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2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素养表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18-03
职业素养鼻祖San 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品性、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等要素。职业素养影响着高职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融合,是有效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益尝试和必要措施。笔者拟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实践为例,探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新型模式。
一、秘书职业素养的内涵界定
关于秘书职业素养内涵的说法很多,但大都表述不够严谨、不够全面。张代平在《论商务秘书职业素养的“岗位主导式”培养模式》一文中提到,秘书的职业素养包括思想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身心素养,表述笼统。陈颖在《浅谈秘书的职业素养》一文中将秘书职业素养表述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全面优良的综合素质,高效的工作能力,而且更需具有健康向上、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淳朴、真挚的情感”,表述不够严谨。
笔者认为,秘书应具有这样的职业素养:具有爱岗敬业、忠诚领导、乐于奉献、善于合作、勇于创新、严守机密的职业道德;举止得体;文明礼貌;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秘书学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档案管理、文书工作、信息工作、办公自动化等基本技能;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调研能力、办事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有较好的自学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一定的创造能力;具有乐观、谦虚、隐忍、宽容的心理品质。
高职文秘专业面向中小企业培养秘书人才,如何使文秘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一个“准秘书”,能够顺利走上秘书岗位,并有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专业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发现,当前文秘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状况令人堪忧。如言谈举止不得体、不善于为领导主动服务、责任意识不强、秘书角色意识不明确、承受挫折的能力不高、专业技能不娴熟、知识迁移水平低、特别容易心理失衡且不善于调节等现象。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外,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不得利是重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秘书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边缘化
职业素养培养的边缘化表现在高职文秘专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持消极态度,职业素养在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普遍的现象是,大部分高职文秘专业的职业素养教育与其他专业一样,仅仅作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全面、深入地参透到专业教学中,更没有开设专门的秘书职业素养课程。没有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素养教育往往浅尝则辄,不能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秘书职业素养,而单纯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课程对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帮助不大。
(二)秘书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低效性
低效性表现在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收效低,对文秘专业学生职业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目的性、指向性不强,没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对秘书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
一是职业素养的内容问题。由于职业素养教育没有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只是选取职业人共性的职业素养内容,体现秘书职业特点的职业素养往往被排除在外。以秘书职业道德内容为例,相比其他职业,秘书职业更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乐于奉献、严守机密的品质,而这些显然在现有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之外。
二是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问题。职业素养因其自身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践行的知识,是一种如同杜威所讲的通过“职业进行教育”的东西。然而文秘专业不像计算机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明显,实训有较大困难,导致“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在实践中很多流于形式。然而把秘书职业素养的养成置于现实的秘书职业活动之外,通过纯粹的知性方式——秘书职业素养内容的传授来进行,这种脱离职业素养生成本源的培养行为必然会导致职业素养培养的低效性。这种“传授”实际上就是“灌输”,“灌输应被看作是任何一套信念的二番五次的重述,而在这么做的时候,这些信念的根据或证据却没有受到充分地公开检查。”
三、“模拟公司为平台、五个载体共联动”的秘书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构建
(一)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1.“三全”实施原则。“三全”即要对文秘专业学生全范围、全过程、全员地进行职业素养培养。全范围培养要旨是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学生生活和自我管理、学生活动、专业课程学习、实训实习等。全过程培养是指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从文秘专业学生入学开始至毕业的各个环节。全员培养指从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到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所有为教学服务的人员都参与到文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来。
2.有效考核原则。考核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甄别高低。应该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发展。因此,要改变过去那种评价指标由校方制定、评价者是教师、学生完全被动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由本人(学生)自评、考核小组他评、专业审核、学院认定等几个环节构成。另外,由于考核的项目较多,切实把好每一项目的考核环节也是保证较为准确地反映文秘学生职业素养状况的关键。
(二)“模拟公司为平台、五个载体共联动”的秘书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实施
我校的文秘专业在笔者的主持下,自2009年9月份开始实施秘书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计划,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秘专业是我校第一个开设结合专业特点的职业素养课程的专业。据笔者了解,这在全国高职高专文秘专业中也是属于全新尝试的一种做法。
1.实施的基本思路。秘书职业素养纳入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培养,设置相应学分。以模拟公司为平台,所有的文秘专业学生进入模拟公司“工作”,强化公司员工和秘书的角色,淡化“学生”、“班级”的概念。公司明确学生的角色要求与岗位职责,通过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规范、公司工作业绩、技能比赛成绩以及专题讲座参与情况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表现全面培养学生的秘书职业素养,并采用星级秘书的形式进行考核(见图1)。
2.实施的内容与形式。(1)实施内容。就业指导和专业课程教学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结合专业特点,选取体现秘书职业特点的内容进行全范围的培养才能真正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岗能力和良好的职业发展。为此,我校的文秘专业选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也即五个载体,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规范、工作业绩、技能比赛、专题讲座。课程内容并没有把顶岗实习纳入其中,原因是顶岗实习重在检验文秘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多的培养是在顶岗实习之前的诸多教育环节当中。①日常行为规范。高职学生共性的行为规范对文秘专业学生要有更高的标准,同时突显文秘专业学生特有的规范,包括穿着、仪态、化妆等。我校文秘专业为此还编写了顺口溜式的文本,将文秘学生应恪守的言行规范纳入其中,学生易记易背。②学习规范的培养除了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外,要对学生的课程书面作业设定标准,将规范的文书工作相关要求转换为书面作业的形式要求。每一次严格审核,让学生在平时作业的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文书工作规范。另外,在相应的专业课程课堂上规定着装和礼仪要求,特别是礼仪训练、接待等课程教学。③公司工作业绩是秘书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文秘专业实训难、实训基地少是困扰许多同行的一个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是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设立模拟公司,以学校各部门、教师或学生个人为服务对象,并进而延伸至校外,以提供各种秘书服务和进行高仿真任务训练为途径,解决学生在模拟公司“工作”的问题。我校文秘专业于2008年设立了“校园秘书服务公司”这一模拟公司形式,参照公司法,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创建企业文化,采取制度化管理,进行仿真运营。公司的组织机构如图2所示。模拟公司“工作”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公司化的运作让学生提早体验了职场生活,并在完成一次次的秘书服务当中反复修正和检验自己的职业素养,诸如隐忍、谦虚、严守机密等这些品质只有在公司“工作”中才能切实得到培养。④技能比赛。公司每个学年组织一次技能比赛,学生通过电子公文、文字录入、档案整理等诸多项目的参赛,对自己的职业素养可以进行阶段性的检验。⑤专题讲座。邀请企业老板、高级秘书、劳动模范等进校园,做讲座,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生动的职业素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规范、工作业绩、技能比赛和专题讲座是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有效载体,日常行为规范与学习规范是基础,工作业绩是关键,技能比赛是检验,专题讲座是辅助。这五个载体则依托模拟公司这一大平台,校企融合,学生与秘书角色共通,有效培养文秘学生的职业素养。
(2)实施形式。①教学形式。职业素养培养只有在职业活动中才能实现高效性。为此,根据实施内容,秘书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再是讲授与简单的操练,综合了讲授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现场教学、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教师更多时候是进行监督、辅导与指导。教学地点也不再是课堂,而是整个校园,甚至是校外企事业单位。教学时间变得灵活,教学时长宜为两个学年(按三年学制论)。②考核办法。我校文秘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考核目前采取的办法是:采用星级秘书的考核形式,从三星级到五星级设定具体条件,通过量化考核与质化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考核程序则是学生自评(《校园秘书手册》的填写和个人总结)—模拟公司人事部主持他评—全体专业教师审核—学院认定相应学分。
3.秘书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1)日常行为规范考核是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考核的难点,要落到实务。我校文秘专业目前采取定期随机检查的形式监督文秘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结果会受检查覆盖面与检查次数的影响。由于文秘学生的身份标识不明,往往造成检查的困难。目前正在寻找更为有效的考核办法。(2)模拟公司运营状况是关涉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效果的关键,要着力经营。职业素养培养要在职业活动中才能更好的培养,所以为学生创设高仿真甚至真实的工作情境就变得异常重要。为此,要花大力气指导模拟公司的常规化、规范化运营,要在设备上、资金上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学生在模拟公司里正常“工作”。
高职文秘专业已经从过去学科型教学模式中得到解放,但过分偏重技能训练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有全方位、立体式地对学生进行秘书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秘书人才。我校文秘专业在秘书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上的尝试,期望对兄弟院校的文秘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高虹,彭海学.高职生职业素养内涵及培养途径[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
[2]张代平.论商务秘书职业素养的“岗位主导式”培养模式[J].教育探索,2008,(10).
