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

时间:2023-06-08 11:2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专业行业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艺术专业行业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设计软件;CG产业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169-02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范围

谈到艺术专业,涉及的范围很广。例如人们会联想到艺术表演类专业,近些年来十分火爆,成为明星后可以很快实现人生的梦想。但是这些专业需要天生的素质和身体条件为保障,是属于少数人的专业。我们这里讨论的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特别是广告行业,环境艺术行业,服装行业、动画、游戏行业、影视行业等,均发展势头迅猛,人才需求旺盛。

以动画专业为例,上世纪末,经济增长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国动画行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也大量出现,包括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与动画专业类似,游戏、新媒体、数字艺术、建筑表现、室内设计、互动艺术等专业,都表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以上所述专业均可归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我们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艺术设计类专业是社会需求最多、应用最广的专业之一。所含的专业大致有:动画设计、多媒体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家装设计、产品设计等专项美术设计。

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中的艺术设计学院为例,下设专业有电脑艺术设计、钢琴调律、广告设计与制作、人物形象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很多专业及子专业。其中有些专业社会需求大,报考人数较多,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有代表性的专业有:电脑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等,均属于艺术设计类专业。

二、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

(一)社会需求调研

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空间更为广阔,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类毕业生供不应求,特别是影视动画、游戏美术和建筑表现等专业,目前人才市场上存在很大的就业空间。

众所周知,现在大学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但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却供不应求,特别是影视动画、游戏美术和建筑表现等专业,目前人才市场上存在很大的就业空间。2011年动画行业超越了IT教育,成为最热门的新兴专业, 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例如:2013年春季北京地区人力资源招聘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其中文化传媒类单位占10.22%,比例较以前有很大提高。

目前各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还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这给我们提出了非常严峻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提高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水平,使之与社会需求接轨。或许我们可以从下面一则具有代表性的某公司艺术类人才招聘广告中得到些启示:

“……

精通Photoshop平面软件,至少精通3Dmax、MAYA中的一款软件;

熟练掌握AE和Premiere或者同类剪辑软件;

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以及较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品行端正,工作勤奋;

能吃苦耐劳,适应高强度的加班熬夜工作。”

近期,我们从各类招聘网站中检索到几百篇艺术设计类人才招聘广告,发现了一些共性,同时也是艺术类院校在今后教学中应着重提高的地方。总的来说有艺术素养、艺术软件运用能力、从业素质等几个方面。

(二)面向CG产业

1.CG产业特点

CG(Computer Graphics)是电脑图形的英文缩写,核心意思为数码图形。随着时展,CG的含义有所拓展。CG通常指的是数码化的作品,既有二维也有三维、既有静止也有动画,内容多以纯艺术电脑创作为主。CG产业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已经形成一个以技术为基础的可观的视觉艺术创意型经济产业。

2.CG产业发展前景

从人才市场需求分析,随着CG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形成一个可观的经济产业。可以预计到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CG产业的人才需求会非常旺盛。如中国的动画产业,人才缺口很大,目前至少有5亿动漫消费者,为我国的动画投资、动画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要成为一个熟练的CG制作人员,入门的门槛是比较高的,特别是艺术修养方面,没有长期的培养是不可能达到一定的水平的。因为行业壁垒的存在,所以从业人数不多、人员素质较高,保证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从业人员的收入也得到了相应的保证。

瞄准CG产业,掌握高超的“CG”绘画技术,将能获得很好的就业前景。通过CG行业分析,我们得到了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方向,这也是艺术人才培养要把握的主线。各类艺术院校如能认清方向并通过艰苦努力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三、艺术设计类软件的需求情况

(一)艺术设计类软件情况

1.平面的艺术设计类软件

第2篇

    艺术设计行业与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一)当前艺术设计行业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市场艺术设计行业品牌竞争激烈:(1)优势品牌成为市场的亮点。一些具有优势的艺术设计企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和壮大,逐渐成为行业中的领头羊,也成为艺术市场的亮点。如一些名牌家具公司、服装公司、平面设计公司、建筑设计公司、动画公司等,但是大品牌不多。(2)产品日益丰富,品牌增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市场艺术设计行业品牌众多,其中大多是小、微企业,虽然实力弱也极大的丰富了市场。(3)外资品牌在中国艺术设计市场依然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例如动画行业的美国华纳、梦工厂和福克斯,服装服饰行业的迪奥、夏奈尔、ZARA、LV,建筑装修设计行业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KAINDL必美、grzywinski+pons设计事务所、英国的百安居公司,平面设计行业的21TORRGmbH、25records、afterlab、AKADEMIKS、Anatomique-Edition,等等。(4)我国艺术产业资源迅速向大企业流动,大企业队伍壮大的同时,生产规模并未扩张,反而呈现收缩趋势,企业发展方向已经由追求规模效益的成本路线转向谋求高附加值的效益路线。(5)受到政策、成本、市场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生产、施工、加工型中小企业遭遇生存危机。相应的艺术中小企业队伍逐年扩大,但向纯设计类企业流动的趋势明显,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待遇不高,再有就是设计师的价值不易得到实现。可以说艺术设计行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日益增多,艺术、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二)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素质现状分析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为本专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生源整体素质比前些年明显偏低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突出的问题。由于当下艺术设计专业招生人数扩大而生源则明显减少,造成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呈现的普遍特点有: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学习热情不高,吃苦精神差,喜欢享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离现实。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假象在一定程度上蒙蔽了我们:每年的艺术设计专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时,无论是省考还是校考都是报名者众多,队伍排得很长,我们也许就此认为生源数量巨大。仔细分析,这种现象是有其现实原因的:中国考生的传统是理科成绩不好就考文科,文科也考不上就考艺术,因为艺术类专业的文化分数线要低很多;在升学的激烈竞争中,文理科成绩都不好的考生,就此找到一条捷径——学习美术,它不是特长而是专业,并且还是捷径专业。当然,考生中也有很多人属于真正爱好美术,并且有较高艺术天分的,但整体看,生源质量不高。

    (三)教学目标比较与分析美国当代着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B?S?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情感、技能”[2]。其中知识、技能目标在评价时候比较容易把握,而情感领域的目标较难,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将布鲁姆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分成了单纯知识传授和技能教育,把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虽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一定的比例,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再则,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差距,这与课程设置有着较大的关系。很多院校不是按照设计专业的逻辑、结构的需求,而是根据现有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来安排教学方案和课程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选修课、理工科等交叉学科的课程教育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艺术设计专业传统课程体系分析经调查,我国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所开的教学设置内容大致相同,主要包括三大块:艺术类课程、技术类课程以及糅合了以上两种课程的实践类课程。通过对辽宁省十余所高校的调研后发现也有较大出入的地方,首先,开设课程的课时量不同,比如个专业方向的主题设计类课程,有的开设144课时,有的开设156课时,有的开设168课时,有的开设220课时,最多的开设了340课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基础、社会岗位需要、学校环境、师资等条件后,多少课时量合理,没有一个科学的分析与研究;再者,对于每个学期要开设的课程,各个高校也不一样,根据知识技能结构和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规律来看,每门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结构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安排在哪个学期上,上哪门课程,直接关系到最终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各个院校在课程顺序安排上是不一样的。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包括这些主要内容:专业基础课——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史论类课、专业方向效果图技法、专业方向结构课、专业方向技术课(制图、施工);专业方向课——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的主题设计、课题设计、实际或模拟制图及施工实践;专业选修课——艺术设计专业的边缘交叉类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国各高校艺术专业对这四类课程的设置比例各不相同,有的偏重理论知识,有的偏重动手实践操作,还有的对艺术类边缘交叉学科更为重视一些,从整体看,体现为实践类课程偏少而且执行力度不够,对理工科等交叉学科的课程更是设置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设置。

