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19: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力技术服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ITSSIT运维 IT服务 整体运维
1 引言
随着国家电网“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落幕,其信息化建设核心是致力于打造新一代集团企业级信息系统,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最终建成信息化企业。整个“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朝着“覆盖面更广、集成度更深、智能化更高、安全性更强、互动性更好和可视化更优”的方向上阔步向前。整整5年的信息化大建设后,留给我们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如何让这些成果保值、增值?”。处于大建设向大运维转变阶段,我们只有把所购买的设备,搭建的应用系统管理好、维护好,确保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才能保障建设成果保值、增效。鉴于此,引进和吸收科学、先进的IT运维方法论,并构建合理、有效的适用于电力行业的IT运维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ITS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tandard,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IT服务标准库,它借鉴了ITIL、ISO20000、COBIT等国外各种先进的IT服务管理理论,集合我国各类IT服务企业的最佳实践和资深IT服务专家的智慧,覆盖IT服务咨询评估、系统集成、运行维护和服务运营等各类IT服务类型,是充分适合我国IT发展现状的先进IT服务管理理论。实践证明,ITSS理论的良好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对IT服务的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等服务要素进行良好的规划和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提供规范和优质的服务,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还有利于企业规范服务工作流程,降低IT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效提升IT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和个人IT服务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ITSS在某电力企业整体运维中的应用,阐述了ITSS与整体运维模式有效结合所产生的“火花”效应。
2 当前电力企业ITSS的应用情况
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是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简称:ITSS分会)研制的一套IT服务领域的标准库和一套提供IT服务的方法论。2013年全国开始开展《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符合性评估工作,并于当年7月19日公布第一批通过符合性评估的企业名单。截止到当前,全国共有230家企业获得符合性评估证书。
2014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对信息服务厂商服务能力的重视,致力于服务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运维的企业也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IT服务能力,被业界普遍认可的ITSS标准无疑是制胜法宝。国家电网重要IT服务厂商东软集团、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公司、安徽南瑞继远软件和山东鲁能软件技术等多家企业先后通过了ITSS认证。实施并获得ITSS认证的企业均指出:ITSS是符合我国国情的IT服务标准方法论,通过实施ITSS,有助于企业提升IT服务质量、优化IT服务成本、强化IT效能,以及降低IT服务风险等。
3 基于ITSS的整体运维体系建设
本文以国内一家致力于服务电力企业的IT公司为例,集中阐述ITSS体系的整体建设过程及应用情况。
3.1 案例背景
2011年,该公司开始为电力行业用户提供运行维护服务。目前承担了某网、省电力公司IT整体运维服务业务,服务对象涵盖直属单位和地市电力公司,服务内容包括基础环境、应用系统、桌面和服务台、网络、主机、存储、数据库、安全和整体运维管理,以及通过基础服务衍生出的增值服务、个性化服务等。随着运维服务业务的飞速发展和业主单位对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该公司也意识到提升运维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2012年底,该公司开始组织学习ITSS,2013年7月正式导入ITSS服务管理体系,2014年11月通过现场符合性评估,2015年12月答辩,2015年1月获得ITSS符合性证书。
3.2 体系建设目标
建立基于ITSS的整体运维体系,探索集中的IT服务及管理模式,梳理、规范运维服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和运维服务队伍,强化整体运维经济优势。
3.3 建设过程
ITSS《通用要求》实施前,该公司特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实施小组组长由运维业务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决策指导、资源协调、成果评估、检查和考核等。实施小组主要负责ITSS体系建设、实施和完善等。
实施分四个阶段,分别是现状评估和需求调研、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优化改进。
3.3.1 现状评估和需求调研
ITSS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材料分析以及管理体系评估等方式对公司IT服务管理体系现状进行调研,除此之外,小组还就相似的外部单位相关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其次是对公司IT服务管理现状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比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从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在诊断报告中还对各改进项进行优先级排序,对改进方法和成本绩效进行说明,作为管理决策和总体规划的参考。
3.3.2 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前,组织各参与体系建设方开展ITSS理论和最佳实践专项培训,确保有关各方对ITSS标准足够认知和理解,为整体规划设计的成功奠定基础。规划设计阶段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过程管理等程序流程和整体运维模型设计。
3.3.3 建设实施
本过程首先制定详细实施计划,建立运维体系组织架构并确定职责,其次是制定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运维服务能力管理。编制整体运维服务管理手册,对服务能力进行整体策划;制定年度IT整体运维服务管理计划,要求每个季度对年度计划进行跟踪,形成季度报告,对不符合项提出整改计划和措施,纳入下一季度工作计划,持续改进;
(2)人员管理。制定人员管理、岗位结构和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公司提供运行维护服务的人员具备应有的能力,确保故障响应、问题解决和成果交付可控;
(3)资源管理。整合资源,搭建IT整体运维管理平台,建立集中式服务台、知识库和备件库;
(4)技术管理。通过制定运维技术管理制度,确保公司能根据客户要求或技术发展趋势,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风险控制、技术储备以及研发、应用新技术和前沿技术的能力;
(5)过程管理。建立服务级别管理策略和流程,并根据服务类型制定标准服务级别协议模版(SLA、UC、OLA),建立事件、问题、配置、变更、和信息安全管理策略与流程,定义相关代码,制定各类模版。
3.3.4 优化改进
通过对体系建设成果进行3个月的试运行,对新体系的执行效果和标准符合性进行验证,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不符合项,采用PDCA的持续改进方法,对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持续改进。如图1所示。
4 应用成效
4.1 转变服务模式,分散式向集中、整体运维的转变
搭建基于ITSS整体运维模型,将基础环境、设备、安全和软件运行维护整体按照统一的制度、规范和流程进行管理;研发IT整体运维管理平台,将事件、问题、变更等过程纳入统一化管理,并建立集中式服务台,知识库和两级备品备件库和运维人才专家库,整合并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运维业务数据的集中更便于对整体运维服务指标的分析,从而完成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从单项优势向整体优势、从运行管理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转变,为用户提供了“管家式”服务。如图2所示。
4.2 提升了IT服务质量,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制定56个过程文件,涵盖服务级别管理、服务报告、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八个方面,固化过程,规范做事,并借助运维服务工具实现过程管理流程化、可视化,服务质量的提升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从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如图3所示。
4.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立集中式服务台,实现服务需求统一响应、服务任务统一分配、服务资源统一调度、服务质量统一监控。搭建两级备件库、知识库和运维人才专家库,现场级和公司级备件库很好的支撑了备品备件更换和硬件故障处理效率,节约了运维成本;知识库共入库条目2246条,2014年总访问量已超过10000次;专家人才库的建立,有效拓宽了用人选人视野,防止人才断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4.4 提高了运维服务团队的能力和水平
人员方面,从人员管理制度建设、人员岗位设定、人员的知识、技能、绩效考核等对团队进行全方位管理。每年年初制定人员储备机制,关键岗位设立AB岗(AB岗互备),建设岗位与运维岗位轮岗;培训方面,按照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内容覆盖ITSS整体运维体系架构、专业技能、服务能力提升、工具使用等。
4.5 推动了运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IT整体运维管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了运维实施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运维管理平台研发的投入产出,极大地鼓舞了IT运维服务组织,推动其投入人力和技术力量,做好运维服务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运维服务技术要素逐步实现体系化和规范化。
5 结语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十三五”信息规划工作的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步伐。系统智能化、大数据和云的使用,对信息运维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满足电力企业信息运维管理需要的运维服务体系,是电力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为了和国际接轨,为了向国家标准靠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
参考文献
[1]GB/T 28827.1-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2]ITIL Version 3 Service Design.
