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

时间:2023-06-08 11:20: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长效管理

1 概述

江山市位于浙江西南部钱塘江上游、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8o22′29″~118o48′48″、北纬28o14′29″~28o53′24″之间,市域总面积2019.48km2,其中钱塘江流域1809.1km2,长江流域面积210.381km2,南北长70.75km、东西宽41.75km。全市设有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江山市是浙江省25个欠发达县市之一。

根据2004年11月24日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号),明确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1)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

(2)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60升为安全;不低于40升为基本安全。根据气候特点、地形、水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将全国分为5个类型区,不同地区的具体水量标准可参照表1.2确定。

(3)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基本安全。

(4)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根据上述饮水安全评价指标,江山市2004年底对农村供水展开调查,调查统计:江山市农村总人口为49.19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32.7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6.7%。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江山市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2003年至2011年,共实施了21个乡镇(街道)499个行政村26个农民饮用水工程。在全市已组织实施的农民饮用水工程中,已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进村入户332个村;分散式完成117个村,累计完成449个村,目前已通水362个村,明年可进行扫尾工作,工程全部完工后,可有效解决32.79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面主要做法和经验

3.1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农民饮用水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性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饮用水工作,坚持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作为政府为民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连续四年将其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我市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工作。为加强对饮用水工作的领导,2007年,江山市成立了农民饮用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严格落实农民饮用水工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各乡 (镇)长、街道主任为当地农民饮用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把它列入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的考核内容,制订考核目标,分解落实责任。

3.2 积极协作,全力推进

市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农民饮用水工作。市水利部门作为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牵头单位,把农民饮用水工作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自觉担负起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管理等职责,积极做好整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对于各项目的选址、布局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论证,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确保项目发挥应有的效益。市卫生、财政、发改、建设、交通等相关部门也按职责分工,积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乡镇、村是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实际组织者,是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都自觉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加大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力度。

3.3 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2004年,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农民饮用水现状,市政府专门组织市水利、卫生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市农村饮用水现状的调查评估工作。通过对全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摸清了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类型及其分布,为全市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提供准确、合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我市分别于2005年、2009年编制了《江山市“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江山市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各乡镇(街道)、村饮用水工程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和分类指导。根据我市有南北两大水源的实际,我市的农民饮用水工程规划设计以城市管网延伸集中式供水为主,独立式供水为辅。对交通相对便利、集中供水条件相对较好或无独立供水源的乡镇、村,按照“南北双向”集中供水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即利用北部城市管网延伸和南部峡口水厂管网延伸实行集中供水,最终“两网”合并,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3.4 突出重点,精心实施

一是极早谋划,抓好政策处理。首先是规避农时减少青苗损失。积极做好当年农民饮水安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工作,赶在春耕生产前动工,减少了青苗费支出;其次是部门配合降低费用支出。对涉及跨县道及以上等级公路建设的,由政府牵头,会同水利、交通、设计等部门,按照“能避则避、难避求优”的原则,力求多走桥涵,少挖公路,尽量减少公路损失和相关费用支出;交通部门按照特事特办原则,以最快速度给予开挖公路审批,并负责开挖后公路的恢复工作。

二是强化监管,确保工程安全。主要是把好“四个关”,首先是程序关。工程建设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所有原料采购、土建工程全部在招投标中心实行公开招投标,降低了工程造价。其次是质量关。项目实施单位分别聘请了监理,落实了专职管理人员,水利局除在职人员管理外,还专门聘请了退休人员协助工程现场管理,从施工材料、工序、作业方式等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厂家运抵的不同批次管材必须经过抽检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隐蔽工程须经过单项验收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第三是进度关。定期召开工程分析会,分析施工进度、存在问题等相关情况,适时调整工程施工方案,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建设进度。第四是资金关。市财政严格按工程进度下达款项,乡镇(街道)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所实施项目财务状况公开,接受各级检查,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三是广开门路,提高进村入户率。首先是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农民饮水安全意识,增强进村入户的自发性。其次是采用奖励、费用减免等激励政策,想方设法降低农户接水成本,增强进村入户的自觉性。市里对农户接水给予减免独户表费,对饮用水入户率达到60%的村给予2-5万元的奖励;一些乡镇、村采用奖励办法,对在规定时限内安装自来水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费用优惠,起到了较好地鼓励作用。

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方面主要做法和经验

“三分建,七分管”,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建后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健康良性运行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为加强和规范农村供水用水管理,保障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市政府起草颁布了《江山市农村饮用水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办法的执行充分发挥农村饮用水工程效益,确保供水安全。

4.1 明晰工程产权及管理模式

江山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根据供水方式的不同共分为三种:(1)水厂管网延伸供水,由政府投资建设的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主管网及附属设施,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村集体筹资投劳建设的村内管网及附属设施,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水厂负责对供水管网至农户计量水表之间的管网及附属设施包括加压泵站、调蓄水池等的日常维修、养护、管理;(2)乡镇或联村集中式供水,各级财政补助建设的乡镇、联村集中式供水和以村(或自然村)为单位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产权归集体所有,乡镇、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及附属设施,由乡镇或乡镇水厂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维修、养护、管理;(3)村级分散式供水,以村或自然村为单位的分散式供水工程,由村或自然村负责日常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计量水表内管网及其设施由用水户自行负责维修管理。

