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妇联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妇联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时间:2023-06-08 11:1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妇联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妇联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第1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学习积极性。

我镇把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纳入了妇联重点工作。为使学习讨论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我镇制定了《*镇妇联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工作方案》、《*镇妇联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安排表》,对各项学习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学习目标,以镇妇联办公室文件下发到各村(社区)、单位妇委会,要求每个妇委会根据实际制定出工作方案,做到有学习计划表、有活动信息反馈;每个妇女干部有专门读书笔记、有心得体会文章。为充分调动妇女干部学习的积极性,我镇专门召开妇女系统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会,要求各妇代会主任带头学习,带头撰写心得。目前,我镇共开展解放思想学习会17场,完成心得体会50篇,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邀请教授讲课,提高理论素质。

结合全镇妇联战线的妇女群体的特点,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力争通过学习,切实做到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3月4日下午,我镇组织镇府机关妇女干部、各村(社区)以及单位妇女工作者260多人,参加“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专题学习活动。活动邀请了市党建研究室主任郑振学授课。通过学习,使我镇妇女干部能进一步认清当前形势,了解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思想解放的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

三、加强学习交流,增长知识见闻。

我镇着力于向外界、向先进镇区学习,让妇女干部跳出妇联看妇联、跳出本地区看妇联,切实做到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3月6日,我镇邀请镇、村现历任妇女干部、各界妇女代表共80多人座谈。大家畅所欲言,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希望,让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和完善。我们把深圳、中山、长安、南城设为学习对象,计划4月份组织各村(社区)、单位妇联主任外出参观考察,以拓展视野,丰富见识。

四、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团结合作。

我镇妇联以“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为契机,组织全镇妇女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使妇女同胞能增进友谊,促进团结。一是举行了庆“三八”暨婚育新风进万家文艺晚会。晚会由我镇各条战线的妇联计生专干共同演出,主要包括舞蹈、民乐大合奏、时装表演、小品、相声、男女对唱等,尽情讴歌了新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二是举行第三届妇女运动会。运动会共有拔河、乒乓球、4X100接力、篮球、跳远、单车竞慢、10人跳大绳等7个项目,比赛分3天进行,来自我镇机关单位、各村(社区)的20支代表队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文教、东太、居委、漳澎、鸥涌、麻三、医疗卫生、政法财税代表队获得了团体总分前8名。三是组队参加市家庭运动会。3月8日,我镇妇联组织6户家庭到市体育中心参加商业银行杯“迎奥运、促和谐”*市家庭运动会。我镇代表队表现出色,最后以73.5分的好成绩名列团体总分第一名。我镇6户家庭在比赛中团结进取,赢得了荣誉,充分展示我镇家庭和谐友爱、健康积极的良好精神风貌。

下阶段,我镇妇联将进一步加强解放思想理论学习,通过总结、学习、讨论、调研多管齐下,在全镇妇女中掀起解放思想学习讨论的热潮。

一、总结改革经验,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进行总结,参观镇举办的*改革开放历程展。该展览将展现三十年艰苦探索改革之路,谋求民主振兴之路的生动历程,使全社会民众接受一次民族发展的洗礼。二是召开妇女干部座谈会。组织妇代回主任、妇女代表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妇女工作”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总结分析妇女工作的成败得失。三是配合镇的征文比赛,在妇联系统开展征文比赛,要求以妇女发展的角度撰写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建地级市二十年的基本经验、得失教训、舆情民意方面的杂文、评论等,择优推荐到镇。

二、加强学习借鉴,提高实践能力。

一是加强思想理论学习,组织学习同志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和刘志庚同志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组织观看《大国崛起》记录片。二是以创建“巾帼文明岗”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巾帼建功”活动。组织医院、电信、税务、幼儿园、餐饮服务等窗口行业,开展学习基本仪态、规范文明用语等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妇女的行业创造力和服务精神。三是深化“双学双比”活动。联合农办、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部门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村妇女复产转产。四是开展“我爱我家”征文活动。把《论语》推荐到各村(社区)家庭,就如何领会《论语》内涵及《论语》对构建和谐家庭的意义进行征稿,并将此次结果作为今年“学习之家”评选的重要依据。五是学习赶超目标,4月组织各村(社区)妇联主任到深圳、中山、长安、南城等地进行参观考察。

三、开展讨论活动,交流工作经验。

召开妇女干部、党员、群众及新莞人代表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各单位、村(社区)妇联主任要围绕如何解放思想,推动本职工作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文章。联合外经、经贸妇代会组织工厂女职工召开座谈会,征求新莞人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建议和意见,特别是对改进妇女工作的建议。镇妇联还在“*之窗”网页设立“解放思想.展巾帼风采”专题学习讨论区,打造网上交流平台,以解放思想促进妇女工作创新发展。

四、加强调研工作,创新工作思路。

由镇妇联牵头深入开展一次关于推进妇女事业如何科学发展的调研活动。要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加强妇女维权工作、加强和谐家庭建设、全面推进妇女素质工程等方面,提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调研报告,在4月上旬上报市镇有关部门。

第2篇

一、女干部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女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女干部工作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女干部培养选拔,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女干部队伍进一步壮大。调查显示,全县22个乡镇、61家县直机关单位(不含省、市直属单位或企业)共有干部总人数5693人,其中女干部1556人,占干部总数的27.33%。二是女干部进班子人数增多。女干部进领导班子101人,担任中层干部的女性326人,占中层干部总数的24.92%。三是女干部结构逐步优化。从年龄结构来看,在女干部队伍中,25岁以下的86人,占女干部总人数的5.53%;25-30岁的328人,占21.08%;31-35岁的269人,占17.29%;31-35岁的269人,占17.29%;36-40岁的247人,占15.87%;41-45岁的282人,占18.12%;46岁以上的344人,占22.11%。35岁以下年轻女干部比重达到43.9%,较往年有新的提高。从文化结构来看,学历层次有新的提高,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占0.45%;本科学历的479人,占30.78%。

从整体情况看,全县女干部充分发挥女性优势,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廉洁自律,树立了女干部的良好形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作为女干部,面对竞争她们更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她们能更认真地审视自身素质,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优化知识结构。问卷调查显示,面对新挑战认为需要不断增长自身才干的女干部达到100%;平时坚持自学充电的占80.24%;71.62%的女性在休息时间通过读书,看电视、上网等渠道了解外界讯息,增长自身知识和见闻;35.66%的女干部在工作中感到有压力感,14.75%感到有危机感,37.30%感到既有压力感又有危机感,她们通常选择加强自学、参加培训、参与社会活动、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自身价值得到体现。问卷调查中,有88.26%的女干部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希望通过这个岗位体现自身价值;有59.51%的女性在工作中感到有成就感,60.32%的女性为自己感到自豪,82.79%的被调查者认为女干部敬业精神强,踏实肯干,能吃苦耐劳。通过走访、座谈及各级领导情况反映,我们了解到,她们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的优质品德,相比男性更强的责任意识和廉政观,具备能干事、干好事的潜质和能力,具有良好的从政优势;她们有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的良好愿望和实际行动,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善于为领导排忧解难,工作认真负责,是一支干实事、求实效、廉洁自律的队伍。

3、社会地位得到认可。调查表明,广大女干部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认可,社会地位稳步提升。问卷显示,有97.15%的人认为女性应与男性一样同时承担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实现女性的社会价值和精神独立,仅有11.57%的女性赞同“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76.03%的女干部认为自己与丈夫事业上志同道合、感情上情投意合;78.37%的女干部对个人婚姻评价满意;当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时,48.56%的女干部选择了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全身心投入工作。在走访、座谈中,大部分女干部表示能妥善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有相当一部分自立自强的女性肯定的认为,拥有自己的事业是家庭和谐与稳定的基础和必要前提。

二、我县女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县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但仍存在着自身竞争意识不强、培养力度不大、提拔机会少、配备比例低、任用女干部带有偏见等问题,与女性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不相适应。一是女领导干部比例仍然不高,女干部进班子人数占女干部总人数的6.49%,占领导班子总人数的15.03%。二是年龄结构仍有待优化。特别是进班子女干部年龄相对偏大,其中30岁以下的不多。三是高学历高素质女干部仍然不多。虽然整体上女干部学历结构有所优化,但很多是通过党校在职学习取得的学历。大专学历的仍有792人,占50.90%,中专(高中)文化及以下的仍有278人,占17.87%。目前我县女干部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以及女干部的自身素质,都存在影响女干部成长的不利因素,主要表面在以下四个方面。

1、竞争意识不强,从政热情低。调查中发现,52.79%的女性在从政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46.54%的女干部很少或基本不向组织表达晋升想法和从政欲望,44.24%的女干部偶尔表达,仅9.21%的女干部晋升欲望强烈,敢于向组织大胆表达想法和争取机会。通过走访、座谈我们了解到,40岁以上女干部通过竞争获取晋升机会心理不明显,大部分女干部工作停留于不出事,不犯事,进取心明显减弱;30-40岁女干部政治意识强,工作经历丰富,但部分女干部受家庭等因素影响,不能全力投入工作,46.77%的女干部考虑家庭原因不愿异地任职;25岁以下女干部大多认为自身工作经验少,资历浅,不敢大胆向组织表达想法和要求,不善于把握机遇适时推介和宣扬自我,通过大胆竞争和主动争取走上领导岗位的意识很低。

2、培选性质单一,交流机会少。问卷调查中,认为所在单位给予女干部学习培训和提拔的机会与男干部平等的占56.28%,不平等和非常不平等的占43.72%;25.71%的女干部从未多岗位工作过,仅4.8%的女性有过挂职锻炼经历。在走访、座谈中女干部普遍反映,单位给予女干部参与管理、参加学习培训特别是参加政治性质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少,导致女干部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行政管理经验缺乏;在工作中具体事务安排得多,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少,当配角的多,任主职的少,虚职的多,实职的少,导致工作经历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女干部各种能力的全面锻炼。而且女干部交流很难,流动性差,特别是乡镇女干部,有的一干就是十几年原地不动,其中有个乡镇一名女干部在

计生岗位一干就是二十几年。而相比之下男干部提拔快,流动多,现实中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女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3、性别偏见明显,晋升速度慢。被调查对象中认为同等条件下女同志比男同志晋升快的占10.98%,晋升慢的占52.03%,认为晋升慢得多的占24.80%;47.08%的被调查者认为单位领导在提拔干部时不倾向于女性,女干部得到提拔晋升的机会相比男干部少得多。走访调查中,部分单位领导表示,在提拔、使用干部时对女干部存在一定偏见,不敢委以重任、大胆启用。例如,个别乡镇党政领导在使用女干部时存在一定偏见,重视程度不够,培选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这几个乡镇10多年来未提拔一名女干部。同时,乡镇一级领导和女干部普遍认为,基层干部提拔少,“空降”干部派遣多,有的乡镇女干部在基层工作几十年,扎扎实实,任劳任怨,评先评优次次有份,提拔任用次次没份;有的担任基层站办所负责人十多年,政治地位上不去,经济待遇也上不去,临退休也解决不了职级待遇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女干部政治热情和工作进取心。

