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20: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研组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分析
1.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学校内部制定了很多的相关管理制度,但并没有任何一个管理制度是专门针对校本教研的。既没有制度条款约束教师必须进行校本教研,也没有针对教师校本教研的奖励制度。由此教师们对校本教研完全没有明确的方向,甚至有很多教师连校本教研的概念和作用都不清楚。
2.校本教研过于形式化、表面化,缺乏研讨主题
学校中学部一共有12个教研组。在这12个教研组里,只有个别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是有组织的、有计划的、自发主动的,能有质量地完成教研活动。绝大部分教研组内教研活动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教研内容缺乏实质和内涵。缺乏研讨主题或主题不够明确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起来没有实际意义,对学校和教师是一种形式与负担,费力费时且收获甚微。
3.缺乏专家引领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引领,但就目前来看,学校单纯依靠自身资源难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而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学校教师之间水平差距小,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长期在同一水平徘徊,不能获得长足发展。长此以往,教师便将教研活动视作一项任务,使教研失去了“研讨”与“发展”的本意。
4.角色定位为旁观者
由于学校长时间未进行有意义的教研活动,众多教师养成了被领导、被安排、不愿上进的习惯,总认为教研活动是学校领导的工作,并未将自己放在主角的位置。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参加,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参与。
5.碍于情面不便表达
学校原为子弟学校,众多教师之间不仅是同事关系,更多的已变成朋友关系,甚至是亲戚关系。这样复杂的人际关系,尽管使教师之间相处融洽,却不太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促进成长。在教研活动中的评课环节,教师之间总是碍于情面不能提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意见,总是客套地评价优秀的一面,而对不足的一面避而不谈。
6.底气不足无法质疑
学校高级教师数量不多,许多教师由于学历不高、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研讨中底气不足,无法质疑其他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研组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鉴于教研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十分有必要进行教研组专业化建设。
首先,教研组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与教研管理单位。小集体的进步与成绩将促进大集体的发展,建设好每一个教研组,将使学校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其次,教研组是教师最温馨的家园,是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最值得信赖的集体。只要教研组是一个团结一心的集体,就不怕组里的教学工作搞不好。最后,教研组还是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重要的动车组。教研组的力量能推咏淌Ω鋈酥耙瞪涯发展,促使教师走出教研组,走出学校,走向更大的教育舞台。
三、促进教研组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基于本校实际,学校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促进教研组专业化发展。
1.建立健全的教研组管理制度
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注重过程管理是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为此,学校应该为教研工作制定严格的、具体的、可行的、带有奖惩性质的管理制度,并为教研组的管理划分具体的模块。如:计划总结、专题讨论、课堂研讨、课题研究等模块。学校要积极倡导科学精神,营造宽松、求真、务实、严谨、交流合作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积极思考,让教师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锻炼;让教师在参加教研组集体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接受新的教学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2.将培养教研组长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要务
教研组长是科组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是科组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关键,也是教研组成长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教研组长,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成为教师们的服务者、协调者;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成为学科的引领者和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成为教研骨干;具备很强的执行力,成为组内执行者。
3.认真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教研活动的内容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可以根据学校、学科、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不一定要达到很高的专业水平,可以是很普通的教研内容。一切教研活动的目的都在于增进组内教师的团结氛围,齐心协力将本学科的教研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
教研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以“课堂”为中心的集体备课、公开课、观课、说课、议课等;以“专题”为中心的讲座、课题研究等;以“考试”为中心的试卷编写、试卷分析等;以“文章”为中心的论文、教育叙事;以“现代技术手段”为中心的课件制作、在线会议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类第二课堂;以“取经”为中心的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等。
4.为教研组创造轻松的研讨氛围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学习型教研组 内涵 特征
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并且长期需要的人才,然而,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体制还很不健全,无论是师资力量和质量,还是相应的教学设施,还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就读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都需要极大改进。怎样搞好教学,怎样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以及搞清楚教研组的内涵与特征就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1.生源的状况
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绝大多数是由于中考失利或者没有参加中考的拥有初中学历的学生,他们一部分是自愿就读,一部分可能是来自家庭的建议或者逼迫,总之,他们从一个与绝大多数学生相同的学习生活环境直接到达一个他们完全不熟悉的环境。首先,从心理上讲,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更需要就读学校的心理疏导和关怀。其次,就是由于很多来自外方的压力,因此他们从内心深处是排斥中等职业学校的,他们很容易对中等职业教育产生失望情绪。最后,就是入学的学生大多是初中生,所以可能在文化基础上比较薄弱,再加上年纪偏小,思维也不够成熟,在认知上有限,在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上明显不足,以及中考失利的种种心理阴影,比如自我怀疑、自卑等消极情绪,所有的一切,都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有的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等厌学状况。
2.外部的问题
外部的问题主要还是社会及地方政府对待中等职业教育的态度和学校自身对自己的定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有过了很多年,但是在这么多年的过程中,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大多数职业教育都没能引起社会和地方政府大的关注,所以这也导致教育资源不仅出现在城乡上的差距,而且出现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上的极大差距。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而操作的仪器或者设备,很多都需要大量资金和维修人员。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或者是学校自身的资金缺乏,导致职业学校急缺教学相关设备,这对于教学是一个极大阻力。此外,学校自身对于学校的发展认识不够,比如有的学校为了扩大生源,把门槛降得过低,导致学校生源过剩而出现无法消化的状况,还有就是数量上虽然增多了,但质量上急剧下降,办学条件没有改善,投入过少,把教育行为变成了单纯的圈钱行为,这是不可取的。
3.学校的教学和师资问题。
由于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因此对于老师的要求侧重点不同,它更需要在某一职业上具有突出能力,而对于其他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所以老师在从教过程中,可能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技能,和对于其他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不怎么重视甚至漠视,而很多学生本身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十分欠缺,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培养的学生也无法到达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有就是师资力量的短缺,由于职业学校的各方面待遇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因此经常会出现教师与学校的矛盾,进而导致师资的流失,愈发使教学问题严重。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型教研组的内涵与特征
外部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来自内部的问题,却需要尽快解决,搞清楚学习型教研组的内涵和特征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内部问题的好办法。
1.教研组是由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成员所组成的。
所谓学习型,当然要注重学习性,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各方经验教训,无论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还是刚从事这个行业不久的年轻教师,都要从彼此身上学到一些优点,不断虚心学习,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形成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成效。
2.教研组应该是一个有着良好氛围的和谐大家庭。
教研组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员之间一定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研是一个多方面、十分复杂的高级教学活动,完全靠一个人探索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假如教研组内部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则将是致命的。如果程度轻的话,轻则会导致教研任务无法完成,重则会出现教研组分崩离析的状况,严重的话,教研的方向甚至会往错误的方面发展。一个和谐的教研组,人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人人集思广益,交流分享经验,团结协作,彼此间扮演好各自角色,能够使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3.教研组应该是一个贴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组织。
教研任务是学校各项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必须符合实情,不能一味照搬其他学校的教研经验,因为这样要么学校自身不适应,导致没有效果,要么是学生无法适应,同样起不到作用。既要学会学习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甚至一些普通学校的教学经验和模式,更要结合自身发展,进行总结。这就需要听取学校、学生及校外社会上的好建议,再去粗取精,形成一套灵活多变又实际创新的教学形式,不断使之完善。
4.教研组不仅要抓重点,更要注重细节。
教学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它是一项充满互动的工作,它需要老师的教授,更需要学生的接受。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本来教研的成果是很乐观先进的,然而在施行过程中却出了纰漏,导致越来越偏离正确方向,所以细节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语
学习型教研组在当今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学校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它决定着企业或者学校的未来发展,所以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搞清楚它的内涵与特征,就是抓住了发展的先机,就是为学校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忠亮.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对策[J].广西教育,2002(27).