4.2 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供水单位在日常运行中,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落实村一级专人管理制度,根据农村饮用水运行管理的需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制定工程运行及安全生产等管理制度,对用水户逐户登记造册,并签订供用水合同,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实行“同网同价”制度,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实行水价听证会制度和公示制度;水价需调整时,由供水单位将原因、用途及财务盈亏报告上报和公布,经政府召开听证会后确定。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承包费、租赁管理费使用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

4.3 建立科学有效的饮水工程安全防护体系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的水源区,划定了水源保护范围,在进入水源保护区的主要路口设立防护标志;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管沿线设置标志桩,确保沿线水管不被开挖破坏;通过乡镇(街道)、村的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集中宣传,广泛的宣传动员,大力宣传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意义,普及农村饮用水安全知识,公布各地饮用水达标情况,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饮用不卫生、不干净的水对身体的危害。通过宣传,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意识,激发群众自觉参与饮用水工程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2篇

一、农村饮用水总体情况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标准。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体质的要求,为了明确农村饮用水的法定标准,在政府的主导之下,水利部和卫生部大力合作,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文件,使我国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有了明确的法定标准。为了保证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饮水安全,文件规定,农村每人每天饮水的获得总量不得少于40升,基本安全为20到40升。在获得饮水的时间上边规定,安全时间是10分钟。取水往返时间20分钟以内为基本要求。低于文件规定便称作饮用水不安全。

(二)咸阳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咸阳市地处陕西省中部,全市约四百八十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约占全部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约达到三百九十万。由于地处内陆,深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全年降水总量只有540mm~650mm,而且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五十六集中在夏季,咸阳自古就有十年遇大旱之说,因此农村饮用水安全形势严峻。就全市来说,北部五县的群众大多是通过涝池、旱窖等储存夏季雨水,以供全年使用。南部八县,地势平坦,给饮用水储存带来巨大困难。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市农村总人口中约有一半以上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其中北部五县和南部八县在农村饮用水安全方面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在全市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总量中,北部要高于南部,降雨量稀少和淡水储存条件的恶劣是咸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咸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水源安全缺乏保障。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我国农村的两大主要水源,地表水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包括江河湖泊、溪沟坑塘等等,地下水源的存在形式显得比较单一,利用最多的就是潜水和承压水。在黄土高原等严重缺水地区,窖藏水通常也作为人们日常饮用的水源。广大农村地区的工程水源大多面临着水量不足,污染严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这与广大农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由于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差,生产生活污水的乱排乱放导致饮用水污染问题严重。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导致饮用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具有差异性,有的地方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长期饮用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危害,种种原因导致咸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水源问题令人堪忧。

(二)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国目前对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主要采取以国家为主导,农村自筹发展为辅的政策。近年来,中央逐步加大了对广大农村地区在建设资金方面的支出,但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量巨大,相对较少的投入犹如杯水车薪,并不能缓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二是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规划之中面临着人才短缺,工程设计质量不过关等重大问题,导致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严格严谨方面存在重大不足,许多基础设施建成以后没有切实有效发挥作用,并且工程质量寿命相对短暂。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速度跟不上农村经济对饮水安全的需求,建设速度发展需求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西部地区严重缺少水库和供水设施,有些农村地区水源并不短缺,但是直接从河道、坑塘里取水的传统饮水方式还占据着主要地位,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供水设施。

三、完善咸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过程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专门法律法规保护农村水资源。要加快在农村水资源问题立法方面的研究,根据农村水资源的特点制定与其相适应的专门法规,有重点,分层次地建立并健全法治监管制度,通过建立农村饮用水法律法规体系,为咸阳市农村饮用水资源工程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做到农村饮用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受到破坏。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有效运行需要管理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区域,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定水源保护办法等等。及时排除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因素,如对影响水源安全的工程排污口的迁移或者关闭,严格排污制度,做到合法标准排放等。在饮用水源工程位置加强绿化和环境保护,如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减少水土流失。对环境实施生态修复的工程,以保证饮用水安全工程中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三)加强对农村的饮水工程管理。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首先要加强工程的建设质量,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具体要做到:实行饮水工程质量责任制、落实公平招标投标工作、完善质量评定和监管体制。落实生产责任制有利于整个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出现工程管理问题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明确问题责任,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生产。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促进各企业积极参与到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去,推进工程建设速度。

(四)完善应急机制加强饮水工程抗风险能力。要从组织方面、物资方面、财政资金和工程技术等方面为饮水工程的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组织方面要明确管理机构职责,加强管理机构职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候能够及时化解风险,解决问题。物资方面要未雨绸缪,早日贮备物资,及时补充,制定应急物资分配方案,确保应急之需。资金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和补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每一笔资金到位并合理使用。工程技术方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据库,加强对基层农村安全工程运行中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的培养,组织专门处理应急问题的队伍,随时待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问题及时解决。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方法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今年组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

《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

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天必须得到最低数量安全饮用水为3~5 l。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需要20 l每天,加上卫生和洗浴等生活基本需求用水,大约每人每天需50 l。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吴晓萍.农村饮水安全分析[J].内蒙古水利,2007,(3).

