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抽样调查的主要方法

抽样调查的主要方法

时间:2023-06-08 11:20: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抽样调查的主要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抽样调查的主要方法

第1篇

根据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特点和学生现状,讨论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设计实际调查案例探讨抽样调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通过,设计性实验训练和调研项目实施,使学生熟练掌握概率抽样调查的整个流程和基本原理,达到全面提升统计专业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

抽样调查;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83

1 研究背景

抽样调查是统计学科体系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在实践中又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方法,可以说,抽样调查是国际上通行的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之一。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根本任务是时效、廉价、准确的搜集资料,并经恰当分析提供有关研究对象的可靠推断。

《抽样调查》课程正是对抽样调查方法加以系统阐述的学科理论。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者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抽样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容体系,主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多重抽样、二相抽样等。

本课程太多的内容在讲述理论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加之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影响下,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不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于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2 教学内容的认识

2.1 课程的重要性

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收集信息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抽样调查在我国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团体等收集统计信息的活动中。《抽样调查》课程正是对抽样调查方法加以系统阐述的学科理论。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教学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实验案例,对于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课程的特点

抽样调查既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同时又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者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抽样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容体系.主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多重抽样、二相抽样等。抽样调查的理论方法比较抽象,公式繁多复杂,不易理解和记忆,容易混淆,内容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讲,对本课程的理论方法难以掌握。

2.3 学生的现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抽样方法,能够理解各种抽样方法的原理和获得实施具体项目的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从事调查工作的实际工作者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本课程太多的内容在讲述理论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尽管学生已经具备学习抽样调查课程的能力,但对于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等这些复杂的抽样,证明繁琐,加之公式繁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就会感觉到听课比较吃力。总之,单纯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好。

2.4 教学方法的改进

实现实践教学是《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由之路。结合目前学生实践的硬件条件,首先,实现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得实验教学的环节尽可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形象生动地掌握了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法,而理论又是指导实验的最好依据。为了加深理解和巩固抽样调查原理,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开设实验课。抽样调查实验是将理论的抽样方法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Excel电子表格、SPSS软件、SAS软件的抽样操作。

《抽样调查》实验教学创新性研究旨在探索设计紧扣抽样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引导每位同学亲自实践的抽样实验案例。设计的实验源于《抽样调查技术》的思路和方法,但不局限于抽样调查基本方法,需要涉猎到统计分析的各种方法。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市场调查方法和抽样调查技术的理论,并能灵活利用这些方法,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和撰写抽样调查报告,并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结合实际,运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对具体项目的抽样调查和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3.1 实验设计

本课程倡导规范设计型导向实验。教师搜集原始数据并设计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同时要求学生也针对教师布置的一些实际问题,自主设计抽样方案,并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实现抽样及分析。这样,学生一方面熟悉了统计软件上机操作的实际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了统计实验的自主探究能力坚持实践的科学性与实证分析的严谨性,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案例,以不等概抽样的实现为例,介绍案例的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此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不等概抽样原理及其在区域抽样调查中的应用,并且运用软件实现不等概抽样。本次试验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采用易于理解,并且应用背景比较强的实际数据,编制二级抽样框;其次,分析规模测度变量与目标变量间的相关性,并采取简单随抽样,判断估计的误差;最后,利用Excel与SPSS实现不等概抽样与参数估计,最终进行结果分析。

3.2 实验过程及分析

实验过程既注重已学知识的应用,又强调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实际应用,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要求学生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按照自然名录编制二级抽样框;

第二步,第一阶段利用代码法抽取一级单元,第二阶段利用拉西里法抽取二级单元;

第三步,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群规模相同,等概率抽样;等概率整群抽样(群规模不等时的估计);初级单元规模相等的两阶段抽样;初级单元规模相等的两阶段抽样利用样本实现对目标变量的估计及方差估计;

第四步,直接采用SPSS实现不等概抽样及变量估计。

4 结语

在课程学习中,设计学生熟悉的或者和学生相关的调查对象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理论教授,设计性实验训练和调研项目实施,使学生熟练掌握概率抽样调查的整个流程和基本原理,达到全面提升统计专业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的能力。通过抽样调查课程创新型教学改革的实施,对于抽样调查课程在自身建设方面和统计专业创新型教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使原本抽象、枯燥难懂的理论课程变得实际而有用。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实质性的提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勇进,杜子芳,蒋研.抽样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星宇,陈勇强.SPS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第2篇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农村居民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情况调查(即农村居民纯收入抽样调查),是为了更准确掌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情况,也是评估全县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准确真实完整地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一方面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科学决策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县、乡镇编制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有利于监测统筹城乡发展进程,有利于发挥数据反映“富裕”的作用。各有关乡镇和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本次农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目的。

二、样本抽选办法

(一)调查范围、规模。按照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方案,在全县所有乡镇(管理区、街道办)建立规范化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网络,开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工作。

(二)调查样本抽样方法。以县为总体,建立有代表性的乡镇抽样调查网络,并按照科学规范的对称等距抽样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1、调查村的抽选。由县统计局负责。按照各乡镇行政村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主要标志由低到高排队,乡村人口为辅助标志,对称等距抽出调查村。本次抽样调查选取7个乡镇8个调查网点。

2、调查户的抽选。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先对抽中村所有农户2010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回忆调查,然后以收入为主要标志从低到高排队,以每户人口为辅助标志进行累计,编制抽样框,对称等距抽选10户调查户。

3、调查数据汇总。各调查组将调查原始数据收集整理,由县统计局统一汇总。

三、调查的组织实施和职责分工

县统计局、农业局和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抽样调查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本次抽样调查工作从2011年11月29日开始至2011年12月10日结束,为期10天。

(一)县统计局、农业局负责制定调查方案,抽选调查村,指导乡镇抽选调查户,负责组织培训工作,制发、维护数据录入程序,负责评估、审定抽样调查结果。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工作,协助做好调查入户工作,与县级调查工作组共同核实原始调查数据。

第3篇

现如今,我国的统计学在不断完善,与统计学相联系的学科也逐渐应运而生,这些学科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仪器设备的革新。在这种背景之下,利用抽样调查来分析旅游客源市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抽样调查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调查范围局限,信息无效等。旅游客源市场抽样调查信息的不合理性导致了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受阻。因此合理的进行旅游市场抽样调查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手段。

一、旅游客源市场特点及抽样注意的问题

和一般市场相比,旅游客源市场有其自身显著的特性,这些特性既可以提高抽样调查中所获信息的有效性,又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然而,对旅游客源市场的抽样调查存在一定的难度,可以说,这也是它的特性造成的。那么,旅游客源市场究竟具备哪些特点?笔者根据相关理论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游客具有非连续性,抽样要针对化

从时间分布方面来看,游客的旅游时间并不均匀,也就是说大多呈集聚状分布。由于不同区域的季节存在差异性,很多景观就是在差异中形成,譬如说内蒙古春季景色宜人、海南岛冬季不冷、承德避暑山庄夏季凉爽,这样的地域差异引发了旅游业季节集聚的现象。也可以说,每个景点都有淡季和旺季,淡季和旺季中游客的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看来,想要研究这种差异性,就必须单独抽样取标本,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切不可以一概全。

此外,由于我国施行每周五天的工作制度,周六周日就成为工作者休闲的时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逢双休日城市郊区的度假景点就成为居民们主要的消费场所,也就是所谓的“周末经济”。并且我国在2008年之前有“五・一”、“十・一”两个小长假,这两个黄金周成为人们一致选择的旅游时间。之后,国家又对这两个黄金周进行调整,将其拆分为几个小的黄金周,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旅游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特殊时段,也需要单独收集样本做分析,做到有针对化的抽样调查。

