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19: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直接关系到调研工作开展。笔者结合调研工作实际,将常用的九大调研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供大家调研时参考。
1.实地观察法。调查者在实地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但因该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受调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不能进行大样本观察,需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通常适用于对那些不能够、不需要或不愿意进行语言交流的情况进行调查。
2.访谈调查法。该法是比实地观察法更深一层次的调查方法,它能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适用于调查的问题比较深入,调查的对象差别较大,调查的样本较小,或者调查的场所不易接近等情况。包括个别访谈法、集体访谈法、电话访谈法等。但由于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且访谈过程耗时长、成本较高、隐秘性差、受周围环境影响大,故难以大规模进行。
3.会议调查法。这种方法是访谈调查法的扩展和延伸,因其简便易行故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比较常用。通过邀请若干调查对象以座谈会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最突出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可以较快地了解到比较详细、可靠的社会信息,节省人力和时间。但由于这种做法不能完全排除被调查者之间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调查结论往往难以全面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且受时间条件的限制,很难做深入细致地交谈,调查的结论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调查者自身因素影响等。
4.问卷调查法。即间接的书面访问,该法最大优点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广阔的范围内,对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适用于对现时问题、较大样本、较短时期、相对简单的调查,被调查对象应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对某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调查、中小学教师队伍科研现状的调查等。由于问卷调查法只能获得书面的社会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动、具体的社会情况,因此该法不能代替实地考察,特别是对那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因配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完成。
5.专家调查法。这是一种预测方法,即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其知识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作出判断和评估。最大优点是简便直观,特别适用于缺少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而又较多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的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广泛应用于对某一方案做出评价,或对若干个备选方案评价出相对名次,选出最优者;对达到某一目标的条件、途径、手段及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估计等。
6.抽样调查法。指按照一定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用所得结果说明总体情况。它最大的优点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相对准确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组织全面调查范围广、耗时长、难度大,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和验证。比如开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民意调查、流动党员现状社会调查等。局限性在于抽样数目不足时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7.典型调查法。指在特定范围内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方法。在调查样本太大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但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要准确地选择对总体情况比较了解、有代表性的对象。如某地级市开展对区县市农村党员致富情况的调查,应选取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党员致富能力较强的县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
8.统计调查法。通过分析固定统计报表的形式,把下边的情况反映上来的一种调查方法。由于统计报表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因此适用于分析某项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势。如通过党员统计年报表,可以分析出某地全年党员的发展、转接、流动等情况,并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减情况,还可对下一步趋势作出预测。运用统计调查法,特别应注意统计口径要统一,以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报表分析和实际调查相结合,不能就报表进行单纯分析。如对某一个数据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报表中难以反映出来,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
9.文献调查法。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信息的方法。适用于研究调查对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变化,研究角度往往是探寻一种趋势,或弄清一个演变过程。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大范围地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同时,还具有资料可靠、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收到较大效果等优点。但它往往是一种先行的调查方法,一般只能作为调查的先导,而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
以上介绍的只是经常被采用的九种方法。事实上,在调查研究工作中,调查者经常不拘泥于某种特定方法,而是相互交错、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关键词】诉讼法学;研究方法;实证研究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和精华所在便是提供了系统的研究方法论理论,并且详细的介绍了各种具体的社会研究方法的目的、原则、应用条件、操作步骤,为进行社会研究的研究者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和比较具体的研究技术或工具。
笔者在拜读了艾尔·巴比先生的《社会研究方法》这一著作,特别是精度了本书“第三篇 观察的方式”中“第八章 实验法”和“第九章 调查研究”后联系当前我国诉讼法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做了如下思考:
一、诉讼法研究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借鉴
(一)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法学是一个规范学科,其研究方法总体上遵循规范研究的路径,即通过对目标、结果、决策、制度的合意性的研究,解决经济过程中“应该是怎样”、“应当怎样做”的问题,旨在对各种社会问题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具体而言,在诉讼法学领域,常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1、阶级分析方法
在法学研究领域,阶级分析方法片面强调阶级意志论的法的本质观;把法的阶级性摆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上;把法单纯视为统治阶级进行的工具。具体到诉讼法领域,把诉讼法作为典型的“镇压犯罪”的法,时刻不忘阶级斗争,用阶级的方法分析问题。但是,把阶级分析方法神化,普遍化,全能化,不是研究的科学态度。
2、注释研究方法
注释研究方法即通过学者们编写出版了大量的诉讼法教材、专著和普及读物,从学理上对诉讼法本身确立的基本原则、具体制度和操作程序进行了法学解释。注释研究方法能够使人们了解了诉讼法理念和规则的同时,也模糊了学科体系与法律文本本身的界限,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比较研究方法
在比较研究视角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结构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有时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因素。”[1]制度本身的内部延续性已经足以作为对比研究的逻辑基础,比较研究法的优势在于拓展和借鉴。我国的诉讼法学研究中大规模、普遍地应用比较方法是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前后。现在的诉讼法教材中比较普遍的使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但是,由于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国外,从国外引进了一系列的范畴和概念,难免会出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尴尬,忽视诉讼法的本土化。
以上三种研究方法都是我国在诉讼法研究领域常常用到的,但仔细分析这三种方法,不难看出它们都是偏理性主义、解释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所有知识和观点的获得都主要通过单纯的逻辑演绎得到,而没有透过直接或间接的观察或感觉经验去推知结论,没有建立起知识的客观体系。这样纯理论的研究——从理论到理论而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通常不大,所以应该呼吁法学研究者们从书斋里走出来,在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再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现阶段,我国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建成,未来的法学研究如何进行,就面临着转型。回过头去看我们原有的研究,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过去的研究中常常存在两个不了解:一是不了解外国的情况,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外国法律制度的文本,这些制度和文本是怎样产生的,在本国实施的状况如何,其学界以及民众的评价如何,我们并不了解;二是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我们中国的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民众对法律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样不是很了解。在此情况下,我们要有问题意识,即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我们要改变视角,改变我们的关注点,改变我们的研究方法,——从实证的角度看问题。
