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

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3-06-08 11:19: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

第1篇

一、西方会计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

1.西方会计教育发展分析具体说来,外国在发展会计教育时,重视加强基础教育。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逐渐从实际操作向着基础教育转变,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视。基础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可以把技术课程替换为基础课程,从而巩固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关于人文、自然科学的课程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增加学生在相关科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西方还注重培养学生在经济方面的非会计能力和素养,也就是说在经济领域与会计专业不直接挂钩的知识。虽然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经济知识并不是会计专业课程,但是作为选修课程,同样可以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在今后的会计岗位上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因为会计工作不仅仅是只关于会计知识的工作,而是要运用到金融、投资、会计、市场等多个方面的经济知识。除此之外,会计专业的课程包括会计方面的历史、世界会计发展等课程都应该列为基础课程,教授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这种转变主要是为了让会计专业学通过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来使得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

2.西方教育注重改变教学方法西方教育还注重改变教学的方法,来提供会计专业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学生不再是接收会计知识的机器,而能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来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法。许多案例都是会计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者是不常出现但难度较大、不易解决的情况,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在今后的会计岗位上不会因为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变得不知所措。最后,西方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会计实践环节,国外大学往往通过实地训练来实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与企业工厂或事业单位的合作,在会计业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与会计工作者一起努力,增加会计实践经验。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会计岗位不再是新手,而是具有会计经验的好手。

二、西方会计教育发展对中国会计教育的作用

通过西方会计教育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对我国的会计教育获得了一些启示,并且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建立会计教育方面的杂志,对会计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编制等。一些会计方面的杂志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案例,能够为会计教育提供教学案例。其他杂志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通过提供一些从实际工作中采集到案例,为会计教学做有益的贡献。因为会计教师不可能跑到每个会计岗位上去了解和收集案例,主要就是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而会计方面的杂志则是一个非常快捷而方便的途径。我国的会计教育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如何使其更加规范,并且具有创新性,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说,我国需要创立会计教育方面的杂志。

但是我国不能直接把这种模式搬过来就用,而是需要结合本国的特色,创立符合我国情况的杂志。其次,我国的会计教育缺乏案例教学,教师总是给学生教授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但是却很少用案例来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案例教学中所用到的案例应该包括财务、审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如何收集到优秀的案例,并且从案例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就需要会计教师做出不少的努力。除此之外,我国会计教育需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供会计教学的效果。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各个学科教育常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当然,我国会计教育在使用多媒体时,需要考虑到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否有效结合了案例,并且通过反馈来了解教学的效果怎么样。

三、结语

我国越来越关注教育,而在会计界,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会计教育的重要性。会计教育遇到了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会遇到很多挫折,以及急需克服的困难。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从国外在会计教育的发展方面来看,他们拥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因此,我国会计教育在融合西方元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培育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会计人才,从而为我国的经济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刘佩芝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

我校从本学期开始,财经专业学生使用《企业财务会计》第四版。在保留第三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对涉及方针政策制度发生变化的相关章节及其内容做了全面修改。我在使用新版教材的过程中认真领会大纲要求,把握中职教育财经专业与《基础会计》、《税收基础》等教材的内在联系,掌握各学科之间的脉络体系,努力探索能提高实效的教学方法,落实大纲和教材教法学法改革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几点体会。

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全书仍保留原来的章节顺序,只对局部章节做了调整。在保留第三版教材中原有的知识点、请注意、相关链接、小知识、技能ABC、练一练等栏目的基础上,以“必需、够用”的知识和技能为编写指导思想,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对相关章节及其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在原教材的风格上又有新的突破,每章开头增加了一个贯穿全书的情景故事及学习目标、知识要点、本章小结等栏目,对具有可比性的内容尽量以图表形式出现,以提升其直观性,降低教学难度。

修订后的教材,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降低了教材难度。删减那些理论性过强和较高深的、本应属于更高教育层次解决的知识内容,如对外投资、现金流量表等,使之更加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第二,更新了教材内容。将最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2008年)等恰当地融入其中,使之与时俱进。

第三,贴近学生就业实际。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以及最新出台的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初级会计师》考试大纲内容相结合,使之更具有社会性和适用性。

第四,准确定位。知识内容力求与中职学生就业去向相吻合,并与会计岗位相衔接,使之更具有可行性。

为让改革后的财务会计课变得生动具体形象,使课堂活起来,我从整体上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寓基础知识于技能训练之中

本学期我们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对《企业财会会计》课程进行了会计模拟实习教学的结构设计。首先,对该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按照教学内容将其分为基础模块和选用模块。基础模块又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会计岗位模拟实习、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然后再根据不同模块中知识的特点、学习目标的要求以及对教学媒体功能的分析,进而确定具体内容的设计、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内容等。其中《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基本技能”部分的实务性和可操作性很强,该部分知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部分的知识,能够胜任会计日常的核算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尝试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实效,教学大纲的要求再明确,教材编写得再好,对传统教学方法不改革,也难以达到教学大纲预期的作用。为此,我采取多种方法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和研究性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巧妙地选用教学媒体课件

