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体育老师

高校体育老师

时间:2023-06-08 11:20: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体育老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体育老师

第1篇

1.1体育老师对高校生进行区别解析,对学生分层次

体育老师在进行分层次教学之前,要对班级里的高校生的身体素质,篮球技能掌握程度以及篮球兴趣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解析以及测试,然后再根据最后的了解情况以及测试的结果来对高校生进行分层次分组。在体育老师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和测试中主要包括高校生对篮球运动的感兴趣程度,也就是高校生是否喜爱篮球运动;还有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比如最基本的投篮,运球,以及传球等技术动作;同时还包括高校生的身体素质的测试,比如高校生速度跑测试,爆发力的测试以及身体的弹跳能力,身体的协调性等;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这些相关的不同测试结果做好记录。并同时要向高校生讲解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以及对高校生自身的作用,以免高校生出现厌学的情绪,不配和老师进行教学的现象发生。在公平对待学生的情况下,可以将高校生按照测试结果分成若干个小组。对于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各个小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和自己的小组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体育老师在分层次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把学生放在属于自身的学习环境中,进而去勉励学生,使各个层次的高校生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都可以感受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功心情,更加有兴趣的进行篮球运动的学习。

1.2体育老师在确定学生差异的情况下,进行因材施教

根据体育老师已经分好不同层次的小组,各层次小组内的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能的能力不同,在体育老师运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制定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学习规划。对于一些处于篮球技术掌握能力非常好的层次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篮球运动基础比较扎实,具有一定的篮球技术掌握,但是对于篮球各项技术的发挥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个时候,体育老师要把对于这组学生教学方法的制定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的篮球技术动作得到有效的发挥,使学生篮球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得到提高。而对于其他一些篮球运动在中等水平层次的学生,体育老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该层次学生的篮球技术掌握的能力,要经常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进而达到较高的篮球水平。还有一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兴趣,这个层次的学生对于篮球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那么,体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帮助该层次高校生加强对篮球运动的喜爱以及兴趣上,使该层次的高校生建立起篮球运动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

1.3体育老师对各层次的高校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经过体育老师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有所不同,这个阶段,体育老师就要根据不同层次高校生的原有的篮球技术水平和分组后的篮球技术水平提高的幅度以及进步的大小作为评价学生完成学习使命的标准。评价主要构成的内容有:体育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在自己层次组内的篮球技术的发挥表现来进行评价以及在各层次小组进行篮球运动学习的过程中,高校生之间是否互相帮助,互相合作配合等方面,这些可以培养高校生的集体合作的团结意识。

2结语

在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教学前了解清楚学生的不同差异性,做好分组,以免造成学生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分层次教学方法适用于高校的篮球教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加强分层次教学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俊平.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探讨.体育科研,2002(1):34―38

[2] 刘卫民等.对体育课低起点多层次教学的探讨.湖北学校体育.1993(3)

[3] 龚少清,郑定明.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1992(6)

[4] 宋秋前.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论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0(3)

[5] 季浏.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与健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年

[6] 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体育教学,2001,5.(21-22)

[7] 钟启泉.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1977(4)

第2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老师;工作;满意度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进而形成了对于工作任务,工作条件不满情绪。高校的体育老师也是如此。在保定市中,高校的体育老师在人口上虽然只占到全市总人口的极少部分,但是他们却承当起了对于全市高校体育教学的重任。近年来,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对于工作的满意度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怎样使得本市的体育老师对于工作保持高校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和保障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当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而在这其中对于本市体育老师的状况进行研究,充分的了解其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方法和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一般规律,本文的调查对象计划以保定市高校的体育老师为主,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于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包含4个计分法,7个维度以及24道题的问卷。问卷结果的可靠性由相关专家严格审查,最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归纳汇总工作。

其次,在正式的调查前,我们也对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被调查的对象上来说,保定市的高校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约为3:1,符合教育部门的文件规定。在年龄的组成上,也反映了教学队伍中科研活动,教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兴衰变换趋势,总的来说,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也与近几年来本市大力引进教育新生力量有相当大的关系。学历上,由于保定市比较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其中硕士生的比例比本科生的数量略高。但是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头衔的老师比较少,这可能和体育这个行业重视实际的运动成果有很大的关系。

2、体育教师对工作满意度研究

2.1教学条件因素

所谓的教学条件指的是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由于保定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体育运动氛围在群众中非常浓厚,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软件条件-学生的生源,教学的环境上,学校的人文,声誉,发展的前景上还是比较强的。加之,近些年由于保定市经济的发展,市政府联合市内各高校都加大了对于体育硬件设施这一块的投入力度,均基本实现了标准的塑胶跑道,篮球场等,在运动器材的投入上更是下了大力气,不仅跟换了年久失修的运动器械,而且在学生的生活区还新建了以往只有在社区中才能够看到的健身器材,使得最终高校人均学生的运动面积达到4.7平方米。虽然由于资金链的短缺,设备的跟新上略显不足,但是老师们对于教学条件这一块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

2.2头衔职称因素

在头衔和职称上,新进的讲师级别或者是助教级别的老师相对于那些已经工作多年,事业有成的教授们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对于前者来说,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有许多教学的理想和信念需要去实现,但是有时候现实的无情却常给他们事业上的进步泼去冷水。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助教或讲师级别的老师常奔走在教学的一线,不仅教学的任务量大,压力也高,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出成果,而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成果却只有在长时间的磨练下才能够得以体现出来,从而使得他们在教学上较老教授需要付出倍加的努力。其次,他们在薪资待遇上也得不到满足,家庭生活带来的重重压力,使得他们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大大的低于那些副教授,教授级别的老师。对于后者来说,由于经验丰富,事业有成,他们大多退居管理岗位和后勤岗位,完成了需要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职位晋升,教学中不存在什么压力,因此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

2.3教师年龄因素

在教师的年龄划分上,我们倾向于将其划分为青年教师(35岁以下),中年教师(36-45岁)和老年教师(46岁以上)。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兴趣爱好广泛,对于教学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总期望学校能够时不时的调整教学条件,来满足自身的活动需要。一旦学校达不到要求,他们就会在工作上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而身处中间地带的中年教师常常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需要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有时还要考虑到个人和家庭的因素,故而对于工作满意度这一块基本上是保持某种中立的态度。老师教师却不一样,他们在校任教多年,对于学校历年的变化都了如指掌,事业心和责任心比较强,。学校一些方面稍微的做一下改进,便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因而在老年教师中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2.4学校的领导管理因素

高校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决定于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与学校高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保定市体育老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政策方针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这一方面对于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区分是十分必要的。结果表明,有大约80%的体育老师对于学校领导的管理和评价感到满意,曾今有70%以上的老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而受到校领导的直接表扬,在领导的心中,体育这门学科尽管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其却始终是校领导中不可缺少的副科,在职称的晋升上,很少存在因为体育专业是学校的非主干专业而对于职称的评定设立重重障碍现象。在各方面的待遇上,领导对于体育专业的天平倾斜度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可能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末位淘汰制中排在最后的常是体育老师,但这并不影响老师们对于领导层管理的满意度。