(二)实证研究方法在诉讼法研究中的应用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也曾断言:“法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法是实证研究方法中常见的材料(经验事实)收集方法。就几个概念的逻辑关系而言,实证研究方法包含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法。实证研究方法是种概念,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法是属概念。
实验法主要用于定量的实证研究中。所谓实验法,就是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基本上包括(1)采取行动;(2)观察行动所造成的后果。社会科学研究者通常选择一组受试者,给他们一点刺激,然后观察他们的反应。[2]
调查研究法(survey research)是向研究对象系统询问社会背景、态度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原因或影响因素的方法。[3]这种研究方法非常古老,在《圣经·旧约》中就已经提到。调查研究法需要在确定调查总体后,确定抽样的框架,然后进行问卷调查或者是访问式调查,并且需要运用统计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作为收集经验事实的方法,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法都在实证研究中经常使用。调查研究法的优势在于获取某些事实性材料和主观态度的信息。如在刑事诉讼法研究中,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背景等情况,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等就可以运用调查研究法来获得第一手事实性材料。实验法的优势通过对某些因素的控制,搞清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二者往往结合运用,以便能够更全面地收集资料。在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进行的、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录音录像(试验)项目的第二阶段就很好地将两种方法进行了综合运用。他们将犯罪嫌疑人分三组进行试验,第一组为目标组,即选择采用律师在场或者录音录像方式进行讯问的犯罪嫌疑人,第二组为对比组A,即选择了传统方式进行讯问的犯罪嫌疑人,第三组为对比组B,即没有参加讯问方式试验的犯罪嫌疑人。试验结束后,还对于参加试验的侦查人员、律师以及犯罪嫌疑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式调查,以了解他们对现行讯问方式的态度,以及改革现行讯问方式的认识程度及差异。[4]再如对证人出庭作证的研究也可以采取实证的研究方法,但目前对于证人出庭作证的具体情况很少有实证的根据,有的称不足10%,有的认为不到8%,有的则在5%甚至是3%以下, 而且对于证人不出庭原因的分析也一般是想当然地分析,而没有实证进行支持。研究的结论和观点自然也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笔者建议对未成年和非完全行为能力证人出庭作证的研究也可以仿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上一项目的方法,将该种证人分成三组:A本人出庭作证,B通过视听资料(录音录像)的方式提交证人证言,C提交书面证词,通过综合运用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法,对比了解未成年和非完全行为能力证人在那种情形下更能发挥其证人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比研究,不难看出体验、了解现实社会中的诉讼法律规范实际发挥作用状况的重要性,实证研究方法的引入正是对这一过程的规范化校正,使之更符合学术研究的要求,更能体现研究本身的严谨性和科学精神。“研究诉讼法学,归根到底,是为了指导中国的诉讼实践,改善中国的诉讼现状。因此,诉讼实践应当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诉讼法学理论的生长点。脱离实践的研究,是缺乏根基和说服力的。”[5]
二、社会规律的证明在诉讼中的免除
巴比在第一章阐述社会规律时,曾经谈到社会规律有三种论点值得探讨,其中就涉及到有些微不足道的社会规律,并通过讲述萨弥尔·史托佛的实验和达尔文的愚人实验否定了一些“众人皆知”的常识或者说“不言自明”的事实“常常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微不足道不再是阻碍科学的正当理由”[6]
而根据我国《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34条,在法庭审理中,为一般人共同知晓的常识性事实不必提出证据证明,也即法律明确肯定了其合法性、正确性而免除了当事人的证明责任。
我国在民事和刑事诉讼中关于众所周知事实的免证与社会研究方法中对待所有研究对象的态度(包括社会规律在内的所有事实均需要证明,微不足道不是阻碍科学研究的正当理由)看似相互矛盾,但笔者认为这背后却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法律有很多价值,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公平、正义和效率,这也是一对恒久的矛盾。在诉讼中,法律将众所周知的、带有规律性的事实作为正确的、科学的事实从而免除当事人的证明责任,是对效率追求的体现,因为诉讼实践活动毕竟不是法学科学研究,诉讼参加人也不是科学研究者,他们不可能都具有较高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如果把对众所周知的、带有规律性的事实的证明责任分配给他们的话,必然重重得加大其负担,而且也可能使原本简单的案件久拖不决,浪费诉讼时间和司法成本,是有关社会关系长久的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这才是对当事人最大的不正义,最终当事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法治国家建设遭到破坏。而且对这种事实的证明完全可以由包括法学研究者在内的社会学研究者进行,在学者们对其有新的研究结论后,再由学术研究反过来知道法律诉讼实践。所以笔者认为我国诉讼实践的规定与社会研究方法并不矛盾。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体系与研究方法,但学科体系需要不断的扩充完善,研究方法需要不停的创新借鉴。独立学科之间在研究内容上各异,但却能够在研究方法上相互学习,实现各自的研究目标。据此,社会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在法学规范研究中有其一席之地,在法学研究中应得到重视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建平.《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19页.
[2]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十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215页.
[3]朱景文主编.《法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4]樊崇义,顾永忠.《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录音、录像制度(试验)项目(总结报告)》,载《侦查讯问程序改革国际研讨会会议资料》,2006年第3期.
[5]龙宗智,杨建广主编.《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6]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 第十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摘要:许多领域的研究过程都需要收集样本以获得关于某一群体的信息。但是在实际研究时,一部分被调查群体通常是难以接近的,道德与法律等因素使得这部分人群不愿意暴露在公众的视野内,对调查研究造成阻碍,因此学界对这部分群体的调查常借助多种手段。
关键词:隐藏群体;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
一、隐藏群体。许多领域的研究过程都需要收集样本以获得关于某一群体的信息。然而在医学领域,研究人员难以获得HIV高危人群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道德与法律等因素使得这部分人群不愿意暴露在公众的视野内,是典型的隐藏群体。隐藏群体包括注射使用者,男男者,性工作者,艺术家群体,非法移民,无家可归者等,这部分人群被隐藏起来的原因主要包括:群体人数相对较少,导致调查费用昂贵;群体成员难以识别;群体成员出于某些原因不愿意公开身份;群体难以接近。这也是隐藏人口的特点,这些因素导致在研究隐藏人口时难以获得抽样框,以及由于他们的高度敏感性和自我保护性,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无法收集到真实准确的数据。
二、现有的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分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与整群抽样等,非概率抽样则包括方便抽样、判断抽样、配额抽样与滚雪球抽样等。
传统概率抽样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抽样框架内,以已知的抽样概率抽样。然而由于隐藏人口的目标总体通常较小,是小样本人群,并且难以从一般群体中区分出目标族群的成员,试图构建隐藏人口的抽样框架是不可能或者不实际的。另外,由于存在隐私问题,他们的行为可能受到歧视或具有非法性,导致他们不愿意合作或为了保护自己不愿意回答。一个抽样设计需要满足可行性,具有代表性,无偏性,经济性等多方面的要求,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是传统的抽样方法无法应用于隐藏人口的原因。由于传统概率抽样难以解决隐藏群体的调查问题,大量学者转而使用非概率抽样方法研究隐藏群体。
非概率抽样方法:1、以机构为基础的抽样:从不同的机构招募难以接近人群和隐藏人群是一种通常采用的抽样方法。这种方法要求选择恰当的机构进行调查,例如美沙酮门诊、针具交换点以及戒毒所是发现注射吸毒者的重要来源,这些机构一直被用来招募这些隐蔽的人群,开展HIV监测和相关调查研究工作。2、关键知情人抽样:通过选择有专门知识的应答者,了解其他人的行为而不是他自己的行为,以减少应答偏倚。例如,通过调查社会工作者、咨询员、公共卫生官员或大众信息传播者来了解使用和方式。这种方法减少了社会期望偏倚(一种为迎合社会主流观点而有意夸大或掩饰某种行为导致的偏倚)。3、目标抽样:目顺檠方法主要通过人志学的评估(指分析文化、信仰、具体的文化行为、网络和人群)和所得到的这些人群的人口学和机构的信息而开展的非概率抽样。首先,现场调查研究人员目标人群的分布图,通过人类学的评估,识别出不同的联系网络和某一位置的可能存在的这些人群,然后调查研究人员通过人类学绘图方法来识别不同地点,招募特定数量的调查对象,确保这些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地方和这些人群会在最终的样本中出现。4、时间地点抽样:这种方法整合了目标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时间地点抽样首先通过初步的绘图方法列举出这些场所及其位置,所列的所有场所作为抽样框架,通过简单的概率抽样抽出一定的数量场所,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对这些被抽中的场所的所有或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调查。5、滚雪球抽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难以接近人群和隐藏人群的最常用的抽样方法就是滚雪球抽样。滚雪球抽样是由Goodman于1961年提出来的,滚雪球抽样首先选择随机选择该类人群一定数量的成员作为种子,调查收集所需要的信息,然后由他们提名一定数量的其他成员,研究人员去接触这些人,说服他们参加调查,那些愿意参加调查的人再提名一定数量的其他成员参加调查。这个过程持续到研究人员认为继续调查不再能获得新的信息或者已经达到预期的样本量就停止。6、应答驱动抽样(RDS):应答驱动抽样法类似于滚雪球抽样在于也是一种链式提名抽样,但是它的招募过程可以计算选择概率,这是应答驱动抽样法犹豫其他方法的特征,也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近似概率抽样。首先RDS改变了传统滚雪球法的单向激励而采取双向激励机制,其次RDS法要求调查对象由同伴招募而不是由同伴向调查员提供其他成员的姓名,减少了招募过程中拒绝参加的比例。在减少偏倚方面,RDS法不仅减少了招募偏倚,也减少了人群相似性造成的偏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国家教育部门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早在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高校“两课”课程建设新方案》就指出:“要加强‘两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采用读书、讲课、研讨和组织学生参观调查等方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2006年秋季始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后,教育部又要求“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适应实施新课程方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进一步指明了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取向。
