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2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77-02
新课标提倡一标多本,虽然在教材使用上有选择余地大、更新快、因地制宜的特点,但同一学科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甚至同个学校不同年级就可能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而农远资源大多以人教课标版为主,虽与北师大课标版、华师大课标版、苏教课标版、浙教课标版等资源互为补充,但还是缺乏大量与当地现行教材配套的教育资源,教学应用中“无米下锅”的现象较为普遍。要想通过农远资源或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来与全国各地教材版本都完全配套的资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难度极大。通过调研发现,主流学科教材版本往往以省、市或区县为单位,相对统一,因此只要根据当地教材版本,依托丰富的、系统的、权威的农远资源建立本地数字化教育资源,就能很好地解决资源不足问题,同时本地数字化教育资源还为即将实施的国家基础教育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建设提供支持。
农远资源在本地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可发挥以下作用:
一、是本地学科资源素材库建设的重要源头
虽然某些学科的农远资源与本地教材不配套,但农远资源通过“课程资源”栏目提供了大量的教案示例、媒体资源、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等,而这些资源是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按照课标要求制作的,具有相对的统一性,所以只要资源符合或部分符合本地教材知识点的要求,均可作为很好的本地教育资源素材。
1.提取通用素材
农远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媒体资源,如图片、动画、视频、扩展资料,与教材版本关联性不大,可应用于任何版本教材,将这部分资源提取出来,作为本地教育资源中的通用素材,以避免教师重复筛选查找或者错失使用资源的机会。
比如,在初中物理“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二、物质的质量及其测量”一节中,其媒体资源栏目里提供了“天平的使用”动画(见图1),此动画非常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托盘天平的组成、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还以仿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去测量质量。而在“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二、质量”一节中,却没有提供“天平的使用”这个动画素材,造成一些教师没有使用身边已有的优质资源,非常可惜。由此已见,适当提取本地教育资源中的通用素材并为己所用是多么重要。
2.整合关联素材
农远资源中提供了大量与学科教学同步的教案、课件、习题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与教材版本具有紧密的关联,对语言文字类学科尤为明显,对于此类资源,我们可利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对资源进行适当修改,结合本地教材版本、学生实际、自身教育理念、教学策略进行整合,再纳入本地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二、是本地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得力助手
“学习指导”栏目提供了各学科各年级主流版本的“课程辅导”与“课后提高”资源,有动画的也有视频的,有专家讲座也有操作练习。“课程辅导”里的学习指导、专家讲座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课前预习支持;“课后提高”里的作业、练习,既可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二次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比如,利用初中数学“人教课标版/课后提高/七年级/七年级数学”动画资源(见图2),通过该资源,学生可在游戏、互动操作中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获得提高。
三、成为本地德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渠道
“少年文化”栏目里“人物星空”版块,介绍了大量古今中外知名人物的先进事迹、成长成功经历。“专题教育”栏目里提供了大量“爱国主义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心里健康”、“成长之路”等视频节目。另外,农远资源网还通过“百部影片”形式播发了大量教育影片。这些都可以摘选纳入本地德育资源,作为安全教育、德育、班主任工作的教育资源。
四、示范引领本地教师培训资源建设
关键词 学习环境;数字化;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059-03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同时受到巨大影响的还有教育。信息化教育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如何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探索的热点问题。由于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地域差异和历史等原因,教育水平有着较大差距。建设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有助于帮助填补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1 学习环境与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
所谓“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和推动学习者学习的情境和条件。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从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来看,一般认为“学习环境”包含物质和非物质两大部分,物质部分包括学习空间、工具、资源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条件,而非物质部分则包括教学理论、策略、心理情感状况、学习氛围等[1]。
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构建起来的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一样,也包含物质和非物质两大部分。但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内涵却要远远大于传统学习环境:
首先,它的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依靠卫星通信和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空间可以从学校一直延伸到家庭、户外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其次,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对于物理设施有更高的要求,常见的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通常包含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卫星电视、多媒体播放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在这些设施上使用的相关软件资源;
另外,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有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并非从传统学习环境简单“升级”而来,而是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体系结构;
最后,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要求师生具备更高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
2 构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帮助改善生存环境并提高生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使我国独有的文化受到保护并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我国的民族和历史文化;能够促进我国各民族间团结统一、共同富裕;能够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从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国家历来重视教育信息化中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工作。
但是,当前云南的教育水平与教育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包括: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缓慢,文化基础薄弱,受教育自觉性较差;2)教育基础差、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不高;3)教育效益较差,教育投入与学生合格率不成正比[2]。
构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促进区域教育的发展,帮助缩小云南与其他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2.1 帮助克服地域影响因素,“天堑变通途”
教育信息化的一大特点就是网络化、远程化。利用广播电视卫星和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播放设备,可以将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传送到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的边远地区,“学生走不出来,教师不愿进去”的现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只要学校拥有卫星电视接收点或者光盘播放点,学生就可以在教学点就近接受教学。
2.2 提供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提供大量经过精心制作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往往由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制作,内容丰富多彩、质量较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区域教育基础差、师资力量差、办学质量不高的不足。
2.3 促进教师发展,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同样在其中得到发展。通过与学生一同观看和学习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能够从中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发现自身不足,从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找准目标和方法。另外,具有卫星电视或者互联网的教学点,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师队伍的质量。
2.4 服务社会,提高群众素质
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平时还可以向社会提供服务,如进行干部培训、居民科普知识讲座等,切实服务到社会。这样,一方面帮助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开拓群众眼界,帮助培养他们的教育意识和信息意识,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我国于2003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旨在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这项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农村中小学师生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受益者[3]。但是需要认识到,由于地区之间存在语言、风俗、文化等差异,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理念和政策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云南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建设符合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特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展开讨论。
3 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组成要素
一般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由硬件、软件、潜件和“人件”四要素组成[4-5]。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也应当包含这4个基本要素。但是,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比起其他地区,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更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充裕的资金和群众积极参与的意识来作为建设的保障,如图1所示。
3.1 硬件是基础
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基础是硬件设施的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构建起来的学习环境,那么自然少不了对现代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传统的信息化学习设备包括由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等设备组成的电教室。这样的配置显得有些“落伍”,但是不得不承认,在云南农村边远地区,大多数学校和教学点依然只拥有这样的设施。现代信息化设备的代表当属由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组成的多媒体教室,这在城市等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已经相当普及,但是对于农村边远地区来说,依然有相当多的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农远”工程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硬件建设提供了三种模式:
模式一,由电视机、DVD机和教学光盘组成的教学光盘播放点;
模式二,由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机和教学光盘组成的卫星教学收视点;
模式三,除了具备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设施,还配备有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
其中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资金投入较小,实现较为简单,可以作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入门配置。
另外,在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一些“非常规”“非标准”的硬件设施应当引起重视。比如,手机在边远落后地区的普及率要比电子计算机高得多,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带有无线上网和音视频播放功能的手机来辅助教学。
3.2 软件是关键
如果说硬件是骨架和血肉的话,那么软件就是灵魂。如果信息化硬件设备上没有软件,就等于是一具躯体失去了灵魂,就好像高速公路修好了却没有汽车行驶一样,没有软件运行的硬件等同废铁。当然,这里所说的软件不仅仅是运行在设备上的工具程序、应用程序等,同时也包含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课程资源库等。
建设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一定要加强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一是要尽可能地开发与之所使用教材相配套的软件;二是要开发出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题材的教育资源,供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们来学习交流。只有当硬件这条高速公路上跑起了符合少数民族需求、适应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具有民族特色的资源快车,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3 潜件是粘合剂
潜件包括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信息化教育的主要理论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下的潜件将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构建属于农村边远地区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需要什么样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使用这些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才能将硬件和软件资源整合到课程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效果?学生在数字化教育资源中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情感状况是怎样的?学生如何在数字化教育资源中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我?等等。可以看出,只有构建一套符合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的理论体系,才能帮助本地区的师生真正用好信息化教育资源。
3.4 “人件”是核心
无论是属于物质条件的硬件和软件,还是属于非物质因素的潜件,归根到底都是客观因素,要想使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性。
数字化教育资源中的“人件”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在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由于物质条件较为落后,文化基础薄弱,学生要想自己利用信息化工具和资源来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会比较困难,因此其主体地位会有所削弱,而教师的主导地位将得到加强。这就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更要求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群体特点,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潜件资源,使用硬件和软件来帮助学生学会在信息化学习中提高自我。
