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防范电信诈骗的建议

防范电信诈骗的建议

时间:2023-06-08 11:1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防范电信诈骗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防范电信诈骗的建议

第1篇

令人头痛的诈骗案件不仅屡禁不绝,还呈现出操作手段越来越复杂,行骗区域越来越广,反侦察能力越来越强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犯罪分子在实施集团作案时,其首要分子在幕后组织操纵整个犯罪活动的实施:雇用人员为诈骗窝点搭设网络平台,提供电信服务器及改号服务;雇用人员负责发送诈骗信息,拨打诈骗电话并接听回拨电话;雇用人员赴各城市转款、提现,将赃款转至多个不同账户,最后通过地下钱庄转移。

在电信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犯罪分子早就把诈骗的战场转移到电信领域,他们利用电信技术“设局”,让人们难以发觉。犯罪分子对外发送的诈骗信息、诈骗电话的内容主要涉及中奖、购车退税、电话欠费、信用卡消费、灾区募捐、网络购物、股票走势预测、彩票中奖、冒充熟人、绑架勒索等。有的犯罪分子还利用改号技术冒充国家机关、公共服务机构的电话号码行骗,事先会精心设计骗局,行骗过程中根本不与被骗对象接触,对自己实施严密伪装。

目前,由于利用电信手段实施诈骗非常隐蔽,环环相扣,很难留下诈骗的“蛛丝马迹”,因此给打击整治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再加上电信诈骗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诈骗的信息辐射面广,也使得发现、跟踪、打击电信诈骗存在很多的“障碍”。

在此之前,除非数额巨大,证据确凿,对电信诈骗才能依法定罪。但是对于那些大量发送诈骗短信、拨打电话的诈骗行为,如何实施处罚,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处理依据,司法机关面对一些电信诈骗案件也往往“束手无策”。据悉,2009年,仅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5省市的群众因电信诈骗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多亿元。

电信诈骗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犯罪,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常常跨境、跨国实施犯罪,成为百姓深恶痛绝的新型犯罪。因此,保持对各类电信诈骗行为强有力的威慑作用、遏制电信诈骗高发的势头,已经成为执法部门的头等大事之一。

为有效惩治和预防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电信诈骗行为查处难、取证难,诈骗数额难以查清的现状,联合《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诈骗罪的定罪门槛作出了新规定:对电信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的,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即可以诈骗罪(未遂)追究刑事责任。

新的司法解释体现了国家层面打击惩治电信诈骗的信心和决心,为各级司法机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能够促使各级司法机关组织力量有效打击和惩治利用电信技术诈骗的行为,维护电信市场秩序和电信用户的权益,而且能够对各类电信诈骗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作用,有效遏制电信诈骗高发的势头。

但是,要从根本上遏制电信诈骗犯罪,仅仅靠公安机关的“单打独斗”、事后介入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认为,除了加大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外,还需各社会部门的通力配合,更重要的是广大民众要提高防电信诈骗的知识及防范意识。

近几年电信诈骗案的逐年增加,与银行的监管不到位也有关联。据了解,现在的银行虽然实行了实名制办卡,但出于部门利益,并未规定每个身份证的办卡数量,这使得犯罪分子可以盗用他人身份证办卡,从而达到洗钱目的。在这次跨境追捕中,当公安机关要求银行部门将涉案的银行卡冻结或取消时,银行出于部门利益,根本不予取消。这不但给公安机关增加了办案难度,同时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因此,首先,我们应该逐步完善和落实金融、通信行业监管法规。移动通信、互联网的管理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建议通过政府牵头加强对这些行业的监督,明确其应承担的义务和应负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规定者应坚决惩处,提高违规成本。

其次,加强警示、宣传力度。这个工作主要是依靠社会各界进行声势浩大的公益宣传,普及防范知识。除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还应当依靠单位、学校、社区等组织宣传活动。在机场、车站、码头或是金融网点等场所,可以在醒目位置长期设置公安机关制作的警示牌,同时可通过移动通信部门定期发送警示短信进行宣传。

第2篇

而就在此前,中央电视台就报道了这么一件事:辽宁沈阳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今年1月7日去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汇款。老人边打电话边汇款,电话另一头传来南方口音,遥控老人一步步地操作ATM机汇款。

怀疑老人遇到了电信诈骗,银行员工赶紧上前阻止,但老人却十分反感。为了防止老人再次汇款,银行行长按下终止键取消业务,在苦劝40多分钟无效的情况下报了警,并锁上了银行大门,防止老人离开去其他银行继续汇款。

银行不惜关门停业,即便是这样,也没能最终阻止老人的汇款。老人最终想方设法去别的银行将40万全款汇出。随后几日,这名老人觉得不对劲,才去派出所报了警。

我们一边憎恶猖獗的骗子,一边也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为什么那么多高学历的人也经不住骗子的忽悠?从几个层面破解骗术,预防受骗,可能是当下的务实选择。

终极版“骗术解密”

诱之以利型

“您中奖了”——对于中奖骗局,必须增强主动防范意识,拒绝不明虚利诱惑。切记,如果对方提出领奖要先交费,那就把这奖当空气吧!

“你有笔退税”——若要拿到退税,首先要给骗子们汇上一笔手续费。税务部门退税时,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你遇到退税诱惑时,可先查阅当地媒体的相关信息,并向权威部门核实。

“包你股市赚钱”——骗子会先给你一点甜头尝尝。比如,在受害人汇入5万元本金后,骗子会告诉你赚了4000元,并将其打入账户内。再追加投资,就血本无归了。

“出售”——以飞机票、火车票、二手摩托车、二手轿车等为饵最为常见。此外,枪支弹药、、窃听器等违禁品的虚假信息也屡见不鲜。受害人往往被要求缴纳定金或保证金等才能办理。

“低息免担保贷款”——骗子利用的是事主急需流转资金的心理,但贷款还是应到银行信贷等部门申请办理,办理时应先审查对方资质。

愿者上钩型

“我是房东”——这一招纯属“瞎猫碰到死耗子”,受害人往往是确实正需要汇款的人。在收到类似短信时,务必给真正的收款人打电话确认。

“猜猜我是谁”——当接到自称老朋友的人“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种种理由而给其汇款,更不可向非自己亲友户名的账户汇款。

“宫婆重金求子”——千万别以为自己可以“财色兼收”。发财并不容易,太容易得到的财富,很可能只是个陷阱。

应急决策型

“借我点钱吧”——网上聊天时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通过电话等通讯方式,与借钱的“好友”直接核实,不要轻信网络即时视频。

“你儿子出事了”——当接到子女、亲属被绑架、突发疾病、遭遇车祸等电话时,不要慌张,要注意直接与子女、亲属联系进行核实,不要贸然汇款。

“你银行卡被盗刷了”——直接向银行客服咨询,不要通过诈骗短信提供的联系电话咨询。凡以种种借口要求通过ATM机操作所谓“远端保全措施”、“开通网银”等的,即是诈骗。

“你的网银需要升级”——切勿随意点击别人发来的链接。粗一看确实是某银行的官网,可事实上却多了几个字母。点击“升级”之时,其账号、密码等信息已经被人利用木马截获,账户内的钱早已被人转移。

“你涉嫌洗钱”——骗子利用改号软件将来电改成“110”等号码。目前公检法等部门均未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工作人员履行公务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

心理防骗

电信诈骗“中招”根源:被引发焦虑,就可能受骗;大额比小额更容易骗。

如何在心理上预防受骗?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刘晏华向大家介绍以下几点:

受骗因处于某种焦虑中

每个人都有可能受骗上当,无关你的职业、年龄、性格,而只关乎你是否正处于或被引发焦虑。一般而言,骗子是广撒网的,如果恰巧接受者处于骗子描述的情境中,就有可能会因骗子的话引起焦虑;一旦有了焦虑,而骗子又恰好能提供消除焦虑的方法,那么受害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按照骗子的话去做,从而受骗上当。所以往往大笔金额反而比小笔的更容易被骗,因为引起受害者的焦虑更大。