    (五)教学组织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按照大纲和课时数比重组织教学,组织工作主要围绕课的类型、结构、场地设备的布置等,按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以掌握理论知识为目标去设计一堂课,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训技能教学为辅。由于教学内容繁多,课时有限,各科目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体系,仅仅是根据科目的个性特点拟定教学计划,过分强调各科目的独立性,忽略了各科目之间的相关性。受课时的制约,学生只能上统一的内容,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重视,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组织练习方式等都被一一地禁锢在统一模式中,根本体现不出“因材施教”。还有就是高校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少,相互观摩少,信息交流少,人为的割断科目间原本存在的内在联系。忽视了自身课程特点,不重视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形式仅限于课内教学,而忽略了课外技能实训、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随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在教学中应重新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与校内外实训有机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新组合上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六)教学手段和方法分析教学手段是指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和学所用的工具或设备等;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在教学手段上,绝大部分课程仍然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生学,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手段中逐渐得到了加强。在教学方法上,艺术类课程教学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学生成为配角,成为课堂上的听众,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使学生不得不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学生的思考时间少,独立自主的机会少,学习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变成了教师成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死记硬背和机械式训练,违反了高职教学规律,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开发不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单向、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已经跟不上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七)评价内容与方式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教学内容较多,项目复杂,类别繁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各门课程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教学评价与检查,所以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评价五花八门、不尽相同。艺术史、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学习评价内容为理论考试或论文形式;美术设计基础、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的效果图技法、主题设计等课的评价内容为平时作业上交数量和作业质量;工艺、施工操作等课程的评价内容为上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课堂表现、出勤等。在对学生学习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理论知识的评价、平时作品的评价最多。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评价相对较少,而且只是在工艺类课上体现技能评价较重视,总感觉在学校掌握书本理论知识,有理论素质了,技能到工作岗位再实践也晚不了。导致上到教师下到学生都不重视技能学习,大部分教师都将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弱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的评价片面。传统的考核一般是单纯的理论应试考核,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出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掌握程度,评价机制陈旧,考试形式单一,许多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前临时突击,卷面成绩照样很好。这样的考试结果,失去了它的教育性和公平性,对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工作,有害无利。

    (八)高校艺术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多数院校师资队伍参差不齐:1.师资队伍来源的复杂。中国很多艺术设计专业都是由并校前的几个学校的美术、工艺美术、艺术专业等组成,大部分新教师基本上是直接从院校毕业招聘来的,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企业生产经验,缺少必要的社会岗位工作能力。因此,在专业知识面上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给专业设置调整与改革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质量不高,与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2.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经调研,中国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学历比例为:本科毕业占51%,硕士毕业占48%多一点,博士毕业生不到1%。由于并校前很多学校是培养大专生,而现在基本都是本科院校,所以教师队伍学历高层次就明显偏低。其中,正高职称占6%,正高级职称比例偏低,缺乏专业、学科带头人,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尚未形成。3.由于大部分教师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其所受的教育主要是从以学科体系为主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技能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生产实践过程,实践技能较差,不能完全胜任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师资队伍的要求。4.由于教学需要,各高校均从企业外聘了一些企业技术人员补充教学,经过教学反馈的信息

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可行性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业素质培育研究”(2016SJD710140)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0日

一、引言

我国高校目前开设的专业情况统计数据表明,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约有近80%的高校设置了相关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社会层面,对口就业岗位数量有限;高校层面,部分院校培育出的专业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这些都导致了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高校需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艺术设计行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此外,针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需加强创业教育,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和提高学生们的基本创业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来破解当前的就业困境。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培育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教育区别于其他普通专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一是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获取相应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所需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一并习得;二是使学生在习得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学会灵活变通,以适应未来专业岗位的变动;三是指艺术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包括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的同时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四是指高校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培养成果应当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创意思维,用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一定的创业能力。

第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涉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制定结合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根据该专业学生特点来培养其专业能力,培养方案还结合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培养过程是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合,教学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旨在提升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条件。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表现在师资质量方面。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任教师中,兼具普通高等教育能力与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师仍在少数,该类教师流失率较高,需对该方面进行完善,促使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得到同步提升;硬件设施方面:高职院校在教学楼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也应逐步完善,同时逐步增加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投入。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能够助推我国打造成创新型国家。艺术设计行业能有效推动自主创新,驱使国家产业升级,提升我国支柱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市场化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践创造的成果,可以帮助这类学生开启自主创业实践、拓展自己的事业,同时还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困境。

三、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普通学科,它的实践应用范围较广,在实践创新创业时它也具备相当大的优势。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优势。众所周知,文创行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紧密相关。创意产业的具体行业有许多,如室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动画、影视等,均属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范畴。而文创行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各地为推动文创行业的发展也都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文创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这些都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施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外,艺术设计工作主要依靠工作者的创意智慧,创业形式多为设计工作室或设计类的中小型公司,不需投入过多的体力、大量的资产,只需要拥有普通的办公场所,再配以计算机、文印设备等,接入互联网络,企业便可以开始运转。如若是设计业务,则需要设计师进行创意创作,一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较为可观的效益。由此可见,在艺术设计专业范畴开展创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表现为企业经营灵活、运营风险较小、投资低而见效快等特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应紧抓我国大力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契机,利用其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这对于其自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自身优势。家庭环境方面,从事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成本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其所在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也相应更加重视,学生在这种家庭条件下受到良好的熏陶,从小见多识广,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都是艺术设计类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

性格特质方面,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过程比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育。此外,该类学生在长年累月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培养出较为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行为方式上他们还表现出了标新立异与敢于冒险尝试等特质。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性格特质较为明显,他们不受约束、喜欢自由、注重个性、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特质都有助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创业。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相比朝九晚五的生活而言,他们更适合选择创新创业。

(三)外在的政策优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的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应政策,尤其鼓励创新创业,教育部在2010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各地政府也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联合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高校推行创业培训,国家、省市、高校举办各级各类创业大赛、支持创业孵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减免有关行政性费用等等,这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开展创业现状

综上所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行自主创业是可行的。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与其成效并不十分理想。

(一)有意愿创业的人多,但具体落实行动的人少。近年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问题是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严重缺乏,很多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开始思考自主创业的可能性。文章前期通过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进行访谈与调研,我们发现,现阶段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根据就业数据统计,近两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在离校后将创业想法落到实处的仅仅占到应届毕业生人数的2%。而本校毕业生中成功开展创业的学生都是先就业,拥有了一定的相关行业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资本累积后,再开展创业,学校创业教育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

(二)部分同学创业所选行业与本专业无关,这也导致创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专科教育学制为三年,较之本科院校,年限较短,学生专业水平较低,这也是艺术设计类学生无法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在专业内找寻不到合适的岗位,便开始在非设计领域寻求就业或创业机会,如加入或开办考学班、开店、摆小摊等等。这类行业缺乏技术含量,缺乏核心竞争力,终将难以经受市场的考验,而被淘汰。

(三)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到40%。究其原因在于创业学生对创业实施的艰难和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缺乏认识,缺乏人脉资源,缺乏财务、经营等企业管理知识,最终部分学生在踏入创业行业不久后又选择了退出。

相对于普通专业的同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开展创业有他们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他们集体意识较弱、逻辑思维较差等特征都阻碍着他们发展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创业人才。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发展成为综合型创业人才,还应当具备许多常人不具备的素质,如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全局意识、风险意识等。高校的教育需要注意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从而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成功创业。

五、结语

创业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创业教育在培养创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创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不仅具有新时期大学生的许多共性,而且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大都拘泥于如何将创业中的基本常识和基本素养教授给学生,至多在虚拟的环境中加以竞争和校验,而此种教育模式很难切实帮助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现创业目标。我们需要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以更加适合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利于他们成功创业。

主要参考文献:

[1]梁淑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艺术类大学生创业[J].电影评价,2011.1.