[3]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论ITSS的实施[Z].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
[4]刘亿舟.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第二版)-实践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中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白皮书.
作者简介
宋蓝云(1973-),女,湖北潜江人,工程师,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专业,从事电力行业IT运维服务相关工作,1998年至今任职于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吴传强(1984-),男,湖北武汉人,高级项目经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专业,目前从事电力行业IT运维服务相关工作,2008年至今任职于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营销 服务策略
智能用电采用高效控制、高级测量、快速储能以及高速通信的先进技术,并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坚强的电网,实现市场计量公正准确、响应迅速、多样的收费方式、对数据的及时采集,使服务便捷高效,建立强有力的双向互动平台以及支持平台,最终使得营销业务的智能化及营销管理的现代化得到充分利用,并促使电网与客户进行信息流、能量流以及业务流的互动,从而使电网与客户进行信息流、能量流以及业务流的互动,实现相互之间新型的供用电之间的关系。通过传感器对供电端到客户端之间的一切设备进行连接,从而形成科学完整的信息与用电交互网络,然后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指导用户对用电的方式进行直接的调整,从而使电力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使客户的用电成本得到降低,提高用电的安全、可靠,使用户的用电效率得到提高。
智能电网是当前各国电力产业发展的重要项目,也会对电力营销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中,集中的影响体现在电力用户与电网的互动上。互动首先需要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与完善,之后是如何有效的加以利用,在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扩大电力营销的水平与市场。
1.智能电网形势下的电力营销特点
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与经济增长模式,障电力负荷安全可靠和电能质量需要长距离输电的大电网和数字电网的高级应用,新能源接入对即将高度市场化的电力营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智能电网下的营销方式将更加智能化,与传统的电力营销相比,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1)数据采集、计量方式
传统营销方式采用单向采集,计量装置分布深度不够。而智能电网形势下的营销方式由用户设定部分参数从而进行深度计量,可面向用户、web,具有收发能力。
(2)分析时序
传统营销方式以事后评估为主,辅以少量的预警分析。而智能营销着重于事前预警、过程监控、风险即时分析、全景展示等各个营销时序环节。
(3)体系结构、面向对象
传统营销方式以电网公司内部业务流程为研发对象。而智能营销面向业务流程、面向营销需求、面向用、供、电单元需求,自定义重构能力强。
(4)高层分析、应用功能
传统营销以营销指标展示、报表统计分析、简单数据挖掘为主。智能营销以市场微观波动因子识别、需求特性深度挖掘为主。
(5)体系目标
传统营销完成电力营销业务,提供一定辅助。智能营销具有决策支持的功能,使得营销各环节可观、可控、能明确响应售电市场各类微观波动因子,自动提出应对策略与方案评估。
2.智能电网形势下的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策略
优质服务是企业发展核心,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是电力企业拓展市场的通行证,是打造电力品牌的根本途径。根据智能电网形势下的电力营销特点,提出了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的策略如下。
(1)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做好优质服务的基础。电力对于客户的优质服务,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输、送、变电的安全运行,用电设备的安全可靠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提高智能化的电力设备在线监测诊断技术水平和智能调度技术水平是优质服务的硬件基础。
(2)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强化优质服务的前提,是强化优质服务的前提。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必须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参与市场竞争。
(3)建立智能营销技术服务管理系统
智能电网框架下的先进的计量、通信和控制手段对于建立智能营销技术服务管理系统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先进的智能营销技术服务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减少电力公司的运行费用、提供给用户准确和及时的电费清单;改善计费过程并提高用户满意度;运用电表远程诊断和可即时读取的功能,改善对用户的服务;具有远程接通和断开的功能,可有效地进行用户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多电价和服务的选择;提供大量的用电和网络状态信息,使得用户可以为节能或减少开支而调整用电习惯,而电力公司则可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系统改造计划;能支持用户侧的分布式发电的接入;为智能电网和其他系统未来高级应用建立基础设施体系。
(4)实现分时电价管理,向需求侧管理发展
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分析需求特性,利用中短期时变电价推动等对建立分时动态电价机制,包括依据电网运行特点与需求特性的长、中、短、超短期资费方案设计。
(5)紧密联系地方政府及地方企业
及时与地方政府沟通,获得地方发展信息,进行服务周到的项目规划,保证企业获得抢占到市场的先机;二是经常与所在地企业交流沟通,解决电力供应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优质的为他们提供电能服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也为自己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结语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营销方面的关键问题,体现在电力用户与电网的互动上。互动首先需要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与完善,为此介绍了电力营销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技术,其次如何有效的加以利用,为此介绍了电力营销体系建设的目标。对智能用电技术的研究和利用,要积极开展,并进行营销信息系统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实现综合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才能有效地提高电力营销水平,扩大电力营销市场。
参考文献:
[1]顾绛、杨毅伟.电力营销的特点和作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
“单峰”向“双峰”转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显示,自2002年以后,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项目的研究者对1978年-2006年十几个大行业的人均实际工资的概率分布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收入分配的格局已经从“单峰”分布向“双峰”转变,即从大多数人的收入分布在平均收入水平附近,转变到一部分人集中在较高的收入水平,另外一部分人集中在较低的收入水平附近,并且形成了稳定的格局。
数据显示,1978年,国家统计局划分的16个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最低的“社会服务业”人均工资之比仅为2.17倍;2006年,全国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最低的“农业”人均工资之比高达4.69倍,全国这一比值最大的省份已经接近6倍。
具体到各个行业来看,“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建筑业”三个大行业在1979-1982年间稳居行业平均工资排名前三位,这三个行业的工资增长率也位居前列。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行业工资增速的相对位次发生了下降;原先工资水平较低的“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实现了工资水平的加速上涨。
两极分化趋势加强
顾严表示,从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看,“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工资水平迅猛提升,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到了缩小行业差距的作用。
但是,这些行业在工资收入跃居各行业领先水平以后,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了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动力源。“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工资增速的上涨加剧了行业差距的扩大。