由于媒体课件本身图、文、声并茂,以及良好的交互性、反馈与所要表现的教学内容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相适应;能够创造良好的仿真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会计核算业务时,身临其境地进入职业角色;其非线性和可选择,使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学习进度、学习问题,自由地进入相应的模块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可以在个别化学习环境中完成会计基本技能的学习任务。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会计学基础;实践教学

1《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安顺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房产专业)创办于2013年,至今仅有三年多的时间,从通过学生和任课教师访谈,笔者得知,该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提高。《会计学基础》课程作为房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后期学习《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重要的意义(简冠群、岳世忠2016)。而经过对137名完成该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会计实践教学的需求非常大,85.7%的学生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十分重要,有必要进行会计实践的学习,但67%的学生却表示未曾参与会计实践学习,并且对会计实践课程缺乏充分了解。

2《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学生在该课程课堂上学到的都是关于会计的理论知识,即使有相关的习题练习,也是多着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这样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效果显然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经过分析,具体原因如下:

2.1培养方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代静、许波2013),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缺乏对于《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实践学时规定和相关实践教学的安排。这门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总学时数是54,而且是全理论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2.2该课程“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

“会计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简冠群、岳世忠2016)。而实际的情况是该课程目前的三名任课教师中,都缺乏在房地产企业从事相关财务工作的经历,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安顺学院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与考核制度也相对欠缺,从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大与质量的提高。

2.3教材的专业针对性有待提高

目前该专业学生所使用会计教材几乎都是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基础会计教材,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方面的业务缺乏紧密联系。以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为例,这几本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对于该知识的讲解几乎都围绕着制造业企业的业务展开,并没有针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相关业务。由于所使用教材的专业针对性相对较弱,即使按照基础会计教材内容进行会计实践操作教学,对学生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也相对有限。

2.4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目前该课程的授课以讲授为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果教师在对会计实践方面的知识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软件的使用进行传授时依然采用讲授法,其教学效果远不如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的会计凭证填制和实际的会计软件操作。而事实是教师在教授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时采用的就是这种以讲授为主的方式。除此之外,该课程的案例教学也相对缺乏,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会计相关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会计案例教学通常来源于会计与理财工作的典型素材,是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的仿真和模拟(姜旭2016),而且会计案例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刘婷2007)。

3《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3.1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首先,调整该课程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比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减少理论教学学时。笔者从学生和相关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得知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为1:2相对合理,即18个实践学时和36个理论学时。其次,可以将学生在会计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列入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且要求明确,以此为教师备课与课程计划的安排提供依据。

3.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可以从学院层面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尤其房地产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且要求教师将自己在企业挂职锻炼的经验和体会在教研室活动中进行分享,进一步深化教师自身对于会计实践相关知识的认识,从而促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好从实际出发,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可以从学校层面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激励与考核制度。采取相关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往“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在考核制度中应明确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且针对“双师型”教师所做的贡献和自身所取得的进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对于贡献突出或者进步较大的“双师型”教师进行奖励,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业务提升的积极性。

3.3组织教师自编针对性强的教材

学院可以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小组,到房地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需求,编写适合于本专业学生的《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材。教材中关于会计的相关知识应更多的围绕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展开。同时,教材编写小组还可以编订专门的房地产企业会计实际操作教程,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非单纯的“老师讲授,同学记录”。尤其对于一些需要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其次,教师应更多的采用案例教学,即以企业或相关单位的实际素材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简冠群,岳世忠.深化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J].经营管理者,2016(06):354.

[2]许静,代波.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3(12):111~112.

第4篇

摘 要:近年来,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我国分别进行了会计制度改革,以提升会计管理质量,促进国家经济生活良稳运行。鉴于此,学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时,必须要不断深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增强学生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帮助学生在扎实会计理论基础的同时,巩固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并在未来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展开系统阐述,以促进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深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经济

一、现阶段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阶段校外会计实习收效不佳

在会计专业学习中,学校大部分都会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实习,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是,由于学校普遍对实习教育疏于管理,造成学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学生的实习受到外部的阻力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或私人机构的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企业或私人机构为了防止其财务信息外泄,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实习的。其次,学校的会计专业偏重于理论教学,在实习的时间安排上较为有限,不能进行全面的实习指导,学生不能及时消化书本上的东西,也不能及时进行实践演练,长期下去对学生发展不利。

(二)学生校外实习效果反馈不佳

由于学生实习点多面广,学校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统一或集中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校外实习的效果无法及时反馈到学校,学生的工作无法得到学校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实习结果差强人意。此外,由于学生无法深入到会计专业的学习中去,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在学生校外实习中,会计工作人员由于担心学生在账目中出错而不愿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就造成了学生实习中“只看不干”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学生实习兴趣缺失,会计专业实习收效不大。

