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记账借贷关系

会计记账借贷关系

时间:2023-06-08 11:19: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记账借贷关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记账借贷关系

第1篇

设置会计科目和建立账户就好比在一个风景名胜区按照预先设计的图纸建造的一座旅店内的、为了满足不同层次顾客需要而编了号的房间。而怎样才能使这些房间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记账方法。按照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将发生经济业务如实地在相关账簿中进行登记,这就是记账方法的意义所在。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反映的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尽管其具有手续比较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它没有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单式记账法相对应的是复式记账法,它是由单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类科学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有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进行反映的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虽然相对于单式记账法来讲记账手续比较复杂,但是由于其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保持账户之间的相互对应和平衡关系,所以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清晰度,有利于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进行试算平衡的检查。

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复式记账法、增减复式记账法和收付复式记账法等三种,而目前最通用的是借贷复式记账法。

借贷复式记账法简称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最初的“借”与“贷”是与商品经济中的借贷关系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与经济往来中的债权债务相关的借贷关系的一种表示方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与“贷”已经逐渐地失去了其原有的“借”进来和“贷”出去的含义,而成为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就像人的名字只是识别各个人的一种符号而已。借贷记账的主要特点是:

以“借”与“贷”为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至于究竟是哪方登记增加,哪方登记减少,则要取决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由于复式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等式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登记增减的一般规律如图所示:

借方账户名称贷方

资产或费用的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利润的期初余额

资产或费用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利润的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利润的增加资产或费用的减少

资产或费用的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利润的期末余额

上述账户中所表达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资产或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根据这一规则,经济业务一旦发生,则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例如:

当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元购买材料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银行存款”和“原材料”两个资产类账户一增一减5000元;

当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元并直接用于偿还了一笔应付账款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负债类账户一增一减10000元;

当企业收到一笔捐赠资金20000元并存入银行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一个“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和一个“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同时增加20000元;

当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0元归还了银行的一笔长期借款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一个“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和一个“长期借款”负债类账户同时减少50000元。

对上述经济业务加以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下,经济业务的一般登记规律是“同类账户一增一减,两类账户一增一减”,且始终保持“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基本记账规则。尽管在遇到复杂的经济业务时,会出现“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情况,但是其仍然不会打破这一基本规则。

在运用借贷记账法登记经济业务时,有关账户之间会自动形成相互对照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之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为了便于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表述和日后的监督检查,在将经济业务记入账簿前应先根据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在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记账。所谓会计分录是指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和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双重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一般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相关联账户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以上相关联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晰性,一般不要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账户记账工作就像俗话说的“常在河边走,哪会不湿鞋?”的道理一样,不可能不发生差错。为了保证一定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上的正确性,有必要在一定的会计期末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由于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为其基本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因此,借贷的平衡关系不仅体现在每一笔会计分录中,而且也反映在全部账户的关系上。其主要表现是: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第2篇

    一、引言

    初学会计,要掌握的主要会计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有:会计基本理论、账户设置、借贷复式记账法、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与组织等。其中,设置会计账户、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核算方法都是建立在借贷复式记账法基础上的。可见,要学好《会计学原理》或《会计基础》,首要的任务就是透彻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简称)是世界各国现行通用的会计记账方法,是现代财务会计的核心基础理论。但是,现有的会计学原理或会计基础教材在对借贷记账法作阐述时,大都没能全面和深入剖析,给会计初学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惑。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如果初学者不能在一开始就对其核心内容——借贷记账法深入理解,势必影响后续的会计课程的学习,更别说在以后的会计实务中做到得心应手。笔者通过多年的《会计学原理》和《会计基础》的教学研究与总结,认为要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首先要明确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综合会计恒等式,再根据综合会计等式判断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是属于等式左边还是右边类型的账户,最后按两大类会计账户的结构特点和记账规律,对经济业务进行借贷记账。

    二、明确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综合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现行《会计基础》教材大多以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作为借贷记账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正是这些《会计基础》教材对借贷记账的理论依据阐述不完整、不透彻才让会计初学者对会计的核心理论——借贷记账法的理解一头雾水。当然,也有一些《会计学原理》教材以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作为借贷记账的理论依据的。结合新会计准则中全面收益理念,笔者认为,将综合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或者“资产+狭义费用+损失=负债+所有者权益+狭义收入+利得”做为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最完整、最科学的。因为:

    (一)若以不能涵盖会计要素整体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做为借贷记账的理论依据,由于该会计等式只能反映特定时日企业存量的资金状况,无法全面记录和反映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大量涉及到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的经济业务,也就无法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所有资金的来龙去脉。

    (二)综合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由特定的相互依存的会计要素所构成,涵盖了全部会计要素,能科学地揭示各个运动变化的会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其包含的经济内容和数学上的恒等关系全面、科学地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规律的全貌,将动态与静态的会计要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资金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该等式右边反映了企业资金所有的来源途径,左边反映了所有资金的运用情况(资金去向),在任何时期或任何时点都是成立的,其科学性和技术性是任何其它会计等式难以比拟的。而且这一等式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要素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和数量上的关系。是设置会计账户、进行借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由此,也奠定了综合会计恒等式在借贷记账法和现代会计中的基础性地位。综合会计恒等式中,等式左边的会计要素记录和反映各种状态资金的占用情况(资金的去向),其所属会计账户的记账方向相同,即: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等式右边的会计要素记录和反映了各种状态资金的来源情况,其所属会计账户的记账方向相同,而且与左边类型账户的记账方向正好相反,即: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三、巧用综合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进行借贷记账综合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决定了会计账户的基本类别,也决定了各类账户的性质和基本结构特点,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各类账户试算平衡的基础。把综合会计等式和等式两边的两大类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律联系在一起,绘成“综合会计恒等式与会计账户结构关系图”(见图1和图2两种表现方式)。“综合会计等式与会计账户结构关系图”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两大类(左边和右边)会计账户的结构特点及其记账规律。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从借方和贷方两个相反方向,以相等的金额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会计主体发生了经济业务,如何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即会计实务中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户(即会计实务中登记账簿)呢?

    (一)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1.分析判断该笔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及其金额,这些账户分别属于哪个类别,是属于以上综合会计等式左边的资产或费用类,还是属于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类账户。

    2.判断经济业务使得该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若是属于等式左边的资产、广义费用类账户,其记账规律相同,即:增加记在该账户的借方,减少记在贷方,期末余额通常在借方;若是属于等式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类账户,其记账规律相同,而且与左边的资产、费用类账户的记账规律正好相反,即:增加记在该账户的贷方,减少记在该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通常在贷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狭义的收入类和费用类账户期末要结转到利润账户上,通常期末余额为零。根据以上两个要点,基本可以分析出经济业务借方和贷方分别涉及到哪些会计账户。