最近,一位朋友接到一个短信:“我是房东,我在外地,这是朋友的电话,房租请转到以下账号……”恰巧这位朋友的房东在前几日催促过房租,而朋友也知道房东是个经常需要出差的人,所以毫不犹豫地按短信的提示将房租转了过去。结果几天后,接到房东的电话,她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因为这位朋友认为,别人不会知道自己正好要交房租。可事实上,诈骗短信往往是群发的,只要当中有一个人恰好正处于交房租的时段,就可能上当。

家人不要过分责怪

应该说,受骗者出现自责、焦虑等心理反应都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人的这些反应会逐渐淡化。不过,以下这些做法能缓解并更快地帮助受害者走出心理困境。

1.家人不要责怪。当受害者被指责的时候,他会失去反省能力,也会激发他的愤怒,让他更长时间地停留在事发后的负面情绪中。

2.将受骗经历合理化。比如,花钱买个教训、消财免灾等等。

3.化悲愤为动力,更加努力工作或赚钱,来弥补损失。

4.知会其他人避免受骗。

就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受骗上当?专家给了两个建议:

凡事慢一拍。遇到令自己焦虑的事情时,等待半小时,焦虑会自然下降,理智就会抬头。

与金额相关的事情,一定知会其他人。这会分担掉一部分当事人的压力,同时,另一个人因为没有身处这一情景中,能比较冷静而理智地判断真实情况。

最后,专家提醒受害者,千万不要让自己长期陷入自责中,这会令自己持续处于焦虑状态,不仅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影响生理健康,还可能再次陷入骗局中。

机制防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建议:建立转账程序三方制。

李玫瑾教授认为,电信诈骗是专业设套、非专业人来应对的问题,普通百姓很容易掉入骗子设定好的圈套。关键问题是,怎么样建立一个安全的金融防控机制。

骗子抓住人的基本护财心理,制造钱财不安全的谎境,令人意外而紧张,此时的被害人被恐惧牵制着,不能放下电话、不能和周围人交流,电话那头的骗子又掌握着你的部分信息。账户里钱多的人,更容易上当。

被骗与人的身份、智力等无关,有许多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还有商人等受骗上当的案例。“曾有一真事,有几个农民,你扮经理我演厂长,骗了四五个商人,商人多精明啊还上当。我的同行都有被骗的经历,如接到电话说你亲属受伤进医院做手术需要汇钱,结果汇了,再打亲属手机,人正在上课呢。骗子的套路很多,会组合各种各样的理由,新手法层出不穷。”

李玫瑾认为,与其破解手法,不如建立安全防范的机制,以不变应万变。“现在公安机关加强宣传,比如把防骗宣传广告张贴在电梯里,被骗的人说我在电梯里看过,没想到还是被骗了。因为骗术不断在变,光靠宣传、破解骗术,永远是滞后的。”“我们不能总跟在骗子‘屁股’后面解题,而应该针对这种新型且变化多端的犯罪研究对策,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从电话到短信,从网络到微信技术的出现,网银、手机银行、银行卡,仍会出现新的欺诈形式的犯罪,而我们现在的银行还用以前的方式,当然就不安全了。”

李玫瑾建议:重点要研究并完善个人账户往外转账时的一些程序,建立转账程序三方制,即先进入第三方,类似于支付宝的付账方式,付钱后并不直接打给卖家,而是由第三方保管;再如支票兑付,需要3天。如果银行转账也能用这种方法,3天后到账,那骗子就骗不了了,因为很多受骗者在3天里会回过神来。

李玫瑾呼吁,与其宣传不如完善机制,金融系统应该根据形势发展,建立让储户放心的保护机制。

不过,学会防骗,远远不够,我们不能永远跟着骗子的脚步走,除了增强自我防范外,银行在客户转账汇款的过程中提醒到不到位?怎样建立一个安全的金融防控机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银行转账汇款,银行都应该及时询问是否认识汇款对象:汇款前要签告知单,告知单要求汇款者在汇款前就“你认得对方吗?对方是你什么人?你为何要划款给对方?”等问题,以进行风险防范的提醒。

当前电信诈骗已经从多人演戏组团忽悠,演变到人机交互职能诈骗,集团化、专业化、智能化特点明显,迷惑性更强。这考验的是应对的智慧与制度。同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有关单位应对电信诈骗的职责,加大问责力度。完善法律对犯罪的惩戒,提升公安部门跨省甚至跨国办案能力。

第3篇

近年来,虽然警方加强打击力度,相关报道也在各平台传播,但仍不断有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对此,一位高级心理咨询师提出,梳理近年来的电信诈骗案可发现,花样百出的诈骗“套路”,主要是与公众打“心理战”。

一是抓住人“贪心”的心理弱点,如获奖信息,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购物退税、退款,快递签收,提供考题,低息贷款,积分兑换、降价奖励,虚构等诈骗方式,一步步地抓住人的贪念,诱导人上钩。

二是利用人的“安全顾虑”心理,如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冒充领导、包裹、虚构车祸、意外急救、虚构绑架、欠费、破财消灾等诈骗方式,均以突来的“问题”,让受害者产生恐慌,短时间失去理智。

三是消费公众的“爱心”,如点赞、转发、爱心捐助等,通过虚构悲情故事、求助信息等,骗取公众的爱心。

四是利用公众的“好奇心”,包括“猜猜我是谁”,以及通过新型网络软件,引导公众通过点击不明来源网址,植入病毒程序,盗取网银密码、日常生活信息等,“此类诈骗方式隐蔽性强,传播范围广,十分值得警惕”。

不过,任何诈骗方式,最后都要落到账户、转账、密码等关键信息上来。因此,心理咨询师提醒,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电信诈骗的防范,公众首先不能有“侥幸心理”,切不可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也不要随便轻信他人恐吓,更不要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软件,“冷静不慌、耐心求证、报警求助”。

做到“六个一律”

1.接电话,不管你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让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

严防“八个凡是”

警方提示广大群众,下述“八个凡是”都是诈骗,切勿上当: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6.凡是要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

8.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能做到“六个一律”,严防“八个凡是”,基本上不会遭遇电信诈骗了!

做好八点,远离被骗

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

支招 网上购物时,首先应核实购物网站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谨防钓鱼网站。

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单据

支招 对于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如快递单、车票,应妥善保管或深度销毁,防止他人盗用。

身份证复印件要写明用途

支招 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支招 一般情况下,简历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不在社交网络透露个人信息

支招 在微博、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即便是“点对点”聊天,也要确保对方是自己熟悉的人。

慎在微信中晒照片

支招 微信虽有“朋友圈”,但晒个人照片时要当心被转载转发,进而被陌生人掌握。建议对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可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

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

支招 参与网上调查活动时,要选择信誉度高的网站,并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参与调查和填写个人资料。

第4篇

关键词:金融机构;新型诈骗;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总体运行平稳,但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随着科技与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针对金融机构的欺诈和犯罪日益增多,并呈现出多样化、科技化的特点,给金融机构及客户造成了非常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断认真总结、分析、研究和改进银行业反欺诈防范措施,以更加有效地应对和防控各类金融诈骗行为的发生,构筑防范金融犯罪的坚强壁垒。

一、银行业新型诈骗的几种类型

主要包括网上银行欺诈、电话银行欺诈、网络欺诈、电信欺诈、盗刷银行卡、POS套现、贷款欺诈、重要空白凭证欺诈(存折、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等)以及其他类型的欺诈风险。

二、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一)不法分子常用的欺诈手段有:

1.利用假网站和手机短信,冒充银行名义向客户发送诈骗短信,声称客户中奖或账户被他人盗用等,要求客户尽快登录到短信中指定的网站进行身份验证,从而获取客户的卡号、密码、身份证件等信息后盗取客户资金。

2.以垃圾邮件的形式大量发送欺诈性邮件,这些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或是以银行账号被冻结、银行系统升级等各种理由,要求收件人点击邮件上的链接地址,登录一个酷似银行网页的界面,而用户一旦在这个指定的登录界面输入了自己的卡(账)号、密码等,这些信息就会被窃取。

