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

时间:2023-06-08 11:20: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 危险货物运输;环境应急;安全环保卡;交通事故

文/傅煌辉 刘彬彬 牛光甲

近年来,由交通运输事故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高发频发。来自环境保护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以来调度的突发环境事件中,1/3的事件由交通运输事故次生。交通运输事故已成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诱因之一,特别是一些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影响。2014年5月,320国道浙江杭州桐庐段一辆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致四氯乙烷泄漏,造成事发地附近部分水体受到污染,富阳市自来水厂暂停取水,事件对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妥善处置危险货物运输中交通事故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切实防范或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安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亟待研究解决。

当前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次生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我国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许多管理办法和规范,加大了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力度,但受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能力不足、事故信息交流不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在运输前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并了解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然而对近年发生的交通事故调查发现,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随车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未能对从业人员开展日常培训,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素质不高,对事故处理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当场逃匿的现象时有发生,错失先期处置最佳时机。2012年5月5日,陕西汉中一辆装载34吨苯乙烯的槽罐车在108国道宁强县段发生侧翻,事发后,车辆的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未及时采取措施封堵罐体泄漏口,未截流事故车辆周边渗漏的苯乙烯来控制污染,导致约6吨苯乙烯进入汉江,造成汉江水质严重污染。

事件信息交流不畅,环保部门未能及时参与应急处置

在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发生后,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缺乏对环境风险的认识或不知道环保部门联系方式,未能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事件信息,而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事故的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缺乏直接的事件信息沟通渠道,导致环保部门接到事故报告的时间滞后,未能及时参与应急处置,造成环境污染的扩大。2011年6月4日,浙江省建德市一辆载有31吨苯酚化学品的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由于事件信息交流不畅,环保部门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到报告并参与应急处置,公安消防部门为了尽快疏通交通,使用大量消防水冲洗现场,导致大量含苯酚的消防水流入新安江,污染了新安江的部分饮用水水源地,造成杭州市部分县区一度停水。

运输物品性质不清,增加了环境应急难度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每年道路运输危险货物有6000多种,总量在2亿吨以上。不同的危险货物,其理化性质及其对周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发生事故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方法也千差万别。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事故的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由于缺乏及时准确掌握危险货物性质的有效途径,往往只能靠经验对危险货物做出判断,人为增加了应急处置难度,一旦判断不准就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2006年6月l2日,108国道山西省繁峙县段发生了一起槽罐车侧翻事故,大约30吨煤焦油进入大沙河。事发后,由于应急处置人员无法了解运输货物的性质,未能及时筑坝拦截、吸附清理有毒物质,直接威胁到下游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备用水源地的王快水库的水质安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应急救援人员处置措施不完善,次生环境污染时有发生

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以后,最先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一般是交通管理和公安消防人员,而他们更注重对人身和财产的抢救与保护,对事发地周围环境敏感性判断不足,不主动了解掌握事发地周围是否存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区域而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极易次生突发环境事件。2008年3月5日,湖北随州曾都区殷店镇发生一起槽罐车运输事故致二甘醇泄漏,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对二甘醇的环境危害性考虑不充分,没有依托地形构筑紧急的导流沟,将泄漏的化学品和消防废水进行有效控制或集中收存,而按照常规作业喷洒消防水,导致消防废水进入漂水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建立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环保卡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针对日益突出的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及其危害,交通运输部门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第39条规定:驾驶人员或者押运人员应当按照《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的要求,随车携带《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以下简称《安全卡》);《安全卡》主要包含:装载危险货物的化学品名称、储运要求、泄漏处理、急救、灭火、防护措施以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等内容。然而,这些内容侧重于人员急救防护、灭火和消防救援,缺少必要的防范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难以应对日益高发的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为此,有必要在现行《安全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并实施安全环保卡制度,督促运输企业和相关部门提高环保意识,做好信息报告,采取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遏制突发环境事件高发频发态势。

意义

第一,安全环保卡制度有利于环境应急中相关人员尽快熟悉运输物品性质,提高防范意识。安全环保卡制度要求危险货物运输单位在承运前,对危险货物的性质进行详细调查,制作安全环保卡,并由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熟悉掌握,有利于增强相关人员突发环境事件防范意识,遵守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相关规定,做好承运前的各项检查等准备工作,配备必要的防护工具和设备,从源头上降低发生环境事故的概率。

第二,安全环保卡制度有利于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及时报告,快速开展应急处置。安全环保卡制度要求危险货物运输单位提前了解运输沿线的安监、消防、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方式,有利于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在第一时间报告事故情况,及时反馈事故现场态势和事故发生地敏感目标等重要信息,减少迟报漏报现象,为事故应急处置争取时间。

第三,安全环保卡制度有利于开展事故先期处置,将环境污染消灭在萌芽中。安全环保卡制度要求危险货物运输单位预先制定好危险货物泄漏至特殊区域,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居民聚集区、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现场处置措施,可以有效弥补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专业知识的短板,提高其事故的先期处置能力,避免事态的扩大,将环境污染消灭在萌芽之中。

第四,安全环保卡制度有利于应急处置救援队伍现场处置事故,防范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安全环保卡制度要求载明危险货物理化、毒害等性质和环保处置要求等相关信息,有利于公安消防等应急处置救援队伍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对污染情形和发展态势进行研判,采取疏散、围堵、降污等现场处置措施,有效防范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第五,安全环保卡制度有利于提高部门间协调合作,加强危险货物监管。安全环保卡制度要求强化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摒弃危险货物监管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思维,不仅有利于形成合力、共同强化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而且也促使各个部门在处理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时,达成“救环境优于救财产”的统一认识,防范次生环境污染,保障交通运输和环境安全。推动和实施安全环保卡制度的建议

安全环保卡制度是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我国还属于新事物,需要发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等各方的力量,将其当作一项系统工程,从各个方面完善并推动实施。

修订现有的部门规章,推动建立安全环保卡制度

2013年12月,交通运输部和环境保护部签订了《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提出加强在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运输环节的合作,推动实施安全环保卡。该协议为推动建立安全环保卡制度指明了方向。建议交通运输部和环境保护部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规章进行修订,联合出台安全环保卡制度的实施细则,推动地方各级交通、环保部门及相关运输企业实施安全环保卡制度,并在综合评估各地实施效果基础上,择机将安全环保卡制度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予以明确规定。

研究制定技术标准,指导运输企业制作安全环保卡

为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环保卡制度,建议尽快规范并统一安全环保卡格式内容,可由交通、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在《安全卡》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安全环保卡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安全环保卡的形式和内容,增加防范和妥善处置次生环境污染的信息(如危险货物的理化性质,可能对周围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环境应急处置措施),指导运输企业和相关人员制作安全环保卡。

开展危险货物处置技术基础研究,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危险货物种类繁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千差万别大部分企业缺少信息收集渠道和经验积累,很难制作出科学合理的安全环保卡。建议交通和环保部门加强在危险货物对环境影响以及应急处置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弥补现阶段技术空白,建立一套门类齐全、可操作性强、环境影响小的危险货物应急处置措施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开,方便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查询使用。

建立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安全环保卡电子信息化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危险货物交通事故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信息报告困难。因此,建议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利用现阶段已经成熟的无线射频、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设全时段、全地域的危险货物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安全环保卡电子信息化,不仅有利于对危险货物运输的全程监控,及时发现运输事故,而且在事故现场无法获取到安全环保卡或者被损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询并获取相关信息,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强化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素质

建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加强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环保卡相关知识培训,并将环保知识纳入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等相关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内容,未经考核合格,不得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相关职业。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环保卡制度日常培训计划,强化关于危险货物对环境主要影响及其应急处置措施等环保知识的培训,增强环境意识,提高专业素养。

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提高处置能力和防范意识

一方面建议加强部门联动。公安消防部门是综合应急处置救援的主力军,建议公安消防部门将安全环保卡相关内容列入训练科目,联合环保部门按照安全环保卡中的应急处置措施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部门间的联动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建议提高宣传力度。环保、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充分利用网络、书籍、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向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驾驶人员、押运人员等相关人员,宣传安全环保卡制度的相关要求和主要作用等信息,提高其事故防范和环保意识。

主要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加强环保交通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J].环境保护,2014,42 (19):12-15.