4、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压力大。现实生活中,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观念,使得社会对女性家庭角色的期望大于对社会角色的期望。从政女性必须肩负事业与家庭双重担子,她们既要为事业倾注全力,又要为家庭尽职尽责。家庭、事业的超负荷运转和巨大的精神压力,造成相当部分女干部从政热情不高,对权力的参与望而却步,这实质上是在社会、家庭双重压力下,在畏难心理的驱使下,女性面对现实的选择,也抑制了女性从政水平的发挥。调查中绝大部分女干部认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女干部必须比男干部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要承担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多重压力。二是社会对女干部与男上级、男同事关系处理的关注程度,也给女干部成长带来了一定心理压力。女干部既要与男同志建立和谐、良好的同事、上下级关系,又要维护女性自尊自爱形象,保持适度距离,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平衡两者的关系。三是女干部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招致同性群体的嫉妒和排斥,为女干部的成长带来了一定阻碍。调查中男女比例女多男少的单位女干部普遍认为这种性别差异影响了自身才能的发挥和提拔晋升的速度。

三、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女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建议县委将培养选拔女干部纳入全县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每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培养选派女干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每年“妇女节”等重要节日,组织部、妇联和工会等单位联合召开优秀女干部座谈会,了解妇女干部成长中的问题与困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联席会议、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等工作制度,促进女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组织部、人事局、妇联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分析研究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建立健全女性人才机制。妇联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大力实施“千方百计培育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女性人才行动”,要摒弃年龄、编制、学历等对女干部培选工作的束缚,以实践检验人才,以实效推荐人才,畅通女性人才成长渠道。建议县委把推荐、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成效,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有关会议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妇女干部的业绩,宣扬女劳模、女先进的创业敬业精神,引导广大群众了解妇女干部、认可妇女干部、正确理解妇女干部,为女性参政议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注重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第3篇

一、加大地方立法信息公开的力度

地方立法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前提,没有地方立法的公开,就谈不上公众对地方立法的参与。近几年,地方立法信息公开的程度越来越高,但仍要进一步加大地方立法公开的力度。

1.要全面及时地公开地方立法信息。地方立法涉及诸多方面,例如,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的制订,法规草案的起草、征求意见、审议和通过,召开各种立法座谈会、论证会和听证会等等。除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之外,地方立法信息都应当向社会公开,使公众对地方立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公开地方立法信息还应当及时,特别是需要公众反馈意见的信息,更要讲究时效。现在,不少地方公布的地方立法信息不全,一些该公布的信息不公布,有的公布不及时,新闻变旧闻。这种状况应当尽快改变。

2.地方立法信息公开要连续完整。在地方立法信息中,重要的是有关征求法规草案意见的信息。这类信息的公开,要连续完整。所谓连续,就是法规草案一般都要经过二审、三审,个别的可能还要经过更多次的审议。法规草案信息不能只公开一次,而应当每次审议都要公开,要有连续性。所谓完整,就是公开的信息,不能仅为法规草案,还应有其他相关的文件一并公开,如法规草案说明、审议意见、审议结果报告乃至立法依据等。连续完整地公开法规草案信息,使公众对法规草案有一个整体把握,提出意见建议的针对性会更强。

3.采用多种方式公布地方立法信息。媒体受众广,是地方立法信息公开方式的首选。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影响力仍然很大,重要的地方立法信息,都要利用传统媒体公开。以网络为支持的新媒体具有即时传播、双向互动、任意转载、海量收播的特点,地方立法信息公开也要重视开发利用新媒体。除媒体方式外,根据需要,地方立法机关还可以设立公告栏、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等,作为地方立法信息公开的补充方式。

二、完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形式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有多种形式,经常采用的有:公布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召开立法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总的来说,这些形式是行之有效的,但都有需要完善之处。

1.完善公布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公布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已是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普遍采取的形式。目前主要问题是,有些法规草案公布后,社会反响小,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提出的意见建议很少。其原因除了有的法规草案与公众关系的紧密度不够外,主要是立法机关的做法过于简单,仅进行公布,缺少必要的引导和互动,难以调动公众参与的热情。法规草案公布后,不能只靠公众自发参与,立法机关必须加强引导和互动,使公众的参与由自发变为自觉。只有这样,公布法规草案征求意见,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加强引导和互动需要媒体的配合,立法机关和媒体可以共同作出安排。

2.完善立法听证会。立法听证会因其表达意见更直接,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形式。但有一些立法听证会,由于陈述人缺乏代表性,缺少对抗性辩论,对提出的意见建议缺少必要的回应,因而被认为是“作秀”、“走形式”。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立法听证会有“作秀”、“走形式”之嫌,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听证制度。立法听证会同其他公众参与形式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程序性。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听证程序的完善。要通过完善听证程序保证陈述人的公正遴选、不同意见的抗辩和对听证意见的回应,提高立法听证会的公信力。

3.完善立法论证。立法论证指的是,在立法过程中,立法机关组织有关专家对遇到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问题进行论述和证明。立法论证的目的,是为立法机关作出准确、科学的立法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地方进行的立法论证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立法机关对立法论证必须精心组织,选择参加论证的专家必须对论证的问题有深入研究,要为专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材料和情况,保证专家发表自己的论证观点。同时,立法机关要做到不先入为主,真正以论证意见为参考和依据,审慎地作出立法判断和决策。

三、扩大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范围

当前,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主要是在法规草案审议阶段。法规草案审议是地方立法的中心环节,必须将这一阶段的公众参与搞好。同时,也要扩大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范围,搞好地方立法其他阶段的公众参与。

1.法规立项阶段公众参与。对于法规的立项,公众通过地方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公开征求意见,有所参与。但立法规划常委会每届五年才制订一次,立法计划也只一年一次。公众以此来参与法规立项,显然是不够的。现在需要建立一个经常性的公众参与法规立项的机制。可以参照立法法规定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民向立法机关提出法规审查建议的做法,赋予公众提出法规立项的建议权。立法机关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对公众提出的法规立项建议进行处理和反馈。对于应当制定法规的,由立法机关组织安排起草,依法列入常委会的立法议程。

2.法规草案起草阶段参与。法规草案起草是法规制定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广纳公众意见,对于立法反映民意,较之在法规草案审议阶段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一些地方的立法机关委托法规草案起草,固然是公众参与法规草案起草的一个方式,但这只能是极少数人的参与。要解决大多数公众参与的问题,必须像审议法规草案阶段一样,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考虑,将法规草案起草阶段公众参与情况,作为法规立项与否的一个考量。对于在法规草案起草阶段没有认真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的法规项目不予立项。

3.立法后评估阶段公众参与。立法后评估是指法规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对法规实施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对法规规定的可行性及存在的缺陷提出修改完善的活动,目的是检验和提高立法质量。据此,立法后评估已纳入立法工作的范畴。目前,各地立法后评估基本是由立法机关主持,个别也有由其他专门机构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参与立法后评估就更为重要。公众是法规实施的最深切感受者,缺少公众对法规实施的评价,难以保证立法后评估的客观性。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有的地方立法机关注意了公众参与立法后评估,但将对象主要集中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律师,面有些窄,还需要多听取社会其他阶层的意见。

四、重视特殊意义群体对地方立法的参与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必须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但同时,也要注意重视有特殊意义的群体对地方立法的参与,使地方立法更有针对性。

1.重视管理相对人的参与。地方性法规中,大部分法规属于行政管理方面的。行政管理所指向的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为管理相对人。这类法规有关行政管理的规定,直接关系管理相对人的权益。因此在立法时,必须重视管理相对人的参与。要将管理相对人作为行政管理方面立法征求意见的重点。特别要在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设置上,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以求在立法中公平、公正地设置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出现行政管理立法只强调管理相对人履行义务,忽视其应有的权利;强调行政机关的管理权限,忽视其应负的责任。

2.重视弱势群体的参与。所谓弱势群体是指生活在社会底层,经济政治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包括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在社会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其缺少话语权和表达诉求的渠道。因此,在地方立法中,对弱势群体的参与,应当给予特别的重视。要加强引导,创造条件,确保弱势群体的话语权,畅通弱势群体表达诉求的渠道。对涉及弱势群体权益的地方立法,立法机关应当主动地、直接地听取弱势群体的意见。要在地方立法中体现对弱势群体权益的特殊保护,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3.重视社会团体的参与。社会团体是指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既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这类带有官方性的人民团体,也包括各种类型的民间组织。与公民个人比较,社会团体参与地方立法的作用更大。公民个人的要求是分散的,社会团体可以将分散的个人意志集中起来,向地方立法机关反映,可形成比个人参与大得多的影响力。而且,社会团体还可以将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纳入有序的轨道。因此,要重视社会团体参与地方立法,发挥社会团体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作用,使社会团体参与成为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重要渠道。

五、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存在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缺乏制度保障。因此,当务之急是抓紧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制度。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

1.通过地方性法规作出规定。应当在关于地方立法的法规中增加有关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内容。从实践看,各地关于地方立法方面的法规,基本是2000年立法法颁布实施后不久制定的,基于当时的认识,对于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普遍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应考虑修改这方面的法规,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作出明确的规定。应当制定有关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专项法规,如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办法,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相关问题作出全面的规定。还可以根据情况,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有关问题作出单项规定,如地方立法信息公开条例、地方立法听证规则等。通过地方性法规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作出规定,这是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将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监督。

2.主任会议作出决定。地方组织法规定,常委会主任会议有处理常委会重要日常工作的职责。通过规范性文件,对常委会工作作出制度性规定,是否也属于这一职责范围存在争议。但从实际情况看,在不少地方采用此种做法已成通例。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工作,主要是由常委会组织的,而且大量是程序性的。因此,将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制度的有些内容,作为常委会的工作制度,在制定法规不成熟或者尚不需要制定法规的情况下,由常委会主任会议作出决定,通过规范性文件,也是可行的做法,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也可以起到保障作用。

第4篇

我站工会工作在2005年度,得到上级工会和主管局领导的好评,也受到了全站干部职工的拥护和支持。这一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我们回忆总结,主要抓了以下的几项工作:注重了以企业经济建设为中心,为职工谋利益为目的,稳中求进抓重点。行政支持,工会实办,营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一、行政支持,精心规划。

我们按照县、局工会领导的指导,在新形式下,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到能得到站行政的大力支持,是开展好工会工作的重要保障,有了行政的帮助,工会工作如顺风扬舟。站总支把全年工会工作纳入了工作目标,年初的工作安排,站总支都会对工会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2005年度把全站整体工作以建设好干部职工三家工程为重点,即:增加投入除隐患,有个生产安全家;干部职工待遇100%到位,有个信赖可靠的家;改善生活生产条件,有个环境舒适的家。从具体的工作上,在人财物方面大力支持工会的各项活动,并协调组织落实。工会委员会普遍听取多方意见,集思广益,认真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全年工作规划,根据大家的建议和工作规划,结合本站实际情况,逐一得到了落实。版权所有