    3.核对记在账户借方的总金额与记在贷方的总金额是否相等。

    (二)如何登记账户(簿)可以在编制完会计分录后,马上将会计分录(记账凭证)的借方科目(账户)的金额分别登记在相应账户的借方,再将会计分录(记账凭证)的贷方科目(账户)的金额分别登记在相应账户的贷方。若不编制会计分录,而是直接登记账户(簿)。方法同以上步骤1到3。运用综合会计恒等式进行借贷复式记账,面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繁杂的会计账户,只要能准确判断其属于综合会计恒等式左边的还是右边的会计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并记住,等式两边会计要素所属的账户一定要按相反方向记账:属于左边类型的账户结构是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属于等式右边类型的账户结构正好与之相反,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首先分析该笔销售业务涉及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属于右边的收入类账户)和“银行存款”与“应收账款”账户(属于左边的资产类账户);接着分析经济业务使得属于等式右边的收入类账户增加,应该记在“主营业务收入”的贷方;同时经济业务使得左边的资产类账户增加,应该分别记在“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借方。这样,就找到了该笔经济业务应该记在借方和应该记在贷方的账户(会计科目),进而可以编制出该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最后,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检查会计分录是否基本正确,并将核对无误的会计分录(记账凭证)登记到相应会计账户的借方和贷方。

第3篇

【关键词】 借贷记账法;现金流量;会计等式;记账规则

一、借贷记账法讲解面临的难题

诗人歌德赞美借贷记账法是“人类聪明的绝妙创造”。但就是这个绝妙创造,迄今为止一直是困扰授课教师的难题。当代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教授甚至不无遗憾地感叹:借贷记账法给我们留下一个令人困惑的特征,某些账户的左方代表增方,而在其他账户,增加额却记入右方。这种安排太复杂了,以至于试图将它合理化成为徒劳无益的事。我们别无他法,只好接受它并记住它的增减法则。

为此,很多老师在讲解时告诉初学者,借贷只是一种记账符号,没有实在意义,资产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借方;资产的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贷方,这是规定,没有道理可讲,一定要熟记。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最重要的核算方法,可以说没有借贷记账法就没有会计核算,对初学者来说,不能真正理解借和贷,只是死记硬背的话,不利于会计知识的掌握和融会贯通。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讲清借贷记账法则。

二、借贷的本意

诚然,借贷记账法的借与贷,在客观上是充当了记账符号,但它又决不仅仅只是一种纯粹的记账符号。纵观借贷记账法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12世纪末与13世纪初的欧洲,严格地讲是欧洲的意大利,借贷记账法则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适应借贷业主记录款项的借出和贷入的需要。借贷业主的账户按人名设置,分上下两个记账地位:账户的上方登记客户的借款,称为借主方,账户的下方登记客户的存款,称为贷主方,从银行角度讲是借出贷入。

借――指借出款项,即债权增加(应收款),表示现金流出。

贷――指收入款项,即债务增加(应付款),表示现金流入。

可见借贷最早是用于记载现金流量的方向,贷主贷出和借主归还表现为借贷业主(以下简意称商业银行)的现金收入;贷主收回和借主借入则表现为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出。在商业银行与借主和贷主的借贷业务中,现金流量方向与借贷记账方向的关联是:商业银行一身而二任,作为借主的代表,商业银行从贷主处贷出款项和向贷主归还款项;作为贷主的代表,借主从商业银行处借入款项和向商业银行归还款项。这时,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尚无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之分,而只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别。凡是涉及现金流入的业务,如从贷主的贷出和借主的归还,都记为贷;凡是涉及现金流出的业务,如借主的借入和向贷主的归还,则都记为借。商业银行的借或贷的记账方向是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方向为依据的,而并不与资产负债的增减相关联。这样,借贷记账方向就与借贷业务的现金流量方向相一致,呈现为完全的对应关系,而不存在以资产负债的增减方向为依据时借贷记账方向与资产负债的增减方向相矛盾的状态。显然,现金流量方向体现了人们最初设计借贷记账法则的依据和前提。因此,以现金流量方向作为认识借贷记账法的基点,并进行借贷记账规则的讲解,不仅能充分揭示借贷记账方向与借贷业务的完全对应关系,而且比死记硬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用现金流量方向讲解借贷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方向与现金流量方向表现了完全的相关一致,因此,我们就有理由根据现金流量方向来确定经济事项的借贷记账方向,合理解释借贷记账规则。

(一)借、贷表示意义的说明

1. 现金流出、流入和资产、费用的关系

在现金流量规则中,所有能增加现金支出的业务都表现为现金的流出,而增加现金支出的业务主要是资产(非现金)与费用的增加,当企业购置非现金资产,发生作为费用的支出时,不论该现金流出是资本化形成资产,还是收益化形成费用。其主要表现是现金的流出。因此,当资产(非现金)与费用增加时,因为导致现金流出,记入借方。

反之,所有能增加现金收入的业务都表现为现金的流入,对资产和费用来说,增加现金流入的业务主要是非现金资产转换为现金,因此当非现金资产包括费用减少时,表现为现金的流入,记入贷方。

2. 现金流入、流出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关系

增加现金收入的业务,主要包括负债的增加、资本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对企业来说,债务、资本的增加,表现为债权人和所有者对企业的投入增加,因此产生的是现金的流入,记入贷方。而收入的增加,带来的也是现金的流入,与费用的增加正好相反,因此记入贷方。

反之,向债权人归还借款,投资人撤回投资,即负债减少、资本减少,表现为现金的流出,因此记借方。收入的减少,表现为现金流入的减少,也即现金流出,记为借方。

上述规则可总结为:资产、费用的增加,导致现金的流出,记入借方,反之记入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增加,导致现金的流入,记入贷方,反之记入借方。

可见,采用现金流量规则对账户区分借和贷,只需对经济业务导致的现金流向进行判断,就可决定借贷记账方向。

(二)由会计基本等式推导借贷记账规则

动态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即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对企业来说,任何业务的变化都只能是导致等式两边同增或同减,或是一方内部的一增一减,增减的金额相等。对等式两方同增同减的业务,由于左方增加记借,右方增加记贷,因此记账时必然出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情况。同样,一方内部一增一减时,由于等式中的任意一方的增减记账符号恰好相反,也会出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情况,使记账工作变得非常科学、简明、方便。

四、采用现金流量方向讲解的优势

根据现金流入流出的方向讲解借贷记账规则,不仅使老师的讲解容易许多,还有诸多的优越性。

(一)真正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借贷涵义

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弊端,而且将借贷的本意与其现实意义相联系,避免了人为对借贷历史渊源的割裂,有利于会计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更好的理解资产和费用的关系

不论资产还是费用,实质都是支出,资产和费用实质本是一个概念,都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都是企业为取得一定的效用而付出的代价,只是资产的支出带给使用人的受益期较长,而费用的支出带给使用人的受益期较短。因此可以说费用是瞬间的资产,或者说资产本身也要分期转作费用,因此费用账户的性质与资产是一致的,其账户的设置与资产相同。

(三)更好的理解收入与权益的关系

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导致的现金流入流出方向是与权益一致的,即权益增加,现金的流入增加,收入增加也表现为现金流入增加,反之都表现为减少。而且收入本身就归属于所有者,是所有者的权益,因此,其设置也同所有者权益一致。

【参考文献】

[1] 邵亨林,邵平,周旋.借贷记账法则的奥秘及其合理化. 会计研究.1998,(1).P49 .