[2]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突发环境事件典型案例选编(第1辑)[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75-85.

[3]吴宗之,孙猛.200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2):3-8.

[4]田为勇,闫景军,李丹,借鉴英国经验强化我国部门间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的思考[J].中国应急管理,2014 (10):18-21.

第2篇

把准确梳理查找难题作为专项行动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难过四个途径,切实找出、找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推动领导干部再次找。从5月底开始,利用一周的时间,在全区开展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回头看”,检查领导干部蹲点期间所确定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并再次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5月27日,区委书记陈利幸对蹲点的大同村进行了回访,对蹲点村的社会治安、垃圾中转、污水处理、流动摊档等问题的改进情况一一作了详细了解,并与村两成员、部分党员代表、外来人员代表进行了恳谈,就环境、医疗、教育等热点问题再次征求了意见。

二是组织相关部门分头找。如由区纪委和组织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农村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听取农村基层群众对村干部作风建设的反映;由区安监局、区总工会、区交通局、区建设局、区交警大队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在北仑海韵公园举行安全生产现场咨询活动,一方面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一方面向过往群众征求安全方面的意见建议;区卫生局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情况,通过调查表、网上征求等途径,向社会各界的征求意见建设;区科技局派出多个工作组,走访260多家模具企业,了解它们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目前共征集到零散、原始的问题931个,进行分类梳理后,归纳为260多个主要问题。

三是发动群众一起找。开展全区性的人民群众关注热点问题民意调查活动,通过纸质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各街道(乡镇)机关、企业、集市闹区、学校、城市、农村的2441名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找难题。经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全区人民群众最关注的十大问题: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就业、公共教育、党风廉政、居民生活、外来人口和公共交通。

四是组织党代表专项找。针对区域内大型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群众对环保问题越来越关注的实际,于6月13日由区党代办组织,安排了20名基层区党代表专程到宁波逸盛石化、宁波钢铁进行环保工作视查,并结合实地视察情况,就加强企业环保自律、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加强区域环保安全工作等提出问题、建议。

第3篇

关键词 县级监测站;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272-01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是检验建设项目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和通过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依据[1],是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设施同时投产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规定对项目的环境保护验收实施分类管理[2],县级环保局主要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而县级监测站主要受委托编制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相对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县级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的项目污染程度相对较小,验收监测内容也较少,只需编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表[3]。但县级监测站作为基层监测站,在人员素质、仪器设备配置等方面较省辖市站及省中心站有较大的差距,验收监测工作也略显薄弱。笔者通过多年的验收监测实践,就县级监测站在建设项目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

1 县级站在建设项目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1 验收监测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县级站在接受验收监测任务后,一般能做到现场踏勘并收集项目相关资料,编制监测方案。但通常资料收集仅局限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忽略了对建设项目相关技术文件的收集,现场踏勘时也往往只关注污染治理设施,对整个项目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编制的监测方案往往较为简单,仅罗列监测类别、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内容,无法对整个验收监测工作起到完全的指导作用。

1.2 验收监测人员未接受专业培训

目前,国家环保部每年都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人员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但由于资金、名额等原因限制,县级站很难保证验收监测人员接受环保部的正规培训。因此,县级站从事验收监测的人员往往仅持有环境监测上岗证,监测人员对验收监测的认识不到位,加上本身业务技术限制,导致验收监测质量难以保证。

1.3 生产负荷检查力度不够

县级监测站在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时普遍存在重形式、对建设项目生产负荷情况检查力度不够等问题。由于对项目生产负荷检查力度不够导致了解的不够细致或仅是应付了事,验收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若验收时建设项目生产负荷达不到验收要求,使污染物产生量高于正常水平,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不能反映其真实处理能力。在验收后,一旦建设项目生产负荷高于验收监测时的生产负荷,造成污染事故的几率较大。

1.4 环境管理检视不够

县级监测站在验收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测试、轻检查的现象。项目的验收监测局限于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等环境治理设施末端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对环境管理方面的检视不够,往往以口头询问为主。目前,在环境管理检查中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一是验收监测报告只对环境管理检查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未作透彻分析,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二是对验收监测报告中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审查不够,应急措施落实、应急预案演练及职工环境安全教育等检查流于形式,应急环境事件处理在验收监测报告中的体现力度小。三是由于认识不够、资金缺乏等原因,企业日常环境监测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

1.5 非常规性环境因素的影响无法调查分析

县级监测站验收侧重于污染型项目的环保设施,对项目的生态保护、防护距离、景观影响方面等重视不够。受监测技术手段、人力、物力、资金等的制约,县级站在验收中无法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变、破坏视察视觉景观等非常规性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

1.6 验收监测报告表编制质量不高

验收监测报告表的编写一般使用统一的表式,由于是表类的格式,在编写时容易将内容写得过于简略,不能详尽地说明项目的具体情况。而且在编写过程中容易将内容写得过于程式化,编制的验收监测报告表大同小异。

2 加强县级站环保验收监测工作建议

2.1 提高对环保验收监测的认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包括 “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项重要制度,而环保验收工作是对以上2项制度的验证和总结,在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实现环保目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对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工作的认识。监测机构技术监督和技术执法的重要步骤之一是验收监测,要着力提高验收监测人员的认识,使监测人员多方面主动收集资料信息,做好验收监测的前期准备工作,对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试生产各时期的情况充分了解,把验收监测作为环保工作的一部分给予重视。

2.2 加强县级站验收监测人员培训机制

由于验收监测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基本的环境监测知识不能完全满足验收监测的需要,所以对验(下转第277页)

(上接第272页)

收监测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系统化的正规培训。基于县级监测站人员和资金因素的限制无法参加国家级的培训,建议由省级监测部门分期分批组织验收监测培训,普及验收监测知识,使所有县级站的监测人员都能接受到系统的培训,从而全面提高验收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2.3 制定适应形势发展、可操作性强的验收监测规范

验收监测技术规范设计不完善是影响验收监测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4]。一是验收监测局限于技术性测试内容,环境管理检查缺乏明确细则和评价标准。二是不能明确把握生产工况,验收工况达到设计规模的75%以上才能达到验收规范要求,但缺乏明确的判断方法。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可操作性强、适应形势发展的验收监测规范并配套实施细则,尤其注意要制定关于生产工况的把握方法以及环境管理检查方面的细则和评定标准。同时还要制定验收监测结果的评定标准,使得验收监测规范化、程序化和易操作。

2.4 切实加强环境管理检查

要加强非测试性项目的环境管理检查,认真对照环评及批复要求关注好监测制度、防护距离、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在环境管理检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验收监测报告的内容。用照片和图表客观地反映检查结果,再辅以文字说明,企业日常监测委托协议、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协议等作为附件以支持环境管理检查结果。二是落实日常监测计划。企业监测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计划、监测设备的配置、监测机构的设置等的落实应作为环境管理检查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强对应急预案、应急措施的管理检查。严密分析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逐项检查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落实情况、应急设施的状态、职工环境安全教育等情况。

2.5 主动开展公众调查

县级监测站接受的验收监测项目一般评价等级较低,没有明确要求进行公众调查,县级站在验收监测时一般也不进行公众调查。事实上,项目周边群众最能反映建设项目在不同时期对周围环境的实际影响,同时有助于明确和分析运营期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改进已有的环保措施提供基础。因此,在验收监测时,应通过座谈会、发放调查表或企业公示等形式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监测报告总结归纳,反馈给项目单位和负责验收的环保部门。

3 参考文献

[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 朱光辉.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应关注的问题[J].广东科技,2011,20(16):128-129.