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具有更为鲜明、突出的实践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基础”课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化,较多地强调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空洞的说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实践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情境感受和活动体悟,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通过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过程逐步实现“知行合一”。这样的教学既符合“基础”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我曾就“基础”课教学问题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增加本门课程的实践内容是多数学生的强烈愿望。不少学生认为,部分教材内容以前学习过,再学一遍没有多少新鲜感,而且以教师讲授为主略显枯燥,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导致对课程的热情度不高。可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本课程教学中坚持实践性原则,体现实践性特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基础”课教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效。
二、两种相关联的实践教学方式
“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诸多方面加以推进。在高校该门课程实践教学尚未规范化、制度化之前,作为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有责任行动起来,突破现存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尝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不断推动“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从以往的教学实际看,课堂中的案例分析、问题讨论、辩论、视频观赏等课内实践教学方式是较为常用的有效方法,但“基础”课实践教学比较复杂,必须选择更为灵活多样的模式,以增强其生动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在层次上也必须从课堂延伸到校园,延伸到社会,在各层次实践中搭建知行统一的桥梁。
基于教育部的要求和学生的建议,同时考虑本门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现有条件,针对教学目的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的方式作出了尽可能多样化的安排,争取使学生通过更多的方式参与实践。这里主要介绍两种相互关联的做法。
(一)调查研究型实践
所谓调查研究型实践,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调查研究课题为动力,搜集资料、拟定调查方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深入生活,进行研究、分析讨论、总结规律、提炼观点、撰写调研报告的一种实践过程。教师的基本任务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设计多个社会调查的课题,如“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大学生爱国意识与行为方式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我国公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大学生择业观与创业观调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状况调查”等,组织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在校园内外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并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这种调查研究型实践活动,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调查研究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以“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为例,在调查研究型实践中,教师需要事先获取相关指导信息,为调查研究指明方向。对于调查研究的相关事项,教师必须给予清晰的说明。这些事项涉及:(1)关于知识准备。调查研究在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但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到图书馆、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实例充实和拓展课本内容。(2)调查地点和对象。调查地点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调查对象和范围可以是某个年级或某几个专业的大学生,也可以是随机抽查的大学生。(3)关于调查采用的形式,可以是问卷的形式,也可以是问卷和访谈或观察等方法结合的形式。对于问卷,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典型问题,发放数量不低于150份。(4)安全和协作问题。要求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要讲文明、讲礼貌,并注意安全,组长认真负责,组员积极配合,发扬团队精神,共同完成调查任务。(5)调研过程。要求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入调查,把握第一手材料。调查后,对掌握的材料分门别类加以总结,并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从中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最终形成调查研究成果。
对于调查研究的成果要求学生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教师同时还要对调查研究报告写作的格式与要求作出说明和指导。比如,格式方面的规范:(1)根据给定的调研主题确定报告标题;(2)报告前言部分要对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涉及的内容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作必要的交代,总领全文,如果是做不同年级、不用学校或不同校区的比较研究,在此部分就应加以说明;(3)报告主体部分要具体叙述调查情况,列举调查数据和典型事例,并作恰当的分析,得出各种基本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在材料的安排上,要把调查得来的大量材料归纳整理出若干条目,采用小标题式写法,注意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可按问题的几个方面或几个问题并列地安排材料;(4)结尾部分作归纳性说明或总结全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此外,对调查报告字数要求还应作出大致规定,但不必限制过死,以分析阐释完整为准。
对于调查实践的成效和研究结果的形成,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
(二)参与体验型实践
所谓参与体验型实践,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前述调查研究成果相结合,制作课件,并根据需要,以讨论、角色扮演、小品等形式,创设身临其境的辅助情境,在课堂上展示,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和感受,增强认知,激感,并将所学所知付诸行动的一种实践方式。这种做法使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1]
为满足学生渴望自己站上讲台,真正成为课堂主角的要求,我尝试了让学生将前述调查研究成果转换成媒体文字和图像的做法。即由各调研小组组员合理分工,协作完成与调查成果相对应的PPT课件和其他辅助形式的编排与制作,并在课堂上展示。各组根据需要选派代表承担主讲任务,其他非主讲同学可通过情景表演、对话、小品等形式予以适当配合。在课堂展示中可以穿插提问、讨论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我曾经布置了“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的调研任务,负责该调研任务的学生制作了图文结合的PPT调研报告,同时,还制作了一个相关的视频访谈短片,其中学生变身记者,采访对象有学生、老师,还包括外教,既有对本校师生的采访,又有跨地域网络连线在北京某大学的学生的访谈内容,十分丰富和精彩。还有一个小组在展示“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成果的同时,设计了一个网络骗局的现场情景表演,表演结束后针对其中涉及的网络自律问题请台下同学发表看法,生动而直观的演示,加之意见的表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以上实践方式的进行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程进度做出适当的安排。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促使学生认真对待,以上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应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本门课程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以形成有效的激励。
至于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反馈信息看,多数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认为虽然辛苦,但有所收获,十分值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安排学生展示成果的时间不要过于集中,从大脑细胞的运动规律来看,一种模式持续时间太久,会产生疲劳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此,可以将不同小组的展示分开安排在每次课的开始或结束段,如果安排在结束段就要注意留有足够的时间,最好是安排在课程开始,这样便于掌控教学进度。
由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检验,因此,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以上实践方式进行总结和完善,为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积累经验、付出努力,请各位同仁不吝指教。
关键词:梵净山缓冲区; 灌木资源;调查研究