二、围绕电站满发多供,节约创收这一生产中心,全力推进各项活动。

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是各项工作的主题,围绕水电站的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站工会为企业经济建设推波助澜。

1、提高职工素质。人是最可贵的,也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站工会通过组织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强化岗位技能过关考试来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我们有专门的授课教室,环境条件优良,我们有优秀的各类技术人员,足以引导职工共同进步。全年上下半年的大规模轮训与考核,让每一个职工成为合格的岗位能手。站工会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大家树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引导大家远离低级的趣味,参与健康的活动,以提高职工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2、鼓励职工自学充电

站工会十分注重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们的自学成材。对于有自学意愿的职工们,提供假期等方面措施给予帮助。在职工队伍中,各种考证,考级蔚然成风,形成一股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实施温暖工程,成为职工信赖的娘家

工会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站工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努力实施送温暖活动。

1、帮助困难职工,化解各类矛盾。

在xx水电站,只要职工住院,工会人员就会带上现金和慰问品前往看望。在今年,有两同志因打篮球发生挤撞,出现较大伤情。工会人员及时前往探望,并尽最大努力化解双方矛盾,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2、组织职工献爱心

xx水电站工会积极参加我县各项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发动宣传,为甘溪河坝职工有一位病患子女筹得善款800多元,我们响应县妇联的号召,今年为4名贫困学生送去现金1000元。

3、办实事送温暖

站工会切实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关心爱护好女职工,在每年我们规定的四次查环查孕中,组织督促女职工进行身体检查。每年慰问、看望内退、离退人员。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人心凝聚作用。

4、开展文体活动,完善职工之家。

在今年,电站工会在站总支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功能较为齐全的职工之家。根据职工们的爱好和要求,设置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棋艺类、卡拉ok和舞会。花钱添置了大批的新书。今年五一期间,站工会组织了上规模的群众职工体育竞赛活动,参加人数之广,设奖项目之多,都是历年来较好的。活动期间,站区鼎沸,极大地体现了荣桓水电站广大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现在职工之家每晚开放,给职工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业余休闲场所。

第5篇

这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更好地利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同意思想、推动工作,促使基层妇女干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一、目前状况

1、大力培养基层妇女干部,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做好妇女干部的培养工作,有利于调动广大女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妇女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她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半边天”作用,当前,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培养,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通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全社会对培养基层妇女干部的认识,解决培养妇女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大培养力度,促进培养基层妇女干部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2、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促进对培养基层妇女干部的认识。近年来,妇女干部越来越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从政治文明的高度来重视妇女干部工作,着力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能力,把培养妇女干部工作变成了耽误之急,为了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能力,也为了促进妇女干部的成长。

3、要充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科学发展观,促进对培养妇女干部能力的人是,创新观念,从认识上逐步实现“五个转变”:从上级硬性要求的“要我选拔”转变为“我要选拔”;从“不敢大胆使用”转变为“大胆使用”;从“放羊式”培养转变为规范程序培养;从“时松时紧”的随意性选拔转变为“常抓不懈”的常规性选拔;从求全责备转变为看主流、看发展、看潜质。

二、存在问题及突出矛盾

1、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解决妇女干部发展中的问题。近年来,在妇女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从多渠道、多层面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使得基层妇女干部的数量得到普遍的提高,但由于妇女干部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以及社会认识的不足,导致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如思维方式和工作经验制约着女干部的成长进步,总的来说,女性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相对较弱,有时缺乏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整体思维,因此在思考处理问题是,会更多的关注事物的表象和具体细节,容易犯”以偏概全“和感情用事的错误,也就造成了有些女干部在工作上出现难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影响了基层妇女干部的发展。

2、如传统观念制约女性从政问题。现实生活中,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这种观念增大了女性进入政治、经济等社会主导性活动领域的难度,进而造成了男女从政的社会环境不平等。妇女参政的意义还没有完全被全社会真正认识。女同志“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等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影响了女干部的选拔和使用。

3、如家庭因素束缚着女干部的手脚。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已成为制约女干部成长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女干部不仅担负着本单位的重要工作,同时在家庭之中也承担着照顾长辈,抚养晚辈的职责,这就使得女干部要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造成了女干部心理压力过大,体力负担过重的现实情况,从某种程度上约束了女干部个人能力的发挥。我们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讨论活动,正视不足,扬长补短,改进问题,推动妇女干部培养工作取得新进步,逐步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能力。

三、解决对策

1、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来提高妇女干部能力素质。素质决定水平,决定想事的角度、谋事的高度和干事的力度。要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关键是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妇女干部队伍。通过“五要”,全面提高妇女干部素质。一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妇女干部的思想认识;二要通过培训,提高女干部素质;三要在实践中打造和锻炼女干部;四要教育女干部处理好五个关系: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在工作中要敢于给自己出难题,甚至有意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定计划、定任务、定措施,在为基层办事、为群众服务、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五要对女干部的培养做到“四个结合”。即短期培养与长期系统性培养相结合,非竞争性培养和竞争性培养相结合,个体培养和群体培养相结合,在培养中使用和使用中培养相结合,通过多渠道培养教育,全面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能力和素质。

2、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推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新突破。解放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能空对空,最终要落实到工作中。

3、我们要紧扣工作实际,解决突出问题,以解放思想来推动妇女干部培养工作。

(1)是加大对女干部的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针对女干部自身存在的缺陷,有的放矢的组织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女干部培训班,提高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中的女干部培训比例,有计划地选派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女干部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组织她们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思维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加大轮岗交流力度,组织她们到多个层面多个层次挂职锻炼,到艰苦环境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去经受锻炼,使她们经历多岗位、多领域的实践锻炼,从而开阔眼界,丰富阅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增强她们的从政热情、社交意识、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

(2)是营造妇女干部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舆论导向和社会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重视培养女干部的政策和措施,破除重男轻女等陈旧观念,弘扬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新观念,并通过举办优秀女干部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在我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业绩突出的优秀女干部的先进事迹,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女干部。通过舆论导向和典型宣传,在社会上营造关心爱护女干部成长,支持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良好氛围,为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是完善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工作制度。在组织领导上,坚持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形成健全的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使这项工作在任何地方、任何部门、任何单位都有位置、有目标、有措施、有人抓,有力地推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在选拔使用的政策措施上,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向女干部适度倾斜。要不拘一格,全方位选拔使用妇女干部,注重发展女党员,建立数量充足,备用结合的后备女干部队伍。把握妇女干部的成长规律,结合女干部工作的实际,不断改进选拔方式,积极探索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确定一定比例的女干部职位,采取定向选拔女干部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水平。

(4)各级党委政府和妇联、纪检、统战、人事等部门始终把女干部教育、管理抓在手上,对已经任职的领导干部坚持不定期跟踪考核,对妇女干部上任后的工作业绩、工作方法、及工作作风进行经常性了解掌握,及时肯定成绩,提出要求,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有效地促进了女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要从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关心妇女干部,积极解决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着力解决困扰女干部的三大问题,即:工作问题、家庭问题和身体健康问题。帮助女干部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有效防止家庭、事业的超负荷运转和巨大生理、心理压力对女干部造成的不良影响,激发妇女干部的工作热情。鼓励她们在工作中大胆创新、大胆实践,保护她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她们工作的自信心,为她们营造宽松、协调、融洽的工作、生活环境,促其尽快成长。着力提高基层女干部的能力

第6篇

一、主要工作开展完成情况。

(一)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贯彻学习会议精神,明确工作要求任务。

上半年,市扶贫办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机构,明确责任,严格按要求和程序开展各项学习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学习落实省、市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各种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领导、各个科室、各个岗位人员,并签订工作考核考评责任书。学习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以集中学、专题学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为辅,以学以致用、提高效率、促进工作和加快脱贫为目标,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两发展。上半年,累计召开主任办公会研究工作6次,组织干部职工学习29次,召开全市扶贫办主任、副主任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措施办法,安排布置工作任务会议1次,组织县区扶贫办主任和市办项目管理领导骨干到红河州元阳县学习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1次。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工作任务、职能职责、措施办法、方法步骤,规范了管理制度,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为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抓好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确保目标任务实现。

1、抓紧审批下达省市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计划,加大项目工程建设检查督促力度。上半年,分三批下达了省市整村推进项目232个,其中省级132个、市级100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480万元,其中省级1980万元、市级1500万元,计划受益人口59688人。与2008年相比,项目个数增加19个,增长9%,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总量增加285万元,增长9%,受益人口增加4644人,增长8%。至6月底,完成整村推进项目建设76个、完成年度计划33%,有5267户、21253人提前分享了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成果;累计建成安居房35户、总建筑面积2768平方米;建成基本农田1831亩,其中坡改梯1454亩、中低产田改造462亩;新建和修缮沟渠18条、总长23公里,建成小水窖、水池、水坝、水塘204个、总容积2456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838亩、改善灌溉面积805亩;建成人畜饮水管道42条、长度达62公里,畜水池13个、总容积865立方米,解决了5091人、1319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建成进村公路2条、长4公里,完成村内道路硬化95条、总长达84公里,建成桥涵3座、长6米;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228口、栽种生态林480亩;扶持经济作物10086亩、发展大牲畜1120头;举办农村适用科技培训82期、参培人员6078人次;建成文化室76个、公厕67个。项目资金使用率为35.5%,其中:安居工程42.4%,水利工程39.8%,人畜饮水工程37.2%,通路工程36.7%,产业开发21%,科技培训88%,生态能源63%,其它建设33%。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使76个自然村、0.5万户、2.2万人实现脱贫目标。

2、加大在建易地搬迁工程监管力度,千方百计争取易地搬迁人口指标,完成2150人易地搬迁项目评审论证上报省办审查备案。易地搬迁扶贫是丧失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一是着力加强项目监管,确保搬迁目标实现。2008年省级下达700人易地搬迁任务,安排在峨山县和江川县实施,重点集中在2009年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经各级有关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在建工程进展顺利。至6月底,已建成安居房76户、完成率44%;建成基本农田80亩、完成率63%;建成人畜饮水管道建设10.7公里、完成率62%,修建水池3口中、完成率60%,解决248人饮水困难,完成率35%;扶持种植业728亩,养牛80头、猪203头、羊200只,完成率均达80%以上;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1公里,完成率34%;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56口,完成率33%;建成文化室1所,完成率20%;建成电视接收台2个,完成率40%;举办科技培训22期,完成率100%;完成其它工程7件,完成率78%。工程项目资金实际拨付了202万元,拨付率58%。已有8户、29人迁入新居,实现了多年的愿望。二是及时抓紧下达市级配套易地搬迁项目资金。2009年市级共配套易地搬迁项目资金80万元已下达三个县,其中峨山县20万元、江川县18万元、元江县42万元。峨山县、江川县作为2008年省级项目配套资金,元江县用于实施坝洪村14户、84人的整体搬迁。三是完成2150人省级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评审论证上报省办审查备案。根据云财农〔2009〕105号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度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任务并拨付资金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安排指标,责成各县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和要求,科学选择项目点,精心组织规划,完整地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切实做好项目评审论证工作,××市成立了2009年省级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评审论证工作领导小组和评审专家组,由市扶贫办牵头,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扶贫办有关领导和专家,于2009年6月25—26日召开项目评审论证会议,专题针对全市2150人(新平县640人、易门县926人、华宁县208人、通海县250人、澄江县126人)的省级易地搬迁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评审论证,与会领导和专家提前详细地审阅了各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会议上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和意见,并原则通过5个县的项目可行研究报告方案。经市、县扶贫部门通力合作,认真修改完善,形成完整规范标准的文本上报省级审查备案。