第4篇

1高速公路对生态的影响

对于那些想在高速公路附近建立商业网点、郊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发展商来讲,高速公路的建设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但对生态学家来讲,却意味着新的灾难的产生,从生态观点来看,高速公路至少造成以下三方面的负面影响:

1.1自然特征的丧失

高速公路的建设会直接造成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栖息地、地质暴露带或一个地貌特征的丧失。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这样会导致一个栖息整体分割为难于交流的两半,因光照、湿度、温度和土壤营养成分等生态因子的变化而叠加作用产生的影响,导致生物物种的繁衍和组成成分发生变化,生物数量成倍减少。

1.2水文条件的变化

高速公路的建设会导致所在地区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地上、地下水流与数量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路边甚至较远地区的动植物,并会产生水污染和地下水位的变化。

1.3对野生生物的其他影响

根据研究表明:鸟类在高速公路1.6~1.8km范围内繁殖不兴旺;高速公路对哺乳动物(蝙蝠除外)、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不会飞的无脊椎动物来讲,是个难于逾越的障碍带;活动能力大的动植物沿公路走廊带状栖息而侵人其它生物群落等等。

2高速公路的环保对策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环保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环保管理体制已基本建立,而且,高速公路在设计时也都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然而在执行中真正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的却少之又少,加上监管的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的环保质量。为此,我们认为必须:

2.1将环保设计纳人工程总体设计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将环保设计纳人工程的总体设计,并做好各阶段的环保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拟定环境保护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审定意见作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通过系统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质量。

2.2制定与环境相协调的行动计划

环境不但包括空气、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和景观等自然环境,而且还包括人口、住房、生活、生产、社会活动、宗教、犯罪等社会环境。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占地、拆迁房屋、噪声、废气、污水、植物破坏、水土流失、铅污染、振动、公路两侧人员交流阻碍、动物栖息地破坏与活动阻碍、景观与文化遗产破坏等等。在公路建设的前期、施工和运营3个阶段,都必须制定与环境相协调的行动计划。

2.2.1建设前期与环境的协调

每一个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必须完成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EnviromnmentalIm?pactStatement,简写为EIS),从项目实施可能对周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生态、水、大气、噪声等多方面)的影响出发,筛选出多项具体的重要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在公路的设计中,则继续贯彻EIS所提出的各项环保建议措施,从线路走向选择到路面路基结构形式设计和施工材料的要求,从道路景观设计到交通安全保障和道路使用者舒适程度的满足以及保护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要在体现出环保的前提下突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2.2.2建设阶段与环境的协调

在深挖高路堤路段路基施工时,要建立独立的污水排放系统,使防止污染和净化水源一举两得;穿越林区的公路,要在施工地界内勘察每一棵树上有无野生动物栖息,有则移植,无则才可砍,施工须穿越野生植物繁殖区,必须避免其繁殖季节,在施工区域周围布设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动物误闯工地受伤或死亡,此外,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动物穿越公路的动物通道;工程取土,不用熟土,必须利用弃土;采用隧道形式保护景观,不破坏生态环境;同一断面车道依据地形错位设置;设置隔声墙等等。

2.2.3运营阶段与环境的协调

公路通过噪声敏感区域时,应建设高标准的防噪隔声墙;监督机动车的废气排气量;以经济手段鼓励使用无铅汽油;制定严密的危险品运输规程;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标线清晰、醒目、齐全,既利于交通畅通,也可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水资源、动植物保护区设立醒目的警示标牌等等。

3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

3.1严格执行汽车废气排放标准

强制使用无铅汽油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德国,无铅汽油的销售比例已达95%,并通过采用净化废气的三通调节催化器使]\02、HC和C0对空气的污染日益减少,今天在欧盟范围内,所有带汽油发动机的新汽车都必须使用这种废气净化装置,方能达到标准废气值。

3.2制定持续利用自然的制度

遏制野生动物和植物种类及其生存空间的减退和动植物基因资源的损失。在自然保护方面,主要应保住尚存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地区,如有困难则必须通过自然化措施恢复此类地区,将它们联成一片并减少有害物质损害的影响;在动植物保护方面,要实施全方位保护品种法,要对全部土地进行承受能力评估,有限开垦,同时在规划和实施阶段时刻不忘保护自然、保留自然。

3.3建立废料责任制度

借鉴德国制定循环经济法。所谓循环经济法就是从清除废料的路子回归循环经济,其目的是有效保护原料资源,其核心是着眼于对产品承担的肇事者原则,扶持开发废料少的产品。

4建议

4.1建立公众的参与制度

要求业主必须在前期工作的规划、工可、设计等各个环节,广泛吸收项目所在地区居民、社会团体及其他有关部门、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在德国,公众参与是其特色之一,其法律规定,公众有权得到其关心项目的EIS,《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必须至少公开公布4周以上,以便了解项目对其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参与讨论并提出其合理的要求和建议,没有公众的参与,项目不可能得到实施。

4.2建立公路环境保护后评估制度

建议对所有工程项目,在运营后的规定时间内,必须就EIS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后评价,检查环保工程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以便后续项目继承发扬有效措施,改进抵消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公路的环保质量。

4.3引人生态设计的概念

要从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始,引人生态设计的概念,重点分析生态环境对该公路项目的忍受程度,作出响应的环境评价,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和补偿方案’并在招标文件中将环境缓解、补偿、替代措施列人其中,以便施工中付诸实施。

“保护环境与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之共识。在1998年10月15日亚太地区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亚太议员环发会执委会代主席彼得?哈德森提出的“环境保护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头”的观点将成为我国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正确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环保的关系,严格执行公路环保的“三同时”制度,将环保设施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环保政策正在落到实处,同时加快环保法规建设,增加环保的科技投人,强化建设中的环保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就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环境问题上,要从根源上制止令人不快的麻烦或污染,而不是被动地应付其后果,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建设之路。

第5篇

5月6日,昆明市相关负责人回应,中石油位于安宁的炼化基地项目已经审批,相关环保标准全部符合国家要求,PX项目是炼化基地的下游配套项目,目前尚在规划研究当中,并未确定建设。

与此同时,四川石化彭州项目遭到当地居民反对,政府和企业忙着解释、应对。

比昆明更早,在大连、厦门、什邡、启东、宁波,这些城市的街头和广场,都曾成为人们反对大型项目上马的“阵地”,网络上更是一片声讨。

为什么PX等重大项目工程频繁遭遇公众反对?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肖凤桐等曾就此进行了探讨。

别让“可行性研究”变成“可批性研究”

“现在很多重大工程建设初期就招致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甚至引起,造成地方政府尴尬局面和被动维稳,影响了原定的规划实施和工程建设步伐。”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说。

地方政府的心态急躁和方法不当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肖凤桐认为:“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加快发展,促进GDP增长的心情迫切,上建设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一些地方存在着不顾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社会条件的约束,在项目论证方面走形式,可行性研究变成可批性研究。”