(三)会计专业基本知识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

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学生不断加强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理论进行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实现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然而,在现阶段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还无法很好地实现。这主要是由于会计基本知识理论与实践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校内会计教学实验内容较为单调,一般主要是围绕基础会计核算等会计的基本工作方面的设计,而对于现阶段企业或个人机构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会计预策、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和会计检查等会计管理内容方面的实验却很少涉及,造成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对工作内容不熟悉,对学生的实践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关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在会计专业学校教学中首先应该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学生基础经济理论知识和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同时,还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法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争取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加强中职学校教学的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会计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在学生的会计综合知识理论体系中,会计基础知识理论是学生进行会计知识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架构与会计专业学习相关的基本理论素养。首先,中职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计,针对会计学年级和学生水平的不同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例如在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账户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多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其次,还要适当增加其他学科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学生的会计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构建

基础会计中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训等。一般来说,实验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采取讲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时、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都可以讲解完理论知识后,让学生直接到模拟实验室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总结学生遇到的问题,一起和学生讨论,在实践中解答疑惑,找出解决的方法。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中职学校还应根据各专业特点,积极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构建校级基础实验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实验平台,以保证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以满足专业实验的要求,以此为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提供更好的保障。

(四)会计专业实践结果反馈机制的构建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实践水平,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建立全面的学生实习结果反馈机制。首先,学校应该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合作互信关系,建立长期的实习点,并建立导师评价机制,将学生的实习结果及时反馈给学校的教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习结果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还需要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学生在实习工作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应及时与教师联系,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最后,还要建立师生互评机制,让学生评价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这样既可以帮助学校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而且还能杜绝教师在实习指导过程中偷懒拖沓,提高教师工作的警觉性。

小结:

第5篇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目前该课程已成为各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程,以某高校为例,开设会计基础课程的情由上表可见,该校七分之一的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基础课程,且课程性质为必修课程的比例大于选修课程比例,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开课学期也普遍较早。基础会计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揭示了会计学的概貌,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完善高校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将来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课程专业性、理论性较强,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内容抽象艰涩、枯燥空洞,他们学习态度普遍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知道所学知识与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何关联,学习以通过获得学分而应付了事。任课教师大多认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对基础会计知识略知一二,在教材、课件、大纲一样的情况下,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简化版,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主专业的不同特色以及各专业的需要有的放矢。在教学方法上更无创新,在非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学时较少的情况下,光讲授书本枯燥知识,忽视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课堂讨论、启发式,致使学生为学习而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般为初来学校的年轻教师,非会计专业该课程的授课成为教师上岗的“练兵场”。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策略设计

在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思想的指导下,如何使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主专业学习的同时,拓宽知识面,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并运用会计信息对生活、工作进行创新性决策和控制,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创新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会计人员,而是通过“懂会计”为其主专业服务,教会他们看懂财务信息,并能够对财务信息包含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用,让他们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理解财务信息直接或者间接传递的经济管理方面的信息,培养他们进行生产、营销、投资等决策与判断的能力。因此,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讲授会计基础课程要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通晓会计但偏向其主专业的“通才”[1]。

(二)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创新

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突出实用性,其教育理念应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以会计要素和报表分析为核心,加深和强化理论基础知识,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侧重于会计管理职能[2]。采用“分专业”的教学模式,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了解建筑业企业的特点及工程成本的项目核算,通过往年的财务报表审核投标单位资质,以助其进行项目前期调研与开发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关注销售业务指标分析、了解增值税发票在商品交易中的使用、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应收账款的确定等;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补充工商税务知识、增强对财务状况分析的能力等;金融统计专业的学生利用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在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教材的情况下,对现有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增补和章节顺序的变换。首先从会计报表的实例分析开始,说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逐一介绍每个科目账户,推出账户结构和登记方法,分析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到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2]。鼓励专业教师加强针对性教材的撰写,坚持有用性原则。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教材应注重如何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坚持形象性,强调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教材应以企业实际案例为主导构建教材内容,尽量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甚至是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会计知识[1]。

(三)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创新

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知识的初学者来说,主讲教师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理解枯燥无味的会计基础知识,了解简单的实务。毫无创新的教学方法是教不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1.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契合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在一些工商管理类高校得以广泛运用,并已列入各高校的教改计划。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会计教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我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内对会计案例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以某大学工程管理、统计学两个非会计专业5个班共计14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2.6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他们对案例教学更有需求和更易接受。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用恰当的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案例化,案例贯穿会计理论教学中,用案例形式展示会计知识。通过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及报告的撰写,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结合专业特点,实施实践教学。根据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教师教学也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结合非会计专业特点让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如在账簿内页上试着编写分录,在增值税发票上进行填写练习;可以参观或亲身体验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到与专业相关的会计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参观,了解并理解生活工作中的实际会计,从而加深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四)创新人才培养与考试改革创新

