢筋锚入承台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如图)。

4 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现场施工记录正确完整,每道工序须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每根桩均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是一项很复杂的施工,需要不断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希望本文能为以后施工提供一些参考,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的制定提供一些的素材,使以后桩基施工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件: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设出版社,2003.

[2] 桩基工程手册编写委员会.桩基工程手册.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1995.

[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缩印本)(上、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第7篇

关键词:清单报价工程造价,成本管理

 

近年来,清单报价模式普遍实行,给建筑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变化。《计价规范》的实施,使计价模式由定额计价改为工程量清单计价,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指导价格.社会全面监督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同时为建设市场主体创造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竞争环境。随着《计价规范》的实施,建筑企业经营方式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一。由93定额的工程报价向工程量计价清单报价模式转变

93定额模式下的工程报价,通常是标底编制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将拟建项目的工程量估算出来并列出清单,提供给各投标单位作为参考工作量,规定统一的材料价格。投标单位依据93定额,套用相应定额子目,套用政府规定的费率,主材定价按规定时间的指导价执行。最后各投标单位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承诺让利率,中标后工程量以及施工内容均可按实际施工图调整,编制投标书相对简单。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要求招标人体现其要求的工程项目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全面反映报价的要求,是投标人报价的依据,是签订工程合同。调整工程量和竣工结算的基础,招标人承担量的风险。工程内容是施工和报价的主要内容,和项目特征有着对应的关系。凡工程内容中未反映的,由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或图纸要求编制,以完成清单项目为准,综合考虑到报价中。工程量清单编制人根据计算规则计算工程实物量,计算结果要具有唯一性,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原则。除附有说明外,所有清单项目的工程量应以实体工程量为准,并以完成后的净值计算。工程量以清单的形式予以公开,给投标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报价,承担价的风险。因此施工单位在报价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搜集信息,了解建设单位及资金来源情况,了解竞争对手,认真研究招标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及香肠勘测报告,核算工程量大小。审核中,要视招标单位是否允许对清单内所列工程量来进行调整决定审核办法。如允许调整,就要详细审核所列各项工程量,对有较大误差者通过答疑会提出调整意见,取得招标单位同意后进行调整。如不允许调整,则不需对工程量进行详细审核,只对主要项目或工程量大的项目进行审核,发现有较大误差时可利用调整这些项目单价的方法解决。

2.投标人应明确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原件进行投标报价,投标报价为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计价总和,综合单价有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如使用商品混凝土,应按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要求把费用计入相应的混凝土项目综合单价中。论文大全。

3.准确进行报价,做好投标工作,必须遵循合理低价原则(即报价量低但不低于成本)。采用综合单价法要求每一个单位项目所需的人材机费用.管理费和利润。管理费和利润的标准,在《清单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单位的工程成本做全面细致的工作,在工程实体消耗成本已经确立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非实体消耗成本,减少现场管理及临时设施的费用,尽可能多获利润。在清单报价中,也可根据自己的定额直接进行综合单价的报价。

4.在投标过程中,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对单位工程成本利润进行的分析,统筹规划,制定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人工.机械,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改善施工技术条件,注重市场信息的手机和自身信息的积累,合理控制现场费用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吸取不同专业施工队伍,以优秀的施工方法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组建公司材料采购,调拨,价格信息中心.

5.投标报价基本确定后,可应用技巧与策略进行报价。在总价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能预计今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单价可报高一些。论文大全。如果某单项工程数量可能减少,则可以将单价适当降低。对于只填单价而无工程量的项目,单价可适当提高,不会影响投标总价。

二。由执行地方性法规文件向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法规文件转变

1.93定额属地方性法规文件,必须严格执行,合同模式适用于可调总价合同,即工程量可按图调整,主材单价可按市场价格或甲乙双方认定的价格调整,但定额内综合的施工内容.定额含量和定额确定的人.材以及机械台班费用不可调整,费率按政府规定的类别工程记取。93定额带有强制执行的倾向,施工单位承担的合同风险相对较小。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预算编制是按93预算定额编制,在施工过程中预算收入的准确性难以估计。设计预算是依据93综合定额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的是工作量的签证,以及合同上没有约定的价格的签订,注重的是阶段结算和竣工结算。