吴鸿说,一些地区、部门、行业的规划编制,时间长、实效差、落实难,新任上马,全盘,成为“图上画画、墙上挂挂”。此外,项目建设前开展的听证会、问卷调查、项目公示等工作,在执行中也有些走样。

对此,肖凤桐做过调研:“现在下面报上来群众对某项目的意见,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评价的。满意度达99%、98%,实际上没有达到这么高。比如给当地群众一张表,对上这个项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你要是画勾就奖励一袋大米、3袋洗衣粉。群众也不清楚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一看反正项目还没建,先打个勾把东西领了再说。”

这样换来的高满意度,颇有哄骗意味。

但在整个社会中,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环境方面的维权诉求加大。那些没有填表被调查的真实声音不会甘于被湮没,终会爆发。

这些事件的处理结果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作出让步,宣布项目缓建、停建、搬迁,提高补偿标准。

一是企业做得不够好,二是项目被妖魔化了

一些重大项目遭到反对的原因是,群众认为安全防护距离不够,希望项目离自己远一些,再远一些。

对此,肖凤桐说,应该做好对项目所在地的人民群众的安全环保知识宣传和解释工作:“他们说国外提出来了,石化项目要距离居民区100公里、20公里,事实上国外根本就没有这么远的距离。我国石化的防范距离是800米到1000米,已经超过国外的距离了。有些地方对规划要求控制得不够好,比如厦门石化项目,定了厂址以后,对房地产公司控制得不够,大量开发房地产,周围建起了好多居民住宅,结果就距离很近。相关部门一定要把这个安全标准明确。”

“国外有的石化项目跟居民区就一条马路之隔。”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说,“从企业角度来说,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再一个就是被妖魔化了。”

肖凤桐认为,对国家需要的战略性产品的项目必须要干,但必须是经过科学论证,安全环保的风险确实可控。不能居民一有意见,一“散步”就马上停建,永远不再搞。要充分尊重民意,切实把安全环保工作做好。

傅成玉说:“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阶段,上大项目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健康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中国已经搞了几个PX项目,PX芳烃的毒性是有,相当于一个加油站。它是中间产品,下游是纤维,我国纺织工业在这一块的需求量一年有2700万吨,1万吨的用途相当于7万亩棉花,2700万吨化学纤维相当于减少1.9亿亩棉花种植,解决了粮棉争地的问题。如果PX毒性那么大,我们的衣服不就不能穿了?如果这块不上,全靠进口,纺织行业的成本要大增,关系到国计民生。这些道理群众不懂,有所谓的专家一说,大家都害怕,应该好好解释,同时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把环境保护和周边群众进行沟通,不能我们认为没事就先上,一定要让群众先放心,不然闹完了不敢上了,效果很坏。”

项目论证要有民意代表参与,光专家不行

201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强调项目的业主单位和地方政府要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承担主要责任。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维护社会公共安全防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如何处理好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群众满意度的关系?

针对以往因为舆情压力导致的政府和企业让步,项目搬迁、停建等结果,肖凤桐认为,这是经验和教训,再上新项目必须先把论证走在前头,“这个过程要让社会的民意代表参与进来,光专家不行。”

傅成玉说:“不是我们的工作不能做好,是我们过去考虑面太窄,觉得这个事不是坏事,可别人如果不懂、认为是坏事的时候,就没法改变了。”

肖凤桐建议,把建设项目当中的安全环保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只有把这部分资金打足,才能采取比较高的安全环保的技术标准,用比较好的工艺、设备,同时,征地拆迁补偿占项目总投资比重也应提高。

吴鸿认为,现在重大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决策程序不够完备,一些建设项目从提出设想到工程上马的时间过程短,决策过程程序不到位,敷衍了事走过场;对于重大经济决策前期,社会舆论介入、社会专业人士和公众代表意见参与,尚未形成制度和规定,使得这种参与往往是信息泄露后的“被参与”。

对此,吴鸿建议,应该有效征求各方意见建议,重视民众参与。对于涉及民众切身利益或者群体利益相关的重大经济决策,进行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评估;制定重大经济决策过程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程序和办法,明确信息公布的范围和内容,社会组织和民众参与的代表选择和听证程序,使信息更加透明。

吴鸿认为,可以通过对大连、厦门、什邡、启东、宁波、千岛湖引水等工程前期造成的社会影响的实际案例和处置结果进行分析,逐步建立完善的更加平和的应急处理程序,减少政府和民众对立情绪。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

从企业角度来说,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再一个就是被妖魔化了。不是我们的工作不能做好,是我们过去考虑面太窄,觉得这个事不是坏事,可别人如果不懂、认为是坏事的时候,就没法改变了。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

一些地区、部门、行业的规划编制,时间长、实效差、落实难,新任上马,全盘,成为“图上画画、墙上挂挂”。此外,项目建设前开展的听证会、问卷调查、项目公示等工作,在执行中也有些走样。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肖凤桐: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油田;安全环保;管理

1.数字化在油田建设中重要性及意义

1.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油田的建设和发展来说,进行油田数字化建设,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更加有效地利用油气资源,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通过数字化建设,形成以中控室为中心的远程控制生产运行模式,实现了生产调度和监测自动化,工作人员可以在场外对现场设备实施操控。

1.3通过数字化建设,能够实时采集、监测生产设备运行数据,实现空间信息的可视化。将所有不同生产部位的诊断和预警信息进行加工组合,能够及时分析处理生产中的各种故障和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应急指令,从而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管理工作,确保油田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1.4通过数字化建设,能够将指挥调度中心由原先单纯的监控功能转变到安全防范和业务监督等多重功能上来,实现安全环保工作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使安全环保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推行数字化,是油田生产组织方式的一次革命,是油田管理方式的一次变革,是企业控制投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

2.数字化技术在油田建设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生产管理方式有了很大变化,逐步由自动化向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迈进。目前,井站实时数据采集、电子巡井、危害预警、智能诊断油井机泵工况、生产指挥的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在油田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2.1井口数字化建设是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最底层、范围最广、最关键的现场部分,实现了对现场井口、站点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基于物联网的油田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系统,已经能够覆盖油田各个节点。

2.2在实时监控方面,通过广为分布的监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远程采集油井的示功图、电流图、功率图、三相电参数,远程控制抽油机启停、注水井配注、自动投球、电子巡井、增压点变频连续输油、输油泵自动启停,及时自动报表生成、智能预警,人员闯入井场预警。

2.3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抽油机示功图对油井工况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工况分析制定油井管理措施,通过电量数据掌握油井耗电情况和采取节能措施。

2.4在生产信息方面,设置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实现油田生产信息在油田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3.对油田安全环保管理的几点建议

油田数字化管理平台,有流程监控、功图分析、生产曲线、报表生成、操作日志和报警等功能,有信息完整、实时高效、科学决策、准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快速诊断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在节约资源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为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监控平台,拥有了实时监控环保风险源点的能力,为控制安全环保的风险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管理水平的目标,还要从以下几点出发来加强油田安全环保管理工作:

3.1秉承“安全生产、绿色生产”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由被动执行任务逐渐变为主动担负任务。必须明确在油田数字化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认真、仔细的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环保管理,防止在管理操作中出现失误。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标准,加强日常生产中的监控力度,积极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坚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3.2为了提高调度室的调度指挥效率,特别是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合理、动态地调配人员参与抢险,将油田的报警系统与通信平台告知系统对接,短信平台告知系统预先把人员的姓名、手机号、所在辖区、专业等信息编配好预置方案,在接到险情出现的信息后,把险情简介内容输入系统,系统自动给出的抢险预案中抢险人员资料,并按预案以手机短信方式通知各专业的抢险人员及时处理险情。系统可根据短信回复情况得知抢险人员是否获知通知,还可调配别的区域的人员加以支援。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监控中心能够通过对报警的类型与级别的判断将报警信息用短信的形式告知相关的管理与维修人员,在保证信息传递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为设备故障的排除和安全事故的处理赢得尽可能多的时间,