[3]陈颖.浅谈秘书的职业素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5).
[4]张寿三.职业素养——管好自己的饭碗[M].广东:海天出版社,2009.
一、模块说课及其主要内容
模块说课,是教师以一个具体模块(或单元),且不少于四个课时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并向教育工作者进行说明。它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模块说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1.说模块的构成
这包括该模块的名称、主要教学任务、课时的安排等,最好用表格形式明确出来。
2.说背景分析
这主要从岗位需求、教材和学情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岗位需求分析,结合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素养的要求,明确所授的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指钻研吃透课程标准精神,明确该模块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模块的重点和难点,积极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能力培养和思想提高的潜在因素;学情分析,指分析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等。
3.说教学目标
首先,简单扼要地说清楚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准确、具体、全面地表述该模块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确定模块教学重点和难点。
4.说教学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学方法设计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日光灯电路的制作与调试”模块,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可采用的学法有合作探究法、观察法、学思结合法;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可用流程图具体说明。
5.说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可从项目导入、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方面具体阐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评价要多元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6.说资源建设
从制作教具、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所使用的工具、查找搜集的信息以及学生的作品(成功作品、不成功作品)等方面,进行说明。
7.说教学反思
主要说成功与不足之处,并针对反思进行再教设计。
二、中职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以自身的已有基础为出发点,朝着既定的目标,经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创造出业绩的过程。模块说课是中职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模块说课效果好坏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一次成功的模块说课,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中职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模块说课效果好坏的本质,是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一次成功的模块说课,实质是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展示。通过模块说课,教师可以在情境创设、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学业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设计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原则的学生活动;设计多元化的评价表,重视过程性学习评价;针对学生实际,设计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清晰合理的教学流程等。
3.促进教师成长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模块说课的最后环节是说教学反思,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不足,并确定改进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学会反思自悟,可以使正确的行为得以确认和保持,错误的行为得以纠正。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4.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与基本工作能力相对应的叫做职业工作能力,是与某项职业工作对应的专门能力。在35项基本工作能力中,2013届高职院校毕业生认为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前六项能力分别是“有效的口头沟通”(重要度74%)、“电脑编程”(重要度74%)、“谈判技能”(重要度73%)、“说服他人”(重要度73%)、“说服他人”(重要度74%)、“积极学习”和“判断和决策”(重要度均为70%)。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首先是个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个人发展所需;其次是社会的需求,具体来说是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作为对职业能力概念的提升,服从意识、敬业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均属于职业素养内涵,这些因素正是指导项目化课程深化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和培养理念贯穿到课堂设计中,无论是对职业院校还是对学生就业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
二、《徒手绘制方案设计草图》课程体系介绍
徒手绘制方案设计草图是《项目设计二(居住空间设计二)》课程中的阶段性课程,本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引入一个小规模居住空间设计项目,通过项目的阶段性实施,使学生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整个工作流程。在课程设计中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课堂设计结合,是有效提高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徒手绘制方案设计草图采用项目化教学,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转化为阶段性教学,围绕项目组织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教学过程是体验团队合作精神、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
三、构建课程设计体系
2013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核心课程能力模块教学目标制定为:专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设计思维更加敏锐,设计思路更加开阔,能采取更有效地设计方法,精通设计流程。深化空间观念、尺度观念。能熟练准确量房并绘出原始平面图。能徒手绘制方案草图;能绘制设计方案图;能绘制3D效果图。具备优化方案和方案表述能力。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计划决策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评判能力、运用知识、继续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团队合作、信息交流、沟通、组织协调、自我调控的能力。课程大纲中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无详细内容界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宏观把控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具体落实环节要在课程实施环节,由任课教师根据不同课程、不同班级对职业素养与课程对接进行设计。
四、依靠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设计
协作性教学任务的设计,使学生要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优势,在项目任务中深刻体验、感悟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为从学生转化为职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注意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如在讲授设计构思时,启发引导学生对设计潮流进行分析并归纳形成项目化草案设计时的创新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不再是课堂讲授的中心,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明确任务的切入点,监控每组任务进展情况,保证学生能够基本完成任务。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随机挑选学生扮演企业的业务员、设计师等角色与业主进行电话与面对面沟通,学生职业角色的转换有利于课程任务细化,增强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授课环境的营造。以建筑装饰工程的接单、设计、施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情景构建,符合工作过程和工程施工流程,有明确目标(标准、规程)或设计、施工产品(实物),老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开展讨论式、案例式、情境式的教学,将课程讲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构建并有效运行“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模式,学生角色扮演、团队合作,融“教、学、做”为一体。在教学课堂中将职业素养细化并与相应课程任务实现对接,是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的深化阶段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因此,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关于职业素养的研究处于教学深化的关键环节,影响项目化教学最终的教学效果,直接体现是公司企业对学生就业的信息反馈,职业素养培养的时间周期较长,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在后续工作中,我课题组将进一步提出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与实践方案,为职业素养培养内容的开发与路径做出实践指导。
作者:张立芳
1.技工院校新生概况分析
当前,技工院校的生源与义务、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造成了入学生源的差异性。进入技工院校读书的,有初中、高中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外出打工返乡的一些往届生。这些学生当中,大多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抵触,上课时心静不下来、学不进去,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也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使出“洪荒之力”,教师对开学之初第一堂课要精心备课,充分展现专业学科魅力,激发学生求知欲,给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一丝不苟做好备课工作
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备课工作就要做得非常细致。上过专业课的教师特别是担任经济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教师,一定有这样的体会――教材永远是滞后的。若教师在备课之初就“照本宣科”式地完成任务,这无疑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假期熟悉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写好并优化教案。以笔者所在的物流教研室为例,每个学期上课前,都要求全体老师进行集体说课,说课不仅可以让教师对自己这学期所上的课程有全面的计划,还可以让身边的同事们帮忙查找不足。