第4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基于工作过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38-02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觉得付出很多,讲得很清楚,但仍有许多学生不明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会计原理不易入门,谁学起来都不容易;二是教学设计存在问题,无论怎样编排上课内容顺序,往往是将若干典型业务一起介绍,以便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设计,结构严谨且合理。殊不知,初学者才接触会计原理,特别是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把许多经济业务串在一起讲,学习者根本就看不清业务的办理过程对各个账户的影响,即不理解每一笔业务产生之后进行会计处理的变化过程及其结果。这样的安排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让学习者将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增值税的计税及核算结合起来学习可谓是难上加难。为此,笔者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立足工作过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使学习者能够在合理的指引下学习、认识、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点。经过多轮业务处理过程讲解和示范,才能完成借贷记账法的知识点介绍。

一、总体教学设计

1.会计基础知识,主要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主要了解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账户设置、账户结构、T型账的介绍等。

2.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使学习者能够在合理的指引下学习、见识、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点。经过多轮业务处理过程的讲解和示范,才能完成借贷记账法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具体安排

(一)会计基础知识(4学时)

会计对象、要素、方法、规范以及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账户设置、账户结构、T型账的介绍等,仅是介绍其存在,作为了解性要求。

(二)借贷记账法(6学时)

重点有两个,一是在账户结构,要求学生记忆,掌握借方登记增加或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或减少,仅需要强记资产类账户结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的账户结构推论得出:与资产的相反;收入、费用与利润的账户结构可以根据产权关系推论得出,无需强记),需要强记的内容并不很多;二是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50学时)

工作过程:建账(根据案例资料设置若干账户)经济业务发生(根据案例资料,准备好: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第一轮和第二轮只讲总账说明账户的功能(讲解会计核算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对报表数值的影响),假设仅有该项(或若干项)经济业务,通过记账与结账,经济活动的相关数值如何在报表中得到反映(初识报表结构与构成项目)。结账前,要进行对账和试算平衡,以检验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结账之后,形成的账户核算结果(期末余额),作为下一期间的“期初余额”;损益类账户结账后无余额,新建的该类账户无期初余额。

设计三轮经济业务核算,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系列,让学习者逐渐感受和认识“会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

1.第一轮学习(8学时)。给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表。经济业务设计:(1)从银行提取现金1单。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分析经济业务、确定会计科目、编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包括建账,第一轮只计总账和日记账),总账与日记账均采取逐笔登记,对账和错账更正、试算平衡、结转损益账户、结账、根据账簿记录确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项目的金额。各步骤均用实物凭证、账簿、报表,实行手工操作,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第一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发生1笔业务,对相关账户、报表项目的影响及结果表现。

2.第二轮学习(6学时)。假设第一轮业务存在的情况下,本月增加如下(2)~(5)业务。处理过程与第一轮基本相同。本轮4笔账加上第一轮1笔账对报表数字的影响是汇总体现,而不是分别处理,因此,所进行的试算平衡是4+1,共5笔账的发生额试算平衡,同时做期初余额试算平衡和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这就比第一轮相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经济业务设计:(2)将现金存入银行账户1单。(3)投资者追加投资,投入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等三种形态的资金各1单。(4)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单。(5)从银行借入长期借款1单。

第一轮仅涉及1单业务,最简单、直观。第二轮涉及到新增4单业务,共计5单,但仍是仅涉及基本等式关系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第二轮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发生若干笔业务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以及对报表的影响,又一次体会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到报表的操作过程,领会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

3.第三轮学习(36学时)。既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涉及收入、费用、利润,以及成本账户,逐渐由第一轮的最简单,到第二轮的涉及会计基本等式的若干笔业务,过渡到第三轮相对完整的制造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但仍不考虑相关税费,主要目的是体现掌握借贷记账法为主。经济业务设计:(6)购买办公用品1单。(7)购买原材料1单。(8)领用原材料1单。(9)核算工资及福利费1单(涉及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10)计提固定资产折旧1单(涉及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11)支付周转贷款利息1单。(12)支付广告费1单。(13)分配结转本月制造费用1单。(14)从银行转账到职工账户发放工资1单。(15)产品完工入库1单(产品成本计算)。(16)销售商品,取得收入1单。(17)结转已销商品成本1单。(18)将损益类账记结转本年利润。(19)核算利润总额,计算企业所得税,并结转本年利润。(20)利润分配,提取10%。(21)结账前实施对账,发现错账运用错账更正的方法进行更正,设计错账更正:业务(2)存入银行金额10000元,记账凭证误记为1000元,已经登记账簿,用补充登记法进行错账更正;业务(6)购买办公用品金额为677元,记账凭证误记为877元已登记账簿,用红字更正法冲销多记的金额;业务(8)领用原材料直接材料20000元,车间公共耗用材料3000元,管理部门用材料2000元,记账凭证全部记入直接材料,已登记账簿,用红字更正法,编制练字凭证冲销原来的错误凭证,再编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登记账簿;业务(12)用银行存款转账支付广告费126800元,记账凭证没有错误,登记账簿误写为:128800元,用划线更正法,对账簿进行更正。(22)计算平衡。(23)结账。设计该套经济业务归属某年12月份,以便介绍月结、季结、年结等特点。(24)编制简单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以上三轮业务题的设计以一个企业为基础,业务之间相互关联。每1单业务处理过程均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分析经济业务、确定会计科目、编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第一轮和第二轮只设置和登记总账、日记账,第三轮增加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同时增加三栏式明细账的设置与登记)。第三轮增加业务类型:错账更正、结转损益账户的讲解。各步骤均用实物凭证、账簿、试算平衡表、报表等,实行手工操作,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三轮的学习,在各笔业务处理过程讲解和示范中,反复介绍借贷记账法的相关要点,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借贷记账法,不断加深印象,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使学生逐渐明晰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达到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教学环节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三、教与学的具体要求

1.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根据上课进度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会计报表、总账、明细账,以及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2)教师要能够逐个步骤示范建账、填写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写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每的各个环节。教学示范应以手工操作与PPT展示相结合,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做手把手的示范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上课班级的人数普遍较多。

2.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要带齐学习用品,包括黑笔、红笔、铅笔、直尺、回形针或小夹子等。(2)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思路,配合好教师各个步骤的操作练习,勤于思考,认真完成各项知识点的预习、记忆任务。(3)课后复习所学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立足工作过程实施案例教学,设计经过三轮业务处理过程示范和学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既直观又符合经济业务核算逻辑,使学习者能够在合理的指引下轻松地学习,并能熟悉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点,最终达到理解和能够应用借贷记账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戚素文.基础会计实务(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33.

[2]林艳红.关于“基础会计”教学的思考[J].职业与教育,2010,9(下):137-138.

[3]罗平实.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初探[J].财会月刊,2010,9(下):105-107.