3.3应从建立新型劳动组织架构、建立快速反应应急体系入手,进一步整合、优化、完善数字化指挥系统的各项功能,创新应急抢险运行模式,加快油田数字化建设新技术、新成果在应急指挥工作方面的转化应用,充分发挥数字化在提高管理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革命性作用,把油田安全环保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生产管理实时监控、安全隐患及时预警、事故处置数字指挥”的先进、实用的数字化应急指挥系统。

3.3.1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设定指挥流程并框图化展示,然后根据框图流程下达抢险指令,同时系统自动记录时间,最后形成综合抢险记录。这样可以加快调度速度,避免遗漏抢险环节,避免在抢险过程中出现主次颠倒的情况发生。

3.3.2在通知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环节上,为避免接收信息人未及时查看手机短信,同时要进行一次自动拨号动作,提醒收信人有紧急短信。

3.3.3应急物资协调,根据应急预案提前制订不同的抢险物资预案,出险后系统根据出险类别和级别,结合数据库高级检索功能,自动向指挥人员提供应准备的抢险物资种类、数量和物资所属应急库,当所属应急库物资不足时,自动提供其它应急库位置、距离和物资清单等信息,以供调度。

3.3.4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利用事故点附近视频监控系统或者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事故现场的实时视频监控,让应急指挥人员实时掌握出险现场周边的各种情况,并由数字化大平台提供现场关键设备参数实时变化情况。

3.3.5要注重与资质单位的合作,以市场化运作来开展数字化设备的检定检验工作,重视数字化设备的日常检验与管理,保障数字化设备的正常性能与正常运转,提高其检测数据的真实性。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完善管理标准基础工作,不断提高数字化条件下的油田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第7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 资金 审计建议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重点污染源、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的资金,它保证了污染治理,提高了环境质量。 2003年,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颁发了《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第17号令),规定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对资金的管理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笔者对某县级环境保护局2008年至2010年度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便简称环保专项资金)的审计时发现,县级环保专项资金基本能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对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能根据进度进行监测。审计年度使用县级环保专项资金进行污染治理的单位,排放的废水、废气指标,除极个别单位部分指标未达标外,其余全部达标,群众投诉骤减,资金使用效果较为显著。但环保部门在项目的评审、资金的投放、项目经费的使用方面,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均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待改进和纠正,以达到提高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1.地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保管理部门占用项目专项经费

县环保局将部分办公楼装修费用、考察经费、检查费用、办公费、汽车费用和划付下属单位的补助经费分别列入创建环保模范城等三个项目开支。下属单位将部分接待费列入机动车排污监测经费等二个项目列支 。

(2)环保专项资金的投放不够均衡

环境主管部门年度安排县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时,对非政府规定项目,同一年度、同类治理,规模不同的项目,补助资金投放数额相等;同类项目间的补助资金安排有较大差距,项目补助金额占投资总额的比例,最高为38.4%,最低为5.4%。

(3)项目建设单位虚报项目投资额,骗取财政资金

由于资金审批程序中按项目设计方案评审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环保部门对项目资金跟踪检查不到位,出现了项目单位虚报项目投资额,骗取财政补贴的现象。经对41个使用县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延伸,占抽查单位总数22.58%的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报项目投资的问题。其中实际完成投资与申报投资差额最大的项目是某卫浴有限公司申报的“电镀废水治理设施改造工程”项目,申报投资总额与实际项目完成投资占比为90.37%。

1.2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项目资金尚未安排使用,未有效益

至审计之日,县环保局2008年计划实施的“污染行业统一规划”专项、尚未安排;某溶液制品有限公司2008年度锅炉脱硫改造项目尚未实施 。

(2)个别项目资金沉淀,未能充分发挥效益

环保局河道整治二个项目资金安排较少,该项目2008年至2010年度资金实际安排数是预算数的30%左右,资金形成沉淀,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3)部分项目实施进度缓慢,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

至审计之日止,延伸的41个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项目执行单位中 ,尚有9个单位未能按专项资金申请表上的计划竣工日期完成项目。

1.3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项目的评审不规范

按规定,凡是申请县级环保资金补助的项目单位均应填报资金申请表和项目可研报告,由财政部门、环保部门和相关专家联审。审计发现,所有项目建设单位填报的环保专项资金申请表,均无环保部门、财政部门加具意见,整个评审过程以汇总表的形式进行审核、签署意见,最后由环保和财政两部门会签行文上报政府审批。另外,部分项目缺少规定的申报材料,如某镇环保办承担的“中心河整治工程”,无可行性研究报告,只有用款申请及一张规划图。

(2)对治理项目未组织专项验收

审计延伸27个使用县级环保补助资金的项目承担单位已完工程项目,除5个项目环保部门已进行专项验收外,其余项目,环保部门只通过例行的监测结果或群众投诉的统计数据认定治理项目的实施效果。

2.审计建议

2.1采取措施抓好项目的立项、建设和管护工作。一是严格执行立项审批流程,加强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核把关。二是县级环保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工程建设监督,严格进度控制和项目验收制度,及时进行工程竣工决算审核或审计,对专项资金单笔补助金额3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估 。三是要切实落实对项目管理监督的问责、问效机制,促使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全程跟踪监督,保障项目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营,使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2.2县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环保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各方面的关系。财政部门要严格审核项目工程量,根据工程进度由国库直接支付工程款,并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进程。对不按程序规范操作的建设单位坚决不予放款,以确保资金的安全。

第8篇

一、环保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20多年来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不仅环评法,其它诸多环境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上也都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环境立法存在空白,立法跟不上环境形势的发展。至今缺乏有关自然保护区、转基因生物安全、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法律或法规;至今缺少防治化学物质、机动车、畜禽养殖、土壤、放射性物质运输等法律法规。

2、配套立法迟缓,有关实施排污许可证、限期治理、环境监测、饮用水源保护等制度的配套法规不能及时出台。

3、对部分环境违法行为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或责任不明确,如噪声法中对噪声超标准的处罚额度不清),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处,特别是对某些连续的环境违法行为,如连续超标排污,现行的环境法律就缺乏有效的处罚。(法律规定对同一违法行为不能多次重复处罚!)