2.2000定额只是参考性文本,没有强制性执行的规定,实行了量价分离,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建筑市场,适用于可调整的单价合同,政府没有强制性规定各类工程项目所取的费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报价,工程量以实际图调整,材料单价合同约定按市场价执行或甲乙双方商定。实行2000定额计价的合同比较科学,但也比较繁琐。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施工单位承担的风险相对93定额大了。2000定额只是预算定额,,在施工过程中能比较真实的反映施工项目的预算收入情况。

3.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一份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法规文件,必须严格执行。它是一份与技术规范相对应的文件,详细说明了合同中需要或可能发生的工程细目及相应的工程量,在工程结算时,结算单价按合同约定的价格执行,而工程量按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结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报价上是根据企业各自的实力竞争,综合单价中包括了直接费.管理费.利润和风险等。论文大全。清单计价没有了二算的概念,但在预算的编制时区分了措施项目清单。施工项目清单等,且措施项目清单包干使用,部分让利项目必须施工,因此施工企业在编制清单预算的同时编制2000定额预算,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合同条款分析,投标书分析,找出合同中可以变更的内容以及报价中不利的因素,找出报价中潜在亏损的施工项目,以便过程中及时办理各种变更手续,实现风险转嫁。由于清单计价是综合工作内容和综合单价,预算编制相对简单,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出工程的预算收入。

三。由原不适应市场的成本管理及核算方式向全新的成本核算制度转变

近十年来,我们已积累了相对成熟的成本核算办法,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控制过程中,按施工预算作为生产指导和成本的控制,在人工.材料耗用量上实行预算产值.人工材料的实耗量.成本三个同步。在这种状态的管理中我们能及时的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及时的加以纠正,在管理上已形成了 一种良好的循环。

第8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质量,问题,治理方法

 

一、前言

道路工程具有线长、沿线地质水文条件多变、结构物终年外露的特征;其路基的稳定性是道路寿命的关键环节。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因此,当年沟槽回填,当年修路成为城市道路的又一特点。同时,城市道路的地下、地面及空中,由于管线、路面、过街地下通道或过街人行天桥的立体分布,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又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

二、当前城市道路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一)雨水井、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辅助设施多,所以,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

对此,施工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回填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回填。据我们的经验:中等井背缝隙(大于50mm宽)可用灰泥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分层捣实。小的井背缝隙(小于50mm宽)可用砌筑砂浆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也要分层捣实。

为了防止施工疏忽,监理方应加强巡检。必要时采取旁站方式进行监理。

(二)路基填土、沟槽回填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

1、危害

(1)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如是道路,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如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

(2)碾轮压实重力产生分力损失在纵坡上使碾轮重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

(3)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

(4)带泥水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将造成填土下陷,从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2、治理方法

施工单位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机型不超过有关规定;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大于或等于1m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三)土路床整修碾压的问题

1、危害

(1)不经压实的土路床,路面结构等于铺筑在软地基上,其软基有较大的空隙,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水分积聚,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使土基稳定性降低,支撑不住路面结构,路面将出现早期变形破坏。

(2)不做土路床工序,便不能及时发现土质不良与软弱土基或含水量过大的土层,当做上面结构层,“弹簧”现象反射上来,将造成结构层大面积返工。

(3)不控制土路床的纵、横断面高程,只控制其上结构层的高程,将不能保证结构层的设计厚度,会出现薄厚不均和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薄弱部分,出现过早破坏。

(4)不控制土路床的平整度,虽经碾压,但凹凸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如此,密实度会不均匀,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

2、 治理方法

(1)对技术素质偏低的施工单位或人员应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

(2)按照路床工序的要求,在控制中线高程(+20mm)、横断高程(+20mm,且横坡小于或等于+0.3%)、平整度(10mm)的基础上, 填方路段路床向下0~80cm, 范围内, 挖方路段路床向下0~30cm 范围内要达到重型击实标准95%的压实度(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达到98%)。

(3)路床工序中的密实度项目和路面各结构层一样是主要检查项目(即带项目),不做土路床工序等于密实度合格率为0,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判定应属不合格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土路床工序的质量控制。

(四)人行道施工中,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易脱落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论文大全。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监理方应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提出特别要求。在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特别注意此处的施工质量,注意砂浆标号、干湿度及砂浆的饱满度。必要时可要求用于此处的砂浆标号提高一个等级。监理时也要加强巡检。