我国高等植物计30000余种,乔灌木树种约9100种,其中灌木约6000种余种,占树种资源总数的2/3[1]。近年来,随着灌木在城市园林、生态建设中所占有的优势和地位日益彰显,引起了人们对灌木自然资源的重视和关注。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梵净山缓冲区的灌木植物资源种类现状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梵净山灌木资源提供参考。
1 自然概况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108°45′55″~108°48′30″,总面积41900hm2,其中核心区25800hm2,缓冲区2800hm2,其间分布着丰富的植物资源。该保护区为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温5.0~17℃, 年降水量1100~2600mm,雨季集中在4~10月份。气候特点为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适宜植物生长。
2 调查方法
笔者采用实地野外调查及文献参考的方法,于2012年4~8月对梵净山缓冲区的灌木资源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调查。在实地野外调查中主要采用2种方法。线路调查法:在梵净山缓冲区内按不同方向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路线,沿途记录所遇到的灌木种类、采集标本、实物拍照等;样地调查法:在调查范围内选取8个10m×10m有代表性的样地,在样地内对每一样方的灌木作细致的调查研究,记录样方内所有灌木和灌木个体的种名、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等,并挂牌、标号。对每个个体定位并按比例绘于坐标图上,同时记录样地的生境及群落特征。同时,参考《贵州植物志》[2]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 、《中国植物志》[4]、《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鉴》[5]等工具书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3 结果与分析
3.1 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树种资源极为丰富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树种资源比较丰富,共有灌木植物222 种,隶属39科78属(含变种、变型和亚种,下同),全为被子植物。在调查得出的39科灌木植物种,各科所含种数多少不一,含种数最少科的仅有1种(如古柯科),含种数最多的蔷薇科有58种。含10种(包含10种)以上的灌木优势科有5个,分别是蔷薇科( 58 种)、百合科(20种)、卫矛科( 19种)、杜鹃花科(13 种)、五加科(10种)。以上5 个科的灌木植物种类多达120种, 占总种数的54.05%。梵净山缓冲区的灌木植物中含10 种以下6种以上(包含6种) 的科有芸香科( 9种)、忍冬科( 8种)、大戟科( 7 种)、樟科( 7 种) 等18个,共有灌木植物67种,占总数的30.18%(见表1)。可见,梵净山缓冲区的灌木植物优势科属基本与我国灌木植物优势科属构成大致相同,具有我国典型灌木植物的科属特征,表明梵净山缓冲区科属构成合理。
3.2 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植物,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
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树种资源按用途可以分为观赏类、药用类、油脂类、食用类、工业类、纤维类、饲料类等7大类[6-7]。从表2中显示结果得知,观赏类、医药类和食用类三类灌木种类较多,分别占总数的21.17%、37.39%和14.86%;工业类、纤维类、油脂类和饲料类的灌木植物种数虽然较少,它们的用途却非常广泛,油脂类的灌木植物榨出的油可以供食用(如山胡椒、 野花椒 、花椒、 油茶等),纤维类的灌木植物的纤维可以编筐或织布(如水麻、黄牛奶树、荚蒾等),工业类的灌木植物可以为某些工业产品提供原料,饲料类的灌木植物(如盐肤木、刺槐)是牲口直接和间接的食物,因为饲用灌木生物量高、适口性好,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且较高,牛羊猪都喜食,特别是山羊对灌木嫩枝叶的采食量占全部日粮的50%~80%[8,9]。
4 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4.1 加大灌木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
当地群众的灌木保护意识淡薄,滥砍乱伐现象经常发生,在当地还有用火烧田坎的习惯,这些行为都对灌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今后可利用广播、报纸等形式向周边居民大力宣传、教育有关灌木植物资源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关性、重要性,使当地群众自觉地形成和增强保护资源的思想意识。
4.2 加强梵净山及周边地区的保护
严禁在梵净山周边地区建立污染性的工厂,造成灌木植物生长的污染;不要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等破坏梵净山的植被。应对梵净山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量避免因不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污染对梵净山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4.3 加强对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植物资源的保护
对梵净山的灌木植物资源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采集和开发利用,以免造成资源枯竭[10]。在灌木植物资源区建立保护制度, 做好灌木植物资源的管理工作。对某些珍稀或濒危灌木植物资源种类可采取就地建立保护区、迁徙异地、引种驯化等多种方法加以保护;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种类鉴定,筛选有价值的灌木种类进行引种驯化。(收稿:2013-04-21)
参考文献
[1]程文全,李斌. 小陇山林区优良灌木资源分布调查及保护利用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7(2):13-15.
[2]《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8.
[5]吴家荣,邱德文.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鉴[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12-1.
[6]许瑞平.内蒙黄土高原灌木资源及主要灌木种的开发利用[J]. 水利科学研究院,1997,(4):34-36.
[7]廖雯,左经会.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5038-15042.
[8]蒋建生,梁兆彦,张桂荣等.开发优质饲用灌木建立长期人工灌草丛草地[J].草业科学,14(3):49-53.
关键词: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案例分解;探析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社会和人类行为进行深入认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所意识到,因为其关系着社会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和进行相应的社会管理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对社会发展的预测。因此,社会学调查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和社会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在社会学的学习中,有四类研究方法是常用的,下面笔者对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进行相应的研究。我们所说的观察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利用一定的辅助工具,用自己的感官有针对性地观察正在发生或者变化的社会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观察必须在一定的目的下进行,而并非无的放矢。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观察分为三种类型,即局外观察、参与观察和实验观察。
局外观察实际就是指研究者并不参与在被研究群体当中,尽量不对被研究群体产生任何的影响,原因是不想影响被研究者的真实表现。例如:我们在对儿童行为的研究上,一般就会采用局外观察的方式,因为儿童的行为在意识到是否有人观察自身时会有一些变化。
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被调查对象当中,在与被研究者共同的活动中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例如: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警察部队经常运用的卧底,实际上采用的就是参与观察的方法,参与观察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局外观察所不能获得的内部资料,缺点在于研究者由于长时间和被研究者生活在一起,容易受被研究者的影响。在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卧底被策反的现象存在,这会影响所搜集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实验观察又分为标准实验和自然实验,所谓标准实验是指把调查对象分为情况相似的两组,通过人为的控制和改变某些因素,只对其中一组施加若干的刺激因素,观察两组调查对象不同的变化,收集相应的资料,以考察某些社会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自然实验和标准实验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有人为控制某些因素,由于无法控制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较难确定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个案法
个案法在通常的称呼中又叫个别研究或者个案研究、个案调查,它是以某一特定的社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个特定的单位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个案调查要对这个特定单位的若干个现象、特征和过程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来龙去脉,以解释现象、说明原因或者给予明确的问题诊断和解决方法。个案调查法相对于其他几种研究方法来说有其优点,如时间上有弹性、调查方法多样化、花费较小、可以做深入的定性分析。当然也有缺点,由于是个案调查,其调查结果只能是解释该个案的相关问题,不能将研究结果推广到相关总体。此外,一对一式的个案调查对调查人员的经验和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可以说研究人员的经验和技能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
三、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法是针对那些调查对象范围很广的社会事件而言的,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原因,研究者不能调查全部的被研究对象,只能调查其中一部分,因此就会从全体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研究者对样本进行调查后,用调查样本的结果来推论总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样本的代表性在整个调查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了使得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可以采用几种既定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配额抽样、立意抽样、滚雪球抽样等。在课堂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几种抽样的方法,笔者会以身边较为贴切的事件来举例。比如:让学生对一门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现在问卷有40份,但是全班有80个人,这时就去要抽取样本来代表全班进行评价。可以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意点取40名学生;也可以指定纸签,其中40张写着数字,剩下40张空白,抽到有数字的学生就是被抽取的样本;还可以用等距抽样,告诉学生可以按照学号尾号为多少来确定样本,也可以按照学生座位这种空间距离来隔一个同学抽取一个;分层抽样的方法也可以,即按照学生的考试分数把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样本的抽取。