4、行政处罚种类单一,总是以罚款为主,罚款数额又过低,一般罚款额在20万元以下,发生污染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罚款额最高不得超过100万元,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问题仍然没能解决。

5、环保部门缺乏必要的行政强制权,例如对污染企业就缺乏限产治理、停产治理等权力,一旦发现有重大污染隐患或者发生污染事故,环保部门只能提建议而不能强行责令企业停止排放。法律法规偏“软”,企业违法成本太低,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无赖,环保无奈”的现象机制不健全,执法能力弱,也是造成环境执法难的重要因素。

二、执法对象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尤其是个体、私有、合资合作、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大量外资企业进入,执法对象呈现多面性特点、分散化趋向。这种变化,对环保管理部门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界定执法对象与执法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保护好执法对象的利益,为执法对象提供良好的服务。为此,要努力研究、分析执法对象需要何种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环保部门能够给予他们哪些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如何根据执法对象的新变化,贯彻好环保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履行好行政执法职能,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三、基层环保部门在环境行政处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处罚程序违法。如果违反法定程序,在行政诉讼时,人民法院将会作出撤销原行政处罚的判决。有部分环境行政执法人员认为处罚程序繁琐,为贪图方便,往往去掉了申辩、告知程序。还有的环保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再进行采样、监测,收集补充证据,违反了先取证、后处罚的以事实为根据的原则。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不准确。所谓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不准确,是指对某一环境违法行为适用了尚未生效或已经失效的法律、法规、规章,或错误地使用了不适用的条款、法律效力层级较低的规章或者没有注明法律条款的具体条款项目。

3、事实不清或主要证据不足。所谓事实不清或主要证据不足,是指某一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的全部构成要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真实性条款缺乏足够的、可靠的证据加以证明。

4、处罚的文书不规范。如调查勘验笔录制作不及时,事后补正或删改;未亮明执法身份或者介绍执法区域不说全称;制作现场勘验笔录时没有见证人的签字或盖章等。

四、环境执法要与时俱进的几点建议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环境执法的指导思想。

2、注重改善环保执法环境

执法环境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是关键点是认识问题,是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问题。做好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是适应客观环境搞好行政执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把统一思想认识,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与加强环境执法一起抓,是行政执法搞得好的地方的重要经验。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应经常向党委和政府汇报、请示环保执法工作,取得党政领导的支持;加强与计划、经贸、工商、国土资源、林业、农业、建设、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取得它们的配合和支持,真正贯彻落实环境统一监督管理和分工负责制度,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3、加快立法步伐,构建地方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自1979年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国家已经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近30部环境行政规章和70多件部门规章。但是,随着环保工作的快速发展,环境管理对法规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在法制建设中抓住健全和完善法规体系这个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加快立法步伐,构建衔接紧密、相对完善的地方环境法规体系,为环保执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4、理顺执法主体之间的关系

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领域和方面,单靠环保部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广泛动员联合各方力量一起来干。但是,这也会带来多头执法的弊端。环境保护执法主体的多元化和规范化建设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套,影响了法律效用的发挥。因此,一要根据环保法律、法规和关部门分工负责制度的规定,明确了相近相关部门所负的环保职责,重点理顺与都管部门的关系。环保部门切实履行好环境统一监管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加强综合执法。

第9篇

踩住农业污染的“刹车”

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是必不可少的农资,但它们在促进农业增产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全国政协委员王全书提供的一组数据触目惊心:“我们用世界7%的耕地消耗掉了全球35%的化肥和20%的农药,每公顷农田化肥施用量高达318公斤,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施用农药12公斤,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且利用率仅为1/3左右。”

“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不仅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差,还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使得湖泊富营养化。”全国政协常委田惠光介绍说,农药实际有效利用率也较低,大部分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同时,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由于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也比较大。

种种污染导致的后果就是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频频出现,威胁着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田惠光还特别关注农村过密养殖导致的生态问题。据国家环保部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数据,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有些养殖场粪便连同冲洗水直接排放到溪水中,进而汇入河流中,大部分未被利用的畜禽粪露天随意堆积,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田惠光说,畜禽粪便、养殖废水往往造成养殖场周边环境亚硝酸盐、氨氮、大肠杆菌等严重超标,形成安全隐患。

全国政协常委张桃林认为,解决农业污染问题,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抗逆优质新品种、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等绿色农业生产资料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发展和推广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融合、节水节肥等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和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建设。

他还建议,政府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和提升;推动基本农田、水资源、生物资源保护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和相互衔接,依法保护各种农业资源和环境。落实地方责任制,完善耕地、水资源、环境保护属地管理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完善补偿、金融、税费、价格等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农业投入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

遏制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企业纷纷落户乡村,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也乘虚而入,导致工业污染逐渐蔓延到乡村。而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这种严重污染企业不仅一路放行,还对它们“上山下乡”推波助澜。

田惠光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乱象:一些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很大,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由于城市环保力度加大,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农村,这种污染转移造成了农村污染加剧。

这些污染,最鲜明地体现在土地质量上。民进中央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土壤污染面积为200多万公顷。而到2011年,仅受污染的耕地就约有1000万公顷,占18亿亩耕地的8.3%。2012年,国土资源部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土壤污染难以察觉却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重金属在蔬菜、粮食中的累积。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土壤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

全国政协常委宋海建议,应当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变目前的超标排污收费为全面的排污收费,变目前的单一浓度收费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收费,变单污染因子收费为多因子收费,变低排污收费为高于治理成本的收费,并把排污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逐渐实现环境收费向环境税收的转变。对“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和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等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实行差异化的税收政策,扶持引导环境无害产业、废品回收利用产业、环保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对于治理耕地的土壤污染,全国政协常委陈清华提出,应当健全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制度和信息制度,提高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和应急预警能力。

“怀着对土地的敬畏之心和保护之心,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抚慰大地之殇。”民革中央的一份发言建议,要尽快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法》或《土壤污染防治法》等与土壤资源保护直接相关的法律,建立土壤保护标准体系,加大土壤污染监管力度,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增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力度。

根治生活污染的“脏乱差”

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与日俱增,垃圾的成分日趋复杂,但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仍然薄弱,“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是目前一些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

王全书在发言中描述了农村生活污染的场景:全国农村每年产生2.8亿吨生活垃圾和90多亿吨生活污水,这些废弃物大都未经处理,被随意丢弃和排放;每年产生的6.5亿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也很低,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渠畔路侧;此外,生活垃圾中的一些废旧荧光灯管、废矿物油、铅酸电池等有害垃圾虽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仍随意丢弃。

全国政协常委郑小燕指出,农村生活污染严重,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缺乏如垃圾分类、农药化肥科学使用等基本环保知识;另一方面,也与资金投入不足有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完善的环卫公共基础设施,一些财政紧张的地区就显得捉襟见肘。”

郑小燕提出,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排污费、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维护费中划出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投入要重点向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同时,也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吸引和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格局。

王全书也提出,应当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乡镇驻地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纳入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对偏远农村的生活污水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法进行处理;推广“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积极发展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鼓励农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第10篇

姓名:

院系:

学号:

时间: 2017年5月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保已成为一个全球的热点。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因此,在学校中开设环境教育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当前,新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将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发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变化,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社会行动力的主体,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意识,是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而学校的环境教育也应从传统的环境教育向新时期的环境教育转变,同时把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行为提上环境教育的日程,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经验也证明,光有环境保护的认识是不够的,怎么样落实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二、调查方法:

对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的部分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调查。

三、调查时间和地点:

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综合楼,2013年5月22日下午5点到6点。

四、调查基本资料:

1、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

2、男女比例分别占40%和60%。

3、调查对象主要为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在校大学生,全为大一学生。

4、本次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院系。

五、调查内容分析及建议:

(一)调查内容分析:

本次针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问卷,主要从环保行为、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如下调查结果分析:

1、环保行为方面

问卷的第2题至第6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行为:

① 一次性盒饭问题:只有5%的学生会绝对不会在吃放打包带走时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24%的同学是几乎不会使用一次性饭盒,而40%的同学偶尔会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把饭打包带走,16%的同学会习惯性地使

用一次性饭盒。

② 践踏草坪问题:为了方便或其他原因践踏草坪的同学中,几乎每次都会那样做的占40%,偶尔会做的占40%,经常那样做的占20%,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都会为了方便而践踏草坪。

③ 灯和空调的开关问题:在自习室时,看到人不多的情况下,偶尔会自觉地关掉一些灯或关掉空调的同学占大多数,占56%,几乎不会那么做的占20%,绝对不会那么做的和习惯性那么做的分别占12%.