第4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20*年秋冬季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县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县政府十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倾力解决民生,加快全县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农村饮用水工程现状,保证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刚才喜庆县长宣读了《*县20*年秋冬季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方案内容详实、措施得当、可操作性强,希望大家会后认真解读,并根据当地实际尽快抓好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我再强调以下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关系到全县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民生问题,始终是县委、县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起步较早,饮水设施使用时间较长,因此,水井淤积、管网老化破损、管理疏漏和设备损坏现象十分严重,已经对全县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20*年,县政府就把这项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近年来,县乡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部分乡镇饮用水源及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群众饮水困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广大群众告别了喝土井水的历史,但是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彻底底的解决。因此,县政府决定,由县乡两级政府共同筹资5000万元,集中财力,下大气力,集中时间,对全县水源地设施和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一次性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对此,全县上下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饮水改造工程投资额大、工程量多、时间短、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全力打好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这场攻坚战役。

二、要明确任务目标,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建设力度,是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所在。对此,大家要善于分担子、敢于担担子,对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按照《*县20*年秋冬季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逐级抓好落实,确保农村水源地设施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在明年“五•一”前全部结束,让广大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

(一)建设资金筹集、管理、使用要到位。筹集资金是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但是“钱从哪来”的问题要解决好。要采取对上争取、银行贷款、县财政借款、材料赊欠、乡镇自筹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要严格工程资金审批程序,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办事,切实管理好工程资金,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把每一笔支出都用在刀刃上。县财政已筹集资金2000万元,将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的办法对各乡镇予以支持。各乡镇在筹措使用资金方面也要多想办法、创新方式,少花钱,多办事,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也是对各乡镇领导班子能力的一次检验。

(二)工程质量管理要到位。强化工程管理、建设优质工程是广大群众吃上放心水的基本保障。要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抓好、抓实。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对工程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在工程质量方面要坚决把好“五关”,即:把好规划设计关、把好材料设备采购关、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关、把好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关、把好工程检查验收关。决不能有豆腐渣工程,也决不容许哪个乡镇的工程出现今年建设、明年修补的局面,那是对县委、县政府,对老百姓的极大不负责任。对于管网改造工程,县政府要对各乡镇主要领导实行长期跟踪问责制。

(三)建设工程后期管理要到位。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饮水不安全的问题,确保群众长期受益,因此,加强饮用水改造工程的建后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就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安全饮用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各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做到施工一处、验收一处、合格一处、使用一处、受益一处、安全一处,避免重复建设,对因工程质量和后期管理不善,再次造成饮水不安全的问题的单位,县委、县政府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保证工程高质量按期完工

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紧紧抓住秋冬季节利于施工的大好时机,高质量地完成饮用水改造工作,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确保一年施工、长久受益。

第5篇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着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

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第6篇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发展现状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受水源条件、用水需求、地形、居民点分布等条件的影响,农村供水可分为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两种类型。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分为城市水厂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以乡镇或几个村为单位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和以中心村或自然村为单元建设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三种建设类型。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长效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的农村积极的开展饮水水利工程建设,但是,困扰着当地政府的问题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后,怎样能使水利工程发挥作用,保证农民可以引用到安全的水,以及如何利用工程为当地创造出更多的利益。可是,从当前形势看,我国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工程建设都是重视建设,而忽视对工程的管理。当地的政府对于管理水利工程的意识不足,没有合理的管理手段保护水利工程,使工程在实际的操作中暴露缺陷,操作行为不规范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而农民的饮水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2.2 群众宣传工作不足

当地的农民对于饮用水与清洁水的区别不清楚,由于很多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文化水平低,误将清洁水当作可以正常饮用的安全水,农村的水利工程为农民带来安全的饮用水,但是很多农民在饮水的时候不饮用自来水,而是继续使用清洁水。农民长期的使用清洁水,使水利工程中的饮用水的使用规模远远小于设计规模,造成饮用水的浪费。农民在使用水利工程提供的安全水时,需要交水费,但是水费对于一些贫穷的家庭来说是一个负担,对于其他的家庭来说,当地政府制定的水价也超出农民可以接受的范围。面对价格较高的自来水,农民通常选择免费的清洁水。

2.3 管理体制建设滞后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多设立了以水利部门为主,卫生、财政、城建等部门为辅的建设管理机构,有利于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但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往往导致"多头管理"的状况,管理体制建设滞后,管理职责不清晰。

2.4 运行资金缺乏保障

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没有资金会使水利工程不能正常的运行。而我国的许多水利工程是在偏远的乡镇,乡镇经营能力差,收入少,维护水利工程运行的费用已经超过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当地的政府已经不能承载昂贵运行费用,使水利工程停止运行,近而加剧了农民的饮水问题。

2.5 专业管理人才缺失

目前,县市层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工程管理维护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较低,特别是村级分散式供水工程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6 水质安全管理不足

农村地区水源受农田农药、人畜粪便、生活生产污水等二次污染的影响较大,水源保护较为困难,监测工作量大、难度高。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对策建议

3.1 明确管理机构职能

在明确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的部门职责基础上,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能,设置专门的管理科室和人员,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由于当地农民对于安全饮水的意识不足,使当地的水利工程成为摆设,因此,当地的政府要对农民开展普及工作,加大教育力度。农民一般是通过电视、广播等途径过知道新事物,因此,政府可以在电视上做宣传,帮助农民区分饮用水与清洁水。也可以通过村内的广播,向农民普及安全饮用水的知识,改变农民的用水理念。