按照校长室的工作计划和要求,本学期教导处的各项工作除完成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外,便是要突出我校在教育教学上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个“时”就是在全区教育教学资源大调整的时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危机感,就是我校的教育教学态势也处在上升的时期。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也在于要巩固上学期出现的良好的势头,抓住机遇,落实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防止大幅度的波动状况。,
根据校情,结合本教导处的工作实力,本学期的教导处工作侧重在管理上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重点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水平。
教研组长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保障,是达到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参谋部。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实效的来源在于教研组,但真正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解决多年来教研组工作的薄弱环节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研组长每学期的“管理目标及对策”和述职制度的建立。
(1)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要对各自的组室在上学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性分析,提出本组在教育教学上的理念和解决的问题方法、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不足,及如何发挥他们的潜在的能动性。
(2)根据本组室的教学实际,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提出本组室、本学科的教学管理目标。
(3)在分析本组室实际困难的同时,具体要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科学的依据,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4)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结束时,要及时对一学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其它组室进行陈述流。
2.教研活动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增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长要深入到每一个备课组,加强对基层备课组的监督与指导工作。备课组、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中要力求解决一、二个存在的问题。
3.教研组长的教学常规管理。
(1)为加强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备课活动,教导处对每个备课组要进行每月一次的教案检查;各备课组的教案在学期结束前要整理成册,作为全校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
(2)按照教导处工作的要求,各教研组长要对组室里的教师进行日常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检查。重点检查教师在分层递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
4.每学期选送一、二名教师参加校级教学研讨公开课。对教学研究课的推选人、开课情况,教研组长要向教导处书面汇报本课时的教学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教师的教学特长等等。
5.根据各教研组的学科特点,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落实一次学生活动。本学期的教导处检查的重点是英语学科的学生活动。
二、分层递进、管理目标。
从近几年来本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分层递进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法能基本符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但在分层递进的教学中,有一个突破口的问题我们一直未能实现较好地解决,这就是分层递进的目标。从今年起,我们将以02学年的毕业生情况作为衡量的标准,提出:
1.考试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要控制在15%~20%之间(语文学科不在其列)。各教研组要针对各学科的特点,为实现这个目标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各教研组要制定出分阶段的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作为学校的考核,原则上以2年为一个时间段,各班的控制人数只能下降,不能超越。
2.考核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应控制在10%以下。在确保各班合格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班级的优秀率。凡超过50%以上优秀率的班级任课教师,教导处将提请校长室给与适当的荣誉和奖励。
3.学生的作业要分层。
我们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就是抓好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教导处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学生作业布置、完成、批改、反馈这四个环节。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真正考虑学生能否独立完成,能否保质完成,是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
(1)各考试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班级中下层面学生的学习,每次作业布置,要尽可能地分成两套。学校鼓励教师精选作业题、自己设计作业题,确保各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教师布置作业要尽量合理、科学,不要满堂灌、大容量的单纯练习。教师的作业批改也要做到分层批改,根据各层面不同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正批改作业的标准。
(3)为达成以上的分层作业的要求,教导处将每二周一次对课任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作业质量、作业数量、批改质量、学生完成、订正情况。
4.部分学生培优的问题。
(1)教导处要求各课任教师要重视对少数优良学生的培优工作。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课外指导。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班级优良学生进行提高、补习,使少数优良学生的队伍能逐渐扩大,以期达到弘扬班风、学风,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之目的。
(2)提高少数学生的学习质量,关键在于给这些学生什么样的作业,怎样给与作业?各位教师要注重合理、科学地安排补习时间,适当提高优良学生的作业难度。
三、教导处的常规工作。,
1.加强对教导处的内部管理。教导处的全体同仁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做到内部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加强对“十室”的管理。教导处要求管理人员要经得起常规的检查,做到平时与检查一个样。
3.做好每学期的教学内务工作。文明组室的建设必须达到学校有关部门的要求。
关键词:电子成长档案袋;教师诉求;教研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47-04
随着课程改革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保障。但教育不是一种显性特质非常突出的行业,决定了教师成长过程的慢热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对自身特质的不明确,导致教研组对自身团队建设的迷茫,学校管理层在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在教育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打造一支和谐发展、专业化明显的教师队伍是摆在每个学校管理层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现象一:教师对职业特征的模糊性
除去学科教学知识不同外,大部分教师在学校里做着类似的事情,经过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后也很难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量化评定。尤其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因其日常工作任务的重叠性,更难明晰自己的职业特征。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多老师很难概括自己的特质,有些老师感觉自己课堂教学能力比较强,有些老师感觉自己的科研能力比较强。同时相比于其他同类型的教师,感觉自己和他们差不多,又觉得有所不同。于是会出现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状态,对自己的职业特征的模糊也导致了他们对未来的迷茫,看不到发展的明确方向,不仅慢慢丧失职业理想,也逐渐降低了职业幸福感。
现象二:教研组对团队建设的迷茫性
教师对自身职业特征的模糊也延伸到教研组的建设,很多教研组长目前只承担承上启下的事务安排工作,组长对教研组内部教师个体的特征不了解,不知道他们的薄弱点是什么、优势在哪里,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变得流于形式,虽然很多学校都会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工作小结,定期开展主题研讨,但很多都是临时想出来,长效性不明显。教研组团队建设的迷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研组自身分析的缺失,对组内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特长、研究方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缺乏客观的数据支撑,对现状的分析缺失无法构建教研组团队建设的框架,更谈不上通过各种研讨培训等平台来发挥团队的特长、弥补不足,也无法让组内每个教师朝着不同的专业方向发展,构建多彩的教研团队。
现象三:管理层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观性
学校高质量办学需要一支稳定和谐的教师队伍,随着学校特色化办学思路的不断推广,要求教师队伍建设朝着科学配置、专业突出的方向发展。但是学校管理层在规划教师队伍时往往是基于行政领导对教师的个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判断,在教师的科学配置、教师绩效考核、人事任命上,缺乏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往往借助一个或者几个行政领导的主观判断来决定教师的职业方向发展,显得太过主观。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特性并不相同。管理层更应全面掌握教师个体、教研组团队的发展历程,借助科学的数据分析做出判断,这样才能关注到每个个体,引领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打造良性发展的教师团队。
一、基于管理层级化的电子成长档案袋系统设计
基于以上的现象设计一个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系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通过数据积累和大数据分析来明晰教师个人职业特性,科学规划教师队伍。在设计教师电子成长档案袋时必须牢牢把握教师个体为记录主体,必须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简化教师记录的工作量,同时信息的采集要科学合理,并通过分析后能帮助其进行改善的,并要求推行一定的行政机制保障电子成长档案袋的有效实施。
1. 成长档案系统功能设计