3、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中,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同的表现,这其中尤其以教学条件,头衔职称,教师年龄和学校领导管理四个方面最为突出。(2)我们一定要对于以上结果作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保定市高校的体育教学。(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2.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编号: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立项课题“对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分析研究”之一。编号:201204085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生命的意义与安全教育的内涵 

一个人的生命存在是双重的,包括了本原的自然生命和超自然的价值生命。而人的生命的三种形式包括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自然生命充分表现出了人“活着”的状态,包括了人类的基本饮食代谢和生老病死的过程,人类的这种自然生命与大自然中的生命规律是相似的,都是源于生物学基础;精神生命时对人生存的意义的体现,人在生存过程经历和体验的各种感情的起伏波动,体现在精神层面,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体现,是精神生命在社会层面的延伸,属于社会学层面;人生命价值的基础是自然生命,伴随着精神生命的不断升华,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和方面都可表现出来。而高校的生命安全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围绕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来展开,安全是人自身的身心与人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物质的存在,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受影响。 

二、对高校体育教学安全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体育教师对高校体育教学教学安全产生的影响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引导者,其具体工作的态度与责任心将直接与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安全性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体育老师自身对安全意识的重视与否也会对体育教学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在高校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老师并没有在体育课上强调和明确教学的具体安全要求。老师对高校体育安全问题的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高校体育老师自身缺乏体育教学的安全责任意识,忽略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性,而是认为高校学生属于成年人,能在学习中进行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则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引起对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的重视,使得体育活动的教学中没有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其根本也是因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忽略了“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这就不断增加了学生体育学习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几率。 

(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安全影响 

当前,很多大学生都建立起了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是积极主动的,但这个过程中,因为部分学生的盲目性锻炼,而没有正确地引导,就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和伤害。而且,大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建立一定的安全意识,而且大部分喜欢在体育活动中尝试新鲜和冒险,尤其是老师还在教学动作要领时,不少学生并没有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学习,或者是没有掌握其动作的要领,导致具体实践锻炼时太马虎,没有按照其正确的动作来进行,从而引发各种意外事故。 

(三)学校管理对体育安全带来的影响 

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必须在科学有序地管理下才能顺利开展起来,但目前不少高校忽略了体育教学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这些学校也没有制定规范而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更未成立体育安全管理机构,来负责和保障体育教学的安全性,使得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缺乏管理与秩序,引发各种意外事故。 

三、如何做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一)通过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提升学生身心素质能力 

在体育教学时,体育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而科学地选择和安排教学方法,在组织相关体育活动时,应结合场地、天气以及周围环境等情况来考虑可能对学生体育教学安全带来的影响。具体教学中,要求老师应认真地备课,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来安排合适的运动量,并结合季节、气候因素来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以及课后的放松运动;在教学一些有难度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动作时,在进行动作示范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做好必要的保护与帮助,引导学生消除对这些动作的恐惧和害怕心理,并同时要提高学生在做动作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能力 

高校体育老师首先应在教学中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在教学中增添安全内容的教育教学引导,让学生建立体育学习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对高校有关体育安全管理的内容熟知,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安全的重要性,并同时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注重自我保护及对他人的人身安全的重視,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按照课时计划规范课堂要求,保持课堂的有序性。另外,老师应控制好学生的运动负荷,并在学生锻炼时注意观察其生理反应,从而掌握运动强度,防止出现体育安全问题。而且需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运动技术练习时,要做好自我保护,不断从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完善和健全高校体育课程中涉及生命安全的内容 

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集知识学习、操作实践、组织以及应急危险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体系。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应与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成长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并在教学中呈现出带有层次的教学水平。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课堂的内容安排并没有太多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只是局限于“身体健康”或者是“运动技能”的培训中。所以,必须加快完善和健全高校体育教育中有关生命安全的教学内容的步伐。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发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的体育教学课程。而且,不同高校应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优秀生命安全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广泛从国外汲取创新的安全教学内容,来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各大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关生命安全教学的内容。 

(四)构建专门的安全机构来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的监督与管理 

高校领导及老师应意识到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把增强学生体质、防止体育安全事故发生作为重大事项进行监督与管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许多不安全因素具有隐性特点,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学校应联合保卫部门、医疗室以及体育部门建立专门的安全部门。并由校体育部起到领导带头的作用,来加强对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做好监督与管理。而且,还应构建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设备进行抽查检查,并做好记录。 

(五)加强医务后勤保障,并鼓励学生做好体育意外保险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若受到意外伤害时,处理这种危险的首要工作是去学校医务室,所以各大高校要重视对校医务室的投资建设,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还应定期对学生的身体进行体检,并对所有学生的检查报告交给体育老师,让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来进行针对性地授课。另外,对于学生是否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属于自愿行为,通过开展这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化解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风险,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并帮助学生在受到意外安全伤害时可获得有效的救济,同时也有利于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不断提高对学生安全的重视力度,增强保护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保障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安全,并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因素

根据我国指定的课程教学标准,高校体育教学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进行了一定的改变。本着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前行的中心思想,以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为契机,从教学的具体情况分析,寻找解决方法,最终想要达到可以在活动中将体育教学的宗旨自然流露出来。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中一项基本的教学项目。体育教学的好处对于学生来说,体现在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所在,同时还可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学习体育技能。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本,明确教学理念,高效地进行体育教学。

1.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如今,体育教学虽然已经是各个高校开设了很多年的教学课程,但是现状发展并不乐观。1.1不够重视体育教学价值正如现状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尽管各高校都实现了独立开展体育教学这一目标,但是教学成果很不令人满意。随着我国整个教学体制的改革、完善,体育教学或多或少的有所提升。这从各个高校前后体育课程的设置安排对比来看,明显可以得出此结论。体育教学并没有充分利用好整个教学体系改革这一有利机遇,没有有效的实现体育教学价值的提升。从现状来看,各大高校体育教学仍然保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并不能在活动完全展示出体育教学的意义。高校不仅是一个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强身健体的场所。而体育教学对提升学生精气神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高校中设置体育教学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体系对文化的要求过重,而导致忽视了体育教学,所以一直以为体育教学很难完全发挥其价值。1.2教学观念落后经调查分析可见,当今各高校难以高效完成体育教学原因是: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还没有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宗旨。现阶段,我国应用的模式源于前苏联,尽管我国不断的进行改革,但依然会被原有的模式禁锢。从课程设置来说,高校与中、小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教学内容没有明显的提升,内容老套、无新意,因此大学生对于体育课并不感兴趣,造成经常逃课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高校体育老师总是很难突破原有的教学观念。部分体育教学老师在进行活动时,一直遵循着让学生自由活动的宗旨,在体育教学中自行学习玩耍,这很难激起大学生的兴趣。另一部分高校体育老师认为,开设教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从繁杂的文化课程中走出来,放松身体、愉悦心情,换一个环境进行轻松的学习。这些落后过时的思想都会制约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1.3教学方法单一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都已经全面应用于各个领域。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主动获取各方面的专业资料。而在体育教学方法中,教师仍采用原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难以使得教学活动出现单一无趣这一弊端。这样的思想将会带来以下几种严重危害:1.高校学生难以全面提升综合能力2.教学质量水平较低3.学生对体育教学甚至是对整个体育活动产生厌烦情绪。