第5篇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电子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在计算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在电算会计之中,记账错误和记账凭证填制错误仍然在所难免。虽然红线注销法在电算会计中难以操作,但对出错的电子数据,却不能不留下修改的痕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另作更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录账簿,换言之,要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同时,其所登录的正与误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也作出与上相同的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

由上可见,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事实上,电算化会计中,由于电子数据的修改在技术上可不留痕迹,因而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

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改弦易辙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致使至今难有通用的成本核算软件面市。首当其冲的是,定制式的生产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适时生产控制”等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定制式生产情况下,按批量计算的分批法似可适用,然而,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生产组织特点之外,还应当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而定,即使未来企业生产快捷,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却永远存在。无论是单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抑或是多步骤装配式生产,都必须在这分批法前提之下再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确定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算方法。看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诸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何将新酒装入旧瓶而已。

成本信息细化也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市场的竞价、压价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从内部挖掘潜力。在这一背景下,以作业成本管理与“成本企画”为代表的两大成本管理方法崛起并表现出卓越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和“目标成本计算”崛起而成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挑战。例如,采用分批法虽然按产品生产周期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最终产品,但借助于计算机的海量存储的优势,将周期再分割成若干时间段(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明细计算、汇总与报告,无疑更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以最终产品为计算对象也显得粗糙与不适时宜,代之而起的则可能是细分至工序、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也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

EXCEL表处理软件在会计中的使用似乎给了我们许多的启迪。财务会计报表上的各项信息,尽可以通过公式定义的方式对其取数来源详加规定,继而运行报表生成模块,瞬间编制出所需的报表。从本质上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以及成本计算单等账表数据都是一系列关系型二维数据,均可以使用EXCEL软件定义、计算并生成用户所需的成本信息。随着表处理软件功能的日益增强,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可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频道点播”。

参考文献:

[1]张光正.浅谈电算化会计下的审计[J].西部资源,2011.5.

[2]王朝侠.浅谈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J].会计师,2011.12.

[3]]殷春霞.浅析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8.

第6篇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历史演变;教学方法;加减记账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154-02

一、前言

学好会计的基础关键在于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严重背离了人们的常识和习惯,其历史原因在于此法在演变并引入我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够准确不够严谨的翻译。因此在很多教科书中,“借”和“贷”仅是一种记账符号,仅仅表示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如下“法则”:资产(含成本、费用)增加记“借”,减少记“贷”,负债、所有者权益(含收入、利润)增加记“贷”,减少记“借”。这样既不能让学生了解会计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含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现金流向法、债权债务法和资金流向法,三种方法都可以从借贷记账法的历史演变中找到渊源。这些方法虽然赋予借贷记账法比较具体的会计含义,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本文基于历史演变的视角,梳理了借贷记账法中的各种教学方法,最后提出了另一种简单易学的加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历史演变

一般认为,最早的借贷复式记账法源于13-15世纪的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城邦国家。在公元1211年,作为意大利比较成功的城市之一佛罗伦萨,就出现了关于记账术语的记载采用动词“didare、di avere”的银行账簿。这两个动词中的前者表示“应收的”,指债权,后者表示“应付的”,指债务。公元1406年巴尔巴里戈商的账簿中则采用了简练的“a”和“per”。在威尼斯方言中,a与per是债权与债务的意思。钱商记录经济业务时,如果某人将货币存于钱商处或偿还货币给钱商,即货币从某人流出钱商,则此人债权增加或债务减少,并将金额记在某人名下的a;如果某人从钱商处借走货币或取出存于钱商处的货币,即货币从钱商流入某人,则此人债务增加或债权减少,并将金额记在某人名下的per。任何时点上某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取决于a与per的累计差额。如果累计a大于累计per时某人是债权人,否则为债务人。凭借a与per两个记账符号,钱商可以很好地记录下他们四种金融业务:债权增、债务减、债务增、债权减四种情形,归根结底就是从某人处流出和货币流向某人的两种基本情形。

到了1494年,意大利学者卢卡·帕乔利所著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出版后,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不同语言的国度广泛使用。卢卡·巴其阿勒总结推广的复式簿记,正是当时已臻于最完美形式的威尼斯簿记。他在著作中总结的复式簿记的“原理”和“规则”,像“盘存企业的资产;根据盘存结果在账簿上登记原始记录;记录交易;过入分类账;填写过账摘要;编制试算表以查核记账过程的正确性;结清虚账户并通过损益账户转入资本账户等”,与今天的会计实务几乎是一致的。帕乔利讲道:“为了顺利地获取关于债务和债权的资料,应努力把自身业务纳入应有的秩序之中。因此……进行核算是为了弄清楚债权和债务的数额”。同时……在所有交易事项均已记录以后,还应加设一个“损益”或“利得与损失”虚账户,并将该账户的余额结转到“资本”账户上。这说明:复式簿记并非一种纯粹的记账技术,它具有很明确的目标,即:不仅为商人及时地提供资产、负债信息,而且还要及时地提供损益信息。帕乔利在记账符号的选择上用意大利语的debito(债权)和credito(债务)分别取代了方言的per和a。这种用debito、credito记账首先风行意大利,之后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debito和credito,英语中随之被翻译成debit、credit。

1873年,日本从西方引进卢卡·帕乔利的debito、credito记账法。日本著名明治维新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他的一部名为“帳合之法”(记账方法)的译著里,首次将debit和credit被翻译成“借”与“贷”,其中“借”是从某处“借来”,因而形成债务,“贷”是“借给”,因而形成债权。这一译法尊重了西文的原义,被不断继承和弘扬。

借贷记账法在中国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学者蔡锡勇编著的《连环账谱》是我国第一部介绍和研究借贷复式簿记的著作,书中未使用“debit”和“credit”作为记账符号,而分别译为“该收”和“存付”,全书既参照意大利借贷复式账法的基本原理,又吸收了我国传统收付账法之精华。继《连环账谱》之后,我国留日学者谢霖与孟森合作以日本学者森川镒太郎所著之《银行簿记学》为蓝本,编纂一本部门会计著作《银行簿记学》,结合银行业务直接用日文“借”、“贷”翻译成中文“借”和“贷”。但汉语中,“借”是借进和借出的意思,“贷”也有借人或借出之意。“借”、“贷”记账法字面意思这一翻译,导致中国会计人在一开始接触会计时,就无法从字面以上明白这两个记账符号的真正含义。

三、借贷记账法的三种教学方法

目前国内关于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呈现比较混乱的局面。其原因在于借贷记账法在演变和传人我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够准确不够严谨的翻译。比如a和per最初表达现金等值的去来运动,后来对于任何会计主体经济活动都可以抽象为一去一来的等额资金运动,应该用意大利语中的类似“去”和“来”的单词来翻译,却被翻译成了debito(意为债权),credito(意为债务)。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英语却翻译成debit(有Have的意思)、credit(有Give的意思)。日语里虽理解为“入”和“出”的意思,却被翻译成“借”(债务)与“贷”(债权)。在汉语里,又用同义的“借”与“贷”来翻译日语。现在,我们只好把“借”与“贷”诠释成单纯的符号。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前言部分中的死记硬背法之外,国内教科书中还出现了三种具有代表l生的教学方法。

1 现金流向法。邵享林等(1998)提出:“凡是涉及现金流出的业务,如向借主的借出和向贷主的归还,则都记为借”,“凡是涉及现金流入的业务,如从贷主的贷出和借主的归还,都记为贷”;“只要是现金的流出,就都记为借,而只要是现金的流入,就都记为贷。”类似于a与per的记账原理。但这种说法它仅对收款、付款交易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账户的记账才是正确的。而“库存现金”和“银行账款”账户的记账,现行的借贷记账法实际上按增加(流入)记“借”方,减少(流出)记“贷”方,与现金流量方向正好相反。而对不涉及现金的转账分录,又根本不体现现金和现金流量的方向。现金流量(方向)规则无法自圆其说,不是借贷意义的合理、统一的解释。