[关键词]中学生 调查研究能力 探索
调查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了解或者熟悉想知道的事情或者事物,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最容易学会的方法,因此在科技活动的开展中,常常采用调查的方法。中学生在参与调查的过程中能提高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调查也是较容易出小成果的探究方法,近年来东莞市科技创新大赛的科技论文中调查类的课题越来越多。且东莞市获得全国及省创新大赛比赛奖项的科技论文多是调查报告,如东方明珠学校获国家一等奖的《初中生诚信调查》等。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科技创新大赛中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时会选择调查报告?原因有三:一是易掌握,可控制。与某些需要借助专门的机构进行测试或实验操作的研究相比较。调查的难度要小些,调查内容的深浅程度可以因学生的思维程度而异,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控制,如实地考察法、问卷法、访问法、资料查阅法(上网)等学生容易掌握,指导学生写作科技调查报告的可操作性较强。二是经济,成本低。某些需要借助专门机构的测试的实验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甚至上万元,这对学生或学校而言都是一种经济负担,而调查所花的费用要少得多。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
我校近几年参加省、市创新大赛的科技论文多是调查报告,如获得省创新大赛一等奖的《经济发达乡镇节电潜力调查》、二等奖的《常平薇甘菊的入侵情况调查》,市创新大赛二等奖的《东莞初中生生态道德文明调查》、《初中生对异性的倾慕情况调查》等。参加调查研究论文写作后学生的变化很大:胆量变大了,爱动手了,更喜欢提问了,质疑的能力也强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多样了,分析问题更深入全面了,调查研究的能力增强了。近几年在指导中学生撰写调查研究科技论文中,笔者探索出对于提高中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具体如下。
一、通过“讨论法”,提高学生科学选题的能力
进行调查研究首先要确定调查课题,目的质量是课题成败的关键。选题要注重新颖性、可行性、实用性及科学性。在提高学生科学选题能力方面,一般采取这样的步骤: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讨论筛选确定调查课题。
1 引导学生思考课题
对于初中生来讲,要想出并确定一个调查课题不是件容易事。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生物课堂中调查方法的学习,用课件先给学生展示往届学生想出的课题及网上下载的较接近学生生活的课题,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给出的课题进行联想或发散,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课题,并记录下来。这一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先不考虑题目的可行性。凡是想出课题的学生都给予表扬,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并养成思考的习惯。
2 用讨论法筛选确定课题
讨论能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学生想出调查课题后,让学生分小组对组内各个同学想出的课题进行讨论、筛选。筛选时教师引导学生要注意几个方面问题:课题的调查目的和对象是什么、课题的现实意义如何、课题新不新颖、课题的操作性强不强。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课题,选择较为可行、有新意、有实用性的课题。学生小组讨论筛选出题目后,教师再根据已有的经验跟学生进行多次讨论,帮助学生做最后的决定。笔者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确定了很多课题,如“东莞农村初中生性心理调查报告”、“东莞初中生生态道德文明现状调查”等。
二、采取“六步走”法,提高学生设计调查问卷的能力
如何设计一份科学的调查问卷,对于从未接触过调查问卷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大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较有效的“六步走”做法:了解一模仿设计一修改一理论提高一反复修改一确定问卷。
第一步是“了解”,教师出示本校以前学生做过的问卷给学生看,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学生对什么是问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增加学生设计问卷的信心。第二步是“模仿设计”,学生根据自己课题的调查目的,模仿别人的问卷,进行问卷设计。模仿设计过程,教师不做太多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发挥,允许学生存在漏洞百出或一无是处的情况。第三步是“修改”,修改主要是教师给学生指出不足并提出意见。主要从问卷的格式、提问问题的方式、提出的问题能否反映课题调查的目的这几方面来给学生提出意见。第四步是“理论提高”,在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学生可能还是不知如何设置问卷,这时可以介绍一些如何科学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要注意哪些问题的书籍或文章给学生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五步是“反复修改”,这一步的修改次数视学生设计的问卷质量而定,有的可能改三两次就行,有的可能要改十多次。修改时要注意问卷的格式、提问问题的方式、提出的问题能否反映课题调查的目的、题目的设置方式、问卷面对的人群的水平、问卷的科学性等方面全面考虑,力求完善。第六步是“确定问卷”,这一步的操作较简单,教师帮助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最终将设计的问卷确定下来。
“六步走”做法符合循序渐进的原理,分步走可谓步步为营,学生在每走一步都会有提高。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东莞农村初中生性心理调查报告》、《东莞初中生生态道德文明现状调查》《经济发达乡镇节电潜力调查报告》等课题的问卷设计都是采用了“六步走”的方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比赛评委专家的认可。当学生设计好一份较令人满意的问卷时,学生不但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对研究项目更有兴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拓宽了,思考问题的水平提高了,设计问卷的能力也增强了。
三、通过分析法、访问法,提高学生访问的能力
1 用分析法设计好访问问题
调查研究经常要进行访问。因此,要提高访问的效率一定要在访问前设计好访问的题目。怎样设计访问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就是你所要知道的事情,因此在设计问题前可引导学生注意:你
到底想从访问对象那里知道什么?这些跟你调查的主题是否密切相关?访问对象的背景如何?你设计的问题,你预期访问对象如何回答,如果他的回答在你的预期外你该怎么办?在后面的撰写调查报告时,学生要根据访问的问题来写分析,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在访问前设计好一个相当于写作提纲的访问提纲,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提高访问的效率。
2 把握好访问方法
进行访问时,应指导学生注意三点:一要用礼貌用语;二要带上纸笔做好记录;三要带上相机拍照或录音(机)笔录音。对于学生来说,做记录是最难的一项,比如有些学生字写得慢,可以通过记关键词、关键字来解决。之后再根据关键词、字进行补充,确实记不全的再听录音笔。一般情况下我们不采用录音(机)笔,因为这样会使学生在访问中有依赖性,不利于养成记录的习惯,也不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访问前学生应该记熟自己的问题,进行模拟访问。学生第一次实地访问时教师一定要在旁边观看,回来后再指出其不足之处。
四、通过考察法,提高学生实地调查的能力
调查有时需要运用到考察法进行实地考察。去哪里考察。考察什么,怎样考察,如果出现某些突发事件应该怎样预防,这些都要引导学生事先想好。如《触目惊心薇甘菊――薇甘菊在东莞常平的入侵情况调查》第一部分的调查内容采用考察法实地调查薇甘菊的入侵情况,在实地考察之前指导同学根据常平镇地图,选择周边的几个管理区和镇中心的管理区的小山丘、镇中心的道路旁、学校周边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实地的考察,准备相机进行拍照,并设计考察记录的表格(见表1)。
由于是野外考察,学生要穿较紧身的长衣长裤及鞋袜,用来预防荆棘和蛇咬,并且带上望远镜,较远的地方可以用望远镜观察。这样在实地考察的实践中,学生从观察、记录、拍照等中不仅提高了实地考察能力,还学会了在野外如何保护自己。
五、使用电脑软件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提高学生统计的能力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后,要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才能做下一步的分析。统计调查数据中难度最大的是如何统计调查问卷,对于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来讲,可以说是一件无从下手的事。要解决此困难,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统计。会用SPSS软件的老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建造数据表格如何录入数据,再用软件生成的所需项目的图表,但SPSS软件非常专业,学生较难掌握。二是使用电脑软件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这种作法符合中学生的电脑水平,使用较普遍。此法是教学生先用手工统计,再在Excel软件中汇总并生成图表。手工统计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问题较多且样本较大,统计起来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比如在(东莞农村初中生性心理调查报告)的课题中,学生设计的问题有20道题,而调查的样本达3000多份,起初学生看到小山丘似的问卷时无从下手,笔者便让学生在统计前,先根据题号和选项划好表格,或用电脑制作相同的统计表格,打印并复印多份,然后学生按每班或每固定数量如50份一张表格的方式进行统计,统计时采取划“正”字的方式。统计前先把不符合要求的作废的问卷抽出来,再进行统计。这样操作起来就不容易出错。手工统计好后让学生在Excel中进行汇总和生成图表再进行分析,这些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六、采用“仿写法”与“分段撰写法”,提高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一、课堂教学目标
《水的调查》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教学发展的规律,采取开放性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学目标也指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这有利于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来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
(一)在能力目标的设计上