(二)游客空间分布不均,抽样要全面化

由于旅游区域内部的特色景观和整体结构并不单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内部功能也有所区别,有餐饮区、观赏区、服务区等等,这些功能本身就存在差异,各有特色,进而就会导致游客分布不均。另外,旅游客源地的游客分布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居住场所。由于我国居民的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也存在差异,所以不同客源地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这个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总而言之,旅游市场的空间特性为抽样调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具体做法是坚持特殊问题特殊分析,反之,则会降低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违背了抽样调查的最终目的。总之,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要做到全面化,根据问题全面化的选用调查样本,使调查更加有效、真实。

(三)游客需求的差异性,抽样要多样化

事实上,游客的身体状况、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都存在差异,所以对旅游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根据人口统计学的有关资料显示,男性游客大多都是商务旅游,而女性游客则更喜欢购物旅游;高校学生大都倾向于惊险刺激的旅行,而老年人游客则喜欢气候适宜的地区和活动量较小的项目。种种差异要求我们必须利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来确保信息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我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并不相同,甚至有些项目和理念是完全相悖的,所以东西方游客对旅游地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由此看来,如今若只采用单一的普通的调查方式,并不能满足多样化旅游客源市场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信息的畅通,所以要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抽样调查方案,综合考虑各个年龄段和职业人群的旅游需求。

二、实现抽样调查信息有效化的方法

由于旅游客源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其特殊性涉及面较广,所以采取抽样调查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其特殊性的基础之上。

(一)采取有针对地调查的方法

针对性的调查方法是旅游客源市场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针对性调查就是指对于特殊的调查群体和调查样本采取有目的性的调查。众所周知导致旅游客源市场抽样调查较为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其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性问题,并且这种集聚性并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随着外界因素而不断变动。动态的集聚要求我们必须变革抽样调查的方法,使其能够顺应研究的需要。主要的变革思想是加强针对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游客主体,要针对其动态规律有针对地调查,加强信息的有效性。

(二)合理分配调整抽样比例

所谓抽样比例是指组成抽样样本的各部分所占有的比例成分。在旅游客源的抽样调查中,必须做到合理分配比例。这包括合理分类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合理分配调查人员的职业及收入水平,合理分配调查样本的家庭及教育背景等各个方面。

在进行旅游客源市场抽样调查时,根据所要调查的目的,在针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抽样调查的时候,要选择有代表性意义的人或事物,使得调查结果更有说服力、合理性和使用价值。被调查事物的比例做到合理分配,对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人群配比不等样本量,这是解调查无效化决困难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信息有效化的前提条件。

(三)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抽样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对于调查问卷的设计要谨慎细微,调查问卷上反映的问题既要简洁明了,又要有价值。对此,本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问卷模式。问卷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性,另一种是半结构性,前者用于各类大型访问,后者一般用于小型调查,譬如说现场访问和电话调查。当然,具体采用哪种模式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拟定。(2)问题种类。问题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宜过多,如果问题过于繁琐,大多数被访问的游客都不会配合,抽样调查的工作也得不到顺利开展。总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都要以从简为主。(3)提问方式。提问的方式直接关系到本次调查的成败。友好和蔼的提问方式能够使被调查者乐于回答问题,并能真实表达内心想法,确保每一个调查都有效。因此在问卷中不应出现敏感词汇,对于一些极其重要却敏感的问题,要尽量委婉,不可过于直接。

(四)实现对受访者的有效控制

在具体调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被访问对象的比例和特点。(1)要在客观上保证抽查人群满足统计学的全面性特点.根据以往的实际经验,我们得知高校学生被调查访问的比例较大,主要是因为学生时间比较充沛,也会积极配合。但是,如果所有的调查问卷都由高校学生来回答,那就不能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因此必须合理的控制受访者,不能以偏概全。(2)保证问题和调查的真实性。有些工作人员为了敷衍工作,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并不认真仔细,最终导致调查结果和事实相悖。因此,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必须认真负责的完成每次调查任务,做到尽心尽责。对于这敷衍了事的工作人员,要严厉批评相关工作人员,并对于不真实的信息予以剔除。

(五)实现对调查空间的有效控制

现实调查中,旅客分布范围较广,如果一一调查,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要事先考虑好样本的分布。这种情况下的考虑范围包括旅客的流动性特点,以及不同旅游景点中游客的分布状况。值得一提的事,不少学者采用探测性调查的方法,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判断游客的特点,充分判断其旅游偏好。

三、结语

第4篇

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龙头”。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问题,3年前有过一场讨论,国家统计局也召开过专题研讨会,形成的共识为:贸易统计既要反映全社会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运行全貌,又要反映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行业的发展变化状况。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要保留,因为它是反映全社会商品市场运行的唯一指标,许多地区还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计划考核指标,尽管这一指标具有计划经济色彩,而且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并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流通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工作量和难度都将大大增加,贸易统计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

近年来,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1、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例如,对政府关心的商品市场总量平衡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棉花、石油、钢材等)供求信息反应得不够;同时反映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指标和分组过于简单,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业连锁经营和现代商业业态状况的统计制度。2、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量仅占社会销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产资料市场全貌;同时价格信息是商品市场最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价格统计与流转统计为“两张皮”,按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两个渠道自下而上地统计,难于科学、全面和及时的分析商品市场全貌。3、现行的贸易餐饮企业的统计限额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他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影响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这是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4、目前贸易统计非调查(或派生)指标很少,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贸易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加之现行统计资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一)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采取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复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核算制度。因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领域,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转向如何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商品总量平衡以防止市场波动、如何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国家安全等。在从事这方面的分析研究时,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资料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市场起着预警的功能。可考虑仅要求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局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编算,并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贸易餐饮业企业划型尚无国家标准,但统计上有一个限额标准,目前这一标准作为贸易统计开展目录抽样的依据,即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数调查,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笔者认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限额标准对贸易统计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贸易统计工作的格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的限额标准(批发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00万元及以上、餐饮企业2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0人、60人和4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的47%,其中零售企业仅占26%;企业单位不足3万家。建议将目前的限额标准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额以上企业的比重,其销售额应该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额比重应提高到60%以上。届时限额以上企业约达到7万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发展变化趋势。今后贸易统计只要紧紧抓住这7万家限额以上企业,工作就会变得较为主动,数据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减轻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的压力。同时现行的许多贸易统计信息(如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也会“身价倍增”,变得很好用了。

(三)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从而完成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的过渡,并完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我国即将加入WTO,贸易统计必须象其他专业统计一样,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现行的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于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和目前资料采集方面的制约,数据质量不断下降,已经难以为继;从现在开始,必须统一认识,逐步弱化这一指标,相应突出和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可能的话应含服务业)的商品零售额统计,因为它涵盖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额,目前可考虑同时公布以上两个指标,2年以后用后者取代现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同时完整的商品市场是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市场组成,生产资料流通总规模的发展变化,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要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部门,主要依据工业统计报表和贸易统计报表有关指标,按季度测算社会中间产品销售总额(或称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宏观上反映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变化,这项工作对于贸易统计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要从宏观上研究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问题。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现行统计体制问题,但现在必须认真的研究。在现行统计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设想将目前商品零售价格统计基层的采价过程与目前基层商品流转统计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商品价格统计和流转统计基础资料的配套,然后按现行统计体制,在县级统计局“分家”,分别按贸易统计和价格统计的不同渠道逐级上报。这样综合资料和许多结构性资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制度是政府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表式、调查方法、报送时间及方式等内容进行的专门规定,它既是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具体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统计制度的改革相对于指标体系改革而言,既有从属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就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来讲,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目前贸易餐饮业报表体系中,必须精简进度报表内容与工作量,以利于上下都能轻装上阵,快速反映商品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进度统计只要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及其主要构成情况;年度统计则必须全面反映贸易餐饮企业基本情况、流通总规模及其结构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济效益等,为深入分析研究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为宏观决策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要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标志越来越难以反映贸易企业真实状况,因为按现在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己经无法准确地界定和将其划归为某个行业,流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的情况己不复存在。年度统计中的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统计应加强,因为它反映企业所有制结构;而行业分组目录要大为压缩,仅区分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即可,因为再细分既难于操作,也缺乏经济分析意义。同时要强化对贸易企业商品经营类值的统计,因为详尽的商品分类信息,对处于上游的生产环节和处于下游的消费环节均具有导向作用。建议将目前我国商品分类目录由37个增加到60个以上。