第6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探讨

一、高职会计专业当中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目标注重应用性、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和注重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在高职财经类教育当中,会计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是要学会会计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与业务操作能力,在毕业之后接着可以上岗。二是在将来的会计工作当中应用所学习到的技术与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会计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学,如果缺少实践性,什么样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技能和技巧就都是空谈。对高职会计专业来讲,在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下,一定要注重高职会计的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例,让学生都可以变成管理高手与技能高手。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的设置未能够将高职会计教育的特色完全地体现出来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是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的延续,而在最后一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技能,这是有悖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规律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文化课、技能训练都是根据学科加以组合的。这种学科组合的体系,有利于培养学术研究人才,而不利于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这未能够将高职会计教育的特色完全地体现出来。

(二)教材的编写滞后,实践课时较少

高职的教材编写滞后,所使用的教材要么是临时组织编写的,要么是借用了传统的教材,要么是压缩了本科教材。传统意义上的高职会计教学当中,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却不注重实践性的教学,并且实践课时较少,而理论课时较多,因此就不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三)会计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

大部分的高职会计教师都是在毕业之后就进行任教的,未曾干过会计,具有注册会计师或者是会计师职称的教师很少。为此,教师的实践技能不高,这不利于实践性教学的有效进行。

(四)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不够合理

当前,高职会计的实践性教学,首先是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随后再学习完基础理论,以及期中和期末结束后,在模拟实验室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如此的实践教学模式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的。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一)改革课程的设置

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首先要确保实践课时,这就需要改革课程。这就需要实施活动课程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会计专业的实践活动,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能,以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能够完善学科课程模式的不足之处。活动课程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掌握新技能的技能学习课,它跟知识教学是互相融合的;一种是为了对某个学科的技能和知识进行巩固而开设的技能训练课;一种是为了培养专业综合能力而开设的技能应用课。这样,有效地保障了实践教学的课时。

(二)注重编写实训教材

在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当中,编写教材是非常迫切和关键的,应当结合教学的要求进行选用和编写。在编写的时候坚持防真性原则与渐进性原则。所编写的实训资料需要跟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合。另外,实训资料的仿真性愈强,学生就愈能够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实现理想的实训效果。为此,需要让会计实务人员进行指导。

(三)建设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高职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对教师实施进一步的培训,鼓励教师自主地补充新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安排教师到相应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进入培训基地进行学习。可以实施网络培训的模式,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因为会计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所以缺少培训的时间。为此,可以实施网络培训的模式,让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实时地了解会计环境的新情况,以不断地补充与更新会计知识,然后再定期的集中到培训企业进行实训,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此外,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师来学校开展讲座,为教师与学生讲解企业在实际当中所碰到的难题和解决的策略。

(四)建立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高职学校需要根据会计操作规范的标准,建立校内实验室,将模拟手工操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齐全,这主要有办公室图章和用具、会计财务处理程序挂图、装订机、点钞机、打印机、投影仪,工作台等。实验室所使用的报表、账簿和凭证等需要跟企业财务部门的相同。齐全的工具与设备、良好的氛围、防真的模拟实训环境,有利于会计模拟实验的顺利进行,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教师就能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的财务部门实习,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这样的实习模式,可以让学生直接触及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业务,再跟实验室的模拟数据加以配合进行练习,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与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学生在校外的实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得到锻炼,这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但能够检验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也使学生加深了对会计工作过程与会计工作环境的印象。

总之,能否开办自身的特色是高职教育的成败所在,其中,这个特色的核心就是实践性教学。只有将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加大,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才可以凸显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特点,从而培养出真正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第7篇

关键词:时代;注重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教育;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体系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5个基本层次。当今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是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通用型人才和智能型人才。在新形势下,中职培养新一代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做好如下方面工作:

一、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无论何时,记账、算账都是会计人员应具有的基本功。只有会计人员基础知识扎实、功夫过硬,才能从基本业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预测、决策职能,当好领导者的参谋。同时也要注意专业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让学生不仅掌握一技之长,还要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面。因为现代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当水平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等,还要求会计人员也要懂外语,熟悉国际惯例,具有较广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等。所以会计教学的课程除了要保留必要的基础课程和会计专业类课程以外,还应适当地减少纯会计课程,相应地加大相关课程的设置比例,但是专业设置要合理,相关课程一般包括经济、财政、管理、市场、金融、投资、法律、决策分析等等;此外,在基础课程上还要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处理、外语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力度,增设有关跨国经济、国际文化及国际惯例等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对基础课、专业课和相关课程的课时比例加以适当调整,让学生系统、全面、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了解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改变以前培养目标单一,侧重正规教育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在会计教材的选用上,也应尽可能地按照国际会计的要求,或者与国际会计保持一致,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上更好地满足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教材普遍都存在后滞性的缺点,所以在传授过程要根据实际做必要的更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和做法。例如,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一些会计科目做了更改;还有关于企业接受捐赠物资的会计账务处理也有所改变,主要是对于接受非货币捐赠所得要并入计算企业所得额,所得税的税率改为25%;现在计算国内个人所得税的扣减额改为2000元,以后可能还会改动等等相关的更改。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也必须要注意与时具进,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同时在授课过程要注意各课程的联系,不要孤立该课程,要引导学生把相关课程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二、强化实践教育