顾严表示,更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以后,行业收入分配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2002年以来,工资收入排名前4位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实现了12%、20%、15%和16%的年均工资增长;除工资收入第一位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外,其他三个高收入行业的工资增长率显著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普及率较高
内江共调查了1254户“四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总体情况(见图1)。
行业特性决定专职信息技术人员拥有量
分行业看,1254户企业中,有819户企业有专职信息技术人员,占65.3%。其中,全部企业拥有专职信息技术人员的有2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拥有户数占比超过80%的,有采矿业86.1%,教育业83.3%;拥有户数占比低于50%的,有零售业4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9.3%,娱乐业33.3%。
局域网开通率不高
分行业看,1254户企业中,432户企业开通了局域网,占34.4%。其中,全部企业开通了局域网的有2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开通率达到或超过50%的,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4.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6.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为50.0%;其余行业均在50%以下。
企业普遍使用信息化管理
分行业看,1254户企业中,1165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了信息化管理,使用率达92.9%。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8个行业的企业全部使用信息化管理;使用率最低的是餐饮业,188户餐饮业中只有148户企业使用了信息化管理,使用率为78.7%;其余行业的使用率均达到或超过80%。
互联网使用率为99.3%
分行业看,1254户企业中,只有9户企业没有使用互联网,分别是采矿业1户,制造业2户,建筑业1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户,住宿和餐饮业1户,房地产业3户。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开展企业寥寥无几
2013年,内江1254户“四上”企业填报了《信息化情况》表,其中仅16户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占1.3%,其余1238户企业均未开展电子商务活动。16户企业在2013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5.01亿元,电子商务采购金额2.59亿元。其中,制造企业分别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和采购额4.96亿元和2.55亿元,占全部电子商务销售额和采购额的99.0%和98.5%(见图2)。
存在问题:开展电子商务的意识不强
计算机和互联网主要用于企业管理而不是电子商务
在被调查的1254户企业中,1165户企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单方面或多方面用于企业事务管理过程,如财务管理、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计划(见图3)。
建立网站的企业较少
使用了互联网的1245户企业中,364户建立了企业网站,占使用互联企业户数的29.0%。也就是说内江的“四上”企业,即各行业具有代表性、较大规模的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专属网站的企业不到30%。
通过互联网对本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的企业仅占57.1%
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与政府机构互动;使用网上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提供客户服务;拨打互联网电话;召开视频会议;在线提品;信息或即时消息;开展员工培训等。1245户使用了互联网的企业中只有716户企业通过互联网使用了上述一项或多项功能,其余529户企业仅仅是开通了互联网,而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本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
批发和零售企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全市282户填报了《信息化情况表》的批发和零售企业,均没有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没有自营或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接受调查的1254户企业,均没有建立自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或提供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服务。2013年开展了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16户企业仅仅通过互联网利用其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了销售或采购活动。因此,截至2013年末,内江“四上”企业中,没有真正意义的电子商务企业,即建立了自营平台或提供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的企业。
2、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6、批发和零售业。
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住宿和餐饮业。
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17、卫生和社会工作。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其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变电技术带入自动化运行的新时代。
总体上看,当今的电力工业的运行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利用网络可实现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高密度的集合性、迅捷的传递性、精准的分析性、利用的共享性,来高效能地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体说来,通过网络,使得电力工业的生产和管理与计算机的应用有效地联系到了一起,把各种信息整合到互联网上,通过网络实施达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信息的有效合作,让自动化技术获得可靠、迅捷的信息支持。依据对计算机的应用记录自动化内容,为先进技术服务。如利用计算机记录自动化内容,以计算机中的数据储存、文字领航来启动应用程序,通过对计算机进行程序设计,在计算机系统内设置网线,分析自动化变电技术的使用情况,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好的技术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技术的不断革新中提高操作能力等。可以说,没有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缺失了电力工业自动化运行的载体。
2其二,用智能发展信息技术,变电自动化技术的操作更精准和便捷。
用智能发展信息技术,使得信息技术具有更高水准,系统的功能兼具得更多,简单的流程得到不断的升级,技术操作更加便捷和精准,这些变电技术智能化发展的特征十分明显,所以智能电网是未来人类建设和使用电网的发展方向。我国现在已经迈入了智能电网全面建设时期。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批复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智能化变电站项目数十座。变电技术智能化发展,需要网络操作者具有相应的网络利用能力,会连接网络线路,清楚如何利用网络代替过去的电缆。网络的应用使得自动化更具先进性、更具科技含量。智能化通过网络化实现,亦以自动化为依据。自动化与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最大不同是操作起来难度降低了。可以说,智能化和网络化带动了变电自动化,为新技术的研发起到了铺垫作用,坚实了变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依据。
3其三,变电自动化系统不断优化,维修效率整体提高。
网络化、智能化条件下的变电技术自动化,相对于过去可以以更少的时间、更迅捷的速度、更精准的维修结果来实现系统维修,大大提高了变电自动化系统的维修效率。在网络和智能化变电技术的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系统错误,必须及时维修,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就是维修效率的体现,这就需要维修人员掌握所需要的技术,对操作流程和系统软件要思路清晰,对具体问题的类别要能够辨析清楚,指导故障产生于哪个系统,分清故障产生的原因,能够采用最适宜的方法来解决,做到适时、准确、高效维修。维修人员要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维修实现下一次维修与现实维修时间的最长化,减少总的维修量,所以在变电自动化技术中加强了对系统制作流程的要求,并且严把质量关,提高维修效率,让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完善性提高。