电子成长档案袋所登记的信息是要能直观反映教师成长历程的各项数据,因此和教师的职业特征紧密相连。根据前期调研基础,主要分成基本信息、个人特征、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德育能力、管理能力、学生辅导、后勤辅岗等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的数据为基础。对于信息的登记采集要求简单,方便教师对登记规则的了解,结合简易化和网络化的特性,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登记和更改,保障信息录入的及时。当教师在平台上注册登记后,通过表格的形式,把教师的一些最基本信息呈现出来,点击教师名字进入到教师个人详细内容页面,以信息类别、时间段等作为划分区块罗列教师的全部信息。
2. 系统运行管理权限划分
在对电子档案袋系统功能划分时要设计不同身份教师的管理权限,使学校管理层能从上至下对教师的个人数据、教研组团队数据做到第一时间的掌握,便于科学规划教师队伍。教师数据的登记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形成团队数据和教师群体数据,不同身份的教师角色有不同领域的管理空间和职能。如图2所示,基于目前的学校管理体制,建议分成教师、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等四类权限,每类权限分别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模块。也可以根据学校自身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权限的划分。
3. 操作实施行政推行机制
电子档案袋系统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是一个新的项目,开始推行的时候由于教师个体对传统档案袋的依赖性和对陌生事物的恐惧感,往往会有排斥,这对电子档案袋的推行是不利的,因此也需要一定的行政机制助推电子档案袋的正常运行。
考核配套:在绩效工资范畴内,把电子档案袋的记录作为期末考核的一份子,学校行政领导对教师个体的期末考核依靠电子档案袋数据作为唯一基础,借助此项措施保障每位教师重视电子档案袋的使用。同时推行过期作废制度,本学期获得的信息数据要求在期末考核之前完成更新,保障信息录入的及时性。
奖励配套:在个人数据登记时,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信息登记时,由于教师对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往往不愿意把教案、课件等内容上传,推行优质信息奖励配套制度,让更多地教师愿意分享自己的优质资源,对优质资源库的建设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可以让年轻教师对名优教师分享的资源进行再学习,快速提升个人素质。
二、基于信息采集的大数据分析整理及评价制定
在电子档案袋系统建立后,通过行政制度推动保障档案袋系统的正常运行,让每位教师及时准确的录入有关自己的各项数据,完成数据采集的关键一步,进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原理对教师个体、教研团队、全校教师队伍做全方位的分析,明晰在发展历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课题为保障信息收集的全面,通过行政制度推行要求教师录入近五年的个人发展数据作为第一手的底层数据支撑。
1. 教师个体综合数据分析
教师个人数据分析在数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分化,根据前期对电子档案袋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以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德育能力、管理能力、学生辅导等五大方面作为教师综合数据积累分析的主要模块,教师在对自己进行信息完整录入后各项数据进行等值折算,就能自动形成一份以雷达图呈现的数据图表。
同样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时间段对某位教师进行全面统计,分析五年内教师在各方面的成长情况,通过以年或者学期为单位对各项数据进行梳理,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在个人统计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特性分析、年度分析等多种方法给教师以直观的数据分析,让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便于明确目标实现进一步提升。
2. 教研团队综合数据分析
教师个人数据作为教研组数据的一部分,教研组内多位教师通过自己不同数据的整合形成教研组数据,并对其进行整体分析,梳理教研组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除了对整个教研组的综合分析外,组内教师由于学科特性相同其工作任务也基本相似,如何区分组内教师不同的专业特长,寻找其适应的发展方向是教研组内部建设的重要课题,在电子档案袋中根据多位教师的综合数据比对,分析其数据积累后的不同特质。
通过对教研组团队的分析,不仅可以让教研组长对本团队的综合实力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后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中有所侧重,也可以分析组内教师的不同专业特长方向,做定向培养,使整个教研组的发展不至于偏科,而能打造一个全能型的教研团队。
3. 全校教师队伍数据分析
教师数据分析是个体行为,教研组分析是小团队行为,而全校教师的数据分析则是教师队伍和谐发展的基础,是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的导向,也是建立一支优质高效的教师队伍的保障。全校教师队伍的数据分析相较于个体分析和团队分析,更偏向于基本信息的分析整理,对教师队伍有一个宏观上的梳理,包括教师队伍的年龄层次、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通过数据观察分析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在对教师队伍基本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电子档案袋的数据收集还可以结合教师或者教研组的特征属性进行交叉分析,从不同纬度来分析个体或者团队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在电子成长档案袋中对全校教师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在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梳理教师队伍横向发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交叉分析,看出针对不同特性的教师队伍发展显现出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寻求原因,是电子成长档案袋对数据分析的价值所在,也是教师队伍建设必然要求。
三、基于多元化研训平台搭建的载体创新和实践
在电子成长档案袋数据收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各类研训平台,创新研训载体,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做定向的策略实践研究,让电子成长档案袋作为各类平台开展的基础,帮助教师队伍建设更有针对性,让每位教师明确自身的优势及不足,在开展研训活动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1. 规划式――电子成长档案袋+诉求体系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对个人有个清晰的分析,学校才能针对个体或教研组整体来提供便利性条件,因此设计教师个人诉求平台和教研组的团队诉求平台为教师向学校领导进行意愿反馈的非常好的渠道。但教师在对自己做清晰的分析之前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持是很难做到的,必须借助强大的数据作为支撑。
教师通过诉求表分析个人的优势特点和不足,并提出本学期的诉求和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在填表的同时教师就对自己的个人情况有个全方位细致的分析,结合学校的支持就能让自己在本学期更上一层楼。电子成长档案袋+诉求体系可以帮助教师个人和教研团队科学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对现状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规划更合理客观,不会让诉求体系变成一纸空文,走形式路线,而能真正起到规划目标的作用。
2. 补差式――电子成长档案袋+教研活动
本校范围内的校本培训是扎实教师基本功能力的好平台,但是教研活动的开展如果没有针对性那只能是流于形式,而起不到实质性效果,这就需要教研团队能对自身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互相研讨解决问题。
利用电子成长档案袋的数据积累和分析,对教研组整体综合实力进行现状分析,对组内教师的长处与薄弱环节有一个较好的梳理,结合日常开展的教研活动进行研讨提高。尤其是针对教研组的薄弱点和组内教师各自的薄弱点,更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内容,通过同伴间的互相帮助,通过专家的引领来解决问题,强化弱项环节。
3. 培优式――电子成长档案袋+强项展示
有些教师拥有较好的专业素质,除了在学校教学上课之外,让他们能有机会向社会展示,把他们的作品和所教授学生的作品向社会展示,不仅让老师感受到成就感,也能让社会了解学校了解更多的教师。
原来有很多教师不清楚自己的强项在哪里,不明确自己的优势,通过电子成长档案袋的整理和分析,给教师一个明确的方向,让教师明白自己相比于其他人而言更具有某一方面的优点,并要对此优点进行再提高,结合校级、区级及更高平台的活动,让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发挥。明晰自身,凸显强项才能让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断增强,也不会形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消极状态,而这也是需要能准确定位自己的强项所在,用好电子成长档案袋在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提升上具有较大的作用。
4. 诊断式――电子成长档案袋+技能赛评
电子成长档案袋对教师数据的积累记录,让教师看到自己日积月累的进步点滴,看到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差距,结合各级各类的技能赛评平台对自己的积累情况做一些诊断式排查,看看自己这段时间的进步在校内或其他领域的标尺在哪里。
在校内形成常规式的各种技能比赛,打通学科间的固有状态,以比赛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多元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区、市、省甚至全国的各级各类公开课、教师技能大赛、微课制作比赛等,通过各级各类的技能赛评,再与自己在电子成长档案袋中的数据积累做一些比对,重新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度量,做数据的更新记载,形成新的发展方向,日积月累下,教师必能不断修炼内功,达到真正突破自己。
在传统成长档案袋的基础上,基于软件研发配合研训活动的一次新尝试,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本次研究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对于科学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针对电子成长档案袋,结合其对学校教师研训活动的补充和加深开展研究,通过对电子成长档案袋系统的设计和研发、数据采集和分析、结合数据分析结果的研训活动开展等内容,帮助教师队伍规划自身发展,协助教研团队梳理现状,为学校管理层提供政策制定的数据基础和报告分析,为科学配备学校师资,提升学校各项工作实效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奇.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1.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赵德成,徐芬.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反思与改进[J]. 人民教育,2002.7.
[4]郭庆娟.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评价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
[5][美]Giselle O .Martin―Kniep著,夏惠贤,杨超等译.捕捉实践的智慧――教师专业档案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张德锐.教学档案袋:教师专业发展[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胡庆芳.教师成长档案袋发展的国际背景与实践操作[J].上海教育科研,2005.