3.3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政府部门要加快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决策支撑。一方面,有助于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居民用水的动态变化,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保障农村饮水的安全。

3.4 落实资金扶持政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农村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公共政策的扶持,特别是管理资金的落实。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工程产权的不同,参照其他公益性工程的管理方式,政府部门可设立长效管理专项资金,实现水费收取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3.5 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农村的安全饮水水利工程建设是为了保证农民的健康而建立的,因此需要农民的参与,如果农民不使用水利工程中的自来水,会使农存的水利工程变为废弃的工程。当地的政府在运行水利工程的时候,农民要行使监督的权利,保证工程运转的质量。同时政府在制度水价的时候,也要重视农民的意见。水价不能过高,要在农民可接受的范围内。此外,农民也要积极的向政府反映水利工程不合理的现象,维护当地的水利工程建设。

3.6 强化饮水安全管理

农村的饮水水利工程建设是为当地的农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要保证工程中的水源充足,并且是没有任何的污染。而当地的政府在开展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在工程的施工地点进行考察,查看当地的水源稳定情况,判断当地的水质,在通过监测部门的检查后才能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在水利工程运行中,政府也要定期的检查工程中的水,保证农民用水的安全。

第7篇

青龙县的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是一个历史问题,为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针对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现状,我县从2006年开始着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2006年至2011年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共涉及全县162个自然村(片),解决饮水安全人口11.7646万人,大牲畜3.15万头,工程总投资4841.19万元。这些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我县部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极好地改善了群众的健康状况,密切了党群关系。

2青龙县农村供水水质问题

(1)农村居民饮用污染水主要有2种:一是直接饮用涝坝水、渠水。由于饮用水水源缺乏保护,受到牲畜粪便等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病菌,饮用这种污染水容易引发肠道性疾病和病毒性传染疾病;二是饮用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近年农业生产加大使用化肥农药,通过农业灌溉残存农药、化肥入渗补给地下水。另外,由于生活污水和未处理的企业废水排放,造成饮用水源严重污染,而且危害的范围逐渐扩大。长期饮用此类浅层受污染的地下水源,有害物质在人体内长期积累,易引发人体器官病变。

(2)地面水多采用河水及水库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急剧增高。

(3)氟病区居民长期饮用高氟水,其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是氟中毒早期的反映,轻者表现为白垩样,有色素沉着或牙实质缺损,重者牙疼,磨损严重,或过早脱牙呈现未老先衰。氟骨症多出现在成年时期,轻者腰腿疼,重者骨骼变形甚至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劳动能力完全丧失,对居民的健康、生活危害很大。

3饮水水质超标原因分析

(1)工程建设前期设计标准低,对水源水质重视不足,部分工程未进行水质化验分析就开工建设,设计中未考虑净化设施等原因,使工程建设初期就成为饮水不安全的工程。

(2)由于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农药、化肥使用的不断增加,相当多的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特别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成为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

(3)水质检测不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普遍没有建立水质检测体系,检测设备不完善。水务部门没有水质分析化验室,工程实施中只注重了水量的解决,忽视了水质的科学分析。

(4)农村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意识淡薄。由于经济较落后,农村居民只求有水饮用就行,对水的饮用安全性认识滞后。

4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建议

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江、河、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大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近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为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为此,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建议做好以下方面。

(1)合理规划水源。水源布局既考虑当前,又考虑长远;既考虑水量,又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供水工程要实用。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规模和标准,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

(3)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建设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多形式供水工程。

(4)加强水质检测。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和管网末梢水质检测。

5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对策

(1)理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根据国家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供水一体化的要求,结合水利改革的实际需要,由县水务部门成立水务管理总站,负责全县乡镇农村供水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的制定、工程运行监督管理、供水单位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并形成县、乡、村三级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移交到水务管理单位,对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对原有集中供水工程、主干管网经产权明晰后,逐步移交乡镇水务管理站管理。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村(户)负责管理。加强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做到工程安全,群众受益。

(2)结合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进行轮训,确保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3)建立管理责任制。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应由乡镇水务管理站管理并配备专管人员。乡镇水务管理站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及水费征收等内容的规章制度。

(4)人畜饮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正常供水,发挥其效益。

(5)加强水源保护,划定保护区,竖立警示标志,切实保证水源安全。对已建工程,采取必要的水源地保护措施,制定完善水质检测制度,防治水源污染和水质变坏。

总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总体要做到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德荣,杨力,关家杰.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几点探讨[J].管理观察,2009(35):78.