很多刚走出校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却不能胜任实际财务核算工作,不知从何着手,对自己没信心。不少学生不得不跟着“老会计”老老实实地再当上一两年“学徒”,有的甚至被调离会计工作岗位。这些现象直接反射出当今会计学历教育方面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教育脱离实践的弊端,学生在校期间并未真正学到相应的实践知识,或者实践教育环节相当薄弱。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即会计教学应包括两方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传统的校外实习和校内会计模拟实操。

要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员深入工商企业及其他单位进行实习,了解会计工作环境并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和部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给学生创造参与企业实际业务处理的机会;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积极参与实际业务的处理。这样通过实际业务的亲身参与,进一步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校外实习日趋困难。通过会计模拟实操的办法弥补学员会计实习不足,为强化实践教学必须要使会计模拟实操以“突出能力培养”为原则,并要具备系统性、实践性、超前性的特点,即教学环节必须系统、完整,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并且要符合学习记忆规律,由易到难。所以,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在基础阶段尽可能简单地把企业核算程序进行会计模拟。从原始凭证、会计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到出报表,有系统的将整个企业会计核算过程模拟一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这阶段一定要注意细节,关于凭证、账簿的填写以及要求都要严格。二是在传受更深入的理论基础过程中穿插模拟,进行单项会计模拟。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我们模拟在企业各会计相关岗位上的业务操作,例如出纳岗位,模拟出纳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填写,支票的填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报销等掌管一收一支的业务。又如销售业务,主要是开增值税发票,还有出仓单等。每讲到一项相关的业务会计核算就进行单项模拟,把企业会计核算整个程序进行细分,加强学生的理解。三是在掌握更深的理论和完成单项模拟后,再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完整的企业会计核算程序。注重于从建账、凭证、登账、对账、结账到出报表的要求和填写,到凭证的装订等一系列操作,系统的把所有的相关会计业务联系起来,增设代表将来会计工作方向的成分。通过强化模拟实习,培

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改革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

我国目前的教育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利用科技成果实行电算化教育的程度还不高。教育方式也仍以“填鸭式”讲授法为主,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缺乏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上课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很差,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也缺乏适应性和创造性。我们要探索和采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因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不同而多种多样,正所谓“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就教学方法来讲,应该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启发式的提问、研讨式的教学、模拟试验、案例教学以及学生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积极、科学地思维和探索,使所学的知识真正为其所用,使学生获得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另外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教学方法,它是安排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老师从旁指导,让她们在探讨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不断地结合实际尝试创新更多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适应对具有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决策果断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改进教学手段

改变过去单一的“黑板式”教学手段,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把教学内容生动化,充分利用共享资源,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优越性,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接受新事物、接受新知识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入世后,对作为“经济警察”的会计人才的要求很高,甚或高于其他人才,但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不多,会计专业教师有会计师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教师知识陈旧且得不到更新,缺乏国际交流,这样的教育体制实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他们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他们从学校毕业后没有参加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对常常出现理论课中未涉及到的现实问题难以把握。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首先,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应有选择地与各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大中型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安排教师到工厂企业去做兼职或参观,以便于提高其实操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急需。

其次,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会计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理财高手或具备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校承担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是缓解会计实验教师不足的一个重要措施。并可同时安排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听课、观摩,对他们进行不定时现场培训。这不仅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能促进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交流。

再次,要坚持参加继续教育,随时掌握该行业的新动态。因为教材都有滞后性的缺点,特别是会计专业知识,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一些处理方法会不断的变动,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

总之,在会计学历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厚的会计理论,较宽的专业口径,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操作能力,使学生有一个较广的发展空间。采用国际会计标准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会计人才,推动我国的会计事业发展,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陶绯,王利霞.现代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7(5).