3.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都知道,目前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行动导向法等等。但是经过近几年在教学中的实践,笔者认为,技工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入学第一节课使用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当属游戏教学法。其原因有三。一是学生的客观需求。由于各种原因,入读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要想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就要通过“游戏教学法”让他们对课堂有兴趣,对专业感兴趣,对教师有一个初步的认可和信任。二是学习环境改变的需求。初中教学和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要把学生的一些惯性思维转向技工教育的课堂,第一节课怎么上就至关重要。而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现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和过去不同的。三是消除“假期综合征”的必要方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度过了一个假期后,上课、上班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不习惯。如何消除这个“不习惯”,这也需要在第一节课上解决。因此,运用游戏教学法慢慢过渡到正常的教学当中,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游戏教学法在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第一节专业课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并不是单纯地在课堂中使用完整的游戏,而是以专业课教学需求为主线,以某些相适应的游戏为载体,从兴趣出发,通过发现并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策略的运用,让学生利用猜想、观察和竞赛等形式,将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竞争合作,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物流客户关系管理是针对笔者学院现代物流专业(客服方向)开设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的职业素养要求如下。一是要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教师常说的换位思考,要做好客户服务工作,首先就要学会从企业和客户两个方面的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企业赢得并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二是创新创特的思维意识。这几年笔者一直在做一个测试,就是让新入学的技工院校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辨别两个字,一个是“三点水,一个来”,即“涞源”的“涞”,因为这个字学生日常使用频率不高,因此很多学生不认识,所以一般学生都答不出来。另一个“三点水,一个去”,本科生由于受到之前问题的固化影响,绝大多数人也是答不出来的,但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却大多是能答出来的,也就是技工院校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得较少,这是他们的优点和优势,而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把这个优势保持下去。当然,在物流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中创新客户关系管理渠道、流程这些方面的知识也是需要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这与学生的特性是相吻合的。三是基本的沟通表达能力。很多人认为自己说得很清楚了,但实际上对方根本没有弄明白,由于沟通问题造成客户流失应该引起各类企业的足够重视,这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们基本素养的基本出发点。
鉴于这三点,结合这门课的特点,笔者设计改善了第一节课引入课程的三个游戏,大家可根据各自所教课程的不同,进行微调。
1.“黑白字”游戏法――换位思考游戏法
首先是目的及游戏描述:让学生体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游戏较为简单。图1为本次游戏的载体,主要让学生辨认图上的字母“FLY”,如果学生一味只看A4纸张上的黑色部分,是根本看不出来。只有变换角度,看白色部分,才可看出字母。
其次是图示。
最后是点评。通过这个游戏,要引导出该课程第一个职业素养,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开展客户关系管理。
2.“九点连线”游戏法――思维分析能力
首先是目的及游戏描述:让学生体会思维分析能力的重要性,该游戏难度适中。该游戏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考查的是学生的平面突破思维能力,后一个阶段考查的是学生立体空间思维突破能力。
其次是图示。
之后是步骤。
前一个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游戏要求:请学生们用四根直线,首尾相连,将九个点依次相连。要求不能讨论,知晓答案的学生请举手,老师将走近座位查看。
将图2打印在A4纸上后发给每一位学生,或两人共用一张A4纸。
答案结果如图3。
后一个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游戏要求:请学生们用一根直线,将九个点依次相连。要求不能讨论,知晓答案的学生请举手,老师将走近座位查看。
将图2打印在A4纸上后发给每一位学生,或两人共用一张A4纸。
后一阶段的游戏答案不止一个,只要有一条直线穿过九个点,都算对。
整个游戏持续时间,包括点评时间,合计不能超过20分钟。
最后是点评。通过这个游戏,要引导出该课程第二个职业素养,即突破原有思维看问题,打破旧思维的束缚,才能更好地优化客户关系管理流程。
3.“口述拼图”游戏法――表达能力游戏法
首先是目的及游戏描述:让学生体会、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该游戏具有一定的难度。做法是将一张A4纸横向平均分为四等份,然后请一个学生上台,看到图4之后,通过口述,让台下的学生将之前分成等分的A4纸摆成图4的样子。
其次是图示。
之后是步骤。
游戏要求:请学生们将手中的A4纸横向分为4等份。
请一个学生上台,看图4,双手背在身后,通过口述,让台下的学生将四等分的A4纸摆成图4的样子。
台下学生不能说话和提问,台上学生不能用表述肯定的语言,比如:“对了,对了,就是这样。”通过台上学生的不断表述,直到有一个学生摆正确。
如果台上学生表述超过五分钟后,台下学生依然没有一个摆对的,则更换一名学生,但之前上台的学生需继续站在台上。
整个游戏持续时间,包括点评时间,合计不能超过25分钟。如果班级人数30人左右,则一般不超过3人上台表述;如果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则一般不超过5人上台表述。
最后是点评。通过这个游戏,要引导出该课程第三个职业素养,即加强沟通,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处理与客户的关系。
【关键词】幼教,语文应用能力,职业需求,课程改革
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将学前教育列为发展重点,幼教专业作为幼儿园师资培养的主阵地备受关注,提升幼师专业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无疑是当务之急。教育部2009年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和结构上更突破性地将职业模块作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有效推动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但目前来看语文教学中的“职业化”特色并不明显,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也不强,教师在授课时无视学生的专业属性,其结果必然是让语文陷入教师叫苦、学生痛苦的尴尬境地。要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学用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让学生在有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中提高职业能力,从而认同语文教学,提高学习兴趣,这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中得到了有力证明。
1.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观念革新势必先行
中职语文教学要走出当前困境必须先从观念上除旧布新。
1.1 摈弃会考及格=合格。原本职高学生语文基础就薄弱,加上课堂教学时间又被专业技能课挤压,职高语文真可谓“先天不足,后天失衡”,当语文课也不可避免地变成“鸡肋”的时候,帮助学生会考过关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而一线语文教师都明白,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题库加上适当改造作文范例就可以轻松过关的会考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太大的意义。
1.2 明确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传统教学重知识传递而轻能力培养的弊病在职教语文教学上表现特别明显:我们给学生讲了很多语文课文,却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思考、去解读;我们让学生写了很多作文,却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交谈、去表达。学生被动阅读,表述不清,用语不当,书写杂乱,错字连篇。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已经退化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2.深入行业广泛调研,提炼职业能力需求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事业更加重视,家长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深入幼教行业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调研,进一步明确该行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 阅读理解能力——能根据职业需求,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具备较强的幼儿文学作品的解读领悟能力。
2.2 口语表达能力——能根据语言环境,借助语气、表情、肢体动作恰当地表情达意。
2.3 语言交际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准确、清晰、得体、有条理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2.4 文字表述能力——能根据岗位需求,正确编写教学案例以及相关的应用文体,格式规范,用语准确。
2.5 活动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活动项目,引导幼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依据职业能力需求,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课改之必要与艰难。我们认为,要体现职业能力需求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进行整合。
3.1 调整教学结构。
主要体现在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见习活动相结合、常规必修课与能力训练选修课相结合、阅读教学课与实践活动课相结合的多元模式,既不失语文教学的独立性,又能落实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
3.2 优化教学内容。
一本教材要满足所有专业的能力需求显然是不现实的。新课改要求我们对现行的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增删,我们的标准是舍弃那些远离时代背景又脱离专业能力训练的,增添一些既能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又贴近学生兴趣的内容,并按照阅读理解、口语表达、语言交际、文字表述、活动设计五种能力训练的模块层层深入,逐步推进。为此,我们立足专业需求,开发了一系列专用校本教材《职高幼师专业课外读本》和《职高幼师专业写字课教程》,并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等。整合后的课程内容,既不失语文课高雅的文化品位,又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职业能力不同层次的需求。
3.3 强化实践活动。
《新大纲》明确提出:教师要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作为本次改革的重点,我们着重通过强化实践活动,注重挖掘教学活动中的专业要素,并对实践活动进行项目化改造,把语文教学嵌入到专业能力训练中去。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新理论、新思想,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信念,因需施教,强调实效,努力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学生适应职业需求负责。当然,我们在强调实用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在能力培养的过程,我们更看重学生参与热情和责任意识,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2009.