第8篇

一、要充分认识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关系到全县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民生问题,始终是县委、县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起步较早,饮水设施使用时间较长,因此,水井淤积、管网老化破损、管理疏漏和设备损坏现象十分严重,已经对全县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20*年,县政府就把这项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近年来,县乡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部分乡镇饮用水源及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群众饮水困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广大群众告别了喝土井水的历史,但是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彻底底的解决。因此,县政府决定,由县乡两级政府共同筹资5000万元,集中财力,下大气力,集中时间,对全县水源地设施和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一次性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对此,全县上下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饮水改造工程投资额大、工程量多、时间短、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全力打好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这场攻坚战役。

二、要明确任务目标,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建设力度,是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所在。对此,大家要善于分担子、敢于担担子,对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按照《*县20*年秋冬季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逐级抓好落实,确保农村水源地设施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在明年“五•一”前全部结束,让广大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

(一)建设资金筹集、管理、使用要到位。筹集资金是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但是“钱从哪来”的问题要解决好。要采取对上争取、银行贷款、县财政借款、材料赊欠、乡镇自筹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要严格工程资金审批程序,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办事,切实管理好工程资金,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把每一笔支出都用在刀刃上。县财政已筹集资金2000万元,将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的办法对各乡镇予以支持。各乡镇在筹措使用资金方面也要多想办法、创新方式,少花钱,多办事,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也是对各乡镇领导班子能力的一次检验。

(二)工程质量管理要到位。强化工程管理、建设优质工程是广大群众吃上放心水的基本保障。要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抓好、抓实。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对工程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在工程质量方面要坚决把好“五关”,即:把好规划设计关、把好材料设备采购关、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关、把好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关、把好工程检查验收关。决不能有豆腐渣工程,也决不容许哪个乡镇的工程出现今年建设、明年修补的局面,那是对县委、县政府,对老百姓的极大不负责任。对于管网改造工程,县政府要对各乡镇主要领导实行长期跟踪问责制。

(三)建设工程后期管理要到位。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饮水不安全的问题,确保群众长期受益,因此,加强饮用水改造工程的建后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就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安全饮用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各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做到施工一处、验收一处、合格一处、使用一处、受益一处、安全一处,避免重复建设,对因工程质量和后期管理不善,再次造成饮水不安全的问题的单位,县委、县政府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保证工程高质量按期完工

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紧紧抓住秋冬季节利于施工的大好时机,高质量地完成饮用水改造工作,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确保一年施工、长久受益。

第9篇

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一、上杭县基本县情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地处汀江中游,建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全县总面积2860平方公里,大致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经济地理结构。现辖11镇11乡、34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约50万。境内交通便利,是闽西、粤东、赣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县情特点可概括为:著名苏区、建筑之乡、黄金宝地、客家祖地、旅游胜地、冠军摇篮。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亿元,财政总收入23.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60元。

二、上杭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情况

为促进和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07年7月,上杭县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列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实施年限为2007~2009年。三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上杭县严格按照《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于2009年底全面完成了国家规划内21个乡镇合计10.1507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并于2012年7月被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授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称号,充分肯定了上杭县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工程规划、建设进度、质量、效益发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

在此基础上,2011年,上杭县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农村饮水安全整乡推进工程建设试点县,要求通过二年(2011年10月--2013年9月)的努力,以乡(镇)为单元,实行整乡(镇)整村推进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方式,基本完成全县31.231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精心组织,突破难点,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工程规划、统一水源配置、统一建设管理、统一资金运作、统一水质监测)的建设管理思路,全面完成了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实施的古田镇等15个乡(镇)的291个工程点和临城镇、旧县镇、南阳镇8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解决了20.2553万农村居民和1.815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项目总投资10405.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323万元,地方投资2082.5万元。2013年实施了临城镇等6个乡(镇)87398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426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414万元、地方投资851万元。目前,6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已开工建设,预计将于12月底完成。

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后,进一步加快了上杭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步伐,新建了一大批净水设施,提高了水质,解决了我县广大农村居民和中、小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

1.城区饮用水源基本情况。目前,上杭县城区饮用水源地共有3处,分别是横滩饮用水源地、石禾仓饮用水源地和铁东水库。横滩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位于珊瑚乡的横滩自然村所在的汀江西岸,位于该地的兰地水厂于2009年下半年开工,2011年1月顺利竣工,总投资近2亿元,总规模为12万吨/日,近期为6万吨/日;划分有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面积分别为3.33平方公里和13.41平方公里。石禾仓饮用水源地位于临城镇黄竹村,距离城区约5公里,日供水量0.4万吨/日;划分为一级保护区,面积为7.64 平方公里。铁东水库位于旧县镇铁东村,划分为一级保护区,是县城区的应急备用水源。

2.乡镇集镇饮用水源基本情况。全县共有20个乡镇(除临江、临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共划定23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面积共50.02平方公里。

四、饮水安全监管方面

(一)城区饮用水源安全监管落实情况

1.加强监测。一是定期监测水质。每月对城区石禾仓和横滩水源地水质监测一次、对水源水质进行抽检2次,水质监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级标准、国家饮用水取水标准。二是加强在线监控。投入了600多万元,在横滩水源地上游和下游分别建设了回龙水质自动监测站和三潭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源地上下游水质的主要监测指标总铜、pH、化学需氧量(COD)等进行在线监测,在线监控平台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实现远程实时在线监控。三是强化运行管理。认真落实水源地保护职责,实施横滩取水泵站24小时专人值班和每日水源地巡查制度,及时清理或打捞取水口周围漂浮物,确保源水水质卫生。同时,加强水源水质检测,做到日检测日报告,并编制应急预案,必要时将迅速落实应急措施。