3、全力抓好大龙潭乡整乡推进扶贫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省政府决定,今年全面开展实施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的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整乡推进扶贫试点工作,通过市、县、乡、村领导干部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峨山县大龙潭乡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试点规划顺利通过省级评审,经市人民政府批复。待市级组织评审论证,上报省级审查备案并下达项目资金计划后,即可组织实施。项目规划总投资9768万元,其中林业部门191万元、农业部门456万元、畜牧部门330万元、水利部门1064万元、交通部门2877万元、建设部门141万元、卫生部门21万元、省市县扶贫办900万元、教育部门290万元、科技部门767万元、烟草公司2317万元、广电部门21万元、文化部门57万元、组织部146万元,大龙潭乡191万元。规划总目标是经过两年的努力,至201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年贫困标准,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贫困发生控制在5%以内,实现整乡脱贫。确立了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工作的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农户“九有”、自然村“八有”、行政村“九有”的具体目标。

4、加强与市妇联、市信用社的通力协作,继续稳妥推进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贷款工作。小额信贷扶贫由市扶贫办、妇联、信用社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我办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积极争取省级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指标。目前已争取省级指标1500万元,预计全年可争取5000万元;二是做好2008年度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贷款3700万元的回收工作;三是协助市妇联做好新一轮到户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跟踪问效和统计上报”工作;四是采取措施,加紧催收第一轮到期的市级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贷款本金。上半年,累计回收贷款90余万元,已额赔市投资开发公司。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投入给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贫困地区群众增产增收提供了资金支持,使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增强了战胜贫困的信心,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5、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提高素质的有效措施。在认真总结2008年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向省办有关领导汇报和沟通,已争取省级指标800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4万元,市级配套10万元。因培训人数翻倍,省级劳动力培训基地峨山职中难以按时完成培训任务,需要调整400人由××工业财贸学校开展培训,已按程序向省级申报,并获准批复。现已充分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将集中在7-8月份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开展培训。

6、抓好市直单位挂钩扶贫调查研究、分析统计工作。扶贫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任务艰巨,单靠政府难以完成,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才能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调研。二是完成了2008年挂钩扶贫情况统计分析。全市单位挂钩扶贫工作呈现出四个特点,即挂钩扶贫涵盖扶钱、扶技、扶智、扶项目等多个方面,其中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最大;从资金投入情况看,呈现“中间大、两头小”;投入资金5万元以上的挂钩单位都是大的部门、掌管一定项目资金的单位,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未投入资金的单位绝大多数是认识不到位、工作不重视,也有少数单位是力不从心。三是通过走访等形式了解、收集、整理信息,掌握挂钩扶贫动态;四是认真总结,推广经验,不断深化挂钩扶贫工作。有力地促进各挂钩单位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扶贫点指导工作,从实际出发,帮助研究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广大职工向贫困群众捐款、捐物,帮助特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

7、继续抓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贫困村互助是一种政府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到户新模式,是推动贫困地区农民提高自身脱贫致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上半年多次深入新平县试点乡村组检查指导工作,重点检查机构运转、发放审查、回收贷款等情况,认真倾听群众建议和意见,了解掌握群众受益情况。省级互助基金试点项目,投入省级资金100万元,安排在新平县建兴乡、水塘镇7个小组搞试点,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通过选举产生了社长,会计,出纳和监督员,并对7个互助资金社社长、会计、出纳、监督员等管理人员进行了金融、经营、财务等综合知识培训。现在社员入社278户,占总户数335户的82%,平均每个小组社员入社39户,入社社员总共自愿入股17.3万元,平均每户社员入股624元,现已经累计发放贷款180户,金额100.6万元,其中:种植业借款34.6万元,养殖业借款48万元,商业借款18万元。统一贷款月利率为4.1‰,农户最高借款金额1万元,最低借款金额2000元,平均借款额为5588.8元,贷款期限全部为12个月,还款方式社员统一选择一次性还款,目前,已提前还款2户10000元。互助资金根据社员资产和信用登记表发放贷款,保证贷款金额不超过家庭财产总额的70%。

8、继续督促抓好省级产业发展扶贫项目建设。省级投入50万元资金,主要在新平县建兴、平掌、漠沙、桂山4个乡镇,实施工程化稻田养鱼示范,计划面积1950亩。结合××实际,经新平县政府批准,委托新平县水利局组织实施,由县水产品服务中心具体操作管理,扶贫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该项目资金已全额就位,该项目正有序进行。

9、加大革命老区开发项目建设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革命老区、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结合××实际,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玉发〔2009〕4号)和《关于加快我市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玉发〔2009〕5号文件),两个扶持《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和部门责任、资金来源和办法措施等。今年,市政府投入2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具体由市老促会负责组织实施,市扶贫办负责参与调查研究、审批下达、督促检查指导。目前,市级2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已做好审批下达前期准备工作。省级革命老开发建设项目1个,投入20万元,项目建设工程已完成60%。

10、做好扶贫调研,摸清贫困情况,研究扶贫措施。上半年,主动参与市人大组织开展的《××市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调研》,组织完成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市农村贫困现状及提高新标准调研》、《关于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暨新十年纲要调研》、《××市特殊困难群体调查》等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分别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认真总结分析研究,新阶段新形势下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才能有效地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内部管理,着力强化自身建设。

1、认真研究,修改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能职责。

2、新制定了6项管理制度。一是《××市扶贫开发资金及项目管理制度》;二是《××市扶贫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制度(试行)》和《××市扶贫系统政务信息工作考评方案(试行);三是《××市2009年度扶贫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四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单位内部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五是《2009年度各科室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六是《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相关方案、目录》以及《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各个制度均已执行,部分已签订了责任状。

3、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设。一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信息、更新工作;二是加强电子政务资料收发管理,积极搞好“五星级”档案达标工作,经档案部门初验,提出了补充、完善意见,已完成整改,待档案部门组织验收;三是做好省市重点工作督促通报和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工作,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听96128政务查询电话,文明热情地做好答复工作;四是积极参加档案、保密、财务、电子政务网络和项目资金管理等学习培训,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

二、主要做法

(一)抓项目争取,增加扶贫投入。搞好扶贫开发保民生,最直接最现实的目标就是多争取项目资金,为全市贫困地区项目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由于××没有国家和省级贫困县,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争取一直相当困难。今年,通过市县扶贫办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投入的资金和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至6月底,比去年多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1644万元,增长78%。即整村推进新增18个,增加270万元,增长16%;易地搬迁新增1450人,增加财政投资725万元,增长207%;劳动力培训与转移新增400人,增加44万元,增长220%;革命老区项目增加5万元,增长33%;新争取省级整乡推进项目试点1个,省级投入财政资金600万元。

(二)抓好早下达、早开工,早日发挥效益。至6月底,累计下达财政补助资金364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项目232个、财政补助资金3480万元,市级配套易地搬迁项目3个、财政补助资金80万元,省级革命老区项目1个,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目前,已完成76个省市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使76个自然村、0.5万户、2.2万人实现脱贫目标,真正实现了早计划、早开工、早完工、早见效、早受益。

(三)抓规范管理,提高扶贫成效。为了提高扶贫成效,狠抓规范管理,市县扶贫部门在工作中切实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八项制度”。即一是切实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廉政承诺和项目实施绩效责任制;二是切实落实扫除“贫困死角”制度;三是切实落实公示公告制;四是切实落实资金报账制;五是切实落实项目督查制度;六是切实落实督查定期通报制;七是切实落实项目验收及后续管理制;八是切实落实整村推进标志牌设立制度。

(四)抓资源整合,探索“大扶贫”新模式。各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扶贫资金为“粘合剂”,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整合资金,切实建立“规划先行、集中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资金整合机制。要求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涉及部门签订“部门整合资金”、“落实扶贫任务”责任状,并将涉及部门落实扶贫责任情况,特别是部门整合资金情况定期在市县主流媒体公示宣传、实行市县区部门整合资金、落实扶贫责任检查通报制。通过扶贫系统上下努力,在加强领导、整合资金、瞄准对象,突出重点、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建设新农村的“大扶贫”上取得新突破。

(五)狠抓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扶贫办是政府统筹指导协调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协调办事机构,承担着推动全市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扶贫系统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地做好服务工作。着力提高“三种能力”:一是提高扶贫开发统筹兼顾、协调各方、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能力;二是提高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务实创新、科学决策、迎难而上、解决突出问题见实效的能力;三是提高团队精诚合作,化解矛盾,用心、用情、用力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能力。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虽然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一些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单位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检查督促抓落实难度大。国家、省、市党委和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民生工作,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形势更加严峻,工作难度增大,工作量成倍增加。目前,单位仅有10个人员编制,人员配置是主任1名、副主任2名,副调研员3名,科长3名,驾驶员1名。首先是这样的人员配置必然导致1个科1个人的现象不得不存在,办领导和工作人员工作都很辛苦。特别是工作人员不得不超负荷地开展工作,放弃假期休息,晚上加班是家常便饭,导致每个科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都太大,不同程度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高效完成。2009年项目建设点达400余个,其中省市整村推进扶贫自然村232个、易地搬迁项目点21个,峨山县大龙潭整乡推进试点项目建设涉及61个自然村,还有产业扶贫、贫困村互助基金、挂钩扶贫、新农村建设、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贷款等工作都必须抓紧、抓好、抓实,由于人员太少,对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十分困难。

(二)扶贫形势依然严峻,贫富差距逐步拉大,扶贫开发难度加大。按照国家的2008年1196元贫困新标准初步测算,到2008年底止,全市还有贫困人口26.18万人,而我们实施的贫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只有2000元左右,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4761元相比,还不达全市的一半,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繁重。新阶段全市纳入整村推进规划的村有1193个。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整村推进重点村822个,今年启动的232个,已完工76个。对照国务院扶贫办“三个确保”和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今明两年我市共需完成400个左右的整村推进任务,平均每年至少要实施200个,且这些村都处于较为偏远、路况极差的特困村,是剩下来最难啃的“硬骨头”。