2.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体育教学本应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但现状却显示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发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应该分析找到影响高校教学发展的因素。2.1高校体育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理念仅是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因此,那些高校的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灌输知识理论,把基本技能、技巧教授给学生,并不能传递体育精神、展现体育魅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常规教学活动中仅仅是把简单的动作教给学生,让其模仿,并不会给予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不仅无法发展体育教学,还会使学生对体育教学造成误解。并且会导致高校体育教学理论不能有效与实践相联系。这将使得高校体育教学难以体现出应有的教学价值与教学意义。高校教学改革脱离实际,并未真正的从我国的大学生身心状况出发,因此很多改革都只停留在了表面,也没有得到学生的支持。2.2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教师是高校教学体育课程的主要实践人员,高校的体育老师在学生最终成绩以及教学效果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必须在体育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的。所以,学生对体育活动开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高校体育老师的专业素养有着直接联系,教师的专业素质越高,越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师德和教学能力则是专业素养的关键要素,所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度,高校体育老师利用其高素质的专业技能来进行体育活动的开展,比如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丰富教学手段,都是效果显著的方法。但是回到现实,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绝大多数的高校体育老师自身素养存在一定缺陷,其自身素养仍有待提高,这造成了体育课程并不能吸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现象。2.3高校体育教学设备落后保持体育教学器材设备的先进性,是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学设备是否先进体现了高校教学观念的先进程度。可是现实情况却是高校现有的一些体育教学设备都十分落后,这直接造成了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缺少创新性的结果。目前,设备不全也是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的缺陷,即使少部分的高校有全面的教学体育设备,但是其利用率均较低。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其中教学设备落后、不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高校体育如果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一定要及时更新学校的教学设备。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各高校的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推陈出新,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精气神也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意义之一,只是体育教学活动长期的被校领导、体育老师、学生忽视,导致体育教学难以充分展现其特有的价值。

3.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

我国高校体育必须要想出有效对策来解决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前的现状,改善体育教学的处境,从而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并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只有实施有效的相关对策,高校体育教学才能有更好的明天。3.1培养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健康的理念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人们的心中。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注入教学思想,体育教学应当将健康的理念与体育教学的开展相结合,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如果健康的观念能够被高校体育教师充分利用,那么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提高自我锻炼的意识,进行自主的体育锻炼。这不仅保证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很好的践行了健康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2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专业素质对于教学活动而言,体育教师是开展的主体,对于学生而言,体育教师是锻炼的引导者,因此体育教学的质量与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的素质密切相关,首先只有把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后,各高校才能得到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进行培养则是高校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之一。另外,高校也应当提高体育教师的门槛,在开展招聘活动时,应当把发展高校体育作为重要目的。对于体育教师自身而言,则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性,进而使得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愉悦性大大提升,以此吸引学生。3.3完善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设备是高校顺利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高校只有抛弃陈旧、落后的设备与观念,用先进的体育教学设备与理念进行教学,才能保证体育教学长期有效的发展。3.4重视体育课程的更新与教育模式的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体育课程的更新,是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有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为了保证课程更新和模式创新的顺利进行,其中这两方面内容不容忽视:第一,必须以体育教学的理念为基准构建教学体系和开设相关的体育教程。体育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是相关课程以及教学体系。其中在开设体育课程以推进高校体育特色教学为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整体优化作为基础。第二,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变动体育教学模式,把创新发挥到极致。显然,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因而为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应当提高对体育课程以及开展新教学模式的重视。

4.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健康理念的贯彻,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素质,因此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容忽视。高校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发展体育教学,只有在体育教学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的体育精神才能传承下去。

作者:王镇兴 单位: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曾妍.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5(7):99-100.

第5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传统茶文化;体育教学;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中国人本质的体现,也是我们作为人类与动物之间精神表达层面的本质区别。茶文化和高校体育教学可有机融合,可从物质表象可以深入的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国民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国民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地改变,主要表现在工作时间减少而导致空余时间的增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导致的“亚健康”,这两个方面都是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下文以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与“茶”相关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1传统茶文化教育发展的条件与目的

1.1发展条件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一种处于特定时代产出文化形式,极具东方中华民族色彩,且旨求和谐清雅,基儒道,倚佛缘,奉道法,同时也与现阶段提出的健康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有关健康教育的概念初步形成,但至今仍未得到准确的定位。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健康教育的概念首次由美国的一所儿童健康机构提出,当时涉及高等教育的管理部门专门针对健康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高等是一切影响到个人、群体和社会有关的健康知识、方式和态度的经验整体。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文件中每年都有记录有关高等方面的理解:“健康教育与一般教育差不多,也是对人们知识、行为方式和态度的转变有关。”具体来说,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人们养成有益于自身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使身心保持健康。我国众多学者也对高等教育的概念给予一定界定。比如,贾庆山等人在《高校学生高等教材》中对高等教育定义为是通过有组织、有结构、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让人们在生活中自觉地养成维持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减少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危险元素,防止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高等教育产生的效果作了分析。高等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人们建立健康观念、增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危险因素。理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理解与认识,让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人身健康的影响,且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1.2发展目的

1.2.1使个人或群体维持身心健康;1.2.2促进人际交往和增进个人修养,引导和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1.2.3深刻人的高等思路与理念,维持良好的身心素质。笔者认为,良好的高校教育应该利用社会组织对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的社会教育活动,让人们在生活当中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强壮的体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质量。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摒弃不良生活习惯。

2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研究

2.1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融合中国传统茶文化指定学年目标应该说是整个教学管理体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内容,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划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学生设置合适的体育学习目标,对体育学习效果会产生积极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内容明确指出,转变学生机械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形成的健康学习的意识,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措施。一般来说,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引导该生制定设置具体的、高水平的、且具有挑战性,但又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帮助共同设置短期的、易完成的目标。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和高校体育教材的特点,一步一步地引导高校学生指定适合自身能力的学习目标,并参照如下三方面依次展开:2.1.1高校学生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学习目标高校学生体育学习目标的类型可多样化,学生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不同时间内,用不同的方法和速度完成。因为指定或选择在实现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武术套路五步拳的学习”,总体目标是教师提出的掌握五步拳的动作要领。协调能力较差,对武术接触较少的学生,制定的目标就是基本步法和基本手型的掌握,能独立的完成单独的动作,适当降低要求;有些同学协调能力比较好,有一定的基础,以协调流畅性为学习目标,要求动作到位、有力。2.1.2由老师牵头引导学生寻找相关学习资料由老师牵头引导学生寻找相关学习资料,如场地器材、书本、体育比赛、网络等。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时能合理利用体育资源进,培养学习兴趣,拓展视野,提高体育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肯定音乐个性化学习的特征,不能盲目地、一厢情愿地组织教学,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2.1.3设置具体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设置具体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既可按照课时安排,又可按照学期安排,阶段并无约束。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程度、能力情况和适应性,确定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合理的安排时间,调整学习方法,选择学习内容等等。教师也可以通过介绍教学计划、场地的应用与音乐器材等方面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具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由此在观念方面有所改观。