(三)要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开始抢占我国零售市场。这样一方面加快了零售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商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百货商店零售业态,目前国内零售市场可谓“百花齐放”: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企业达1500余家,连锁门店超过26000家,销售额突破了1500亿元,超级市场和专卖店亦应运而生。我国商业尤其是零售商业已步入重组时代。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涵盖全社会的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制度,既不能为政府提供零售市场翔实的结构资料,也不利于我国零售业的国际比较研究。因此建立完整的连锁经营和零售业态统计制度,无论是对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还是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四)要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定期统计制度。商品交易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场所、进行经常性常年交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现货交易市场。这种我国特有的商品交易形式近年发展很快,目前全国较为规范的市场近6万家,年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商品零售额己占全社会的20%。对繁荣经济、方便生活、安排就业均作出了贡献,这种交易形式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存在和发展。我局在1999年进行了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快速调查基础上,于2000年起建立了重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情况的的季报制度,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今后主要从报表运作方式、完善统计指标上进行规范和完善。

(五)要尽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己处于买方市场,大家关心的己经不是哪些商品好销,而是哪种品牌的商品好销,因而商品的品牌信息己经成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信息。统计部门必须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地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可考虑将目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库存”年报表设计改造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年报表,选择与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30种商品进行品牌信息的年度统计。

三、关于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我国的贸易统计抽样调查工作是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从小型贸易企业开始,到目前己经扩大至包括个体经商户在内的全部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前期推进的速度慢一些,而近2-3年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各地区普遍完成了小型贸易餐饮业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近10个地区经过连续抽样调查的观察和验证,己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抽样调查精度,具备了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的条件。这项工作的成绩应该肯定,但影响这项工作整体推进和深入开展的问题仍很多。除具有与其他专业抽样调查工作相同的问题(如受分级经济管理模式的制约而使抽样调查工作的推广困难重重、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受传统统计调查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而使统计系统自身缺乏调查方法改革的内在动力等)之外,目前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还受调查方法、调查体制以及保障条件等因素制约。所以必须从整个统计设计和理顺统计体制的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才能使贸易抽样调查工作深入和扎实地开展下去,真正发挥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突破口”的功能。

从近期工作看,各地区已普遍开展了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只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己。目前必须尽快结束全面试点,将工作重点转入抽样调查成果的应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2-3年内使各地区的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达到具备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调查数据的条件,并在经费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实现数据替代。数据替代及其相关工作的完成,即贸易抽样调查工作基本到位。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必须尽快对全国的贸易抽样调查方法和样本户调查指标进行规范和统一。对贸易抽样调查方法的采用,国家未作统一规定,只提供了参考方案,由各地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入应用阶段后,改变各地调查方法的多样性以利于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按“小型企业采用分层等距抽样、个体户采用整群抽样”的思路来规范和统一全国的贸易抽样方法。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抽样总体和样本量,只要对本地区有足够的代表性即可。国家只要求达到一定的调查精度和按一定要求与格式上报抽样调查资料。同时对样本企业(户)的调查指标和相关要求(如调查频率、数据采集方式等)也应统一,以利于抽样资料地区之间的可比和全国抽样调查成果的利用。

二是积极而又稳妥地做好数据替代工作。用抽样推断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是贸易抽样调查的工作目标。但实现目标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因为一旦替代,传统的调查渠道即告中断,还须做好与历史资料的衔接,实现平滑过渡。所以实现数据替代的首要条件是调查方法趋于成熟,调查数据经过连续观察和验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数据替代的后续经费保障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纳入预算科目。目前小型贸易业的数据替代技术条件基本成熟,大部分地区具备了替代条件;而个体户由于受总量与结构不清、调查方法的不完善与不统一等因素制约,目前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具备替代条件。而后续的调查经费保障条件机制目前也尚未形成。

三是要切实加强贸易抽样调查的基础工作。要建立和规范基层样本企业和样本户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加强对各级贸易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调查员的抽样调查知识的培训等。

第5篇

关键词:公路统计 信息管理 抽样调查

一、前言

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统计工作,特别是公路管理工作中的统计工作也尤为重要。在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路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这就要求公路管理工作要逐步的转变管理方式,向科学的企业型管理模式转化。科学有效的统计信息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公路的实时信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抽样调查法是信息统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抽样调查法的优势

抽样检测法在公路管理中表现出了非常好的作用效果,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优势特点。

(一)有效的降低了资源的消耗

通过抽样检测法的使用,在信息统计工作中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工作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针对一些数据信息量较大的工作时,这种检测法的优势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可以看出,抽样检测法不仅有效的降低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质量。

(二)精准程度相对较高

虽然抽样检测法不能够达到100%的精准度,但是在通过先进的设备和合理的计算法来进行分析后,所得出的抽样检测数据也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信息的整体情况,从大量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利用抽样检测法来进行信息统计的数据与实际情况所表现出的偏差非常小。

(三)应用方面很广泛

全面的调查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和工作人员,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调查工作无法全面的开展,因此就需要通过抽样检测法来加以实现。同时,抽样检测法的灵活性也相对较强,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和修改,并且在很多工作中都能够加以应用。

(四)抽样调查对样本的选取要求较高

抽烟调查检测对于抽样的样本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抽样的样本质量不足会导致抽样调查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因此在进行抽样调查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高质量的样本来作为调查的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抽样检测信息数据的可靠程度。

三、公路统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变化

(一)公路统计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时代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过程中,公路管理体制也需要相应的有所转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展的要求,然而很多地区目前在公路的管理工作中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中,这对于公路信息统计的质量也效率都有着不小的影响。而在以往的公路统计工作中,大多数都是对地方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的模式也是事后进行的。在应用了新的管理模式后,统计信息统计工作更多的围绕了人们所需要的公路信息为主要目标,这样也间接的提高了公路统计的质量并且对于公路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公路管理在未来还需要更多的跟随时展的脚步,同时对公路信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据测,为公路的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便于提高公路决策者的决策质量,这也是我国公路信息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公路信息统计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在各行业的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公路统计信息管理工作也正在围绕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技术向信息化方向迈进,传统的统计方式和方法已经被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慢慢取代,统计工作的效率也会得到极大地提升。

四、公路统计信息管理中抽样调查法的应用情况

(一)抽样调查法在公路建养阶段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公路的建养阶段,我们为了了解公路的质量情况,必须要对公路的结构进行破坏,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全面调查方法,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调查人员的工作量,还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浪费,例如:我们不能为了鉴定公路底基工程的质量而破坏所有公路的面层结构。像这样的情况,抽样调查法往往优于全面调查法,相关的调查人员可以抽取某一段或几段公路进行质量鉴定,以这些鉴定结果为依据判断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情况。

(二)抽样调查法可以减少调查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抽样调查必须要按照对总体样本进行随机挑选的原则来进行,这样的一大优点就是每一个样本被选中的几率一样,不会受到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这就从根本上削弱了调查者自身的意愿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程度,使得结果更加的准确,符合实际,也可以有效减少在调查工作中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结合应用

全面调查法虽然具有工作量大、需要的设备和人员较多以及出现失误的几率较大等缺点,但它的调查范围广泛,对被调查事物的特征反映的更加准确,所以,在实际的公路统计信息管理中,对于那些有条件应用全面调查法的情况,应该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结合起来,然后通过对照两次的调查结果,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五、如何使得抽样调查法在公路统计信息管理中得到更好地应用