曾经有一位边远地区的地理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中国的高原”一课时是这么做的:他用自己的手机下载了三首歌曲《青藏高原》《黄土高坡》和《彩云之南》,在课堂上将这三首歌放给学生听,然后讲解这三首歌所描写的情景,学生由此生动地体会到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特点。可以看到,这位教师没有计算机等先进的设备,但是却实实在在地上了一堂好课。
对于云南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来说,他们需要扮演的角色是学习者、传授者、研究者,也是创造者。要让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将工具与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就需要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在教师培训中,除了要培训教师操作现代化信息设备的基本技能以外,更应该加大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能力的力度,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通过提高教师能力来带动云南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3.5 周边因素是保障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离不开政策、资金和社会意识等外部因素的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及广大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在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开展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仅要鼓励学校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更应当切实地帮助他们,投入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帮助学校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每年投给中小学的教育经费中,应当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应当做好统筹规划,合理使用资金,避免浪费,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转化为效益。
在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办教育,群众意识很关键。许多云南农村居民甚至不具备基本的教育意识,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入学接受教育,就更不用谈支持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政府应当做好宣传,及时向群众汇报和展示信息化建设成果,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居民掌握科技知识,改善生活条件,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力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来。
4 结束语
过去10多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确确实实为云南农村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6-7]。然而必须看到,在努力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以及推动云南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依然有无数的困惑和问题需要去解答。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来帮助云南基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提高质量,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需要云南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艳.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及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罗明东.教育地理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3]杨改学,田健.“农远工程”: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
[4]陈世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四要素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
[5]徐娟.论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硬件、软件、人件与潜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
关键词 数字化 教育资源 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从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以及数字化教育资源处理技术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资源系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使用过程智能化和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的特点来看,数字化教育资源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如何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是一个对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量非常大的群体,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了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进行探讨。
1 概念的界定
目前,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界定。李克东教授认为:“数字化资源是指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互联网或电脑上运行的多媒体数据。它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新的方式来搜寻和处理信息,从而使得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多媒体软件、CD(DVD)-ROM、电子邮件、网站、计算机模拟、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在线讨论、数据库等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网络下载、市场购买等方式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看成是教育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可以在互联网或电脑上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与数字化资源一样存在多种形式。
“机制”一词起源于机械构造理论,后来用以说明事物各有关部分在一定功能与结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活动方式,以及事物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因此,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即为校际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和过程。它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技术与理念、规范与标准、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
2 建立共享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中华学习网首席执行官黄波在资源建设与共享——国内外经验与实践的案例分析中提到:“很多院校都在建自己的资源库和技术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大多各自为阵,缺乏共享机制,让各院校尽快的用大家共享的资源,尽快实现全民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共享的实施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所以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组织——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联盟(digitization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alliance of universities,DERSAU),借鉴CORE,联盟中的每个高校都是其成员。本组织为非盈利机构,是区域性大学的联盟。以促进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一个组织,想要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联盟的成员必须严格地遵守相关制度,如果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规划、组织、体制和资金上都是条条块块、各自为阵,很难使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持续发展。所以联盟应该建立相关的部门,对联盟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成立资源部,进行资源的收集与管理;成立网站部,进行联盟网络平台的开发与维护等等。
联盟的经费可以是政府或学校赞助;申报项目资金;联盟成员会费;培训服务及其他收入。联盟须展示联盟成员的资源和成果;可以优先、免费使用联盟的资源,并能得到技术支持;参加项目开发和教学研究;有监督权、选举权。联盟成员必须遵守联盟章程;在使用联盟推荐的资源时,须遵守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法规;按时交纳会费。
在DERSAU建立的基础上,我们从理念共享、技术共享、标准和规范的统一、共赢机制、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来讨论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若干问题。
2.1 共享相关的理念与技术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需要统一联盟中各成员的理念。联盟管理理念、教育资源数字化理念等等。应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些理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存在着不少旧的理念。比如一些成员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兴趣浓厚,但对于教育资源共建就不那么积极了。但是,没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资源共享。因此,需要所有的联盟成员都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投身到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组织网络中去。
在共享机制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理念的共享,不断更新观念。当然理念的共享必须有相关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一些奖罚策略来推进联盟成员的理念共享,能在共享的过程中得到碰撞,从而推进联盟管理、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不断创新。
一个理想的资源共享体系应类似当前的Web服务,为用户提供完全透明的环境。对用户来说,它把众多同构、异构的资源整合成了同构的虚拟环境。因此,实现基于网格技术的虚拟资源共享体系,我们应该共享技术。一个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的架构,需要运用的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以技术的共享,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后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目前,资源数字化标准包括:资源编码相关标准(字符编码标准、静态图像资源编码标准、音频资源编码标准、视频资源编码标准);资源组织标准(SGM、HTML、XML)、资源描述框架RDF)、资源描述标准(机读目录MARC、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C元数据)。由此延伸出来的标准规范更多。可见,我国数字化信息资源标准、规范混乱、多元,对资源数字化时依据的不同标准导致资源应用方式的五花八门,给学习者带来了不便,也给资源的管理、整合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它制约着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建设,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只有遵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才能实现资源内容的相互操作和交换,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这也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基本保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蒋颖、彭绪庶主持的院重大课题(B类)“资源数字化标准问题研究”对资源数字化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基于我国数字化资源标准混乱、多元的现状,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DERSAU应该在联盟内部使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3 设立共赢的机制与活动
DERSAU对联盟成员的有效管理和组织,节约了项目开发的时间并且避免了数字化资源的重复开发,达到了资源的优化组合,使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效率和效益都明显提高。
这是非常好的管理制度,是一种可以达到共赢的共享机制,联盟成员会有更大的收获:作为合作伙伴,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加相关的活动,可以在活动中以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评论,这是起码的利益;联盟成员可以参加联盟举办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可以有与联盟成员直接交流的机会,可以在联盟网站上找到联盟每一个成员的贡献;能提出和实施一系列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关的合作计划和项目,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联盟(DERSAU)将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协调作用,它把投资者、项目计划者等利益相关方联系到一起。
2.4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法律体系相当不完善。由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数字化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形成和立法过程也应随之加快,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在资源数字化建设之前,对已有知识产权的信息资源,需要协调各个方面,避免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另外,教学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版权,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仅仅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是不行的,我们还应该加强网站的安全维护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改善网站的安全性。目前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技术实施来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加密技术与软件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CA),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水印和数字指纹,移动 Agent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等。
2.5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要高效、持续地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首先要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联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可行而且有效的,并且适合联盟的机制,该机制的动机,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和长期坚持;同时结合考核制度,它可以激发联盟成员竞争意识,从而产生勤奋工作的驱动力,充分发挥联盟成员的潜在能力。最后,机制的制定要体现科学性,即要达到工作细化的目的、联盟系统必须全面分析收集和激励的相关信息,全面了解每个成员的需求和工作质量是好还是坏,不断根据情况的变化,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DERSAU通过建立评估中心,制定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各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单位的数字化建设状况进行评价,然后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例如以高校参与联盟活动的资源“共享量”作为主要考核机制(共享量指参与资源共享的受益人数与时间的乘积),并根据评价的结果采取一定的形式(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奖金等奖励方式)给予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优秀高校以奖励,从而刺激其它高校、单位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采取目标激励的方式来刺激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有竞争才有活力,有竞争才有发展。激励机制的建立,使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体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绪庶,蒋颖.资源数字化标准问题研究[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3.