摘 要: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中教师努力从选材、目标、形式、过程等方面实现“游戏化”,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的情况又如何呢?特别是较为抽象的数学领域,存在更需要“游戏化”但也更难“游戏化”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尝试从游戏环境、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教师和幼儿的状态等五个方面分析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和阻碍因素。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到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性不断被强调,但现实是在实践中我们的课程还没有真正的“游戏化”。特别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在理念上都能认同游戏化的观点,而在实践中往往因为班级人数多,繁杂的日常事务等原因没有将教学活动的游戏化落到实处。而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数学又因为其抽象性、逻辑性强以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所以游戏化的程度应该说是最不理想的。那到底在现实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程度如何,实践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或者阻碍因素呢?这一系列问题促使笔者决定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情况做一个调查,通过对现有情况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幼儿园是一所镇中心幼儿园,于2007年成功创办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现有小、中、大共20个班级,老师43人,其中在编教师23人,镇合同教师7人,代课教师13人。本研究拟对全园43名教师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于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态度和理解。在问卷的基础上,对照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学历水平(见下表)在三个教龄段中分别选取不同学历类型的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现场观察,每种学历观察2位老师,共观察数学教学活动13节。其中大班4节课、中班6节课、小班3节课。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仔细的梳理,收集有关游戏理论、幼儿园数学教学以及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等一些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法
从幼儿教师关于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化的理解、游戏材料、游戏内容等几个方面对所在幼儿园全园的教师(共43人,其中包括3名园长)发放问卷调查,问卷回收43份,有效问卷4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3%。
3.观察法
观察时利用观察表进行核对与衡量,观察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环境、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教学评价、教师和幼儿的状态,从主、客观对教学游戏实施的现状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观察表包括数学教学游戏环境、数学教学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教师、幼儿五个部分。
4.实物分析法
在本研究中,收集了教师的教案、教具、一周活动计划、一周活动预设安排表,教师培训记录表、教师培训资料、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记录等文本资料,这些实物将为本研究提供进一步的佐证,为分析问题提供多种视角。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环境的现状分析
本文研究的幼儿园数学游蚧肪持饕指活动室内空间且能够在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环境。根据回收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很多教师在准备数学教学时并不将环境的创设作为准备的一个方面,也没有考虑到环境对数学教学所发挥的作用。在调查布置数学游戏环境中教师是否会注意贴近幼儿园生活时,有75%的老师都选择了会考虑。但是实际观察到的结果是教师在布置环境时能考虑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但是从幼儿生活实际出置的环境未必都能与教学内容符合并发挥教学作用。无论是在活动室还是走廊等公共环境中笔者很少能观察到具有数学意义的环境。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材料的现状分析
1.游戏材料种类的现状分析
班级中幼儿在数学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注意避免游戏材料的单一,选择与教学内容、游戏内容相关的2~3种游戏材料,设计在游戏的不同环节,体现一定递进性。在调查中82.5%的教师觉得自己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材料单一,只有17.5%的教师认为数学教学游戏材料不单一。笔者观察的结果与调查基本一致,一次教学活动中,幼儿手中只有一种学具供摆弄,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一刀切”,没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2.游戏材料与内容符合的现状分析
教师在进行数学游戏时所使用的游戏材料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要能发挥一定的教学作用,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并达成教学目标。在问卷调查中,60%的教师在准备数学教学游戏材料时总是考虑与内容相符合,32.5%的教师偶尔相符,7.5%的教师选择一般不会考虑。在实际的观察中发现13节课中有11节课的游戏材料与教学内容相符合,所占比例为84.6%。
3.游戏材料数量的现状分析
当缺乏玩具的现象发生时,儿童之间往往会出现争抢玩具以及无所事事的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5%的教师每次教学活动都能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的游戏材料,75%的教师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准备充足的材料。观察结果显示,53.8%的课不能在数量上满足幼儿,另外争抢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个别教师只为自己准备了教具,而没有为孩子们准备学具。
(三)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内容的现状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基本都是按照年级组审议制定的主题计划表中的安排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来源于教材但经过一定的修改。虽然教师也认为内容的选择应该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但也表示在实践中这样的生成活动几乎没有。观察结果表明,虽然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基本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但是孩子对游戏内容的兴趣不是很高,状态并不积极。
(四)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分析
1.教师关于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态度和理解
教师对数学教学游戏的态度影响实践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施。调查显示,只有12.5%的教师表示非常喜欢,喜欢的也只占20%;虽然没有教师选择不喜欢,但是认为不太喜欢的教师占了67.5%。即便如此,教师对于数学教学游戏化的价值还是比较肯定的,能意识到数学对幼儿的意义,也知道只有游戏化才是早期数学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2.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观察的结果与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76.9%的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幼儿。但是对于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程度较低,只有30.7%。面对小班35人,中班45人,大班40人这样的班容量,要求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兼顾班级所有的幼儿确实很难。
对于教师的指导,笔者在13节课中均有观察到教师的指导行为。但是在指导时,教师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几乎没有关注到幼儿学习品质以及社会性发展方面。活动最后环节的评价大部分采用整体评价的方式,13节课中4节课运用到了幼儿评价的方式,但也有2节课没有进行评价。
(五)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分析
现场观察活动后的统计数据表明,符合幼儿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游戏的比率为46.1%,而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更低。幼儿在参与游戏时,表现出不喜欢摆弄学具,有的丢在一旁,观看其他幼儿,有的甚至将玩具乱扔。这些和游戏环境、材料以及教师等因素都是相关的。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和观察情况来看,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在数学教学时仍将数学知识视为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单一;较少运用游戏;游戏材料单一反复使用,没有真正地游戏化。教有的时候对于教学和游戏的结合,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结合。游戏真正的内涵和实质并未被理解,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以及数学学习的特点不了解以及班级人数、材料、场地等客观因素制约了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开展。
四、讨论与建议
(一)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学前数学教育的总体趋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重视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重视多种感官的操作活动,重视数学教学游戏化、多样化和具体化,重视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教师在面对这样一些变化的时候,如何调整自己的位置,如何采用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改善游戏材料
幼儿数学游戏环境的创设是幼儿有效获取知识、提升经验非常重要的条件。在建构主义的理念下,要联系幼儿的生活,在生活情境中促进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如:小班《“1”和“许多”》在环境创设上可以在墙饰上制作一棵树和树上结满了许多的果子,这些果子可用布质材料做成,挂在树上,幼儿可以随意摘取。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可以为以后计数内容的学习所应用。
游戏材料选择首先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其次要在数量有所保证的基础上注重多样化,避免单一。如为了让幼儿通过体验探索“二等分”的概念,教师准备了可供幼儿使用的计数、丈量、秤量、折叠、切割等不同方法进行操作的不同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发现、分析、思考、理解和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所运用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吸引幼儿,教师在材料的制作上还要生动、有趣、新颖。
(三)完善职后培训,以教研促教
教师职后培训是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教育变革、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为幼儿教师提供长期或短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让教师了解关于幼儿数学核心概念,了解“教什么”和“怎么教”。
幼儿园教研工作正常、深入开展需要一定的组织保证,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当前×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主要以全园和年级组的形式开展。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游戏化,我认为应该在教研活动中突出学科教研组。根据需要明确建立数学教研组,对参与数学教研活动的人员、内容、时间、经费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和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推进上海市二期课改为核心,以上海市新《纲要》为指导,学习、领会、实践新教材,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教训,体现出一种更尊重幼儿,更关注幼儿完整个性发展的新教育思想,从而启蒙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现状分析
(一)、教师和幼儿现状
我园现有8个班级,其中托班1个、小班3个、中班2个、大班2个,全园幼儿270多名。现有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名;高级教师8名,一级教师6名,一线教师平均年龄27岁。我园教师年轻,学历层次较高,接受信息能力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师资结构比较合理。
幼儿方面,由于我园硬件方面条件较好,有充足的活动场地,幼儿喜欢参加各类活动,有探究的兴趣,特别作为艺术幼儿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学习艺术的环境,给予孩子学习艺术的空间和时间。但幼儿在艺术表达表现上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都应当加强培养。
(二)、保教工作现状
在二期课改的大环境下,我园也积极开展了二期课改的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并逐步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如:幼儿教育的学科性淡化,整合观逐步体现;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上,使孩子学会学习;能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注意关注和回应幼儿,但回应策略和有效性驾驭能力仍有待于提高。除此教师保教能力主要分三个层次:有部分教师,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幼儿,,回应幼儿生成、创设课程化环境、支持幼儿表征、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能力,但在二期课改的大环境下,在对新课程学习使用中,还存在对新教材内容不熟悉,理念不吃透,利用不充分,容易凭经验做事,缺乏提升自己教育行为的意识。