(一)有关领导领导要给予足够重视

首先,有关领导要注重抽样调查法在公路统计信息统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采取积极地措施,加强相关计算分析设备的引进与应用,还要对别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互相之间多多进行交流和学习。

(二)加强公路统计信息队伍的建设

其次,公路信息管理单位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专业技术较硬的统计信息管理队伍,增加队伍中年轻大学生的比例,要使队伍时刻保持着活力。此外还要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相关知识。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有关公路的管理工作必将向着信息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公路管理逐步向着企业管理模式靠拢,抽样调查法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公路信息统计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准确把握抽样调查对整体特征的概括,避免出现较大的误差,力求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理想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王欣智.谈抽样调查法在公路统计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理论与实践,2011

第6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是社会运输统计和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确定必须满足国家统法计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适用的统计手取,对交通行业提供现代运输服务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为国家了解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现代运输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制定交通行业和现代运输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交通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交通现代运输发展的规划建设、运行组织、经营管理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统计调查的概念

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物进行登记,取得寡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被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搜集次级资料,也称间接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一切次级资料都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来。统计调查与了解、查明原因的一般性调查,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相同之处表现为,它们都是为了认识、把握客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进行的资料和情况的了解、搜集工作。区别表现为:①对象范围不同,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需向较多的总体单位做调查,一般性调查的单位较少。②资料性质不同,统计调查以数字资料为主,一般性调查以情况资料为主。

3统计调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是统计调查的重要问题。统计调查方法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类。

3.1普查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适用于不必要或不可能经常调查而需要得到全面统计资料的现象。普查是一种大量的、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调查,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对象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就不能太多太复杂,所以,普查项目只能限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

3.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表格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科统计数据采集的方式。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管理部门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统计报表,可以全面系统地搜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反映国情国力的主要资料来源。

3.3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适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②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数学上的说明。

3.4重点调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虽然只占一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的现象的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反映全部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3.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解剖认识同类事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和推动总体现象的发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这种调查是讨论式的,即由调查者召集若干了解情况的人,按预定的调查提纲,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把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从中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达到预期的调查效果。

4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选择

上文介绍的各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各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统计对象日趋复杂,必须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才能搜集到丰富的统计资料;而且任何一种统计调查方法都有它的优越性与局限性,有不同的实施条件,单独采用某一种方法,难以较好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统计工作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宜采用抽样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之以统计报表方法,来获取所需的统计资料。

4.1普查为基础交通行业至今还未对运输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统计调查,因此统计部门很有必要对交通行业从事运输的基本单位进行普查,以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基本发展情况,并为今后相应的统计推算工作打好基础。如对于交通行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产出、人力资源等,就有必要进行定期普查,了解其基本的发展状况。

第7篇

[关键词]统计调查 施工行业

一、市政施工行业统计的基本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市政施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市政施工行业统计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市政施工行业统计必须满足国家统法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因此,市政施工行业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数据的收集整理、提供完善的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为国家了解市政施工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市政施工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市政管理、提高规划建设、搞好经营管理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二、统计调查的概念

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物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被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搜集次级资料,也称间接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一切次级资料都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来。统计调查与了解、查明原因的一般性调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

三、统计调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是统计调查的重要问题。统计调查方法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类。

1.普查。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适用于不必要或不可能经常调查而需要得到全面统计资料的现象。普查是一种大量的、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调查,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对象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就不能太多太复杂,所以,普查项目只能限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

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表格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管理部门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统计报表,可以全面地、系统地搜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反映国情国力的主要资料来源。

3.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适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②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数学上的说明。

4.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的现象的总体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反映全部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解剖认识同类事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和推动总体现象的发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法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这种调查是讨论式的,即由调查者召集若干了解情况的人,按预定的调查提纲,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把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从中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达到预期的调查效果。

四、市政施工行业统计调查方法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统计工作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市政施工行业统计宜采用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之以统计报表方法,来获取所需的统计资料。

1.以普查为基础。市政施工行业和工民建相比它显得微不足道,各有关部门也未对它进行过全面的、深入的统计调查,在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细化的大形势下,统计部门很有必要对市政施工行业从事的市政建设单位进行普查,以了解市政行业的基本发展情况,并为今后相应的统计工作打好基础。

第8篇

笔者是1976年12月到北京市统计局工作的,从开始搞农村住户调查、农产量抽样调查到任北京市城调队队长、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至今,一直从事着农村和城市的抽样调查工作。经历了原农调队的组建、原城调队的改革和调查总队的成立,见证了20多年来调查总队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调查总队发展历程恰恰是北京市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北京市的农村统计以农业生产统计为主,农业生产统计又是以粮食生产统计为重点,因此粮食生产统计是统计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当时实行的是体制下的统一经营,粮食产量都进行了检斤过秤,国家又对粮食进行统购统销,统计起来还相对比较容易也比较准确。统计过程主要是由生产队统计员根据销售和检斤过秤的数量加总上报,用逐级汇总的方式取得资料。

党的以后,在农村中实行了以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北京市的农村统计对象一下子由原来实行统一经营的3995个生产大队转变为113个联合体、11298个专业户和90多万个分散经营的农户。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在粮食的种植品种、种植方式和销售渠道上都不一样。因此如何适应这种形势,准确、及时地反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国家统计局于1984年2月正式组建了农村抽样调查总队,同年6月北京市也组建了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前身之一――北京市农村抽样调查队。从统计内容、统计方式到统计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粮食产量统计上采用抽样调查实割实测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方法减少了调查工作量,缩短了调查时间,提高了数据质量,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在抽样调查初期,许多人(包括统计系统的人员)对抽样调查的方法不理解。昌平区有个乡镇统计员,不太相信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于是,就在当年搞了一个试验,组织对全乡的粮食产量进行检斤过秤,结果采用实割实测调查出来的亩产与检斤过秤的亩产只相差1公斤,从此他成为了抽样调查的倡导者和宣传员。通过几年的实践,抽样调查方法已被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广泛认可,调查数据为各级政府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每年一到6月和9月,1000多名调查员头戴草帽、手拿测框和测绳活跃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有的推着小车,有的测量距离,有的收割样本,有的纪录数据,远远望去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北京市综合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粮食产量调查工作又迎来了一个前从未有的发展机遇。2006年3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北京市将原农调队、城调队、企调队合并,组建了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同时采取与市统计局融合的模式,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北京一号”小卫星发射成功,为统计部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调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北京市正在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建设生态城市,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调查提到了统计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抽样调查工作内部,由于粮食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使粮食收获和播种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也给抽样调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北京统计人借机构改革的东风,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研究用遥感(RS)测量方法代替抽样调查方法进行粮食产量调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过三年的实践,获得了成功,并从2009年夏粮产量调查开始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绿色覆盖面积、农业设施面积等调查。通过改革,开拓了调查领域,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现势性、客观性、空间性等优势,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快速统计;节约了人力和调查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调查的数据质量。同时,调查手段也有了一个大的提高,测量面积用上了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及时监测农业的发展变化,还建立了农业生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回顾调查总队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笔者有三点体会:

一是调查总队是为改革开放而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前身――市农调队和市城调队组建于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6月,在此之前北京市就开展了农产量抽样调查、城市和农村住户调查,编制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队组建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989年4月为了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将农村、城市抽样调查队更名为农村、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开始编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1998年7月为了加强企业调查工作又新成立了北京市企调队,开始建立工业企业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制度和开展大企业大集团调查;2006年3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又将三支调查队合并,成立了北京调查总队,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调查队系统的抽样调查体系。从这些发展的历程看,每一次机构改革都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都是为改革开放服务的。今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北京调查总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调查总队始终把提高数据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回顾20多年来统计调查工作走过的道路,不管是机构改革还是方法制度改革,不管是抽样调查还是普查,每走一步都要把提高数据质量放在第一位,始终把数据质量视为统计调查的生命,因为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如果说原三支调查队的组建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那么调查总队的成立同样也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20年前开展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是想采用科学地方法提高数据质量,如今采用遥感测量方法调查农产量和生态服务价值也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原来实施的城乡住户调查超级汇总是提高数据质量一项重要措施,现在开展中加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研究是要与国际统计接轨,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还有住户调查实行电子记账、消费价格调查使用采价器进行采价等等。为了保证调查的数据质量,我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是调查总队始终把服务政府和社会当作统计的宗旨。20多年来统计调查工作始终把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宗旨和目的。因为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充分发挥统计调查的作用,才有生命力。多年来我们在完成国家调查任务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为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服务。如为了提高住户调查样本对区县的代表性,在国家要求样本的基础上增加了6750户样本,占了总样本量的84%;为了及时监测北京市低保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从2005年开始进行了1100户的低保家庭生活调查和编制北京市分收入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了全面反映北京市的三农发展状况,在2006年的农业普查中,增加了322个普查指标,占全部普查指标的1/3;为了监测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研究并开展了农业生态、农村城镇化、农民小康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定期监测评价工作;为了满足市委市政府了解群众安全感的需求,从1999年开始研究并定期开展了7000户的群众安全感调查等等。

调查总队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步伐加快,我相信,未来调查总队的工作会更精彩。

第9篇

一、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龙头”。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问题,3年前有过一场讨论,国家统计局也召开过专题研讨会,形成的共识为:贸易统计既要反映全社会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运行全貌,又要反映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行业的发展变化状况。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要保留,因为它是反映全社会商品市场运行的唯一指标,许多地区还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计划考核指标,尽管这一指标具有计划经济色彩,而且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并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流通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工作量和难度都将大大增加,贸易统计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

近年来,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1、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例如,对政府关心的商品市场总量平衡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棉花、石油、钢材等)供求信息反应得不够;同时反映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指标和分组过于简单,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业连锁经营和现代商业业态状况的统计制度。2、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量仅占社会销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产资料市场全貌;同时价格信息是商品市场最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价格统计与流转统计为“两张皮”,按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两个渠道自下而上地统计,难于科学、全面和及时的分析商品市场全貌。3、现行的贸易餐饮企业的统计限额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他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影响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这是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4、目前贸易统计非调查(或派生)指标很少,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贸易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加之现行统计资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一)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采取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复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核算制度。因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领域,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转向如何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商品总量平衡以防止市场波动、如何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国家安全等。在从事这方面的分析研究时,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资料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市场起着预警的功能。可考虑仅要求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局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编算,并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贸易餐饮业企业划型尚无国家标准,但统计上有一个限额标准,目前这一标准作为贸易统计开展目录抽样的依据,即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数调查,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笔者认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限额标准对贸易统计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贸易统计工作的格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的限额标准(批发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00万元及以上、餐饮企业2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0人、60人和4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的47%,其中零售企业仅占26%;企业单位不足3万家。建议将目前的限额标准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额以上企业的比重,其销售额应该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额比重应提高到60%以上。届时限额以上企业约达到7万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发展变化趋势。今后贸易统计只要紧紧抓住这7万家限额以上企业,工作就会变得较为主动,数据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减轻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的压力。同时现行的许多贸易统计信息(如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也会“身价倍增”,变得很好用了。

(三)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从而完成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的过渡,并完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我国即将加入WTO,贸易统计必须象其他专业统计一样,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现行的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于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和目前资料采集方面的制约,数据质量不断下降,已经难以为继;从现在开始,必须统一认识,逐步弱化这一指标,相应突出和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可能的话应含服务业)的商品零售额统计,因为它涵盖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额,目前可考虑同时公布以上两个指标,2年以后用后者取代现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同时完整的商品市场是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市场组成,生产资料流通总规模的发展变化,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要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部门,主要依据工业统计报表和贸易统计报表有关指标,按季度测算社会中间产品销售总额(或称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宏观上反映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变化,这项工作对于贸易统计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要从宏观上研究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问题。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现行统计体制问题,但现在必须认真的研究。在现行统计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设想将目前商品零售价格统计基层的采价过程与目前基层商品流转统计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商品价格统计和流转统计基础资料的配套,然后按现行统计体制,在县级统计局“分家”,分别按贸易统计和价格统计的不同渠道逐级上报。这样综合资料和许多结构性资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制度是政府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表式、调查方法、报送时间及方式等内容进行的专门规定,它既是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具体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统计制度的改革相对于指标体系改革而言,既有从属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就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来讲,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目前贸易餐饮业报表体系中,必须精简进度报表内容与工作量,以利于上下都能轻装上阵,快速反映商品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进度统计只要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及其主要构成情况;年度统计则必须全面反映贸易餐饮企业基本情况、流通总规模及其结构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济效益等,为深入分析研究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为宏观决策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要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标志越来越难以反映贸易企业真实状况,因为按现在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己经无法准确地界定和将其划归为某个行业,流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的情况己不复存在。年度统计中的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统计应加强,因为它反映企业所有制结构;而行业分组目录要大为压缩,仅区分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即可,因为再细分既难于操作,也缺乏经济分析意义。同时要强化对贸易企业商品经营类值的统计,因为详尽的商品分类信息,对处于上游的生产环节和处于下游的消费环节均具有导向作用。建议将目前我国商品分类目录由37个增加到60个以上。

(三)要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开始抢占我国零售市场。这样一方面加快了零售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商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百货商店零售业态,目前国内零售市场可谓“百花齐放”: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企业达1500余家,连锁门店超过26000家,销售额突破了1500亿元,超级市场和专卖店亦应运而生。我国商业尤其是零售商业已步入重组时代。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涵盖全社会的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制度,既不能为政府提供零售市场翔实的结构资料,也不利于我国零售业的国际比较研究。因此建立完整的连锁经营和零售业态统计制度,无论是对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还是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四)要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定期统计制度。商品交易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场所、进行经常性常年交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现货交易市场。这种我国特有的商品交易形式近年发展很快,目前全国较为规范的市场近6万家,年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商品零售额己占全社会的20%。对繁荣经济、方便生活、安排就业均作出了贡献,这种交易形式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存在和发展。我局在1999年进行了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快速调查基础上,于2000年起建立了重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情况的的季报制度,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今后主要从报表运作方式、完善统计指标上进行规范和完善。

(五)要尽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己处于买方市场,大家关心的己经不是哪些商品好销,而是哪种品牌的商品好销,因而商品的品牌信息己经成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信息。统计部门必须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地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可考虑将目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库存”年报表设计改造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年报表,选择与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30种商品进行品牌信息的年度统计。

三、关于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我国的贸易统计抽样调查工作是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从小型贸易企业开始,到目前己经扩大至包括个体经商户在内的全部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前期推进的速度慢一些,而近2-3年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各地区普遍完成了小型贸易餐饮业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近10个地区经过连续抽样调查的观察和验证,己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抽样调查精度,具备了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的条件。这项工作的成绩应该肯定,但影响这项工作整体推进和深入开展的问题仍很多。除具有与其他专业抽样调查工作相同的问题(如受分级经济管理模式的制约而使抽样调查工作的推广困难重重、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受传统统计调查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而使统计系统自身缺乏调查方法改革的内在动力等)之外,目前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还受调查方法、调查体制以及保障条件等因素制约。所以必须从整个统计设计和理顺统计体制的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才能使贸易抽样调查工作深入和扎实地开展下去,真正发挥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突破口”的功能。