(五)过路管沟处路面出现裂缝

市政道路工程中,有许多管道需要通过行车路,如排雨管道、过路的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自来水管道等。施工这些管道要在路床施工前进行,这样就不存在压实度不足的问题。这一点要特别加以注意,以防止因压实度不足产生路面裂缝的现象。

在管道底部回填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灰泥填管道护脚处的狭小部位,然后以虚铺≤200mm的厚度,进行人工夯实,夯实遍数不得少于5遍。管道以上,人工夯回填完两层后,进行机械夯实。并在两侧放坡,完成回填,以避免出现上下直通缝。

(六)人行道上的路灯检查井盖板与道面高差超标,易产生拌脚现象。论文大全。

在人行道施工中,由于检查井盖板大,安装较难,极易出现检查井盖板与路面高差超标现象,交付使用后,可能发生拌脚现象。监理需要逐个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要求整修,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论文大全。

三、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对策

(一)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规范与指导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至竣工验收各阶段、各环节对各部门、各参建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

2、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进一步开放工程建设市场,避免地方垄断。优化施工招标评标办法,使创精品工程或施工质量好的 企业 更容易中标,或有更多的机会中标,避免施工单位的恶性价格竞争,使中标价回归理性。

3、建立并完善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的工作监督与考核办法,形成对各单位的评级与优选制度。

4、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

5、完善对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与个人的廉政考核与处罚管理制度。

6、建立并完善业主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大纲,明确并规范质量管理的内容、标准、程序、方法、准则等。

(二)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考核和奖惩

1、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质量的监控与考核。采用定期检查和现场临时抽查等方式对施工质量的整体运行情况和关键部位的质量状况进行监督与控制。这样的监督与控制应由业主、监理、质检站等联合控制。对监控与考核的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内容和要求详细讨论研究制定。

2、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投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检查与考核。重点考虑对承包人是否有合同违法行为、承包商的组织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到位情况、主要施工设备的投入情况、质量控制程序的遵守、材料质量控制情况、施工方案、现场实体质量控制情况、内业资料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考核的结果要采取两个手段来抓:一手抓激励;一手抓惩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9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做好城市园林建设是关键,所以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就是根据园林工程的现场情况,结合园林工程的设计要求,以先进的、科学的施工方法与组织手段将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经济、计划和组织等诸多因素合理优化配置,从而保证施工任务依质量要求按时完成。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工程的综合功能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工程设施与园林景观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和科学的施工管理,实现优质低价的园林工程。

现场施工正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园林绿化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园林绿化企业被戏称为城市农民,不重视现场施工管理,主要反映在混乱,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等。因此,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力得不到较大增长,经济效益不高,工程质量不好等,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求发展,园林绿化市场也不例外,需要向用户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新产品,而生产一个优良产品,除了设计、材料供应等因素之外,更要靠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来保证。一般来说,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对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实践表明,园林绿化工程在招标时,不仅要审查企业的资质条件,还要考察企业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能否保证施工质量,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因此,把现场施工看成是企业形象的“窗口”是很恰当的。企业要想扩大市场,必须首先抓住施工现场,只有搞好现场施工管理,才能保住市场,进而开拓市场,占有市场。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工程实施工程的招投标制度,加速了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重视,工程中标后,首先着手施工现场的组织与管理,施工现场主要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四个阶段。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设计方案和要求

施工前必须有绿地规划设计图,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并要了解施工中的各个部门配合情况,了解设计图纸的意图、熟悉施工现场情况,如现场的水源、管线、电缆等。

2 现场勘察与制定施工方案

在了解设计意图、方案和要求的基础上,应首先勘察施工现场,然后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实地检查了解分析种植土情况,以便到时向建设单位提议是否要更换种植土。计算更换的数量、工程量是多少。

(2)劳动力计划:按照开工日期和总工期要求,编制劳动力需要计划,组织各相关工种进场,安排好进场职工生活,并做好入场职工的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增强安全、防火、防盗和文明施工意识。

(3)编制材料计划:根据施工计划要求和进度做好苗木的采购订购工作,做到货比三家,以树型完整、姿态优美、规格符合设计要求为第一条件。按时、按质、按量组织进场,并要求堆放整齐。并根据规范、规定和要求,进行各种材料的检查,以保证工程质量神进度要求。