2 债权债务法。借表示债权,贷表示债务。一些学者认为,“借”最初是反映了记在借主名下的借出款项,表示债权(应收款),“贷”是反映了记在贷主名下的收进款项,表示债务(应付款)。类似于debito和credito记账。但是,在今天的会计系统中,除了债权债务外,还有财产物资、所有者权益、甚至还有损益类科目的存在。比如“借:原材料;贷:库存现金”能理解为企业对原材料的债权,对现金的债务吗?又比如本年利润就不能这样理解了,贷方本年利润理解为企业的债务相当别扭,企业利润越多反倒变成负债越多,那企业都不要去扭亏增盈而是努力减利增亏好了。对损益类科目,也不适合这样来理解。可见“借表示债权,贷表示债务”也不是借贷意义的合理、统一的解释,多数科目都不能这样来理解。

3 资金流向法。冯篆宝(2001)认为:“资金的位移,借为资金运动的终点,贷为资金运动的起点”。“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对所要记账的账户,“借”表示资金“流入”该科目、“贷”表示资金“流出”该科目。类似于日本的“借”和“贷”记账。对大多数的分录,资金流向说都很贴切、直观,特别是只有资产、费用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的分录。但是涉及收入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分录,说资金从贷方流到借方,就不那么好理解了。例如一,确认收入,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资金从主营业务收入流向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应该增加却减少了;例如二,结转损益类,借: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余额应增加却减少了。或者是借:本年利润;贷:管理费用。资金从管理费用流向本年利润,利润应增加而减少了。所有涉及收入、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分录,都会出现类似的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这些分录从表面直观来说都是资金从借方转入贷方。因此,资金流向规则似乎还是不能合理解释借贷记账法。

四、另一种教学方法:加减记账法

另一种教学方法,姑且叫作“加减记账法”,是利用会计的等式推导出来的加和减的计算方法。会计等式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作为借贷记账法的核心原理,综合了静态等式和动态等式。目前在许多教科书上扩展成综合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进一步地也可以表述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0 (1)

第7篇

abstract: borrow bookkeeping accounting rules are" borrowed will have the goods, borrow will equal", for punching kay business corrections adjustments as a written by will goods accounting rule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account book related indicators can not reflect the economic business, which by law or by double double goods law reflects the shoot growth business, not only can reflect the economic operational picture, is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摘要:借货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货,借货必相等”,可对于冲悄业务的更正调整如生掇硬套有借必有货的记账规则,势必导致会计账薄的相关指标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而采用双借法或双货法反映冲梢业务,既能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全貌,也是科学可行的。  

关键词:双借或双货;冲梢业务;运用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了清楚地指明账户的对应关系,一般编制一借一贷、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对于复杂的经济业务也可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发现在借贷记账法中运用双借法或双贷法一也是科学可行的,尤其对冲销业务调整时编制双借或双贷的会计分录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冲销业务是指经济业务已经发生并已登记入账,可后来又被否定的事项,如销货退回、销售折让、费用成本多计等等。对于这些业务的更正调整,如生搬硬套有借必有贷的记账规则,势必会导致会计账簿中相关指标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甚至出现差错,而采用双借法或双贷法来进行操作,就能确保相关数据准确无误。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都显得更为科学、更为合理。下面用实例予以阐明。例卜某企业销售产品100万元,前已人账。后因质量不合格同意对方退货20万元。供应部门转来红字专用发票,当即开出转账支票退款。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本期发生的销货退回,一般应冲减当期的营业收人。

通常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贷:银行存款234000

这种做法,贷“银行存款”账户当然是正确的,因为企业的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相符,开户银行只监督反映款项的实收实付金额,不需反映业务发生变化的前因后果。但“主营业务收人”账户用借方反映就不能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且容易产生差错。因为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反映的是实现的营业收入,借方反映的是定期结转“本年利润”数。按上述分录记账后,“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万元,借方发生额20万元,致使贷方发生额不能直接真实反映实现的营业收入。同样,上述分录中的“销项税额”在借方反映,容易产生记账错误。因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销项税额”专栏设在贷方,专门用于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时的增值税额。企业如发生销货退回等冲销的销项税额应用红字登记。所以笔者认为调整分录应为: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售税额)一340()0贷:银行存款234000

采用上述双贷法反映,既有利于直观记账,直接将“主营业务收入”贷方发生额调整为80万元,把“销项税额”调整为13.60万元,又能如实反映银行存款的收付情况,便于与银行核对账目。例2:某工厂单批生产某产品,共计领用材料12万元,并已计人生产成本。产品完工,残料回收入库l万元。通常分录为:

借:原材料10000

贷:生产成本10000

同样道理,借“原材料”账户是正确的,财务处理与仓库保管员材料实际验收入库数额增加相一致。但贷记“生产成本”账户就不能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因为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是11万元,且“生产成本”科目借方反映生产费用发生额,贷方反映结转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按上述分录记账,“生产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12万元,贷方发生额l万元,致使借方发生额不能直接反映该批产品的真实成本。所以本人认为该调整分录应为:

借:原材料10000

贷:生产成本一10000  

第8篇

【关键词】 基础会计; 教学;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账务处理程序

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属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讲述的内容较多且分散,使得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为使初学者学好基础会计学这门课,首先应了解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框架体系和严谨的逻辑关系,只有了解它的内在结构、主要框架,才能真正全面地把握其实质内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就如是,当我们认识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在规律以后,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初学者应从其切身的实际入手先学习这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体系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课程内容体系中重点、难点等。简言之,应使学习者脑中搭建一个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相关课程内容,将各知识点内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一、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

为方便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体系作系统介绍,笔者先将结合目前各学校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归入相关的篇章: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

(一)从账务处理程序的简略图(图1),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二)分步骤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图2所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从图2中可知,这一过程需要四章知识内容的铺垫。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

例1,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 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经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A公司来说,收到的是商业汇票,并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作为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有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时,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此笔业务假定不考虑税金,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 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与会计对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即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而为什么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应收票据,贷方反映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一种方法的学习,尤其是记录经济活动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会计分录这种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教学中可参看记账凭证的格式),当然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2.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图3所示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和全部经济活动情况,且不便于日后查阅,为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3.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如图4所示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而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的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寻找防止差错的有效办法。这样做,也便于对发生的差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4.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如图5所示

企业、事业等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不够概括,且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因此,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手段与实际工作方法的迥异

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了教学方便,在会计教材中,讲述复式记账法时,有会计分录和“丁字账”,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通过比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高今后的学习针对性。下面对比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举例说明(表1)。

(二)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两者的差异。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7 000元这笔经济业务。

1.原始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见表2。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7 000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见表3。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即:

借:库存现金 7 000

贷:银行存款7 000

3.会计账簿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表4)。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注:在手工记账时,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比较容易获取,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必要时可准备些车票等原始凭证),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为直观,便于理解。

三、结论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会计的实用性很强, 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尽管会计环境等诸要素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对象层次也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第9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魅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会计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充满艺术味道的技术。用“魅力”来形容会计技术,是我长期从事技工学校会计教学工作的感悟结晶。我认为,每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好比一次旅行,教师应是资深导游的角色,引领学生遨游会计这个魅力王国的每一个“景点”。在本文,我以会计专业课程中重点的、核心的内容教学为例,谈谈展现会计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焕发会计课堂的活力。

一、 神奇的借贷记账法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就是记账,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借贷记账法是我国企业法定的记账方法,掌握借贷记账法是会计人员的首要技能,否则其他所有工作都无从谈起,所以教会学生借贷记账法,并使其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是会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知识点出现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科目中,是每个会计专业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核心内容,我将这部分教材内容提炼成三个问题来解决,带领学生领略了神奇的借贷记账法。

(一)神奇之一:“借”或“贷”只是符号,与字面上意义无关。

为什么有“借”、“贷”之说?