从近期工作看,各地区已普遍开展了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只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己。目前必须尽快结束全面试点,将工作重点转入抽样调查成果的应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2-3年内使各地区的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达到具备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调查数据的条件,并在经费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实现数据替代。数据替代及其相关工作的完成,即贸易抽样调查工作基本到位。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必须尽快对全国的贸易抽样调查方法和样本户调查指标进行规范和统一。对贸易抽样调查方法的采用,国家未作统一规定,只提供了参考方案,由各地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入应用阶段后,改变各地调查方法的多样性以利于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按“小型企业采用分层等距抽样、个体户采用整群抽样”的思路来规范和统一全国的贸易抽样方法。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抽样总体和样本量,只要对本地区有足够的代表性即可。国家只要求达到一定的调查精度和按一定要求与格式上报抽样调查资料。同时对样本企业(户)的调查指标和相关要求(如调查频率、数据采集方式等)也应统一,以利于抽样资料地区之间的可比和全国抽样调查成果的利用。

二是积极而又稳妥地做好数据替代工作。用抽样推断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是贸易抽样调查的工作目标。但实现目标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因为一旦替代,传统的调查渠道即告中断,还须做好与历史资料的衔接,实现平滑过渡。所以实现数据替代的首要条件是调查方法趋于成熟,调查数据经过连续观察和验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数据替代的后续经费保障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纳入预算科目。目前小型贸易业的数据替代技术条件基本成熟,大部分地区具备了替代条件;而个体户由于受总量与结构不清、调查方法的不完善与不统一等因素制约,目前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具备替代条件。而后续的调查经费保障条件机制目前也尚未形成。

第10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 无偿式资助; 有偿式资助

1、调查对象

本研究根据南宁学院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对该校贫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该校在校大学生及参与资助工作的教师。其中,专科生85人、本科生43人、教师13人。部分调查对象为

2、问卷设计

2.1贫困生认定调查:贫困生认定调查设置了贫困生认定合理性;贫困生认定公平性;贫困生认定方法;贫苦生阶段调查;贫困生信息保密性;贫困生信息造假等问题。设计理由主要是调查贫困生认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2.2资助方式调查:资助方式调查设置了获得资助的方式;资助过程研究;资助的覆盖面是否全面;贫困生未获资助原因。资助方式设计理由是为了调查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方式,无偿式资助与有偿式资助的比例以及资助力度。

2.3贫困生心理边缘化与资助后长效机制调查: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设置了贫困生信息泄露与贫困生心理发展关系;贫苦生为获资助而产生的行为研究。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十分重要,发生校园极端行为的部分原因都与贫困在校生存在一定联系,为保证贫困生不为上不起学或自卑心理而自暴自弃,并且对于长效机制建立也十分有必要。

2.4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资助调查:贫困生自主创业资助方式调查;有偿式资助方式方法调查等。现有的有偿式资助主要是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然而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目前政府和资助者更多的倾向于无偿性资助。创新创业的资助是新型资助方式,也是建立有偿式资助方式的主要模式之一,其与无偿式资助相比,更能锻炼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脱贫能力,通过劳动获得回报的有偿的资助,是今后大学贫困生资助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3、调查结果

3.1贫困生认定合理性调查结果:其中72人认为合理,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51%;认为较合理德4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9%;认为不合理地28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9.8%。说明在受调查人员当中,普遍认可现行贫困生认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但由于制度不能满足不同情况下各高校的具体要求,因此认为有必要将政策进一步进行具体化和规范化研究。

3.2资助方式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阶段资助方式主要以无偿式资助为主的9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64.5%;认为现阶段资助方式主要以有偿式资助为主的39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7.65%;以其他资助方式获得资助的1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7.8%。从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的资助方式还是主要以无偿式资助为主,有偿式资助的方式较少较单一,应更多的向有偿式资助方式发展和改革。

3.3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结果:其中认为存在心理边缘化的38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6.95%;其中认为不存在心理边缘化的117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82.97%;认为不清楚或不愿意说明的14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9.92%。调查结果现实,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边缘化现象,而这部分数据也只是初步调查,并未做专项心理普测,因此,可能还有更多比例存在心理边缘化现象的贫困生,由于贫困生人群本身易自卑较敏感等特性,因此需要研究人员及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重视。

3.4应用技术创新创业资助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16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1.35%;其中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没有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56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档39.72%;认为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结合不足的69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48.94%。从调查结果看出,现阶段应用技术创新创业资助方式仍然十分匮乏,处于刚刚建立和起步阶段,这与现阶段主要以无偿式资助方式关系十分密切。当有偿式资助方式发展完善之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将与有偿式资助方式紧密联系,并且形成长效机制。[1]

3.5贫困生资助后长效机制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已建立完善长效资助机制的61 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43.26%;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尚未建立完善长效资助机制的56 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39.72%;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已建立长效资助机制,但制度存在缺陷需要完善的24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7.02%。这部分调查包括资助后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注、感恩教育以及贫困生档案建立和长效跟踪调查直至其脱贫等。

4、改进方法与可行性建议

应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奖助机制。[2]“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重在实践育人”,南宁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针对应用技术在校大学生的相关资助政策,我校的资助政策目前主要以“校长奖学金”为主,而校长奖学金的资助方式比较直接简单,按照学生本学年的专业年级排名的百分比来认定资助方式。“应用技术”的概念是近几年新兴的高校办学模式,在摸索阶段,其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也应该进一步健全,包括对高校在校生应用技术人才的激励和资助办法也一样。这样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自发地向技术实践、技术创造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资助应由无偿性资助向有尝试资助方式过度。让受助者树立自主创业脱贫的观念和信心。有尝试资助方式最基本的是助学贷款、勤工俭学,除此之外,还应扩展其他资助方式,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增加勤工俭学岗位,减少奖助学金直接无偿式资助方式。再者,可以让受助者脱贫之后再一帮一,帮扶下一个平困生。在树立自主自强意识的同时,也增加社会责任感。

如果把无偿性资助比喻为政府或资助者的施舍的话,那么创新创业有偿式资助则更多地倾向于鼓励或奖励,这种良性激励模式的资助方式将应成为今后资助模式的主流。我们只有不断改革资助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技术高校教育的要求,建立长效的贫困生资助机制,由无偿式资助向有偿式资助转化,并且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关注资助后贫困生心理和后续脱贫状况,才能真正落实并完善资助工作方法。

本文为南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项目“应用技术大学学生资助政策落实问题研究--以南宁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为切入点”[项目合同编号2014XJSZ03]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虹伶(1985~),女,传播学硕士,南宁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

【参考文献】:

第11篇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法研究方面

早在1974~1986年,美国开展的“大面积农作物估产试验”(LACIE)和“农业和资源的空间遥感调查”(AGRISTARS)就采用面积抽样框(AreaSamplingFrame)方法进行作物面积抽样估算。两计划针对不同级别区域采用不同的抽样布点方式。在有国家级详细历史数据的地区(如州)采用二阶随机分层抽样布点;在低于州一级的国家地理区域采用标准分层抽样布点[10]。FAO在其刊印的统计发展丛书中对3种常用农业调查方法(目录框、面积框和多样框抽样调查)的抽样设计、精度评价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详尽介绍[17-18]。为了估算希腊全国的各种作物种植面积,Tsiligirides[19]参考欧盟MARS计划中设计的作物面积抽样调查方案,首先将希腊全国以省为单位分成9个省区,对于每个省采用14km×14km的网格(block)进行剖分,形成抽样框,每个网格再剖分成700m×700m更小网格(segment)。在省级单位基础上,基于1∶10万地形图,根据区域作物分布特点(山区,有作物丘陵区、平原区、盆地区等)分成7层(后改进为6层),将网格图与分区图进行叠加,针对不同层设计不同抽样比(山区0.3%,平原区2.5%)进行抽样(抽切块),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布点,每年5~6月通过1∶5万地形图确定抽中样本空间位置,通过1∶5000的航片或地面调查统计样本内作物面积。Gallego[20]总结了MARS计划在全欧盟范围内开展作物面积抽样调查研究时采取的两个主要行动:区域作物面积总量监测和欧盟地区作物面积年际变化监测。在区域作物面积总量监测部分,MARS计划采用面积框进行地面调查,具体实施程序为:(1)于1988年首先在欧盟地区选取5个面积约为20km2的调查区(此后逐渐增加),依据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将其划分为面积为25~200hm2(视田块大小而定)的切块;(2)利用遥感图像对试验区农业利用程度进行分层,共分5层。(3)在每层内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切块,利用遥感图像统计抽中切块内作物面积。(4)基于分层抽样方法提供的外推总体公式估计调查区作物面积。该抽样方法自1988年推行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完善中。Delinc[21]等介绍了自2001年开始,在欧盟15个成员国推行的土地利用/覆盖面积框统计调查(LU-CAS)项目中采用的抽样调查方案。LUCAS计划以简单随机抽样作为抽样效率评价标准,通过对比分层和两阶段系统抽样方法的效率,最终选定两阶段系统抽样方法(该法抽样效率为1.7,而分层抽样为1.5)。该法实际上是一个点抽样方法,首先基于遥感影像将欧盟地区划分成18km×18km的正方形网格,然后在每个网格点处按系统等距抽样法抽取PSUs,整个欧盟范围内共计抽取10个PSUs,PSUs形状为矩形,面积90hm2。最后,在每个抽中的PSUs内按2×5个的设计形式布置观测点,共计100个观测点。对所有观测点采取全面调查形式获取相关数据。Dennis[22]等报道了美国国家统计科学研究所的环境评估与修复报告中采用的抽样设计方案。该方案主要采用分层两阶段面积抽样技术,首先针对每个镇区选择3218.688m×9656.064m的调查区域,然后将该区域划分为804.672m×804.672m的初级抽样单位(PSUs),全国范围内总计30万个PSUs。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对PSUs进行分层及确定每层抽样比,一般每层抽取两个PSUs,然后在每个PSUs抽取3个观测点,3个测点并非完全独立,其中第一个点随机选取,剩余两点分别位于该点两侧。该法至今仍被沿用。Pradhan[23]基于GIS、遥感和面积框抽样方法,开发了一套地理信息系统用于伊朗哈马丹省的作物面积抽样调查。该系统抽样部分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首先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多个尺寸为10km×10km的方格,然后将每个方格再细分为尺寸为1km×1km的正方形切块;每个方格内共计100个切块。(2)基于研究区域内农业利用密集度对其分层,具体分为4层:高密度利用区(灌溉农业区);中等密集区(雨养农业区);低密集区(混合农业区);极低农业区(牧场)。(3)抽取可能切块。对已划分好的切块采用系统等距抽样抽取可能切块(抽样距离3km),并对抽中切块进行编号。(4)抽取最终切块。在已抽中的可能切块中,根据不同农业密集区预先确定的抽样比,利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最终抽取切块。(5)利用航拍照片统计最终切块内作物面积,根据分层抽样方法中给出的外推公式估计总体均值、方差及变异系数。将该抽样方法得到的估算结果与伊朗农业部提供的实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法抽样精度可达99.8%。国内作物面积抽样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抽样方法应用方面(如简单随机、分层、系统、整群及多阶段抽样)[10-13,24-28]。如周华茂[26]以成都平原为研究区,应用遥感技术,根据作物生长环境进行分层,对样方大小、抽样率、抽样数、样方位置及布点方式等抽样技术要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南方水稻播面的抽样调查体系,但该方法对于样方大小、抽样率的制定主要参考以往研究成果经验确定,另外,样方的空间位置的布设主要通过系统抽样的布设方式,对样本的空间关联性和异质性考虑不足。陈仲新[10]等为建立一套估计全国冬小麦面积变化的遥感监测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技术,以全国各县冬小麦种植面积统计数据为分层指标,共计分6层,采用累计频率等值平方根法确定层界,对于抽中样本采用TM影像人工判读小麦面积作为样本观测值,进行全国冬小麦面积变化总体外推,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监测精度可达97%以上。刘海启[27]为及时获取全国每年耕地总变化数,以全国各县级单位为抽样单元,以耕地年际变化率为估计量,采用分层抽样技术,分层标志为分县耕地变化数,层界采用累计频率等值平方根法确定,进行了全国年际耕地总变化数抽样估计,结果表明在85%的置信度下,抽样精度可达85%。不足之处在于样本的选取和布置缺乏空间属性考虑。为准确及时估计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变化情况,焦险峰[13]将全国主产棉区分为新疆和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区。对于新疆棉区,首先在对应新疆全境的1:25万地形图划分处棉花种植区,然后用标准地形图幅剖分棉花种植区形成抽样基础单元,采用分层抽样技术,将棉花种植统计数据折算到地形图幅上,以上年棉花播种面积作为分层标志,共计分6层,累计频率等值平方根法确定层界,抽选样本采用中巴卫星图像解译结果得到样本观测值,最后外推新疆全境棉花播种面积变化,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抽样精度可达95%。还有一些学者将多种传统抽样方法加以联合应用,如吴炳方和李强子[29]提出基于作物种植结构区划,采用整群抽样和样条采样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估算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其中,利用整群抽样估算作物总种植成数(全部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样条采样技术估算单种作物占全部作物面积比例,根据两个抽样估计得到的比例,计算得到单种作物种植面积。但该研究中存在样本容量计算科学性不足、样方尺寸凭经验确定以及未考虑样本点的空间分布特性的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对于空间化样本抽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Wang[30]等以山东省净耕地面积(毛耕地面积扣除坟头、沟渠及护田临时农舍等细小地物后的面积)为抽样调查目标,利用TM遥感影像(分辨率30m)全覆盖得到山东全省耕地毛面积。基于航片(分辨率20cm)形成抽样单元层(规则网格覆盖抽样区域),利用专家知识,以航片为抽样底图进行分层抽样,通过抽样确定层内细小地物占毛耕地面积比例,并与耕地毛面积相乘实现对山东全省净耕地面积的抽样估计。李连发[31]等在总结以往抽样模型(抽样方法单一且缺乏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样本空间关联性,提出空间抽样优化决策模型。该模型采用多种抽样方案组合形式获取成本—精度变化图,经回归模拟归一化到同一坐标系中,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样本数—误差变化趋势得到抽样优化决策方案。阳小琼[32]等利用“3S”技术结合传统的简单随机、系统和分层抽样技术,设计处3种作物面积空间对地抽样方案,通过试验研究,在综合比较三者的抽样精度,最小样本量和稳定性最终优选出空间分层抽样抽样效率最优。张锦水[14]等基于遥感与传统抽样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以规则网格为抽样调查单元,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效率影像因子(格网大小、分层层数及作物种植丰度)进行了试验分析。

1.2空间抽样样方(抽样调查单元)尺寸设计研究方面

Houseman[33]指出,在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作物面积调查时,切块尺寸应该等于或小于层块(stra-tumblock)尺寸。Allen[34]报道了美国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六月调查计划”(JES)采用的切块尺寸20~2000hm2,一般选取260hm2(即1平方英里)。González[35]指出可以对切块尺寸与估计方差间进行相关分析优化切块尺寸。Carfagna和Gallego[36]指出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切块尺寸的选取也应随之不同。如欧盟MARS计划中的作物面积清查与面积变化两个不同项目中切块的尺寸设计就应分别设计。Cafagna和Gallgeo[36]指出通过建立切块尺寸与。抽样方差间的相关关系图可用于优化样方尺寸。例如对于类似于欧盟MARS计划中作物面积年际变化估计项目这样的两阶段抽样,在设计切块尺寸时,同样可以利用空间相关图进行。Cafagna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定量表达抽样区调查对象空间相关性,最终实现切块尺寸优化设计。Taylor[37]等指出对于作物面积估计而言,采用面积框抽样设计时,为确保切块内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一般要求单个切块内平均包含15~30个地块。欧盟MARS计划一般采用25~100hm2的切块尺寸[19-20]。Gallgeo[20]以欧盟MARS计划中作物面积年际变化估计项目的数据为例,进行了切块尺寸优化设计研究。在优化设计站点内切块尺寸时,Gallgeo将两阶段抽样(第一阶段抽站点,第二阶段站点抽切块)中将站点包含的切块视为抽样理论中的“群”,通过建立抽样区空间相关图(correlogram)与群内相关系数的数学关系,寻求对应空间相关图零值或接近零值时站点内切块数以此确定切块尺寸。周华茂[24-25]采用卫星遥感抽样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分层抽样技术,将四川省土地利用类型区分为7层,抽样数为118个,样方大小10km×10km,抽样率2.0%,结果表明满足土地利用现状监测的精度要求。同样存在样方尺寸选取及样本容量计算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