4其四,以开阔的设计思路实施新技术研发,以新技术的投入提高变电技术的产出效率。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变电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源头设计,不断开阔设计思路,在设计思路的关口提升科技含量,通过加深加密新网络设计和智能化设计的联系延伸变电自动化发展方向。对设计思路的拓展与设计质量提升进行联系性考量,不倾斜于一方,不忽视于一方,避免了因为二者之间的不协调所带来的新的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不平衡问题。增多新技术的开发区域,通过更多渠道进行开发。不过分加深技术的应用难度,难度过高的设计会使得操作人员无法快速掌握技术使用所需要的技巧,容易引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将设计思路的更新更好地建立在更适宜提高变电自动化技术水平这个目标上,而不是盲目地求新和求异,助推未来的变电自动化技术更加完善、更加高效、更加富有现代化特点。
5其五,在技术的发展中增加设备功能,使工艺更加先进。
在变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增加设备功能旨在使得功能更广泛,以更广泛的功能为操作人员和技术服务提供先期设置的便利条件。功能不仅要多,而且要操作方便,这就需要在研制过程中追求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端的科技含量,要能够赶超世界行业的先进水平,吸引国外研发者的关注和参与,在技术攻关上寻找到更富有研究能量的合作伙伴。工艺的发展可带动技术流程的发展,好的工艺可促进技术的整体发展。工艺要发展就必须敢于创兴和善于创新,永远不满足停留于现状、固守于经验,要不断寻求进步,在进步中实现发展。争取用更好的工艺带动变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并随着设备功能的增多取得最好的技术成果。
6其六,加大视频装备的投入量,让设备更符合发展要求。
关键词:能源经济;能源计量;计量工作
1 新疆能源经济的优势
1.1 新疆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和西进战略桥头堡地理位置优越
新疆煤炭、石油等能量资源丰富,是国家的能源生产基地;同时,新疆地处西北,与中亚、南亚多国接壤,是国家对外能源合作和贸易交易的桥头堡。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能源生产、加工基地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煤电、煤化工、风电、光伏发电等能源基地,能源通道有“西气东输”管道,石油输送管道,“西电东送”电力输送通道,规划中的“巴基斯坦―新疆”铁路运输通道等国家能源运输大动脉。目前,新疆已成为集能源“生产、中转、运输”于一体的国家能源基地。
1.2 新疆能源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统计,新疆地区共有石油远景资源量234 亿吨 、天然气远景资源量13 万亿立方米、煤炭预测资源量2.19 万亿吨 ,分别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1.5%、23.3% 和38%,均在全国位居第一位[1]。同时,“疆电外送”特高压能源通道的建成,“西气东输”管道、石油运输管道的开通,兰新铁路的改造和二线建设为新疆能源产品向外运输提供了保障[2]。
(1)石油天然气产业。新疆拥有内陆沉积盆地49个,总面积约为9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21%。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盆地;此外,柴窝堡、伊宁、三塘湖、焉耆、库木车里等五个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也非常可观[1]。其中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总量为229亿吨,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总量为106.9亿吨,吐哈盆地的油气资源总量为15.36亿吨。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巨大[3]。
(2)煤炭开采及深加工产业。新疆煤炭资源具有煤质好、煤层多、厚度大、埋藏浅、大型及特大型煤田多的特点。全区可划分为三大含煤区,分别是准葛尔―北天山含煤区,西南天山含煤区和塔里木含煤区,含煤区内又分12个煤田和53个煤产地,其中资源量大,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主要煤田有准东、吐哈、伊犁和库拜煤田[4],这几大煤田煤炭资源占全疆总量95%以上。根据规划,2015年新疆煤炭产能将超过4亿吨,其中外运5000万吨[5]。
同时,以伊犁、准东煤炭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形成煤制合成氨、煤制二甲醚、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产业链。预计至2015年底,形成煤制尿素260万吨、煤制二甲醚80万吨、煤制天然气600亿立方米、煤制油360万吨、煤制烯烃100万吨、煤制乙二醇100万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5]。
(3)电力产业。近年来,新疆电力工业发展迅速,是全国少有的集煤电、风电、光伏发电、电工制造、高压电网建设等优势于一体的区域。电力工业已成为新疆的重点发展领域,电力产业在新疆能源经济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电源基地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疆内新增装机4900万千瓦,2015年总装机规模达到6500万千瓦。电网建设方面,建成覆盖110千伏、220千伏、750千伏电压等级的全疆电网,与西北主电网联网送电的750千伏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已打通,成功实现了新疆电网与全国电网的畅通链接。哈密至郑州的±800千伏项目已于2014年建成运行;准东至重庆,准东至华东的特高压电能输送通道建设也已提上日程。
依靠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电,构建“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愿景。同时兼顾新能源建设,带动风电、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形成煤电、风电、光电共同发展,打包输送的局面,从而快速推进“疆电外送”工程。
2 能源计量需求分析
能源计量工作是加强能耗监测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地能源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技术保障。因此,在新疆能源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能源计量工作也应满足发展的需要。
2.1 石油天然气方面
计量工作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油气集输储运、油气加工以及成品油气销售的全过程。提高计量工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对石油天然气产业非常重要。
(1)油气资源在开采过程中,相关的设备仪器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2)油气资源在集输储过程中,管道、容器及相关监测设备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3)油气资源的加工过程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4)油气资源及其加工产品的贸易交易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
2.2 煤炭开采及加工方面
(1)煤炭开采过程中相关的仪器设备需要计量技术支持;(2)燃煤发电过程中,大量的仪器设备、现场试验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3)煤化工产品的生产和交易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
2.3 电力工业方面
(1)电厂的建设及运行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2)电网的建设及运行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3)电工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
2.4 高耗能行业
能源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如:高耗能行业里的矿产、冶金;基础设施里的公路、铁路、机场、通信等;配套产业里的新材料、新能源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相关专业的计量技术服务需求。
3 结语
能源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计量工作的支持,能源计量工作的有效支持能促进能源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新疆能源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同步提高计量技术机构在技术服务方面的能力,加强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用一流的能源计量服务支持当地能源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见义,彭苏萍,李建忠等.新疆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与思考[J].中国能源,2012,34(01).
[2]刘建军.新疆煤炭外运通道规划思路[J].综合运输,2009(10).
[3]康玉柱.新疆油气资源的开发前景分析[J].石油学报,2007(04).
[4]黄磊,贾永勇.浅谈新疆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6).