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应给学生传阅一些三栏式账页,让学生们直观地知道,“借”就是指账页的借方栏,“贷”指的是账页的贷方栏。“借”或“贷”只是符号,与字面上意义无关。借贷二字何时表示增加,何时表示减少,决定于账户的性质。

(二).神奇之二:两句话,判方向。

业务发生到底登记到账页上的借方栏还是贷方栏?要判明记账方向,让学生记住最受用的两句话:

1、资产类、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余额一般在借方。

2、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余额一般在贷方。

(三).神奇之三:十个字,知对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以借贷相反的方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进行记录。因为所有经济业务总会引起一定量的价值从某一处来,到另一处去,所以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记录一项经济业务。这类似于物理上的能量守恒定律,这也是借贷记账法的神奇之处。

即一项经济业务,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同时也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记入一个账户的贷方,同时也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而且,借贷金额一定要相等,否则这笔账肯定存在问题。这十个字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判断一笔业务记录得对与错的标准之一

借贷记账法,精华所在,就以上几句话。但要运用自如,还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我以一个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阶段为例,编了一些简单业务,让学生运用借贷记账编制会计分录。(对于初学者,这些练习要力求简单又达到锻炼的目的。)这些阶段分为:资金筹备阶段生产准备阶段产品生产阶段产品销售阶段经营成果核算阶段。逐个阶段练习,逐个攻破。既让学生熟练使用借贷记账法,又能系统地认识了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生产到销售,到成果核算的运作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的学生还运用借贷记账编分录编上了瘾,要求老师多出点题。借贷记账法以其特有的魅征服了学生。

二、 美丽匀称的会计等式

形容人的美丽用到“匀称”。会计等式也具有匀称的、平衡的美。比如:

(一)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对一个企业的资产进行分类,法定的种类名称就有几十种。但不管怎样,不乎两个来源,一是投资者投资的,二是欠债的。

一个小例子就能让初学者领略这条会计等式的美:

假如自己创业,开一间小店。筹备完成要10万元,但你手上

有7元万,那么怎样才能把小店办起来呢?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借3元万。是的,借到这3万,一间小店诞生了。它的构成就是:

10万元 资产

\ 因此,对应体现了 / \

7万元 3万元 所有者权益 负债

同时,还引出了会计恒等式与资产负债表与借贷记账法的关系。由浅入深,一条简单的公式在会计核算中无处不在,闪耀着其迷入的光芒。

(二)收入-费用=利润

有了上例作铺垫,这个核算经营成果的等式的魅力,很容易就能展现。

开店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赚钱。怎样算某天、某月、或某年赚了多少?很简单,用这个公式计算就行。即用某段时期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就得出了这段时期的利润。

由一个小店,推及到大企业,这个公式同样适用的。简单通俗的例子,就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等式多美啊!如此的简洁、匀称、却又着深刻的内涵。

三、奇妙的“T”型账户

(一)“T”型账户初认识。

“T”型账户即账户的简化格式,分左右两方,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分别对应实际账页上的借方栏和贷方栏。如:

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

(二)奇妙之处:小小“T”字作用大。

在《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巧用“T”型账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

(1)“在建工程”的“T”型账户在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中的运用。

例:A公司(一般纳税人)准备自行建造一座厂房,2009年1月10日建造厂房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227600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一批,价值20000元;应分摊工资20000元、福利费2800元。10月25日该厂房达使用状态。

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 227600

贷:工程物资 227600

2)领用原材料时,

借:在建工程员 20000

贷:原材料 20000

3)分摊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时

借:在建工程 228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2800

4)厂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投入使用时,“T”型账户该上场了

厂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符合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要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加,但数额是多少呢?那就要看“在建工程”归集的数额了。

这个“T”型账户,使厂房建造成本一目了然,而且数字排列象数学中竖式,算起来方便快捷。所以,这笔会计分录应为:

借:固定资产 270400

贷:在建工程 270400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固定资产清理” “T”型账户,在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核算中的运用;“投资收益”账户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中的运用;尤其最为奇妙的要数“本年利润” “T”型账户在期未经营成果计算中运用,它象一位的力大无穷的巨人,挑着两个大箩筐,把所有收入类账户的余额揽入右筐,把所有费用类账户的余额搬进左筐。右筐比左筐多出的部分,为营利,反之,为亏损。一个账户收集了本来分布在几十个账户中的数,可见小小“T”字,却肩挑重任,妙哉!

四、清晰的“路线图”

对于会计专业类课程,当我们认识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程序、内在规律以后,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的教学中,我很多时候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程序性、结构性、逻辑性的文字内容,转化成简易清晰的图示来显示。比如:

(一) 有先后顺序的内容梳理用步骤式图示:

会计的基本模式: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工作程序,《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的教材内容顺序也以此为依据。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环节:资金筹备阶段生产准备阶段产品生产阶段产品销售阶段经营成果核算阶段。

(二)有联系与区别的内容,运用图表归纳:

除上以外,会计的知识点还有很多可以运用图示法,使复杂的内容一目了然,化繁为简,在学生脑中搭建起清晰的“路线图”。

五、 优美的会计手工技能

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途径较之以前更为广泛,不仅有直接从事企业会计工作的,还有从事出纳、收银等工作,这就要求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会计理论,更要把熟练掌握各种会计技能作为将来走向社会,顺利就业的敲门砖,苦练基本功,在残酷的人才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些技能包括会计字的书写技能、点钞技能、珠算运算技能、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技能等。这些技能需要手、眼、脑并用,但通过手工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专业人员的操作录像、老师的示范表演、请银行专业人员或企业会计专业演示等方式,比如点钞技能,让学生观看银行工作人员的点钞表演录像,不逊色于欣赏高雅的钢琴演奏,指尖飞动,如行云流水,“快、准、美、巧”,令人啧啧称奇,原本枯燥的点钞工作却玩出了艺术的韵味和腔调。让学生叹为观止,深深折服,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预见他们学习的结果。同理,其他的会计手工技能如:账页中的阿拉伯数字书写,按规范写好了,不比五线谱逊色;点钞、珠算,键盘盲打,手指的飞舞,可与舞踏家的舞姿相媲美。

娴熟掌握这些技能的人,不仅练了“手”,更练了“心”。只有心中无比地沉静,手上的速度才能突破自身极限。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人也变得思想条理、数据敏感、心态平和。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账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167-01