目标设计上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通过简单的实验,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最终形成一系列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系列性,即学生搜要达到的能力是否在不断递进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在与同学的配合中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学习热情。通过做一做,适当扩充学生的能力,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既满足学生的自信心,又是调查结果不会偏离调查主题。
(二)在情感态度的设计上
教师巧妙设计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事物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东西,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责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所要达到的有利意识,培养相应的的责任感。
(三)在知识目标的设计上
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通过具体调查数据说明了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合理、有益的原则,教学模式的设计一定要起到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当这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不能将整个调查计划全盘扔给学生。
二、教学教学的主题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以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根据其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来进行自主择题,通过调查研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学习到书中没有的知识。
现在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水资源的短缺,让学生根据当代热点金乡调查研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选定位对水资源的研究后,就要求学生进行调查,需要有设计方案出来,即为活动过程。
主题的选择在选题时,首先要求具有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所学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另外这个选题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每位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不仅是学校力量,放在社会上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来进行研究,教师在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可以提供社会力量来进行帮助。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优化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教师指导与徐节省动手相结合,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调查中,创设主题丰富的主线来将整个调查活动连接起来。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他我意识向自我意识转变的阶段,逐步对身边的事物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但想法又及不成熟,同时动手实践能力较弱,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引领指导,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
(一)活动准备
在活动准备工作中,教师要与学生充分进行交流,教师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去查资料来了解所需的选题。为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此次主题研究的意义。让学生对主题进行了解,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的前提下对主体进行布局,同时教师不必拘泥于单一的课堂中,科技问卷调查、资料整合、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二)调查研究
在质疑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使用方法的筛选,一般学生都会采用观察、实验、问卷的不同方法,可能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在水资源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问卷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两份调查――水污染和用水量,并提出新颖的问题来对其进行补充。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几条节水的建议。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次的调查都有相对应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学生们在进行了劳动成果的回报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表扬其中值得肯定的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对其中不足之处进行纠正,为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为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全局内容进行把握梳理,对教材要深入了解和研究,以此避免在学生的调查实践活动中出现大问题。
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积极思维,集思广益,相互合作,知道了如何改善日常用水习惯,激起了珍惜每一滴水的社会意识,在最终要对调查全过程进行审视,看是否每一部分都达到要求,尤其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对问题的解决工程的思考,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要发现问题,问题是调查的前提,设置有效的问题有利于实验的完美进行。
摘 要:了解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名政工工作者顺利开展管理工作的必要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了解员工的思想政治动态呢?笔者在长期政工工作中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是所有管理工作最基本、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政工工作者唯有了解员工的思想的状态,才能获得管理好员工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政工工作员工思想调查访谈法与问卷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毛访尚,深圳市宝安区政府物业管理中心综合部部长。
访谈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收集所需资料来进行研究,它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访谈是研究者与一个(或很多个)被访者之间的一种有目的的谈话,由研究者通过询问的方式来引导被访者回答,以此来了解研究对象的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实践证明,访谈是所有管理工作最基本、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对于政工工作者对员工思想政治状态和结论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政治思想管理中的问题很难从一个单位的表象和特征数据中看到,政工工作中的对象是人,许多方案或者决策的依据信息必须要从工作的对象中获得,这就注定了政工工作要更多地依赖于访谈。
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采用的访谈和一般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本质上的不同,它属于一种研究性很强的谈话,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谈话。访谈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而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是一种非正式的谈话,随意性较强。
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访谈是与被研究者相互沟通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直接访谈,为保证被访问者回答问题的真实性、深入性,政工工作者在时间和地点上要进行特别的安排,在使用录音笔录音的同时,认真的观察被访者的表情、神态和动作等细微内容,确定被访者处于一个放松状态下坦诚地表达对单位领导、单位管理情况、具体工作以及自己思想情况。
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数据收集手段。当一个研究者想通过社会调查来研究一个现象时(比如什么因素影响员工工作状态),他可以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也可以用访谈或其他方式收集数据。问卷调查假定研究者已经确定所要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被打印在问卷上,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从问卷调查的实际应用来看,可以分为学术性问卷调查或应用性问卷调查。前者多为学校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所采用,后者则由调研人员或其他机构的人员所采用,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问卷法是获取员工管理咨询信息的最常用方法,普遍被认为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咨询信息获取方法之一。问卷法的关键在于问卷的结构性程度以及问题设计。最好的问卷设计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形中间,既有结构性问题,也有开放性的问题。
问卷调查方法的优势在于效率高、调查面广,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与管理员工咨询诊断有关的信息,并可以采取许多科学的、成型的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多方式、多用途的分析。
为保证问卷的有效,问卷设计一定要完整、科学,指示明确,并且发放问卷之前,做好问卷调查表填写培训和宣讲工作,并耐心接受调查者的质疑与提问,确保答即所问。另外,为保证被调查者能按真实情况填写,问卷不用署名。
访谈与问卷调查对政工工作者的重要性。
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结果,是员工提供给我们管理员工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深入基层的证据、是整个工作成功开展的基础。
虽然,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我们推断员工的隐性需求,但是,员工面临的工作问题和思想困惑,大多数时候是员工自己告诉我们的。因为,在一些操作层面的细节问题上,比如某个组织结构问题、某个流程问题、某个制度的合理性问题、某个岗位的薪酬公平问题、员工福利待遇问题等等,政工领导很难比资深员工了解得更多。
另外,有些话政工领导不方便直接去讲,也可以借内部员工之“口”(访谈、调查问卷)讲出来。