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材;高等院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相对于以往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用虚拟的技术来模拟和再现日常生活当中难以实现的艺术感觉和梦幻的场景,为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催生了一部分新兴的专业。例如,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以及动漫设计等等这些将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专业学科。这些专业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且呈现出一种较强的发展势头。作为高等教育培养基地的大学,也同样为了给社会输出更多的实用性人才,针对目前现状纷纷开设了相关的专业。目前,我国综合类大学基本上都开设了艺术相关的专业并设立了艺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传媒学院等等。在专业学科建立之后,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并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以便能够顺利就业,这是每个开办艺术类专业的院校的教学重点。对于课堂教育来说,如何选定一本好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辅助教师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类教材重在教育价值,其宗旨是教授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所以,艺术设计类教材首先在选题策划上要紧紧围绕教学课题和培养目标来进行,必须做到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强调知识性与启发性的紧密结合、注重专业的多样性特点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下艺术设计类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发展方向。但从目前已经出版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切合实际的精品却很少,都有大同小异且没有很强针对性的通病。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少原创性

教材作为引导学生的教科书,其中的内容应该是编写者在实际的工作和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第一手资料。而目前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教材却发现,很多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并没有特别大的出入。特别是对于一些注重操作和技术性的专业教材,一些编者较少或根本不直接参与行业的实践过程,没有所处行业的经验更没有制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例如,在一些教授软件技法方面的教材,有的编者竟是没有受过正统美术教育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在书中,他依据自己专业的经验将计算机图形图像的技法硬套加给艺术设计,这其中就缺乏了很多专业的艺术素养以及艺术美感在里面,造成了学生只懂得技术而忽略了艺术最本真的内容。另外,一部分人还通过获取他人资料转手之后无顾行业标准认定的专业术语和规范定义肆意变换新的名称或者制作案例,杂糅在一起形成一本集“百家之长”的教材,在教学中给专业教育设置了无形的障碍。还有一些编者在一些冠以“XXX设计教程”的教材中,里面的内容图片大多出自国内外名家案例集锦,缺少作为典型个案的田野资料,这就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著述的原创性。

二 技术含量不足,方法意识淡薄

目前受传统高校教材管理体制约束,主编担任者必须是高校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参编者不少是研究生导师所带的学生或者是高校的专业学科带头人。这些编写人员所著述的内容是在高校的环境下而不是在企业或者专门的公司里面去总结而最终形成的。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内容更多的是从学科专业建设的理论层面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实际的制作方面去进行著述。因为没有实地的制作体验,编写者普遍缺失行业的从业流程,不了解硬件技术量化指标,无成品意识,不能将设计方案付诸于实际的社会需求和制作中。最明显的体现在有些教材在技术关键环节上不是从实际制作案例入手去讲解和分析制作技巧和经验,而是将应用方法转化为教学课件、行业语言等。另外,还有像目前一些动画设计教材还在按照二维或三维平面设计课程编写,而大多数动画企业却是按照人物、配音、场景设计等维度进行分类设置,造成这些教材既存在着基础课训练与专业设计脱节,又面临着所学与所用不匹配的困境。这样就导致了新编教材产生副作用――教而不材,学而无用,毕业生面对行业紧缺岗位却表现为力不从心,普遍缺乏经验仅留的是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

三 教师职业热情的缺失

大学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因受传统高校教材管理体制约束,同样也是艺术类教材出版的主要参与者。高校教师的参与热情以及认真程度直接导致所编教材的质量。一部好的教材,是编写者对教学工作的长期关注的爱心体现,从学生的视角时刻关注社会需求,了解行业人才量化标准的可变因素。同时每部教材的编写还应有行业专业技术人士参与,并及时注视相关期刊杂志,对行业发展评论的热点问题,针对行业发展需求给出一套解决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对问题的有效方案。只有为学生量身订做的教材,才可能实现“能力”教育的行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有效指导学生走出就业困境。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为出版而编教材的各种目的完全违背了“教材”的真正意义。在为了评职称、为了本学科的升级评鉴、甚至为了出版牟取暴利的前提下,一部分不以学生为本,仅为出版而写的教材层出不穷。这种情况的不断恶化,直接造就了教师职业热情的缺失。

尽管艺术类教材目前出现了很多问题,但随着国家对艺术类教学的重视和对艺术设计类教材的编写大纲以及教材内容体例的不断修订和新的量化标准的制定,更多以学生为本,注重实用性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精品教材一定会源源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之上。

参考文献

[1] 文吉,就业困境与负责任的美术教育[J].美术观察,2009(7)

[2] 滕小松,美术院校专业教材的“贫面”与失范[J]美术观察,2009

第5篇

1.行业现状

景观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其专业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有空间设计、城市规划、装饰艺术、建筑知识、园林景观、风格流派、中西文化、材料工艺、人体工程、工程管理等,无论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在专业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本地区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提高,居住环境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这个需求,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单位相继设置了景观设计规划部门,各类景观设计(工程)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房地产商的转型升级,大量吸纳景观艺术设计人才,造成了对景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压力,专业人员需求量的急剧上升,该专业已成为十分热门的专业之一。

2.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业兴起、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崛起、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再加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对环境建设等配套项目的拉动, 中国景观设计产业高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将进人起跑和起飞阶段。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促进了行业岗位细分,技能专精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作为艺术设计高职教育,建设景观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迫切的需要。

3.岗位设置

景观设计专业从业人员很多,层次不一,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发展空间差异等都很大,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内逐步呈现出岗位细分、技能专精的趋势,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标准分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颁布的执业资格标准及装饰骨干企业岗位设置现状,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景观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景观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延伸的企业岗位为方案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设计监理。

景观设计方向培养的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主要从事与景观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内外空间环境创造相关的设计人才,基于技术职务之分,培养目标的类型有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员、绿化植物设计员、施工图设计员、效果图绘图员等,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为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项目负责人、设计总监等。

4.行业人才现状与需求

从业人员结构呈现两头缺现象,其一:一线各专业、各工种经专业教育培养或专业技能培养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许多企业面临用工荒难题,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行和生存。

其二:从事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景观设计人才严重短缺,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基本集中在理论层面、方案设计层面,形成重理论、轻实践、轻技术的现状,进入行业企业大多需要短则一年,长则两到三年的培养周期。

因此整体行业的人才现状表现为:一方面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另一方面合格的职业人才一将难求。

景观设计专业人才规格与需求调研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景观建筑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景观设计,三是受过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

1.企业急需岗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助理扩初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助理施工图设计师、绿化植栽设计师、景观工程施工员、技术员、资料员、预算员、安全员、景观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项目经理、材料销售专员/经理、前台服务等。

2.企业岗位需求规格

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作协调、沟通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有责任心、上进心、能吃苦耐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管理;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能很好地协助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并能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专业:建筑工程或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

3.企业所需人才知识构成

(1)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艺术设计软件。(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直接性知识:项目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项目设计的理论知识、工能、工艺,流程运作知识、计算机软件知识和互联网知识,数字技术知识、行业法规与企业管理知识。(3)与本专业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知识:基本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初步的文学、艺术、设计知识;现代社会、科技、生活艺术的前沿性知识。

4.企业所需人才能力构成

(1)与景观设计直接相关的能力:设计构思能力;功能分析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综合审美能力;文案写作能力;新媒体采编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法律常识与写作能力;制图与工艺表达能力;技术理解与认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组织安排能力。(2)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能力:现、当代艺术鉴赏、批评、借鉴、能力及艺术思潮解读能力;设计预想图和效果图制作能力;专业外文资料阅读与简要的翻译能力;独立工作与协同工作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在专业内继续深化研修及开拓层学习的能力。(3)创新的相关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创新的方法能力及创新的实现能力。