2.2教学策略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精华的一部分,深层次的挖掘中国传统茶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蕴含的精神。笔者认为,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策略可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2.2.1引发高校学生的饮茶动机行为动机是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参与饮茶活动的前提条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针对高校学生身心特点,提高高校学生在进行饮茶质量,适度改变饮茶价格,满足高校学生求实求廉的动机;还有针对高校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可以通过社团组织,激励高校学生自主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最后根据高校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好学的动机,学校可以适当的开发、引荐一些新兴体育活动形式,如越野田径、攀岩爬山等。2.2.2引导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休闲活动习惯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因长时间持续练习与巩固自然而然固定下来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休闲活动习惯则是特定情境刺激(如运动环境等)与个体之间经长期的练习和重复形成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若情境因素出现便可自动表现,即习惯成自然。引导高校学生养成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就会从有意识变成无意识的习惯方式。2.2.3改观高校学生的休闲饮茶态度改观高校学生休闲饮茶态度积极的意义重点在于推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和休闲饮茶,这一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积极的饮茶态度。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茶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人的健康不仅限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而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和休闲饮茶则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同时,改观高校学生的休闲饮茶态度也需高校学生对休闲饮茶的理解与认识,让他们通过休闲饮茶活动取得健康的生活方式。2.2.4增进高校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休闲饮茶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鼓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原始驱动力。倘若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他们便会主动地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从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和积极情绪。体育兴趣是高校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基本之一,它影响着高校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激情和强度。许多高校学生刚开始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兴趣很高,但缺乏休闲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往往是他们对休闲体育活动失去信心的重要一点。因此,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影响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休闲体育运动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说明我们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应加强对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当然,也可以针对高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寻求而针对性的开展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如此一来,便可以真正让高校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2.2.5提高高校体育老师的基本要求高校体育老师作为“传道授业”的引导者,他们是组织高校体育教学的至关因素。高校体育老师同样也是高校学生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纽带。仅仅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是不够的,高校体育老师的自身知识水平、职业素养和品性将直接对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的思路造成影响。笔者认为,高校体育老师应该不断创新并自主完成如下几点要求:(1)不断扩宽掌握理论知识的阈值,时刻注意德性、修养的培育,并深谙当今社会主流体育项目和了解高校学生的兴趣方向;(2)面向高校学生,加大体育教学的宣传力度,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明确的体验观念;(3)汲取课余时间充分组织各项体育活动,让高校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进来;

3结束语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一种处于特定时代产出文化形式,极具东方中华民族色彩,与现阶段高等教育理念可相互融合。高校的体育文化必然以校园为基础,以高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以不断丰富各项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而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则是将休闲体育内容正式引入,目的在于让他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作者:万绪鹏 牛健壮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论坛,2016(3):31-33.

[2]张旋,姜洪雷,孙立芹.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4):75-77.

[3]黄春雷,赵旭.茶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养剖析[J].福建茶叶,2016(9):43-44.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兴趣;培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253-3

一、学生增强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体育学习中,体育兴趣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认识体育锻炼的作用,这也是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体育兴趣直接决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强度和锻炼时间(次数)。同时也可以表明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情感和关注,与具体的体育锻炼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时间;同时也可以反映学生喜欢参与体育训练的主观需求,也是学生能够更主动、积极、自觉参与体育训练的一个表现。

(一)对体育学习和身体训练具备一定的重要影响

体育兴趣一般是针对某一个体育训练项目、内容、措施和手段,对于大学生来说,在选择训练方式的过程中,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在体育训练方面的不同喜好表现。

(二)兴趣的存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同时也代表着求知的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求“练”意向

如果大学生能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那么会关注及积极选择体育项目,同时在体育锻炼中能够增强自己训练欲望、表达乐观的情绪、激动的热情和忘我的精力灌注和投入,确保锻炼效果的完美。体育兴趣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一个高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果能够养成训练的习惯,能够不知不觉坚持下来、持续保持,积极乐观的开展体育锻炼,这可以为终身参与体育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创新型训练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吸引,并且随着这个吸引和认知力越多越深入,再加上高校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思维锻炼方面存在一定联系

所以,很多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也会在进行锻炼和训练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也会增加极强的热情和极大的关注力度去分析、研究和处理体育训练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能够更灵活、有效的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

二、关注高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心理特征

(一)体育兴趣的倾向性

高校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的时候是有所偏好的,能够在不同的体育锻炼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也是受到个人兴趣倾向性的影响,当然也有一部分高校学生在体育课上参加一些课外锻炼项目,能够在体育老师的引导下,自动追求体育训练,渴望在训练中学到知识,总结训练方式,从而确保终身受益,这也是倾向性的间接表现,不管这种倾向性是直接还是间接的,都可以反映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有一定的积极心理的。而直接兴趣倾向是能够让高校学生更轻松的汇集精力,不过对于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来说,会因为个人的兴趣转变受到影响。毕竟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发生一定的波动,因此参与体育训练是无法确保一直情绪高昂的,有些训练可能会让训练者感觉到单一乏味。因此,体育老师要懂得利用高校学生的直接兴趣倾向,不断的将间接兴趣倾向提高上来,从而推动体育教学更好的发展。

(二)体育兴趣的广泛性

高校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是非常广泛的,不过这个范围大小每个人的情况有差别,“广泛兴趣可以说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体现,也是能够引导学生向体育兴趣发展的关键基础,同时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在推动体育项目的时候更需要”对体育兴趣存在一定的广泛性,从而确保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候更乐观,更积极,能够让自己找到喜爱的项目,刺激积极的情绪,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不过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说,可以真正的让他们在参与体育训练的时候,更积极学习,不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提高体育兴趣的广泛性带来的积极影响力。

(三)体育兴趣的稳定性

通过高校的教学分析和实践理论来看,对于拥有高兴趣的高校学生来说,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认识兴趣,不里面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同时也有中心兴趣和广泛兴趣,达到学习兴趣稳定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中积极的培养出稳定的兴趣,真正的拥有终身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高校学生可以在长时间内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同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体育项目中,通过体育教学中老师的不断培训和引导,帮助学生在结束高校生活之后可以在社会上养成继续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所以,高校体育教学阶段,要懂得培养大学生对体育兴趣的稳定性,而这个前提要让学生的“乐学”持续保持“能源”。一方面需要通过激“趣”、激“情”、激“志”,来提高高校学生再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要懂得激“凝”、激“思”、激“智”,增强高校学生的成熟心智。因此,在选择一些体育教材的时候,要懂得运用一些匹配的教学措施,考虑教学任务,以及教育语言的分类等其他的积极性的因此。不然,在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时候培养的兴趣,无法真正的与老手的“乐教”融合为一体。