[关键词]班班通;云计算;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6-0072-08
一、研究背景
(一)实施“班班通”工程的紧迫性
随着“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逐步完成,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巨大进步,逐渐实现了校际互通。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2010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提出“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班班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继续加强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要求。由此可见。国家已将实施中小学“班班通”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班班通”工程的建设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班班通”主要是借助于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因此,如何保障有效资源能够通到班级。这就需要重点考虑资源供给和共享问题。目前,虽然很多西部农村中小学已经被纳入远程教育工程,但可供学校应用的数字化资源却严重不足,使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难以有效实现。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各学校顺利使用“班班通”开展教学,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云计算解决教育资源问题的优势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超级计算模型和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其实质是为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网络环境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中获取服务的业务模式,云计算的业务资源应该支持通过简洁的管理或交互过程快速地部署和释放。从这一定义可以得出云计算具有按需使用、快速、安全和便捷等优点。有学者认为,“云”体现了一种整合资源、集中服务、应用共享的系统思想,以它高智能的计算进化能力。完全颠覆了获取信息资源、接受计算服务与人际沟通的既有方式,标志着整合一切信息资源智能服务于个性化需求的泛在学习时代的来临。而结合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将其应用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领域,这对于实现各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各地区、各学校都可以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将各自建设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统一存储于“云端服务器”,再由指定的教育部门对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分类,最终建成大型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从而能够顺利实现所有地区的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利用这种“共建共享模式”建设的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汇集的资源都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而成,资源的质量相对较高。各地区不必重复建设大量的教育资源,可以直接选用资源库中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因而有利于降低教育投资成本。而且。学习者只要具备任一款能够联网的云终端设备,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就可以随时为学习者提供资源服务,便于学习者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总之,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一方面能够满足各地学校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对推动“班班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和提升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依然是课堂教学。所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突破口也在于课堂教学信息化。而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必然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撑。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各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的数字资源建设非常重视。然而,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我们仍然不得不面临教育资源建设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与困境。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希望能够引起相关研究部门与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数字资源建设规模大,质量偏低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提出,各地区纷纷加大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力度,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便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很多地方教育部门热情高涨地建设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库,以期待能够加快推动本地的教育发展。但是,往往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考虑、未遵循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过度关注资源建设的“数量”,而忽视了资源的“质量”。例如,制作的大量课件质量较低、缺乏规范性,与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脱节等。类似现象在我国各地的教育资源建设中均有出现,但相对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地方数字教育资源质量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有些地区甚至没有本地的教育资源库。
(二)数字资源重复建设多,创新较少
各地在开展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时。通常是在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当地的一些优秀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技术工作者参与资源建设,他们所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主要是现行中小学各年级的课程资源,其中以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资源居多。由于缺乏与其它地区教育部门的交流和合作,致使各地建设的教育资源比较类似,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库都成了“信息孤岛”,无法同其它地方的教育资源库实现交互与共享,导致教育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笔者通过浏览分析现有部分地区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发现这些教育资源库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缺陷:资源库结构过于简单、缺乏一定创新,资源库内容多数无法进行智能检索、更新速度慢,难以体现当地的基础教育特色。
(三)教育资源内容单一,利用率低
纵观各地的基础教育资源库或者教育资源网,主要内容是中小学主干课程的辅助教学资料,如教师备课资料、课件和教学素材,以及供学生使用的习题库和试题库等。它们主要以教材和知识为中心,多数内容是教材和辅导资料的“网络版”,内容枯燥、形式单调。有些内容由于缺乏有效教学设计、未遵循一定的标准与规范,难以满足授课教师的教学需求,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很少使用这些资源。其实。这些所谓的教育资源库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库,教师若利用它们来开展教学,不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
三、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
(一)班班通的概念
“班班通”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后形成的产物,其实施是一项包括硬件环境建设、教育资源建设及教师应用能力培养的系统工程。从“校校通”工程到“班班通”工程,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由“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转向“推进与保障教学应用”,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带来了新的解决途径。概括地说。班班通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定义
何克抗教授认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含各种学习工具软件)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没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难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究,也难以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然而,由于现有的教育资源库存在着内容质量偏低、制作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它们难以为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提供有效资源保证。因此。建设优质的班班通教育资源库势在必行。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将多媒体素材的教育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管理,为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提供资源服务支持的系统。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可以通过共享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本文中的班班通教育资源库就是指“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它不仅能够为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提供基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育资源服务。
(三)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特点
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能够克服以往教育资源库存在的不足。更能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需求,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资源丰富、形式多样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提供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教育资源。包括目前中小学阶段的各类课程资源,既有满足教师教学需要的“课程同步教学资源”,也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同步学习资源”、“课外拓展学习资源”等。而且,资源呈现形式多样,既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资源,也有视频资源、动漫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能够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2.内容新颖、富有特色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服务支持系统,它由来自各地区的资源建设者共同设计与管理。资源库中的内容时时刻刻在不断更新,因而资源库能够保持内容的新颖性。而且,各地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往往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教育特色,所以,整个教育资源库中的资源特色鲜明,能够充分满足各地学校对不同类型教育资源的需要。
3.共享面广、使用便捷
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构建的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具有强大的共享能力,可以同时满足全国各地学校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用户只要使用任一种云终端设备。通过联网就可以随时获取教育云资源库中的资源。方便快捷。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班班通设备获取教育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获取教育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
4.智能检索、互动性强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能提供智能检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任一款云终端设备进入资源库主界面,利用智能检索功能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资源库还具有互动服务功能,如在“网络服务资源”模块中提供BBS和“教育微博”等服务。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之间网上交流的需要。利用这一服务功能,同学之间能够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共同完成某一主题的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内容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括日常教学所需要的一系列教学资源,还包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其它类型数字资源,如图1所示:
1.课程同步教学资源
本资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开发与我国现行不同版本教材同步的各科教学资源,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课程教学资源,具体内容如课程的备课资料、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以及教学设计案例等。
2.课程同步学习资源
本资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开发与我国现行不同版本教材同步的各科学习资源。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课程学习资源,具体内容如名师教学视频资源、习题库和课堂笔记资源等。
3.课外拓展学习资源
本资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开发与现行各个年级同步的课外拓展学习资源,内容形式要多样化,要能够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需求。具体内容包括与教材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料,或是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知识,如与“神舟飞船”有关的科技知识、以及关于人文社科方面的热门学习话题。
4.仿真虚拟实验资源
本资源主要为教师开展实验课提供服务,也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实验课程使用。开发与现行各个年级相关学科同步的实验课程资源,内容包括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实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如采用Hash、Virtools、3ds Max等软件来制作高质量的虚拟实验资源。供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使用。
5.德育教育资源
本资源主要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服务。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或者家长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它包括当前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可以是与德育有关的小故事或者以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为题材的视频资源,如“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故事,也可以将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内容纳入其中,还可以是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动漫、电影等。
6.教育游戏资源
本资源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让学生能够从游戏中接受教育。这些游戏必须具有教育性。通过开发一些励志类教育游戏或者知识类教育游戏来达到这一目标。例如,以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经典传说或者历史故事为题材来开发相应的教育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习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知识。
7.教师培训资源
本资源的使用对象是教师,主要目的是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内容包括当前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和部分教育发达地区的教改经验总结,也包括国家级名师的示范课、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内容主要以视频资源的形式呈现,以便于教师培训学习使用。
8.网络服务资源
本资源将结合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开发相应的网络教育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服务。例如,可以建立“班班通学习网”。在网上提供各个年级、各门课程的学习内容,还提供BBS和“教育微博”服务功能,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等多方沟通交流提供便利。
四、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原则、构建模式与平台架构
教师在正式上课前,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备课,还要制作教学课件、查找教学资料等。可是,要让每位老师都去认真做这些繁杂的课前准备工作,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况且难以保证教学资源质量,当然也更没有必要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课件制作专家”。因此,为了让教师能够顺利使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育教学,就必须先开发班班通教育资源库,然后让他们在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数字教育资源来满足教学需要。
(一)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需要注意的构建原则
1.要高度重视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2011年8月18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出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是科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迫。虽然,我国基础教育目前急需大量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尤其边远落后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是迫切。但我们不能因此只顾教育资源的数量建设,而忽视了教育资源的质量。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应根据统一的规范标准进行资源统筹,以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资源的质量。因此,作为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必须要对建设的资源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按照一定的资源技术标准来执行,如依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制作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等,要尽力保证让高质量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进入中小学课堂。