第6篇

关键词:3ds max;六步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

3ds max是欧特克公司开发的专门针对虚拟现实的专业软件,是室内,建筑,景观等效果表现的主要使用的三维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效果表现出众。众多高校的艺术设计,计算机专业都将3ds max列入专业技能课程中,这也是学生进入建筑设计公司,景观规划公司,建筑装饰公司,广告公司,动画制作公司等行业的必备技能。但是3ds max软件命令繁多,功能复杂,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就业方向,针对行业使用较多的命令,功能进行科学的教学,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针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就业方向,本文就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探讨。

一 学内容的选取和依据

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行业也迅速推广,这些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日益增多。这些行业都要求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够绘制出设计舒适,美观,逼真的效果图、动画短片。由于我们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们注重学生效果图制作部分。针对效果图制作部分,我们确定教学重点,重点讲述3ds max建模,材质编辑器、灯光和材质制作。

由于软件的更新,发展比较快,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我们要联系实际,联系实践,及时更新,确保学生学习到的东西能够跟的上行业的发展步伐,使学生所学与日后的工作岗位相统一,使学生少走弯路,保证学生学到的技能能够切实实用。针对近些年行业对效果图要求的日益提高,加入vray渲染器的教学。

二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

3ds max操作命令繁多,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课,实践性非常强。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将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快将产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不高。通过多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结合现在高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本人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3ds max课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日常教学。

(1)采取“六步教学法”提高学生对任务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

“六步法”的六步是指: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六个工作步骤。在3ds max教学中,老师通过提出任务,即次课程要制作的模型或效果,通过学生在基础知识了解的交出上进行分析,制定操作过程的计划,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制作实施,由老师进行指导,控制,然后对学生的制作进行简要评价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将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为辅,变为学生主导,教师为辅。

(2)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载体,学生掌握软件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几个案例,每个案例准备几个实例进行教学。如在3ds max模型创建部分中,分成家具模型制作,陈设品模型制作,房屋模型制作,园林景观模型制作几大部分,然后再家具模型制作中又包括“沙发模型制作,床模型制作,柜体模型制作,茶几、桌子模型制作等部分。比如在沙发模型制作中,老师通过对沙发造型的分析,提出沙发模型制作需要使用的工具,然后制定制作过程,进行实例制作过程演示,并录制屏幕,对制作过程进行讲解、分析。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的操作,总结工具用法,并进行案例的制作。

(3)任务驱动,模拟实际工作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在后期完整场景制作部分,老师模拟实际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企业的日常工作环境,给学生布置具有典型性的工作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老师对任务完成情况记性点评。如完成某居室室内效果图制作。由教师提供室内设计施工图等相关文件,学生进行分析,制作。教师对室内完成情况针对模型制作,材质调整,灯光设置,渲染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三 教学评价,项目考核为主,考核测试为辅

3ds max软件的学习,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软件的掌握要循序渐进,注重量的积累。平时练习非常重要,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在后期的大型场景制作,建筑虚拟现实中取得成绩。以在期末考核中我们制定学生期末考核表。

四 结束语

3ds max课程内容复杂,涉及知识面广,参数繁多。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我们要加强就业指导,坚持校企合作,制定符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能够满足行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技能的优秀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会展设计 会展业

中国高校会展设计教育随着中国会展业的迅速发展逐步建立,会展设计教育适应行业需求,培养高技能设计人才。2010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推动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国际会展新思维、新观念,以及会展设计新理念展现在上海世博会设计作品之中,也为我国高校会展设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思考。

会展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在国内众多综合性高校中尚未开设,一部分专业的美术及设计院校也只刚刚起步,培养前景乐观,就业形势好。主要研究的是商业展厅设计、橱窗店铺设计、大型展会设计、展览馆或博物馆设计等,设计范畴主要涵盖公共性和商业性的大型集会。

一、现状调查与发展趋势

1、 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会展设计行业主要在大中型城市、文化旅游城市及沿海城市发展得较迅速,因此人才需求也以这一类城市的需求量占绝大多数比重。会展专业人才岗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上海10∶1、北京8∶1、广州8∶1。许多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缺乏策划、设计,管理的综合素质。根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约有100多万人,其中从事经营策划、设计、管理的人员约15万人,其中会展设计人员不足1%,2008年相关数据统计,会展市场需要的专业会展设计人员(项目管理、创意与策划、设计与制作、施工与监理)达100万人。

1997年,中国内地全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数量第一次达到1000个,短短10年,这一数字在2006年跃升至3800个,2010年更是达到了近万个。全球拥有的展览会的主题,在中国市场上都能找到,新主题的展会几无可开发的可能。包括德国、美国等世界前10名的国际展览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中国市场。中国的展览馆的数量和规模都堪称领先世界。正因如此,会展人才短缺的矛盾也愈发突出,特别是展览设计人才的稀缺,成为整个会展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真正科班出身的会展从业人才凤毛麟角,会展设计师自然也就成为会展业这个朝阳产业中的"稀缺人才"。

2、 开设该专业或方向的院校现状

1991年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术学院)开设了第一个展示设计本科专业。

2007年由教育部备案开设的本科类会展专业的教育院校有23所,其中只有2所是会展技术与艺术专业(隶属美术或设计系),约150人,其余均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隶属经济与管理系)。

2010年开设本专科各相关专业会展方向的高校已有30所,而在原艺术类专业基础上开设的(如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会展设计方向的高校数量不到10所,招生人数约300-500名/年。

3、 会展行业发展现状

会展设计师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装饰专业出身,曾经从事室内装饰设计的人转行而来;二是从事广告设计的人;三是近年来高等院校会展设计专业的人才。

目前会展业的整体设计水平不高,随着国家对会展设计师的重视和全国高等院校会展设计专业的开设,越来越多的高等人才进入会展设计这个行业,一方面让会展设计师的缺口得以填补,另一方面也会加大会展设计行业的竞争。因此该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能做短期展会的设计外,还应具备设计制作商业展示(店铺、橱窗设计)及文化展示(博物馆、展览馆设计)的能力,以应对长期的发展。

二、培养模式

鉴于会展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及会展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选择以下的方式,综合培养。

1、校企结合

每门课程均有相对应的实际案例操作或实践,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

2、工作室模式教学

设置工作室,课程系统逐步向工作室制度过渡,即由各工作室的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做设计实践,实行订单式教学。

3、两段式教学

一年级,所有的学生在设计基础部,进行设计基础教育;第二段是后三年,从二年级开始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由会展专业的教师及会展设计公司的设计师来提供专业知识。

三、核心课程与专业特色

1、 核心课程

模型制作、商业展示设计、人机工程学、会展设计案例分析、陈列道具及设施设计、会展照明设计、会展管理、会展材料与施工、VI设计、版式设计、会展文案与策划、营销心理学、会展材料与预算。

2、 专业技能

会展专业所培养的会展设计师要了解会展设计所运用的材料,灵活组合运用材料,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要素:现场观察展位位置,测量展览位置的占地面积;构思展位的主题、展览形式,主要的结构框架、展架的布置以及展架所运用的材料的初定;设计制图,制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效果图及施工大样图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甲方介绍设计展览基本形式,展位布置情况以及展厅的功能和对展出情况的一些设想;还要考虑到与展览会期间企业计划举办的其它活动配套,如会议、研讨会、表演或招待会等活动。另外,会展设计师要通过与客户方的交流,深入了解品牌的特色和客户的要求,从而设计一个适合于客户的有所侧重的专业性展会。