3.假冒银行网站诈骗。在网络上设置与真银行网站域名相似或外观相似的站点,诱骗客户输入用户名及口令,盗取信息后进行网银转账。

4.利用银行自助设备诱骗客户。 一是冒用银行、卡组织等金融部门名义粘贴虚假信息,诱骗客户进行转账操作,诈骗客户资金;二是在客户取款时,犯罪团伙通过故意与取款人搭话来分散取款人注意力,并设法盗取客户银行卡账户信息和密码或调换客户银行卡。

5.通过木马程序等网络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段,远程操纵客户电脑获取客户密码等认证信息,从而盗用客户资金。

6.信用卡诈骗。一是盗用他人身份办卡,并迅速透支套现;二是伪造卡或伪造信息办卡后盗刷;三是冒领、盗窃他人卡,不法分子套取密码盗用。

7.注册虚假商户利用POS机盗刷信用卡套现或以消费名义刷卡套现等。

8.提供虚假申请材料骗取银行贷款。

9.伪造票据骗取银行资金。

(二)新型诈骗案件的特点

1.地域跨度大,被骗人不止局限于当地,犯罪分子利用新的通讯方式能轻松在全国各地行骗。

2.行骗速度快,犯罪分子谎称是熟人有事、或者自己为公安人员。编造虚假电话、短信,甚至是飞信、微信等等,地毯式的给群众虚假信息,作案时间短,范围广,侵害面大,在受害者想清楚之前就完成了作案。

3.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开始只是单一的虚假短信,发展到现在各种网上显号软件、显号电台等等,成了一种高智慧型的诈骗。

4.受骗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信息渠道窄,辨别能力差,容易被骗子以小利诱惑。加之,子女多在外工作,当接到子女发生意外的电话时,多惊慌失措,如果碰巧再联系不上子女,多半会受到不法分子蒙骗。

5.诈骗多为团伙作案,分工明细,所采用的诈骗方式多为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诈骗,这就使得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侦破困难。

三、典型案例

案例一:肖某,23岁,2013年11月12日来某金融机构办理网银开户业务,柜员通过询问发现,肖某之所以办理网银是因为其QQ上某好友(事后发现此号被盗,被人用来恶意行骗,并非本人)向其谎称有急事急需用钱,并提供账户。肖某急忙办理网银向其汇款,银行工作人员怀疑这是新型网络诈骗,对肖某进行劝阻,让肖某通过手机和朋友和其亲属联系,终于发现自己被骗的现实,成功阻止了一例网络诈骗。

案例二:2014年初,一企业法人代表来某金融机构咨询,称有人向其提议租用其pos机并想用本地企业账户申请pos机进行信用卡套现,并给予好处费。该企业负责人向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此法是否可行?银行工作人员向其详细说明了pos套现的危害性与违法性,成功阻止了犯罪分子将某银行pos机作为违法工具的计划。

案例三:2013年6月,有客户接到手机短信称其信用卡涉嫌参与洗钱活动,并被冻结。客户打通电话,对方称其为某某市公安局,通过电话号码查询确为当地公安局电话号码。对方称其涉嫌洗钱,需将其财产移至指定账户,证明是无罪后归还,否则将一并作为赃款扣除。银行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情况后,发现极有可能是一起利用新技术的电信诈骗案件,劝说客户报警,最终客户没有造成损失。

四、反欺诈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银行业竞争呈不断加剧之势。为了应对竞争,各家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产品,加快业务发展来争夺客户市场。但同时,银行也必须面对与之相伴的不断增长的各种风险的威胁。风险管理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议题。

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而欺诈风险作为操作风险中的一种,近年来,虽然各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都相继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各种类型的操作风险中,对银行业影响最为重大、破坏力最为深远的还是欺诈风险,首先是内部欺诈,其次是外部欺诈。

目前,少数金融机构对欺诈风险的认识不足,在管理理念、管理框架、以及管理技术、系统、人才等方面都略显不足,这与当前严峻的欺诈风险形势形成较大反差,在欺诈风险管理的战略管理、业务操作、系统平台以及反欺诈技术等各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

五、对策及建议

为了更好的识别欺诈和控制欺诈,维护企业声誉,并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树立反欺诈理念,健全反欺诈实施方案。对各业务和管理条线欺诈交易进行监测分析、调查报告,建立银行内部通畅的风险报告制度,建立欺诈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从各类业务产品为切入点,逐步实现从客户整体层面对欺诈事件的预警,注重对安全和欺诈预防情况的整体评估。

2.加强对员工的反欺诈培训。(1)对所有员工进行金融业务基础培训;(2)对管理岗位员工进行制度培训,如银行反欺诈、反洗钱的法律和政策;(3)对业务人员进行针对培训,如根据工作岗位进行信用卡、票据、贷款欺诈的识别和预防等;(4)开展重点培训,如季度、年度反欺诈教育,对不同时期突发的欺诈进行信贷、网银、票据、账户盗用等反欺诈培训。

3.扩大宣传,层层强化防诈骗意识。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柜面前台、宣传栏、LED屏等宣传电信诈骗风险,也可以定期在集市、要道等位置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全方位提醒客户此类金融诈骗的表现形式与潜在风险,也可以通过发放防诈骗小手册,帮助客户增强识别各种诈骗的能力和意识。

4.强化对客户的风险提示工作。对客户讲解如何保护本人资料、银行卡、密码等资料和不要轻易相信中奖短信等欺诈资讯,从源头上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

5.加强对各类欺诈风险的防控。

(1)对贷款欺诈行为:①把好客户准入关,完善不良客户征信调查,将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拒之门外;②落实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认真执行“三查”,合理确定客户授信;③强化信贷审批,坚持贷、审分离,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道德风险防范机制;④加强与合作机构的管理,选择实力强、信用好、主营业务合法稳健的担保机构合作,并进行动态监控;⑤放贷后发现欺诈风险的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如停止发放未提取的贷款、宣布提前收回贷款、通过司法手段冻结存款等。

(2)对票据欺诈行为防控要“了解你的客户”、注意核实票据真实性、重点审核可疑交易。

(3)对银行卡欺诈行为,要了解欺诈类型,如假卡、遗失卡、未送达卡,查明欺诈发生原因,加强防范:①核实并收集保留齐全开户所需的证明资料;②对主要信息进行电话了解,必要时面谈;③发现欺诈嫌疑,及时采取措施遏制事态发展,如停止支付款项,联系公安机关等。

第5篇

通过实习,提高自身与别人的沟通能力,提高遇挫时的应变能力,提高在遇到客户刁难时的心里承受能力。

实习内容:

星期一上午主要是听老师讲了一些有关如何更好的做一个合格的接线员的一些注意点。下午,我们抄袭了一份有关“绿色上网”的营销脚本,主要注意点就是办理业务的必须是客户本人,必须让其明确所办的业务具体内容及费用问题,办理后必须进行核对。

星期二到星期五是投入实战,频繁的打电话,与客户进行沟通。

实习的感想及建议:

投入实战中的第一天,老师先交我们如何操作系统及拨打电话,不知不觉中那边传来了客户的声音。

第一个电话,还没想到3秒钟,对方的声音就传来,懵了,一下子完全懵了。在紧张中接玩第一个电话,客户态度比想象中的好多了。

接着继续拨通电话,无人接听的比较普遍。拨打一个电话,结果就是,有人接听,无人接听。有人接听又分正常接听和非正常接听。非正常接听之我见,就是拿起电话后两秒挂断。无人接听,停机、号码错误、空号、忙音等等等等。所以呢,正常接听的概率也就很低,从这很低放入概率中我也发现了几点。

第一,客户的防范诈骗的意识提高。骗子,有人说我是骗子了,说什么上次就骗了一千多,现在还想骗,已经不会再上当受骗了。尽量的解释,但客户就是认为我是骗子,骂了我一顿,直接挂电话。无语,毕竟现在社会黑暗,民众的防范意识已经处于警备状态。