2.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
教育信息化服务的中心是学生,要让学生在教育信息化中发挥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支持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来学习和生活。然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情感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他们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建设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要使建设的教育资源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同一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动画、短片等不同的形式来呈现,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更好地去掌握新知识。要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的教育资源库实现它的应有价值,真正满足我国基础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3.要及时更新与维护教育云资源库
教育云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涉及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技术规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它也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必须具有时代性、新颖性。因此,我们不仅要建设好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而且要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完善。同时,要对教育云服务平台进行定期维护与升级,这样才能保证它长期稳定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提供资源服务,也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模式
1.自主构建模式
自主构建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自行建设满足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资源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能够反映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并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利用这种资源构建模式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满足自身教育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为其它受教育群体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2.共建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模式指多个单位通过协同互助的方式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并且最终共同享用劳动成果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共建”与“共享”,它倡导的是一种互助协作的理念。陈琳教授等人认为,“共建共享”是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建设、共同享用资源,是对自发建设模式的拓展和补充,因为该模式下可真正由具有建设资源能力和水平的人来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建设质量问题。所以相对而言,利用这种模式建设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源的质量,而且能够有效解决较大区域内受教育群体对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能为其它地区受教育群体提供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3.公建众享模式
“公建众享”是新时期倡导的一种资源建设模式,它具有高的建设标准与应用绩效,对实现大范围内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意义更大。“公建众享”是我们根据时展需要提出并着力研究的新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即由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提供建设资金主导组织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后的信息资源原则上不加限定地供人民广为享用,其最大特点是可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最为优秀和合适的人士建设资源,从而确保建设质量。因此。这种资源建设模式将能弥补以上两种模式存在的不足,能够有效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
(三)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平台架构
1.教育云服务平台
教育云指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它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它将教育领域需要的软硬件计算资源虚拟化之后,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以计算资源为形式的服务。教育云主要有以下潜在优势:它不仅能够节省投资、提高硬件系统的利用率、降低管理和运维成本、节约能耗,而且还可以提供集中的网络管理和运行维护服务,以及提供资源共享和教学科研协作等服务。利用云计算技术来完成某一具体任务则通常由云计算平台来实现,它是云计算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把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云计算平台,称为“教育云服务平台”或“教育云平台”,它是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大亮点,这种云服务平台集教学、学习、管理、交流和娱乐于一体,让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其它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同一平台上,根据各自的权限和需求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在本文中,我们结合“班班通”工程这一名称,将此教育云服务平台命名为“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它的基础架构和组成部分如图2所示。由于云计算的理念主要强调“服务”,因此。本文将重点从云服务层面来探讨如何构建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而对云计算的技术层面具体实现则不作深入探讨。
2.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整合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
由图2可知。教育云服务平台包括教育云管理平台、班班通互动教学系统、资源共建共享系统、交互式学习网站、电子书包系统和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部分。而且,该教育云服务平台具备较强的智能性和交互性,便于用户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教育云服务平台中。“班班通互动教学系统”、“交互式学习网站”、“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和“电子书包系统”等都离不开教育资源的支撑,将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中的资源整合于这些模块,可以方便师生获取教育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教师可以通过“班班通互动教学系统”获取教育云服务平台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利用相关的云终端设备。如通过“电子书包系统”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实际上,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学习者只需拥有任一款能够联网的云终端设备。教育云服务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为他们提供资源支持服务。如图3所示,教师和学生能够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云终端设备获取教育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这也是教育云服务平台的一大功能优势,能够随时为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或者非正式学习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五、多层级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
结合当前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通过共享多方优质教育资源来提升教学质量,我们提出“多层级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这一概念,它包括校本教育云资源库、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省级教育云资源库和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其中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一个,其它类型的教育云资源库均有多个。这四种类型教育云资源库的层级是由低到高的,其中校本教育云资源库处于最低层级,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处于最高层级。实际上。这四种不同层级的教育云资源库。就如同众多的“教育云”。学校建立的校本教育云资源库就是“校本教育云”,各市建立的教育云资源库就是“区域教育云”,各省和国家建立的教育云资源库则是“大型公共教育云”。一般而言,教育云资源库的层级越低。它的地域性就越强,越能反映该地区的教育特点:反之。教育云资源库的层级越高,它的教育资源质量相对较高。资源的普适性也就越大。其实,这同现有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与“各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之间的关系很类似,但是,它们包括的内容要比国家和各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多得多,甚至可以将国家和各省的基础教育资源网也包含进来,作为教育云资源库内容的一部分。开发多层级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其目的是为了结合各地的教育发展现状,既能让各地区、各学校合理利用符合本地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又可以利用各省乃至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满足不同地区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全面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利用“自主构建模式”构建校本教育云资源库
校本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学校结合自身教育发展的优势与特色,利用自主构建模式来建设满足自身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库。图4是以E市A初级中学为例,利用“自主构建模式”来构建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过程。
1.构建条件
E市A初级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中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该校一直以英语教育为特色而闻名,英语学科师资实力雄厚。同时,该校还是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和网络环境相对完善,并且该校有多名信息技术教师愿意参与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2.构建目标
A初级中学结合本校英语教育多年来形成的特色。合理整合本校已有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建设校本教育云资源库来更好地服务于本校英语的教育教学。同时为其它初级中学提供英语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3.构建过程
(1)A初级中学结合自身实际。以优势学科为基础。聘请校内外优秀英语教师、教研员、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成立“校本英语数字资源开发小组”,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2)开发小组先要对校本教育云资源库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同时要对开发任务进行具体分工,如有的老师负责教学设计,有的老师负责英语课程数字资源开发,有的老师负责云计算服务申请和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架构设计与技术实现。(3)将初步开发的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多次修改,并由小组内多位专家进行全面审核,然后结合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再将修改后的数字教育资源投入相关班级试用。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修改,以使其不断完善。(4)将建成的校本英语教育云资源库报送E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若通过审核。则将教育云资源库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从而既能满足A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也能服务于其它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需求。(5)要求A初级中学的相关人员做好该资源库的维护工作,并且要不断地对资源库内容进行更新,使之日益完善。
(二)利用“共建共享模式”构建市级教育云资源库
市级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由该市教育局结合当地的教育特色,通过“共建共享模式”来建设符合本市教育发展需要的地方教育资源库。在本文中,“共建”指由该市各学校和各区县教育部门共同参与教育云资源库建设,“共享”指该市范围内各学校都可以利用该教育云资源库中的资源来开展教育教学,同时也可以为其它地区学校提供资源共享服务。由于考虑到教育经费有限,因此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的建设重在教育资源的整合。首先由该市各学校、各区县教育部门精选各自已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然后再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同时也可以适度开发其它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通过建设“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的途径来达到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图5是以F市为例,利用“共建共享模式”构建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的过程。
1.构建条件
F市已有一定数量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如有多个校本教育云资源库或者其它数字教育资源等。同时要为建设市教育云资源库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设施和资金保障,可以成立“市教育云资源库中心”,并且配备工作人员进行资源库维护与内容更新。可由本市电教馆负责这项任务。
2.构建目标
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提供资源服务的优势,通过整合该市各区县、各学校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同时建设其它类型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建成本市教育云资源库,从而更好地满足本市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促进本地教育快速发展,而且可以为其它地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3.构建过程
(1)结合本市的教育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同各学校、各区县一起参与市教育云资源库的建设工作。首先,让本市各区县、各学校精选各自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如选取各校本教育云资源库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各区县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2)将精选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同时开发部分适合本地教育特点的其它数字教育资源,共同构建成F市教育云资源库。(3)构建市级教育云资源库中的部分步骤同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方法基本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4)将建好的F市教育云资源库报送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审核,若通过审核,则将该教育云资源库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以满足本市所有学校和其它地区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5)同样,F市相关教育部门要对该资源库进行定期维护,不断更新完善资源库的内容,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三)利用“公建众享模式”构建省级教育云资源库
省级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由该省教育厅结合本省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利用“公建众享模式”来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本省学校开展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服务。这里的“公建”指由该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建设,“众享”指该省各地区师生共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图6是以M省为例,利用“公建众享模式”构建省级教育云资源库的过程。
1.构建条件
M省要为建立省级教育云资源库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设施和资金支持,可以成立“省教育云资源库中心”。并且配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维护与内容更新,可由本省电教馆负责这项工作。
2.构建目标
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提供资源服务的优势,通过组织相关人员来建设三类数字教育资源,依次是基础教育普适资源、基础教育特色资源和大学预备课程资源,然后整合形成省级教育云资源库,使其服务于本省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本省教育的发展。
3.构建过程
(1)结合本省的教育发展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建设基础教育普适资源、基础教育特色资源和大学预备课程资源等三类资源。(2)构建省级教育云资源库的基本流程同构建市级和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类似。只是在资源建设上要求质量更高,类似步骤这里也不再一一赘述。(3)M省教育云资源库必须要先通过该省教育厅的审核批准,才能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并且要组织相关人员负责资源库的维护和内容更新工作,使之长期、高效地服务于该省和其它地区的教育教学需求。
(四)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