2、部分教师,从事幼教时间不长,在她们从事幼教时期,正是幼儿教育从一期课改直接过渡到二期课改的时期,她们中,注重学习积累的,提高很快,但对自己放松要求的,就会出现面对新教材不知所措,专业水平提高慢。
3、另一部分教师,属非专业或刚踏入幼教门槛,对学前教育有憧憬,有追求,但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业务能力缺乏,十分需要进行直接间接的培训,让她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去感知幼教,实践幼教。
在对班级的常规工作方面,如活动区角,自然角,新闻角等工作,意识强的教师,班级常规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把常规工作真正地落脚在提高幼儿的能力发展上,但不排除部分教师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主观上对常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班级工作促一下,动一下,动一下,又放一下,工作到最后只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失去了其实际的价值。
三、主要目标
继续以《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指导,落实二期课改理念,深化课程改革,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限度的发展,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2、立足自培,完善师资工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新教材的实践研究中,继续培养反思型的教师,并在研究中不断地自我成长。
3、加强教育特色的研究,逐步形成以艺术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园本课程。
四、主要工作
(一)、以班组、教研组为主阵地,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深化新课程新教材的实践与研究。将学习、实施二期课改新教材作为本学期的核心工作,切实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发挥班组、教研组作用,加强理论及新教材的学习。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常态化实施 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我国新课改的重头戏,已经在新课改进行的这些年中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这一课程的实施在农村学校还显得重视不够,离常态化实施还存在一定距离。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市级立项课题“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顺利结题;在“十二・五”期间,我校开展的湖南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阶段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还存在哪些问题,又有哪些应对策略呢?下面结合我校情况与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目前从我校及周边同类学校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典型问题: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认识不足
农村孩子出路不多,大多只有依靠读书这条路,因而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语数外等考试科目,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意义缺乏认识;另外,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老师、学校及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太过于追求中考或高考成绩,这也影响了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二)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农村学校普遍师资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教师少之又少,更不要说有多少专职教师。这些教师课程实施理论不足,实施水平有限,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
(三)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兴趣不浓
农村学校学生虽然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意愿,但因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影响了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四)评价不到位也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没有建立如语数外课程那样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奖惩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存在偏差,也制约了农村学校综合实践课的有效实施。
二、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应对策略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课题组认为以下策略有助于促进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
(一)领导重视,加大支持力度
1.政策引导: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一课程,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正确认识这一课程,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学科教师创造条件,多给培训机会,扩大培训人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另外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要给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同等地位,甚至高于其他学科教师,这样才能更好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积极性。
2.师资保障:学校领导要克服困难,配置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鉴于农村学校师资缺乏的现状,在保证一定数量专职教师的情况下,配置好兼职教师,辅以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相关社会人员等构成智力支持资源库,成立教研组,保证该课程顺利实施。
(二)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常态化实施,从目前情况来看,最难的应该是缺少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因此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教学研究,为课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1.强化校级培训。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关键。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机制,积极开发校本培训活动。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和教研组,按照教研组活动要求,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和研究,印发相关学习材料和案例,邀请教研员来校进行业务指导,认真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水平。
2.立足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凝聚集体智慧,发挥团队优势,提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实施水平的关键所在。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要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及时讨论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提出解决的策略与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活动质量与效益。
3.组织各类研讨。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学观摩、交流、展示、评比活动;开展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参观、学习活动;组织专家讲座培训等活动。教师要珍惜每次教研活动,通过课题引领、利用研究课、公开课等,关注课堂教学。
4.积极参与远程培训。学科教师要充分借助暑期教师远程培训,把握与专家学者对话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制定系统的、有指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和评价指标。
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制定系统的、有指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和评价指标,才能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与深化实施。
(1)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开放式评价,实行档案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评价时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更关注实践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并把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纳入到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有助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2)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评价应侧重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进行评价。将评价的结果记入教师工作量,与教师工作绩效、职称评定挂钩。通过对教师的评价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
(3)对学校的评价。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加强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和实施情况的检查,并纳入学校评优考核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虽然困难重重,但此项工作正如东方升起的朝阳,正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将会越来越趋向常态化,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爱国.关于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一、引起各级部门重视,明确责任,办强监管
如果把专职教师比作“塔尖”,时刻受到关注;而长期受到漠视的兼职教师则像“塔根”,它的稳固甚至比“塔尖”的高度更为重要。因为“塔尖”拥有内在发展力,而“塔根”却更需要外力的作用。只有引起各级部门对兼职教师的重视,为兼职教师提供政策的保障和发展的动力,针对兼职教师行之有效的专业培训才会成为可能。
1 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首先教研员要深入每一所学校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实事求是地作兼职音乐教师的师资调查及现状分析,得出确凿数据,然后借助调研反馈报告、阶段性总结等向教育局汇报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县教育局就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召开“推进规范办学现场会”,要求学校把音、美等小学科的分散兼职整改成集中兼职;要求教研部门对小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抽测等。
2 引起校长的重视。改观学校教学局面的关键在于校长。通过一切可能的机会向校长宣传兼职音乐教师对全县音乐教育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建议学校建立合理的兼职教师备课制度、评价制度和监管制度;小规模的学校也可建立以―人为主要责任人的音乐教研组,开展符合校情的校本教研。
3 引起兼职教师本位的重视,明确其责任。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兼职音乐教师的沟通,明确“面对全县52.2%学生一生的发展,兼职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感。通过专题培训强化教师本位的重视和责任感。
二、县级教研要分级,抓重点,搞专题
1 县级教研活动要分级,为兼职教师度身定制教研活动和培训。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差距之所以在拉大,主要是因为专职教师每学期都有机会参加新课程培训等学科活动,每次学习的积累使其进步很快;而兼职教师人数多,调课难,很少有机会参加相应培训,所以不进则退。况且以往主要针对专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和优质课展示等活动对兼职教师作用不大,效率较低。因此,需要通过深度交流切实了解兼职教师的现状,策划和组织针对他们的有效教研活动。
2 抓重点,搞专题。上一年我县音乐学科的教研重点是普及课堂乐器教学,包括简易打击乐器教学和吹奏乐器教学。这对于广大对唱歌教学都有畏难情绪的兼职教师来说负担较重。于是笔者策划了两期兼职教师的专题培训,分两个学期来落实完成。
第一次培训的专题是“音乐课堂常规”和“唱歌教学”,以唱歌教学为主。培训会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讲座;二是兼职教师的公开课观摩及互动评议。由于是分学区进行每区参会人数不超过40人,所以要求在场所有的教师都参加评课和发言。会上笔者推荐了一种适合兼职教师教学的“听唱学歌法”:完整聆听歌曲一老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整聆听一学生回答(如听到了什么内容、歌曲是何种情绪等)一老师启发鼓励学生边律动(如击拍)边聆听歌曲一朗诵歌词一跟录音带轻唱歌曲一解决难句一跟录音带大声齐唱一巩固难句一合伴奏带。强调了五遍聆听的重要性,和“学”胜于“教”的理念,充分肯定了兼职音乐教师只要充分准备就能轻松上好音乐课的事实。
第二次培训的专题是“课堂乐器教学”,分简易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两块培训。会上分别将常用打击乐器,如碰铃、三角铁、串铃、沙槌、双响筒、小鼓等一一介绍给兼职教师,演示并操练了演奏方法,再将参会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模拟音乐课堂,合作排练了小学教材中“锣鼓经”的合奏片段以实践和巩固。兼职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鸿沟立即被实体化的愉悦教学拉近距离。之后还请专职骨干教师介绍了竖笛、口琴、口风琴的演奏及教学方法。大家有备而来,几乎到会的所有教师都轻松掌握了竖笛的音阶吹奏。