关键词:电力企业;优质服务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力营销服务的形式和内容
1、按服务过程可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
售前服务, 是电力企业在销售电力产品前, 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售中服务, 是电力企业在客户用电过程中, 提供全面、全方位的服务。售后服务, 是电力企业在用户购买电力产品后, 继续提供的各种后续。
2、按服务技术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日常服务和技术服务
日常服务是指电力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一般。如现场接待服务、对本营业区用户提供的用电贸易结算服务、客户访问服务等。技术服务是指技术性含量较高的服务。如故障检修、技术指导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等。随着电力服务的深化, 服务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3、按服务的对象可分为对普通客户服务和对重点客户( 大客户) 服务
对广大的电力客户、电力企业应该提供全面的、全方位的营销服务。另外实行对客户分类服务, 是现代市场营销过程中常用的服务策略。应该把重点客户作为营销服务的重点, 确保向重点客户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营销服务。
4、按服务提供的层次可分为前台服务、后台服务和电网服务
前台服务即窗口服务, 就是直接和客户发生接触的地方, 主要内容包括营业服务、报装服务、上门服务等。前台窗口服务是电力营销服务的反映和标志。后台服务是为前台服务起支撑作用。包括对供电能力和用电业务、事故检修的支撑, 也包括对前台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电网服务包括安全性、供电能力、电能质量、可靠性等一系列服务。电力营销服务工作要做到以前台窗口服务为标志, 后台服务为支撑, 电网服务为基础, 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电力企业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服务意识缺乏
电力企业缺乏服务意识,导致行业中存在一定的风险,电力属于一种特殊的商品,随着社会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大,使得电力企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力企业在人们心中有了一定的优越感,但电力企业的门槛也随之提高,对于用户来说,电力企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随着也越来越低,增加社会与人们在电力企业中沟通的难度。虽然电力企业在近几年的服务质量上做出了改革,但现实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2、服务思路狭窄单一
对电力企业来说,提起客户,大家想到的只有外部客户;谈到服务,想到的只是对外部客户的服务。而企员工作为内部客户却被忽略了。现阶段的电力企业,为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却忽视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服务技巧和团队精神进行培训。其结果是,员工的压力越来越大,缺乏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方法和技巧,引起客户的不满。实际上,员工对客户的态度会形成客户意识或服务导向。提高员工的责任感,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
3、各部门不协调
电力企业的相关部门在工作的衔接上不够协调。企业中的员工在为用户提供供电服务时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使得服务工作不到位,而且在用电过程的运行维护工作也处于较低的运行水平。
三、全面提高电力营销服务质量
1、优质服务需要大服务理念
优质服务有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概念。从狭义的角度讲,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部门营销、抄、核、收一线人员的事情,与其他人员关系不大。而从广义方面的理解,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应当是在电力企业中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客观的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在具体运营过程中,需要得到供电企业管理、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设计、施工、调度、送电、变电、保护、检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通力合作,才能把安全可靠的电力服务提供给客户。因此,每一个员工都应当树立服务基层、服务一线、服务客户的大服务理念。
电力企业要树立规范的办事程序
电力企业的规范程序需要科学的规划,规范的程序需要细致的电力服务以及完备的自动化服务设施,这样电力企业通过办公的自动化来为人们进行服务,以客户需要为出发点,用实际行动为客户服务,通过优质、真诚的服务,开展实际性的工作,从而建立电力企业与客户的信任。
3、内外结合全面建设“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通常被理解为是企业仅仅对服务对象的服务关系提升,而忽视了对内部员工的服务,这对企业内部服务文化的全面建设造成了实质上的缺失。服务文化要成为电力行业的软实力,要从企业内部转变观念开始,将服务文化与内部各项经营管理策略结合,建立与企业文化配套的制度体系,凝聚团队精神,统一全体员工的奋斗目标,使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调职工参与、激发职工热情,从而全面营造企业的服务文化氛围。实际上,企业内部的服务关系是企业内强素质和理顺工作关系的重要方面。没有企业内部顺畅的关系,要搞好优质服务也是不可能的。企业内部的服务关系包括领导为员工的服务、机关为基层的服务、生产为营销的服务、营销为市场的服务。供电企业的工作是服务性工作,而优质的服务是社会的需求,只有将“服务”作为一种文化来建设,才能使优质服务工作长兴不衰。
4、电力企业要加大电力相关的信息宣传
电力企业可以借助一些媒体来进行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来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从而建立与客户的互动机制,鼓励客户合理消费电能,根据自身的能力不断调整服务方式,再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来提升服务质量。
5、优质服务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电力系统新思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量应用和推广,无不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手段,以提高电网的科技水平为目的。新一代调度保护的全面更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遥调、遥控;客户电力负荷的全线24 小时跟踪监测;“95598”供电服务热线全天24 小时开通, 与银行联网实行客户就近缴费等现代科学手段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电力生产、输送、使用和电费回收各个环节科技含量,在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科学管理和生产的同时,为客户服务的水平有了全面的提高。
6、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办工效率建立营销管理信息系统MIS,用先进的电子传票代替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规范管理,健全基础资料,建立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甚至广域网,拓宽电力客户的信息来源。加大微机综合平台的开发,逐步实现综合业务一单清,不断完善便捷查询与缴费措施,设立代办缴费点及拓展缴费网点,推行应行信用卡等非现金结算电能业务等。
7、加强电力营销人员培训
对电力企业来说,不仅要满足员工的经济需求,还要使员工的价值取向及兴趣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要加大针对性的服务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人员素质。服务人员在客户面前代表着企业形象,高素质的员工才能传递正确的企业信息,企业的服务质量才能有保证。
结束语
总之,服务品牌的内涵是文化,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文化经营是最高层次的经营,文化的成功是长期的决定性的成功。实践证明,服务是企业发展的立足之本。通过构建服务文化,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质量、细化服务举措、转变服务方式,才能使服务从制度层面完成文化和观念上的整合。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次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和企业站在市场和客户的角度,不断提升服务的品位,在规范中完善服务、提高质量。在服务中开拓市场、寻求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敬忠.浅谈供电企业如何搞好优质服务[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02).