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教育云资源库,由于考虑到各省、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差异,很多省市采用不同的教材来开展教学,因此,在国家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中,绝大部分的教育资源将来自各地区不同类型的教育云资源库,将根据用户访问量和用户评价来精选各省市教育云资源库中最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如图7所示,简要介绍了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过程。
1.构建条件
国家要为建设教育云资源库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可以成立“国家教育云资源库中心”,并且配备工作人员进行资源库维护与内容更新,可由中央电教馆负责这项工作。
2.构建目标
结合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整合各省、市、校级教育云资源库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补充开发其它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建成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使其为全国各地的学校提供优质数字资源服务。
3.构建过程
(1)首先要对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对各项具体建设任务进行明确分工。(2)安排专业人员为资源库开发相关智能检索功能,如引入智能Agent技术和内容图像检索技术等,通过智能检索各省、市、校级教育云资源库中所有类型资源的访问量和用户评价来提取优秀教育资源,如自动提取相关优质数字资源的IP地址等。(3)然后。将获取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归类。如按照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来划分,建设成“学科优质数字资源库”,同时补充建设其它类型的教育资源库,再共同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而建成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各地学校的教育教学。(4)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必须要先通过教育部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才能正式公开,并且要求不断对教育资源的内容进行更新与完善,同时要做好资源库的运行维护工作。
六、结束语
1.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主要包含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数据、电子信息等媒介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以及光磁等非实体媒介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教学资源和学习研究保存为文字、图像、视频等文件,再传送至各服务器终端。广义上来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就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支撑性教育资源的总和。
2.数字化教育服务。数字化教育服务主要指的是以现代教育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此体系通过一定的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搜索、参考、传播以及交流等综合服务,使得用户能够快速从巨量的教育资源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的活动,它是一种兴起于网络时代、面向所有网络用户的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3.数字化社区教育。此次研究的数字化社区教育指的是基于数字化的社区教育体系,也就是在社区范围内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实现在线学习,建设各级各类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及沟通交流的渠道,并采集数字化信息等等,通过此方式满足社区内民众对学习生活的需求。这种体系的主要特征有:第一,以数字化信息为教育环境,将教学资料通过网络数字化技术传播出去,建立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第二,实现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多种教育模块,服务不同人群;第三,建立多功能的虚拟教育平台,实现地方和高职院校以及社区的教育,丰富居民的学习方式,为教学交流提供足够空间,分享学习成果及研究成果,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水平。
二、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的社区教育将信息技术和社区的教育模式有效结合,通过网络手段突破空间和距离上的限制,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灵活的学习方式,此外也需要快捷便利的学习服务体系。运用传统的教育手段是难以实现全面社区教育的,必须借助新的渠道或传播载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好提供了崭新的契机,运用现代技术实现远程实时教育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各种问题,并且网络化教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以及个性化的特点,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的普及,并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由此看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对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数字化社区的教育服务调研
为更好地实现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进行了一次在线上的问卷调查活动,研究人员对问卷的有关指标都进行了探索性的因子分析及可信度检验之后,根据调查结构,本次研究满足要求。此次调研以江苏某省为例,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5年7月,总共3个月时间,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87份,除去无效问卷外,总共收回944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可以发现四个问题:第一,社区居民不了解什么叫数字化社区教育体系;第二,虽然接受调查的各社区都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教育体系,居民的需求和系统提供的教育资源存在很大差异;第三,学习资源不能实现多元展示,只能通过计算机查看,不支持移动终端;第四,支持服务能力弱,社区教育的相关人员无法及时进行线上线下的联系。
四、数字化社区驾驭服务体系构建
1.数字化社区教育架构的建设。该市的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级社区的教育实施组织架构,也就是由当地教育局主办、由当地社区培训学校承办、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民间学校共同参与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架构。另外还借助该市的社区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当地职校的科研及管理评价职能,在社区教育实施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完善了该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也就是科研引领、社区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管理的三大管理模块,在每个大的模块下面又建立了四个子模块。
2.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建设。该市按照确保传统教育服务功能并整合本土特色教育资源的目的,该市在自己的终身教育网上设立了教育咨询、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健康养生、老年大学、儿童天地以及资格认证等多个板块,每个板块对应的课程少则数百门,多则两千多门。当地教育局和社区培训学校也分别建立起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此外当地还建立了交流中心,为社区居民以及管理人员提供沟通渠道,方便完成好学习支持的相关服务。
3.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建设。数字化的社区教育指的是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数字化社区教育模式体现出远程教育的特点,即教育学的分离。因此,该市在及社会数字化教育资源时,也必须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教育的需求。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网络也加强了该市社区培训学校的统一领导以及社区教育中心校分级管理和民间学校合作的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共同维护着社区教育服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小学教育
随着科技不断的融入生活,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当今小学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小学教育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课堂教学加网络课堂的方式,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校校通”,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及实时沟通。[1]但因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2]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加教学形式,提高师生教育以及学习的兴趣,发挥各自的优点及特长,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人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的多媒体材料,[3]也有人认为其不仅是数字化素材,也是交流和认知的工具,[4]或是各类现代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5]综合以上概念,笔者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的非物质化信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以及交流平台等,都可称为数字化教育资源。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九类。但依据其性质主要可分为预制型素材资料和实时流平台两大类。
1.预制型素材资料
预制型素材资料资料是指提前制作好,可供人们直接下载观看学习的资料,如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人们可在网上自行下载,学习或练习,批改练习结果以及观看相关学习资料。该类型的学习素材主要有量多、学习时间自由的特点,人们可自己调整学习时间段,同时网络中学习资源丰富,人们可获得大量相关讯息,重组碎片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利用率。但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约束能力较低,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是由相关老师在线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出回答与指导。该类型的教育资源受时间限制,无法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但能够实时有效的将老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现状
(一)有效利用的资源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都是以PPT上课为主,多为文本、图片等资料,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搬至PPT中,配以图片,没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活动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PPT教学与传统的讲义板书讲课差别不是很大,造成资源利用不完全的现象明显。
(二)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能力良莠不齐
各学校教师团体年龄差距都较大,新进的年轻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为明显,而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形式,不能较快的适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很多老教师甚至不会制作PPT,更不会使用网络教学,以及数字图书馆资源。而较为年轻的老师使用这些资源的效率更高,信息也更与时俱进。
(三)各学校资源配备之间差距较大
现代小学教育资源差异明显较大,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配备具有明显的差别,虽然现代教育要求每所学校都配有联网多媒体教育资源,但城区小学资源明显更丰富,包括数字图书馆,学校之间精品课程共享网络平台,以及各种视频音频资源。而许多偏远农村不仅师资力量不强,学校数字化资源配备也明显不及城区小学。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过于忽视以及学科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学校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教育在未来教育中的地位,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忽视其他却陷入了“唯技术主义”的误区。一切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应为人而服务。数字化技术应该是在以人的主导下进行,为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而进行建设。而有的学校对数字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过于依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寄希望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虽有数字化资源,例如多媒体等,却不知利用,以致资源空置,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及自身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的理念还未转变过来,不知数字化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所在,盲目利用或拒绝,无法真正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
(二)客观原因:数字化教育总体尚处于发展阶段
近三十年来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国家各个层面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也因此来到了我们面前。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因而数字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三线城市及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因而数字化资源配置也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广数字化教育,但由于年限不长,我国数字化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正式化、规范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各个地区各所小学各自为政、自行其道,没有专门的学科数字化教育网站,数字化教育设施也参差不齐,数字化教育资源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渠道,做了很多的无用之功,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总体而言,数字化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四、应用策略研究
(一)摆正数字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
小学学校应该从管理层面上摆正数字化教育的位置,不应过分重视或忽视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育应该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参与教学,一切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能否有效使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一个方面,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加强学科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效率,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网络。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教育模式良好地结合,方能使全方面地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及数字化资源共享渠道
数字化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应深入到深层次里面,不应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中而忽视应用。我们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为主体,联合学校及一些社会相关的力量,例如校企等,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课程及评价体系,分学科建设不同的专题网站,分学科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完善资源共享渠道,使师生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定时更新和整理数字化教育库,深层次整合数字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岛”。在地区甚至国家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源共享,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渠道,尽可能降低数字化教育的成本,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转变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是新生事物,而新事物被接受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对新事物产生了抗拒心理,仍依赖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这很显然是不符合新时代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去对待新生事物,同时提高自身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是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的,积极学习新技能,将数字化技术与自身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生携手共赢
数字化教育过程不应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也不能以学生为主导,而应是两者共同合作,携手共赢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理解,而在现代数字化教育下则不然,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进行积极互动,使教学水平在互动中得到提升,使师生情谊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五、结语
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改善小学教育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加小学教育趣味性,同样可以加深小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基于改善现代小学教育的模式的理念上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策略,使学校认识到数字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位置,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与评价体系,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生一起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涛美 单位:安义万埠镇大团前小学
参考文献:
[1]杜兴义.关于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1(06):42-45.