三、影响学生培养兴趣的原因

(一)器材不足

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其行为一般是包括体育训练教学、课外体育训练项目、体育训练场地设施才是学生开展体育项目的物质基础。如果体育训练场地、体育器材无法得到教学要求的话,就会影响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再加上当前很多高校不断增加生源及体育经费不足的原因,也会导致体育训练场地及体育器材不足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兴趣降低的一个关键原因。

(二)教学内容单一、形式枯燥

体育教学的内容安排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的,因此对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来说就可以按照兴趣来确定教学方向。关键的教学内容要确保内容新鲜、丰富、确保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前的体育课一般是通过老师来进行教学的,根本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所以,只有在课堂上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对于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深度是有帮助的。但是实际上课堂知识内容少,知识深度前,导致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无法感受到更大的乐趣。

(三)体育训练思想观念单一

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在训练模式上是比较枯燥的,而且思想理念单一,这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和理解。其实体育训练的好处很多,像可以达到高校学生的身心满足、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休时间进行体育训练、帮助学生改善生活方式等等。不过有一部分学生觉得体育锻炼并没有真正的用途,对体育训练不重视,所以会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无聊的进行活动,其实这对于养成有规律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造成一些学生只看重到图书馆看书、游玩、上网等不规律的活动,只有一小部分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大部分学生体会不到参与体育锻炼的好处,这就需要在教学课本内容上总结体育锻炼的作用及优势,同时也需要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思想理念进行改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有规律的生活,这样可以提高合理运用时间的可能性。如果在体育思维上有一定的限制,那么就会对学习、生活等规律性的细节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技术的掌握程度差

参与体育锻炼的技术,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发展,调查发现,如果学生具备的体育训练的技术越好,那么在参与体育训练中得到的乐趣更大,促进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体育锻炼的技术来说,可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掌握情况,也影响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的把握等。当前,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平均水平不高,也发映出当前体育训练技术、设备差的问题,这就导致体育训练的发展力不从心,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五)教师水平差

在体育训练课上,老师扮演的角色很重要,老师的水平、技能、体质、态度、知识等好坏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是有影响的。提高体育老师的技术水平,是增强体育锻炼课的基础要求,也是提高训练技能的根本途径。当前,按照实践理论来看,有些老师是具有实践经验的,比如,对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把握较差、体育训练课的经验传授能力不足、教师素质差、无法达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就不能确保体育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与路径途径

高校学生在个性、性别、体育水平上是不同的,这也会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动机。因为高校学生的个人气质、性格特点和体力素质等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也表现不同的兴趣。体育课在高校教学中是一项特殊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全力培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因此,体育教学阶段,应该懂得针对性安排,根据特点安排教学任务,科学、规律地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体育素质的高低来制定教学方案,这样才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自觉性,激发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以下是具体培养方法与路径:

(一)加强对体育训练课目的和意义宣传

目前在大学的课程安排上,体育课也是很主要内容,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及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应该重视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要明确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按照实际案例,根据身体训练的教学内容,总结锻炼的重点。体育锻炼需要参考学生的个人素质及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内容来进行,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有一个达标的身体素质,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拥有一个集学习、生活及工作为一体的健康身体,增强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完善体育训练场地、器材和配套设施

对于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来说,是高校基础建设中的基础条件。体育教学需要老师的配合,同时也需要体育教材的帮助,以及教学设备的存在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开展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爱好的第一步。所以要做好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方面的准备,为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打下基础。大学体育教学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锻炼实践项目,高校体育课上对其关注度更好,这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式。所以,要遵循国家对体育训练设施、体育设施的安排,增强体育训练场地、器材及配套设施的完善性,从而提高可课外体育训练的活动需求。

(三)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它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严谨的,由此可以反映高校体育课的重视力度。目前,因为我国的教育业刚刚起步,在教学方式上主要是以研究性和计划性为主,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上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变化。一般来说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科学安排体育锻炼教材;第二,依照学生的性格,针对性教学。教学内容一般需要按照老师、教学、学生等思维、意识、发展状况、素质、技能、爱好、兴趣等进行发展,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接受能力来因材施教。一般是针对学生接受体育训练的思维及实践需求问题,老师要针对性的进行维护和引动,确保学生做好每一个体育动作。再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利用一些竞技比赛来提高训练的次数,从而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是能够真正的达到教学、学生、老师等互动的前提,在体育教学当中,需要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对学生态度好、对学生信任、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有达到这样的条件,这能够达到教学要求,更好的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老师也要关注自身的教学素质,关注自身的形象建设,才可以进一步的推动教学质量。关键是能够达到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确保体育训练课能够及时完成,真正的完成体育教学课时,如果怕晒怕受伤的话,那么老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往往比较敷衍,不能完全尽力。对于这种应付的态度来说,会影响老师在教学当中的主导地位。

(五)评价体系因素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可以看出工作是否得到肯定,也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大动力。不过,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估制度都有一定的缺陷,审核措施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人为比例比较大,这就会导致在评价的时候无法做到公平,会影响老师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估要求和审核方案需要改进,这样才可以做到公平化。

五、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过程中的作用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当前我国社会是现代化建设时期,党与国家对教育政策比较关注。从这样的形势来看,老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应该负起的社会责任也会增加。老师是人类精神灵魂的工程师,对于老师的师德来说才是最关键的。体育老师要拥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积极的事业心、责任感,高品质、宽容、坚持原则等。能够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抵制和反抗,不要受到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的影响,同时也要用自己的高品质去引导和培养周围的每一个学生,利用自己的教学能力来推动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的好胜心,在教学实践中,按照党在新时期教学领域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进行教学。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社会在进步,对于体育老师来说,在未来的教学中,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有关学科的知识要求也越来越深。有句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师要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及相关理论知识,不断的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才可以达到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发挥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真正的做到从容。

(三)增强教师收入水平,改善教师生活环境

老师的收入标准可以看出一个政府对教育的关注力度,假如老师的待遇得不到基本的保障的话,那么教育质量就会下滑。所以,政府应该给老师完善的物质条件,确保工作环境提高,真正的让老师在无经济压力的状态下开展教学任务,如果是超额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老师,学校可以给予物质激励,真正的解决老师遇到的困难,增强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建立有效的评估和激励制度

形成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真正的激发老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确保教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让教师行业健康发展,学校可以推动发展性老师评估,这也是一个双向的老师评估标准,需要在双方互相信任为前提进行的,为了能够真正的推动这个评估效果最大化,可以利用自助式的激励措施,按照每个人的成绩多少,来开展评估和激励制度。每个老师可依照学校预定好的成绩衡量标准,自由选择激励措施,也可以自行设计激励措施,这样可以真正的激发老师的主动性,最终确保教学质量优化。

所以,为培养学生拥有稳重、长久的体育兴趣,体育老师就需求增强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理想教育和目标培训。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爱好,需要体育老师的帮助,也要考虑高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灵活的教学模式,通过合理评估考核方式,真正的提高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高校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确保在兴趣的引导下养成一个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真正的培养大学生参与体系训练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爱丹,董晓春.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与高校体育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2,25(1):50-55.