关键词:电力市场 意识
电力要进入市场,就必须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这是电力进入市场必须具备的物质和体制条件。在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后,电力企业要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抛弃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破除垄断经营思想,对诸多思想领域来一次深刻的革命。这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能否以积极的姿态进入市场,而且是电力企业能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电力企业进入市场应具备什么样的意识、采取何种对策呢?笔者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 商品经济意识。电力既然是商品,就应按照商业特有的经济规律组织生产,实现商业化运营。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使我们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电力的生产与销售,电力的商品属性一直不为人所重视。随着电力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步过渡。电力的商品属性得以凸现。当前,电力企业不仅要牢固树立商品经济意识,而且还必须严格按照商品经济规律办事。
(二) 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优质、可靠、稳定、连续、经济供电,是电力企业经营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电力企业要把“质量第一”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方针,在电力企业内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供电可靠性管理,运行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供电可靠性是指电网对用户连续可靠供电的水平,也体现电力企业为用户服务的水平,是电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可靠性管理,需要电力规划、设计、制造、基本建设、电力生产和营销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运行是发供电生产的第一线,加强和改进运行管理工作,是搞好电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经常性和关键性工作。保证发供电系统具有技术完善、质量优良的设备,是电力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安全经济发供电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搞好电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还应建立起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以提高电能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各阶段、各环节、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能和活动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明确、职责和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还必须做好质量教育、标准化、质量信息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并建立起质量责任制。
(三) 服务意识。当前,电力企业在服务方面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服务范围。要从主要为少数特殊用户服务转变为为整个客户服务、为社会服务。
服务态度。要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乃至超前服务,在主动服务中,还要提高服务质量、做好信息反馈和研究分析,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服务质量。要从单一的、零碎的为用户提供服务转变为提供综合的、系统的、专业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服务效果。要从比较低级的效率转变为高效率。
服务途径。要从单纯技术服务转变为技术服务与信息咨询服务相结合,多途径、全方位综合服务。
电力企业必须切实扭转严重缺电年代形成的垄断经营思想,自觉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项目及内容,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并加速构建电力系统服务管理体系,加快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计算机及现代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保障。
(四) 人才战略意识。人才是企业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创立、生存和发展极为关键的战略问题。电力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应体现如下思想:合理区分人才类型,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特别是综合型人才;吸引和招聘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构建企业智囊团和数据库;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人才使用战略,贯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的分配制度;加强人才培训和智力资源开发,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在企业内部培育并坚持市场用人机制,根据市场需求配置人力资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施人力资源特别是干部人事动态管理等等,目的是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发展服务。转贴于
(五) 信息管理意识。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被称为企业管理的四大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在企业运行中发挥着物质资源无法发挥的作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企业经济信息是利用数据、情报、报表、凭证、指令等信息载体反映出来的,因此,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收集、存储各种经济信息并按照不同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加工、选择整理和传递使用的工作过程,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用,为企业经营和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处于现代经济中的各种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复杂、开放型的外部环境,且与这个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其次,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第三,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协调和控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有力工具;第四,信息资源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管理的过程就是取得适用信息和做出决策的过程,而管理的职能是借助于信息来实现的,所以,信息资源管理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神经中枢”。
(六) 效益意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之一,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电力进入市场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全面经济核算,加强生产成果、劳动工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资金收益水平与获利能力等指标的核算与分析,以尽可能少的物质消耗和活化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七) 法制意识。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电力企业进入市场后,必须坚持各竞争主体平等竞争原则,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反对相互倾轧和不公平竞争。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电力企业必须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加强企业法制建设,树立依法治企思想。
(八) 现代营销意识。电力企业应树立现代电力营销意识,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电力营销机制。搞好优质服务,树立电力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好市场策划、开发与需求预测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现代通信技术,建立现代化的电力营销网络,尽量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经济的电能。要树立全员营销观念,不断充实和配备善经营、会策划、懂法律的专业人才,加强营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营销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力营销队伍。
关键词: 高职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02-02
0 引言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高教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1]。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因而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知识水平上应体现高教性,在能力层次上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是决定其能否就业前提条件。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以往我校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按照大学本科的学科体系设置,只是将其瘦身、简化,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应用性知识很少,与岗位技能相关的实践性内容更是缺乏。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与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为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课程体系的改革