于此,我建议客户若有时间,所有的业务就自己带有效证件到营业厅办理。

第二,实习资料太旧,系统更新太慢。我被人骂,说什么宽带早就不用了,为什么还打这种电话,难道还要我交费吗?还有许多拨打的电话已经停机,有的客户已经变更了登记也不能反映出来,甚至有的客户已经去世了,我们依旧要去拨打电话去找那些人。结果呢,被人家臭骂一顿,浪费彼此的宝贵时间。

所以,我建议营业厅若有能力,应该尽最大可能性完善资料系统的更新,减轻客户与接线员的麻烦。

第三,打电话的时间不对。打着打着,不知不觉中发现,大白天的,家中接电话的基本都是老年人,觉大多数都不会讲普通话,根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而正常使用电脑宽带的都是小年轻,基本此刻都在上班中。

快乐寒暑假的客户呢,孩子在学校,电脑带到学校去了,家长不知道孩子的意见。基本打了也就属于无效电话。

所以呢,营业厅若要与客户沟通时,应该选择客户在家的时间拨打电话。否则,真是浪费时间加上浪费精力。

第四,遍地都是啃老族。不断地打着电话,听着对方不断传来的声音,接听的如果是中老年人,那下面就会发现一个通病。对方是客户本人,可是电脑宽带不是他们在使用,一问,我儿子、我女儿、我媳妇、我女婿,反正都是小一辈的那些孩子们。

哎,遍地的啃老族,但这也说明了用电脑宽带的也主要是这一年龄段的客户。所以呢,电信的方案研究组的人也可以针对这些人群开发许多适合的套餐方案。

接线员实习的一周结束了,紧张而充实。

态度友善,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接电话的客户态度如何地恶劣,我们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义气用事,与客户发生冲突。对方的态度恶劣是对方的素质问题,没必要为不值得的人而生气,更别忘记此刻自己的身份是代表中国电信,而非你自己。

对于接线员而言,eq比iq更重要。成功的接线员是百分之二十的智商加上百分之八十的情商的综合体。

第6篇

*****年是我单位深入推进各项工作的一年,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拉开序幕,两位干部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单位。为传承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大力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按大姚县老龄工作委员办公室通知要求,我单位认真开展了敬老月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组织好敬老月活动,弘扬孝老爱老传统美德,局机关高度重视,召开班子会研究,成立敬老月活动筹备工作组,由一名分管领导亲自参与筹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抽调了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要求,为敬老月活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结合实际,精心谋划。

根据******工作关系,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结合两家退休老干部的实际,制定了两家单位合并开展活动的计划,构建敬老爱融共进的活动氛围,为开展好今年的敬老月活动增添了活力。

三、周密布署,认真组织。

紧紧围绕活动宗旨,突出活动主题,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是深入开展走慰问老年人活动。根据我单位退休干部有长期居住在乡下农村、身体不好、生活困难的情况,局班子安排专人送去慰问金,带去党和政府的温暖,祝愿他早日康复,增强他与病魔抗争决心,让他对生活充满希望,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二是认真组织两位干部退休座谈会。今年我单位一名干部因患长期慢性病,另一位得到晋升职级,两位同志申请提前退休。按照干部荣誉退休制度,单位分别与他们谈心谈话,给他们专题召开座谈会,给他们授带,为他们送上牌匾,听取他们的退休人生规划,安慰他们经常回单位了解工作情况,建议他们保重身体保住健康、教育好下一代,要求他们退休不褪色、尊守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三是老干部座谈会形式多样。座谈会上,通报了部门重点工作情况,让他们了解单位工作情况,县委领导还到会上听取老干部的工作建议,让他们感受“离岗不职、离职不家”;四是活动内容丰富。活动中,既学习了组织部、老干局的通知文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学习民法典、学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宣传老年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以房养老”诈骗和保健品购物诈骗等知识,深化老年人对各种诈骗犯罪活动危害性、表现特性常用手法等方面内容的认知,引导

老年人树立防骗意识、掌握防骗常识,增强对诈骗犯罪活动的鉴别力和防止上当受骗的免疫力。宣传老年人维权典型案例,増强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意识,提高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意识。还开展爱国卫生、科普知识、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宣传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营养膳食、运动健康、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护护理、中医养生保健等,宣传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同时还开展“智慧助老”活动,帮助家属使用智能手机,努力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围绕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智能手机问题,切实保障信息时代老年人的各项政治待遇。

*******单位

***年**月**日

第7篇

一、利用银行ATM 机诈骗的主要形式

1.设置出钞故障,同步张贴虚假告示诱骗客户。不法分子使用强力胶、胶板片等堵住ATM 机吐钞口或自制装置在ATM 机出钞口设障对 ATM 机进行破坏,同时冒充银行机构或银行卡中心等金融部门名义,在ATM 机上张贴内含银行服务热线及网址的系统故障、系统升级紧急通知等虚假“告示”,利用客户遇取款故障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诱骗客户拨打虚假热线电话并按其指示进行ATM 机有关操作,盗取客户资金。因诈骗投入成本低和诈骗技术手段要求不高,因此这种诈骗方式成为目前最常见的诈骗手法。

2.偷窥客户密码,用废卡换真卡实施调包诈骗。 作案手法多为团伙作案,分工合作。当发现有人在自动取款机前取款时,几名不法分子在后面排队,一人负责偷看持卡客户的密码,在持卡客户办完业务即将退卡时,另一人丢一张钱到地下后,立即拍持卡客户的肩膀,告诉其掉了钱。等到失主弯腰拣钱时,第三名不法分子趁机将机内退出的银行卡用一张废卡掉包,然后几人迅速离开实施盗取卡内资金。或者第三名不法分子在银行卡退出前向机内塞上一张废卡,等持卡客户站起来再看ATM 机时,以为是自己的银行卡被退了出来,一般拿了卡就向外走。等持卡客户走后不法分子马上就地实施ATM 机操作,等到粗心的持卡客户事后发现不是自己的卡时为时已晚。即使碰到细心的持卡客户当场发现卡不是自己的卡时,犯罪团伙也已开始易地作案,等到持卡客户到银行查询和挂失时,自己卡里的钱也已被窃走。

3.加装门禁刷卡器,窃取磁条信息克隆假卡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在自助银行门禁上安装一个自制的刷卡器,用双面胶粘在自助银行门口的刷卡器上,引诱受害人刷卡,并通过语音提示要求持卡人输入密码,利用刷卡器内安装的无线发射装置,接收银行卡的卡号和密码,然后利用高科技手段复制出银行卡,盗取受害人卡内存款。

4.安装微型摄像机,偷窥客户卡号和密码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在ATM 机自动取款机上或附近的广告夹内安装微型摄像装置,或者是利用高倍望远镜在距取款机不远处窥视客户取款过程,通过摄像机将键盘和荧屏上的信息拍下来,通过这些方式窃取客户的银行卡密码,然后利用掉包或者盗得持卡人的资料再克隆银行卡,盗取客户银行卡资金。

6.安装自制读卡装置,制造吞卡假象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用自制装置安装在ATM机插卡口前读取客户银行卡磁条信息,或者利用ATM机的吞卡功能将自制装置安装于ATM 机读卡器内。当取款人将银行卡插入机关时,出现吞卡假象。此时,不法分子会诱骗客户按提示操作,或利用其他不法手段获得客户密码,待客户走后,马上将插卡口内的磁卡拿出,达到盗取客户银行卡资金的目的。

7.安装伪造密码键盘,设置操作障碍窃密诈骗。不法分子用仿造的内有电路装置和记录存储功能的假ATM 机键盘附在银行ATM 机键盘上,客户按下的密码会被自动记录下。当客户按步骤输入密码,屏幕却在显示“此卡已被银行保管”之后操作无法继续进行,假键盘背后