2、王辉诚.更新会计教学理念 改革会计教学模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第8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应用实践能力;教学方法;理论指导

当今社会,会计学应用广泛,对会计人才的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方面都需要会计人才有较高的水平,这就促使高校关于会计方面的教育要更加具体,更加深入。现阶段,许多高校的会计教学都满足不了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在高校中,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不注重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这不仅给相关毕业生从业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给相关单位带来了经济上和效益上的损失。所以各高校应该集中精力,注重会计教学的改革,为社会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社会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1.高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从现阶段高校会计教学的现状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设施不满足现阶段的实际应用,教学指标总体评价水平是一般,某些指标令人担忧,所以教育改革必须得到重视,并且应该认真的践行。现阶段高校会计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现阶段高校会计教学的最主要问题。很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会感觉在学校学习的会计学相关知识,在工作中应用的不多,甚至是没有用到。反倒是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学校的学习中并未涉及。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应该联系较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很多的专业知识与素养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如果会计学人才对于实践中的知识的获取只能依靠长时间的工作,那么学校发挥的作用就大大减弱了。在学校只了解到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与知识,导致相关从业人员毕业后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开始自己的事业,很多会计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会选择转行,这是人才的一种浪费,所以高校会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2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法给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想法和特长,对学生帮助的效果甚微。在传统的课程中,以教科书为依据,并且学习过程中分门分类,并没有把各个相关学科之间的紧密关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对会计学知识的认识不足。

2.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1实践环境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学校要从多个方面,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在学校建立会计学实验室的方式。通过设施电算化实验室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期末考试时要把实践课题的完成情况加入考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实践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与会计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合同,每年选派会计学毕业生去单位参加实习培训,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为用人单位挑选出优秀的会计学毕业生,这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箭双雕。

2.2课程设置的改革

首先从教材的选择上,就要加以重视,杜绝质量低劣,学术水平低的课本进入课堂。其次在课程的设置上,应选择与实际相关的课程进入课堂,合理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对会计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这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在课堂上,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使得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3教师队伍的改革

高校教师担负着教学和培养人才的使命,学生的专业素质很大程度上受到任课教师的影响,所以学校应该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革。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完整综合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精通会计学专业知识,还要对相关边缘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有全面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对会计学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有指导作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由学科带头人带领全体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把会计从业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讨论,总结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还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操作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于高校会计学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并且准确的认识。根据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与形式,要求高校对会计学进行全方面的改革。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独立分析与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对高校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改革的方案。在高校未来的会计教学发展中,要不断地、认真地分析会计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经济的发展和毕业生需求的变化推动着会计教学的改革,高校必须按照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瞻远瞩,深入思考,为不断深化高校会计教学改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彭焕文,邹海燕,陈丹苑.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J].商业会计,2012(9):120-122

[2]尹珍丽,陈洁.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来自湖南部分高校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1(19):43-44

第9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行动学习;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一、行动学习法的概述

行动学习法是由英国教授瑞文斯提出的,在行动学习中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退居教学活动的幕后。行动学习要去学生在学习中以结构化的知识为基础,自主的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反思询问来进行学习。在瑞文斯的概念中行动学习是通过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相结合来完成的。从本质上看,行动学习法是一种教与学的理念,它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二、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在行动学习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应该让教学设计满足2个条件。教学中的问题容易确定,学生之间通过讨论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整个课程可以分解成为多个需要独立解决的问题,把分解的问题整合起来又可以集合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够满足行动学习的教学要求。行动学习方法在财务会计中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来源,一方面是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的构成。在财务会计理论来源上,财务会计的理论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实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财务会计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财务会计理论的案例资料依据,这些资料为行动学习中以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来得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要求提供了可能。在在财务会计教学课程构成上,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的构成除了负债、债务报告等章节需要划分对个问题之外,其他的章节一般是一个章节一个准则,其中的问题是相对独立的,而且这些问题中重点的问题大都以确认要素、计量和报告为主。把所有章节的问题整合起来又可以构成完整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体系,这点也和行动学习的要求相似。

三、行动学习背景下财务会计的教学设计

(一)划分学习小组

行动学习方法的教学行动一般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所以在运用行动教学法进行财务会计教学之前要先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选择出小组长,小组长的职责是协调小组内部的学习活动。

(二)介绍知识并提出问题

学生在开始财务会计学习之前一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有大概的认识,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就行动学习的进行提出具体的问题,以便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够围绕具体的问题进行。介绍知识和提出问题在行动学习中不是核心的环节,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这个过程的用时,不要在这个过程中耽搁太多的时间,这个过程的课时一般可以控制在总课时的五分之一之内。

(三)小组协商讨论

小组协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上一个课时教师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和在基础知识讲解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协商讨论要围绕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存在多个解决方案的问题要分析不同方案的优劣和运用解决方案之后对企业产生的后续影响。

(四)解决问题并汇报

小组通过协商讨论之后应当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找出解决方案的思路,之后应当派一名组员在课堂上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为了保证每一名组员都认真的参与了小组的协商讨论,小组内部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做汇报的组员。

(五)测试

测试能够检验小组在行动教学中的学习效果,测试的方法可以是让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设计一个测试题。教师把测试题分配给另一个小组进行解答,出题的小组对另一小组的完成结果进行评改。