1.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技术咨询服务等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水、气、渣、噪等防治与治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评价等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我校面向电力行业的办学特色,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学科知识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解构与重构,把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能力分析为起点的课程,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就业导向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1.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石油等企业的环保部门、环保运营公司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及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可以在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在环境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厂)从事设备营销、生产、安装、施工、调试、维护等工作;可以在科研、设计、咨询服务等单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备竣工验收、环保设备性能考核试验、环境及污染源调查、室内环境检测等技术服务与咨询工作。
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如图一所示,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如下: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计算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常用工具及加工设备使用能力;机械及工程制图、读图能力;力学应用能力;化学应用能力;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设备运行分析能力;设备运行操作及其检修能力;事故诊断能力;现场安全防护能力;环境危害因素及污染源监测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能力;污染治理专业技能;竣工调查基本能力。
1.4 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以上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职业领域专业岗位、典型任务进行分析的分析为依据,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将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将其与职业能力要素相融合,广泛征求山东电力研究院专家、发电企业和供电系统专家意见,构建就业导向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包含3个模块内容: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和能力拓展课程模块。
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电力应用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入学教育与军训、金工实习、就业指导。该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能力、英语读写能力和应用数学、金工加工等从事技能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有机化学、程序编写与调试、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分析与计算、仪器分析测定、环境工程微生物应用、环境与污染源监测分析、烟气污染治理、污水治理、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专业认知顶岗实习、监测顶岗实习、专业英语实训、污染治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共16门课程和课程设计、生产实训、职业教育等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等,通过这部分学习和实践,学生具备从事环境专业技术领域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能力,可上岗操作。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发电厂动力设备运行、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环境规划管理、物理化学基础、电力输送、水处理设备运行与维护、室内环境检测、化工原理与实用技术总计有8门课程,鉴于环保专业涉及知识面和领域太广,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意向、兴趣爱好、自己的发展规划选择其中5门以上课程,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就业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论文关健词:电才科研单位 市场营悄 战略选择
论文摘要:电力体刹改革后,各电力科研单位在身份上由原来的搜术领寻转变为提供科技服务的乙方,立接进入市场,参与市场免争,成乃相对狄立的市场管梢主体,对于奎断行业内部的科研单位来讲,这种改革带来的冲击乏前析未有的。市场化运作对电才科研单位来讲将面临怎样的发展道路,乏非常位得电力科研单位深恩的,因此电办科研单位的市场管铺课翅研究愈发马显出其重要性与紧边性。
电力科研单位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面对就是如何开展电力科技服务市场营销工作。
1产品开发策略
电力科研单位提供的产品是为满足顾客有关电力生产不同环节、不同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需要而向顾客销售的所有服务和产品。电力科研单位主营的“四个中心工作”分别是技术服务、技术信息、技术监千_冷术开发(以下简称“四个中心”),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工作。“四个中心”是电力科研单位提供的核心服务,是电力科研单位发展的根本所在。
1.1服务项目多元化
电力科研单位服务项目多元化有其自身优势。各电力科研单位结合发电厂的专业分类一一对应地组建了相关专业所,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针对发电厂基建调试、送变电调试,全国各省、区等电科院组建了调试所;针对行使技术监督职能时发现的问题,提供试验技术、事故处理、理化检测及技术培训等多项服务,充分满足了顾客对服务产品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1.2服务项目的延伸
服务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电力科研单位要追求持续良哇发展就要面对服务链的延展问题。围绕电力生产不同环节,提供不同的延伸服务。首先,向电源侧延伸,即向发电厂侧研究服务项目的扩展,可以为发电厂选址、配套设备以及将来生产发电的监控、试验测点的设置等提供前导性技术服务。其次,向电网侧延伸,即向电力输配、电网稳定、售电经济性评价等提供过程控制等。再次,针对环境监测中心、煤质检验、金属材料所等专业所,通过向有关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进人工厂环境、民用设施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的分析、化验和监测等领域,以不断扩大服务市场范围。
1.3服务质量的提升与内部营销
内地电力科研单位先后开展管理体系和实验室认可项目等工作,为服务质量的提高、国际认可度扩大做出了管理及技术方面的准备。新疆电科院自2001年起陆续通过IS090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实验室能力认可和自治区技术监督局计量授权机构的考评,挂靠在新疆电科院的各类中心等分别取得了国家和自治区的计量授权证书等,这些资质的取得仅仅表明电科院具备提供优质服务技术和能力的保证,要提高服务质量可以考虑从开展内部营销工作开始。
开展电科院内部营销工作,要把电科院的员工看作是最初的市场,也就是说给全体员工树立一种“我的下一道工序就是我的顾客,从我这里就要把好产品质量关”的意识。认识到每一过程都是增值的过程,严控内部质量形成的过程,为最终产品的形成打好基本的质量基础。电科院的产品是为发供电企业提供服务,这种服务的实体形式是依据服务结果编制的技术报告、证书。新疆电科院可以结合电力技术“服务”这一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结合质量管理“PDCA”循环来监控和提升服务质量。
"PDCA',循环中P-Plan策划;D-Do实施;C -Check检查;A-Action改进。流程图中1-5过程是P阶段,合同项目的策划阶段;过程6是D阶段,项目实施阶段;过程7一8是C阶段,项目的检查阶段;过程9一12是A阶段,服务的持续改进阶段。同时过程12的结果作为过程1的输人,进人另一个PDGA循环阶段。电科院服务客户的内部营销工作可以从提升内部员工的满意率着手。电科院的专业所是一线员工,与顾客直接接触,是对外服务的窗口;职能部门是代表院领导向专业所提供“服务”的部门,是对外部顾客间接提供服务的人。而顾客对电科院服务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线员工的服务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要形成并保持一支综合素质一流、服务质量优秀的一线员工队伍,电科院职能部门就必须做好员工的挑选和培训工作,同时在电科院内部营造一种“二线、三线、后勤服务部门”都必须为一线员工提供优质服务这一氛围展开工作。只有为一线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一线员工才有可能将这种“内部”的优质服务通过自己的现场工作,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外部顾客,从而实现服务价值链的由内而外地延伸与增值。如电科院财务部门为了方便专业所员工报销差旅费在不违反财务制度的前提下简化流程,为专业所办培训班提供专人上门收费等方便;工会为出差在外的一线员工提供家庭看护、亲属慰问等送温暖活动;以及日常服务工作热情周到的接待、政策解释等工作。电科院内部建立起尊重员工、服务员工、激励员工的制度,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文化。2007年新疆电科院就启动了“质量是一种道德、一种修养、是对客户的尊重;和谐是一种文化,以礼相待是一种美德,我们崇尚这种文化,这种美德”的企业文化识别与重塑工程,目前进人《员工礼仪手册》的宣贯实施阶段,这种营造内部和谐的意识已经在员工意识中生了根。
2服务定价策略
影响定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定价目标、成本、其他市场营销组合因素。而电力科研单位的服务由于质量水平难以统一界定,质量的检验也难以采用统一标准,因此对电力科研单位的服务定价有一定难度。
2.1服务的定价
电力科研单位的服务定价参照政府定价与行业内部协商定价相结合的方式,即涉及计量检定等省级技术监督局明文规定收费标准的,电力科研单位参照执行;没有收费标准的服务项目,电力科研单位参照相关单位的定价标准,并结合各省区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同时发挥定价主动权,积极参与价格制定工作。
首先由电力科研单位制定各项科技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报主管电网公司审批后执行。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成定价法或目标利润定价法。
当服务成本计算比较容易时,多采用加成定价法或目标利润定价法,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加成定价法是在成本上加上若干百分比的毛利计算出服务价格的一种方法,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润,计算公式为:
单次服务价格=单次服务成本x(1+成本利润率)
如基建调试项目报价,根据不同的电厂机组容量、现场情况的复杂程度、需要支付技术人员的差旅费、伙食补助、仪器设备的折旧费等,再测算出合适的成本利润率。
目标利润定价法是参照单位运行总成本和估计的总销售量,根据以往电科院运行成本测算,确定一个目标收益率,作为定价标准,计算公式为:
单次服务价格=(固定成本总额十变动成本总额十目标利润):服务次数
(2)率先定价法
率先定价法适用于技术实力雄厚或服务有特色的电力科研单位。如新疆电科院研发了锅炉飞灰取样器,属全国首创,申请了国家专利,受到电厂广泛欢迎,由新疆电科院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定价,并已委托设备厂家批量生产,在疆内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按质定价法
同样的试验项目、现场事故处理,派出不同级别的专家将制定不同的价格。新疆院有院级专家、西北地区专家及国内同行业知名专家等,项目收费标准也应有所区别。
2.2定价策略建议
(1)完善定价机制
根据不同的合同项目建立不同级别定价机制,项目价格要充分体现不同级别专家参与项目的内在价值,体现“专家”的作用,使资源优化配置;对发电厂容量、管理水平相近,但资金实力不同的同类合同项目实行差别定价;建立定期价格审核和逐级呈报机制,保证价格与市场需求的同向调整;禁止违规实行价格折扣,压价导致恶性竞争等不正当行为。
(2)逐步推进电力科研单位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
对于经政府相关部门审批的收费标准,如计量收费,电力科研单位可在实验室收发处显着位置张贴收费价目表,禁止收取任何未予明示的任何隐性收费,特别是跨专业的大型合同项目,如基建调试费用、性能试验费用,也应逐步过渡,进行明码标价。
(3)禁止电力科技服务的回扣行为及虚高定价
合同项目谈判过程中的高额回扣现象,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既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又将导致电力科技服务市场的价格混乱,并最终导致市场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应坚决制止。
(4)发挥电力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2003年全国电力科研单位一年一度的年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成立全国电力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希望在促进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配合政府和价格主管部门加强价格监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之在政府减少行政审批、电网公司市场化运作要求之后承担起行之有效的管理职责。
3服务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3.1服务的分销策略
分销是产品由生产地点向销售地点运动的过程。分销决策主要考虑在什么地点及如何将服务提供给顾客。电力科研单位和顾客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有三种:顾客主动找电力科研单位;电力科研单位主动寻找顾客;电力科研单位与顾客在双方可达到的范围内交易。电力科研单位一般选址各省、区的省会城市,交通便捷。
电力利研单位采取的分销手段主要是直销,即从电力科研单位直接到顾客处实行面对面的服务。今后可以考澎曾加糊午经营商模式,电力科研单位按双方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某些电力科技服务经营活动,并支付相应的加盟费用。
3.2服务的促销策略
服务促销指为了与目标顾客及相关公众沟通信息,使他们了解企业及其所提供的服务、刺激消费需求而设计和开展的营销活动,重在促销形式多样化。
(1)利用广告促销
电力科研单位通过在电力行业各种媒体广告,如电力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为主要广告促销媒介。如新疆电科院就多次在《新疆电力》季刊、《新疆电力报》、《中试研消息》上刊登业务广告、资质证书获证情况和科技成果推介等内容,以扩大新疆电科院对公众影响同时促进服务的推介工作。
(2)发挥互联网的宣传作用
电力科研单位与各电力网、省公司有局域网相连接,通过局域网将电力科研单位“四个中心”的职能与最新技术创新形成联动,与顾客形成互动,便于业务接洽与信息沟通。新疆境内电力系统有OA系统、局域网相连,疆内的文件收发、信息沟通可以一并完成,今后可考虑增加技术难题的在线咨询与答疑,以充分发挥网络的省时、省钱、快捷、便利等作用,预计在今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沟通作用。
(3)组织人员推销
电力科研单位均组建了市场营销部门,配备精通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营销组织策划与实施。新疆电科院于2001年组建了市场营销部,专职人员由最初的3人发展成今天的7人,由最初的大家都外出跑市场,到现在结合新疆地域特色,少数民族同志负责南疆片区市场开发,汉族同志负责北疆片区;由丰富社会关系的同志负责新市场的开辟;有丰富市场营销知识的同志负责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等。各专业所也承担了部分项目的市场开发工作,人员促销工作渐成规模,市场促销工作日趋规范,市场促销人才迅速成长,为新疆电科院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市场化运作的日趋成熟发挥了重要作用。
(4)开展质量文化促销
服务质量是服务的效用及其对顾客需要的满足程度的综合表现,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顾客对服务质量的预期与实际感受的服务水平之间的对比结果,也取决于技术质量和职能质量的水平。技术质量是指服务过程中,顾客从服务过程中所得道的东西,顾客容易感知;职能质量是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的行为、态度、穿着等直接影响顾客的感知。
改制前电力科研单位提供的服务,重技术质量轻职能质量,在顾客心目中形成“技术专家”、”“技术权威”的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市场化改制后,电力利研单位尝试着从服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方面增加“亲和力”。如采取通过IS09001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授权体系的认证、认可,向顾客传递电力科研单位面向市场,追求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信息。这些工作还不够,如新疆电科院将质量要求从一般意义的服务质量上升到“追求优质应该是一种企业文化”的高度。服务质量是新疆电科院赖以生存的根基,可以从顾客需求的确认、提供服务的过程、顾客意见收集、技术回访至持续改进整个过程,按照P-D-C一A循环(计划一实施一检测一改进)的程序进行控制,真正做到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持续改进。
(5)尝试有形展示
有形展示策略是利用服务过程中的工具、设备、员工、信息资料、现场、环境、价目表等有形物展示服务产品的特性,以弥补服务产品的非实体性所进行的活动。
电力科研单位的技术培训项目即可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免费的示范教学,包括理论与实际操作等环节,由专业老师试讲,学员试听,向学员展示电力科研单位师资力量以及硬件设施;建立自己的仿真实验室,向顾客展示试验、检测、化验过程及效果,起到演示和推介作用,;将以往取得的科技成果、重大业绩、荣誉、专家情况简介、顾客好评等内容图文化,服务承诺标语化,邀请顾客上门参观或给顾客发放有关宣传图册,将电力科研单位的服务实效与文化内涵推介给顾客,加深顾客印象,提示顾客电力科研单位的服务是可信赖的,以期开发潜在顾客,培养忠诚顾客,形成一种长期合作的客户关系。
1.电力市场的基本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电力资源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对于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深入,电力资源所面对的市场在不断加大。另外,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增长直接决定了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电力资源市场会越来越旺盛,所以电力市场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但是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市场表现来说,不但要关注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发展前景,同时也要重点关注用户对于此种产品的满意度。从以往的相关调查分析可知,用户对于供电企业的满意度表现为严重的两极分化。某些用户认为供电企业缺少完善的服务,没有进行充足的供电,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非常容易出现电荒的情况,同时在电力收费方面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而某些用户对于供电企业的服务和营运过程还是相对比较满意的。所以电力企业要想更加良好的发展就需要正确面对此方面问题,同时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完善,要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2.电力市场的营销管理和电力营销的优质服务
(1)电力营销工作的进行应以电网以及技术作为基础,要将电力管理以及电力服务作为最根本的保障。电力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来进行电网的改造升级,并且能够给电力客户更加优质的服务。电力企业只有在提升电网相关技术的同时优化供电服务水平才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在电力市场运行过程中,用户处于主体地位,所以在进行电力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形成以用户市场为主的全新电力营销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电力市场具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电力企业需要在传统电力营销模式基础上跟上时展的步伐,形成全新的电力营销模式,进一步激活电力市场的活力,满足市场方面的需求。
(2)对于电力市场营销来说,不单单要提升电网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要加强电力营销服务水平,这是推动企业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深入,电力市场营销也需要全新的形势,优质的服务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对于电力系统来说,需要同时进行电能传输以及供应,所以电力企业在加强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要不断进行电能生产系统全新功能的研发,以此来提升电能生产效率,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电力企业能够凭借优质的服务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首先要保证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是电力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最为根本的保障。优质的服务是建立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基础上的,同时要关注客户的需求。随着电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一定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要转变经营服务的理念,以全新的思想作为指导来加强优质服务,并且要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
3.电力市场营销全新策略
(1)加强电力技术服务的专业性。总的来说电力营销服务可以分成售前服务、售中服务以及售后服务几部分,由于电力产品具有非常强的技术专业性,所以从电力生产直到电力销售都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来对其进行控制,通过更加专业性的技术能力来对具体问题进行处理,要保证在电力产品销售之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