(三)思想素质贫困仍然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群众思想素质贫困。贫困地区群众“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悲观失望、看山难、看水愁、建设致富依赖政府、不愿意投工投劳、缺乏艰苦致富等现象。存在这些思想问题,会出现项目前期工作难、推迟开工、实施进度慢、质量不高、数量不足、超时完工、后续工程无人管理早妖折等情况。二是少数干部素质贫困。个别干部学习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干多干少一个样,完成交差了事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政策规定扶贫资金是“粘合济”、“药引子”、“政府补助金”,项目建设主要依靠群众投工投劳为主,不仅没认真去做群众思想工作,将工程项目一包了之,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影响了项目实施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09年,是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贯彻市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落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最高,任务最多,责任最大,工作最苦的一年。为把市委“五保”要求作为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最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好落实好,就是要扎实推进扶贫项目工程建设,确保项目工程圆满完成,实现初年确定脱贫目标任务。

(一)狠抓学习,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促进工作。借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重点抓好“三走进三破解”、“三学习三提高”、“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大力弘扬“五种作风”、“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等主题实践学习活动,以“三个一”的标准要求,积极地开展工作,为顺利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打好思想基础。

(二)加大扶贫项目工程建设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一是抓好232个省市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二是抓好2934人易地财政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程;三是抓好峨山县大龙潭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建设各项工作;四是抓好5000万元小额信贷到户扶贫贷款发放以及扶贫龙头项目贷款申报立项实施工作;五是抓好产业扶贫和贫困村互助基金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向省级争取新的扶持项目;六是尽力协调好市直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工作;七是进一步规范单位管理制度,加强档案、保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

第7篇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走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我县婚前医学检查工作,针对可能引起出生缺陷的因素,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婚前医学检查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机制,营造出“婚前体检、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婚前医学检查原则。通过大力宣传教育,引导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接受婚前医学检查。

(二)坚持方便群众原则。县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快捷有效、便民利民的原则,简化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程序,确保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顺利推进。

(三)坚持婚前医学检查结果保密原则。婚检机构要维护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个人隐私以及知情权。除法律法规规定外,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参加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当事人的检查结果。

三、依法规范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一)享受免费婚检的对象

一方或双方户籍在县且在本县婚姻登记机构要求结婚登记的人员。包括已同居未办理结婚证且未生育子女或未育离异后再婚或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可再生育的人员均可参加,不包括已生育子女未办理结婚证的人员。

(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定点机构

县妇幼保健院。

(三)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程序

参加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应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到县妇幼保健院免费接受婚前医学检查。

(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

1、问诊:主要了解被检者是否患过有关影响生育的疾病和家庭有无近亲结婚和遗传病。

2、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五官、胸部、第二性征、生殖器等检查。

3、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胸部透视、谷丙转氨酶及乙肝表面抗原检查、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测定、淋球菌筛查、梅毒螺旋体筛查、ABO血型检测;女性增加做阴道分泌物滴虫、霉菌检查。

4、婚前卫生咨询:婚检医师针对医学检查所发现的异常情况以及服务对象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提供信息,帮助受检对象在知情的基础上做出适宜的选择和决定。医师在提出“不宜结婚”、“不宜生育”和“暂缓结婚”等医学意见时,应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耐心、细致地讲明科学道理,对可能产生的后果给予重点解释,并由受检双方在体检表上签署知情意见。

四、经费筹集、拨付及管理

(一)经费筹集

婚前医学检查费用为每对160元,由市、县各负担50%。

(二)经费拨付

1、县妇幼保健院每季度末汇总本季度婚检人数,并附婚检结果,向县卫生局申请拨付婚检经费;

2、经县卫生局审核后报送县财政局;

3、经县财政局审核后,按审核结果将婚检经费直接拨付给县妇幼保健院。

(三)经费管理

为确保免费婚检工作正常运转和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县财政局、卫生局要加强对免费婚检经费的监督管理,做到实事求是,防止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宣传发动

各相关单位要以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为主要内容,以控制遗传病、传染性疾病、降低出生缺陷为目的,充分运用各种通讯技术、传媒、展览、宣传栏、咨询、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多样性、经常性、群众普遍参与的宣传活动,使我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举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组织协调

县妇儿工委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婚前医学检查工作,专人负责,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监督管理。

1、县妇幼保健院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及质量控制,重视疑难病例讨论和资料统计分析,提高疾病诊断、医学指导意见的准确率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率。

(2)按相关要求对婚前医学检查中的常规检验项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检查人员应严守操作规程,出具规范的检验报告。

(3)做好婚前医学检查的转诊工作,对不能确诊的疑难病症,应由县妇幼保健院负责向县卫生局指定的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转诊。

(4)婚前检查信息、资料应由专人负责,按要求及时统计、汇总、上报,并做好信息反馈。

(5)《婚前医学检查表》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一式二份,一份交体检当事人,一份由县妇幼保健院妥善保管备查。

(6)县妇幼保健院不得提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规定项目以外的自费检查项目,若因病情诊断需要增加的自费检查项目,必须经受检者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

(7)县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负责提供婚前医学检查技术的工作人员管理,严禁不体检出具虚假婚检证明的行为,一经发现,县卫生局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工作人员管理

从事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有关人员应严守职业道德、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并调离婚检岗位:

(1)违反规定提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服务的;

(2)出具虚假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

(3),或贪污、挪用专项资金的;

(4)泄漏服务对象隐私的。

六、工作职责

各单位要加强对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并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婚前医学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一)县妇联

1、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动员新婚人员参加免费婚检。

2、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婚前健康检查的情况,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监督检查免费婚检工作,做好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二)县卫生局

1、对县妇幼保健院进行监督、管理,严把婚检质量关。

2、负责印制并向县民政部门免费发放婚检宣传资料,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婚检重要性的宣传,增强群众婚检意识,引导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积极参加免费婚检。

3、督促县妇幼保健院加强与民政部门的联系,共同做好免费婚检的宣传和咨询服务。

4、督促县妇幼保健院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温馨的服务环境,为申请免费婚检当事人提供高质量、人性化、个性化的婚前保健服务。督促县妇幼保健院做好免费婚检当事人的资料登记工作,做好数据统计汇总,并于每季度末向县卫生局报送。

(三)县民政局

1、在婚姻登记处为县妇幼保健院提供开展婚检的宣传平台,在醒目处悬挂婚检宣传板,有关婚检指导、优生优育、婚前保健等方面的宣传资料,努力营造浓厚的科学婚检宣传氛围。

2、加强婚姻登记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婚姻登记员开展科学婚检宣传工作的能力,积极动员当事人先婚检后结婚,自觉把婚检宣传引导作为本职工作加以认真落实。

3、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十二条“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严把婚姻登记关。

4、协助县卫生部门核实免费婚检人数。

(四)县财政局

将婚检经费纳入财政每年度的经费预算,并加以监督管理,根据卫生、民政部门核实的婚检经费及时拨付给县妇幼保健院。

(五)县人口计生委

负责提供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咨询服务和宣传资料,提倡科学的婚育观,做好婚前保健、婚育知识的宣传、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基层计生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宣传咨询工作。在办理《生育服务证》时耐心细致地动员已婚未检的男女青年到指定婚检机构检查。

(六)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用,通过制作婚检宣传专题节目、专题公益广告等形式,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政府的利民举措、婚检的意义以及婚前医学健康等知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举办宣传教育活动,让婚检目的、意义深入人心,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婚前医学检查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各单位要从执政为民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认识,把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生工程来抓,纳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我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第8篇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正确估价当前创建工作形势

全市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会议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创建工作和全市其他重点工作同样受到了地震灾害的影响,我市的个别县(区)受灾还比较严重,但总的看,全市各级各部门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开局良好,成效明显,为下一步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迎接省上验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层层宣传发动,营造了共创共建的良好氛围。为了迅速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5月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动员大会。市、县两级新闻媒体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大容量、多形式的集中宣传,很好地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和单位系统动员大会,研究部署创建工作。一些县(区)和单位在召开创建动员大会的基础上,又分别召开了创建文明县城、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专题工作会议,使创建工作既有面上的宣传发动,又有具体的工作部署。市文明办在《平凉日报》上专门发表了倡议书,号召全市广大群众坚持“八个从我做起”、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市。各级各部门还分别采取制作沿街大型宣传牌、悬挂过街横幅标语等形式,开展了宣传发动。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各级普遍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协调。市文明办先后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协调指导、日常调度和督查考核。多数县区和有关职能部门安排了专职人员从事创建工作,初步建起了各自的工作机制,全市初步形成了市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具体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

三是深入调查摸底,制定了比较科学的创建工作方案。为有的放矢地制定好创建方案,市文明办根据全省、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平凉市关于开展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集中落实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实施“十大文明工程”,为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依据。各县(区)、各牵头部门对照文明城市标准和“十大文明工程”进行自查自测,针对具体问题,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上报了具体的创建方案,做到了目标责任、步骤时限、人员机构、制度措施“四落实”。

四是迅速起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城建系统集中力量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一些重点工程进展快、质量好,使市区的市容市貌在较短时间内有了较大改观。同时,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的专项整治,也收到了较好效果。社会秩序方面有组织地开展了侦破命案、打击盗抢犯罪和平安创建等专项活动。社会事业方面如市卫生局广泛开展了“廉洁行医树文明新风”活动,市文明办组织县(区)和有关单位,深入开展了文明县城、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社区等不同层次的创建活动。市文化局、公安局对全市网吧进行了专项整治,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分别在各自联系的群众中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各县(区)普遍强化了城市环境秩序的综合治理。所有这些,都为全省文明城市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创建工作仍面临较大的压力,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一是夯实工作基础既有有利的条件,又有不利的因素。从有利条件看,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平凉良好的发展潜力,为创建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支持,为创建提供了坚强保证。从不利方面看,主要是经济发展的总量较小、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滞后、市民的文明意识不高、创建活动的层次和水平还比较低等,与测评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时间紧,竞争压力大。从现在起到8月底距省上验收的时间计算,有效工作日只有1个多月的时间。现在,各地都在竞相争创文明城市,竞争比较激烈,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创建工作做好。

三是工作运行机制还不适应创建工作的要求。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1)思想认识不适应。有的部门至今对创建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创建工作摆到重要位置。(2)思路方法不适应。有的单位把创建工作等同于日常工作,工作没有新要求、新举措,流于形式,浮在面上;有的就创建抓创建,与日常业务工作没有很好结合,致使创建缺少内在动力;有的工作落实不到基层,存在上热下凉的问题。(3)组织领导力量不适应。有的单位虽设立了专门机构,但没有真正运行;有的虽然安排了专人负责,但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创建上;由于力量不足,人员不到位,致使一些方面性的工作迟迟开展不起来。(4)投入上不适应。一方面,财政可投财力有限,另一方面,投入机制单一,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以上这些问题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创建文明城市,要始终围绕解决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的关键问题、制约创建的难点问题,优先列为创建工作的重点,集中攻坚,限期完成。根据群众的意见、建议以及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创建工作要突出搞好“四项集中整治”,全面深化“两项活动”。