[2]魏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1251-1252.

[3]梁建平.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及行为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2000,(2):20-22.

[4]毛震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232-235.

[5]杨铁黎,孙景立.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教学依据与目标定位[J].体育学刊,2004,(2):77-79.

[6]郁俊.高校面向未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83-85.

[7]陈天霞.“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90-91.

[8]邵伟德,尚志强.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85-87.

[9]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15-137.

第7篇

摘 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物质生活渐渐富裕的今天,人们对于健身运动也是越来越热爱和追捧。其中羽毛球运动因人员和场地器材的自由性受到人们极大的热爱,且受到各高校的青睐。各个学校里的羽毛球运动也是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期间收获了很多,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缺乏专业人士的教授、教学方法落后、场地的缺乏、器材短缺等等问题,本文通过从各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的问题入手,简单地阐述如何解决各高校羽毛球运动普及问题以及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校羽毛球运动 教学方法 缺乏场地 问题 对策

一、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与普及存在的问题

(一)羽毛球场馆设施不足

想要开展羽毛球运动,首先必须要解决场地问题,解决器材的完善和完备问题,这是我们开展羽毛球运动的基础。可是现阶段我国的很多高校羽毛球场地和器材贮备完全不能满足我们学生的需求。而随着各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喜爱的加深以及各高校的规模的扩大,以至于对羽毛球场地和器材的需求越发的急需。而更为严重的是,很多高校为了节约场地和设备经常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开设到一起,这就使得学生的活动经常性的受到冲突,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羽毛球运动师资力量缺乏

由于各高校开设羽毛球运动的一个专门教学的时间相对来说是非常短的,以至于羽毛球运动相关的专业人士非常的短缺,所以各高校羽毛球运动的专业老师是相对来说是不足或者不够专业的。目前,各高校的各类运动项目的指导老师都是由学校体育老师担任,极其缺乏专业性。有的只是简单的指导的操作手法,这对于教导学生是完全不够的,所以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

(三)各高校领导对羽毛球运动不够重视

在我国,学校内开展羽毛球运动大多是以比赛的形式,班级内的比赛,年级内的比赛等等。对羽毛球运动的开展不仅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且激发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但是各高校的很多领导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不应该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羽毛球运动上面,不是很支持学校的羽毛球运动,甚者会大大缩减学校开展羽毛球运动的机会,或者对于学生的这一行为缺乏鼓励。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大大制约了各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四)缺乏资金满足羽毛球运动的各项支出

现阶段,我国经济状态还存在极度不平衡性,这导致我国的有些高校的教学设施存在严重缺乏的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学校的资金本来就是严重的不足,更是没有额外的资金去搭建羽毛球场地和购买设施。不仅是学校资金的不足,由于某些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导致当地的学生家境也不是很好,没有能力负担购买羽毛球器材。

另外,我国现在还没有通行的羽毛球运动教材,各校的教学情况都是体育老师的自主授课。这一情况的出现不能否认存在教学的错误性。

二、针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与普及困境,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补充羽毛球的场地和设施

前文已经指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场地的建设和器材的完备。所以为了实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第一步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对各个高校的羽毛球场地和设施进行完善。实行这一过程,必须要得到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特别是对于那些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更是要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实在不能解决那么多场地和设备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学生和老师的分流,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的时间进行羽毛球运动的开展,让资源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

(二)培养羽毛球运动专业队伍

在实现了羽毛球运动场地和设施,接下来就是解决教学的问题,之前我们也讲到各高校现阶段运动项目的教学都是体育老师来教学的。而各高校体育老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只是能够教导学生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是比赛的规则。亦或者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指导。这就要求各高校老师进行一个经验的交流相互的学习,与此同时向各高校输送专业的人才对在校的老师进行一个指导。让各位老师认识到学习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教师自身也要进行刻苦的练习,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羽毛球运动的技术水平,更利于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

(三)学校领导加强对羽毛球运动的重视

以上我们所说的一切解决方案都是建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面的,如果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羽毛球运动的一个开展,那么一切的场地的建设、设备的完善和师资的引进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现阶段,我国开设羽毛球运动专业课的开课率都是非常低的,领导方面必须要加深对羽毛球运动的重视。同时各高校应该加强对羽毛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吸引无论是学生、老师、家长还是校外人士的关注,加深人们对羽毛球的认识。与此同r,学校应该经常性的举行各项大大小小羽毛球比赛,加强各个参赛者之间学习与交流,从而促进羽毛球运动的飞速发展。

三、总结

随着经济与科技大发展,人们对于各项运动项目的热情越来越大。其中,羽毛球运动因为自身的优势成为人们最爱的项目之一。当中,各个高校也开始开展羽毛球运动并获得很大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各高校羽毛球运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最重要的是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作为个人我们必须认清到羽毛球运动对我们自身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8篇

无论学习什么,首先必须对所做的事产生浓厚的兴趣,生如很多高校体育老师对于现在的体育授课方式的变化。一提起体育课,给很多学生的感觉就是一上课学生们在操场上集合,体育老师点名,点完名之后就是围绕着操场跑步。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锻炼,以至于在体育课上少量的运动就会体力不支,只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体育老师喜欢让学生围着操场跑步而言,很多学生开始厌恶上体育课,有的甚至选择逃课,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作为新世纪的体育老师,应该深刻的思考日常的授课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做游戏之余也能更好的锻炼身体呢?

1.1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

首先在体育课上选择游戏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例如立定跳远有利于学生们的双腿锻炼,然而很多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缺乏双腿的锻炼,剧烈的运动会拉上学生们的双腿韧带,这是,作为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可以举行踢毽子比赛,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比赛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之间的友谊。

1.2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的选择上要具有目的性

体育游戏种类繁多,作为教师,不能盲目的安排学生们的体育游戏,必要的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减轻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的选择上一定注意具有目的性。我们所做的体育游戏针对的是高等院校的学生,所以体育教师在考虑问题时与中学教师考虑的问题应有所不同。高等院校的学生几乎都已经是成年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也趋近于成熟,所以在选择体育游戏的种类时要更加的具有目的性。

2运用体育游戏在高校教学中的效率

作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体育游戏在实际的课堂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什么样的体育游戏至关重要。大学生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已经达到成年人阶段,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接受能力还是训练能力,都能很迅速的参与到游戏当中。

2.1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体育游戏,通常情况下都是提前设计好的,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学生们按照规则进行游戏活动,很具有约束性。游戏也不是以个体为单位,多数的体育游戏也都是需要在集体中进行,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或者是帮助才能完成。大学时期,学生们的交流远远没有高中时的密切,如果不在一个宿舍住的话,很少有在一起做事情的机会,这样的集体体育游戏活动也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们的交流,提高学生们之间的团结意识。