的电路板可以将取款人输入的密码直接发射出去,从而达到盗取客户资金的目的。

二、利用银行ATM 机诈骗作案的特点

1.作案时间多为深夜或凌晨时段。不法分子作案的时间大都选择在深夜或凌晨人流量少、光线较弱环境下进行,便于粘贴虚假告示、安装盗卡装置,以侵犯夜间急需用钱的客户为目标,这个时段,客户遇到麻烦没找处;在封堵 ATM 机出钞口是目前各地发现案情的共性,其目的是犯罪分子要造成机器故障假象,运用陷阱电话“等鱼上钩”

2.作案地点多为闹市交通便利地段。一是选择人流量较集中的闹市区,人流量大,网点 ATM 机使用频率较高。二是选择交通较便利城乡结合部,并且附近有两台距离相近的 ATM 机的地段,便于连锁作案。

3.作案对象选择薄弱的女性和学生。作案对象一般选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女性和学生为主,犯罪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热心人,利用客户的软弱心理实施犯罪。

4.作案方式多为有组织的团伙作案。犯罪成员多数是2人以上团伙作案,并具有组织、有预谋、有分工、有协作,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多为流窜作案,掌握了一定的反侦察知识,了解客户的心理状况,诈骗成功后即转移到另一城市故伎重演,致使打击难度大,防不胜防。

三、防范银行ATM 机诈骗案件难点及问题

1.银行卡用户防范意识薄弱,易轻信上当受骗。由于不少市民对银行卡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安全使用知识不清,特别是没遇到过类似情况、没吃过亏的一部分人对银行机构有关银行卡防诈骗方面的宣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办理银行卡业务时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形容易失去判断力,常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从而予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2.银行ATM 机防范技术落后,短期内难以改善。 面对不断升级的ATM 机诈骗犯罪,现有安装的ATM 机具设计本身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增加了犯罪分子的作案方式和成功机会,助长了一些不法分子冒险犯罪的可能性。因此,有待对银行ATM 机设施实施大面积更新升级,以提高机具本身技术防范能力。但由于实施成本较高,短期内实施难度较大。

3.不法分子的骗技日益提高,常令人防不胜防。不法分子成份复杂,对银行的工作规律和客户心里有过精心研究,诈骗犯罪手段层出不穷,侵犯对象大都是夜间急需用钱的客户。不法分子的骗术、技法日益高超,令人防不胜防,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骗子的诈骗手段真是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4.银行ATM 机诈骗案破获率低,未能形成有效打击。目前国内有关打击ATM 机诈骗犯罪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不完善,有关部门在治理 ATM 机诈骗犯罪的人、财、物投入方面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对不法分子的犯罪定性和处置难度较大,导致屡抓屡放,打击不力,从客观上助长了犯罪行为的漫延。

5.社会防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综合防治能力差。当前,利用 ATM 机进行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这种犯罪行为具有高智能犯罪的特点,罪犯通常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识,熟悉银行ATM 机的运作模式,作案方法简单,时间短、花样多,作案容易得逞且案件不易侦破,这种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一大顽疾,需要全社会各个部门、各个体系的共同努力和综合治理。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不快,相对滞后,综合防范能力不强,很难适应防治工作的要求。

四、银行ATM 机诈骗案防对策建议

1.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防意识。银行机构要切实强化社会公众防诈骗意识和防诈骗知识的宣传普及,努力提高持卡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整体预防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储蓄网点人员对自助设备的安全维护知识学习,加大955**唯一客户服务电话的宣传,增强客户反假冒、反窃听、非授权访问等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将犯罪分子利用ATM机作案的手段和特点进行曝光,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有效保护自己切身利益不受侵犯。

2.加强安防设施建设,大大增强物防能力。各银行机构要通过切实加大防治工作的物力投入,尤其要严格按照公安部颁布的《银行自助设备、自助银行安全防范的规定》加强ATM机安防硬件设施建设,配合公安机关对所有ATM机设备和其他服务设备进行系统的全面检查,分析查找到的问题,逐项进行整改。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监控、分区巡查和重点出击,及时消除 ATM 机自助区发案隐患。

3.加大设备升级改造,逐步提高技防水平。 各银行机构要加强 ATM 机具及相关联网报警设施的维护和技术更新改造,消除针对机具防诈缺陷的作案隐患,提高综合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一是切实加大ATM 机设施升级改造的整体研发力度和技术资金投入,强化ATM 机自动报警功能,消除出钞口等犯罪分子常用以作案的机具部位的设计缺陷,消除不法分子犯罪的渠道依托。二是加快银行体系智能识别远程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建设,提高银警综合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和预防效果。实现ATM 机与公安机关 110 指挥中心网络无缝覆盖,当一旦出现ATM 机上粘贴纸条、摄像头被屏蔽或出钞口、插卡扣被异物堵塞,以及ATM 机 受到剧烈震动、高温等现象时,能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将异常信号即时发送到监控值班中心,ATM 机取款人的图像也将实时传至警方监控室。监控值班中心就能据此准确判断异常类型,网警与实地民警取得联系,及时排查处理。与警方联网将大大增强用户使用 ATM 机的安全感,增强客户资金的安全屏障,有效遏制ATM 机诈骗案件发生。

第8篇

金融安全事件频发为行业敲响警钟

在近期重庆市发生的一起金融安全案件中,由于保险公司网站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导致犯罪嫌疑人利用获得的用户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制作假身份证,并用假身份证补办手机卡,通过手机号找回支付宝密码,从而将与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中的钱款转走。在这一过程中,从保险公司到手机运营商,再到支付宝,几道关卡均告失守,令人担忧。本案只是近期数起案件中的一个代表,业内人士表示,不仅保险公司,包括招聘、社交甚至普通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在个人信息方面也都存在漏洞。业内人士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移动支付体验的便捷要求越来越高,风险概率也因此提升。该人士建议用户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银行卡及其他隐私信息;同时,获取相关信息的机构、单位、企业应完善安全机制,运营商、银行应共同就关键业务受理加强身份审核。

此外,最近一种新型诈骗手法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屏蔽运营商网络信号,然后假冒银行向手机用户发送诈骗短信,内容包括指示用户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等,给用户和电信运营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某国有大行内部人士告诉《互联网周刊》记者,该行近期已联合公安机关和无线电管理机构发起打击伪基站金融犯罪的行动。但该人士也表示,目前在打击相关金融诈骗犯罪方面,还没有“一劳永逸”的手段。与此同时,公众的金融诈骗防范意识尚显淡漠,因此,银行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压力很大。

国内金融业

对风险问题认识有待提高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98年3月发表了《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运作中的风险管理》专项研究报告,就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运作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全面论述,将风险划分为: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和国家风险8类。与之相对应,网上银行风险管理则由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以及风险控制三部分组成。

尽管业界已经就网上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但目前国内许多银行仍对这一领域的诸多风险,尤其是对网上银行带来的声誉风险认识不足。问题集中体现在对网上银行的内控体系建设重视不足,对客户的风险提示和安全教育不够,客户容易操作不当,感染木马病毒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银行在技术控制措施方面暴露出严重问题,例如缺少业务连续性计划,缺少对系统安全监控及冗余设计,缺少针对钓鱼网站的应对措施等。

随着网上银行客户数和业务交易量的逐年递增,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客户对网上银行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网上银行的事故将会给客户带来经济损失和极大不便,进而对银行的声誉产生不良印象。所幸,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行业的重视,相关人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网上银行安全防护

银行部门作为网上银行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安全管理, 建立起一套真正适合网上银行的安全体系。首先,建立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落实责任人,并加强安全管理部门的力量和权力。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严格贯彻实施。建立业务运行应急计划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保证即使在不利情况下,银行仍能对外提品与服务。其次,尽量采用高等级安全操作系统, 运用多种安全机制来增强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检测各种网络入侵、审核安全记录,检查是否有对网上银行构成威胁的漏洞, 及时发现并作相应处理等。最后,要大力探索数字证书、虹膜认证、指纹认证等新型安全的认证方式,加强客户终端的安全。加强银行之间、银行与公安部门及反病毒厂商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及时掌握最新的网络犯罪动态和病毒信息,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提高用户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银行应持续提醒网上银行客户注意,认可机构本身或其业务伙伴绝不会通过电子邮件要求客户提供敏感的密码资料。其次,银行应提供一些方法让网上银行客户确保其链接的网站为认可机构的正式网站, 绝对不要以电子邮件内提供的链接方式登录网上银行网站。