有经验的政工干部,往往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前期,就体现出了充分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甚至略带抱怨的去实施。我们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在开始阶段,根据行业经验、管理经验、案例经验和单位内部的专业数据库,以假设为导向,预判员工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通过访谈提纲或调查问卷体现出来。然后,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来初步验证最初的假设。
摘要从园林彩叶植物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园林彩叶植物品种引种选育、彩叶植物在部分大中城市应用情况调查和园林彩叶植物造景应用配置等4个方面对国内有关园林彩叶植物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彩叶植物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1],狭义上“彩叶植物不包括秋色叶植物,在春秋2季甚至春夏秋3季均呈现彩色,尤其在夏季旺盛生长的季节仍保持彩色不变”;广义上“凡在生长季节可以较稳定呈现非绿色的植物都可称作彩叶植物”。也有人认为,彩叶植物是指生长期内叶色与自然绿色明显不同的植物类群[2]。据1993~1997年的初步调查,我国彩叶植物达400多种,分属于62科108属[3]。
1园林彩叶植物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990年亚运会后,金叶女贞不仅成了北京城市绿地中主要的彩叶绿篱植物,而且还扩散到我国中、东和南方各省的城市,丰富了城市景观[4]。最近,北京园林局实施彩叶植物的“绚彩工程”,加大了彩叶植物的引种,引进培育了银杏、元宝枫、地锦、白蜡、紫叶李、花叶大叶黄杨等。北京园林系统专门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以彩叶树种和时令花卉为亮点,打造城市的景观大道、色彩大道和人文大道,力争形成一街一景、风格多样的道路布局。上海市园林部门已作出规划,要筛选和驯化一批适合上海气候环境的彩叶树种,将世博会打造成彩色世博[5]。上海市将建设五条彩叶大道示范道路,让市民走在马路上就能感受到“彩色上海”的迷人魅力。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城市的绿化从以往只重绿化逐渐向城市的彩化和美化发展。城市彩化的方式很多,有人指出“以叶代花”[6],其中引种彩叶植物、丰富城市绿化树种是一种很实用的措施。
2园林彩叶植物品种筛选、引种和选育研究
李玉萍探讨了室外彩叶植物资源及个别室内应用较广泛的彩叶植物资源,列举了100多种在园林中可以应用的彩叶植物种类[7];上海市植物园胡永红博士领导的彩叶树推广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筛选出适合上海气候的73种彩叶乔木、花灌木[7];呼和浩特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引种了紫叶小檗、朝鲜黄杨等彩叶树种,并对其应用进行研究[7];北京市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通过对北京地区彩叶园林植物的引种和驯化的研究,筛选出12种适合北京地区应用的园林彩叶植物[7];王凤江积极开展彩叶植物引种驯化,突出北京城市园林特色,是当前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8];张佐双等[9]研究了北京地区彩叶园林植物的引种和繁殖方法;金袅等[10]介绍了引种欧美彩叶苗木的一些方法;李保印[11]认为我国红色叶树种约28科55属92种。
3彩叶植物在部分大中城市应用情况调查研究
曾丽等[12]对上海市的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各种园林景观所选用的彩叶植物类型基本相同,配置形式相对单调;王从彦[13]等通过对河南木本彩叶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并且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评价;李晓薇[14]对合肥市的公园、景点、城市主干道彩叶植物进行了调查;刘秀文[15]对长沙市的公园、景点、城市主干道彩叶植物的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丁廷发[16]等对重庆市常见的非草本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针对重庆市彩叶园林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章丹峰[17]等对杭州地区彩叶植物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杭州地区彩叶树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谷颐[18]通过对长春市园林常见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开发利用野生彩叶植物资源的建议;吴福川等[19]在调查张家界彩叶树种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应用措施与注意事项;李彩云[20]对厦门市常见的彩叶植物种类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厦门市彩叶植物应用提出建议;徐华[21]对深圳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邓大庆等[22]调查了宜都市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王卫成[23]分析了彩叶植物在在甘肃省的发展前景。
4园林彩叶植物造景应用配置研究
臧西瑜[24]等对上海彩叶植物的造景方式、景观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彩叶植物较理想的造景形式;余明光[25]论述了彩叶植物与建筑、彩叶植物与园林小品、彩叶植物与园林植物和彩叶植物与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赵君等[26]分析了彩叶地被在林下、林缘、滨水、护坡、道路、庭院等不同场合的应用实例;李阅军[27]对色彩灌木如何在绿地上选择与合理布局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张朝阳等[28]探讨了园林色块的内涵,对园林色块的图案、色彩、园林配置形式进行了分析;林绍生等[29]应用模糊数学评价57种观叶植物的观赏性;田旗[30]对德国常用全年色叶树种品种构成、色彩组群、造景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李福寿[31]提出了彩叶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原则、方法及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王少平[32]针对彩叶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汪源[33]对常色叶类树木种类和配置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张启翔等[34]对彩叶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袁荣焱[35]提出了彩叶树的植物配置原则和形式;潘步昌等[36]阐述了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配置原则;邵果园[37]介绍了彩色植物的园林配置方式和研究、应用的发展方向;刘维华等[38]探讨了彩叶植物的观赏价值及其应用和发展前景;邱樟土等[39]在对彩叶植物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彩叶植物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5结语
在园林绿化树种配置中很讲究“色、香、味、形”的变化[40]。和园林中建筑小品等其他硬质景观的色彩相比,彩叶园林植物的色彩具有周期性、多变性、生动性、丰富性和有亲和力等特点。利用花灌木和彩叶树木随季节变化而开花和叶色转变等来表达时序更迭,可形成美妙的四维空间景观[41]。对于彩叶植物的自然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园林工作者若能充分掌握并加以精巧安排,必能形成神奇之笔。
6参考文献
[1]袁涛.彩叶植物漫谈[J].植物杂志,2001(5):12-13.
[2]于晓南.彩叶植物多彩形成的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0(S1):533-538.
[3]罗成.华南地区彩叶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1994.
[4]丛日晨.彩叶植物打造奥运“色彩工程”[J].中国花卉园艺,2004(12):9-10.
[5]谯德惠.彩叶植物让上海从“绿色”迈向“彩色”[J].中国花卉园艺,2006(12):11.
[6]张治明.丰富北京城市园林树种的问题与对策.北京园林,2001(4):2-5.
[7]高俊平.中国花卉科技信息全书[M].大连:科技出版社.1998.
[8]王凤江.选准切入点,让北京城市绿化更加多姿多彩——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发展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3(1):62-63.
[9]张佐双,胡冬燕.北京地区彩叶园林植物的引种和繁殖研究[J].北京园林,1997(2):5-10.
[10]金袅,金铃鸣.怎样引种欧美彩叶苗木[J].中国花卉园艺,2004(18):34-35.
[11]李保印.红色叶树种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河北林果研究,2003(2):191-193.
[12]曾丽,孙佳,臧西瑜,等.彩叶植物在上海地区的种类及应用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2):150-155.
[13]王从彦,郭二辉,胡颖,等.河南野生木本彩叶植物资源评价与园林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68-8969,9020.
[14]李晓薇.合肥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61-63.
[15]刘秀文,刘克旺,侯碧清.长沙市园林彩叶植物调查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94-98.
[16]丁廷发,谢必武,张凤龙.重庆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126-129.
[17]章丹峰,徐芸茜,沈剑英.我国彩叶植物的选择及其园林应用[J].北方园艺,2007(4):176-178.
[18]谷颐.长春市园林常见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的调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16(2):100-102.
[19]谷颐.长春市园林常见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的调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16(2):100-102.
[20]李彩云.厦门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3):152-156.
[21]徐华.深圳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园林,2003(2):56-58.
[22]邓大庆.宜都市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81-84.
[23]王卫成.甘肃省彩叶植物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06(12):28-30.
[24]臧西瑜,汤晓敏,王云.彩叶植物在居住区造景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3):209-214.
[25]余明光.彩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价值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89-91.
[26]赵君,夏宜平.彩叶地被植物在杭州园林绿地中的配置应用.北京园林,2007(1):21-25.
[27]李阅军.色彩灌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选择及布局[J].湖南林业科技,2003(2):83-85.
[28]张朝阳,许桂方.色块布置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4(3):57-59(4):36-38.
[29]林绍生.应用模糊数学评价观叶植物的观赏性[J].亚热带植物通讯,2000(2):43-47.