2.加大整治。一是加强水源地环境整治。投入资金26万元建成2公里珊瑚横滩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设施;投入资金65万元完成横滩码头搬迁,开展横滩村环境卫生整治,新建排污沟500米,铺设混凝土路面600米。根据《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龙政综〔2013〕79号)文件要求,有序推进横滩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户数为4户17人、二级保护区1户5人的搬迁工作。二是强化水源地流域的污染治理。对横滩饮用水源地周围养猪场进行了规范整治,拆除2家、关闭2家、治理12家;取缔非法采砂场2家,矿山整治1家。关闭了横滩饮用水源地上游的2家矿厂,关闭辖区内5家水泥厂,引导2家水泥厂转产。三是抓好垃圾处理。分别在官庄村、回龙村各建一座日处理5吨垃圾焚烧窑。建立健全垃圾处理机制,增强垃圾处理能力,做到每村垃圾集中回收、集中处理、专人负责。四是开展河道保洁工作。县直有关单位和有关乡镇建立了水法律法规宣传和贯彻落实运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采用定期、不定期和包片巡查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每星期至少巡查一次汀江(上杭段),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立即责令整改,并监督落实到位。五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出台城区饮用水源地乡镇(官庄、珊瑚、旧县、泮境、才溪)生态补助资金政策,每年补助官庄、珊瑚乡各30万元,泮境、才溪、旧县各20万元,到目前累计补助360万元。

3.强化保障。一是制定出台文件。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制定了《上杭县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上杭县汀江流域藻类暴发应急预案的通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和《上杭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杭县汀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为饮用水源监管和应急提供了相关依据。二是明确工作职责。根据《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龙岩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落实责任,要求环保部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按照各部门各司其责,各级政府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履职,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组织相关县直部门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及饮水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在集镇所在地和进入水源保护区的主要道口设立了水源环境保护大型宣传广告,利用短信平台、电视台及有关媒体,宣传环境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二)乡镇饮水安全监管落实情况

1.加强农村水源地监测。我县农村饮用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水源地主要有河道、水库及地下水等类型。我县对集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每年监测一次,对集镇供水厂每年检测二次,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2.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一是加强水源水质管理。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杭政综〔2011〕603号),对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的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每年设立200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奖励基金,把水源保护好、水质检测到位作为申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奖励补助资金的必备条件。二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督促各乡镇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对乡镇集镇及村级较大型的供水水源地和供水工程设施划定明确的保护区,并设立明显的保护标志牌,制定水源地保护措施。

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建设思路

第10篇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现状;制约因素;建议中图分类号:TV674文献标识码:A

一、城乡供水基本情况

该市的城乡供水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慢到快、由追求量到追求质、由追求质到追求优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比较完备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一)水资源情况。该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601毫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0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73亿立方米,地下水3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0.67亿立方米。

(二)供水水源地情况。该市饮用水源地共分地下饮用水源地和地表饮用水源地两部分,分别是云山丈岭井群和崮山井群。云山丈岭井群位于云山镇丈岭村东北,小沽河西岸,年供水量为1150万立方米;崮山井群位于原崔召镇沙梁、鱼脊山等村,年可供水量为580万立方米。平度市现有地表饮用水源地7处,分别是尹府水库、黄山水库、黄同水库、大泽山水库、双山水库、淄阳水库和双庙水库。其中,尹府和黄山两座水库主要为城区兴平水厂供水,年可供水量分别为7380万立方米和830万立方米;双山水库为店子镇供水水源地,年供水量为615万立方米,主要为店子镇供水。其它4座水库均为备用水源地。辖区大部分乡镇供水水源以及农村饮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此外,该市还有为青岛提供饮用水任务的大沽河饮用水源地,通过近年来水质监测结果发现,除因农业生产面源污染造成总氮超标外,PH值等20余项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标准,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三)供水设施设备情况。目前,该市城乡供水主要有南村、兴平、云山、崮山等较大水厂4座和1处高位水池,日供水量为500立方米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15处,累计日供水能力达18.45万立方米;各大水厂均建有比较完备的水处理设施、水质监测设施设备和预警监控系统,为城乡集中供水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镇村供水情况。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镇村供水工程主要分为集中供水工程和单村供水工程,其中:集中供水的1337个村庄,单村供水的441个村庄。

(五)供水体制机制情况。根据不同的供水形式,该市供水管理分为3种形式:一是市自来水公司管理,这类村庄直接使用城区自来水,其水费收取和管网(村外或小区外)维护均由市自来水公司负责。二是镇水利站管理,这类村庄使用城区自来水水源或本镇集中供水站水源,其城区至本镇的城市供水主管道由市自来水公司负责维护管理,本镇内供水管网由镇水利站负责维护管理,水费收取实行保本微利、本镇定价原则,各镇水费价格不一,一般在3-5元/立方米。三是本村管理,这类村庄主要是指单村供水村庄,其水费收取和管网维护均由本村负责,各村水费价格一般为1.5元/立方米。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情况