[2]徐鸣.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
关键词: 安阳市 数字化 教育资源库
1.安阳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1.1为政府所重视,成为建设重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教学模式,可以支持基础教育在科研、教学和生产方面快速发展,安阳市教育局很早就认识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建设教育城域网,并投入500余万元购买以中教育星、同方思科、金葫芦为主的安阳教育资源库。同时,组织下属各级学校开发、制作大批的电视教材和多媒体教材,在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教育资源库“云平台”。
2012年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明确指出要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应用力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教育部建立了国家级基础教育资源网供全国中小学教师免费使用。河南省教育厅出台相关文件,由河南省电化教育馆建立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全省中小学教师通过实名验证后都可以使用该平台的优质资源。
1.3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库。
安阳市各个中小学大多建立了本校的校本资源库,比较突出的如安阳市七中,建有十三个学科资源网站及十多个专题学习网站。
2.目前教育资源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析
2.1资源不便于检索。
我国虽然很早就制定了CELTS(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作为教学资源标准,但是其内容较宽泛,涵盖不同的教学资源。在现有资源库系统中,资源往往按照学段、学科、教材版本、章节目录这样的树形目录进行分类,往往教师在点击七八层目录后进入所要查询的章节才发现没有任何资源。尤其是在电脑配置较低、网速较慢的情况下,等待很长时间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资源,这样的用户体验是很差的。
2.2缺乏在线预览功能。
限于技术手段,目前的大部分资源库不能提供常见的Word、Powerpoint文件的在线预览功能,用户只有下载后才能确定资源是否为自己需要的资源。部分资源库要求资源下载必须使用专用下载工具,人为提高使用门槛,降低用户体验。
2.3教师资源建设性积极性不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依赖程度很高的知识来源。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辛苦整理出的课件、素材等资料,很难使其心甘情愿地贡献出来。尤其是目前很多地方的教育资源库重建不重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影响到教师贡献资源的积极性。
2.4资源上传、编目困难。
目前大多数资源库系统都需要使用专用的资源上传、编目软件,有的还需要安装相应的依赖库。比如河南省基础教育网使用的资源编目工具(HNER V1.1版)就需要.net环境。其安装、使用对于一线普通教师来说过于复杂。
3.安阳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发展对策
3.1通过竞赛活动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因为教育职业的特殊性,使得课件的制作过程结合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方面,所以教师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也非常重视。所以要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就必须有配合的激励机制。通过开展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竞赛活动,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保护教师贡献的素材、课件,使其愿意分享宝贵的教学资源。
3.2改变资源库建设重量不重质的现状。
目前安阳市共有中教育星等三套资源库,总容量达280G,还收集大量的本地自建资源,但资源利用率很低,大量资源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竞赛活动,淘汰一部分低水平的资源,将高水平的资源推荐给用户。
3.3探索新的资源搜索模式。
目前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有各类资源12万余条,此外,教师还可访问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等各类资源。但在实际一线教师中使用量还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教师面对海量资源时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这方面Google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利用全文搜索引擎快速搜索海量资源。限于技术能力我们很难达到Google那样的技术水平。但我们可以为每一个资源加上标签,将传统的树形目录改变为网状的模式。同时由于资源编目的困难,很多资源没有标注正确的关键字,我们尝试引入由用户自行添加资源关键字的功能。即当用户浏览到一个有用的资源而又没有正确的关键字索引时,允许用户自行添加合适的关键字。
3.4加入预览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在这方面商业网站走在教育资源库的前面,例如百度文库很早就提供Word文档的在线预览功能,而本地资源库甚至不能在线预图片。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文档在线浏览本质上是将需要线预览文档转换成Flash格式,再通过Flash播放器播放SWF文件。难点在于如何将文档转化为SWF格式。要生成SWF格式文件,常用的SWFTools工具包,主提供一个PDF2SWF工具,可以将PDF文件转换成SWF文件。所以只要将文档转换为PDF格式即可解决问题。通过搜索,我们找到了三种解决方案:一是调用MS Office的API将文档转化为PDF;二是利用JODConverter调用服务;三是调用虚拟打印机转换文档为PDF。考虑到兼容性,我们最终使用第一种方案,利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发挥文档的在线预览功能。这样用户就可以在网上事先浏览资源的主要内容,然后决定是否下载。不会再出现教师花费很长时间下载资源后,却发现完全不合适使用的现象。
4.结语
对于安阳基础教育来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建设任重而道远,这其中既有技术因素,又有制度因素,既需要我们在资源建设及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做出努力,又需要引入商业机制。
对于教育云的定义,业界普遍认为其应该包括“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CCAI)和云计算辅助教育(Clouds Computing Based Education,CCBE)两种形式。云计算辅助教学是指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支持的教育“云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充分利用云计算所带来的教学资源共享,存储空间无限的便利条件。这种形式可以理解为利用云计算技术实施的远程教育。
云计算辅助教育,或者称为“基于云计算的教育”,是指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来辅助教育教学活动。云计算辅助教育关注未来云计算时代的教育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和,主要探索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规律,与主流学习理论的支持和融合,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过程的设计与管理等。这种形式需要依托云计算进行教育教学的顶层设计,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教学方式。
不难看出,教育云将经历从“云计算辅助教学”到“云计算辅助教育”的发展过程。在现阶段,打着“教育云”旗号的平台五花八门,其中很大部分是以分享教育信息为主的网站,仅提供信息、检索和简单的教学资源共享等功能。而要真正做到系统性的云计算辅助教学,需要将现有的远程教育系统、视频分享平台、文库、在线协作平台统一集合,在一个云平台上实现上述全部功能,才能囊括所有的文化知识教学活动。
教育云雏形已具
教育云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家和企业以不同的战略高度出发,初步建设了一批具备教育云雏形的资源共享平台。其中,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显现出我国在教育领域全方位投入的决心,而且在战略高度上,该平台已经部分体现了教育云的使命。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于2012年底开通运营,是依托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筹建的面向全国的教育服务平台。其宗旨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向广大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各种教学服务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从现有的功能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轻教学、重服务”,直接跨过“云计算辅助教学”建设成为“云计算辅助教育”的模式。
在教学方面,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家长、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得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网络备课、网络答疑、布置作业,完成教学的各环节;学生可以获得名师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以及辅导,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全国的教师请教,可以根据练习的结果,选择个性化辅导;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动态,获得与学校教师及时沟通的便捷通道。在教育服务方面,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政策信息、教学活动信息以及教育资源的,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教育周边产业的一体化服务等。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三通两平台”为目标落实建设。所谓“三通”是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是指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发展普及教育资源平台、教育管理平台、教育OA系统、学籍管理平台等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育云需要高投入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由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公司承担基础设施建设。从2014年开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将覆盖9500所学校、42万名教师、420万学生。该平台在2013年底形成了200台服务器、8PB存储、2G带宽的基础设施规模。从统计数字看,目前全国小学生总数超过9000万,可见,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云的愿景,投入的总量将是相当大的。
事实上,“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就需要巨大的投入,其主要的基础投入包括宽带网络和海量存储。如果以理想中的国家平台来看,相当于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远程教育网络和超大型视频网站(提供视频教学资源)。
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多媒体通信平台,教师和学员可以在“虚拟教室”实现“面对面”交流,前提是有足够带宽的网络和先进的视频通信系统。目前可满足远程“虚拟教室”应用的主流高清远程视频通信系统如华为智真、思科网真等,不仅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系统对带宽的要求也很高。
另一方面,通过视频点播实现教学功能的各类“公开课”,需要将海量的视频资源存储在云端,同时还需要足够的网络带宽和内容分发网络(CDN)保证视频播放体验,不仅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还需要大量的运营投入。
目前的利好因素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已于2013年8月17日“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把宽带网络定位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目标是大幅度提高网络覆盖的范围和接入带宽。
最大化“压榨”云资源
在巨大的投入下,如何最大化“产出”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家队”对教育云的投入方向是常规教育,即不脱离现有教育体系来开展建设。然而,这些资源由于主要面向学校,基础设施的整体利用率不高,对云平台的产业化发展不利。在学生的校外时间增多的趋势下,多样化的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向,而这个领域的业务可以进一步挖掘教育云的潜力。
【论文摘要】 信息资源区域共享是促进地区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树立、社区体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对于大学体育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大学体育是大学课程教学内容当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地区而言,大学体育都对本地区的学生培养和体育健康观念的深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体育的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必将促进本地区的发展,也为其应用于其他学科提供思路。
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几乎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展开。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数字化教育资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从单向传输到双向的共建共享。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日益普及,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认识到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现有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活动相关的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少;参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层面和人很多,但缺少分工协作,资源建设工作呈现多头并进状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工作分离,对于资源的有效应用缺少系统的研究。
对于我国大多数地方院校而言,其主要培养的学生都是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推动教育文化发展贡献力量,有理由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地方院校而言,都应该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市场人才需求为培养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发现,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对于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更加的看重;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其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群体;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思想,一个强壮的体魄才会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才会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才能。