[30]田旗.德国主要全年色叶树种及其园林应用[J].中国园林,2004(9):50-51.
[31]李福寿.彩叶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4(S1):173-174.
[32]王少平.彩叶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初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3):37-39.
[33]汪源,陈其兵,刘光立.常色叶类树木在四川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生物学杂志,2003(4):36-39.
[34]张启翔,吴静.彩叶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报,1998,20(4):126-127.
[35]袁荣焱.彩叶树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3):32-33.
[36]潘步昌,王志清,谢以萍.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园艺,2006,17(2):47-49.
[37]邵果园.彩叶植物及园林应用[J].热带农业科技,2006,29(4):22-24.
[38]刘维华,李梅.彩叶植物的观赏价值及其应用和发展前景探讨[J].广西园艺,2006,17(2):13-14.
[39]邱樟土,方根深,许旗.千岛湖彩叶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利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7,132(3):157-159.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针对性,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小组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了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围绕《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专业,深入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村情、校情和社情调查。学生在社会调查活动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并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评选出获奖作品,进行表彰。任课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对社会调查进行总结,不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因素
“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组织大学生以深入社会实际,参与社会调查,让大学生们了解校情、民情、社情,一方面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第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将学生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洞察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提升了教学、科研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包括五个关键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1](P.36)其中,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操作程序包括: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调查研究阶段和调查总结阶段。实现条件是指能使社会调查活动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水平,调查的方案、内容和方法,调查的体制保障等等。目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需要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三方面入手。
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所谓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是指大学生正确、全面使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在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选择调查题目,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分析资料,获得理性认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1.调查准备阶段,有些学生的选题过大或过小,过大的题目学生难以把握,有的过小的题目而又没有实际意义。2.调查实施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不能熟练应用,表现在很多学生不能掌握访谈的技巧,无法深入展开访谈;观察不够细致,不能准确把握观察点;不能正确设计问卷,难以把所要考察的问题转化为问卷中的调研指标。3.调查研究阶段: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对调查资料进行有效地审核、分类、汇总;多数学生不会使用 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甚至有些学生使用最为机械的笔算方法进行统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调查总结阶段:部分学生对调查报告的撰写缺乏清晰地认识,他们不知道如何规范地撰写调查报告。对报告的结构、报告的语言、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在学生方面。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使学生对社会调查的内涵、类型、程序、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社会调查工作的具体程序:(1)确定调查课题;(2)设计调查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分析资料;(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学生对每一项程序的工作方法要有明确的认识,比如: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3)观察法。[2](P.67)在选择课题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研究能力的高低和兴趣爱好,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课题。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代表性原则,选取现实生活中那些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二是可行性原则,所选主题能有可操作性,学生也有发挥的余地和自由度。三是社会调查的内容既要紧扣教学重点,又要贴近客观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忌选题过于宽泛,大而无当。要“小题目做大文章”,专谈一、二个问题,便于剖析。
在师资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聘请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并在课时与经费上给予保证。并使这一做法制度化、常规化。
在学校方面。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为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提供制度保证。在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可能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这时,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为这一举措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2005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方案”), “05方案”中规定,要从本科《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大纲作了调整,制定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实施方案。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从社会调查的内容、时间,调查报告的要求、题目、评分标准、会序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说明,可以说方案为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参加报告会提供了有效指导。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发现,在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社会实践教学目的和任务、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及过程要求、考核方式方法与评分要求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务处、学工部、思政部、教学小组以及任课教师应该相互协调,统筹规划,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新的实践教学大纲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调查的目的;2.社会调查的计划安排;3.社会调查基本要求;4.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原则;5.社会调查活动成绩考核标准;6.社会调查理论知识学习提纲;7.社会调查报告完成的基本程序;8.社会调查活动选题指导;9.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10.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要求等等,一个较为丰富和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将使《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社会调查更加有序进行,并产生积极效果和有效作用。
四、进一步丰富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作为一个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一个平台,可以使大学生在总结自身社会调查经历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而在这个平台上,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从而能够使大学生彼此得到新的灵感、新的视角,能够使大学生得到多维度的社会经验,增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自身的潜力得以发掘!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组织比赛的经验。在比赛中,教师和学生分工协作,有详细的评分标准,有非任课教师组成的专家和评委,有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形式,有对获奖学生的表彰和鼓励,最重要的是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每一次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都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但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希望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报告比赛,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中,评委人选可以不仅仅局限在思政部,可以打开视野,聘请其他院系的专家、教师、辅导员,这样一方面充实了评委队伍,另一方面又扩大了社会调查活动教学模式的影响力,重要的是在不同部门的支持下、参与下也可以使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逐步完善。
政治理论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当然,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还有很多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坚持长期实施,进一步完善其具体环节,加大对其实施的支持力度,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以此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功能和效应。
参考文献: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在对非课改的初二年级103名学生及53位任课教师作了问卷调查,下面是对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的几组统计数据。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有兴趣,认真学的占58%,没有兴趣,不得不学的占27.2%,不喜欢、没有认真学的占14.8%;学生在一堂课中发言的次数:5次以的占29.1%,3~5次的占14.6%,没有发言机会的占42.7%;认为所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有用的占83.5%,不太有用的占6.8%,没有用的占9.7%;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掌握50%以下的占10.7%,掌握60~80%的占64.1%,掌握80%以上的占18.4%;学生在课间遇见老师:马上躲避,不想交谈的占12.6%,想与老师交谈但不敢的占47.6%,主动与老师打招呼,顺利交换思想的占39.8%。
下面是对教师问卷调查中的几组数据。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有知识性目标的占100%,有思想教育情感目的的占56%,有能力创新目标的占3.7%;教师在一堂课中讲授的时间:15分钟内的占7.5%;15~25分钟内占49%;25~35分钟内的占32%,教师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讲解法的占5.7%,讲述法的占49%,谈话法的占43.3%;教师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独立学习训练的时间:10分钟内的占11.3%,15分钟内的占39.6%,25分钟内的占34%,更长时间的占1.9%;教师对学生课堂错误回答的处理方式:坚持原则,马上更正的占26.4%,批评指责的没有,肯定后加以引导的占79.2%,给予表扬鼓励的没有,教师心目中有最差、最坏,教不好的学生有13.2%,没有最差、最坏,教不好的学生占79.2%。
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要全面辩证地、科学地分析。传统教学模式是在我国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我国一定的教育政策和条件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就现实看,毋庸讳言,我国各行各业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流汗、默默奉献的各类人才,基本上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建设发展百废待兴,人才奇缺,而教育在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方面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就教育体系本身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对承传人类知识已形成了一定的课堂教学原则、方法,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从随着时展对教育的要求来看,传统教学模式确实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新课程改革也只有在辩证地否定旧课程中才能得到发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教学目标方面,知识教学目标十分明显,思想教育目标时有时无,情感态度在价值目标基本上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良好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布道者”,学生是“收录机”,是一种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方式上,主要依赖于教师,“老师讲的就是绝对真理”,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记什么,养成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虽然记住了基本的概念、原理,但不能形成科学的思想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生活中,高分低能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大有人在。
在师生关系上,学习中没有民主平等的气氛,师生矛盾对立突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
三、适应新课改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以及新课程理念,提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认真解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是了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主要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
2.树立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3.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
主要原则有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参与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原则、“知行统一”的实践性原则、关注社会热点的动态原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