再次,定期在互联网上搜寻,以检查是否有第三方网站的域名可能以假乱真。最后,加强安全使用网上银行的培训和教育。在保护用户的账户隐私、确保交易安全方面,银行应提供完备的安全防范手册, 尽量在其网页的醒目位置对用户使用网上银行时如何保护自己的账务密码安全等方面进行明确提示,加强对客户安全使用网上银行的培训和教育。

加强网上银行安全技术措施

第9篇

有关400电话业务被违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的新闻已经多次曝光,但据笔者调查,这一犯罪现象并未得到有效制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今年夏天刚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的汤先生申请到了去美国达拉斯市留学的机会,在拨通韩亚“400官方预订电话”时,发现接线员的普通话非常不标准,并且提供的价格与官方最便宜价格差了1000多。当问到具体航线时,发现报出来的航线在韩亚航空官网根本找不到。“本以为是400电话应该不会有问题,结果却是这样。”汤先生在讲述最近的遭遇时,仍心有余悸。

事实上,俗称的“400电话”,是一种针对企业用户的主被叫分摊付费业务,机主拥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以400开头的十位数号码,呼叫者在任何地方拨打都不用考虑区号。对企业来说,分摊费用的方式,让400电话可以有效避免骚扰,因而400电话被称为800电话的升级版,不少知名企业都选择用它作为消费者热线。

400电话本身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售后和咨询服务,是企业重视品牌形象、客户感受的重要象征和举措。但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之的信赖,恶意注册办理400电话业务,冒充为某些企业的官方电话进行诈骗活动。由此,不仅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同时,给被冒充的知名企业的声誉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疑问:不法分子如何注册成400业务

本该是知名企业或者至少是合法企业才能办理的400电话业务,如何变成了不法分子的诈骗工具?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中国移动位于中关村大街上的营业厅。

据营业员介绍:“理论上说,办理此项业务时必须要经办人带本人身份证,单位加盖红章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副本,有的还需要公章、财务章。如果这些证件不齐,就无法办理。”

当笔者表示证件手续并不齐全时,营业员介绍笔者去联系网上。

他说,这几年运营商的主要业务是宽带和移动通讯,400电话是固话业务利润小,因此基本上都分给了各级商经营。

当笔者从网上众多的400电话业务中随机挑选了一家,并表示手续证件不全时,商却答复可以办理。

“拉一个客户预存1000元,返你200元。电信的提成可能高一点,超过一千块可以提成30%。你没有执照吗,那我们就想想办法,总不会失去一笔生意吧。”商介绍道。

据笔者了解,一线为了发展更多客户,就把这个业务转给二三线,下线公司再组织业务员发展客户,业务员就靠提成增加收入,结果可想而知。关乎到经济利益的事,就会有人违规做事,让骗子钻了空子。

监管:多方监管导致难以监管

400电话业务到底由谁来监管?笔者就“400业务商”相关问题给中国联通发去采访函,至今仍未收到答复。但经过了解,笔者发现所谓运营商有两种,而这两种运营商的确给监管带来了难度。

一种是拥有400电话授权官方认证,即是前面提到的一线商,有着合法身份;另一种是没有官方授权认证的。第二种的客服人员表示:因为官方授权收费很高,他们只相当于“中间人”,有人想办理400电话业务,他们就帮助客户完善资料拿去审核,收的费用比营业厅低。

据了解,需要办理400电话的人只需提供身份证认证等手续就能办理。也就是说,在运营商那里被卡得很严的“个人用户不得办理”,到了各级商那里都被变相放宽了:只要有一张身份证,花几百元,两三天内就能拥有一个400号码。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表示,追究运营商的责任是不现实的,“有这么多号码,这么多商,证件也可能造假,不一定靠得住,运营商哪里管得过来”。在他看来,消费者应加强警惕,他建议:“不用400开头的电话买飞机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也认为,商并非运营商的下属公司,因此运营商不需要为诈骗行为负责。相关监管工作应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管理局来完成,还可以找消协、工商或公安执法部门。

“这种事情和以前出现的群发诈骗短信相似,多头监管,导致难以监管。”律师李方平表示,400电话毕竟有一定的公信度,当利用400电话行骗的事件多起来时,运营商应该有相关补救措施,毕竟运营商掌握资源,应该可以从源头上加强监管。

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400电话如果涉嫌诈骗,须先通过公安部门认定犯罪事实,立案侦查;消费者如果发现诈骗,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得到有关部门配合会积极调查,实行监管职责。但换句话说,没有立案,犯罪行为几乎无法在发生之前被监管。

措施:“四条”技巧防诈骗

据联通400电话受理中心提供的相关资料报告,400电话诈骗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首先,对不论是通过何种方式通知的“中奖”消息,一定要提高警惕,通常诈骗信息涉及各种机构,尤其是腾讯、非常6+1等。

第二,通过短信通知“电话欠费”“购车退税”“银行卡消费”等的通知,不要立即进行汇款,要认真辨别是否为正规的通信公司、银行,如遇到陌生号码,一定要提高警惕。

第三,如遇到相关400电话是提供订票等消息不要轻信,在打电话前,请先核实此电话是否为该公司电话,可以去该公司网站进行查询。在汇款时注意,若对方提供的账户为个人账户,就该小心了。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0054-04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上看,由于助农取款服务投入产出不平衡、农民现金结算意识强、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深度欠缺等因素制约,农村偏远地区仍存在自助机具设备使用效率低、结算渠道狭窄、支付结算工具单一等突出问题。

一、庆阳市金融基础设施使用成效分析

(一)配置效率分析

1.金融机构网点分布及支付系统参与情况。经调查,庆阳市目前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11家,开设营业网点387个,覆盖了辖内所有乡镇,县以下网点181个,占全市网点总量的46.8%,其中209个机构网点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占比54%。加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基层网点188个,农村资金汇划渠道畅通,基本能保证各项资金实时到账。

2.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分布情况。截至2016年6月末,庆阳市金融机构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743个,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为78.39%,县以下服务点数量占比100%。农行共设立1228个服务点,农合(商)行、信用社设立455个服务点,邮政储蓄银行设立43个服务点,中行设立10个服务点,甘肃银行设立6个服务点,建行设立1个服务点。其中中行的10个服务点均设立在西峰区辖区且业务量极小。

3.银行卡受理机具布放情况。2016年6月末,庆阳市特约商户达到1.7万,投放ATM机778台,POS机具1.88万台,其他受理终端1155台。ATM机每万人拥有量为2.94台,POS机每万人拥有71.14台。据调查,辖区金融机构布放的ATM、POS机大部分集中在县城和乡(镇),村一级仅有固话支付终端和农行四融平台服务终端,农村地^的特约商户多为农资公司、便利超市、小商店等中小商户,其自身利润较低,缴纳的交易费和POS机押金成为其经营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且POS机利用率不高,这都无形中影响了农村商户安装POS机的积极性。

(二)运行效率分析

1.支付机具成本收益配比分析。以ATM为例进行推算,由表3计算可得,ATM机同比增加了153台,跨行交易笔数同比增加57.74万笔,交易金额同比增加233400万元。每增加一台ATM机,跨行交易笔数平均增加3774笔,交易金额平均增加1525万元。农行同城跨行、省内跨行手续费4元/笔,省外跨行收1%加2元/笔,为简便期间均以农行手续费计算且假设跨行交易均为省内,新增一台ATM机,金融机构可新增中间收入1.5万元。以西峰区农行2010年购置的存取款一体机为例,购置及安装费12万元,运维费及耗材费每年约2.4万元,由上述数据可见,新增一台ATM机所带来的收益显著低于成本,收益成本不配比。从表3可以看出,前六个月ATM存量778台,交易笔数243.92万笔,平均每台ATM日交易量仅为17.4笔,同法得出POS日均交易量为0.55笔,可见辖区ATM及POS机具使用效率较低。