3、 专业特色及就业

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商业类展示越来越多,文化类展览业越来越受大众欢迎。会展设计专业毕业生既可从事专门的展览场所的设计工作,也可从事一般商业店铺的设计工作。其中两类人才最受青睐:一类是展览整体策划及招商招展的专业人才;一类则是展览设计以及制作的专业人才。

结合本地特色,商业类展示及文化类展览较多,该方向主要的就业方向可侧重以下几类:

(1)专业的商业店铺及橱窗展示设计人员

(2)专业的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展馆的设计人员

(3)专业的展会设计及策划人员(高交会、文博会、房交会、世博会等展示设计)

根据就业需求及本地实践要求,会展设计的专业特色可主要确立于以下几点:

(1)专业培养目标侧重于大中型展会策划、设计与制作人员,兼顾商业环境展示设计人员。

(2)课程设置立足于设计实践,以方案、案例的分析、策划及完成为教学目的;改变教学模式,以分析讨论――设计制作――分析讨论的方法完成每项专业课程任务。

(3)专业实践的课时比重大,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力争建设“订单式”教学模式,即有真实案例做铺垫,由学生自主创造,教师及设计公司协调教导,实现设计方案,并创造一定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创新型会展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杨恩德、欧潮海,艺术与设计,2011.6;

第8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创新途径

一、引言

当前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在不断进行创新。艺术设计行业和市场也处于对优秀设计人员求贤若渴的状态,国家教育单位也已经对艺术人员的培养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希望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广告美工人员与广告营销专员,这就需要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以及创造能力,能够独自进行广告的设计工作与制作任务。但是我国高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发展较晚,虽然国家已经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教学的发展。

二、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教学重点的简要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飞速进步,广告设计行业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以及创造能力的艺术设计人员。为了保证广告设计行业能够获得充足的设计人员,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高校管理人员与教育设计人员必须顺应社会潮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国家教育部门目前已经对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模式设计必须具有创造性、宽口径,并且教育人员的素质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其中,教育模式的创造性是指教育模式必须能够协助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摒弃传统的设计思想,根据自身所学和所接触到的设计知识进行广告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教育模式的宽口径是指高校要以培育具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设计专业毕业生为目标,因为具有多项设计技能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设计的宽口径指,高校需要培养出掌握多项技能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具有高素质的教育人员是指教学者能够根据学生的所学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得有用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对创新高校广告设计教学方法措施的简要分析

(一)教育人员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当前任何各行各业的发展驱动力为创新,广告行业也不例外,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在已经发展成熟的教学体系中获得广告制作方法与流程,但是仅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最前沿的广告设计创意策略。学生必须具有将所学设计专业广告知识转变为广告设计创意的能力,教学人员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将激发学生想象力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创新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教學人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平常表现,要结合每位学生所学情况与学习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闪光点与特长。

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之后,教学人员还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好好消化上课所得。好的广告创意的形成通常要包括“起”“承”“转”“合”这四个流程,其中“起”流程主要是指寻找出能够吸引观众观看广告激情的方式;“承”流程指的是通过所设计出来的广告产品能够有效将想要传达的内涵呈现给观众;“转”流程指的是将观众的审美观同广告内容相结合。综上所述,想要保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够设计出优秀的广告作品,通过广告作品能够将广告信息完整的表现出来,教学人员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设计出来的广告产品更容易推广和宣传。

(二)教学人员要结合丰富生动的案例进行教学

广告设计行业同其他行业相比实践性较强,但是我国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安排学生去真正的设计实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广告设计专业丧失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就无法全面、准确的学习专业知识。因此,教学人员在进行广告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案例教学模式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广告案例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广告设计的魅力所在。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将抽象的广告理论知识与设计理念进行具体化处理,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实践的学习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真正掌握广告设计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人员要结合分组协作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教学人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特征有充分的了解,还要结合所了解的内容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假设每个小组已经成为了广告设计公司中的团队,每位学生为广告设计公司团队中的一员,结合广告设计流程和每位同学的特点进行职能与岗位的分配,并且还要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才能找出新的设计灵感。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广告设计人员,保证学生更好地适应广告设计行业的需求,各大高校必须对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教学的创新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斌玉,李丽珍,李霞.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12~113. 

[2]李丽珍,李霞,廖景丽.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13(07):124. 

第9篇

关键词:会展行业;美学;艺术设计

培养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迅猛增长加上浙江省自身优厚的条件带动旅游业的繁荣,与此同时浙江省的会展行业进入一个不断完善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第三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2000年西博会恢复举办,一年有展览项目30多个、会议项目30多个、节庆活动项目40多个,共计lOO多个项目。会展设计不仅仅只局限在会展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会展版面设计、会展展位设计、会展照明设计等内容,美学在会展设计中的作用已经发展的越来越重要,设计美学人才将突破传统,不仅是提高这一行业经济效益的强势拉动力,更是提升参观者视觉审美的参展兴趣。劳动保障部统计,近年来全国会展业从业人员约有lOO万人,其中从事经营策划、设计、管理的专业人员仅有15万人左右,专业艺术设计型人才的缺口极大。20lO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会展经济已到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人才匮乏现状之间的落差,培养高素质的会展设计专业人才成为重中之重。

一、创新型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会展行业对会展设计人才的需求

浙江会展行业自身包含了巨大的会展业务量,决定其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必然需求。同时,外国公司、大型跨国公司参加的展会对现场氛围的策划、营造要求会不断提高,不断推进的行业发展浪潮拍击着会展设计师在设计上要有所创新,在研究如何将本土元素合理地运用到实际方案中去的同时,要做到如何更好地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段传递企业文化和会议主题是各大会议会展公司的首要问题。

(二)注重会展设计美学人才培养对浙江会展业发展的长远影响

浙江自然资源的优美和丰沛,早已成为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比较青睐浙江会展环境的客观原因。从长远的角度看会展业的成长更需要艺术设计美学人才的完善与提高,只有具备可以灵活地在室内外运用具象或抽象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段,提高会展展台搭建施工工艺水平,才能成为浙江会展业持续发展的不歇动力,才能更好地将设计提升为质的飞跃。

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看,目前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会展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有学者把会展人才培养分为3个层次:核心人才、辅助型人才、支持型人才;二是对于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实行“产学研结合、教学研相长”的教学模式。我国目前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国际合作型国外开展规范化的会展时间较早,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丰富

通过国际合作的形式进行人才培养。合作形式有:(1)全面合作。同国内高等教育机构、相关国际组织及着名会展企业合作培养会展人才,吸收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体系,行业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学生有机会到国外直接学习和实践。(2)引进“外脑”。目前部分会展专业面临专业师资力量缺乏,要借用外脑。广泛招聘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会展专业师资人才来讲学。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提高会展人员的业务水平。(3)师资培训。师资状况是决定会展教育成败与否的根本,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会有一流的学生。要多选派会展教师出国出省培训与考察,掌握一手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

2.校企合作型

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使学校与企业开展紧密的、制度型的、双赢的合作。(1)开展紧密型合作。采取“联合培养班”、“企业班”的做法,不断采用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多征求企业的意见的方法,了解紧缺课程并且及时设置,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和市场的短周期性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使得岗位与专业相互贴近。 (2)开展制度型合作。用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障校企合作行为,教学、生产实践都应该形成制度,有法律保障。如会展企业签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制度上就要保证企业带领学生参观讲解,与会展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等,安排广泛的实习活动,为学生创造接触行业第一线和亲身实践的机会。(3)开展效益型合作。校企合作双赢的直接表现“双方都有经济效益”,学校从经济效益中体现自身价值,培养出为自己、为企业、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的培训机构,赢得社会的认可。