④ 垃圾分类问题:偶尔会分类扔垃圾的同学也占大多数,占50%;而绝对不会分类扔垃圾的占24%。

小结:由①②问题可得同学们为了方便,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盒饭,也几乎每次都会践踏草坪,可见当面临便捷方法与消极的环境保护行为的选择时,大家会选择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消极影响的行为;而由③④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环保行为还是积极的,他们会主动节约资源,会主动做出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

2、环保意识方面

问卷的第7题至第9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意识:

①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问题:有40%的同学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50%同学认为起到比较大的作用,10%的同学会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没有人不知道个人环境保护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有关环境保护的关注问题:在有关平时是否会关注保护环境这方面的新闻的问题上,36%的同学的回答是经常,62%的同学选择了偶尔,还有2%的同学从不关注保护环境方面的新闻,这表明大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消息不是特别关注,这点值得大家注意。

小结:①表明大家对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环境的,也许改变的不是很大。②中的数据表明,同学们的环保行为过程中大家环保意识不是那么令人欣慰,有一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

3、环境问题对策方面

问卷的第10题与第11题涉及到被调查者面对环境问题的对策:

发现有污染现象时,只有20%的同学会直接找有关部门反映,而却有50%的同学会想参与但认为由于身单力薄而放弃 ,有24%的同学会直接拨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电话,竟也有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事不关己,这可见面对环境问题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逃避,也许这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放弃为环境问题出对策的现象。

(二)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就调查结果分析从学生自身、整体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这三个角度出发给出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1、 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想法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大学生,应该做为常识了解。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虽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介绍到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在对白色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需要每一个大学生的参与。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整体文化氛围出发

整体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3、从学校管理出发

(1)多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宣传:

学校可以 开展关于保护环境的班队会,让同学们自由发言,想出保护环境的办法,让同学们更多的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贡献;多开展一些环保手抄报制作活动,多贴一些环保手抄报和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在展示区里,让同学们多了解环保,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等等。

(2)对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方案:

通过调查可知,有94%的同学希望通过双面打印,并适当降低打印价格以节约纸张,由此我们认为对复印或打印实行双面,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少纸张被使用的目的。从而我们对学校复印店提出有偿使用双面打印或复印的建议。而同学们为了方便会使用一次性饭盒和践踏草坪,因此学校可以对食堂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改变食堂饭菜分类方式,扩建食堂以至于学生不会因为食堂拥挤而选择使用一次饭盒把饭带回宿舍等等。

六、调查结论:

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虽然只在一所大学一个年级进行,但具有以点及面的效果。调查结果也确实反映出学生普遍环境意识水平较高。在学生的环境意识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有很高的认识,但在行动力方面就显得略有不足,表现出知与行有些脱节,令人担忧。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结果的显示,让同学们有所深省。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保护他就是保护自己。希望学生们通过学校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和社会的一些公益活动或着环境保护特别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类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灌输和成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可以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意识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思想。

2017年5月

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分 院:

专业班级:

2017年6月

班级:

本次我的调研主题是:环境保护;调查内容:对环境知识的了解情况、、对环境现状的了解情况以及环保对策;调查目的: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绿色家园。

与所有的县城一样,我县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九十年代前,我县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八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县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从全县总的情况来看,我县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 一、环境污染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一)、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二)、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三)、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四)、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五)、矿山废水、废渣。

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环境隐患:

(一)、土壤遭到破坏。

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三)、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

(四)、草坪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影响小草的生长,原本生气勃勃的小草变得奄奄一息。同时,垃圾散发的难闻气味把我们那平静的生活被搅得不得安宁,人们不再在它周围乘凉,而是避而远之;蜻蜓、蝴蝶很难再看到它们的影子了。这严重破坏了小区的生态环境。更糟糕的是,在小区范围内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五)、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垃圾到处乱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草坪上,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体也能看见,原先美丽整洁的草坪变得惨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来越大。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草坪,这是多么不道德。

三、形成原因

(一).人口压力增长快

(二).资源的不合理运用

(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四、建议:

(一)、继续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融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内容,推进公众参与保护环境。切实抓好老污染源治理,继续抓好。

(二)、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继续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融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内容,推进公众参与保护环境。

(三)、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发展废品回收业。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距离县城较近的村镇可采用村收集、镇(乡)中转、县(市)处置的模式,做到统一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科学处理;对于交通运输不便或运输成本较大的村镇可采取统一收集后进行简易填埋处理的办法。

(四)、切实抓好老污染源治理,继续抓好重点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加大煤金等矿山企业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整治力度,确保达标排放,防止污染反弹。

(五)、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

(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克服重审批轻管理的倾向,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七)、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提高环保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能力。

五、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商品市场环境卫生好坏,关系到我市省级卫生文明城市的创建,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积极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环境卫生管理有关部门要对商品市场熟食、饮食经营人员进行督查,对没有办理健康证的经营人员,采取上门**服务,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

(三)、继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商品市场的环境卫生保持24小时清洁,积极加大环境卫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绿化带。对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要逐步进行改造或创建绿化带和公共绿地,提高商品市场的绿化覆盖率。

(五)、切实加强市场内的治安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联动机制,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11篇

关键词:环保文化;措施对策;合理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一个难以遏制的附加条件,因此,保护环境和污染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如何控制环境污染,做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国家及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和制定措施。但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时期,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形态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在适应当下环保高标准、严要求略显能量不足和滞后,特别是环保文化建设方面的缺失和漏洞,明显突出。

1企业环保文化的含义

企业环保文化意义广泛,其不仅包含生产建设过程中原辅材料的高效利用,生产环节污染物的严格管控,产品的绿色安全推行等,也包含了企业注重环境安全、人类健康和节能降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环保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把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制定、设备配置、岗位设置、环保观点与人本思想相整合,构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关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体系。通过整体的作用,多渠道整合,规范化操作和协作化管理,从而达到环境安全的目的。企业环保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负责的系统性工程。它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使企业领导及员工的环保意识观念从被动要求逐渐转变为自觉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其成果价值就会显现出来。

2企业环保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加大竞争力

落实环保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环保文化不仅强调企业污染管控力度和员工环保意识提升,更强调环保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具体应用,即强调节能降耗、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经网上调查,有关资料表明,当今许多从事产品制造的企业都具备副产品制造的能力和设备,并且副产品的盈利水平占企业全年总盈利中的10%~15%。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遵循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废料进行回收再加工成产副产品,达到减排增效,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赢得额外利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2.2提高市场需求

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消费物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最初追求产品质量逐渐发展到如今的“绿色环保”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环境需求,许多企业争相引入环保文化的概念。生产制造绿色纯天然食品;无污染、无辐射生活日用品;低消耗、低排放的交通工具等等,其归根结底均属于环保文化理念的范畴。由此可见,企业提倡推行环保文化建设,并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生活工作中积极运用,已经成为当今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手段。

2.3决定企业生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倡导环保理念,环保实践基本是自觉行为,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国家及地方市政府要出台一系列强制性的政策、制度和标准,限定限制企业对环境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及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的生产企业,以及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产企业。例如石化,火电,化肥加工,食品生产等,如果企业无法达到环保方面相关规定和硬性指标,必将面临限期停产整顿、高额经济处罚、追究刑事责任的环保风险,甚至于倒闭。因此企业是否重视环保文化建设,以及环保文化建设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2.4增强凝聚力