引言

财务管理中的复杂电力营销,很容易陷入到一片混乱,为改善电力营销财务管理的效率,使公司在一种有序的运作方式中运转,提高公司的现代信息管理的过程是迫在眉睫的。下面笔者探讨了电力营销账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一、电力营销账务管理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分析

1、应收管理业务流程

应收管理是指审核应收日报、应收月报,并制作应收凭证。如果会计分录不在每个业务动作中产生,则需根据应收日报制作应收凭证。通过编制科目平衡表,核对科目平衡表与应收报表之间的平衡关系。

其业务流程如下:

与电费核算人员交接应收日报、应收月报;审核应收日报、应收月报,检查报表是否平衡,并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提示错误,查明原因,通知相关人员纠正错误;检查每天电费发行情况。如果会计分录不在每个业务动作中产生,则需根据应收日报制作;编制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制作科目平衡表,核对应收报表与科目平衡表的平衡关系;检查本期电费流程情况,审核应收口报汇总与应收月报平衡关系,确认应收月报,核对应收报表一与科目平衡表的平衡关系。

2、实收管理业务流程

实收管理审核实收交接报表以及现金解款单、银行进账单、发票存根等明细信息,根据分录模板生成实收凭证。

其中业务流程如下:

(1)收费交接。接收并核对各种收费方式的实收日报单、银行进账单、现金解款单、发票收据存根联、作废发票收据、未用发票收据、支票、本票、汇票等。对发现不平衡的,查明原因,通知相关人员,纠正错误。

(2)根据实收口报及相关附件制作审核各类实收凭证。

(3)制作审核电费回收情况汇总表及电费回收情况明细表等各类实收报表。电

费回收情况明细信息见数据类。

(4)在电费回收考核日,统计各类实收、欠费报表,完成应、实收核对工作。

(5)退票处理,将锁定的电费解锁,同时通知客户重新缴费。

(6)换票处理,通知客户按上次缴费金额重新缴费,重缴时不需退回发票和重开发票,只需登记换票原因、换票时间等记录。

3、预收管理业务流程

预收管理是指监控预收款的收取及冲抵,制作审核各类预收款冲抵报表及凭证。制作预收款冲抵报表。如果需要制作记账凭证,根据分录模板制作应收凭证。

其中业务流程如下:制作审核各类预收款冲抵报表;制作审核预收款冲抵转账凭证。

4、科目管理业务流程

其业务流程如下:

(1)根据财务要求,设置筒销内部的科目;

(2)科目变化时,应视情况,登记完原有的会计凭证,建立新科目,批量结转营销的科目余额,制定新的记账规则,维护会计分录模版。结束科目变化前,应检查借贷平衡关系,发现错误,查明原因,纠正错误。

(3)期末关账。检查是否可关账:检查抄表核算是否己关账,如果未关账,通知抄表核算关账,抄表核算不能关账的,中止关账操作。检查有当期应结束而未结束的记账凭证、未记账的业务、未生成凭证的交接单、未入账的应收数据等,结束业务处理。不能结束的,中止关账操作;关账准备:关账准备后,一般业务记入下一个会计期间;期末业务操作:损益类科目结转等;统计科目平衡表、汇总表等各类报表,检查报表平衡关系:检查借贷是否平衡、借贷余额是否相等;纠正错误:报表不平衡时,查明原因,纠正错误;关账:可根据需要将账龄分析等数据转存,关账后,数据不能修改,根据需要重新统计必要的报表;财务报表上报。

5、呆坏账,理业务流程

规范和加强对呆坏账的管理,对坏账核销实行流程化管理,包括申请、审批、核销.核销后的坏账,作为账销案存资产管理,需要跟踪并积极争取收回。对回收的坏账,应及时入账。

其业务流程如下:

(1)坏账核销登记:坏账申报、审批确认允许核销后,根据审批结果在营销系统中进行登记。记录管理部门、客户编号、欠费时间、欠费额、欠费风险级别、申报时间、核销原因、是否破产、破产时间、证明材料(破产依据)等。

(2)坏账核销审批:对申报的坏账进行审批。记录处理人、处理时间、处理意见、处理结果。允许填写审批意见,重新申报。允许取消申报。复核通过,等待核销处理。

(3)坏账核销:对审批通过的坏账,进行账销案存处理。形成核销坏账表。记录欠费为坏账,将核销结果传递给记账凭证管理,应收账款作销账处理。

(4)坏账回收:账销案存资产,需要跟踪并积极争取收回。对回收的坏账,应及时入账。

二、电力营销账务管理系统设计

在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后,己经对系统的功能有了一个确定的完整的理解,接下来就是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即系统由嘟些功能模块组成,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电力营销财务管理系统由九个模块组成。包括:应收管理、实收管理、预收管理、科目管理、记账凭证管理、对账管理、呆坏账管理、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九个模块通过信息共享和流程协作,为客户提供各类服务,完成各类业务处理,为供电企业的管理、经营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另外通过信息整合平台与外部相关业务进行数据交换和业务协作,构架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完整的功能体系.

1、应收管理模块设计

应收管理是指侮日提交应收口报,每月统计汇总生成应收月报,并根据应收月报制作应收凭证,再编制科目平衡表和应收报表。

2、实收管理模块设计

实收管理是指审核相关岗位转来的收费交接报表及相关的附件。制作审核各类实收凭证、实收报表,并向财务部门报送。

3、预收管理模块设计

对于预收管理功能,预收管理是指监控预收款的收取及冲抵,制作审核各类预收款冲抵报表及凭证的操作。

4、科目管理模块设计

根据财务的要求,设置营销内部的科目。科目变化时,登记完原有的会计凭证,建立新科目,批量结转营销的科目余额,制定新的记账规则,维护会计分录模版。结束科目变化前,应检查借贷平衡关系,发现错误,查明原因,纠正错误。

5、记账凭证管理模块设计

记账凭证管理是指实现凭证制作、审核、记账,凭证类型包括收款、付款、转账凭证。

6、对账管理模块设计

对账管理是为了掌握银行存款的实际余额,防止记账差错,应根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核对账目,以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和完整。获得银行提供的对账单。确定银行日记账与银行提供的对账单的关联关系。根据对账结果形成银行余额调节表。

7、呆坏账管理模块设计

规范和加强对呆坏账的管理,对呆坏账核销实行流程化管理,包括申请、审批、核销.核销后的呆坏账,作为账销案存资产管理,需要跟踪并积极争取收回。对回收的呆坏账,应及时入账。

结语

综上所述,营销财务管理系统中,从电费发行到回收、差错到调账、对账到上缴,做到每笔都有记录,每笔都有依据,每笔都能互相校对,从而保证了账务记账的结果和原始数据的结果一致,满足电费账务管理精细化的要求,真正意义上实现账务余额实时化、真实化.使整个企业的资金管理流程更加清晰、流畅。