2.助农取款服务点运行效率分析。庆阳市1743个服务点1至6月共办理各项业务100.45万笔,合计金额23.39亿元,每个服务点日平均办理业务约3.2笔,金额约7400元。以庆城县联社为例,其目前布放三农终端29台、惠民终端29台,其中三农终端购置及安装费2.3万元,服务点装修及安全设施耗资5万元;惠民终端购置及安装费4.35万元,以此计算,辖内庆城县信用联社仅服务点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累计达337.85万元,且每年固定支出12.18万元(网费及耗材支出每月每个网点1500元,管理员工资每月600元)。由于当前农村多为留守人员,大额资金跨行转账鲜少发生,服务点结算业务量小,成本投入远大于收入,较低的收益难以消化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极大地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积极性。

(三)政策效应分析

一是更好地贯彻落实了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的设立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有效降低了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及时将国家粮食直补、粮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低保、农村医疗保险补贴、救灾救济款、家电下乡补贴款等近20多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安全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减轻了农户奔波劳累之苦,更重要的是有效防止了抢劫、诈骗等案件的发生,保障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有效降低了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地理位置偏远,获取金融服务极其不便,与邻近农村信用社网点平均距离达10多公里,农户要花10元钱乘1小时车前往信用社才能存取款和领取涉农补贴,一次往返费用至少25元,以每年每户往返平均6次计,每年需花费150元。按全市偏远地区3万农户计算,每年可节省金融服务成本450万元和9万个工作日。

二、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下沉程度有限,市场未形成有效竞争

庆阳市县及县以下平均每万人拥有机构网点数仅为0.68个,远低于全国1.26的平均水平。目前分布在非县城所在地乡镇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银行,而邮政储蓄银行基层邮政储蓄所也逐渐撤并,当地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状态,缺乏有效竞争,导致农信社在支付服务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改善上缺乏内在动力。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提供的支付服务产品只是城市的成熟复制品,金融产品与特色产业的结合不紧密,适合农村特点、操作简易的产品较为匮乏。

(二)支付机具配置不合理,未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是服务点推广过程中,涉农金融机构受趋利性因素影响,侧重在人员密集、经济发展较好的行政村设立,导致偏远乡村地区服务点匮乏。二是银行机构与合作商户在开办助农取款服务时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而其从助农取款服务中获取的收益远小于成本支出。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机构,投入产出的长期处于低位势必削弱其服务能力与服务意愿。三是服务功能不能有效满足需求,目前助农取款服务点普遍存在“谁布终端只能使用谁的卡”的现象,如农行的转账电话和四融终端,主要用于金穗惠农卡办理转账、取现业务;国家粮食补贴资金主要是使用信用社“一折通”存折发放,对于存折服务点不能受理,各机构机具均未完全实现“联网通用”。这种运作模式,难以使支付机具使用效能达到最大。

(三)农户金融认可度低,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难

一是由于偏远农村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受知识结构限制,不会使用自助机具办理业务,导致ATM、POS机、四融平台等设备使用效率较低,加之习惯于现金交易,他们对银行卡较抵触,不愿将存折换为银行卡,阻碍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二是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地形及地势分布,地域广袤且人员居住不集中。新兴支付工具的推广本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该问题,但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留守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他们对新型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了解较少,加之受网上银行资金剽窃、电信诈骗等支付服务风险影响而存在抵触心理,导致当前农村金融便民服务渠道和服务形式单一。

(四)服务点缺乏约束机制,银行管理困难

服务点代办人员选取按照“本人自愿、村委会推荐、银行资格审查”的原则,实际中选取在商店、药房或农户家的服务点均缺乏稳定性,有的甚至营业不到半年就关闭,银行只好另择代办点重新装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服务点需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经营项目、具有一定的现金流量和操作技能的人员,而这样的服务点多属于经营性部门,如果利用大量物力和精力提供助农取款服务将影响经营收入,所以有部分代办人员平时以机器故障等借口不给农户办理业务,每月还可以获得600元的保底工资,而银行对服务点代办人员缺乏有效约束机制,造成服务点管理困难。

三、优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效率的政策建议

(一)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议财政、发改、城乡建设、银监、银联等部门与人民银行协同发力,综合采取诸如推动涉农补贴资金银行卡支付、涉农金融机构银行卡服务功能完善、涉农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优化等措施,推动形成以政策、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体,非金融支付服务组织为补充的适度竞争、相互协作的支付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开展良性竞争。二是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助农取款业务的开展,将服务点逐步向村委会模式转变,可与电子商务、农村淘宝等实体聚集在一起,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铡

(二)健全资金支持机制,推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议政府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对收单机构和服务点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解决收单机构投入大回报小的问题,激发金融机构开展支农、惠农服务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商户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热情。二是建议尽快落实助农取款服务点补贴实施办法,尤其加大对偏远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农村地区助农取款服务点布设及业务推广力度。同时督促金融机构完善服务点功能,如开通各种代缴费业务,增加服务点业务收入,促进服务点向商业化模式良性运行。三是建议电信部门能针对助农取款服务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减轻收单银行及商户的成本。

(三)推广非现金支付方式,多渠道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一是提升支付结算服务的电子化水平,通过简化流程、刷卡优惠、增强服务水平等措施,引导农村居民更多地使用非现金方式办理日常结算业务。二是及时更新市场发展理念,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支付服务需求情况,采取差异化的供给策略,因地制宜推广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农村支付服务供给结构。三是深入分析农村支付服务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建立防控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秩序规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非现金结算信心。

(四)加大宣传教育,提升农户认知度

一是金融机构要引导农户自主操作ATM机、四融平台等设备,让农户体验到自助设备的方便快捷。二是以服务点的建设和运行为依托,加快向农村居民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在服务点布放金融知识宣传电子显示屏、假币识别仪、残损兑换尺,摆放反假币、反洗钱、征信、支付结算、银行卡等宣传画册等,使农户掌握和熟悉现代金融工具,特别是转账结算、网上银行业务、银行卡使用,促进农村传统结算观念的转变,营造非现金结算的良好氛围。三是涉农银行应结合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经常性地向农村个体户等群体进行重点宣传、特色宣传、集中宣传,针对电信诈骗、非法买卖银行卡等进行风险提示,提升农民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稻葵,刘淳,宠家任.金融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J].金融研究,2016,(2):180-188。

[2]李铀.村镇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J].中国金融,2012,(16):81-82。

[3]刘运涛,曹楠.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5,(8):141-146。

[4]吴晓光,辛路.互联网金融领域基础设施发展趋势研判[J].武汉金融,2016,(9):56-58。

[5]闫丽瑞,李甜.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策[J].现代商业,2016,(24):110-111。

第11篇

一、我国移动金融发展现状

(一)移动金融服务优势凸显,移动支付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日益普及,4G网络全面覆盖,NFC通信技术逐步成熟,移动金融降低服务成本、随时随地提供便捷金融服务、不断提高客户黏性等优势凸显,触角已延伸至社会生产的每一个角落。据央行的《2016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323.22亿笔,金额570.95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61.37亿笔,金额29.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46%和10.20%。移动支付占电子支付比例由2015年的13.15%提升至18.99%,继续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二)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快速增长,移动金融服务需求巨大

移动智能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终端,作为移动金融服务的必要载体,它的普及率是促进移动金融服务发展的直接因素。据TalkingData《2015年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2.8亿,较2014年增长20.75%。据CNNIC第三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占网民总数的92.4%,较2015年底提升2.3个百分点。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2.5%,较2015年底提高2.4个百分点。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1.73亿人,占比24.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传统游戏类、即时通信类应用外,用户对医疗、教育、民生缴费、金融理财等新兴领域的应用需求更为明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应用正在移动端迅速普及。