1.3样本空间布局研究方面

Caselton和Hussian最早提出基于已有观测站点处相关随机变量最大熵值法进行最优测点更新布置。应用kriging方差的最优样本布局方法的早期研究有Ripley[38]和Warrick[39]。用先验知识估计半变异函数以便获得更好的抽样设计,很多学者在不同领域都应用到了这一思想。Groves[40]以印度班加罗尔的调查为例,提出了在空间上螺旋排列样本的空间抽样方式。Kott[41]等为拟研究随机变量的熵值提供一个上限,并基于该上限为解决最优空间设计问题开发了一套数学算法。Buseo[42])等采用Shannon熵值法对西班牙马拉加地区土壤蓄水层水压力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最优抽样设计观测,经与实测值比较表明效果良好。Webster[43]提出了基于多阶层样本的半变异函数估计方法。张继光等[44]在对桂西北喀斯特洼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结构的研究中指出,由于取样空间序列是结构性与随机性的统一,经典统计学方法虽能确定给定置信条件下的合理抽样数目但不能决定取样点的空间布局,而地统计学方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其中的变程和等值线图等)。

2国内外作物面积空间抽样研究存在问题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应用空间抽样方法进行农作物面积估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果,但由于缺乏对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案的优化设计研究(主要指空间抽样方法的优化选择和抽样基础要素的优化设计),使得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技术在国家尺度范围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总结国内外作物面积空间抽样研究存在问题可以得出以下认识:(1)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法研究在我国发展较快,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国内外关于不同农业生产区的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方法的效率评价与优化选择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研究工作滞后于应用,急需开展相关研究。(2)国内外在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样方尺寸的设计研究方面,大多根据研究区耕地地块大小总体平均水平及破碎程度凭经验选定,或者参考研究区可利用的遥感影像单幅覆盖范围而定,缺乏对样方尺寸的科学设计与优化选择。(3)国内外在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样本布局研究方面,主要采用随机或系统等距布点方式,由于缺乏对抽样基础单元间空间关联性和变异性的定量评价,从而导致样本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不够,抽样外推总体精度不高,因此应进一步研究样本空间布局合理布设的依据和准则。

3研究展望

3.1加强不同农业生产区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法优化选择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各地区耕地地块大小、破碎程度及空间分布各异。同时,在耕地上种植的农作物类型、种植结构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引入空间分析理论,加强对抽样调查区地物表面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需要构建多种空间抽样方法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抽样精度、抽样费用、抽样框构建难易程度、样本观测值获取的难易程度等。通过对多种空间抽样方法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不同农业生产区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法的适宜性评价,最终实现空间抽样方法的优化选择。

3.2加强作物面积空间抽样基础要素优化设计研究

空间抽样基础要素包括样方尺寸、样本容量及样本空间布局。抽样基础要素设计的合理与否决定了抽样误差与抽样成本的高低及样本野外调查的难易程度,属于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法设计的关键性问题。以往相关研究中,在样方尺寸设计方面大多凭经验确定,缺乏理论依据;样本容量主要通过传统抽样理论中给出的计算公式确定,并未对抽样基础单元的空间属性加以考虑,导致样本容量偏大;在样本空间布局方面,由于没有考虑抽样框内总体单元间空间异质性和关联性,导致样本空间布局对总体指标的代表性不足,另外,更未对样本空间布局进行全局优化,因此,需要加强作物面积空间抽样基础要素优化设计研究,有效提高空间抽样效率。

第12篇

今天这次会议,是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市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工作调度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县粮食统计调查工作。刚才,县统计局葛海清同志介绍了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对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做了通报,对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做了安排。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县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粮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粮食产量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数据,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意义重大。开展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主要目的是建立县级粮食产量监测调查体系,实现对主要粮食作物的直接调查、直接上报、直接推算,及时、准确地反映县级粮食作物的播种和收获情况。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国家各项粮食补助、奖励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有利于国家有针对性的制定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就我县来讲,摸清粮食生产实情,稳定粮食生产,对于进一步争取上级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实事求是,切实提高数据质量,把这次全县粮食产量调查工作测准、摸实、做好。

二、明确责任分工

要层层建立责任机制,明确县、乡(镇)两级责任,切实履行好职责。县政府已经印发了通知,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经费。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迅速行动,成立组织机构,细化工作任务,做到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决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进度安排扎实推进。

三、做好宣传发动

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工作是一项大规模的农业调查任务,离不开广大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粮食产量抽样调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宣传、深入发动,使调查人员和农户牢固树立依法参与调查的意识,引导和鼓励调查对象,广泛参与支持调查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高效、有序、准确、圆满地完成调查工作。

四、突出工作重点

一要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完成好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工作,资金保证是前提,测产设备是条件,没有相对充足的经费和必要的设备,就无法开展调查工作。目前来看,县级经费已经解决,能够基本满足调查工作需要。各乡镇(街道)要精心准备调查工作必需的调查、登记、宣传和数据处理等相关物资设备,保障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各级统计调查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调查资金和设备的管理,坚持专款专用、厉行节约、控制开支,努力把每一笔经费都用在刀刃上,让每一台设备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二要切实加强辅助调查网络建设。该项工作,乡镇统计站和村级辅助调查员承担着大量的调查任务。辅助调查员的素质高低、工作态度如何,直接影响着数据质量。乡镇分管领导要积极协调,支持和帮助统计调查部门充实农业统计人员。一是把好辅助调查员的准入关。真正把那些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不怕吃苦,有一定经验的人员,选聘到调查队伍中来。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县、乡(镇)两级统计调查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辅助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要将抽样调查制度、工作流程、方法步骤和省里的工作要求,及时传达好,培训好,使基层辅助调查人员真正掌握调查技能,提高调查水平。三是将调查经费向基层倾斜。严格落实辅助调查员的补贴,充分体现对辅助调查员的关心,让他们集中精力做好工作。

五、搞好协调配合

县统计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县粮食产量调查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评估和验收等工作;财政、发改、农业等部门要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全力搞好配合;各抽中乡镇(街道)、村居及各农业生产经营等相关单位,要主动提供本区域、本单位有关资料,抽出专人协助做好样本点抽选核查、辅助调查员选聘、重点调查入户访问、台账建立等工作,确保整个调查工作顺利推进。

六、严格执行调查方案

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调查方案,规范工作步骤和环节,坚持独立调查、独立上报;要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理念,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信,如实反映当地粮食产量水平,努力提高数据质量。要抽调精干人员,分片包干,深入到调查工作第一线,切实搞好面积和产量调查,认真建立样本地块台账。要及时入户访问农民粮食种植情况,认真核实调查村粮食播种面积,做到实割实测。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调查数据,不得伪造、篡改调查资料。

七、抓好推进落实

按照调查进度,秋粮预产、实割实测等工作即将展开,我们还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围绕关键环节,狠抓贯彻落实,以科学的方法,求实的作风,全力做好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的各项工作。

八、加强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