近年来,该市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供水工程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西四镇供水、村村通自来水、农村除氟改水、农村规模化供水、城乡供水管网改造等一批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了1214个村庄、79.1万人的吃水困难问题。截止2012年底,全市城市供水管网已经覆盖了城区及蓼兰、兰底、白埠、门村等13个镇(原区划),达到了日供水量2.3万立方米的规模;全市1788个村庄累计有1781个安装了自来水。今年正在实施的总投资2915万元的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和古岘镇规模化供水工程,可解决96所学校、9个村庄、7.7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工程正在实施中。同时,总投资1.24亿元的农村规模化供水二期工程已经进入招标程序,工程竣工后可使双山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0.8万立方米,将店子镇原有集中供水管网61个村庄(3.4万人)并入规模化供水管网,并新增解决18个村庄、1.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明村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万立方米,将明村镇原有集中供水管网80个村庄(4.46万人)并入规模化供水管网,并新增解决35个村庄、3.9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开展供水工程建设的同事,强化供水管理。一是抓好水源供应。坚持优先使用地表水的原则,加大了对尹府水库、黄山水库、双山水库等地表水的有效利用。二是抓好水质检测。各供水水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坚持定期对水源地水、进厂原水、出厂水、管网水进行规定指标检测,并随时进行水质抽检;各镇集中供水站一般每半年或每季度化验1次水质,确保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三是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划定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明确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从事开山采石、排污、集中堆放垃圾等活动。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对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污染源和企业排污口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实现了对污染隐患的动态管理。四是抓好应急管理。编制了《平度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饮用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预案,建立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同时,实行24小时供水应急服务制度,对城区供水发生的漏水、爆管、水质变化等事件,随报随修,最低限度地减少不利影响。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虽然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工程标准低,资金投入较少。近年来,该市通过投融资建设了一大批自来水工程,但受设计水平、建设标准等历史条件限制,再加上资金等问题制约,2004年底以前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农村自来水工程,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大多数已经达到了设计年限,部分村庄自来水已停止运行或报废,存在用水安全隐患,这类村庄全市共有259个,广大群众迫切要求进行维修改造。城市供水配水管网因老化失修等因素影响也经常出现爆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当前国家对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还是实行补政策,有一半的建设资金需要地方和群众自筹解决,这部分资金很难筹集到位,对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和范围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管理难度大,制度建设滞后。自来水工程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用户,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大锅水思想,还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这就给水费收缴带来一定的困难。上万公里的自来水管网铺设在地下,生产建设活动极易造成设施的破坏和水量的流失,甚至有部分群众为了一己之私,私接乱拉供水管道,也给自来水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损失。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使得农村自来水管理缺乏法规、政策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正常管理。

三是水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寿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地下水超采,水源污染加重,从而降低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了农村自来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剧了工程的报废速度。该市胶莱河、泽河两岸,如明村、同和、李园等区域,自来水工程建设起步较早,但吃水困难现象有增无减,原因多为水源地枯竭或水质变坏。采矿和生产生活污染也是近年来造成吃水困难的主要因素,其中石墨、石材开采、蔬菜淹制、化肥农药的滥用以及生活垃圾,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比如该市田庄镇因石墨开采加工,造成了大面积的水源地污染,新河镇因海水入侵逐年扩大,原新河镇区域内很难找出一处合格的水源地。

四是水源供应不足,影响供水保证率。受经济发展、城镇扩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因素影响,城乡供水需水量持续增加,致使水源供应与水厂净水处理能力不相适应,不能有效满足供水需要。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兴平水厂,现有净水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日,而水源供应能力仅为4万立方米/日,远远不能满足水厂生产需求,急需增加水源输送能力。

四、意见与建议

为进一步抓好城乡饮水安全工作,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下面四项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进一步完善规划,提高建设质量。供水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全市小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工业园区的发展,对供水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原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规划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完善,以满足新的供水需求。

(二)制定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合理确定水价,强化水费计收和管理。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价格。集中供水水价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二是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供水管理办法,使供水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增强供水管理的实效,特别要为查处破坏供水设备设施、污染水源水质、私拉乱接水管、不交水费等行为提供处罚依据。三是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供水管理模式,加快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供水管理制度改革,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检测制度,促进水厂规范化管理,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第11篇

为了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20*]4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1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1、组织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由县水利、建设部门牵头,会同县发改、环保、国土、卫生等部门在20*年底以前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明确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深化落实各专项规划。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的要求》,编制和完善各项专项规划。由县建设局牵头编制完善城乡给排水规划,综合布局城乡给排水系统,统筹安排供水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供水管网。由县环保局牵头编制完善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界定保护区域。县卫生局要做好相关规划的卫生学评价及水质卫生监督监测方案。编制实施各种涉水规划,必须坚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摆在第一位,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综合防治,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

1、认真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县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办法》有关规定,落实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把好建设项目审批关,禁止对水源有污染的项目和设施进入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环评法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县环保局要定期开展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整治或拆除;对违法违规经营的项目如码头、饭店等,要责令立即停止经营并限期纠正。

2、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县环保局要全面推进富春江、分水江以及主要水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不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坚决予以关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严防城乡饮用水有机污染,饮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设生产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产品的项目,现有的相关企业要限期关停搬迁。

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县农业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认真做好禁养区的畜禽禁养工作,20*年前完成猪存栏数300头、牛3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的治理任务。对养殖大户实施规范管理,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集中治理,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养殖小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加快形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处理好农村生活污水。加快实施种植业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工程,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施水产养殖证制度,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施肥养鱼和投饲养鱼、养鸭。县水利局要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强农村小流域治理。