(三)移动金融规模不断扩张,移动支付尤为显著

移动金融凭借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兼容性好、操作便捷等突出优势,多方位满足了用户需求。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长尤为显著。2016年天猫“双11”交易额1207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交易额990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占总交易额82%,比2015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据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11.87万亿元,同比增长46.91%;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9.31万亿元,同比增长55.43%。无论是从交易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上,移动金融业务已呈现出高增长态势,基于移动终端、以客户为中心的移动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服务模式的新趋势。

二、我国移动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移动金融服务发展萃非烤,在为银行机构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及满足客户便捷性需求的同时,也在监管制度、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移动金融相关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移动金融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得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等市场主体积极行动,利用自身运营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大创新力度,以抢占先机,但参差不齐的技术水平、信用体系等都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12月正式《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但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监管框架和体系,易出现监管盲区;目前,我国出台的适用于移动金融领域的监管制度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0月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2010年6月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2013年7月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等,但上述规定对办理移动金融业务的准入条件、业务标准等未作出具体规定,相关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用户对于移动金融服务安全性接受度有待提高

移动金融继承了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特点,同时,也相继产生了新型的风险隐患。中国银联的《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中指出,近9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支付必须具备一定的支付验证环节,表明安全性在绝大多数持卡人看来是手机支付的第一关注要素。而1/8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网络诈骗,比2014年上升6个百分点。其中,近50%的受访者通过社交账号被骗,其他诈骗手段还包括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伪基站诈骗短信(仿冒10086等名义),风险形势更加严峻。因此,用户对移动金融服务安全性接受度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想要发展移动金融服务,就必须对从技术风险、软硬件环境、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安全有效地管控。

(三)移动金融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

农村地区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移动金融意识淡薄,受传统消费模式影响,对新兴的移动金融服务认同和接受度有限,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金融机构网点较少,移动通信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对移动金融的了解也较少。据CNNIC第三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为1.91亿;城镇网民占比73.1%,规模为5.19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6月为31.7%。但是,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这就导致了移动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低,推广明显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立法监管,完善移动金融管理相关制度

首先,建议国家从移动金融整体产业链的角度,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细化准入标准、监管政策和业务规范,出台行业相关配套政策及技术标准等,建立一整套完善、合理的监管体系;其次,商业银行等参与主体应不断完善移动金融业务流程,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加强安全防范体制建设,规避业务风险;再次,针对移动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要在技术选用、行业标准、开发流程、人员管控、验收测试等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实现全方位业务监管和风险管控。

(二)依靠新型技术手段,提高移动金融服务安全可靠性

一是推动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及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确保账户介质及其持有人的一致性,应用代码混淆、加密算法等技术手段,保证用户信息安全存储,构建“联网通用、安全可信”的移动金融发展环境;二是运用高强度、多因素的身份识别和交易认证方式,采用手机安全单元、智能密码钥匙等基于安全芯片的电子设备作为技术保护措施,保障用户账务易、重要信息变更等高风险操作的安全;三是研究分析移动金融交易欺诈风险案例特征,对移动金融服务依赖的网络环境定期进行评估检验和仿黑客模拟攻击,加强安全策略的制定,理顺风险管控流程环节,不断提高反欺诈识别能力和网络平台的安全性,堵截风险交易、堵塞安全漏洞。

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问题 政策建议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并不断创新发展,其中以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业务的兴起为标志,我国互联网金融经历了第一轮发展阶段。此后,随着以社交网络、移动支付、云计算和搜索引擎等互联网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融合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和整合销售金融产品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开始实现快速发展。以第三方支付为例,2012年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达6.9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1811.9亿元,处理收单业务3.8万亿元,预付卡业务575.6亿元。目前,互联网金融已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跨境结算、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信用卡还款等传统银行业务领域迅速渗透。2013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业,通过深入支付、信贷融资和理财等金融领域,开始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拓展,2013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产品,仅10多天就吸收资金60亿元。互联网金融正冲击着银行业务、客户和传统的金融观念。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也逐步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这种以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P2P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和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等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构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一是在支付方式方面,以移动支付为基础。个人和机构都可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开账户(存款和证券登记),即不再完全是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进行;支付清算电子化,替代现钞流通。二是在信息处理方面,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特别是对个人和机构没有义务披露的信息;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能缓解信息超载问题,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云计算保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三是在资源配置方面,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个体之间直接金融交易这一人类最早金融模式会突破传统的安全边界和商业可行性边界,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在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互联网金融的存在给予了高度评价,“互联网金融业在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提供了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新渠道,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是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互联网金融业依赖大数据分析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和更多样化的产品,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风险分散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尤其是使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和居民等群体受益。”不过,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虚拟化、跨国界经营、高技术装备水平、法律缺位等问题也开始出现,也使其比传统金融的风险。管理具有更大的复杂性,监管难度加大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乃至经济安全都构成了重大的挑战。对此,本文探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法规缺位

目前,我国的法律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业专门立法,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法律规章制度都是基于传统金融而制定,没有通过规范一般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法规对该领域的业务进行规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广度和跨界特征也使其开展的业务不适用所涉及行业的法律法规,这不仅会造成交易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也会最终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例如,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应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许可、设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质和技术标准、资金监管、信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平台开立第三方账户是否属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范围等领域并没有法规做出具体的规定,一旦出现互联网金融平台破产倒闭和网络借贷诈骗等案件,互联网金融平台和参与者的权利都难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显现

互联网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制度、法规、监管和内控体系不健全,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风险,例如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信用风险、挪用第三方账户资金形成的操作风险、资金诈骗导致的声誉风险和非法集资风险等问题。2013年,深圳的网赢天下、武汉的中财在线和浙江的非诚勿贷等知名P2P互联网金融平台相继出现挤兑事件,引发了流动性风险事件。而交易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的操作失误,无论是对于客户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都会构成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累积。此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互联网授权机制、身份认证机制、反洗钱以及计算能力等问题也会使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面临各类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由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发展模式,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尚无法完全覆盖,无论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都缺乏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依据,其他的电信部门和工商部门等一般只是负责备案或工商登记等行政管理事项,并不直接掌控和监管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具体业务。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和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与商业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改变传统金融格局的同时,也给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带来一定的挑战。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时出现的信贷诈骗、非法集资和平台挤兑等风险事件,说明有必要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以控制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

首先,应尽快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出台有关业务管理办法,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性质、地位和经营范围做出规定,明确资金流动与退出方面的规则。其次,要建立互联网金融业务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并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清理,对不符合标准、风险较高的平台要坚决予以关闭。第三,要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政府部门不仅要出台有关管理办法,还应推动建立相关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则,规范和引导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健康发展,由此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盈利能力。第四,借鉴国外互联网金融立法的经验,完善对消费者隐私保护、电子合同的合法性以及交易证据确认等方面的规定,最终营造权责分明、法理明确的互联网金融市场。

(二)提升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

第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使个人资信状况日益透明化,提高客户资信审核的准确性,建立互联网金融平台信用体系,发展信用评级服务市场,解决参与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开展互联网金融消费教育和保护工作,针对目标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严肃查处互联网金融信息的不实宣传,严密防范互联网金融平台从事违规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等活动。第三,完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强化风险控制,例如建立资金监管和反洗钱制度等,防范互联网金融平台发生资金挪用和洗钱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第四,加大信息披露的程度,构建更加人性化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增强互联网金融操作的规范和流程,形成相互信任的互联网金融交易市场。

(三)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一是可以成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委员会,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公安部、商务部和工信部等单位组成,形成监管合力,联合监管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二是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透明度和监管效率;三是构建互联网金融业务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定期向有关监管部门报送数据信息,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四是要成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处理机构,及时处理违法、违规和发生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从而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蔓延。

参考文献

[1]货币政策司.《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8月.

[2]冯娟娟.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年4期.

[3]伍兴龙.我国网络借贷发展现状与监管路径探析[J].金融管理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