(4)编制施工机械计划:根据工程施工要求,编制施工机械计划,按使用先后组织进场。

(5)施工顺序:前期准备(材料采购)一地表准备(翻松)一地形处理(垫铺表土)一苗木进场一种植(支撑管护)一平整绿地一铺种草皮一现场清理竣工资料汇编

一养护管理。

3绿化工程现场施工的主要工序

(1)施工场地整理:清理场地的渣土、垃圾等杂物,对地面进行平整、翻松、铺设表土等施工作业。

(2)定点放线与挖穴:定点放线是根据施工图纸在现场测出苗木栽植的株行距和位置。定好种植点后,开始挖种植穴和种植槽,准备栽种。

(3)苗木的定植:在定植前,苗木必须经过倒剪,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的散发,保证树势平衡以保证树木成活。定植施工的方法是:将苗木的土球或树蔸放入种植穴内,使其居中;再将树干立起,扶正,使其保持垂直;然后分层填种植土,填土后将树根稍向上提一提,使根舒展开,每填一层土就要用锄把土插紧实,直到填满穴,使土面能够盖住树木的根颈部位,比在苗圃的种植深度加深:20~30ram,初步栽植好后还应确定一下树是否仍保持垂直,树冠有无偏斜,就要再加扶正。最后,把余下的穴土绕根颈一周进行培土,做成环形的拦水围堰。其堰的直径应略大于种植穴的直径。堰土要拍压紧实,不能松敝。

(4)定植后的养护:树木定植后24小时内必须浇上第一遍水,水要浇透,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根系与土紧密结合,以利根系发育。

(5)防风支柱:较大苗木在栽植好后,为防止被风吹倒和行人摇晃,应设立支撑,固定苗木,支撑应树设桩或拉绳,不伤苗木。

4确保工程质量和资料管理

由于工程施工任务工作量较大,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要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又要确保工程质量,需要明确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和责任到人,具体指导施工,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做到文明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施工过程中,严格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认真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及时办理各种验收手续,保证工程技术资料完整、真实,与工程监督同步。

5施工验收后的养护管理

施工验收后工作就是养护管理。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表明养、管的重要性。养护与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又是一项无尽无休的长期性工作,但施工后几个月的养护光亮尤为重要。园林植物的养护光亮工作,必须每天不问断地进行,其主要内容有:

(1)灌水与排水:水分是植物体基本组成,树木体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用人工方法向土壤内补充水份为灌水,以保持地上、地下部分水分平衡,促发新根,保证成活,以及促进苗木生长。排水是防涝保树的主要措施。

(2)施肥:栽植的各种园林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将长期从一个固定吸收养料,即使来源肥力很高的土壤,肥力也会逐年消耗而养活,因此应不断增加土壤肥力,确保所栽植旺盛生长。

(3)中耕除草:中耕是采用人工方法促使土壤表层松动,从而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生长。中耕深度依栽植物及数龄而定,浅根性的中耕深度宜浅,深根性的则宜深,一般为5cm以上,结合施肥则可加深深度。

(4)整形与修剪:整形与修剪是园林植物栽培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养护管理措施,整形修剪的目的除了可以调节利控制园林植物生长与开花结果、生长、衰老更新之间的矛盾外,重要的在于满足观赏的要求,达到美的效果。

(5)病虫害防治:植物的防治病虫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6 结束

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园林工程投资大,任务急,工期短,要求高,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十分重要,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JJ/T-83—99)于1999年8月1口正式实施,使园林绿化工程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具体操作的起苗木、运输、树穴挖掘、回土、施基肥、栽植、养护管理等一系列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才能搞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 工程质量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于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公路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和资金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1、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手段不得力,造成使用质量差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严重影响整个社会效益的提高。纵观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因此,研究当前施工企业质量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尤为必要。

1.1、缺乏一套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形式上看,施工企业都设有质检部门,事实上有的并没有起到检查监督作用,有的企业把质检工作下放到专业队(班组),再则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比如技术员兼质检员,安全员兼质检员。结果是责职不分,关系不顺,因此,难免出现敷衍现象,从深度上达不到质检工作的要求,导致工程实体得不到有效地控制,施工环节失控,质量保证体系难以正常运转和实施,与实际脱节,出现两层皮的现象。一旦出了质量问题,互相推脱,无人负责,抓不住典型,质量事故不了了之。

1.2、保投资片面追求眼前效益,有些企业不是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产值利润放在第一位。为了保投资,追求形象进度,以提高短期效益,其结果.施工尾项多,收尾难度大,质量控制措施难以实施,以速度和数量求效益,短期行为严重,使企业在提高工程质量上缺乏后劲。