4、加强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县建设局要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对全县集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的指导,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垃圾收集处置网络。

三、城乡统筹,加快供水工程和设施建设

1、继续提高集中式供水水厂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综合利用水库、供水水库建设和已建水库的供水配套,发挥水库在城镇供水中的积极作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集中式供水水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增强集中供水的稳定性。加强制水工艺改造,提高常规处理能效,推广深度处理技术,提高供水水质。凡饮用水水质不符合标准的集中供水水厂,应当提出强制性技术措施,制订技术改造规划,采用先进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

2、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以城带乡扩大农村受益范围。县建设局要制订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给排水规划,结合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督促指导乡镇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盖面。城镇集中供水水厂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供水半径,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将自来水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村。

3、加快建设农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对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不能覆盖的山区乡镇和山区村,县建设局要会同县水利局和有关乡镇(街道),结合“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生态村建设和改水改厕工作,加快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落实各项净水措施,确保供水水质。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单个或多个山区乡村,要加快建设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净水和消毒设施,建成一批独立的供水体系,并尽可能做到互联互通。

四、加强监管,确保城乡饮用水水质安全

1、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指定专人负责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对本辖区内的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并积极做好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指导督促和协调工作。

2、切实加强水源水质的监测。县水利局要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管理的要求,对全县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县环保局要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要求,优化监测站网设置,加强对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并建立定期报告和水质公告制度。

3、严格实施制水的全过程规范管理。县建设局要加强对取得供水许可的城镇和区域集中供水水厂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供水经营单位建立以水质保障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落实保障水质的各项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

4、加强供水水质的卫生监督。县卫生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格实施对集中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卫生许可,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定期抽检。对城乡饮用水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自备取水的企业和学校等单位要严格按规范对自备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五、健全机制,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1、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各种节水设备和节水产品,强化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2、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和高耗水行业差别水价政策。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适时提高征收标准,尽快将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资源费调整到高于供水价格。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运行。

六、完善制度,加强储备体系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建设

1、加强城乡饮用水储备体系建设。由县水利局负责,建立全县水资源和饮用水战略储备体系。选择部分水库作为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并制订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网调度方案。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备用水源。

2、进一步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要根据县城生活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好应急措施。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完善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水域周边的化工、医药等重点污染企业以及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贮存的企业要严格防范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并制订专门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把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供水单位应当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污染隐患情况,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原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不足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请县人民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七、加强领导,建立完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体系

1、建立组织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对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建设、发改、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卫生、国土、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我县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34-1

1 造成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水中氟化物含量过高

矿物中的氟化物可溶于水,并可能造成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过高,这种情况在以沉积相为主的滨海区、低平原区、古河道区以及煤炭、石油产区尤为普遍。水中氟化物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对骨组织有危害,轻者会产生氟斑牙,重者造成氟骨症,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导致残疾。

1.2 水中砷元素的含量比较高

砷的化合物大部分属高毒,三氧化二砷口服中毒剂量一般为5~50mg、致死剂量是100~300mg,敏感者1.0mg即可中毒、20mg可致死。由于砷化合物的高毒性,当饮用水中砷浓度为20mg/L时,可引起急性中毒。据报道,三氧化二砷的阈下浓度和阈浓度分别为0.2mg/L和2.0mg/L。长期饮用高砷水,会造成砷中毒,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影响生命安全,危害极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中砷含量不得超过0.05mg/L。

1.3 苦咸水

由于水文地质、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原因,我国地下水含水层中咸水、苦咸水分布较广。主要成分为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不宜超过1.0g/L,超过1.5g/L就有苦涩或咸的感觉,超过2.5g/L的苦咸水很难直接饮用。长期饮用苦咸水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

1.4 饮用水中有机物、微生物超标严重

除了高氟、高砷和苦咸水外,饮用水源污染也是目前农村饮水面临的严重问题。随着我国工农业和城镇化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越来越大,但污水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大量未经充分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造成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严重污染。农田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以及高强度的水产养殖等更加重了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1.5 干旱缺水问题

干旱地区,农村人口常采用水窖集雨的形式供水。由于过去采用的标准较低,集雨面积和水窖容积偏小,遇有大旱年份,往往发生季节性缺水现象。这也属于水源保证率低,不满足饮水安全要求的情况。一般来说,气候因素、地理因素等是饮水水源保证率低的自然原因。而农村普遍采用的分散供水方式,使得农村饮水无法避免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寻找水量充足的水源,建造集中供水工程,提高抗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2 针对重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农村饮水安全

2.1 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

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和污染水以及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继续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东部较发达地区要率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统筹供水。要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程序实施。要建立良性循环的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项目充分发挥效益。

2.2 解决缺水问题

应优先建集中式供水工程,无条件建设集中供水工程时,可建设雨水集蓄工程或打筒井。根据各地可用水分的分布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供水方式,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集中式供水工程在本地区一般仍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而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集中式供水工程在本地区一般以地表水(水库水、江水)作为供水水质,该水源需经过常规净化(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和消毒后才能作生活饮用。

2.3 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对广大农村地区,要摸清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情况、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建设和实施方案。重点开展对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型村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对集中式供水工程,要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

2.4 加强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