两期兼职教师的专题培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在其后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了它的有效性。
三、校本教研要细化,抓长远,搞落实
有了县级的分级教研活动和培训还不够,其有效性还需要校一级的教研活动来支撑和巩固。县级活动只能起到指挥棒的效应,给出本学科在短期内大的方向和目标。教育的艺术在于实体化,这一点至关重要,要把理念落实到行为中,校本教研是落实理念的有效途径。
1 校本教研要细化,做好集体备课的文章。在没有音乐教研组和有音乐教研组但兼职教师从来不参加活动的学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就很难平衡。集体备课是学和规范行为的好办法。最重要的是根据“课标”学目标,细化到每一学段、每一年级、每一课。如:一至二年级要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一年级要培养好音乐课堂常规;二年级要开始学习触碰口风琴(有条件的学校);七年级第三单元“欧洲风隋”要“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能为聆听到的音乐画旋律线或图形谱”等等。集体备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杜绝教学的随意性,也给了兼职教师明确的指向性。
2 校本教研要定期开展、抓长远。由于兼职教师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学校只有长期、定期地开展校本教研才能使兼职教师的专业获得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基本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和平衡。
3 校本教研要落到实处。校本教研不能像县级教研那样重理念培训轻实践体验。校本教研要对县级教研精神及内容吸收消化,自查、实践并反思,使教师不断把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校同时有专、兼职音乐教师,一种是学校只有兼职音乐教师。建议前者要形成合力,校本教研以专职教师为主力军,专、兼职教师之间构建结对帮辅,互相检查互相督促,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活动。相比之下,后者就容易形成“一盘散沙”的态势。对此,学校一定要在几位兼职教师中确立一位学科主要负责人,然后组建以其为组长的音乐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以音乐教学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四、以抽测促落实,以活动促发展
在去年开展了―系列推进普及课堂乐器教学的活动后,今年我县校园文化艺术节把“小学生课堂乐器演奏比赛”列为艺术节活动之一。比赛采用课堂教学抽测的形式,评委到现场抽签决定参赛班级,全班合奏两首乐曲,一首为指定曲目―人音版新教材四年级8册的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另一首为自选曲(限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或乐曲),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将其与学校参评教学质量奖挂钩。笔者对这项活动最深的印象就是“全体兼职音乐教师总动员”,有好几个学
校的兼职教师辅导出比专职教师还优秀的成绩,这真是可喜可贺。
由于通过抽签决定参赛班级,也没有人知道评委何时会光临学校,因此比赛形式较为真实公平。所有的音乐教师都无法懈怠,没有人可以滥竽充数,兼职音乐教师更是主动加强了学习和钻研。这次活动从构思、立项、培训到比赛历时一年多,全县上下真抓实干,真正推动了广大兼职教师专业的提升,带动很多学校开展校级乐器演奏比赛,真正达到了普及的目的。最受益的当属学生,最“受罪”的当属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在各方的关注下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提升了自我。以抽测促落实,以活动促发展,就目前来讲,这是最有效的途径。
总之,兼职音乐教师是不容忽视的群体。每一个学生都应享受到同样美妙的音乐课,每一个音乐教师也同样应陶醉于自己所任教的音乐课。让我们真切关注兼职音乐教师队伍的成长,为全面平衡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共同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徐绮鸽 浙江省武义县教育局教研室
资讯
北京八中第二十六届艺术节专场音乐会
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隆重举行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八中的艺术教育已开始了课程体系改革,制定了《八中素质教育大纲》,率先开展了美育的创新与实践,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设计、教师配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大胆的系统改革,以“勤奋、进取、和谐、致美”为校训和办学方向,并且将造就“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一代新人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独特的作用,持续发展至今,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并得到社会各界积极的评价。
也是从那时起,北京八中就每年坚持举办学生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北京八中已经成为了北京市的艺术教育先进学校,除了坚持创办初、高中各自的学生合唱团,还成立了西城区中小学唯一一个学生交响乐团――金帆交响乐团。这几个学生艺术团多年来一直是学校每届艺术节的主要表演团队。
关键词:农村常规教学;存在问题;原因;成绩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十几年,并且经常深入课堂及教学第一线,对农村初中常规教学的现状做了深入的分析,具体情况表现在:
一、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1.学校教学管理存在漏洞,教学常规落实不到位
一些学校的常规制度停留在纸面,坐班制度形同虚设。教学管理维持在有人上课看班的低要求状态。校本教研局限于听课,部分班级管理很不规范,一些教师拒绝承担班主任工作,有些班主任把较差的学生归成一组或排在教室最后面的角落,人为制造学生等级差别。所有这些均削弱了学校对教学常规的有效管理,也不利于学生在学校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
2.教师队伍老龄化
农村教师现在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平均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缺少激情与干劲,与学生存在代沟,很少也难以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课堂常规教学方面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1)教师的言行仪表、学识水平、师德素养较差。(2)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高,课堂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认真听讲、专心求知的兴趣,学生感到乏味,感到厌倦。再加上一些学生知识欠缺太多,成绩基础较差,厌学情绪严重。(3)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差,缺乏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教育艺术和机智。一些教师面对学生课堂违纪,不能灵活机智地予以应对和化解,而且方法简单粗暴。要么大声呵斥粗暴制止,变相体罚学生。这样既容易造成课堂上师生间的对立,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当堂任务的圆满完成。
(4)教师年龄偏大与学生存在代沟,师生沟通较难,教师由于年龄偏大,惰性也较强。
2.学生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的确有一些学生长期以来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重,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听课不感兴趣。加上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和热衷影视网络,形成一些严重的不良思想和恶习,课堂上的精神状态低迷,课堂表现较差,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常规教学中值得肯定及取得的成绩
1.常规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
从整体上看,不论是学校行政领导,还是一般教师,对于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风学风等,还是认真对待,努力落实且有一定实效。表现在:(1)学校行政领导深刻理解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地位,重视抓好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质量。(2)部分骨干教师和一些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他们能够不断更新观念,在教学中能够不断反思,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够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教学常规工作。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职能
根据相关的学科教学问题确定教研主题,组织好全校教学开放周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在此带动下,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活动有序展开,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目的性,贴近教与学的实际,努力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此现状分析,对于我们的常规教学管理和改进也许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园的教研工作将以《幼儿园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精神为指导,以县教师进修学校幼儿教育教研室的工作要点为主线,立足本园实际情况,深入学习、研讨。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为切入点,继续开展各种教研教改活动,不断的更新观念,提升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整体发展。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1、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幼儿园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使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逐步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2、深入学习教材,转变新的教材观,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义,积极实践教材。
3、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继续开展《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书活动,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积极参加联动协作片区开展的“读书沙龙”研讨活动,将学习体会运用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抓好常规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积极探索有效的备课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抓好教学常规,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坚持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做好各个环节中的管理工作,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成长。本学期,我们还将开展“闽南童谣进幼儿园”活动。
2、结合本幼儿园实际开展好“走进课堂月”活动。
3、继续采用视频教研、案例引导、教学观摩、对话讨论等方式引导教师探索有效地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4、创设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研讨、听课、评课、外出交流等形式,让全体教师获得幼教新信息,扩大新经验,提高教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进一步认识。
5、加强教研过程管理。结合本园实际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备课制度、学习制度等,以解决保教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注重活动过程的指导和检查,乐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注意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做好教学业务档案资料的管理。
(三)加强指导,彰显中心示范辐射作用
1、制定学习方案,组织民办幼儿园开展好《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书交流活动,做好学习活动各阶段的指导工作以及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2、开展好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内容另定)。
3、加强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教改活动。
4、立足本园实际,面向民办幼儿园开展公开教学观摩活动(内容另定)。
(四)加强家园联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1、开展多形式家园活动,为家长创设多渠道的沟通机会。
2、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孩子成长,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三、月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全体教师参加中心校校本培训活动
2、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
3、组织招生工作
4、探讨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的合理制定
5、集体备课“我是大班小朋友”主题活动计划
九月份:
1、交流、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
2、交流、制定班级计划
3、结合教师节开展“老师爱我,我爱老师”主题活动
4、加强幼儿一日教学常规的管理
5、参加县教研工作会议
6、参加县幼儿教育中心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事宜研训
7、集体备课“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计划
8、开展家园联系活动
十月份:
1、开展“走进课堂月”活动
2、开展镇级教学观摩活动(内容另定)
3、开展民办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内容另定)