1.3、质量责任制不健全。部分施工企业嘴上喊要抓质量,实际只是走过场,从上到下,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认为质量只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只要通过职能管理就可以解决。或是只把质量管理工作着眼点放在为了达标而达标上,按达标细则一条一条的套,一项一项的对照搜集资料,填补记录,画画图表,只注重形式,模式和花样,不注重实效,重表轻里,造成一些质量管理环节失控。

2、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质量管理中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五条改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办法,具体如下:

2.1、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全面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度,完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质量责任的划分。

2.1.1、增强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全员、全过程、全领域,其涉及到的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公路建设各级企业要加强对全面质量管理宣传教育,重点是要求各级员工理解本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其工作结果对公路建设过程、工程产品甚至信誉的影响,以及采用何种方式才能为实现与本岗位直接相关的质量目标做出贡献;让企业领导管理层及职工了解全面质量管理作用及如何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从而使全企业、全员、全过程以超质量严格要求进行质量管理。

2.1.2、为了搞好质量管理,应从组织、人员、制度三个方面抓起,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 各类人员严格执行本工种岗位责任制,使质量管理责任到人。另外,还从质量制度上给予保证,严格执行公司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制度、公司月质量检查制度、路基路面施工细则、公司质量否决权制度和创精品工程实施方案、提高路面工程质量的若干措施、施工重大问题应急处理办法、程序等很多根据公司自身条件制定的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体系,对整体质量实行全方位的控制。

2.1.3、完善公路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对有关质量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处理。

2.1.4、严格执行工程验收体系。加强验收管理,将工程检验纳入规范化,程序化管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

2.2、加强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后的养护和现场监察。从员工的角度。对于施工人员,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设计文件详细复核,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难点工程,或者是采用新技术,以往没有施工经验的新的施工方法,在施工前一定要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让他们知道工程项目的重点、难点在哪个地方,然后有的放矢的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把对可能问题的研究尽量放在出现问题之前。从项目本身来看。对于各项目本身,应该把施工管理重点放到第一线,特别是抓好工序管理,严把施工方案审查关。加强工地实验室和测量班组的建设,强化质量检测手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

2.3、加强与设计单位的实时联系和对设计质量的审查工作。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能在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施工项目上提前或者是实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2.4、采取合理必要的激励措施。在施工现场工作是很繁重,枯燥的,保持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不会产生厌倦或者是少产生厌倦、抵触情绪,更好的执行上级的工作指示,这是一个施工企业夺取质量胜利一个基础保证。

2.5、利用现代计算机绘图和网络技术,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提高项目质量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加快项目进度,实现项目管理的网络化、自动化、虚拟化,这已经成为一个有目共睹的大趋势。以较少的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实现质量达标甚至超标。比如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制作软件,预先将构造物的形态制作出来,并且将其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进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用动画的方式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将二维的施工平面图纸变成三维的立体模型,从而加深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过程的理解,减少失误。采用最新的施工项目材料管理软件和质量管理软件,加强项目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系统,还有就是运用质量评定系统,以辅助项目的质量管理。从而更加高效的进行项目管理。

3、总结语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将会逐步走上系统法、法制化的轨道,电脑技术将会普遍地运用到工程质量管理中,施工人员和质保人员的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们每一个公路人都应该看清形势,摆准位置,把好质量关。

参考文献:

1、孟广勇,公路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探析[J],华章,2011年17期

第11篇

桩基工程属地下隐蔽工程,工程完工后不可能通过肉眼观察直接来判定桩基工程的好坏,承载力等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但桩基工程质量不合格将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倾斜等严重后果。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强调确实按照施工规范和图纸把好工程质量关,但较大的桩基工程质量事故还是每年都有发现,有的甚至造成整个桩基工程作报废处理。因此,把握桩基工程质量仍然不得有半点松懈。要确保桩基工程质量不能只靠施工后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责任查处追究,虽然这些工作也很重要,然而关键的还在于对可能预见的工程质量问题在施工前拿出可行的防范措施,这样对杜绝工程质量事故隐患也许更为有效。当然,搞好现场施工管理尤其重要,必须严格按照现行施工规范把好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特别是关键环节,从根本上确保桩基工程质量。