2.2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所做的游戏,一般采用分组竞争的方式,以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游戏中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才能完成,特别是有些耗体力的体育游戏,需要学生们有超长的智力,足够的勇气和耗力的体能才能完成。这样,在激烈而有趣的体育游戏中不仅形成了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也磨练了自身的意志,战胜了自己。现在的社会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竞争的本质和体育游戏的本质相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游戏当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本能,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3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阶段也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成长的至观重要阶段,大学时期,很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也都趋近于社会化,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必要的体育游戏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调节学生们积极的心理状态。例如一些诱导性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识,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可以快速的激发学生的大脑皮层,在已接受的运动条件反射中,作为新的环节恰当的运用到实际的技能之间,另外也可以纠正之前的不良动作。关于诱导性的游戏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空中”立定跳远,可以激发学生的大脑皮层中枢神经。

4高校体育教育游戏化所面临的问题

高等院校的体育游戏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体育教育游戏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虽然有着较大的优越性,但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运用体育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挑战。

4.1高等院校授课方式的局限性

很多高等院校并非给学生们安排充足的体育课程,有的甚至一周只安排一节的体育课程,而做一项体育游戏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安排。多数高等院校的体育老师在思想上还是认为学生应该掌握更多的基本理论知识。

4.2游戏化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极高

体育游戏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体育教育的极大创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极高的课堂组织能力及教学素养。

5结语

第9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b)-0132-02

教学课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教育过程不断改革和完善的重要举措。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改变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高校体育课程是重要的学科,要加强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新课程改革中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

1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现状

1.1高校信息技术资源状况

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充分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其中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影像设备等物质设备的支撑,也包括网络资源、各种软件技术等非物质资源的支撑。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体育教师配备的信息设备较少,更多的体育课程是在体育场或者操场进行,在教室中,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因此,很多体育老师并没有像其他学科教师一样有专门的办公室,即使是在办公室的老师也没有专门的办公电脑。学校不能积极购买教学软件,因此,教学过程中缺乏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有些学校有简单的资源,但是不能根据自身的地域性、课程内容的不同之处选用优质资源,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要[1]。

1.2高校师资队伍信息技术素养现状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常常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体育水平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不到信息化技术发展下,教学模式也因该有所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依旧注重学生的成绩,不能从根本上发现教学过程的不足。其往往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授课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和顺序进行,认识不到网络教学资源带来的好处。由于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体育教师认为其他学科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体育实践技能,不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

1.3体育教学方法现状

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主要包括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体育技术的学习。这两中教学内容中,体育教师依旧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在训练学习中,老师进行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老师需要掌握很多体育动作,进行重复的示范,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2]。在网络教学资源中,很多体育动作都是正确的、科学的,而且包括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这需要体育教师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

2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

2.1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和体育课程整合,能够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在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网络资源,对丰富的资源进行搜索、整理,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过分地依赖老师,可以自主地学习,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体育教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发现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也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在研究、整合过程中,受到激发,改善教学方式,能够扩大学生的事业,培养其全新的思维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教学过程突破局限的时空,将智能信息技术融入就、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

2.2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体育课程内容,也要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3]。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结合,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扩大自己的视野,懂得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教学过程中,各种网络化信息设备的使用,能够增强教学过程中图、文、声的内容,这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结合,提升学生左右大脑的思维水平。

3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措施

3.1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需要体育老师的积极实践。首先体育老师必须富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只有其掌握了信息技术,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才能在教学中实践。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跟随信息技术更新的步伐。学校要定期聘请专业的技术专家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同时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其他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注重对体育教师教学模式的考核与评估。通过专家的培训,体育教师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能够正确地掌握信息技术。在学习优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积极改进,提升教学效率。学校有严格的考核体系,可以督促教师主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4]。

3.2强化体育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的结合

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体育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体育教材有不同的版本,搜索网络教学资源时要注重资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要选择与学生水平接近的教学资源,这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其学习效果。体育课程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性,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影像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正确、科学的动作示范。体育理论内容是丰富的,但是学习体育的学生由于思维比较灵活,更愿意在课外学习。因此,尽量要选择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的饿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3.3注重信息设施建设

高等院校应该注重自身信息设备的建设,加大软硬件教学设备的投入。首先要保证体育教师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为其置备完整的办公设备。在教室中建设相应的数字化配套设施,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基于体育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应该保证教学场所的网络信息的覆盖,添加多媒体设备。学校也因该引进丰富的网络化体育教学资源,比如建立体育教学网站,购买教学软件,向其他学校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些也是建立现代信息化的学校所必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体育教师教学的使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实施[5]。学校的支持是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必备条件,能为其进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在促进教学过程向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能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有其特殊性,要采取相应的整合措施,促进其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发展。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梁培根.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徐国忠.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4(18):155-156.

[3]田艳梅.辽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资源现状及整合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0.

[4]黄成.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6(5):118-120.

第10篇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设置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060-01

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可以成为继承的宝贵遗产,但现代学校体育毕竟源于西方。在我们学习西方学校体育的同时,有不少人满足于规范的制度、统一的大纲、严密的结构与整齐的队形,甚至认为这是当代西方国家无法和我国比拟的优点。殊不知这一些正是我们弱点的表现。因为规范不能和国情相结合,统一不能和灵活相结合,严密不能和活泼相结合,整齐划一不能和发展个性相结合,将导致中国学校体育永远是凝固与僵化。我们不能对世界各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视而不见,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观念而不是形式。

一、重视传统体育教学

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涵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祖国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大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遵循美的规律,从体育的根本任务出发,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般规律有:社会制约性规律;认识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与学的辩证统一的规律;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八个规律。

二、怎样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怎样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个不是口号,不是臆想。假如学生不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或者说对你教的课没有兴趣的话,那你这个老师就太失败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难上加难。要是学生不喜欢,相当于是让学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结果只能是:要么应付了事,要么磨蹭时间心不在焉,最后干脆不学了。有许多学生的辍学不能说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无关系。

作为教师,怎样让学生喜欢你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的言谈举止是否的体,语言是否风趣幽默,是否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差生等等,但假如没有任何绝招,那以,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至少要有一招绝活,而这个绝活从哪里来,当然要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勤学苦练练出来的。练绝活也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科特点,例如思品学科,由于教材上的案例都是几年前的,为了吸引学生我经常在课堂上讲一些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的事例,经常的用一些现在的流行语,例如今年就比较流行“给力”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把这个词语运用到讲课当中,学生很能喜欢这种语言。

当然,光有一手绝活还不行,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感情、有尊严、有个性的鲜活的生命,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让学生喜爱你的课堂的重要因素也是前提,试想,你就是水平再高,但若是动辄训斥、挖苦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那学生也会对你敬而远之。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层次,要研究教育,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那学生也才能真正喜欢你,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三、加强体育教师综合能力

1.读书活动充实

提高对“新课标”的认识,加强对“新课标”的理解。我们建议学校要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培养体育教师的阅读习惯,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增强体育老师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使体育老师在学习中,获取和接受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和思想。