3.能力主导型

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一个分支,决定了会展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会展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学习能力,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4.多维发展型

会展业是多个行业构成的产业链,产业链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会展公司、会展教育机构、会展搭建、会展中心(展馆经营企业)、饭店酒店、宾馆公寓、旅游公司、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不同的机构和单位,人员有很大的特殊性。会展专业毕业生既能“拿来就用”,又能尽可能多的适应不同职业,惟有如此,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才能实现共赢。

(二)我院会展设计人才的培养现状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划分在艺术设计与人文系,专业规划上大大呈现艺术设计类专业在会展课程中的实施,为加强设计美学能力要求开设了会展活动相关的艺术设计能力课程如广告与平面设计基础、会展布展实训、Photoshop软件应用基础、3D软件应用基础、会展平面设计实训、会展展馆设计实训、会展布展实训等课程。随着我院2010年会展专业与浙江省会展行业协会亲密往来,对浙江会展行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加频繁的参加各类中小型展览,了解到行业中的急需人才,我们应该及时探索出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行业需要我们培养布展空间设计型人才,更具整体感、层次感、艺术感,为了很好的展现内容、空间、形式。全面性、完善性、连贯性,解决观众的观展感受,强调展陈内容之间的层次区分与色彩互补,用整体、近景、局部的展览语言将原有内容娓娓道来的呈现给观众,繁而不乱。强调展陈空间、内容、形式带有浓厚的艺术风格,有效提高城市会展的品牌效应。会展美学设计课程一定要让学生走出去,不能在教室只看那些平面图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开拓社会实践的渠道和方法,社会实践期间做到以下三点:1.会展设计美学的初步认知。课程开始就应该让学生参观各大会场和展馆,激发学生学习展示设计的热情,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从事展示设计工作的前景。2.参观重要大型展览会。大型展览会最能概括展示设计的所有知识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大型展览会,多带领学生现场体会展馆内 外、展台设计,最好现场讲解立体平面设计和构成方法、展览版面设计、展览色彩的运用以及灯光照明设计等,让学生真真实实的看到设计效果而且了解展示中的品牌策略和宣传促进。3.装饰材料市场调研。如果通过书本课堂讲解装饰材料,很多材料学生没办法理解。在有条件的影响下,必须带领学生调研材料市场,让学生主动现场咨询材料的类型、功能和价格,通过调研更加了解材料,而且还能增强沟通能力,并且要求学生收集以后课程需要制作展示模型的材料。

三、我院会展设计美学人才培养途径与目标

会展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体现在院校资源与市场岗位需求的匹配脱节,体现在不科学的教育结构和培养人才定位的问题,最终导致会展教育缺乏整体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如何加快会展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会展设计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探讨会展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参加各类大型会展设计比赛

第二届“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我们引导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杭卅_西湖水上彩妆展展区概念设计中学生作品已经大胆的突破了传统的会展文案策划的创意变革,在涉及到实际产品展示时需要设计搭建出在室外展台与展位,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创意的新颖和艺术形象的独创。“水上展览”以独特的形象给人以冲击、震撼,令人过目不忘,可以发挥最有效的市场作用,实现最有效的形象传播。对于场馆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场馆环境和建筑物装饰设计的要求很高,基本偏向于以会展为主题的环境艺术专业方向。2011海南海口游艇展设计方案,针对企业视觉形象(即vI设计)配套物资设计,是能突出海南海口游艇展的特色同时也为海南海口的旅游树立了形象。对于会展视觉识别应用要素系统设计的要求很高,基本偏向于以会展为主题的平面广告专业方向。

(二)培养会展专业艺术美学设计人才适宜的市场岗位需求

浙江省的会展会议举行场所多为星级酒店,酒店自身环境情况比较符合大型会议的基本要求,但是针对性还是不够强,因此会展设计师需要用艺术的眼光和专业的手法将会议主题、企业信息、宣传口号、形象宣传等等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酒店内部环境结构特点与装饰风格特点,利用适当的位置与空间进行设计,以使参会人员在酒店内切身感受到所营造的主题会议气氛,达到企业传递会议信息及形象宣传和推广的最佳效果,这也凸显了艺术对于高端会展的现实价值。在浙江的会议会展行业中,利润较高的是场馆平面空间设计、场馆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场馆环境和建筑物装饰设计、会展庆典活动设计等相关搭建部分,这些不仅要具有极高的艺术设计效果表现能力,同时也要求具备常用材料、搭建施工工艺技术等专业知识。我们不妨大胆的创新,多学习会展美学设计,多介入会展设计行业,使浙江会展行业更加朝高收益超美观的道路发展。

第10篇

一、现有艺术管理理论框架以及它的重要性

国内有关学者把框架定义为人们对某种组织或者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的结构。对于艺术管理理论的框架结构,主要注重对艺术管理信息的选择和重构。针对艺术管理这门学科而言,学界一些学者提出了目前主流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即把艺术市场作为基本出发点,将艺术经济管理作为突破角度,把艺术经济管理分为三大模块,也就是宏观、中观和微观艺术经济管理。这三者之间密切相关,目前尚未划分出明了的界限。尽管有些学者的观点对于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重构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是具体而言笔者对有些观点仍尚存异议。

二、当今艺术管理理论框架所存在的缺陷

(一)理论框架的分析过程和结论之间存在冲突

就目前而言,现有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是通过对管理权限范围和本身内外属性进行的一种划分。按照此种划分方式,可以把艺术管理理论框架分成三个部分,也即宏观框架、中观框架和微观框架。在实际上,如果将艺术经济管理范围进行扩大化的话,放在艺术管理范围的大背景下分析, 此时通过所得结论便会发现艺术管理理论框架实际上应该属于宏观上的东西,同时艺术行政管理与艺术产业管理,也未能够摆脱宏观艺术管理的控制,此种分类过程避开不了冗余的嫌疑。通过结论分析得出,艺术中介管理应该归属于宏观范围领域的艺术产业管理,但是在分析进程中,有些学者却把艺术中介管理划为微观艺术经济管理领域,此种做法明显使得分析过程和结论之间产生了对立。

(二)艺术产业管理和艺术行政管理被完全隔断

目前现有的艺术管理理论框架隔断了艺术产业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之间的固有联系。也就是所谓二者相互分家,艺术行政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框架分支结构从艺术产业管理中摆脱了出来。各种迹象表明,艺术行业管理不能仅仅自身被包含于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产业管理应该拥有更广的范畴,艺术行政管理也应划属于这个范畴,且二者共属于宏观的艺术管理领域。艺术行业协会以及有关管理机构再对艺术行业进行管理和把控的时候其与政府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对该行业的管理的区别仅仅体现在管理主体以及管理所产生的效果的不同。对于其他管理事项来说,比如被管理的对象和范围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异,艺术企业的内部管理未被牵涉其中,而仅仅是对多样的盈利机构和非盈利机构通过规则使他们更加规范化罢了。

(三)微观艺术经济管理领域并不包含艺术中介管理

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中介就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以某一群体为单位,在艺术市场上充当艺术品流通职能的中间机构。一般情况下根据机构的设立目的,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分类,第一种是致力于传播文化的非盈利中介机构,第二种是主要为了获取利益的中介机构,再有就是两者性质兼有的艺术中介机构,从此看出,艺术中介仅仅在艺术生产方和艺术消费方之间起到一个连接的桥梁作用。这种关系就表明了艺术中介管理是不被微观的艺术经济管理所包含在内的,其应被划为艺术行业管理范围内,可将其称为艺术中介行业管理,和艺术生产管理以及消费管理共同构成艺术产业管理。宏观艺术管理在艺术管理理论框架中的表现形式就是艺术中介、行业、产业等管理所形成的综合体,该综合体的各个单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注重集合性的组织活动管理。相比较于微观的艺术管理而言,后者往往注重管理的内在联系,放在艺术管理理论框架中就表现在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中,也即相对于组织内部的相关因素的管理。从以上宏观以及微观艺术管理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艺术中介管理应该并属于宏观的艺术管理而非微观。