首先,要消除桩基质量人为因素的影响,必须做好施工队伍的选择。近年来,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桩基工程施工队伍不断增加,各施工队伍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参差不平,尽管有关部门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施工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但是仍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施工队伍出现,冲击桩基工程市场,这就要求我们项目建设单位在招投标时应把好施工队伍的施工资质关,防止“杂牌军”进入桩基工程施工现场。同时对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的施工队伍优先选择,使施工质量得以有效控制,获得保证。同时,明确要求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和程序,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提出质量保证要求,使施工队伍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明确质量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力争优良。

第二,把好建材质量关,进入工地的建设工程使用的钢材、水泥等主要建材须有出厂合格证,在工地使用前必须经质量监督部门抽检,各项性能指标合格,建议最好采用名优免检产品。对于砂石等骨料,要求达到规范的有关规定,如石子的粒径小于40mm,砂的含泥量小于3%等。

第三,现场施工是主要环节,捉好现场施工管理是关键。为了做好现场施工管理,施工前应认真地查阅地质勘探报告、施工图纸和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规范等相关资料,学习掌握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有关规定、基本要求,了解持力层深度等工程地质情况。分析沉管灌注桩常见工程质量方法,确保和提高工程质量。

本人曾参与漳州电力新村11#―14#楼工程的桩基――沉管灌注桩施工工作,从放样到竣工验收,对沉管灌注桩施工有一个全过程的了解,下面想就如何在施工中确保和提高沉管灌注桩的工程质量谈一些心得体会。

1、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试空桩,检查桩基的击震力等技术参数是否达到要求,同时由设计人员确定最后两阵沉管贯入度控制范围(一般不大于30mm)。施工时,根据经验当桩机抬架后击震声变大,桩管沉不下去了,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测算是否已到设计深度,如果是的话,认真观测最后十击两阵沉管贯入度的数值是否在试空桩要求的范围内。如果不是,要做好遇地下障碍物的思想准备,及时请相关设计人员处理。

2、搞好施工放样。显而易见每根桩的平面位置都是设计人员选定的,都不能随意改动。桩平面位置的准确性将影响到承台的受力情况,因此必须认真放样并复核,复核后应立即埋设好预制桩尖,为将来的控制装的偏移(中间桩和边缘分别不大于1倍和0.5倍桩劲)打好基础。放样还有一个标高问题,标高的准确性不仅影响桩管下沉深度的判断,而且影响到砼浇灌用量和将来的砍桩工作量,最好能用水准仪来准确判断每根桩的桩顶设计标高,同时利用已知的桩管长度来判断桩尖是否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

3、断桩是因为桩身混凝土终凝不久,因桩距过小,受打邻桩的振动或挤压而产生的剪应力作用造成的桩身断裂。为了防止因打桩顺序不当引起断桩的严重质量缺陷,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严格按已审批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在施工前的交底时强调合理的打桩顺序(一般为从内向外或从中间向周边)和桩架行走路线等技术要求,避免出现由于打桩顺序和桩架行走路线不当引起的断桩。

4、针对活瓣桩尖在沉管中容易造成桩尖活瓣进水、进泥或桩尖夹泥,在拔管时活瓣不及时张开形成吊脚板,端承力消失,或者拔管时活瓣没充分张开,遇软弱夹层易造成桩身缩径、夹泥、断桩,使单桩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不合格。建议淘汰活瓣桩尖,改用预制桩尖,而且按规范要求的桩管下端与预制板尖接触处应垫置缓冲材料。

5、沉管灌注桩的缩径其主要原因是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或饱和淤泥土层中沉管时,由于土体受挤压而产生孔隙水压,拔管后便挤向新灌的混凝土造成的。此外,拔管速度过快,混凝土量少,和易性差,混凝土出管扩散性差也会造成缩径。针对这两个产生原因要求采用密振慢拔,振动拔管速度要均匀,速度控制在0.8~1.2米/分钟,砼坍落度以6-8cm为宜,且桩管内应保持不少于2米高度的混凝土,以确保桩基不发生缩径。