突出搞好“四项集中整治”:

一要精心组织好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市容环境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城市文明不文明,最直观的,是城市干净不干净。通过前段时间的努力,我市的城市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市容环境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我们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持续整治市容环境,动员全市方方面面的力量,集中查找、解决好市容环境中的脏乱差问题,基本达到无乱搭乱建、无乱涂乱贴、无乱扔垃圾等城市综合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要精心组织好交通秩序集中整治。交通秩序事关城市形象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前段时间,有关部门在交通秩序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乱闯红灯、乱停乱放、争道抢行、超速超载行驶、违章超车、随意调头等违章现象还大量存在,既影响城市形象,又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要以全省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集中整治交通秩序,努力使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一个大的提高,交通环境和秩序有一个大的改观,基本达到车辆停放整齐规范,交通站点管理有序,车辆、行人遵章守纪。

三要精心组织好市场秩序集中整治。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市场秩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工作措施比较扎实。工作成效比较明显。但到目前,部分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仍比较突出,流通领域违规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坑害顾客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生活安全和公平交易,是民心所望。因此,要再次集中整治市场秩序。通过整治,使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市场面貌明显改观,市场经营者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要精心组织好社会秩序集中整治。建设“平安平凉”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我市社会治安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按照文明城市的要求,在诸如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上访和赴省进京上访发生率、居住小区技防人防水平等方面还有差距。要结合北京奥运会和全国乡企贸洽会的举办,深入整治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超级秘书网

全面深化“两项活动”:

一是全面深化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教育是创建的基础工作。第一,要从强化市民文明意识入手,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市民真正明白一个文明市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自觉按照文明市民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第二,要从改变市民不良习惯抓起。要把宣传教育同整治结合起来,针对当前市民中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惯,专题研究,集中一段时间,实行综合治理,教育市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的行为做起,做文明市民,树文明形象。第三,要把宣传发动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始终。要面向广大市民、贴近市民实际、贴近创建工作需要,把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多层次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当前尤其要重点指导基层广泛深入地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市民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二是全面深化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抓好国家级、省级文明城市、文明县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社区评选命名的良好机遇,加强工作指导,评选先进典型,掀起基层精神文明创建的热潮,进一步夯实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各级党政机关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当好全市的表率;窗口服务行业要切实加大行风建设的力度,让人民群众满意。要把各单位创建工作作为今年精神文明建设综合考核和各级文明单位评审的重要依据,奖优罚劣,推进工作。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8月底,省委、省政府要检查验收我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可以说,时间很紧,任务很重,要求很高。我们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好最后“冲刺”,确保创建成功。为此,我再强调两点:

第9篇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今年颁布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同时也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重视,也对做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矫治和教育监管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我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现状来看,目前共有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11名,全部为男性。从其犯罪的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寻衅滋事、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及信用卡诈骗等几种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犯罪。从犯罪的共性来看具有随意性大、偶发性强、纠和性高等特点。违法犯罪的原因多受不良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违法犯罪的主体多为失管学生、失教子女及失控少年。所以加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使其悔过自新,重新做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评估矫正质量和社会效果的主要依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就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推进。

这是开展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的基本保障。既要建立具有内在职能要求、共同配合、密切联系的综合协调帮扶组织,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建立起符合未成年人成长特点、会做未成年工作的帮扶小组。以便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特色服务和全新关怀。帮助解决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在就业、就学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结合____区区情,可以建立“5+X”矫正管理帮扶模式。“5”,即5种力量,一是专门的社区矫正执法和专职工作者队伍;二是公检法等相关社区矫正工作组成员单位;三是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及其他热心社区矫正事业的部门;四是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家长、亲友等;五是仙林大学城大学生志愿者队伍。“X”,即:建立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培训、社区服务、劳动技能培训、临时就业过渡等各类平台。其中,教育培训平台可设在社区市民学校、大学校园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举办法制道德、专业知识培训或讲座。社区服务平台可设在敬老院、医院,让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为老人清扫房间、读书读报等,用劳动洗涮罪恶,用知识净化心灵。劳动技能培训平台可以依托工作组各成员单位下设的具备培训资质的机构组织开展,也可以联合社会办学机构共同开展。

开展审前调查是法律赋予司法行政部门一项工作职能。主要指在人民法院判决前,委托户籍地或实际居住地的司法行政矫正机构对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个人情况、一贯表现和社会背景等进行专门调查,并提出是否对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适用非监禁刑的建议和意见,供人民法院在量刑参考的一项制度。做好未成年人审前调查既为人民法院采取灵活的刑罚措施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未成年人审前调查可以立足其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因素以及影响其不良性格和行为形成的人和事件来进行。调查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开展。一是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教育状况、成长经历以及在校学习还是辍学等情况。二是犯罪事实调查。主要是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以及犯罪的起因、与被害人的关系等等。三是犯罪前后的具体表现。包括一贯表现、有无犯罪前科、其他不良行为以及悔罪、认罪态度等。四是家庭机构调查。包括家庭成员的构成,监护人的职业、收入、健康状况,父母的性格和和睦情况。有无虐待、体罚等不当行为等等。五是学习情况和学校环境调查。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有无逃学、退学情况,是否受到处罚,学校的管理秩序外部环境等。六是行为人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智力能力以及交友情况。重点关注是否有吸毒、赌博、酗酒、网瘾、夜不归宿等不良表现以及是否与不良人员交往等等。七是居

住环境和邻里关系。包括小区的治安管理秩序好坏、邻居之间是否和睦以及家庭的迁移情况等方面。全面掌握案情,摸清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犯罪的思想根源,找到“感化点”,为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监管教育奠定基础。教育改造社区服刑人员,应贯彻因人施教、分类管理、以理服人的原则。围绕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身心特点和实际状况,建立适合健康发展的“营养套餐”。根据不同时段、不同类别、不同级别,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矫正模式,使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具体包括:

个案矫正:全面掌握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朋友关系等,并分析其不良行为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案矫正计划、明确矫治目标。法制教育:为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管理教育应侧重于教育感化,采取组织学习先进人物、阅读法律书籍、邀请回头浪子现身说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引发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兴趣,使其自觉接受改造。团体活动:通过情景感染,使其受到美的熏陶、思想的影响和情绪的调动,强化激励,使其建立自信心、增强自尊感。典型示范,使其产生赞赏、仿效情感和行为动机等。社区服务: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主要来自闲散未成年人,其违法犯罪的诱因多为好逸恶劳的思想。因此,借鉴国外的做法,对少年犯采取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按规定完成8小时的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以培养其正确的劳动态度,用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心理矫治是旧的心理模式不断消除,新的心理定势逐步形成的过程,是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矫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世界观尚未定型、人生观显著错位、价值观严重扭曲,误入歧途,走向犯罪。为使他们重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充分发挥我区的心理矫治力量和现有的心理矫治平台,组织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与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对接,为每名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配备心理咨询师,建立心理咨询健康档案,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对症下药。同时,提供心理咨询,针对他们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强,害怕被歧视等特点,本着平等、尊重的态度,进行耐心帮教。对他们的优点、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缺点和错误要善意提醒,有效制止,并帮助他们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建立守法的心理结构,从而树立信心,回归正途。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就学或就业时,从内心深处多不愿意让周围同学、同事知道其服刑人员的身份。因此,从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出发,各级矫正组织在开展监管教育活动时既要注意保密范围、讲究工作方法,又要防止服刑人员因读书、就业发生脱管、漏管现象。实践中,可推行“周末矫正”和“交叉矫正”工作模式。“周末矫正”就是充分考虑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入矫宣告、法制教育、社区服务、教育帮扶、活动情况汇报等执法活动全部放在周末或法定假期时间进行,确保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交叉矫正”即不在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和工作的地方公开身份,把矫正活动的开展与其所在的社区或学校分离。其方法: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并可在青年志愿者的引导下,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以防止来自社会的歧视。与此同时,控制社区服务强度,选择有教育意义的项目,如卫生创建、交通秩序维护、帮助孤残儿童及照顾孤寡老人等。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相对成年人而言,更加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爱和帮扶,也是开展社区矫正职责所在。因此,应发挥社区矫正工作组成员单位、社会团体及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实施“帮扶工程”,力求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实现“软着陆”。一帮学,对因犯罪受到刑罚处罚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就学遇到困难时,督促其法定监护人,并帮助协调有关学校,使其继续接受教育,完成学业。二帮困,帮困重帮“志”,使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树立远大志向。与此同时,对其困人员要多方努力,争取民政部门落实社会救济等政策,做到应济尽济。三帮教,帮教重帮“法”,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跟踪教育转化,谈人生,话未来,教育他们遵纪守法走正道。四帮就业,联合人社部门对有就业愿望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其顺利就业创造条件。此外,发动特殊人群管理教育服务工作协会企业会员开展结对帮带,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及就业等。五帮家,利用街道网格化管理的平台,将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教育纳入网格化管理内容,定人定期家访,帮助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融入家庭生活,使其不受兄弟姐妹歧视、不被父母嫌弃,能够安身暖心、安居乐业。

第10篇

一、加强造林绿化,湘江两岸又添新绿

1、造林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1-6月,我县以狠抓营造林质量为中心,深入基层,在造林黄金季节,坚守造林一线,全面完成了重点工程造林任务6350亩。其中: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000亩;血防林工程造林1350亩;无节良材建设500亩;省级油茶基地建设500亩;市级油茶规模造林3000亩。完成油茶、毛竹低改1180亩。

2、生态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及各部门对绿化国土、美化家园、建设一流生态环境,推动城乡绿化建设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我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作了专门部署,各乡镇、各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跟踪报道,生态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且付诸行动。县委书记黄佳惠等四大家领导及县直单位部分党员青年志愿者来到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核心区白箬铺镇齐天庙村开展义务植树及“县党员青年志愿者.先锋林”揭碑仪式活动;经开区在生态园区再添新绿;企业人士赴格塘植树,播种绿色心愿;茶亭镇机关干部义务栽种油茶2000多株;县城管局在高塘岭镇街道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县妇联联合团县委、县总工会、林业局、新康乡政府以及县直机关部分“巾帼植绿志愿者”、和谐家庭代表共150余人在新康乡新康社区举行“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栽种各类乔灌木近10000株。全县春季共完成义务劳动工日38万个,植树56万株。

3、首倡城乡绿化一体化运动

月日,县长到县林业局调研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工作,听取了林业局城乡绿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拉开了我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的序幕。全县上下要以植树节为契机,按照“广栽树,多种花,不露黄”的理念,深入开展以“打造绿色、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全民绿化运动。积极构建生态区、生态轴和生态网相结合,城区、城镇、村庄“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草地“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总体框架。目前,每一个乡镇都建有两个示范村,每个村有50户以上的绿化示范户,绿化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加强林政管理,资源保护再立新功