(六)教学总结

在课时结束时对教学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可也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两名学生为教学做总结,同学在总结中的不足可以由教师进行补充。

四、行动学习中运用的教学方法

行动学习法是关于教与学的理念,为了在教学中实现行动学习的目的,需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行动学习中能够更好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过程依靠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在财务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上,要从公开的财务信息和资料中选取案例,在选取案例的时候还要注意案例的业务背景、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核算经济后果等方面。在角色扮演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为了完成角色扮演教学,教师要合理的设计学习模块,学生要积极的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

五、结束语

在行动学习的背景下,对财务会计教学进行科学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杜艺佳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歆,胡元佳.基于行动学习的财务会计教学设计[J].大学教育,2013

第10篇

今天,考试刚刚考完,不知道奖学金能不能拿到,但是这个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明天晚上的火车回家,估计要凌晨4点才能到唐山站。嗯嗯,将近50天的假期又要开始啦..半年没有回家,很想家....恩,规划一下我的假期生活!!!

1 打工,最好是在新街能找到一份做导购的工作,或者去kfc也可以

2 复习《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准备明年三月份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3 复习计算机二级access数据库,上机操作和公共基础知识,一定要过!不过我就死定啦!!!

4 准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将物流管理的部分搞定,品牌管理logo标志确定下来

5 完成关于“博弈社交礼仪社”的认识和下学年的所有活动策划,电子版的e-mail给学长

6 完成假期实践书,“银安集团银安房地产开发公司”假期实践活动报告,电子版的打印出来

7 好好陪陪爸妈.....

8 英语!记得明年4月5月的大学生英语大赛和6月份的英语四级考试

9 还有个很重要的dating....

嗯嗯,好像差不多啦....这个假期有的忙的了,呵呵,期待......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对实训的重要性有了重新的认识,尤其是会计专业。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往往集中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依靠黑板完成会计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化知识严重不足,其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制度和法规等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个高职高专中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用于实训的课时安排正在逐渐地增多,主要是指手工操作,具体包括了会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知识、会计成本、审计等等,会计电算化的训练得到了增多,对于学生的技能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模式分析

根据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现状以及国际上关于会计实践训练模式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模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

(一)以实训为中心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重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实训模式就是把会计的“实践教学”作为了其教育的中心,实践教学将会贯穿于整个会计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关于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比较少,即便有一些院校设置了实践教学,但是其具体内容也是以会计的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实践动手的操作只是作为了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所以,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模式就是以实践动手作为中心,所有学习过程都是围绕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实训课程

高职高专中的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模式应设立两个教学课堂,包括校内的课堂教学和校外的课堂教学。校内课堂是指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主要是基础性知识的传授;校外课堂是指学生走出校园,走入企业,亲自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践操作过程当中。虽然传统的会计教学也有校内、校外两个课堂的教学,但是其校外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名存实亡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到什么的单位去实习,实习过程应该如何安排等等,这些都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老师在其决定过程中没有参与;学生到单位实习以后,学校关于去实习过程、实习效果以及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没有及时地跟踪,导致学生的实习成为了一种任务,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学习;学校对于学生校外实习结果缺乏专业化的评估,忽略了对学生实习报告的认真研究,导致很多学生往往胡编乱造,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会计实训教学模式把校内、校外两个课堂都作为其教育的主要方面,把校内、校外两个课堂真正地结合起来。

(三)分级实训

会计电算化的分级实训主要有课堂分散实训、专业知识实训、分课实训以及岗位对口实训。课堂分散实训是指针对会计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知识点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训练。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基础会计包括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原始凭证、日记账,明细账记账凭证等等,这些知识点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针对这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专门的实训;专业知识实训是在会计所有学科知识学习完毕之后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实训训练,其实训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了会计电算化的所有课程和知识;分课实训是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的实训,会计电算化专业包括了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会计成本等等,这些课程的实训应该安排在各自学科进行完毕之时,在理论知识学习结束的时候,安排相应的实训进行巩固知识;岗位对口实训是指学生深入到企业当中,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这个过程一般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末期,针对性地选择不同专业强项的学生到不同的企业中进行训练,给各个学生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帮组学生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四)专业保障

会计电算化实训模式的专业保障主要有会计电算化的教材保障、实训单位的保障以及指导老师的保障。会计电算化教材保障是指针对学生不断阶段的实训内容进行相应的教材编写,主要有课堂分散实训教材、专业知识实训教材、分课实训教材以及单位实习教材等等,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实训。实训单位保障是指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课堂,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指课堂分散实训、专业知识实训、分课实训,这就需要学校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训提供方便;校外实训主要是指实习单位实训,通过到具体的岗位上进行具体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需要学校与一些单位进行协调,与校外单位建立实习基地的关系。指导老师的保障是指理论和实训都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训的双方面的指导。

二、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逐渐增高,尤其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所以,在目前阶段应积极的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将实训模式用于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育当中,鼓励老师开展课堂实训教学,提倡学生到单位进行实训学习,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梁震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2]曹小红,谢达理.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法学法新探,2008,2.