6、抓好钢筋笼的制作。钢筋笼制作场地要求平坦,主筋、箍筋的间距分别在规范允许的10mm和20mm误差范围内,钢筋笼直径。长度误差也分别控制在规范允许的10mm和100mm范围内,防止主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和浮筋现象的发生。另外,钢材的冷拉作为一项材料加工工艺技术控制得当一可提高强度,二可节省钢材。规范要求一级钢筋的冷拉率为小于5%,二级钢筋的冷拉率为3%以内。但个别施工队为追求利润,随意加大冷拉率,影响钢筋性能。为了制止这种工程质量通病,我们要求施工队伍严禁使用大冷拉钢材。在现场施工中,用螺旋测微计进行抽查检测,抽查钢筋冷加工前后的直径变化,根据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长度的变化与直径变化的平方成反比,计算确定钢筋的准拉率。一经检查发现有冷拉率超过规范要求的钢材一律不得使用,必须返工,使工程钢材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在工程中留下隐患。钢筋笼的制作除了要求焊接需由持证焊工操作和焊条须采用设计选定的型号外,还要求焊点无漏焊、开焊,主筋(Ⅱ级钢筋)的焊接长度双面焊要求5d以上,单面焊要求10d以上,且焊接试件试验合格。

7.而且为了防止出现斜桩,施工前要做好桩机移动范围内的场地的平整压实工作,使地面有一定的承载力来保证桩机的垂直度。施工时;桩机操作员在沉管前要利用桩架上的重垂线,控制沉管的垂直度在允许偏差0.5%范围内。

8、吊装钢筋笼,浇灌桩身谈前要根据桩基施工规范要求,采用保护层垫块(或钢管、垫板)控制主筋砼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9.计算每根桩的砼浇灌量,根据砼配合比中每立方砼的水泥含量算出理论水泥用量,水泥实际用量和理论水泥用量的比值即为充盈系数,严格执行充盈系数不小于1,一般土质为1.1,软土为1.2~1.3。

10、拌制砼时要求粗骨料粒径不大于4cm,且应按规范冲洗干净,并严格按配合比称取。搅拌机的拌和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时间,注意水灰比的控制,提高混凝土质量,防止砼离析,确保桩身砼强度。

11、为了提高桩的质量和承载力,在开始拔管时可先提升0.5cm再反插0.3cm(或先提升1m再反插0.5m)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完全拔离地面,用这种方法施工承载力可提高30%左右.另外,可以第一次素砼桩施工完成后,清除管外壁上的污泥,在原桩位上作第二次沉管,使末凝固的混凝土向四周挤压扩大桩径,然后再灌入砼,采用这种方法施工的桩的承载力约可提高80%。上面的两种施工方法应根据现场地质和实际施工需要灵活运用。

第12篇

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整体性好、安全性能高,但楼板裂缝问题一直困扰着混凝土的质量,我们在广泛应用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的同时,也要从多方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而将其控制在无害范围之内。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某工程为例着重从裂缝产生的部位,裂缝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 现浇楼板;易发部位;裂缝;原因分析;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5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4-002-03

1 工程概况

浙江杭州市某工程建筑物地下三层,主要为汽车库、设备用房、酒店服务用房,地上为1栋57层的双塔超高建筑物,1~15层为5星级酒店,17~34层,36~53层为酒店式办公,16、35层为避难层,54~57层为行政酒廊,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主体高度为200米,裙房5层高度约23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结构为混合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主楼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和钢梁,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桩基。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11~16cm,配筋为双层双向Φ8@200,梁跨度8.6m,梁处附加筋为Φ8@150,部分为Φ10@200,附加筋长为两边伸出1.5m。

2 针对本工程现浇板裂缝做简单概述

2.1 现浇楼板裂缝现状。砼是一种非匀质材料,由多种原材料组成,内部有很多缺陷,例如:骨科与水泥浆之间、骨料本身都存在细微裂缝,当砼受压时,荷载达30%极限强度以下,微裂几乎不动;30~70%时,微裂开始扩展;70~90%时,微裂显著扩展并迅速增多,且串联起来直至完全破坏。

砼微裂是肉眼不可见的,肉眼可见以0.05mm为界:0.05mm,宏观裂缝。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宽度

这就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概念;无裂缝之砼是不存在的,用户如有这种要求也是不能满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是将砼的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之内。

2.2 现浇楼板裂缝的易发生部位。从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

除上述楼面裂缝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三类:①预埋线管及线管集散处;②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主要集中在楼板中央位置;③混凝土等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影响产生的位置。

2.3 现浇楼板裂缝出现的时间。从实践中得出,不规则裂缝一般在混凝土浇筑振捣一个半月左右出现;沿管道走向裂缝一般在混凝土浇筑振捣三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板的两边呈45°裂缝及楼板跨纵向裂缝大部分在主体竣工后半年出现,其宽度不一,长短不一,一般情况下肉眼可见。