[2] 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字:职业素养;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06-02
一、职业素养的概念和分类研究
职业素养鼻祖San 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内化素养、外化素养。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包含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外化素养指计算机、英语、建筑等属技能范畴的素养。
职业界的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简称CQ),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Blair Aolsin2002年6月在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职商”[1]这一概念,提出工作技能、工作形象、工作态度、工作道德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
(一)对于职业技能是否包含在职业素养内的讨论。陆刚兰[2]把职业素养分为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就包括了专业技能素养;裘燕南[3]指出,职业素应该包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丰富的职业情感、良好的职业习惯;谭懿也认为职业技能包含应该包含职业技能。张翔云胡振宇[4]认为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通用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职业意识都应该是职业素养的内容。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职业技能不应该包含在职业素养内:黎光明[5]基于养成的角度明确提出职业技能不属于职业素养,主要是指从业者的精神文化潜质、是后天养成的且不同职业的从业者具有某些相同的素养要求;许亚琼将职业素养分为一般素养(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学习意识、服从意识、质量意识)和核心素养(沟通意识、服务意识);同样刘玉梅[6]认为职业素养是业者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
(二)对职业素养的内涵出发,对职业素养的成分进行划分,这些界定大多认为职业素养不应该包含专业技能。陈再兵[7]认为职业素养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迟保忠[8]则把职业素养分为职业素质、职业态度;刘兰明[9]认为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发展是职业素养应该具备的内涵;韩晓华[10]保持应符合某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的观点认为职业素养应该包括:职业标准意识、敬业诚信、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工作技能和学习能力。
二、关于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一些职业院校,针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出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一)针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素养要求,把职业素养与职业特点相结合而提出的研究方案。苏州市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持的“职业实践活动与旅游人才素质培养研究”课题,目的是探索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的可行性;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课题《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将本校三年制2002-2005级“三类行业八个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突出了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1、职业素质培养的理论定位;2、以专业组室为主体办学模式的探究;3、教育类、服务类及制造应用类行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4、三类行业八个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素质测训体系研究。
(二)把地方经济和地方特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浙江安吉职教中心校2005年的研究课题《适合当地经济的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行为培养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以道德为基础,以技能为根本,形成了职业道德修炼——根本;文化课(人文素养的提高)——保证;专业技能——目标;社会实践(实习)——提高,四个相辅相成的环节为一体的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以上课题共性倾向于本校某些重点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准职业人为目标的;陈解放(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提出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三)把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进行的课题《以就业为导向农村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着眼于生源地是农村的中职生如何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进行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行为习惯、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重庆市江津三口中学研究的课题“新课程体系中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则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出发,把农村学生融入“三农”,让农村学生知道一些农业的基础知识和了解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一些实用技术,使农村学生有建设农村以及农村剩余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思想,把农业基础知识的传授与生物、化学、地理、物理、思想政治等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聘请校外技术人员在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的实地进行教学指导,将传统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在不增设学科、不增加课时、不加大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结合农村实际、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农村初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培育农村学生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职业倾向性,培育农村学生职业素养[11]。
虽然各地各院校经过研究实践形成了各种的培养模式,但是把职业素养单独立为一门课程的却少之又少。2003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创了职业基本素养课程。2009年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安身立命之本——职业基本素养》教材,总结、提炼,首创性地提出了“十个学会”的教学内容,为帮助学生提高职业基本素养奠定了基础;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组织了“推进学生十项职业素养修炼”的课题,分别从教学环境、育人情景、实践平台几方面着手进行实施,总结出一套本校的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法[12]。
除了形成专门的课程,许多院校还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模式比较突出的是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2009年4月提出了“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13]”英文表述为Individualized Vocational Education Focused on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故简称IPQ教育模式,挖掘职业态度内涵,突出职业人格教育;以岗位综合能力为依据,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借鉴课堂互动、学生自主发展的杜郎口(地名)中学经验,构建主体参与教育模式;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体,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立足校本实际资源,构筑IPQ模式保障机制。试图构建具有特色的、能形成广泛影响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模式。
三、结语
张忆雯[14](2010)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培养具有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实践研究中发现不同行业的技能是不同的,因此由于技能而引起的对素养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职业技能作为职业素养的基础组成是不容置疑的。在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上各个院校都在向着完善、齐备、全面的方向发展,以职业道德修炼为根本,以技能提高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文化课结合实践课的培养为途径,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把普通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课题、教学内容、主题班会等形式,把职业素养归纳、总结、提炼成基本的职业态度、意识,主要是针对意识层面的熏陶和指引,对职校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细化教育;针对区域、地方特色,把职业教育和地方资源、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体成长、发展相结合,探讨出适合本区域、本校、本专业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既适合了时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1]燕丽静.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
[2]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11-112.
[3]裘燕南.创设丰富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2007,(3):10-12.
[4]张翔云、胡振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法.职业技术教育.2010,(2):56-58
[5]黎光明.要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当代教育论坛.2007,(8):125-127
[6]刘玉梅.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这素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122
[7]陈再兵.智障学生职业素养调查与教育对策[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2):22-25.
[8]迟保忠.如何培养职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5):274-275
[9]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2009:10-11.