企业是社会单元的一个组织,企业员工属于组织中的一份子。企业通过引领环保文化建设,设计环保文化概念,使广大员工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自我行为,促进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将会得到不断提升。企业在承担这份责任的同时,同样能受益于环保文化的积极作用。因为对于员工来说,企业环境保护的对象终归是“人”,最直接受益者即是员工自己,员工感受到企业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会自觉产生建设企业、奉献企业的巨大凝聚力。因此企业环保文化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双赢创举,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3企业环保文化建设的措施的合理化分析

企业环保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就是企业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设计规范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以达到提升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力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环保文化的“好与坏、强与弱”,其决定因素在于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从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环保文化建设管理的实质就是企业对环保文化执行力度的管理。企业环保文化的管理主要由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三部分组成的。企业决策者在企业环保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决定着企业环保行为规范和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决策者是否具备一定水平的环保文化素养,是企业环保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管理者是企业环保行为规范和准则贯彻实施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他们的环保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企业环保行为和准则的正确上传下达。执行者要自觉遵守企业环保行为规范和准则,不断提高环保文化素养,是企业环保文化水平稳步提升的基础。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在企业环保文化建设当中,责任和作用不同,但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3.1保证决策者具备一定的环保文化素养

打造良好的企业环保文化环境,创建良好的企业环保文化氛围,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于企业决策者的环保文化素养,他是企业环保文化形象的塑造者。只有具备优秀的环保思想素养和高尚的环保道德素养的企业决策者,才能真正重视环境保护的社会价值,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才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全意地关心企业环境保护和员工身心健康,才能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价值取向。

3.2提高管理者环保文化素养,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准则

1)认真学习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企业环保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与企业相关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并建立健全企业各项环保制度办法,以保证国家环保相关规章政策的正确贯彻和落实。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环保管理水平。环保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实质工作懂得“管什么,怎么管”。因此,需要管理者不断地自觉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当前环保新形势、新动向,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技能,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正确发展。3)工作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环保管理者对待工作要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本着“摸清底数、依法合规、不弄虚作假”的原则,搞好企业环境保护常态化管理工作。4)建立健全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其约束力规范企业环保行为,落实环保责任。随着企业发展的调整和转型,环境因素也在不断新增,企业现有制度内容容易出现漏洞,需要环保管理者对各项制度查漏补缺,及时补充完善,保证各项制度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3.3加强执行者环保文化素养的宣教

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执行者,其环保文化素养是企业环保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文化素养,才能整体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水平。1)提高员工文化素养工作常抓不懈,使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加,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观念。2)强化环保制度约束力,以达到提高企业员工的环保文化素养的目的。通过采取对环保制度的培训考核方式,保证企业员工将自身行为放在制度的笼子里,自觉遵守,自我约束,践行环保。3)开展宣传教育,营造环保文化。经常性地对企业员工开展“环保主题”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环保与健康、环保与生产、环保与效益的辩证关系,从思想上提高环保觉悟,牢固树立环保责任,形成自觉环保行为。

4结语

环保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在企业生产经营全部过程中,环保文化具有特殊作用和重要地位,环保文化能深层次地影响着人的行为观念、思想道德、情感品行等等。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环保文化素养,对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辛忻 单位:神华准能集团公司环境保护部

参考文献

[1]孙强,周鹏.关于构建企业安全环保文化的思考[J].生产与安全技术,2012,(1).

第12篇

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

二、活动方案具体目标

1.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活动,引起他们对白色污染的关注,让他们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

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调查工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让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获得正确环保的理念。

三、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

(一)方案所涉及的对象和人数:本次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为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师生、学校部分领导和有关科技人员,其中学生102名,占全校学生数的35.8%,教师6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29%。

(二)需求分析:

1.实验基地的选择与确定分析:预案实施阶段既收集材料,制定活动预案,并对各预案进行分组实施阶段时,试验所需基地由各试验小组自己选择确定,但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性的原则,尽量圈定在学校附近。

2.环境资源优势分析:我们学校所处的曹东庄村是小食品批发和零售商店较多。每隔五天有一次集会,是附近农村主要的商贸集散地,有足够的资源让学生去调查。

本次活动可以及时得到卫生防疫站和工商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帮助。

四、活动内容

(一)调查方法:

1.实地观察

(1)我们在四海红批发商店门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的包装袋与塑料制品次数:早上总共扔了80次;中午扔了126次;而晚上则扔了62次,这仅仅是一个商店,一天之内废弃塑料这样多,不难想象全县乃至全国废弃塑料,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2)我们在一家小吃部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10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200个。”

2.实地访问

9月15日——16日,我们分别来到农贸市场、大街等地方,调查发现,各种颜色的塑料袋使用量都非常大,而市场上的小贩和店老板则却对塑料袋是否会影响健康很不清楚。

9月15日早在这里市场看到,菜摊上摆放着或红或紫的塑料袋,肉店墙上挂着红色的塑料袋,就连菜场小贩们包装成捆的蔬菜也是使用如麻袋大小的塑料袋。在一个卖菜的摊位,我们看到成捆的蔬菜用略带紫色的塑料袋包装好,且大部分都用绳子捆扎好,于是我们上前询问小贩:“捆得这么严实,这些塑料袋的有害物质不就侵入到菜里面了吗?”谁知小贩告诉我们:“咋可能呢?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包装的,也没见谁因为这塑料袋而吃出问题来。”而在市场里,就有不少商贩在卖调料品的同时也出售各种塑料袋。

9月15日下午我们在这里发现,这里的小贩们使用的塑料袋比一般的塑料袋厚了许多,有黑色和红色两种。我们问一位卖肉的老板:“这些塑料袋会不会影响健康?”他听到我们的问题似乎有点纳闷:“影响健康?这肉你又不生吃,怎么会影响健康?再说了,不用这塑料袋,你让我们用啥?”

9月16日早我们在一些餐馆发现,塑料袋的使用相当普遍,为了省去洗碗的麻烦,饭馆一般都会在碗上套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一般都是白色的,分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种。稀饭、饺子皮等无一例外都会在和塑料袋的亲密接触后进入顾客的肠胃。我在一家早点店询问一位老板用塑料袋装稀饭会不会危害身体健康,老板笑笑说:“肯定没问题,我们都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当我们询问这些正规渠道是什么时,他告诉我,店外经常有人推销,我们就买一些,几乎家家都在用。另外,老板还告诉我,这些塑料袋大多数是从批发市场进来的,而对于这些袋子在高温下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有无危害,这位老板也说不清楚。

2.上网和查阅报刊学生总结出了“白色污染”危害:

(1)侵略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XX年。

(2)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3)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4)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5)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3.开展学生调查。共向当地居民发放50份问卷。

白色污染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人员:

调查对象:

问题:

1.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a.知道b.不知道c.知道一点

2.你购买食品常常用塑料袋吗?()

a.经常b.偶尔

3.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a.留着以后用b.随便扔

4.建议您改用可循环使用的布袋篮子等代替一次性塑料袋盛装物品您认为?()

a.可以极改用b.不方便c.不卫生d.无所谓

发出50份问卷,收回48份,调查结果:

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有20%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80%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人是不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我们还应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宣传。

问题2:你购买食品常常用塑料袋吗?

67%的人购买食品时常用,这是因为商家在卖货时用塑料袋装食品较方便,这就为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3: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75%将塑料袋随地乱扔,21%的人是留着以后做其他用,这表示很大部分塑料袋未进行及时处理。问题4:建议您改用可循环使用的布袋篮子等代替一次性塑料袋盛装物品您认为?几乎所有人都说可以,表明本地区的人还是可以接受不再使用塑料袋的。

4.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部分人对于白色污染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增强人们环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

5.同学对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1)应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社区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泡沫饭盒。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五、活动评价

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同学们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活动也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以及交往与表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六、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