参考文献

[1]邱贤辉.关于当前电力营销管理的几点思考[J].广西电业,2007, 8

[2]邱辉.浅谈电力营销系统管理与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 10

第11篇

《借贷记账法》是高教版中等职教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是财会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并应熟练运用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借贷记账法》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而且是全书的重点和关键。为了上好本节课,在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并结合教参,我对本节内容作了适当的处理和调整,使本节课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要求更具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识记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按会计分录编制要求正确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发散思维。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财会专业的思想,树立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考虑到学生初学专业理论的实际和学生可能达到的目标,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又进一步确定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借贷记账法,按会计分录编制要求能正确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教学难点:确定“借”、“贷”记账方向。

二、说教法

由于本节课课型为新授综合课,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决定以情境教学为主,运用练习法、讨论法、启发法等综合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1.情境教学法。

充分利用高中生对社会的潜在认知和对任何事物都想尝试的心理,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以竞聘者的身份,解决实际业务题,并通过转换角色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课堂学习气氛更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此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2.练习法。

主要体现在检测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强化巩固新知识三个环节。以调动学生看听说写思等各种潜在能力,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3.讨论法。

主要体现在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和感受升华环节,为学生营造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性。

4.启发式。

主要体现在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设疑、点拔,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始终以快乐公司主考官为招聘会计员出示的三道业务考题为线索,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以竞聘者的身份,参与考试选拔,充分调动学生看、听、说、写、思等各种潜在能力,主要解决第二道业务考题(根据每笔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通过课堂小结、讨论反馈等环节的强化练习,在学生了解掌握本课重点的基础上,再创教学情境,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主考官,自己设计业务考题,并回答考题,并让各组派代表将考题、答案展示出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达到激趣励志、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基础会计》一般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在此阶段学习目的明确,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但是由于刚刚接触专业课,对如何学好专业理论课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必须在学法上予以指导。

2.学法指导

(1)预习、搜集素材。为了便于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知识,我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与经济有关的事例素材,并与所学的一些专业理论相联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2)情境激趣,调动积极性。课堂上让学生转换角色,以竞聘者身份处理实际业务题,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学好专业理论课,必须结合实际业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寓专业素质教育于快乐教学之中。

(3)鼓励探究,培养能力。在学生探究、讨论新知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善于归纳问题、总结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四、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创设情境(4分钟)。

首先课件展示:以快乐公司主考官为竞聘者出的三道业务考题为情境,教师设疑:“假如你是竞聘者,你怎么样解答第一题,才能使主考官满意呢?”因为第一道业务考题涉及上节课刚学过的内容,所以学生比较容易解答此题。在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及时予以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顺利地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作好铺垫。

2.新课,再设情境(1分钟)。

在解决第一道考题的基础上,教师再次设疑:“谁能回答第二道业务考题呢?”因为第二道考题涉及本节课知识,学生不知该如何回答,所以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屏幕展示本节内容纲要,强调本节教学目的及要求,使每位学生都明确为了解答第二道业务考题(根据实际业务,如何编制会计分录),还需要学习哪些理论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去探究新知。

3.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8分钟)。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前提下,根据屏幕课件展示的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讨论:(1)借贷记账法的概念。教师设疑:“借贷记账法以什么为记账符号,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提问。(2)屏幕课件展示:“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教师继续设疑:“借和贷既然是一种符号,它们各自表示什么?借和贷是什么关系?”学生继续分组讨论,回答提问。(3)在明确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后,屏幕课件再现第一道业务考题,同时要求学生将原题中的增加额和减少额用借和贷两种符号来代替,并说明理由。通过分组讨论,联系深化旧知,充分调动学生看听说写思等各种潜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4)通过以上演示和学生的讨论回答,教师再次设疑:“用借贷记账法的这些特点,主要解决哪些实际业务呢?做为竟聘者你怎么样去具体操作,才能更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呢?”进而引出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即确定会计分录。在强调会计分录书写格式、数字要求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编制会计分录,并将答案展示出来,让学生点评,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感目标教育。

4.整理,课堂小结(2分钟)。

先由学生分别归纳在解答第二道业务考题的过程中重点运用了哪些知识,然后教师再次强调本节课重点,难点,以便加深学生的记忆。

5.正深化,质疑反馈(12分钟)。

课件展示测试题(理论题、业务题),教师再设情境,让学生以竞聘者身份,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分组讨论并完成考题,然后有选择地将各组答卷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自评、互评,找出疑点并解决。在扫除所有疑点的同时,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成绩给予表扬,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6.创新学习,感受升华(7分钟)。

全班学生在以应聘者身份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再次创设教学情境:“假若你是公司的主考官,你能否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出一道考题去招聘会计员呢?”这时学生纷纷设计考题,并完成测试。教师及时将学生设计的考题、答案拿到屏幕上展示,请学生互评、互比,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7.布置作业,巩固预习(1分钟)。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学基础 会计基本技能

会计学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熟悉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理论及其运用;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与实务操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会计学基础课程有其相应的特点和特有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当地关注这些特点并处理好相应的问题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门课程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涉及诸多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例如会计目标、基本假设、信息质量特征、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计量属性、复式簿记等等。对于初学者而言,此类概念极其抽象,难以理解,并且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学习兴趣。针对这问题,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时常深入浅出,即结合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实际生活,用他们身边的例子来解释理论,以便帮助同学们尽快地理解和掌握。例如,为了解释会计主体假设,可以让同学们一起成立一个公司,每位同学都拥有定的股权成为公司的“老板”。此时,这家公司就是个独立的会计主体。一方面,这一主体的经营活动与每位股东的个人行为是泾渭分明的;另一方面,这一主体与其他公司之间尽管可能存在业务往来,但是它们之间并不会混淆。笔者以这样的例子来解释会计主体假设,让同学们对枯燥抽象的会计理论立刻就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并且让他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达到了教学互动的效果。

本门课程涉及的其他重点和难点包括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与实际运用等。其中,借贷记账法的借贷符号常常引起混淆。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早已失去了原有的中文含义,反而与数量上的增加和减少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对于不同类别的会计科目,借贷与增减的关系并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不让学生陷入形而上学的困境,而是掌握问题的精髓,是教学的关键(邓亦文,2011)。对于会计分录教学,邓亦文(2011)提出应注意讲解会计分录的形成过程、会计分录之间的衔接、编制某些会计分录的目的和会计分录中某些会计科目之问的逻辑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原理,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区分不同专业授课对象的差异性

般而言,会计学基础课程是所有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选课程。对于不同专业学科的同学,尽管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并无实质性变化,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各专业同学对待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差别很大,以致不同专业同学最终的学习效果存在实质性差异。

有鉴于此,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笔者时常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特定情况,着重向同学们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要性以及对他们未来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同学而言,本门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入门级课程,他们只有学好本门课程,才能为将来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本门课程则可能是他们学习的唯――门必选的会计学课程。因而,很多同学只有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才有机会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并帮助他们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信息,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会计学基础课程是学习会计学专业的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高级财务会计等核心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会计学基础课程侧重于对会计基本理论、借贷记账法、科目与账户的运用等知识的讲解。虽然会计学基础课程仅是对其后续课程的前沿知识或核心内容作以基本概括,但是如果同学们在此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将会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其中的难点和重点。

此外,会计学基础课程也可以作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以及投资理财等专业或相应课程的重要基础和补充。学习上述专业或课程的同学通常需要全面了解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学好本门课程乃是其必由之路。

四、会计学基础与会计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