大学体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一方面在于对普通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另一方面对于有体育专业的院校而言,院校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能够更好的促进本地区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需求和培养目标更加趋于合理。对于任何一个院校而言,都不可能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到最好,也不可能保证自己培养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社会发展中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得到社会对其的认可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校和学校、地区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因为特定的文化氛围和培养模式,相互之间的交流才能使大家对于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和社会适应程度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这种共建和共享思想能够使每一个院校受益,因为对于教育而言,任何一个单一院校都不可能承担起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重任,需要所有的教育单位和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最终培养出回报社会的人。
从目前国内外对于大学体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成果来看,笔者认为学术的相对保护和成果的不透明性是阻碍共建共享最重要的因素,在大多数地方院校之间,其研究和学术成果一直都处在自我保护阶段,对于公开其成果一直是该领域不能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大学体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中,学校相关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是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实现的第一步。有人提出这种做法会不会使自己的优势成果丧失地位,笔者认为将自己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公开的讲述和宣传,一方面给了别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别处获得一些更新的思路,对于自己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加深会有不小的帮助。
在体育信息资源共享和共建必将是地方院校,尤其是同一个地区院校体育管理和体育学者之间促进本地区学科发展迈出的最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伍红华.教育资源库的自我建构与智能服务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王文霞.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3]杨晓明.建立区域教育资源数据仓库的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2(6)
一、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发展现状
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满足发展过程之中对于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从1957年开始,各大高校之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高校图书馆区域的资源共享与分配,并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共享体系: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DAL(中英文图书馆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SHL(中国高等人文社会科学文化中心),通过这三大体系,我国已初步现实高校图书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教育教学资源的高效交互与科学使用,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发展,学校之间不断进行合作式教学活动的探讨,逐步形成地域性的高校图书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形成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体系的立体化与多元化。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数字化进行不断加快,在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之中,逐渐形成一个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虽然高效图书馆区域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缺陷。首先现在各大数字化资源信息库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同一体系,缺少同一的标准与认知方式,访客在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共享区域获取获得同一标准的信息服务,很难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互。
二、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质量,保证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数字媒体、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中的作用,就需要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弥补其发展的缺陷与不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
(一)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同一的门户服务。
借鉴国外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区域共享的先进经验,进行同一门户服务的构建。而这一门户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求访问相关门户网站的用户,能够在资源搜索的过程之中,对整个共享平台上的资源进行浏览,只需要一次检索就能够对同一平台上不同系统之中的资源进行查阅,不再需要相过去那样需要对每一种不同的信息资源所处的子系统进行了解,只用通过构建这一个开发的、同一的门户服务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在公共区域的共享建设,才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提升共享建设的便捷性与管理的科学性,极大的方便了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在高校区域共享建设之中的可操作性,提供更为便捷的资源共享服务,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便捷。
(二)进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规模与数量十分巨大,但是由于其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过程之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在缺乏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高校图书馆共享建设之中,各类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存在着重复构建的情况,从而造成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建设难度增加的局面,为了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进行教育资源的分层处理,将不同难度、不同类别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从而逐渐在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之中,形成一个立体式的资源网络,在同一的加工与整合标准之下,成一个规范化的信息查询体系与高效的数据库体系。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建设中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与区域之内资源的高效共享。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区域内的各大高校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共享建设之中。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建设是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高效的交互与科学的使用,而这一过程需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只用在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才能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在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共享建设之中的整合与配置。
作者:刘晶 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关键词 云计算 区域型高校 共享型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存在以下现象:(1)同一区域各高校发展不均衡,尤其缺乏统一性的区域发展规划。(2)信息资源重复建设,资金重复投入、浪费严重。(3)信息孤岛林立,教育资源的区域共建共享渠道闭塞。(4)信息资源质量不高,没有统一的质量考核标准。①②
以虚拟化技术和按需租用为核心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技术与理念,为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带来一个全新的方法和思路。
1 云计算概述
2008年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被引入我国,“云计算”这个概念最初是由Google(谷歌)在2006年提出的网络应用模式。《伯克利云计算白皮书》中对云计算是这样的定义的:“云计算包含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及在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一直被称作软件即服务(SaaS),所以我们使用这个术语,而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就是我们称作的云(Cloud)。”
国家“十二五”规划把云计算作为新一代IT产业研发与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教育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③如Google、IBM、Amazon和Microsoft等大型的IT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的云服务产品。而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随着技术公司的推广而迅速展开。
云计算平台是一个强大的“云”网络,连接了大量并发的网络计算和服务,可利用虚拟化技术扩展每一个服务器的能力,将各自的资源通过云计算平台结合起来,提供超级计算和存储能力。
2 区域高校共享资源的必要性
2.1 实现教育公平需求
在同一区域内的高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条件都出现资源配置、建设和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但高效的配置和利用资源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水平。通过云计算模式,高校之间可以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众多的高校可以分享由大量系统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基础设施,而不必更新相关的硬件,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消除“数字鸿沟”,而且可以将资源利用最大化,充分实现资源的应用价值,在大大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能大幅度地提高效率。
2.2 解决资源短缺与资源膨胀矛盾冲突
尽管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教育资源建设,资源种类和数量也是繁多。但很多师生却倍感饥渴。因信息资源日益膨胀与优质资源极其短缺的矛盾冲突,使得难以满足师生的教学和学习对教育资源质量和有效性的需求。实行区域性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结合区域众多力量合作进行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不仅可以降低资源建设的成本,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还可以促进特色、优质资源的开发,满足区域用户的多方信息需求,从而提高资源的经济效益,缓解或消除资源短缺与资源膨胀的矛盾冲突。
2.3 缓解“校校建库”弊端
各级各类的学校在“校校建库”思想出现后,都纷纷建立本校自己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但在这看似繁荣的外表下,却暴露出各种问题。例如,很多高校都要建设相同的教学资源,如数字图书馆,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建设。此外,还存在资源建设专项资金分散、资源质量不高和管理不当等问题。集中各高校的教育资源建设基金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分配,建立区域中心教育资源库并加强其与各高校资源库的互通互联,将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在云计算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并强化个别学校的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及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就能弥补“校校建库”的弊端,从而减少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重复和遗漏,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
3 建设云计算下区域性高校共享型资源的策略
建设区域性高校共享型资源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各高校间的合作,提高教学水平。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遵循资源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层次性等基本属性,还要遵循资源优化原则、共建共享原则、特色优势原则、区域共同体原则、规范标准化原则。
3.1 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标准
区域性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是跨校的,要实现各参与部门和人员相互配合及资源库的互通互联,需进行合理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为区域性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基本的技术保障。从技术开发角度,可统一采用元数据标准进行数据的采集、组织和加工,确保数据接口的规范化;统一采用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指导资源的建设;统一采用数字化校园网格技术如网格中间技术、数据网格存储技术和资源复制管理技术等,增加资源的互操作性和协调性;协商拟定统一的资源服务标准,包括平台认证标准、资源传递和使用标准等,增加资源的可获取性和利用率。二是从用户的角度,为方便地使用这些素材,需要对素材属性进行标注,并从可操作性考虑,规范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三是从资源评审者的角度,提出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作为用户筛选资源的直接依据。
3.2 建设区域中心资源库