[10]韩晓华.论高职学生文明行为与职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159
[11]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12]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
一
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表征是什么?简言之: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专业阅读主要指阅读知识和能力。阅读知识一是指阅读专业书籍,包括语文教育学、语文心理学、语文文化学、语文课程学、历史学、哲学、文学名著、文学年选、当代作家文集等,另一方面是阅读书籍以外的知识,包括人生百态、天文地理、乡土人情等,总言之:语文教师一读专业之书,再读人生之书。阅读能力即阅读力,既指阅读理解能力,又指阅读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来看,这正印证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专业写作包含文学创作和语文教育科研写作,能说会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既具备文学创作能力,又具备专业研究写作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写作能力。所以,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表现为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能力发展,而博客给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有利于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平台。
博客虽然只是一个信息交互的媒介,但这种媒介很好地契合了语文教师的专业由一般走向成熟,由简单的教师专业知识和经验迈向教师专业智慧和精神的生命成长过程,博客这种网络日志所具有的实录性、直接性、对话性、交互性、学习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个体生命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发展平台,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阅读写作、互动交流、学习创新的开放性平台,同时还是一个有利于语文教师记录语文教学行为以及教师个体成长的学习管理平台。
“教师专业成长”是动态的,是一个生命过程,是随着教师职业发展而不断延续、传承的生命过程,是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享受幸福的完整过程。
“博客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是关注语文教师生命成长的过程,是引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与享受幸福的完整的教育过程,是语文教师专业自觉与促进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借助博客平台建设培育语文教师专业自觉并促进语文专业发展的动态的生命成长研究过程。
二
语文教师成长需要教育理想的引领,理想召唤语文教师自觉地对字词句篇、诗词文赋等专业知识和听说读写思等专业技能以及教育、教学、心理等专业智慧进行学习,理想召唤语文教师由专业成长向专业成熟和专业智慧不断成长,理想召唤语文教师的专业自觉和个体生命价值和谐共生。
专业自觉和生命价值催生了语文教师以博客书写语文教育生活的华彩。写作是一种与人分享交流的方式,写作是“征于色,发于声”的张扬,写作是语文魅力与人格魅力的表述,博客是一种写作方式,博客能将语文教师的健康个性张扬在文字之中,博客能将语文教师的灵动情怀表露在文字之间。博客书写的是语文教师的精彩生活,语文教师用文字的形式在博客中率真地表达自我,以细腻的情怀培养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博客成为了语文教师生活传承的载体。
做一个拥有理想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拥有精神的人,博客引领着教师的精神成熟。语文教师是传承人类文化的使者,是中华民族语言的薪火相传者。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和语言世界密切相连的,阅读语言,思辨语言,抒写精神,传承文化,人的精神世界才能充实。语文教育是“语言为本,文化为真”的教育,语文教育致力于学生阅读力、表达力、文化力等素养的发展提升,所以,语文教师首先需要从阅读力、表达力、文化力等三方面提升语文素养。博客的语言表达使心灵充实,使精神濡染,使文化浸润。专业阅读提升了教师的阅读力,专业写作提升了教师的表达力,博客在线互动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力。
博客不仅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素养,其对话互动特质更光大了语文教师的生命价值。博客的叙事功能是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师描述并记录日常教育生活,整理并反思语文教学实践,学习并模仿教学艺术,创新并建立教学风格,语文教师在博客中体验到教师职业生命的美好和教育教学的魅力。博客是一种表述,当教师生活、教学行为以及教育思想表述出来的时候,博客镌刻下了教师的生命轨迹;博客是一种表述,当教学细节、学生表现以及心灵感悟表达出来的时候,博客留下了教师永久的生命财富。
三
教师的职责是育人,育人首先育己,语文教师的育己就是在唤醒专业自觉的基础上促进专业成长。博客养成语文教师专业自觉的主要途径是专业写作。肖川先生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中说:“写作是源于一种生命觉醒,源于苏醒的心灵对世界、对人的惊喜和感悟,源于对自身经验、自身情感的一种珍惜。”而校园教育博客平台的搭建,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写作提供了交流、激励、对话的空间,在校园博客平台上可写教育时评,可讨论师德情操,可探讨教学实践,可交流教学经验,可在线辅导家庭教育,可将学科教学引入社区教育,总之,一个优秀的校园教育博客平台,能为教师构建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
当然,有利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博客不能脱离三个根本点:在语文中、基于教学、为了素养。
首先,博客是“在语文中”的博客。这不同于其他的网络博客,所以建设或者选择有利于语文教育探究氛围的博客网站显得特别重要。可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新教育实验”的“教育在线”网站建立博客,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园博客,网站借助行政手段培育校园博客氛围,形成特有的校园博客文化。比如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博客网站,就形成了教育研修氛围,成为了有利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磁场。因此,“在语文中”的博客就是建立一个有利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博客,具有浓厚的“语文教育”研讨氛围,皈依语文教育,研究语文教学,提升语文素养,让博客具有语文属性。
其次,博客是“基于教学”的博客。依托语文教育理论,学习语文教学经验,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为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个快乐的、健康的、情趣的、文化的实践舞台。“基于教学”是博客建设的核心,“基于教学”的博客主要从一线语文教师的角度引领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改变课堂教学,建设高效课堂,只有“基于教学”的博客才能真正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博客根植语文教学这方水土。
第三,博客是“为了素养”的博客。博客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建设博客到书写博客,动力来源是语文教师自觉地提升素养,由此需要自觉学习,需要专业阅读,需要专业写作。只有做读书之人,做杂学之家,做写作之人,做偷学之人,做研究之人,才能真正提升语文素养,让博客具有提升语文教师素养的功用。
“在语文中”“基于教学”“为了素养”的博客,创设了语文研修氛围,营造了语文教育文化,铸造了汉语言精魂,在这样的博客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会越来越迅速,专业素养的提升会越来越快。
四
建立“在语文中”“基于教学”“为了素养”的博客,形成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磁场,需要进一步科学整合,通过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协进等基本路径,依托博客平台,将博客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合理地融为一体,形成校本研修的基本范式。
专家引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环境。“在语文中”的博客需要创设语文教育研究氛围,让博客始终姓“语”,具有语文的本质属性。具有语文特质博客氛围的营造可从不同的途径来实施。专家在线互动,从语文专业理念高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弘扬教师智慧。在线专业阅读,从语文专业理论宽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依托博客平台引领专业阅读,提升专业素养。在线专题研讨,从语文教学实践信度引领教师专业成熟,从经验到智慧,从操作到创新,从德艺双馨到实践反思,微观细谈,宏观探微,导向语文教学的科学创新。在线课例诊学,从课例整理、分析、诊断、学习等创新维度强化学习研究,引领语文教学实践行为。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环境,需要专家引领,在专家引领下,提升研究层次,拓宽研讨维度,专家引领氛围中的博客才能高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自我反思――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叙事。“基于教学”的博客,倡导教师开展基于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教学叙事研究,分析语言现象,探讨语言本质,关注语文教学,研究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构建有效课堂,反思教学智慧,升华教学生命。“基于教学”的博客注重整理教学现象,透视教学原理,反思教学细节,是一个阅读现象、反思细微、记录片段、提升教学的过程。自我反思需要有心于教学,有心于研究,形成成果。所以,自我反思的第一步是教学叙事,借助博客记载语文教学片段并形成特有的思考,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叙事博客中,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和写作能力会水到渠成地得到提升。
同伴协进――营造对话互助的生命磁场。“为了素养”的博客既强调专业自觉,又强调群体发展,博客的对话交流、同伴互助显得尤为重要。博客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其特有的开放性有助于营造对话互助的生命磁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教学预设,博客预留着广阔的互动交流、对话研讨空间,有助于语文教师群体的发展。博客不仅是教师自觉的写作过程,也是同伴间的阅读和学习过程,同伴阅读后的留言,不管是良药苦口,还是糖衣炮弹,博客留言都能起到帮助和督促的作用,网络评价具有唤醒和深思的作用。博客的互动交流以及对话探讨的特性,从行动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伴协进的形式是多样的。课题导向,深入研究,比如研究“本真语文”,以课题组为单位,要求课题组成员定期上传阶段性研究成果,在不断上传博客的过程中,起到研究导向作用。建立博客群,形成集散型互助团队,比如对作文教学有兴趣的语文教师,建立一个博客群,互相听评课,研究作文教学现状,探讨作文教学路径。备课组建设博客学习管理平台,围绕课题,集中上传博客,充实备课资料,备课组同仁共同建立学习管理平台。这些形式有的形式松散,有的要求严格,但不管怎样,都能起到营造对话互助氛围的作用,也能在博客建设过程中,起到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奇效。