(四)艺术管理理论框架划分标准不确切

国内对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且现有的划分方式也并不明确,目前主要是根据艺术管理主体之间的区别进行划分,同时考虑到艺术生产和艺术的流通过程。此种划分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往往导致艺术行业协会和艺术行政管理仅针对艺术管理的主题对艺术市场和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分类,但是对于艺术中介管理来说,却是按艺术生产流通中产生的作用进行归纳出来的。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致使各种类别之间互相交叉和重叠。为了寻求途径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将艺术行政和行业管理二者共同纳入艺术产业管理范畴。

三、对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重构

(一)从纵向角度,可根据艺术管理的作用和范围来进行划分,此种划分模式下,艺术行政管理被归入宏观的艺术管理范围,艺术行业管理纳入中观艺术管理范畴,同时艺术的企业管理就演变为微观艺术管理范畴。此种通过纵向角度的划分方式对艺术管理理论框架而言,结构清晰明了,在培养艺术管理人才方面也具有重要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

(二)从横向角度进行划分,在此角度上可将艺术的具体门类作为艺术管理划分的依据。实际操作中,是将艺术管理分成四个大的种类,即造型、表演、语言和综合艺术管理。通过各自的名称就可知道,各类的管理范围比较明确。同时我们还可在各类名下设具体平行机构,就拿造型艺术管理来说,该类的管理对象主要涉及造型艺术门类,对其管理主体来说就包含造型艺术的生产、中介和服务组织等。通过类比推理的方式可将表演、语言和综合艺术管理进行类推。此种框架重构方式方法简单明确,非常有益于艺术管理门类专业的学生确定自己的研习方向。

第11篇

[关键词]广告专业 人才培养 六业并举

[作者简介]刘宗红(1966- ),女,安徽芜湖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与设计教育。(江苏 南京 21118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南京市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双师型’师资结构调查及建设路径分析”(项目编号:B1352)和2010江苏省第一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自筹项目“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六业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ZCG1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09-03

广告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意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在服务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也是一个广告大省。近年来,江苏广告业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江苏广告业营业额达到126亿元,2010年江苏广告营业额达153.3亿元,位居上海、北京、广东之后,列全国第四位,广告经营单位15864个,从业人员10.85万人。2011年江苏广告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最快,达24.5%,高于商务服务业平均水平。与江苏省广告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相比,高职院校广告教育却不能完全顺应这种发展变化,其表现在:其一,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广告行业职业能力结合度不够;其二,高职院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内涵质量不高,已经影响与制约了广告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笔者试从“六业并举”的视角剖析目前高职院校广告人才培养的困境,构建适应高职院校广告专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一、“六业并举”的内涵

“六业并举”即高职院校培养广告专业人才需要树立“依托行业、紧联企业、对接职业、优化专业、服务产业、促进就业”的六大人才培养理念。

行业需求就是一个大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就广告专业教学而言,上这门课的老师一定要了解这一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就是依托广告产业发展的背景办学。教师需了解所授专业针对性就业的行业特色和具体要求,如广告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在广告业、创意设计行业、文化娱乐行业就业。紧联企业的内涵就是针对行业的下属企业进行紧密型合作,与企业进行项目策划、设计与制作方面的合作。对接职业就是具体从事的工作,如在广告公司从事策划、设计、制作等工作岗位。优化专业,涉及广告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产业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发展和教学改革要根据产业变化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目的是缩短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的距离,促进学生与社会接轨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二、从江苏广告产业发展看高职院校广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江苏广告产业人才现状与广告产业紧缺人才需求分析

1.江苏广告产业人才现状。目前,中国广告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五大广告市场之一。江苏广告市场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中国的前列,但仍与上海、北京等省市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一是江苏广告产业整体发展规模落后于江苏省整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具有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广告企业还不多,广告产业人才尚没有形成创意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培养的态势。二是江苏广告从业队伍庞大,但广告从业人员整体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偏低,高端专业人才缺乏,国际广告运作经验欠缺,高水平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人才严重不足。①

2.广告产业紧缺人才需求分析。(1)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人才。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人员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广告调研、广告定位与预算、撰写广告策划方案和广告效果测评能力。(2)广告设计与制作人才。其特征是对广告视听形式、审美标准、广告投放的形式和广告投放效果评估具有独特的敏感度,其广告设计软件操作能力强,对广告后期制作的整体把握能力和与客户沟通交流技巧、团队合作能力等较强。(3)广告营销与运作人才。其特征是能广告营销策划,合理选择广告媒体,对广告投放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以上的工作,建立市场渠道加强对客户的服务,拓展受众群体,整合广告资源配置。(4)复合型创业人才。该类型人才具有综合素质高与复合性能力强的特征,他们具有较强设计思想和设计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组织协调、整合规划的意识与能力较强。②

(二)江苏高职院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江苏省高职院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法等方面,大多是围绕学习广告专业知识而构建,强调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根据工作领域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综合能力的培养,同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相脱节,培养的人才不熟悉设计流程以及施工技术等,学生向设计师的身份转换需要较长的社会实践与知识补充的过程。

2.江苏省广告业需求职位主要集中在平面广告业、户外广告业、网络广告业以及电视广告业。不同岗位的广告工作职责和需求不同,广告业巨大的跨度特性需要复合型广告人才。而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块短板。

3.师资配套力量较为薄弱。一方面现有的专业教师大多为高学历者,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广告一线的实战经验,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够,项目实施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广告公司与行业人员真正参与到广告教育中的比例较小,并未真真切切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③

三、构建高职院校广告专业人才“六业并举”培养新模式

(一)依托行业需求——确立广告职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为了与行业需求接轨提升专业竞争力,通过聘请与学校专业对口、合作紧密的多家行业的部门经理、一线设计师、教育界知名人士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工作。根据江苏广告行业发展对广告职业人才的需求,坚持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思想,依据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江苏高职院校广告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依托,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与特色。学生在牢固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广告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本专业相对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以及根据实践需要的学习迁移能力。④

(二)紧连企业——项目化教学和与校内外实习基地接轨

1.引入项目化教学法。主张在教学中把企业的一些真实项目引入到教学中,教师通过对项目的讲解、分析、指导、评价,实现学生由理论认知向实际操作“做学合一”的战略性转变,提升学生对企业广告职业人才要求的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2.与校内外实习基地接轨。校内实训以“艺术设计工作室”为平台,工作室实施公司化运行模式,模拟广告公司结构和框架,满足从客户接待、项目洽谈、市场调研、项目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会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整个项目的运行流程。在工作室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或结合社会需求做一些广告大赛、项目投标、广告职业技能竞赛等训练。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师生根据课程需要利用广告公司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与企业共同完成真实项目。毕业设计环节需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由企业参与确定并在企业指导中完成。

(三)优化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

1.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广告专业技术应用性和岗位工作的需求,把职业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依据,构建出模块化课程体系。(1)基础素质模块:公共基础课(思政基础—思政概论军事理论—体育—实用英语—就业指导)和专业基础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摄影摄像—构成艺术—图案设计—图形创意—装饰雕塑—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字体设计—版式设计)。(2)核心职业技能模块:广告方案策划课程(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企业形象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影视广告视听语言—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广告制作配套课程(印刷材料与工艺—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与制作)、岗前强化训练课程(设计准备模块—方案设计模块—设计表现模块)。(3)职业素质拓展模块:限选课程(设计思维与方法—现代设计史—消费心理学—现代手工工艺—商务礼仪—多媒体技术与运用),同时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书法鉴赏—美术鉴赏—音乐鉴赏—舞蹈鉴赏—艺术导论—影视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4)技能训练模块:包括职业资格考证、教学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对应课程(军事训练—摄影摄像实训—计算机应用基础—校外写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