1、林木采伐管理进一步严格

在《通讯》和《电子政务网》上推行阳光行动。将木材生产计划入村到户纳入县、乡、村各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全县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进行了全面的督查。省林业厅和人民日报记者对我县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进行了专题采访,并在月日人民日报上进行了报道。上半年采伐509立方米,未突破指标。

2、征占用林地管理进一步加强

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征占用林地项目申请16宗,征占用林地总面积112.3548公顷,初审率为100%。以全省林地管理年为契机,对年月以来我县所发生的征占林地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如实填报林地地类和信息采集表,严把资料审核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从项目申请、受理到省厅审核全程一条龙服务,特事特办,为用地单位争取宝贵的时间。加强临时用地期满恢复林业生产等事后监管工作。

3、木竹经营加工进一步规范

大力宣传学习《省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对木竹经营加工户逐户上门进行宣传和培训,在县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认真开展木竹市场清理整顿,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加工和收购无证木材行为。清理整顿违法采挖、经营野生香樟的活立木市场,对全县20多家经营活立木单位或个人发送《林业行政执法告知通知书》,召集全县经营野生香樟业主座谈并进行警示教育。资源林政、森林公安和野保联合采取行动,逐户上门检查,没收野生香樟375余株。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无证运输等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共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66起,其中刑事案件1起,直诉1人。

4、生态公益林管理进一步完善

严格按照《省公益林区划界定操作手册》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全县公益林调整区划界定工作。全县调出重点公益林8200亩,补进省级公益林3000亩。做好公益林调整区划界定的数据库管理工作,完善补充省级公益林管护合同。对年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基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足额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

5、森保野保工作有条不紊

按照省市要求,重点开展了松类蛀梢害虫的调查和防治,组织农户采用氯胺磷进行喷雾以及剪除病虫枝集中焚烧。对全县0.5亩以上的苗木花卉基地和电信、邮政、联通、广播电视等使用电缆盘的部门进行了检疫。和各乡镇林业站共同开展了枯死松树的春季调查,共调查松类林分12万亩,组织农户对枯死松树进行了伐除清理。对木本粮油、药材、笋干和野生动物经营场所进行了原材料采购和成品质量监督检查,确保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爱鸟周”宣传活动。对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团头湖湿地保护区进行了项目申报。规范了野生动物经营市场的管理。坚持了监测信息日报制度。和卫生防疫部门一道,开展了以候鸟栖息地及河滩钉螺的野外调查,共同分析了今年我县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发生趋势,为防控人畜共患疾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6、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目前已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现场核实率达90%,林权证发证率85%,调纠率86%,主体改革力争在月底全面完成,月份接受省市检查验收。配套改革也在积极推进,成立了县山林权属管理办公室;完成了林业站体制改革;还按照林改配套政策办理了1宗资源流转行政审批和1宗《林权证》抵押货款审批手续,正着手林业融投资、林权交易、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

7、森林防火高筑“防火墙”

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发生山火12起,受害森林面积3.18公顷,过火率为0.11‰,无火烧联营,无重大火灾,无人员伤亡。加强宣传。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野外森林禁火的通告》20000份,采取签收方式分发到农户,并在电视台新闻频道和信息频道滚动播出,清明期间安排专人在进山路口向游人及扫墓人员发放防火宣传单;县委督查办、县政府督查办组织各成员单位深入到各自分片包干的乡镇及重点地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和整改情况在全县通报。为全县二十个特殊重点林区村配备了一批防火设备。开展了森林防火示范村建设。组建了一支由50人组成的专业队伍分别驻守在我县重点林区桥驿镇和白箬铺镇,并进行了专业培训,实战演练,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认真开展代号为“火案二号”侦破查处森林火灾案件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山火案件的肇事者,教育了广大群众。

8、科技推广进村入户

响应国家林业局“‘百县千村’林业科技示范行动”的号召,我局开展了林业科技入户示范行动。在镇、镇栽植板栗12000株,优质梨20亩,并着力指导河东油茶栽植。做好了测土配方、楠竹低改、沉水樟引进等科技推广的准备工作。

三、加强管理教育,队伍建设谱写新篇

加强干部职工培训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相关的理论文章;特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专家教授授课;组织局资源林政科、森林公安局和森保站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共12人参加县法制办举办的《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释义》培训班。组织部分干职工参观湿地及生态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

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和表彰优秀党员活动。特邀县纪委领导授课,对干部职工进行了警示教育。对林业站财务、票证管理进行了检查。坚持依法行政,无“三乱”行为。

加强机关管理,积极维护稳定

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机关更加整洁有序,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综治委有关指示精神,将综治维稳工作纳入年度规划。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干职工及亲属无人修炼“”、无人赴京省市县上访和聚众闹事等。认真开展“安全年”活动,对机关和林区的安全状况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确保了生产生活安全。

加强接待和处理工作

由于招商引资力度大,征占用林地、林地权属纠纷及来信来访增多,我们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热情接待,耐心解释,认真调查,依法处理。全年共处理林权纠纷、来信来访25件(含林业站),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优化了投资环境。

加强信息报送和林业宣传

在《中国林业》、《林业》等报刊杂志和林业信息网上发表多篇文章。县电视台对我县森林防火等工作进行了多次正面报道。积极按时上报各类信息。完成《林业》200份、《中国绿色时报》20份的征订任务。政工人事、计生、档案、关协等工作都上了新台阶。

加强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实行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将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制作政务公开栏,每季度制作财务公开栏,悬挂(张贴)在办公楼醒目位置,并及时将公开情况上报县廉政建设办和主管部门,在县政务公开中心设立了专门的办事窗口,派出了得力的干部,增强了政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上级和群众的监督。

做好各项中心工作

上级的各种文件精神能及时传达贯彻,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及时办结。重要会议能准时参加。各种材料如年鉴、年终总结、节假日值班表等能及时报送,节假日情况及重大事件能及时报告,保证了政令畅通。积极参加防汛抢险、结对帮扶、向灾区捐款等工作,完成了各项中心工作任务。

下半年主要工作

一是着力建立城乡大绿化生态体系。

二是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第11篇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公共危机机制

一、公共危机的概念及特点

夏书章认为公共危机就是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要对公共危机的发生做到及时预防,控制发展,就要了解公共危机自身的特点,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地管理策略,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首先公共危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突发性和紧急性。公共危机往往是在意想不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这也就是说,危机发生之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这也是一般危机的共性。由于公共危机来得突然,又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往往使人们措手不及。由于危机突然出现,可资利用的资源又是十分有限的,例如,信息不对称、技术手段缺乏、物质保障不到位等,使决策和指挥控制、民众反应与配合都显得十分紧急。

第二,不确定性和易变性。这是危机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公共危机的发展、变化方向是多变的,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往往一个公共危机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引起一连串的相关反应。

第三,社会性和扩散性。危机可以涉及到不同的对象,而公共危机则是特指影响大众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危机,因此,社会性是公共危机的应有之义。扩散性是就公共危机影响的过程和波及范围而言的,这一点在上面的易变性中已经有所涉及。涟漪反应或连锁反应就是扩散性的例证,一个公共危机往往会引爆另一个公共危机。

第四,危害性和破坏性。这是公共危机的本质特征。公共危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有有形的和无形的、现时的和长远的之分。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危害性和破坏性,都有可能是现时的,也有可能是长远的。就危害性和破坏性的程度而言,往往是无形和长远的危害和破坏性更大,也更难消除。而这些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因此需要对此加以高度重视。

二、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公共危机应对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沉着冷静,果断决策、信息畅通,反应快捷、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群策群力,共渡危机分级管理,适度反应"的原则。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应有以下内容。

(一)公共危机前的预警机制

公共危机前的预警,是指危机管理的主体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公共危机前的预警系统具有信息收集与分析、危机预报、危机监测、信息与媒体管理四项基本职能。

健全和完善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包括:公共危机前预警的监测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及时发现危机征兆,准确把握危机诱因、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公共危机前预警的咨询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期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危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危机前预警系统的组织网络,应该建立包含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社会中介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危机预警组织网络,以建立健全预警网络。政府预警系统的法规体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制定出相关的制度与法规,规定预警机构有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单位等获取有关信息的权利, 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单位等也有向预警机构通报真实信息的义务;二是政府预警的法规制度要体现出激励奖惩作用。

(二)公共危机的决策机制

公共危机决策机制主要由危机决策主体和危机决策制度两方面构成,危机决策主体是指为避免和应对公共危机而履行决策职责、参与决策过程的特定个人和组织机构;危机决策制度是指导和规范这些主体的危机决策行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

(三)公共危机的执行机制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执行机制,首先要设立纵向指挥层面,每一级指挥层成立相应的功能性小组。每一级指挥层听从上一级指挥层的指挥,向上一级指挥层负责,确保决策顺利执行。其次,建立分级执行机制。公共危机如果是一般的突发公共事件(IV级),直接由基层指挥中心直接解决。当危机的破坏程度超出了基层指挥中心的救援能力时,成为较重的公共危机事件(III级),由基层指挥中心负责向上一级指挥中心报告。

(四)公共危机管理的全方位动员和参与机制

在我国现阶段不仅要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和执行职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作用。而且还要积极动员各种群众群体和民间组织参与危机事件的管理,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优秀的群团和民间组织能够与国家力量之间形成强大的协调互动的良性关系。要发动各类群团组织和民间社团,面向大众,聚拢人心,鼓舞斗志。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应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出各自的贡献。要成立吸收各类捐助的民间基金会,必要时可以请相关国际组织或专家为总顾问,寻求国际援助。公益捐赠是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社会成员在公共危机发生的时候,捐赠款项和物资,能够解决许多困难群体的燃眉之急,对政府社会救助体系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另外,各种志愿者团体积极参与危机救助,可以补充公共危机管理中人力财力等之不足。

(五)公共危机的信息收集和机制

信息收集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收集工作是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基础,对整个危机活动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不确定性和应急性是公共危机事件的重要特征。公共危机事件往往突然爆发,整个社会很快处于危机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众传媒以及网络、手机短信在内的其他媒体都是政府和公众沟通的重要平台,政府要相信公众的组织能力,相信危机状态下民众心理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公开,建立一套成熟的危机信息机制。

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达危机频频发生的社会,在危机发生的时候,公众对危机信息的需求与政府信息的迟疑、滞后,已经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必要的重视,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信息,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以便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更好的解决危机。

(六)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机制

在危机善后阶段,突发事件的特点是其所造成的损失在达到最高点后,不再继续造成明显的损失,也就是说,损失慢慢地减小,破坏社会秩序的原始根源已经消除。危机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危机,它是危机的前四个阶段的发展方向,但并不是所有的危机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即使得到解决,也要做好大量的善后工作,同时还要避免危机卷土重来,只有这样社会秩序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参考文献: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永理.公共危机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第12篇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