(1)职业敏感性。
由于广播电视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所以它要求展现的内容带有时代特色,能够与时俱进,特别是对国内与国外的重大新闻事件的关注,使内容带有时代特色,因为这些事件是人们共同关注的,也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具有职业敏感性,关注人们关心的事件,要抓住人们的心理进行电视文艺创作,这样不仅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还能对社会上的焦点进行及时跟进。例如,电影《亲爱的》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编导受近年来拐卖儿童事件的启发,开始了电影创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启发人们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提醒孩子提防坏人。
(2)优良的表述能力。
具有良好的表述能力是一名广播电视编导的基本功。当一个作品被创作出来后,观看过的人就会产生“这就是我想要的”感受,这种情况在文学上称之为共鸣,即这个作品反映人们的心理需要。想要得到观众这种来自心底的认可就需要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具备过硬的表述能力,这种表述能力通常表现在口语、文字和电视语言上,在口语、文字的表述上,通常体现在对编导与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上,可以让他们理解在这部作品中,编导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自己制作这个作品的目的,双方共同合作实现作品的完成。在电视语言上,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对摄像机、字幕等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把握,从而实现对整个工作进行把控。
二、社交能力以创新能力的培养
(1)社交能力的培养。
社交能力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这是现代人生存的基础。但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对社交能力的要求要高于其他的工作,由于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是要与其他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合作才能完成工作的,是一团体进行合作的工作,这就要求其具备过硬的社交能力。曾经有人做过相关调查,那些尖端人才都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时,通过良好的社交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如果一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的人不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那么,当他遇到困难时,会很少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解决当前的困难。但是现在的社交情况显示,有些人只愿意与有钱或有权有势的人进行交往,对其他人却不屑一顾,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社交方式。一是谁都不确定在遇到困难时谁能帮助自己或愿意帮助自己。二是这是一种违背人文关怀的行为,他的这种做法会遭人唾弃,从而影响其作品在社会中的认可,没有认可等同于失去了市场。
(2)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传媒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观众对传媒行业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用新的感官视角看待问题,提出新的理论与观点进行创作。在技术产品上,要引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产品的创作,提升作品质量与工作效率。在发展策略上,要将眼光放得长远,看到未来电视文艺的发展方向。例如,现在很多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各个电视台为争夺收视率都在制作这一类节目,作为一名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要看到这类节目总有不被关注的一天,电视台工作在那时又要怎样进行。
三、专业的学识
电视文艺是一种对文化要求较高的艺术形式,它能影响人的思维与感受,又面向大众,这就要求在进行作品创作使带有一定的教育成分,让观看后的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要德才兼备。在此基础上,编导人员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
(1)德才兼备。
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要对多领域进行探寻,所以他在工作中的角色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他要具备多种技能。例如,当对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时,他要具备记者的工作能力,当进行作品拍摄时,他就要具备编剧的能力,扮演导演的角色。此外,他还要精通摄影、写作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是各种技能的集合体。在具备过硬的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编导人员具备良好的德行,因影视作品在进行商业传播时,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人民思维,它反映的内容应是积极健康的,在反映国家现状的同时,不给人民群众传播、灌输不良思想。
(2)彰显自己的长处。
关键词:师范生;解题能力;策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22-02
随着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全面推广,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和非师范专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都需要统一参加认证考试,这就意味着师范类毕业生可以直接申领教师资格证的时代已经过去,师范类学生的基础教育就业优势也就不复存在。教师资格证“国考”除了要考察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规,考察申请人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考察申请人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还将会重点考察申请人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那么,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包括解题能力在内的教师核心素养和教师素质的培养。
一、解题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素质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和感受他人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媒体表达能力和情态表达能力,包括通用能力、教学能力,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包括通用性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而教学能力包括钻研处理教材、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反馈与调控、教学测量与评价和学科解题能力。其中教师的解题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解答所教学段(跨学段)的常规教学和学科竞赛的各种题目的能力。
二、师范类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现状
高等师范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将来服务于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因此高师院校和师范类学生都承担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及生力军,其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基础教育培养的成功与否。
当前本专科师范生基本解题能力普遍下滑,主要原因如下:(1)高校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课教学,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基本的动手能力。(2)当前师范专业的大学类课程与基础教育类课程之间出现脱节,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3)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不愿意在大学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再去钻研中小学题目。
事实上很多师范生自进入大学后除了做家教类兼职以外,基本不会再主动钻研和重温中小学解题技巧,在初高中时期所形成的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慢慢的弃之一旁。高年进入见习和实习环节后,开始意识到解题能力的重要性时,又要从头开始培养,往往只能事倍功半。
师范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引起部分高校的重视。当前部分师范院校纷纷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致力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强的优秀师资,并且提出了四个具体目标: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解题能力与命题能力;具有较高的班级管理与课堂驾驭能力。同时着力于对师范生实行四年一贯制师范技能训练,经过听、书、说、教、算等师范生基本技能、高级技能、微格教学训练,大学生必须完成专业实践学分,切实掌握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题能力训练的重要意义
1.解题能力是师范生将来从事教学的需要。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解题训练。解题的价值在于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弄清解题思维产生的过程。事实上,推广到其他学科,解题实践可以消化学科的基础知识、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强化解题方法,同时通过解题训练可以熟悉所教内容并形成教学能力,进而灵活驾驭教材。