区域中心资源库是连接区域各高校数据库的基础,是实现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区域中心资源库的资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按一定学科分类将区域各高校可共享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加以整合;二是根据区域需求向部分商品资源库购买的通用性教育资源;三是自建的本土教育资源。但凡信息资源达到入库标准,便可加入数据库中。从而解决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维护中参与面窄的问题,从而使资源库不断增添能适用的鲜活的教学资源。区域中心资源库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包括内容标准、结构标准和制作标准,并要面向区域全体人员,真正的实现资源区域共建共享。
3.3 建立综合的资源库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云计算带来的技术和服务,建设开放的有透明度的资源库,实现统一管理,使用户能很容易地检索各种资料信息。设置资源入库、编辑、调用、查询、下载等服务,提供个人用户、单位用户、管理员用户以及超级管理员用户和评价检验等的不同权限,提高资源库建设中的一系列管理问题,使用户可以使用能运行浏览器的最简单的终端设备和网络,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资料处理和实验。在平台上,用户便可很方便地搜索、浏览所需的信息。充分利用已充分发展的Web2.0技术,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现最大范围的交流和交互。服务器管理中采用80/20原则,即在机房所有服务器里选择20%的服务器安装虚拟化软件,因为不是所有软件都适合在虚拟机上运行。
3.4 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专业团队是区域资源共建共享的核心,是提高资源建设效率的根本保证。应重视专业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加快专门组织的建设步伐,提高组织运作的专门化和规范化。一是要组建专业团队,负责资源库和资源平台的更新、管理和维护。既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扩充原有的人才队伍;又可以通过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成立专门组织,负责人员和资源的协调与分工,提高组织的管理绩效和任务的执行力度。专门组织的成立是解决多部门运作、各自为政问题的有效方案,是提高部门效率、执行预定计划的有利保障。
4 小结
把云计算的技术与方法运用到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有效解决数字化资源建设重复、分布不均,实现软硬件资源、教学资源和技术人员的共享,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从硬件投入、软件投入、数据存储安全和用户体验四个方面来讲,云计算应用于区域性高校教学资源库共享建设意义重大,具备良好的应用可行性。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更大效益的社会共享,有利于终身学习型和可持续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注释
① 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 高
职 远程教育 资源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64-02
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财力、人力和物力,而且还要克服技术、组织、思想、观念上的重重困难。怎样因地制宜,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在系统工程理论和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建设远程教育资源平台,使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来提高高职教学水平显得尤其重要。
一、高职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信息化基础内容之一――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教育资源爆炸式的发展,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企业等都非常注重教育资源的软硬件建设,但许多高职院校在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之后,受各区域经济水平、设计技术规范、共建共享机制的完整度、知识信息产权等因素的制约,普遍出现了一定的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区域性发展不平衡。区域性差距表现为地区经济发展度的极不均衡,导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相对丰富,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存在着一些信息化应用的盲区。
其二,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现象较严重。信息化建设因没有完善的建设制度与标准,导致一些区域、高职院校的资源分配较混乱,侧重于数量,资源重复性建设,资金重复化投入,进而导致资源不能进行大面积的共享分配,信息仅仅形成局域网建设。
其三,教育资源的整体质量不达标。没有完整的建设规划,导致大量的资源系统性和交互性较低。如音频、视频、交互学习、题库等都不达标。
其四,维护跟进力度不够。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资源利用率较低且缺乏维护,导致大量资源名存实亡。
其五,资源安全防护性能较低。由于大量的资源缺少特定的知识产权问题,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不愿意共享。
二、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概述
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06年由知名网络公司谷歌公司提出一种没有统一定义的网络应用模式――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网络应用模式,它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对于该模式,目前比较被认可的定义和描述如下:它是一种可共享的用户虚拟化的软硬件资源共享和信息化服务的计算机手段。它实现了互联网并行、分布的兼容模式,可以依据HTTP 协议,按照需要进行信息化服务,具有终端化、客户化的服务优势。为达到客户端的自由化使用,云计算虚拟化资源池为服务提供商实现即时付费模式,为用户负载动态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协议等级,确保了虚拟化资源池资源最优化使用。其资源提供了三个主要的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云计算实现了资源的统一透明,达到了软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化。基于这种优秀的计算机系统性能,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式的主要性能包括以下几点:可供应化服务,价格较低;虚拟化资源池的规模较大,可无限扩充,负载较为均衡;安全、操作性较高。
三、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在高职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中的优势
鉴于云计算的优越性能,结合现代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资源质量差、发展不均衡、重复建设等问题,可以预见,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对高职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实现高职教育资源的共享。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从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基础差,底子薄,资金不足。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资源共享的特点可以有效弥补这些缺点。第一,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能够扩大资源范围,提升基础设施中的软硬件利用效率,更好地避免资源重复建设、资金重复投入问题,化解资金不足的矛盾。第二,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实现高等职业学校校内校外优质资源的无缝对接,形成一个体系庞大、结构完整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解决了高职院校技术方面的问题。第三,云计算支持用户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手机,计算机等,选择自由灵活,按需付费完成。
其次,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提升高职院校资源的利用效率。云计算系统主要是利用了网络的分布式技术和兼容技术对教育教学资源运算、储备、解析、索引以及深层次的管理。优化云计算网络虚拟化资源池的利用,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率,可以使其具有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服务机制。
再次,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保证高职院校教学的安全性。基于用户的隐私以及云计算内部的保密程度,云计算教育教学资源都有相对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利用和配发,有各种比较专业的杀毒程序,有较强的防火墙,避免了人为的数据丢失及破坏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教育信息的储存,数据的安全,使教学活动正常运行。
最后,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的即时反馈。随着云计算在各大高职院校范围使用率的增高,基于云计算的用户群反馈性能,教育资源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用户的评析。这有利于完善高职教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可以为多个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协同建设提供依据。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的成功应用,突破了以往在许多领域的不可能,愈来愈多地为教育发展积累了相关的技术及经验。
四、基于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的高职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为当前的高职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合适的发展机会,但是就目前的建设现状,需要做的就是利用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的虚拟化特点,实现逐渐构建一个较大范围的应用协议,以虚拟化资源池为平台,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终端用户相统一的系统。
(一)构建系统的五个层面。第一层为基础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层,整合当前学校、教育机构、教育企业单位的节点性数据,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数据资源中心,组成基础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资源库。第二层为虚拟资源池的服务应用层,即Iaas,实现对第一层基础建设所需的软硬件的统一管理,其中包含了计算服务、数据储存和网络通信的虚拟化管理。第三层为各终端用户所需的平台服务层,即PAAS。相应的软件开发人员在构建的虚拟网络资源池内,为教育教学应用软件提供开发与测试环境、数据库建设、公用API、Web服务协议API等平台与接口的兼容。第四层为用户所需的软件服务层,即SAAS。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其中包含网络点播系统、网络办公系统、虚拟实验系统、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库、书籍目录库、图书管理库、论文建设库、教育评估系统,音视频会议系统。第五层为用户的键入层,为各种用户提供软件的root权限及用户的http协议。
(二)采用集中化管理、分散储存模式。资源高效共享是云计算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实现对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网络服务企业的整合,采用集中化管理、分散储存的模式。整合当前的教育局域网、教育科研网、校园网、无线有线网络资源,根据以上的构架系统规划,以云计算为平台实现集中各区域各机构的教育教学资源兼容。同时,在各地区、单位、学校等形成数据节点,根据用户的需要,形成用户所需的相对独立的云资源教育教学平台。
(三)云构建面向学生的教育教学资源。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本较大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率较低,学习资源相对分散独立。所以,实现高职院校学习资源高效配置利用是当务之急。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化的教学特点,实训部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例很大,基于云计算的资源虚拟化设计,让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平台上实现虚拟化操作,使学生体验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云构建云计算的数字化图书馆。现代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另一个衡量标准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存在重复建设现象,云计算可以为各大高职院校实现虚拟性的云管理模式,旨在为各高职院校提供数字化建设图书馆的变革方面提供参考和管理的基础。云计算管理模式不但可以为高职院校省去一大笔购买服务器的费用,而且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数字节点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完成由传统的硬件管理到虚拟性管理的质量飞跃,大大方便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
(五)云构建师资培训平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成分复杂,有校内专任的教师,也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技师。教师资源的力量较为分散,教师之间交流较少。而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为构建教师资源系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实现了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一线兼职教师数量与质量的量化,推动了各大高职院校师资的多元化,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综上所述,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无疑符合当前提出的节能型社会建设的总体需求。在这种需求下,应选择最好构架的技术方案,确保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再造、扩充和促进,重视保护教学资源版权政策,加快研究和实施的步伐,保证高职院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应学习国内外发展较好的高职院校的先进理念和举措,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系统工程上完善教育资源库的结构和体系建设,研究和开发资源库建设的平台,使高新技术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贞.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中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1(23)
[2]乔晓刚.云计算对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的影响[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3]熊聪聪,肖桐.基于云计算的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整合系统方案[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1(3)
[4]刘丽丽,周琳洁.云计算在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1(12)
[5]岳浩,王晓初,许礼捷.基于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