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动力,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有效化解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在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与此同时,我们办成了北京至福州高速铁路与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在铜陵交汇这一事关长远的大事,建成和开工了一批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为加快铜陵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我们实施了一批群众多年期盼的民生工程,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等举措在全省率先,为低收入家庭建立动态价格补贴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我市还顺利通过了作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验收考评,获得了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省首批文明城市等称号,社区卫生服务等在全省领先,第十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成功举办,铜陵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全市人民有理由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年来,我们主要推进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动县区加快发展;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开发区和循环经济园区,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推动园区建设,县区、开发区完成生产总值149亿元,占全市比重由上年38.7%提高到45%。

(三)着力推进城乡大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积极推进环城北路、沿新大道、滨江大道等城市外环线建设,开工兴建西湖立交桥、青霞路立交桥等关键控制性工程,实施芜铜路、铜官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扩建工程,加快了构筑城市大框架的步伐。新火车站站房、站前广场动工兴建,陵江大道等总里程达33.4公里的12条道路全线展开,全面拉开了西湖新区大建设的序幕。继续改造提升主城区功能,完成了天井湖西湖驳岸整治、城东路路面改造和观湖广场玉带河三期工程,改造了铜陵长江大桥南引道和南大门环境,修建了笔架山广场人行天桥,整治了一批支次道路,天然气置换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取得新进展。沿江高速全线通车,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开工,北京至福州高速铁路、庐铜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铜陵港锚地一期工程、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投入运行,我市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途径,研究出台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成为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东部城区顺安片区等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起步区建设开始启动;南部城区起步区建设规划工作基本完成。市财政投入1400多万元,继续推进新农村十项工程建设。完成了全市村庄布点等规划编制工作;建成了顺牌路和34公里通乡公路,兴建了天店路、钟顺路改造工程,开工了东联圩泵站、狼尾湖泵站、水库标准化建设、农村河道清淤整治等水利工程;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350户,解决了5.6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通讯等设施继续得到改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教育方面,投入近亿元,完成了计划安排的2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改造,消除了2.28万平方米中小学各类危房(其中d级危房1.5万平方米),免除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扩大了高中阶段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范围,并在全省率先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含离退休人员)发放了津贴。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得到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发展良好,高中阶段普、职教育学生比例保持均衡,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正式开工,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有新发展。

在卫生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由50元提高到100元,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受益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和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全覆盖;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城区37.5万人受益,覆盖率达91.5%;年初确定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生服务所标准化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大通镇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市中医院新址建设正式启动。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提高了农村计生奖励对象的奖励标准。

在文化方面,建成了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完成了铜文化博物馆新馆规划选址工作;人民电影院建成开业,铜都广场公益性文化设施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在农村和市区建成了一批体育健身工程。成功举办了市第十届运动会暨第二届体育大会。

在住房保障方面,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1万平方米,改造危旧住宅13万平方米;铜矿老居民区改造、露采和郊区“两矿一公司”棚户区、铜钢公司和亚星焦化集资建房项目等按计划实施。落实实物配租房源571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633户,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六)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努力促进社会和谐。面对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千方百计保畅通、保供应、保民生、保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铜陵长江大桥成为雪灾期间我省连通大江南北的唯一通道。迅速有效地开展了手足口病阻击战和“问题奶粉”处置工作,把疫情等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视灾情为命令,全力以赴开展救援行动,立即派遣医疗、防疫小分队奔赴灾区,动员组织募集款物累计3437万元,积极落实对口援建任务,为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奥运顺利、百姓平安。全面加强公安“三基”工作,适时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打击行动,全市刑事案件发生率继续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加强“五五”普法工作,实施了法律援助工程。着力构建大格局,深入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和市、县区领导逐级下行联合大接访活动,推动形势明显好转,全年群众件(次)下降31%。扎实开展“解决问题月”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并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铜人民、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铜陵发展的省直各部门、兄弟市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向在我市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市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企业自主创新、开拓市场、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对资源、价格过于依赖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暴露,部分行业和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经济增长面临严峻考验;由于主导产品价格下跌和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我市财政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下滑,给社会就业和城乡居民增收带来新的困难;由于历史原因,我市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比重高,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政府工作也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一些部门和少数干部主动配合、沟通协调不够,有的工作还停在嘴上、浮在面上,有的工作执行不力、效率不高,、铺张浪费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是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一方面,我市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十分严峻,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有可能加深,未来的挑战有可能更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做好应对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局面的准备。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发展,我市的发展基础更为稳固,综合经济实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明显增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因素没有改变,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没有改变。同时,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市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科学应对,趋利避害,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并为未来发展积蓄更多的能量。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市委的部署,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抢抓率先发展新机遇,善谋跨越发展新举措,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千方百计抓好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有效投入力度。统筹安排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50个,力争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以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全力以赴编报一批新项目,争取国家投资。着眼长远,加强项目谋划工作,组建若干个项目谋划小组,提出一批牵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力争“861”计划项目储备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强化对项目投资工作的领导,建立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着力推动项目前期、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增长增后劲。牢固树立保增长首先要保企业的意识,千方百计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实行一企一策,用足用活政策,确保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价格等工具,继续发挥“百名干部进百企”作用,切实解决企业市场销售困难、融资瓶颈加剧、成本压力过大等实际问题,积极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支持企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市场和扩大出口。进一步清理削减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加收费透明度,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好上市工作,加大利用资本市场力度,支持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完善“金融超市”等银政、银企合作平台,力争全年各项贷款增加60亿元以上。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进一步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要。加强创业指导,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信息、科技等服务,促进企业增加科技含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打造“千百亿”工程。开工建设华纳电子铜箔、锐展变速箱、超彩钛白粉扩建、铜化精制磷酸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精达铜漆包线、超远印制电路板、铜陵车辆厂车轴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铜陵海螺日产万吨熟料生产线、铜陵皖能电厂六期、中信泰富新亚星焦化二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国电铜陵电厂二期、铜冠机械重型矿冶装备、三佳公司涡轮离心机、特种钢材、新型智能阀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鼓励有色、铜化、精达以及中小企业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契机,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开展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增加总量,增强竞争力。

全面提升生活业。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老城区中心商务区及步行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落实促进住房合理消费的政策,推动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提供廉租住房400套;加快老铜矿、露采棚户区改造,启动扫把沟区域、园林社区和立新煤矿等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国家矿山公园、大铜官山主题公园等现代大型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铜文化、工业旅游等精品线路。落实“家电下乡”等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继续培育文化、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四)继续推进城乡大建设大发展。强化以铁路为重点的交通枢纽建设。积极做好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建设服务工作,努力推进北京至福州高速铁路、庐铜铁路前期工作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实施畅通工程,建成西湖立交桥、青霞路立交桥和沿江高速连接线,逐步打通“断头”路,消减“丁”字路,建设市区人行立体通道,开工建设铜都大道三期工程等,改造一批城市支次道路。加快西湖新区和东、南部城区起步区建设。建成新火车站站房及站前广场、太阳历广场,整治乌木山山体,打通沿新大道、环城北路西湖新区段和滨江大道北段等骨干路网,全面拉开西湖新区路网框架,同时整治西湖环境、启动西湖公园建设。开工建设东部城区起步区骨干路网和政务文化中心;启动南部城区起步区建设。继续推进环天井湖地区和滨江地区生活岸线整治,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

推动县区经济加快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积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向农村流动,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到农村创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配套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园区。促进现代农业增产增效。培育“一村一品”市级示范村10个以上,新建改造标准化蔬菜基地1000亩以上,新增白姜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抓好粮油高产攻关、农机富民、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从今年起,取消涉农行政性收费,帮助农民减支增收。

(五)着力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创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级机构改革成果,适时启动县、区党政机构改革。实施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入划分,合理界定事权与财权。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行政性开支,实现机关公用经费“零增长”,建设节约型机关。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提高资本运营效益。稳步实施增值税转型及资源税、燃油税改革,稳妥推进水、电、气等价格改革与垃圾、污水处理及排污收费改革。全面完成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制改革,积极搭建土地流转市场平台,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达到30%以上。在东部和南部城区率先建立农村房屋产权流转和宅基地置换新机制。实行城乡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好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项目。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新增国家和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以上,新增市级研发机构10家以上。增强中科大创业园孵化功能。推动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继续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市工作,加大专利成果产业化力度。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启动人才安居工程,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适用人才和高端人才。

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完善和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强领导,改进服务,促进民间资本投向政府主导和鼓励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拓展空间。积极畅通货币信贷政策传递渠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安排1000万元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县区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和经营场所,为再就业创业和返乡农民创业提供平台。力争新增个体工商户4000户、民营企业15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民营企业50家。

(六)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滨江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基础设施和入园项目建设。推动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加快发展,加大横港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投入力度。构筑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快铜冶炼炉渣综合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有色余热发电等工程建设,力争再开工20个以上循环经济项目。完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循环经济示范市发展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实施污染减排及生态环境建设“双十工程”,开工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理中心、滨江循环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成铜陵皖能电厂3#机组脱硫、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等工程,继续关闭和淘汰小化工、小煤矿、小球团等落后生产能力;实施钟顺河、红星河及其支流水土流失与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狼尾湖和扫把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市细胞工程和环境惠民工程建设;组织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复垦整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做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七)突出抓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实施民生工程。按照保障类项目扩面提标、工程类项目惠及多数的原则,在省里实施28项民生工程基础上,增加17项(其中新增10项),实施45项民生工程,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

推进均衡教育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继续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校舍标准化建设,按防震要求对全市中小学校舍全面实施安全改造,新建和改造4.5万平方米。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设立引导资金,鼓励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加强师德教育,提升素质教育。

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积极稳妥地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和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实施胥坝乡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加快市中医院新址建设。加强和规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办好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开工建设铜文化博物馆,启动图书馆新馆前期工作。新建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市体育馆新馆,办好市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做好地方志、档案等工作。认真开展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八)坚持不懈地开展平安铜陵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和改进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继续开展领导干部下行接访和带案下访活动,建立和完善有效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良性机制。继续推进“五五”普法活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法治铜陵建设。

坚持安全发展。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健全重大安全隐患、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坚持公交优先,不断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公共交通发展与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开工兴建市地震信息中心和国家气象一级站项目,完成70%村级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实施食品安全工程,规范市场秩序,健全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推动和谐共进。进一步开展“四优”和谐社区建设。加大社区整治力度,全面完成社区亮化工程。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对台和民族宗教工作。积极支持驻铜部队建设,抓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进民防疏散基地建设,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

(九)切实提高行政服务能力。深入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越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切实转变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多做有利于改善民生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情,努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实践,自觉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认真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真诚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落实行政处罚(决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行政问责、过错追究等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真正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的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像抓项目一样抓服务、提效能,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实现行政审批项目进中心,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进中心。逐步建立乡镇、街道服务中心,形成行政服务网络体系。建立“12345”政府服务平台,加强便民服务。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和部门行风,把心思用在发展上,把精力放在落实中,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加强行政绩效评估,完善考核内容和方式,真正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成为考核的主体,努力营造风清气正、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