3 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设计方面因素。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

3.2 建设方的原因。建设方为了控制投资经济,要求设计单位对结构配筋优化,造成楼板配筋过小,且钢筋间距大,在钢筋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同工种施工人员的踩踏,使得钢筋间距不等及保护层厚度过厚等现象,造成不同程度的现浇楼板裂缝。

3.3 材料方面因素。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在混凝土中,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砂粒表面并填充砂粒间的空隙而形成砂浆,水泥砂浆又包裹石子并填充空隙而形成混凝土。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它的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从混凝土材料性能角度看,裂缝主要是混凝土变形而造成。①混凝土自身收缩的变形(干收缩)和化学收缩;②环境气候影响所形成的变形,即温度变形。影响混凝土变形的主要因素为:

3.3.1 水泥品种的影响。水泥的选择是关系到收缩问题的关键。不同品种水泥的收缩值取决于铝酸三钙、三氧化硫、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而且,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水泥的标号等级要求也就相应提高,水泥用量也就会增加,产生的水化热就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越大。

3.3.2 混凝土配合比方面的影响。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水灰比对混凝土收缩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在用水量一定内条件下,混凝土收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加大,反之增大的幅度较小;在水灰比一定条件下,混凝土收缩率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水灰比相同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砂率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影响砼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原因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控制参数。

3.3.3 坍落度的影响。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3.4 施工方面因素。

3.4.1 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3.4.2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砼表面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度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3.4.3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3.4.4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3.4.5 关于搅拌时间。国外早在1985年的研究表明,对于普通砼(四组分)而言,搅拌时间需达75s,拌合物才能得到最小的变异系数。现在砼组分往往有六种之多,如是高强砼则W/C又低,GB50204-92规定普通砼搅拌时间用强制式搅拌机最少拌60s;“高强砼设计施工指南”规定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s。现在很多搅拌时间只要30s左右,其理由是搅拌机运输车还要不断搅拌,但殊不知搅拌车上是自落式搅拌机。运输搅拌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掺外加剂的砼因具有角变性而假凝,这与强制式搅拌机的均匀搅拌是不同的。搅拌不匀导致砼固化后质量不匀,如有的强度偏差太大,有的因固化膨胀剂未拌匀导致局部膨胀破坏。

3.4.6 关于砼的凝结时间。现在商品砼供应商常常未给施工方提供与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即不但要满足单位时间内供应多少方砼,而且要保证其最大时间间隔。施工完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砼裂缝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了,如果不是该留施工缝的地方,又不是配筋不够,这多半就是砼供应不及时、先浇的砼已过了初凝时间,但又未达到终凝时间而连续浇筑造成的“冷缝”。

4 对现浇楼板裂缝采取的控制措施

4.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对于第三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①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②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③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④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⑤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4.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的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4.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4.3.1 合理安排工期。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4.3.2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4.3.3 合理放置材料。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载和振动。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4.4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4.5 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控制。

4.5.1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4.5.2 做好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4.5.3 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浇筑完毕后12h内对其砼覆盖和浇水,养护时间至少14d,有条件者尽可能延长。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4.5.4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施工增加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4.5.5 制订后浇带的专项施工方案。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5 对现浇楼板裂缝的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一般来说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

5.1 一般裂缝的处理。

5.1.1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5.1.2 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5.2 较大裂缝的处理。

5.2.1 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5.2.2 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5.2.3 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6 结束语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钢筋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应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使结构中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数量和宽度,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在混凝土裂缝问题,我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对待。一方面,我们可以提前根据混凝土的所处环境,从设计、材料、施工、环境四大方面综合考虑,使结构设计更合理、原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更好、施工工艺更先进和施工环境更适合混凝土的后期的各种变化,从而提前制定预防措施方案,使混凝土裂缝降到国家和地方规范要求的控制范围内;另一方面,对已经出现超过规范允许范围的裂缝,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利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已出现的问题进行修补,从而实现风险和损失最小化。

参考文献

1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冯乃谦.实用混凝土大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孙进祥.建筑物裂缝.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4 赵志缙.新型混凝土及施工工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5 韩素芳.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6 富文权.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5

7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8 封定远.再谈住宅现浇板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建筑施工,2003(4)

9 杨长辉等.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成因及防裂措施研究综述.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