[3]王红梅.关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

[4]侯丽平.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21.

第12篇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由于是不同教学单位开设的,容易产生授课内容重复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阐述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并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金融学;财务管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54-03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东北财经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教育部不断地对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改革提出政策性规定,比如,学分不断降低,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授课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弊端是对于没有学习规划的学生来说可能造成知识摄取不足,限制了知识面的扩展.为了弥补这样的弊端,高等院校应该合理设计专业基础课,尽量在有限学分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补给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财经院校设置专业基础课时常常会有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果重复的课程不是来源于同一个教学单位,那么授课老师之间就可能缺乏对于授课内容的沟通,可能会导致重复或衔接问题.本文以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专业基础课《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两门课程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问题.

1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是分别隶属于管理类和经济类的两门课程,但其授课内容却有很大的重复性,以我校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刘淑莲主编)和金融学系列教材《金融学教程》(苏平贵主编)为例,《财务管理》教材共14章,《金融学教程》教材也共14章,从其目录标题看,共有9章是完全重复,其余的章节有部分重复,也就是说,两门课程至少有70%以上的内容是重复的.目前,我校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了这两门专业基础课,根据2010级的教学计划,我校共有17个管理类专业同时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其中,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方案内学科基础选修课,金融学是学科基础必修课;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是选修课,财务管理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其余的12个专业(电子商务、旅游、资产评估、日会、注会、会计学、加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都是学科基础必修课.这意味着我校有12个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因为教学计划安排而导致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只有5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来避免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然而这些学生极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课程的内容而同时对两门课进行了选修.由此可见,我校目前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势必造成授课内容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

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造成重复授课不光是我校的问题,外校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专业等管理类专业都同时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

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了解金融市场环境知识,以培养适应经济型社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财务管理》以讲授公司理财知识为主,简单介绍了金融市场环境知识.《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环境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大量介绍了理财知识.这就使得两门课程产生了大量的授课内容重复.根据学分制的教学制度,在总学分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取舍这两门课程,或者如何很好地整合这两门课程,思考这两个问题,有利于重新修订或调整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2 设计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2.1 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征

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一门或多门专业基础课,同一门课程也可能成为多门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了解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价值,而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金融市场是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不可脱离的平台.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又不专门是公司财务和股票投资,因此,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包含理财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

2.2 扩展知识面

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除了要突出财经院校的特征之外,还要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介绍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财经类知识,比如货币的供需与定价、风险管理等基础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学资源分配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会考虑到教学资源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问题.《财务管理》通常是财务系(或者会计系)开设的课程,《金融学》是金融系开设的课程,在设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时,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如果保留《财务管理》,金融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如果保留《金融学》,财务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这两门课程都删除,那么哪门课程能够补充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个教学任务应该由哪个系来承担.

3 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的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凸显财经特征,因此,关于《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的设置有三种可能:一是保留《财务管理》课程,舍掉《金融学》;二是保留《金融学》,舍掉《财务管理》;三是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协调两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凸显两门课程各自的特点.

3.1 保留《财务管理》,舍掉《金融学》

表1列示了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除东北财经大学外,排名前5名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情况,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计划设计不同,所以有的学校也叫“学科公共课”.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各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因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企业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基于价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财务管理》课程成了各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必开的课程.

如果保留《财务管理》课程,基于知识完整性,替代《金融学》可以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1)详细介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类型;(2)介绍金融市场参与要素;(3)介绍金融市场工具的流通和定价机制.基于上述考虑,可以选择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

3.2 保留《金融学》,舍弃《财务管理》

如保留《金融学》课程,基于知识的完整性,替代《财务管理》可以开设的包含理财知识的财务类课程很难在同一门课程中找到,往往会在《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财知识,由于学分的限制和基础性要求,这两门课都是专业必修课,不适合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那么替代《财务管理》的课程就需要在别的教学单位寻找,比如:投资学等.

3.3 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予以协调

如果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重复的授课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专业基础课54学分的要求,《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教学大纲至少要包括表2的内容.基于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需要针对管理类专业编写配套教材,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4 结束语

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必修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些知识应该在专业基础课中进行设置.目前,管理类专业主要是设置《财务管理》讲授理财知识,设置《金融学》讲授金融市场知识,但由于这两门课分别开设在财务系和金融系,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存在授课内容沟通障碍,导致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存在很大重复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保留《财务管理》,舍去《金融学》;保留《金融学》,舍去《财务管理》;同时保留这两门课程.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琴军,陈龙清,季华.浅谈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整合[J].中国林业教育,2006(3):14-17.

(2)赵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