2.解题能力是师范生将来从事教学研究的需要。解题研究是各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应广泛收集解题资料,充分参与解题实践,深入剖析解题过程,发现研究课题。通过这样的学科研究,也能极大的提高师范生的教师素质和核心素养。
3.解题能力是师范生实现专业成长的需要。目前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美国从“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角度,澳大利亚则是从“专业承诺、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等角度来表述教师专业素养。
不管是专业成长中的哪一种能力,都是在各种实践中培养并且强大起来的。师范生可以通过解题训练积累解题经验,掌握思维方法,培养解题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师素质和教师核心素养,为实现专业成长提供助力。
四、师范生解题能力训练的策略
1.学习理论。解题理论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一定的解题理论作为指导,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解题过程,才能把这个过程变成高效的学习行为,学科素养也将在此过程中得到新的提升。
2.分析典例。通过对各种典型例习题的分析,研究解题思想,归纳解题规律,进而自然生成解法。有了方法论作为引导,方能为课堂教学及自己的教学研究积累丰富的第一手素材。
3.反思过程。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同样,没有任何一道题可以解答得十全十美。解题后,应认真反思解题过程,研究命题意图,斟酌比较不同解法并且优化解题策略。通过对陈题的研究、对新题的收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再认识,领悟思想方法,促进思维结构的优化和思维品质的升华,提高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说题。说题是立足教育理论和解题理论,面向同行,表述某个具体问题解决的综合情况,包括选题意义、分析题意、思维方法、寻求思路、归纳比较、拓展推广、达成目标、解题的教育价值等,共同研讨问题的适用性、问题的解法、对学生理解所教学科的作用以及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价值等。简单说,就是说题目、说思路、说思想、说推广、说价值等。
五、师范生解题能力训练的途径
师范生解题能力训练对于师范生教师素质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对于解题能力的训练理应更注重方法和策略。师范生进行解题能力训练应该区别于就读中学时的解题,不应只是注重对题目答案的获取,选择自己熟悉的板块进行求解,而忽略自己陌生的领域。应重在准确审题,熟练运用解题方法,联系学科综合知识,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这样方能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师素质和核心素养。
师范生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四年时间,通过对教材上的题目的解答和研究,将所教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连成网络。通过对高考真题、中考真题及各类模拟试题中原创题型的研究,不断积累新知识、新方法,在解题实践中与时俱进。通过对相关竞赛题的研究,熟悉那些情境新颖、表述简单及解题思路巧妙的好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好题的积累,分门别类的整理,为以后的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准备,也为解题研究和教学改革收集素材。
就解题能力训练的具体方法来讲,一方面,师范生要利用专业课学习的间隙,随时进行随机解题训练。随机解题训练较为灵活,操作简便,并且通过随机解题训练将问题进行联系、变形、拓展和推广。随机解题训练主要培养师范生的解题能力。另一方面,师范生还应挤出整块时间进行限时训练,选择本学科的高考真题、中考真题、较好的模拟题以及竞赛题中的中高档题,缩减解题时间后进行限时训练。这样可以促进师范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锻炼师范生的解题思维,培养师范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高师院校在对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要求,调整师范生培养的传统模式,更侧重于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并且优化四年一贯制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加大对师范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实践中熟悉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法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讲课、说课、解题、说题水平,以便让师范生在取得笔试合格证后,在答辩环节得心应手。
就解题能力的培养而言,良好的解题能力不仅有助于师范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更能让他们自信去面对就业选择,在进入中小学一线教师岗位后可以从容应对课堂教学和学生指导,迅速度过实习关,成为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的熟手,成长为优秀青年教师以及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1]叶加坚.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1.加快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是与腐败行为做斗争,而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反腐败工作的效果;审计质量的高低又与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息息相关,因此,首先必须加快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修养、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使审计人员在熟悉政策的基础上高效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审计方法和技术,从现象看到本质问题,从问题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2.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设是促进审计规范化的重要举措。首先,相关职能部门要看到新《审计法》的缺失,看到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看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缺失,从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工作标准、操作流程、审计方法、审计责任、审计风险、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强化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会计信息披露的监控管理,确保会计披露信息的准确。
3.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将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放在领导干部的重大决策上,注重监督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权、资金分配权、经济管理权、政策执行权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跳出传统财务报表的框框,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范围,抓住重点,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4.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与一般的财务报表最大的区别就是审计报告反映的是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应负的责任。因此,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重点审计项目事实的表述进行复核,确保表述的正确,做到阐述清楚、简洁。
第二,确保适用法律法规的正确,审计报告的撰写必须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进行公正、客观评价。
更具职业素养的中国新闻人
几乎所有看过此书的美国人,都惊异于这些中国记者对新闻人职业素养的意识。其实我们的问题并没有直截了当地点出这个问题,在访谈中也没有刻意引导受访者谈这方面的问题。多位访谈者是自然而然地谈起新闻人的职业素养的。
从他们对这个问题看似不经意的谈话中,美国开放社会研究所所长阿莱,奈尔敏锐地看到:虽然大多数中国记者如其他任何国家一样,是在按部就班地工作,但是其中“肯定有成百上千的人洋溢着职业主义精神,所以他们不是简单地重复提供给他们的信息,而是想方设法核对其准确性,追求新闻可能被忽略的各个方面,甚至可能主动发掘报道”。
当我在奈尔为本书英文版所写序言中看到这些评论时,我问朱迪,奈尔是不是中国通,是不是很了解中国新闻界?朱迪说,不是。朱迪和他素不相识,2007年在纽约一个研讨会上见到他,向他提到这本尚未完成的书,请他写序。奈尔没有马上答应,只是说,你发来几个样章看看吧。朱迪把当时整理好的五、六篇访谈发给他,一个星期之后,就收到了奈尔写来的序言。我觉得,奈尔的感觉非常准确。
什么是新闻人的职业素养?简单来说,就是用事实说话,而不是从概念出发。要平衡表达不同方面对同一事件的看法,而不是只表述一方面的意见。要尊重受访者,而不是无视他们的权利。是同受众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教育他们。
这些看似很浅显的道理,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我们的访谈对象之一、新华社记者王军曾率先报道了北京东方广场这个项目在决策过程当中的问题,以及城市发展与居民利益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矛盾。这些问题,既不是北京独有,也不是中国特色。但是这类问题的报道往往可能得罪某些地方政府官员而被认为“敏感”,报道难度很大。而王军却能凭借把握好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平衡表述各方面的不同意见而不是轻易下结论,从实事求是的态度出发而不是炒作,成功地碰了若干大家以为很敏感的问题,有些报道还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所以,王军有充足的理由通过我们这本书告诉世界:“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职业新闻人觉醒的时代。”
职业素养是不是不讲理想?完全不是。我们访谈的记者和未能接触的很多年轻记者对新闻这个职业已经产生了激情,他们以追求事实为己任,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于事业当中。与此同时,他们对市场化的利弊也有清醒的认识。王军说,“市场化媒体太在乎钱,太屈从于市场,屈从于资本。把记者搞得很紧张。我恰恰觉得中国媒体从一个单位变成一种可以靠市场化来运作的像一个企业似的机构,是一种进步。缺点在于竞争还不充分。真正有竞争力的媒体,应该是那种能够按照新闻的规则去做事情,靠高质量的产品来得市场的媒体。”
另一位访谈对象,当时也是新华社记者的林谷,与王军不谋而合地谈到记者的职业素养问题。他说,“我们很多时候在抱怨新闻控制,但是其实有时候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做好功课。天底下新闻管制无所不在,无论是伊拉克的战场还是中国一个小城镇的僻静街巷。问题是你如何做到有职业素养,如何公正对待受访者,如何做到报道平衡,如何把不同方面的不同声音都传达出来。这些都是完全可以改进的地方。”