2.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一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首先应培养一批“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对在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抽调实践经验较少的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和锻炼。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⑤二是校外企业督导和外聘教师加盟:高职院校成立教学督导室,并在各系选出二级督导员。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校外教学督导,及时了解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趋势,并对专业教学提出建议和指导。专业教学系部还应从企事业单位或社会上外聘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三是广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将各类与教学有关的、零散的信息资源和项目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和优化,形成具有交互性质的静态文本和动态项目资源系统。⑥四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其一是结合不同模块课程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有效评价方式,避免将某一种评价模式套用在不同属性的模块课程中。其二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师评学生,实施阶段性学业评价。其三是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和毕业设计的测评,需改革传统单一评价方式,引入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的参评环节对学生学业进行综合评价。

(四)对接职业——根据广告职业岗位确定工作任务体现职业能力

广告方案策划岗位,具有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书写与分解招标文本的能力;分析比较选择资料的能力;合理分工安排项目施工组的能力;制定实施日程能力;针对项目进行市场调查的能力。

广告设计与表现岗位,具有认识媒体广告类型特征的能力;广告草图创意与输出表现能力;运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广告设计与输出能力;手绘广告设计表现能力;组装媒体部件能力;后期媒体部件和系统调试能力。

广告制作配套岗位,具有平面与媒体广告设计能力;印刷完稿的能力;包装设计打包的能力;一般装裱的能力;选择材料与配件的能力;协调现场搬运服务能力;现场搭建组装和调整能力;设备搭建监理能力和挑选视听设备能力。

广告制作流程管理岗位,具有商务沟通能力;管理设计流程能力;应变处理现场急务能力;妥善维护与装撤、场地复原能力;投放场所服务规范能力;按公关礼仪要求接待客户能力;现场协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经费核算能力。

(五)服务产业——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多渠道、多形式服务于社会

利用假期展开与企业合作:引导学生假期到对应的企业中去,在一线设计师的指导下,顶岗参加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成绩由企业评判。

社会竞赛与校内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相关专业竞赛。同时,校内也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大赛活动。

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和职业资质考级的培训与考试工作,以响应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以“双证书”毕业的号召。⑦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环节:毕业生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工作的实战经验,结合企业性质、学生特点进行规范管理与实践指导。⑧

(六)促进就业——实现“产业、行业、企业、学校”四结合

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产业、行业、企业、学校”四结合,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创业。(1)学校系部及相关部门分年度对广告产业、行业、企业进行针对性调研与分析。(2)适当增加应用性强的选修课程和专业讲座的比例, 请一些行业知名人士讲授广告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和中外广告发展趋势等。(3)加强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包括道德素质、法律意识、语言修养、身心素质、审美素质等。(4)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通过项目化教学、校内“工作室”制教学、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等,专业实践能力将大大提高。(5)探究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实施路径,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条件以及系列保障制度等。

四、结语

本文以“依托行业、紧联企业、优化专业、对接职业、服务产业、促进就业”为主线,构建“六业并举”广告职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该模式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使其能够及时跟踪广告产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厘清专业建设思路,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满足广告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广告职业人才的需求,从而拉近广告产业发展需求与院校培养之间的差距,培养出能具有较强调研策划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广告策划、创意、制作与人才。

[注释]

①徐从才.江苏产业发展报告——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284.

②潘艳,曹汝平.创业型广告设计人才培养理念的若干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6):47.

③陆建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范探索——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79.

④王大勇.基于工作流程的课题式教学设计与探索——以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为例[J].装饰,2010(6):117.

⑤柴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职业教育,2009(6):77.

⑥刘宗红,胡文岭.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J].艺术教育,2011(2):66.

第12篇

关键词 教育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 创业意识 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the entrepreneurial model of higher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chen ru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with constantly updated and developed model of arts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cannot meet the market demand, and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s a positive, to break the routine of a new model of education, which aims to: instill a new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to learn concepts, and develop their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bout "entrepreneurship to create employment" importance of increased entrepreneurial ways to improve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senior personnel conform to th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pioneering artistic design.

key words education mode;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entrepreneurship

1 富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出现了学生的基本设计功底薄弱,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与社会需求有脱节现象,原先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专业的教学的需要,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与学生互动,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等等问题。因此改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富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课程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的必然趋势。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它纳入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中,着重培养艺术设计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为培养能设计、善制图、精工艺的设计等不同层面的人才,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1.1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设置课程

首先,把艺术设计的就业市场需求放在第一位,努力挖掘创业途径,它的课程设置要看准艺术设计专业从业职业的具体岗位,要直接与就业方向、有效的创业途径直接挂钩,这些内容都要在课程中清晰呈现。其次,应该根据职业本身,以及创业过程所具备的态度、知识、能力等来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职业本身需要的专门技术技能都必须依据在具体行业中分析熟练程度和职业标准的具体结果来下定论,这样使得教学更贴近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就业、创业的要求。再次,要在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兼顾学生自由选择就业、创业的灵活性合理设置课程。

1.2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设置课程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将所要完成的设计项目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重新整合,开发任务,引领课程,制定专业课程的新标准,引入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学生完成设计任务与训练为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设计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专业与职业对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人才素质与业界要求对接。

1.3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技能训练为本位设置课程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围绕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本位,系统地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的基础是专业分析,此专业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能力要求。艺术设计课程要以该专业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应用到的岗位能创造的价值为主线进行设置,尤其要围绕核心的专业能力来合理安排。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该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相关技能的改进,及时补充最新的技术,工艺,一改以往的内容陈旧,知识更新缓慢,与现代企业发展脱节等

象,使得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跟上企业、公司的发展的步伐。①

2 创建创业能力训练的教学实践平台

艺术设计本身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有所提高,这就对教师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到实践基地捕捉创作灵感,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探索,最大限度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进行艺术创作。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艺术设计专业与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学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艺术设计专业与设计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 创业实践是一种最能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下转第105页)(上接第59页)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训练方式,其关键点在于创业实践活动对创业者基本素质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艺术设计行业具有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可拓展面较广,市场运作更加简便,发展潜力比较大等行业特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进行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支持,以及与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从中学到创业的真本领。

学校是创业教育的实践者,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加学生接触具体行业创业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1 采用项目教学方法

让学生参加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客观的市场条件下,依据企业的运作方式完成具体项目的设计,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市场环境的真实性,了解市场具体、真实的需求。通过亲自体验实践项目,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学生与学校互相配合,实现双赢。

2.2 加强学生实战训练

在平时的艺术专业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用一些公司、企业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2.3 学校组织开展“创业论坛”

论坛主要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交流的平台,论坛主要以创业信息为主,包括创业讨论、创业经历、创业项目等相关内容。学生积极在创业论坛发言,老师加以指导,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 改进论坛的建设。学校可以聘请校友、创业成功人士来学校介绍创业成功的经验,与学生们近距离交流,使得学生收益更大。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论坛成员外出实习,切身体验创业过程,可以培养他们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独立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4 积极参加各种创业竞赛

学生在各种创业竞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实践能力。这个过程要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学到新的实战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为今后的创业打好扎实的基础。③

3 结语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今天,学校培养学生要一改以往的培养模式,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来培养学生,高职院校尤其需要这种培养人才的模式。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加上教学创业模式的正确引导,将会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以及优秀创业型人才,这将会对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

注释

① 宋涛剑,吕亚军.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j].职教通讯,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