学校要鼓励体育老师勤读书,作一个阅读计划,定时、定量的完成阅读计划,并能做一些适当的读书笔记;要鼓励体育老师多动笔,写一定数量的读后感,培养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联系实际的能力;要关心体育老师的读书,给体育老师鼓励和支持,如能定期对体育老师的读书笔记进行评比和奖励,一定会起很好的促进作用;要鼓励体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不走过场,不留于形式,要把教研活动引导深入,学校领导或专家要能给予必要的指导,教研活动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2.培训活动提高

创新能力。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为解决体育教学课题,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些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成果能力。

体育老师参加高层次的学历进修。高学历是一个体育教师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教师在为取得高一层次学历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尤其是在教育学、心理学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又如,学校组织、说课比赛、情景说课比赛、现场教学比赛等等。这对提高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语言解说、形体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方面能力起积极推动作用,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等方面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又如,体育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我们已进入了一个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爆炸”的时代,体育教师要掌握一套现代教育技术,如能熟练的使用电脑,那么体育老师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将更加方便、更加容易,而且获取信息的量将成增加。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深刻意义,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体育教师人人会用学校先进的教学仪器,人人会用电脑,进而使体育教师都能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接受新知识、新观点,利用网络资源来教学――传授新信息、新方法。

四、总结

“新课标”需要“复合型”体育教师,复合型体育教师需具备多项业务能力于一身,通过以上培训途径和方法能够实现体育教师多方面的业务能力的提高、能够实现体育教师多方面能力的复合,适应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设置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建林.体育教师创新素质的内涵与培养[J].体育学刊,2000,05:86-87.

第11篇

1.1体育训练队的训练形式

(1)针对校代表队而言,其训练的形式就是集训队的形式,一般多采取长期的训练计划,并适时应学校要求,开展短期的训练以及有周期性的训练。教练员由学校任命。

(2)针对院系级代表队而言,大多是以集训队的形式出现,但是以短期的训练为主,由院系组织机构筹建,教练员一般为本校的体育老师、技能较好的本院系的学生或者体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一般都由组织机构负责。

(3)针对俱乐部代表队而言,一般都是以短期的培训为主,此形式下的体育训练队成员的流动性较大,无法形成系统的训练。

(4)针对体育社团代表队而言,主要由组织者带头,各成员共同参与管理,教练员一般选择在社团威望较高的同学担任,有时也会请体育老师或是体院的学生做进一步指导。

1.2对训练队的训练的时间安排

(1)对于校级代表队,一般安排在下午的第七和第八节课进行训练,保障队员能够在同一时间受训,也可应比赛的需要,在双休日或者假期进行集中训练。

(2)对于院系级代表队,一般训练时间都是选择课外的活动时间,或各院校间相互约定共有的时间。

(3)对于俱乐部代表队,一般安排在队员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

(4)对于体育社团代表队,以社团设定的固定时间为基础进行训练,但有较大的变化性以及随机性。

2对于体育文化氛围互动模式的组建

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余训练,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以使其体制得到增强的主要途径,组建的普通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队与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的建立有着互相促进并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说,高校应对普通学生组建的课余体育训练的活动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体育运动本身存在多样性,可以利用体育的健身功能、教育观点以及宣传效应等优势,有效的丰富校园文化,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将课余的体育活动与校园的文化相结合,使校园文化的凝聚力以及吸引力得到强化,也使更加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释放压力、陶冶情操。提高其技能水平的目的。体育训练队的发展情况与校园体育文化内部氛围的浓郁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课余的体育活动能够将体育精神与校风、学风有效融合,以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的作用。需充分发挥体育训练队以及校园体育氛围个体的优势,使其形成互动的整体,为学校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发展与进步。

3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多校区模式 大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现状

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为了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6年12月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课外体育活动在高校的体育工作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西安5所多校区模式下高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的部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问卷调查法

2.结果与分析

2.1多校区模式下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程度

有40.3%和45.7%的男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和重要,有32.1%和49.3%的女大学生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和重要。尽管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无所谓”和“不重要”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16.3%,但从以上结果总体反映出,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2.2多校区模式下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

根据了解,女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上和男生略有不同,有72.3%的女生偏重于形体健美,而有76.5%的男生偏重于强身健体,丰富课外文化生活,这说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但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也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有了明确的目的,大学生就能更踊跃地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

2.3多校区模式下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待有关人、事、物的比较固定的心理倾向。体育活动态度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

的综合表现。它调节着人们对体育项目的选择与参与,并影响着个体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因此,体育活动态度是影响个体参与体育运动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态度的主导倾向为自我磨练和精神解脱。

2.4多校区模式下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所选择的项目

三大球和羽毛球、乒乓球最受大学生

的青睐,分别占到78.0%和38.4%,其次是健美操和游泳,对于一些对场地要求高的

项目,新校区比本部开展的好,比如游泳,本部是11.7%而新校区达到了28.4%,三大球和羽毛球、乒乓球项目新校区也好于本部。

2.5多校区模式下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的场所

我们可以看出,新校区学生选择在学校体育场馆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比本部的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多校区模式带来的一些问题,资金的分散投资使得各校区间的场地情况参差不齐,比如西安邮电学院南郊大学城校区修建了塑胶足球场,而本部就没有,西安工业大学未央区有多片室外篮球场而其他校区相对较少,这种新老校区体育场地设施差异较大的情况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这也成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多校区模式下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2.6多校区模式下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持续时间

每周平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3次以上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38.8%,男生多于女生,仍有50.3%的学生每周只参加1~2次课外体育活动,女生多于男生。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2~3次为最多,分别为27.8%和29.6%,每周4次以上(含4次)为22.7%;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1~2次为最多,分别为34.8%和25.1%,每周3次为13.2%,每周4次以上(含4次)为11.9%,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3次以上(含3次)为25.1%,明显低于男生的52.3%,而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女生又明显高于男生。

2.7多校区模式下专业体育老师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情况

老师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是很有限的,没有专业体育老师指导的本部占70.3%,新校区占96.0%,而新校区又明显不如本部,多校区模式特点带来了一些制约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参加体育

锻炼的重要性认识处于良好的水平。

3.1.2由于多校区模式运行带来的不便,导致专业的体育老师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不尽如人意。

3.1.3在选择参加的运动项目上,男生同女生有着较大区别,男生更喜欢娱乐性、竞争性较强的项目,女生则喜欢简单、轻松、对抗性较弱的的项目。

3.1.4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是以校内体育场馆为主。

3.1.5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

3.2建议

3.2.1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做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2.2学校应加大对各校区体育场馆及设施器材的资金投入,加快体育场馆的建设,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充足的硬件条件。

3.2.3老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督促与指导,学校应解决好老师指导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困难,比如针对实际情况调整作息时间,安排好专业老师的指导时间。

参考文献:

[1]童锦,纵艳芳.安徽省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111~114.

[2]陈钧等.北京市体育人口现状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1~32.

[3]常生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4]杨亚琴.保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4.48~49.

[5]袁玉涛,田振生.对普通高校课余体育活动模式的研究.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