真正有理想的新闻人终归也会得益于市场。“人类需要理想――而理想可以交易,”王军说,“我写的书有理想,读者就会花钱来买这本书;我的这个刊物有理想,读者就会花钱来买这个刊物。”
客观、实际地报道敏感性话题
不能否认,在中国,来自各方面对新闻人的限制还比较多。但是职业素养给了这些新闻人一种底气和智慧,恰如其分地报道所谓敏感的“负面新闻”。
当时在新华社从事对外报道的林谷对我们说:“我们就是从问题出发来报道的。我们的报道涵盖了各种问题,从农村妇女的自杀到家庭暴力、同性恋、性别不平等,以及艾滋病危机,种种问题。我们并不老是说我们的伟大祖国一片繁荣富强,而是体现出我们在严肃地观察、思考和面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林谷曾经写过深圳一个打工仔出身的律师,是如何在为打工仔维权的。这篇报道揭示了一些处于弱势边缘的群体,但是他的报道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表达愤慨,而是也采访了当地的法院和劳动部门,了解他们怎样处理这样的劳工争端问题,还采访了劳动部有关政策法规的官员以及人民大学的劳工问题专家。这就使报道以一种很开阔的视野展示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中遇到怎样的问题,中国的方方面面如何在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报道,其实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也是令人信服的。最后,香港《南华早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这篇报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林谷认为:“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中国记者维权报道的兴起,这是互动的,但是这也是对新闻记者的一个挑战,因为维权报道必然涉及到不同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冲突。作为一个记者,你能偏向哪一方吗?你能走多远?如何保持你的公正?”他说,“我觉得还是要记住一点,即使你不能百分之百的平衡,也要公正。你至少要去找官员谈话,让他们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如果他们拒绝,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至少这个过程不能够省略。职业的表现在于你不能专门报道血海深仇,你得能抓住深层的原因,背后有什么故事,为什么会这样?”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不怕写问题。事实上,越是我们有些部门想遮掩的问题,越是西方媒体要渲染的。你不说话,就等于把话语权拱手让给了西方媒体。而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开诚布公,那些西方媒体反倒会听我们的了,这才能谈得上引导国际舆论。
《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鲁伊说,对有些比较敏感话题“更客观更实际”的报道,也推动了社会的开放。现在对这样一些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的媒体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评判,“给大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一些以前会更敏感的话题,现在也有办法去说它”。
社会存在问题,才有了对新闻这个行业的客观需要。用林谷的话说,就是,“很多社会问题的共同根源就是缺乏一种透明度,缺乏一种公众参与,缺乏一种更健全的民主机制。这些根源上的原因不解决的话,我们会永远不断地报道这样一些问题。”
尽管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不同国家人员、金钱、信息和思想的流动在加速,也似乎大大扩展了不同地区人们彼此了解的手段,更多地提供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但是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一些简单化、老掉牙的刻板印象却仍然停留在美国人的想象中。对于中国的新闻界,西方学者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中国新闻界是在官方严密控制下机械地奉命行事的一架机器。《中国墨水:中国新闻界变脸》一书是中国新一代新闻人真实心态的反映。他们吐露的心声,能够让外界真切地看到中国新闻界这些年的变化。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历史教授魏定熙(T1mothy Weston)认为《中国墨水》一书给他的印象是:第一,很多中国记者都是才华横溢,冲劲十足的人,努力推动着媒体上可以报道的范围。第二,中国媒体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都需要单独研究。第三,中国媒体正在非常迅速地商业化,给了新的机会,也给了他们新的挫伤和压力。第四,当代中国新闻界非常令人振奋,值得研究。第五,这些中国新闻人的访谈录对于反思美国和其他国家新闻的优势和弱点也很有帮助。
摘?要: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以校企合作、工学合一为载体,“教学做练”四位一体,实现理论与实践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关键词 :校企合作?企业项目融课程?内置岗位?知识、技能与素养于一体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笔者学校近几年在该课程中进行了校企合作、工学合一的改革实践,经过教师、学生、企业及社会学习者四类人群的实践检验,该课程改革适应专业发展要求,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紧随企业技术发展,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一、课程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从专业培养定位上看,企业急需大量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的专业人才,这些岗位要求他们安装工艺标准规范,调试过程完整准确,维修安全准确规范,都需要该门课的培养和提升。
从专业培养目标上看,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是主线。以校企合作、工学合一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整合序化并安排教学活动,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教学做练”四位一体,促进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零距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以具体工作任务为中心,从“企业真实任务”着手,坚持科学合理、务实够用、适当拓展的原则,以工作内容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内容,以真实工作岗位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以规范企业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以严格职业标准设计评价标准,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工作对接,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教学安排上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与岗位相适应,以生产为对接,以校内外实训条件为依托的原则确定了九个涵盖常见的车、磨、钻、铣、镗五类机床的学习任务。
三、课程改革的构思与设计
教学设计上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将6S理念、劳动态度、团队协作贯穿整个教学。在教学中将课堂企业化,突出工学结合的理念,让学生通过工作来学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体验企业化工作。
教学模式上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学做练一体、顶岗实习等模式,同时以学习任务为单元开发配套教学资源,通过图片、动画、视频、虚拟实训等方式,提供“学中做,做中学”的实际案例以及操作方法。
除了软件,硬件方面也要配套。在教室中划分教学、资料查询、工作、仓储、成果展示等区域,同时拓展利用校内机加工车间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也是关键一环。为此,我们不仅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业教学团队,同时还聘请校外专家、能工巧匠、企业管理者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形成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梯队。
四、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组织实施中以工作任务为引导,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具体工作过程是学生先明确任务,再根据任务要求制订可行计划,接着准备实习工具器材,再严格遵守作业规范作业施工,安装或者检修完毕后,自检,填写相关表格,交付相关部门验收,清理现场,归置物品。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反馈。以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学习任务为例:
1.明确任务
通过工作情境引入企业车床安装单,学生领到任务后,明确工时、工作内容、小组分工等要求,准备好包含企业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等资料。
2.现场勘查
小组分别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记录勘察的电源、控制柜等信息,手绘各自布置图,小组讨论并表述用AutoCAD软件展示的最优布置图。
3.制订计划
根据学习工作经验,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工作页企业化表格讨论中修订工作计划,准备学习工作用品。
4.施工准备
通过查询资料及教师的讲解,掌握安装过程、明确安装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准备好所需工具材料。
5.现场施工
各组分工协作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作业完毕后清理现场,填写验收技术文件,完成项目验收。
6.总结评价
各组展示工作成果,交流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技巧,从教师、个人、小组三方面进行学习过程综合评价。
五、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企业项目融课程,企业管理进课堂,工学结合的深度与层面进一步挖掘与完善。学生在职业化环境中体验到工作全过程,综合职业能力得以提升,形成完整的职业思维并构建工作思维。同时在工作中学生团结协作,相互认可,保持较高兴奋点。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双方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教学也由散件向半成品、成品化转换,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均受益,这是教育改革一次成功的尝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