4、参加“闽南童谣走进幼儿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5、参加县幼教中心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
6、集体备课“金色的秋天”主题活动计划
8、开展师徒结对“同上一节课”活动
十一月份:
1、参加联动协作片教研活动
2、参加大地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
3、参加农村幼儿园教师“我们共同成长”系列培训二(幼儿园绘本教学培训)
4、参加漳州市乡镇中心幼儿园专题教研活动
5、开展视频教研活动(内容另定)
6、集体备课“一切都在变”主题活动计划
7、开展家园联系活动
十二月份:
1、参加实验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
2、参加协作片区“读书沙龙”研讨活动
3、参加县幼儿教育中心教研组活动
4、开展阅读《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心得交流活动
5、幼儿园教学常规检查
6、开展镇级教学观摩活动
7、集体备课“漂亮的服装”主题活动计划
元月份:
1、迎新年活动
2、参加视频在线研讨——数学教育活动
3、各项资料的收集、归档
3、参加中心幼儿园教研文本资料交流活动
幼儿园教研主任工作计划(二)根据省、市幼儿园教育工作要点,结合园所实际,新学期我园保教、教研中心工作是:紧紧围绕省级示范园创建目标,狠抓软件环境建设;以多层次的师训工作促保教人员的专业基本功提升;以深入的常规督导、示范展示促保教常规工作的规范化;以有效开展的磨课为载体的园本教研,促教师专业化成长,促教科研工作出特色、出成果。
每月工作安排如下:
三月份:
1、以大组为中心,邀请专家来园对教师进行“快乐体验数学”教材使用指导,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每单周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快乐体验数学”小组集体备课、磨课。程。(本月重点:熟悉教材)
2、教研组长根据实际教学计划,拟出学期教师磨课安排表。
3、以大组为中心,邀请专家进行分享阅读教材培训,提高教师的语言领域教学水平。每双周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享阅读小组集体备课、磨课(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讲故事的能力)。
4、班级开展区域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教研活动,培养幼儿的区域常规。教研组长进班对班级区域创设及区域教学进行实践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执教水平。
5、奥尔夫小组每周备课
四月份:
1、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借鉴姐妹园的经验,结合本班幼儿发展情况,做好班级区域材料调整工作,培养幼儿的区域常规。教研组长对班级区域创设及区域教学进行实践指导,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本月重点)
2、在教研室的带领下,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享阅读观摩研讨活动,观摩顺序为:大、中、小年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每双周在教研组长的组织进行分享阅读小组集体备课、磨课(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讲故事的能力)。
3、组织教师分批外出学习观摩“快乐体验数学”实验园——海南师范附属幼儿园的教学(解读教材)。每单周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快乐体验数学”小组集体备课、磨课。
4、奥尔夫小组每周备课。
五月份:
1、开展班级区域活动观摩、点评活动。班级三位教师一起组织一节区域活动,园内其他教师共同观摩,找出亮点及不足(关注教师的指导:何时指导、怎样指导),进行推广及调整、改进。(本月重点)
2、各年级做好分享阅读常规备课及课程开展工作(如何依据班级孩子情况灵活使用教材上的教案);邀请专家观摩指导分享阅读课堂教学活动。
3、各班级在年级组长的引领下做好“快乐体验数学”常规备课及课程开展工作。
4、奥尔夫小组每周备课。
六、七月份:
1、教研室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快乐体验数学”观摩课。
2、组织教师开始准备下学期的区域活动材料(制定区域创设计划及材料投放设想—与教研室沟通交流——确定方案——着手准备)。(本月重点)
3、完善班级及个人各种教研文档工作。
幼儿园教研主任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根据幼儿园学期工作计划的要求,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目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并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开展集体备课、业务培训、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同时加强幼儿习惯养成方面的课题研究,为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现状分析: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在教研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受到教研团队、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园的教研工作的开展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虽然处在提升的阶段,但是由于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起点较低,幼儿园的培训力度虽然有所加大,但是教师们的成长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我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这里面的问题主要有:
1、有的区域是摆设,教师没有组织孩子们进区行域活动;
2、区域活动材料更换不够及时;
3、教师们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对孩子们的活动进行引导、评价,区域活动的开展有些盲目、随意。
(三)、幼儿的习惯养成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就餐习惯、阅读习惯、整理物品的习惯、握笔姿势等等,这些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三、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一)、开展"区域活动开展实效性的研究"专题教研活动。
(二)、开展"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活动。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为保障以上两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本学期重点教研工作安排如下:
(一)、作为幼儿园的专题教研活动,"区域活动开展实效性的研究"将在我园每周四集中展开。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八月份,开学前一周:讨论、制定区域活动开展实施方案:
由于教师的调整、教材的更换,所以,开学前集中讨论如下问题并拿出解决方案:
1)托、小、中、大四个级部可以开设哪些适合自己班级幼儿发展水平的区域?
2)班内开设的这些区域中可以投放的成品材料有哪些?
3)如果让区域活动按时、有效开展,你觉得自己应该要努力做到哪些?
让老师亲自参与到方案的制定以及过程的实施中来,这会为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2、实施阶段:
九月份到十二月份:
1)每个月份的第一个周四,安排如下的教研活动:各级部主任负责梳理教材以及里面所涉及到的区域活动,然后共同商定哪些材料可以在这个月中投放到各班的区域里,哪些材料是可以在某个区域中长时间投放的,哪些材料需要及时更换等,要求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作好记录,区域活动的开展不只是班主任的事情,要让每个教师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都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这种参与研讨、作好记录的方式会让每位教师对自己所要做的工作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2)每个月的第二、第三个周四,集体研讨时间,研讨内容:提出自己在上一周的区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说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需要在下一周为孩子们投放什么样的活动材料、哪些材料需要幼儿园准备、哪些需要家长准备、哪些材料可以共享、教师在观察孩子们活动、记录孩子们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等等,这会对下一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每个月的第四个周四上午,我们安排如下活动:两次幼儿园区域创设观摩活动,时间分别在九月底和十一月底;两次幼儿园区域创设评比活动,时间分别在十月底和十二月底;无论是观摩还是评比,目的都是为平行班级之间、各级部之间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观摩、评比是激发老师们开展这些活动的动力。
(二)、"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考虑到不能让老师们的感到任务太重,所以,我们会将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渗透、整合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多个环节中去,力求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学期初召开班主任会议,每个班主任需要了解自己所带班级的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带班经验梳理出需要解决的习惯养成问题在哪里,确定出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年龄班的特点,一学期确定1--3个好习惯的培养目标,老师们要形成书面材料。
2、鼓励教师将习惯养成教育与区域活动的开展相结合,尝试进行整合教育。我们将带领教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探索,这些的活动的具体实施会体现在每周四的常规教研活动中。我会在保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老师们的工作量,提高老师们生活幸福指数。
3、评价工作:教研组会根据老师们自己确定的好习惯培养目标、以及她们制定的实施、解决方案,11月底在全园开展一次"习惯养成我真棒"评比活动,选出习惯养成良好的班级并予以奖励。
4、做好总结工作:12月份我们将根据教师学期初制定的目标以及11月份的评比结果在幼儿园展开一次研讨活动,各班主任总结自己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找出不足,为下一学期开展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确定目标与方向。
五、其他教研常规工作:
(一)、组织教师继续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继续开展读书活动,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并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做好读书笔记。
(二)、备好课是上好活动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要建立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基础上。要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上,思在课下,优化教学过程。要求老师提前一周备课,并在业务学习的时候集中交流、研讨。
(三)、定期开展教育实践观摩、交流活动。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讲一节公开课,要做好说课、评课活动。
(四)、进一步细化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量化考核评估细则。将量化评估细则调整得更加便于操作,通过量化评估,真正达到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为目的。
(五)、班级管理工作要进一步细化。教师要尊重爱护幼儿,严禁歧视、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六)、不断完善班级环境创设,根据教育内容与要求,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的教育环境。
(七)、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开展丰富多样的早教活动,提升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的育儿水平。
本学期教研工作活动安排:
九月份:
1、集体教研活动:教材梳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合理性的探讨;
2、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观摩活动;
3、制定"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4、公开课活动;
十月份:
1、集体教研活动:教材梳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合理性的探讨;
2、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评比活动;
3、"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
4、教研活动:"美丽的秋天"绘画展组织技巧的探讨;
5、公开课活动;
十一月份:
1、集体教研活动:教材梳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合理性的探讨;
2、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观摩活动;
3、"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晒晒孩子的好习惯"活动;
4、教研活动:"家园阳光体育大赛"组织技巧的探讨;
4、公开课活动;
十二月份:
1、集体教研活动:教材梳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合理性的探讨;
2、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评比活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为指导,进一步学《纲要》,用《纲要》,认真学习区教师进修校和镇教管中心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结合本园实际,尽力让《纲要》的理念与精神落实我园的保教管理和保教第一线中,使幼儿在园能得到快乐的玩耍与学习,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继续呈良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地促进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幼儿园保教现状分析:
随着幼儿园人事制度的改革,幼儿园保教队伍不断壮大,
一是人员的变化,新进了十几名从小学转岗过来的教师。
二是岗位的变化,现在的教师既要从事教师工作,又要从事保育工作,不象原来的单纯教师和保育员,加之幼儿园现在是一园两点,一共11个班级,因此这给幼儿园带来了机遇与困惑。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解决困惑,才能让全园保教质量越来越高。
三、本期幼儿园保教主要目标:
规范一日保教活动。制定符合本园实际的保教常规制度与检查制度,落实保教常规管理。拓展教研工作思路,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培养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修改幼儿园保教常规制度,落实现有的《幼儿园保教常规制度》和《幼儿园保教常规检查制度》,规范优化一日活动。
1、修改完善保教常规制度。
幼儿园保教常规制度与检查制度随着新的岗位调整发生了新的变化,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实际修改完善保教常规检查制度,使其更具有操作性。要解决的问题是:幼儿园一部分教职工既有教师工作又有保育工作,一部分只有保育工作或者只有教师工作,怎样来规范一日保教常规,也就是怎样将《规程》中的一日保教常规体现在我们的保教每一线和保教管理中,怎样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评价,既能对保教工作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督,又能通过制度的落实调动教师积极性。这学期将结合实际,解决这一问题,修改制度,预计在下一学期实行修改后的教学常规制度。
2、搞好教师和保育员两条线的保教常规,规范优化一日保教常规。
本学期的教学常规制度和常规检查制度仍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实行。
首先,我们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或保育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明确教师职责与保育员职责,使大家做到分工明确而又相互配合。开展现场研讨,思考怎样做才是优良的一日保教常规。
第二,每位教师应该将常规制度融入到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中,多研读《纲要》上所讲的各领域的教学目标、要求与指导要点,同时注重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具体内容、要求,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年龄特点来安排活动,做到动静交替,并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要求做到细致、具体,督促幼儿,规范幼儿的行为。教师和保育员在工作中要注重保教并重,共同配合,协调组织好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计划的制定是执行常规的一个重点,本学期,大家要认真及时制定各种计划,并按时上交或贴于规定的地方。而教案本期也将以书面形式呈现。
过去一年里,老师们设计了一些教案保存在电脑里,本期我们已经可以共享。但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它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们根据我们每天所要组织的活动、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状况来整理好自己的教案,要突出活动的重难点,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的时候针对性才会更强,每周还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在听其他教师的上课后也应该把它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思考怎样来更好的组织活动。各班的班长要重视幼儿园全园性工作与本班工作的结合,重视本班保教的衔接工作,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接工作,对幼儿的保教要求三位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注重教育的一致性。班长要定期分析本班班务工作现状,管理好本班的班务工作。
3、落实保教常规管理。
管理人员要按计划落实保教管理。幼儿园整体的工作计划要注重为班级计划、教师工作计划服务。管理人员要做到早安排,经常深入一线,观摩活动,了解保教现状,及时有效地实施保教管理,注重互帮、互学与引导、支持并重,对教学过程、一日保教活动进行探讨,思考并提出适宜的意见与建议,管理中做到严格公正及时。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学会对自己工作负责,实行自我管理、自我决策,思考“我要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保教人员的保教行为,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优化一日保教活动。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全园保教现状进行交流分析,思考今后工作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保教一线。
(二)拓展教研工作,以研促教。
幼儿园在职教师已经达到三十几名,本学期园本教研工作将根据在职教师人数情况和教师本人所任学科情况进行分组,改变以往一组的形式,将教师合理分成五个组:语言、艺术、科学、健康、保育,由我园现任骨干教师担任组长,每组开展三次活动,前四组每一个人参加一组,然后再将全体教师分成三组参加保育组教研活动,也就是每一个人一学期参加四次教研活动。关于教研活动内容,幼儿园只在开学初制定大致的教研工作方向,具体的由各教研组长根据本领域和本组参与人员的现状来确定研究内容,形式不限,理论学习、优质课探讨等等都可以。
本期我们教研工作的大致方向就是各领域目标、要求的研究,指导要点的透析,幼儿一日保教常规的研究。各教研组长要考虑新老教师通过教研活动都要有所成长。我们期望通过教研既能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培养新的骨干教师,又能探索出一些教研的方法,提高教研的质量,并能通过研究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
课题研究不能放松。科研才能兴园,各课题研究组本期要结合本园开展的一些工作和本园的特色发展方向,结合自身课题研究的进度,确定研究内容,制定并落实计划,注重研究成果的收集,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三)抓好园本培训和教师帮带工作,提高教师的基本功能力及教学能力。
1、抓好园本培训工作。
园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本学年,园本培训将围绕三个主题进行学习:对《纲要》及《规程》的学习。教师的基本功培训。教育教学技巧方面的培训。幼儿园将认真落实培训计划,及时有效的进行培训,并按标准严格进行考核。
同时,我们将在园本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培训内容,由支教的两名教师组织学习,使大家接触更多的幼教信息,有机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成长。
2、开展好帮带工作。
帮带活动也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一块阵地,幼儿园要利用已有条件开展好帮带指导活动,骨干教师每人帮带两名以上的教师,特长教师每人找一人为互助对象,利用业余时间帮带,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加快进步的步伐。帮带教师对帮带过程及效果要写好记录,为今后的帮带提供参考。
(四)重视家园联系,实现一致教育。
《纲要》总则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的确,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足够让我们重视家园合作。比如:“一个小宝两个样”的现象到处可见,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吃饭,一回家就要追着喂。再如,一些家长强烈要求孩子三岁就开始写字,而幼儿园对三岁的孩子是不教写字的。针对这些现象,本期的家园联系工作中,除了利用家园联系栏和日常接待零散的介绍幼儿园的工作外,还将结合家长学校工作围绕三个内容来介绍什么是幼儿教育,以期提高家长工作的针对性。
这三个主题是: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什么?幼儿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幼儿园将围绕这三个内容,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幼儿园宣传栏上进行宣传。各班教师也应结合本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全体家长或个别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共同做到家园联系工作。特别是孩子的保育工作,每位教师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身体健康是其它一切活动的前提。
(五)搞好交流活动,促进合作共进。
首先是做好两点间的交流,本期将利用教研这一阵地加强两点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促进思想与教学的共同融合。第二是做好与小学的交流,在交流互动中,纵向的看待孩子在大班和在一年级的共同与异性,思考教学的适宜性,探讨大班怎样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六)各月大致安排:
9月初开展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学习教师一日常规要求与保育员一日常规要求。开始实施幼儿园保教常规制度与检查制度。
10月份,全园师幼早操活动竞赛。
11月份,家长开放日活动。
12月份,迎新年准备活动。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例”校本教研模式;数学教学;技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46-01
教育是立国之本。技能教育对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不再等同于过去单纯的应试教育,教育要改变以考试为目标,盲目追求成绩的状况。近些年新提出的“课例”校本教研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例”校本模式的界定和作用
(1)“课例”校本模式的界定。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课程改革的重点一直应该放在课堂上。“课例”校本模式是基于学校客观情况,研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推出“课例”校本模式,不仅是新课改的重要措施,也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与众多教师的想法不谋而合。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通过对某一节课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形成模范,为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课例研究从课堂出发,能够帮助中职教师了解到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并解决问题。
(2)“课例”校本模式的重要性。过去的数学教学,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检验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能力。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考试的方式检测出来的只是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好,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差以及老师的教学能力情况。它并不能直观地表现出学生或者老师授课时的问题所在,并且无法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课例”校本教研模式,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够动态监控老师教学情况和学生接受情况,准确地把握问题所在,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课例”校本教研模式的使用,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中职数学现状分析
(1)社会问题。在经过实地考察、查询课堂记录和访谈后,就能够看出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国家重视对中职学校的规划建设,但某些中职学校却对学生入学把关不严,盲目扩招,从而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成绩偏低。存在着专业教师缺失、师资力量不强和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现象。
(2)教师问题。在课堂的表现上,有的中职教师存在教学疲倦的现象,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倦教学。对于中职学生难以管理的现象,有的中职老师提出,只要保证不出事就行。作为教师群体组织,有的教师聚在一起没有研究如何创新教学,反而把时间花在家长里短、酒水饭桌上。在教导学生方面,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授课、批阅试卷,教学内容陈旧,毫无创新。
(3)学生问题。有的学生成绩差,只能通过中职继续学习,自暴自弃,终日无所事事。部分学生人在中职,心却不在中职,不能认真学习,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在中职只要认真学习技能就行,对中职数学不重视。
三、基于“课例”校本研究
(1)举办教研活动。基于“课例”研究,学校要适时举办教研活动,激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逐步将教研活动从授课并考试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学校可通过举办创新性数学活动,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内容在不同班级授课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信息汇总,确定新的教研活动是否让师生都能融入其中并被其接受。教师也应该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保证每一次的“课例”都是真实有意义的。只有这样,才能更高效地运用“课例”分析,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更多地理解数学的作用,了解数学的魅力。
(2)反思教研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中职教师组成员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做出总结报告。在活动过程中,中职学校要确保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师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组成员之间也要交流数学教学心得,从而提高教师组整体数学教学质量。在活动之后,针对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教师组要共同讨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和下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3)回归课堂。教研活动的举办,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教研活动的主题来源于课堂,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够有效地针对课堂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教研活动,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教学质量肯定会有更大的进步。而参与教研活动的学生,也能够从活动中吸取经验,明确学习目的,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强。中职教学也不应该只以技术为重,还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中职数学教育也不能一成不变,授课加考试的数学教学模式根本行不通。对此,中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运用“课例”校本教研模式进行课堂研究分析,找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突破点,培养出新一代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